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水产动物原料的营养成分

第二章 水产动物原料的营养成分

第二章 水产动物原料的营养成分
第二章 水产动物原料的营养成分

第二章水产动物原料的营养成分

主要内容

●一般成分含量

●水分

●蛋白质

●脂质

●碳水化合物

●无机质和维生素

●浸出物

学习要求

了解水产食品原料大致营养成分及含量范围

掌握各种营养成分

建议学时 6学时

第一节一般营养成分

鱼贝肉水分(moisture or water)含量为60—85%,pr(protein)约20%,碳水化合

物0.5—1%,水分1%—2%,脂质含量变动幅度较大,有的种类在1%以下,有的在20%以上,

因种类而异,在同一种也因个体部位、雌雄、成长度、季节、生息、水域和饵料等多种因素

面不同。

以上只能是各种一般组成的大体范围,不同品种有时会有相当大的差异。

第二节水分

一、含量

多数鱼贝肉的水分在60—85%范围之内,偶尔也有超出这一范围的如海蜇水分含量95%

以上,刺海参水分含量83%。贝类原料水分含量较高(80—90%)。

鱼贝类水分含量高是其易腐败的原因之一。

二、水分含量与脂质的关系

水分和脂质含量之间存在逆的相关关系,含脂质多的鱼类水分含量较少,两种成分之和

大约80%左右。

三、水分在生体组织的存在状态

自由水(free water)和结合水(bound water)。自由水占多数,具有作为溶剂的机解,

可在组织内部流动,以输送营养素和代谢产物,并参与维持电物质平平衡和调节渗透压。

结合水(约占全水的15%—25%)通过与pr及碳水化合物的羧基、羟基、氨基、亚氨基

等形成氢键而结合,不能作为溶剂,难于被蒸发和冻结。

考虑食品的保存性与其水分联系起来考虑,使用水分活度(Aw)即(water activity)

更为适当,aw表示的是M可利用的水分量。因为组成和食品中的水分是以溶质的水溶液状

态存在的,一部分的水分被强有力地吸引在溶质的周围,难于被M的发育和繁殖所种用。所以在考虑食品的保存性时,重要的是受溶质影响的水分量的多少。

p

Aw=—— aw值在0—1之间。该值越小,M越难以繁殖。

P0

(P—food)的蒸汽压,P0日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

第三节蛋白质(P r)

一、含量

粗P r(crude protein)以包括非蛋白氮or称浸生物氮(nonprotein nitrogen)的含水量氮量乘以换算系数,(水产物通常使用6、25)算出,作食品一般成分分析时,通常以粗P r表示。

鱼贝类的P r大部分种类在16%—25%范围内,与脂质相比,种类同的度动较小。但水分在80%以上,含糖质较多的软体类也有在105左右的。

二、鱼贝类肌肉组织

鱼肉电普通肉(ordinary muscle)和暗色肉(dark muscle)组成其肌肉属横纹的骨骼肌,由多数的肌隔膜分开的肌节重叠而成。肌节是由直径为50—250μm的组长纤维所构成,肌纤维中多数为肌原纤维,虽明暗模相互交替。每种鱼的肌节数几乎是一定的,加热后,肌节凝固变硬,而肌隔变成柔软的明胶质,所以肌节容易脱落。

暗色肉存在于体侧线的表面及背侧部和腹侧部之间。暗色肉的肌纤维较细,富含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等色素蛋白质以及各种酶蛋白。(在加工和贮生中有些不良影响,如鱼的加工中要充分净洗,改观色泽增加鱼的凝胶弹性)鱼体暗色肉的多少因鱼种而异。一般活动性较强的中上层鱼类如鲱、鲐、沙丁鱼和洄游性鱼类如鲣、金梭鱼等暗色肉少,且只限于层暗色肉,称为白肉鱼。

暗色肉的特点:含较多的色素p r 、脂质、糖原、Vvt和E类,因此在食用价值和贮芷性解方面,则暗色肉低于白色肉。

组成

三、鱼贝类的p

r

鱼肉蛋白质:1、cell内p r:(1)肌原纤维p r:①肌球蛋白粗丝ATP肌动球蛋白②肌动蛋白细丝ATP肌动球蛋白③原肌蛋白④肌钙蛋白(③、④调节蛋白,含量少,与加工贮芷过程中鱼肉质劣变化不大(2)肌浆p r

2、cell外蛋白质(肌基质蛋白)—结缔组织p r

1、肌质纤维蛋白质

由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调节蛋白)和肌钙蛋白(调节蛋白)组成。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是构成肌原纤维粗丝和细丝有主要成分,两者在ATP的存在形成肌动球蛋白,与肌肉收缩和死后僵硬有关。

肌动球蛋白+ATP+H2O→肌动蛋白+肌球蛋白+ADP+HsPO4。肌球蛋白分子由重链与轻链两个部所组成,每一肌球蛋白分子上有3根or2根(白色肉为3根,暗色肉为2根)他子质量不

同的轻链。从肌肉制备的肌原纤维用SPS—PAG(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分离测定,可看到按分子质量大小次序排列的肌原纤维蛋白组成的电泳谱。不同鱼类的3根轻链的分子质量不尽相同,但同一种鱼类是一定的,可以种用轻链的这种种特异性进行鱼种分类鉴定,也可以用此鉴别加工产品的原料种类,防止假昌伪劣。

肌球蛋白的重要性质:(1)APT作用,具有他解腺昔三磷酸(ATP)的酶活性,是盐溶性蛋白。当肌肉在冻芷、加热过程中产生变性时,会导致APT活性的降低or消失;同时肌球蛋白在盐类溶液中溶解度降低。这两面种性质是用于判断肌肉蛋白变性的重要指标。

(2)与肌动蛋白结合,形成肌动球蛋白粘度增大。

(3)在生理条件下形成丝。在鱼糜制品加工过程中,加 2.5%—3%的食盐进行溃,是利用Nacl溶液从被溃破坏的肌原纤维cell溶解出肌动球蛋白使之形成弹性凝胶。

原肌球蛋白与肌钙蛋白一起,结合在F-肌动蛋白上,形成细丝。

2、肌浆蛋白质

由与被产生肌,肉内高解化合物ATP等有机磷酸化合物的糖酵解反应以及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水溶性P r所组成。为cell内骨骼P r连接肌原纤维蛋白(肌浆蛋白在于肌纤维鞘与肌原纤维之间凤及肌原纤维相互之间)。此外,还包括具有氧贮芷机能的肌肉色素肌红蛋白及存在于核,线粒体,肌浆网等cell内小器官中的P r。

肌浆蛋白:存在肌肉cell浆中的水溶性(or稀盐类溶液中可溶的各种蛋白的总称。包括与产生肌肉内高解化合物APT等有机磷酸化合物的糖酵物反应以及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水,与代谢有关的E,活性很强,在鱼糜败形成过程中产生阻碍作用,溶性P r,具有贮氧机能的肌肉色素肌红蛋白及存在于核,线粒体,肌浆网等cell内不器官中的P r 。

暗色肌和红色肌中红蛋白含量高则区分暗色肌与白色肌的主要标志。

3、肌基质蛋白

包括胶原和弹性蛋白,构成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均不溶于水和盐尖溶液中,胶原由多数原胶原分子组成的纤状物质,当胶原纤维在水中加热至70℃以上温度时,构成原胶原分子的3条多肽链之间的交链结构被破坏而成为溶于水的明胶。

4、几种蛋白的分离(利用溶解性不同)

离子强度I表示电解液的浓度,I=1/2ΣCi Zi2 。

Ci表示溶液中离子的重量摩尔浓度Zi为离子价。

贝类、软体类、甲壳类等无背椎动物的肌肉中,与鱼肉不同,存在相对活性较强的内因性蛋白酶,由于E的作用,肌原纤维蛋白自溶有变成水溶性蛋白的可能。若不完全抑制E 的活性,难以判断所得的结果,上述他离方法就不适用。

在硬骨鱼普通肉的全部肌肉蛋白持质中,分以下三种P r,各部分所占百分比致为:基质蛋白2—5%。肌浆蛋白20—35%,肌原纤维蛋白60—75%,肌基质蛋白2—5%。

鱼肉P r组成与哺乳动物(肌浆蛋白30—35%,肌原纤蛋白约50%,肌基质蛋白15—20%)相比,肌基质蛋白的比率少,而肌原纤维蛋白多。所以鱼肉组织比畜肉柔软(易破碎),鱼肉易腐败的变质的原因之一。暗色肌和红色骨的肌浆蛋白,所占的比率比普通肉大。

中含人体必需Aa的种类、数量均平衡

四、鱼贝肉P

r

《水产利用化学》P56表Ⅱ,它的第一限制Aa大多是含硫Aa,少数是Val(氨酸)。鱼类P r消化率达97%—99%,lys含量特别高,可以和第一限制为lys的食品互补食用,有效地改善食物蛋白的营养。

第四节鱼贝类的脂质

一、鱼贝类的脂质含量

影响鱼贝类的脂质含量的因素较多,如环境条件、生理条件、季节、食饵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动。(渔场、渔讯)含量0.2—20%。

根据鱼体中脂的含量可将鱼分为:

少脂<1%,中脂1—5%,多脂5—10%,高脂>10%。

口语中一般分为低脂<5%,高脂>5%。低脂性鱼类:淡水鱼、鲷科、石首料等;高脂(洄游性鱼类):带、鲅、鲐、金枪、鳗等。

据季节分;春、秋。

据生殖季节:产卵前(含高脂)、产卵后(含低脂)。

粗脂+H2O————常数

鱼料之间脂质含量的差异,主要是由贮芷脂质含量的差异所致。

二、脂质的功能

热源必需的营养,代谢调节物质,绝缘物质(保温、绝热作用)缓冲、浮力获得。

贝类脂质的特点:低温下具有流动性,并富含n-3条多为饱和脂肪酸和非甘油三酯等。

三、脂质成分的分类和结构

鱼贝类脂质大致可分为非极性脂质(nonpolar lipid)和极性脂质(polar lipid)or 贮芷脂质(depot lipid)和组织脂质(tissue lipid)or积累脂肪和组织脂肪。

鱼类脂质:

1、非极性脂质:①中性脂质:脂肪酸和醇类组成的酯(甘油三酯、甘油二酯、甘油单酯)有时也包括烃类。②衍生脂质:脂质分解时产生的脂溶性衍生化合物(脂肪酸、多无醇、烃类、固醇、脂溶性)。

2、极性脂质(复合脂质):磷脂、糖脂质、磷酸脂、硫脂。

据功能分;积累脂肪和组织脂肪。

积累脂肪:主要由甘油三酸脂组成,营养状态良好时大量地积累在皮下组织,内脏各个器官,特别是肝脏和肠腺之间,运动时成为能量来源。

组织脂肪:主要由磷脂和胆固醇组成,分布于cell的膜和颗粒体中,且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成分,营养状况较差,也不会被消耗掉而保持一定水平。

四、脂质的组成及分布

1、甘油三酯:

是积蓄脂肪的主要成分,营养状态良好时,沙丁鱼、鲭、鲣等积存在皮下组织,鳕、鲨、乌贼等积存在内脏各器官,特别是在肝脏中含量多处于饥饿状态时,甘油三酯作为能源而被子消耗而减少。

甘油三酯是甘油与3分子的脂肪酸(fatty acid)酯链相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当结合的

脂肪酸是不同的2种or3种时,称为混合甘油酯.由1分子or2分子脂肪酸结合而生成的甘油酯,分别称甘油一酯、甘油二酯。构成鱼类的甘油酯的主要是甘油三酯。

构成鱼类甘油三酯主要脂肪酸有:饱和酸(saturated acid);具有1个双键的单稀酸(monoenoic acid);具有2个至6个双键的多烯酸。都是碳原子数12—24的偶数直链状脂肪酸。(有时也有奇数碳原子和分枝链的脂肪酸)。

《水产利用化学》P80—81表Ⅱ3、2主要鱼类肌肉中非极性脂质的脂肪酸组成的。

影响因素:鱼肉甘油三酯的脂肪酸组成因饵料、渔场、渔期、水温、肥满度、成熟度、部位等种种因素面有显著变动。一般来说①淡水鱼的脂质中比海水鱼含有的C16:1 C18:

2 C18:3所组成比高,C20:1 C22:6的组成比低的倾向。

②海水鱼随着生息深度的增加,多烯酸的组成比减少,单烯酸的组成比增加。

③n-3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EPA 5n-3, DHA 6n-3)海水鱼比淡不性鱼贝显著。在比较深海中生息的细鳞鮋、异鳞蛇鲭、棘鳞蛇鲭。日本胸鳍鲷等的脂质也是C18:1 C20:1 C22:1这之类单稀酸显著多,多稀酸少,体现出深海性鱼类的特征,另外,当这些鱼供食用时因肌肉中含蜡酯多的缘故有时会引起腹泻or类似腹泻的症状。(细鳞鱼由与蜡酯无关,也许是因为一时摄入过多的中性脂质,未完全消化吸收而排泻而引起的症状。甘油三酯的脂肪酸分布对多数鱼来说(鲑、鲫、大西洋鲱、鲭、鳐、鳕、)有甘油1—位OH基结合饱各酸及单稀酸,2—OH结合有我烯酸及短链脂肪酸,以及3—OH结合长链脂肪酸的倾向。①饱和脂肪酸、单烯酸②多烯酸、短链脂肪酸③长链脂肪酸

2、磷脂质

是组织脂肪其含量变动小,主要为细胞膜构成成分,(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多量存在于脑、内脏各器官、生殖腺等组织,肌肉中也有分布。

一般来说,与同一鱼体的甘油三酸相比,磷脂质中C20:5 C22:6一类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比例较高,越是脂质含量低的科属n-3 puFA的经例越高。

鱼肉中存在的主要磷酯质是磷酸胆碱(PC)和磷脂酰乙醇胺(PE)

3、蜡酯WE(贮芷脂质)生息于表皮层的鱼类TG为热解贮存形式,中层及深层的鱼类WE为热解贮存形式。

是一价的高级醇与脂肪酸所形成的酯,存在于鱼类中的蜡酯,在醇及脂肪酸中均是C18:1 C20:1的组成比例较高。食用含有多量蜡脂鱼种会引起皮脂溢,所以含蜡酯多的鱼种不易食用。

4、二酰甘油醚

甘油与一价的高次醇所形成的醚称为甘油醚。

鱼类中所含有的甘油醚系甘油的2-位及3-位的OH基与脂肪酸以酯键相结合而形成的二酰甘油醚。

在板鳃类(软骨鱼)的体油及肝油的不物中存在多量的甘油醚;各类鱼的肌肉中边含有甘油醚,通常在深海鱼的肌肉中食量比较多,食用这些鱼肉有时会能上能下引起腹泻,须加注意。

5、烃类及固醇

在鱼类的肌肉脂质及内脏油中含有不化物的饱和or不饱和直链or支链的烃类,主要

的烯是角鲨烯(鲨的肝脏中含有大量的角鲨烯)。

固醇在无嵴椎动物中的种类非常多,但在鱼类中主是胆固醇及其脂肪酸酯。与鱼肉相比,在乌贼、章鱼类、虾类中的含量较高,产卵鱼也含量高。

五、在加工、贮芷中的变化

水产品的劣化变质有氧化和水解。

酸败:脂质氧化后,使食品其具不快的刺激臭,并带有涩味和酸味,该现象称为酸败。

油烧:随着酸败的加剧,制品的脂质及内部往往产生褐变,这种变色称为油烧。

鱼在低浸贮芷时,脂质的氧化可在一定程式主上被抑制。

但水解E的活性在低温下并不停止,故脂质水解引起的品质劣化显者。水产品中E的种类多含量多分布广,这也是易腐败变质的原因之一。

鱼贝类脂质的特征:①完合n-3条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是海水性鱼贝类比淡水性鱼贝类更显著。②磷酯中n-3 puFA的含有率比中性脂质高③脂质含量低的种属,其脂质中的n-3 puFA比例。

第五节碳水化合物

一、糖原

0.5—1%

二、鱼贝类的其他糖类

粘多糖:甲壳类的壳和乌贼骨中所含的甲壳质都是最常见的粘多糖,由N—乙酰基—D —葡萄糖胺,通过B1→4键结合而成的多糖,属中性粘多糖。

酸性粘多糖:

1、硫酸化多糖:硫酸软骨素:因硫酸基的含量和结合部位不同,存在多种化合物。

②硫酸乙酰肝素:A—哺育动物软骨中。

③乙酰肝素:C—软骨鱼类的软骨中。

④多硫酸皮肤素:D—鲨鱼软骨中。

⑤硫酸角质素:E—鱿鱼软骨中。

B、H硫酸角质素存在于上鳃鳃外皮,鲨鱼外皮。

2、非硫酸化多糖:

透明质酸金枪鱼眼球的玻璃体和鲨软骨素:大量存在于头足类的外皮中鱼外皮中

第六节维生素

鱼贝类可食部分含有多种人体营养所需的vit,包括脂溶性V A、V D、V E和水溶性的V B族、V C族,其含量依鱼贝类的种类和部位而异。

一、脂溶性vit

1、V A(视黄醇):①vitA1存在于海产鱼类肝脏中(可制作鱼油)

②vitA2存在于淡水鱼肝脏中(可制作鱼油)

V A的生理作用

V A成人日需量:20002u/d,鱼肝油和鱼卵好的V A食物源之一。

2、(V D2-V D3):生物活性较高的是V D2和V D3,也存在于鱼类的肝流域中,但软骨鱼类肝流

域中含量少。肌肉中含脂量多的中上层鱼类(红肉鱼)含量在3Iu/g以上。

V D的生理功能

3、V E(生育酚)

有八种不同的生育酚和生育烯酚,具有V E的活性,其中又一生育酚活性最强。

V E的生理功能

海产鱼中又一生育酚含量90%以上,淡水鱼的鳃、红点鲑含r-生育酚的比率最高,个别贝含s-生育酚比率较高。

二、水溶性vit

1、维生素B1(vit B1)——硫胺素

含量:多数鱼类0.001—0.004mg/g。

八目鳗、河鳗、鲫、鲣0.004—0.009 mg/g。

一般来说暗色肉比普通肉含量高,肝脏中含量与暗色肉相同or略高。

生理功能P32下

2、(核黄素)

含量见P33

一般红肉鱼高于白肉鱼,肝脏、暗色肉高出普通肉5—20倍。

生理功能P33中

3、V B5(烟酸)or(尼克酸)

普通肉的含量高于暗色肉和肝脏。

4、V C(抗坏血病)

紫菜中含量较丰富。

第七节鱼贝类的无机质

一、概念

1、无机质(mineral):除C、H、O之外,其它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包括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皆称为无机质。

2、常量元素or广量元素:在无机质的分类中,在较大量存在的Na、K、Ca、Mg、Cl、P、S 七种元素称为常量元素or广量元素。

3、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除常量元素之外,人体生理所必需的元素(如:Mn、Co、Cr、I、Mo、Se、Cu等)称为一。

二、无机质的含量

骨、鳞、甲壳、贝壳等硬组织含量高。肌肉相对含量低(1%—2%)特点:①富集性:铅、砷、Hg等(检测指标);人体不易代谢出。

②流动性:(生物流动、水流)。

水产品中的含量碘比陆地禽类高10—50倍,是人们摄食碘的主要来源。

Zn、Cu、Mn三元素被称为壮阳元素,在贝类在含量较高。

碘Zn硒功能

海藻具有窗集硒的功能,吃海藻即可得到硒的补充,海洋生物是硒的良好食物来源。

第八节浸出物成分

一、概念浸出物(抽提物)(extracts or extractives):

将鱼贝类肌肉组织用热水or适当的除P r剂(如乙醇、三氯酯酸、过氯酯等)处理,经过滤,去掉P r多糖脂质、色素、无机质、vit等大分子物质后剩余的成分称为抽提物(浸生物)。

这些成分种类繁多、呈味、鲜度腐败有关)在代谢or呈味主面起重要作用,有些成分又给水产品加工带来因难。

含量:鱼类:占总组织的2%(干重)。

贝类:5—8%。

分类:①含氮成分(非蛋白氮成分):同鱼体内的PH调节、渗透压等代谢有关,游离Aa、肽、核苷酸、有机盐基氮等同呈味,鲜度、腐败物质有关。

②非含氮成分:糖、有机酸。

二、含氮成分

含量:①底层鱼类最低:3—5mg/g

②洄游性中上层鱼较高5—8mg/g

③软体动物和甲壳类7—9mg/g

④软骨鱼类13—15mg/g

一般软骨鱼的含量比硬骨鱼类多,是因为软骨鱼中尿素和TMAO含量高于其他鱼。

红肉鱼的含氮抽提物比白肉鱼多,是因为红肉鱼中咪唑化合物(如His)含量高的缘故。

但是肽、鹅肌肽及核苷酯关联化合物的量,白肉鱼比红肉鱼多。

(一)游离氨基酸(FA4)是鱼贝类抽取物中最主要的含氮成分,显示种类差异特异性的Aa有、Tau、Gly、Ala、Glu、Pro、Arg、Lys等。

红肉鱼含丰富的His,高达7—18 mg/g。

白肉鱼只有0.1mg/g。

从部位来看,普通肉的His含量比暗色肉和肝脏高。

His与呈味有关:His是咪唑化合物,在PK值PH6.9—7时,显示较强的缓冲性,所以食His多的红肉鱼味浓厚,而白肉鱼淡泊。

中毒:但是His含量高,易引起组氨中毒,(His在细菌作用下,晚羧基生成组氧造成食物中毒)。

大量检出的FDG:

无脊椎动物中:Arg、Tau、Gly、Ala、Pro、B—Ala,肌氨酸。

软体动物中:Tau、Gly、Ala、Pro、B—Ala。

甲壳类:Gly、Ala、Pro、Arg。

(二)肽:呈味物质,具有提高鲜度和浓度的作用。

三肽:各胱甘肽

肌肽、鹅肌肽、鲸肌肽,其分布因动物种类而不同。

属味唑化合物,统称为咪唑二肽。

(由B—丙氨酸与His or 甲其His 构成的二肽)。

分布:在游泳场压力强的鱼类及鲸类肌由肌肉中含量较多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的肌肉中没有。

(三)核苷酸及其有关联化合物

鱼死后ATP分解途径:

①②③④

ATP →ADP →AMP →IMP → HxR → Hx

Pi Pi NH3 Pi D-核糖

软体动物:

①②③④

ATP →ADP →AMP →Adr → HxR → Hx

Pi Pi Pi NH3 D-核糖

(四)甜菜碱类:

1、链状化合物:①甘氨酸甜菜碱:分布无脊椎动物肌肉,腺,内分泌腺组织。

②B-丙氨酸甜菜碱:日本江,扇贝。

R-丁酸甜菜碱。

④肉碱。

2、坏状:①龙虾肌碱。

②葫芦碱。

③水苏碱。

同无脊椎动物的呈味有关,调节透渗压。

(Eh3)3N+CH2COO-

甘氨酸甜菜碱。

(五)氧化三甲胺(TMAO)

(CH3)3NO强烈的鲜味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海产动物组织中的含氮化合物,板鳃类含量10——15g/kg肌肉,是渗透压的调节物质,白肉鱼含量比红肉鱼多,淡水鱼没有,乌贼含量很高。

在加工利用上,TMAO经常发生的问题:①死后,因细菌酶的作用,被还原成TMA ,产生腥臭味。②高温热时TMAO分解为二甲胺和甲醛,产生特殊臭味。③在鳕类中②的反应即

使在低温下也能因酶的作用而进行。④TMAO含量高是金枪鱼加热时发生灰绿色的原因。(金枪鱼罐头,易于发生肉色变蓝绿色)。

(六)胍基化合物

胍基(—NH—C—NH—)Arg、肌酸、肌酸酐,章鱼碱等均含胍基,属胍荃化合物。

Arg多存在于无脊椎动物肌肉中。

肌酸多分布于脊椎动物肌肉中。

肌酸酐是肌酸的关联化合物,广冷分布于各种鱼类中。

(七)冠瘿碱类(opin)分子内均具有D—Ala的结构,并且其他Aa以亚氨基结合的一类亚氨基酸类的总称。软体动物中发现的有章鱼肌碱,丙氨奥品,甘氨奥品,牛磺奥品。B —丙氨奥品等。

(八)尿素

在鱼贝类组织中反有微量检出,但在软骨鱼中,除通过肝脏循环的尿素外,有部分是通过循环所合成的尿素,大部分由尿量吸收而分布于体内,其数量在肌肉中1kg可达14—21g。体内的这种尿素与TMAO—道起着调节渗透压的作用。加工软骨鱼时长时间浸泡。

动物死后,尿素同细菌的脲酶分解生成氨,在软骨鱼类中,随鲜度下降生成的大量氨,和由TMAO生成的TMA一起,使鱼体带有强烈的氨类臭气。

三、非含氮成分

(一)有机酸

主要是丙酮酸、乳酸和琥珀酸。

糖酸物鱼类→乳酸

糖原→贝类→ 琥珀酸

鱼体死后,糖元开始无氧酵解变成乳酸,APT分解,肌肉,由中性or酸碱变成酸性PH6.0—6.2 。

(二)糖

1、游离糖:主要是葡萄糖。

2、磷酸糖:GIP、GGP。

练习题

1、鱼贝类易腐败变质的原因有哪些?

2、鱼贝类水分量和脂质变化有什么关系?

3、鱼肉由_____和______组成,一般活动性较强的中上层鱼类和洄游性鱼类含______肉较多,而活动性弱的底栖性鱼类会只限于表层的______。

4、暗色肉的特点?

5、鱼肉Pr的组成?

6、怎样分离组成鱼肉的各种Pr?

7、鱼肉肌原纤维蛋白质的细丝是由_____组成,粗丝是由_____组成。

8、怎样鉴别加工的水产品的原料鱼种类?

9、怎样判断加工贮芷过程中鱼肉Pr的变性程度?

10、区分暗色肌和白色肌的主要标志是________。

11、影响鱼贝类脂质含量的因素有哪些?

12、鱼贝类脂质有什么特征?

13、生息于表层鱼类______作为热解的主要贮存形式,中层及深层的鱼类______为热解的主要贮存形式。

14、与同一鱼体的甘油三酯比例高,所以越是脂质含量低的鱼类,n-3puFA的比例变越______。

15、鱼在常温下引起脂质劣化的因素是_____和_____,在低温贮存时,_________引起的品质化显著。

16、_____是鱼贝类体内最常见的糖类,贮存于_____or_____是是解量的主要来源。代谢方式鱼类糖原转化为_____;贝类糖原转化为_____。_____和_____共同作为能量来源贮芷鱼类组织中;贝类主要能源贮芷形成是______。

17、甲壳类的壳和乌贼的骨中所含的甲壳质是最常见的中性粘多糖,其分子式是______,酸性多糖根据是否含硫酸基分为_____多糖和_____多糖。

18、硫酸软肌素A主要存在于_____软骨中;硫酸软骨素C存在于______的软骨中,硫酸软骨素D存在于_____软骨中,硫酸软骨素E存在于_____软骨中。

19、VitA,存在于____鱼类肝脏中,VitA2存在于_____鱼类肝脏中。

20、各河:①粗蛋白质②红肉鱼③白肉鱼④肌浆蛋白⑤无机质⑥浸抽物(or抽提物)

21、鱼贝类甘油三酯中的脂肪酸分布有什么规律?

22、鱼贝类含氮抽提物软骨鱼类的含量比硬骨鱼类高是因为_________。红肉鱼含氮抽提物比白肉鱼高是因为____________。但是肌肽,鹅肌肽及其核苷酸关联化合物的量,白肉鱼比红肉鱼_____.

23、鱼贝类肌肉浸出物中显示种类差异性的游离Aa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4、含His多的红肉鱼味浓厚,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但His含量高,易引起______。

水产动物育种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人工雌核发育:是指用遗传失活的精子激活卵子的发育,精子不参与合子的形成,卵子仅靠雌核发育成胚胎的现象。 2.雌核发育:是指卵子在精子的刺激下,依靠自身的细胞核发育成个体的一种有性生殖方式。 3.品系:是指来源于一个亲本对(或共同祖先)形成的群体,它具有突出的特点和性状、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一定数量的个体。 4.原种:是指取自模式种采集水域或取自其他天然水域并用于养(增)殖生产的野生水生动物种以及用于选育种的原始亲本。 5.本地种质资源:主要指原产于本地或养殖很久地方品系或品种,它的特点是对本地自然条件有高度适应性。 6.引种驯化:多数引种对象引种到一个地区以后,一般不需要驯化,因为引种对象在培育过程中已经具有适应引种地区的性状,但有些品种的适应的范围小,或者是地区间环境差异较大,跨国跨地区的引种就需要驯化过程,这种驯化的结果往往是形成新的品种。 7.质量性状:指品种的一系列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呈间断变异的性状。 8.选择反应:是一种衡量选择效果的指标,指受选择性状经一世代的选择后,性状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在数值上等于选择亲本所繁育的子代表现型平均值减去选择前群体的表型平均值。 9.选择强度:是标准化的选择差,在数值上等于选择差除以被选择群体的表型值标准差。 10.引入育成杂交:又称导入杂交、改良杂交,是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或根据挡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生产需要以及原有地方品种品质等所客观确定的育种目标,通过引入品种对原有地方品种的某些缺点加以改良而使用的杂交方式。 11.后裔鉴定:又称后裔测定,是根据繁殖亲本后代的质量来评定亲本的种用价值的选择育种技术,其突出优点是能迅速判别亲本的基因型。 12.Hertwig effec t:通常伴随着对精子的放射线照射剂量的增高,失活精子受精后胚胎的成活率降低,当照射超过某一剂量时,成活率反而回升,这种现象称作…. 13.混杂现象:指品种内具有了本品种不应该具有的基因或遗传物质,使得品种表现出非本品种固有的性状或性能,同时也降低了品种的生产性能。 14.报告基因:是一种编码可被检测的蛋白质或酶的基因。 15.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操作,是指将一种或多种生物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进行拼接重组,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体内,使之按照人们意愿遗传并表达出新的性状。 16.转基因动物:将外源基因转染并整合到动物受体细胞基因组中,从而形成在体表达外源基因的动物。 17.遗传漂变:是指一个小群体脱离原群体或与原群体发生生殖隔离几个世代后的遗传变异。 18.杂种优势率:即杂种优势大小的表示方法,是指在某一性状上,F1的计量值与双亲平均值差数的比率。 19.多倍体品种: 20.退化235:是指由于品种原先具有的异质基因(等位基因)流失导致生产性能衰退的现象。

水产动物营养研究

未来15年我国水产动物营养研究 与渔用饲料开发技术的发展战略研究 一、目的及意义 (一)发展水产养殖是解决国人食物和改善食物结构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谁来养中国》(Brown,1995)?这个问题虽然是一位美国人提出来的,但是16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我们决不应该存在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必须自己养活自己。2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证明,我们不仅有能力解决吃饭问题,而且改善了我们的食物结构,吃得更好、更健康了。从表1中我国肉、奶、蛋、水产品的人均年消费量的变化,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表1. 1978-1996中国人均肉蛋奶水产品消费量(kg/人)的变化 1978 1996 增加(倍) 肉8.9 49.5 5.56 蛋 2.4 16.3 6.79 奶 1.0 6.2 6.2 水产品 1.3 23.5 18.08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饲料工业产量从1978年的60万吨增加到1996年的5500万吨,饲料总产量已居世界第二位。饲料工业是养殖业基础,没有饲料工业的飞速发展,就不可能有养殖业的今天,也就没有我们今天食物结构的改善。 从表l还可以看出,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在18年间增加了18倍,增长速度最快。1997年水产品总量已增加到3601万吨,年人均消费达28.8公斤;并且水产品的快速增长主要来自水产养殖业的巨大贡献。1950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仅占水产品总量的8.3%,到1988年首次超过50%,1997年达56.3%(表2),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表2. 1951-1997中国水产总产量以及水产养殖的比重变化 1950 1960 1988 1997 总产量(万吨)91.2 301.8 1060.9 3601 水产养殖(万吨)7.6 62.1 532 2028 养殖占总产量比例(%)8.3 20.6 50.1 56.3 随着过渡的捕捞、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逐步枯竭,无疑,以后水产品产量的增加将主--要依靠水产养殖。如果维持目前的水产品消费量28.8kg/人/年不变,到我国人口达到16亿时,水产总量即要达到4609万吨。在海洋捕捞量维持目前水平的情况下,我国水产养殖产量要净增1008万吨。也就是说到2030年水产养殖产量2914万吨,要占水产总产的63%。 假若其中l/2的水产品是依靠人工配合饲料养殖生产的,约需要水产饲料2500-3000万吨。然而,我国目前的商品化水产配合饲料才300万吨左右。水产动物营养研究与饲料技术的开发是水产饲料工业的基础,因此,在未来15年和“十五”期间,我国对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的研究与开发有十分迫切的需要。 从另一方面来看,随着我国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化程度的提高,耕地面积会随之减少。据专家估计,到2030年耕地面积只有目前的80%;而人口达到16亿时,按人均400公斤计,需要生产粮食6.4亿吨。考虑耕地的减少因素,届时的粮食生产能力要超过目前的40%左右。估计到2010年,我国的饲料产量会达1.17亿吨(赵永合,1998),相当于目前居世界第一的美国饲料产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从口粮为主到饲料量为主的趋势将越来越显著,给粮食生产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因此,如何把有限的粮食更有效地转化为人民菜篮子中的肉、蛋、奶与水产品,改善人民生活,是摆在我们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养什么更合算呢?从不同动物的平均饲料转化率来看,鱼虾62.5%和肉鸡50%的饲料转化率无疑是最高的(表3)。研究已证明,优质水产饲料的转化率可达到更高的水平,且鱼虾为更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所以,我国在未来15年应优先发展水产动物和肉禽养殖。但是,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水产动物的营养与饲料的研究水平与开发技术还远落后于畜禽的水平,因此,作为水产养殖大国,我国在未来15年和“十五”期间应把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开发技术的研究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表3. 不同养殖动物的平均饲料转化率(增重/饲料,%)

中国海洋大学2018年《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考研大纲_中国海洋大学考研网

中国海洋大学2018年《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考研大纲(一)水产动物营养学 1、蛋白质营养 分类;生理功能;分解和合成代谢;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的概念和氨基酸平衡理论;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凯氏定氮法的原理等。 2、糖类营养 分类;生理功能;糖代谢;水产动物糖类利用率低的原因等。 3、脂类营养 分类;生理功能;脂肪消化吸收;脂肪酸分类、生理功能及代谢;脂肪对蛋白的节约作用等。 4、能量营养 生物能量学和营养能量学的概念;表观可消化能和真可消化能;尿能和代谢能;鱼类能量收支方程;鱼类对能量的分配与利用等。 5、维生素营养 维生素和抗维生素的概念;维生素种类、生理功能及缺乏症等。 6、矿物质营养 矿物质营养种类、生理功能及缺乏症等。 7、营养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蛋白质、脂类和糖类间的相互转化;蛋白质、脂类和糖类与维生素的关系;蛋白质、脂类和糖类与矿物质的关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关系等。 8、鱼、虾类的摄食与消化吸收 影响鱼、虾摄食和消化的因素、鱼类的消化系统和消化酶、对虾的消化系统和消化酶、消化吸收的途径和机制等。 9、水产动物繁殖期的营养 亲体的营养(繁殖过程中的能量分配和营养需要)和幼苗的营养(幼苗的生理独特性、营养需要、人工配合微颗粒饲料的特性)等。 10、营养免疫学 营养素和非营养型添加剂对水产动物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等。 (二)水产动物饲料学 1、水产配合饲料与畜禽配合饲料的异同

原料粉碎粒度;水稳定性;饲料形状;营养成分等。 2、水产动物配合饲料原料 水产饲料原料分类;蛋白质饲料、能量饲料、粗饲料、青绿饲料、新型饲料源的开发等。 3、水产动物配合饲料添加剂 水产饲料添加剂分类(营养性饲料添加剂、药物添加剂和改善饲料质量添加剂)。 4、水产动物饲料配方的设计与加工 水产配合饲料的分类及优点;配合饲料配方的设计原则及方法;配合饲料的加工工艺与设备等。 5、水产配合饲料的质量管理与评价 水产配合饲料的质量评价(感官指标、显微镜检查、粒状饲料外形检查、颗粒饲料物理性质检查、黏团性饲料黏弹性测定、营养学指标、卫生学指标)、水产配合饲料的贮藏与保管等。 (三)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试验方法 1、消化生理研究方法 消化系统形态结构和组织学研究;食性和消化特性研究;消化产物吸收与运输的研究等。 2、饲养试验研究方法 可控环境的营养研究(目的意义、设备、试验动物选择与分组、试验饲料、试验管理、结果处理与计算);实际生产环境的营养研究(生产环境的要求与设施、试验管理)等。 3、能量学研究方法 总能测定;可消化能测定;可代谢能测定;摄食热增耗测定;标准代谢测定等。 4、营养免疫学研究方法 鱼类免疫学指标(血细胞比容、白细胞比容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吞噬指数和呼吸爆发、溶菌酶、补体系统及替代途径补体活力);甲壳动物免疫学指标(总淋巴细胞密度和分化血淋巴细胞密度、酚氧化酶活力、吞噬指数和呼吸爆发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等。 5、分子营养学研究方法 差异显示PCR(DD-PCR)、抑制性消减杂交(SSH)、DNA芯片、荧光定量PCR等。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水产动物营养学作业

1.碳水化合物的生理作用有哪些?水产动物糖类利用率低的原因。(14分)答: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1、提供能量 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为机体提供生理活动及体力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当今世界上,糖类是绝大多数人群从膳食中获取的最经济、最主要的能量来源。糖类释放能量快,能及时满足机体需要。每克糖类在体内可产生4kcal 的能量。 糖类对蛋白质节约或保护作用是指食物中糖类供给充足时,可免于过多蛋白质作为机体的能量来源而消耗,从而有利于蛋白质发挥其特殊的生理作用,如构成和修补组织、调节功能等。 2、构成身体组织 糖类是细胞的构成成分之一,肝脏、肌肉中含有肝糖原和肌糖原,体粘液中含有糖蛋白质,脑神经中含有糖脂,细胞核中含有核糖,软骨、骨骼、角膜、玻璃体中均有糖蛋白参与构成。 3、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 葡萄糖是维持大脑正常功能的必需成分。糖类对神经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它是神经系统惟一的能量来源,因此糖是神经系统赖以维持和保持正常活动的主要能源,即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需要一定浓度的血糖作为保证。脑对低血糖反应十分敏感,轻者发生晕厥,重者发生低血糖性休克。当血糖浓度下降时,脑组织可因缺乏能量而发生功能性障碍,出现头晕、心悸、出冷汗、饥饿感、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状况。若血糖继续下降,低于45mg/100ml 时,可出现低血糖性休克。 4、保护肝脏、解毒及抗生酮作用 肝脏为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和解毒器官,进入机体的毒物主要通过肝脏代谢而降解失活。糖类的保护肝脏和解毒作用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当肝糖原贮备较为充足时,肝脏对某些化学毒物(如四氯化碳、酒精)有较强的解毒作用;二是丰富的肝糖原在一定程度上可保护肝脏免受有害因素(如化学毒物和肝炎病毒等)的损害,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脂肪在体内的氧化主要靠葡萄糖来供能,即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有助于体内脂肪的充分氧化。当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或身患疾病(如糖尿病)不能利用碳水化合物时,机体所需能量主要由脂肪供给,但由于供给脂肪氧化的能量不充

水产饲料的选用及与畜禽饲料的区别

水产养殖誄 1水产饲料的选用 水产饲料的选用要以实际情况和养殖经验为主,并结合其他因素,而不能盲目选择饲料品种。1.1颜色 颜色只是饲料的一个外观性状,与饲料的原料组成和加工工艺有关,但与饲料的营养价值和作用效果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饲料中应用较多的脱脂蚕蛹粉和棉籽粕,其外观颜色很相似,但其营养价值和消化利用率却差别很大,并且饲料原料品质的优劣也与颜色没有必然的关系。因此不要单纯凭饲料的颜色来评价和判断其营养价值和作用效果。 1.2蛋白质水平 粗蛋白质水平是饲料营养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蛋白质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只有氨基酸才能最终被水生动物吸收和利用,因此氨基酸组成才是真正和科学的营养指标,相同的蛋白质水平其氨基酸组成差别很大,消化利用率也不尽相同,如白鱼粉和血粉的粗蛋白水平相似,但在鱼虾蟹等水生动物中的消化利用率却差别极大。因此在判断和评价鱼虾蟹饲料的质量水平和作用效果时,不要单一以粗蛋白水平为依据,而应综合其他营养指标和因素。 1.3气味 甜菜碱、L-氨基酸等一些常用鱼虾蟹饲料诱食剂是没有气味的。同样,认为饲料有浓烈的鱼腥味就以为饲料中使用了较好较多的鱼粉也是错误的,因为白鱼粉、秘鲁鱼粉等品质较佳的鱼粉没有浓烈的鱼腥味,其气味和味道较为纯正和清香。饲料有浓烈的鱼腥味往往是应用品质较差的鱼粉或应用香味剂、添加剂,其目的是掩盖一些劣质或变味的原料。因此不能单纯凭嗅闻感觉对饲料作出主观的判断。2水产饲料与畜禽饲料的区别 2.1原料的粉碎细度 畜禽饲料原料要求全部通过8目,16目筛上物不得超过20%;而水产饲料原料则要求全部通过40目,60目筛上物不得超过10%。 2.2水中的稳定性 畜禽生活在陆地上,其配合饲料对水稳定性无要求。水生动物生活在水中,水产饲料应能在水中维持一段时间不溃散。 2.3饲料的形状 畜禽饲料一般为粉状,有时为了节约饲料而制成颗粒状,但并非必须。鱼类的摄食方式为吞食,虾、蟹的摄食方式为抱食,因此,水产饲料必须制成颗粒状(鳗鱼饲料、甲鱼饲料为粉状)。 2.4对饲料营养成分组成的要求 水生动物为变温动物,不需要消耗能量来维持体温;水生动物生活在水中,由于水的浮力,只需要很少能量就能维持鱼类在水层中的合适位置。水生动物所需能量为畜禽的50%~70%,这就使得水生动物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方面与畜禽存在着差异,对饲料的利用效率也显著不同。 水生动物在配合饲料中需要更多的蛋白质,其蛋白质需要量为畜禽的2~4倍。水生动物不像畜禽那样能很好地利用饲料中的游离氨基酸。畜禽需要的必需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花生四烯酸等。水生动物需要的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有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等。 水生动物需要的15种维生素与畜禽需要的维生素相同,但各种维生素的重要性和需求量却不同。水生动物肠道的细菌种类数量较少,肠道微生物合成的维生素相对也少。畜禽肠道中合成的维生素C,一般能满足其正常生理需要。水生动物肠道中合成维生素C的数量很少或不能合成,为了保证其正常生长,必须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水生动物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含量较高,对维生素B6、烟酰胺、维生素E的需求量较畜禽要多。水生动物能有效地从水中吸收钙元素,对维生素D的需求不如畜禽敏感。 水生动物和畜禽在矿物质代谢方面的最大区别在于水生动物能从水中吸收一部分无机盐,水产饲料中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有较大的差别。水生动物能有效地利用水中的钙元素,在饲料中无需再加钙盐或仅在某些特种水产饲料中添加少量的钙盐;而畜禽生长所需的钙元素完全来自饲料,必须在饲料中添加足够的钙盐。 水产饲料的选用及与畜禽饲料的区别 刘洪彪1张晓华2 (1.黑龙江省龙江县景星镇畜牧综合服务站161100,2.黑龙江省龙江县广厚乡水利站161100) 觼訋訒訝 养殖技术顾问2009.10

水产动物育种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水产动物育种学试卷及 参考答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一、名词解释基因迁移:也称为基因移居,是指具有某一基因频率群体的一部分,因某种原因移至基因频率不同的另一群体,并杂交定居,从而改变了群体的基因频率,这 种影响也称迁移压力。迁移压力的增强可使某些基因从一个群体有效地散 布到另一群体中。大规模的迁移会形成强烈的迁移压力引起群体遗传结构 的改变。 家系选择:从混有不同类型的原始群里选出优良个体留种,建立若干家系并繁殖后代,家系内逐代淘汰劣质个体,家系间逐步淘汰劣质家系,选留超越原始 群体及对照品种、符合原定选择指标的优良家系,进而参加品系产量测 定,称为家系选择。 特殊配合力:指某特定组合的实际产量,与根据其双亲的一般配合力算得的理论值的偏差。它受基因的显性效应和非等位基因互作效应控制。 Hertwig效应:采用物理射线处理精子时,通常伴随着照射剂量的增高, 受精后胚胎的成活率降低;当照射超过某一剂量时,成活率反而回升,这种现象称作Hertwig 效应 选择反应:是一种衡量选择效果的指标,指受选择性状经一世代的选择后,性状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在数值上等于选择亲本所繁殖的子代表型平均值(Yf)减去选 择前群体的表型平均值(Y),即R=Yf-Y。 二、判断题 1.狭义的遗传多样性指种内或种间表现在分子、细胞、个体三个水平的遗传变异 度。(×)(√)

2.所谓表型相关就是两个数量性状表型变量间的相关。 (√) 3.在育种和生产实践上,严格地说,只要有一对基因不同的两个个体进行交配,便 是杂交。(×) 4.原始生殖细胞在未进入生殖嵴之前,既可分化为精原细胞,又可分化为卵原细 胞,(√) 5.水产动物的性别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由其生理构成所表现出的性别,称为遗传性 别。(×) 6.水产动物性染色体的主要决定类型分为XX-XY型、XX-XO型、ZW-ZZ型和ZO-ZZ 型。(√) 7.群体品种的生长性能是靠其遗传上的同质性来达到的。(×) 三、选择题 1.与影响驯化速度无关的因素是C。 A、A、遗传基础 B、环境变异 C、自然选择 D、选择作用 2.两性繁殖鱼类排出的卵子处于B。 A、A、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 B、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 B、C、第一极体排出时D、第二极体排出时 中,G代表B。 3.表型方差分析的数学模型P=G+E+I GE A、A、表现型值 B、基因型值 C、环境作用 D、互作偏差效应值 4.下列哪项不属于高技术品种C。 A、 A 、多倍体品种 B、雌核发育品种 C、育成品种 D、转基因品种

烹饪原料知识 水产品

烹饪原料知识4(水产品类) 一、名词解释: 1.水产品 2.黄鱼鲞 3.孔鳐 4.鲞 5.基围虾 6.加吉鱼 7.比目鱼 8.大马哈鱼 9.软体类 10.龙虾 11.“团脐”、“尖脐” 12.石斑鱼

二、填充题: 1.被称为“海中牛奶”的是 ,被称为“海中鸡蛋”的 是 ,被称为“水中之鸡”的是 , “海鱼之冠”为 ,“鱼中之王”为 . 2.“长江三鲜”是指 , , . 3.我国四大经济鱼类是 , , , . 4.我国四大家鱼是 , , , . 5.常见鱼类的体型可分为 , , , . 6. 是鱼类用来测水流,水温,水压的器官. 7.鱼体有腥味是由于鱼体内产生了的缘故,如要去 除腥味可加入适量的 , 等调味. 8.银鱼常见的有 , , . 9.鲤鱼的种类很多,按其生长水域可分为 , , . 10.人造水产品的主要原料是 . 11.鲫鱼以两季肉质最好,以和 两地所产最好. 12.主要的虾类有 , , , , , . 13.河蟹按产地分为 , , 三种. 14.蟹性寒,所以食蟹时要有姜、醋佐食,这样即可 , 又可 ,还可 . 15.主要的软体类原料有 , , , , , , 等. 16.比目鱼不易贮存,原因是 . 17.我国鲳鱼的种类主要有 , , 等,其中以为最多. 18.鱼类的品质检验主要从 , , , , 等几方面检验其新鲜程度. 19.贻贝又称 , , 等,营养丰富,被誉 为 . 20.水产品活养方法有两种: , . 22.生蟹不能吃,因为螃蟹是的中间宿主,生食容易 感染病. 23.民间有“九月团脐十月尖”之说,即农历月吃雌蟹, 月要选雄蟹,因此时雌蟹 ,雄蟹 . 24.山东产的金钩海米是由加工而成的. 25.金枪鱼广东又称 , 为金枪鱼的捕捞期. 26.鲶鱼又称 ,以月最为肥美.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复习资料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复习资料 1.水产动物营养:动物将外界物质经摄食﹑消化﹑吸收利用,转化为自身机体组织的过程,称为营养。 2.水产动物的营养需要特点:⑴对能量的需求量低;⑵对人工饲料的需求相对较少;⑶对饲料的消化能 力低;⑷对蛋白质的需求量高,需要的氨基酸种类多;⑸对脂肪的消化率高;⑹对糖类的消化率低; ⑺对饲料中矿物质的需求量较少;⑻对饲料中维生素的需求量较多;⑼对营养素的需求受环境的影响 大;⑽摄食情况不易观察。 3.水:水是水产动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饲料中的水分常以两种状态存在。一种是含于机体细胞间、与 细胞内物质结合不紧密、易挥发的水,称为游离水或自由水 ;另一种是与细胞内胶体物质紧密结合在 ....... 。 一起﹑形成胶体水膜﹑难以挥发的水,称为结合水 ... 4.蛋白质的定义: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所有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5.蛋白质的分类:①按形状溶解度分类可分为纤维状蛋白质,球状蛋白和结合蛋白;②按结构可分为简 单蛋白质,结合蛋白质和衍生蛋白质;③按来源可分为动物蛋白质和植物蛋白质。 6.蛋白质的营养功能:⑴供给机体组织细胞和器官生长⑵供给机体组织蛋白质更新、修补以及维持体蛋 白现状⑶可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及转化为糖类、脂肪⑷机体内一些具有特殊生物学功能的物质的组成成分。 7.氨基酸: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根据来源可分为: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半必需氨基酸。 ⑴必需氨基酸:只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和数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 酸。鱼类的必需氨基酸有十种: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精氨酸、苏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⑵非必需氨基酸:指动物体自身能够合成,而不需要从饲料中获得的氨基酸。鱼类自身能够合成八种氨基酸: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脯氨酸、胱氨酸、酪氨酸。 8.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方法:①利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②添加相应的必需氨基酸;③供给充足的非 氮能量物质;④加热处理;⑤抗氧化剂处理。 9.确定水产动物对饲料蛋白质最适需要量的方法:①蛋白质浓度梯度法;②使用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饲 料,使氮的平衡达到最高的正平衡由摄取的氮量计算出蛋白质的最大需要量;③使用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饲料饲养鱼、虾类,经过一定时间达到鱼体氮的最大增加量,计算出蛋白质的最大需要量。10.糖:又称碳水化合物,糖类按结构分类可分为①单糖: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② 低聚糖: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③多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树胶等。11.糖类的营养功能:①构成体组织成分;②动物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③合成体脂的重要原料;④为非 必需氨基酸的合成提供碳架;⑤节约饲料蛋白质;⑥其他作用。 12.水产动物对糖类的利用特点:①水产动物对不同糖类的利用不同;②水产动物对糖的利用能力有限, 且不同水产动物对糖类的利用不同;③水产动物对粗纤维的消化。 13.脂肪可分为真脂肪和类脂肪两大类;①真脂肪:即中性脂肪,又称甘油三酯或三酸甘油酯。②类脂肪: 类脂肪是指含磷或含糖或其他含氮物的脂肪。主要包括磷脂、糖脂、固醇及蜡等。 14.脂类的性质:①脂类一般不溶于水;②脂肪的熔点与其结构密切相关;③皂化作用;④加氢作用;⑤ 加碘作用;⑥氧化酸败作用。 15.预防脂类氧化酸败的措施①饲料中应用过氧化值低的新鲜油类;②提油后存储;③添加抗氧化剂;④ 合理储存饲料;⑤应用抗氧化油脂;⑥充N2储存。 16.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常用的有四种,即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 17.维生素D:维生素D又称钙化醇,是类固醇的衍生物,是一类关系钙、磷代谢的活性物质。维生素D 的生理功能: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促成骨作用,是保持钙、磷和鱼体内平衡必不可少的物质。 18.维生素E: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结构相类似的酚类化合物的总称。维生 素E的生理作用:①抑制脂类过氧化物的生成;②可以防止红细胞破裂溶血,延长红细胞寿命;③保护巯基不被氧化以保持某些酶的活性;④调节性腺的发育和功能。

(完整word版)水产动物育种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基因迁移:也称为基因移居,是指具有某一基因频率群体的一部分,因某种原因移至基因频率不同的另一群体,并杂交定居,从而改变了群体的基因 频率,这种影响也称迁移压力。迁移压力的增强可使某些基因从一个 群体有效地散布到另一群体中。大规模的迁移会形成强烈的迁移压力 引起群体遗传结构的改变。 家系选择:从混有不同类型的原始群里选出优良个体留种,建立若干家系并繁殖后代,家系内逐代淘汰劣质个体,家系间逐步淘汰劣质家系,选留超 越原始群体及对照品种、符合原定选择指标的优良家系,进而参加品 系产量测定,称为家系选择。 特殊配合力:指某特定组合的实际产量,与根据其双亲的一般配合力算得的理论值的偏差。它受基因的显性效应和非等位基因互作效应控制。Hertwig效应:采用物理射线处理精子时,通常伴随着照射剂量的增高, 受精后胚胎的成活率降低;当照射超过某一剂量时,成活率反而回升,这种现象 称作Hertwig效应 选择反应:是一种衡量选择效果的指标,指受选择性状经一世代的选择后,性状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在数值上等于选择亲本所繁殖的子代表型平均值 (Yf)减去选择前群体的表型平均值(Y),即R=Yf-Y。 二、判断题 1.狭义的遗传多样性指种内或种间表现在分子、细胞、个体三个水平的遗传变 异度。(×)(√)2.所谓表型相关就是两个数量性状表型变量间的相关。 (√) 3.在育种和生产实践上,严格地说,只要有一对基因不同的两个个体进行交配, 便是杂交。(×) 4.原始生殖细胞在未进入生殖嵴之前,既可分化为精原细胞,又可分化为卵原 细胞,(√) 5.水产动物的性别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由其生理构成所表现出的性别,称为 遗传性别。(×) 6.水产动物性染色体的主要决定类型分为XX-XY型、XX-XO型、ZW-ZZ型和ZO-ZZ 型。(√) 7.群体品种的生长性能是靠其遗传上的同质性来达到的。 (×) 三、选择题 1.与影响驯化速度无关的因素是 C 。 A、A、遗传基础 B、环境变异 C、自然选择 D、选择作用 2.两性繁殖鱼类排出的卵子处于 B 。 A、A、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 B、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 B、C、第一极体排出时D、第二极体排出时 中,G代表 B 。 3.表型方差分析的数学模型P=G+E+I GE A、A、表现型值 B、基因型值 C、环境作用 D、互作偏差效应值 4.下列哪项不属于高技术品种 C 。 A、A、多倍体品种 B、雌核发育品种 C、育成品种 D、转基因品 种

水产食品原料基本成分

第二节 食般 水产食品原料的一般化学成分及其特性鱼虾贝肉的般化学成大致是水分占% 一般化学组成大致是水分占60% ~80%,粗蛋白占20%上下,脂肪占0.5%~30%,糖类在1%以下,灰分占1%~2%。具体组成不仅随种类而异而且同鱼种还随个体大小、部位、随种类而异,而且同鱼种还随个体大小、部位、性别、年龄、渔场、季节、鲜度等因素而异。

水分 一、水分 大多数鱼贝肉的水分在60%-80%之间。海蛰水分大多数鱼贝肉的水分在60%80%之间海蛰水分 含量很高,达到95%。 养殖鱼水分含量比野生鱼高,但养殖虾和野生虾 水分含量差别不大。 不同时期的水产品中水分周年变化较大 不同时期的水产品中水分周年变化较大。

生物组织的水分按照其存在状态可分为自由水(free 生物组织的水分按照其存在状态可分为自由水(free water)和结合水(bound water)。 自由水:占多数,具有作为溶剂的功能,可在组织内流动,以输送营养素和代谢产物,并参与维持电解质平衡动以输送营养素和代谢产物并参与维持电解质平衡和调节渗透压。 结合水(约占全水的15-25%):通过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羧基、羟基、氨基、亚氨基等形成氢键而结合,合物的羧基、羟基、氨基、亚氨基等形成氢键而结合 不能作为溶剂,难于蒸发和冻结。

结合水(约占全水的15-25%):通过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羧基、羟基、氨基、亚氨基等形成氢键而结合,化合物的羧基、羟基、氨基、亚氨基等形成氢键而结合不能作为溶剂,难于蒸发和冻结。 根据结合性质和强度,又可分为化学结合水、吸附结合水和渗透结合水三种类型。加工中,可被除去的水分主要是自由水、吸附结合水和渗透结合水,而化学结合水一般不易通过脱水干制的方法除去,水产原料中这合水般的方法除去水产原料中这部分水分占全部水分的4—6%。

水产动物营养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是试验蛋白质或饲料蛋白质中各个必需氨基酸量与标准蛋白质中相应的各种氨基酸含量之比的几次根。 EAAI=[(a/A100) (b/B 100) …… (j/J 100)]1/n n-代表氨基酸数目;a,b,c……j—试验蛋白质中各个必需氨基酸量;A,B,C……J—标准蛋白质必需氨基酸量。标准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可以鱼、虾体蛋白质或鱼卵蛋白质必需氨基酸作为标准量。 2、蛋白质互补作用:各种饲料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配比虽然不同,但可将多种饲料合理搭配在一起,使饲料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互相取长补短,相互补偿,使其比值接近鱼、虾需要模式,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亦可称为氨基酸互补作用。 3、氮平衡:所谓氮的平衡是动物所摄取的蛋白质的氮量与在粪和尿中排出的氮量之差。可用下式表示B=I-(F+U) 式中B—氮的平衡;I--摄入的氮量;F—粪中排出的氮量;U—尿中排出的氮量; 4、饲料系数=饲料消耗量 / 增重量×100% 饲料系数越低,说明该饲料转化率提高,该饲料使用效果越好。 5、必需脂肪酸(EAA):是指那些为鱼虾类生长所必需,但鱼体本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其正常生理需要,必须由饲料直接提供的脂肪酸。 6、摄食率:单位时间(常指一昼夜)单位体重的鱼体的摄食量 7、特定生长率(SGR):反应单位时间鱼体生长速率的指标。SGR=(ln wt-ln w0)/t 9、抗营养因子:指的是食品或饲料中对人和动物的生长及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物质。植物蛋白源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包括: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单宁酸、植酸、非淀粉性多糖、棉酚、皂甙、环丙烯脂肪酸、抗维生素、脂肪氧化酶等. 10、脂肪肝: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脂肪异常大量地在肝脏内蓄积,使肝脏不能发挥正常功能的病症。 11、标准代谢:一尾不受惊动的鱼虾于静水中在肠胃内食物刚被吸收完时所产生的最低强度的热能,是鱼虾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的消耗。 12、净能(NE):代谢能(ME)减去摄食后的体增热(HI)量,即NE=ME-HI。是完全可以被机体利用的能量。 13、体增量:动物摄食后体产热的增加量。 17、高密度脂蛋白(HDL):存在于血浆中的与脂肪转移运输有关的脂蛋白,功能是将肝外胆固醇转运至肝脏,由于其密度很高,所以称为高密度脂蛋白。 18、低密度脂蛋白(LDL):存在于血浆中的与脂肪转移运输有关的脂蛋白,功能是将肝内胆固醇转运出去,其密度很低,故称为低密度脂蛋白。 19、氮能比:指1kg饲料的总热能值与其粗蛋白质含量(%)的比值。C/P=1磅饲料中所含的总能(kJ)/饲料中粗蛋白质的含量(%),后来也写作C/P=1kg饲料中所含的总能(kJ)/1kg 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g) 20、载体:指用于承载微量添加剂活性组分,并改变其物理性状,保证添加剂成分能够均匀的分布到饲料中去的可饲物料,常用作载体的有玉米,麸皮,小麦粉,大豆粉,机榨油粕,脱脂米糠和稻壳等。 21、稀释剂:指掺入到一种或多种微量添加剂中起稀释作用的物质,可做稀释剂的原料有,脱脂玉米粉,葡萄糖,磷酸二钙,石灰石粉,高岭土,沸石,蛎壳粉,食盐,硫酸钠,次麦粉等。 二、问答 1、水产饲料未来研究的热点问题 (1)规范水产动物营养研究的方法与操作规程,统一研究方法,规范实验设计。 (2)完善主要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量。

scar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水产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SCAR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水产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SCAR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水产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特异性片段扩增区域(SCAR)标记是建立在RAPD-PCR标记技术基础上的一种单基因位点多态性标记技术。与其他的分子标记相比,它具有操作简捷,快速准确,成本较低,单位点多态性高,特异性和重复性较高,稳定性好等特点,是一种有效的分子标记。因此,随着近几年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在种质纯度及品种鉴别、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抗病基因连锁定位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回顾国内外有关SCAR标记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SCAR 标记在水产动物研究中的应用,为后期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分子遗传学依据。 关键词:SCAR标记;水产动物;应用 中图分类号:S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4-0251-1 特异性片段扩增区域(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CAR)是由PARAN I和MICHELMORE RW在1993年首次提出的。该分子标记建立在RAPD-PCR分子标记基础之上的一种新型有效的分子标记技术[1],主要是基于特异的RAPD片段序列,以两端序列设计1对引物(含18-24个碱基),并且在较高的退火温度下进行的特异性序列扩增,从而实现由RAPD标记到SCAR标记的转化。SCAR 标记直接采用专一性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避免了引物筛选、估算相似性等复杂的过程,且排除了随机引物结合位点之间的竞争,使稳定性和重复性显著提高。目前,SCAR分子标记技术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基因定位、辅助育种、种质鉴定和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等方面研究。[2-5] 1 SCAR标记的原理 SCAR标记主要是在序列未知的DNA标记(RAPD,AFLP等)基础上,对其特异PCR扩增产物进行回收,克隆和测序,根据扩增产物的两端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一般比RAPD引物长,通常18-24个碱基),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试卷A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2013-2014学年第2学期考 试试卷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试卷A 一、选择(每题2分,共30分) 1.海产动物最容易引起缺乏的矿物质是() A.镁 B.钾 C.钠 D.磷 2.下列微量矿物添加剂中属于剧毒物质的是() A.碘化钾 B.硫酸亚铁 C.氯化钴 D.亚硒酸钠 3.限制性氨基酸是指( ) A. 氨基酸分较高的氨基酸 B. 氨基酸分较低的氨基酸 C. 氨基酸分较高的必需氨基酸 D. 氨基酸分较低的必需氨基酸 4.下列原料中,既能作为能量源,还可起到粘合剂作用的是( ) A.油脂 B.糙米 C.小麦 D.米糠 5.下列物质中最适合作为添加剂载体的是() A. 磷酸二氢钙 B. 苜蓿草粉 C. 脱脂米糠、麸皮 D. 经过浸提油后的 大豆粕 6.下列氨基酸中与Arg存在拮抗作用的是() A. Phe B. Tyr C. Val D. Lys 7.水产饲料中常用的着色剂主要是() A.虾青素 B.甜菜红 C.叶绿素 D.柠檬黄 8.下列原料中具有“三高(高赖氨酸、高亚油酸、高淀粉)”特点, 有“饲料之王”之称的是( ) A. 高粱 B. 玉米 C. 鱼粉 D. 蚕蛹 9.具有抗出血功能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D C.维生素E D.维生素K 10 下列矿物元素中属于微量矿物元素的是() A.镁 B.钠 C.锌 D.钾 11.下列动物蛋白产品中蛋白含量最高的是() A.鱼粉 B.羽毛粉 C.肉粉 D.蚕蛹粉 12.肉食性鱼类对营养素的需求规律是() A. 高蛋白、高脂肪、低矿物质 B. 高脂肪、高维生素、高糖 C. 高蛋白、高脂肪、高糖 D. 高蛋白、高脂肪、低糖 13.下列添加剂中属于营养性添加剂的是() A. 大蒜素 B. 核黄素 C. 虾青素 D. 黄霉素 14.鱼类缺乏维生素K会出现的主要症状是() A. 脂肪肝 B. 眼球突出 C. 甲状腺肿大 D. 凝血时间延长

水产动物营养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 ):是试验蛋白质或饲料蛋白质中各个必需氨基酸量与标准蛋白质中相应的各种氨基酸含量之比的几次根。 EAAI=[(a/A 100)(b/B 100)……(j/J 100)]1/n n-代表氨基酸数目;a,b,c……j —验蛋白质中各个必需氨基酸量;A,B,C……J —标准蛋白质 必需氨基酸量。标准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可以鱼、虾体蛋白质或鱼卵蛋白质必需氨基酸作为标准量。 2、蛋白质互补作用:各种饲料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配比虽然不同,但可将多种饲料合理搭配在一起,使饲料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互相取长补短,相互补偿,使其比值接近鱼、虾需要模式,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亦可称为氨基酸互补作用。 3、氮平衡:所谓氮的平衡是动物所摄取的蛋白质的氮量与在粪和尿中排出的氮量之差。可用下式表示B=I-(F+U)式中B—氮的平衡;I--摄入的氮量;F—粪中排出的氮量;U—尿中排出的氮量; 4、饲料系数二饲料消耗量/增重量X100%饲料系数越低,说明该饲料转化率提高,该饲料使用效果越好。 5、必需脂肪酸(EAA ):是指那些为鱼虾类生长所必需,但鱼体本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其正常生理需要,必须由饲料直接提供的脂肪酸。 6、摄食率:单位时间(常指一昼夜)单位体重的鱼体的摄食量 7、特定生长率(SGR):反应单位时间鱼体生长速率的指标。SGR= (In wt-ln w0)/t 9、抗营养因子:指的是食品或饲料中对人和动物的生长及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物质。植物蛋白源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包括: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单宁酸、植酸、非淀粉性多糖、棉酚、皂甙、环丙烯脂肪酸、抗维生素、脂肪氧化酶等? 10、脂肪肝: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脂肪异常大量地在肝脏内蓄积,使肝脏不能发挥正常功能的病症。 11、标准代谢:一尾不受惊动的鱼虾于静水中在肠胃内食物刚被吸收完时所产生的最低强度的热能,是鱼虾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的消耗。 12、净能(NE):代谢能(ME)减去摄食后的体增热(HI)量,即NE=ME-HI。是完全可以被机体利用的能量。 13、体增量:动物摄食后体产热的增加量。 17、高密度脂蛋白(HDL ):存在于血浆中的与脂肪转移运输有关的脂蛋白,功能是将肝外胆固醇转运至肝脏,由于其密度很高,所以称为高密度脂蛋白。 18、低密度脂蛋白(LDL ):存在于血浆中的与脂肪转移运输有关的脂蛋白,功能是将肝内胆固醇转运出去,其密度很低,故称为低密度脂蛋白。 19、氮能比:指1kg饲料的总热能值与其粗蛋白质含量(%)的比值。C/P=1磅饲料中所含的总能(kJ)/饲料中粗蛋白质的含量(% ),后来也写作C/P=1kg饲料中所含的总能(kJ)/1kg 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g) 20、载体:指用于承载微量添加剂活性组分,并改变其物理性状,保证添加剂成分能够均匀的分布到饲料中去的可饲物料,常用作载体的有玉米,麸皮,小麦粉,大豆粉,机榨油粕,脱脂米糠和稻壳等。 21、稀释剂:指掺入到一种或多种微量添加剂中起稀释作用的物质,可做稀释剂的原料有,脱脂玉米粉,葡萄糖,磷酸二钙,石灰石粉,高岭土,沸石,蛎壳粉,食盐,硫酸钠,次麦粉等。 二、问答 1、水产饲料未来研究的热点问题? (1)规范水产动物营养研究的方法与操作规程,统一研究方法,规范实验设计。 (2)完善主要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量。 (3)营养代谢和调控的深入研究,蛋白质,脂肪酸和糖类在水产动物体内的分解和合成代谢 途径,以及与营养水平的关系等。

水产饲料营养标准

Q/QJ AAAAA 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QJ.SH—06—2009 水产饲料营养标准 (淡水鱼) 2009-08-01 发布2009-08-18 实施 AAAAA 有限公司发布

Q/QJ.SH-06-2009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要求 (2) 5 企业产品标准 (7) 6 管理内容 (7) 表 1 斑点叉尾鮰饲料营养浓度 (4) 表 2 鲫鱼饲料营养标准. (4) 表 3 团头鲂饲料营养标准 (5) 表 4 罗非鱼饲料营养标准 (5) 表 5 草鱼饲料营养浓度. (6) 表 6 鲤鱼饲料营养标准. (6) I

Q/QJ.SH-0701-2007 前言 为便于本集团各公司开发水产动物饲料提供营养方案,设计水产动物饲料配方,参照国际、国内有关水产动物营养需要,结合本企业所在市场特点,修订而成本营养标准。作为各子公司制定淡水鱼饲料 企业产品标准、配方设计、质量管理的依据。 本标准按 GB/T1.1 - 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以及GB/T1.2 - 2002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的确定方法》进行编制。 本标准在 2006 版本上更新了饲料配方编号规则,增加了可消化蛋白、可消化赖氨酸、蛋氨酸指标。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 B、附录 C、附录 D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集团技术部提出。 本标准由集团技术部起草并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AAAAAA 本标准审批人: AA 本标准于 2008年 8月 1日首次发布。

水产动物的磷营养

水产动物的磷营养 20世纪后半叶鱼类和贝类养殖发展迅速,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对以后40年的发展已制订出新的计划。世界上鱼类品种约有24 000种,而现在养殖的或考虑养殖的水产品种仅有1000多种,在养殖品种方面仍有很大潜力。目前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一样都面临环境的挑战,在某些国家制订的水产养殖法规甚至比其他陆生动物更为严格。磷和氮(粗蛋白和氨基酸)是鱼类和贝类的必需营养素,但是这两种元素过量可导致水环境的恶化。N.P.K是植物的基本营养素,在养殖水体中施肥能促进藻类生长,并产生氧。如果供给营养过量将引起藻类繁殖。当食物或营养耗竭时,藻类死亡和分解,这是一个需氧的过程。当水体富营养化时,往往是那些产生氧的生物引起氧耗竭和鱼、贝死亡。水产养殖产生的废弃物直接排入水中,净化处理比较困难。 一、鱼类、贝类对磷的需要量 盐水中磷的浓度较低,海洋鱼类明显需要补磷。研究人员给鱼贝饲喂提纯的饲料,并用无机磷酸盐(钠、钾或钙)补充大部分或全部磷,研究了磷的需要量,通常以可利用磷表示,根据已公布的资料,磷需要量的范围较窄,为饲粮的0.3~0.86%。 磷缺乏时增重缓慢,体内钙和P、血P、肝糖原、骨灰分、骨P和骨Ca降低,而体脂浓 度, Ca:P保持在1:1的水平,超过2:1则认为是过量了。真鲷是个例外,其饲粮Ca:P约为1:2。 二、磷的利用率 磷的利用率因鱼的种类和磷的来源不同而异。一般说来愈是溶解性好的盐类利用率愈高,能向胃肠道分泌胃酸的鱼类能吸收更多的磷。无胃的鱼如鲤鱼吸收磷较少。20~25年前采用用于陆生脊椎动物的方法获得并公布了第一批磷利用率的数据。近年来对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取得更为精确的数据。 测定水产动物磷的消化率或利用率比较困难,因为它们在水中生活,饲料和粪便均暴露在水中,关键的营养物质在动物采食前,采样前或分析前可能丢失。利用率的测定需要进行化学分析,以确定通过动物消失的部分,如果不考虑进食前和排出后的损失,则不会得出准确的数值。 大多数鱼类采食饲料较快,损失较少,而贝类则采食缓慢,在采食前将饲料颗粒变小,因此在采食前水溶性营养物质损失很多,难以定量。目前唯一的方法是将饲料放于水中,轻轻搅拌,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收集干物质,对欲测的营养物质进行分析。也可在水浸饲料一段时间以后,对水进行分析。用这种方法来矫正摄入营养物质的浓度。对粪便的处理可能更为困难。 从水中收集粪便可以测定粗蛋白和能量的消化率,但通过剖检收集粪便,而不使粪便露于水中,则可较准确地测定磷的利用率。这种未测定内源性磷排出量得出结果是表观利用率。最近已测定出虹鳟鱼磷真利用率。 三、内源磷的收集 测定真利用率必须准确测定内源磷,内源磷是一个典型的下降函数。例如,为了测定内源磷的排出量,有人用低磷饲粮饲喂10天,在此期间收集样品,测定粪便中内源磷,在10天期间其排出量持续下降,而在此期间未出现磷缺乏的临床症状(血磷浓度)。因此测定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