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设计概论复习资料

2018年设计概论复习资料

2018年设计概论复习资料
2018年设计概论复习资料

2018年设计概论复习资料

本年度设计概论复习资料共包含六篇文章,本文件中有三篇,另外附有三篇中国知网的论文,都是关于设计概论中的某一个话题展开的论文,请大家认真阅读,考试题目的方向皆来自于这五篇文章中所谈的问题、方向和精神核心。同时希望大家通过精读文章后,能够由此根据文章中的线索展开延伸阅读,方能够深入领会文章精神。

祝大家复习愉快:)

1《包豪斯宣言》,1919.4,Walter Gropius 沃尔特格罗皮乌斯

一切创造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建筑!为建筑进行装饰一度是美术最高尚的功能,而且美术也是伟大的建筑不可或缺的伙伴。如今,它们自鸣得意地离群索居,而可能从这种局面里拯救它们的唯一出路,就是让一切手工艺人自觉地进行团结合作。建筑师、画家和雕塑家必须重新认识到,无论是作为整体,还是它的各个局部,建筑都具备着合成的特性。有了这种认识以后,他们的作品就会充满真正的建筑精神。而作为“沙龙艺术”,这种精神已经荡然无存。

老式的艺术院校没有能力来创造这种统一:说真的,既然艺术是教不会的,他们又怎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学校必须重新被吸纳进作坊里去。图案设计师和实用艺术家的天地里只有制图和绘画,它最终必须变回一个建造作品的世界。比如说,现在有一个年轻人在创造活动中感到其乐融融,如果让他像前人一样,一入行就先学会一门手艺,那么,不出活儿的“艺术家”就不会再为不合时宜的艺术性而横遭谴责,因为他还可以把自己的技巧用在一门手艺上,他可以借此做出伟大的作品来。

建筑师们、画家们、雕塑家们,我们必须回归手工艺!因为所谓的“职业艺术”这种东西并不存在。艺术家与工匠之间并没有根本的不同。艺术家就是高级的工匠。由于天恩照耀,在出乎意料的某个灵光乍现的倏忽间,艺术会不经意地从他的手中绽放出来,但是,每一位艺术家都首先必须具备手工艺的基础。正是在工艺技巧中,蕴涵着创造力最初的源泉。

因此,让我们来创办一个新型的手工艺人行会,取消工匠与艺术家的等级差异,再也不要用它树起妄自尊大的藩篱!让我们一同期待、构思并且创造出未来的新建筑,用它把一切——建筑与雕塑与绘画——都组合在一个单一的形式里,有朝一日,他将会从百万工人的手中冉冉地升上天堂,水晶般清澈地象征着未来的新信念。

2《伟大的传统设计智慧》2013刊于《中国设计全集》工具卷杭间

教育部在1998年全国高等学校的本科专业目录调整中,已经将原来的专业名称“工艺美术”改成“艺术设计”,2011年艺术成为与文学、历史等并列的独立的门类后,设计又

与美术、音乐等一样成为一级学科。这些变化的背后是有深层原因的,那就是在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背景下,由工艺美术所包含的传统工艺,以及以传统工艺手段作为载体的一些工艺美术方面的内容,已经被现代工业生产的设计产品所代替,生活的性质和使用的物品都变了,名词的表述在社会上约定俗成的变化也就随之产生,实际上,这两个名词的同时使用以至区别、分离而又互相包容,在实践的层面,已是发生很久的事了。

但我们今天是否就此可以把中国工艺美术史等同成中国设计艺术史呢?当然不行。“工艺”和“设计”,毋容置疑,在语词的角度它们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但它们在中国社会和文化特殊的背景下怎么区分怎么关联呢?这正是我们理解中国设计历史的关键。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务馆2012年第6版)中对“设计”解释说,设计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如果用这个设计的定义来看中国古代的设计,很显然就会遇到一个问题:《现代汉语词典》对“设计”定义的“之前”和“预先制定”等等,它的前提是大工业生产,这是因为机器的批量化生产,在上流水线之前,必须事先要有“方法、图样”;而传统手工艺生产,比如制作一件家具,或者编一个竹篓等等,手艺人可以边想边做,也就是边设计边做,所以古代的“设计”与制作是不可区分的,但是它与“工艺”概念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这就是通过技术和艺术化的处理,使物品达到“好用”的目的。我们来看古代的关于工艺的概念,历史上,“工艺”源于“百工”,从字面上直译,是百工的技艺的意思,“百工”不仅仅指与艺术有关的技艺,而是所有为了生活的技艺,“技艺”也不仅仅指技术,而是含有艺术成分的技术在内。工艺史家田自秉先生曾说“工艺”这个词已经包含了设计所有的因素,“工艺的一般解释是:利用生产工具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或处理,最后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而并不像一般所说仅仅就是指传统的手艺,是完全为了欣赏的、有程式化的装饰语言的那样一种工艺品。田自秉先生解释的,实际上就是“设计”;正像20世纪初学界说的“图案”,当初实际上也是“设计”的意思,“图”是“方案”、“设想”的视觉表达。从另一角度看,在中国古代造物的历史中,“工艺美术”的“对象”也同时是“设计史”的重要“范畴”,那些庄严礼器、日常器用、朴素工具、民间装饰等,都构成了所有研究古代造物和生活艺术的范围,只不过是,当我们用“设计”的眼光去看那些原来属于“工艺美术”的东西时,它多了一些现代的角度、生活的视野以及从广义的功能出发的审美维度。

来看《论语?卫灵公》中的一句话,这是儒家的一种观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指的是“百工”,技术工人,今天可以把它理解成从事设计或工艺美术工作的人,“百工”要做好一件事情、制作一件物品,必须先准备好工具,先有一个对做好这个事情的好的谋划,“利其器”这个“器”不完全是器用、工具的意思,它包含了设计的意思。中国最早的一部工艺技术著作《考工记》里面还有这样一句话:“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句话的原意是:天有时辰、季节的变化,地有地理环境的因素,材料有好有坏,工艺有巧有拙,只有结合天时、地利、材料和人这四者的因素,才能做出好的东西。这里天时、地利、人本身就包含着古代工艺深刻的设计因素。还有,《说文》中又说:“工,巧也,匠也,善其事也。凡执艺事成器物以利用,皆谓之工。”说的是能工巧匠必须要结合具体的事情,运用智慧才能做出一个好的东西来,而这样一些条件的具备正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设计的含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中国古代文献中“工艺”这个词已经包含了今天“设计”的要素。有的人会说,那我们用工艺美术史就可以了,为何还要一个设计艺术史呢?答案当然是需要设计艺术史的,因为近代以来对“工艺美术”的理解并没有如上所述那样,向着偏重今

天设计的概念那样发展,这里面有一个历史原因,就是对“工艺美术”理解的歧义,社会上约定俗成的“工艺美术”有相当大的层面是指那些以装饰性艺术为主的贵族工艺、文人工艺和宗教工艺,这与田自秉先生说的“工艺”是有很大区别的。举例来说,讲到陶瓷、金属工艺、杂器,还有雕刻艺术、壁画等等,唐、宋、元、明、清都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高峰,但工艺美术史关注的陶瓷大多是贵族用的器皿,经过几千年的沧海桑田,能够留传存世的作品都是一些质量相当好的东西,但这些作品大部分不是民间用的朴素的日用品,而是一种宫廷工艺,从最早的实用到成为贵族工艺后的装饰考究的陈设品,它的功能的本质已经产生了变异。

例如一个花瓶本来是插花用的,但如果过于注重装饰,就变成装饰重于花瓶本身功能的一件工艺品。今天我们从工艺史上熟知的很多瓷器,很多都不是在实际生活中用的,而是当作陈设品。既然用来作陈设品、观赏品,它的装饰因素、审美因素就占了主要地位,但器物本身的功能到底好不好?有没有用?就退居其次。宋代的陶瓷中有很多民间陶瓷是真正适合用的,但因为装饰不精致,历代的古董家和收藏者往往就不去重视,所以工艺史介绍陶瓷,介绍这些贵族使用的陶瓷时,常常会花很大的篇幅,来谈瓷器里面的釉和装饰这些审美部分,而不是来讲它的功能,讲它设计的巧思。金属工艺也是这样,如唐代流行的铜镜,当时唐代人在铜镜上下的最大的工夫不是镜子照人的质量,而是在它背面的纹样上,贵族用的镜子的好和差,是通过装饰水平来体现的,所以工艺史在此时是一种装饰艺术的历史。典型的还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工艺,在它形制最初产生的时候,主要是实用功能的,比如簋、鬲、觚、爵等饮食器、炊器等等,都是从使用的角度出发,到后来当青铜器变成礼器以后,性质就完全变了,这些青铜器成了一种象征,象征着贵族的等级秩序和权力,通过在国家的祭祀等场合使用,来作为象征,成语中说的“问鼎中原”,鼎和中原能够等同,就是这个意思,而它本来作为饮食器、炊器等的功能反而退居其次。

从这些因素来看,一般工艺史和设计艺术史是有很大区别的。设计史即使观照古代工艺造物,也必须以为大多数人服务和使用作为前提,要从功能的角度,从功能与使用的人和生活方式的关系,来看古代的造物。例如设计史注意中国古代的陶器和瓷器是拿来用的,是拿来为不同地区的人用的,是要适合他所在的地区的生活方式来使用的这样一些物品的设计。这些产品,既在宫廷也在民间,而且民间还是主要的,因为从功能来说,民间的生活条件和朴素的趣味,要求功能的体现更直接明了,所以设计史这一部分会更注重民间陶瓷,比如山西的油壶、少数民族喝茶的茶具、用陶瓷做的油灯等等。传统陶瓷生产一共有三种形态。一种形态叫泥条盘筑,新石器时代的许多彩陶最初都是用泥条盘筑制作陶器的,先把泥搓成一条条的,然后一条接一条地叠起来、粘起来,这是泥条盘筑。第二种是辘轳拉坯,当转轮转动的时候,手指一放到上面,一个新的器物就塑造出来了。第三种是宜兴紫砂的做法,即先把陶泥拍成均匀的片状,再用泥片围成相对的空间,用竹篾子来慢慢地打,逐渐就可以打出想要的造型了。传统的陶瓷制作技术的最大特点是辘轳拉坯。(原来像景德镇那样的陶瓷作坊都有用脚踩的辘轳车,中间有个转盘,上边放一块泥,用脚踩动辘轳,就可以慢慢用手把陶瓷的坯拉出来了。

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陶瓷设计开始大量运用注浆成型法。注浆成型,是先做出石膏模具,把瓷浆注进去,干了再把石膏模具分开,经过修整,就可以放到窑里烧造了。但这种做法就会带来问题。以碗为例子,在碗的形制的发展过程中,碗的主体和碗底的关系经过了漫长的演变历程。由于最初使用拉坯成型法,早期的碗底一般都很浅。那时候要用小刀片进行修改,把碗底削出来。宋代以后,景德镇的制瓷业慢慢兴盛起来,人们开始意识到碗在使用中存在一个问题:隔热性能不好,容易烫手。在《磁州窑的传说》里,有这么一个故事。当时大家都在为处理碗烫手的问题而发愁,有母子二人,儿子是制瓷工,在苦苦思考问题的时候困了,他母亲就拿了个手炉为他取暖,但不小心让手炉里的火点着了被子,火势

很快变大,母亲急得用脚去踩。当时他母亲可能穿了木屐,儿子担心母亲烫着,急忙去看,结果发现母亲毫发未伤。儿子由此受到启发,想出了解决隔热性能不好的办法:将碗的主体与圈足分开做,然后再用釉把两个部分粘到一起,从表面上看它们是一体的,但里面已经用透明的釉做了个隔热层,并且碗底可以用手抠住的空间也变深了,隔热的功能就增强了。从功能上来说,这种碗比以前的碗更进了一步。

注浆成型的碗却是一次浇注的,因而圈底较浅,因为只能旋坯,所以隔热性能就不如传统的方法。而且注浆成型由于工艺限制,使碗的形制变得又笨又重。因此,虽然拉坯成型的碗可能不是很圆,会稍微有一点变化,但是它很好用。注浆成型的碗每个都一样,批量化了,但是功能反而退步了。这就是不同的眼光看待古代造物的区别。

20世纪是科学技术进步最快的时代,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相应关系,人们习惯上认为传统工艺体现着农耕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样一个背景下的人的手工制作水平,这样的制作跟农耕社会的劳作技术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它决定古代的传统工艺的方式和形态特征。首先它是个体的,是个体生产,不是集体的合作的流水线般的劳动;它的技术特征是手工的,生产特征是单件制作,不是批量化生产,这也是传统设计的特点。但现代设计技术的背景是大工业生产、机械生产,所以它一定是集体的而不是个体的,它也不是单件制作的,而是批量化生产,所以它需要标准化,一个零件坏了,到哪儿都能找到配件;另一方面,批量化生产大大节约了成本,从而降低了价格,使更多的人都能使用产品,使设计有了更多的社会层面的含义。

古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是设计的两个不同阶段,虽然他们在具体的技术要求、工作方式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它们都是在制作物品当中,人的智慧对物品的好用所产生的构思,这个构思的实行在制作物品中可能有先有后,古人的一边想一边做也是设计,现代产品先想好了再做,做完发现问题再反过来调整设计,再进行投产、再生产,也是一种设计,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

功能的问题是“设计”中的重要问题,是一件物品、一件产品是否好用的一个关键。功能需要技术的支撑,说到好用就涉及“技术”的问题,比如陶瓷釉的发现,是一个科学技术的成果;一件机械产品如农具、一般工具、交通工具等等的制作,都涉及中国古代很多的科技方面的成果,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无疑为我们的设计艺术史充实了很多的内容。中国科技史的著作中常常谈到传统工艺,注重一般生活日用造物的功能研究的设计史,其内容也常常与科技史的内容重合,那么,科技史是不是可以代替设计艺术史呢?当然不可以。例如中国古代的计时器——漏壶,在故宫有一个巨大的漏壶,之所以做得如此巨大,是因为中国古代的齿轮技术不可能像今天那么精细,所以它只能用如此庞大的一个系统来实现计时的功能。这说明早期的中国技术是先考虑功能而基本上不太考虑外观设计的。再如天文仪器,明清的时候由于西方传教士的进入,对中国的天文仪器有了改造,在这个改造过程当中对外形有美化的因素,但不是设计的因素。总的来说,这些科学仪器的设计是一种纯粹的功能设计,而基本不包含美的设计,所以虽然科技史也讲功能,但它是纯粹的功能,并不是设计艺术史。

设计史与工艺史的区别重点除了形式的审美活动外,还涉及技术、材料、工具问题。造物作为人类生存能力的延续,从本质上来说,是人和工具的关系,是人类技术在和自然相处中,如何把握自己的问题,而设计史中的艺术因素的分析也可归结到这一点上。因此实际上设计史比工艺美术更接近技术哲学。如果抽象地研究设计之美或生活之美,研究那些从技术中游离出来的美的因素,而离开因技术而来的功能审美因素,设计史将会是空洞的。在设计史中技术与艺术是这样密不可分,以至于从技术发明一开始的样式考虑、材料选择等,就已包含有设计艺术的因素。美学家李泽厚近年一再坚持一种“实践”的观点,认为逻辑或语言的深层结构、人类智力的生理形式也是实践的产物;使“实践”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在于

人的制造工具,即技术活动。李泽厚说:“工具的出现突破了生物种族的局限”,使用工具的活动“开始对现实世界造成极为多样而广泛的客观因果联系,这是任何本能动作所完全不能比拟的”。在这里,工具已不仅是满足生物的需要,它在原始人类中形成一种新的关系,即把一种天然的“需要—需要对象”的关系转换成一种“需要—工具—需要对象”的关系,这时候,工具实际上就成为一种中介,它改变了原始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工具系统成为多种多样,偶然不常的自然物和原始人类发生关系的稳定的有规律的转换结构,工具首先造成了普遍性。”李泽厚认为这种以工具为中介的劳动,成为其他生物种类所不可能获有的超生物的经验,它是一种动作思维,而且是真正思维(语言思维)的基础。由于原始社会中工具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制造工具也由偶然变成有目的的活动,这就使人在心理上开始了与动物的疏离。工具作为人类特有的目的表象“正是主体的人在客观实践上与动物相区别的心理对应物”。

我们可以将以上的叙述归纳为以下几点:①因为工具在人类历史中的演进和作为主体的人的关系,它与设计史产生本质的联系;②将工具广义为技术、技艺,因为从本质上来说,它们是一体的。在整个20世纪的西方思想界,文化危机的观念被提出来加以讨论的呼声愈演愈烈,这种危机很明显是由技术进步引起的,是技术向原先不属于它支配的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张引起的,这种“文化和劳动的人道内容的普遍危机”观点反过来证明了作为具有生活特征的设计史,如果仅仅谈造物的审美和装饰,将无法揭示设计的真正内涵。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在《爱弥儿》中说:工艺的功用最大,从视觉、触觉、听觉和语言四者合力从事自我活动,由此可以得到“自然”的发展,获得事物的直观,确定知识和陶冶道德的基础。他认为工艺是人的身体活动与内心体验的结合,是人类职业中最古老最正直的教育方法。卢梭在这里将人的身体活动与内心体验所做的联系,也正是设计史对于对象的观察重点。

因此,设计史虽然与科技史在内容上有重合,但从着眼点上与科技史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设计的特性决定的。

中国古代设计当中提出了几个概念,第一个概念是“重己役物”,是重视自己生命本体,控制人造的物体。“重己役物”在中国古代设计发展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因为实际上它强调任何设计都是以人为主体,这一点对于中国古代设计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也许有人会说,既然讲设计,那肯定是以人为主体,这是一个常识,但即使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在欧洲就曾经产生过问题。我们都知道英国工业革命后,大家都歌颂机器生产,因为机器生产的批量化降低了成本,带来了最便宜的产品,那时整个工业制品数量远远超过手工劳动时期的总和,所以当年很多人都欢呼工业革命的成果;但不久以后,大家又发现机器制造的产品千篇一律,很多制品因为没有设计,粗制滥造,所以大家又对机械制品产生不满,说它抹杀了人的个性,因为大家都用一样粗糙的东西,是强迫你接受。另一方面,机械劳动、分工很细的流水线生产,在整个大工业社会的批量化生产过程当中,人本身就属于机器的一部分,人在整个工作过程当中,没有丝毫的乐趣可言,不像传统的手工劳动,可以给你一种与自然材料的亲近感,肌肤相触、一边想一边做,而且在农业经济的社会节奏下工作,有一种田园牧歌似的情绪,所以当时的欧洲曾经有过像英国的威廉?莫里斯那样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和设计上的理想主义者。几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都与不从人的角度考虑来发展商品经济有关。

而中国古代从一开始就考虑从人的因素出发来制造用品。而我们看到中国早期机械的生产也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尤其是在明末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在江苏也就是当时的松江盛泽镇一带,织布业已非常发达,每户几乎都有5~10台的织布机,并雇用人来操作,进行的每一道工序也分工明确。但这种接近资本主义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并没有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国明末的资本主义萌芽,始终没有像英国工业革命那样通过纺织业的动力的改造,

产量极大地提高,最大的剩余价值产生,又投入再生产,从而引起行业革命性的变化;中国明代的那些与农村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织布业主们,往往将那些在织布业中赚了的钱又重新投入到农业生产或家族建设(盖房、买地、娶妻生子等)中去,所以这也是跟中国封建社会重视人的生活的本质,而没有完全将这种机械生产的发展推到极致,跟这种“重己役物”的思想,这种重视以人为本的古代的设计思想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我们现在看到的像儒家所谓“文质彬彬”,强调技术和艺术发展要平衡,道家是“技进乎道”,讲求技术要转换到思想,转换到“道”才可以,所以中国古代各家的思想在重己役物的思想上,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家都熟悉这么一个词:“玩物丧志”,如果一个人对一样东西玩赏得着了迷,就是所谓的“玩物丧志”了,那么这样东西就是“奇技淫巧”。实际上这个词在西方不是一个不好的名词,你如果把一件物品、一个东西,提高到一个很高的层次当然不是坏事,但是在东方是持反对态度的,理由是如果一个人跟物质关系过度的密切,或者对机械的东西过分追求,就会丧失你的心智,也就是现在的所谓“异化”了,所以中国古代的设计强调重视人而不要让这种机巧把人造物发展得太过分,这始终是设计思想的一个主流。

第二点是“致用利人”,也就是法家曾说过的强调实用来讲功能。讲功能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不要小看这一点。西方工业革命以后,当时生产了很多东西,但并不完全都是致用利人的东西。在乾隆时期,西方传教士或者外国使节到中国,带来的很多都是一些玩物,像鸦片战争时的烟枪、自鸣钟等等,基本都是从西方传入的,而不是中国本土的,所以这就需要强调一个致用利人的问题。中国古代的物品生产始终是强调功能的,这一点我在说到墨家时也曾提到过,墨家说:“仁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墨子?非乐》)与人有利的就做,与人没利的就不做。这一点今天看来简单,但在当时却有深刻的意义。中国古代实学传统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管子,也曾说:“古之良工,不劳其智巧以为玩好,是故无用之物,守法者不失。”(《管子?五辅第十》)这就是说,所谓古代的那些最高明的工匠,是不浪费人的智慧去做那些玩物,那些无用之物,他们是遵循着法则而不违背。由此看来,汉语词汇里面的所谓“奇技淫巧”,在中国长达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当中,始终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那种与国计民生有关的古代工艺品的生产,保持关怀人,讲求功能的、人道主义思想的设计观,一直是中国古代设计中的主流。

第三点叫“审曲面势,各随其宜”。谈这个古代设计思想不能空洞地来谈,它要跟具体的技术、材料发生关系。在一些现代小说里,有许多人与材料技术关系的描写,其中有一部小说《祭红》,说的是瓷器里釉色烧制的曲折故事。在古代工艺里面,玉器里面的琢玉,怎么利用玉器的“俏色”做出一个好的东西来,做家具时如何利用木材的纹路处理不同的结构,文房四宝里面的砚台也有如何利用石头天然的纹理来设计的问题,这些都是一些小的例子。在大的方面也是,中国古代设计思想非常注重材料和技术条件,根据功能的要求做东西。明末清初有一个著名的文学家李渔,他在《闲情偶寄》里面说到造园的时候,提到最关键是“精在体宜”,即要真正适合于所要设计的这个地方。这一点非常重要,也决定了中国人在农耕社会这么一个背景下面,我们的东西没有产生跟农耕社会的生活相背离的物品,在不同的时期都基本上跟生活方式相和谐。像汉代灯具的设计,是中国古代设计史上极其精彩的一个设计种类,例如长信宫灯,我们知道怎么用水来调节通道,保持密封,利用烟道来进行排烟,利用转动的叶片来进行光的调整,这些都是有非常巧妙的意匠在里面,都是为适用于中国汉代的生活背景而作的优秀设计作品。清代文人笔记中有一段关于京师裁缝的记载,读来饶有趣味,意味深长。

嘉靖中,京师缝人某姓者,擅名一时,所制长短宽窄无不称身。尝有御史令裁员领,跪请入台年资。御史曰:“制衣何用知此?”曰:“相公辈初任雄职,意高气盛,其体微仰,

衣当后短前长;在事将半,意气微平,衣当前后如一;及任久欲迁,内存冲挹,其容俯,衣当前短后长。不知年资,不能称也。”(清赵吉士《寄园寄所寄》卷十二引(座右编)“京师缝人”)

古代设计思想的第四个概念是“巧法造化”,它的目的是强调人跟自然的和谐,从“造化”这两个字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它跟自然有关系。过去一直认为“造化”只是一个绘画上常用的名词,实际上它也用在中国古代设计上,学习自然,从自然中得到启发,而且要求设计的人造物跟自然保持和谐,这在中国古代设计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像汉代各种仿生的灯具,鲁班跟墨子比赛飞鸢这个例子等等,很多都是从自然中得到启发。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在蜀道上运粮草,用的是“木牛流马”,这是机械和仿生形状结合的设计。中国古代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即便是后来的一些天文观测仪器,也是根据与自然所相联系的一些形状来制造的,在明代的漆工艺专著《髹饰录》里面,就明确地提出了“巧法造化,质则人身,文象阴阳”这样的话。我们知道乾隆时期有很多仿生的瓷器,当然这不是一个好的例子,因为这种仿生的瓷器是一些奢侈品。更多的例子在民间的一些造物中,例如鱼盘、香包、印模、门锁等等。跟自然学习,不仅从设计上而且从材料的运用上也需要跟自然保持一种和谐。

第五点是“技以载道”,实际上它的意思是强调技术包含着思想的因素,道器并举,把形而下的制造,即具体功能操作、技术劳动和形而上的理论结合起来,这一点从先秦时候开始就已形成了,其中道家思想的影响很大,儒家也如此,所以当时的道技观念有些倾斜,诸子百家一般是重道轻器,这以后道器的发展长期以来跟商业联系在一起,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加以利用,但是到了后来这种情况在民间也还是有很大的变化。前面谈儒家时我提到了义利关系,利为仁服务,仁者爱人,为了达到仁的目的,儒家也提出了修身的具体方法,即所谓的“六艺”,“六艺”里面实际上包含着很多技术因素,所以儒家通过六艺也保留了很多中国古代的技术原则和方法。而道家的这个“技进乎道”,虽然中心在“道”上,但毕竟它的“道”是从技术出发得来的,所以它不是对“道”肯定就否定了技术,从这一点上看,道家在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发展史中也是起了很重要作用的。在这种技道并重、技包含了道的共识下,中国古代设计思想虽然没有纯粹的理论典籍传世,但是它往往跟文人生活、文人思想综合在一起,而不像一般所说技术就绝对是民间的,思想就绝对是贵族的、文人的,在中国古代生活中,他们是融为一体的,所以这一点也是中国古代设计很重要的一点。

第六点是“文质彬彬”,从儒家思想而来的“文质彬彬”实际上是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功能与装饰的统一。过去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装饰讲得比较多,功能讲得比较少,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从人类整个文化的发展角度来看,装饰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但是在整个中国古代设计思想里面,功能与装饰的统一,完全可以在古代设计里找到很多这样的例子。所以强调形式与内容统一、功能与装饰统一,就避免了像西方那样完全追求形式,或完全追求内容,或完全讲究功能,或单方面地肯定装饰等,中国古代设计都没有走过这样的路。当然不排除一些个案因素,比如说像青铜器里面的礼器,像少数民族地区一些纯粹装饰的东西,可能会有些倾斜,但从中国古代设计总的层次上来说是统一的,这也是儒家的“文质彬彬”思想影响的结果。就是说,无论从生活方式、行为准则,还是从人造物和人的关系等等几个方面,都保持文质彬彬的态度。当然刚才我前面所举的例子,基本上都是从宫廷的或者文人的主流思想上总结出来的设计思想。

民间的智慧极其精彩、极其丰富。古玩市场上很多小的物品,是我们过去学传统的中国工艺美术史都没有看到的,在故宫、中国国家博物馆、全国各地的博物馆都看不到的,那些东西虽然很小,不入正册,但是做得非常巧,非常有意思,都是生活用品,所以民间有自己一套独立的系统,而这些往往藏在民间的设计、口诀、传说、故事等里面。

民间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它的思想基础,比如说阴阳哲学。我们知道中国早期的一些文

献,像《周易》,基本上是阴阳哲学思想反映的结果,阴阳哲学思想和中国的地理、地貌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中国有很长的海岸线,我们早期的航海业不是太发达,更多的是在内陆地区,中国文化的发源地基本上在黄河的中游,或者是长江流域,在内陆依靠农耕社会发展起来的民族,有一点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民间老百姓经常说的“靠天吃饭”,这就决定了人必须要依靠以土地为主的自然,了解自然,才能生存。自然界中的一些变化,原始先民们总结为阴和阳的变化,比如说白天和黑夜,太阳和月亮,男和女,树叶的正面与背面,动、植物的雌和雄等等,昼夜的更替是最早给原始先民留下印象的自然现象,也都可以用阴阳哲学思想来解释。在阴阳哲学的背景下,后来逐步产生了八卦、六十四卦等内容,又延伸为阴阳五行的思想,这也是按照阴阳的哲学原理,把自然界分成五个元素,根据金、木、水、火、土五个元素相生相克的变化,来互相制约,保持平衡。我们知道五行是个系统,阴阳必须要平衡,这样社会才能发展。

儒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不同地域文化之上产生起来的,在早期文化里是一种高级的文化,因为它以伦理为基础,已经超越了人与人一般关系的准则,而提出了人与人相处的理想,即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复礼。儒家文化的主体,在当年还是处在老百姓之上的层次,而不是完全局限于民间,民间的老百姓则还是坚持很朴素的阴阳哲学。这里举一个例子:传说干将莫邪是中国古代两位铸剑名匠,是一对夫妇,干将是男的,莫邪是女的。当年他们在楚国时,楚国国君要求他们铸最好的宝剑。干将莫邪接到任务以后,采集三山五岳的精华,在屋里开始冶炼,但是因为国君提出的要求太高,冶炼始终未能成功。眼看期限将近,莫邪冥冥之中受到启发或者感应,有一天,当炉火烧得正红的时候,她自己跳到炉火里,人跟铸剑的铁水融为一体,好钢出来了,宝剑也做出来了。干将莫邪铸剑的传说,在当时春秋战国的早期文献,或者后来汉代、唐代的很多文献中都有记载,应该说是可信的。关于莫邪跳进去的这个行为,有不同的版本还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把头发剪下来扔进去,人并没有跳进去。但是这个故事反映了一个什么道理呢?这就是天地之间的造物,只有阴阳交合,事情才能做成。阴阳交合是最朴素的观念,比如说男女之间的关系、天空和大地的关系、太阳和月亮的关系等,都是从这些朴素的思想里衍化出来的。后来在景德镇也好,其他不同的瓷区也好,都有很多这样的故事,都是阴阳交合的故事。这种阴阳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民间体现得极其精彩。

第二个方面是师法造化、仿生学的例子,因为古代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涉及非常具体的生活。比如说古代有一种锁,做成鱼形,这也来自传说,传说中这种鱼不管是白天、黑夜都睁着眼睛,钥匙是守门的,所以利用这种传说来象征白天黑夜都能够守着你的门户;还有鲁班发明锯子的例子,鲁班有一次在山上,不小心被荆棘划破了,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锯。像这样的传说还有很多,这是直接从仿生得到的启发,也是民间设计的一种智慧。

对中国古代设计的解读,我们还只是开始,因为古代造物的丰富性,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物质文化研究等方面,都呈现出与一般典籍文化研究和人类学田野考察、民族学调查等的不一致性,因此,对古代设计的研究不仅是为建立中国本土设计理念提供借鉴,而更是着力还原我们中国人“回故乡”的一个大工程。

3《恢复与重建我们的生活方式》2016 刊于《中华手工》徐艺乙每个人都有一双手,这双手是造物主创造的奇迹。

人们的很多想法——特别是与手工艺有关的想法,就是通过双手来实现的。人类,正是

用手工劳作的方式奠定了文明的物质基础,从而创造了厚重的传统和历史悠久的文脉。在外界看来,传统手工艺是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长期以来,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一直表示担忧。实际上,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暖意。但现在的手工艺离生活太遥远,必须采取措施拉近它与生活的距离。用过机械的人都知道,再精密的器械,在制作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累计工差。如何去消除?这就要借助于手的感觉。做手工艺的时候,手感特别重要。

只要经过训练,人的手指可以感觉到0.0002毫米的振幅。如果没有灯光,常年在纸库工作的老工人可以不看标签,凭手感就能准确无误地取出125g的纸和128g的纸。

材料、工艺、形态

材料、工艺和形态,是手工艺知识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构成了与手工艺有关的完整知识体系,这些知识体系又支撑着手工艺的永续发展。

在西方,材料学属于工业体系,而在中国,材料学普遍存在于传统文化中。比如伐木,每年的阴历4月份是砍伐树木的最佳时间,因为这时的树木是没有虫子的。如果错过了这个时间段,人们还可以在阴历7月份砍伐,只需把木头泡在水里,就很容易处理掉虫子。所以20多年前,我们可以在河道里看到漂浮着大量的原木。

中国人对材料的讲究,是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为最终目的。在选择材料时,尤其讲究材料的物性。

以我们最常接触的家具为例,在传统工艺中,家具都选择暖性木材,但最近几年有商家炒作金丝楠木,进行大肆推广。其实这是一种寒性极强的木材,强度也不高,只是花纹比较漂亮,它还有一个珍贵的头衔——皇家使用。其实这句话被误解了,相对准确的应是“死了的皇帝使用”,活着的皇帝是不会用的。可现在金丝楠木都是活人在用,这就不合适,不符合中国的传统。事实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最好的材料学著作。

工艺,就是处置材料的方式。工艺的实施主要通过手,如果手不够用,我们便会借助各种各样的工具,工具是人肢体功能的延伸。经过训练,这些功能同样可以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变成人的本能。只有当技术成为身体的一部分、成为本能后,才是工艺的最好状态。在这样的技术状态下,用最好的材料、最好的工艺,才能做出最好的、可以传世的东西。

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说:“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其实与传统手工艺的准则很相似,有尺度而没有尺寸。这是一种很前卫的科学,因为它模糊了空间造型的边界概念。

形态则是通过工艺去处理材料的结果,除了外部造型,还有内部结构和装饰。所以现代传统工艺美术似乎走入了一个歧途,只注重外部装饰,把手工艺文化越做越小,用美术的评价体系去评价手工艺,工艺美术快要脱离工艺了,而我们的手工艺人更以做美术家为荣。

手工艺最好的形态,首先是符合实用,是和我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但是在泛科学化的背景下,这些作品逐渐变成商业对象、研究对象和陈列对象了。

手工艺一旦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剥离,一定是死路一条。传统不是落后。如今人人都在创新,创新有三种意思:1.更新仿制;2.局部改造;3.颠覆性发明创造。第三种与手工艺的关系不大,手工艺人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一点一点改进,让东西做得更好、让传统更完美,这才是创新。

手工艺的规程中有很多范式,如果进行颠覆性创造,很可能遇到种种问题导致结果一塌糊涂。手工艺中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比如海南黎锦,它的核心技艺是絣【bīng】染。这是一项古老但不先进的技术。先在纱线上做出花纹后再进行浸染和织造,即先染经线而不染纬线,最后染出来的花纹就有一种朦胧的美感。

两年前,有很多人在海南讨论如何保护黎锦,可是160万的黎族人几乎不再穿那样的衣

服了,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他们似乎已经开始远离民族的传统文化。所以要保护传统,首先要让人们认识到传统的好处。可很多人已经不知道传统了,以为我们的传统就是落后的、封建的。时下植物染很流行,中国人尤其喜欢蓝色。靛蓝有保健作用,穿着天然的蓝染服装,靛蓝分子能进入皮肤可以美容,而靛蓝挥发的酸味还能驱除很多小虫子。在过去,这些都是常识,可在我们这个时代,有了科学,却把常识丢了,很是可惜。

我们社会现在提倡的是消费主义。有更新就会形成需求,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有市场就会有生产,以这样的方式来促进生产和消费。事实上,我们真正的文化在传统生活文化中,在民间、在老百姓中间。中国人敬畏自然,追求物尽其用、以质求量。做一件好东西,让几代人都能使用,这才是我们的传统。手工艺人应该坚持正宗、坚持本体。年轻人应该通过学习技艺去继承传统。要振兴传统手工艺,就要复兴传统。应该恢复与重建传统的、典雅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给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带来机会。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城市设计的概念、定义、研究内容,可以分为理论性概念和工程实践性概念两种。 2.城市设计的概论总结:城市设计以城镇发展和建设空间组织的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3.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1.城市规划为城市设计提供指导和框架。 2.城市设计为城市规划创造空间和形象。 3.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继续和具体化。 4.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 1.)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是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对局部地段的物质要素进行设计, 但城市设计比较偏重空间形态,而详细规划则比较偏重操作,关注定位和定线。 2.)从重点上讲,详细规划更偏重于用地性质,建筑道路等两边的平面安排, 而城市设计更侧重于建筑群体的空间格局,开放空间和环境的设计,建筑小品的空间布置和设计等。 3.)从内容上讲,详细规划更多涉及工程技术问题,体现的是规划实施的步骤 和建设项目的安排,考虑的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建筑与市政设施工程的配套,投资与建设量的配合,而城市设计更多涉及感性认识及其在人们行为,心理上的影响,表现为在法规控制下的具体空间环境设计。 4.)从工作深度上讲,详细规划常以表现二维内容为主,成果偏重于法律性的 条款,政策,方案和图纸则居于次要地位。而城市设计多图文并茂,图纸,文本,导则均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实施操作弹性和前瞻性,并附有充分的具体三维直观效果的表现图纸,成果较详细规划更细致。 5.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以多重委托人和公众作为服务对象,更多反映社会公正和环境共享的准则,超出了一般建筑功能,造价,美观等内容。 建筑设计基本上取决于设计者本人和项目业主的目标价值取向。 6. 1999年国际建协大会通过《北京宪章》。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旧城。“有机更新”论,“山水城市”论,绿色城市设计概念以及一批成功实施案例等已经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 第二章 城市的定义:形成固定的商品交换居民点。 古罗马城市设计的主要特征: 其一,享乐主义特征;其二,实用主义特征;其三;炫耀主义特征。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设计的类型: (1)要塞型——罗马帝国的军事要塞居民点,其后发展为新的社区和适于居住的城镇。 (2)城堡型——封建主的城堡周围发展起来的,周围设有教堂、修道院、广场等,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 (3)商业交通型 中世纪欧洲城市设计特点: 1.中世纪欧洲城市的规模较之古希腊与古罗马相对较小,由于各封建主,城市 共和国之间的战争连绵不断,中世纪城市一般选址于水源丰富,粮食充足,

自考09235设计原理设计概论复习#试题

设计原理(设计概论) 一、填空题 第一部分 1.按设计的目的不同将设计大致划分为: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三个大类。 2.VI指的是企业的视觉识别系统 3.包装设计一般包括三个主要方面:容器造型设计,包装结构设计,包装装潢设计。 4.展示设计是对为了实现某种功能目的而进行展示的空间环境。 5.展示设计包括“物”,“场地”“人”和“时间”四个要素。 6.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必须要考虑产品三个基本要素是产品的功能,形式以及产品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其中功能和形式的问题是设计界的经典问题。 7.20世纪现代主义设计的著名口号形式服从功能。 8.手工艺产品的种类以使用的材料来分包括有陶瓷器,漆器,玻璃制品,皮毛制品,防止,刺绣,染织,竹木制品,纸制品等。 9.环境设计区别于产品设计的是环境设计创造的是人类的生存空间,而产品设计创造的是空间的要素。 10.环境设计的特征在于其跨学科的综合性,以及协调各个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整体性。 11.室内设计一般包含四个主要内容空间设计、装修设计、陈设设计、物理环境设计 其中属于虚体设计的是空间设计。 12.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性文化有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青莲岗文化,大汶口文化等 13.漆器的造型设计主要分为实用型,仿青铜器型,仿动物型设计三种。 14.中国从此进入了一个以瓷为主的时代是在东汉 15.越窑青瓷与刑窑分别代表了南方北方制瓷业的最高成就。 16.米斯的设计原则少即是多 17.后现代主义最早的建筑作品文丘里母亲住——宅栗子山庄 18.提出形式追随功能的是路易斯*沙利文 19.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法国 20.后现代主义设计最初形成于美国 21.设计的宗旨在“为人造物”,这个物指的是产品 22.中国的工艺美术进入了真正的陶器时代魏、晋、南北朝 23.人类最早的创造方法,也可以说是创造的摇篮仿生法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大纲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大纲 1、概念性城市设计 概念性城市设计是一种普遍的工作方法 , 适用于任何城市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与项目的类型、规模和尺度无关。它基于对项目背景深刻的理解,是一种形态设计前期对整个项目的全面而深入的思考方法,是连接目标 ( 主题 ) 和结果 ( 形态设计 ) 的重要手段,是对 " 城市形态产生的逻辑过程的全面设计,是确保良好城市设计意向的重要保证。 2、城市设计 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工作。 3、新陈代谢理论 新陈代谢理论由通时性和共时性原理两个基本原理组成。新陈代谢的思想是将过去、现在与未来这些各不相同的时间段在一个建筑空间中表现出来。 共时性原理指不同文化的共生。 4、联系理论 联系理论是研究城市形体环境中各个构成元素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的理论,又被称为关联耦合分析。 5、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建立的自然和谐、社会公平和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更是具有自身人文特色的自然与人工协调、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理想人居环境。 6、城市色彩 城市或某个城市片断的基调色彩,主要由建筑群的色彩混合而成。不同的城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而形成的独特基调色彩是城市文化和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7、图底理论 在城市环境中,成为对象的建筑被称为图,被模糊的事物被称之为底,

把建筑部分途黑,虚空部分留白形成的图称为图底关系。图底关系理论由罗杰·特兰西克提出,是研究城市的虚空间与实体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 8、尺度 人类自身(包括肢体、视觉、思维)衡量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相关关系的一种准则。 9、城市场所 在一定空间内与人的行为相关联的地方,是一种包含空间、时间、活动、交往、社会与文化意义等多种内容的具体空间,是城市中各种行为或生活过程实现的载体,是人们生活与存在的特定空间。 10、城市空间结构 指城市各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联结状态。除了由城市物质设施所构成的显性结构,还包括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生态结构等内在的、具有相对隐形的结构内容。 11、简要说明城市的本质及城市系统复杂性的内涵 城市的本质:人类物质能量信息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并赋予某种精神的聚集节点,是人类社会的延伸,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阶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组织赖以存在的载体。 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城市子系统数量巨大、层次众多、关联复杂。城市系统生成、发展的演化过程复杂。 7.简要说明城市设计的内涵及历史特征。 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工作。 城市设计的历史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自下而上”----城市设计的形成 “自上而下”----城市设计的发展 “交替发展”----城市设计的规律 1、“自下而上”----城市设计的形成 “自下而上”的城市:

设计概论复习资料

设计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选择填空 1、中国的青铜设计形成于2000多年前。 2、瓷器的黄金时间是两宋时期。 3、设计,根据不同对象大致可分为五类: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织品与服饰设计。 4、依据使用功能明清家具可分为五类:椅凳、桌案、床榻、柜架、其它。 5、明清家具具有结构美、造型美、材质美、装饰美。 6、1851年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办世界首次国际工业博览会。(水晶宫) 7、现代设计之父是威廉·莫里斯。他引导了工艺美术运动。 8、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魏玛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推行现代设计教育、有完整的设计教育宗旨和教学体系的学院,其创始人是德国着名设计师格罗佩斯。 9、在一定意义上,装饰是建筑、工艺、设计等实用艺术的内容之一,是其内在的结构或要素,因而,两者的关系是内部结构或内在要素之间的关系。 10、设计的第一要义是功能,各种功能价值是设计追求的第一目标。 11、在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后,设计的程序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获取信息阶段、创造性设计阶段、参数决策阶段、显示、记录设计对象阶段、综合评价。 12、管理是为了设计,对设计活动本身的组织与管理主要包括:设计组织的管理、设计程序的管理、设计工程的管理。 13、在西方社会,市场营销与设计的关系随着营销观念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生产阶段、营销观念阶段、市场营销阶段。 14、西德工业设计师曾指出TWM系统功能理论,对产品的功能进行全面的解释,他们认为产品的功能应包括技术功能(T)、经济功能(W)、和人相关的功能(M)。15、这半个世纪的历史转型,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50-70年代。一是80年代以后。 16、号称万能设计师、上过时代周刊的美国设计师是罗维。 17、中国早期职业设计师的代表是张光宇,曾设计过动画《大脑天宫》的场景设计、人民大会堂“满天星”设计等。 18、设计师的社会意识有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协同意识。 19、在未来的远景发展上,联合国倡守着三个基本概念:人权、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共同遗产。 20、在广义设计方法上国外有三大流派:德国与北欧的机械设计方法学派、英美日等国的创造设计学派、俄罗斯、东欧的新设计方法学派。 二、名词解释: 21. 中国青铜时代:人们把使用青铜材料制作工具、武器的时代称作“青铜时代”。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开始形成,经夏、商、周三代,大约经过15世纪,期间大量使用青铜器生产工具、兵器和青铜礼器。商晚期和西周早期是青铜工艺发展的高峰时期。世界青铜工艺史上,中国青铜工艺以其冶铸技术之进步,生产和铸造规模宏大,品种造型之多,设计之匠心,装饰之精美,而独树一帜。 22. 装饰艺术运动:是20世纪20-30年代在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开展的又一场风格特殊的设计运动。早在1900年,新艺术运动因逐渐走向商品化便已开始衰退。艺术

城市规划概论复习资料

居民点的形成居民点是人类第一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到新石器时代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城市的形成城市是成产发展和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商业和手工业和聚集地就形成了城市。 城市与农村的区别 1.产业结构 2.人口规模 3.居住形式的聚集密度 现代城市的含义 1.人口数量 2. 产业结构 3.行政管辖的意义 古代城市的发展 1.城市与防御要求 2.社会形态和城市布 局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4. 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城市布局的变化1.出现了城市的仓储用地以及对外交通用地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及内容不断变化3.出现商务贸易活动的区域4.城市类型也不断增加 城市化的内涵: 1.人口职业的转变 2.产业结构的转变 3.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城市化的历史过程1.初级阶段2.中期阶段3.稳定阶段田园城市理论主要论点:1.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城市土地应属于城市的统一机构2.城市与乡村应结合,有乡村生活的气息及环境3.应机制和控制城市喜迎人的磁性 4.城市应拥有一整套公共绿地系统卫星城发展阶段 1.第一代卫星城——卧城 2.第二代卫星城——半独立的卫星城 3. 第三代卫星城——独立的卫星城 典型城市代表:密尔顿?凯恩斯城《雅典宪章》 理论提出:1933年8月召开的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第四次会议的主题是“功能城市”会议发表了《雅典宪章》,又称为《城市规划大纲》 主要论点: 1.城市与周围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城市与乡村彼此同为一体,而各位构成区域单位的要素” 。 2.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人们的居住工作交通与游憩(城市四大功能)。 3.城市发展中应保留名胜古迹及股建筑。 4.城市规划要以区域规划为依据,要冲居住着的要求出发,进行功能分区。 马丘比丘宪章 理论提出:1977年12 月在秘鲁以雅典乡长为出发点,总结了近一个世纪以来游憩是二战后城市发挥在那和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和方法的演变,渣网了城市规划经一部发展的方向,签署了《马丘比丘宪章》。 主要论点:雅典宪章仍然是这个时代的一项基本文件。 城市规划工作特点1.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2.城市规划是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3.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4.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5.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实践性——要付之实现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目的1.掌握规划的依据2.认识规划对象3.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方法 1. 现场踏勘或在观察调查 2. 抽样貂蝉或者问卷调查 3.访谈和座谈会调查 4.文献资料的运用调查研究的工作阶段 1. 现场踏勘 2.资料收集及整理 3.分析研 究 城市规划纲要阶段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 要人生无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 原则,该阶段对总体规划需要确定的主要 目标、方向机内容刚提出原则性意见。 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由城市人 民政府组织制定。城市总体规划阶段:规 划年限,一般为20 年,近期规划一般为 5 年。详细规划阶段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用地的属性 1. 自然属性 2.社会属性 3.经济属性 4. 法律属性 城市用地的价值 1.使用价值(地形地貌……) 2.经济价 值(土地出售价值……)影响低级承载力 大小的因素: 1.地下水 2.地下为可溶性岩石防震措 施: 1.确定地震烈度 2.避开强地震地区 3.采 取适当得抗震措施城市用地的水文与水文 地质条件利:城市水源地、可发展水运、 满足城市造景需要、改善城市气候条件、 稀释污水排除雨水美化环境;弊:洪水, 冲刷河岸,泥沙淤积);地下水的组成: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城市用地的气候 条件太阳辐射: 1 .主要能源2.影响建筑日照间距,通 风,遮阳3.影响城市规模、布局城市用 地的地形条件:影响城市规划的布局平面 结构形态和空间布置、影响城市属相设计 及制高点选择处理、影响城市小气候形 成、影响通讯和电波、坡度的影响城市用 地的分类根据城市用地功能不用,按《城 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范, 分为10 大类、46 中类、73 小类居住 用地组成: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 地、道路高粗昂用地、绿地。分为四类 居住用地比重: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 用地的比例为20%-32% 居住用地人居指标:18-28 mV人居住用 地分布影响因素:自然条件、交通运输条 件、工业性质 居住用地布局形式:集中式(布局紧凑, 各部分联系方便,节约基础设施)、分散 式(适应地形变化或工业性质的要求)、 轴向布置工业在城市中布置的一般原则 1.有足够的用地面积 2.职工居住用地应 分布在卫生调价较好的地段上3.应保持 集中、紧凑、互补妨碍4.企业之间应取 得较好的联系,开展必要的协作工业用地 与居住用地的位置 1.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垂直布置 2.工业 用地与居住用地平行布置3.工业用地与 居住用地混合布置旧城工业布局存在的问 题 1.工业用地面积小 2.缺乏必要的交通运 输条件,交通混乱3.功能不合理,污染 大4. 工厂的仓库、对唱不足5. 工业布 局混乱,缺乏生产上统一安排6.有地厂 房不符合生产要求旧城工业的调整措施: 留、改(改变生产性质、改革工业和生产 技术)、并、迁公共设施的分布规划要求 1.公共设施项目要合理的配置 2.公共设 施要按照与具名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该服 务半径,小学服务半径一般为500m o 3公共设施的分布要结合城市道路与城 市交通规划4.根据公共设施本省的特点 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布置5. 考虑城市 尽管组织的要求6.充分利用原有基础并 注意建设顺序全市性主要公建用地原则: 1.符合公建本身的功能要求 2.符合城市 规划对公建位置的要求仓库按使用性质分 类 1.储存仓库2 .中专仓库3.城市供应仓库 4.收购仓库 城市绿地的功能与作用1.提高城市自然生 态质量2.有利于环境保护3.提高城市生 活质量,调试环境心理4.增加城市地精 的美学交过5.增加称呼四经济效益6.有 利于城市防灾城市绿地分类 1.公共性绿地,特点,群众性,为休息而 设2. 专用性绿地3.私有性绿地城市绿 地系统构成 1.点状绿地 2.带状绿地 3.契形绿地 4.环 状绿地 城市郊区的功能1.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2.郊区是城市衍生地 3.郊区是城市的供 给地4.郊区提供市民游憩基地 5.郊区 是城市的发展用 地6. 协同市区发展经济按城市性质分类 1. 工业城市 2. 交通港口城市 3. 商贸城 市4.科研教育城市5.综合性中心城市6. 县城7. 特殊职能城市按城市人口规模 分类 1.大城市50-100 万人 2.中等城市20- 50 万人3.小城市20 万人以下4.特大 城市100 万人以上 自然环境的利用 1.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城市规 划布局比较紧凑,但应避免城市布局单 调:1.挖池堆山,形成制高点;2.建筑 高低搭配得当;3.形成比例恰当的广 场、接到、建筑群; 2.丘陵地区:结合自然,采用分散和集中 相结合的布局方式;利用地势布局,依山 建筑,层层跌落,强化三度空间。高处布 置市中心或主要建筑群 3.河湖水域:利用水景组织秀丽的城市景 色结合城市工程设施,组织城市景观规 划:结合防洪、排涝工程、护坡、考虑城 市艺术布局历史遗迹、人文景观的利用: 保留、改造、迁移、拆除、恢复合理的城 市干道网密度 合理的干道网密度为2-3 km/平方公里 间距一般为600m—1000m 道路按三级划 分: 1.城市主干道 2.城市次干道 3.支路停车 场分类 1 .配建停车场2.公共停车场 港址选择 1 .在河(海、湖等)边,并且对水深有 要求2.岸边形状及陆地情况要满足共嫩 高要求3.避开桥、堤4.与城市应有方便 的联系5.有发展的可能国际民航机场遇 城市的距离一般不超过10公里。航空港 ——城市联系的交通组织1.专用高速公 里,使机场与城市间的时间保持在30 分 钟以内2. 高速列车3. 专用铁路4.地 铁5.直升飞机城市水源分类 1 .地下水源:潜水、自流水、泉水2.地 表水源:江河湖海等给水管网规划 1 .树枝状管网特点:管网省,但供水不 安全2.环状管网特点:供水安全,但 管网不经济排水方式 1 .合流制雨水及污水合一排放2.分流 制雨水及污水各自排放污水处理厂的用地 选择 1.设于地势较低处 2.布置与城市下游地 带3.离开生活区,并设隔离带居住区规 模的影响因素 1.公共福利设施的经济性及合理的服务半 径2.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3.行政管 理体制4.住宅的层数对居住区的人口和 用地规模都有很大的影响居住区规模 用地规模:50-100 公顷人口规模:5 万人为宜 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结构布置原 则:1.经济合理的配置公共服务设施2. 管理方便3.以天然地界及城市主干道为 界4.不同类型的建筑影响不可忽视居住 区的卫生要求安静的环境:影响因素 1 .城市交通噪声 2 .工业生产噪声3.人 群产生的噪声4、减少污染

展示设计概述

展示设计概述 一、展示设计的含义 展示,英文“display”,它源于拉丁语的名词diplico和动词diplicare,表示展现之类的状态行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展示活动,“展示”是展示会的简称,展示的概念是“展览”概念的展扩。所谓展览就是将物品摆出来给人们观看的意思,而展示活动是强调公众参与活动,不仅仅是接受信息,而且要反馈信息,深入地参与其中进行实践和体验,这绝不是一个览字所能包含得了的。而“示”的意义包含有明示、暗示、示范、演示等意义,不仅有静态的含义,还有动态的含义。 展示活动和展示艺术,以其直观、形象、系统、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艺术魅力,使观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接受到市场信息,获得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知识。展示活动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强有力地推动着社会发展。 现代展示是一个有着丰富内容、涉及广泛领域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充实其内涵的课题,展示环境的设计也是一个以环境艺术设计学科为主,涉及其它多种关系科学设计领域。在设计方法和程序上,展示环境设计具有室内设计、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及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等方面的特点,但同时它又具有自身的专业特征。展示设计本身已经超脱了上述相关学科,由“三维设计推进到了四维设计乃至超维设计”,它的空间不是一个“上下、前后、左右”的概念,还充满了人流及信息的转换,是一个流动的空间,并且还应加入人的感觉因素,如触觉、嗅觉、听觉等。展示设计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它是通过设计运用视觉传达手段,并通过空间规划、平面布置,借助道具、设施、照明技术,对展示空间环境进行再创造,将信息有目的、有计划地展现给观众,力求使观众接受设计者所要传达的信息,为达到这个目的所进行的综合性设计工作即为展示设计。 二、展示艺术的发展概况 (一)原始形式及初期发展形式 远古时期的“功利主义”思想和图腾崇拜所产生的岩画、陈列偶像、宗教画的山洞、祭坛、庙宇、神殿,就是最早的展示形式。中世纪初期,随着剩余价值产生和职业的分工,人类出现了商品交易的集市贸易形式。在中国民间传统的庙会上,货物琳琅满目,各种小吃、杂耍、戏剧、民艺、手工艺品等穿插其间,形成了集拜神、购物、浏览、观摩的物质和精神的综合性文化娱乐活动,这就是最初的“商品展示”、“展销会”的雏形。世界其它地区古代展示艺术发展与我国的情况大同小异,也是在集市、庙会原始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欧洲,反映物质文明的展示源于“市集”,“市集”在拉丁语中是“宗教节日”的意思,在德语中是“聚众活动”的意思,这些都是以表明古代组织集市的时间大多选择在某一宗教日以吸引大众参加。 封建社会中由于商业贸易活动的繁荣,出现了店铺,产生了商号、牌匾等形象标志,这在史料上均有详细记载,《清明上河图》画卷上也形象地刻画了汴京商号的招牌、商品陈列、店面装饰等内容,这是中国最早的商业展示和视觉传达设计。在西方,博物馆的雏形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古罗马及拜占庭等国,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特耳非、奥林匹斯神殿里的一个收藏各战利品和雕塑的宅库,便被看作是博物馆的起源。皇宫及达官贵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或者是欣赏古文物的需要,将祖传的珍贵宝物、皇室的赏赐珍品、贵重纪念品、出土文物、名人绘画、书籍等等,摆放在私人的陈列室(馆)中。文艺复兴后期,随着考古学,自然科学和航海技术的发展,陈列室逐步由家庭走向了社会,产生了有关自然、科技、地质、人文等相关内容的社会“博物馆”,其中以英国、德国、法国等发展得最早,尤其以1753年建造的“大英博物院”最为著名。 (二)中国近代展示活动

2018年设计概论复习资料

2018年设计概论复习资料 本年度设计概论复习资料共包含六篇文章,本文件中有三篇,另外附有三篇中国知网的论文,都是关于设计概论中的某一个话题展开的论文,请大家认真阅读,考试题目的方向皆来自于这五篇文章中所谈的问题、方向和精神核心。同时希望大家通过精读文章后,能够由此根据文章中的线索展开延伸阅读,方能够深入领会文章精神。 祝大家复习愉快:) 1《包豪斯宣言》,1919.4,Walter Gropius 沃尔特格罗皮乌斯 一切创造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建筑!为建筑进行装饰一度是美术最高尚的功能,而且美术也是伟大的建筑不可或缺的伙伴。如今,它们自鸣得意地离群索居,而可能从这种局面里拯救它们的唯一出路,就是让一切手工艺人自觉地进行团结合作。建筑师、画家和雕塑家必须重新认识到,无论是作为整体,还是它的各个局部,建筑都具备着合成的特性。有了这种认识以后,他们的作品就会充满真正的建筑精神。而作为“沙龙艺术”,这种精神已经荡然无存。 老式的艺术院校没有能力来创造这种统一:说真的,既然艺术是教不会的,他们又怎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学校必须重新被吸纳进作坊里去。图案设计师和实用艺术家的天地里只有制图和绘画,它最终必须变回一个建造作品的世界。比如说,现在有一个年轻人在创造活动中感到其乐融融,如果让他像前人一样,一入行就先学会一门手艺,那么,不出活儿的“艺术家”就不会再为不合时宜的艺术性而横遭谴责,因为他还可以把自己的技巧用在一门手艺上,他可以借此做出伟大的作品来。 建筑师们、画家们、雕塑家们,我们必须回归手工艺!因为所谓的“职业艺术”这种东西并不存在。艺术家与工匠之间并没有根本的不同。艺术家就是高级的工匠。由于天恩照耀,在出乎意料的某个灵光乍现的倏忽间,艺术会不经意地从他的手中绽放出来,但是,每一位艺术家都首先必须具备手工艺的基础。正是在工艺技巧中,蕴涵着创造力最初的源泉。 因此,让我们来创办一个新型的手工艺人行会,取消工匠与艺术家的等级差异,再也不要用它树起妄自尊大的藩篱!让我们一同期待、构思并且创造出未来的新建筑,用它把一切——建筑与雕塑与绘画——都组合在一个单一的形式里,有朝一日,他将会从百万工人的手中冉冉地升上天堂,水晶般清澈地象征着未来的新信念。 2《伟大的传统设计智慧》2013刊于《中国设计全集》工具卷杭间 教育部在1998年全国高等学校的本科专业目录调整中,已经将原来的专业名称“工艺美术”改成“艺术设计”,2011年艺术成为与文学、历史等并列的独立的门类后,设计又

设计概论复习资料

设计概论——填空题 第一章:导论 1.设计(design),在汉语中最基本的词义是设想与规划. 2.在文学艺术方面,与设计同义的还有(意匠)一词,意匠即意图与匠心,指创作中的构思与设想. 3.汉语中的”设计”,最早是(计谋)的意思. 4.设计师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设计师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即人类一切(有目的)的价值创造活动。 5.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新兴的设计学科,它所关注的是人类(生活设施)和(空间环境)的艺术设计. 6.平面设计来自英文”Graphic Design”一词,1922年美国设计师(德维金斯)在讲述自己的书籍装贞设计时第一次使用了这个词。这是设计一词最先使用。 7.平面设计,其设计的对象和范围限定在“二维”的空间维度之中。二维的设计,主要是(图形)、(文字)等形象和(信息要素)的综合设计。 8.“装潢”原指古代书画卷轴的(“装裱”)。 9.染织设计包括了(印染)和(织造)两部分 10.20世纪上半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书籍装祯、商品包装、广告等设计取得好的业绩、(美术家同时也是设计家)的现象是当时一大特色。

11.中国建筑师以自强的民族性格设计出一批富有民族传统优秀建筑和室内设计作品,如(吕彦直)设计的(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堂)、(中山藏经楼)等建筑。 10.(贝律铭)设计北京香山饭店。 11.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花布设计)是主体。 第二章:艺术设计的历史 1.可以说人类的设计是从(石器)。 2.(陶器的制作)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利用火将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伟大创举,以(陶器的产生)为标志,人类亦结束了上百万年的狩猎生活而开始农耕和定居。 3.(彩陶)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器物。中国现今发现较早的彩陶距今约(6000年)。 4.中国现今发现最早的陶器距今约(一万年) 5.(东汉时代)在中国浙江余姚、上虞、慈溪等地成功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真正的瓷器——(青瓷)。最早(创烧)成功的是(青瓷)。 6. 7.宋代在唐代南青北白两大瓷系的基础上形成六大瓷系: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和南方地区的龙泉窑系、景德镇的青白瓷系,(六大窑系)孕育了著名的宋代(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窑)。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

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的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过程。 2.田园城市是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E.Howard)于1898年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所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以及农民大量涌入大城市的城市病所设计的以宽阔的农田林地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 3.工业城市是由法国人戛涅于1917年提出的工业生产活动在整个地区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城市。按照工业生产规律,讲各个工业部门聚集在河流的河口附近相互协作,下游用来进行水上运输,城市的其他地区与工业区相隔离,布置在一块日照良好的高低上。 4.带形城市是西班牙工程师A.索里亚·伊·马塔在1882年提出一种主张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的规划理论。城市各要素紧靠城市交通轴线聚集,必须遵循结构对称和留有发展余地的原则。 5.光明城市是由法国大师柯布西耶提出的,这个城市有一个严格对称的网格状道路系统,两条宽阔的高速公路形成城市纵横轴线,他们在城市几何中心地下相交。 6.广亩城市是由美国建筑师F.L.赖特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每家每户占地一英亩,相互独立,它既保持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秩序,又结合乡村自然优雅的环境。 7.自然城市是指在漫长岁月中或多或少地自然生长起来的城市。

8.人工城市是指由设计师和规划师精心创建的城市和一些城市中类似的部分。 9.树形结构:对于任两个属于同一组合的集合而言,当且仅当要么一个集合完全包含另一个,要么二者完全不相干时,这样的集合的组合就叫树形结构。 10.半网络结构:当且仅当两个相互交叠的集合属于一个组合,并且二者的公共元素的集合也属于此组合时,这种集合的组合形成半网络结构。 11.图底关系理论:在城市环境中,把成为对象的建筑称为“图”,把被模糊的事物称之为“底”。像这种把建筑部分涂黑,把虚空间部分留白,形成的图称为图底关系。 12.场所是指在一定空间内与人的行为相关联的地方,是一种包含空间、时间、活动、交往、社会与文化意义等多种内容的具体空间,是城市中各种行为或生活过程实现的物质载体,是人们生活与生存的特定空间。 13.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生态学分支学科,即研究城市人口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应用生态学的新兴学科. 14.生态城市是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 15.硬质界面包括底界面和侧界面,底界面主要由砖、石、混凝土等物质铺装成的地面,侧界面通常主要指建筑物的立面,是沟通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要素。16.软质界面是指由木材、绿化、水体、镜面等物质所构成的界面,具有自然、活泼、安全、温暖和消遣的感觉。 17.尺度是人类自身(包括肢体、视觉和思维)衡量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相关关系的一种准则。

设计概论自学考试复习资料全

设计概论自考复习资料 赵平勇主编 填空题: 1、设计的艺术性包含设计物象的造型形态特征,色彩装饰特征,材料肌理特征。 2、设计应遵循功能性,精神性,象征性原则 3、艺术设计的方法有分散法,形象法,对比法,逻辑法。 4、利用直观的图像和表格来说明设计意图,这是形象的设计方法。 5、将大量的设计问题化整为零、选择主要矛盾予以解决。这是一种分散设计方法。 6、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生活的最高境界是艺术 7、公元前3200年左右,古代埃及人利用丰富的纸莎草资源,发明了莎草纸。 8、古代埃及建筑的伟大杰作是作为国王陵墓的金字塔。 9、古代希腊建筑的最高成就是雅典卫城的设计与建成。雅典卫城是多利亚柱式的典型,其余两种柱式称为爱奥尼亚柱式和科林斯柱式。 10、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是罗马建筑技术的总结,是西方设计实务的第一部系统完整的著作。 11、古中国石器工具的设计是原始社会最早的最主要的设计内容,并将其进一步12、分为以打制石器为主的旧石器时代和以磨制石器为主的新石器时代。 13、陶器是“火为精灵土为胎”的产物,陶器的设计发明标志着人类设计由设计阶段进入了手工设计阶段。彩绘是我国新大哭时代制陶工艺中最为成功的一种装饰设计手法。14、商代青铜器的主要纹样是饕餮纹,商代后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目前所见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铸鼎。 15、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考工记》,是我国最早关于设计与制作的著作 16、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 17、现存北魏时期建造的河南嵩岳寺砖塔,是留存至今最早的佛塔。 18、隋唐时期工匠李春设计修建的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劵大石桥。 19、北宋李诫编著的政府颁布的《营造法式》全面总结了隋唐以来的建筑经验,是我们和 世界建筑史上的珍贵文献。我国明代宋应星编著了世界上第一部农业和手工业的技术全书《天工开物》。 20、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不断营造的结果,是现存是大的古建筑群。

《城市规划概论》重点复习

1.城镇化含义:城镇化这一概念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2.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翻译:工匠们在建造城市的时候,每边丈量九里,一边开三个门,城内九条东西向大街,九条南北向大街,每条街都是车轮的九倍,可并排走三辆车,,城市左边设置祖庙,右边设稷坛,前边是外朝办事的地方,后面是市场交易地,市与朝各占百步见方。) 3.邺城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城市交通干道轴线与城门对齐,道路分级明确。 4.隋唐长安城由宇文恺设计 5.城规之父——希波丹姆——米列都城 6.乌尔城特点:该城有城墙和战壕,面积约88h㎡。人口约30000-35000人。乌尔城平面呈卵形,王宫,庙宇以及贵族僧侣的府邸位于城市北部的夯土高台上,与平民和奴隶的居住区间有高墙分割。夯土高台共七层,中心最高处为神堂,之下有宫殿,衙署,商铺和作坊。乌尔城内有大量耕地。 7.田园城市的概念(定义):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与一般意义上的花园城市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般的花园城市是指在城市中增添了一些花坛和绿树,而霍华德所说的“Garden”是指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园地,通过这些田园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 8. 1 2 3 动态性。 总的来说:《雅典宪章》针对当时无计划、无秩序的发展过程导致的各种城市问题,提出理性的功能分区和简单的机械联系,强调物质空间的描述,追求完善的终极状态,属于城市规划理论的无序性向纯理性阶段的转变。《马丘比丘宪章》签于《雅典宪章》引导下的城市改造中,城市活力的丧失,提出城市空间的流动性和连续性,强调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城市的动态特征。属于由《雅典宪章》的纯理性向人性化阶段的转变。 9.邻里单位:“邻里单位”是社区的一种类型,一定意义上说,邻里单位是社区的一个最小单位。邻里单位形成的基础是邻里关系。 10.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所谓“零碳城市”,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环保型城市,也可称“生态城市”。当然,要做到真正的零排放是不可能的,但它作为人类环保的一个理想和目标却是积极的、现实的。 11.对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制的理解:对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制的理解必须从两个维度展开,第一,从城乡规划的专业角度来看与核心法的关系如何;第二,从一般性法律规范角度来看,该法律规范属于哪一类。 一书两证制度: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创造和修复人居关系,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达到城乡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稳定地永续、和谐发展。 城市规划体制运行的意义:就在于保证特定规划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得到实现,因此,规划目

城市设计概论考试重点1

城市设计概论 第一章含义、目的、范围与内容 一、城市设计的含义 (1)、形体环境论:从三维角度对城市形体环境的设计或对公共环境的设计。 (2)、建筑论:是对空间秩序的创造,基本上是一个建筑问题,是大规模的建筑设计或是建筑学的扩展。 (3)、规划论: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阶段或一个分支,是城市规划的深化或具体化。 (4)、管理论:是政府职能的一部分,是运用法律手段对城市的综合控制。 (5)、全过程论:应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全过程,是解决经济、社会和物质形式问题的手段。 城市设计各种概念: a、近代城市设计的倡导者E.沙里宁论述“城市设计是一个建筑问题,是广义建筑学问题。城市三维空间是城市设计的主要对象,对空间环境的艺术处理一直是城市设计关注的焦点。 b、C.Sitte 《城市建设艺术》指出近代城市设计与传统建筑学和形态艺术之间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c、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1975年提出“城市设计是当建筑进一步城市化,城市空间更加丰富多样化时,对人类新的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城市设计赋予城市更加丰富空间概念,创造出新的、更加有人情的空间秩序”。日本的土肥博至也认为“城市设计是指城市社会的空间设计”。 d、《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城市设计的定义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的各种合理安排和艺术处理”。“城市设计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型体,城市设计师通常有三种不同的工作对象:A.工程项目设计;B.系统设计;C.城市或区域的设计 e、E.DBocan在《城市设计》书中写到“城市设计主要考虑建筑周围或建筑之间,包括相关的要素如风景或地形所形成的三维空间的规划布置和设计”。“好的城市设计能在城市的自然形态方面产生一种逻辑和内聚力,一种赋予城市及其地区以性格的突出特征的尊重”。 f、英国皇家城市协会1998年主席F.Tibbalds认为城市设计是一种“为了人民的工作、生活、游憩而随之受到大家关心和爱护的那些场所的三维空间设计”。 g、B.Goodey1987年指出“城市设计是在城市环境中创造三维的空间形式。城市设计相对于传统城市规划,偏重三维的、立体的、景观上和城市结构形式上的设计,针对城市环境中丰富的人类生活系统”。 h、https://www.doczj.com/doc/179015231.html,ng 在《城市设计:美国的经验》书中将时间维度加入城市设计,强调发展的理念,认为“城市设计关注人类聚居地及其四维的形态布局”。 i、C.Stein在1955年提到“城市设计是建立联系的艺术:联系建筑物与其他建筑物,

展示设计概述(2020年整理).doc

第一章展示设计概述 教学目的要求: 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展示设计的意义及其作用,把握展示设计的发展势。教学重点: 1 、展示设计的概念 2 、展示设计在经济建设、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展示设计的涵义及范畴 教学时间: 2 学时 第一节、展示设计的概念 第二节、展示设计的机能 一、商业与经济意义 二、教育与传播意义 三、生态环保意义 四、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意义 五、社会意义 ★课后思考 1 、展示设计的概念是什么? 2 、展示设计具有什么特征? 3 、展示设计的机能是什么?

4 、展示设计研究的范畴包括那些内容? 第二章展示设计的沿革与发展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展示设计的发展历史,把握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 展示设计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难点: 把握现代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 教学时间: 2 学时 第一节、展示设计的演变 第二节、博览会展览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节、现代展示的发展 ★作业与思考 1 、简述展示艺术的发展历程 2 、简述博览会、博物馆以及展览会在社会中的作用 3 、简述展示设计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4 、简述现代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向 第三章展示设计的分类 教学目的要求: 重点了解展示设计常见的类型及其对应功能。 教学重点:

博览会、博物馆及商业展示的特征。 教学难点: 不同展示类型的设计要求。 教学时间: 2 学时 第一节、展示设计的分类 第二节、常见的展示设计类型 一、博览会展示 二、博物馆展示 三、商业环境展示 四、橱窗展示 五、美术馆展示 ★作业与思考 1 、常见的展示设计类型有那些? 2 、博览会、博物馆以及商业环境展示的一般特征是什么? 第四章展示设计的程序 教学目的要求: 学习展示设计程序的基本内容,掌握展示设计程序策划的内容、方法,了解展示设计者必备的素质与要求。 教学重点: 1 、展示设计的基本程序

大学城市设计概论考试重点

1、城市设计基本评价标准。 定性标准:包括特色(可识别性)、格局清晰、尺度宜人、美学原则、生态原则、社区原则、 活动方便、丰富多样、可达性、环境特色、场所内涵、结合自然要素等则显然可归属对一个 好的城市设计的定性评价标准。 定量标准:包括项目范围内的建筑容积率、覆盖率和日照、通风等微气候的要求,以及考虑 一些由空间度量关系而引起的视觉艺术和功能组织单元的要求属于城市设计评价的定量标 准。 2、城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关 系及阶段对照。 作用和地位: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缓冲期, 它起到了联系城市规划于建筑设计桥梁的作用,是减震器。 阶段对照: 总体城市设计——对应城市总体规划:着重研究在城市规划前提下的土地利用政策、新城 建设、形体结构、开放空间和景观体系、公共性人文活动空间的组织、地标性建筑布局等。 片区城市设计——对应城市详细规划:主要针对功能相对独立并具有相对环境整体性的城 市街区,分析该地区对于城市整体的价值,保护、挖掘或强化该地区已有的环境特色和开发 潜能。 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对应城市详细规划:主要指具体的建设工程项目设计,如街景、广 场、交通枢纽、大型建筑物及其周边外部环境的设计等。 3、城市设计与哪些要素有关? 政治要素:绝大多数城市规划设计及其相关的建设活动都曾收到过不同程度的政治因素的影 响。中国古代最初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就和政治统治与便于设防的建设目的紧密联系。——保护、防御、布局、等级秩序。 有三方的关联: 第一,政治作为一种有效的建设参与因素,通常贯穿了城市建设的全过程。 第二,政治理想常常是城市建设的主导动力,也常常是城市设计需优先保证的要求。对于设计者而言,只能理解、磋商、协同作用,而无法摆脱。 第三,政治干预方式的合适与否,对城市规划建设的成败至关重要。 文化要素:文化要素在城市发展历史曾经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各个时代的城市建设活动实质 上也是建筑文化的创造过程。所谓“城市是文化的橱窗”。文化属性是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城市特色除自然和生物气候条件的影响外,世界不同文化圈和地域性的文化差异也是城市特 色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法律(规)要素:任何一个有组织的社会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活动都是在某种形式的建设 法规和条令下进行的,从历史上看,政策和法律要素是人类聚居地规模逐渐扩张后进行集中 建设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相比整治要素,政策和法规与具体城市建设的关系要密切一些, 而其作用同样也非常重要。 自然生态要素:城市地域自然生态学条件及其要素(如气候、地形地貌、水体、植被等),从来就对城镇规划和人类聚居环境建设具有重要影响。自然生态学条件对于城市整体空间形

(完整)小龙整理 城市设计概论 复习资料

(完整)小龙整理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小龙整理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小龙整理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的全部内容。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小龙) 题型:一、名词解释(5个,5分)二、不定项选择(12个,24分) 三、连线题(1个,6分)四、简答题(5个,40分) 五、论述(1个,15分) 1。1城市设计的概念 P5。第二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将城市设计的概念总结为:城市设计以城镇发展和建设中空间的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 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1.2城市设计的三个层次(P2) 一是工程项目的设计,是指在某一特定地段上的形体创造,有确定的委托业主,有具体 的设计任务及预定的完成日期,城市设计对这种形体相关的主要方面完全可以做到有效 的控制。 二是系统设计,即考虑一系列在功能上有联系的项目的形体,但它们并不构成一个完整 的环境,如公路网,照明系统等 三是城市或区域设计,这包括了多重业主,设计任务有时并不明确,如土地利用政策、 新城建设、旧区更新改造保护等设计。 (其重要的意义在于界定了城市设计的可能工作范围) 1.3城市设计的任务 《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城市设计的任务是为人们各种活动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形式的物质环境,内容包括各种建筑、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必须综合体现社会、 经济、城市功能、审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因此也被称为综合环境设计”。 1.4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 1)创造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 2)尊重自然、结合自然 3)体现历史的连贯性 4)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 5)突出特色与个性 6)实行环境、社会、经济三个效益的统一 1。5城市规划的含义(了解内容)P7--8 1985年版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为城市规划给出的定义:为了实现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合理目标,对城市的建筑物、街道、公园、公用设施以及城市物质环境的其他部分所作出的安排.城 市规划是为塑造或者改善城市环境而进行的一项政府职能、一种社会运动,或者是一门艺术, 或者是三者的结合。 另: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相似之处 都是将城市物质空间及其内容的安排座位主要的工作对象,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基本上内 容差不多,都是社会、经济和空间(物质形态)发展并重,并赋予城市设计在形态设计、环境 品质和景观艺术等方面的属性的预期. 第三章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重点) 3。1空间形式理论与作品(最好看一下书,这些比较碎,不好总结) 1.卡米洛· 西特(1843~1903) P66 最早提出的城市空间环境的“视觉有序"理论,是现代城市设计学科形成的重要基础之一,其设计思想主要反映在他1889年出版的《城市建设艺术》中。 西特的城市设计思想主要体现在批评当时盛行的形式主义刻板模式,充分认识到到城市规划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