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中市产业基础及发展规划概要(2020最新版)

汉中市产业基础及发展规划概要(2020最新版)

汉中市产业基础及发展规划概要(2020最新版)
汉中市产业基础及发展规划概要(2020最新版)

汉中市产业基础及发展规划概要

未来,汉中将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现代材料、高品质食药、旅游文化、新兴产业和新能源六大产业。一装备制造产业

汉中作为三线建设老工业基地,经过4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飞机制造、数控机床、汽车及零部件、精密刀具、仪表液压、智能制造等行业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培育了一批“特、专、新、精、智”的配套企业,基础实力雄厚,聚集效应凸显。未来,我们将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发展方向,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汉中实施方案,挖潜力、降成本、增效益,大力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着力推进航空装备制造及配套能力,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支持传统机床、机械设备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智能制造产业,努力打造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循环示范基地。到2020年,装备制造业产值达450亿元,增加值达180亿元。

航空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以中航工业陕飞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飞机主机设计研发、部装总装。加快陕飞公司运X飞机生产及总装扩能配套项目建设步伐,积极实施民用货机“两步走”战略,推进项目早日进入研制生产阶段。进一步扩展整机产品生产线,着力发展军民两用运输机、特种飞机、新型中型运输机、无人机、民用货运飞机和涡桨支线客机等整机产品。围绕陕飞公司总装配套需求,加快航空智慧新城建设步伐,培育壮大航空装备制造业上下游全产业链,提升核心零部件的制造水平,加大市内航空装备配套能力。重点发展飞机起落架、航空标准件、增材制造、工艺设备、飞机内饰件、机电设备等相关配套产品,培育发展支线航空维修、航空用户支援服务、应急消防、通信联络、应急电力等产业。

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依托省上《300万辆汽车产业规划》和《汉中市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积极与国内外知名车企合作,引进一批企业来汉建立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生产基地,推进汉中汽车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燕航精工、邦华新能源、陕西心网等企业,研发生产动力电池、电动机、电控系统、充电设施等系列产品,培育壮大零部件制造产业,提升竞争优势和配套能力。针对多用途市场需求,开发生产各类商用车、乘用车及运钞车、救护车、警用巡逻车等特种专用车辆产品。

智能制造。以汉江机床、汉江工具、米克隆等企业为核心,加快提升机床、工量具产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层次,重点发展大型精密数控机床、滚动功能部件、卧式、龙门式加工中心等系列产品,开展数控高性能工量具扩能改造、技术更新,支持工量具产品向“高精尖缺”方向

发展。依托中航电测、华燕纺织、恒大精密仪表等企业,布局智能仪表仪器、智能输配电设备、智能交通设备、感知系统等智能测控装置和部件产业。顺应制造业发展趋势,加快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智能机器人、3D打印、工业传感器等,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强汉中工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现代材料产业

汉中矿产资源富集,石墨、黄玉、铁、锌、锰等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列,开发潜力大,已初步形成有色冶金、非金属矿物制品两大产业集群和钢铁、有色、光伏、建材4个产业链。未来,我们将推进冶金工业产品升级和技术改造,培育形成特种金属功能、高端金属结构、新型非金属、高性能复合材料、节能环保材料等多元化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以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新型建筑材料三大产业集群为重点的西部地区重要现代材料产业基地。到2020年,现代材料产业产值达780亿元,增加值达210亿元。

金属材料产业集群。立足资源地和已有产业基地,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着力建设以勉县、略阳、宁强等县高品质特种钢材、锌、铜、镍材料为依托的冶金新材料基地;以城固、洋县、西乡等县镁、钛、钾等轻质材料为依托的新型轻合金新材料基地。加快钢铁产业升级,推进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构建钢铁冶炼、高性能钢材产品生产、产品应用等上下游产业链,加快发展高性能H型钢、冷轧薄板,航空用优质耐腐蚀、耐高温、耐高压的合金钢及数控机床和复杂刀具专用工具钢、特种钢,重点研发飞机制造用特种钢材、蒙皮用特种铝合金材料和专用齿轮加工材料等。积极加快洋县现代材料园建设,以汉中锌业、洋钒公司、煎茶岭镍业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钛、钒、锌、镍、铜、锰等金属功能材料,开发钛镍形状记忆合金丝、薄板、薄膜及薄带,金属构件耐磨材料、防腐涂层合金等产品,壮大特种金属功能材料产业。

非金属材料产业集群。整合市内硅石资源,建设以城固县为主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基地,提升壮大生产规模和产品层次,大力发展高纯度超细硅微粉、单晶硅、多晶硅等无机非金属材料。着力拓展高档石材产业链,积极发展建筑、装饰等相关深加工产品。以城固、洋县石墨资源为依托,及时跟进石墨找矿大会战进展情况,加强与省内外石墨烯产业研究机构和重点龙头企业对接,适时开展石墨烯产业园项目建设工作,布局前沿新材料产业。

新型建筑材料集群。顺应绿色环保趋势,积极发展节能环保建材及其制品,重点发展新型建筑外墙保温隔热复合材料、树脂幕墙装饰复合材料、新型节能环保墙体涂层复合材料、粉煤

灰—树脂基复合板材、特种复合陶瓷材料等。依托我市钢铁产业优势,加快发展高性能建筑用钢结构材料。

推进现代材料产业链建设。支持引导企业加大对低品位矿、共伴生矿、难选冶矿、尾矿和熔炼渣等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建立完善铜、镁、钾、锌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以及城市矿产开发利用体系,提高资源综合开发水平。积极打造以开采、冶炼、加工材料、终端产品为上下游联系的纵向产业链,构建以科研、生产、能源供应、物流、生产生活服务等分工合作联系的横向产业链,大力发挥资源优势,提升现代材料产业竞争力。

三高品质食药产业

汉中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汉济渭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一江清水不仅送到京津地区,也送到了关中平原。凭借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我们培育了水稻、油菜、茶叶、柑橘、大鲵等特色农产品以及西洋参、杜仲、天麻等名贵中药材,形成了食品工业、生物医药两大产业链条。“汉”字号、“朱鹮”牌有机农产品畅销全球,汉中茶叶、城固柑橘、略阳杜仲、留坝西洋参、佛坪山茱萸驰名中外。未来,我们将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培育壮大绿色有机食品、生物医药制造等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国内一流的高品质食品药品生产加工基地。到2020年,高品质食药产业产值达600亿元,增加值达215亿元。

(一)食品产业

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以水稻、蔬菜、特色水果、茶叶、食用菌等为主的种植基地,以猪、牛、羊、鱼等为主的养殖基地和以大鲵、野猪、鹿、蜜蜂等为主的特种养殖基地建设步伐。推进一批具有产业规模、品牌优势的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整合区域资源,提高食品产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按照绿色食品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粮油、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围绕稻油品质提升工程、机械化节本增效工程、产品精深加工建设工程、优质粮油品牌建设工程,着力推进机械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多样化加工、品牌化开发,促进粮油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发挥洋县国家级有机认证示范县的带动作用,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认证和营销力度,鼓励生产胚芽米、营养米粉、绿茶油、无抗肉等产品。

特色食品加工业。深度挖掘“汉中仙毫”品牌价值,加快茶叶示范园区建设,鼓励企业引进茶叶精制设备,建设茶叶精制加工厂。积极延伸茶产品上下游产业链,探索茶文化休闲旅游类项目开发,实现产业融合发展。以秦洋酒业、城固酒业、朱鹮黑米酒业为依托,振兴“白、黄、黑”酒产业,明确品牌定位、注重品质提升、突出品类优化,做好特色和文化两篇文章,

集中资源、技术、力量打造核心品牌和超级单品。立足本地市场,做强做大“公主”品牌,并逐步开辟周边地市及省外市场。加大杜仲、柑橘、天然水等产品开发利用技术水平,实现产品生产高品质、多元化。以苦荞、银杏、山药、杏仁、桃仁、薏仁等纯天然特色资源为基础,研发生产α-亚麻酸、卵磷脂、沙棘黄酮、麦绿素、膳食补充剂等营养保健食品。

(二)医药产业

中药材。着力推进百万亩中草药基地建设,以杜仲、天麻、银杏、西洋参为重点,进行种子选择和评价、环境质量、播种、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等方面的规范化研究,形成成套技术和标准操作规范(S O P),建立原产地药材种植技术平台。积极申报杜仲、天麻、银杏、西洋参等中药品种原产地保护,建立相应的技术标准体系,充分体现原产地药材的质量特征,打造原产地品牌效应。大力推进“互联网+生物医药产业”,结合中药养生生态旅游观光,宣传我市中药资源和“汉药”品牌,展示汉中生物医药产业整体形象,努力提高市场影响力和综合效益。

生物制药。承接国内外医药研发、生产、销售项目,引进、培育一批医药生产企业,延长医药产业链,增加药品生产种类,全力打造医药保健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的健康产业集群。重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维生素D药品、缺乏诊断试剂盒及生物医学工程产品。发挥大鲵资源优势,开发抗衰老、治疗烫伤等生物技术药物。深化中药材在防治心脑血管病、肿瘤、妇科疾病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积极开发转移因子、卡提素疫苗等生物医药产品。动植物提取及保健品。围绕食品、医疗、美容等方面的需求,依托汉中丰富的生物、农林特产、中医药资源,加大动植物提取技术、工艺的创新,积极发展动植物药制剂、保健食品、膳食补充剂等动植物提取物高端产品,培育高端品牌,以品牌发展带动动植物提取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依托天然谷、东裕生物科技、大华医药、振华药业等企业,利用“汉八味”等优质特色中药材,重点发展医药中间体和精制提纯,开发系列保健品,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四旅游文化产业

汉中旅游资源丰富,古汉台、拜将坛、褒斜栈道、武侯祠、十三品摩崖石刻等两汉三国历史遗存驰名中外,张骞墓、古代水利遗址“三堰”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拥有世界最大天坑群,兴汉胜境、最美油菜花海、天汉湿地公园已成为“网红打卡地”。未来,

我们将依托秦巴山水生态资源和两汉三国人文底蕴,优化旅游空间布局,提升旅游

文化内涵,加快重点景区建设,完善全域旅游服务体系,塑造旅游品牌,建设“一老

家四基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体育深度融合,加强文化

内容、形式、服务等创新,培育壮大文化产业,为建设富裕、和谐、真美汉中提供

强大精神动力。到2020年,力争旅游总收入突破340亿元,比2015年翻一番;全

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 P比重达到 3.2%。

(一)旅游产业

提升旅游产业特色。依托资源优势,以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主题,以“城是一个景、景是一座城、城旅一体化”为发展思路,坚持板块推进、园区建设、项目支撑、错位发展,加快旅游城市、县城建设,全方位展现汉中特色旅游魅力。各县区要突出各自旅游主题特色,精准定位,差异化发展,避免产品同质化。

促进旅游与各产业融合。坚持一产结合旅游调结构,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二产结

合旅游建园区,积极开发工业旅游、游览体验;三产结合旅游抓拓展,立足自然生态培育壮

大休闲度假、山水观光、科普教育,依托环境优势积极开发养生养老、旅居安居、健康医疗、

美容保健、文化娱乐,围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网购电商、交通物流、旅游地产、特色商业。

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旅游产业各环节和发展全过程,着力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促

进产业链条延伸。

强化区域旅游合作。按照“资源共享、市场共建、客源互送”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通过构

建西三角生态遗产走廊、自然遗产走廊、文化遗产走廊助力汉中旅游发展。大力开展区域旅

游合作,共同打造营销平台。充分利用汉中的生态环境优势,将秦巴山地、珍稀动植物等资

源开发为旅游产品,并积极开拓西成高铁沿线城市、航线开通城市、友好协作城市客源市场,

推动区域内旅游互动。

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加快黎坪、华阳、紫柏山等景区旅游专线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引导公交出租、住宿餐饮、商业零售、金融网点等开展便民服务,加快“汉中智慧旅游”建

设步伐。推动旅游在线、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等信息服务。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进汉

江综合整治与汉江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加强对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文化产业

壮大文化产业规模。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全面提升文化产业集约化、规

模化、专业化、品牌化水平,重点发展壮大演艺娱乐、数字传媒、出版印刷包装、文化节会、

文化用品及工艺美术品、网络文化及创意等产业。完善文化资产评估、文化产权和版权交易体系,积极发展版权代理、文化经纪、评估鉴定、担保拍卖等各类文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优化文化市场发展环境,创新文化市场监管方式,促进文化产品、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市场健康发展,推动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多品种加工、多元化合作的“汉中玉文化产业园”,彰显玉文化底蕴,着力打造“汉中玉”品牌。推动“互联网+文化”融合步伐,积极推进电子竞技产业发展,打造区域性、全国性电子竞技赛事,并依托赛事平台开展其他衍生业务,以竞技比赛带动游戏游艺产品的研发推广、经营业态的转变和行业形象的提升。

打造文化精品力作。鼓励原创性文学、歌舞、美术、书法、摄影、民间艺术等文化精品创作,每年打造2-3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精品。拍摄大型历史记录片《汉中栈道》,制作张骞题材的舞台剧和影视作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大众文化产品创作和公益性文化活动,支持业余文艺社团、民营剧团和业余文艺骨干、乡土文化能人等,创作一批体现本土文化特色、深受群众喜欢的优秀作品。鼓励推出网络原创作品,促进网络文学、音乐、微电影等健康繁荣发展。

五新兴产业

汉中目前拥有陕西理工大学等高校3所,有陕西省水稻研究所等科研院所20余家,有院士、专家工作站22家,已形成以传感器、导航飞控、卫星通信、智能制衣等为主的新兴产业。未来,我们将围绕强化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数字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力争在数字信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取得突破,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着力建设西北重要的新兴产业基地。到2020年,培训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新建10个制造业产业发展生产力促进中心或专业孵化器,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50人,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50项以上,全市全要素生产率达到45%以上,R&D经费比重达 1.6%以上,培育1-2个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加快数字信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依托“智慧汉中”建设,加快发展汉中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加快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区域大数据中心建设,开展数据存储服务,形成数据资源洼地。积极与国内重点物联网企业合作,建设物联网数据存储及信息化应用平台,

着力发展R F I D芯片设计、传感器及传感网络、嵌入式软件及芯片设计、物联网应用系统集成等产品。依托中国电信汉中分公司、中国移动汉中分公司、中国联通汉中分公司等,积极发展下一代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等。以中航电测、万目仪电、大蓝鹰等企业为重点,发展各类传感器及敏感元器件、I C卡智能仪表和智能化量具、量仪等电子信息核心基础产业。瞄准智能感知、模式识别、智能分析和智能决策发展方向,大力推进政务航空、教育娱乐、医疗康复、养老陪护、安防救援等特定应用场景的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拓展产品形态和应用服务。

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引导企业开展产品生态(绿色)化设计,推动传统基础制造技术工艺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开展工业能效提升工程,实施流程工业节能技术和高耗能通用技术专项改造,不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削减工业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排放。提升资源循环利用能力,重点推进水污染防治、大气及噪声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置、土壤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等领域先进技术开发和利用,鼓励发展尾矿资源化利用、工业废渣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利用、水资源节约利用等技术。创新节能环保产业服务水平,支持开展节能咨询、评估、监测、检验检测、审计、认证等专业节能服务,引导节能服务企业拓展服务内容,为用户提供“一站式”能源管理综合服务。积极推行环境保护第三方治理机制,鼓励环保治理企业向设计、施工、维护和运营等一体化服务模式发展。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动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依托褒河物流园区,统筹发展,合理布局,加快建设汉中全域物流网络,打通各县区物流网络节点。着力推进航空智慧新城物流中心前期工作。加强与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将汉中打造成为辐射陕甘川渝周边地区的电子商务中心,鼓励农村电商发展,助力汉中特色农产品走出去。推进数字创意和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加快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依托陕西理工大学、西部新技术创业(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等,积极应用数字虚拟等技术促进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创意和设计产品服务的生产、交易和成果转化。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建立健全创新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培育新兴产业的服务能力,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新兴产业创新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增强产业集成创新、协同创新能力。支持建立服务经济实体的专业化众创空间,加快滨江新区产业孵化园建设进度,争取汉中航空智慧新城高新技术孵化园早日开工建设。大力支持以中航陕飞、米克隆、汉江药业、汉王制药等重点企业为主体,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行业间技术交流和共享,提升企业间专业化协作和创新能力。按照挖掘发展需求、采取针对性激励政策和服务方式灵活多样的思路,吸引一批高新科技和高精尖人才,实现产业需求与科技成果有效对接。充分发挥汉中市

绿色循环经济研究院作用,建立健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创新成果转化制度,支持企业积极与相关高校、研发机构对接,紧跟最新研究成果,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新兴产业落地。

六新能源产业

汉中境内有汉江、嘉陵江两大水系,年平均降雨量1400毫米,水能资源充沛;天然气输气管道穿境而过,初步探明的镇巴页岩气储量丰富,被列为全国四大页岩气基地之一;光伏、地热、氢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开发潜力巨大。未来,我们将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坚持因地制宜、重点突破,强化政策支持,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着力引进一批新能源产业重大项目和先进技术,充分发挥项目拉动作用和技术引领作用,着力推动新能源产业集群化发展,逐步形成我市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

推动页岩气勘探与前期工作。加强与中省就我市页岩气资源开发的协调与对接,强化开采环境评估,积极推进镇巴县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进一步加强镇巴县周边交通、电力、通信保障配套设施建设,为页岩气资源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持续有序推进水电开发。有序开发利用我市汉江水系、嘉陵江水系水能资源,落实《陕西省小水电开发利用规划修编(汉中部分)》,加强政策引导、政府服务和行业监管,严格审批和基本建设程序,杜绝盲目开发和无序建设,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能源保障。到2020年,全市水电站装机规模达到500兆瓦。

加快培育延长天然气利用产业链条。拓展丰富天然气供应气源,提升天然气保供能力。加快推进天然气在城镇燃气、工业燃料、燃气发电、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大规模高效科学利用,推进产业上中下游协调发展,提升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

推动太阳能多元化利用。按照“因地制宜、集散并举、完善体系”的原则,加快太阳能多元化利用。按照中省农村光伏扶贫建设项目有关要求,以资产收益扶贫的方式,因地制宜推进村级光伏工程,保障建档立卡无劳动能力贫困户脱贫增收;支持在已建成且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用电集中区域规模化推广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到2020年底,我市太阳能

发电并网装机确保实现60兆瓦以上。

有序稳步推进风电开发。按照“统筹规划、集散并举、有效利用”的原则,严格开发建设与环境承载相统筹,推进我市风电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在环境承载和送出条件有保障的前提下,稳妥有序开展大型风电项目建设,优先发展分散式风能和分布式风能光伏综合利用项目,完善新能源产业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生物质能。以我市“十三五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实施计划”为引领,建立健全生物质资源收集、加工转化、就近利用的生产消费体系。加快生物质发电、生物质固体燃料和乙醇燃料等产业化发展步伐,提高生物质能利用效率和效益。到2020年,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达到55兆瓦以上,年供生物质燃料达到50万吨以上。

加快地热能开发利用。坚持“清洁、高效、可持续”的原则,加大地热资源潜力勘察和评价。到2020年,建立我市地热能资源数据,完善地热能基础信息数据库,对地热能勘察和开发利用进行系统监测。加快地热能开发利用,并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促进地热能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有序开展氢能利用。以国家产业政策和新能源开发利用为指引,适时启动氢能源供应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扶持氢能源技术有效利用,带动产业升级换代,实现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

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及规划方法的讨论

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及规划方法的讨论(一) (2009-03-23 22:00:24) 在当前的经济形式下,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新一轮经济组织形式的重构,必将是一个复杂多变和漫长的过程,逐步将影响到以实体经济为主的中国,尤其是 对以产业聚集为手段、产业成本为竞争力的园区化发展,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产业园区的发展将更多的符合经济活动的核心规律,也将从一般性的成本竞争 转向为效率的竞争和技术能力的竞争,将从一个规模化园区时代逐步走向“功能化 园区”的时代。 一、对产业园区不同发展阶段的模式分析 所谓产业园区,实际上是由于生产行为和交易行为带来的一种空间聚集模式,初期的聚集所带来的相关功能需求和衍生经济行为,造成了园区不同发展阶段的聚集方式和空间特征,也成为我们定义发展阶段特征的主要依据; 我们在这里把产业园区的发展定义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生产要素聚集

第二个阶段,产业主导特征 第三个阶段,创新突破阶段 第四个阶段,现代科技都市

二、产业园区发展(尤其是高新园区发展)的几个趋势 随着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不断的转型,也必然使园区的发展内容和特征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的趋势,也是未来产业园区规划和发展中需要注意的内容; 趋势一、从注重优惠政策向发展产业集群转变:从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看,基本经历了由“单个企业→同类企业集群→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演变,高新技术产业只有集群化发展,才会激发出更大的能量。从未来高新技术园区政策走向看,优惠政策将可能逐步从区域倾斜转向技术倾斜和产业倾斜(这是国外通行的做法)。 趋势二、由加工型高新区向研发型高新区转型:由于高新技术园区功能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新技术园区适合打造前端性产业链(研发、设计、中试等)。未来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在于比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转化效率,我国高新技术园区也将逐步走向以研发中心、研发型产业、科技服务业为主体的研发型高新技术园区。 趋势三、从强调引进大型公司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转变:随着高新产业系统化、交叉性的增大,使得科技研发与转化的复杂性日益加大,从而大规模研发的系统风险大大增加。而随着科技预测性和可控性的加强,在总体方向下,将研发课题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实施评估报告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实施评估(批前公示) 一、评估的目的意义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以下简称现版《总规》)2006年8月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准,是指导宁波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自2004年编制完成后,《总规》在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引导城市有序建设等方面开始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通过本次总规实施评估研究,系统、全面地分析城市规划实施的成效,分析城市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背后的原因,有利于全面客观的认识总体规划的科学性,找准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中需要调整的方向,为新形势下的规划建设提供指导。 二、本次评估的主要内容 按照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的要求,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城市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评估 (1)城市发展方向评估 根据现版《总规》,三江片的发展重点是近期向东,中远期向北。从城市新增建设用地的分布情况来看,实际的发展方向有所变化。由于南部地区(鄞州中心区)与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其用地增量大大高过东部新城建设,使整个三江片的近期发展方向显现为以向南、向西发展为重点。现版总规提出的“中远期重点发展北部”的要求也由于庄桥机场尚未搬迁的现实受到制约。而镇海片、北仑片沿海岸线发展的态势十分明显。 (2)空间布局评估 现版总规提出了“两带三片双心”组团式的结构。从《总规》实施情况来看,整体空间结构与《总规》的要求较为吻合。近年来,随着镇海新城南区及北仑西片区的发展建设,三江片、北仑片与镇海片在原来独立发展的基础上呈现相向发展的态势。特别是沿甬江、宁镇公路、通途路一带,连片发展的趋势明显,这也使得组团间生态绿地的保持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双心结构随着东部新城门户区、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也在逐步形成之中。 2、阶段性目标落实情况 (1)近期规划目标实施情况评估

渭南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

渭南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 “十三五”(2016-2020年)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建成富裕、文明、和谐、活力陕西东大门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三五”规划意义重大。根据中省“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和相关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深入研判国内外环境变化和影响,准确把握经济发展“三期叠加”、“新常态”等现实基础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特征,遵循经济实现科学发展、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实现包容性发展的基本规律,紧抓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一带一路”建设、鼓励关中-天水经济区率先发展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深入合作及省上支持渭南加快建设陕西东大门的重大战略机遇,立足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富民强市,坚持优化经济结构、强化创新驱动、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均衡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围绕关系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大问题开展深入研究,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完善区域主体功能调控,推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合理提出“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战略重点、目标任务和实施保障等,确保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

会发展达到新水平。 二、主要任务及分工 (一)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加强发展环境分析,充分吸收近年来中、省、市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研究成果,重点围绕“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环境、思路和目标、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培育和布局、城乡统筹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民计民生改善、重点领域改革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研究,为规划编制提供基础支撑。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统筹安排,各研究课题责任单位按照任务安排认真做好相关工作(详见附件1)。 (二)起草“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综合性、纲领性和战略性的规划,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发展措施和年度计划的依据。渭南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由市政府提出、市人大审议批准。起草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参与。 (三)编制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指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指导该领域发展改革以及审批、核准、备案重大项目和安排政府投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的依据。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统筹安排,市有关部门具体承担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详见附件2)。 (四)编制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以跨行政区的特定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区域的细化和落实。渭南高新区、经开区、卤开区、华山景区总体规划由各开发区管委会提出,由市发改委组织专家审议,转报市政府审批。各开发区(园区)发展规划的编制,要符合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并与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5年修订)-Ningbo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2015年修订)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5年修订)》已获得了国务院批复,现将总规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一、编制目的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作为指导城市发展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较好地引导和促进了宁波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随着区域发展背景的重大变化,宁波城市面临着新的发展问题,为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对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行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 二、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分为市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范围为宁波市行政辖区,面积9817平方公里,重点研究区域协调、市域空间结构、市域基础设施布局及重点城镇发展等。 中心城区范围包括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是本次总体规划修改的重点地域。中心城区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市区行政区域,面积2560平方公里,该区域的建设和发展实行统一规划与管理。

三、规划期限 本次总规修改期限至2020年。 四、城市性质 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五、城市职能 国际贸易物流港、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对外贸易口岸、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核心。 六、城市规模 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395万,城市建设用地420平方公里。 七、市域空间布局 1.市域总人口和城市化水平 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000万以内,城镇化水平达到75%以上。 2.市域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核两翼、两带三湾”多节点网络化市域空间格局。其中一核为宁波市区;两翼为由余姚市、慈溪市和杭州湾新区组成的北翼和由奉化市、宁海县和象山县组成的南翼;两带为东部滨海城镇产业带和西部山区生态人居带;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1.1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的实施,给合阳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1.2合阳矿产、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使合阳在渭北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质的变化。 1.3为更好地发挥合阳县城对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需要编制总体规划。 2、规划指导思想 立足合阳县情实际,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按照“新型工业富县、现代农业稳县、生态旅游名县”的思路,围绕打造渭北能源生产加工基地、自然与人文休闲度假基地、涉农工业基地、生态特色农产品基地、渭北绿色生态宜居新城的目标,发挥能源、旅游、交通优势,建设渭北特色经济的地域中心城市。 3、规划原则 3.1合理配置城市资源,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营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持续发展的和谐城市; 3.2发挥合阳优势条件,培育支柱产业,构建渭北地域特色鲜明、商贸繁荣的宜居城市; 3.3立足合阳实际,遵循合理、务实、可行的方针,使总体规划适应市场经济的弹性发展需要; 3.4从宏观到微观,整体到局部,面状到点、线,近期到远期,使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4.1研究城市产业空间布局; 4.2注重城乡一体化建设; 4.3合理确定城市性质、规模; 4.4优化城市空间形态; 4.5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4.6提升旅游发展水平; 4.7明确近期建设行动计划。 5、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5年; 远期:2016—2030年。 6、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分为两个层次和范围,既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两个层次。 6.1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范围:合阳县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1437平方公里。 6.2中心城区规划 范围:东以高速路以东200米为界,西到王(村)皇(甫庄)公路,北起知堡乡的马家村,南到金水沟,包括王村矿在内;徐水沟及红旗水库为远期的水源地,也纳入规

汉中市(市辖区)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汉中市(市辖区)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 版

前言 本报告围绕核心要素房地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汉中市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现状及发展脉络。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需注明出处。 汉中市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分析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协会、相关科研机构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全面解读汉中市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及发展态势,客观反映当前汉中市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汉中市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数据分析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目录 第一节汉中市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 (1) 第二节汉中市房地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汉中市房地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房地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3) 三、汉中市房地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房地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 计 (3) 四、汉中市房地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汉中市房地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房地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房地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汉中市房地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房地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 (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汉中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汉中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7) 二、全国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汉中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年末城 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分析 (7)

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高考政治十校联考试卷.doc

2020 年宁波市十校联考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 1.某居民家庭 2020 年总支出情况如下:食品 30000 元,衣服等家庭日用品 20000 元,教育、医疗 25000 元,水、电、煤 5000 元,通讯、交通、娱乐等 10000 元,购买股票、债券等30000 元。该居民家庭2020 年的恩格尔系数应该为 A. 25%B.37.5%C.33.3%D.50% 2.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信息,2020年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2%,涨幅连续八个月回落。从2月份 CPI 同比涨 8.7%,到 12月回落到 1.2%, 去年的物价曲线犹如过山车。引起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回落的原因有 ①政府出台促进生产发展措施,保障市场供给②金融危机导致外需明显减弱 ③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对市场的传导作用④中央银行多次降低存贷 款利率,流通中货币增加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阅读“我国两类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对照表” 企业类别人均产值(万元)能源消耗(每万元)人均利润(万元) 信息技术产业50 0.3 10 传统制造业 5 0.7 0.3 上表材料启示我们 ①信息技术产业经济效益较高②要以信息技术产业代替传统产业③应该优 先发展信息技术产业④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A.②③B.①③C.③④D.①④4.到2020年12月11日,我国加入 WTO已经七年。七年来,中国平均关税水平大幅降低,服务领域的开放程度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使自 己获益,而且也为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七年来的实践证明 并且将进一步证明:中国加入WTO ①拓展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空间,提高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②促进了国内产

西安市城市发展规划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概要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到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 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

汉中市商品房交付使用备案表

汉中市商品房交付使用备案表 开发公司(章):________________ 填写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汉中市住房和城市管理局制

房地产开发企业填写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公司名称 项目地点 公司 办公地点 法人姓名 身份证 号码 手机 号码 经办人 姓名 固定 电话 手机 号码 交付备案 情况 合计住宅非住宅其它面积 (㎡) 套数 面积 (㎡) 套数 面积 (㎡) 套数 面积 (㎡) 套数 二、备案商品房交付使用明细(按幢填写) 楼栋号预售许可(现售备案)号分类建筑面积套数 - 2 -

说明:“分类”栏填写内容应区分高层住宅、多层住宅、别墅、公寓、营业用房、办公用房、车库、车位、地下室、储藏室及其它房屋。 房地产主管部门查验情况 三、商品房交付使用备案基本要求(含相关设施设备) 房地产开发 公司提交 备案资料 1、项目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备案证明文件□ 2、单位消防验收合格意见书或备案凭证□ 3、房屋面积实测报告□ 4、《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 用说明书》 □ 5、前期物业企业已取得物业服务合 同备案证明文件 □ 房地产主管 (执法)部 门现场查验 1、供排水畅通是□否□ 2、供电畅通是□否□ 3、有条件的小区完成小区燃气管道 敷设并装表到户,达到通气条件 是□否□ 4、通信网络端口到户是□否□ 5、有线电视端口到户是□否□ 6、电梯安检合格并正常运行是□否□ 7、楼道照明正常使用是□否□ 8、小区出入道路达到通行条件是□否□ 9、小区绿化按规划实施或正在实施是□否□ 10、机动车、非机动车有停放场所是□否□ 11、小区有监控等安全防范措施是□否□ 12、其他条件是□否□ 房地产开发企四、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及其他设施(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为准) 名称面积㎡/个交付使用时间 幼儿园(㎡) 学校(㎡) - 3 -

产业园区的规划与理念

产业园区规划与自然及社会的和谐统一 1、广州科学城概况 广州科学城位于广州市的东北部,规划用地面积为37km2,是以高科技制造业为基础,以形成科学研究综合体为目标,具有高质量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高效率投资服务软环境的多功能现代新型产业区(图1)。 广州科学城的地形主要分为丘陵台地和河涌冲积谷地。其中大部分丘陵台地高程在50m~120m,北部最高的迁岗大山为288m,其地质构成以花岗岩、混合岩为主;河涌谷地则地势平缓,高程一般为15m~20m,其地质主要为第四纪松散堆积浅覆盖区,基岩地基和硬塑粘土地基的强度和埋藏条件相对稳定。科学城中的丘陵山地生态绿化环境良好,树木茂密,枝繁叶茂,以荔枝、橄榄等果树为主,谷地以农田为主。 2、广州科学城用地布局 无论是总体规划还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布局都是核心内容之一,是关系着全局性的工作。用地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一个城市或园区的环境、开发成本、效率,决定着一个地区的风格和魅力,也决定着其与城市或园区其他组成元素的和谐。总体上说,广州科学城在用地布局方面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图2)。 2.1 与自然和谐统一 为了充分利用科学城现状的地形、地貌和良好的生态、自然资源,规划项目组与重庆建筑大学黄光宇教授合作进行了以“广州科学城生态规划与建设研究”为课题的研究。根据研究成果,科学城总体规划对用地进行了适宜性分析,并以现状山体和河涌为生态系统骨架,充分尊重和利用现状山脉和谷地的走向,把建设用地安排在平坦的谷地上,并按谷地走向进行拓展形成纵向发展轴,横向拓展形成功能组团,各功能组团相对集中且有机疏散。这样的布局结构能充分利用自然山体资源形成较好的城市景观,真正做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图3)。 2.2 开发的经济性 在园区开发建设中,对大部分地区或城市的政府来讲,资金缺乏是制约园区开发和建设的最主要因素。因此,产业园区规划要把降低投资、提高资金的效益作为规划的主要指导思想,并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加以体现。 广州科学城用地规划充分尊重现状山体和生态环境,利用谷地进行开发建设,避免了对山体的大开大

最新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 文本

一、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1999年国务院批准的《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对宁波城市发展和建设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经过近十年的实施,规划目标基本实现。为指导和适应新世纪宁波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把宁波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城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进行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第二条规划依据 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涉及城市发展与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国家近期有关城市规划的政策、规定和宁波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经国务院批准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宁波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20》及其他相关规划。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立足长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合理安排城乡空间;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使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承载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社会长期和谐稳定;坚持现代化的原则,建立相应的现代化设施建设标准;处理好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营造兼具江南水乡与现代港城的城市个性,形成江、河、湖、港、桥融为一体的城市风貌特色。 第四条规划重点

进行城市环境容量分析(土地、水、环境),清晰城市发展门槛限制条件,科学、合理地预测城市规模;明确宁波在全国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地位,确定用地发展方向和功能布局;研究城市综合交通设施,统筹安排路网场站;研究并确定城市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和布局。 第五条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市区、中心城三个层次。市域即宁波市行政辖区,面积9365平方公里,重点研究城镇发展战略、城镇体系结构、都市区空间形态结构、市域基础设施布局及重点发展城镇等。市区为宁波市市区行政区域,也是城市规划区范围,面积2560平方公里,该区域的建设和发展实行统一规划与管理。中心城范围包括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是本次总体规划的重点地域,控制范围600平方公里。 第六条规划期限 总体规划期限为2004年至2020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2004年至2010年,对若干重大问题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第七条成果组成 本规划由总体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说明书、专题研究报告、基础资料)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以下黑体字为规划强制性内容。 第八条法律地位 本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后,将作为宁波城市发展与建设的技术性行政法规,凡在城市规划区内从事城市空间资源利用的一切行为均应遵守本规划。 二、城市发展目标

渭南市街心广场规划设计说明

渭南市街心广场规划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然与生存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已日益加深,对环境的绿化、美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城市人口剧增,城市规模急剧膨胀,城市环境日益受到污染,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威胁的今天,加强环境绿化、美化,保护生态平衡已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的事情。 城市广场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中心,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城市客厅”的城市广场上可进行集会、交通集散、居民游览休息、商业服务及文化宣传等。所以城市广场应具备开放空间的各种功能和意义,并有一定的规模要求、特征和要素。城市中心人为设置以提供市民公共活动的一种开放空间是城市广场的重要特征;围绕一定主题配置的设施、建筑或道路的空间围合以及公共活动场地是构成城市广场的三大要素。只具备特征而不具备要素的,或只具备要素而不具备特征的,都不应纳入城市广场范畴。 另外,现代城市广场不再仅仅是市政广场,商业广场成为城市的主要广场,较大的建筑庭院、建筑之间的开阔地等也具有广场的性质。城市广场作为开放空间,其作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城市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人流聚集的地方,而且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 1 ]。今天,人们提及“城市广场”,浮现于眼前的往往是大型城市公共中心广场的形象。目前全国城市广场建设的重点也主要集中在这类广场,因为它们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起着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城市广场兼有集会、贸易、运动、交通、停车等功能,故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广场布局应作系统安排,而广场的数量、面积大小、分布则取决于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广场功能定位。可见,城市广场是指城市中供公众活动的场所。故城市广场,特别城市中心广场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是城市的名片。一个城市要令人可爱,让人留恋,它必须要有独具魅力的广场。广场的规划建设调整了城市建筑布局,加大了生活空间,改善了生活环境质量。因此,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 一、环境概况 渭南市街心广场位于渭南市临渭区内,该区位于东经108°50′-110°38′和北纬34°13′-35°52′之间,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部,东濒黄河与山西、河南毗邻,西与西安、咸阳相接,南倚秦岭与商洛为界,北靠桥山与延安、铜川接壤,南北长182.3公里,东西宽149.7公里,渭水横贯其中,是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是中原地区通往陕西乃至大西北的咽喉要道,又是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地段。,也是陕西省和西部地区进入中东部的“ 东大

汉中市(全市)房地产投资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汉中市(全市)房地产投资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报告导读 本报告针对汉中市房地产投资情况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汉中市房地产投资情况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汉中市房地产投资情况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汉中市房地产投资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对关键因素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住宅开发投资完成额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 汉中市房地产投资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相信汉中市房地产投资情况数据分析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 第一节汉中市房地产投资情况现状 (1) 第二节汉中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3) 一、汉中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现状统计 (3) 三、汉中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占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比重统计 (3) 四、汉中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汉中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汉中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2017-2018)变动对比分 析 (6) 第三节汉中市住宅开发投资完成额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7) 一、汉中市住宅开发投资完成额现状统计 (7) 二、全国住宅开发投资完成额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汉中市住宅开发投资完成额占全国住宅开发投资完成额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汉中市住宅开发投资完成额(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汉中市住宅开发投资完成额(2017-2018)变动分析 (8)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一、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1999年国务院批准的《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对宁波城市发展和建设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经过近十年的实施,规划目标基本实现。为指导和适应新世纪宁波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把宁波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城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进行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第二条规划依据 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涉及城市发展与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国家近期有关城市规划的政策、规定、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经国务院批准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宁波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20》及其他相关规划。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立足长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合理安排城乡空间;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使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以及防灾减灾能力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社会长期和谐稳定;坚持现代化的原则,建立相应的现代化设施建设标准;处理好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营造兼具江南水乡与现代港城的城市个性,形成江、河、湖、港、桥融为一体的城市风貌特色。

第四条规划重点 进行城市环境容量分析(土地、水、环境),清晰城市发展门槛限制条件,科学、合理地预测城市规模;明确宁波在全国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地位,确定用地发展方向和功能布局;研究城市综合交通设施,统筹安排路网场站;研究并确定城市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和布局。 第五条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市区、中心城三个层次。市域即宁波市行政辖区,面积9365平方公里,重点研究城镇发展战略、城镇体系结构、都市区空间形态结构、市域基础设施布局及重点发展城镇等。市区为宁波市市区行政区域,也是城市规划区范围,面积2560平方公里,该区域的建设和发展实行统一规划与管理。中心城范围包括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是本次总体规划的重点地域,控制范围600平方公里。 第六条规划期限 总体规划期限为2004年至2020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2004年至2010年,对若干重大问题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第七条成果组成 本规划由文本、图纸和附件(说明书、专题研究报告、基础资料)三部分组成。文本和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以下黑体字为规划强制性内容。 第八条法律地位 本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后,将作为宁波城市发展与建设的技术性行政法规,凡在城市规划区内从事城市空间资源利用的一切行为均应遵守本规划。

汉中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方案

汉中市滨江新区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方案 汉政发〔2011〕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汉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汉中市滨江新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一月三十日 汉中市滨江新区国有土地上房屋 征收与补偿实施方案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第二条滨江新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范围为:东起天汉大道,西至汉江河堤,南起汉江河堤,北至虎头桥路。 第三条滨江新区开发建设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将分阶段实施,其中滨江大道及绿化带建设规划用地上的房屋征收补偿签约时限为2011年9月30日前。 第四条汉中市滨江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滨江新区建设规划用地范围内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 第五条征收补偿以被征收人房产所有权属证明或建设批准手续载明面积及用途为依据。对房屋面积有争议的,以房地产测绘机构测定的面积为准。 对未经依法登记的建筑按有关部门的认定处理。 第六条征收中对违章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不予补偿。对临时建筑未超过批准期限的按照造价和成新率予以补偿。 第七条征收单位的房屋按下列办法进行补偿:

(一)对房屋按重置价给予补偿,房屋使用土地为国有划拨的,土地按政府批准的同类土地基准价结合新征同类土地国家规定的税费因素给予补偿;对土地使用权为出让的,按同类土地标定价格结合土地使用年限因素给予补偿。 (二)对因征收房屋造成企业停产停业产生的直接损失,根据房屋被征收前的效益、停产停业期限等因素确定具体补偿原则。 (三)征收单位货币补偿金额以具有相应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的评估价格为依据。 第八条对确需异地迁建的单位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单位异地迁建选址应当符合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 (二)以迁建单位为主体,向发改委、建规局、国土局、环保等相关部门办理立项、规划、土地、环保等相关手续。 (三)单位异地迁建所需用地,按照政府规定的土地价格及相关费用供给。 (四)对异地迁建单位建设项目参照保障性住房建设税费减免相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征收个人房屋的,按下列办法进行补偿: (一)被征收人可以选择货币补偿,也可以选择产权调换。 (二)对选择货币补偿的,按不低于被征收房屋房地产市场价给予补偿。 (三)对选择产权调换的,被征收房屋与产权调换房屋应当结算差价。征收个人住宅实行产权调换的,产权调换房屋面积超过被征收房屋面积10平方米(含10平方米)以内的部分按成本价结算,超过10平方米以上的部分按市场价结算。 (四)被征收房屋的房地产市场价(含装饰装修)货币补偿金额以具有房屋评估资质的机构评估价格为依据。 (五)对被征收人房屋按本方案规定补偿后,被征收人住房困难,符合保障性住房条件的,视其具体条件享受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廉租房政策。 第十条征收房屋搬迁补助费,征收单位按被征收房屋面积给予每平方米10元的补助,征收个人住宅给予每平方米15元的搬迁补助,产权调换房屋为期房的搬迁补助费按两次计算。 第十一条征收个人住宅产权调换房屋为期房的,被征收人采取自行临时过渡的,在过渡期限内给予55元/平方米·年的临时过渡费,如遇租金水平调整,以调整后的标准执行。 第十二条征收范围内的公共设施和各种管线由所有人或管理使用人在规定拆迁期限内自行拆迁。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1997年-2000年产业规划) (送审稿)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规划组 一九九七年三月 前言 发展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办好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把深圳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需要,是实现深圳市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6年9月,深圳市政府根据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决定将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简称高新区)扩大到平方公里,实行“一区多园”的管 理体制,并得到国家科委的批准。高新区的建立和发展迫切要求进行新的统一规划。根据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的要求,在高新区规划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产业规划组从1996年10月开始编制《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1997年~2000年产业规划)》。本规划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多次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力争做到高新区产业规划与深圳市的高新技术产业规划相吻合,与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相吻合;做到规划是高起点、高标准、有特色,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对高新区产业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高新区产业规划是高新区总体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按照本规划,从现在起到2000年,高新区将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有一个飞跃的发展。为2000年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个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将出现在深圳湾畔。

第一部分目的和依据 一、规划的目的 本规划是在《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和《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订的,其目的在于: (一)确立高新区的发展目标 高新区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基地。 (二)确立高新区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功能定位 高新区应成为我市大规模、高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企业运行机制的试验区;科技成果的转化区;国内、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教育区。 (三)确立高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 高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四大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是高新区的重点支柱产业。 二、高新区的现状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西部,北起广深高速公路,南到滨海大道,西临麒麟路、南油大道,东至沙河西路,面积平方公里。北 环大道和深南大道横贯其中,将高新区自然分割为南、中、北三个区域。 (一)北区 北区位于广深高速公路和北环大道之间,包括第五工业区和松坪山生活区。总面积平方公里。 1.第五工业区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中心城总体规划图 一、基本情况 1、城市概况 宁波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舟山群岛,南依三门湾,西接绍兴市,北濒杭州湾。下辖6区5县(市),市域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总人口660.86万人,其中市区面积2560平方公里,人口291.87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成为国内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46.4亿元,财政收入466.5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7亿吨,居全国第二,集装箱吞吐量520.8万标箱。随着北仑深水良港的开发建设,宁波城市空间由河口向滨海演进,形成了三江、镇海、北仑三片临江、滨海发展的空间格局。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十强,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首批文明城市。

区位图 2、宁波社会经济及城市发展的趋势与要求 “十五”时期是我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在城市化稳步推进和长三角区域格局重组的大背景下,宁波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面临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首先,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宁波提出了新的要求。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城市化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必须建设几个具有国际性功能、跨省域影响力与较强创新能力的城市,以强化我省在全国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战略地位。据此,宁波作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拥有深水港优势,将大力发展港口海运业、临港型工业和出口加工业,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辐射与集聚功能。 其次,《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对宁波都市区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国务院批准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中明确提出了发展三个都市区的目标,其中宁波都市区由宁波市区、舟山市区、奉化市区组成,实现甬—舟港口整体开发。由此,宁波城市将突破现有的城市格局框架和城市形态,城市规划要从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考虑设施的配置、交通的联系和产业的联动。 第三,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宁波区位条件,进一步强化宁波在长江三角洲南翼 经济中心的地位。杭州湾跨海大桥、沿海国道主干线、沿海铁路、甬金高速公路、甬金铁路

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06年3月5日渭南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批准) “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总要求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和实施好“十一五”规划,对于全面完成市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实现我市在西北东部的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部署好这一时期的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制定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渭南市委第二次代表大会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总要求,制定本《纲要》。本纲要作为我市各县(市、区)、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编制“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蓝本。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十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十五”期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加快“一线两带”建设的机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环境建设为关键,以提高执政能力为保证”的工作格局,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大力加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成功战胜了非典疫情和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等自然灾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鼓舞的新成就。 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十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比“九五”时期高1.4个百分点。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12.4亿元,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目标。全市财政收入达到21.03亿元,年均增长14.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01亿元,同口径年均增长9%。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总产稳定在190万吨左右,果、菜、畜、林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我市成为全省最大的绿色果品生产基地、最大的果品冷藏基地,全国最大的果汁加工基地。机械、食品和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工业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十五”时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5%,比“九五”时期加快8.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35.6%。旅游业和劳务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十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7.5亿元,是“九五”时期的1.8倍。阎禹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澄城茨沟等三座大桥建成使用,境内国省道大修改造

汉中房地产现状与趋势

汉中市中心城区 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市中心城区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 (一)市中心城区房地产企业及从业人员情况。截止2011年2月底,市中心城区有房地产开发企业139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54%,有房产交易所1个,房产评估公司2 个,房产测绘队4个,各类从业人员3000余人。 (二)市中心城区2010年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2010年,市中心城区房地产在建项目累计施工面积178.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 ;完成投资18.09亿元,同比增长12% ; 新开工面积101.5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 ;竣工面积61.8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 ;商品房批准预(销)售面积131.6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 ;实际销售面积120.6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2010年,市中心城区二手房交易成交量为16.72万平方米,同比上涨5%。 (三)市中心城区2011年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今年 1-2月份,市中心城区房地产在建项目累计施工面积147.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 ;完成投资1.81亿元,同比增长2% ;新开工面积8.8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 ;竣工面积 4.5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 ;商品房批准预(销)售面积22.1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 ;实际销售面积12.5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3 %。1-2月份,市中心城区二手房交易成交量为2.67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2%。 目前,市中心城区普通商品房成交均价约3654元/平方

米,单套最高成交价格高层4917元/平方米,多层4240元/ 平方米;单套最低成交价格高层2697元/平方米,多层3092元/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平均成交价格2850元/平方米,单套最高成交价格高层3539元/平方米,多层2439元/ 平方米;单套最低成交价格多层2050元/平方米。 从统计情况看,今年年初以来,市中心城区房地产市场完成投资、累计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商品房批准预销售面积同比持续增长。但受国家近期下发的国八条”等房地产新政制约,加之受中心城区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大量开工建设,和谐家园、民乐花园一期、理想城一期、民乐花园二期等保障性住房项目已投入和即将投入市场的影响,年初以来,市中心城区商品房销售市场呈现出价稳量跌的走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房价上涨较快。受近一年来国家一系列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政策制约,我市商品房均价维持在3400 - 3800元/平方米之间。但从三季度末开始,由于住房市场钢性需求旺盛,特别是多层住宅和区域较好地段商品房销售较好,房价不断上扬,尤其是近期区域较好地段的商品房销售均价已突破4000元/平方米。分析房价上涨原 因,一是近期受各类物价上涨因素影响较大,大部分建材 市场价格快速上涨,如钢材价格目前已上涨到4800 - 5100元/吨,砖、瓦、砂、石、人工费也在不断上涨。二是我市商品房价格前几年一直较平稳,尽管房价在不断小幅上 涨,但房价水份不大,未出现虚高泡沫现象,因此一旦市 场物价上涨,房价将随之走高。三是我市城镇居民住房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