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考试说明要求:

1、结合实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2、理解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意义。

主要知识点:

1、地球表面相应的、和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呈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2、地域分异规律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分布规律图示主要影响因素更替方向延伸方向赤道到两

极(

纬度

明显)

沿海向内

陆(

纬度

明显)

垂直地域

分异规律

3、山地垂直带是在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与带一致。垂直地域分异与山地所在、密切相关,即山地所在纬度越,海拔越,垂直带数目越,垂直带谱越。

4、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使得农业生产产生了地域差异,这是因为

是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的一个根本原因。

【同步训练】

右图为南美洲三座山脉植被分布的差异。读图回答:

1.造成图中三座山脉植被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势高低 B.纬度高低

C.山脉坡向 D.距海远近

2.图中甲植被带的农业活动最有可能是:

A.地中海农业 B.混合农业

C.热带迁移农业 D.乳畜业

(2009江苏卷,文综)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8月至10

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据此回答3-4题。

3.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

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B.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C.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D.内蒙古大草原

4.图4的四幅照片中,由小明在考察地拍摄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面两图中,上图为从雅加达到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下图为经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5——7题.

5.A处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

A.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性B.海陆位置影响,属经度地带性

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性D.受地形影响,属非地带性

6.在下图中,大陆东部和西部沿岸地区都是森林,但是森林的种类不同,其影响因素是A.地形 B.土壤C.水源D.气候

7.在下图中,D处之所以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

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较为湿润

B.受到西风的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

C.受冬季风的影响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

D.E处有高山冰雪融水,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能滋润草地的生长

读右下全球生物气候地带示意图,回答。

8.从图中可以看到,森林分布的极端界限条件是

A.年平均气温大于-7℃ B.年降水量大于400mm

C.年降水量大于1 000mm D.年平均气温大于0℃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以看出,热带、寒带与温带的分界分别约为年平均气温

18℃和4℃

B.从图中可以看出,热带、寒带与温带的分界分别约为年平均气温4℃

和18℃

C.在年平均气温20℃的条件下,年平均降水量从0—1500mm,地面

植被依次是半沙漠、多刺灌木、草地、林地

D.在年平均气温20℃的条件下,年平均降水量从0—1500mm,地面植被依次是多刺灌木、半沙漠、

草地、林地

根据下表资料,回答10-12题。

97°W 附近某山东坡年均温、自然带垂直分布 海拔(m ) <640

640~1800 1800~3420 3420~4100 4100~5700 平均温(℃) 28~24

24~18 18~12 12~6 <6

自然带

热带雨林带

10. 下列选项中,数码代号、自然带、农作物的正确组合是

A .①—亚热带和温带阔叶林带—水稻

B .②—高山针叶林带—玉米

C .③—高山针阔混交林带—花生

D .④—高山草地带—小麦 11.该山地最适宜人类聚居的地带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2.对该山所在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终年受赤道暖流的影响

B .东北信风对自然带基带的形成有影响

C .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D .河流源远流长

13.下列是四座相同高度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带谱分布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四座山地都位于南北半球中的同一半球

B .甲丙丁在南半球,乙在北半球

C .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甲丙丁乙

D .相同高度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数量的多少与其所处的纬度高低有关 14.下面四幅山地垂直带谱中,位于北半球暖温带的山地是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M 地区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第15题:

15.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B .该山地是由断层作用形成的块状山

N

S

C.M地区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1月份M地受下沉气流的影响

二.综合题

1.2005年10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测绘局局长公布了珠穆朗玛峰新高程,原1975年公布的高程数据停止使用。2005年中国珠峰高程复测行动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①总结了历史经验,将经典大地测量与现代卫星大地测量技术相结合;②珠穆朗玛峰地区大地水准面精化;③峰顶采用雷

达探测技术确定峰顶冰雪层厚度。读“珠穆朗

玛峰垂直带分布”示意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

列问题:(16分)

(1)最新公布的珠穆朗玛峰高程为

米,比1975年所测的高度降低了

米,原因除了测量误差方面外,还

有主要原因是:

②。(2)图中字母A、B、C、D所代表的自然带名称,A为带,B为针叶阔叶混交林带,C为带,D为带。(3)珠穆朗玛峰南坡形成明显的垂直自然带的主要原因是

. (4)2005年10月8日8点50分南亚次大陆发生地震,此次地震达到里氏7.6级,震中位于伊斯兰堡东北部地下10公里处。此次地震按震源深度划分属,历史上这一地区就是多地震的地区,原因是该地区处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5)有关南亚次大陆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项选择)………………………………()A.指南亚地区 B.指赤道以北的南亚地区

C.指印度半岛及其附近的岛屿 D.指南亚的大陆部分

(6)在本次珠峰测量中GPS被广泛应用,GPS又称为系统,要实现相对地心的三维定位,必须能够观测到来自颗卫星的数据。请再举一例GPS在生活中的作用:。

2.(2009上海卷地理部分)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

援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

(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

经过加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

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气候,所属

的自然带是带。

(2)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

经甲、乙、丙和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受到

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

缺水煎熬的是地。

(3)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

的是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带,

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带。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

境的变化反映了的地带性差异。

(4)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

有、。

3.读下图“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示意图,回答:(12分)

(1)自然带①是带,它在40ΟN的高山上的分布高度是;

(2)自然带②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判断理由是

(3)自然带③所属的气候类型一般是和;

(4)自然带④在大陆东岸的典型土壤是,在大陆西岸的典型植被是;

(5)⑤所在纬度的自然带在全球最大的分布区是,该自然带的典型动物有、等;

(6)从高、中、低纬度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是。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CABD 6-10DDBBA 11-15ABDDD

二、综合题:

1.(1)8844.43; 3.7;①珠峰峰顶冰雪深度的测量更加精确②珠峰地区大地水准面计算结果更加完善;(2)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3)珠峰南坡相对高度大,坡度比北坡缓,水热状况随高度增加而变化,南坡所处纬度更低(4)浅源地震;亚欧;印度洋(5)D (6)全球定位;4;汽车导航(只要合理均可)

2.(1).地中海;亚热带常绿硬叶林(2).乙,丙.(3).乙;湿带荒漠;温带草原;从沿海到内陆(4).地形;海陆位置

3.(1)苔原 4000—5000米(2)没有自然带②为亚寒带针叶林带,纬度范围是50ΟN—70ΟN,而南半球同纬度地区是海洋(3)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西岸)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东岸)(4)红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5)南美亚马孙平原河马猩猩(6)低纬度高山地区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藏波罗花是青藏高原特有的草本植物,生长在海拔3 600~5 000米的高山沙质草甸和砾石垫状灌丛的山坡上。它是一种喜光,耐寒冷和贫瘠的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气候是影响藏波罗花光合作用和生长的重要条件。藏波罗花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南部山区和山谷中。下图是“青藏高原自然区分布图”。据图完成1~3题。 1.在图示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中,藏波罗花最有可能广泛分布于() A.① B.② C.③ D.④ 2.藏波罗花最适合开花的时间是() A.12月~次年2月 B.4~5月 C.6~7月 D.8~10月 3.在藏波罗花集中分布区,藏波罗花的大量繁殖会导致() A.风化作用减弱 B.生物生产量提高 C.大气降水增多 D.土地退化加重 答案 1.A 2.C 3.B 解析第1题,藏波罗花生长在海拔3 600~5 000米的高山沙质草甸和砾石垫状灌丛的山坡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南部山区和山谷中。①地为藏南高山谷地灌丛草原区,符合其生长环境,A正确。第2题,平原区一般4~5月开花,藏波罗花分布区域海拔3 600~5 000米,4~5月气温较低,6~7月气温较高,适宜开花,C正确。第3题,藏波罗花的大量繁殖会导致生物风化作用增强,A错误;生物生产量提高,B正确;对大气降水影响小,C错误;植被覆盖增加,土地退化减轻,D错误。 海山通常指海洋中位于海平面以下,突出于海底1 000m以上的部分。海山因其独特的分布、地形和环境等特征,对生物分布、海水流动、海洋渔业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山顶到海平面的距离,可将海山分为浅海山、中等深度海山和深海山(如下表)。据此完成4~6题。 基于山顶到海平面距离的海山分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2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案 课题: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2课时课型:新课 高一地理 主备人:李海初审人:先中乾复审人:龙学军执行时间:2016 年12 月1 日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标准解读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要真正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仅靠这样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本条“标 准”要求通过具体实例,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来加以理解。关于地理环 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和本模块已涉及了许多内容,学习 时只需要适当的复习和归纳;在此基础上,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关键是要落 实到一定的区域,“标准”中要求的“举例”,即是指举一定的区域(最好是学 生学习过的区域)为例。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还应注意其“现状”和“变化” 两方面的内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各要素在特征上保持协调一致,并与总 体特征相统一。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形成干旱 的环境特征,其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要素都体现出干旱环境的特征。另一 方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至整体环境 状态的变化,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例如,滥伐森林和植树造林都 会对地理环境带来一系列的不同影响。由此,人类在改造某环境要素时,应注意 对其他要素以至整个环境所带来的可能影响。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3.8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模块①的最后一节内容,从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二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通过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来体现的。本节课主要是以地理分布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时,要突出读图分析、推断的环节,而且所提供的图表、资料必须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地域差异; ⑵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⑶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⑷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⑴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 ⑵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从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⑶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学习本节课的体会和见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⑵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 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之一── 差异性。 2.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难点: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设计 第1课时 【引入新课】 1.从复习提问入手。先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接着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整体功能,即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直接原因;再复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两个表现。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测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2020·盐城模拟)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读图完成1~2题。 1.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热量增加B.沿X方向降水增加 C.沿Y方向热量增加D.沿Y方向降水增加 2.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 A.热带草原温带落叶林 B.热带草原亚热带硬叶林 C.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 D.热带雨林亚热带硬叶林 解析:1.D 2.A第1题,依据图示自然植被的分异状况可以判断,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降水增加。第2题,结合图示已知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可推断出甲为热带草原,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读我国秦岭附近自然带分布图,完成3~4题。 3.图中甲和乙的自然带分别代表() A.雨林带和针叶林带 B.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带 C.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带 D.针叶林带和冰川带 4.影响该区域自然带分布的因素有() A.海陆位置和纬度B.海陆位置和地形 C.纬度和地形D.地形与洋流

解析:3.B 4.C第3题,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以南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甲位于秦岭以南的山麓地带,因此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乙接近主峰,位于针阔混交林带与灌丛草甸带之间,因此为针叶林带。故B正确。第4题,该图自然带的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水平方向上从南到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逐渐被温带落叶阔叶林取代;垂直方向上,随着山地海拔高度的上升,针叶林取代针阔叶林,然后灌丛草甸取代针叶林。因此影响自然带变化的因素是纬度和地形。故C正确。 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区域植被覆盖程度。下图为黄土高原多年平均干旱指数。据此完成5~6题。 5.从图中干旱指数看,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 A.西部B.东部 C.南部D.北部 6.图示地区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可能依次为() A.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 B.森林草原—森林—草原—荒漠草原 C.草原—荒漠草原—森林—森林草原 D.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森林 解析:5.C 6.A第5题,图示南部地区干燥度最小,说明水分条件好,植被覆盖率高。C正确。第6题,图示地区由东南向西北干燥度越来越大,即水分条件越来越差,植被由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变化。A正确。 下图为美国西部某山谷示意图,两侧山坡植被密度有明显差异。据此完成7~8题。 7.与乙坡相比,甲坡植被稀疏的原因是() A.位于山地北坡,水汽到达少,水分少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 1.(2011年高考广东卷)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7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B.坡向朝南,纬度低 C.坡度大,纬度低D.海拔高,降水多 3.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的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 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 (2011年高考四川卷)表1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4-6题。 地点纬度气温(℃)降水量(mm) 一 月 七 月 一 月 七 月 全 年 ①23° 08′②39° 48′③48° 58′

4. 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 C.③——大兴安岭西侧 D.④——西经1 30度附近 5.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着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6.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 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 D.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2010海南卷)图6示意我国某山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该山3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差异反映出同海拔东坡比西坡 A.较暖、较湿 B.较凉、较湿 C.较凉、较干 D.较暖、较干8干旱河谷灌丛带所在的河谷终年盛行 A.干冷北风 B.干热南风 C.上升气流 D.下沉气流 9该山可能位于 A.四川 B.新疆 C.安徽 D.山西 (2010天津卷)读图3和图4,回答下列问题。 10据各自然带在图3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 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D.O→b所处纬 11据图4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特征是A.全年高温多雨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全年炎热干燥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2.通过日常经历体验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关性,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读图、分析图理解地球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三、情感目标 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等观念。认识陆地环境的复杂多样和规律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教学重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能够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素材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 (1)描述一下你在的地区自然环境系统要素有哪些?要素间关系如何?(答: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 (2)全球地理环境系统有哪些自然要素?(答: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 (3)通过分析环境系统要素你得出什么结论?(答:无论全球还是局部地区地理环境都是由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制约、渗透的整体)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

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板书】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指导读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92阅读材料“生物循环”,思考生物循环的概念、一般过程及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简单讲解】(一般了解即可) 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板书】1、生物循环 【过渡】我们既然知道了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到底发挥着哪些作用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92~93案例1对其作出回答?

高一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知识点总结【考纲】 1.识记自然带的概念、名称与分布规律。 2.理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成 因。 3.学会分析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相关性。 【知识点】 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1.表现: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 2.成因:不同地域物质、能量分布的不同状况。 3.自然带的形成(带状)。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地域分异 1.水平地域分异 (1)由赤道到两极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 形成基础:热量 分布规律: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南 北方向更替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方向延伸

影响因素:降水 形成基础:水分 分布规律: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 更替 2.垂直地域分异 规律: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纬 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成因:主要是山地随海拔的增加,水分条件、热量 状况及其, 组合的垂直变化)) 3.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主要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问题思考】 1.在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中能否找到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为什么? 答案:不能。因为不同区域物质、能量分布及其组 合状况是不同的,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 在的。 2.想一想:是不是任何一个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为什么? 答案:并不是所有的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只有山地达到一定高度,并在一定的纬度范围内,足以 引起自然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急剧变化以后,才有可能

出现。因此山地自然带的发育往往与该山地所处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 3.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为什么会呈现出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答案: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的水热条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章末练习题(含两套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和差异性》章末练习题 1.读亚洲部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①和②表示两种自然带:则①带,②带其大致分界线是: (2)如果③和④表示两种气候类型:则③气候,④气候(3)与①形成相同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 主要分布的大洲有(2个以上)(4)图中④→③→②→①自然带的更替,体现的是变化规律,主要受因素的制约。 2.阅读以下文字资料和相关地图,然后完成各项要求:

早在70年代,我国科学家就把目光投向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雅鲁藏布江峡谷区,许多地质、地理、大气物理、植物动物等多学科的科学家对大峡谷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综合性长时期的考察,终于撩开了大峡谷的神秘面纱,被世人誉为“20世纪人类的地理大发现”。1998年10月该峡谷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该峡谷长达504.6千米,平均深度约5000米,最深处达6009米,峡谷平均迫降为9.14‰。动植物极其丰富,被生物学家称为“物种基因库”。 (1)图中山脉为,其形成 原因是。 (2)图中河流A为,其上游以补给为主,最终流入洋。 (3)大峡谷地区发育了丰富的天然植被,从河谷到山顶,其植被类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①将下列大峡谷地区植被类型的字母代号填在右边的示意图中: a、热带季雨林 b、寒带冰缘植被 c、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d、寒温带针叶林 e、暖温带针叶林 f、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g、亚寒带灌木丛、草甸 ②影响大峡谷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是,因此,大峡谷地区自然带呈现出规律。 3.阅读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一: 《伐檀》 《诗经》里收集了一首春秋时期魏国的民歌《伐檀》,诗中这样唱道: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这首民歌,为我们唱出了历史上当时黄河流域的景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附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得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 1、(2011年高考广东卷)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与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就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得沟壑地区得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得自然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与人类活动作用下得综合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得过度开采而造成得人为演化过程 (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7就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得原因就是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B.坡向朝南,纬度低 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3.我国西藏得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得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得历史。修建墨脱公路得主要目得就是 A.改变墨脱得生态环境 B.加强墨脱与外界得联系 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得特色 D.促进墨脱得产业向外转移 (2011年高考四川卷)表1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4-6题。 地点纬度气温(℃)降水量(mm) 一月七月一月七月全年 ①23°08′13、3 28、4 40、0 210、 0 1614、1 ②39°48′-4、7 26、 0 2、6 196、 682、9 ③48°58′3、518、4 54、353、 6 647、4 ④54°1 7′ 1、8 13、4 22 5、0 117、0 2399、0 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

C、③——大兴安岭西侧 D、④——西经1 30度附近 5、④地降水特别丰沛得主要原因就是 A、来自海洋得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得季风环流显著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6、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得叙述,正确得就是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 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 D、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2010海南卷)图6示意我国某山得东坡与西坡得垂直带谱。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该山3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差异反映出同海拔东坡比西坡 A.较暖、较湿 B.较凉、较湿 C.较凉、较干 D.较暖、较干 8干旱河谷灌丛带所在得河谷终年盛行 A.干冷北风B.干热南风C.上升气流 D.下沉气流 9该山可能位于 A.四川B.新疆 C.安徽 D.山西 (2010天津卷)读图3与图4,回答下列问题。 10据各自然带在图3中得位置,能得出得正确结论就是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 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D.O→b所处纬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2.通过日常经历体验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关性,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读图、分析图理解地球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三、情感目标 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等观念。认识陆地环境的复杂多样和规律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能够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素材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 (1)描述一下你在的地区自然环境系统要素有哪些?要素间关系如何?(答: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 (2)全球地理环境系统有哪些自然要素?(答: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3)通过分析环境系统要素你得出什么结论?(答:无论全球还是局部地区地理环境都是由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制约、渗透的整体)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板书】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指导读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92阅读材料“生物循环”,思考生物循环的概念、一般过程及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简单讲解】(一般了解即可) 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板书】1、生物循环 【过渡】我们既然知道了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到底发挥着哪些作用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92~93案例1对其作出回答? 【学生回答】 1.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习题及答案

第二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基础题组 一般情况下,同一自然带在向阳的地方分布的海拔较高。读理想大陆某部分区域图和该区域Ⅲ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2017河北邯郸质检)左图中Ⅰ地的自然带为( ) A.温度落叶阔叶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2017河北邯郸质检)左图中Ⅱ、Ⅲ两区域相同的是( ) A.气候类型 B.自然带类型 C.热量带 D.冬季盛行风向 下图为玉山植被垂直分布与北半球植被分布图,其中树线是指天然森林垂直分布的上限。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2018河北衡水中学一调)某登山者从海拔500米到1 900米刚好走过常绿阔叶林,水平陆地上要完全通过常绿阔叶林理论上至少要走约( ) A.550千米 B.1 000千米 C.1 200千米 D.14 800千米 4.(2018河北衡水中学一调)玉山树种丰富的原因不包括( ) A.纬度低 B.海拔高 C.降水丰富 D.红壤广布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典型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5.图中( ) A.Ⅲ带植树造林用以防治土壤盐碱化 B.与Ⅵ带相比,V带的水热条件更好 C.Ⅵ带风力小,气温低,太阳辐射弱 D.与Ⅳ带比,Ⅱ带受人类活动干扰小 6.该山地位于( )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 D.江南丘陵 7.若在图中山地开辟一处茶园,最适宜的是( ) A.Ⅱ、Ⅲ B.Ⅲ、Ⅳ C.Ⅳ、Ⅴ D.Ⅴ、Ⅵ

提升题组 下图为天山博格达峰北坡垂直自然带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2017山东临沂期中)图中甲自然带的类型为(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 D.针阔混交林带 9.(2017山东临沂期中)博格达峰北坡自然带丰富完整,是体现垂直地带性规律的典范,其形成受下列因素影响最小的是( ) A.纬度位置 B.山体坡度 C.大气环流 D.海拔 下图是“理想大陆自然带(局部)演变趋势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0.(2017安徽淮南一模)在T1时期( ) A.自然带①—②—③与⑤—⑥—⑦体现的分布规律在我国都很典型 B.自然带⑦为苔原带,只分布在亚欧大陆北部沿岸 C.自然带⑤⑥在大陆东侧分布纬度比西侧低与洋流无关 D.②③④自然带的形成主要与水分有关,与温度无关 11.(2017安徽淮南一模)在T2时期( ) A.阿尔卑斯山的雪线将降低 B.中低纬地区会变得更湿润 C.红树林海岸将向更低纬转移 D.俄罗斯海运条件将得到很大改善 12.读“南美洲部分自然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写出A、B、C、E自然带的名称。(4分) (2)E→A→B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自然带的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以为基础的。(2分) (3)分析C自然带狭长的原因。(4分) (4)F处纬度较高,但自然带类型与E地相同,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这体现了自然带的哪种分异规律?(6分) (5)说出D自然带的名称及其形成原因。(6分) 13.读喜马拉雅山南坡和北坡存在的不同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写出下列各自然带与图中A、B、C、D的对应关系。(4分) ①落叶阔叶林带②针叶林带③针叶阔叶混交林带④常绿阔叶林带 (2)判断图示自然带的分布反映的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形成原因。(6分) (3)说明北坡缺少森林植被的原因。(4分)

1-3-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3-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2012·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统一质检)下图中的虚线为“某水平自然带在图示地区分布的最北界线”,据此回答1~2题。 1.该自然带的植被类型为()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 2.与该自然带在我国分布的最北界线相比,图示界线() A.纬度较高,主要原因是该地受海洋和暖流影响大 B.纬度较高,主要原因是该地不受西北季风影响 C.纬度较低,主要原因是该地多山地丘陵地形 D.纬度较低,主要原因是该地受寒流影响大 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洋流分布,可以确定该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2题,与我国相比,该自然带在日本分布纬度更高,原因在于日本受海洋和暖流影响大。 (2012·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教学质检)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

图”,完成3~4题。 3.按低纬到高纬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B.丙—乙—甲 C.乙—甲—丙D.甲—丙—乙 4.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坡向B.地形 C.水分D.热量 答案:3.B 4.D 解析:垂直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类似于自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都是以热量变化为主导因素引发的。相同自然带的气温、降水环境大致相当,同一自然带纬度越高,海拔高度越低,所以甲纬度最高,丙纬度最低。 读下图,完成5~6题。

5.“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A.反映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 C.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 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反映了() A.冬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 B.植被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 D.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生长 答案:5.A 6.B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五原与西安有一定的纬度差,相对于西安而言,“五原春色归来迟”应是五原的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所致,故诗歌中描述的现象反映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第6题,玉门关位于甘肃省,处于我国的非季风区,降水少,诗句反映了植被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读“部分陆地自然带分布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回答7~8

2020新培优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题:第六章+增分练15+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Word版含解

增分练15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增分练第30页 某游客在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考察时发现,园内海边一小山的东南沿海一侧植被低矮而稀疏(左图),而背海一侧的植被则高大而茂密(右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该公园所处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高山草甸带 D.热带季雨林带 2.山丘东南沿海一侧植被低矮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过低 B.降水稀少 C.光照不足 D.土层瘠薄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2题,山丘东南沿海一侧地下水盐度大,土层贫瘠,因而植被低矮稀疏。 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下列关于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热量增加 B.沿X方向降水增加 C.沿Y方向热量增加 D.沿Y方向降水增加 4.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 A.热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热带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D.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答案3.D 4.A 解析第3题,依据图示自然植被的分布状况可以判断,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降水增加。第4题,结合图示已知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可推断出,甲为热带草原,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下图为我国某山区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图示自然保护区的地势特征为() A.由南向北倾斜 B.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C.由东向西倾斜 D.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6.该自然保护区的山地可能位于() A.南岭 B.太行山 C.天山 D.大兴安岭 答案5.B 6.A 解析第5题,图示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西北方向主要为山地灌木草地,东南方向主要为常绿林,因此该地的地势特征为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第6题,该山地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因此应位于中国南方亚热带气候区,选项中只有南岭符合。 某研究小组5—9月选取祁连山南坡同一植被类型的四块不同样地,研究同一植被类型生长季地上生物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地上生物量的大小与前几个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关。下图示意四块样地灌丛草甸地上生物量的时空变化。据此完成第7~8题。 7.祁连山南坡灌丛草甸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A.所在自然带不同 B.海拔不同 C.水热状况不同 D.地处坡向不同 8.乌鞘岭与野牛沟最大生物量出现的月份存在差异,下列自然原因可能正确的是() A.乌鞘岭距海近,7月累计水分最足 B.野牛沟纬度低,9月累计热量最足 C.乌鞘岭在7—9月的气候条件最好 D.野牛沟在7—9月的气候条件最好 答案7.C8.D 解析第7题,植被的生长状况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因而祁连山南坡灌丛草甸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变化主要是气候条件(水热状况)不同造成的;研究地都位于祁连山南坡,植被类型相同,所处的自

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加拿大落基山南段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2017年3月,中国某旅游团到加拿大旅行考察。读“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1—3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温尼伯的自然带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 C.苔原带D.冰原带 2.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发现沿途的景观带依次过渡为A.森林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草原 B.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森林 C.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 D.草原、荒漠草原、森林、森林草原 3.游客继续西行至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莱斯布里奇景观不同,造成这种景观差异的基础是A.热量B.地形 C.水分D.洋流 【答案】1.B 2.C 3.C 3.温哥华位于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被山地抬升形成迎风坡,暖流流

过增温增湿,因此降水丰沛;而莱斯布里奇处于背风坡,降水少。故C 正确。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 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纬度地带性)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经度地带性) 定 义 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 律的更替;或者说每个地带与纬线 大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 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并大致与经线平行 地伸展成条带状 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 水分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 热量为基础 水分从沿海向内陆递减,即以水分为基础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典型景观变化例证 ◆方法技巧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2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2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课标解读】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却是绝对的。一方面,不可能找到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另一方面,再小的区域,其内部仍然存在着差异。所以,区域才可以一直逐级划分下去。由于各要素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们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地理环境在地域分异上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条“标准”旨在通过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首先应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其次,通过分析自然带的分布,归纳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般指地带性分布规律。对于地带性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教师也要心中有数。 对于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在科学界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地理环境存在着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布规律;另一种认为,只有纬度地带性称得上地带性规律,其他都是非地带性。在高中阶段,不必拘泥于讨论此问题,可以从不同空间尺度的地域分异的角度说明,即在全球范围存在着自低纬到高纬的纬向地域分异规律;中纬度地区存在着自沿海到内陆的经向地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存在着自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因海陆分布、地形、河湖等引起的属于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带的界线是对地理环境客观现实的反映,同时又是人为主观划分的,所以需要说明,各自然带之间的界线,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现实中总是由一种自然带的典型景观逐渐过渡到另一种自然带的典型景观。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和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特点。 (2)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3)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4)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 (1)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阅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获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和见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鲁教版地理必修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鲁教版地理必修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一、教材分析 “地域分异规律”是自然地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是一个基本的规律。地理环境不同的结构和特征是地球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地域分异规律是地理环境结构和特征的具体体现。本节讲述的“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地理环境存在空间上的差异;二是空间差异上存在规律性。所谓的地域分异规律是指地理环境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本教材把这种规律描述为:“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教材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地域差异; ⑵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⑶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⑷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⑴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 ⑵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从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⑶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学习本节课的体会和见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⑵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 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之一──差异性。 2.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难点: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四、学情分析 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读图能力都是比较差的,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要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要使学生对这个规律具有深刻的印象,就要激发学生对本课题的重视与探究的心理状态。 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讲解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不同区域环境图片、胶片、空白世界地图。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七、课时安排:1~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问:地理环境存在的差异性有规律吗? 问:地域分异规律有哪些?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说出不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 2.理解不同地带性规律的特点。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说出不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 2.教学难点:理解不同地带性规律的特点。 五、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比较法;图示法。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式导入:复习全球气候类型图,从而引出自然带。 自然带命名:热量带+植被带。 不同气候类型对应不同的自然带: 欣赏图片,说出所属的自然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创设情境:坐火车从我国海南岛一直到黑龙江,沿途自然带的变化,引出纬度

地带性规律(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继续创设情境:坐火车从我国辽宁一直到新疆,沿途自然带的变化,引出干湿度地带性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以珠穆朗玛峰地区自然带的变化引出垂直地带性规律(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

介绍雪线知识:雪线常年积雪的下限,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即0℃的气温。 影响雪线的因素:热量和降水。在其它情况等同之下: (1)纬度越低,雪线的高度越高; (2)同一山体,阳坡雪线高于阴坡; (3)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则反。 针对练习:下面哪座山位于中国秦岭—淮河以北的暖温带地区? 结论:山麓基带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分异:类似与从低纬到高纬自然带的变化。 判断下列诗句分别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 ①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③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非地带性规律(地方性):由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引起自然景观的无规律性分布。 具体案例:①自然带的缺失。如:南半球无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海陆分布引起的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②改变了自然带的分布。如:南美的巴塔哥尼亚荒漠。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 ③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如: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的分布。 ④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如:荒漠带中斑块状分布的绿洲。四川盆地的紫色土。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1.设计思路 这段内容要讲清楚的两个核心概念是“差异的空间尺度”和“差异的变化规律”。教材内容也围绕这两个概念展开。 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无论在自然地理过程上,还是在自然地理特征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地域)差异。而空间差异有不同的尺度,正像教材中讲的那样,海陆差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陆地上的自然带是相对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还有更小尺度的区域差异。从哲学的角度看,差异是绝对的,而统一是相对的。建立这个概念极为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地分析地理问题。例如区域比较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然而选择比较的区域,在空间尺度上要有可比性。 区域差异是有规律可循的。教材从自然带的分布现象入手,分三个方面重点讲述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表现和分异规律: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陆因素影响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拔影响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侧重分析了不同的景观特征。 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建立对地域差异的感知,并通过景观图片和有目的的启发式提问、探究式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地域分异的规律及成因,最后通过课堂练习来达到强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通过贴图游戏来帮助学生树立地域差异的空间概念。 2.“活动1”和“活动2“的设计意图 这两个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分析如何正确地利用地域分异规律。活动1的问题本身是比较开放的,结论也无对错之分,关键是通过研讨,使学生懂得在生态建设中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这样才能更科学地建设和保护环境。西北地区生态建设问题是一个真实的问题,因此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研讨过程中,要注意教材给出的限定条件:西北地区。因此要考虑西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并参考这里给出的小资料,然后再进行分析。活动2的问题是关于旅游线路设计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看作一个虚拟的问题,因为实际中是很难做到的,目的只是让学生加深对垂直带谱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模块①的最后一节内容,从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二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通过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来体现的。本节课主要是以地理分布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时,要突出读图分析、推断的环节,而且所提供的图表、资料必须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课程目标

2019高考地理二轮(通用)拔升练及解析: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19高考地理二轮(通用)拔升练及解析: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选择题 (一)(2018·郑州二模)读我国部分相对高度在1 000 m以上的山地森林植被垂直带谱图,回答1--3题。 1.图示山地都有的植被类型是()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针阔混交林D.针叶林 2.与图中28°N以南山地有无针叶林存在关系最密切的是() A.光照B.热量 C.水分D.海拔 3.下列山地中针叶林分布下限海拔最低的是() A.莽山B.武夷山 C.神农架D.宝天曼 解析:1.A 2.C 3.D 第1题,依据图例,可看出图示山地都有常绿阔叶林。第2题,图示28°N以南山地中,有针叶林分布的山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西部没有针叶林分布,而东西部的主要差异是降水量,故C正确。第3题,依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规律类似于当地水平自然带分异规律,可判断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图示宝天曼纬度最高,则针叶林分布下限海拔最低。 (二)(2018天津六校上学期期末联考)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山地南北坡垂直自然带随海拔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该山地若位于我国,可能是() A.秦岭 B.横断山脉 C.喜马拉雅山脉 D.南岭 2.与北坡相比,该山地南坡自然带丰富,主要是因南坡() A.距海近,降水多 B.海拔高,坡度大 C.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D.坡向朝南,温度高 答案1.C 2.C 解析第1题,该山地南坡山麓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坡山麓自然带是亚高山寒性灌丛草甸带。若位于我国,可能是喜马拉雅山脉,C项对。秦岭北坡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A 项错。横断山脉主要存在东西坡差异,B项错。南岭南、北坡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项错。 第2题,与北坡相比,该山地南坡自然带丰富,主要是因南坡相对高度大,纬度低,C项对。(三)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九寨沟和龙宫均会出现美丽的“五彩森林”(树叶以红、绿、黄为主的色彩丰富的森林景观)。据此完成第1~2题。 1.九寨沟和龙宫两地出现“五彩森林”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纬度较低,地势相对高度较大 B.气候温和,土壤肥沃 C.深居内陆,气温日较差大 D.地处迎风坡,水汽充足 2.九寨沟一般在10月左右可以欣赏到美丽的“五彩森林”,龙宫要欣赏到此类景观,宜在() A.8月 B.9月 C.10月 D.11月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九寨沟和龙宫所处纬度较低,九寨沟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交汇处附近,龙宫位于云贵高原,两地地势相对高度都较大,森林资源丰富,而且枫树等树种多,易出现“五彩森林”,故A项正确。第2题,“五彩森林”树叶由绿到红、黄的色彩变化具有时效性,一般在秋季;由图可知,九寨沟所处纬度较高,入秋时间较早,可以先欣赏到美丽的“五彩森林”;龙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