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实词用法归纳

文言实词用法归纳

文言实词用法归纳
文言实词用法归纳

语文专项突破——文言实词

1.爱

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动词,爱护)

②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 (动词,爱惜)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动词,吝惜)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动词,喜欢,爱好)

⑤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通“薆”,隐藏)

爱:同“薆”,隐藏。见:同“现”,出现。说:通“悦”,喜爱

2.安

①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形容词,安稳)

②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论》) (形容词,安逸,舒服)

③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疑问代词,哪里,什么地方)

④君安与项伯有故 (疑问副词,怎么 )

⑤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使……安定)

【释义: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原意是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3.被

①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蒙受,遭受)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介词,表被动)

③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动词,通“披”,披散)

④被明月兮佩宝璐(《涉江》)(动词,通“披”,穿)

【身上披挂着珍珠佩戴着美玉】

4.倍

①尤倍重于三十年前(《〈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加倍)

【比三十年前更是加倍重大。】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动词,通“背”,违背)

【希望你详细向项王说明,我是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的。】

5.本

①自言本是京城女(《琵琶行(并序)》)(本来,原来)

②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本源)

③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树干)

④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稿本,诗稿)

⑤君子务本(《论语?学而》)(根本)

⑥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本着,按照)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艰难而失去容易吗?还是探究他的成败过程都出自人为的原因呢?】6.鄙

①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边邑,这里用作动词,以……为边邑)

【越过别国而以远处地方为自己的边邑。】

②蜀之鄙有二僧(《为学》)(名词,边远的地方)

③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并序)》)(轻贱)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浅薄,鄙陋)

7.兵

①可汗大点兵(《木兰诗》)(军队,士卒)

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兵器)

【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

③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战争)

【战争、旱灾相继而来,社会的财富极其缺乏。其中“屈”通“缺”。】

8.病

①病万变,药亦万变(《吕氏春秋?察今》) (疾病)

②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担心忧虑)

【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

③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有病,患病)

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困苦不堪)

8.察

①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细看,观察)

②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赤壁之战》)(详审,细究)

【刚才我察看众人的议论,是专门想贻误将军】

③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mén mén者乎(《屈原列传》)(洁净的样子)

【察察:洁净的样子。汶汶:浑浊的样子。者乎:复合语气词。

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受脏物的污染呢?(定语后置)】

④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情表》)(察举,考察后予以推荐)

⑤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桓晋文之事》)(看得清)

【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9.朝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名词,朝廷)

②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名词,朝代)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已打天下。两朝,指刘备、刘禅两朝。开济,指辅刘备开创基业,佐刘禅匡济危难。】

③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赋》)(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④先轸朝,问秦囚(《殽之战》) (动词,拜访,拜见)

【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

⑤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上朝,朝见)

10.曾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动词通“增”,增加)

【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所缺少的才能。所以:用……的方法】

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并序)》)(副词,曾经)

③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副词,表示出乎意料,相当于“竟”“却”)

④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土山都削不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

11.乘

①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动词,乘坐)

②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涉江》)(动词,登上)

【在鄂渚登岸,回头遥望国都,对着秋冬的寒风叹息】

③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量词,辆)

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介词,趁着)

【趁着有利时机和便利的机会,征服天下】

⑤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殽之战》)

(古代兵车一辆叫一乘,这里用作名词,指兵车)

【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刚下车又一跃而上。】

⑥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动词,相连,相依)

【战争、旱灾相继而来,社会的财富极其缺乏。其中“屈”通“缺”。】

13.诚

①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连词,假如,果真)

【果真能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必然说见我,我才能成功报答太子。】

②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副词,确实)

【战败而亡国,实在是不得已的。诚:确实。得:可以。已:止。】

③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形容词,真诚)

④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谏太宗十思疏》)(真诚的心意)

【(因为)在深深忧患当中一定会竭尽诚意对待臣民】

成功以后,就放纵自己情感傲慢地对待别人。

14.除

①扶辇下除,触柱折辕(《苏武传》)(名词,台阶)

【扶着皇上的车驾下殿阶,碰到柱子,折断了车辕。】

②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动词,修治,整理)

【就清理已废的魏阉生祠的旧址来安葬他们】

③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动词,任命官职)

【朝廷又特地颁下诏书,认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恩,认命我为洗马。

洗马:官名,太子的属官】

④手长铲,为除不洁者(《左忠毅公逸事》)(动词,清除)

【手拿着长铲,装做打扫垃圾的人】

⑤爆竹声中一岁除(《元日》)(动词,逝去,过)

15.辞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动词,告别,辞别)

②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动词,计较)

【干大事的人可以不考虑细微末节,行大礼不避小的责备】

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道歉)

【秦王怕他(相如)真的把玉壁撞碎,便向他道歉】

④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送东阳马生序》)(名词,言辞,文辞)

【写一封长信作为见面礼,(信中)言辞十分顺畅透彻。

撰,写。书,信也。以为,用以作为之省略。贽,礼物。畅,通顺。达,说理透彻。】

⑤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借口,理由)

【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来为之辩解的作法】

⑥使皇武子辞焉(《殽之战》)(动词,告诉)

⑦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

(文辞,这里指文学)

【楚国出现了宋玉、唐勒、景差等人,都爱好擅长文辞,凭着辞赋好而被人称道。见:表被动】

⑧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回去吧。来:助词,无义兮:语气助词。辞:文体。】

⑨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赤壁之战》)(言辞,这里指命令)

【近来我奉皇帝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指向南方,刘琮投降。】

⑩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琵琶行(并序)》)(动词,推辞,拒绝)

【请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琵琶行》】

16.从

①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跟随)

②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并序)》)(动词,参与)

【是说随着时间的流失,容颜逐渐老去了】

③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依顺,听从)

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

(名词,通“纵”,特指合纵,战国时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的联盟) 【因此,军队离散,盟约解除,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

⑤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

(介词,表示地点,相当于“自”“由”)

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使……跟从率领 )

【沛公(刘邦)第二天率领百余人(骑马而来),拜见项王(项羽)。】

17.殆

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山记》)(副词,大概)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形容词通“怠”,精神困倦而无所得)

【学习而不知道思考,就会被知识表象所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对学习有害】

③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梦溪笔谈》)(副词,几乎,近乎)

④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庄子?秋水》)(危险)

18.当

①当窗理云鬓(《木兰诗》)(面对,向)

【对着窗子整理像乌云一样柔美的头发】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抵挡)

③惴惴恐不当意(《促织》)(符合)

④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捕蛇者说》)(抵,相抵)

⑤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过秦论》)(在……时候)

【在这个时候,是商鞅辅佐秦孝王,在国内建立法度,】(对国外实施连横策略对付各诸侯)⑥北邀当国者相见(《〈指南录〉后序》)(动词,主持,掌管)

【元军邀约宋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

⑦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动词,占据,把守)

【(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⑧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赤壁之战》)(应当)

【有谁敢再(对我)说应该迎击曹操的,下场就和这案桌一样!】

⑨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苏武传》)(动词,判处)

⑩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并序)》)(副词,必定,一定) 19.道

①有碑仆道,其文漫灭(《游褒禅山记》)(道路)

②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动词,取道)

【从郦山下,经过芷阳抄小路逃跑。】

③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名词,方法,途径)

【贿赂秦国导致自己力量减弱,这就是六国破灭的原因道理啊。】

④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道义,正道)

【攻打没有王道的人,诛伐残暴的秦朝】

⑤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志向)

【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⑥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说)

【我特地将自己求学的艰难告诉他。“为学”:“求学、做学问”,

“为”动词,“做、行、从事……”】

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这里指风尚)

⑧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道理,规律)

⑨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名词,主张,学说)

【(自己)的道义已经行不通了,(自己)早已是知道】

20.得

①白马令李云以谏受罪,秉争之不能得(《后汉书?杨秉传》)(成,成功)

【白马(地名)的县令李云因为直言进谏而受到罪罚,杨秉争取为李云开脱罪责没有成功】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获得,具备)

【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就能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③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与“无”一起,表示“莫非”“岂不是”)

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石钟山记》)(能够,可以)

【因而能够观察这座称为“石钟”的山】

⑤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获得)

⑥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记王忠肃公翱事》)(契合,投合)

【这个太监也很守法,与王翱相处很好】

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必须)

⑧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六国论》) (适宜,得当)

⑨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鱼我所欲也》)(动词,通“德”,感激)

【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万钟俸禄)】

21.度

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估量,揣测)

②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制度,法度)

【对内确立法律制度,以耕作纺织为主要事务,修建防守打仗的器械,对外与其他国联合,使诸侯之间争斗。。。】

③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比较)

【假使拿诸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那简直是天渊之别了。】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越过)

【奔赴边关,千万里行军打仗,置身于繁忙的军务中。(风尘征战间,)时光飞逝,已是跨越了重重险阻,渡过了千山万水】

⑤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后序》)(名词,思考,考虑)

【(靠了一条小船渡过惊涛骇浪,实在无可奈何,)对于死本已置之度外了!】

⑥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论积贮疏》)(名词,限度)

【生产东西需要时间,而使用起来却挥霍无度,这样一来,财物和人力都必然用尽。】

⑦宁信度,无自信也(《韩非子?郑人买履》)(名词,计量长短的工具)

⑧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名词,常态,容度)

【大臣们惊慌发呆,事情发生得突然,不曾意料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

⑨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量词,次,回)

【崔九的家里多次听到您的唱歌。】

⑩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扬州慢》)(动词,谱写) 【我内心凄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首曲子。】

22.非

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赤壁赋》)(不是)

②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错误)

【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没有)

④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与“常”一起解释为“意外的或突如其来的”)

⑤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

(与“常”一起解释为“特殊的”)

【魏忠贤也迟疑不决,畏惧正义,篡夺帝位的阴谋难于发动】

⑥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庄暴见孟子》)(副词,不)

【寡人不是喜好先王所好的音乐,(只是喜好世俗的乐声啊!)】

⑦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动词,反对,责怪)

【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

23.复

①成子精神复旧(《促织》)(恢复)

②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副词,再,又)

③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孔雀东南飞(并序)》)(双层)

【红色罗纱做的双层斗帐,四角挂着香袋】

④寓形宇内复几时(《归去来兮辞》)(助词,表反问语气)

【寄身世上还有多少时光,(为什么不按照自己心意或去或留?)】

⑤便复在旦夕(《孔雀东南飞(并序)》)(回答,回复)

【(你妈妈我去给你求亲),用不了几天人家就会回信答应了】

24.负

①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载)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使……承担)

③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廉颇蔺相如列传》)(凭借,倚仗)

④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违背,背弃)

⑤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报任安书》)

(与“下”连用,意为“负罪之下,即受刑之人”)

【再说,戴罪被侮辱的处境是很不容易安生的,地位卑贱的人,往往被人诽谤和议论。】⑥吾行负神明(《祭十二郎文》)(辜负,对不起)

【我的行为辜负了神明,才使你这么早死去。】

⑦子夏蹶然而起,负墙而立(《礼记?孔子闲居》)(靠近)

【子夏一跃而起,战战颤颤靠墙站立】

25.盖

①盖均无贫,和无寡(《季氏将伐颛臾》)(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议论)

【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

②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名词,伞)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赤壁之战》)(超过,胜过)

【何况刘豫州(是)汉王室的后代,英明才智超过所有的当代人。】

④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发语词,大概)

【大概我所到达的地方和喜欢游玩的人(到达的地方)比起来还不够十分之一。】

⑤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赤壁赋》)(句首语气词,表假设语气)

【如果从它变化的一面来看它,那么天地无时无刻都是变化的;】

⑥我行既济,盖云归哉(《诗经?小雅?黍苗》)(通“盍”,何不)

【我们此行任务已经完成,何不说回去吧】

⑦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信陵君窃符救赵》)(名词,车盖)

26.故

①轩东故尝为厨(《项脊轩志》)(原来)

②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并序)》)(形容词,旧,衰老)

③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廉颇蔺相如列传》)(缘故,原因)

【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不应该。】

④今公子故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特意)

【现在公子却特意地(同我)去访问朋友】

⑤故舍汝当旅食京师(《祭十二郎文》)(连词,所以,因此)

【因此我离开你而旅居长安,以寻求微薄的俸禄。】

⑥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交情)

27.顾

①赢得仓皇北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回头看)

【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刘裕的儿子)兴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建功立业,由于

草率从事,结果为后魏击败。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仓皇失措.】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拜访)

【先帝不因我身世卑微、见识短浅,反而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里来访问我】③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看见)

【成名回头看到蟋蟀笼空着,就急得气也吐不出,话也说不上来】

④不得中顾私(《白马篇》)(顾念,顾惜)

【(名字被记在壮士名册中),心中不能顾及私人!】

⑤顾未有路耳(《信陵君窃符救赵》)(副词,只是,不过)

【如姬要为公子效命而死,是在所不辞的,只是没有行动的机会罢了。】

⑥忽反顾以游目兮(《离骚》)(看)

【我忽然回头纵目远眺,(将往观四面遥远的地方。)】

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难道)

【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28.固

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巩固)

【巩固国家不能依靠山河的险要】

②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顽固)

【暴君的心却日益骄横顽固】

③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坚决)

④固一世之雄也(《赤壁赋》)(本来)

【本是盖世的英雄】

⑤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固然)

⑥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过秦论》)(坚决,顽强)

【君臣顽强地守卫着,借以窥视周王室(的权力)】

⑦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季氏将伐颛臾》)(坚固)

【(颛臾的城墙坚固),离季孙的采邑费地非常近。如果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

留下祸害】

⑧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钟山记》)(仍然)

⑨君子固穷(《论语》)(安守) 【安守贫穷】

29.归

①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项脊轩志》) (女子出嫁)

【又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到轩中,向我问到一些古往的事】

②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孔雀东南飞(并序)》)(被休回娘家)

③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并序)》) (回去)

④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国语?勾践灭吴》)(归附,归属)

⑤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回家)

【将军与壮士们征战十年身经百战后凯旋归来】

30.国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六国论》)(诸侯国)

②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国都,京城)

【全城没有人停步跟他说话】.

③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相思》)(地域,乡土)

④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 (国家)

【不久又蒙受国恩,认命我为洗马。洗马:官名,太子的属官】

常见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3

常见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汇编 龙口一中郇树波 五十一、察①观察,仔细看②看清楚,明察,洞察,了解③考察,审察,体察 1、向察众人之议 2、察今可以知古 3、夫传言不可以不察 五十二、异①不同的,不同②奇特,奇怪,特殊,特别③别的,另外的 ④惊异,诧异 1、君子生非异也 2、寻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 3、无它异也 4、渔人甚异之 五十三、生①生长,长出②出生,诞生③生育,养育④生存,活着⑤生命⑥生活⑦一生⑧产生,发生⑨生产,制造⑩与“熟”相对⑾对读书人的称呼 1、及其茎叶既生 2、人非生而知之者 3、舍生取义者也 4、其势不俱生 5、以一人生三计之 6、哀吾生之无乐兮 7、穷予生之光阴疗梅也哉 8、别有忧愁暗恨生 9、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10、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 五十四、可①许可,认可,肯定,赞许②适合,合适,好③副词,大约④副词,难道⑤助动词,表值得或应当⑥助动词,表示可以或能够⑦连词,却,可是 1、无所不可 2、吾子好道而可吾文 3、至其可人之口者 4、潭中鱼克百许头 5、于人为可饥 6、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7、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五十五、备①完备,齐全②准备,预备,防备③详尽,全部 1、吾所以侍侯生备矣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请备述之 五十六、秋①秋天,秋季②年③指某个时期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一日三秋千秋万代 五十七、能①能力,能事,才能②有能力或有能力的人③能够,可能 1、虽有千里之能 2、所谓以能问于不能 3、寡人非能好古人之乐也 五十八、兼①本意为一手持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件事或占有几样

东西;兼任,兼攻,兼有②副词,表另一方面,可译为“还”“同时”“再加上”③加倍④并吞,兼并⑤副词,全部 1、兼韩魏燕赵宋中山之众 2、兼仗父兄之烈 3、晨夜兼道 4、又光有兼并之家 5、兼收并蓄,兼听则明 五十九、去①离开,走了②逃离,逃亡③去掉,花掉,放开, 与“取”相对④过去的⑤距离,距⑥往,到……去⑦表动作行为的趋向,用在动词或动宾短语后 1、脱身独去 2、欲呼张良与俱去 3、唯陈言之务去 4、去日,去事 5、去今之墓而葬焉 6、今日还家去 六十、师①古代2500人为一师,泛指军队②传授,传达③传布,流传 1、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2、圣人无常师 3、吾师道也 六十一、传chuán ①传递,传送②传授,传达③传布,流传 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师道之不传也久已 六十二、传zhuàn ①驿舍,客舍②驿车,传达命令的马车③文字的记载,古书④传记⑤诠释或解释经文的字 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2、作七十列传 3、舍相如广成传舍 4、臣窃观上世之传 5、遽传不用 六十三、道①道路②途径,方法,法度③道德,道义④道理,规律,正道⑤主张,学说⑥说,讲⑦明清时省府之间所设置的监察区⑧介词,从,由⑨“导”,引导 ⒈操引军从华荣道步走⒉于是废先王之道 ⒊得道者多助⒋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⒌益慕圣贤之道⒍何可胜道也哉 ⒎旋升宁夏道⒏其次利道之 六十四、惑①疑惑,糊涂②迷惑,蛊惑 六十五、受①接受,承受②遭受,遭到 六十六、贱①价格低,与“贵”相对②卑贱,地位低 六十七、圣①通达事理,圣明②圣人,具有最高道德和智慧的人③指学问技艺,有特高成就的人④封建时代对皇帝的美称 ⒈是故圣益圣⒉诚意开张圣听 ⒊圣心备焉⒋师圣,画圣

文言基础突破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文言基础突破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贺钦,字克恭,世家定海,父孟员,以戎籍隶辽之义州卫。钦少颖敏,习举子业辄鄙.之曰:“为学止于是耶?”取《近思录》读之,有省。成化二年以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因亢旱上章极谏,复以言官旷职召灾,自劾求退。会陈献章被征来京师,钦听其论学,叹曰:“至性不显,真理犹霾,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即日上疏解.官去,执弟子礼事献章。既.别,肖其像事之。其学专读《五经》、《四书》、小学,期.于反身实践,主敬以收放心。有来学者,辄辞.之曰:“己尚未治.,何以治人?”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如是者十余年,虽不出户庭,而达官贵人闻风仰德者,莫不躬拜床下。弘治改元,用阁臣荐,起为陕西右参议。玺书至而母适.病死,乃上疏恳辞。 (节选自清光绪五年《镇海县志》卷二十一《人物传二·明一》) 1.与“习举子业辄鄙.之曰”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孔子鄙.其小器 C.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D.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解析:选B。文中的“鄙”为动词,意为“轻视”,B项与之相同。A项,形容词,粗野而又地位低微。C项,名词,边界地方。D项,形容词,庸俗,见识浅。 2.与“即日上疏解.官去”的“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D.上心知公材,怜其枉,部议力持之,乃命解.官归里 解析:选D。文中的“解”指辞官,D项与之相同。A项,动词,剖开,特指解剖动物的肢体。B项,动词,解释,解答。C项,动词,理解。 3.与“既.别,肖其像事之”的“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既.克,公问其故 B.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C.既.来之,则安之 D.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解析:选A。文中的“既”为副词,表时间的过去或动作的完成,“已经……”或“……以后”,A项与之相同。B项,副词,表范围,全、都。C项,连词,既然。D项,连词,“既……

初中文言文实词释义及翻译方法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常用实词及翻译方法 一.常用实词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1.安 安逸。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养,奉养。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3)怎么。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4)安稳,安定。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曾 (1)同"增",增加。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 (3)曾经。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4)同"层",重叠。例:荡胸生曾云(《望岳》) 3.从 (1)跟,随。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

记》) (2)学习。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 (3)追寻。例:溯洄从之(《蒹葭》) (4)依从。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5)自,由。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 (6)在。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 (7)堂房亲属。例:赠从弟(《赠从弟》) (8)向。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4.得 (1)能够。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2)领会。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3)同"德",恩惠,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4)实施。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得意。例:怡然自得(《童趣》) (6)得到,获得。例:优劣得所(《出师表》) 5.道 (1)(正确的)方法。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120个文言实词

120个文言实词 用法巧记 ”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为120个。实词的义项比较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推导大都从词的本义或古代最常见的意义出发,其它的义项则说明它与本义的关系,这样实词的义项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很方便记忆。 六一、去 【推导提示】"去"的本义是"离开"。"离开"一个地方,当然就跟那个地方有了一定的"距离"。用于使动意义,使离开,意义即是"除掉,去掉"。 【成语助记】何去何从刮骨去毒以杀去杀以刑去刑陈言务去大势已去扬长而去眉来眼去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相去几何 六二、劝 【推导提示】"劝"的本义是"勉励",后引申为"劝说、劝导"。 【成语助记】劝善惩恶赏一劝百诱掖奖劝 六三、却 【推导提示】"却"的本义是"退,使退"。"退"正是"不受,拒绝"形象描绘。退后自然会"回头",这不正是头的"转折"吗?故又虚化为表转折的连词。 【成语助记】却之不恭望而却步盛情难却却病延年 六四、如 【推导提示】"如"的本义是"像"。要"像"当然要"遵从,依照"一定的标准;才能、品行"像"某人,当是"比得上"他。既是"像",当然还不是完全一样,故又引申出"如果"义,表假设。又因为"像",有用作描摹事物的情态的词缀"……的样子"。 【成语助记】突如其来如饥似渴如臂使指如出一辙如椽大笔如法炮制如虎添翼如火如荼如胶似漆如狼似虎如履薄冰如芒刺背如弃敝屣如泣如诉如切如磋如日中天如丧考妣如数家珍如蚁附膻如饮醍醐如鱼得水如影随形如坐春风如坐针毡涣如冰释恍如隔世泪如雨下相敬如宾危如累卵心如止水易如反掌势如破竹不绝如缕风雨如晦甘之如饴观者如堵烂醉如泥履险如夷目光如豆囊空如洗巧舌如簧气喘如牛日月如梭胜友如云守身如玉逝者如斯铁证如山栩栩如生运斤如风狗彘不如自愧弗如 六五、若 【推导提示】"若"的一个基本义是"像",故"相同""如果""及,比得上"等意义的引申跟"如"相似,请参照上面的提示。 【成语助记】大智若愚若无其事若即若离洞若观火噤若寒蝉口若悬河冷若冰霜寥若晨星了若指掌 敬若神明命若悬丝判若两人翩若惊鸿门庭若市趋之若骛受宠若惊虚怀若谷昭然若揭 六六、善 【推导提示】"善"的本义是"好,美好"。"有道德"、"有本领"、"做得对"当然是"好"。有道德的人是"好人"。有道德的事是"善事"。做好人做好事是与人"亲善",与人"交好"。做得对自然是令人满意的"好的行为、优

18个文言虚词及120个文言实词的用法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③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初中文言常见实词、虚词意义及用法汇总(2)

初中文言常见实词、虚词意义和用法汇总 180个必背文言实词 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 2.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备: ①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犹得备晨炊) 4.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 5.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 6.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 7.薄:①迫近,接近。(薄暮冥冥)②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薄如钱唇) 8.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策勋十二传)⑤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①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②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死者长已矣)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 ⑥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 13.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 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 15.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次:①编次。(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当:①承当,承受。(当之无愧)②应当。(当奖率三军)③将要。(今当远离)④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⑤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⑥抵挡。(“锐不可当”) 19.道: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②道义。(伐无道,诛暴秦)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20.得:①能够(二者不可得兼)②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③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等:①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②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敌:①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② 敌人(盖以诱敌) 23.吊:①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②慰问(人皆吊之) 24.度:①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②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端:①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②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恶:①怎么(恶能无纪)②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发:①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②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③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④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⑤开放(野芳发而幽香)⑥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⑦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凡:①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②总共(凡三往) 29.方:①见方(方七百里)②长方形(方以长)③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分:fēn ①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②分配,分给。(必以分人)③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④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 31.奉:①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②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③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否:①同“不”没有(尊君在否)②恶、坏(陟罚臧否) 33.夫①那(予观夫巴陵胜状)②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③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④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34.扶:①沿,顺着(便扶向路)②搀扶(出郭向扶将) 35.拂①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②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③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36.福:①赐福、保佑(神弗福也)②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37.富:①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②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38.更:①重新(即更刮目相待)②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③互相(更相庆)④再、又(更上一层楼)⑤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39.苟:①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②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③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40.固:①本来(固众人)② 顽固、固执(汝心之固)③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文言实词用法归纳

语文专项突破——文言实词 1.爱 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动词,爱护) ②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 (动词,爱惜)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动词,吝惜)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动词,喜欢,爱好) ⑤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通“薆”,隐藏) 爱:同“薆”,隐藏。见:同“现”,出现。说:通“悦”,喜爱 2.安 ①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形容词,安稳) ②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论》) (形容词,安逸,舒服) ③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疑问代词,哪里,什么地方) ④君安与项伯有故 (疑问副词,怎么 ) ⑤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使……安定) 【释义: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原意是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3.被 ①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蒙受,遭受)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介词,表被动) ③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动词,通“披”,披散) ④被明月兮佩宝璐(《涉江》)(动词,通“披”,穿) 【身上披挂着珍珠佩戴着美玉】 4.倍 ①尤倍重于三十年前(《〈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加倍) 【比三十年前更是加倍重大。】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动词,通“背”,违背) 【希望你详细向项王说明,我是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的。】 5.本 ①自言本是京城女(《琵琶行(并序)》)(本来,原来) ②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本源) ③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树干) ④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稿本,诗稿) ⑤君子务本(《论语?学而》)(根本) ⑥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本着,按照)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艰难而失去容易吗?还是探究他的成败过程都出自人为的原因呢?】6.鄙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讲课教案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 1、基本字词归纳 (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 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例如: 《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

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 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例如: 名——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命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出名,著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 ⑤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失去了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复习词类活用首先要区别“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经常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如“指”解释为“手指”是名词,解释为“指点”“指出”是动词。其次分析词类活用还要和同音词区别开来。有的词读音相同,写法也相同,但如果它们在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就不是词类活用。如“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中的“足”是指“脚”,是名词;而“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句中的“足”是“充足”的意思。 (1)故

120个文言实词用法集释

120个文言实词用法集释 1.爱ài (1)名词。恩惠。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2)动词。 ①爱护。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②疼爱。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 ③喜欢,爱好。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④爱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 ⑤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⑥通“”,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 (3)形容词。吝啬,小气。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2.安ān (1)动词。 ①抚慰,安抚。上下齐同,则宜抚安(《赤壁之战》) ②使……安定。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论积贮疏》) ③养生。衣食所安,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④安置。安营扎寨(成语) (2)形容词。 ①安心,安适。敬亭亦无所不安也(《柳敬亭传》)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副词。 ①表反问,哪里,怎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哪里。沛公安在(《鸿门宴》) 3.被 读音一:bèi (1)名词。被子。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 (2)动词。 ①覆盖。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②遭受,遇到。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3)介词。表示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读音二:pī,通“披”。 动词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②披散,散开。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4.倍bèi (1)动词。 ①加倍。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 ②通“背”,违背,背叛。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2)副词。更加,倍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本běn (1)名词。 ①根本。父母者,人之本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②农业。今背本而驱末(《论积贮疏》)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 思:①思考,想②思念:国乱则思良相 起:①站起,起来②兴起,发动:将军起兵江东(赤) 弱:与“强”相对 终:①完结,终了:惜其用武之不终也(《六国论》)②始终:终不能加胜于赵(廉)与:(yǔ)①给予②结交,亲附: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 (yù)参加:蹇叔之子与师 速:①迅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②招致:始速祸焉(六) 败:①与“胜”相对②衰落,凋残:霜中败叶(芙)③残破:于败堵丛草处(促) 使:①使者②出促③派遣 爱:①爱护,爱惜②吝惜 君:①对对方尊称:今为君计(赤)②道德高尚的人,做官的人: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劝)③君主 适:①适合②女子出嫁:始适还家门(孔) 穷:①贫穷②阻塞交通:日暮途穷(成语)③穷尽:欲穷千里目(《登鹳雀楼》)④不得志:穷则独善其身(《孟子》)⑤处境困难:人穷则反本(屈) 乱:①无秩序,与“治”相对:悖乱不可以治国(察)②乐章的尾声:乱曰(屈) 遣:①派遣②送走:遣去慎莫留(孔) 作:①兴起:有圣人作(五)②劳动:昼夜勤作息(孔)③著作:作《二京赋》)(张)④制作:作浑天仪(张) 相:①宰相、国相②容貌③辅助或辅助的人:无物以相之(游)④互相:黄泉下相见(孔)⑤动作偏指一方:登即相许和(孔) 取:①与“舍”相对②取出:青取之于蓝(劝)③选择:须取无茎叶时采(梦)④通“娶”:终老不复取(孔) 结:①构造:结庐在人境(饮)②结交:愿结友(廉) 岁:①年:不终岁(促)②年龄:成有子九岁(促)③年成:岁恶不入(论) 令:①命令,法令②县令③时令:群葩当令时(芙) 报:①回复:求人可使报秦者(廉)②报答,报复:将军之仇报(荆)③上报: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 靡:(mǐ)①没有,无②倒下,后退 (mí)浪费 纳(内):①接纳,接受:距关勿内诸侯(鸿)②放入:内所著披袄中(记) 转:①转动:转侧床头(促)②迁职:再转为太史令(张) 伏:①趴:有虫伏棘根(促)②敬词:伏惟启阿母(孔) 复:①再,又②恢复:成子精神复旧(促)③通“”(夹层):复道行空(阿)

文言实词虚词练习(教师版)

文言实词、虚词练习 1.“故”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B.父母俱在,兄弟无故无缘无故 C.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D.暮去朝来颜色故君安与项伯有故 1.答案:A,均为“旧”。B,事故;缘故。C,故意,特意;所以。D,衰老;旧交。 2.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固请,召有司案图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鄙人固陋,不知忌讳D.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2. 答案:B,本来。A坚持,坚决。C,鄙陋。D,坚守 3. 与“君臣相顾,泣下沾襟”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 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 答案:B,看。A拜访。C顾惜,顾念。D副词,反而,却。 4. 与“李凭中国弹箜篌”的“国”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 C.等死,死国可乎D.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4. 答案:B,国都,京城。A国家。C国事。D国家 5. 与“过犹不及”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C.今公子故过之D.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5. 答案:D,超过。A过错。B责备。C拜访 6. 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后患无穷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D.故军之患于军者三 6. 答案:B,担心,忧虑。A祸患。C忌讳。D危害 7.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的“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云霞明灭或可睹C.或王命急宣D.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7. 答案:D有的人。A有时。B或许。C有时。 8.与“疾言厉色”的“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B.草枯鹰眼疾,雪劲马蹄轻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D.疾恶如仇 8. 答案:C,大。A嫉妒。B锐利。D憎恨。 9. 与“过犹不及”的“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怀王悔,追张仪,不及B.卒不去,故及于难 C.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D.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9. 答案:C,比得上,赶得上。A追上,赶上。B遭受。D涉及,牵连 10. 与“若即若离”的“即”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B.匪来贸丝,来即我媒 C.项伯即入见沛公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10. 答案:B,接近,靠近。A如果。C当时。D立即,马上 11.与“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的“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既而得其尸于井B.既来之,则安之C.肴核既尽,杯盘狼藉D.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11. 答案:B,已经,……之后。A既而:不久。C全,都。D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12. 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的“假”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狐假虎威B.不假思索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12. 答案:D,宽容。ABC均为“借助” 13. 与“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的“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侯生乃屏人间语曰B.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13. 答案:C,间或。A悄悄。B从小路。D参与

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

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 书:①书信:使人遗赵王书(廉)②书写、书法:凭几学书(项)③字④书籍 请:①请求②邀请:乃请宾客(信)③拜访:公子闻之,往请(信)④表敬副词 对:①回答:奏对称旨(谭)②对着:对酒当歌(成语) 幸:①幸运: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论)②帝王到某处: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六)③宠爱、宠幸:如姬最幸(信)④侥幸:幸复得此妇(孔)⑤表敬副词:大王亦幸赦臣(廉) 许:①答应:宁许以负秦曲(廉)②表示不确定的零数:高可二黍许(核) 负:①倚仗:秦贪,负其强(廉)②承担:予此行所负之责任(黄)③背弃:决负约不偿城(廉)④辜负:吾上恐负朝廷(左)⑤背⑥败 立:①站立②直立:大石侧立千尺(石)③即刻、马上:赵立奉璧来(廉) 交:①交往:臣以为布衣之交(廉)②交互:叶叶相交通(孔)③接触:交头接耳(成语) 设:安设、设置:设九宾于廷(廉) 引:①导引:左右引相如至(廉)②牵、拉: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察)③引退:引次江北(赤) 恐:①担心:秦王恐其破璧(廉)②害怕:舟人大恐(石) 毕:①完、尽:录毕,走送之(送)②都,全:靡不毕现(屈) 卒:①步兵②死③终于:卒相与欢(廉)④通“猝”:卒然边境有急(论) 士:①做官的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石)②读书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训)③有才能的人:胜不敢复相士(毛)④士兵 将:①将领②带领:使将将其军归魏(信) 抚:①安抚:则宜抚安(赤)②巡抚:以大中丞抚吴者(五) 走:①快跑:持剑盾步走(鸿)②趋向: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 事:①事情②侍奉:以地事秦(六) 礼:①礼仪:毕礼而归之(廉)②礼貌:秦则无礼 计:计策、谋划:莫知计所出(指)爱语文网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1.爱,ài 动词 ①爱护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就等于屈服于敌人。 ④吝惜,舍不得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⑤珍惜,爱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假使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 ⑥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 ①安身,奉养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已经使他们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 ——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3)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docx

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一)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为120 个。实词的义项比较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推导大都从词的本义或古代最常见的意义出发,其它的义项则说明它与本义的关系,这样实词的义项 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很方便记忆,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失为学习实词的好方法。 一、爱 【推导提示】 " 爱" 在古代常有 " 吝啬,舍不得 " 的意义, " 舍不得 " 自然就会 " 喜欢 " 并加以"爱护"喽。由 " 喜欢 "可推出 " 亲爱的,心爱的 " (如" 爱女 ") 【成语助记】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二、 安 【推导提示】 " 安" 的本义即 " 安全、安定 " ;" 安全 " 了就会感到 " 舒服、安逸 " ;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 " ,由此又可推出 " 奉养 "" 安抚、安慰 " 等义。 【成语助记】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 三、被 【推导提示】 " 被" 的本义就是 " 被子 " 。" 被子 " 不正是 " 覆盖 " 在身上取暖的吗由 " 覆盖 " 义引申出"遭受 " 等义, " 穿" 不也是把衣服 " 覆盖 " 在身上吗 【成语助记】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 四、倍 【推导提示】 " 加倍 " 是后起常用义, " 倍 " 的原义是 " 反 " ,即" 背向、背着 " ,故而又可引申为" 违背 " ,这一义项意义与 " 背" 同。 【成语助记】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 五、本 【推导提示】 " 本" 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 " 根本 " )比喻为 " 基础、本原 " 之义;事物的 " 本原 " 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 " 推究 " ;" 本原 " 虚化而为 " 本来、原来 " 之义。【成 语助记】追本溯源舍本逐末本性难移变本加厉英雄本色无本之木 六、鄙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复习目标]: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常见”指《考试大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指的是语境义。) 2、掌握古汉语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 [知识重点]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能力重点]根据语境,正确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复习方法] 采用看讲练结合的方法进行复习巩固。 一.考点阐述: 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的是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高考对实词考查常常是固定的唯一的意义,这就是需要具备根据语境理解、识别实词意义、用法的能力。1.文言常见实词的范围 ①在文中的含义,这是所给的条件;②常见的实词,这是考查的范围。 2.什么是文言常用实词 一般地说,凡是中学教学中不止一次出现的古今词义不同的字均可算是文言常用实词。3.文言常用实词的特点 ①单音性───单音词占绝大多数,双音词主要是联绵词、叠音词、象声词、偏义复词以及外来词,为数不多。 ②多义性——这和现代汉语的一词多义原则上是一样的,但现代汉语用几个不同的词来表达的意义,在古代汉语中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 ③近义性——现代汉语中有不太区分的概念,古代汉语中可能分得很细,形成一系列近义词,如关于“看”的动词有20多个;“马”的名词也有20个以上。

④活用性——可以按习惯临时改变语法功能,用作其他词类,名词可用作动词、副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又可以活用为名词,又有使动、意动等特殊的动宾处置关系。 ⑤通假性——用语音相同,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二.命题规律 ①放在文言文阅读的第一题中考,分值为3分,每年必考。 ②题型: a.要求考生直接判断词义的对错; b.判断古今同义或异义的情况。要求考生以比较来辨别词义的差异,求得正确。 第一课时 [复习重点] 1、实词的用法和含义是高考的常考题,复习重点是一词多义和通假字。 2、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一.常见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 1.一词多义有什么特点?(有多个义项,这些义项之间不是平等并列的关系;一词多义 主要指:1、词的本义;2、引申义;3、比喻义;4、借代义;5、假借义;多义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意义是唯一的) 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很多文言词具有两个以上的义项。一般来说,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高考要求的常见的多义词共有120个,平时要扎实掌握课本中出现的常用实词的意义,逐课积累,并努力培养根据一定的语境来分析、判断词义的能力。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1)词的本义 词的本义指的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重要用法

1.爱 舍不得,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2.安 代词,怎么: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代词,哪里,什么地方:沛公安在。《鸿门宴》 3.被 覆盖: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遭受: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加在……之上: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传》 介词,表被动: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pī通“披”,穿: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送东阳马生序》pī通“披”,分散,散开: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4.倍 背弃,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5.本 树木的根: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根本,基础:王欲行之,则何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 推原,考察: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入于人欤?《伶官传序》。 本来,原来: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雀东南飞》

这、那:用芽者自从本说。《采草药》 6.鄙 边远的村邑: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鄙陋,见识短: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曹刿论战》 自谦之词: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 7.兵 兵器,武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军队: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争,军事: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 用兵的策略:故上兵伐谋。《孙子·谋攻》 8.病 重病,病重:子疾病,子路请祷。《论语·述而》 疲劳,劳累: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 弊病,毛病: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训俭示康》 担忧,担心: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 不顺利,窘困:吾向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9.察 选拔,考察和推举:前太守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洁白的样子: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如何正确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如何正确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理解文段的关键,也是高考文言文考查的热点,每年必考。2013年《考试说明》在这一考点的表述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考查的实词,是教材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二是要弄清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根据上下文确定该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既考查了识记能力,又考查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不论以后高考的结构模式如何变化,对这一点的考查仍将成为首选。 如何准确理解文言实词?首先是积累,同学们在读各篇文言课文时注意积累常见实词的各种意义和用法,然后将这些零散的义项聚集起来有意识地一个词一个词地记忆。可以自己整理,也可以借助工具书。其次,还要学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推断。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下面介绍几种理解、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 一、根据学过的课内实词来推断词义 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其实课文中已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例如:(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第4题)D 勒

石记之而还。勒:铭刻,可以联系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的“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的“勒”,解释为:刻。 二、根据字形推断词义 汉字是表意文字,一个汉字的形体构造常常与这个汉字初始所表示的词义有或近或远的关系。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汉字的形体结构特别是义符来探求、解说实词词义。如:“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贾客之一瞥。”“沧溟”都有表意形旁“氵”,其义应与水有关,联系后面“知海”二字,可判定“沧溟”为“大海”的意思。 三、根据读音推测词义 古代汉语中,语音和语义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可以运用声训(训诂学术语)原理,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再联系上下文,也能得出正确结论。如:“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甲兵顿弊”就是“甲弊兵钝”,意即铠甲破弊,兵器也不锋利了。而“顿”并无“不锋利”的意思,此意应为“钝”的含义,“顿”与“钝”字形相似,读音相同,因此推断“顿”通“钝”,含义是“不锋利”。 四、使用组词法来推断词义 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节词来表示,一定要有化单音节词为双音节词的意识。如:文言

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一)教学文案

120个文言实词用法 巧记(一)

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一)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为120个。实词的义项比较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推导大都从词的本义或古代最常见的意义出发,其它的义项则说明它与本义的关系,这样实词的义项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很方便记忆,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失为学习实词的好方法。 一、爱 【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成语助记】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 二、安 【推导提示】"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成语助记】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 三、被 【推导提示】"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成语助记】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 四、倍 【推导提示】"加倍"是后起常用义, "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成语助记】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

五、本 【推导提示】"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 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成语助记】追本溯源舍本逐末本性难移变本加厉英雄本色无本之木 六、鄙 【推导提示】"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成语助记】肉食者鄙卑鄙龌龊贵远鄙近 七、兵 【推导提示】"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成语助记】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兵不厌诈兵强马壮兵出无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兵临城下兵戎相见哀兵必胜按兵不动厉兵秣马 八、病 【推导提示】"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成语助记】病入膏肓蚌病成珠贫病交攻无病呻吟同病相怜愁潘病沈 九、察 【推导提示】"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 【成语助记】察言观色明察秋毫习焉不察静观默察 十、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