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任务三 闻写作(名师教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任务三 闻写作(名师教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任务三 闻写作(名师教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任务三 闻写作(名师教案)

1.了解新闻的构成要素、特点及其种类。

2.组织开展互评修改活动,提高写作质量。

3.明确新闻写作的要求,学会选择合适的新闻文体进行写作。

4.尝试制作报纸版面或新闻网页。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新闻的构成要素、特点,学会写作消息。

2.组织开展互评修改活动,提高写作质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迎风冒雨,行走在灾难的最前线;深入虎穴,揭开一幕幕惊人的真相;仗义执言,表达百姓朴实的心愿。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职业吗?

生:新闻记者。

师:对!新闻,“新”字,就表明了它的属性,表明了它是易过时的,经不起“拖”的。新闻具有内容的“新”和时间的“近”的特点,所以记者们总在世界上那些最热门、最容易发现新闻的地方采访,获得第一手新闻资料,第一时间写成新闻稿,把消息传递到四面八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写作新闻。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别致的导入,激发学生对新闻写作的兴趣,快速进入课堂。

二、新闻写作第一关,学写标题

1.如何拟写

师:“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一篇报道,读者拿起来之后要先看标题,然后再决定内容是看还是不看。所以,学会拟写新闻的标题,是学写新闻的首要一环。请同学们想一想,新闻标题有哪些形式?又该如何拟写?

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我们学过的几则消息均只有主标题。

资料助读1:

课件出示:

如何拟写新颖的新闻标题

1.对事实精华部分进行概括提炼。新闻标题显示的事实信息必须和新闻内容完全一样,新闻标题的作用之一就是概括新闻事实,所以拟写新闻标题要对核心新闻要素进行提炼,对主要的新闻内容进行准确揭示。

2.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是最能表达语言美感的,新闻标题运用修辞,能有效地增加了读者对文章的阅读欲望。

3.巧妙发挥动词作用。如《天津石化内外联防死守生命线》,一个“守”字,使标题增添了动感,整个内容也就鲜活起来。

4.增强标题的幽默感。“幽默标题”是指对新闻事实的主题思想进行提炼浓缩后,以趣味、悬念、夸张、对比等幽默的手法写出的标题,读后让人回味无穷。

2.达标训练

课件出示:

2018年11月30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网上展馆开始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全面上线。网上展馆以央视网为依托,采用360度全景和3D 模型技术手段,运用多媒体互动叠加图文、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再现了“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全貌。观众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登录:

https://www.doczj.com/doc/174444010.html,,随时观看展览的全部内容,如同身临其境般感受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大成就和时代变迁,获得沉浸式、漫游式参观展览的情境体验,同时还可以发表自己的观展感受,网上展馆将与实体展览互相呼应,打造足不出户、永不落幕的展览。

师:这是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有关报道,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完成下面的题目:

(1)根据“新闻要素”梳理材料的相关信息。

人物(物):“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网上展馆。

事情: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网上展馆全面上线。

地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时间:2018年11月30日。

(2)新闻的标题:

①“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网上展馆在央视网全面上线

②伟大的变革全面上线

③“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网上展馆2018年11月30日全面上线

课件出示:

原标题: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网上展馆全面上线师:比较一下你拟写的标题与原标题,有何差别?从这种差别中,你认识到拟写标题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交流)

预设(1)题①平淡,缺少高端大气、夺人眼目的效果。

(2)题②笼统,不能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3)题③内容较长,不够简洁。

师小结:新闻标题是对新闻事实最为精准简练的概括,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新闻标题要写得言之有物、鲜活灵动,尤其要展现出新闻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拟写新闻标题,是写作新闻的第一步,与传统的记叙文标题拟写有共通之处。本环节先让学生了解技法,然后通过具体训练,并与优秀作品标题比对,将标题的拟写内化为写作能力。

三、新闻写作第二关,学写导语

师: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

有什么要求呢?

(学生借助资料自学)

资料助读2:

课件出示:

师:根据这些要求,请找出达标训练中新闻的导语。

(生交流,师出示)

课件出示:

2018年11月30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网上展馆开始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全面上线。

师:通过以上学习,哪位同学可以总结一下,导语有什么特点?

预设具有概括性;重点突出;直接入题;文字精练。

师:如果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不是导语,导语需要自己写,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导语呢?

资料助读3:

课件出示:

拟写导语的思维过程

3.采用何种形式拟写,是否与标题重复?

4.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

5.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动词最能吸引读者?

导语的形式主要有:

1.叙述式。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2.描写式。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气氛。

3.设问式。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4.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等。

【设计意图】新闻界有“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体”的说法。导语是新闻这一文体特有的组成部分,拟写新闻导语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运用新闻写作的技巧,此环节意在让学生了解怎样拟写导语、如何拟写好导语。

四、新闻写作第三关,学写主体

1.明确新闻主体与记叙文的区别

师:明确了新闻标题、导语的写法,接下来学习新闻主体。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7,思考:写作新闻的主体和我们写普通的记叙文有什么区别?

(学生阅读并交流)

预设(1)紧紧围绕导语中确立的主题思想来挑选素材。

(2)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材料,即“倒金字塔结构”。

(3)用事实说话,有一分事实说一分话,绝不能出现“事实不够,想象来凑”的现象。

(4)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5)如果有背景,背景放在最后。

资料助读4:

倒金字塔结构

2.明确主体写作的两种意识

(1)写作时要注意培养读者意识,即根据读者(受众)确定新闻写作的语言和视角。

课件出示:

A.全面建成三峡大坝已进入倒计时,大坝混凝土浇筑至185米高程还需最后5天。目前,最后一仓混凝土浇筑的备仓任务基本完成,预计验收后于18日上午开始浇筑,浇筑将历时30至35个小时,至20日完成。(新华社)

B.经过13年努力,迁移了100多万村民,横跨长江的三峡大坝即将竣工。三峡工程是中国自修建长城以来进行的最宏伟的工程。中国官员说,到2008年工程全部完工后,蓄水能力将超过苏必利尔湖,26个发电机组每年能发电约850亿度。与之相比较,位于美国内华达州和亚利桑那州边界的胡佛大坝每年只能发电40多亿度。(《华盛顿邮报》)师:三峡大坝坝体封顶,是全世界的大事。新华社和《华盛顿邮报》都对事件做了展望性报道,请你判断两则消息的编发单位及受众。

预设 A.新华社主要面向国内读者。

B.《华盛顿邮报》面向美国读者。

和方法,明确新闻写作的两种意识,把握好选材特点,更好地写好消息。

五、新闻写作第四关,完美过关

师:明确了新闻的基本结构,了解了写法和写作原则,请大家根据“任务二”中自己搜集的新闻素材,写一则消息,完成后,组内同学互相交流,修改完善。

(学生写作,互评与修改)

课件出示:

自主评价赋分表

(写完后,小组交流互评)

【设计意图】学习新闻写作,是本节课的核心任务。完成一篇格式规范的消息,并能对照标准互相评价,找出自己习作的优点与不足。既是对前面所讲内容的一个实战检验,又是写作能力的一次提升。

【板书设计】

集合 试卷 教案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新闻的种类,并学会选择合适的新闻文体写作。

2.学会制作报纸或新闻网页。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消息的写作,同学们也以“新闻工作者”的身份报道了自己创作的新闻作品。但是,消息一般篇幅较短,不能及时而详尽地报道所采访搜集的素材,或者不能充分地表达内心的情感。怎么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作新闻的其他形式。 同学们知道新闻写作还有哪些形式吗?它们各自有怎样的特点? 预设

课件出示:

新闻特写

具体描述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场景,生动形象地展现新闻现场 人物通讯

围绕新闻事件中的人物,报道其言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 事件通讯

相对完整地记叙新闻事件,展示其发展过程与社会意义 背景资料

调查并呈现新闻事件的社会历史背景、深层原因等 新闻花絮 记录主体事件之外的一些有价值或有趣的小新闻点 【设计意图】承接上一节课的内容,从篇幅、表达等方面说明消息和其他新闻形式的区别,自然导入新课,整体把握几种常见的重要的新闻体裁写作形式。

知识。

(学生小组交流,完成表格。教师在反馈的基础上,课件展示答案)预设

课件出示:

性和时效性。

【设计意图】本环节借助“任务一新闻阅读”,帮助学习理解各种新闻体裁的特点,把握写作要领,引导他们更好、更准确地写作。

三、实战演练,我手写我心

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既然我们已经学习了各种新闻体裁的特征,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任选一种体裁,完成写作。写作时要注意用事实说话,具有时代感。

(学生完成写作)

【设计意图】在明确了新闻的不同形式及特点的基础上,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自选任务写作。

四、展示自我,秀出个性创意

师:纸上密密麻麻的文字,见证了大家辛苦的付出。灵巧的构思创作,镌刻了你认识的深度。精美的画图设计,展现的是别样的创意。接下来,让我们开始活动的最后一环节——编辑制作报纸或新闻网页。

“任务三”术语表:

要求:

1.把小组的采写制作成一个网页或一个报纸版面

2.图文并茂,体现创意。(可以借鉴效仿专业媒体)资料助读5:

一份报纸的基本结构

中小学语文 复习题 练习 部编版语文 上册 上学期

版日期等。 报眼:横版报纸报头旁边的版面。这里通常刊登一些比较重要的简明新闻或新闻图片,有的报纸刊登当日本报的内容提要(导读)或广告等。

报眉:报纸第二版以后的版面最上端标明报名、版次、出版日期等的地方。 版心:除去周围留的空白,一块版面上真正容纳文字稿件和图片的区域。 编排手段:字符、图像、线条、色彩等。 【设计意图】只有通过编辑制作,才能真正发现先前的分工是不是合理,采写的消息、素材是否足以支撑一个版面、一张报纸或一个网页,也才能发现拍摄的图片、文字质量究竟如何。课堂活动不是培养真正的记者、编辑,所以评价方式以展评为主,不严格地分层、

分等。 五、布置作业

新闻是我们了解社会、了解世界的窗口,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新闻发生。虽然新闻写作活动已经结束,但是听新闻、看新闻的活动才刚刚启幕。学了新闻写作的方法,我们再去听新闻、看新闻,就更有针对性,更能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今天的作业比较特殊,是一个长期的作业,即希望同学们能够每天坚持至少听新闻、看新闻十分钟。 结束语:同学们,明代思想家顾宪成有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新闻每天发生,视角各有不同。”网络时代,我们更应该走向更广阔的世界,用一双新闻眼,发现生活中的新闻事件,传播正能量的新闻事实。这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我们光荣的责任。 【设计意图】写作新闻是提升综合素质的绝佳途径之一,它让我们紧贴时代脉搏,既

【板书设计】

【设计亮点】

本次教学设计主要以讲为纬,以写为经,讲练结合,让学生把握各种新闻体裁的写作技巧。同时,采用活动展示的方式,检验学生的活动成果,落实了本单元作为活动单元的目标。最后提出每天听新闻、看新闻的要求,让观念转化为行动,形成习惯,为他们的素养提升奠基。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全册分析 一.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上期学生基础一般,成绩有所提升,但提升阅读水平和理解水平以及写水平还较差,有50%的同学对于阅读短文理解缺乏信心,见其兴叹,写作更是心中充满的激情,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学生自己的知识面较狭窄。本学期将在训练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 二.思想情况 通过本册课文的学习,要使学生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受到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学生的爱美的情趣;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习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准确思想方法。 三.教材内容分析 着“增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使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本册教材共有课文32篇,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1篇,选读课文4篇,8个基础训练。教材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导读,课例,读写例话,积累使用。体现了由实践到理解再到实践的过程。为了协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陶冶学生的爱美的情趣,教材编绘了多幅插图. 四.教学目的要求 1、巩固汉语拼音,识字100个。能准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辨别形近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分清文章中的事物与联想;能提升默读的速度;能选择句子的表达方式;学会积累词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能有有条理地写事和人,做到有中心;会修改作文;会写简单的合理的想象作文;会在文章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会写感谢信。 4、能听广播说说自己的感想;听录音以后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根据不同对象说说(写写)给同学的毕业赠言。 5、使学生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受到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学生的爱美的情趣;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习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准确思想方法. 五.教学措施 1、看图学文教学时,要将事物的形象和文字描述紧密结合起来。 2、讲读课文教学时要突出重点训练项目的训练。 3、重视词、句、段的训练,重视朗读的训练和指导,增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4、增强信息反馈,注意师生沟通。 5、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6、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使用电教设备,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7、积极展开各项活动,让学生多一些体验教育,为语文学习提供实践经验

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要求会写80个字,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 及间架结构,把字写得端正。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 住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表达效 果。 4、在阅读中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能抓住 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积极主动积累语言。 5、在习作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 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同时,培养学生的修改习作 的能力。 6、在综合性学习中,把握材料的学习要求,开展好活动,会写临别赔言, 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 策划联欢活动。 教学重点: 1、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加快默读速度和边读边思考训练。 2、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自主学习和 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和习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语言习惯和习作的 能力 教学难点: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2、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乐于习作。 教学时数:103课时 课时安排:1、第一组………………………………………….13课时 2、第二组………………………………………….10课时 3、第三组………………………………………….11课时 4、第四组………………………………………….11课时 5、第五且………………………………………….11课时 6、第六组…………………………………………..7课时 7、总复习………………………………………….40课时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组 1 山中访友‥‥‥‥‥‥‥‥‥‥‥‥‥‥‥‥‥‥‥‥‥‥‥‥‥‥‥‥1 2* 山雨‥‥‥‥‥‥‥‥‥‥‥‥‥‥‥‥‥‥‥‥‥‥‥‥‥‥‥‥‥‥4 3 草虫的村落‥‥‥‥‥‥‥‥‥‥‥‥‥‥‥‥‥‥‥‥‥‥‥‥‥‥‥6 4* 索溪峪的“野”‥‥‥‥‥‥‥‥‥‥‥‥‥‥‥‥‥‥‥‥‥‥‥‥9 口语交际?习作一‥‥‥‥‥‥‥‥‥‥‥‥‥‥‥‥‥‥‥‥‥‥‥‥‥1 2 回顾?拓展一‥‥‥‥‥‥‥‥‥‥‥‥‥‥‥‥‥‥‥‥‥‥‥‥‥‥‥20 第二组 5 詹天佑‥‥‥‥‥‥‥‥‥‥‥‥‥‥‥‥‥‥‥‥‥‥‥‥‥‥‥‥23 6 怀念母亲‥‥‥‥‥‥‥‥‥‥‥‥‥‥‥‥‥‥‥‥‥‥‥‥‥‥‥26 7* 彩色的翅膀‥‥‥‥‥‥‥‥‥‥‥‥‥‥‥‥‥‥‥‥‥‥‥‥‥‥29 8* 中华少年‥‥‥‥‥‥‥‥‥‥‥‥‥‥‥‥‥‥‥‥‥‥‥‥‥‥‥32 口语交际?习作二‥‥‥‥‥‥‥‥‥‥‥‥‥‥‥‥‥‥‥‥‥‥‥‥‥35 回顾?拓展二‥‥‥‥‥‥‥‥‥‥‥‥‥‥‥‥‥‥‥‥‥‥‥‥‥‥‥41 第三组 9 穷人‥‥‥‥‥‥‥‥‥‥‥‥‥‥‥‥‥‥‥‥‥‥‥‥‥‥‥‥‥‥44 10 别饿坏了那匹马‥‥‥‥‥‥‥‥‥‥‥‥‥‥‥‥‥‥‥‥‥‥‥‥47 11 唯一的听众‥‥‥‥‥‥‥‥‥‥‥‥‥‥‥‥‥‥‥‥‥‥‥‥‥‥49 12* 用心灵去倾听‥‥‥‥‥‥‥‥‥‥‥‥‥‥‥‥‥‥‥‥‥‥‥‥‥52 口语交际?习作三‥‥‥‥‥‥‥‥‥‥‥‥‥‥‥‥‥‥‥‥‥‥‥‥‥54 回顾?拓展三‥‥‥‥‥‥‥‥‥‥‥‥‥‥‥‥‥‥‥‥‥‥‥‥‥‥‥58 第四组 13 只有一个地球‥‥‥‥‥‥‥‥‥‥‥‥‥‥‥‥‥‥‥‥‥‥‥‥‥60 14* 鹿和狼的故事‥‥‥‥‥‥‥‥‥‥‥‥‥‥‥‥‥‥‥‥‥‥‥‥‥63 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65 16* 青山不老‥‥‥‥‥‥‥‥‥‥‥‥‥‥‥‥‥‥‥‥‥‥‥‥‥‥‥69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精选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中想象,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内容、特点。 3、学习专题研究,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教学重点 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内容、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印刷品(包括邮票)和光盘,有条件的可要求上网。教师准备有关挂图,有条件的应准备光盘或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也可用1课时,详见后面的说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导语: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幅图到底画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特点?《清明上河图》这篇课文作了具体的介绍。课文文笔优美,描写生动,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找到问题答

案,然后小组交流。问题是:这幅画到底画了些什么?它有些什么特点? (答案要点:这幅画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绘市郊景象,第二部分描写繁忙的汴河码头,第三部分描写热闹的街市。绘画的规模宏大,场面繁杂,而且状物画人,笔笔精到,一丝不苟,达到生动明确,惟妙惟肖的境界。) 三、赏读,展开想象 教师:(张贴挂图或播放光盘《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图美,文也美,课文生动地表达了画面的内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看图画,并随着课文展开想象,尽情地欣赏《清明上河图》中的美丽风光。 学生读文、看图、想象。 四、美读,表达情感 教师:我们要通过朗读,把《清明上河图》的美表达出来,你最喜欢图的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的文字,先自己读,然后读给其他同学听。 (朗读“市郊景象”这部分内容,开始时语调宜舒缓;朗读“汴河两岸”语气渐趋热烈;“繁华街市”更为热烈。) 第二课时 五、尾段导入,了解专题 教师:课文最后一段点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学术意义,不仅在我国绘画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请同学们把课

新课标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全册教案

1 文言文两则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布臵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 ⑴谁学下棋?⑵怎么学下棋?⑶学得结果怎么样?⑷《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的上册的学习的教案全册学习的教案.doc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 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 悲惨。 3.根据课文内容 , 展开合理的想象 , 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练习续写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 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 , 展开合理的想象 , 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难点: 练习续写课文 四、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解题 1.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 , 你心里想到些什么?课 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2.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 ,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俄国伟大的作家 , 出身贵族 , 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 , 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 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 ,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 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 , 读准字音 , 读通全文。 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2.再读课文 , 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 , 在邻居西蒙病死后 , 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 , 并正音。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开火车朗读课文 , 大家边听边想 , 这篇课文先讲什么 , 再讲什么 , 最后讲什么 , 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三、自读课文 , 理解文意。穷人(物质上的贫穷) 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哪 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 同学们读课文 , 完成填空练习。 课件出示: 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 还只能 ___________;孩子们没有 ___________;吃的是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匆匆》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讲读课文。下面是的小 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匆匆》教学设计,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材简析 《匆匆》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讲读课文。本单元阅读 训练的重点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可奈何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课文语言丰富,含义深刻,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得生动形象,是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从课文内容想开去的首篇课文。 教学理念 根据课标精神,本课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 的知识基础上,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力求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真情,在积累中提高素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四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品读来赏析语言文字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谈话激情,导入课文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读单元提示,明确本文在单元中的位置,再通读课文,了解课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这篇文章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要求学生认真、全面地读课文,让学生先进行充分的读书活动,读后开始发言。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行初读感悟,并进行教学信息的反馈,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既达到了整体感知的目的,又有的放矢地激发了学生深层次赏读课文的兴趣。) 二、品读、赏析、读中悟情 1、教师:《匆匆》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描述下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中有很多语句值得我们品析和深思。 2、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向同学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并准备发言。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话题辐射全文,通过以说代讲、以读促讲来学习课文,既突破重点和难点,又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但这一话题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加以引导点拨。) 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引导: (1)、品读叠词和短句的妙用。如叠词的应用,“匆匆”、“默默”、“斜斜”、“白白”、“茫茫然”、“赤裸裸”、“轻轻悄悄”、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一、教材分析: 《稻草人》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农人亲手做的放在田里看护庄稼的稻草人,由于看到稻子长出了新穗,而为主人高兴。由于发现稻叶上有小蛾及很多子而无比惊恐。又因自己无效的警告而愁闷。最终因蛾卵变成了肉虫吃光稻叶而为白白付出辛苦的主人深感痛心。课文表达了稻草人因能力所限,而无力挽救主人命运的痛苦心情,一个忠诚、尽职、心地善良的形象跃然纸上,浮于眼前。 二、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稻草人的善良和尽职。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同情。 5、教育学生有一颗善良的心,关心、体贴、帮助他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稻草人焦急的心理活动。 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 四、课型:精读课文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六、学情分析:学生对稻草人印象比较模糊,通过图像,学生对它能有所了解,知道它的样子和作用,从而理解课文中的稻草人那种忠于职守、善良的品质。 七、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稻草人的图片。 八、课时安排:2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a. 文中哪些描写与稻草人的特征是相符和的 b. 课文为什么把稻草人与牛、狗进行对比 二.学生分别读稻草人的外貌。心理活动。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 a. 外貌描写表现了什么 b. 文章有几次心理活动描写每次表现了稻草人怎样的心情(高兴、焦急、痛心)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教学总计划 一、使用教材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51名,男生 34 名,女生17 名。本班学生经过五年的语文学习,有明确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端正,能够认真听讲,按时完成各项语文作业,学习习惯较好,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部分学生思维敏捷,反映灵活,爱回答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朗读水平普遍较好。但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一般,大部分学生缺少写作兴趣,不会留心观察生活,写出的文章空洞、无情。也有部分学生的写作基本功较差,病句、错字较多。他们都是农村学生,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阅读量较少,读书的范围较窄,不少学生还只限于读作文选。学生的积累较少,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学习被动,急需教师正确引导,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全册安排了7个单元,每单元安排课文3至4篇,共25篇。此外,每单元安排了习作一篇,共7篇;安排“练习”一个,共7个。继续安排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即“学和做”)1个。 1.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承接前10册习惯篇的内容,继续安排了“不懂就问”和“勤于搜集资料”两项学习习惯培养。 2.关于课文本册教材安排阅读课文25篇,其中韵文3篇、自读课文1篇。 全册教材大体上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单元,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共分7个主题单元,依次是“心中有祖国”、

“人间真情”、“奋斗与生存”、“民风民俗”、“景物聚焦”、“名人风采”、“读书有方”。课文语言规范,篇幅适当,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等训练。插图新颖精美,富有童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 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一是朗读、背诵、复述等常规训练,意在继续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培养语感,增加的感情色彩,增加词语积累,提高运用能力。四是阅读训练,意在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五是相机安排的“小练笔”。本册课本仍然采“用识写分流”的方法安排生字。要求学生能识会写的生字,排印在田字格内;排在两条绿线中的生字,只需学生认识,不列入生字考核范围。本册教材继续安排了推荐一本好书的内容。本册推荐的是《鲁滨孙漂流记》,放在“我读书,我快乐”栏目中作专题介绍。意在激发阅读兴趣,真正做到“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3.关于习作 本册课文仍然将习作教材列为专门的课文,共安排了7课。每课习作的要求、观察要领、写作要点都作了分析与指点,让学生获得具体明确的习作知识,部分习作安排了范例,以便学生借鉴、迁移。4.关于练习全册共安排综合练习7个。内容包括字词句训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及写毛笔字练习等,训练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练习设计上训练目标明确、要求适度、可操作性强,力求简约,既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能为教师处理教材和设计教法提供方便。 5.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本册综合性学习“学和做”以读报和剪报”为话题,安排了“小组交流”、“做一做”、“考考你”、“学做剪报”和“成果展示”等活动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学弈》) 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教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教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主要根据“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组成。这样编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与风俗,感受不同地方的风采,体会不同的趣味。 2.本单元重点: (1) 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并能在习作时,能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2)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生动有趣,耐人寻味。北京春节的热闹非凡,腊八节的香味袭人,藏戏的生动有趣都需要仔细阅读才能体会到不同节日的快乐与享受。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3)体会作者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利用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这4篇文章都表达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利用不同的手法,体验到节日带来的不同感受。 第二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外国文学名著”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体会人

物的心态变化,感知人物的形象;培养学生阅读和想象的能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2.本单元重点: (1)反复理解阅读课文内容。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节选于外国文学名著,篇幅较长,情节起伏,引人入胜,只有反复阅读才能逐渐感受到外国文学的精华。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注意阅读节选片段的方法,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 (2)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每篇课文中在情节发展中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人物的独特感受和心态变化。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品读精彩片段,抓住关键句子来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心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整部作品的阅读兴趣。 第三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让真情在笔尖流露”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组成,并编排了两篇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并能运用所学,在习作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2.本单元重点: (1)通过用朗读、默读等方式反复读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都情感真挚,朴实自然,只有在深入品味文字时才能感受到作者的一片真情。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一文中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感人至深;作家史铁生在《那个星期天》中用细腻生动的语言回忆等待过程中心情的起伏变化,令人动容;《别了,语文课》中少年对祖国对母语的深深眷恋打动人心;《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文中肖复兴用质朴的语言、朴实的事例表达对母爱的深深感恩,深情溢于言表。这些真情实感都要通过反复阅读文章才能真切体会得到。教学时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课文。 (2)通过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并能适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白杨 第二小学张晓艳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1.通过爸爸说的话,了解白杨树的特点,懂得这段话表白了爸爸什么样的心愿。 2.练思想。 三、教具 1.挂图或投影片。 2.生字生词卡片。 3.配乐朗读录音带。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全班听读,然后评读,重点是读准字音。 2.用生词卡片,检查是否掌握生字的读音。 3.指名把课文中描写大戈壁的句子和爸爸谈论白杨的话分别读 出来。 二、默读课文,讨论分段,并练习归纳各段段意。 (全文可分作四段。第一段,从开头到“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讲列车在茫茫的大戈壁运行,不时有高大挺秀的白杨树闪过。第二段,从“一位旅客”到“也不动摇”,讲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第三段,从“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到“那么高大”,讲爸爸的话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第四段,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孩子们也会像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茁壮成长。) 三、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理解重点词语,并想想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戈壁”,蒙古族人民把沙漠地区称为戈壁。“大”说明面积之广。“茫茫”,一眼望不到头,也说明了戈壁之大。“没有……

没有……也没有……”是对戈壁自然环境的具体说明:十分荒凉,人迹罕至。“浑黄一体”,地是黄的,天也是黄的,天地一片黄,难以分得清,这是大戈壁刮起风沙时的景象。)(这个自然段第一句侧重讲环境,第二句侧重讲气候。这段概括地描写大戈壁环境、气候的恶劣。) 2.默读第二、三自然段,借助挂图或投影理解“高大挺秀”,体会读后有什么感觉。(“高大挺秀”,又高又直,十分秀丽。在一望无际、荒无人烟的大戈壁,“每隔几秒钟”就看到一棵“高大挺秀”的白杨树,会十分惊喜,产生喜爱、崇敬的感情。) 四、学习第二段。 1.望着戈壁滩上的白杨树,妹妹、哥哥和爸爸有什么不同的表现,爸爸说了些什么,找出来读一读。 2.从兄妹俩的争论中,你们看出了什么?(看出兄妹俩对白杨产生浓厚的兴趣;看到了白杨的外形特点:高与直。) 3.从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爸爸介绍白杨讲了三句话,每句都讲了白杨的一个特点。第一句讲白杨外形直;第二句讲生长范围广,适应性强;第三句讲白杨不怕恶劣的气候,能经受自然灾害的考验。)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穷人》教学设计 来源:本站原创 2009-11-10 22:25:24 [标签:六年级教案语文][当前10107家长在线讨论] ? 12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三、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听写词语。 摇篮围裙烤鹅冻僵火焰薄纱橱窗 灌进来暖烘烘圣诞树明晃晃眨眼睛 2.同座互相批改。 二、检查预习 1.《穷人》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读过他写的什么文章?读过他写的《跳水) 2.《穷人》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两三句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请两三个学生说说,大概意思正确就行。) 3.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三、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开火车朗读课文(按座位顺序每人朗读一段)。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2.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j讲渔大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从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从第十二自然段到结束是第三段,讲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四、按分成的三段朗读课文 1.同座互相练习朗读。 2.指名分段朗读。 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 每个字写两遍,能组成词的组成词写。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穷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三、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听写词语。

摇篮围裙烤鹅冻僵火焰薄纱橱窗 灌进来暖烘烘圣诞树明晃晃眨眼睛 2.同座互相批改。 二、检查预习 1.《穷人》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读过他写的什么文章?读过他写的《跳水》 2.《穷人》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两三句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请两三个学生说说,大概意思正确就行。) 3.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三、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开火车朗读课文(按座位顺序每人朗读一段)。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2.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j讲渔大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从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

的两个孩子。从第十二自然段到结束是第三段,讲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四、按分成的三段朗读课文 1.同座互相练习朗读。 2.指名分段朗读。 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 每个字写两遍,能组成词的组成词写。 六、布置作业 根据课后“思考·练习”第一、二题,进一步自学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课文第一~三段。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引导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 1.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穷人》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毛要想深入地理解课文,还要抓住重点语句来阅读思考。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画出了哪些重点语句?还有哪些不懂的语句?请提出来。 2.学生提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语句,大家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教学设计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Instructional desig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教学设计 《詹天佑》 博兴县实验小学(256500)王兆建 教师思考: 《詹天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制第十二册教材第二组课文的精读篇目。文章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文章层次清晰,内容生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赞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全文围绕“杰出、爱国”而展开,教学时应以此为线索,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例,结合重点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2、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同时在他的科学态度和刻苦精神中受

到启迪。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实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直接导入 教师板书课题詹天佑,齐读,确定学习内容。 二、检查预习,梳理定标 1、师生交流课外资料 学生首先汇报,教师投影:詹天佑简介(詹天佑,中国铁路制造第一人……) 2、学生汇报课文预习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从刚才谈的詹天佑放弃外国的荣华富贵回国工作,后来修筑滦河大桥,还有在工作中的严肃认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具体事例来表现詹天佑是一个即杰出有爱国的工程师。 三、讨论交流,汇报点拨 1、速读课文,理清脉络 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具体事例,教师概括,课件展示:接受任务、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2、分组合作,问题探究。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例,自己喜欢的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要求】 1.确定中心,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2.抓住重点,把活动过程说写清楚。 【步骤】 1.审清题意 这是一次以记事为主的作文训练。写作的范围是“一次”,写作的内容是“活动”。但文题对进行什么活动、参加活动的时间、地点、哪些人等都没做任何限制,因此,写作时还要具体拟个题目。例如:“记一次有趣的猜谜比赛。” 2.确定写作重点 写清楚活动过程的各个发展变化的环节,尤其是有趣的环节要具体、细致地写,同时还要把参予活动的不同人物的不同反映写清楚,但不可面面俱到,要抓住人物典型的反映写。 3.确定中心,选择材料 通过记叙一次有趣的活动,是为了突出活动给人的启迪和教育。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学校经常组织各种有趣的文体活动,如拔河、跳绳比赛、猜谜、集邮知识竞赛、春游等;电视里我们也常常观看到各种精彩的体育比赛、智力游戏等。这篇习作的选材极广泛(学校、家庭、社会),但不能把我们所参加或耳闻目睹的活动全写进文章,应对文章的材料加以提炼、筛选、加工,把你最感兴趣、印象和感受最深刻的一次活动写下来。 怎样选择素材呢? (1)初选写作对象。把符合题目要求的材料充分摆出来,通过比较、分析,挑选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作为写作对象,同时拟出文章的标题。 (2)再选写作要点、事例。选好了,就要仔细回忆这次活动的具体过程,用笔一一列出来,根据中心决定取舍,把与中心有关的内容作为写作要点。 (3)精选写作重点。写作要点确定之后,就要考虑将其中最能表达中心的精彩情节作为重点材料来详写,同时安排详写的层次。 4.指导说话、写作

(1)口述指导。想一想,回答: ①你亲自参加过和观看过的活动中,比如,体育活动、联欢会、参观游览、智力游戏、电视大奖赛等等,对哪些最感兴趣?这些活动中哪次给你的印象最深?(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表述,初步确定写作的对象。) ②这次活动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些情节非常有趣,使你当时特别兴奋,过后难以忘怀?(教师可适当提示,力求让学生将有趣的情节说得清楚、明白、完整,指导学生确定写作重点。) ③这次活动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包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组织,哪些人参加,他们的动作、语言、神态怎样,活动的结果如何等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仔细回忆,先把过程讲清楚,然后引导学生确定写作要点。) ④这次活动给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要结合实际谈,不可过于牵强。帮助学生确定中心思想。) (2)指导写作。 ①按事情的发展交待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注意记叙的顺序。 ②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抓住重点写具体。点面结合、突出重点是写好活动的一个主要方法。所谓“面”是指一定场合下的特定情景,包括人物、事件及人物的感受、周围的环境。所谓“点”指的是重点,是具有典型性的人、事及景物。点面结合,就是在写作时,能围绕中心,将活动的个体和群体,事物的局部和整体结合起来,做到详略得当。作为一次“有趣的”活动,其全过程中总有精彩的部分,因此,写好精彩部分,写好精彩部分中参予者和观众中的主要人物,则是写好本篇习作的关键。应该说,写活动,没有写好其重点部分就算不上一篇好的习作。 ③写出活动参加者或观看者的心情,以增强习作的感染力,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上述三个问题,可指导阅读下列例文: “黑衣服”智胜“黄衣服” 周末的晚上最令人惬意了,因为每个周末可以看电视,可以看我最喜欢的《综艺大观》。瞧,《综艺大观》开始了。 屏幕上出现了七个被蒙住眼睛的参赛者,他们背系小鼓,手拿鼓棒,站成一排,听主持人倪萍的“训示”:“现在讲游戏规则,互相用鼓棒敲打对方背上的鼓,被敲中者罚下场,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六年级学生,原有的语文基础参差不齐,高低不一。从总体上看,语文水平不平衡,尤其是部分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比较差,但大部分学生学习比较认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当然,也存在少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思维不够灵活,因此新学期中重点努力方向是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教材概况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 本册要求会写80个字。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词语盘点”栏目。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识记,不要求书写。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借助汉语拼音识字,会写80个。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文段。课外阅读不少于15万字。 (2)学习用钢笔和毛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 (3)在阅读中学习一些读写方法: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 教学进度: 周次内容 1 复习第一、二单元(上期已上了两个单元) 第二周开始上新课。 2 10~~11课 3 12 ~~14课 4 积累·运用3~~16课 5 17 ~~积累·运用4 6 19~~20课 7 21~~积累·运用5 8 23~~25课 9 26~~补充阅读2课 10 五一放假 11 补充阅读3课~~6课 12~~17周毕业总复习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 1卜算子·咏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解释课题,介绍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1.解题。 “卜算子”是一种词牌名,“咏梅”是这首词的题目。 2.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1961年12月读了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陆游,南宋爱国的大诗人。他生在封建统治阶级向侵略势力委曲求和的时代。爱国抱负不为时用,晚年退居家乡,他在《咏梅》词中表现出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调子。毛主席的这首词用的是陆游的原调原题,但情调完全相反,所以是反其意而用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熟读课文,思考: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三、自学课文 (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可作上记号,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可以简单地作一下批注。) 四、质疑问难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解决,有些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待第二课时解决。)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读一读陆游的《咏梅》词。 3.自主探究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弄懂字词及重点句的含义,体会梅花的品格。 2、理解这首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4、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怒放之美。 5、想象词中描绘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并用简笔画画下来。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齐读这首词。 二、合作探究 1.出示学习目标。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学生很容易看出来,但体会梅花的品格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句,讲梅花在冰天雪地里,依然盛开着。赞颂了梅花傲霜斗雪的坚强品格。“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句,讲当山花漫山遍野盛开之时,梅花在百花丛中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赞颂了梅花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胸怀。) 4.指导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反复吟诵,读出词的韵律和节奏,从中感受作者坚强的革命意志和谦逊的品格以及宽广的革命胸怀。) 5.激发想像,画一画。 (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描绘的景象画下来。) 6.背诵这首词。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瞧,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这大自然多姿多彩,有声有色,有情有意。学习第一组课文我们将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跟随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课题。 3、读课题,想一想,猜一猜:作者拜访的是一位怎样的朋友? 4、让我们带着好心情,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拜访作者的山中“朋友”。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要求:①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②读中思考: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 2、读后交流,了解学情。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依次列出: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

(2)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体现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密无间,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找出语句,交流体会。 默读课文,找出哪些体现“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一读,交流体会。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鸟儿──“呼唤我的名字”; 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 山泉──“要我重新梳妆”; 溪流──邀我“唱和”; 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教师小结: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三、再读课文,用心赏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