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身高的参考影响因素-中国青少年部分身高标准资料

身高的参考影响因素-中国青少年部分身高标准资料

身高的参考影响因素-中国青少年部分身高标准资料
身高的参考影响因素-中国青少年部分身高标准资料

能够影响孩子身高十大因素

我的孩子能长多高?每个妈妈心里都藏着这样一个问题。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是哪些关键因素决定着孩子未来的身高!做为父母又该做些什么呢?

如何预知孩子的成年身高

男孩:把母亲的身高加上12厘米,父亲的身高保持不变,例如,一个男孩的妈妈身高160厘米,父亲身高188厘米,那么他将来的身高比较可能在172厘米到188厘米之间。

女孩:从父亲的身高中减去12厘米,母亲的身高不变。还是上面的例子,假如是个女孩,她的身高很可能在160厘米到175厘米之间。医学研究表明,80%的生长激素是在睡眠中产生的。

到三岁时,通常情况下,你的孩子的身高应该已经达到他成年后最终身高的一半了。

孩子是怎样长高的

人体从出生时50厘米左右生长到180厘米,其实是一个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和营养物质代谢的过程。

人体长高,是骨骼长长的结果。骨细胞由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不停地分裂生长,从而带来骨骼的生长。这一过程,医学上称为细胞增殖。人体生长的速度取决于细胞增殖的速度。我们都知道,人体生长在不同时期速度是不同的。孩子5岁前生长速度最快,每年能长20厘米,到5岁时则稳定在每年6厘米左右。进入青春期则又加快到每年10厘米,其后增加就基本停止。这又是为什么呢?科学家发现,细胞增殖的速度与生长介素密切相关。脑垂体分泌的生长介素越多,细胞增殖速度越快。人体在不同时期分泌的生长介素不同,生长速度不同也就不足为奇了。

影响孩子身高的因素有哪些?

关键因素1、核心营养缺乏影响孩子身高

如果说,中国的孩子比日本的孩子个子长得矮,大概人们不会相信,然而,研究人员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7岁男女儿童的平均身高分别比日本同龄儿童矮0.6厘米和0.5厘米,15~18岁男女青少年分别平均比日本同龄者矮l.4厘米和0.6厘米。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差异呢?决定身高的因素中遗传基因只占三分之一,后天的环境条件占三分之二。而在后天的条件中,赖氨酸、锌、钙等核心营养又是

最关键的。据1998年国家体育总局(原国家体委)的《中国成年人体质监测报告》,我国40岁以上男子比日本同龄男子的身高平均高1.2厘米,39岁以下的男子则低于日本同龄男子0.68厘米,中国人40岁以上的身高优势已成过去式。全国第四次营养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孩子的赖氨酸、锌、钙等核心营养摄取严重不足。

2004年,国家卫生部公布的营养学调查结果显示,国人平均每日从食物中得到的钙只有每日需要量的41%,还缺59%,儿童更低于这个数字。国内较大数量儿童缺锌调查报告显示;1岁内婴儿缺锌率高达93.90%,1-2岁为86.70%,2-4岁72.90%,4-7岁34.60%。赖氨酸是第一缺乏性氨基酸,人体共有22种氨基酸,其中8种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得,成为缺乏性氨基酸,而在这8种缺乏性氨基酸中,赖氨酸在食物中又是含量最少的,所以是第一缺乏性氨基酸。给孩子补充核心营养,迫在眉睫!

关键因素2、核心营养参与孩子生长

赖氨酸是生长介素分泌很有效的促进剂。

国内外大量实验证明,人体补充足够的赖氨酸可以刺激脑垂体增加生长介素的分泌。这些研究还测定了骨生长相关的生物分子指标,如ALP(骨碱性磷酸酶)、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TGF-b(转移生长因子)、OC(osteocalin骨钙素)、NO(nitricoxide氧化一氮)等,这些由骨细胞制造分泌的活性因子在赖氨酸的作用下都明显增加。说明赖氨酸有激活骨细胞增生和刺激其功能活性的作用。

关键因素3、锌直接参与DNA复制

锌参与DNA复制的研究显示;在缺锌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DNA的复制速率显著减慢,DNA合成量也明显减少,从而使细胞的分裂速度减慢或停滞。锌的这一细胞分子机制的阐明最终揭示了为什么锌缺乏会导致生长发育停顿的秘密。

人体内的有钙约1300g,这些钙中的99%存在与骨骼和牙齿内。所以,钙不但是骨骼牙齿的主要功能成分,也是人体内钙的储藏库。骨骼能够坚硬挺拔,不能离开钙的生物矿化作用。可以想象,缺钙的骨骼变软变形,孩子生长就无从谈起了。

关键因素4、父母生育年龄影响孩子身高

研究指出人的高矮由多方面因素决定。例如家庭中孩子的数量,以及孩子出生的先后顺序都会影响到孩子的身高。

父母的教育水平和从事的工作也影响孩子的身高,例如从事强脑力劳动的父母生育的孩子平均身高高于体力劳动者的后代;城市化进程也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高,例如城市中的孩子成熟期早,且体格上优于农村的孩子,营养环境改善是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此外,父母生育孩子时的年龄也会影响孩子的身高。

关键因素5、熬夜会影响孩子的身高

近几年来,大量的调查研究已经证实:个子矮的少儿所分泌的生长素量远较正常儿少,而且相当一部分的孩子是由于夜间睡眠不足所致。由于孩子从儿童时期到青春前期,在睡眠时分泌旺盛,晚上9时至次日上午9时所分泌的生长素数量是白天12个小时的3倍,特别是在晚上9时入睡后的70分钟,可出现一个分泌高峰。有鉴于此,少儿不要熬夜。

关键因素6、孩子缺乏母爱影响身高

一些专家研究发现,情绪障碍同样也能影响身高。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生长在缺乏家庭温暖的环境中,得不到充分的母爱,那么他的身高常比同年龄儿童矮小,国外称这类矮小者为情感遮断性身材过矮症,也有的资料称之为“爱情遮断综合症”。

情感遮断性身材过矮症的发生原因,主要是下丘脑、垂体系统机能受情绪抑制,进而引起垂体的生长激素分泌减少。这样的孩子除身高较矮外,尚有智力发育较迟、多饮、多食、独语、多动、人际关系不协调等异常行为。

情感遮断性的小儿一般睡眠不踏实,缺乏安全感,有时在梦中喊醒、哭醒等,这些情况会影响到睡眠质量。而儿童的生长激素——荷尔蒙只有在深睡期和熟睡期才分泌旺盛,因此说,睡眠不安,易惊醒的孩子,这种生长激素的分泌就有可能受到很大的抑制,这也是孩子长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因素7、孩子早熟影响身高

孩子性早熟,父母应早发现,及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专科治疗。时值暑假,瑞金医院青少年生长发育中心门诊病人的数量,达到了平时的3倍以上。中心主任王德芬教授称,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儿童发育年龄不断提早,如果骨龄太超前,会影响孩子最终身高,提醒家长关注。

据悉,瑞金医院青少年生长发育中心门诊中性早熟病人占了大半。记者在中心采访时,有一位母亲带着9岁女儿就诊,母亲称女儿在8岁时,乳房开始发育,一年以后,女儿月经初潮,才到瑞金医院就诊。结果,医生发现这名女孩骨龄已有13岁。医生分析说,因就诊的时间拖延了一年,而骨龄在这一年时间里长了远远不止一岁,女孩再长高的幅度不会超过10厘米,因此,9岁的孩子现在是140厘米,最终身高超过150厘米的可能性不大。

关键因素8、遗传具有影响身高的绝对权利

虽然人类至今还不能明白遗传的秘密,但在身高这一点上,遗传具有“绝对权利”。孩子的家族遗传史是影响他成年身高要素中的NO.1。看一看父母的身

高、体型,评估一下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大概就能够知道他成年后的身高了。

关键因素9、饮食营养影响身高

关键两个要素:健康和全面

营养的重要性勿庸质疑,如果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得不到全面均衡的营养供给,换句话说,如果他的食物摄取不是健康的、全面的,那他就不会得到正常的生长发育。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困难,因为父母们们不可能像一个营养师那样为孩子制定标准的营养食谱,但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在为孩子提供的食物上,至少应该是健康的。

通常暴露出的问题是,父母为了阻止孩子变成“胖墩儿”而限制他的食量(婴儿不管多胖,都不应该采用限制级食谱)。还有,过多的果汁或者碳酸饮料也会干扰孩子的食欲,从而减少他对营养元素的吸收。

因素10、生理条件:同时还要当心药物的副作用

有些孩子出生时即伴有某种严重的生理疾病,假如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就会阻碍生长发育。最常见的有:肠胃系统失调,如腹腔疾病;食物过敏;甲状腺问题;激素分泌缺乏;心脏、肾或肝脏疾病;或者某种染色体异常等。另外,还要警惕的一点是某些药物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的副作用,也会阻碍发育,如利他林和其他刺激性药物在治疗ADHD的过程中,已经被发现对发育的影响。所以,如果需要服用某种特殊药物,一定要谨慎选择药方和药量。

另外1:孩子个子的高矮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因

素也会对身高产生一定影响。要想使孩子长得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营养:在各种影响身高的环境因素中,营养很重要因素。为了促进孩子长高,首先要保证供给孩子充足的、合理的营养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要给孩子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D及钙、磷等物质的食物,如奶类、豆制品、鱼虾、瘦肉、禽蛋、蔬菜、水果等。给孩子适时地添加适量的鱼肝油及钙质,对长个子是有好处的。

2. 运动:运动也是促进孩子长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孩子在加体育活动,能够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给骺软骨输送更多的营养物质、使骨骺生长旺盛,使身高增长。为此,应该选择一些轻松活泼的活动项目,如游泳、舞蹈、体操、羽毛球、排球、蓝球等。不宜做过量的做消耗体力较大的项目,如举重、摔跤、长跑等。

3. 睡眠:充足的睡眠,是促进孩子长高的又一重要因素。据研究,孩子在睡眠时,生长激素出现分泌高峰,而且持续时间较长。民间也有孩子“睡得好,长得高”的说法,为此,必须养成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睡得香甜,才能长得高。

4. 阳光:日照长短,对孩子身高发育也有一定影响,比如四川成都青少年平均身高较矮,这个地区每年日照时间只有1239.2小时,日照率只有28%。日

照短,可利用紫外线太少,会影响骨化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婴幼儿的佝偻病也较多。因此,尤其在冬春季节要给孩子适当地晒晒太阳。

5. 温度:生活在寒带的人个子高,生活在热带的人个子矮,这是因为矮个子的人与体重相对应的体表面积较大,容易散热,同样道理,高个子的人则与其相反。在我国,北方的人个子比南方人高。因此,注意为孩子选用适合的衣着与被褥,不能让其受冷,但也不能使其过热。

6.情绪:情绪也会影响孩子长高。如果父母经常打骂、训斥或吓唬孩子,会使孩子精神受到挫伤,造成内分泌失调,生长激素减少,导致生长发育不良。因此,家长必须注意保持孩子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使孩子长得高些,快些。

另外2:关于骨龄,专家指出:孩子在发育前或发育前期的调整空间和效果都比发育后要显著得多。骨龄越小,身高的潜力和调整空间就越大。

身高的增长过程主要受到内分泌系统所分泌的激素调节和控制。孩子从3岁直到青春期开始前(女孩约10岁,男孩约12岁),此期间每年身高增长5-6厘米。由于生长激素和性激素的调节,儿童进入青春期后生长再次加快。生长激素对人体的生长起着主导作用,如果生长激素缺乏则会引起身材矮小。

人体共有两个突增期,第一个突增期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年增幅达20-25厘米,第二个突增期在发育前,年增幅达8-10厘米,此时也是对身高调整的最佳时段(尤其是女孩子)。突增期的长短有南北差异,通常南方小孩的突增期只有2-3年,比北方的孩子要短。女性从10岁左右开始进入快速生长期,大约12岁迎来初潮后长高随即放慢。一般情况下,女孩在月经初潮后开始缓长,发育后的缓长期为2-3年,总长幅3-5厘米左右;男孩在发育突增结束后开始缓长,发育后的缓长期为3-4年,总长幅6-8厘米左右。因此,理想身高关键是在缓长期前的长幅要达到或超过标准长幅。

生长激素对人体的生长起着主导作用,如果生长激素缺乏会引起身材矮小。

专家建议,对照一下身高平均标准,当您的孩子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孩子身高的平均水平5厘米以上即为身材偏矮。另外,还可回忆一下孩子的生长记录,如果您的孩子在婴幼儿期(3岁以下)生长速度小于7厘米/年,儿童(3岁-青春期)生长速度小于4-5厘米/年,可认为孩子存在生长迟缓。这两种情况均需尽早查找原因。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运动、睡眠)对孩子的身高及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孩子长高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遗传、骨龄、疾病、情绪、运动、饮食、营养吸收、睡眠、发育、内分泌状况等等。每个孩子的长高障碍各有不同,要在科学检测基础上,全面分析孩子的状况、准确判断孩子身高不理想的障碍,采取针对性的个性化综合解决方案,同时,在专家指导与孩子的积极配合下,才能让孩子科学长高。

影响身高的因素

1、先天因素——遗传目前普遍认为,身高和遗传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因为身高的生长具有很大的稳定性。一般来讲,个子高的父母生的孩子也是高个,个子矮的父母生的孩子也是矮个。在相同的社会经济状况下,身高的遗传度为0.75,也就是说,成年人的身高有75%是取决于遗传的,只有25%才取决于环境。

2、后天因素——宝宝长高的关键营养、运动、睡眠、情绪和疾病等,都是关系到宝宝能否长高的后天因素哦。妈妈只有在这几方面都给予重视,宝宝才能顺利成长。

营养营养在宝宝的长高中占有重要一环。现代优生学的研究证明:要孕育一个健康聪明的新生命,应该从胚胎和胎儿抓起。一个人最终的身高改变取决于生命中前20年的生活水平,在妈妈子宫内的这段时间也包括在内。因此,营养是在胎儿期就要重视的。

宝宝出生后的喂养情况也关系到他日后的身体发育。人的一生有3个生长发育期:1周岁内,学龄前期(4~6岁),青春期(13~18岁)。这3个时期都是人体发育的猛增时期,所以,这些时期的营养情况是否良好将很有可能影响宝宝最终的身高哦。

运动经常运动也能使宝宝长得更高。

宝宝如果经常进行室外活动,接触阳光的时间较多,会促进宝宝机体内维生素D 的生成,有利于钙的吸收,促进身高发育。同时,日光、空气和水将会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使骨骼组织供血增加。配合充足的营养,再加上活动的刺激,宝宝的骨骼生长发育会非常旺盛。

睡眠宝宝的睡眠得到保证也是他能长高的一大因素哦。

宝宝在睡眠中肢体放松,大脑也非常松弛,两者均可以得到很好的休息;另外,宝宝在睡着以后,他的脑垂体的前叶能大量分泌出生长激素,而且持续较长时间,非常有助于宝宝的身高发育。宝宝熟睡时分泌的生长激素量可达全天中分泌量的50%以上呢。如睡眠不足,宝宝体内的生长激素就可能受阻,甚至有可能形成“精神性侏儒症”。

情绪如果宝宝一直处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里,他的身心会非常愉悦;精神愉快有利于促进宝宝生长,从而使宝宝身体的生长潜力得到最大发展。

而一个终日郁郁寡欢、生活在沉闷阴郁环境里的宝宝,他将会因为情感得不到满足和持续的焦虑情绪而影响生长。专家认为,得不到抚爱的宝宝,由于精神压抑,体内分泌的生长激素会比较少,他们的平均身高可能低于同龄宝宝。

疾病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产生直接影响的是各种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的急慢性疾病,但影响程度取决于病变发生的部位、病程的长短及病情的严重程度。一般急性疾病对生长的影响是暂时的,尤其是在身体营养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可

以很快恢复。但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和腹泻就会明显阻碍宝宝的生长发育。长期性疾病如慢性感染、慢性肝炎、慢性肾炎、哮喘、心脏病、贫血等均可影响身高增长。此外,如染色体异常、内分泌疾病、骨和软骨发育障碍等重大疾病,都会使宝宝发生病理性矮小,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宝宝。

此外,人体学研究已经证明,秋季长重量,春季长身高。而从地区来看,热带发育较早,寒带生长迅速。其他如合理的生活规律、清鲜空气、没有噪音和污染的环境等,也会有利于宝宝体格的发育。

在后天改变身高

先天的遗传无法改变,但只要妈妈关注影响身高的后天因素,让宝宝从妈妈怀孕初始时起就有增加身高的可能,宝宝仍然可以获得身高的增长,当然也更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了哦。

1、从孕期就要重视营养

还在妊娠期时,妈妈就要特别注意饮食合理搭配、合理摄入营养,使胎儿在母体中就获取良好、足够的营养,为日后宝宝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准妈妈进食要遵循“不求量多,只求均衡”的原则。

宝宝出生后,妈妈最好能做到3~6个月的母乳哺育,在宝宝以后的各生长阶段也要及时进行饮食调整,做到一个合理的膳食平衡,让宝宝有充足、丰富的饮食来源。

在做到荤素搭配的同时,还要注意一种特殊营养素——DHA的摄取,它可是宝宝身体发育必不可少的物质哦。要从食物中获得DHA,可以选择鱼;DHA在鱼的体内大量存在,深海鱼类更是比淡水鱼要富含此类物质,但为了减少汞的摄入,建议妈妈选用小体形的海鱼。

有的宝宝食欲不好,营养自然吸收得也不够,这里面有一部分原因是和爸妈的喂养习惯有关的,如果老是给宝宝吃零食,那么到了正餐时间,宝宝又怎么能吃得下呢;但要是爸妈生怕宝宝营养跟不上,每一餐都要喂很多,每次都要给宝宝多灌一些,时间一长,宝宝就会出现积食,胃口也会不好,也可能影响到营养吸收。

2、合适运动促进宝宝身高

不是有句话说的是“腿长的人身材高”吗?有了高营养,还要加上合适的运动,才能让宝宝将来长得秀美、挺拔。不同的运动对人身高的发育影响也是不同的,选择一些合适的运动才可以让宝宝的身材向着满意的方向发展。

这些合适的运动应该属于轻松活泼、自由伸展和开放性的项目,比如游泳、舞蹈、羽毛球、乒乓球、单杠等。而举重、举哑铃、拉力器、摔跤、长距离跑步等负重、

收缩或压缩性的运动,一般而言是不适合宝宝长高的。

3、让宝宝睡个好觉

在每个年龄段,宝宝的睡眠时间均不相同。充足的睡眠,特别是晚上的睡眠,是促进宝宝长高的重要因素。妈妈可不要让宝宝错过了生长激素分泌的“睡眠黄金期”哦。

一般初生宝宝一昼夜的睡眠时间为18~20小时,到6个月时就变为15~16小时,1岁时则为14~15小时,2~3岁为12~13小时,4~5岁为11~12小时。也有少数宝宝,在最初几个月里就格外清醒,如果看上去精神很好,妈妈也不必多虑。

科学家们发现,生长激素出现分泌高峰是在宝宝睡眠时——晚上10点以后,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希望宝宝长个子的妈妈,可以培养宝宝在晚上10点以前就寝的习惯,而且一般来说,5~6岁以前的宝宝白天补充睡眠对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4、快乐长大身材高

如果宝宝经常处于受到批评、责备和爸妈争吵的环境中,心情压抑、情绪低落的话,就会严重影响宝宝长个子。相信吗,有资料显示,如果宝宝得不到母爱的话,他的身高也将明显会比同龄宝宝要矮。精神愉快有利于促进宝宝生长,精神压抑则可抑制生长激素分泌。因此,爸妈应努力为宝宝营造一个平和的环境,让宝宝愉快地成长。

5、身体健康也长个

宝宝的疾病会影响身高发育,所以妈妈首先要关注一些重大疾病。

其次,妈妈在平时也要注意季节的冷暖变化,别让宝宝因为不适应气候的变化而患上疾病。在宝宝玩耍后要及时帮他擦拭汗水,以免吹到寒风而受冷;冬天,宝宝的衣服不要太多,否则裹得像个粽子,既不能顺畅活动,也使宝宝抵御寒冷的能力大大下降。

宝宝有时会因为妈妈喂养不当而患上过敏,如,妈妈过早给宝宝吃海鲜等食物或在宝宝1周岁内就喂食蛋白等,妈妈应该注意饮食方面带给宝宝的影响,否则一旦患上过敏,小小年纪就频繁上医院,将给宝宝的一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痛苦。

宝宝的身高大部分由遗传决定,但创造一个良好的后天环境,也能让宝宝的身高有继续向上发展的可能,而且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这种可能很多时候也变成了现实。所以,妈妈对宝宝的身高发育一定要充满信心哦。

中国青少年标准的身高、体重

年龄身高(厘米)体重(公斤)

男女男女

2 86 86 12.34 11.80

3 9

4 94 14.62 14.10

4 102 101.6 16.69 15.96

5 109 108.4 18.67 17.69

6 116 114.6 20.69 19.62

7 121 120.6 22.86 21.84

8 127 126.4 25.30 24.84

9 132 132.2 28.13 28.46

10 137 138.3 31.44 32.55

11 143 144.8 35.30 36.96

12 149 151.5 39.78 41.53

13 156 157.1 44.95 46.10

14 163 160.2 50.77 50.28

15 169 161.8 56.71 53.08

16 173 162.4 62.10 55.86

17 176.3 163.1 66.31 56.69

18 176.8 163.7 68.88 56.82

19 177.3 164.1 70.21 57.10

20 177.8 164.7 72.50 57.26

21 178.3 166.0 74.60 58.21

22 178.8 167.2 75.71 59.97

23 179.3 168.1 76.12 60.01

24 179.8 169.7 78.92 60.89

25 181.3 170.8 80.15 61.75

儿童标准身高体重对照表完整版

儿童标准身高体重对照 表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 用小儿身长预测成年时身高法 1、男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女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用此公式要注意:只适用于正常足月新生儿;测量身长数据时如能精确到厘米,身高的预测将更准确。 2、男性身高=3岁时身高×+父母平均身高×+(厘米);女性身高=3岁时身高×+父母平均身高×+(厘米),人体标准身高预测公式(遗传法则) 男性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2(厘米) 女性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2(厘米) 上述公式大体上符合“高加高生高,高加矮生高,矮加矮生矮”的遗传学原则。 骨龄可知孩子的生长潜力 骨龄和年龄不是一回事,骨龄是生物年龄,与生长密切相关,常用来评价人生长发育的成熟状态。判断骨龄主要是利用X线,拍一张小儿右手腕骨的X 片,根据腕骨X片显示的骨化点的个数及小儿的实际年龄就可以确定小儿的生长潜力。骨化点出现比实际年龄早,说明孩子的生长潜力较小;相反说明小儿生长潜力很大。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能长高些,给孩子服用一些催长的药物,虽然暂时加快了小孩的生长,但由于“刹车”时间提前反而影响了最终的身高,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 以上几种方法可相互参照,还可以预知孩子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和孩子的生长潜力,如发现骨龄和孩子的实际年龄不符,应到医院检查。 ? 青少年身高与哪些因素有关

在青春期生长突增中,身高的增长非常快。长高的原因主要是骨骼的发育。男孩平均每年可增高7~9厘米,最多可达10~12厘米。女孩平均每年可增高5~7厘米,最多可达8~10厘米。这主要靠下肢和脊柱的增长。一般女性在19~23岁、男性在23~26岁身高才停止增长。这时因为骨骺闭合,所以不能再生长了。由于女性的骨骺闭合一般比男性早,所以成年女性比男性矮。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希望自己有较高的身材,这就要进一步了解可能影响身高的因素: (1)身高与性成熟早晚有关 成熟年龄的迟早会影响急速成长的身高。一般是急速成长现象发生较早的人,就较快达到终止点;较晚发生的,也较晚达到其终点。当性早熟的少女不再长高时,性晚熟的少女却还在长高。因此,性晚熟的少女就比较高。身高长得最快的时期是青春前期。女孩在月经初潮的前一年,身高的增加可以达7~8厘米;而男孩的身高增长的巅峰期是青春期头一年,约13~14岁,身高增加可达10~12厘米。 (2 )身高与营养有关 从某种意义上说,身高是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堆砌”起来的。构成人体的蛋白质的物质有5~10万种,组成这些蛋白质的8种必需氨基酸要靠食物供给。如果食物能提供足量的8种必需氨基酸,就能加速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骨骼和骼软骨的生长发育。对学龄前儿童的试验表明,每餐面包中增加0.5克赖氨酸的实验组的身高体重显着超过其他儿童。日本将6对孪生婴儿分两组进行试验,第一组给予正常营养,第二组在食物中增添赖氨酸。1300天后,第二组的婴儿比第一组平均高1.7厘米,重1公斤。可见,全面、合理的营养是影响身高的因素,同时也是补救身高的必要条件。骨骼,尤其是下肢和脊柱,在性发育期新陈代谢最旺盛,这就需要丰富的营养供给。饮食中的高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质和钙、磷、维生素等无机盐类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鱼类以及各种促进新陈代谢的维生素B族、E族,豆类、杂粮及新鲜水果、蔬菜等所含营养成分,都有助于骨骼的充分发育,即骨骼的增长、增粗、增宽和骨皮质增厚。 (3)身高与睡眠有关 生物学家研究内分泌腺分泌规律时发现,对少年儿童来说,睡得好长得高。身高的增长,取决于骨骺的不断增长,而骨骺的生长又受内分泌腺的控制。控制身高的内分泌激素主要有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素、黄体化激素和性激素,其中生长激素作用最显着。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其明显的规律性,即白天分泌较少,夜晚睡眠时分泌较多。研究人员发现,当儿童深睡1小时后,生长激素的分泌量,超过白天5~7倍,而深睡时性激素和黄体化激素的分泌也很旺盛。显然,这对儿童身高的增长非常有利。青春期是生长激素和雄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期。生长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使四肢骨骼增长;雄性激素则使骨骼增粗,更结实。这两种激素的分泌在睡眠中尤其旺盛,所以青少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至少要睡足8个小时。

小学生身高体重标准表

小学一、二年级男生身高标准体重(体重单位:公斤) 身高段(厘米)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肥胖 30分 36分 60分 36分 30分106.0-106.9 <14.8 14.8-16.8 16.9-19.1 19.2-19.8 >=19.9 107.0-107.9 <15.1 15.1-17.1 17.2-19.5 19.6-20.3 >=20.4 108.0-108.9 <15.3 15.3-17.5 17.6-19.9 20.0-20.7 >=20.8 109.0-109.9 <15.6 15.6-17.9 18.0-20.3 20.4-21.1 >=21.2 110.0-110.9 <15.8 15.8-18.3 18.4-20.7 20.8-21.5 >=21.6 111.0-111.9 <16.1 16.1-18.6 18.7-21.1 21.2-21.9 >=22.0 112.0-112.9 <16.4 16.4-18.9 19.0-21.5 21.6-22.3 >=22.4 113.0-113.9 <16.7 16.7-19.2 19.3-22.0 22.1-22.8 >=22.9 114.0-114.9 <17.0 17.0-19.6 19.7-22.4 22.5-23.2 >=23.3 115.0-115.9 <17.3 17.3-19.9 20.0-22.8 22.9-23.6 >=23.7 116.0-116.9 <17.6 17.6-20.3 20.4-23.2 23.3-24.1 >=24.2 117.0-117.9 <18.0 18.0-20.6 20.7-23.6 23.7-24.6 >=24.7 118.0-118.9 <18.3 18.3-21.0 21.1-24.1 24.2-25.0 >=25.1 119.0-119.9 <18.6 18.6-21.4 21.5-24.6 24.7-25.5 >=25.6 120.0-120.9 <19.0 19.0-21.8 21.9-25.1 25.2-26.2 >=26.3 121.0-121.9 <19.4 19.4-22.2 22.3-25.6 25.7-26.8 >=26.9 122.0-122.9 <19.7 19.7-22.6 22.7-26.2 26.3-27.4 >=27.5 123.0-123.9 <20.1 20.1-23.0 23.1-26.8 26.9-28.0 >=28.1 124.0-124.9 <20.5 20.5-23.4 23.5-27.3 27.4-28.6 >=28.7

一年级女生身高体重

(二)小学一、二年级女生身高标准体重(体重单位:公斤) 身高段(厘米)营养不良较低 体重 正常 体重 超 重肥胖 50分60分100分60分50分106.0 ~106.9 <14.8 14.8 ~16.9 17.0 ~19.4 19.5 ~20.3 >=20.4 107.0 ~107.9 <14.9 14.9 ~17.0 17.1 ~19.6 19.7 ~20.4 >=20.5 108.0 ~108.9 <15.0 15.0 ~17.2 17.3 ~19.8 19.9 ~20.6 >=20.7 109.0 ~109.9 <15.2 15.2 ~17.5 17.6 ~20.0 20.1 ~20.8 >=20.9 110.0 ~110.9 <15.515.5 ~17.8 17.9 ~20.3 20.4 ~21.1 >=21.2 111.0 ~111.9 <15.715.7 ~18.1 18.2 ~20.6 20.7 ~21.5 >=21.6 112.0 ~112.9 <16.016.0 ~18.5 18.6 ~21.1 21.2 ~21.9 >=22.0 113.0 ~113.9 <16.216.2 ~18.8 18.9 ~21.5 21.6 ~22.3 >=22.4 114.0 ~114.9 <16.516.5 ~19.1 19.2 ~21.8 21.9 ~22.7 >=22.8 115.0 ~115.9 <16.816.8 ~19.4 19.5 ~22.3 22.4 ~23.2 >=23.3 116.0 ~116.9 <17.217.2 ~19.8 19.9 ~22.6 22.7 ~23.7 >=23.8 117.0 ~117.9 <17.517.5 ~20.2 20.3 ~23.0 23.1 ~24.2 >=24.3 118.0 ~118.9 <17.917.9 ~20.6 20.7 ~23.4 23.5 ~24.7 >=24.8 119.0 ~119.9 <18.2 18.2 ~20.9 21.0 ~24.0 24.1 ~25.2 >=25.3 120.0 ~120.9 <18.4 18.4 ~21.3 21.4 ~24.5 24.6 ~25.7 >=25.8 121.0 ~121.9 <18.8 18.8 ~21.7 21.8 ~25.0 25.1 ~26.1 >=26.2 122.0 ~122.9 <19.2 19.2 ~22.1 22.2 ~25.4 25.5 ~26.6 >=26.7 123.0 ~123.9 <19.6 19.6 ~22.6 22.7 ~25.9 26.0 ~27.1 >=27.2 124.0 ~124.9 <20.0 20.0 ~23.1 23.2 ~26.5 26.6 ~27.6 >=27.7 125.0 ~125.9 <20.4 20.4 ~23.6 23.7 ~27.0 27.1 ~28.2 >=28.3 126.0 ~126.9 <20.9 20.9 ~24.0 24.1 ~27.5 27.6 ~28.8 >=28.9 127.0 ~127.9 <21.4 21.4 ~24.6 24.7 ~28.1 28.2 ~29.4 >=29.5 128.0 ~128.9 <21.8 21.8 ~25.0 25.1 ~28.8 28.9 ~30.1 >=30.2 129.0 ~129.9 <22.3 22.3 ~25.6 25.7 ~29.6 29.7 ~31.0 >=31.1 130.0 ~130.9 <22.7 22.7 ~26.2 26.3 ~30.5 30.6 ~31.8 >=31.9 131.0 ~131.9 <23.2 23.2 ~26.7 26.8 ~31.1 31.2 ~32.5 >=32.6 132.0 ~132.9 <23.7 23.7 ~27.3 27.4 ~31.8 31.9 ~33.3 >=33.4 133.0 ~133.9 <24.1 24.1 ~27.7 27.8 ~32.6 32.7 ~34.1 >=34.2 134.0 ~134.9 <24.7 24.7 ~28.5 28.6 ~33.3 33.4 ~34.9 >=35.0 135.0 ~135.9 <25.1 25.1 ~29.2 29.3 ~34.3 34.4 ~36.0 >=36.1 136.0 ~136.9 <25.7 25.7 ~29.9 30.0 ~35.2 35.3 ~36.9 >=37.0 137.0 ~137.9 <26.3 26.3 ~30.7 30.8 ~36.0 36.1 ~37.7 >=37.8 138.0 ~138.9 <27.0 27.0 ~31.5 31.6 ~36.9 37.0 ~38.7 >=38.8 139.0 ~139.9 <27.4 27.4 ~32.1 32.2 ~37.8 37.9 ~39.7 >=39.8 140.0 ~140.9 <27.8 27.8 ~32.8 32.9 ~38.7 38.8 ~40.6 >=40.7 141.0 ~141.9 <28.5 28.5 ~33.5 33.6 ~39.7 39.8 ~41.7 >=41.8 142.0 ~142.9 <29.1 29.1 ~34.2 34.3 ~40.7 40.8 ~42.8 >=42.9 143.0 ~143.9 <29.7 29.7 ~35.0 35.1 ~41.6 41.7 ~43.8 >=43.9 144.0 ~144.9 <30.3 30.3 ~35.7 35.8 ~42.6 42.7 ~44.9 >=45.0 145.0 ~145.9 <30.8 30.8 ~36.4 36.5 ~43.6 43.7 ~46.0 >=46.1 146.0 ~146.9 <31.4 31.4 ~37.1 37.2 ~44.5 44.6 ~46.9 >=47.0

儿童标准身高体重对照表

儿童标准身高体重对照表

用小儿身长预测成年时身高法

1、男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2949;女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3109。用此公式要注意:只适用于正常足月新生儿;测量身长数据时如能精确到0.1厘米,身高的预测将更准确。 2、男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37.69(厘米);女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25.63(厘米),人体标准身高预测公式(遗传法则) 男性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厘米) 女性身高=(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厘米) 上述公式大体上符合“高加高生高,高加矮生高,矮加矮生矮”的遗传学原则。 骨龄可知孩子的生长潜力 骨龄和年龄不是一回事,骨龄是生物年龄,与生长密切相关,常用来评价人生长发育的成熟状态。判断骨龄主要是利用X线,拍一张小儿右手腕骨的X 片,根据腕骨X片显示的骨化点的个数及小儿的实际年龄就可以确定小儿的生长潜力。骨化点出现比实际年龄早,说明孩子的生长潜力较小;相反说明小儿生长潜力很大。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能长高些,给孩子服用一些催长的药物,虽然暂时加快了小孩的生长,但由于“刹车”时间提前反而影响了最终的身高,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 以上几种方法可相互参照,还可以预知孩子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和孩子的生长潜力,如发现骨龄和孩子的实际年龄不符,应到医院检查。 青少年身高与哪些因素有关 在青春期生长突增中,身高的增长非常快。长高的原因主要是骨骼的发育。男孩平均每年可增高7~9厘米,最多可达10~12厘米。女孩平均每年可增高5~7厘米,最多可达8~10厘米。这主要靠下肢和脊柱的增长。一般女性在19~23岁、男性在23~26岁身高才停止增长。这时因为骨骺闭合,所以不能再生长了。由于女性的骨骺闭合一般比男性早,所以成年女性比男性矮。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希望自己有较高的身材,这就要进一步了解可能影响身高的因素: (1)身高与性成熟早晚有关 成熟年龄的迟早会影响急速成长的身高。一般是急速成长现象发生较早的人,就较快达到终止点;较晚发生的,也较晚达到其终点。当性早熟的少女不再长高时,性晚熟的少女却还在长高。因此,性晚熟的少女就比较高。身高长得最

小学五六年级女生身高标准体重

表1.10小学五、六年级女生身高标准体重(体重单位:公斤) 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 重肥胖身高段(厘米) 50分60分100分60分50分115.0 ~ 115.9 <17.117.1 ~ 19.419.5 ~ 24.1 24.2 ~ 25.6>=25.7 116.0 ~ 116.9 <17.4 17.4 ~ 19.7 19.8 ~ 24.524.6 ~ 26.1 >=26.2 117.0 ~ 117.9 <17.7 17.7 ~ 20.3 20.4 ~ 25.125.2 ~ 26.7 >=26.8 118.0 ~ 118.9 <18.118.1 ~ 20.7 20.8 ~ 25.7 25.8 ~ 27.3 >=27.4 119.0 ~ 119.9 <18.3 18.3 ~ 21.1 21.2 ~ 26.226.3 ~ 27.9 >=28.0 120.0 ~ 120.9 <18.4 18.4 ~ 21.3 21.4 ~ 26.6 26.7 ~ 28.3 >=28.4 121.0 ~ 121.9 <18.918.9 ~ 21.8 21.9 ~ 27.2 27.3 ~ 29.0 >=29.1 122.0 ~ 122.9 <19.2 19.2 ~ 22.1 22.2 ~ 27.8 27.9 ~ 29.7 >=29.8 123.0 ~ 123.9<19.619.6 ~ 22.5 22.6 ~ 28.1 28.2 ~ 30.5 >=30.6 124.0 ~ 124.9 <19.819.8 ~ 22.7 22.8 ~ 28.7 28.8 ~ 30.7 >=30.8 125.0 ~ 125.9 <20.3 20.3 ~ 23.3 23.4 ~ 29.3 29.4 ~ 31.3>=31.4 126.0 ~ 126.9 <20.7 20.7 ~ 23.7 23.8 ~ 29.729.8 ~ 31.7 >=31.8 127.0 ~ 127.9 <21.121.1 ~ 24.2 24.3 ~ 30.4 30.5 ~ 32.4>=32.5 128.0 ~ 128.9 <21.4 21.4 ~ 24.6 24.7 ~ 30.8 30.9 ~ 32.8 >=32.9 129.0 ~ 129.9 <21.9 21.9 ~ 25.1 25.2 ~ 31.4 31.5 ~ 33.5 >=33.6 130.0 ~ 130.9 <22.4 22.4 ~ 25.625.7 ~ 31.9 32.0 ~ 34.0 >=34.1 131.0 ~ 131.9<22.822.8 ~ 26.1 26.2 ~ 32.6 32.7 ~ 34.7 >=34.8 132.0 ~ 132.9 <23.3 23.3 ~ 26.626.7 ~ 33.233.3 ~ 35.4 >=35.5 133.0 ~ 133.9 <23.823.8 ~ 27.1 27.2 ~ 33.9 34.0 ~ 36.1 >=36.2 134.0 ~ 134.9 <24.224.2 ~ 27.627.7 ~ 34.534.6 ~ 36.8>=36.9 135.0 ~ 135.9 <24.7 24.7 ~ 28.2 28.3 ~ 35.335.4 ~ 37.6>=37.7 136.0 ~ 136.9 <25.2 25.2 ~ 28.7 28.8 ~ 35.8 35.9 ~ 38.1 >=38.2 137.0 ~ 137.9 <25.7 25.7 ~ 29.329.4 ~ 36.7 36.8 ~ 38.9 >=39.0 138.0 ~ 138.9 <26.326.3 ~ 30.0 30.1 ~ 37.2 37.3 ~ 39.6 >=39.7 139.0 ~ 139.9 <26.9 26.9 ~ 30.6 30.7 ~ 38.0 38.1 ~ 40.4 >=40.5 140.0 ~ 140.9<27.327.3 ~ 31.1 31.2 ~ 38.5 38.6 ~ 40.9 >=41.0 141.0 ~ 141.9 <27.8 27.8 ~ 31.6 31.7 ~ 39.0 39.1 ~ 41.4 >=41.5 142.0 ~ 142.9 <28.3 28.3 ~ 32.2 32.3 ~ 39.7 39.8 ~ 42.2 >=42.3 143.0 ~ 143.9 <28.9 28.9 ~ 32.732.8 ~ 40.2 40.3 ~ 42.7>=42.8 144.0 ~ 144.9 <29.2 29.2 ~ 33.333.4 ~ 41.0 41.1 ~ 43.5>=43.6 145.0 ~ 145.9 <29.8 29.8 ~ 33.9 34.0 ~ 41.741.8 ~ 44.1 >=44.2 146.0 ~ 146.9 <30.4 30.4 ~ 34.6 34.7 ~ 42.6 42.7 ~ 45.2>=45.3 147.0 ~ 147.9 <30.8 30.8 ~ 35.235.3 ~ 43.3 43.4 ~ 46.0 >=46.1 148.0 ~ 148.9 <31.5 31.5 ~ 35.9 36.0 ~ 44.0 44.1 ~ 46.7 >=46.8 149.0 ~ 149.9 <32.3 32.3 ~ 36.636.7 ~ 44.945.0 ~ 47.6>=47.7 150.0 ~ 150.9 <32.8 32.8 ~ 37.337.4 ~ 45.6 45.7 ~ 48.3 >=48.4 151.0 ~ 151.9 <33.2 33.2 ~ 37.9 38.0 ~ 46.2 46.3 ~ 48.9 >=49.0

小孩各年龄段的身高体重

小孩各年龄段的身高体重

小孩各年龄段的身高是多少? 出生时:正常情况下出生时身高大约为50厘米。 第1年:生后第1年是宝贝身高增长的第一个高峰,大约增长25厘米,其中,前3个月大约增长11-12厘米,3个月时身高大约为61-62厘米。 第2年:生后第2年宝贝的身高增长速度开始减慢,一年大约增长10厘米,2岁时宝贝的身高大约为85厘米。 2岁以后:2岁以后宝贝的身高开始平稳增长,每年大约增长6-7厘米。 2-12岁孩子的身高可用这样一个公式计算。即年龄*7+70厘米。 年龄组男女 体重(kg) 身高(cm) 体重(kg) 身高(cm)体格参考值 初生 3.21 50.2 3.12 49.6 1月 4.9 56.5 4.6 55.6 2月 6.02 60.1 5.54 58.8 3月 6.74 62.4 6.22 61.1 4月 7.36 64.5 6.78 63.1 5月 7.79 66.3 7.24 64.8 6月 8.39 68.6 7.78 67 8月 9 71.3 8.36 69.7 10月 9.44 73.8 8.8 72.3 12月 9.87 76.5 9.24 75.1 15月 10.38 79.2 9.78 77.9 18月 10.88 81.6 10.33 80.4 21月 11.42 84.4 10.87 83.1 2.0岁 12.24 87.9 11.6 86.6 2.5岁 1 3.13 91.7 12.55 90.3 3.0岁 13.95 95.1 13.44 9 4.2 3.5岁 1 4.75 98.5 14.26 97.3 4.0岁 1 5.61 102.1 15.21 101.2 4.5岁 16.49 10 5.3 1 6.12 104.5 5.0岁 17.39 108.6 1 6.79 10 7.6 5.5岁 18.3 111.6 17.72 110.8 6-7岁 19.81 116.2 19.08 115.1 对儿童身高有影响的营养素 如果说,中国的孩子比日本的孩子个子长得矮,大概人们不会相信,然而,研究人员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7岁男女儿童的平均身高分别比日本同龄儿童矮0.6厘米和0.5厘米,15~18岁男女青少年分别平均比日本同龄者矮l.4厘米和0.6厘米。 探究其原因,无疑与营养素摄入多少有直接关系。在日本经济腾飞的20世纪50~70年代,青少年身高每10年增长1厘米,几十年来,他们一代比一代长得高大结实。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尤其是在进入20世纪

1-10岁儿童身高体重标准(对照表)(

-10 岁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表 体重(单位kg ) 男女身高(单位cm) 男女 01 月3.6-5.02.7-3.648.2-52.847.7-52.002月4.3-6.03.4-4.552.1-57.051.2- 55.803 月5.0-6.94.0-5.455.5-60.754.4-59.204月5.7-7.64.7-6.258.5-63.757.1- 59.505月6.3- 8.25.3-6.961.0-66.459.4-64.506月6.9-8.86.3-8.165.1-70.563.3- 68.608月7.8-9.87.2- 9.168.3-73.666.4-71.810月8.6-10.67.9-9.971.0-76.369.0-74.512月9.1-11.3 8.5- 10.673.4-78.871.5-77.115月9.8-12.0 9.1-11.376.6- 82.374.8-80.718月10.3-12.79.7- 12.079.4-85.477.9-84.021月10.8-13.310.2-12.6 81.9-88.480.6-87.02岁11.214.010.6-13.2 84.3-91.083.3-89.8 2.5 岁12.1-15.311.7-14.7 88.9-95.887.9-94.73岁1 3.0-16.412.6-16.1 91.1-98.790.2-98.1 3.5 岁13.9-17.613.5-17.295.0-103.1 9 4.0-101.84岁14.8-18.714.3-18.398.7-107.2 97.6-10 5.7 4.5 岁1 5.7-19.915.0-19.4102.1-111.0100.9-109.35岁1 6.6-21.115.7- 20.4105.3114.5104.0-112.8 5.5 岁17.4-22.31 6.5-21.6108.4-11 7.8106.9-116.26岁1 8.4-23.617.3- 22.9111.2- 121.0109.7-119.67岁20.2-26.519.1-26.0116.6-126.8115.1-126.28岁22.2-30.021.4- 30.2121.6-132.2120.4-132.4924.3-34.024.1-35.3126.5-137.8125.7-138.710岁26.8- 38.727.2-40.9131.4-143.6131.5-145.1儿童身长可预测成年身高 1、男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宁0.2949女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 0.3109用此公式要注意:只适用于正常足月新生儿;测量身长数据时如能精确到0.1 厘米,身高的预测将更准确。 2、男性身高=3岁时身高X 0.545父母平均身高 X 0.544+37.6厘米);女性身高=3岁时身高X 0.545父母平均身高

儿童身高体重对照表

儿童身高体重对照表 用小儿身长预测成年时身高法1、男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2949;女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3109。用此公式要注意:只适用于正常足月新生儿;测量身长数据时如能精确到0.1厘米,身高的预测将更准确。 2、男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37.69(厘米);女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25.63(厘米),人体标准身高预测公式(遗传法则) (下述公式大体上符合“高加高生高,高加矮生高,矮加矮生矮”的遗传学原则。) 男性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厘米) 女性身高=(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厘米) 骨龄可知孩子的生长潜力骨龄和年龄不是一回事,骨龄是生物年龄,与生长密切相关,常用来评价人生长发育的成熟状态。判断骨龄主要是利用X线,拍一张小儿右手腕骨的X片,根据腕骨X片显示的骨化点的个数及小儿的实际年龄就可以确定小儿的生长潜力。骨化点出现比实际年龄早,说明孩子的生长潜力较小;相反说明小儿生长潜力很大。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能长高些,给孩子服用一些催长的药物,虽然暂时加快了小孩的生长,但由于“刹车”时间提前反而影响了最终的身高,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 以上几种方法可相互参照,还可以预知孩子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和孩子的生长潜力,如发现骨龄和孩子的实际年龄不符,应到医院检查。青少年身高与哪些因素有关在青春期生长突增中,身高的增长非常快。长高的原因主要是骨骼的发育。男孩平均每年可增高7 ~9厘米,最多可达10~12厘米。女孩平均每年可增高5~7厘米,最多可达8~10厘米。这主要靠下肢和脊柱的增长。一般女性在19~23岁、男性在23~26岁身高才停止增长。这时因为骨骺闭合,所以不能再生长了。由于女性的骨骺闭合一般比男性早,所以成年女性比男性矮。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希望自己有较高的身材,这就要进一步了解可能影响身高的因素: (1)身高与性成熟早晚有关成熟年龄的迟早会影响急速成长的身高。一般是急速成长现象发生较早的人,就较快达到终止点;较晚发生的,也较晚达到其终点。当性早熟的少女不再长高时,性晚熟的少女却还在长高。因此,性晚熟的少女就比较高。身高长得最快的时期是青春前期。女孩在月经初潮的前一年,身高的增加可以达7~8厘米;而男孩的身高增长的巅峰期是青春期头一年,约13~14岁,身高增加可达10~12厘米。 (2)身高与营养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说,身高是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堆砌”起来的。构成人体的蛋白质的物质有5~10万种,组成这些蛋白质的8种必需氨基酸要靠食物供给。如果食物能提供足量的8种必需氨基酸,就能加速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骨骼和骼软骨的生长发育。对学龄前儿童的试验表明,每餐面包中增加0.5克赖氨酸的实验组的身高体重显著超过其他儿童。日本将6对孪生婴儿分两组进行试验,第一组给予正常营养,第二组在食物中增添赖氨酸。1300天后,

小学生身高体重标准表

身高段(厘米)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肥胖 30分36 分60分36分30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2 小学一、二年级女生身高标准体重(体重单位:公斤) 身高段(厘米)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肥胖 30分36 分60分36分30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学三、四年级男生身高标准体重(体重单位:公斤) 身高段(厘米)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肥胖 20分24 分40分24分20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对比表

小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对比表 小学一、二年级男生身高标准体重(体重单位:公斤)

注:身高低于表中所列出的最低身高段的下限值时,身高每低1厘米,实测体重需加上0.5公斤,实测身高需加上1厘米,再查表确定分值。身高高于表中所列出的最高身高段时,身高每高1厘米,其实测体重需减去0.9公斤,实测身高需减去1厘米,再查表确定分值。 小学一、二年级女生身高标准体重(体重单位:公斤)

注:身高低于表中所列出的最低身高段的下限值时,身高每低1厘米,实测体重需加上0.5公斤,实测身高需加上1厘米,再查表确定分值。身高高于表中所列出的最高身高段时,身高每高1厘米,其实测体重需减去0.9公斤,实测身高需减去1厘米,再查表确定分值。 小学三、四年级男生身高标准体重(体重单位:公斤) 身高段(厘米)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肥胖50分60分100分60分50分 106.0 ~ 106.9 <14.8 14.8 16.8 16.9 ~ 9.1 19.2 ~ 19.8 >=19.9 107.0 ~ 107.9 <15.1 15.1 ~ 17.1 17.2 ~ 19.5 19.6 ~ 20.3 >=20.4 108.0 ~ 108.9 <15.3 15.3 ~ 17.5 17.6 ~ 19.9 20.0 ~ 20.7 >=20.8 109.0 ~ 109.9 <15.6 15.6 ~ 17.9 18.0 ~ 20.3 20.4 ~ 21.1 >=21.2 110.0 ~ 110.9 <15.8 15.8 ~ 18.3 18.4 ~ 20.7 20.8 ~ 21.5 >=21.6 111.0 ~ 111.9 <16.1 16.1 ~ 18.6 18.7 ~ 21.1 21.2 ~ 21.9 >=22.0 112.0 ~ 112.9 <16.4 16.4 ~ 18.9 19.0 ~ 21.5 21.6 ~ 22.3 >=22.4 113.0 ~ 113.9 <16.7 16.7 ~ 19.2 19.3 ~ 22.0 22.1 ~ 22.8 >=22.9 114.0 ~ 114.9 <17.0 17.0 ~ 19.6 19.7 ~ 22.4 22.5 ~ 23.2 >=23.3 115.0 ~ 115.9 <17.3 17.3 ~ 19.9 20.0 ~ 22.8 22.9 ~ 23.6 >=23.7 116.0 ~ 116.9 <17.6 17.6 ~ 20.3 20.4 ~ 23.2 23.3 ~ 24.1 >=24.2 117.0 ~ 117.9 <18.0 18.0 ~ 20.6 20.7 ~ 23.6 23.7 ~ 24.6 >=24.7 118.0 ~ 118.9 <18.3 18.3 ~ 21.0 21.1 ~ 24.1 24.2 ~ 25.0 >=25.1 119.0 ~ 119.9 <18.6 18.6 ~21.5 ~24.7 ~>=25.6

青少年身高标准表

婴幼儿、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标准表腰围身高X43%臀围、身高X0.542 年龄 身高体重 男女男女 出生48.2-52.8 47.7-52.0 2.9-3.8 2.7-3.6 1月52.1-57.0 51.2-55.8 3.6-5.0 3.4-4.5 2月55.5-60.7 54.4-59.2 4.3-6.0 4.0-5.4 3月58.5-63.7 57.1-59.5 5.0-6.9 4.7-6.2 4月61.0-66.4 59.4-64.5 5.7-7.6 5.3-6.9 5月63.2-68.6 61.5-66.7 6.3-8.2 5.8-7.5 6月65.1-70.5 63.3-68.6 6.9-8.8 6.3-8.1 8月68.3-73.6 66.4-71.8 7.8-9.8 7.2-9.1 10月71.0-76.3 69.0-74.5 8.6-10.6 7.9-9.9 12月73.4-78.8 71.5-77.1 9.1-11.3 8.5-10.6 15月76.6-82.3 74.8-80.7 9.8-12.0 9.1-11.3 18月79.4-85.4 77.9-84.0 10.3-12.7 9.7-12.0 21月81.9-88.4 80.6-87.0 10.8-13.3 10.2-12.6 2岁84.3-91.0 83.3-89.8 11.2-14.0 10.6-13.2 2 86 86 12.34 11.8 3 9 4 94 14.62 14.1 4 102 101.6 16.69 15.96 5 109 108.4 18.67 17.69 6 116 114.6 20.69 19.62 7 121 120.6 22.86 21.84 8 127 126.4 25.3 24.84 9 132 132.2 28.13 28.46 10 137 138.3 31.44 32.55 11 143 144.8 35.3 36.96 12 149 151.5 39.78 41.53 13 156 157.1 44.95 46.1 14 163 160.2 50.77 50.28 15 169 161.8 56.71 53.08 16 173 162.4 62.1 55.86 17 176.3 163.1 66.31 56.69 18 176.8 163.7 68.88 56.82 19 177.3 164.1 70.21 57.1 20 177.8 164.7 72.5 57.26 21 178.3 166 74.6 58.21 22 178.8 167.2 75.71 59.97 23 179.3 168.1 76.12 60.01 24 179.8 169.7 78.92 60.89 25 181.3 170.8 80.15 61.75

少年儿童身高体重对照表

少年儿童身高体重对照表 年龄矮小偏矮正常偏高高个3rd 10th 50th 90th 97th 身高(cm)体重(kg) 身高体重(kg) 身高体重 (kg) 身高体重(kg) 身高体重(kg) 2岁82.1 10.22 84.1 10.9 88.5 12.54 93.1 14.64 95.3 15.46 2.5岁86.4 11.11 88.6 11.85 93.3 13.64 98.2 15.73 100.5 16.83 3岁89.7 11.94 91.9 12.74 96.8 14.65 101.8 16.92 104.1 18.12 3.5岁93.4 12.73 95.7 13.58 100.6 15.63 105.7 18.08 108.1 19.38 4岁96.7 13.52 99.1 14.43 104.1 16.64 109.3 19.29 111.8 20.71 4.5岁100 14.37 102.4 15.35 107.7 17.75 113.1 20.67 115.7 22.24 5岁103.3 15.26 105.8 16.33 111.3 18.98 116.9 22.23 119.6 24 5.5岁106.4 16.09 109 17.26 114.7 20.18 120.5 23.81 123.3 25.81 6岁109.1 16.8 111.8 18.06 117.7 21.26 123.7 25.29 126.6 27.55 6.5岁111.7 17.53 114.5 18.92 120.7 22.45 126.9 27 129.9 29.57 7岁114.6 18.48 117.6 20.04 124 24.06 130.5 29.35 133.7 32.41 7.5岁117.4 19.43 120.5 21.17 127.1 25.72 133.9 31.84 137.2 35.45 8岁119.9 20.32 123.1 22.24 130 27.33 137.1 34.31 140.4 38.49 8.5岁122.3 21.18 125.6 23.28 132.7 28.91 140.1 36.74 143.6 41.49 9岁124.6 22.04 128 24.31 135.4 30.46 142.9 39.08 146.5 44.35 9.5岁126.7 22.95 130.3 25.42 137.9 32.09 145.7 41.49 149.4 47.24 10岁128.7 23.89 132.3 26.55 140.2 33.74 148.2 43.85 152 50.01 10.5岁130.7 24.96 134.5 27.83 142.6 35.58 150.9 46.4 154.9 52.93 11岁132.9 26.21 136.8 29.33 145.3 37.69 154 49.2 158.1 56.07 11.5岁135.3 27.59 139.5 30.97 148.4 39.98 157.4 52.21 161.7 59.4 12岁138.1 29.09 142.5 32.77 151.9 42.49 161.5 55.5 166 63.04 12.5岁141.1 30.74 145.7 34.71 155.6 45.13 165.5 58.9 170.2 66.81 13岁145 32.82 149.6 37.04 159.5 48.08 169.5 62.57 174.2 70.83 13.5岁148.8 35.03 153.3 39.42 163 50.85 172.7 65.8 177.2 74.33 14岁152.3 37.36 156.7 41.8 165.9 53.37 175.1 68.53 179.4 77.2

小学生身高体重标准表

小学生身高体重标准 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一、二年级男生身高标准体重(体重单位:公斤) 身高段(厘米)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肥胖 30分 36分 60分 36分 30分 106.0-106.9 <14.8 14.8-16.8 16.9-19.1 19.2-19.8 >=19.9 107.0-107.9 <15.1 15.1-17.1 17.2-19.5 19.6-20.3 >=20.4 108.0-108.9 <15.3 15.3-17.5 17.6-19.9 20.0-20.7 >=20.8 109.0-109.9 <15.6 15.6-17.9 18.0-20.3 20.4-21.1 >=21.2 110.0-110.9 <15.8 15.8-18.3 18.4-20.7 20.8-21.5 >=21.6 111.0-111.9 <16.1 16.1-18.6 18.7-21.1 21.2-21.9 >=22.0 112.0-112.9 <16.4 16.4-18.9 19.0-21.5 21.6-22.3 >=22.4 113.0-113.9 <16.7 16.7-19.2 19.3-22.0 22.1-22.8 >=22.9 114.0-114.9 <17.0 17.0-19.6 19.7-22.4 22.5-23.2 >=23.3 115.0-115.9 <17.3 17.3-19.9 20.0-22.8 22.9-23.6 >=23.7 116.0-116.9 <17.6 17.6-20.3 20.4-23.2 23.3-24.1 >=24.2 117.0-117.9 <18.0 18.0-20.6 20.7-23.6 23.7-24.6 >=24.7 118.0-118.9 <18.3 18.3-21.0 21.1-24.1 24.2-25.0 >=25.1 119.0-119.9 <18.6 18.6-21.4 21.5-24.6 24.7-25.5 >=25.6 120.0-120.9 <19.0 19.0-21.8 21.9-25.1 25.2-26.2 >=26.3 121.0-121.9 <19.4 19.4-22.2 22.3-25.6 25.7-26.8 >=26.9 122.0-122.9 <19.7 19.7-22.6 22.7-26.2 26.3-27.4 >=27.5 123.0-123.9 <20.1 20.1-23.0 23.1-26.8 26.9-28.0 >=28.1 124.0-124.9 <20.5 20.5-23.4 23.5-27.3 27.4-28.6 >=28.7 125.0-125.9 <20.9 20.9-23.8 23.9-27.8 27.9-29.2 >=29.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