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一、填空:

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和()两个方面。

2、心理过程包括()、()、和()。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和()等。

4、()年()心理学家()在莱比西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开始。

5、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有()、()、()和()。

6、采用实验法进行心理学研究时,需要考虑三个变量,第一个是()、第二个是(),第三个()。其中,对()要严格控制。

7、实验法可分为()实验法和()实验法。

8、调查法主要有()、()和()等几种具体方式。

二、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2、心理倾向

3、心理特征。

三、简答: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方面?其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2、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

3、心理学研究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4、现代心理学有哪些主要派别?

5、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的关系。

6、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

7、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

8、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四、论述:

思考: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章心理的实质

一、名词解释:

1、反映

2、反射

3、意识

4、无意识

5、自我意识。

二、简答:

1、为什么说心理现象是物质长期演化的结果?

2、从动物心理发展的历程说明心理、脑、外部环境三者的关系。

3、意识有哪些基本特征?试对意识结构进行分析。

4、什么是自我意识?阐述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途径。

三、论述:

试论心理的实质。

第二章心理的实质

一、名词解释:

1、反映

2、反射

3、意识

4、无意识

5、自我意识。

二、简答:

1、为什么说心理现象是物质长期演化的结果?

2、从动物心理发展的历程说明心理、脑、外部环境三者的关系。

3、意识有哪些基本特征?试对意识结构进行分析。

4、什么是自我意识?阐述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途径。

三、论述:试论心理的实质。

第四章注意

一、选择题:

1、教师上课既要注意自己讲的内容,又要注意时间,还要注意学生的听课反应,这说明注意的()。

(1)范围广(2)稳定性高

(3)分配能力强(4)转移深度快

2、注意从其发生来说,是一种()。

(1)经典性条件反射(2)工具性条件反射

(3)定向反射(4)泛化反射

3、任何人的注意不能以同样的强度维持()分钟以上。

(1)20 (2)30

(3)40 (4)50

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属于感觉的()现象。

(1)同时对比(2)后像

(3)适应(4)继时对比

二、填空题:

1、注意的功能主要有()、()、和()。

2、鉴别一个人注意品质的主要依据是()、()、()和()。

3、上课时,突然有人在教室外唱歌,你顺声而望,对它产生了()注意。

4、人们知觉当前事物时,总是根据已有的()去理解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志出来的特征叫知觉的理解性。

三、名词解释:

1、注意

2、无意注意

3、有意注意

4、有意后注意

5、注意的范围

6、注意的稳定性

7、分心

8、注意起伏

9、注意的分配

10、注意的转移。

四、简答题:

2、注意的外部表现。

3、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4、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5、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

6、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7、注意分配的条件。

8、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9、概述注意的主要功能和神经机制。

10、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具有哪些主要特点?并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

11、注意的范围、稳定性、转移和分配受哪些因素的制约?

五、论述题:

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来进行教学?

第五章感觉和知觉

一、选择题

1、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叫做()。

(1)反映(2)感觉

(3)知觉(4)直觉

2、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

(1)认识过程(2)感觉过程

(3)心理过程(4)知觉过程

3、能够引起感觉的某种刺激物的最小刺激量叫做()。

(1)绝对感觉阈限(2)差别感觉阈限

(3)绝对感受性(4)差别感受性

4、人感受性的大小是用()来衡量的。

(1)感觉阈限(2)差别感受性

(3)绝对感受性(4)差别感觉阈限

5、某一分析器刚刚能够察觉出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称为()。

(1)感觉阈限(2)绝对感受性

(3)差别感觉阈限(4)差别感受性

6、同一分析器接受不同的刺激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

(1)感觉对比(2)联觉

(3)同时对比(4)继时对比

7、当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人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

(1)感觉对比(2)感觉能力

(3)感觉适应(4)感觉阈限

8、直接接受刺激作用而产生兴奋的神经装置叫做()

(1)感受器(2)中枢

(3)分析器(4)传递神经

9、人能够分出事物的不显著的特征,并能从中看出它和其它特征相联系的能力叫做()。

(1)观察(2)观察力

(3)认识能力(4)知觉理解性

二、填空题

1、从承受的角度来分,感觉可分为()、()和()三种。

2、感觉的对比分为()和()两种。

3、并不是任何刺激物都能引起人的感觉,要使感觉产生,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和()。

4、感受性的大小是用()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

5、感受阈限和感受性之间存在着()关系。

6、在一系列弱光的持续作用下,致使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叫()。

7、在一系列强光的持续作用下,致使视觉感受性不断下降的过程叫()。

8、当几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个感受器所产生的对比现象叫做()

9、当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个感受器时产生的对比现象叫做()。

10、一般根据知觉对象的性质,把知觉分为()、()和()。

11、空间知觉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知觉,它包括()、()、()、()和()。

12、运动知觉是指人脑反映物体()的知觉。

13、时间知觉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和()的反映。

14、看见花时,认识到这是“红颜色的花”,这是()觉,而不是()觉,因为这是对事物()的认识,而不是对事物()属性的反映。

15、歌德说:“我们见到的只是我们知道的。”说明知觉具有()性,它是在过去()与()的基础上产生的。

16、胖人宜穿带竖条的衣服,瘦人宜穿带横条的衣服是为了利用()觉改变他人的印象。

17、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和()。

三、名词解释

1、感觉

2、感受性

3、绝对感受性

4、绝对感受阈限

5、差别感受性

6、差别感觉阈限

7、感觉的适应

8、知觉

9、真动知觉

10、似动知觉

11、知觉的选择性

12、知觉的理解性

13、知觉的整体性

14、知觉的恒常性

15、观察

16、观察力

26、时间知觉

四、简答题

1、知觉选择性及其制约条件。

2、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五、论述题

1、结合实际论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如何利用感知规律来进行直观教学?

第六章记忆

一、选择题

1、记忆过程包括()几个基本环节。

(1)再认和回忆(2)保持和遗忘

(3)识记、保持和遗忘(4)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2、当作用于感官的刺激停止作用以后,我们的感觉映像并不立刻消失,而是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内保持着,这种只停留瞬间的记忆,叫做()。

(1)瞬时记忆(2)短时记忆

(3)长时记忆(4)遗忘

3、在头脑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叫做()。

(1)后象(2)想象

(3)表象(4)保持

4、有预定目的、经过一定的意志努力,并运用一定方法的识记叫()。

(1)机械识记(2)有意识记

(3)意义识记(4)无意识记

5、仅仅依据材料的外部联系,靠简单重复而进行的识记叫()。

(1)机械识记(2)有意识记

(3)意义识记(4)无意识记

6、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回忆,或错误地再认、回忆,叫做()。

(1)无意识记(2)不随意识记

(3)无意回忆(4)遗忘

7、曾经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而在头脑中把它们的映象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叫做()。

(1)识记(2)保持

(3)再认(4)回忆

8、曾经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出现在眼前,能够熟悉识别的过程叫做()。

(1)识记(2)保持

(3)再认(4)回忆

9、没有预定目的,只是在一定刺激的作用下,自然而然地想起过去的某些知识和经验叫()。

(1)有意识记(2)无意识记

(3)有意回忆(4)无意回忆

10、根据预定目的,自觉地去回想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叫()。

(1)有意识记(2)无意识记

(3)有意回忆(4)无意回忆

11、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

(1)前摄抑制(2)倒摄抑制

(3)干扰(4)抑制

12、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

(1)前摄抑制(2)倒摄抑制

(3)干扰(4)抑制

13、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记忆是人脑对外界信息的()。

(1)识记和保持过程(2)储存和提取

(3)接受和储存(4)编码、储存和检索

14、“触景生情”是一种()。

(1)有意回忆(2)无意回忆

(3)再认(4)识记

15、学习后立即睡眠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好,这是由于()。

(1)过度学习(2)记忆的恢复现象

(3)无倒摄抑制的影响(4)无前摄抑制的影响

16、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概念是和哪种学说相关联的?

(1)干扰说(2)反响回路说

(3)衰减说(4)定位说

17、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理解性和逻辑性的一种记忆是()。

(1)形象记忆(2)语词记忆

(3)情绪记忆(4)动作记忆

18、具有鲜明、生动、深刻和情境性等特点的一种记忆是()

(1)形象记忆(2)语词记忆

(3)情绪记忆(4)动作记忆

19、决定材料是否从瞬时记忆阶段转移到短时记忆阶段的重要因素是()。

(1)年龄(2)材料的难度

(3)对材料的注意(4)材料保持在瞬时记忆中时间的长短20、学习一种比较复杂的材料,其开头部分往往遗忘较少,这是因为没有受到()的影响。

(1)前摄抑制(2)倒摄抑制

(3)分化抑制(4)消退抑制

21、一个人虽然有丰富的知识经验,但到用时就是不能及时地从记忆仓库中提取出来,这说明此人的()差。

(1)记忆敏捷性(2)保持的持久性

(3)记忆的准备性(4)回忆的精确性

22、具有容易保持和恢复特点的记忆是()记忆。

(1)语词(2)形象

(3)情绪(4)动作

二、填空题

1、根据内容的不同,记忆可以分为()记忆、()记忆、()记忆和()记忆。

2、短时记忆的容量约为()个组快。

3、记忆是人脑对()的反映。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来看,记忆即指对输入信息通过()、(),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和()的过程。

4、在记忆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称为()。

5、表象具有()、()和()的特点。

6、根据信息在记忆中保存的时间的不同,我们可以把记忆分为()、()和()三种。

7、瞬时记忆又叫做()。

8、记忆包括()、()和()三个基本环节,()。

9、根据识记有无明确的目的,我们可以把识记分为()和()两种;根据识记的材料是否有意义或学习者是否了解其意义,我们又可以把识记分为()和()两种。

10、第一个对遗忘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11、遗忘的规律是()。

12、联想一般遵从以下几个规律;()、()、()、()、()和()。

13、记忆的品质包括()、()、()、和()

14、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

15、()是把某类事物的共同的最有代表性的特征集中于某一具体事物上,从而形成新的形象的过程。

16、对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加以(),就进入长时记忆。

17、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故复习要(),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8、对材料的识记达到成诵程度后还继续进行的学习叫()。

19、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最为经济且记忆效果较理想的学习程度以()为宜。

三、名词解释

1、记忆表象

2、无意识记

3、有意识记

4、机械识记

5、有意识记

6、前摄抑制

7、倒摄抑制

8、遗忘

四、简答题

1、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2、遗忘的干扰说。

3、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4、过度学习

五、论述题

有效、合理地组织复习。

第七章想象

一、选择题

1、阅读文学作品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景好象浮现在眼前,这种心理现象是()。

(1)感觉(2)想象

(3)表象(4)幻想

2、工程师根据图纸想象出建筑物的形象,这种想象属于()。

(1)创造想象(2)无意想象

(3)再造想象(4)理想

3、鲁迅在小说《祝福》中创造了祥林嫂的艺术形象,他是把旧中国许多妇女的遭遇集中后创造出来的形象,这种形象的构成方式属于()。

(1)综合(2)夸张

(3)拟人化(4)典型化

4、人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基本材料是()。

(1)感知(2)记忆

(3)想象(4)表象

5、幻想是()的一种特殊形式。

(1)再造想象(2)创造想象

(3)无意想象(4)空想

二、填空题

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进行加工而创造出()的过程。

2、想象的心智操作主要有()、()和()。

三、名词解释

1、想象

2、有意想象

3、无意想象

4、再造想象

5、创造想象

第八章思维

一、选择题

1、儿童在思维时,常常把思维活动与触摸摆弄具体的物体结合起来,这种思维是()。

(1)动作思维(2)形象思维

(3)抽象思维(4)分析思维

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把思维分为()。

(1)动作思维与形象思维(2)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3)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4)常规思维与创造思维

3、找出两类事物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的思维过程()。

(1)抽象概括(2)系统化

(3)比较(4)求异思维

4、在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最先发展起来的是()。

(1)形象思维(2)抽象思维

(3)创造性思维(4)动作思维

二、填空题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及其()。

2、根据思维的不同形态,可以把思维分为()、()和()。

3、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以把思维分为()和()。

4、根据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把思维分为()和()。

5、思维的基本过程是()与()。

6、分析与综合有三种水平,一是()水平上的分析与综合,二是()水平上的分析与综合,三是()的分析与综合。

7、在教学中,常用的比较方式有()、()和()三种。

8、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是()、()、()和()。

9、提出问题的主观条件是()和()和()。

10、检验假设的两种途径是:一是(),二是()。

11、衡量发散思维品质的三个维度是()、()和()。

12、思维的品质有()、()、()

、()和()。

13、()是把抽象概括出来的原理、理论,用来认识新的具体对象的思维过程。

14、发散性思维质量的高低,通常从流畅性、()和独特性三个方面加以衡量。

15、人们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未经有意识的逻辑推理过程,而对问题的答案突然领悟或迅速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的思维叫()。

16、发散思维质量的高低,通常从流畅性、()和独特性三个方面加以衡量。

17、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从()开始的。

三、名词解释

9、思维

10、聚合式思维

11、发散式思维

12、分析

13、综合

14、比较

15、分类

16、抽象

17、概括

18、具体化

19、概念

20、定势

四、简答题

1、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2、创造思维的特点。

3、创造思维的过程

4、影响推理正确性的心理因素。

五、论述题

1、结合实际论述在教学条件下影响学生掌握科学概念的因素。

2、结合实际论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3、结合实际论述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第九章情绪和情感

一、选择题

1、一种较为持久而又微弱的情绪状态是()。

(1)心境(2)激情

(3)应激(4)热情

2、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险情境所引起的情绪状态是()。

(1)心境(2)激情

(3)应激(4)热情

3、一种强烈的、暴风雨般的、激动而短促的情绪状态是()。

(1)心境(2)激情

(3)应激(4)热情

4、情绪的认知——评估说是由()提出的。

(1)詹姆士——郞格(2)凯农

(3)阿诺德(4)沙赫特

5、某学生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想去向老师认错,但怕受批评丢脸;又怕被揭发后受更大的处分,这学生此时的动机冲突形式属于()。

(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

(3)趋避冲突(4)分析冲突

6、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意志品质是()。

(1)自觉性(2)果断性

(3)自制性(4)坚韧性

7、沙赫特提出的情绪三因素说中()是主导因素。

(1)刺激因素(2)情绪经验

(3)生理因素(4)环境因素

8、人们对科学研究进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产生好奇感,这种情感属于()。

(1)道德感(2)美感

(2)理智感(4)认识

9、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称作()。

(1)心境(2)激情

(3)应激(4)热情

二、填空题

1、()是个人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2、情绪是以()为中介的一种反映形式。

3、马斯洛把需要分为()、()、()

、()和()五个层次。

4、情绪、情感一般是通过外部()来体现。表情可分为()、()和()。

5、情绪状态可分为()、()和()。

6、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可分为()、()和()。

7、情绪和情感具有()的特点。

8、意志行动中克服的困难有两类,一类是(),一类是()。

9、动机有()、()和()的功能。

10、根据动机的起源,可分为()和()。

11、意志行动的心理结构一般包括()和()两个阶段。

12、动机冲突的形式大致可分为()、()和()三类。

13、意志的品质包括()、()、()和()。

14、一种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是()。

15、()是意志行为的中心环节。

16、表情可以分为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三种。

17、()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续时间较长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

18、人类的原始情绪有()、()、()、和()。

三、名词解释

1、情绪

2、心境

3、激情

4、应激

5、道德感

6、美感

7、理智感

8、需要

9、表情

10、意志

11、动机

12、意志的自觉性

13、意志的果断性

14、意志的自制性

15、意志的坚韧性

四、简答题

1、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情绪、情感的两极性及其表现

3、意志行动的特点。

五、论述题

1、如何对不良情绪进行调控?

2、结合实际论述学生优良意志品质的培养。

第十章意志

一、解释:

1、意志

2、期望

3、抱负水平。

二、简答题:

1、意志与认识、情绪的关系怎样?

2、、怎样分析意志过程?

3、抱负水平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在意志行动中我们应确定怎样的抱负水平?

4、心理冲突有哪些类型?在心理冲突时怎样衡量一个人的意志品质?

5、失控后会有哪些行为反应?

6、什么是优良的意志品质?

第十一章个性——个性倾向性

一、选择题

1、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1)马斯洛(2)艾宾浩斯

(3)巴甫洛夫(4)斯皮尔曼

2、()是人的活动、行为的基本动力。

(1)需要(2)动机

(3)兴趣(4)信念

二、填空题

1、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2、按照马斯洛的观点,在一般的情况下,强度最大的需要是()。

3、由活动的目的、任务或活动的结果而引起的兴趣叫()。

4、()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

5、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人的需要分为()和()。

三、名词解释

1、需要

2、兴趣

3、动机

4、直接兴趣

5、间接兴趣

6、兴趣效能

四、简答题

1、动机的功能

2、何谓叶克斯——道得生定律?

五、论述题

论兴趣的作用

第十二章个性——个性心理特征

一、选择题

1、体液气质说是()提出来的。

(1)巴甫洛夫(2)希波克拉特

(3)克瑞其米尔(4)谢尔顿

2、与强、平衡、灵活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1)胆汁质(2)多血质

(3)粘液质(4)抑郁质

3、与弱型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1)胆汁质(2)多血质

(3)粘液质(4)抑郁质

4、与强、不平衡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1)胆汁质(2)多血质

(3)粘液质(4)抑郁质

5、与强、平衡、不灵活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1)胆汁质(2)多血质

(3)粘液质(4)抑郁质

6、个性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

(1)能力(2)气质

(3)性格(4)动机

二、填空题

1、德国精神病学家克瑞其米尔提出了()气质说。

2、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有()、()和()三种特性。

3、气质的四种基本类型是()、()、()和()。

4、()是英国心理学家培因提出的性格学说。

5、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把性格类型划分为()和()。

6、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将人的性格类型分为六种,它们分别是()、()、()、()、()和

()。

7、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强、平衡、不灵活的人,其气质类型是()。

8、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性格类型学说叫()。

9、具有精力旺盛、坦率刚直,情绪易于冲动等特征的人,其气质类型是()。

10、气质具有()、()和()的特点。

三、名词解释

1、气质

2、性格

四、简答题

1、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2、气质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

3、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4、性格的结构

5、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

五、论述题

1、论气质与教育的关系。

2、论性格的培养。

第十三章能力(个性心理特征之一)

一、选择题

1、下列中()是一般能力。

(1)节奏感(2)记忆力

(3)曲调感(4)色彩鉴别力

2、下列中()是特殊能力。

(1)记忆力(2)注意力

(3)节奏感(4)思维力

3、一个儿童的智商是100,表示其智力处于()。

(1)中等(2)较低

(3)较高(4)超常

4、能力的群因素说是()提出的。

(1)桑代克(2)斯皮尔曼

(3)塞斯顿(4)吉尔福特

5、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能力结构理论称为()

(1)二因素说(2)智力结构三维模型

(3)群因素说(4)能力层次结构理论

二、填空题

1、智力的核心成分是()能力。

2、吉尔福特认为,内容有5种,操作有6种,产品有6种,共有()种智力。

3、能力是与()紧密相联的。

4、为了完成活动任务的各种能力的独特结合就是()。

5、根据能力所影响的活动性的性质,可将能力区分为()、()和()。

三、名词解释

1、能力

2、一般能力

3、特殊能力

四、简答题

1、能力的个别差异。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3、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

五、论述题

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第十四章心理卫生

一、选择题

1、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1)华生(2)弗洛伊德

(3)冯特(4)马斯洛

2、少年期是指()这一时期。

(1)8、9-12、13岁(2)、11、12-14、15岁

(3)7、8-10、11岁(4)、10、11-15、16岁

3、下列不属于个体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是()。

(1)不平衡性(2)、顺序性

(3)差异性(4)、跳跃性

4、()是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

(1)环境(2)遗传

(3)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4)生理成熟

5、下列不属于认知方法的是()

(1)认知重建术(2)心理应付技术

(3)解决问题技术(4)系统脱敏法

6、人本主义心理辅导方法在具体辅导实践上,()的影响最大。

(1)罗杰斯(2)马斯洛

(3)罗洛梅(4)弗洛姆

7、按问题的性质,心理辅导可分为()、支持性辅导和日常辅导。

(1)危机干预(2)系列辅导

(3)系统辅导(4)个别辅导

8、传授有关社会活动和礼仪的知识,训练和培养一定的社会活动技能属于()

(1)学习辅导(2)职业辅导

(3)人际交往辅导(4)一般生活辅导

9、条件反射建立的主要条件是()

(1)模仿(2)强化

(3)移情(4)观察

10、下列不属于非言语性技巧的是()

(1)目光(2)体态

(3)声音的物理变化(4)共情

11、下列不属于行为性方法的是()

(1)阳性强化法(2)消退法

(3)行为塑造法(4)认知重建法

二、填空题

1、个体心理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

2、心理年龄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和()。

3、个体心理发展可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少年期、()、()、老年期。

4、个体的心理发展既有()的一面,又有()的一面。5、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二是()。

6、初中生的思维处在从()思维到()思维的过渡阶段。

7、心理辅导的具体内容按心理行为的性质可分为认知和智能辅导、()、()、学习辅导、()、()等。

8、学生心理辅导资料可分为团体资料与()、()和(综合资料、定量资料和()等。

9、心理辅导要遵循发展、()与()相结合的原则。

10、行为主义提出了著名的()公式,以之作为解释人类行为的原则。

11、心理辅导的基本原理包括三个方面:关于心理的基本理论、()和()。

12、认知重建技术包括三种辅导方法:()、()、()。

三、名词解释

1、心理健康

2、心理年龄特征

3、一级预防

四、简答题

1、挫折和心理卫生的关系。

2、心理健康的标准。

3、如何增进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

4、个体心理发展过程的特征。

5、简述心理发展的条件。

6、常用心理预防方法有哪些?

五、论述题

1、论述少年期学生的个性和社会化的发展。

2、联系实际,谈谈青年初期学生的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特点。

3、论述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关系。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 4 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11 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4.横向研究11 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二、填空题(每小题2 分,共44 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 , 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大与年龄偏小。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5.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11.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三、简答题(每小题18 分,共36 分)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关键期是习性学家洛伦兹1953年提出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 ?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2.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横向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同一年龄或几个年龄组被试的大量数据,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数据比较有代表性和稳定性。但这种方法由于时间较短,难易寻找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也难以分析出儿童早期经验对

大学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编心理学的科学基础 第一章心理学与社会生活 心理学的学科中有动物心理学(又叫比较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两个基本成员。 第一节人类生活质量与科学心理学 一.人类文明进程中对“人”、“心”的探索 古代哲学心理学的论题主要集中在人性本质的四个重要命题上: 1.身心关系问题。 2.天性与教养问题。 3.自由意志与决定论问题。 4.知识来源问题。 二.科学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1.所谓心理学,即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最早叫心灵,最早对心灵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的是孔子和亚里士多德。 3.人的心理实质是什么? ①心理是脑的机能。②脑是心理的器官。③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④人的心理是遗传、环境与个体能动性三者相互作用的产物。 4.普通心理学的理论框架 初级阶段高级阶段 认识过程:(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感、情绪 意志过程中间环节 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能力、性格 5.心理过程中,认识过程的伴随状态的注意,认识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是能动的。 6.情绪表现为心境、激情和应激;情感是社会性的,是对较抽象的事物的反应,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三个方面。情感的发展水平是人的社会成熟水平的标志,情感发展水平越高,情绪调控能力就越强,人的社会精神面貌就越好。 7.心理现象既具有社会属性,又具有自然属性,总的来说,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8.心理学的学科任务主要对人类心理进行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描述发生的事情是心理学最基本的任务。 第二节心理学的由来和发展 一.心理学的由来、建立 1.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近代欧洲意识心理学最原始的表达方式。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是欧洲 历史上第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专门著作。 2.理性主义心理哲学的基本理念来自柏拉图的思想,其代表人物有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兹、康德、 黑格尔、赫尔巴特。经验主义心理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培根、洛克、伯克莱、休谟、米尔、孔德。浪漫主义心理哲学代表人物有卢梭、尼采、歌德、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蒙台梭利。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 建立。 二、现代心理学主要流派 1.结构主义心理学又称构造主义心理学,创始人为冯特。 2.机能主义心理学又称机能心理学,创始人为詹姆斯,代表人物有杜威、安吉尔、卡尔,具有使用主义倾向。 3.塔式塔心理学又叫完形心理学,创始人是维特海默,代表人物有考夫卡、苛勒。 4.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为华生。 5.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医生弗洛伊德。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有荣格、阿德勒、霍妮。

大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博采众长的学习态度 ?案例: ?玛莎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严重抑郁,功课成绩下降,终日萎靡不振,几乎不与别的同学交谈。 ?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要注意到,玛莎是与男朋友分手不久后变得情绪低落的。抑郁常常与失落感有关。玛莎也许在无意识中把自己的失落感、气愤或抵触情绪变成了对自己的责备和怨恨。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在玛莎的抑郁出现之前,她的学习成绩属于中等水平,在出现心理问题后成绩有所下降。当人不能得到好的分数、感情支持、友谊或认可等奖励时,他在学习及其他活动中的努力就会停止。当玛莎变得抑郁时,她的行为也会有所变化,而那些变得更为消极的行为会使她更不可能得到好成绩、赞扬和关爱。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玛莎在高中时学习成绩优秀。因此,她也许没有做好应对大学生活中的困难的准备。如果在她的自我形象中才智和能力非常重要,那么,自己学习成绩不好对她会是一个大的打击。与男友的分手也会使她感到自己无能。我认为,玛莎感到抑郁、脆弱和茫然,可能是由于她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受到打击而造成的。 ?认知心理学家:可以通过分析玛莎的思维模式解释她为什么产生抑郁。她可能过于“放大”了近来她所遇到的那些问题的严重性,也可能是她有一些不现实的想法,比如“如果我现在不能出人头地,将来就一事无成”等这类错误的思维模式会导致抑郁。心理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会给教育带来变革 –机能主义,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新教育运动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引起教育观念的变革: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基本目的是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教师是发展的促进者、鼓励者和帮助者;情感教 育是教学的基本动力 ?心理学知识有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有助于了解心理规律,比如注意的维持时间、两种注意的交替转换; –了解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教师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第三章补充二、记忆内容储存的形式 (一)语词 语词记忆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对语词的形、音、义经过形码、声码、意码的编码后将语词信息储存在记忆中。在记忆语词时,声码优先,形码和意码次之。 (二)表象 1.什么是表象 过去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该事物的形象叫表象。 2.表象的特征 形象性。头脑中保持的表象是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并以生动具体的形象的形式 浮现,和过去感知该事物时的形象非常相似。 概括性。表象所反映的事物形象是同一事物或同一类事物共有的特点,是一种 类化了的事物形象。 3.表象的意义 1)表象是介于感知和思维之间的中间环节,是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 2)表象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生必须广泛地运用记忆表象才能理解和获得知识。 保持内容在质的方面的变化表现为:

精选大学《心理学》期末测试题库358题(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库358题(含参考 答案) 一、选择题 1.短时记忆 答案: 短时记忆是保持时间短暂、容量有限的一种记忆类型,在不复述的情况下保持时间在20毫秒至1分钟之间,容量为7+ 2个组块。 标准答案: 短时记忆是保持时间短暂、容量有限的一种记忆类型,在不复述的情况下保持时间在20毫秒至1分钟之间,容量为7+ 2个组块。 2.试述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 答案: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乐于交往,善于人处 3、情绪积极,意志健全 4、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 5、正视现实,适应环境 6、人格完整,智力正常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和社会角色 标准答案: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乐于交往,善于人处 3、情绪积极,意志健全 4、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 5、正视现实,适应环境 6、人格完整,智力正常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和社会角色 3.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 A.感觉 B.表象 C.记忆 D.知觉 标准答案:A

4.下列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正确的是()。 A.以教师讲授为主 B.以学生活动和体验为主 C.以普及心理学知识为目的 D.以补救性教育为主 标准答案:B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 一、专门途径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2.团体心理辅导 3.个体心理咨询 二、非专门途径 1、班主任工作渗透 2、学科渗透 3、学校环境渗透 4、各种团队活动和课外活动 标准答案: 一、专门途径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2.团体心理辅导 3.个体心理咨询 二、非专门途径 1、班主任工作渗透 2、学科渗透 3、学校环境渗透 4、各种团队活动和课外活动 6.青少年的记忆特点有哪些? 答案: 1、青少年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 2、识记的有意性随目的性增加而发展。 3、意义识记方法占主导地位。 4、抽象识记能力有较大发展。 5、记忆广度增大。 标准答案: 1、青少年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 2、识记的有意性随目的性增加而发展。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华东师范大学版)教学教材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华东师范大学版)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大版本)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 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 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 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第二版考试重点总结

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第二版考试重点总结 第二章脑与心理 1、脊神经发脊髓,穿椎间空外出,共31对。脑神经由脑部发出共12对。 中枢神经系统有脊髓和脑组成。脑在颅腔内,脊髓在脊柱中,两者通常以椎体交叉的最下端2、和第一神经的最下端为界。 3、脊髓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将脑和外周神经联系起来,成为脑神经传入和传出的中间站;二是可对一部分躯体运动进行调节,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 4、脑由大脑小脑脑干间脑和边缘系统组成。 5、大脑的组成: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由大脑皮层机器覆盖着的边缘系统和基地神经节组成,它从前后可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四个区域。 6、总之研究者比较一致认为左右半球都具有语言能力,而且在语言的较多方面,左半脑出现加工优势。 7、挖掘大脑的潜力:第一敞开心灵的大门。第二让心灵沐浴爱的阳光。第三让学习为大脑持续重充电。第四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发大脑潜能。 地三章行为和动力 第一节需要 1、什么是需要:需要时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需求在脑中的反应、 2、需要的特征:第一对象性。第二动力性。第三社会性。 3、需要的种类:1生活需要和社会需要。生物需要是指保持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延续种族的需要。社会需要是指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连 的需要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缺少必要的物质条件人类是无法生存的,更谈不上发展。我们把那些为维持个体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物质产品的需要称为物质需要。所谓精神需要就是个体参与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它包括对交往的需要、认识的需要、审美的需要、道德的需要、创造的需要。 4、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的内容。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5、马斯洛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1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2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3七个层次可概括为两中水平。马 斯洛认为,前四种需要即从生理需要到尊重的需要属于基本需要,后三种即从求知的需要到自我实现的需要称为成长的需要。基本需要时个体在生活中因身体上或生理省某种的缺失而产生的需要。成长需要则u同,它虽然以基本需要为基础,他同时对基本需要具有引导作用。成长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须的,但满足这种需要能促进人的健康成长 第二节动机 1、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2、诱因按其性质分为两种:凡能驱使个体去趋向接近目标者,称为正诱因。凡是驱使个体远离或回避目标者,称为负诱因, 3、动机对于个体活动具有三种基本功能:1激活功能2引导功能3维持和调整功能。 4、动机分类1生理动机1)饥饿2)渴3)性4)睡眠2社会性动机1)兴趣2)权利动机3)交往动机。 5、动机冲突或动机争斗指在同一时间内出现的彼此不同或相互抵触的动机,因不可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矛盾心理。 6、动机冲突的分类:按性质和内容分类分为1)原则性动机冲突:个人愿望和社会道德标准相矛盾的动机冲突。2)非原则行动机冲 突:于社会道德标准不矛盾,只涉及个人兴趣、爱好取舍的动机冲突。按表现分类1)双趋动机冲突:同时面对两个具有同等吸引力的目标又不能同时到达,必须选择其一时产生的动机冲突。2)双避动机冲突:同时面临两个具有威胁性的目标都醒避开,但必须接受其一时产生的冲突。3)趋避动机冲突: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的既好而趋之,又恶而避之时产生的动机冲突。 7、动机对行为效果的影响:取决于两个要素1)一是动机本身的强弱2)二是取决于个体行为质量。首先动机对行为效果或效率的影 响取决于动机本身的强弱。一般来说当动机过弱时,行为者对活动持默然态度。行为效果或效率必然很低;当然在动机强度过大时,有机体处于高度紧张、焦虑状态,其注意和直觉的范围变的国语狭窄,也会限制正常活动,从而是行为效率降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他往往会因课题性质不同而不同。当学习比较容易的的课题时,行为效果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当学习比较困难时,行为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有利于行为效率的提高,特别在学习力所能及的课题时,其效率的提高更明显。(耶基斯多德定律)其次动机对行为效果的影响还于个体行为的质量有关。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因素。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改善各种主观条件可以提高学习行为才是最关键的,只有抓住了这个关键,才能保持正向一致和正向不一致,消除负向不一致,提高行为效果。 8、归因理论:1)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认为:对行为的归因有两种1环境归因2个人归因2)美国心理学家罗特根据“控制点”把 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性”内控型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周围环境,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由于个人能力和努力等因素造成的;外控型的人感觉到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的环境,不论成败都归因于他人的压力以及运气等外部因素。3)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1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2稳定归因和不稳定归因3可控归因合格不可控归因。同时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况、外界环境 9、归因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主要有一下三方面:1)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2)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预测他以后的 动机3)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10、学习动机的激发:1设置合理目标2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3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 第四章认知过程 1、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现代心理学对认识过程的研究主要是在信息加工观点指导下进行。第一节注意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2、注意可被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实现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指由预定目的,需 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注意的特征:1注意的稳定性2注意的广度3注意的分配呢4注意的转移 4、造成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和责任2受外界影响的干扰3生理因素包括疲劳、生病等4心里 不适合障碍

大学心理学试题

单选题(每题 1 分共计 4 0 分) 1、注意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是()。C A.指向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调节性; C集中性和指向性; D.集中性和选择性 2、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C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3、下列心理学家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是()。B A.弗洛伊德; B.罗杰斯; C.魏特海默; D ?斯金纳 4、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D A.社会对心理制约; B.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心理的发生、发展; D.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5、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A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6、“化悲痛为力量”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A A.升华作用; B.退化作用; C.合理化作用; D ?投射作用 7、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B 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 D .双重趋避冲突 8、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A A.具有两面性; B.具有稳定性; C.具有外显性; D ?具有境遇性 9、“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D A.压抑作用; B.退化作用; C.合理化作用; D ?投射作用 10、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B A.集中性与分散性; B.连续性与阶段性; C.平衡性与差异性; D.方向性与可逆性 11、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C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惩; D.间接强化 12、()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B A.概念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13、在符号表征中,个体可直接运用()发现原理和原则,或者解决问题。C A.具体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图形思维

大学心理学科目测试题完整版

大学心理学科目测试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一.概念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 2.心理发展:(广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狭义)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期间所发生的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和提高的过程。 3.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伴随状态。它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活动。 4.感知:感觉和知觉同属于感性认识阶段,合称“感知”。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外部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外部整体的反映。 5.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也叫“思维知觉”。 6.记忆: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 7.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出现的事物的形象,具有形象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 8.遗忘:识记过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 9.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0.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1.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和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包括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两种成分。 12.情绪|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3.意志:是指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4.意志行动:由意志支配和调节的行动 15.个性:是指个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倾向性、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整合 16.需要:需要是指一个人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 17.动机: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推动力。动机即行为原因。 18.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爱好比兴趣程度深一些。 19.能力:是指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 20.气质:气质是指一个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动力特点的综合。俗称“脾气”、“秉性”、“性情” 21.性格: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22.自我意识: 二.简答题 1.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2. 心理现象是每个人都很熟悉、同时也是很复杂的一种现象。心理现象可以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心理状态三个侧面。 意义:有助于了解自己,加强自我修养;有助于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有助于按照心理学规律组织教育和教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大学 选修课 心理学 复习资料 重点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 独立的标志: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二、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三、心理学的体系 1.基础性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科学中与各分支心理学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的方法学问题,以及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基本问题。 主要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等。 2.应用性心理学:研究的是如何把基础性心理学所揭示出的一些基本规律应用于人类实践的各个方面,并进一步探索在各实践领域中 心理活动的具体规律问题。 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司法心理学、政治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等。 四、心理是脑的机能 1.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2.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第二章感觉、知觉和观察力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1.感觉: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各种感受器能够区别出适宜的刺激,从而使大脑产生了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这种反 映就是感觉。 2.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的产生,必须是以各种形式的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且与 感觉同时进行。 二、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1)所反映的具体内容不同。感觉——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2)生理基础不同。感觉——单一分析器;知觉——多种分析器。 (3)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它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相同的客观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而知觉则是在感觉到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生理活动过程,知觉的反映 要借助人的主观因素的参与。 2.联系:两者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反映,同属于感性认识阶段。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没有 感觉就没有知觉。而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感觉越丰富、精细、知觉就越正确完整。 三、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1.感觉的种类:根据感受器在人体内所处的位置和接受刺激的来源的不同,将感觉可分为: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 肤觉)和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2.知觉的种类:根据何种分析器在知觉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可以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和皮肤知觉等。 根据人脑所认识的事物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四、错觉 1.错觉:错觉是一种特殊的知觉,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

大学生心理健康考试重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考试重点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心理咨询的定义是指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师依据心理学的理论,针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运用心理学方法、技术,协助其维护、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人格发展和潜能开发的人际过程。 心理咨询中的重要原则 保密原则道德中立原则时间限制原则设置边界的原则自愿原则收费原则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常见误区 去心理咨询的人都有精神病心理咨询等于思想工作心理咨询师应该告诉我解决问题的方法心理咨询师等于救世主 心理咨询的对象 心理咨询最一般、最主要的对象,是健康人群或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希望获得更好发展的人(全体大学生)需要给予适当疏导的人(心理困惑)存在一定心理问题需要提供专业帮助的人(个别有心理障碍) 需要求助心理咨询的情景 刚升入大学,对新环境适应困难与同学关系不和睦,渴望通过疏导改善生活中遇有重大选择时,犹豫不定经历了失恋、单相思后,心灵创伤无法自愈过分自卑,经常感到心情压抑经受挫折后,精神一蹶不振学习压力大,但又不能自行调节睡眠状态发生改变,出现了严重的失眠等 心理咨询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要有主动求助的动机要建立一个现实的心理咨询期望要打破“凡病需吃药”的老观念 心理问题的种类 心理困扰,由各种压力引起的,轻度心理失调。其强度较弱,持续时间较短,不属于疾病范畴,可自我调整或求助得到恢复。 遇到心理困扰该怎么办掌握心理健康知识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整主动求助心理咨询 分类:人格与适应不良神经症精神病性障碍

焦虑症,以无明确原因的不安和紧张为主的一类神经症。 令人不安的认知。 表现:躯体反应,如坐立不安、发抖口干、胸闷、头晕等 逃避倾向 主要形态:广泛焦虑症惊恐发作恐惧症强迫症社交焦虑症等 焦虑症治疗护理: 消除和减轻心理压力 帮助患者改善人际关系 以心理治疗为主,配合药物治疗(短期、少量)。 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着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可伴有幻觉、妄想等症状。 表现: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睡眠及食欲障碍自杀的观念或行为!心境障碍治疗护理: 正确看待疾病,不避讳; 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 及时处理现实中的困难; 谨防心理危机事件。 精神分裂症,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和脱离现实为特征的精神障碍。 表现:幻觉妄想言语紊乱情绪障碍自知力障碍社会功能受损 精神分裂症治疗护理:早发现早治疗; 坚持足量用药; 康复期需多方面帮助。 自我意识的内涵 意识,是指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能动反映。

大学心理学试题7

大学心理学试题7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过程。B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2、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的心理学流派是()。C A.机能主义心理学; B.行为主义心理学; C.精神分析心理学; D.格式塔心理学; 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与活动是否能顺利完成相关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C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智力 4、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的学科。D A.社会对心理制约; B.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心理的发生、发展; D.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5、下列心理学家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是()。B A.弗洛伊德; B.罗杰斯; C.魏特海默; D.斯金纳 6、在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大学生处

于哪个阶段()。B A.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 B.亲密感对孤独感; C.繁殖感对停滞感; D.勤奋感对自卑感7、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D A.为大学生树立榜样; B.开展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 C.引导大学生树立较高的理想自我; D.引导大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8、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发展总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方显成熟的,这表明心理发展具有()的特点。B A.不平衡性; B.方向性与不可逆性; C.个体差异性; D.发展的关键期 9、以下叙述正确的是()。D A.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B.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C.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 D.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10、“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以下哪种心理

大学心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基础心理学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人的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概括来说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有区别的和两大部分。 2、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两种感觉是___和___。 3、有意后注意是在基础上产生并与目的任务相联系,但又不需要的注意。 4、根据创造程度不同,把随意想象分为和。 5、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一般经历以下四个过程:准备期、、和验证期。 6、表情动作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主要有、和言语表情。 7、马斯洛认为,人类有5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和爱的需要、 和。 8、气质的4种基本类型是多血质、胆汁质、和。 9、从到是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阶段。 10、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因素和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称为( ) A.个性特点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 C.环境科学 D.分支科学 2.有预定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3.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 A.注意分散 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 D.注意广度 4.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干扰作用是() A.动机性抑制干扰 B.前摄抑制干扰 C.倒摄抑制干扰 D.痕迹衰退抑制干扰

5.在刺激物作用下,人脑独立形成具有社会意义的形象的过程是() A.有意想象 B.随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6.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马斯洛 B.勒温 C.默里 D.罗杰斯 7.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A.强、平衡、灵活 B.强、不平衡 C.强、平衡、不灵活 D.弱 8.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是()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理智特征 9.能力是一种()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识过程 D.个性心理特征 10. "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描述了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自我意识 2、情景记忆 3、创造性思维 4、性格的理智特征 5、注意的范围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打“√”,错打“×”) 1、心理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 2、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正迁移。()

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绪论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 2.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3. 感觉: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4. 知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认识。(特征:整体性、意义性) 5.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6. 意志过程 二、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 基本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3)问卷法(4)测试法(5)谈话法(6)个案法(7)教育经验总结法 三、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心理学一词源于“灵魂的学说”,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古老是因为人类探索心理现象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中就论述了人类的各种心理现象,年轻是因为直到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威廉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把自然科学中所使用的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心理学才开始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四、心理学的流派 1. 构造心理学 代表人物:特,铁钦纳(学生) 容: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可以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 方法:实验省份 缺陷:忽视个体差异,不考虑应用。 2. 机能心理学 代表人物:詹姆士,杜威,安吉尔,卡尔 容:意识流,强调意识在有机体适应环境中的作用和功能。 3. 行为主义心理学(第一势力) 代表人物:华生 容:反对研究意识,主研究行为 方法:客观实验 4. 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韦特默,考夫卡,苛勒 容:反对把意识分析为要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 .专业 . .

大学心理学测试试题(.)

大学心理学试题(10.21)

————————————————————————————————作者:————————————————————————————————日期: 2

大学心理学试卷一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的学科。D A.社会对心理制约; B.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心理的发生,发展; D.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2、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过程。B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3、注意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C A.指向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调节性; C.集中性和指向性; D.集中性和选择性 4、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C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智力 5、人把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 )。A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6、决定心理发展的方向、速度、水平和个别差异的是()C A.遗传因素;B.学习; C.社会生活条件;D.经验

7、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发展总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方显成熟的,这表明心理发展具有()的特点B A.不平衡性;B.方向性与不可逆性; C.个体差异性; D .发展的关键期 8、在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大学生处于哪个阶段()B A.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B.亲密感对孤独感; C.繁殖感对停滞感;D.勤奋感对自卑感 9、人们常说的“一己之心,度人之腹”表现了社会知觉的哪个特征?()C A.选择性; B.显著性; C.投射性; D.两极性 10、社会知觉最早是有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C A.弗洛伊德; B.洛克; C.布鲁纳; D.斯滕伯格 11、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大学品德教育实践中应注重()D A.自我熏陶; B.道德灌输; C.制度约束; D.榜样作用 12、在群体健康行为的传播理论的模式中,强调对传播现象的整体性和互动性进行理解的是()D A.单向传播模式; B.双向传播模式; C.互动传播模式; D.整体互动模式 13、心理健康教育的灵魂和根基是()B A.全体性; B.科学性; C.主体性; D.发展性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华东师范大学版)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大版本)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 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 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 (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最新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 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章节题型内容 、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心理学 2.个性心理 二、辨析题 第一章高等 教育心理学 概述1 .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高校教师如何教的一门科学。 2.教育工作中的“是为了不教”。(教育工作中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说法有道理吗?) 3.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4.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没有多大现实意义。 5.高校里有些老教师以前从没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同 样上得很好,有的还当了教授,可见学不学这门课没多大关系。 6.有些优秀教师虽然没有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却 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优秀教师。因此,个别青年教师说:不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照样可以当好教师。你对此论有何看 法? 7.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无非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高等教育的目的也不例外。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三、简答题1.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及其对象。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3.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4.简述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5.试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四、论述题1..结合《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体会,谈谈学习该课程的现实意义。

章节 题型 内容 1. 教师胜任力 2.教育机智3教学反思4自我效能感 5.教师期望效应 6.教学监控能力 7.教师角色 8.教学 风格 9.教学效 能感 1. 现代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改 革的推进,对 高等学校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 多、更高的要求,当代教师不仅要有广博深厚的知 识和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还要有符合教育教学工 作的高能力和素质。 2. 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区别就在于专家教师掌握 更多的知识。 3.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大学教师只 要努力扮演好教学者的角色就已足够。 1.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2. 简述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和作用。 3. 简述教学反思的过程。 4. 简述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角色的作用? 5. 联系实际分析说明教学效能感对教师和学生的影 响。 6. 简述教育机智的表现方式。 7. 简述教师角色的影响和作用。 8. 简述专家教师的特点 9. 请列举出几种常见的教学反思方法。 10. 试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内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11. 简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教师胜任力。 12. 简述教师胜任力及其结构。 13 .简述教育机智及其影响因素 1. 请列举出几种常见的教学反思方法, 成良好地教学反思习惯。 2. 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有什么差别, 由新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3. 老一辈教育学者吕型伟 曾说过 “教育是事业,事业 的 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 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请结合高 等教育心理学关于教师角色分类的划分,谈谈自己 对这段话的理解。 4. 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心理健康如何维护。 一、名词解释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第二章 高等学校教 师心理 四、论述题 并谈谈如何养 如何尽快完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