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课时 吨的认识

第3课时 吨的认识

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页 信息窗1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体验认识质量单位---吨,并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吨的含义,初步建立1吨有多重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学会吨与千克之间单位的换算,并能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3.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教学思想,掌握猜想、验证、合作学习的探究方法。

4.通过体验活动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和推理,建立1吨实际质量的概念。

教具学具准备:一袋10千克大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生谈话: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两个质量家族的朋友“克”

和“千克”,下面让我考考你。

约重200( )

那如果我把这样的苹果装一箱,请你大胆的猜猜看,大约重多少呢?(学生自由猜测后教师给出答案:约重20千克)

教师质疑:刚才在猜的时候都是用千克做单位,为什么不用克做单位呢?(生:数字太大,写起来麻烦,不方便)

由于中秋节快要到了,这一箱箱苹果已经装车准备发货了。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这一车苹果质量又是多少呢?(学生大胆猜想并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如果都用千克作单位,结果会怎样?(数很大,不够方便)看来我们还得认识更重的质量单位,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质量家族的新朋友——吨。(板书课题)

2.关于“吨”你都知道些什么?你想研究那些关于“吨”的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预设:1吨有多重?1吨是多少千克?……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初步体验1吨有多重。

每个小组桌面上有1袋大米,让学生在袋子上找出这袋大米的质量(10千克)。然后让学生轮流提一提这袋大米说说感受。

这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呈现:依次呈现1袋大米、10袋大米、20袋大米……100袋大米,学生在老师呈现同时回答:10千克、100千克、200千克、1000千克。

教师边板书边告诉学生这时的1000千克大米在我们数学王国中就是1吨。1吨就是1000千克。

板书:1吨=1000千克

通过屏幕观察1吨给你什么样的感受?1吨大米摆在眼前你有什么感觉?学生自由回答。

2.利用自身体重,想象1吨的重量。。

(1)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估计体重。

要求:①互相抱一抱你的好朋友;②估计一下他的体重;③把你的体重告诉抱你的好朋友。游戏在2分钟内完成。

(2)抱完了你的好朋友,静静地体会,你有什么感受?假如把全班同学的体重都看作是25千克,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要多少个同学合在一起才会有1吨?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 班际交流,形成表象。

学生汇报:1名同学25千克,8名同学就是250千克,20名同学就是500千克,40名同学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2.全班同学共同验证结果是否正确。并给汇报的同学给予肯定的评价。(教师用课件演示,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直观的表象)

3.40名学生一起跳一跳,体验一下,一吨重的物体从天而降,会是怎样的感觉?

4.举例:生活中大约1吨的物品。

教师用课件展示:

教师展示后要求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搬大米体验、推理、想象1吨有多重,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力度,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体验—感悟—再体验—再感悟”的过程中,建立起1吨的观念,将新课标所要求的三维目标很好地整合起来。)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感受“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那生活中你在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用“吨”作单位?(自由发言)

(生:汽车的载重量、农畜牧业的产量……)

这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预设生1:都太重了。

生2:靠人力无法挪动,需借助外力,如:吊车。……

师总结:刚才看了那么多例子,我们知道: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用符号“t”表示。

2.拓展“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1)教师用课件展示:蓝鲸的体重、电梯的载重量、游轮的载重量、啤酒厂的日产量、火车和飞机的载重量、仓库存放货物的重量……

(2)从下图中你能找出“吨”吗?

图中牌子上的20t表示什么意思?

通过小组讨论得出:“20t”指这座桥的限制总质量为15吨。

教师质疑深化:超过20t的车能不能通过?为什么?(生:超载,有危险)情感深化:你想对超载的叔叔说什么?(告诉学生:在山东省80%的车祸都是由于超载造成的。)假如你的亲戚中有人是司机,你今天回去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3)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我们身边同学的体重和身边生活的知识我们认识了吨,“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大的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相信同学们只要用心观察就能在生边找到更多吨的知识。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了,老师想检验一下你们对今天知识的掌握情

况。

1. 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再次强调: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

2.换算练习。

课前咱们猜测了一车苹果的重量,那这车苹果到底重多少呢?让我们一起算一算吧。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时教师进一步强调:因为1000千克是1吨,2000千克里有2个1000千克,所以2000千克是2吨.

接着教师再出示一组题目,巩固学习效果。

3吨=( )千克 5千克=( )吨

一头大象体重6吨,是 ( )千克 。

3.帮小动物过桥。

教师:你们看谁来了?这一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到河边去玩。它们走到一座小桥边,小马提议:“这里有桥,咱们一起过吧。”小熊说:“等等,这里有个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呢!”

每箱20千克,一车100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限重1吨

400千克

300千克500千克100千克

这里有桥,咱们一起过吧。······

能同时过桥吗?

吨的认识

[学情预设:因为学生知道了1吨=1000千克,很可能会想到把几个数加起来试一试的方法。接着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它们可以怎样过桥?启发学生思考:它们可以一个过去后,另一个再过;也可以一次过两个,还可以……通过学生相互间的交流、补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现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4.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新的质量单位“吨”,感受到“吨”的“重”量,知道在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重量时,通常用吨作单位,还知道了1000千克等于1吨,同时大家通过举例也感受到吨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实生活中有丰富的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观察者、思考者;数学中有无限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探索者、发现者。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吨=1000千克

1t=1000kg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这一课,看起来似乎内容不多,但要真正上好这节课很不容易。因为“吨”是一个较大的质量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

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吨”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改造和组织了教学过程。

(1)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首先从贴进学生的素材入手,让学生掂一掂一个苹果的质量,再估一估一箱苹果的质量,再猜一猜一车苹果的质量,感受到对质量单位吨的需要,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在认识1吨的实际意义的过程中,不光让学生用眼睛去看,还要亲身去体会,动脑筋去想像,让学生背一背拎一拎这个环节,通过学生亲身去体验,感受25千克的重量,在想像40名学生的体重是1吨,这样更容易理解1吨的实际含义,来加深对吨的认识。在了解吨在生活中的应用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具有较强生活性,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丰富了学生对吨的感受和认识。

(2)本节课的动手操作特别多,小组活动讨论时学生合理分工,互相合作每一个同学都积极参与,通过活动,每一个同学在对吨的认识都得到发展提高,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和与伙伴协同合作的能力。

2.使用建议:本教案是从学生身边生活入手,通过观察、计算、体验等活动获取新知,操作性强,为更能提高学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情况,选着不同的素材。

滕州市荆河街道西关小学张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