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凝血功能监测

凝血功能监测

凝血功能监测
凝血功能监测

第四章凝血功能监测

实验室的监测指标能够为出凝血障碍的患者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并可定量动态的监测病情的变化。临床上,对怀疑有出凝血障碍的病人一般先进行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的测定,其他实验室检查酌情进行。现将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分述如下:

一.检查血管壁和血小板相互作用的试验

1.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指皮肤被刺破后出血至出血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主要反映血小板是否能够迅速粘附、聚集并形成微血栓以堵塞受损伤的血管。正常值Duck法:〈4min,IVY法:0.5~6min。BT延长,表明有血管壁的严重缺陷(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和(或)血小板数量或质量存在缺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尿毒症等),但血友病病人的BT 正常。

2.毛细血管脆性实验(capillary fragility test,CFT)又称束臂实验,用血压计袖带对上臂加压充气,使上臂毛细血管受到一定的压力并根据受压部位新出现出血点的数量判断毛细血管的脆性。正常值:男性0~5个,女性0~10个。本法简单,但特异性较差,对于一些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的患者也会呈阳性反应。

二.检查血小板的实验

1.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 count,BPC)指单位容积的血液中血小板的含量,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指标。正常值:(100~300)×109/L。若低于正常值则表示血小板减少,常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如果BP C≤50×109/L,应想到大量输血或合并DIC的可能。

2.血块收缩时间(clot retraction time,CRT)实验取静脉血1ml置于小试管内,将其密闭并静置于37℃的水中至血液凝固,并记录血块开始收缩到完全收缩的时间。正常值:开始收缩时间为0.5~1h,完全收缩时间为18~24h。若CRT延长表明血小板减少和(或)血小板功能障碍。

3.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hromboglobin,β-TG)测定当血小板被激活时,约70%的β-TG由血小板内释放到血浆中。测定血浆中β-TG的含量可反应血小板的激活情况。正常值:11.8~50.2ng/ml。当β-TG大于正常值时,常提示血栓形成前期或血栓形成。

4.血浆血小板第4因子(platelet factor 4,PF4)测定也是反映血小板被激活的指标,其临床意义与β-TG相同。正常值:2.89±3.2ug/L。

三.检查血液凝固机制的实验

1.全血凝固时间(clotting time,CT)又称凝血时间,试管法是指离体静脉血发生凝固所需要的时间,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凝血功能。正常值:5~10min。该法虽简单,但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差。CT延长常见于:凝血子Ⅷ、Ⅸ、Ⅺ缺乏症;血管性假血友病;严重的凝血因子Ⅱ、Ⅴ、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纤溶活动亢进;血液中有抗凝物质等。CT 缩短见于高凝状态。

2.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ivated coagulation time,ACT)又称硅藻土激活凝血时间,(celite activated clotting time),将惰性的硅藻土加入血液内,以加速血液的凝结过程。正常值:90-130s。该法常用于体外循环监测肝素抗凝效能的指标,并用以计算鱼精蛋白拮抗肝素的用量。

3.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aolin partial thromoplastin,KPTT)在枸橼酸钠抗凝的血浆中,加入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试剂,孵育一定时间后加入适量的钙剂,并测定血浆凝固的时间。KPTT延长提示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各凝血因子活性均低于25%。正常值:32-42s。KPTT较正常对照延长10s以上有诊断意义,常见于凝血因子Ⅷ、Ⅸ、Ⅺ缺乏所致的血友病

甲、乙、丙;DIC;纤维蛋白原严重减低等。

4.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 在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和适量的钙,观察血浆凝固时间。是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缺陷的筛选试验,正常值:12±1s。PT 较正常对照延长3s以上有诊断意义。PT延长表示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的单独或联合缺乏,获得性Ⅱ、Ⅴ、Ⅶ、Ⅹ因子缺乏常见于严重肝病,DIC,阻塞性黄疸,口服抗凝剂过量等。

5.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simple thromboplastin generation test,STGT)用以检测内源性凝血过程第一阶段的凝血因子有无缺陷。本试验较KPTT敏感,正常值11-14s。

6.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fibrinogen,Fg)双缩脲测定法的正常值:2-4g/L。Fg降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血期及纤溶期、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重症肝病等。Fg增高见于血液的高凝状态。

四.检查纤维蛋白溶解的实验

1.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在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后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正常值:16-18s,比正常对照延长超过3s以上有诊断意义。TT延长见于:血液FDP 增多、血浆中肝素或肝素物质含量增高、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DIC等。

2.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plasma protamine paracoagulation test,3P test)正常人3P试验为阴性。3P试验阳性常见于DIC早期,但3P试验的假阳性率较高,必须结合临床分析其结果。

3.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uglobulin lysis test,ELT)主要用来反映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活性强度,是检测纤溶系统活性的方法。正常值90-120min。ELT≤70min,见于DIC继发性纤溶活性亢进、原发性纤溶症。ELT延长见于纤溶活性减低,如血栓栓塞性疾病、抗纤溶药应用过量。

4.血清FDP测定: FDP正常值:1-6mg/L。当FDP≥20mg/L有诊断意义。FDP增高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溶栓疗法、尿毒症、血栓栓塞性疾病等。

五.抗凝血酶Ⅲ活性及抗原含量(antithrombin Ⅲ,AT-Ⅲ:C及AT-Ⅲ:Ag)测定AT-Ⅲ:C的正常值:96.6%±19.4%;AT-Ⅲ:Ag的正常值:364.1±83.0mg/L。上述两个指标降低多见于DIC、血栓形成、严重肝病等。

六.临床常见出血性疾病的主要凝血试验检查

N表示正常;↑表示升高;↓表示下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