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洗涤剂的配方设计与生产工艺

洗涤剂的配方设计与生产工艺

洗涤剂的配方设计与生产工艺
洗涤剂的配方设计与生产工艺

洗涤剂的配方设计与生产工艺

【摘要】合成洗涤剂的主要功能是在水溶液体系中通过多种物理化学作用脱除黏附在基质(纤维、硬表面等)表面上的一种物质(污垢),简称去

污,这一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表面化学现象。作为洗涤剂主成分的

表面活性剂依据其分子内亲水基与亲油基的平衡,溶入水中并吸附于

基质(水和污垢)与水之的界面上,从而使界面自由能降低而实现去

污。实践证明,除了表面活性作用外,螯合、分散、皂化、pH 缓冲以

及携污等作用,对于完成洗涤过程必不可少。

【关键词】洗涤剂;配方设计;生产工艺

【内容】去污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理论上还不能完善说明的现象。配制高密度洗涤的技术特点是将作为洗涤剂主要成分的表面活性剂、助剂(碱剂、硬水软化剂)按洗涤一次所需的量进行等量配制,去除影响去污力的粉末剂芒硝。同时利用表面活性剂的黏附性,在高密度化的同时使粒子表面覆盖沸石助剂,形成松散的洗涤剂粒子。同时配入各种酶以提高去污力。酶是生物催化剂的一种,少量使用便可使污垢分解、易溶,很容易从纤维中脱落下来。衬衫等吸汗性优良的棉纤维,使污垢很难侵入到纤维内部。对此类污垢起作用的碱性纤维素酶,在世界上首次应用到高密度洗涤剂中。

(一)配方原则

配方对洗涤剂成品的质量和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洗涤剂配方应具备以下几个标准。[1]

(1)洗净力强。洗后织物具有柔软的手感和鲜艳的色泽;

(2)洗衣粉的外观要求颜色洁白、颗粒均匀、不飞扬、易溶解、自由流动性好,此外,无不良气味,特别要求洗后织物上不留不良的气味;

(3)对皮肤无刺激作用,不损害织物也不褪色,对洗涤用具及设备无腐蚀作用;(4)要求最终产品成本低,价格便宜;

(5)下列一些条件也会影响配方。活性物的种类不同,它们的性能以及最终产物中含的无机盐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即使是同一种活性物,由于制造原料、生产方法以及工艺条件和设备的不同,它们的性能和无机盐含量差别也很大,因此,必须以不同的配方来补偿。商品形式不同或是成型方法不同,也要求配方不同。洗涤对象不同,需要有不同的配方,以适应特定目的。洗涤条件(如水的硬度、洗涤温度、洗涤方式等)不同,配方要求也不相同。

1.表面活性剂的选用

表面活性剂是洗涤剂产生去污作用的主要成分。在洗涤剂的生产中又常把表面活性剂称之为洗涤剂的活性物。[2]洗涤剂选用的主要活性物种类,一般是在建造洗涤剂厂时就决定了的,当然仅仅配制洗涤剂的工厂例外。在合成洗涤剂中,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性物可使活性物组分不显著的特点相得益彰,以适应复杂污垢的需要。

实践证明,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活性物配制的洗涤剂,在活性物总含量相同的条件下,它的有关性能,特别是去污能力要比单一活性物为好。这种作用可从表

1 中看出(实验时,活性物浓度为 2.5g/L,用硬水洗涤,以烷基苯磺酸钠的去污力作为 100%)。

表一不同活性物质配方的去污力[3]

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国外洗涤剂配方中,几乎都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洗涤剂活性物。所用活性物的种类一般都以烷基苯磺酸钠作为合成洗衣粉的主活性物,再配用其它种类的活性物(如脂肪醇类活性物)作为辅助活性物。当时,我国生产活性物的种类还不多,除烷基苯磺酸钠外,其它活性物的产量还不大。仅“上海牌”和“天津牌”洗衣粉是以烷基苯磺酸钠和烷基磺酸钠两种活性物配制而成的。[4]洗涤剂中活性物的含量一般都在 10%~30%,很少超过 30%。我国生产的合成洗衣粉分三种型号即 30 型、25 型、20 型,其活性物的含量分别为 30%、25%和 20%。在拟订配方时,可根据洗涤对象和洗涤条件而选用不同的活性物含量。

2.助剂的选用

(1)根据助剂作用的大小选用。各种助剂的作用不同,其中以聚合磷酸盐和硅酸钠的作用比较全面。硅酸钠因其水溶液的 pH 较大,它的用量一般不超过 10%。三聚磷酸钠主要受到环境污染的限制,用量一般都比较大。一般地说。活性物,特别是烷基苯磺酸钠的抗污垢再沉淀能力比较差,因此,抗污垢再沉淀剂——CMC①等常常是不可缺少的配料。[5]特殊助剂是否加入以及加入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对洗涤剂的要求和成本。

(2)根据对洗涤剂 p㈠值的要求而选用。不同的洗涤对象要求有不同的 pH 值的洗涤剂来洗涤。国外家用合成洗涤剂可分为轻垢型(柔效型)和重垢型(强效型)两大类。轻垢型洗涤剂的水溶液呈中性(pH=6.0~8.0),它和我国的洗涤丝毛类型织物的洗衣粉(pH=6.5~8.5)的 pH 值相当,适于洗涤丝、毛和铜氨、醋酸酯纤维之类的纤维制品;重垢型洗涤剂的水溶液呈弱碱性(pH=9.o~10.6),它与我国通用类洗衣粉的 pH值(pH<10.2~10.5)相当,适于洗涤棉、麻、强力黏胶、醋酯以及一般尼龙、丙烯腈等纤维的纤维制品。[6]在各种无机助剂中,碳酸钠的碱性最强,其次是硅酸钠和复合磷酸盐,硫酸钠为中性。因此可以根据洗涤剂的 pH 值来选配无机盐的种类和用量。例如,国内生产的丝毛类洗衣粉中就不宜配用碳酸钠,而在 20 型洗衣粉中,碳酸钠的含量可达 10%~12%。

(3)根据助剂的相互切、调来选用。一个好的配方要善于利用助剂之间的相互增进作用,以较少的配量获得较好的效果。与此同时,还必须注意助剂之间的抑制作用,防止某些助剂因其它助剂的加入而失去应有的作用。[7]选择助剂还必须考虑各种助剂对环境的污染(如磷酸盐的富营养问题)以及对皮肤的刺激作用。

3.实验

一切配方经拟订出后都必须经过多次反复实验、对比修改,直至取得较好的效果才能应用于工业生产。

(二)配方示例[8]

1.棉麻织物类洗涤剂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棉麻类织物是国内使用量最大

的一类织物,黏附污垢(特别是油污)较多,因此洗涤时,洗涤剂用量较大,要求洗涤剂呈弱碱性,去油污性能要好,价格要低。这类合成洗衣粉,均由三聚磷酸钠、纯碱、硅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盐等几种助剂组成。活性物含量 20%~25%,硅酸钠和硫酸钠用量较大,而荧光增白剂配量很少或不配用。

表2 棉麻织品类洗衣粉的配方[9]

2.丝毛织物类洗涤剂

丝织物,属蛋白质纤维,对碱不稳定。人造纤维遇碱后强度显著下降,所以也需用中性洗涤剂洗涤。由于丝毛类织物属精细类织物,黏附污垢量较少,洗涤时,洗涤剂用量也较少,即洗涤液浓度较低。在 20 世纪 80 年代,被认为可用国产 30 型通用类洗衣粉洗涤丝毛织物。丝毛类洗涤剂中,不宜配用碱性强的碳酸钠,硅酸钠用量也要适当降低。为提高去污力,降低洗涤剂用量,配方中活性物和:聚磷酸钠用量需增加。[5]此外,可配用荧光增白剂、香精。大量的实验已证实,烷基苯磺酸钠表面活性剂在水体系中对蛋白类纤维有较大的损伤。因此,在设计丝毛类织物的洗涤剂的配方时要注意不选用烷基苯磺酸钠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应选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丝绸织物上污垢一般多为粉尘、泥、油脂等。这些污垢多以物理连接方式黏附在丝绸织物表面,也有部分污垢和丝绸纤维以化学方式结合在一起。丝绸织物洗涤剂溶解于水中配成洗涤液,洗涤液将丝绸织物表面润湿,丝绸织物表面吸附有表面活性剂,一方面使污垢被乳化,分散于水中,另一方面也阻止污垢重新返回沉积在丝绸织物表面。(1)液体污垢。[6]丝绸织物表面液体污垢的除去是通过卷离作用来实现的。丝绸织物表面油污被表面活性剂润湿,从原来的平铺表面卷缩成油珠,油珠被表面活性剂分散于洗涤液中,即被乳化成稳定乳液。由于丝绸表面吸附有表面活性剂,就阻止了油污重新返回黏着在丝绸织物表面的过程。这样,油污也就随洗涤液排放掉。(2)固体污垢。丝绸织物上固体污垢的除去主要是通过表面活性剂吸附在固体污垢与丝绸织物表面之间,然后再通过一定机械力作用,使固体污垢从丝

绸织物表面脱离,进入水中。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丝绸织物表面形成空间障碍,可以防止固体污垢重新沉积在丝绸织物表面。(3)设计依据和思路。根据丝绸织物专用洗涤剂的洗涤原理,要设计一个性能优良的丝绸织物专用洗涤剂,应具备如下条件:①丝绸织物专用洗涤剂需由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组成。经过一定比例的复配,能形成协同效应,大大提高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提高去污力;②丝绸织物专用洗涤剂应为弱酸性或中性。因为在弱酸性或中性条件下洗涤,丝绸织物纤维不会受到损伤,洗涤后的丝绸织物仍能保持良好光泽;③丝绸织物专用洗涤剂所选择的表面活性剂应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去污力强。由于丝绸织物纤维在较强的机械力作用下,易受损伤,发生形变,导致丝绸织物收缩、变形:所以,对织物表面污垢的去除主要是通过表面活性剂优良的润湿、乳化、扩散性能来实现。作为丝绸织物专用洗涤剂应选择性能温和而又有一定去污能力的表面活性剂[4]。

聚氧乙烯月桂醇醚硫酸钠:去油污力强,水溶性好,低温下仍保持透明。

3.发用洗涤剂配方[1]

将 AES、BS—12、6501、OB/ZA、PEG400 等按一定配比加入到盛有适量蒸馏水的 250mL。烧杯中,搅拌溶解,加热升温至 60~70℃,待乳化剂等全部溶解后,自然冷却至 45~50℃。然后慢慢加入添加剂(富脂剂、调理剂、增稠剂等)和适量香精,最后用柠檬酸调至液体 pH 为 5~7。如香波不出现分层现象,透明澄清,则该香波配方中主要成分及用量确定为透明洗发香波的基础配方。一种洗发香波的配方见表 3。

4.餐具洗涤剂[2]

餐具洗涤剂是一种较少加入无机助剂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主要成分是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泡沫促进剂、增溶剂、溶剂、香料和防腐剂等。

表3 种洗发香波的配方[7]

(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3]:AS 价格比较便宜,对许多污物都有优良的清洁功效,还有良好的稳定性。LA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 AES(聚氧乙烯醚硫酸盐)的复配体系是 20 世纪 90年代前常被选用的对象。但是高浓度使用时会使皮肤变粗糙。2000 年以来,设计者多选用相对柔和的 AES 进行复配,AES不但具有较高的起泡力和强的乳化油脂的能力,而且对水的硬度敏感低,有良好的皮肤相容性。以降低表面活性剂 LAS的浓度,增强洗涤剂的温和性。

(2)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择 APG(烷基多糖苷)作为餐具洗涤剂中的主表面活性剂。APG 是一种典型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物化性能。APG 原料来自天然的可再生资源,生物降解迅速,对环境无污染。无毒无刺激,适用于配制温和的无毒产品。

5.茶皂素洗涤剂

茶皂素作为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单独使用,去污能力不如其它的表面活性剂强,但若和其它表面活性剂复配,去污能力会显著提高。因此,茶皂素开发使用的关键,是与其它表面活性剂复配。过硼酸钠是一种含氧漂白剂,和茶皂素等表面活性剂配制的合成洗涤剂在使用时,能放出活性氧,使污垢、污斑或其它要消除的色素氧化。

茶皂素与过硼酸钠复配的合成洗涤剂与不加过硼酸钠的洗涤剂比较,去污、漂白效果均比其它单一洗涤剂洗涤效果好。与过硼酸钠进行复配制取洗涤助剂,制得的洗涤剂具有漂白作用高、去污除臭能力强、环保清洁等良好的应用效果。我国盛产茶籽,为茶皂素的生产提供了足够的资源,硼酸盐在我国也有相当的产量。对茶皂素与过硼酸钠复合而制成的助洗剂的开发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见表 4。

表4 茶皂素与过硼酸钠的复配[10]

【参考文献】

[1] 陈金芳.《精细化学品配方设计原理》

[2]赵奕斌《精细化工产品手册》

[3] 顾良莹《日用化工产品原料制造与应用大全》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4] 李和平葛虹《精细化工工艺学》科学出版社出版

[5] 郑林《日化产品学》中国纺织出版社

[6] 蒋文伟《日用化学品制造原理与技术》

[7] 宋小平《日用化学品实用生产技术手册》

[8] 汪多仁《绿色日用化学品》

[9] 何坚《实用日用化学品配方集》

[10]徐宝财《表面活性剂原料手册》

氯甲烷的生产

一、氯甲烷的性质和用途 1、氯甲烷的性质和用途 氯甲烷是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产物,包括四种化合物: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它们的物理性质见表10-1。 表10-1 氯甲烷物理性质 氯甲烷应用较广的是氯仿和四氯化碳,氯仿是一种不燃的优良溶剂,还广泛用于有机化工生 产的原料。氯仿曾作过手术麻醉剂,但它对肝脏有毒,且有其它副作用,现已不在使用。四 氯化碳受热蒸发时,其蒸汽可把燃烧物覆盖,隔绝空气而灭火,是常用的灭火剂。四氯化碳 主要用作溶剂、有机物氯化剂,纤维脱脂剂、谷物熏蒸消毒剂、药物萃取剂等,并用于制造 氟里昂和织物干洗剂,医药上用作杀钩虫剂。 2.二氯甲烷的生产方法

氯甲烷的生产方法有甲烷氯化法和甲醇氢氯化法。四氯化碳则还可以由二硫化碳氯化制取。本节主要介绍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 二、甲醇氢氯化法生产氯甲烷 1、生产原理 甲醇氢氯化制一氯甲烷有液相法和气相法。 (1)液相法 液相法是甲醇与盐酸反应,反应式如下: CH3OH + HCl??→CH3Cl + H2O 反应过程中有少量二甲醚生成: CH3OH??→(CH3)2O + H2O 一氯甲烷可制得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即: CH3Cl + Cl2??→CH2Cl2 + HCl CH2Cl2 + Cl2??→CHCl3 + HCl CHCl3 + Cl2??→CCl4 + HCl (2)气相法 气相法是气化后的甲醇与氢气在氯化器中反应,反应式为: CH3OH + Cl2 + H2??→CH3Cl + H2O + HCl 一氯甲烷再与氯气反应制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及四氯化碳。 采用液相法,其操作温度约为130~150℃;而气相法的操作温度大约300~350℃。气相法比液相法具有较高的设备生产能力。液相法通常是HCl和甲醇气态鼓泡通过液体催化剂,由于接触时间短,生产能力受到限制。工业生产中,液相法和气相法都被采用。这两种方法,除了反应器外,其它过程非常相似。 液相法催化剂是以氯化铁、氧化锌一类的金属氯化物的水溶液。气相法的催化剂通常是氯化锌、氯化铜和铝,沉积在硅胶等载体上。 2.工艺流程 甲醇氢氯化制甲烷流程如图10-5所示。

洗涤原理及配方

我们在每天的生活中,都要在厨房和卫生间里接触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早上起来洗脸刷牙要用香皂和牙膏;午饭过后收拾餐具要用洗涤剂;晚上冲凉洗衣服要用肥皂和洗衣粉等。那这和化学有什么联系?这其中的联系大着呢。只要生活中留心,就会发现日用品中有好多化学知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一、洗涤原理 洗涤机制包括润湿作用和洗涤过程。 1.润湿作用 如果没有润湿作用,想把物体洗净是不可能的。润湿作用涉及有关表面的性质。 通常吸附在衣物和皮肤上的污物如尘埃、煤烟、油渍、汗分泌物等,大都是疏水物质。丝、毛、棉、麻等动植物及人造纤维,虽然有的本身亲水(含多个羟基),但大都有一层油膜,故表面也多是疏水的。若要使被吸附的污垢与衣物表面分离,就要求洗涤剂分子一方面能“挤入”织物和污垢之间,在其界面形成一亲水的吸附层,使界面张力降低,因而削弱其粘附力。另一方面,洗涤剂分子又会渗进原来粘在一起的污垢的间隙和裂缝中把他们分散成更小的颗粒。这一作用就是润湿。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能力可用接触角θ来表示。所谓接触角就是指液滴在固体表面形成的角度。当θ=0o时为完全润湿,θ=90o为润湿,90~180o 不润湿,180o完全不润湿。如水对几种面的接触角分别为:石蜡108o,羊毛哗叽141o,雨衣156±9o。可见水对这些物质都不

润湿。 2.洗涤过程 (介质) 洗涤的基本过程为:被洗物一污垢+洗涤剂======被洗物+洗涤剂-污垢 此处的介质决定于是水洗还是干洗,水洗介质为水,干洗介质为有机溶剂。当然,关键是洗涤剂。除上述润湿作用外,还有: ①机械作用。通常与起泡沫有关,借助揉搓及泡沫的活动,使污垢从纤维上脱落; ②乳化作用。使污垢分散,不再回附于纤维; ③增溶作用。污垢可能进入洗涤分子的胶束,最终脱离被洗物。 洗涤剂的去污作用就是上述由降低界面张力而产生的润湿、渗透、起泡、乳化、增溶等多种作用的综合结果。 也可以制备标准人工污布,测定其反光率,作为洗涤剂或一定洗涤过程去污能力的标度。 二、洗涤剂的化学结构 1.洗涤剂的一般组成 洗涤剂是按专门配方配制的具有去污性能的产品。洗涤剂种类繁多,用途各异,其主要成分不外乎由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助剂两部分构成。表面活性剂是一种用量尽管很少但对体系的表面行为有显著效应的物质。它们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起到润湿、增

各种洗涤剂配方大全教学内容

各种洗涤剂配方大全

各种餐具洗涤剂配方 手洗洗涤剂 手工洗碟剂 配方1 组分w/%组分w/% C12烷基苯磺酸钠10~20,染料、香精、防腐剂适量,乙醇5~10椰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3~5,壬基酚(EO)9醚5~10,水余量。 配方2 组分w/%组分w/% 焦磷酸四钾(60%溶液)20,氢氧化钾(45%溶液)35,Kasil硅酸钾30水10,高氯酸钠(15%溶液)5。 配方3 组分w/%组分w/%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5%溶液)51.00,柠檬酸(50%溶液,加到pH值7.5)0.2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0%溶液)20.00,水余量,氧化二甲基十四烷基胺6.00。

手洗餐具洗涤剂 配方1 组分w/%组分w/% 烷基硫酸盐30,烷基聚苷5,C12~14脂肪酸N-甲基葡糖酰胺5.0,枯烯磺酸钠3,C12烷基二甲基氧化胺3,乙醇4,氯化镁1.5,水+添加剂余量。 说明:本品含有多羟基脂肪酸酰胺和泡沫增强剂,适用于洗涤餐具,具有良好的清洁和发泡性能。 配方2 组分w/%组分w/% 葡糖单癸酸酯10.0,乙醇2.0,月桂酸二乙醇酰胺10.0,水余量。 说明:本品对皮肤温和,不发黏,可用于餐具和其他家用洗涤剂。 配方3 组分w/%组分w/% 烷基硫酸钠11.5,磺化丁二酸钾2.6,烷基(EO)3,醚硫酸钠14.0,膨润土2.5,椰油酸单乙醇酰胺5.0,乙醇9.5,单乙醇胺3.0,焦磷酸钾1.0,亚硫酸钠12.5,碳酸钾0.1,氮川三乙酸钠5.0,水余量。

说明:亚硫酸钠还原剂和单乙醇胺蛋白变性剂在手洗餐具洗涤剂中,在浸泡餐具时能迅速除去蛋白质和糖类污垢。 配方4 组分w/%组分w/% C12烷基(EO)3醚硫酸钠,15.0二辛基氧化胺(EO)2,化合物10.0,乙醇5.0,水余量说明本品渗透性好,去污力强。 配方5 组分w/%组分w/% 碳酸钠10.0,三聚磷酸钠40.0,淀粉酶1.0,焦硅酸钠12.0,蛋白酶1.0,硫酸钠10.0,DTA2.0,烷基聚氧乙烯醚1.5,过硼酸钠四水合物15.0,氯化钠0.1,稳定剂0.4,水余量 配方6 组分w/%组分w/% 椰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EO)108.0,椰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8.0,月桂基二甲基氧化胺3.0,水余量说明本品对皮肤无刺激性,去污力强,泡沫多。 手洗餐具洗涤粉 配方 组分w/%组分w/% A.硅酸钠26,氯化钠9,三聚磷酸钠25, B.聚氧乙烯月桂醇醚1,硫酸钠20

氯甲烷的合成

编号:No.40 课题: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 授课内容: ●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反应原理 ●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工艺流程 知识目标: ●了解氯甲烷物理及化学性质、生产方法及用途 ●了解甲醇为原料生产产品新技术 ●掌握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反应原理 ●掌握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工艺流程 能力目标: ●对比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特点 ●分析和判断主副反应程度对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 思考与练习: ●影响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主要因素有哪些? ●绘出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工艺流程图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年月日

第二节氯甲烷的生产 一、概述 1.氯甲烷的性质和用途 氯甲烷是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产物,包括四种化合物: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它们的物理性质见表10-1。 表 10-1 氯甲烷物理性质 氯甲烷应用较广的是氯仿和四氯化碳,氯仿是一种不燃的优良溶剂,还广泛用于有机化工生产的原料。氯仿曾作过手术麻醉剂,但它对肝脏有毒,且有其它副作用,现已不在使用。四氯化碳受热蒸发时,其蒸汽可把燃烧物覆盖,隔绝空气而灭火,是常用的灭火剂。四氯化碳主要用作溶剂、有机物氯化剂,纤维脱脂剂、谷物熏蒸消毒剂、药物萃取剂等,并用于制造氟里

昂和织物干洗剂,医药上用作杀钩虫剂。 2.氯甲烷的生产方法 氯甲烷的生产方法有甲烷氯化法和甲醇氢氯化法。四氯化碳则还可以由二硫化碳氯化制取。本节主要介绍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 二、甲醇氢氯化法生产氯甲烷 1、生产原理 甲醇氢氯化制一氯甲烷有液相法和气相法。 (1)液相法 液相法是甲醇与盐酸反应,反应式如下: CH3OH + HCl??→CH3Cl + H2O 反应过程中有少量二甲醚生成: CH3OH??→(CH3)2O + H2O 一氯甲烷可制得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即: CH3Cl + Cl2??→CH2Cl2 + HCl CH2Cl2 + Cl2??→CHCl3 + HCl CHCl3 + Cl2??→CCl4 + HCl (2)气相法 气相法是气化后的甲醇与氢气在氯化器中反应,反应式为: CH3OH + Cl2 + H2??→CH3Cl + H2O + HCl 一氯甲烷再与氯气反应制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及四氯化碳。 采用液相法,其操作温度约为130~150℃;而气相法的操作温度大约300~350℃。气相法比液相法具有较高的设备生产能力。液相法通常是HCl和甲醇气态鼓泡通过液体催化剂,由于接触时间短,生产能力受到限制。工业生产中,液相法和气相法都被采用。这两种方法,除了反应器外,其它过程非常相似。 液相法催化剂是以氯化铁、氧化锌一类的金属氯化物的水溶液。气相法的催化剂通常是氯化锌、氯化铜和铝,沉积在硅胶等载体上。 2.工艺流程

餐具洗涤剂的制备

实验五餐具洗涤剂的制备 2012-04-25 22:17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餐具洗涤剂的配制方法。 2、了解餐具洗涤剂的配方原理及各组分的作用。 二、产品特性与用途 餐具洗涤剂又叫洗洁精,是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由溶剂、表面活性剂和助剂组成。主要用于洗涤各种食品及器具上的污垢。特点是去油腻性好、简易卫生、使用方便。 三、实验原理 对餐具洗涤剂的配制时,要满足一下基本要求:j对人体安全无害。k能高效地除去动植物油垢,并不损伤餐具、灶具等。l用于洗涤蔬菜、水果时,无残留物,不影响外观和原有风味。m产品长期贮存稳定性好,不会发霉变质。另外,为了使用方便,餐具洗涤剂要制成透明状,并有适当的浓度和黏度。 餐具洗涤剂的原料主要包括:溶剂(水或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和助剂等。 溶剂主要为水。水作为溶剂,溶解力和分散力都比较大,比热容和汽化热很大,不可燃,无污染。这些都是作为洗涤介质最优良的性质。但水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对油脂类污垢溶解能力差,表面张力大,具有一定的硬度,需经软化处理。用作餐具洗涤剂的表面活性剂主要包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常用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均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脂肪(椰油)酸二乙醇胺均属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助剂主要包括增稠剂、螯合剂、香精以及防腐剂等。 四、主要仪器与药品 水浴锅、电动搅拌器等。 十二烷基苯磺酸工业级,棕色黏稠液体,为有机弱酸。溶于水,用水稀释产生热。密度1.05 g/cm3(20℃),黏度为1900mPa?s。用作洗涤剂的原料,也用于生产烷基苯磺酸的铵盐、钠盐和钙盐等。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工业级,别名AES。白色或淡黄色凝胶状膏体,易溶于水。具有优良的去污、乳化和发泡性能,生物降解性大于90%。是液体洗涤剂、香波、泡沫浴剂、洗手剂等的主要原料之一,也可用作纺织工业润滑剂、助染剂、清洗剂等。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工业级,别名TX-10。浅黄色黏稠液体,耐硬水能力强。可与阴、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配伍,在较宽pH值范围内稳定。具有乳化、去污、润湿等性能,可作乳化剂、洗涤剂、润湿剂和消泡剂等。但其生物降解性差,用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脂肪(椰油)酸二乙醇胺工业级,别名尼纳尔,6501。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淡黄色黏稠液体,可以任意比例与水混溶,具有起泡和稳定作用和去污、分散、增黏特性,有防锈性能。用于配制各种液体洗涤剂、香波、餐具洗涤剂、金属清洗剂、防锈用洗涤剂等,也可用作稳泡剂、增稠剂、缓蚀剂等。 双硬脂酸聚乙二醇(6000)酯工业级,别名PEG 6000 DS,638。白色或微黄蜡状物,可溶于水、甲苯、甘油、异丙醇等。有良好的增稠与调理性、乳化性和稳定性。可作增稠剂、调理剂和洗涤剂等。用于香波、护发素中做增稠剂和调理剂。 氢氧化钠,AR;氯化钠,AR;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二钠盐),AR;香精;防腐剂以及蒸馏水等。 五、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 1、配方 餐具洗涤剂配方见表1。 表1 餐具洗涤剂配方表

液体洗涤剂的检验

液体洗涤剂的检验 液体洗涤剂是合成洗涤剂中的一个大类,合成洗涤剂中产量最大的是洗衣粉,发展最快的是液体洗涤剂。由于液体洗涤剂在品种、性能、生产工艺等方面较固体洗涤剂有很多优点,因此国内外生产企业竞相开发。 液体洗涤剂是以水或其他有机溶剂作为基料的洗涤用品,它具有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特性。一般将具有洗涤作用的液体产品称为液体洗涤剂。按照用途或功能分为餐具液体洗涤剂、织物液体洗涤剂、洗发香波和皮肤清洁剂以及硬表面清洗剂。 餐具液体洗涤剂和衣料用液体洗涤剂的物理化学性能见表6-5、表6-6。 表6-5 手洗餐具用洗涤剂的理化指标 注:本表中黑体字为强制性指标。 表6-6 衣料用液体洗涤剂的物理化学指标

注:①非离子型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不低于8%的产品。②泡沫指标仅要求适合洗衣机用的产品,对手洗用的产品不要求。 6.2.1 液体洗涤剂的稳定性试验 按GB 9985—2000标准感观指标,液体产品稳定性于(-3~-10)℃的冰箱中放置24 h,取出恢复至室温时观察无结晶,无沉淀;(40±1)℃的保温箱中放置24 h,取出立即观察不分层,不混浊,且不改变气味。液体洗涤剂的稳定性试验分低温稳定性及高温稳定性试验两种。 1.低温稳定性试验 将液体洗涤剂倒入洁净的60 mL无色透明玻璃磨口试剂瓶中,加塞。置于(-5±2)℃冰箱中,24h取出,恢复到(15~25)℃,观察外观,应不分层,无沉淀。 2.高温稳定性试验 将液体洗涤剂倒入洁净的60 mL无色透明玻璃磨口试剂瓶中,加塞。置于(40±2)℃冰箱中,24 h取出,恢复到(15~25)℃,观察外观,应不分层,无沉淀。 6.2.2 液体洗涤剂的pH值的检验 液体洗涤剂的pH值按照GB 6368-1993表面活性剂的pH值测定来进行,以样品的1 %水溶液25 ℃时进行测定,具体测定方法见本书第2章2.8介绍。 6.2.3 液体洗涤剂的发泡力的测定 液体洗涤剂的发泡力测定按GB 7462-1994表面活性剂的发泡力测定来进行。用c=2.5 mmol/L 的Ca2+硬度的水配制样品的0.25 %溶液,用罗氏泡沫仪按表面活性剂发泡力的测定方法测定。 6.2.4 液体洗涤剂总活性物含量的测定 在一般情况下,餐具洗涤剂产品的总活性物含量按“乙醇萃取法”测定。当餐具洗涤剂产品配方中含有不完全溶于乙醇的表面活性剂组分时,则按“三氯甲烷萃取法”测定。若产品配方中含有尿素,乙醇萃取法的总活性物含量应将尿素扣除;三氯甲烷萃取法则应对定量后的萃取物进行尿素测定并给予扣除。织物液体洗涤剂总活性物含量的测定则按粉状洗涤剂活性物含量测定,参照GB/T 13173.2-2000来进行。 1.乙醇萃取法

各种洗涤剂配方大全精编版

各种洗涤剂配方大全精 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各种餐具洗涤剂配方 手洗洗涤剂 手工洗碟剂 配方1 组分w/%组分w/% C12烷基苯磺酸钠10~20,染料、香精、防腐剂适量,乙醇5~10椰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3~5,壬基酚(EO)9醚5~10,水余量。 配方2 组分w/%组分w/% 焦磷酸四钾(60%溶液)20,氢氧化钾(45%溶液)35,Kasil 硅酸钾30水10,高氯酸钠(15%溶液)5。 配方3 组分w/%组分w/%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5%溶液),柠檬酸(50%溶液,加到pH 值,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0%溶液),水余量,氧化二甲基十四烷基胺。 手洗餐具洗涤剂 配方1 组分w/%组分w/%

烷基硫酸盐30,烷基聚苷5,C12~14脂肪酸N-甲基葡糖酰胺,枯烯磺酸钠3,C12烷基二甲基氧化胺3,乙醇4,氯化镁,水+添加剂余量。 说明:本品含有多羟基脂肪酸酰胺和泡沫增强剂,适用于洗涤餐具,具有良好的清洁和发泡性能。 配方2 组分w/%组分w/% 葡糖单癸酸酯,乙醇,月桂酸二乙醇酰胺,水余量。 说明:本品对皮肤温和,不发黏,可用于餐具和其他家用洗涤剂。 配方3 组分w/%组分w/% 烷基硫酸钠,磺化丁二酸钾,烷基(EO)3,醚硫酸钠,膨润土,椰油酸单乙醇酰胺,乙醇,单乙醇胺,焦磷酸钾,亚硫酸钠,碳酸钾,氮川三乙酸钠,水余量。 说明:亚硫酸钠还原剂和单乙醇胺蛋白变性剂在手洗餐具洗涤剂中,在浸泡餐具时能迅速除去蛋白质和糖类污垢。 配方4 组分w/%组分w/% C12烷基(EO)3醚硫酸钠,二辛基氧化胺(EO)2,化合物,乙醇,水余量说明本品渗透性好,去污力强。 配方5

餐具洗涤剂细则

餐具洗涤剂产品生产许可实施细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二〇〇八年一月

目录 1 总则 (2) 2 工作机构 (3) 3 生产许可程序 (3) 3.1 申请和受理 (3) 3.2 试生产 (4) 3.3 实地核查 (4) 3.4 产品抽样与检验 (5) 3.5 审定与发证 (6) 4 审查要求 (6) 4.1 基本生产流程和关键工艺控制 (6) 4.2 企业必备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 (7) 4.3 餐具洗涤剂产品生产许可企业实地核查办法 (8) 4.4 餐具洗涤剂产品生产许可检验规则 (8) 4.4.1抽样方法 (8) 4.4.2检验项目及判定标准 (9) 5 生产许可证书 (10) 6 生产许可标志和编号 (12) 7 集团公司的生产许可 (12) 8 监督检查 (13) 9 违法处理 (14) 10收费 (14) 11工作人员守则 (14) 12对许可工作的监督 (15) 13附则 (15) 附件一餐具洗涤剂产品生产许可企业实地核查办法 (16) 附件二餐具洗涤剂产品生产许可文书表格一——十六 (32) 1 总则 — 1 —

1.1为了做好餐具洗涤剂产品生产许可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1.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列入生产许可管理的餐具洗涤剂产品,适用本实施细则。 任何企业未取得生产许可证不得生产列入生产许可管理的餐具洗涤剂产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列入生产许可管理的餐具洗涤剂产品。 1.3发证产品范围: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餐具洗涤剂产品符合GB14930.1-1994、GB9985-2000标准规定的洗涤剂产品范围(含食品工业、餐饮业用),包括所有手洗餐具(果、蔬) 用洗涤剂、机洗餐具(果、蔬) 用洗涤剂、标明用作餐具、水果、蔬菜洗涤用的洗洁产品以及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与食品接触的机械、管道、传送带、容器、用具等所使用的各种形态洗涤剂产品(不含洗涤用酸和碱)。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餐具洗涤剂产品分为手洗、机洗餐具(果、蔬) 用洗涤剂和食品工业用洗涤剂两个单元,1类7个产品(详见表1),增补单元、品种时将另行发布目录。 表1 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餐具洗涤剂产品目录 注:复合主剂是指含有较高浓度表面活性剂的浓缩洗涤剂。 2 工作机构 — 2 —

液体洗涤剂的配制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成绩 同组人××× 闽南师范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报告 题目:液体洗涤剂的配制 应化×××B1组 0 前言 实验目的:1.掌握配制液体洗涤剂的配方原理和工艺:2.了解配方中各组分的作用。 概述:现代洗涤剂是含有多种成份的复杂混合物。其中表面活性剂是起清洁作用的主要成份,洗涤剂中的其他成份或是为改善和增加表面活性剂的清洗效能、或是为适应某些特殊需要、或是为制成所需产品形式而加入的。各种表面活性剂和各种助剂都具有各自的特性,这些性质各异的成份混在一起,由于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便会产生更加理想的洗涤效果。反之,若配方设计不当,各组份的性质也会相互抵消,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洗涤剂的配方是决定某种洗涤产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洗涤剂配方的变化始终反映着洗涤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社会生活水平。[1] 液体洗涤剂制造简便,只需将表面活性剂、助剂和其他添加剂,以及经过处理的水,送入混合机进行混合,即得产品。液体洗涤剂的制造不用一系列的加热干燥设备,具有节约能源、使用方便、溶解迅速等优点。液体洗涤剂要求各组分的相容性最为重要。因是液体,配方中的组分必须良好相容,才能保证产品的稳定,使之在一定温度、一定时间内无结晶、无沉淀、不分层、不混浊、不改变气味、不影响使用效果。稳定性主要取决于配方的组成,但也与制备工艺条件、操作技术以及保管条件等有关。[2] 配方的设计原理:洗涤剂的组成主要包括表面活性剂、助剂和辅助剂。在选择液体洗涤剂的主要组分时,可遵循以下一些通用原则:(1)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在水相中有良好的溶解能力;(2)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能形成稳定的紧密排列的凝聚态膜;(3)表面活性剂能适当增大水相黏度,以减少液滴的碰撞和聚结速度;(4)要能用最小的浓度和最低的成本达到所要求的洗涤效果。[3] 1 实验方案 1.1 实验材料 仪器:传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台秤、酸式滴定管、烧杯(200ml、100ml)、玻璃棒、量筒(10mL、100mL)、滴管、托盘天平、秒表、精密pH试纸、磁石

洗涤剂配方合集

洗涤剂配方合集 干洗剂配方1 组分w/% 组分w/% 辛基酚(EO)7~8醚50.0 异丙醇 5.0 四氯乙烯40.0 水 5.0 说明喷湿或浸湿棉布、棉/聚酯纤维后,再施加压力。 干洗剂配方2 组分w/% 组分w/% 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酯 3.2 水余量(64%) 四氯乙烯95.8 干洗剂配方3 组分w/% 组分w/% 羟乙基二甲基硬脂基 14.0 油酸 5.0 对甲苯磺酸铵 异丙醇10.0 月桂酸二乙醇酰胺 1.0 水 5.0 四氯乙烯65.0 洗衣粉新配方 原料添加量备注 10000kg 单体(40%) 3400 4A沸石 1625 水玻璃(39%固) 1536 CMC 54.51 增白剂39# 3.0 元明粉 3410 纯碱 300 无磷助剂 110.45 细粉回笼 500 水 1504 后配料 香精 18 AEO-7 300 4A沸石 125 蓝粒子 35

纯碱 700 元明粉 1000 无磷洗衣粉配方 一、原材料性能作用 1、烷基酚醚(Tx-10):白色,粘稠液体,是生产高档、增白洗衣粉的一种表面活性剂,含量99%,主要起泡沫作用,同时可去除油性污,泡沫多少取决于使用量。质量鉴别方法:看颜色,应是白色或淡黄色;主要看浓度和泡沫浓度。购买者,用手指粘一小点,在水里反复运动几次,看是否泡沫多。它与洗衣粉泡沫比较,前者为后者的10倍。 2、月桂酸二乙醇酰胺(6501):淡黄色,粘稠液体,是生产各种普通洗衣粉的一种表面活性剂,含量98%。主要起泡沫作用,泡沫稳定性比较好,同时去除油性污,泡沫多少取决于使用量。质量鉴别方法同1。 3、十二烷基苯磺酸:浓黄色偏黑,粘稠液体,是生产各种普通洗衣粉的一种表面活性剂,含量98%,主要起泡沫作用,同时起膨化作用,也除油污。洗衣粉的体积大小和泡沫多少取决于使用量。但千万注意一定要含量98%,有含量40%-60%不能膨化,泡沫少,生产的洗衣粉湿度大。质量鉴别方法同1.特点:放在手心上发热。 4、三聚磷酸钠:白色细小颗粒,含量90%,微毒。主要决定洗衣粉的存放时间,防止洗衣粉结团。增加用量可使洗衣粉保存时间延长,分解油污增强。 5、纯碱:即无水碳酸钠,为白色粉末,含75%-95%,在洗衣粉中主要去污。一般用工业纯碱,本品易吸潮,应注意防潮,剩余部分应用塑料封好。质量鉴别:发热烧手比较好。 6、元明粉:即无水硫酸钠,白色,粉状,此品是一种助洗剂,在洗衣粉中主要是一种填充料。调节洗衣粉成本高低在于它的多少。 7、甲基纤维素(CMC):淡黄色,粉状,在洗衣粉中的作用是抗沉淀,可将油污从物体分离于水中,起悬浮作用。质量鉴别方法:经水溶化有粘连滑感。甲基纤维素有2种形状:粉状和须状,一般用粉状最好。 8、碱性蛋白酶:为粒状产品。洗衣粉中加入酶制剂,可加速分解衣物中的油污。它有多种颜色:绿色、翠绿、蓝色等。加酶的洗衣粉不好保管,易失效,一般可不加。加酶洗衣粉应选用比较好的塑料袋,密封性要好,防止气化。加酶洗衣粉的存放时间只限8个月,否则,降低洗涤效果。鉴别:颗粒型最好;细粉多则质量差。 9、荧光增白剂(VBL):本品淡黄色,粉状,用于增白,有一定限量,多用反而效果差。荧光增白剂分高级型和普通型,价格差距大,增白程度也大,直观无法鉴别,要试用。 二、膨化粉性能与作用。 膨化粉是生产洗衣粉的最佳填充料,体积轻,颗粒均匀。作用:助洗和调节体积(加减用量)。

以盐酸为原料合成一氯甲烷(150kta)工艺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以盐酸为原料合成一氯甲烷(150kt/a)工艺设计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题目类型:工程设计指导教师:崔孝玲 一、设计原始资料 1、原料:有机硅副产质量浓度为30%的盐酸甲醇液体,纯度99.9% 含小于0.5%(质量)水蒸汽。 2、重点设计:浓盐酸提馏制氯化氢和一氯甲烷合成系统 3、生产时间:8000小时 4、设计基本数据 氯化氢提馏过程: (1)提馏塔操作压力0.16MPa(绝压,以下同); (2)原料酸常温进料,进料温度20'C; (3)原料酸质量浓度30%,稀盐酸产品质量浓度21%; (4)年操作时间8000小时。 一氯甲烷合成系统给定的工艺数据为: (1)反应器温度1500C,压力0.14MPa(绝压,以下同); (2)一、二级冷凝器压力0.13MPa; (3)甲醇进料温度20℃,压力0.15MPa; (4)氯化氢进料温度20℃,压力。.15MPa; (5)甲醇汽体过热温度120 ℃,压力0.15MPa; (6)返回反应器的循环液压力0.15MPa; (7)离开二级冷凝器的气体温度40 ℃; (8)甲醇的总转化率90%(摩尔); (9)进料甲醇和氯化氢的摩尔比1;1.1; 5、建厂地点:兰州 二、设计工作内容(建议): 第一部分前言 第二部分文献概述 第三部分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3.1设计范围及技术方案的确定 3.2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 3.2.1浓盐酸提馏制氯化氢系统 3.2.2一氯甲烷合成系统 第四部分氯化氢提馏工艺设计计算 4.1提馏系统工艺设计计算 4.1.1计算模型 4.1.2计算步骤

4.1.3计算结果 4.2提馏系统主要设备设计计算 4.2.1填料提馏塔 4.2.2一级冷凝器 4.2.3二级冷凝器 4.2.4塔底再沸器 4.2.5浓酸预热器 4.3提馏塔内件设计计算 4.3.1.进料液体分布器 第五部分氯甲烷合成系统设计计算 5.1合成系统工艺设计计算 5.2合成系统主要设备设计计算 第六部分主要参考资料 第七部分外文文献翻译(2篇) 三、绘制设计图 1. 机绘带主要控制点的氯化氢提馏工艺流程图一张(A1); 2. 手绘以盐酸为原料合成一氯甲烷的物料平衡图一张(A2); 3. 机绘提馏塔的工艺尺寸图一张(A2)。 四、设计进程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汤月明.新建甲烷氯化物装置简介.中国氯碱.2001 [2] 方源福.甲醇氢氯化技术.中国氯碱通讯1989 [3] 乐晓兵.Stauffer化学公司甲烷氯化物技术.中国氯碱.1996 [4]俞潭洋.甲醇液氯法联产氯代甲烷的工艺特点及其发展前景.上海化工.1998 [5] 艾米.日本有机硅工业发展动向.化工新型材料.1990 [6]黄立道.我国有机硅单体产业发展形势分析.中国化工信息.2000 [7] 郑建军.我国三大有机硅单体生产装置发展概述.化工新型材料.1999 [8] 幸松民.加速我国的有机硅单体工业.中国化工.1997 [9] 北京石油化工工程公司.氯碱工业理化常数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9. [10] Gustin J L. Safety of chlorine production and chlorination processes[J]. Chemical Health and Safety, 2005, 12(1):5-16

一氯甲烷生产工艺设计.doc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氯甲烷生产工艺设计 系部:石油与化学工程系 专业:应用化工技术 班级:化工1032 学号:G201040232 姓名:

前言 甲烷氯化物包括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是一类常用的化学制剂,在化工、建材等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其中一氯甲烷还常常作为中间体或者是反应组分应用于多个技术领域,它的重要性和应用的广泛型正在日益的扩大。作为合成甲基氯硅烷的基础原料,氯甲烷成本占甲基氯硅烷成本的40%,氯甲烷生产的经济模化一直是制约我国有机硅行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之一,国内外的生产现状表明我们存在的距离。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有机硅的生产与发展已经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如何提高氯甲烷的生产技术水平,尤其是有机硅单体生产企业利用有机硅单体副产盐酸合成氯甲烷进一步提高其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的研究,其意义十分重大。一氯甲烷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本设计经过对比国内外各使用的生产方法、经济技术上的分析及根据国内综合情况,最终选择了甲醇氢氯化法的生产方法。

目录第一章一氯甲烷相关介绍 第一节一氯甲烷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一氯甲烷的应用 第三节国内外甲烷氯化物的发展概况 1.3.1国内 1.3. 2国外 第二章生产工艺设计 第一节生产方法的选择 2.1.1气—液相非催化法 2.1.2 气—液相催化法 2.1.3气—固相催化法 第二节甲醇氢氯化法生产原理 第三节物料衡算 第四节热量衡算 2.4.1.进料口 2.4.2塔顶 2.4.3塔釜

第一章一氯甲烷相关介绍 第一节一氯甲烷的基本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具有醚样的微甜气味。 主要用途:用作致冷剂、甲基化剂,还用于有机合成。 熔点: -97.7 3 沸点: -24.2 相对密度(水=1): 0.92 相对密度(空气=1): 1.78 密度 0.9159g/cm3 18C时溶解度280ml/水 饱和蒸汽压(kPa): 506.62/22℃ 溶解性:易溶于水、氯仿、丙酮 , 能溶于乙醇等。 临界温度(℃): 143.8 临界压力(MPa): 6.68 燃烧热(kj/mol): 685.5 燃烧爆炸危险性避免接触的条件:接触潮气可分解。 燃烧性:易燃 建规火险分级:甲 闪点(℃): <-50 自燃温度(℃): 632 爆炸下限(V%): 7.0 爆炸上限(V%): 19.0

餐具洗洁精有毒吗

餐具洗洁精有毒吗? (1)日用化学洗涤剂正在逐步地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不管是在公共场所、豪华饭店,还是在每个家庭、大众小吃摊,我们部可以看到化学洗涤剂的踪迹。每天的新闻媒介如广播、电视、报刊上也在大量地做着化学洗涤剂的广告。在这些被包装得多彩多姿的化学洗涤剂的使用过程中,人们正在不知不觉地如同吸毒般地依赖着它。在不能自拔地使用着化学洗涤剂的同时,化学污染便通过各种渠道对人类的健康进行着危害。所以有些科学家们以对人类负责的精神,提出对化学洗涤剂进行再认识的问题。如日本的权威团体-日本消费者联盟经过20多年的调查、实验以及根据对消费者的伤害报告,大声疾呼:“化学洗涤剂不能再用了!” 化学洗涤剂实际上是将石油垃圾开发的副产品。由于它溶于水,所以它的本质一直被忽视掉。同时由于它造价低,洗涤性能良好,所以一经发现,很快极人们所接受,并用色香味的障眼法将其包装起来进入社会之中。 化学洗涤剂的洗污能力主要来自表面活性剂。因为表面活性剂有可以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可以渗入到连水都无法渗人的纤维空隙中,把藏在纤维空隙中的污垢挤出来。而化学洗涤剂则挤在这些空隙之中,水难以清洗它们。 同样,表面活性剂也可以渗人人体。沾在皮肤上的洗涤剂大约有0.5%惨入血液,皮肤上若有伤口则渗透力提高10倍以上。进入人体内的化学洗涤剂毒素可使血液中钙离子浓度下降,血液酸化,人容易疲倦。这些毒素还使肝脏的排毒功能降低。使原本该排出体外的毒素淤积在体内积少成多,使人们免疫力下降,肝细胞病变加剧,容易诱发癌症。 化学洗涤剂侵入人体后与其它的化学物质结合后,毒性会增加数倍。尤其具有很强的诱发癌特性。据有关报导,人工实验培养胃癌细胞、注入化学洗涤剂基本物质LAS会加速癌细胞的恶化。LAS的血溶性也很强,容易引起血红蛋白的变化,造成贫血症。化学产品的泛滥是人类癌症越来越多的最大根源,而化学洗涤剂是人类最直接最密切的生活用品。 人们在广泛的使用化学洗涤剂洗头发、洗碗筷、洗衣服、洗澡的同时,化学毒素就从千千万万的毛孔渗人,人体就在夜以继日的吸毒,化学污染从口中渗入,从皮肤渗入,日积月累,潜伏集结。由于这种污染的危害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很明显,因此,往往会被忽视。但是,微量污染持续进入体内,积少成多可以造成严重的后果,导致人体的各种病变。 人类生活的都市化是无可避免的,都市生活对清洁剂的依赖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改善洗涤剂,使用不危害人体、不破坏生存环境、无毒无公害的洗涤剂就成为当务之急,在全世界高呼“环保”、“拯救地球”的呼声中,许多国家把希望寄托在海洋中。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水中提炼天然洗涤剂是全人类迫不及待的愿望。远在3000多年前中东死海附近的居民就懂得用海水净身;在第一次世界

各种洗涤剂配方大全

各种餐具洗涤剂配方 手洗洗涤剂 手工洗碟剂 配方1 组分w/%组分w/% C12烷基苯磺酸钠10~20,染料、香精、防腐剂适量,乙醇5~10椰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3~5,壬基酚(EO)9醚5~10,水余量。 配方2 组分w/%组分w/% 焦磷酸四钾(60%溶液)20,氢氧化钾(45%溶液)35,Kasil硅酸钾30水10,高氯酸钠(15%溶液)5。 配方3 组分w/%组分w/%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5%溶液)51.00,柠檬酸(50%溶液,加到pH值7.5)0.2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0%溶液)20.00,水余量,氧化二甲基十四烷基胺6.00。

手洗餐具洗涤剂 配方1 组分w/%组分w/% 烷基硫酸盐30,烷基聚苷5,C12~14脂肪酸N-甲基葡糖酰胺5.0,枯烯磺酸钠3,C12烷基二甲基氧化胺3,乙醇4,氯化镁1.5,水+添加剂余量。 说明:本品含有多羟基脂肪酸酰胺和泡沫增强剂,适用于洗涤餐具,具有良好的清洁和发泡性能。 配方2 组分w/%组分w/% 葡糖单癸酸酯10.0,乙醇2.0,月桂酸二乙醇酰胺10.0,水余量。 说明:本品对皮肤温和,不发黏,可用于餐具和其他家用洗涤剂。 配方3 组分w/%组分w/% 烷基硫酸钠11.5,磺化丁二酸钾2.6,烷基(EO)3,醚硫酸钠14.0,膨润土2.5,椰油酸单乙醇酰胺5.0,乙醇9.5,单乙醇胺3.0,焦磷酸钾1.0,亚硫酸钠12.5,碳酸钾0.1,氮川三乙酸

钠5.0,水余量。 说明:亚硫酸钠还原剂和单乙醇胺蛋白变性剂在手洗餐具洗涤剂中,在浸泡餐具时能迅速除去蛋白质和糖类污垢。 配方4 组分w/%组分w/% C12烷基(EO)3醚硫酸钠,15.0二辛基氧化胺(EO)2,化合物10.0,乙醇5.0,水余量说明本品渗透性好,去污力强。 配方5 组分w/%组分w/% 碳酸钠10.0,三聚磷酸钠40.0,淀粉酶1.0,焦硅酸钠12.0,蛋白酶1.0,硫酸钠10.0,DTA2.0,烷基聚氧乙烯醚1.5,过硼酸钠四水合物15.0,氯化钠0.1,稳定剂0.4,水余量配方6 组分w/%组分w/% 椰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EO)108.0,椰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8.0,月桂基二甲基氧化胺3.0,水余量说明本品对皮肤无刺激性,去污力强,泡沫多。 手洗餐具洗涤粉 配方 组分w/%组分w/%

洗洁精技术配方

洗洁精最新技术配方 谈到洗洁精,作为生活必不可少的日用品,大家再熟悉不过了。熟悉的是它能迅速分解油腻、快速去污;陌生的是洗洁精的技术配方、产品特性以及具体制作和使用方法。随着洗洁精生暗配方技术的不断发展,洗洁精产品性能得到显著提升,产品体系越来越完善,可以满足人们厨具的除污除油的需求。 市场行情 洗洁精是一个,日常厨具的清洗,衣物的油渍清洗必不可少的日用品,据调察普通一瓶洗洁精的市场价格在3.5元,而一瓶洗洁精的成本加上包装瓶的话也最多在1元,其他的是利润。散装的洗洁精也就是大桶的洗洁精,主要销往饭店,这样的洗洁精的价格在10公斤20元价格也就是1斤1元的价格,洗洁精是一种消耗量极大的快速消费品,家家必用,而且其属于集团消费的主要产品:宾馆、饭店、酒楼、桑拿、浴城、发廊、洗车场、洗衣店、小卖部、大排档、旅馆、招待所、娱乐场所、村镇、机关厂矿食堂、学校等等日常洗涤都需要用洗洁精,并且市场需求量非常大。据09年度洗洁精市场调查,一般洗洁精占有市场55%份额,由此可见市场极为广阔。 下面分别介绍洗洁精及生产它们要用的设备,具体如下: 洗洁精简介

洗洁精,日常清洁用品。洁净温和、泡沫柔细、迅速分解油腻、快速去污、除菌,有效彻底清洁、不残留,散发淡雅果香味,洗后洁白光亮如新。时常使用以确保居家卫生,避免病菌传染。 一、使用方法 洗洁精洗涤餐具时可使用以下两种方法: 1.将洗洁精用水稀释成200~500倍,浸泡时间2分钟~5分钟,用海绵或抹布擦洗后,用流动清水冲洗干净。 2.洗洁精直接倒在海绵或抹布上,蘸取少量水后擦洗餐具(注意戴上橡胶手套),再用流动清水冲洗干净。 建议采用第2种洗涤方式,该方法洗涤浓度高,洗涤效果较好,即使较重的油垢也能较好地洗净。 二、生产技术配方 1、洗涤剂概述 洗涤剂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组成洗涤剂的物质:表面活性剂及可提高表面活性剂作用效果的各种辅助成分。表面活性剂分子是具有亲水和亲油基团的两亲分子。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表面时,由于极性的差别,其亲水基团进入水中,亲油基团朝向空气。表面活性剂在清除固体(包括织物)表面黏附污物的洗涤过程中,可通过一个物理、化学过程,明显降低体系的表面张力,并产生润湿、泡沫、分散、乳化和增溶等一系列作用,最终在其他组分和外界机械搅拌因素的协同作用下,是污垢得以清除。 常用的表面活性剂主要有如下几种: (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烷基苯磺酸钠(LAS)、烷基磺酸钠、脂肪醇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烷基磺酸钠(AOS)等。 (2)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烷醇酰胺等。 (3)聚醚:是近年来生产低泡洗涤剂的常用活性物,一般常用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共聚的产物,常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主要用作消泡剂。 (4)两性表面活性剂:如甜菜碱等,一般用于低刺激的洗涤剂中。以前多以配方中含表面活性剂的多少来衡量洗涤剂的优劣。 现在,生产洗涤剂的企业一般都采用两种以上的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有时在较低的表

氯甲烷的生产工艺及消耗

精心整理甲烷氯化物 简介 甲烷氯化物是包括一氯甲烷(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也称氯仿)、四氯化碳四种产品的总称,简称CMS。是有机产品中仅次于氯乙烯的大宗氯系产品,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 发展历史 1847年弗雷泽用丙酮漂粉法首先小批量生产了麻醉用 甲烷氯化物 氯仿。1893年缪勒和杜波依斯提出用二硫化碳液相氯化法生产四氯化碳。1923年德国赫斯特公司采用甲烷直接氯化法生产二氯甲烷。直到1937年,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的装置投产后,甲烷氯化工艺才被广泛采用,成为生产氯甲烷的主要路线。一氯甲烷也可以由甲醇生产,此法到60年代末期已占有重要地位。 甲烷氯化物系列产品中,一氯甲烷作为甲基氯硅烷的原料,85%以上用于有机硅生产(基本上是自产自用),作为商品销售的量很少;四氯化碳装置在发达国家按《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蒙约”)要求已被关闭(其二氯甲烷、三氯甲烷装置副产的四氯化碳除极少部分销往第三世界国家外,其余的均作为生产原料转化为其它产品予以消化);三氯甲烷大部分用作生产HCFC-22和聚四氟乙烯的原料,作为HCFC-22的原料逐年在增长;二氯甲烷主要用于脱漆剂、粘合剂溶剂、农药、气溶胶等的生产。 目前世界甲烷氯化物供需基本平衡,但由于产品和国家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其未来产量的增减也因地区而异。美国等发达工业国家和地区的消费将逐年减少。而世界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如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对甲烷氯化物的市场需求量将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率。 我国属发展中国家,除四氯化碳外,其他甲烷氯化物产品市场近几年均处于高速生长期,目前已发展到一定规模。 《甲烷氯化物行业调研报告》对甲烷氯化物行业现状、竞争格局、技术水平、上下游关联、进出口、项目投资、相关政策法规等多方面多角度阐述甲烷氯化物行业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市场格局和市场前景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预测。 生产方法 氯甲烷的生产方法基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甲烷氯化生产四种氯甲烷;另一类则是采用不同的原料专门生产四氯化碳或一氯甲烷。 甲烷氯化物的相关特性 氯甲烷制法甲烷在光或热的引发下与氯反应,其过程是: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洗涤剂的配方设计与生产工艺

洗涤剂的配方设计与生产工艺 【摘要】合成洗涤剂的主要功能是在水溶液体系中通过多种物理化学作用脱除黏附在基质(纤维、硬表面等)表面上的一种物质(污垢),简称去 污,这一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表面化学现象。作为洗涤剂主成分的 表面活性剂依据其分子内亲水基与亲油基的平衡,溶入水中并吸附于 基质(水和污垢)与水之的界面上,从而使界面自由能降低而实现去 污。实践证明,除了表面活性作用外,螯合、分散、皂化、pH 缓冲以 及携污等作用,对于完成洗涤过程必不可少。 【关键词】洗涤剂;配方设计;生产工艺 【内容】去污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理论上还不能完善说明的现象。配制高密度洗涤的技术特点是将作为洗涤剂主要成分的表面活性剂、助剂(碱剂、硬水软化剂)按洗涤一次所需的量进行等量配制,去除影响去污力的粉末剂芒硝。同时利用表面活性剂的黏附性,在高密度化的同时使粒子表面覆盖沸石助剂,形成松散的洗涤剂粒子。同时配入各种酶以提高去污力。酶是生物催化剂的一种,少量使用便可使污垢分解、易溶,很容易从纤维中脱落下来。衬衫等吸汗性优良的棉纤维,使污垢很难侵入到纤维内部。对此类污垢起作用的碱性纤维素酶,在世界上首次应用到高密度洗涤剂中。 (一)配方原则 配方对洗涤剂成品的质量和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洗涤剂配方应具备以下几个标准。[1] (1)洗净力强。洗后织物具有柔软的手感和鲜艳的色泽; (2)洗衣粉的外观要求颜色洁白、颗粒均匀、不飞扬、易溶解、自由流动性好,此外,无不良气味,特别要求洗后织物上不留不良的气味; (3)对皮肤无刺激作用,不损害织物也不褪色,对洗涤用具及设备无腐蚀作用;(4)要求最终产品成本低,价格便宜; (5)下列一些条件也会影响配方。活性物的种类不同,它们的性能以及最终产物中含的无机盐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即使是同一种活性物,由于制造原料、生产方法以及工艺条件和设备的不同,它们的性能和无机盐含量差别也很大,因此,必须以不同的配方来补偿。商品形式不同或是成型方法不同,也要求配方不同。洗涤对象不同,需要有不同的配方,以适应特定目的。洗涤条件(如水的硬度、洗涤温度、洗涤方式等)不同,配方要求也不相同。 1.表面活性剂的选用 表面活性剂是洗涤剂产生去污作用的主要成分。在洗涤剂的生产中又常把表面活性剂称之为洗涤剂的活性物。[2]洗涤剂选用的主要活性物种类,一般是在建造洗涤剂厂时就决定了的,当然仅仅配制洗涤剂的工厂例外。在合成洗涤剂中,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性物可使活性物组分不显著的特点相得益彰,以适应复杂污垢的需要。 实践证明,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活性物配制的洗涤剂,在活性物总含量相同的条件下,它的有关性能,特别是去污能力要比单一活性物为好。这种作用可从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