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特色活动课

小学数学特色活动课

小学数学特色活动课
小学数学特色活动课

小学数学特色活动课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小学数学活动课

面对时代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彻底改变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状况,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为此,除了上好统一要求的必修课,还应开设具有一定自由度的兴趣活动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情趣盎然的活动,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和理解数学,去发挥各自的潜能,去领略数学的作用和美妙,去体验思维活动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课内外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创新能力。基于上述认识,提出了“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初探”这一研究课题,并对开设活动课的意义、活动课的特点、课型等做了初步的探索。实践证明,通过活动课,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数学兴趣,拓宽思路、诱发才智,使学生的个性、心理、特长、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一、活动课的意义

把小学数学活动课列入新的课程计划,并强调学科与活动课相辅相成,这样有利于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中发挥其整体功能,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学科课的教学重视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但由于学生素质存在着差异,程度不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仅靠学科课是不够的。活动课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条件和环境,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在动中学,在玩中学,在交流合作中学,让学生通过活动课扩大视野,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形成数学的解决问题意识,进一步培养兴趣、爱好、发展创新才能。

二、活动课的特点

活动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它既与学科教学紧密联系,又不重复教材内容,要根据现代教学思想,符合本学科的教材特点,既要源于教材,又要宽于教材,题目有趣,形式新颖,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新奇好学的特点。因此,小学数学活动课的特点概括地说应具有:

1、活动性

数学活动课,顾名思议,数学+活动。数学活动要首先应让学生人人参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这些活动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要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出。根据学生年龄和活动内容,采取听听、想想、讲讲、如在活动中画、摆摆、贴贴、剪剪、拼拼、量量、数数、算算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通过操作将某些规律性的数学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

如学生学习了奇数、偶数概念后,利用扑克牌上的数字,研究奇数、偶数相加减后结果的奇偶性,学生一边动手操作一边用不完全归纳总结规律。通过扑克牌很直观地把这些规律具体化、形象化了。这样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去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每个人的才能,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愉悦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趣味性活动要富有趣味,这是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的,活动要努力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玩。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确定数学活动内容,力求题目有趣、新颖、内容生动、有吸引力,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寻找新的规律,开阔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的内容本身不具有趣味性,通过教师提出有趣的问题或活动形式的设计,深深的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如,学习百以内加减法后,可设计《快乐颜色》活动课,活动要求是通过口算,把图中计算正确的式子的空白处涂上颜色,涂后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为了找到图中是什么,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认真地计算,当学生全部算对涂好后,发现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出现了,学生脸上露出了无限的喜悦,而不是算题后的辛苦。再如,20以内各数的认识学完后,在一次活动课上,利用电脑画面设计了这样的活动情景:森林里的小动物开运动会,踊跃报名的小动物可多了。大象校长给它们排队,一共来了多少只小动物(电脑演示)再请同

学们仔细观察,从左往右一行一行地数,第n只小动物是什么(电脑显示,答对了,我是_,并发出三声叫声或跳动三下,答错了,电脑老师给予鼓励性语言);从上往下一列一列地数,第n只小动物是什么;现在老师不告诉你怎样数第16只小动物是什么这样活动,充分利用媒体呈现的独特的声、光、色、形、动画等效果,突破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并按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快慢、动静之间的合理调控,通过生动有趣,学生喜爱的面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充分调动学生主体主动参与,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进一步加深对基数序数概念的理解,学生初步学会了有序观察,有序思维的方法,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思考性

活动课要设计出能揭示数学本质和渗透数学方法的内容,凭借这些充满数学逻辑力量的内容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去激励学生勤思、善思、乐思,使学生受到一些现代的较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熏陶。引导他们善于探索,培养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维,培养思维品质,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多角度思维的习惯和创造意识。

如学习分解质因数后,出示巧算年龄的题目:“有四个孩子,恰好一个比一个大一岁,他们的年龄之积等于3024岁,算算这四个孩子的年龄”此题可引导学生利用分解质因数的知识来解答,使学生深入理解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和应用。再如“有一种昆虫,体重增长很快,每过一天体重就增长一倍,第40天体重是40 克,问第几天的体重是5 克。”此题如果循规蹈矩,从正面按顺序推算很困难,如换一角度想从第40天往前推,轻而易举就求得答案。

4、实践性

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通过生活实际活动,不仅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模拟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中,获取探索学习的方法,进而再创造出更多知识。教师要结合日常生活情形丰富、复杂的特点,设计开放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获取广泛的数学经验,促进自身的主动发展。

如,教学“乘加、乘减”后,设计如下实践练习:“公园有两个入口,A入口的购票规则是大人每人4元,小孩每人2元;B入口则是大人、小孩人均3元。现有两个家庭1号:妈妈带了两个小孩;2号:爸妈带了一个小孩入园,该从哪里进入比较省钱"经过列式、计算比较,有的学生认为1号家庭从B口入园门票为9元;2号家庭从A口入园,门票仅为8元;还有的学生认为可分散入园,大人从B口入园,小孩从A口入园,这样1号、2号家庭分别仅用去7元和8元,更省一些。这样学生在现实情形中,参与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就能深刻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协作性

数学活动课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提供了进一步交流、合作、探索的环境。。加强讨论、合作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帮助,还有利于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讨论,加强交流,增强整体意识。在整体中学会创新,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

如,学完“圆柱、圆锥”这一单元,在一次活动课上。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方式不限,小组长先明确每个组员的分工,有的是记录员,有的是检查者、有的是联络员、有的是总结人,对平时好“静”的学生也有具体分工。在相互协作中,你启发我,我启发你,从中学会了补充、否定、反思、调控。小组中如果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与老师讨论,也可请求其他小组的帮助,最终达成共识。通过协作讨论,结果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复习方法,有的小组按教材编排从前到后整理,有的将圆柱、圆锥的知识对比整理;有的列成了表格;有的出了一份测试题。最后教师评价不是面向个人,而是面向全组。这种活动形式,消除了学困生的自卑感;不爱说话的学生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优生在帮助其他学生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愉悦感。全体学生在这种“竞争、协作”中得到了全面发展。三、活动课的课型

活动课的课型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根据活动的目的和内容所采取的组织形式,来灵活设计相应的、切合实际的课型,以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1、数学游戏课

通过漫游数学王国、猜数字谜、玩数学扑克、开数学门诊、游智慧迷宫、“传口令”、“找朋友”、“邮递员送信”、“小动物找家”等活动,师生共同搜集趣题,进行游戏,既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2、思维训练课

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参与速算和巧算、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找规律、几何图形变换与辨认、试试你的判断力、开放性题目训练等活动,不仅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而且能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保持与发展。

3、竞赛活动课

根据学生好胜、好强特点,开展“看谁学得又对又快”、“看谁摆的又对又巧”、“夺红旗比赛”、“男女对抗赛”、“小组对抗赛”、“小能手”等竞赛活动。从小训练学生参与竞争,不怕竞争,学会竞争的能力。

4、实践应用课

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如社会调查、专题采访、实际测量、投掷、跳绳、赛跑、踢球、出板报等等。这些专门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数学应用意识,与人合作及交流意识得到培养和发展。

5、动手操作课

利用活动课指导学生制作直观学具、让学生摆一摆、折一折、分一分、称一称、量一量、摸一摸、、涂一涂、拼一拼,让学生动手、动脑,既能巩固和运用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6、主题班队会

以数学知识为主题召开主题班队会,通过开展介绍中、外数学史料和说服力较强的有关数据和引证,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在数学科技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认识到近现代我国综合国力与世界强国的差距,从而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和危机感,进而增强学生的使命感,激励学生为富国富民而努力攀登数学高峰

数学活动课因操作性强,内容生动有趣,学生学得轻松自如深受学生的喜爱。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上好活动课对全面实施新的课程计划,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种活动课类型

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种活动课类型 数学活动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并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广泛关注. 小学数学活动教学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以小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学生主动认识数学知识,探索数学成果,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学生良好品质和树立学生正确思想观念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下面谈谈在几种数学课中如何进行活动教学. 一、在概念教学中开展活动教学 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常见而特殊的一种教学,其最终形式通常是以一句或一段呆板而冰冷的文字作为全课的总结,难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这时候可以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入手,采用情境创设,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数学活动,通过学生的发现、观察、分析、抽象、归纳形成新概念. 概念的形成过程要具体、生动、形象、真实.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数概念的教学可以设计动手操作的活动,学生通过数实物的经历抽象出数的过程,可以通过数小棒、在计数器上拨珠数数等活动,理解数位的意义. 垂直概念的教学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入,从常见的生活实例中抽象几组相交的直线,从而引出垂直的概念. 继而可以通过从生活中找一找,用纸折一折,动手

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又如:“分数的意义”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教学时就可以不直接给出“分数”的定义,而从具体直观入手,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分数”的概念. 可以通过大量列举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平均分配物品的实例,如平分一张纸、一个圆、一条线段、4个苹果、6面小旗等,来说明单位“1”和“平均分”,然后再用“单位1”和“平均分”引出“分数”这个概念. 二、在练习课中开展数学活动教学 以典型例题示范、师生共同分析和演算题目为主要教学任务的课称为练习课. 其主要目的是巩固旧知识,培养技能技巧,使学生学会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去解决数学上或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而不是使他们获得新的数学知识. 传统意义上的练习课就是一些教材习题的叠加,课上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低. 所以,练习课上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游戏,比赛,故事,创设情境等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积极性. 例如:当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或“20以内进位加退位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加减扑克牌点子数”游戏来进行口算训练. 又如:学生学完了“表内乘除法”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与家长一起在家里玩“算24点”的游戏,这样将原来枯燥无味的口算训练与学生喜欢的游戏结合起来,在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

小学数学论文 篇

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 朱燕妮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必须要实行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

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项娟 一、教师应当接受专业的培训 教师通过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教学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从原本单纯的“教”,变成与学生互动,教学相长;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学生们学会了某一种数学知识,却没有学会学习的方法,更不会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这不但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反而抑制了学生本身具备的能

~~小学特色活动方案

**小学特色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发展体育与艺术教育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及要求,决定在我校学生中开展“体育、艺术特色项目”,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更好的开展特色活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指导,倡导“我参与、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的运动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文明、健康、活泼的文体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努力创设热爱体育、崇尚运动、追求艺术、文化育人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二、方案目标 通过学校组织开展的课内外体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体育技能和艺术特长,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项目选择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确定活动项目: 1.音乐合唱队:由**老师负责,以校园励志歌曲为主要学习和表演内容。 2.绘画小组:水彩画小组,手抄报小组。由**老师负责,一二年级组织手抄报小组;高年级组织水彩画小组。 3.儿童韵律操小组:由各年级爱好韵律操的学生组成,由**老师负责。 4.滚铁环小组:培养学生协调、灵敏、平衡等综合素质,由**老师负责。 5.兵乓球队:培养学生协调、力量、灵敏、柔韧等综合素质,由**老师负责。 6.跳绳组、毽子组:培养学生协调、灵敏、平衡等综合素质,增强学生体质,由**老师负责。 四、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严格管理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体育、艺术特色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导处、少先队等部门负责。明确分工,落实到人,充分认识活动重要性,有计划、有目标,将该项常规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体系,将各班“体育、艺术特色项目”实施的成绩和教师年度业绩考核挂钩,从制度上保障该项工程的积极稳步推进。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龚富 (贵州省威宁县羊街镇兴隆厂小学553100) 小学数学教师要上好一堂数学课是很不容易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的重要资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情感体验,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必须坚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不可能只依靠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结合,首先是由于教学的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教师素质不同所决定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条件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势必不同。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其次是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需要所决定的。心理学证明,单一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如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就能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是由各种教学方法的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各个教学方法有各自的适应性,又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如观察法有利于敏锐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讨论法有利于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博采众长,综合地运用教学方法。 一.阅读数学教材 学习数学只需要多做习题,认真听讲和多“加餐”,就会提高学习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至于数学教材则可读可不读。其实大谬不然。众所周知,数学中的定理、法则、公式等的叙述及例题的解答或证明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况且数学中的符号、图表、算式、例题的解答都以其形式优美、内容丰富、表达准确而简明见长,数学教材在表述上科学而通俗、生动而有趣,因而大有可读之处,大有阅读之必要。 从学习的角度上讲,阅读材料,特别是阅读已解答好的例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数学表达能力、规范学生的数学解题格式等都有好处。学习数学,目的是为了掌握数学,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独立思考、合情思考。有些学生虽然懂得解题方法,心里明白却又说不清楚。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比较课本上的规范形式与自己的解答,从中找出异同,发现纰漏,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标准的格式,养成严谨而深刻地进行数学思维的习惯。同时,阅读

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8篇论文

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必须要实行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2.所采取的方法 以根本原则为基础,以具体措施为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学习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 (1)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设计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2)不同的成功体验 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对成功的体验,老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并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这样所有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这一学科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所以说,循序渐进、激励优生和表扬后进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学生都会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来获得喜悦之情,

小学班级特色活动方案【精选】

小学班级特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切实组织活动,通过有效的少先队活动,从小培养学生爱学习,爱科学的良好品德,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勤于实践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精神。 二、活动设想: 1、自主组队,发展兴趣 由兴趣相同的学生自由组队,制定计划,自主开展活动。 2、形式多样,开展活动 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定期展示兴趣活动成果,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3、通过活动,激发热情 组织学生开展、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激发学生勤动脑的欲望。 4、通过活动,增强信心 学生通过活动,总结经验教训,让学生明白只要勤于实践就能有所收获。 四、活动口号:我是智多星,体验乐无穷。 三、活动计划 二月份: 通过学生的讨论,创建特色中队方案谈论会,明确活动内容和要求,按兴趣相同的学生自由组队,并每一小队命名。 三月份: 实践活动:《我也为家出份力》————巧手装扮我们的家 每个学生是教室的主人,让他们为设计布置教室出谋划策,给自己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小天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保洁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主题活动:《和你一起分享这个故事》————讲故事,说感想活动 课下收集曾让自己感动或能给自己启发的故事,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礼仪故事。 四月份: 实践活动:《我眼中的世界是……》————创意画展示 让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善良,用手中的笔来感受生活、感谢生活。 主题活动:《我体验,我精彩》————阅读朗诵比赛 让学生去读书,开动脑子识记自己喜欢的名段名篇,并将其与同学们分享。 五月份:

主题活动:《才艺大比拼》————能力展示、评比 学生以画画,书法、歌舞等形式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特长。并进行评比。 实践活动:《我的小巧手》————手工制作比赛 学生用手中各种材料,如笔、布料,橘皮,树叶等来画自己所感兴趣的东西,并给自己的作品加上一个题目。选出好的作品在班级中展览。 六月份: 主题活动:《知识大比拼》————历史、科学、地理等知识竞赛 多看书、多积累、开拓自己的眼界,也是我们中队的主旨,通过本次比赛活动,鼓励学生们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成为知识渊博的人。 一篇原创教育教学资料,几番辛苦凝聚教师心血。

一堂新颖有趣的小学数学活动课精讲

一堂新颖有趣的小学数学活动课;——神奇的莫比乌斯圈;执教华应龙;(华应龙老师执教“神奇的莫比乌斯圈”;一、做纸圈(片段一);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探究;生:有两个面、四条边;师:现在,我们能把它变成两个面、两条边吗?请在小;生:我们只要把这张纸条对接起来,用胶水粘好,就变;说边比画,做成了如图1所示的样子);师:请同学们摸一摸两条边和两个面??;这里的两条 堂新颖有趣的小学数学活动课 ——神奇的莫比乌斯圈 执教华应龙 (华应龙老师执教“神奇的莫比乌斯圈”。这是一节什么课?“莫比乌斯圈”是什么?它又神奇在哪儿呢?请欣赏这节课以下几个实录片段。) 一、做纸圈(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探究。请同学们拿出桌上的一张纸条,说说这张纸条有几个面、几条边。 生:有两个面、四条边。 师:现在,我们能把它变成两个面、两条边吗?请在小组中讨论,并尝试操作一下。(小组活动后交流) 生:我们只要把这张纸条对接起来,用胶水粘好,就变成两个面、两条边了。(边 说边比画,做成了如图1所示的样子) 师:请同学们摸一摸两条边和两个面??

这里的两条边有什么特点?两个面是平面还是曲面呢? 生:两条边都变成曲线了。 生:两个面都是曲面,一个在里面,一个在外面。 师:(又拿出一张同样的纸条)现在我这里有一张同样的纸条,我先扭一扭,旋转180°,再对接粘贴起来(图2)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里的纸圈会是几条边、几个面呢? (学生思考片刻) 生:还是两条边、两个面。 生:我想,可能是两条边、一个面。 生:既然老师要我们猜想,说明可能和原来完全不一样。我想可能是一条边、一个面。 (这时下面听课的教师也禁不住撕下记录本上的一页纸,做成纸圈,比画着,议论着,场上场下议论纷纷。)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跟我做一个这样的纸圈,然后沿着它的曲面的中线位置用笔画一条线,请大家试试,你发现什么啦? (学生做成莫比乌斯圈,并沿着中线位置画线) 生:我发现这条线一直画下去,与起点汇合了,说明它只有一个面。 生:我还发现我把这个纸圈的边上做了一个记号,并从这个记号开始一直用手摸下去,绕了一圈又到了做记号的地方,说明这个纸圈只有一条边。 师:为什么这个纸圈会变成一条边、一个面呢?

浅谈我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识

浅谈我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识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增设了"实践与综合运用"这种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其 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实践与研究的历程,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的正确态度,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普遍反映综合实践活动难教,由于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 容及特点把握不准,老师们平时不愿意多花时间去潜心研究。我却认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这种活动能有效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已成为 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这与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出的重要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基于以上这些理解,本学期本人对这一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尝试,下面,根据本人的理解和实践,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谈一些想法。 1.恰当确定实践课的内容 上数学实践课,首先要确定实践课的内容。在确定实践课教学内容时,我认为教师要按照4条原则进行选择: 1.依据新教学大纲。“新大纲”对各个年级实践课的内容都提出了原则性的 意见,这些意见是教师确定实践课内容的主要依据。 2.依据各册教学内容。“新大纲”对实践课内容只是原则性地规定,并没有具体规定,教师在确定实践课内容时,要依据各册教学内容,哪一部分教学内容适宜学生联系实际,教师就根据这部分教学内容确定实践课的内容。 3.从各地实际出发。根据城乡不同情况,从学生所在周围环境出发,恰当地确定实践内容。 4.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小学里,每个年级学生的知识范围、独立活动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 题的能力等存在着较大差异,各个年级在确定实践内容时,应考虑该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恰当确定实践课的内容。 2.着眼活动的实践性,灵活运用实践课的活动形式 数学新标准中提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活动中应着眼让学生深入实践,自己收集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 例如:“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这是个现实的问题,又是个开放的问题,因为问题的结论是不 唯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为了解决这个现实的、开放的、富有挑战的问题,首先 把这节课的内容渗透至课前,让学生走向社会,调查本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把学到的统计知识运用于实践。其次是在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一定统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作多角度地猜想。最后让学生设想出提高空气质量的方法,并请各小组以空气质量为题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告诫人们或呼吁大家一起来保护环境,通过 "设想"与"设计"环节的安排,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空气质量的好于坏对大自然所造成的影响,唤起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在实践课的内容确定之后,实践课的活动形式就成为重点研究的问题。根据实践课的内容, 可以在室外上,也可在室内上。如有的老师上三年级的“我们的试验田”实践课时,在学校操场上把学生分成麦地主人、玫瑰园主人、菊花园主人、白菜园主人、萝卜园主人等5个小组,由小组长带领活动,每组活动后再变换活动,使每个学生各项活动都能参加。而四年级的“图案的欣赏与设计”就在室内上。还有的实践课,先让学生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调查或实际测 量,在调查或实际测量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和解决办法,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在室内进行交流。 如有的老师在上四年级的“我们去春游”的实践课,我先让学生用15分钟帮向阳小学的学生 们解决在春游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方法,完成任务后回到室内再进行交流。在上实践课时要注意: 1.分组活动时,确定每组人数,选好小组长,确定小组交换的顺序。 2.准备好实践课的用品。 3.室内交流时,组织好教学环节,一般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初探 论文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初探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学生以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主要任务的一种学习活动,具有强烈的生活性、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活动有所感悟。在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注意学生解决了哪些问题,得到了什么结果,还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分析和整理等过程,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逐步培养学生的参与、运用、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一、诱发兴趣,自主参与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实践活动课内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为出发点,力求新颖、灵活、多变,使学生干到活泼有趣,诱发兴趣。如学生在学习“确定位置”的知识后,为加深学生对环节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就上了“用数字标座位”的活动课。“如小红坐在教室的第5行第3列,就用(3 5)表示。小亮坐在教室的第2行第4列,应当如何表示呢?你还能用同样的方法,给你的同桌标上座位号吗?”此题一出,学生们情绪高涨,相互讨论,积极地给同桌标上座位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再如,一年级下册有一个“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课,这节课是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最后一节课。因为学生都有一定的购物经验,所以在教学中,创设购物的真实情景。首先让学生在提供的购物情境中收集信息,然后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简单的购物,充分体验取币、付币、找币,学会与人合作,体验交易的过程,解决购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最后通过汇报,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更强烈的求知欲望。总之,整堂课我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在参与活动中激发兴趣,使学生享受到数学学习带来的成功喜悦。 二、激活思维,增强运用意识 数学课是以数学体系的理论知识为主,而数学实践活动课则好比是在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搭起的桥梁。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适时创设环境,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学习,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重新创造知识,感受数学的趣味,增强数学意识和运用意识。如学生认识乘加,乘减后,我给学生出示一幅图:“前三个盘子里每盘有五个苹果,第四个盘子里有两个苹果。问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你能有多少种解法?”学生们想方设法地利用已学过的知识采用多种方法算出答案。通过动脑。动手操作,扩大了视野,增长了数学才干,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及实际应用的能力。 三、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把活动原则落实于教学过程,就应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探索发现。而手动实践最易于激发儿童的思维和想象的一种活动,教师恰当利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低年级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简单几何图形后,上“奇妙的七巧板”实践活动课,先让学生用七巧板去拼、摆成几何图形,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用七巧板拼出人或物来,将拼摆的图形一一画下来,学生干到十分有趣。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拼摆出不同的图形,展开了各自的才能,然后将学生的作品一一展示在黑板上。最后开展七巧板拼图比赛,比一比,看谁拼出的图案多。学生在活动中发展了智力,提高了能力。 又如,学过亿以内的读数和写法后,安排“拼拼读读写写”活动课,采用同桌同学拼读卡片,按组开展写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争夺红旗的比赛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掌握读写多位数的方法。这样把学生的外部操作与内部的数学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不但调

小学班级特色活动方案范本(完整版)

方案编号:YT-FS-8981-29 小学班级特色活动方案范 本(完整版) Develop Detailed Rules Based On Expected Needs And Issues. And Make A Written Plan For The Links To Be Carried Out T o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heme.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小学班级特色活动方案范本(完整 版) 备注:该方案书文本主要根据预期的需求和问题为中心,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步骤。并对将要进行的环节进行书面的计划,以对每个步骤详细分析,确保方案的顺利执行。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活动理念: 为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本学期我校将开展“班班创特色,班班有特色”的创建特色班级的活动,希望在创建的过程中让师生的能力能够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特色班级的创建,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 二、工作目标: 通过积极引导,要求人人都参与,班班有特色。力求通过一学期的建设,较大程度地发掘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高我校的办学品位和管理水平。

三、活动领导小组: 沈建琴、德育处全体人员及各年级组长 四、活动要求: (一)创建内容: 每班可以从学生学习习惯、能力培养、才艺特长、观念意识、行为活动等方面确定创建目标和内容,形成创建主题,并给自己班级进行特色命名。例如:感恩特色班、诚信特色班、和谐特色班、绿色环保特色班、文明礼仪特色班、卫生免检特色班等等。也可另行确定特色班级名称。 (二)实施步骤 活动包括申报、授牌、评估、监督四个阶段。 1、申报阶段:由各班班主任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讨论申报项目,进行自主申报(附申报表)。写出申报特色名称、班级口号、班级建设目标、采取具体措施等,最后由班主任递交学校德育处备案。 2、授牌阶段:学校召开授牌大会,公布各班申报项目以及承诺内容,并做成喷绘在本班教室外墙悬挂。

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7-12-11T10:42:12.14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12月总第248期作者:张莉 [导读]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自由天地. 昌邑潍水学校山东潍坊261300 摘要: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自由天地,它是以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一种教学形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 一、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自由天地,它是以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一种教学形式。实践活动的内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1.实践操作型。配合教材有关内容,进行实际测量与操作活动。例如:学习了比例知识后,可以组织学生测量学校旗杆、大树的高度;学习了多边形的面积后,可组织学生到操场去实际测量并计算操场占地面积,解决实际问题;低年级学生在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几何图形之后,安排“拼出美丽的图画”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折折、剪剪、拼拼、画画”拼出了多种图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2.知识拓宽型。结合教材中某些内容,适当加深和拓宽数学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它们解答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知识以后,在数学活动课上组织学生探讨多边形内角和的变化规律。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型。通过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活动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例如:低年级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排队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男、女生两排中哪一排长,哪排的人数就多,生动地渗透了“统计”的概念;通过投掷硬币50次,记录正面和反面的次数,并算出占总投掷次数的几分之几,渗透“概率”思想。这种渗透既不出现什么深奥的概念,但却又灵活运用了生动的形式,使在课堂教学中不易做到的都能够充分反映出来,使数学思想得以体现。 4.社会调查型。通过调查了解数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学习百分数后,可设计一次“帮农民伯伯算算帐”的农户种植粮食和家庭经济收入的社会调查活动;学习统计图表后,可让学生收集某段时间交通车上的客流量,制成“客流量统计表”。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儿童从周围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二、实践活动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 1.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的潜能。“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的内容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抓住这一特征,充分让他们动手参与拼、摆、折、分、数、画等一系列活动,亲自参与知识发现和探索过程,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找出规律,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引入新课后,让学生量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把它们加起来,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为180度;再让学生用纸做一个任意三角形,将三个内角剪下,把三个角拼在一起,发现所拼成的角是一个平角,然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样让学生在操作中自己发现或提出数学问题,并创造性地加以解决,可以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2.实践活动有利于进行猜想的验证,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新大纲》将观察、操作、猜测纳入教学要求之中,数学猜想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是一种带有直觉性的比较高级的思维方法,新颖独创的思路往往产生于猜想、假设、推测之中,教师必须尽量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假设、推测,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发现规律。 3.实践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参与热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筋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手与脑的这种联系,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操作时,以“动”促“思”,将操作与思维活动联系起来,发展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我针对学生对“等底、等高”这个条件往往不注意的情况,采取分组实验法,让学生进行倒水实验,用圆锥体容器盛满水倒入圆柱体容器。结果,一个小组倒了三次还没灌满,另一小组却溢出来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学生议论纷纷。这时教师拿出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两个容器让学生再进行倒水实验,此次用圆锥体量水三次正好灌满圆柱体。此时,学生的疑问更大了,思维活动进入高潮。这样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思索、领悟、概括,促使学生参与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总之,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将数学与现实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数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主动探索,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完整版)小学班级的特色活动方案

小学班级的特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切实组织活动,通过有效的少先队活动,从小培养学生爱学习,爱科学的良好品德,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勤于实践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精神。 转眼,来育才已经一个学期了。回顾这一学期的班级工作,有苦也有甜,有过懊恼,但更多的是收获。尤其就学生的点滴进步让我无比欣慰,学生的成长也记在心中。现对自己一学期的班级如下:早晨7:40左右,班主任整好队伍,去操场跑步。同学们各个精神饱满、劲头十足。带跑步过程中,速度宜慢,随时关注学生的跑步情况,注意队伍的整齐。跑步结束后班主任记录跑步情况。培养学生的耐力,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一学期的晨跑,让孩子们的精神更饱满了,精力更旺盛了,也更懂得为长辈效力了! 二、活动设想: 1、自主组队,发展兴趣 由兴趣相同的学生自由组队,制定计划,自主开展活动。 2、形式多样,开展活动 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定期展示兴趣活动成果,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3、通过活动,激发热情

组织学生开展、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激发学生勤动脑的欲望。 多年来,我班的课外活动在学校的指导下有条不紊的进行。尤其是近年来这项工作的开展更是如火如荼,我们借鉴了好的经验,加大了管理的力度,制定了相应的措施,真正做到了管理得当,措施到位,实施有效。并结合了我班的实际情况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落实。把开展课外活动真正的落实到实处。我们本着对每位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的组织实施这项工作。 4、通过活动,增强信心 学生通过活动,总结经验教训,让学生明白只要勤于实践就能有所收获。 四、活动口号:我是智多星,体验乐无穷。 三、活动计划 二月份: 通过学生的讨论,创建特色中队谈论会,明确活动内容和要求,按兴趣相同的学生自由组队,并每一小队命名。 三月份: 实践活动:《我也为家出份力》————巧手装扮我们的家 每个学生是教室的主人,让他们为设计布置教室出谋划策,给自己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小天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保洁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小学数学特色活动课

小学数学特色活动课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小学数学活动课 面对时代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彻底改变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状况,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为此,除了上好统一要求的必修课,还应开设具有一定自由度的兴趣活动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情趣盎然的活动,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和理解数学,去发挥各自的潜能,去领略数学的作用和美妙,去体验思维活动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课内外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创新能力。基于上述认识,提出了“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初探”这一研究课题,并对开设活动课的意义、活动课的特点、课型等做了初步的探索。实践证明,通过活动课,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数学兴趣,拓宽思路、诱发才智,使学生的个性、心理、特长、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一、活动课的意义 把小学数学活动课列入新的课程计划,并强调学科与活动课相辅相成,这样有利于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中发挥其整体功能,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学科课的教学重视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但由于学生素质存在着差异,程度不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仅靠学科课是不够的。活动课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条件和环境,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在动中学,在玩中学,在交流合作中学,让学生通过活动课扩大视野,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形成数学的解决问题意识,进一步培养兴趣、爱好、发展创新才能。 二、活动课的特点 活动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它既与学科教学紧密联系,又不重复教材内容,要根据现代教学思想,符合本学科的教材特点,既要源于教材,又要宽于教材,题目有趣,形式新颖,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新奇好学的特点。因此,小学数学活动课的特点概括地说应具有: 1、活动性

浅谈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浅谈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行动的研究都将体现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中,才能使教学改革不再是一句空话,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产生实质的变化。 我认为,在教学的实践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参与活动 数学课堂就是教学加活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恰如其分地组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活动、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积极创新,使其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开发,数学能力、数学思想得到充分的发展,是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目标。活动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求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二、让“生活”走进课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学?这个问题似乎浅显,却值得我们思考。小孩子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这也是当前教改的一大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的,就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有模仿再现实际应用的练习,就引进课堂,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总之,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自己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三、组织游戏趣味型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的自主性。 数学课上,如果老师动得多,那么学生可能就只是一个听众,静的机会多,失去了亲身经历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显现出来。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转化知识的呈现形式,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例如:排队是学生天天都在经历的生活事例,通过排排坐游戏活动,可以使学生自主地了解基数和序数的知识。学习《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可以通过创设模拟的商场,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买卖活动,在充满趣味性的自主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而且也学会了简单的兑换。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有着更显的自主性。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切实感受数学与自己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因此,自主参与活动是帮助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的法宝。 四、组织知识拓宽型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注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源头就是课堂,在组织数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活知识,用活知识。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李老师创设买玩具的活动情景,让学生用36元钱买一件价值8元的玩具,看看还剩多少元?学生通过活动、交流得出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10元减8元,再加上没用的26元得28元;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36减6再减2得28元;还有的小组认为6减8不够减就用16减8得8,再加20得28元……经过讨论,学生争着说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去看、去想,在课堂上议一议、算一算,即拓宽了学生知识视野,

样本课程趣味数学实施方案

趣味数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前言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精神,深入探索新的教育模式。针对目前小学教育普遍存在课堂过于严肃,授课方式单一,师生交流互动受到限制,学生未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形式多样、课题丰富的趣味数学校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观念,促进学生兴趣爱好的向外拓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精神。本着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专长的教育理念,促进第一课题的教学,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激化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积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三、活动安排 1.活动对象:一、二年级 2.活动时间:每周安排二节固定课 3.活动地点:以教室为主(视具体活动项目灵活安排) 4.活动课题:数学阅读、数学题目、数学游戏等 5.活动形式:课题授课式、交流座谈式、演讲式、竞赛式、课外活动等

6.活动分组:学生自由结组 四、活动目标 1.让学生对写作、阅读等语文知识的兴趣得到进一步提高。 2.增强课堂互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4.在心里素质上,让学生更自信,并学会去欣赏。 5.让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丰富,兴趣得到发展。 五、活动内容 在以数学为中心教学的基础上,同时强化对各个兴趣小组课题的侧重点和数学基础知识的训练。选用贴近校园、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题材,例如数学阅读、数学延伸、科学奥妙、趣味游戏、生活指南等,还可以增加一些奥数的内容。传授讲究趣味性、知识性、逻辑性和思维性相结合。 六、活动措施 以一、二年级数学备课组为核心,成立数学兴趣活动小组。小组活动应制定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科学详细的活动记录。每学期进行一次活动检测和活动总结,以便交流和提供借鉴。同时教研组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对兴趣小组的活动检查,督促兴趣小组正常规范地开展活动。 七、活动要点 认真组建数学兴趣小组,带领学生走进丰富的数学世界。 1.开学初组织成立数学兴趣小组。制定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落实详尽

小学数学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 摘要:小学数学不会自发产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需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本文围绕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展开,旨在进一步拓宽小学数学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研究 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也不能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显然,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不能只是明确“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是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是要从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中,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让他们真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了解感触生活,这是数学教师应该探究的课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数学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因此,笔者结合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和当前教改的要求.提出以下设想以求教于方家。 一、依托教材,促进学习材料生活化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这里所指的学生实际生活并不单是单纯学生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完全再现,而是一种数学化的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学习材料生活化可以依托现行教材,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为的状态。和许多研究者的认识一致的是,目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仍然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缺少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学习材料生活化就是要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将数学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般应用题时,笔者这样重组材料:一是收集信息。上课一开始就请学生描述学校周边道路环境状况。二是选择信息。在学生所列举的众多信息中选择出一条“为绿化道路环境,在校外公路栽种树木,一共栽了500棵,成活了490棵,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三是自主探究。学生提出问题中很多是学生已知领域,让学生自己解决。四是教师引导。告诉同学们“这批树木的成活率是98%。”从而提问“成活率”和“98%”的含义,让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这样重组,贴近学生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学习材料来自师生的熟知信息,体现了生活数学的现实性。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死知识”适应“对话教学”之间的矛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让教学根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有价值的案例,从而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二、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数学知识最终服务于生活,回归于社会生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我积极鼓励学生收集、整理、加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个只注重求知过程、只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训练数学技能,而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掌握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的眼睛,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进而懂得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总能找到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抓住了联系,就能把活学到的知识进行活用。但这种思维习惯也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培训。如学习比例应用后,我们设计了一个将配液加水或加盐的实验操作活动:“要把10%盐水50千克,配制成20%的盐水。该怎么办?学生通过精确计算,动手测量得出使盐变多(加盐)或使水变少(蒸发)的规律。再如在学习“百分数意义”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我们班有30%左右的学生在家使用电脑上网,其中2/3的学生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而1/3的学生却在玩网络游戏。看到这一现象,谈谈你的看法。这样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思考、解决身边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了思想教育。适当地进行一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学生自觉地把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情感,培养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意识。 三、关注日常生活,捕捉学生的兴趣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数学问题。数学的身影在生活中每个角落,数学的价值来自日常生活。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景相结合.通过生活问题的解决达到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技巧的目的。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体验的积累。让学生在数学知识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在课堂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厘米、米等长度单位时,可以从比高矮实际事例人手使学生明白了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然后动手测量图钉的长度、食指的宽度、书本长度、平伸两臂的长度、给爸爸妈妈测量坐高,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度等。 这些知识是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数学,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了原来数学就自己的身边,身边就有数学,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同时也增强了数学的亲和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四、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