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林政专业测树学复习资料及题目

林政专业测树学复习资料及题目

林政专业测树学复习资料及题目
林政专业测树学复习资料及题目

测树学复习资料及题目

第一章、绪论

1、测树学的概念:测树学是以森林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单株木、林分、大面积森林以及原木产品的数量测算、质量评定和生长动态分析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的一门学科。

2、测树学的目的:在分析树木形状、林分结构规律及林分特征因子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研究树木、林分的数量(材积或蓄积、生物量)、质量(材种出材量)及其生长量的测定理论、方法和技术。

3、测树学发展简史:

(1)测树学的萌芽阶段:19世纪早中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2)形成和发展时期:19世纪末期开始,德国完成适用伐倒木和木材材积测定公式的理论推导和检验,确定了形数的概念和测定立木的材积公式,并且进行一些简单的测仪器的研制。

(3)成熟和稳定期:20世纪30年代以来,由于数理统计、遥感技术、抽样技术和电算技术的发展及广为应用,以及角规测树学理论技术陆续发展起来。

(4)新技术应用阶段:近10-20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处理数据、航天遥感、动态预测、角规测树等新技术在森林调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这预示着一个新的时期的到来。

4、测树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树木和林分的蓄积量(材积)、材种出材量生长量及其生物量的测定理论、方法和技术。

5、测树学中的误差:从误差的来源分,分为过失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

6、测树学中的有效数字运算规则:

①加减乘除运算:结果保留位数与有效数字位数最少者相同。

②乘方或开方运算:结果有效数字位数不变。

③对数运算:对数尾数的位数应与真数的有效数字位数相同。

④表示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时,误差和偏差只取一位或者两位有效数字。

⑤计算中涉及到常数π、e以及非测量值,如自然数、分数时,不考虑其有效数字的位数,视为准确数值。

⑥为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在计算过程中可暂时多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计算完后在修约。运用电子计算器运算时,要对其运算结果进行修约,保留适当的位数,不可将显示的全部数字作为结果。

7、测树学所使用的符号和单位:

第二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

1、基本测树因子:树木直径、树高、树干横断面积、树干材积。

2、树木直径:垂直于树干干轴的横断面上的的直径,符号D 或d 。

3、树高:树干的的根颈处至主干梢顶的高度,符号H 或h 。

4、树干横断面积:与树干干轴垂直的切面,符号G 或g 。计算公式:g=πd 2/4。

5、树干材积:树木根颈以上的树干体积,符号V 或v 。

6、径阶:将树木直径按照一定长度进行直径分组,用组中值表示的刻度,通常以1、2.4cm 为整化刻度。

7、孔兹干曲线:y 2=Px r (y-树干横断面半径,x-树干梢顶至横断面的长度,P-系数,r-形状指数)

表1 形状指数不同的曲线方程及其旋转体

1 y 2=Px 抛物线 截顶抛物线体

2 y 2=Px 2 相交于x 轴的直线 圆锥体

8、树干一般求积式: L g r ?+=01

V (r-形状指数,g 0-树干基部断面积,L-树干干长)

9、伐倒木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L d d L g g n n )2

(4)(21V 2200+=+=π 10、伐倒木中央断面积近似求积式:L d L g 22

1214V π=

=

11、伐倒木牛顿近似求积式:L g g g n )4(6

1V 210++=

12、伐倒木区分求积式

(1)中央断面积区分求积式:

设一树干长11.1m ,按2m 区分段求材积,则每段中央位置离干基1、3、5、7、9m 处。梢头长度为1.1m,梢头底断面位置为距干基10m 处。测定1、3、5、7、9、10m 处的直径分别为:18.0、16.0、13.2、8.8、3.6、2.0cm ,依据中央断面积区分求积式可得此树干材积为:

V=2×3.14/4(0.182+0.162+0.1322+0.0882+0.0362)+1/3×3.14/4×1.1×0.022 =0.1327m 3

(2)平均断面区分求积式:()l g l g g g V n n i i n '+??????++=∑-=3

121110

13、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

14、材积三要素:形数、断面积、树高。

15、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积为比较圆柱体体积的横断面的形数。

16、正形数:以树干材积与树干某一相对高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

17、实验形数:实验形数的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为树高加3m 。其表达式为:f э)

3(3.1+=h g V 18、形率: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

19、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与胸径之比。

20、正形率:树干中央直径与1/10树高处直径之比。

21、测定胸径的注意事项:

(1)准确确定胸高位置(1.3m 处 );

(2)在坡地测径时,必须站在坡上测1.3m 处直径;

(3)胸高处出现节疤、凹凸或其它不正常的情况时,取上下±acm 干形较正常处测两个直径取平均数作为胸径值;

(4)胸高以下分叉的树,可以视为两株树分别测定;

(5)胸高断面呈椭圆形时,应测其相互垂直方向(特指用轮尺)的胸径取其平均数。

22、每木检尺的记录情况如下:4径阶3株,6径阶39株,8径阶50株,10径阶69株,12径阶81株,14径阶57株,16径阶28株,18径阶10株,20径阶2株,计算林分的平均直径是多少?

解: D —

=(4×3+6×39+8×50+10×69+12×81+14×57+16×28+18×10+20×2)/(3+39+50+69+81+57+28+10+2)=11.13cm

第三章 林分调查

1、林分调查中常用的林分调查因子:林分起源、林相、树种组成、林分年龄、林分密度、立地质量、林木的大小(直径和树高)、数量(蓄积量)和质量等。

2、天然林:由天然下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萌生所形成的森林。

3、人工林:以人为的方法供给苗木、种子或营养器官进行造林并育成的森林。

4、实生林:由种子繁殖形成的林分。

5、萌生林:由根株上萌发或根蘖形成的新林。

6、林相(林层):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

7、单层林:只有一个林层的林分。复层林: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的林层的林分。

8、纯林:由一个树种组成或混有其他树种但材积都分别占不到10%的林分。

9、混交林:由两个或更多个树种组成,其中每种树种树木在林分内所占成数均不少于10%的林分。

10、优势树种:在混交林中,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

11、同龄林:林木的年龄相差不到一个龄级期限的林分。

12、异龄林:林木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上的林分。

13、全龄林:异龄林中所有龄级的林木构成的林分。

14、林分平均直径:是林分平均断面积所对应的直径,用Dg 表示。公式:g D g π4

=

15、林分条件平均高:在树高曲线上,与林分平均直径相对应的树高,以H D 表示。

16、林分加权平均高:依林分各径阶林木的算术平均高与其对应径阶林木胸高断面积的加权平均数作为林分树高,以H —

表示

17、林分株数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

18、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离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

19、郁闭度:林分中树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20、地位级:依据既定树种的林分条件平均高H D 及林分年龄A 由该树种的地位

级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相对高低的的等级。

21、地位指数:依据既定树种的优势木平均高H T 及林分年龄A 由该树种的地位

指数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相对高低的的指数值。

22、林分蓄积量:林分中所有活立木材积的总和,以M 表示。

23、标准地: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

24、选择标准地的基本要求:

(1)标准地必须对所预定的要求有充分的代表性;

(2)标准地必须设置在同一林分内,不能跨越林分;

(3)标准地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且应离开林缘。

(4)标准地设在混交林内时,其树种、林木密度应分布均匀。

25、林分直径结构:林分内林木株数按径阶的分配状态,也称作林分直径分布。

26、林分树高结构:在林分中,不同树高的林木按树高组的分配状态,称作林分树高结构,亦称林分树高分布。

27、立地质量:立地质量则指在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者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所以立地质量与树种相关联,并有高低之分。

28、在标准地内进行每木检尺时主要有哪些注意事项?

(1)测定者从标准地的一端开始,由坡上方沿着等高线按“S ”形路线向坡下方进行检尺;

(2)用整化径阶的轮尺或围尺测定每株树木离根颈1.3m 高处的直径(胸径),在坡地应站在坡上方测定,在1.3m 以下分叉树应视为两株,分别检尺;

(3)使用轮尺时必须与树干垂直,若遇干形不规则的树木应垂直测定两个方向的直径或量测胸径上下两个部位的直径,取其平均值。

(4)正好位于标准地境界线上的树木,本着一边取另一边舍的原则,确定检尺树木;

(5)要防止重测或漏测:一般每木检尺时,测者每测定一株树,应高声报出该树的树种、林木质量等级和直径大小,等记录者复诵后再取下测尺,并用粉笔在测过的树干上作记号。

29、林木高随胸径的变化规律 :

(1)树高随直径的增加而增大;

(2)在每个径阶范围内,林木株数按树高的分布也近似于正态;

(3)树高具有一定的变化幅度。在同一径阶内最大与最小树高之差可达6~8m ;而整个林分的树高变动幅度更大些。树高变动系数的大小与树种和年龄有关,一般随年龄的增大其树高变动系数减小;

(4)从林分总体上看,株数最多的树高接近于该林分的平均高(HD )。

第五章 林分蓄积量测定

1、蓄积量测定公式:∑∑===n i i

n i i

g

G v M 11 2、标准木法:具有指定林木平均材积的树木称为标准木,而根据标准木的平均材积推算林分蓄积量的方法称为标准木法。

2、一元材积表:根据胸径一个因子与材积的回归关系编制的表。

3、二元材积表:根据胸径、树高两个因子与材积的回归关系编制的表。

4、三元材积表:根据胸径、树高和干形与材积的回归关系编制的表。

5、平均实验形数法公式:M=G 1.3(H D +3)f э

测得某实生杉木林分的总断面积为14.5㎡,平均高为23m ,实生杉木的平均实验形数f э=0.43,则该林分的蓄积量为:

M=14.5×(23+3)×0.43=162.11(m 3/hm 2)

6、根据每亩调查的结果,计算出林木总断面积7.0373m 2,采用平均标准木法选择两株标准表的断面积之和为0.08674m 2,材积之和为0.8958m 3,则标准地的蓄积为:M=0.8958×7.0373/0.08674=72.6771m 3;

该标准地面积为0.5hm 2,则每公顷蓄积为:

M=72.6771/0.5=145.4 m 3/hm 2。

第七章 树木生长量测定

1、树木的年龄:根颈处树木年轮数。

2、测定树木年龄的方法:(1)年轮法:直接查数树木根颈位置的年轮数就是树木的年龄;(2)生长锥测定法,当不能伐倒树木或没有伐桩查效年轮时,可以用生长锥查定树木年龄;(3)查数轮生枝法,有些针叶树种可以直接查数轮生枝的环数及轮生枝脱落(或修枝)后留下的痕迹来确定年龄;(4)查阅造林技术档案或访问的方法。

3、树木生长量:一定间隔期内树木各种调查因子所发生的变化的量。

4、树木生长量的种类:总生长量、定期平均生长量、总平均生长量、定期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

5、平均生长量的用途:

(1)可根据统一生长长期平均生长量的大小来比较不同树种在同一条件下生长的快慢或同一树种在不同条件下生长的快慢。

(2)材积平均生长量是说明平均每年材积生长数量的指标。子啊树木或林分整个生长过程中,平均生长量最高的年龄在林业上叫做数量成熟林,它是确定合理采伐的年龄之一。

6、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的关系:

第一,在幼龄阶段,连年生长量与总平均生长量都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连年生长量增加的速度较快,其值大于平均生长量。

第二,连年生长量达到最高峰的时间比总平均生长量早。

第三,平均生长量达到最高峰时,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值相等。

第四,在总平均生长量达到最高峰以后,连年生长量总是小于平均生长量。

7、生长率:树木某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其总平均生长量的百分比。

8、普雷斯勒生长率公式:n y y y y t P n t t n t t 200)(?+-=

-- 9、施耐德材积生长率公式:nd

K Pv =(n-胸高处外侧1cm 半径上的年轮数;d-现在的去皮胸径;K —生长系数,生长缓慢时为400,中庸时为600,旺盛时为800)

10、施耐德材积生长率计算生长量公式:V V P V Z ?=

11、立木材积生长量的测定:

一株生长中庸的落叶松,冠长百分数大于50%,带皮胸径32.2cm ,胸高处皮厚

1.3cm ,外侧半径1cm 的年轮数有9个,材积为1.094m 3,按照施耐德材积生长率

公式计算生长率,并计算生长量。

所以P V = 6

.299530?=1.99% Zv=1.0944×1.99%=0.0218m 3

12、树干解析:将树干截成若干段,在每个横断面上可以根据年轮的宽度可以确定个年龄或龄阶的直径生长量。在纵断面上,根据断面高度以及相邻两个断面上的年轮数之差可以确定各年龄的树高生长量,从而可以进一步算出各龄阶的材积和形数。这种分析树木生长过程的方法叫做树干解析。

13、树干解析的外业工作:

(1)根据研究目的来选择解析木;

(2)解析木确定后,砍伐解析木之前要记载解析木的生长环境,确定根颈位置,标明胸高位置及树干的南北方向,并分东西,南北方向量测冠幅;

(3)伐倒解析木,先选择适当倒向,并作相应的场地清理,以利于伐倒后的量测和锯解工作的进行。然后,从根颈处下锯,伐倒解析木;

(4)解析木伐倒后,先测定胸径,冠长、死枝下高、活枝下高、树干全长和全长的1/2、1/4及3/4处的直径,然后打去枝桠,用粉笔在全树干上标出南、北方向,并按伐倒木区分求伐倒木材积;

(5)载取园盘及圆盘编号,在树干各分段位置载取圆盘。

14、树干解析的内业工作:

(1)查定各圆盘上的年轮个数。

(2)根据年轮总数进行分龄级,测量各龄阶直径。

(3)绘制树干纵断面。

(4)计算各龄阶材积、生长量和生长率。

15、截取圆盘的注意事项:

(1)载取圆盘时要尽量与树干垂直,不应偏斜;

(2)圆盘向地的一面要恰好在各分段的标定位置上,以该面作为工作面,用来查数年轮和量测直径;

(3)圆盘厚度一般在3—5cm即可,直径大的可适当加厚;

(4)锯解时,尽量使断面平滑。

16、一株树木生长5年、10年、15年的材积总生长量分别为0.0001m3、0.001m 3、0.0046m3,求生长5年、10年、15年时的连年生长量和生长率。(生长率用普雷斯勒生长率公式)

解:5年时平均生长量θ与连年生长量Z相等θ

1=Z

1

=0.0001÷5=0.00002m3;

10年时θ

2=0.001÷10=0.0001m3;Z

2

=(0.001-0.0001)÷(10-5)=0.00018m3;

15年时θ

3=0.0046÷15=0.00031m3;Z

3

=(0.0046-0.001)÷(15-10)=0.00072m3。

5年时生长率P

1=

5

200

0001

.0

0001

.0

?

+

-

=40;

10年时生长率P

2=

5

10

200

0001

.0

001

.0

0001

.0

001

.0

-

?

+

-

=32.7;

15年时生长率P

3=

10

15

200

001

.0

0046

.0

001

.0

0046

.0

-

?

+

-

=25.7。

第八章林分生长量测定

1、林分生长的特点:

林分在其生长过程中有两种作用同时发生,即活立木逐年增加其材积,从而加大了林分蓄积量,另外因自然稀疏现象或抚育间伐以及其他原因使一部分树木死亡,从而减少了林分蓄积量。

2、林分生长的四个阶段:

幼龄林阶段:林木尚未发生竞争,自然枯损量接近于零,林分蓄积量不断增加。中龄林阶段:发生自燃稀疏现象但林分的正生长量仍大于自然枯损量

近熟林阶段:随着竞争的加剧自然稀疏急速增加,林分蓄积的正生长量等于自然枯损量,林分蓄积量停滞不前。

成、过熟林阶段:林分蓄积的正生长量小于枯损量,反映林分蓄积量在下降,最终被下一林分所更替。

3、林分生长量的种类:毛生长量(Zgr)、纯生长量(Zne)、净增量(Δ)、枯损量(M

)、采伐量(C)、进界生长量(I)。

4、某林区1995年调查的蓄积为5.3亿m3,2000年调查的蓄积为6.5亿m3,期间枯损量为0.5亿m3,采伐量为1.1亿m3,进界生长量为0.4亿m3,求该林区的净增量、纯生长量和毛生长量。

解:净增量Δ=Vb-Va-I=6.5-5.3-0.4=0.8亿m3;

纯生长量Zne=Δ+C=0.8+1.1=1.9亿m3;

=1.9+0.5=2.4亿m3。

毛生长量Zgr=Zne+M

第九章角规测树

1、当使用棱镜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时,镜片中的树干影像与镜片上缘外的实际树干之间的位置关系可能出现3种情况:相互重叠一部分(相割);二者边缘恰好相接(相切);相互分离开(相余)。对这三种情况应依次分别计数1株、0.5株和不计数。

2、角规测树技术要求:

第一,测器接触眼睛一端,必须使之位于角规点的垂直线上。在人体旋转360°时,要注意不要发生位移。

第二,角规点的位置不能随便移动。

第三,要记住第一株绕测树,最好作出标记,以免漏测或重测。必要时可采取正反绕测2次取2次观测平均数的办法。

第四,仔细判断临界树。与角规视角明显相割或相余的树是容易确定的,而接近相切的临界树往往难以判断,需要通过实测确定。

3、角规控制检尺:用角规进行绕测时,对计数的树木要实侧其胸径,并按径阶登记计数株数的工作。

第十章森林资源调查

1、目前我国把森林资源调查分为哪三类?

(1)全国森林资源调查:简称一类调查。一类调查主要采用以固定样地为主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

(2)地方森林资源调查:简称二类调查,也称为森林经理调查。在二类调查中,要求森林资源数据落实到每个小班或经营类型。

(3)作业设计调查:简称三类调查。林业生产单位为满足伐区设计、造林设计、林分抚育、林分改造等进行的调查,均属于作业设计调查。

2、森林资源调查的意义及其各类调查的目的

(1)森林资源调查的意义:森林资源是有生命的、可更新的自然资源,其本身有着生长和死亡的发展规律。同时,受人类活动、自然灾害等影响,其数量、质量和分布处于动态变化中,森林资源调查为国家、地区及森林经营单位制定林业方针政策,编制林业区划、规划、计划,指导林业生产而提供基础资源数据,为实现森林资源合理经营、科学管理、永续利用、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服务。

(2)各类调查的目的:

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简称一类清查)是以掌握宏观森林资源现状与动态为目的,以省(直辖市、自治区,以下简称省)为单位,利用固定样地为主进行定期复查的森林资源调查方法,是全国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森林经理调查(简称二类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县级林业区划,企事业单位的森林区化提供依据,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制定生产计划等。

作业设计调查(简称三类调查)的目的主要是对将要进行生产作业的区域进行调查,以便了解生产区域内的资源状况、生产条件等内容。

3、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中,随机等概地抽取n个单元组成样本,根据样本单元测定的结果估计总体的方法。

4、系统抽样:从总体中,首先随机抽取一个样地号作为第一个样本单元然后。按照一定的间隔确定出其余的样本单元号,由这些单元组成样本,并根据样本单元观测值推算总体的方法,亦称机械抽样。

5、毛竹,又名楠竹、猫头竹、孟宗竹等,属单子叶植物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植物。

6、毛竹的计量方法:毛竹计量方法有按株数计量,按重量计量,按材积计量,按“帖”和“标准支”计量和按标准根计量。

7、3S技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应用,就叫“3S”技术。

8、“北斗一号”卫星的三大功能:

(1)定位:可提供全天候、高精度、快速实时定位服务,定位精度20-100米;

(2)通信:用户终端具有双向报文通信功能,一次传送40-60个汉字信息;

(3)授时:中心控制系统定时播发授时信息,并为用户提供延时修正值。

9、遥感RS:是指从高空或外层空间接收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扫描、摄影、传输和处理,从而对地表各类地物和现象进行远距离控测和识别的现代综合技术。

测树学实习报告模版

测树学实习报告 姓名:陈榕 学号:090101203 小组:第四组 小组成员:陈榕,荆迪一,张彦,韩蒙, 刘晶晶,吕莹莹,

指导老师:周春国 实习目的 测树学是从事林业调查与研究工作必须掌握的主要专业基础科目之一,其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实践环节,温习已学知识,预习新内容,也为锻炼同学们的组织能力与相互协作能力,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工作。 实习内容: 基本训练(立木胸径及其树咼测定)立木材积测定(区分求积法)标准地调查与林分因子测定角规测树(原理、方法、技术) 以小组为单位,每班分5个小组; 安全第一,遵守纪律,爱惜仪器,密切协作,保证数据质量; 每人撰写实习报告。 仪器工具: 测树罗盘仪及支架测高器 直径钢围尺 皮尺 角规 标杆 工具包、粉笔 实习指导书 记录笔、本(纸)及计算器 实习时间:2012年4月16?20日(第10 周)

标准地调查 标准地调查是林分调查的主要途径、手段或方法。所谓标准地,即人为选定 的、并且期望能够代表待测林分调查因子平均水平的典型地块。它应该是整个林 分的缩影,通过它可以获得林分因子的数量、属性及质量指标值,其中,林分数 量因子值可由标准地调查结果按面积比例换算。林分调查结果的精度,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标准地对该林分的代表性,设置标准地时,应对整个林分作比较全面踏 查,目测各主要调查因子,从而形成林分平均标志的轮廓,根据这个轮廓选择适 当地段设置标准地。 按设置目的与用途,标准地分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两类。临时标准地是 为临时满足需要能迅速提供资料而设置的,只进行一次调查。固定标准地是在较 长时间内进行科学研究试验,有系统地连续收集资料而设置的,要进行多次调查, 测设要求更为严格。 一、标准地设置 (一) 选择标准地基本要求 (1)必须对所预定林分要求有充分代表性; (2 )不能跨越林分; (3)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隔离带,且应远离林缘。 (二) 标准地形状 为便于设置及面积计算,一般为正方形或矩形(带状),林分密度低、通 视良好、地势较平坦时可为圆形。 (三) 标准地面积(即大小) 为了充分反映林分结构规律和保证必要精度,标准地内必须有足够林木 株数,本次实习,要求设置正方形标准地,其内林木株数不少于 50株。 (四) 标准地境界测量 罗盘仪测角,皮尺量距,在坡地上量距要改算为水平距离,测线闭合 「般不得超过 200 为使标准地在调查作业时有明显边界,测量境界线同时应伐开灌木,清除蒿草,对 测线外的树木,在面向标准地一面标出明显记号(可用粉笔作记号)。 地四角可埋设临时或固定标桩。 二、标准地林分因子调查与测定 (一)每木调查 又称每木检尺,即测定标准地内每一株树木的胸高直径(可精确到 0.1cm ) 地调查的最基本工作。有时为简化记载和计算,每株树 直径可按整化径阶记载在每木调查表上,我国常用划“正”字格式进行记录。 1. 径阶大小确定 2. 确定起测径阶 3. 其它注意事项 调查记载需分别树种进行。如果是复层异龄混交林而又能够划分出 林层和年龄世代,则需分别林层和世代调查记载。按整化径阶记载 时,有时每株树还需要按照相应标准确定出它是用材树还是半用材 树或薪材树,分别记入每木调查表各相应栏目。 标准地每木检尺记录表:见小组实习报告 根据需要, ,这是标准

《广告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广告学概论》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漏选、错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 小题1分,共10分) 1、最常用的广告分类方法是【】 A.按广告媒介划分 B.按广告诉求方式划分 C.按市场区域划分 D.按广告的直接目的划分 2、广告的社会服务功能一般是通过【】形式实现的。 A.专业广告 B.消费者广告 C.分类广告 D.区域性广告 3、现代广告事业的首要原则是【】。 A.真实性原则 B.思想性原则 C.艺术性原则 D.政策性原则 4、北京路上有些商店的售货员站在门口击掌引起路人注意,并高声邀请路人入店属于(A)广告形式。 A、口头广告 B、实物广告 C、标记广告 D、招牌广告 5、广告的作用不包括(D) A、指导消费 B、促进销售 C、塑造形象 D、增加宣传成本 6、香烟广告不准进入电视反映了(D) A、生产观念 B、推销观念 C、营销观念 D、社会营销观念 7、有很多女性会受打折影响而购买了并不需要的东西,反映了女性的(A) A、情绪化心理 B、情感丰富 C、爱炫耀的心理 D、爱美的心理 8、下列不属于 POP 广告形式的是(A) A、口头叫卖 B、店幌 C、招牌 D、销售柜台 9、“味道好极了!”这句广告语体现了(B)。 A、品名定位 B、品质定位 C、价格定位 D、功效定位 10、“孔府家酒,叫人想家”是属于(C)。 A、理性诉求广告 B、企业广告 C、感性诉求广告 D、形象广告 1、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于【】年施行。 A.1985 B.2001 C.1992 D.1995 2、理发店的门口常常挂着三色柱,这是(C)广告形式。 A、口头广告 B、实物广告 C、标记广告 D、招牌广告 3、虚假广告盛行说明市场的观念处于(B) A、生产观念 B、推销观念 C、营销观念 D、社会营销观念 4、产品引入期的广告多采用(A) A、报道式广告 B、劝导式广告 C、提醒式广告 D、竞争式广告. 5、“海尔,中国造!”属于(B)。 A、商品广告 B、企业广告 C、品牌广告 D、观念广告 6、“永芳,世界淡妆之王”这句广告语体现了(A)。 A、反类别定位 B、逆向定位 C、对抗竞争定位 D、改变消费观念定位 7、“最小的投入,最大的收益”作为标题是属于(B)标题。 A.直接标题 B.间接标题 C.复合标题 D.混合标题 8、广告标题“使用电冰箱请注意!”是属于(D)。 A.陈述式广告标题 B.故事式广告标题 C.询问式广告标题 D.祈使式广告标题 9、下列媒体可信度最好的是(D)。

华农本科《测量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测量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是铅垂线。 2、测量工作的基准面是 水准面 。 3、测量计算的基准面是参考椭球面。 4、真误差为观测值减真值。 5、水准仪的操作步骤为粗平、照准标尺、精平、读数。 6、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 7、标准北方向的种类有真北方向、磁北方向、坐标北方向。 8、用测回法对某一角度观测4测回,第3测回零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应配置为90°左右。 9、三等水准测量中丝读数法的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 10、四等水准测量中丝读数法的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 12、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坐标x 轴。 14、已知A 点高程为14.305m ,欲测设高程为15.000m 的B 点,水准仪安置在A ,B 两点中间,在A 尺读数为2.314m ,则在B 尺读数应为1.619m ,才能使B 尺零点的高程为设计值。 15、水准仪主要由基座、水准器、望远镜组成。 16、经纬仪主要由基座、水平度盘、照准部组成。 17、用测回法对某一角度观测6测回,则第4测回零方向的水平度盘应配置为90°左右。 18、等高线的种类有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助曲线。 20、用钢尺丈量某段距离,往测为112.314m ,返测为112.329m ,则相对误差为1/7488。 21、水准仪上圆水准器的作用是使竖轴铅垂,管水准器的作用是使望远镜视准轴水平。 22、望远镜产生视差的原因是物像没有准确成在十字丝分划板上。 23、通过 平均 海水面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24、地球的平均曲率半径为 6371 km 。 25、水准仪、经纬仪或全站仪的圆水准器轴与管水准器轴的几何关系为 相互垂直 。 26、直线定向的标准北方向有真北方向、磁北方向和 坐标北 方向。 27、经纬仪十字丝分划板上丝和下丝的作用是测量 视距 。 28、水准路线按布设形式分为 闭合水准路线 、 附合水准路线 、支水准路线。 29、某站水准测量时,由A 点向B 点进行测量,测得AB 两点之间的高差为0.506m ,且B 点水准尺的读数为2.376m ,则A 点水准尺的读数为 2.882 m 。 30、三等水准测量采用“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可以削弱仪器下沉的影响。 31、用钢尺在平坦地面上丈量AB 、CD 两段距离,AB 往测为476.4m ,返测为476.3m ;CD 往测为126.33m ,返测为126.3m ,则AB 比CD 丈量精度要 高 。 32、测绘地形图时,碎部点的高程注记在点的右侧、字头应座南朝北。 33、测绘地形图时,对地物应选择角点立尺、对地貌应选择坡度变化点立尺。 34、汇水面积的边界线是由一系列山脊线连接而成。 35、已知A 、B 两点的坐标值分别为=A x 5773.633m ,=A y 4244.098m ,=B x 6190.496m ,=B y 4193.614m ,则坐标方位角=AB α353°05′41″、水平距离=AB D 419.909m 。 36、在1∶2000地形图上,量得某直线的图上距离为18.17cm ,则实地长度为363.4m 。 37、地面某点的经度为131°58′,该点所在统一6°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是129°。 38、水准测量测站检核可以采用变动仪器高或双面尺法测量两次高差。 40、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包括量取点的三维坐标、直线的距离、直线的方位角、图形面积。 41、象限角是由标准方向的北端或南端量至直线的水平角,取值范围为0~±90°。 43、等高线应与山脊线及山谷线垂直。 44、水准面是处处与铅垂线 垂直 的连续封闭曲面。 45、绘制地形图时,地物符号分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和半比例符号。 46、为了使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y 坐标恒大于零,将x 轴自中央子午线西移 500 km 。 47、水准仪的圆水准器轴应与竖轴平行。 48、钢尺量距时,如定线不准,则所量结果总是偏 大 。 50、衡量测量精度的指标有中误差、相对误差、极限误差。

3测树学试题3

“测树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小题,10分) 1. 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为胸径、( H )和胸高形数。 2. 当树高相同时,f 1.3随q 2的增大而(增大)。 3.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 人工林 )。 4.在树高曲线上,与(平均胸径)相对应的树高值,称作林分条件平均高。 5.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面积之比,称作郁闭度。 6.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是反映林分(立地质量 )高低的重要依据。 7、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林分(直径)分布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 8. 树木断面积生长率是胸径生长率的( 2 )倍。 9.典型的树木总生长量曲线呈( “S ” )形。 10. Richards 方程( c kt A y ))exp(1(--= )。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 2分) 1. 胸高形数:H g V f 3.13.1=,式中 V ——树干材积; g 1.3——胸高断 面积; 2. 异龄林:林分中树木年龄差异超过一个龄级,这样的林分称作异龄林。 3. 林分调查因子:客观反映林分特征的数量和质量因子。 4.竞争指标 :描述某一林木受周围竞争木的影响而承受竞争压力的数量指标。 5.林分生长模型 :描述林木生长与林分状态和立地条件关系的一个或一组数学函数。 三、简述题(共20分,每小题 5分) 1.说明形数、形率与树高的关系。 2.绘图说明典型天然异龄林直径分布规律。 3.简述削度方程的作用。 4. 林分表法与材积差法计算林分生长量时的不同点。 四、 论述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1、试分析一、二元材积表的优缺点,我国林业生产中是如何编制一元材积表的? 2、 试述影响林分收获量的因子,并说明这些因子与收获量的关系。

广告学试题与答案.docx

. .... . 2014 秋季期末广告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分 ) 1.广告的本质是 () A.宣传 B.传播 C.促销 D.说服 2.中国最早的专业广告公司主要集中在() A. 上海 B. 广州 C. 北京 D. 深圳 3.以下哪一种不属于商业性广告() A.促销广告 B.公益广告 C.观念广告 D.形象广告 4.最常用的广告分类方法是() 。 A. 按照广告媒介分类 B.按照广告信息分类 C. 按照广告受众分类 D.按照区域分类 5.在广告中,运用空白引起人们的注意,这种方法属于() A、增强刺激 B、运用对比 C、产生悬念和奇想 D、利用“大”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市场营销“ 4C理论”中的4 个 C 指的是() A. 消费者 B. 成本 C. 方便 D. 渠道 E. 沟通

. .... . 2. 报纸媒介的缺点包括() A. 干扰度大 B. 保留性差 C. 说服力差 D. 受众少 E. 制作复杂 3. 测定广告的传播效果,主要是评定() A. 认知效果 B. 到达效果 C. 产品知名度 D. 销售量 E. 利润 E.清样 4.广告口号的表现手法() A.口语法 B.押韵法 C.双关法 D.顶针法 E.悬念法 5.广告媒体的评价指标有() A.视听率 B.频次五等分配 C.到达率 D.有效到达率 E.毛点评 6.广告效果的事中测定方法有() A.销售地区实验法 B.分割测定法 C.促销法 D.回忆测定法 E.认知测定法

测量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测量学》期中试卷? ? ? ? ? ? 卷面总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 号 学 ? 线 ? ? ? ? ? ? 分数 一、名词1.附和水准路线: : 级 班 ? ? 封 ? ? 2.高差(定义及公式): ?? ? : 名 姓 ? ? ? 密 ? ? 3.高差闭合差 遵 守 ? ? ? ? ? ? 4.水准点 考 卷 ? ? 试 ? 二 、选 ? 纪 ? 律 ? ?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 答案 注 ?? 意 试 1 .产生视差 的()。? 行 ? A .观测 时眼 ? 为 ? C .前后视距不相等D .目镜调焦不正确 ? 规

? A.双仪高法B.测回法C.方向观测法D.往返测法3 .水准仪的视准轴与水准管轴)。A.垂直B.平行C.相交D.任意 4.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其()必定相等。 A.地面高程B.水平距离C.水平角度D.竖直角度命 题 人 : 教 : 专 业 部 主 任 : 共5页

5.设H A15.032m,H B14.729m,h AB()m。 A.-29.761B.-0.303C.0.303D.29.761 6.如图中要想使圆水准起跑移向中心零点位置,脚螺旋3应()。 A.顺时针旋转B.逆时针旋转C.任意方向旋转D.不旋转 7.此水准路线为()。 A.闭合水准路线B.附和水准路线C.支水准路线D.水准网 8.水准仪的结构是由()构成的。 A.望远镜、罗盘、水准器和球臼B.望远镜、水准器、基座 C.照准部、水平度盘、基座D.望远镜、图板、基座 9.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叫()。 A.绝对高程B.相对高程C.高差D.高差闭合差 10.下列哪一种水准路线不能计算高差闭合差()? A.闭合水准路线B.水准网C.附和水准路线D.支水准路线 11.当A点到B点的高差值为正时,则A点的高程比B点的高程()。 A.高B.低C.相等D.不确定 12.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理论值为()。 A.0B.与路线形状有关C.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D.由路线中任意两点确定13.转动目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 A.看清十字丝B.看清物像C.消除视差D.以上都不对 14.用DS3型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时的操作程序为:()。 A.粗平瞄准精平读数B.粗平精平瞄准读数

测树学复习题

林学本科《测树学》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林分平均胸径:与林分平均断面相对应直径。 2、复层林: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的林分。 3、树种组成系数:为了表达各树种在组成林分所占的成分,而分别以各树种的蓄积(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来表示,这个比重叫做树种组成系数。 4、平均实验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比较圆柱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加3.0m。 5、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6、生长率:树木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原有总量的比值。 7、进界生长量:在调查期初时没有达到起测径阶的幼树,在期末调查时已长大进入检尺范围内,这部分林木的材积称为进界生长量。 8、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该圆柱体的断面积为树干上某一固定位置的断面,高度为全树高。 9、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10、标准木:在标准地中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 二、单项选择题 1、立木材积三要素不包括(C)。 A、胸高形数 B、胸高断面积 C、胸高形率 D、树高 2、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B)处的部位称作望点。 A、1/2树干中央直径 B、1/2胸径 C、1/3树干中央直径 D、1/3胸径 3、以误差百分率来看,下面正确的是(A)。

A、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牛顿式 B、牛顿式>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 C、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牛顿式 D、牛顿式>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 4、树干的形状,有通直、弯曲、尖削、饱满之分,就一株树来说,树干各部位的形状(D)。 A、是一样的 B、都是饱满的 C、都是弯曲的 D、也不一样 5、纯林是有一种树种组成或混有其他树种但蓄积分别占(A)的林分。 A、低于10% B、低于5% C、低于20% D、10% 6、在一般情况下,林分疏密度大于林分郁闭度的是(C)。 A、幼龄林 B、中龄林 C、成熟林 D、以上都不是 7、树干的横断面形状更接近于(B)。 A、圆形 B、椭圆形 C、不规则的封闭曲线 D、不确定 8、林分平均胸径是指(B)。 A、林分内所有林木直径的算术平均值 B、林分平均断面积所对应的直径 C、林分内具有平均生长状态的树木的直径 D、林分内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的直径 8、在标准地调查中,通过每木检尺得标准地总断面积为0.01056m2,总株数为339棵,则该林分平均直径为(C)。 A.13.6cm; B.12.6cm; C.11.6cm; D.10.6cm 9、角规绕测树木时,当缺口与树木胸径相余时,记数为(D)。 A、1 B、0.5 C、2 D、0 10、树木年轮的形成是由于树木形成层受外界季节变化产生(D)生长的结果。 A、季节性 B、间断性 C、连续性 D、周期性 11、在角规测树时,当d/R=1/50,则用到的角规测器缺口宽度为2cm,则直尺长度为(B) A.1.5m; B.1m; C.2m; D.0.5m 12、下列关于树木生长方程的特点,错误的是(C)。 A、当t=0时,y(t)=0,这是树木生长方程需满足的初始条件; B、y(t)存在一条渐近线y(t)=A,A是该树木生长极大值; C、由于树木生长是依靠细胞的增殖不断增长的,所以y(t)是关于年龄t的单调增函数; D、y(t)是关于t的连续光滑的函数曲线。

测树学实验 树干解析 报告

实习十树干解析 Ⅰ.目的 一、掌握树干解析的基本工作程序和计算方法。 二、进一步理解各种生长量的意义,加深对树木生长过程的认识。 Ⅱ.仪器、用具 伐木工具、皮尺、轮尺、粉笔、三角板或直尺、大头针、计算工具、方格纸、用表等。(不能伐木时,可给成套圆盘) Ⅲ.方法、步骤 为了研究不同树种或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同一树种的生长过程及特点,往往采取“解剖”的手法,把树木区分成若干段,锯取圆盘,进而分解其胸径、树高、材积、形数的生长变化规律,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树干解析。作为分析对象的这棵树干,称为解析木。树干解析是当前研究树木生长过程的基本方法。 树干解析的工作可分为外业和内业两大部分 一、树干解析的外业工作 (一)解析木的选择:可根据研究目的来选择,如研究某一树种的一般生长过程,可选生长正常、未断梢及无病虫害的平均木;为了研究树木生长与立地条件的关系或编制立地指数表,可以选择优势木;若要研究林木受病虫危害的情况,则应在病腐中选择解析木。 (二)解析木的伐前工作 1.记载解析木的生长环境这是分析林木生长变化的不应缺少的重要资料,应记载的项目 包括解析木所处的林分状况,立地条件,解析木所属层次,发育等级和与相邻木的相互关系等,并绘制解析木及其相邻木的树冠投影图(用表10-1) 2.确定根颈位置,标明胸高位置及树干的南北方向,并分东西、南北方向量测冠幅。(三)解析木的伐倒和测定 1.砍伐时,先选择适当倒向,并作相应的场地清理,以利于伐倒后的量测和锯解工作的进 行。然后,从根颈处下锯,伐倒解析木。 2.解析木伐倒后,先测定胸径、冠长、死枝下高、活枝下高、树干全长和全长的1/2,1/4,3/4 处的直径,然后打去枝桠,用粉笔在全树干上标出南、北方向。 3.按伐倒木区分求积的方法,将解析木分段,为计算材积方便起见,可采用平均断面积区 分求积法分段,但由于根颈部膨大,第一段取中央断面为宜。 (四)截取圆盘及圆盘编号:在树干各分段位置截取圆盘,同时,为了确定树干的年龄及内业分析时的需要,还必须在根颈和胸高处分别截取圆盘。 截取圆盘时应注意下述事项: 1.截取圆盘时要尽量与树干垂直,不应倾斜。 2.圆盘向地的一面要恰好在各分段的标定位置上,以该面作为工作面。 3.圆盘厚度一般在3-5厘米即可,直径大的可适当加厚。 4.锯解时,尽量使断面平滑。 5.每个圆盘锯下后,应立即在非工作面编号,一般以分数形式表示,分子上标明解析木号, 分母上标明圆盘号和断面高度,并标明南、北方向。根颈处的圆盘为“0”号,然后用罗马字母Ⅰ、Ⅱ……依次向上顺序编号。在“0”号盘上要记载树种、采集地点和日期等。 二、树干解析的内业工作 (一)圆盘的加工:为了准确查数圆盘上的年轮数,须将各号圆盘工作面抛光,然后,通过髓心划出南北和东西相互垂直的方向线。

2018年自学考试《广告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学考试《广告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漏选、错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最常用的广告分类方法是【】 A.按广告媒介划分 B.按广告诉求方式划分 C.按市场区域划分 D.按广告的直接目的划分 2、广告的社会服务功能一般是通过【】形式实现的。 A.专业广告 B.消费者广告 C.分类广告 D.区域性广告 3、现代广告事业的首要原则是【】。 A.真实性原则 B.思想性原则 C.艺术性原则 D.政策性原则 4、北京路上有些商店的售货员站在门口击掌引起路人注意,并高声邀请路人入店属于(A)广告形式。

A、口头广告 B、实物广告 C、标记广告 D、招牌广告 5、广告的作用不包括(D) A、指导消费 B、促进销售 C、塑造形象 D、增加宣传成本 6、香烟广告不准进入电视反映了(D) A、生产观念 B、推销观念 C、营销观念 D、社会营销观念 7、有很多女性会受打折影响而购买了并不需要的东西,反映了女性的(A) A、情绪化心理 B、情感丰富 C、爱炫耀的心理 D、爱美的心理 8、下列不属于POP广告形式的是(A) A、口头叫卖

B、店幌 C、招牌 D、销售柜台 9、“味道好极了!”这句广告语体现了(B)。 A、品名定位 B、品质定位 C、价格定位 D、功效定位 10、“孔府家酒,叫人想家”是属于(C)。 A、理性诉求广告 B、企业广告 C、感性诉求广告 D、形象广告 1、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于【】年施行。 A.1985 B.2001 C.1992 D.1995 2、理发店的门口常常挂着三色柱,这是(C)广告形式。 A、口头广告 B、实物广告 C、标记广告

测量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测量学》期中试卷 卷面总分:100 答题时间:90 (分钟)适用班级: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附和水准路线: 2.高差(定义及公式): 3. 高差闭合差 4. 水准点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将答案填入下表) 1.产生视差的原因是()。 A.观测时眼睛位置不正B.物像与十字丝分划板平面不重合C.前后视距不相等D.目镜调焦不正确 2.水准测量中,测站校核的方法有()。 A.双仪高法B.测回法C.方向观测法D.往返测法3.水准仪的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正确关系为()。 A.垂直B.平行C.相交D.任意 4.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其()必定相等。

A .地面高程 B .水平距离 C . 水平角度 D .竖直角度 5.设=A H 15.032m ,=B H 14.729m ,=AB h ( )m 。 A .-29.761 B .-0.303 C .0.303 D .29.761 6.如图中要想使圆水准起跑移向中心零点位置,脚螺旋3应( )。 A .顺时针旋转 B .逆时针旋转 C .任意方向旋转 D .不旋转 7.此水准路线为( )。 A .闭合水准路线 B .附和水准路线 C .支水准路线 D .水准网 8.水准仪的结构是由( )构成的。 A .望远镜、罗盘、水准器和球臼 B .望远镜、水准器、基座 C .照准部、水平度盘、基座 D .望远镜、图板、基座 9.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叫( )。 A .绝对高程 B .相对高程 C .高差 D .高差闭合差 10.下列哪一种水准路线不能计算高差闭合差( )? A .闭合水准路线 B .水准网 C .附和水准路线 D .支水准路线 11.当A 点到B 点的高差值为正时,则A 点的高程比B 点的高程( )。 A .高 B .低 C .相等 D .不确定 12.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理论值为( )。 A .0 B .与路线形状有关 C .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 D .由路线中任意两点确定 13.转动目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 )。 A .看清十字丝 B .看清物像 C .消除视差 D .以上都不对 14.用DS3型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时的操作程序为:( )。

测树学试卷

“测树学”试题(2011年12月31日) 林业专业:本科生、2009级 班、姓名: 、学号: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小题,10分) 1. 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为胸径、( 树高 )和胸高形数。 2. 当树高相同时,f 1.3随q 2的增大而( 增大 )。 3.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 人工林 )。 4.在树高曲线上,与( 平均胸径 )相对应的树高值,称作林分条件平均高。 5.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 林地 )面积之比,称作郁闭度。 6.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是反映林分( 立地质量 )高低的重要依据。 7.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林分( 直径 )分布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 8. 树木断面积生长率是胸径生长率的( 2 )倍。 9.典型的树木总生长量曲线呈( S )形。 10. Richards 方程(c kt A y ))exp(1(--= )。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 2分) 1. 胸高形数 H g V f 3.13.1= 某一树干材积和一个以胸高断面积为横断面以树高为高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 2. 异龄林 林分中树木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上的林分 3. 林分调查因子 描述林分内部结构特征的指标 4.竞争指标 描述某一林木受周围竞争木的影响而承受竞争压力的数量指标。 5.林分生长模型 描述林木生长与林分状态和立地条件关系的一个或一组数学函数。 三、简述题(共20分,每小题 5分) 1.说明形数、形率与树高的关系。 。1.h q c bq a f 2223.1++= 从形数、形率与树高关系的分析,在形率相同时,树干的形数随树高的增加而减小;在树高相同时则形数随形率的增加而增加。

广告学试题附答案

江西中医学院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现代广告学教程》试卷 答卷说明:1、本试卷共7页,五个大题,满分100分,120分钟完卷。 2、闭卷考试。 3、适用班级:08营销班 评阅人:_____________ 总分人:__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 10分) 1、广告调查: 2、USP 理论: 3、广告产品定位策略: 4、广告媒介策略: 5、感性诉求广告: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中国广告开始进入现代阶段的标志是( ) A. 报纸广告的广泛出现 B. 杂志广告的广泛出现 C. 广播广告的广泛出现 D. 电视广告的广泛出现 2. 划分产品生命周期的标准是产品的( ) ________________ __ 院(系) ___________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 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__ ___ ___ __ ___ __ __ _院(系)_____ ___ __ _班 级 姓名__ ___ __ __ __ ___ _ 学号 __ ___ ___ __ ___ __ ………………………………(密)………………………………(封)………………………………(线)………………………………

测量学试题及答案水准测量完整版

测量学试题及答案水准 测量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第二章水准测量 一、名词解释 视准轴水准管轴 圆水准轴 水准管分划值?高差闭合差水准路线 二、填空题 1.高程测量按使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2.水准测量是借助于水准仪提供的。 3.DS3型水准仪上的水准器分为和两种, 可使水准仪概略水平,可使水准仪的视准轴精确水平。 4.水准尺是用干燥优质木材或玻璃钢制成, 按其构造可分为、、三种。 5.水准点按其保存的时间长短分为和两种。 6.水准路线一般分为路线、路线、路线。 7.水准测量中的校核有校核、校核和校核三种。 8.测站校核的常用方法有和两种。

9.水准仪的轴线有、、、; 各轴线之间应满足的关系、、。 10.自动安平水准仪粗平后,借助于仪器内部的达到管水准器的精平状态。 11.精密光学水准仪和普通水准仪的主要区别是在精密光学水准仪上装有。 12.水准测量误差来源于、、三个方面。 13.水准仪是由、和 三部分组成。 三、单项选择题 ()1.有一水准路线如下图所示,其路线形式为 路线。 A闭合水准B附合水准 C支水准D水准网

()2.双面水准尺同一位置红、黑面读数之差的理论值为 mm。 A0B100C4687或4787D不确定 ()3.用DS3型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时的操作程序为:。 A粗平瞄准精平读数B粗平精平瞄准读数 C精平粗平瞄准读数D瞄准粗平精平读数 ()3.当A点到B点的高差值为正时,则A点的高程比B点的高程。A高B低C相等D不确定 ()4.水准仪的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正确关系为 A垂直B平行C相交D任意 ()5.水准管的曲率半径越大,其分划值,水准管的灵敏度。

测树学复习题

森林计测学思考复习习题及参考答案 绪论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测树学是以(树木)和(林分)为对象,研究和测算其材积或蓄积量、出材量、生长量、重量以及林产品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2、测树学的任务是对树木和林分进行(数量)和(质量)的评价,阐明林分分布和生长的规律。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测树学的“树”是指一株一株单个的树。(错) 2、测树学是清查森林资源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林业各门学科对森林进行研究、分析的手段。(对)第一章伐倒木材积测定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在测树工作中,人们把所需要测定的项目称为( 调查因子 )。 2、树干横断面的形状一般可归纳为近似( 圆形 )、近似( 椭圆形 )及( 不规则形 )三类。 3、孔泽干曲线式中的r是指( 形状指数 ),当r=0时,其旋转体近似于( 圆柱体 )。 4、在测树工作中,( 中央断面 )求积式是计算单株伐倒木材积的基本公式。 5、伐倒木区分求积一般分段以( 5-7 )个为宜。 6、一般不能用径阶表示( 单株木 )直径。 7、原木检尺长是在大、小头两端断面之间( 最短 )处量取,最小单位量到厘米。 8、树干上相距1m的直径之差称( 绝对削度 )。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树干愈往上,其横断面大多呈为不规则形。( 错 ) 2、树干纵剖面上的曲线称为干曲线。( 错 ) 3、在我国林业科研工作中多采用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对 ) 4、由于树干横断面形状多为不规则形,所以直径巻尺测得的直径呈偏大误差。 ( 对 ) 5、直径为6.0cm的树木用4cm的径阶距表示属于6径阶。( 错 ) 6、用径阶可以表示任意树木的直径。( 错 ) 7、将树木伐倒,去枝、剥皮、截去直径不足6cm的稍头后,所剩下的树干叫原木。( 错 ) 8、凡原木长度相同,小头直径相等,查原木材积表,其材积相等。( 对 ) 三、论述或计算题: 1、一株树木其直径9.8厘米,将其按2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是多少?如按4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又是多少?(4分) 2、树干形状由上到下由哪几种近似几何体组成?有何特点?(6分) 3、使用轮尺测直径注意什么?(5分) 4、测得一伐倒木长8m,底端断面积0.03801m2,梢端断面积0.02776m2,其材积多少m3?(4分) 三、1、-0.2cm +1.8cm 2、从上到下圆锥体、抛物体、圆柱体、凹曲线体(双曲线体)。 3、轮尺平面与树干垂直,固定脚和游动脚与测尺紧贴树干读游动脚内缘的刻划值,先读数后取尺,不规整断面取垂直两个方向平均,如遇有节瘤区,在上下等位置处测直径后平均。 4、V=1/2(go+gn)·l =1/2(0.03801+0.02776) ×8=0.2631m3 第二章立木材积测定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在坡地上测胸径时,应在( 上坡位 )确定树干的1.3米处位置。 2、勃鲁莱测高器是根据( 三角函数)原理设计的;克里斯登测高器是根据( 相似三角形 )原理设计的。 3、( 直径 )、( 形数 )和树高称立木材积三要素。 4、胸高形数随树高、直径的( 增大 )而( 减小 )。 5、形数与形率的关系一般有( 平方)、( 常差 )、( 希费尔 )、( 一般形数表 )四种。 6、望点是指树干上部( 直径等于胸径一半 )处的位置。 7、丹琴公式用于树高为( 25 )m左右树木计算材积较为可靠。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立木材积测定与伐倒木材积测定完全一样。( 错 ) 2、用勃鲁莱测高器测高时可以站在任意位置,而用克里斯登测高器时则需站在固定位置。( 错 ) 3、用勃鲁莱测高测高时,树高都是两次读数之和。( 错 ) 4、用克里斯登测高器测高时,只需一次便可得到全树高。( 对 ) 5、形数的重要意义在于反映树干的具体形状即干形。( 错 ) 6、实验形数与胸高形数的变化规律相同。( 错 ) 7、胸径和树高相同,形率也相同的树干,其干形也可能不一样。(对) 8、立木区分求积必须具有性能较好的上部直径测定仪器。( 对 ) 三、论述或计算题: 1、测高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2、如何用勃鲁莱测高器在平地测高?(6分) 3、一株胸径为35.3cm的落叶松,其材积是多少m3?(4分) 三、1、答:(1)测点必须能同时看见树顶和树基,对平顶树不能把树冠边缘当树顶。 (2)测点距树木平距不宜过小。(3)在坡地测高测点与树木最好在等高位置或稍高地方,宜采用仰、俯各测一次。 2、首先选一与树高大致相等的平距(一般为15、20、30、40m),打开起动钮,瞄准树顶按下制动钮读一数,该数加测定者眼高即为树高。 3、V=0.001d21.3=0.001×35.32=1.2461m 第三章树木生长量测定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树木自种子发芽开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 随时间推移 ),树木直径、树高和形状都在不断地( 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叫生长。 2、树木生长量按研究生长的时间长短来分,有( 总生长量 )、( 定期生长量 )和( 连年生长量 );若用年平均值表示,则有( 总平均生长量 )和( 定期平均生长量 )。

测树学实验三一元材积表的编制

实验三一元材积表的编制 一实验目的 了解编制材积表所需资料及收集方法;掌握数式法编制一元材积表的过程和方法。 二、实验步骤及结果 (一)一元材积表的直接编制 1、在Sheet1中,将原始数据按直径进行排序,以便分类汇总。 2、将原始资料按2cm径阶分组统计,统计出各进阶的株数,进而求出各进阶的算术平均胸径和平均材积。 3、将结果统计于表一中,并将表1-1记于Sheet2中。 表一、一元材积表原始资料汇总表 径阶平均胸 径 平均材 积 株数 2 2 4 42 6 49 8 26 10 20 12 9 14 4 16 1 18 2 20 4 22 2 24 2 4、在Sheet2中,依据表一,以横坐标表示各个径阶的平均胸径Di,以纵坐标表示各个径阶的平均材积Vi,在Excel上将成对值(Di,Vi)描点作图。插入Excel 图表,选择XY散点图,在Sheet2空白区域内产生一图表,之后右击图表,添

加趋势线,选择乘幂函数进行趋势预测,便可得到一条匀滑的曲线。如表一。 平均直径-平均材积相关曲线 00.10.20.30.40.50 5 10 1520 25 30 平均胸径 平均材积V i 平均材积 乘幂 (平均材积) 5、根据曲线趋势,此次选择最能模拟趋势线的回归方程b aD V =作为回归模型 进行求解。 (二)、方程参数求解 (1)、此次实验用一般最小二乘法求解。方程b aD V =是非线性回归方程,在进行方程参数求解时,可将其直线化。对b aD V =两边取对数,可得 D b a V lg lg lg +=,这样可化为bx b y +=0(b b a b D x V y ====,lg ,lg ,lg 0),即非 线性回归方程线性化。 (2)具体步骤: 1、原始资料的总样本单元数为n=163,设第i 株树的直径和材积分别为(Di ,Vi ),取对数后有D x V y lg ,lg ==,在Sheet3中求出xi 、yi 。 2、用Excel 求出:∑=n i i x 1 ∑=n i i y 1 ∑=n i i x 12 ∑=n i i y 12 ∑=n i i i y x 1 ∑==n i i x n x 11 ∑==n i i y n y 11 3、求出离差平方和: 2 1 2x n x L n i i x x -=∑= 2 1 2y n y L n i i yy -=∑= y x n y x L n i i i xy -=∑=1 4、求算回归方程中a ,b 两参数: xx xy L L b = , x b y b -=0, a b lg 0= 5、求得幂乘数方程为: 2.4055225 520.00012033D V =。

测量学试题及详细答案

第一章绪论 1、概念: 水准面、大地水准面、高差、相对高程、绝对高程、测定、测设 2、知识点: (1)测量学的重要任务是什么?(测定、测设) (2)铅垂线、大地水准面在测量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基准线、基准面) (3)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坐标系的异同。 (4)地面点的相对高程与高程起算面是否有关?地面点的相对高程与绝对高程的高程起算面分别是什么? (5)高程系统 (6)测量工作应遵循哪些原则? (7)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一、名词解释: 1.简单: 铅垂线:铅垂线是指重力的方向线。 1.水准面:设想将静止的海水面向陆地延伸,形成一个封闭的曲面,称为水准面。 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大地体,它代表了地球的自然形状和大小。 地物:测量上将地面上人造或天然的固定物体称为地物。 地貌:将地面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貌。 地形: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2.中等: 测量学: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科学。 测定即测绘:是指使用测量仪器与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把地球表面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供经济建设、规划设计、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使用。 测设:测设又称施工放样,是把图纸上规划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在地

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特征点:特征点是指在地物的平面位置和地貌的轮廓线上选择一些能表现其特征的点。 3.偏难: 变形观测:变形观测是指对地表沉降、滑动和位移现象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地面上建筑物的变形、倾斜和开裂等现象进行精密的、定期的动态观测,它对于地震预报、大型建筑物和高层建筑物的施工和安全使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地水准面:由于水面可高可低,因此水准面有无穷多个,其中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高程:地面点的高程是从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也称为绝对高程或海拔,用H表示,如A点的高称记为H A。 高差:地面上两点间高程差称为高差,用h表示。 绝对高程 H :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简称高程、海拨、正高。 相对高程 H′: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假定水准面的距离,称为相对高程或假定高程。 测量工作的基本步骤:技术设计、控制测量、碎部测量、检查和验 收测绘成果 二、填空题 1.地面点到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对高程;地面点到铅垂距 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大地水准面,假定水准面 2.通过海水面的称为大地水准面。平均,水准面 3.测量工作的基本要素是、和高程。距离,角度

测树学复习题-林学院

、 林学本科《测树学》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林分平均胸径:与林分平均断面相对应直径。 2、复层林: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的林分。 3、树种组成系数:为了表达各树种在组成林分所占的成分,而分别以各树种的蓄积(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来表示,这个比重叫做树种组成系数。 4、平均实验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比较圆柱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加。 5、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 6、生长率:树木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原有总量的比值。 7、进界生长量:在调查期初时没有达到起测径阶的幼树,在期末调查时已长大进入检尺范围内,这部分林木的材积称为进界生长量。 8、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该圆柱体的断面积为树干上某一固定位置的断面,高度为全树高。 9、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10、标准木:在标准地中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 二、单项选择题 1、立木材积三要素不包括(C)。 A、胸高形数 B、胸高断面积 C、胸高形率 D、树高 — 2、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B)处的部位称作望点。

A、1/2树干中央直径 B、1/2胸径 C、1/3树干中央直径 D、1/3胸径 3、以误差百分率来看,下面正确的是(A)。 A、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牛顿式 B、牛顿式>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 C、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牛顿式 D、牛顿式>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 4、树干的形状,有通直、弯曲、尖削、饱满之分,就一株树来说,树干各部位的形状(D)。 A、是一样的 B、都是饱满的 C、都是弯曲的 D、也不一样 \ 5、纯林是有一种树种组成或混有其他树种但蓄积分别占(A)的林分。 A、低于10% B、低于5% C、低于20% D、10% 6、在一般情况下,林分疏密度大于林分郁闭度的是(C)。 A、幼龄林 B、中龄林 C、成熟林 D、以上都不是 7、树干的横断面形状更接近于(B)。 A、圆形 B、椭圆形 C、不规则的封闭曲线 D、不确定 8、林分平均胸径是指(B)。 A、林分内所有林木直径的算术平均值 B、林分平均断面积所对应的直径 C、林分内具有平均生长状态的树木的直径 D、林分内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的直径 ( 8、在标准地调查中,通过每木检尺得标准地总断面积为,总株数为339棵,则该林分平均直径为(C)。 、角规绕测树木时,当缺口与树木胸径相余时,记数为(D)。 A、1 B、 C、2 D、0 10、树木年轮的形成是由于树木形成层受外界季节变化产生(D)生长的结果。 A、季节性 B、间断性 C、连续性 D、周期性 11、在角规测树时,当d/R=1/50,则用到的角规测器缺口宽度为2cm,则直尺长度为(B) ; ; 、下列关于树木生长方程的特点,错误的是(C)。 A、当t=0时,y(t)=0,这是树木生长方程需满足的初始条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