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的比较研究

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的比较研究

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的比较研究
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的比较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晓光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430079

刊名:

现代营销

英文刊名:MODERN MARKETING

年,卷(期):2011(4)

参考文献(3条)

1.张伟21世纪中国城市化进程研究和分析 2009(09)

2.何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2010

3.钟珊城市群现象的产生和发展 2008(03)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伍晶广州建设和强化金融中心功能:背景分析与对策建议[期刊论文]-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18)

2.蔡景庆.CAI Jing-qing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对比——以长株潭城市群为对象的战略对策探析[期刊论文]-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6)

3.陈思思武汉、长沙两市的政府网站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作用之比较[学位论文]2010

4.王宗军.毛磊.王清我国中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与比较分析[期刊论文]-技术经济2011,30(8)

5.曹前满区域经济发展与农民问题解决的困境分析[期刊论文]-湖北社会科学2011(5)

6.陈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问题初步思考[期刊论文]-市场论坛2008(11)

7.李新平.LI Xin-ping"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期刊论文]-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

8.刘熙两型社会内涵比较探析[期刊论文]-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2008(8)

9.李新平.黄小红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国际比较研究[期刊论文]-时代经贸2011(14)

10.王红国.姚华松.李娟文论"中部崛起"的七大关系[期刊论文]-湖北社会科学2007(1)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169844948.html,/Periodical_xiandaiyx201104065.aspx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 (2)、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认识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了解,感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 (2)、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谈话和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将长株潭地区的特色照片制成一段段视频,在课前播放给同学们看

虽然长株潭三市存在着发展差异,但三市的发展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节课我们就来梳理长株潭三市的发展联系。 在学习这节课前,借助课件先来具体了解三个城市。 一:预习检测 1.城市群概况: 1.读图,说一说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特点。 2.读图,说一说长沙、株洲、潭三市之间的位置关系和 交通联系。 2. 三市的发展差异 分别得出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各自特色。 3.长株潭的一体化建设 任务一:阅读教材66页第一段文字,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长株潭城市群实施一体化建设的基础是什么? 2.长株潭城市群实施一体化建设的目的是什么? 任务二:阅读教材66页活动文字,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将长株潭城市群建成一个高效能和生态的城市群,你认为上述举措合理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交流,师生归纳总结。) 二:合作探究 1.长株潭为什么要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不同组内讨论得出答案) 三:拓展研究

领导长株潭与中原城市群区域规划

2005年12月第49期 决策信息 领导长株潭与中原城市 城 市 背 景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主要内容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涉及功能定 位和发展目标、空间组织、土地利用、产业发 展和布局、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空间管治以 及近期重大建设项目等方面。 1.空间组织。包括两个层面的结构,一 是整个区域的城镇空间组织为“冉字型”结 构:以京广铁路、京珠高速、107国道及湘江 生态经济带为主轴;以319国道、320国道 和上瑞高速为两条次轴;以湘乡—韶山公路 和106国道两条辅轴,形成以长沙、株洲、湘 潭为核心和中心结点的放射状城镇布局。二 是城市群核心区空间组织为“一主两副环绿 心”的结构:以长株潭北、西南、东南三个功 能区分别为主、次核心,三市结合部为绿心。“一主两副环绿心”的结构,包括3个主中心 组团、4个次中心组团、15个片区组团和29 个小城镇组团,构成基础设施网络发达、各 类空间协调、生态循环良好的网络型城市化 地域。 2.产业布局。重点建设四带,即湘江生 态经济带、湘江西岸高新技术产业带(包括沿湘江西岸形成以长沙高新区、岳麓山大学城、湘潭大学科技园、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区、 株洲高新区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湘江东部制造业产业带、西部丘陵山区西部生态产业带。同时,对区域影响大的清水塘、下摄司和竹埠港等污染工业区提出了整治的内容和时限要求。 3.基础设施。按照合理布局、 共建共享的要求,对综合交通、能源、供水、污水处理、 防洪排涝、环境资源保护建设制定了有关标准和要求。在尊重三市总规框架的基础上, 突出了对三市规划建设用地外围地区的规 划引导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衔接。如从一 体化角度调整长沙总规中的水厂和污水处 理厂的数量和布局,规划长沙的污水厂从 17座减少为7座,并下移暮云水厂。 4.生态建设。从省级政府的事权要求出 发,提出了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措施 和监督主体,明确了禁止开发建设区的范 围,划定了生态底线。 内 容 中国城市化正在进入城市群时代 种种迹象显示,在人均GDP突破1000 美元,城市化水平突破40%以后,我国的城 市化正在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其中很重 要一点,就是城市群战略在城市竞争和经 济竞争中越来越占据着重要位置。自去年 长三角、环渤海都市圈规划上升为国家区 域规划战略试点之后,包括福泉厦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成渝一体化、长株潭、大 沈阳经济区等一大批新兴的城市群区域规 划在过去的一年中迅速成形发展,完成基 本构架。城市群战略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城 市化过程中的最高战略。有关专家也断言, 中国城市化正在进入一个城市群时代。 仅从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中部地区而 言,一场区域规划的浪潮正在 “十一五”规划期起步的前夜阵阵涌起。特别是今年以 来,中部地区原来一些固有的区划、部门和 行业壁垒,正在被经济规律支撑下的城市 一体化各个突破。芜马铜沿江产业带、江西 昌九工业走廊、长株潭一体化、武汉“1+8” 城市圈以及中原城市群,正在按照分工协 调、优势互补的规划,逐步被培育为各地区 域经济的增长极。 10月19日,作为国内首个内陆城市 群区域规划,《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经湖南省政府批准正式公布。11月16日,几易其稿的《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 出炉。对比分析上述两个城市群的区域规划的异同,对其他正在编制区域规划的中 部、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些城市群(带),具有很好的借鉴与参考意义。案例解读: 长株潭区域规划体现五大特色与创新根据湖南省长株潭一体化办公室高级规划师卢庆沙对《长株潭区域城市群区域规划》的解读,该规划具有五大特色与创新:一是对三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整合、提升和凝练,在尊重三市总体规划框架的基础上,突出了三市规划建设用地外围地区的规划引导、基础设施建设协调衔接,对总体规划中考虑不够深入的环节有选择地重点研究;二是作为非法定规划,为完善中长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其与空间规划的结合与融合做了有益的尝试,满足了省政府及三市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空间调控和建立区域协调机制的需求;三是相比于其他类型的规划,更具有宏观性、长远性、战略性的特征,同时兼顾了实用性、 可操作性,注重将区域规划的种种“终极合理目标”转化 为具体可行的“行动过程”;四是明确提出了区域空间开发管制的新内容,管制对象明确,管制要求清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控制性;五是从省级政府的事权要求出发,提出了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措施和监督主体,明确了禁止开发建设地区和划定了生态底线。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特别强调郑州中心地位 根据《河南日报》等媒体对《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的解读,该规划的一大特点是特别强调省会城市郑州的中心地位。“十一五”时期,省会郑州的地位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媒体分析指出,在《纲要》中,与郑州有关的关键词特别多。第一个关键词是优先推动郑汴一体化。其重点为推进六个对接:即城市功能对接;城区对接;空间对接;产业对接;服务对接和生态对接。第二个关键词是加快郑洛互 动发展。内容包括形成五条郑洛之间的快速通 道;全面推进郑洛之间的产业布局等。第三个关键词是促进郑新呼应发展。第四个关键词是 密切郑许经济联系。重点加强两市在高新技术 产业、轻工、食品、烟草等领域以及人才、信息 等方面的合作,促进两市协调发展。第五个关 键词是强化郑州的中心城市地位。除了明确郑 州借助“集合城市”的力量,加快形成带动区域 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以外,配合《纲 要》,郑州现代物流中心、郑州区域性金融中 心、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空间布局、生态、交 通等6个专项规划也基本编制完成。 16

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的比较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晓光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430079 刊名: 现代营销 英文刊名:MODERN MARKETING 年,卷(期):2011(4) 参考文献(3条) 1.张伟21世纪中国城市化进程研究和分析 2009(09) 2.何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2010 3.钟珊城市群现象的产生和发展 2008(03)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伍晶广州建设和强化金融中心功能:背景分析与对策建议[期刊论文]-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18) 2.蔡景庆.CAI Jing-qing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对比——以长株潭城市群为对象的战略对策探析[期刊论文]-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6) 3.陈思思武汉、长沙两市的政府网站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作用之比较[学位论文]2010 4.王宗军.毛磊.王清我国中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与比较分析[期刊论文]-技术经济2011,30(8) 5.曹前满区域经济发展与农民问题解决的困境分析[期刊论文]-湖北社会科学2011(5) 6.陈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问题初步思考[期刊论文]-市场论坛2008(11) 7.李新平.LI Xin-ping"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期刊论文]-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 8.刘熙两型社会内涵比较探析[期刊论文]-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2008(8) 9.李新平.黄小红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国际比较研究[期刊论文]-时代经贸2011(14) 10.王红国.姚华松.李娟文论"中部崛起"的七大关系[期刊论文]-湖北社会科学2007(1)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169844948.html,/Periodical_xiandaiyx201104065.aspx

长株潭城市群的形成、发展研究

长株潭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研究 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时间:2015年4月 制作人:邢冉 周楚平 朵耘慰 李小昱 施超

目录 综述 (3) 一、范围界定 (3) 二、该城市群的发展历程 (4) 1、城市群的形成 (4) 2、城市群的发展 (4) 3、发展现状 (6) 三、该城市群的区域基础分析 (6) 1、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6) 1、1地貌 (6) 1、2 气候 (6) 1、3 水文 (7) 1、4 土壤、植被 (7) 2、区域经济地理条件 (7) 四、该城市群的地理位置分析 (9) 五、城市化发展现状及特征分析 (10) 1、现状 (10) 1、1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区规模逐步扩大 (10) 1、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示范带动作用逐步显现 (10) 1、3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资环境逐步改善 (11) 1、4 收入渠道不断拓宽,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12) 2、特征 (13) 2、1 地理和交通区位优势突出 (13) 2、2 增长潜力较强 (13) 2、3科教和智力资源丰富 (13) 2、4产业基础雄厚,具有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优势 (14) 六、该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 (14) 1 、政策机制 (14) 1、1 基础设施建设 (14) 1、2 区域政策 (15) 1、3 户籍政策及行政区划调整 (16) 2 、投资机制 (16) 3 、乡镇工业、商贸市场集聚布局机制 (16) 4、辐射机制 (17) 七、该城市群的发展趋势分析 (17) 八、参考资料 (18)

综述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中东部,包 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 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长沙、株洲、湘潭三 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 40公里,结构紧凑。2007年,长株潭城市 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 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 群一体化是中部六省城市中全国城市群建 设的先行者,被《南方周末》评价为“中国第一个自觉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验的案例”。在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域不协调之下,通过项目推动经济一体化,长株潭为其他城市群做了榜样。不与中部六省争龙头,致力打造成为中部崛起的“引擎”。 一、范围界定 关于长株潭城市群范围的界定,现在学术界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观点:三市市域,面积约为2.8万平方公里。 第二观点:长株潭三市城市群核心地区(以下简称核心地区),主要包括长沙市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沙市城市规划区2893平方公里,湘潭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湘潭市区和湘潭县域涟水—湘江以北的用地范围)670平方公里和湘潭县易俗河—河口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案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与范围,理解长株潭三市的空间关系与交通联系方式。 (2)引导学生了解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差异。 (3)了解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 (4)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认识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建设,感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了解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 【教学难点】 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歌曲《浏阳河》(学生欣赏) 过渡:歌曲中提到了哪条河流?还提到了毛主席的故乡是哪里?(学生回答)明确:歌曲中提到了湘江,毛主席的故乡是湘潭。湘江主要流经湖南省。今天,我们来学习湖南省的重要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 二、新课学习 (一)城市群概况

活动: 1.读图说说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特点。 2.读图说说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间的位置关系和交通关系。(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 1.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地处湘中丘陵地区,湘江流经这三个城市的中心城区。 2.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市区彼此相距约30千米,呈三足鼎立之势,其间有铁路、公路和湘江相连,通常称其为长株潭城市群。 提问:长株潭的地形、气候和人口如何?(学生回答) 明确: 长沙、株洲、湘潭位于湘中丘陵地区,城市分布在湘江河谷平原上;湖南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降水集中在夏季;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市区人口现有500多万,是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 (二)三市的发展差异 (1)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城市规模较大,交通运输便利,拥有大型机场。长沙的教育、科技、文化均发达,计算机、杂交水稻、新材料、工程机械等科技居全国领先水平。长沙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岳麓山、橘子洲、马王堆等名胜古迹享誉中外。 (2)湘潭是制造业和旅游业相对发达的城市,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电、农产品加工等。所辖的韶山市是毛泽东同志的故乡。 (3)株洲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铁路枢纽,京广、沪昆等铁路在此交会。株洲是中国重要的电力机车、有色冶金和化学工业基地。株洲建有大型服装市场,物流业也很发达。 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你认为专家的观点有道理吗?议一议三市为什么要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学生讨论回答) 在编制长株潭城市群规划的过程中,有些专家认为,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应结合自身实际,各有侧重,避免雷同,但又要取长补短,加强协作。就城市定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案 洪江市实验中学肖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与范围,理解长株潭三市的空间关系与交通联系方式。 (2)引导学生了解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差异。 (3)了解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 (4)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认识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建设,感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了解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 【教学难点】 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欣赏长沙、株洲、湘潭的部分景观图片 二、新课学习 (一)展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学。

1.了解三市的位置特点和相互间的交通联系。 2. 知道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经济发展的差异。 3.理解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4.通过对“两型社会”建设的了解,感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自学检测、讲授 1.城市群概况 活动: (1)读图说说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特点。 (2)读图说说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间的位置关系和交通关系。(学生读图回答) (3)长株潭的地形、气候和人口如何?(学生回答) 2.三市的发展差异 (1)阅读课本P65,完成下表: (2)阅读P65活动题,你认为专家的观点有道理吗?议一议三市为什么要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 3.三市的发展差异 长株潭城市群的一体化建设: (1)阅读课本p66的第一段文字,思考问题: ①三市实施了什么建设? ②三市实施一体化建设的基础是什么? ③三市实施一体化建设的目的是什么? (2)发挥城市群的整体优势,避免“城市病”。 “两型社会”建设: ①说一说:什么是两型社会?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绪论 200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先后承接了湖南省湘潭市、浏阳市、株洲市、衡阳市、永州市、醴陵市、湘乡市和湘西里耶镇等城市的总体规划编制任务,特别是2001年上半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接受湖南省人民政府长株潭经济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长株潭办”)的委托,承担了湘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国际咨询的技术咨询工作,该工作从三市一体化的研究高度出发,提出了整体的框架研究报告,保证了湘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国际咨询工作沿正确的技术路线圆满完成。中规院项目组在2001年8月份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工作会议上向湖南省党政各级领导详细汇报了框架研究的主要内容。在这些工作基础上,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在会上明确提出委托中规院进行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的任务。后经长株潭办与中规院多次磋商,确定以“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为项目正式名称。2002年5月双方正式签定合同,中规院将其列为院管重点项目,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展开。 2002年6月—7月,中规院项目组正式进驻现场,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现场调查工作,并在调查结束时,向长株潭办作了调研情况的初步汇报交流。 2002年9月6日,中规院项目组向院总工联席会议作了关于现状问题的初步汇报,听取总工意见。项目负责人严奉天等介绍了项目进展情况,李晓江、杨保军等院领导发表了意见,蒋大卫、官大雨等院总工提出了下一步的技术工作要求。 2002年底,中规院项目组赴长沙向省直各部门作了城市群区域规划整体框架构思的汇报。 2003年2月,项目组在中规院一年一度的院技术交流会上作了交流。

2003年3月,项目组向院总工室作了技术汇报并发了会议纪要。 2003年3月,项目组进行了补充调研。 2003年4月,项目组先后向湖南省部分老专家、湖南省建设厅作了沟通交流,并向湖南省长办公会作了技术汇报。 2003年8月,中规院李晓江副院长和严奉天高级规划师在第四次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会议上作了汇报。 2003年12月,中规院项目组许顺才、刘贵利、杨明松等赴长沙向省直部门、三市有关部门进行了纲要前的阶段性成果汇报。 2004年5月和6月,中规院项目组多次赴长沙,就区域规划纲要阶段性成果与各有关部门和专家讨论并修改,形成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2004年8月7日—8日,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长沙市组织了省内、外16位专家,对《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纲要成果进行了评审,专家组对该规划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规划指导思想明确、内容全面、资料翔实、分析深入,规划的主要内容,符合该地区的实际和发展要求。规划成果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并在区域规划的编制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评审会主任赵士修认为这是国内第一个内陆城市群区域规划,规格高,难度大,富有新意。为进一步完善规划成果,专家组提出了若干主要意见和建议。专家们同时强调,湖南省是中部地区最早启动区域规划的省份,一定要抓住这一有利先机,为这一规划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2004年8月底,中规院项目组又赴长沙市,与省直各专业部门和三市政府就专家意见逐条进行了落实,并作了补充调研。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第一章总则 一、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目的 1.为落实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战略服务,提高湖南省的区域整体竞争力以及协调和促进三市城市发展。 2.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该地区有序发展和资源整合,为建立生态化、网络状城市群提供总体蓝图。 3.为各类建设项目投资提供空间依据和项目库,并强调实用性。 二、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 1.以树立区域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区域和城市的双向角度,以目标和问题为双重导向,统筹安排经济社会建设,形成高度的经济、市场一体化的发展态势;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保护并合理利用自然环境,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协调城镇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区域整体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走文明发展道路。 2.主要出发点是提高城市群区域的国际国内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推进城市群的共同发展,切实保障区域内各城市、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协调发展能力。 3.借鉴国内外城市群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探求在新时期、新需求下形成的解决地区空间发展的新问题和新途径。并且从国际城市群比较到国内经济区的分析,努力以整体的观念审视长株潭的发展,为制定区域发展政策和法规条例提供一个实施平台。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它是指导三市总规的上位宏观空间规划,对下一层次的各级各类规划起到指导作用。 三、长株潭城市群的工作范围 工作范围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三市市域,面积为2.8万平方公里。 第二层次:长株潭三市城市群核心地区(以下简称核心区或规划区),主要包括长沙市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沙市城市规划区2893平方公里,湘潭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湘潭市区和湘潭县域涟水—湘江以北的用地范围)670平方公里和湘潭县易俗河—河口地区(含易俗河镇域、河口镇域、梅林桥镇域)约200平方公里,株洲市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536.7平方公里(即株洲市辖四区:天元区、芦凇区、荷塘区、石峰区)和株洲县渌口地区(含渌口镇、雷打石镇、南阳桥乡、白关镇)约200平方公里,总面积为4500平方公里左右。 核心区是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是产业布局、城市建设、生态保育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重要区域,也是本规划的重点工作范围。 四、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2004—2020年, 近期:2004—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同时提出远景发展框架:2021—2050年。 五、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 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现实与目标”、“长远与近期”、“整体与局部”这四对错综复杂的关系,构成本次规划的指导原则: 1.各司其职,正确把握“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既要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强化政府对公共资源和战略性资源的有效控制。既要充分利用传统的自下而上、市场主导的发展模式惯性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保持区域经济活力,同时又要适应未来发展转变的要求,针对战略性地区和战略资源的配置,构建自上而下、政府主导的发展调控模式。 2.顺应规律,正确把握“现实与目标”的关系。立足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效率与公平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为了实施湖南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战略,提高湖南省的区域竞争力,打造湖南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协调和指导对三市区域城市发展的调控,根据省政府规定的事权范围,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7.《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8.《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成果送审稿)(2003.6) 9.《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送审稿)(1997—2010年) 10.《湖南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十五计划》 11.《长株潭产业一体化规划》 12.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已经国务院批准) 株洲市、湘潭市二市城市总体规划(成果送审稿)(2001-2020年)

13.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年) 14.长沙市城市林业生态圈规划 第三条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的工作范围 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三市市域,面积约为2.8万平方公里。 第二层次:长株潭三市城市群核心地区(以下简称核心地区),主要包括长沙市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沙市城市规划区2893平方公里,湘潭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湘潭市区和湘潭县域涟水—湘江以北的用地范围)670平方公里和湘潭县易俗河—河 口地区(含易俗河镇域、河口镇域、梅林桥镇域)约200平方公里,株洲市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536.7平方公里(即株洲市辖四区:天元区、芦凇区、荷塘区、石峰区)和株洲县渌口地区(含渌口镇、雷打石镇、南阳桥乡、白关镇)约200平方公里,总面积为4500平方公里左右。 核心地区是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是产业布局、城市建设、生态保育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重要区域,也是本规划的重点工作范围。 第四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2003—2020年, 近期:2003—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同时提出远景发展框架:2021—2050年。 第五条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的规划、建设、管理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思想,统筹长株潭城乡发展,统筹长株潭核心地区和外围区域发展,统筹长株潭经济社会发展,统筹长株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人为本,

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摘要: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结合部,具备 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群、影响和辐射四方的区位优势。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结构紧凑、区位条 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特色鲜明,是国家不可多得的城市群资源。 一、背景分析 长沙、湘潭、株洲三个城市分别发端于春秋战国、隋朝以及三国时期,三个 城市呈品字状相邻分布于湘江下游,彼此城市中心直线距离分别为:长沙与湘潭、株洲 40 公里,湘潭与株洲 20 公里。历史上多数时期三地同属于大长沙,联系紧密。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结合部,具备建设区 域性中心城市群、影响和辐射四方的区位优势。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结构紧凑、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特色鲜明,是国家不可多得的城市群资源。 2007 年,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区,这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国家在新时期赋予长株潭城 市群的重要历史使命,也是长株潭城市群进入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实现又好又快 发展的新机遇。 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曾有专家提出合并三市为“毛泽东城”的构想,80 年代初长株潭经济区由构想开始转入理论探索。 1997 年,湖南成立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省级协调机构,开始推进长株潭 三市一体化。 2006 年 11 月,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时任省委书记张春贤在报告中提出 了“ 3+5”城市群战略。 2007 年 12 月 14 日,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 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一轮新的发展空间由此打开。 2012 年 7 月 16 日,正式亮相的《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2-2020)》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调整)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xx-2020)(xx 年调整) 文本 图集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xx年9月

目录 调整说明 (1) 第一章总则 (3) 第一节发展基础 (3) 第二节战略意义 (4) 第三节指导思想和原则 (5) 第四节规划范围和期限 (6) 第五节规划强制性内容 (7) 第二章城市群发展战略目标 (8) 第一节战略定位 (8) 第二节战略重点 (8) 第三节发展目标 (9) 第三章城市群核心区发展战略和空间规划 (12) 第一节核心区空间发展战略 (12) 第二节核心区发展规模 (13) 第三节核心区空间功能分区 (13) 第四节核心区生态系统 (15) 第五节核心区空间发展结构 (16) 第六节核心区城市职能结构 (17) 第七节核心区创新发展区域 (19) 第八节湘江整治与提升转型 (20) 第九节核心区城乡功能布局 (22) 第十节乡村地区发展 (23) 第四章城市群区域统筹发展战略 (25) 第一节总体发展思路 (25) 第二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26) 第三节重点城镇发展定位 (28) 第四节产业分工与布局 (31) 第五节交通建设 (32) 第六节生态保护建设 (32) 第七节长株潭三市城乡统筹发展策略 (33) 第八节功能拓展区分区发展指引 (34) 第九节外围协作区战略节点发展指引 (35) 第五章城市群发展支撑体系 (37) 第一节产业发展 (37)

第二节交通规划 (39) 第三节基础设施 (44) 第四节公共服务 (47) 第五节资源利用 (49) 第六节环境保护 (51) 第六章规划的环境影响与评价 (55) 第一节资源环境促进与约束因素分析 (55) 第二节规划与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协调性分析 (55) 第三节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56) 第四节生态环境建设保障措施 (57) 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 (59) 第一节近期行动 (59) 第二节法制保障 (61) 第三节组织保障 (62) 第四节政策机制保障 (63) 第五节示范区优化发展保障 (66)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第五节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教案_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学设计 课题: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城市群概况、三市的发展差异三市的发展联系 班级:八(2)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与范围,让学生理解长株潭三市的空间关系与交通联系方式。 2、引导学生了解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差异。 3、引导学生分析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确定不同发展方向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分析及评价,认识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差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了解,感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 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差异。 教学难点: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差异。 教学方法:读图法,分析法。 教学媒体:多媒本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湘潭市韶山“毛泽东故居”图片设问导入课题。 二、学习新知识 任务一:长株潭城市群概况 1、读图7---40和图7---41,说一说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特点。 (1)长株潭位于哪个省级行政区?具体指哪三个城市? 从图上找出:长沙、株洲、湘潭、 位于湖南东南部,是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 (2)读图7---41,说一说长沙、株洲、潭三市之间的位置关系和交通联系。 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市市区彼此相距约30千米,呈三足鼎立之势,其间有铁路、公路和湘江相连。 (3)读《地理图册》P31,找出长沙、株洲、潭三市所在地形区名称。长沙、株洲和 湘潭位于湘中丘陵地区,城区大多在湘江河谷平原区。长江支流湘江,是湖南省最大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课标要求: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二、教材内容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地处我国中部地区,2007年被国家批准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地理区位和区域发展模式均具有代表性。本节教材包括“城市群概况”、“三市的发展差异”和“三市的发展联系”3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本节所对应的课标内容主要是“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地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的不均一性,即差异性。区域性之所以成为地理学的特征,就是因为区域的这种差异性。区域间之所以需要联系,也是因为区域各有特点。“因地制宜”的观念正是基于区域差异的存在。对区域差异的认识可以从区域间和区域内两个角度入手。区域的划分是有不同指标的,但总体来说,区域内主要指标有明显的一致性,区域间则有显著的差异性。差异会形成区域发展的特点。根据区域自然及人文条件的优势发展经济,区域发展才会表现出特点,才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区域地理教学也应充分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的独特之处,才能体现区域地理教学的特点。一个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当我们把某一级区域又划分成更小的区域来讨论它们之间的差异时,这种区域内部的差异也可看做是区域间差异。例如,湖南省和上海市的区域差异,是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之间的比较。在湖南省内部,仍然可以区分为不同地区,并通过比较这些地区之间的差异更具体地认识区域差异问题。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在“城市群概况”这部分内容中,正文扼要介绍了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与人口状况、三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区域内的交通联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这些内容是学习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差异与发展联系的基础。本部分知识内容较少,学习难度不大。为配合正文内容,教材安排了“长株潭地区在湖南省的位置”、“长株潭城市群城区交通分布”2幅地图,引导学生了解长株潭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特点,以及城市群内部主要的交通联系方式。需要注意的是,长株潭地区和长株潭城市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长株潭地区的范围更大,它包括了长株潭城市群下辖的县(或县级市)。教材P.64安排了一组“活动”,旨在通过对图像信息的分析,引导学生认知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特点、三市之间的位置关系和交通联系。 在“三市的发展差异”这部分内容中,正文内容点到即止,主要采用图解的方式介绍了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差异,让学生对三市不同的发展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教材P.65安排了一个“活动”,该“活动”既是对图7—42“长沙、株洲、湘潭的发展差异”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三市

长株潭城市群发展考察报告(修改稿4.12)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 考察报告 石嘴山市发改委 (2010年4月12日) 2007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首个全国性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2008年湖南省进一步修改完善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并批准实施。 为学习借鉴长株潭城市群在产业定位、城市化发展、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3月24日—30日,市发改委田生宇副主任带领相关科室负责人赴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学习考察。考察期间,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考察,深切地感觉到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大思路、大手笔、大气魄,“两型社会”建设起步早、定位准、措施到位,有力地推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后发优势非常明显,给考察组一行带来诸多启迪和思考。现将学习考察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长株潭城市群是以长(沙)、株(州)、(湘)潭为基础,包括周边市县的“3+5”城市群。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是“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成员。三市相距不足40公里,既有绿色带隔离,又有高速

路网联接,是不可多得的优质城市群资源。 长沙市又称“星城”,湖南省会城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长浏盆地西缘,现辖五区一市四县,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人口646.5万。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44.8亿,增长14.7%,经济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居第7位,人均GDP 达到56620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8∶50.6∶44.6;地方财政总收入406亿元,增长1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41.8亿元,增长3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7亿元,增长1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38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9432元,增长17.9%,其中工资性收入4482元,农民占人均纯收入的47.5%。 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中游,是炎黄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现辖五县四区、株洲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两型”社会建设云龙示范区,总面积 1.1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82.8万。2009年全市GDP达到1020.6亿元,增长14.2%,人均GDP达到27474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5:54.8:34.7;财政总收入100.33亿元,增长22.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7.3亿元,增长46.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4亿元,增长1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25元,分别增长12.5%、11.8%。 湘潭市地处湘江之滨,是伟人毛泽东的故乡,是湖南乃至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现辖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和雨湖、岳塘两个城区,总面积5015平方公里,总人口295.26万。2009年全市GDP达到739.38亿元,增长13.7%,人均GDP达到26608

2020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28南方地区__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贵州省长株潭城市群2

第三部分第二十八讲南方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贵州省、长株潭城市群 目标达成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位于粤赣两省交界处的梅岭山区中的梅关古道,始通于秦汉,在粤汉铁路(今京广铁路南段)修通之前,是广东和外界最主要的通道之一,成为当时中国南北交通要道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读图回答1~2题。 1.材料中所说的梅岭,位于图中的(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由题干梅关古道位于粤赣两省交界处,可以判断梅岭即图②所示的南岭。 答案:B 2.梅关古道所连接的两大水系是 ( ) A.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B.长江水系和闽江水系 C.珠江水系和闽江水系D.淮河水系和长江水系 解析:南岭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答案:A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示区域种植棉花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 ①地处亚热带地区,太阳辐射较强②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土质好③河网密度大,排灌方便④梅雨季节降水多,晴天少⑤接近消费市场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 C.①②③D.①②③⑤ 解析:结合图示区域的实际情况可知,该地的地形、气候、水源、市场等条件都较为有利,但梅雨季节的晴天少是不利条件。 答案:D 4.目前,图示区域的部分产业正在向安徽省转移,其原因是( ) ①安徽省科技发达,技术先进②安徽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③安徽省地价相对低廉④安徽省气候温和适宜 A.①②③B.②③ C.①②③④D.②③④ 解析:图示区域的部分产业向安徽转移主要是由于安徽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答案:B 读我国某地某月等温线图,完成5~6题。 5.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其中温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可能是( ) A.甲、乙B.乙、丁 C.甲、丙D.丙、丁 解析:从图中气温数值分析,此季节为夏季,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丁地温度低于28 ℃;从河流的流向分析,乙地海拔高,其温度低于28 ℃;而甲地海拔低,且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其温度高于28 ℃;丙地受海洋的影响比丁地小,其温度高于28 ℃。 答案:B 6.图中M地气温及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 ) A.27 ℃地形地势B.25 ℃海陆位置 C.27 ℃海陆位置D.25 ℃地形地势 解析:依据等值线分布特点,结合M地为山地,可知其气温应低于26 ℃。 答案:D (2017·全国卷Ⅲ)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7~9题。

八年级地理下册7.5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导学案新版湘教版

7.5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位置特点和相互间的交通联系。 2.知道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发展特点的差异。 3.理解长沙、株洲、湘潭一体化建设对区域发展的积极意义。 4.通过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了解,感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预习要点 1.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位置特点和相互间的交通联系。 2.知道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发展特点的差异。 三、达标练习 1. 长株潭城市群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城市,位于______省___部。地处湘中丘陵地区,______流经这三个城市。这三个城市其间有_____、______和______相连。 2.长沙是______省的省会城市,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名胜古迹。 3.株洲位于_______、_______等铁路交会处。 4.湘潭是_____业和______业相对发达的城市,所辖的______是毛泽东同志的故乡。 5.2007年,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__________型和__________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6.关于长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市中城市规模最大 B.计算机、杂交水稻等科技居全国领先水平 C.橘子洲、马王堆等名胜古迹享誉中外 D.中国重要的电力机车、有色冶金基地 7.下列措施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的是() A.设置城市“绿心” B.大力发展钢铁工业 C.鼓励私人汽车发展 D.把湘潭发展成为特大城市

8.长株潭城市群位于() A.湖南南部 B.江西西部 C.湖南东部 D.湖北南部 9.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间的交通方式有() A.铁路、公路和航空 B.铁路、公路和河运 C.航空、河运和公路 D.海运、河运和铁路10.流经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中心城区的河流是( ) A.长江 B.湘江 C.珠江 D.汉江 11.长沙、株洲在全国著名的工业部门分别是()A.工程机械、机车制造 B.纺织服装、有色冶金 C.飞机制造、汽车制造 D.电子工业、日用家电 12.关于长株潭城市群的描述,正确的是() A.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B.位于湖南省东部 C.地处洞庭湖平原 D.自然地理条件差异悬殊 探究案 一、要点回顾 位置 城市群概况地位 长株潭长沙 城市群三市的发展差异株洲 湘潭 三市的发展联系发展 联系 二、问题展示 1.长株潭城市群的位置?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1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目录(新) 绪论 总则 城市群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 城市群空间组织 城市群区域和核心地区土地利用 产业发展和布局规划 交通运输设施体系和通道建设 能源、供水、污水处理、防洪排涝 环境资源保护和利用 生态建设和空间管治 近期建设和主要规划项目 附表一 附表二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图件 01-区域位置图 02-区域分析图 03-区域城镇空间结构 04-核心区土地利用现状 05-核心区空间结构规划图(一主二副环绿心) 06-核心区功能组团结构分析图 07-核心区综合交通规划图 08-核心区生态功能区划图 09-核心区供排水设施规划图 10-核心区环保设施规划图

绪论 200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先后承接了湖南省湘潭市、浏阳市、株洲市、衡阳市、永州市、醴陵市、湘乡市和湘西里耶镇等城市的总体规划编制任务,特别是2001年上半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接受湖南省人民政府长株潭经济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长株潭办”)的委托,承担了湘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国际咨询的技术咨询工作,该工作从三市一体化的研究高度出发,提出了整体的框架研究报告,保证了湘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国际咨询工作沿正确的技术路线圆满完成。中规院项目组在2001年8月份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工作会议上向湖南省党政各级领导详细汇报了框架研究的主要内容。在这些工作基础上,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在会上明确提出委托中规院进行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的任务。后经长株潭办与中规院多次磋商,确定以“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为项目正式名称。2002年5月双方正式签定合同,中规院将其列为院管重点项目,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展开。 2002年6月—7月,中规院项目组正式进驻现场,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现场调查工作,并在调查结束时,向长株潭办作了调研情况的初步汇报交流。 2002年9月6日,中规院项目组向院总工联席会议作了关于现状问题的初步汇报,听取总工意见。项目负责人严奉天等介绍了项目进展情况,李晓江、杨保军等院领导发表了意见,蒋大卫、官大雨等院总工提出了下一步的技术工作要求。 2002年底,中规院项目组赴长沙向省直各部门作了城市群区域规划整体框架构思的汇报。 2003年2月,项目组在中规院一年一度的院技术交流会上作了交流。 2003年3月,项目组向院总工室作了技术汇报并发了会议纪要。 2003年3月,项目组进行了补充调研。 2003年4月,项目组先后向湖南省部分老专家、湖南省建设厅作了沟通交流,并向湖南省长办公会作了技术汇报。 2003年8月,中规院李晓江副院长和严奉天高级规划师在第四次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会议上作了汇报。 2003年12月,中规院项目组许顺才、刘贵利、杨明松等赴长沙向省直部门、三市有关部门进行了纲要前的阶段性成果汇报。 2004年5月和6月,中规院项目组多次赴长沙,就区域规划纲要阶段性成果与各有关部门和专家讨论并修改,形成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