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1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1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1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1

二、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双因素激励理论

双因素激励理论,也就是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是美国作为行为科学家的赫茨伯格在对匹兹堡的一些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走访调查后,分析其对所从事职业的满意程度和在职业中的具体表现行为,提出这一理论。通过该理论我们可以了解到,员工在工作中的需求被满足的程度和最终效果都是因人而异的,员工满意与不满意有着不同的诱导因素。激励因素包括员工对自己工作的热爱与否、工作过程中的认可、工作成就以及对工作所担当的责任,员工的积极性容易受这些与固定座本身相关的因素影响。这些情感都是基于工作环境中产生,是积极的、持久的。保健因素与员工工作的环境和氛围戚戚相关,包括公司管理阶层所制定的政策、人际关系、劳动报酬以及监督部门的运作等。这些都是员工工作本身以外的外在因素,也是一种消极因素。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实质上是针对满意度的目标而言所谓保健因素,即个体对外部条件的要求,而激励因素则是个体对工作本身的要求。①

双因素理论这样一种重要的激励理论可以被运用在基于学生满意度的湖南省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服务质量的研究中。地方本科院校作为非教育部等国家一级的部门直属的学校而是省市级直属的地方学校。很多这样的地方本院校可能一个地级市就存在一个,大点的城市或者几个,它们在教育服务质量上可能与一些老牌重点大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在评估地方本院校的教育服务质量时,不单从学校有效资源、校园历史和所获得的科研成果等方面去打分,更应该实事求是,站在地方本院校自身发展的角度去评估。所以在用来分析学生满意度的该理论框架中,地方本科院校的奖惩设置、教师对学生的的培养方案、校园文化等会对学生的成人成才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就是双理论因素中作为激励因素的运用。高校的外部环境、课程设置、硬件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就是它对于学生保健因素的运用。在地方本科院校的管理中运用内容型的双因素理论,了解学生的对学习和学校相关活动开展积极性和受鼓励程度主要取决的学生需求满意程度,从激发学生行为动机的因素这个角度来研究地方本科院校的教育服务质量中学生的满意状况。

①Herzberg,F.,Maunser,B. and Snyderman,B.The Motivation to Work[M]. New York:John Wileyand Sons Inc.,1959.

1.保健因素

立足于双因素激励理论中的保健因素来看,湖南省地方本科院校要提高教育服务质量,需制定相对完备的政策制度、管理措施、监督体系、物质条件、反馈系统等。一方面可以彰显出地方本科院校在硬件设施上的长足之处,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些外部条件的改善所带来的环境便利,可以减少学生成人成才过程中遇到的阻碍,以至于更好的发展自我实现自我,对学校所产生的满意感也就越高。相反,地方本科院校的教育管理系统的运行机制存在问题,就等于失去了对学生不满意的预防作用,自上而下的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带来不良影响。这种影响并非一时情绪,而是关乎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服务的方方面面,有一发而动全身之感,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必然导致连锁反应,最终关系到的还是学生的自我发展受阻,导致学生对学校的怨言增多,不满意感加强。也就是说,作为保健因素的外部条件,是学生对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服务质量满意与不满意的临界点。少一步则不满意,多一步也只是提高学生对学校满意度所需要努力的千里之行中的一小步。根据双因素理论,学校管理制度、高校教师素质、校园硬件环境、校园人际关系为主的保健因素具有能满足学生物质需要,预防产生不满情绪,维护学习现状的作用。

(1)高校管理制度上的建立健全可以保障学生的基本权利

学生管理制度是保证学生顺利学习的最基础环节,也是高校日常管理机制合理运行的依据。地方本科院校的校园管理制度的制定应遵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首先,制定人性化依法治校制度。这里的依法不仅要依国家法律法规,还有上级的规定指示。但是这些都可以做到民主管理,学生可以发挥学生会和社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同时,要完善校园反馈系统,使高校管理者和学生之间可以更好地上传下达,加强沟通,减少误解。更加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办学为学生,为学生办学。

其次,地方本科院校的管理者要有服务意识。在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都要牢记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从原先的管理变成如今的服务学生。学校的一切活动都要从学生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活动的利弊与否。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和人格,满足每个独立的个体的成人成才的需求。在此之前,要深入学生内部,通过走访寝室、茶话会等方式了解每个学生的想法和需求,以及所面临

的困难,并可以对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解决他的问题。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帮助到学生,也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交流,打破中学时期的对峙状态,切实的为学生考虑,感情为学生所羁跘,权利为学生所享有,利益为学生所争取。

(2)高校教师素质的提高可以保障学生知识需求的满足

首先在地方本院校的教师职工及学生中,应建设强有力的学术队伍,对人才组织模式的探寻也要马不停蹄,最终建立一个在学术领头人带领下的核心学术队伍。师资队伍应该互相协作,在精品课程教学,品牌专业的的建设上,通过观摩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课程来反思自己和对其他教师提出宝贵意见,教师共享和交流教学活动的经验。这样一来,每个教师都能最大限度的汲取经验和知识,才能更好的对教学活动中的不确定性进行克服。

其次,师资队伍要做到德智兼备。在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需要身体力行的进行传道授业解惑,还要自行修身正气,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只有教师具备了优秀的职业道德,具有高尚的品质,对学生的感染力才强,才能对学生起到榜样作用。除了最基本的道德素养,教师最根本的是科学文化素质。知识结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断扩大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面,掌握最新的学科知识。这些不仅是学术性的要求,也是教师本职的教育性要求。

最后,湖南作为内陆省份,其地方本院校在综合实力上远不如沿海地区。所以,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应该学会同其他学校合作,形成联盟,解决近期内资源短缺的硬件问题。同时,有国外资源或财力比较雄厚的院校可以实行中外合作办学的方式,互相帮助,利用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模式引进,加入国际化的行列,最终达到共赢互利。

(3)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可以保障学生沟通

校园人际关系属于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旨在与学生之间能够友好相处,有益于提升地方本科院校的教育服务质量。学生在校园中如果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有时候不是个人问题,严重的会上升到集体方面,产生集群现象。会使校园环境中的不稳定因素增加,容易发生突发事件。想要处理好校园人际关系需要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自在的校园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师可以采用引导的办法,循循善秀,使紧张的人际关系朝缓和方向发展。可以允许学生对地方本

科院校的教育服务质量进行评价,也可以参与其中,成为校园志愿者,为其他学生服务,让学生有了一种主人翁的意识,对学校投入情感,从而产生认同。

其次,让学生对地方本科院校的管理氛围有一种公平感,所谓不平则鸣,高校在管理学校时要有公平意识,努力做到一视同仁。不能搞“二元化”,最忌形成两极发展的趋势,以削弱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去激发另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教育服务质量是绝对不会高,而学生也是绝对不会满意的。

最后,教师应对学生沟通技巧进行一定的培养,是学生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大学生在脱离高中生活和家庭来到陌生的地方求学,其心理准备可能不足,无法迅速的融入新的集体中。这时候,作为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引导和鼓励,使其以积极地心态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在交流过程中,可以客观全面的了解自己,发现不足,并加以提升自己。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良好的沟通环境下树立正确的交友意识,学会批判思维和辩证思想分析自己与他人以及未来的人际关系的发展方向。

(4)人性化的校园环境可以保障学生安全

地方本科院校作为高等学府,其环境承载着该校的精神文化,传达着校园意境。这里的环境不仅指自然上的,也指扎根于学生心底的环境。如果这类保健因素不能满足学生的一般需求,会降低学校教育服务质量,引起学生不满,挫伤其积极性。为了更好地使在校师生和外部人员能感受到校园环境中的精神力量,感悟其中所蕴含的哲理,进而增加师生之间的凝聚力。

首先地方本科院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设更好地校园硬件设施。优美整洁又舒适的校园硬件环境给人赏心悦目之感,师生作为该校的一份子,也会为自己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学习搞到自豪,并由此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进而使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有利于增强地方本院校的就与富足质量。

其次,地方本科院校的后勤设施的配置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校园人数的增加可以证明是学校教育服务质量高而产生的影响力,但配套的后勤服务要紧跟人数变化。高校需要在财力上加大对后勤的投入,购买后勤配套设施,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鉴于学生是具有选择意识的主体,高校在后勤生活服务设施的购买选择上,要考虑到学生的喜恶与否,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对此,学生

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忠诚度会因为对学校做法理解和感恩而加深。

2.激励因素

地方本科院校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外部条件之后,只能说这是只是完成了对学生个人激励中保底的保健因素的充分利用。并不能消除学生在自我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不满意因素,真正对学生发展起直接促进作用的是学校内在因素,包括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奖惩制度等。外部条件的满足对学生自我发展来说,只是一种充分条件,而学生内心对未来成功的期望与追求是起真正作用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发展动力,学会自我规范,自我管理,在确保保健因素的效用充分发挥的前提下,学校应努力发挥激励因素对于学生的作用。

学校充分发挥激励因素的方法有以下几个:

(1)典型激励方式

“典型激励就是用突出的,典型的人或事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模式。”②每类事物都有其典型,典型也分良莠。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哎树正面典型立先进榜样的同时,可以适当的利用负面典型来警醒学生,这种两面提示比一面提示更具有说服力,降低学生产生反感心理的可能性。当然,典型的树立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单方面的大众传播会产生耳旁风的结果,所以需要教师的指导。

(2)信任激励方式

“信任激励就是要激励主体用自己的信任、鼓励、尊重、支持和关怀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方式。”③信任激励可分为多种,第一种是在工作上对学生的信任,为了培养部分学生的工作能力,而将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工作交个学生处理。第二种是在人格上对学生的信任,为了发展更好的师生关系,就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第三种是在成就上给予学生信任,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上进,肯定其未来的成就可能性。

(3)奖惩激励方式

“奖惩激励就是运用奖励和惩罚的手段来发挥激励作用的激励方法。”④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及表现应在客观的基础上给予评价或表扬,但是这里需要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性格特征,这样才能对号入座,使学生的满足程度达到最

②朱建柳《以学生为本----浅论激励理论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中国科教博览杂志》2005.6

③朱建柳《以学生为本----浅论激励理论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中国科教博览杂志》2005.6

大化。对于学生的一些缺点和所犯的错误,也应该作出相应的惩罚措施来起到警示作用。在地方本科院校内,作为激励学生的物质奖励有各类奖学金和助学金,而奖状、称号等算作精神奖励,为了达到最佳的激励效果,高校管理者和活动策划者需要将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

(4)目标激励方式

“目标激励,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学生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⑤相对于漫无目的的学习,学生如果有目标的进行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力,可能有事倍功半的效果,目标有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之分,作为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帮助其制定每个阶段的目标及详细的实施计划,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也要做好引导,最大可能的帮助学生的完成目标。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其积极性,达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5)民主激励法

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不仅是学校的一员,也是社会的一员。学生越长大,所受的民主熏陶越多,民主意识越强,对民主的诉求也就越多。对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民主激励法不失为一个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活动的有效方法。广泛征求学生在教师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的意见,可以弥补教师在挂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有些教师会在表面上提供机会但却掌握着实权,使这种激励法流于表面而不能发挥实际作用。

(6)“鲶鱼”激励法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在压力面前往往能发挥出平时没有意识到的潜力,产出惊人的力量。”⑥常言道,有压力才有动力。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懈怠,这就不能很好地完成自我发展的需求。所以,教师需要适当的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才能督促他们前进。

(7)竞争激励法

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地域限制和其他各方面原因,与其他的老牌大学之间肯定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就更需要地方本科院校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努力培养出优质的毕业生。而作为该校的学生,就更应该具备这种意识。除了在学习上

⑤朱建柳《以学生为本----浅论激励理论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中国科教博览杂志》2005.6

的竞争,道德品质及各方面的能力上的竞争,提高个人能力,符合市场化社会的需求。但是在使用竞争激励法时,要注意不要引起学生间的矛盾,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使竞争良性的发展。

高校的教育服务质量需要高效有力的管理,管理过程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具有很高的能动性,其中每个因素的变化都能对学校的教育服务质量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在把双因素激励理论用于提高湖南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服务质量时,不仅要保证保健因素的充分发挥,将潜伏在保健因素中的激励作用挖掘出来激励学生,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同时也要最大限度的的发挥教学管理中的激励因素。双剑合璧,并且将二者之间的转化问题协调好,才能有效消除学生不满意因素,提高学生对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服务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二)顾客满意理论

1.顾客满意度

(1)顾客满意

顾客满意CS(Customer Satisfaction)是一种完全以顾客为中心,以满足顾客需求,使顾客满意为目的的企业新型战略。美国市场营销协会给“顾客满意”的定义是:“顾客满意是通过一些可使用的技术和工具,获得顾客对企业当前经营状况的各类反馈信息,并由此明确企业的下一步经营目标与方向同时制定出具体可测量的操作、实施计划,达到经营目的。”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对顾客满意的定义,他认为“满意”是指一个人将其对某产品的可感知绩效(或结果)与其自身期望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顾客满意度就是顾客满意水平的量化,满意度水平是感知绩效和期望之间的差异函数。许多学者从产品绩效期望与认知、成本与绩效认知、情感认知、服务品质期望与认知、服务补救和整体性认知六个方面对顾客满意的概念进行了阐述。“顾客满意”是顾客通过对产品或服务的可感知的效果与预期值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主要是自身的一种感受。⑦

(2)顾客满意度指数

顾客满意度指数CSI(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是一种测量顾客满意度CSD (Customer Satisfaction Degree)的重要工具。顾客满意度指数是指通过特定的

因果关系模型对顾客满意度的测评结果,是一种完全从顾客角度衡量满意程度的指标。⑧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指标体系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总的测评目标“顾客满意度指数”,为一级指标;第二层次: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中的6大要素—顾客期望、顾客对质量的感知、顾客对价值的感知、顾客满意度、顾客抱怨、顾客忠诚,为二级指标;第三层次:由二级指标具体展开而得到的指标,符合不同行业、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特点,为三级指标;第四层次:三级指标具体展开为问卷上的问题,形成四级指标。⑨本研究将着重第三个和第四个指标的测评情况。。

2.学生满意度

(1)高校学生“顾客”角色分析

学生是大学存在的前提。社会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市场化的程度也在亦步亦趋的加深。高等教育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也作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但仍不能满足学生对高等教育日增长的教学服务质量的需求。根据新公共管理主义理论,高等教育属于私人产品和核心公共产品之间的混合公共产品,也是逐渐市场化的教育产品。为了满足学生成人成才需要的高水品教育服务质量,也就是为了满足顾客对产品的需求,高校可以运用政府宏观政策为理论主导,市场机制为实践主导的方式改善高校的教育服务质量,以顾客(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为中心。

学生是高等教育中的内部顾客。根据ISO9000:2000 质量管理标准,“顾客”即“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混合公共产品,其教育服务质量是接受“顾客”评价的核心。学生的学费是产品的重要购买资金,而学生本人也是教育服务这种产品的直接购买者和受益者。所以,地方本科院校有责任和义务去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由于生活在高校内部,校园内的一切收费设施都与学生形成了消费者与卖家关系,高校在对各类设施的管理上还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所以说,学生是高等教育中的内部顾客。

学生是高等教育服务的直接顾客。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承担学生在校内的一切培养费用,并且还有工资可领。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学生不仅要全部承担大

⑧.裴飞, 汤万金, 咸奎桐. 顾客满意度调查方法与应用[J]. 世界标准信息, 2006, (9):79-82

⑨刘武, 杨雪,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等. 中国高等教育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的构建[J]. 公共管理学报,

学教育费用,生活费用也要自己承担。这样,地方本科院校从学生入校交学费开始,就和学生成了直接的买卖关系。同时,由于大学生中大部分人仍处于经济依赖状态,学生家长是其费用的主要承担者,成了高校教育服务质量的间接顾客。学生作为可以直接享受到高校教育服务,并且感受其质量的优劣,是高校产品的直接顾客。学生毕业后接触到用人单位及其他社会成员,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高校教育服务质量的间接顾客。所以说,高校教育服务质量的顾客满意度包括了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及社会,为了更好的评价其质量,本研究只从高校的直接顾客学生入手,来探讨对于地方本科院校的教育服务质量中,学生的满意度状况。(2)学生满意度的定义

源于态度观。Daniclson( 1998)等学者认为学生满意度是指学生对所在学校怀有的吸引、自豪或积极的情感。⑩学生的态度是一种情感色彩十分强烈的看法和观点,掠夺搬来学生对学校教育服务的直接体验结果。

源于需要和期望观。学生入学前对湖南省地方本科院校的教育服务质量的期望被满足甚至被超越的话,学生的满意程度就越高。满意度大致分为三种,即良好类型、职业类型、消费者类型。分别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生活背景、展望未来和日常学习生活出发得到的体验结果。

(3)学生满意度的构成因素

学生期望。一般来说,作为心理反应的顾客满意度是在顾客消费之后产生的,没有具体的测量方法去测量,要了解顾客的满意程度应让顾客知道某些标准,然后对照这些标准来判断。根据心理学研究中的差距理论,顾客在消费前形成对消费经历的某些预期标准,消费后将消费经历中的感知同这些标准进行比较,产生差距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顾客满意的程度。在本研究中主要考虑的是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对教育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所以学生入学前的期望值与入学后的感知度之间的差距的影响分子需要作为研究对象。

学生需求。学生在离开熟悉的高中生活之后,对地方本科院校的教育服质量的期望可能在想象中,或者听别人说有个大概的了解。等入学之后,对高校的教育服务质量有了更直观系统的认识,在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产生的需求也因人而异。每所大学里的每个专业甚至每个班级的学生的需求也是千差万别

的。地方本科院校需要充分了解这些需求,总结归纳,找出潜在问题,切实的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以提高学生对教育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

学生感知价值。美国管理专家Zeithmal 将顾客感知价值定义为:顾客所能感知到的利益与其在获取产品或服务中所付出的成本进行权衡后对产品或服务效用的整体评价。11在地方本科院校中,学生对学校的投入也是比较多的,不仅是入学时缴纳的学费,在成人成才的学习过程中也要投入时间和金钱。学生在校期间在知识索取和各方面技能的学习上都有所期望,这种期望使得学生不得不从价值的角度去对地方本科院校的教育服务进行评价,这样对于高校教育服务质量的感知价值就会对学生对其的满意程度造成影响。

学生感知质量。作为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学生所受到学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涉及大很多方面,包括学习和日常生活上的,内容页千差万别。根据服务内容和管理部门的不同,把高等教育服务主要划分为五项:教学服务、图书馆服务、学生管理和支持服务、校园文化氛围和生活服务。这些都和高校做提供的教育服务质量紧密相关,学生对其感知到的质量优劣也能对满意程度造成影响。在本次研究中,为了是研究简化,将学生间的相互影响和极个别提供服务人员的差异忽略。

学生忠诚。Mowday等(1982)把忠诚定义为“个人认同组织并加入到组织中的相对力量”。12在地方本科院校中,学生认同所就读的高校,并且愿意投身于校园活动中去,就是学生忠诚的体现。学生对所就读的高校忠诚度高,会以各种方式给予学校回报。比如向他人推荐,参加校友活动,支持校园建设等。学生忠诚是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服务质量在学生主动行为上和态度上的直接表现。所以培养学生忠诚也是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服务的重点之一。

学生抱怨。抱怨是学生内心不满的宣泄方式,也是地方本科院校提升教育服务质量的突破口。所以对于学生的抱怨不能当作耳旁风,更不能禁止抱怨。应当通过积极的引导,开辟渠道,是学生抱怨能够转化为切实的建议,从而使地方本科院校在以后的教育服务中可以有效地改正,增加学生的满意程度。

(三)高等教育服务质量

1.高等教育服务质量观

11高礼彦, 杨阳, 秦永强. 顾客价值的驱动因素及价值链构建分析[J]. 经济论坛, 2007, (6):106-107.

地方本科院校的目标是促使学生成人成才,使学生能够被用人单位录用,融入社会,实现其社会价值目标。所以高校对于学生不应该是产品与工厂之间的管理生产关系,而是应该向卖家与顾客之间的消费服务关系。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其最根本的就是以人为本。学生在学校内,与学校的利益相关紧密,对高校的教育服务质量的感知也是因人而异,很难去测量。地方本科院校要以“服务质量观”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将教育服务的质量评价交给感知最深切直观的学生去评价,有利于地方本科院校在价值观上偏差得以纠正。以学生满意度作为评价标准,对学校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社会大环境下从容面对各项新的挑战。

2.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的评价方法

目前国外高等教育服务质量主要的研究方法是PZB组合开发的SERVQUAL 模型。该模型的理论核心是“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即地方本科院校的教育服务质量取决于学生所感知的教育服务水平与学生所期望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用之前学生的期望值减去学生的切实感知值,其正负结果与学生的满意程度相关,并通过有形性、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五个维度来测量服务质量。

化学基本概念及其学习(精)

化学基本概念及其学习 一、关于化学基本概念 化学概念是对一类化学是事物的概括,是反应物质在化学运动中特有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它反映着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如“分子”,属于化学学科的一个基本概念,此概念反映了所有分子的共同特性----一种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 和其他学科的概念一样,完整的化学概念通常由概念的名称、概念的例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三个部分组成。 (1)概念的名称——用以表达概念的一种符号。如“分子”这一“符号”就是概念的名称; (2)概念的例证——指的是概念所指的同类事物。如水分子(h2o)、氧分子(o 2)等都是分子的一个例证,被称之为“正例”(属于“分子”这一类);而氢原子(h)、氧原子(o)等不属于分子,则被称为“反例”。 (3)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指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外延——指该类事物所涉及的范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概念内涵的属性越多越具体,则概念的外延就越小。以“分子”的概念为例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如水分子(h2o)、氧分子(o2)。 加粗、下划线部分为概念的名称;加粗部分为概念的内涵,下划线部分为外延,倾斜部分就是分子概念的例证。 化学概念很多。在中学化学基本概念体系中,化学概念是以物质结构知识为主线,把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概念,由个别到一般、简单到复杂。化学基本概念分为化学知识方面概念和化学技能方面的概念。知识方面的概念包括物质组成(如化合物烷、羧酸等)、结构(如分子、原子、化学键、同分异构体等)、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以及“化学计量”(摩尔、式量、ph、物质的量等)、化学用语(电子式、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6个方面;而化学技能方面包含化学实验(常见的仪器和操作等)和化学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有机化学计算等)两个部分。 二、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 1、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化学概念习得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概念的形成;另一是概念的同化。 (1)、以自下而上习得概念的方式——概念的形成。这种习得方式是指通过接触概念的例证的过程中获得概念的内容。它又可以分成两种形式:(1)通过接触正、反例证但不对概念的定义性特征进行分析——非分析性的习得方式。如初中化学中“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习得。课本通过例举蔗糖、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正、反例证,指出前五者、后三者分别是人类生存所必须、非必须的物品,指出前者是“有机化合物”;(2)通过接触正反例证并抽取例证的共同特征的方式——分析性习得。如初中“分子”概念的学习,就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指出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的变化,然后进行揭示,得出分子的具体概念。还有象高一新教材中气体摩尔体积的学习,教材安排也是采用这种模式。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知识点梳理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一)物质的多样性1、物质的三种状态包括: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三态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分子之间的间隔(距离、空隙)改变,大小改变不了. 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举例:Fe2O3、CO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分:物质的种类(一种或多种)各举两例:纯净物:氧气、水、高锰酸钾混合物:空气、溶液、大理石、煤、石油 4、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分:元素的种类(一种或多种元素的纯净物)各举两例:单质:铁、氧气、氦气、碳化合物水、氧化钙、碳酸钠、氢氧化钙 5、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分:看是否含碳元素,(除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根是无机物).各举两例:有机物:甲烷(CH4)乙醇(C2H5OH)乙酸 (CH3COOH)葡萄糖(C6H12O6)无机物大多数不含碳元素化合物.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二)微粒构成物质1、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2、分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原子定义: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离子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5、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 6、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化学反应的实质:宏观:物质生成新物质,微观:分子生成新分子 8、五个原子团的离子符号:(NH4+、NO3-、OH-、SO42-、CO32-) 9、分子的性质:不停运动、同种分子性质相同、有间隔、有质量和大小 10、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高考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命题特点和复习策略

高考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命题特点和复习策略 一、基本概念、化学基本理论知识体系及考点 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是化学的最基本内容与最基础的知识,是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分化点,更是高考的重点。基本概念"块":包括物质组成和分类线、性质变化线、化学用语线、分散系统、化学量线等五条知识线(或小系统)。基础理论"块":包括结构理论(原子结构,分子即化学键理论,晶体结构理论)和元素周用律、周期表线,电解质溶液(含氧化-还原理论)线,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理论线。理论块是化学的灵魂。主要考点有: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理解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气体体积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及离子共存、离子浓度问题,掌握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掌握有关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含溶液PH的计算、溶液浓度、质量分数、溶解度有关计算),掌握利用化学反应方程 式的计算等。 二、高考化学命题特点和趋势 1.注重基础: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题的挥毫泼墨 随着高考试卷整体难度的调整和试卷长度的缩短,高考化学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试题也越来越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题目涉及的内容和背景资料基本上为考生所熟知,例如高考常考不懈的“五同”的概念、原子的构成、化学键的类型、离子反应、平衡体系中反应物的转化率、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等都是化学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中的重点、也是基点。 2.突出迁移:概念、理论试题的神来之笔 高考化学概念与理论试题重视基础,但不是就基础考基础,而是注重化学概念与理论基础的延伸和拓展,注重将课本理论知识的综合和应用。例如“氢镍电池”、“熔融盐燃料电池”、“镍镉可充电电池”、“甲醇燃料电池”等,都是课本原电池知识的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精编WORD版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关键问题和拟创新点。 (限3000字内) 1.1核心概念的界定 "优化合作教研,促进青年教师主动发展"。合作教研是指教师为完成共同的教研任务,达到共同的教研目标而分工协作展开专业性的教研活动,"优化合作教研"是在合作教研的基础上,以目标共同性、智慧共享性、过程协同性、个体独创性为基本特征,运用小组合作、资源积累等组织形式,通过研讨式教研、案例式教研、沙龙式教研、课题式教研和网络教研等具体操作方式,提高合作教研的有效性,从而促进青年教师的主动发展。 1.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目前的合作大多是指本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学习合作",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学者劳蒂(Lortie)曾经对教师文化作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教师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个人主义,即是指教师羞于与同事合作共事和不愿意接受同事的批评,教师之间并没有合作共事的要求与习惯(劳蒂,1975),并从教师工作与环境、教师的心理品质两方面对导致的原因作了分析。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加拿大学者哈格里夫斯(Hargreaves)对教师文化进行了颇有价值的研究,提出了具有开放的、相互合作和支持的"流动的马赛克"(the moving mosaic)教师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文化的一种发展。这为合作教研提供了理论依据。

初三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 . 第10讲 成绩好, 信心足 初三化学科讲义 Qichao Education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优质教育 成就梦想 温 故 知 新 一、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常见现象 本质区别 实质 联系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义 实例 区别 二、物质的组成 三、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2)单质和化合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 基本概念 组成宏观微观 元素 分子原子离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四、化学用语???? ???反应类型 化学方程式化学式元素符号 (1)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运动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 某一种元素。 ② 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③ 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组成该物质的元素也可表示这种单质,例如:Na 、S 、P 等。 (3)化合价: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决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价。 (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5)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注意书写原则、步骤、配平、反应条件、箭头的正确使用。 (6)化学反应类型 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 按反应基本类型分 按氧的得失分 按热量变化分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7)质量守恒定律 基本概念 温 故 知 新

一、物质的变化 【规律小结】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即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产生了新物质。 【例1】“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淘米 B.洗菜 C.苹果榨汁 D.葡萄酿酒 变式训练一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火箭点火 B.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 C.融雪剂NaCl使冰雪融化 D.风筝会开幕式燃放烟花 2、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水结成冰 B. 纸燃烧 C 玻璃破碎 D 汽油挥发 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见P1) 【规律小结】物质的变化、用途都能反应出物质的性质,判断物质的性质时,要紧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 【例2】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氨气的某些性质,进行以下实验。下图中从左到右依次是实验步骤及相应的现象。 请根据上图中所示的信息,归纳出有关氨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氨气与水反应后所得氨水显_________性。 变式训练二 1、下列关于O2和CO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归纳总结

天津高考化学复习资料有机化学基本概念

专题十八有机化学基本概念 挖命题 【考情探究】 考点内容解读 5年考情预测热 度 考题示例难度关联考点 有机化学基本概念1.掌握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2.知道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 特点,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 象及其普遍存在的本质原因。 3.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并能根据 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 机化合物。 2018天津理综,3、 8(1) 2014天津理综,4 中★★★ 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1.根据官能团、同系物、同分异构体 等概念,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结 构。 2.判断和正确书写有机化合物的同 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2018天津理 综,8(4) 2017天津理 综,8(2) 2016天津理 综,8(4) 2015天津理 综,8(4) 较难 有机合 成 ★☆☆ 分析解读高考对本专题知识的考查主要有有机物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判断、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等,其中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是本专题考查的重点。考查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真题典例】 破考点 【考点集训】 考点一有机化学基本概念 1.下列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正确的是( ) A.乙烯(CH2 CH2)、苯()、环己烷()都属于脂肪烃

B.苯()、环戊烷()、环己烷()同属于芳香烃 C.乙烯(CH2 CH2)、乙炔()同属于烯烃 D.同属于环烷烃 答案 D 2.下列物质的分类中,不符合“X包含Y、Y包含Z”关系的是( ) 选项X Y Z A 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的衍生物(苯酚) B 脂肪族化合物链状烃的衍生物CH3COOH(乙酸) C 环状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苯的同系物 D 不饱和烃芳香烃(苯甲醇) 答案 D 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2CO3溶液加以区别 B.戊烷(C5H12)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C.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 D.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答案 A 考点二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 1.下列各组物质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 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 C.2-甲基丁烷和戊烷 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 答案 D 2.某只含有C、H、O、N的有机物的简易球棍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课题研究中核心概念界定

课题研究中“核心概念及界定”的写法 令狐采学 课题核心概念的写作 一、什么是核心概念 一般来说,我们经常把以下三种情况作为课题的核心概念。㈠课题名称中的特定概念 比如《“我能行”教育评价策略与方法的研究》,其中的“我能行”就是一个教育中的特定概念。 ㈡课题名称中的关键词 比如《小学童话教学中提高阅读效率的策略研究》,其中的“提高阅读效率”就是关键词组。再如《以“规范草稿”促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探究》课题中的“规范草稿”。 ㈢课题名称中公众表述不清的词组 比如《小学科学以探查促进学生交流的实践研究》探查是从外国引进的一个词组,也是没能成为公众理解的,他就是一个核心概念。 只有把握了核心概念,课题研究才能确保课题研究的方向更加准确科学。 三、怎样给核心概念下操作定义?

㈠着眼过程 例如在《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研究》中对核心概念“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是从生成的过程角度来下操作定义的。 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是把学习的本质定位在立足个体资源,确保课堂整体交往的层面,学习中,教师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指导学生在小活动中展开自主探索行为,以获得生命潜能的不断开发与生长。 要能准确地理解这个概念,我们认为必须分析清楚以下几点:⑴生长点是什么? 学生的“原知识、经验(包含体验)与优势”是自探性学习小事件得以有效生成的生长点。 ⑵生成的动力是什么?“课堂矛盾与个体需求”是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的动力。 ⑶生成的过程是什么?“整体交往”是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过程的本质特征。 ⑷生成的终点是什么?“提升生命质量”是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的最终目的。 ㈡着眼内容 例如在《基于统整理念的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给统整概念下操作定义是从统整所包含的范围(内容)出发的。 统整

(完整版)关于课题概念的界定

关于课题概念的界定 课题概念界定就是对课题的关键词做一个解释。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概念或词语我们看起来很熟悉,但要说出确切的意思又说不清楚。概念界定就是要把这些看起来熟悉又说不清楚的词语说清楚,讲明白。课题中的核心概念和关键词,不仅对于课题的清晰表述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课题的实践操作具有重要作用。如果研究者对所研究课题基本概念的理解含糊不清、似是而非的话,那这个课题就无法研究,因为,科学性是选题与研究的基本前提。因而,做研究要实实在在地把课题研究涉及到概念、术语弄懂弄透。 (1)界定的内容 ①研究范围的界定 对研究总体范围的界定既关系到研究对象(研究样本)如何选取,也关系到研究成果的适用范围。如果研究对象的总体不同,那么,同一个研究课题所得到的结论就很可能不同。课题名称如果没有对研究对象的范围进行限制的话,在研究计划里就要做一个界定。例如:“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研究”。这里的“学生”就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学段上分,学生有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从区域上分,学生有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等;从性别上分,有男生和女生,等等。到底研究哪一类型的学生,要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②模糊概念的界定 在课题研究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模糊的概念,内涵不清楚,外延不确定,如“厌学生”“差生”“青年教师”“品德不良学生”等等。作为研究的对象,这些概念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确切的定义。例如“学困生”这个概念,由于有多种解释,就必须加以界定。在课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的研究计划中,主持人对“学困生”作了如下的界定:“所谓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智力正常而又长期达不到教学目标的学生”。一般来说,给这些模糊概念下定义,应尽可能使用有参考依据的、比较权威的、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说法。对概念的界定不能望文生义,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要自圆其说。 ③关键词的界定 一般情况下,关键词的涵义都很明确,无须解释。例如“高一学生”。但有些关键词的涵义不是很明晰或有多种解释。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根据研究的需要加以界定。把关键词界定清楚,可以使课题研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展,使课题研究思路明确清晰,具有可操作性,使研究内容成为一个有确切涵义的问题,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别人按照研究者规定的范围来理解研究结果和评价该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关键问题和拟创新点。 (限3000字内) 核心概念的界定 "优化合作教研,促进青年教师主动发展"。合作教研是指教师为完成共同的教研任务,达到共同的教研目标而分工协作展开专业性的教研活动,"优化合作教研"是在合作教研的基础上,以目标共同性、智慧共享性、过程协同性、个体独创性为基本特征,运用小组合作、资源积累等组织形式,通过研讨式教研、案例式教研、沙龙式教研、课题式教研和网络教研等具体操作方式,提高合作教研的有效性,从而促进青年教师的主动发展。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目前的合作大多是指本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学习合作",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学者劳蒂(Lortie)曾经对教师文化作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教师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个人主义,即是指教师羞于与同事合作共事和不愿意接受同事的批评,教师之间并没有合作共事的要求与习惯(劳蒂,1975),并从教师工作与环境、教师的心理品质两方面对导致的原因作了分析。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加拿大学者哈格里夫斯(Hargreaves)对教师文化进行了颇有价值的研究,提出了具有开放的、相互合作和支持的"流动的马赛克"(the moving mosaic)

教师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文化的一种发展。这为合作教研提供了理论依据。 国内从"合作教学"概念出发进行的教研不少,有山东教科所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协同教学试验",上海市北京东路小学的互动教学模式,但是在合作教研方面,严格地依据"教研"概念进行的合作教研的系统教研尚不多,多数教学合作的探究主要是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并且着眼点主要是课堂,而对教研本身,如教研活动、拟定教学计划、教材教法研究、备课等是否可以打破教师各自为战的局面采取合作的形式,以期形成学校合作教研体系和合作教研的操作系统缺少系统的研究。基于国内外对合作教研的现状,我们认为系统地开展优化合作教研具有教育价值。 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合作教研的优化模式为校本研究注入了崭新的活力,实现教师个人素质发展与群体智慧提升间的平衡,让教师在合作中学习、实践,在共同分享、提高中实现专业发展,是体现和增长教师生命价值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对改变青年教师的工作氛围、幼儿园的文化结构,真正形成"学习化组织",从而提高教学活动效果,促进孩子的发展,推动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青年教师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成为教学骨干,是深化教改,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头戏"。关照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活状态,培育群体合作精神,有利于青年教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助于良好学校文化的建设。 研究目标

初三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初三化学复习资料(基本概念与原理) 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主要考点: 1. 常识: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团的概念 ①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能量低的靠近原子核;第一层(K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L层)最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先排满内层,在排外层;原子团在化学变化中,有可能改变 ②硝酸根离子NO3-;氯酸根离子ClO3-;氢氧根离子OH-;碳酸氢根离子HCO3-;碳酸根离子CO32-;硫酸根离子SO42-;锰酸根离子MnO42-;高锰酸根离子MnO4-;磷酸根离子PO43-;铵根离子NH4+ ③注意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之间的区别:判断元素种类,根据核内质子数;判断是离子还是原子,根据核外电子总数与核内质子数 ④地壳中含量前四位:氧(O)硅(Si)铝(Al)铁(Fe);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N);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O) ⑤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分类,元素的化合价 2.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概念、区别、联系;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分子)质量 ①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分子构成的物质:共价化合物(如:水、酒精、二氧化碳等);大部分非金属单 质(如:氢气、氧气、氮气、硫等) 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刚石、石墨、单晶硅;稀有气体;金属单质 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氢氧化钙等) 注:(1)单一的离子是不能够形成物质的。例如:氯化钠是由氯离子与钠离子形成的,千万不能说是由氯化钠离子形成的 (2)离子化合物是通过阴阳离子相互吸引而形成的,共价化合物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

最新课题研究中核心概念界定资料

课题研究中“核心概念及界定”的写法 课题核心概念的写作 一、什么是核心概念 一般来说,我们经常把以下三种情况作为课题的核心概念。 ㈠课题名称中的特定概念 比如《“我能行”教育评价策略与方法的研究》,其中的“我能行”就是一个教育中的特定概念。 ㈡课题名称中的关键词 比如《小学童话教学中提高阅读效率的策略研究》,其中的“提高阅读效率”就是关键词组。再如《以“规范草稿”促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探究》课题中的“规范草稿”。 ㈢课题名称中公众表述不清的词组 比如《小学科学以探查促进学生交流的实践研究》探查是从外国引进的一个词组,也是没能成为公众理解的,他就是一个核心概念。 只有把握了核心概念,课题研究才能确保课题研究的方向更加准确科学。 三、怎样给核心概念下操作定义? ㈠着眼过程 例如在《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研究》中对核心概念“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是从生成的过程角度来下操作定义的。 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是把学习的本质定位在立足个体资源,确保课堂整体交往的层面,学习中,教师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指导学生在小活动中展开自主探索行为,以获得生命潜能的不断开发与生长。 要能准确地理解这个概念,我们认为必须分析清楚以下几点: ⑴生长点是什么? 学生的“原知识、经验(包含体验)与优势”是自探性学习小事件得以有效生成的生长点。 ⑵生成的动力是什么?“课堂矛盾与个体需求”是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的动力。 ⑶生成的过程是什么?“整体交往”是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过程的本质特征。 ⑷生成的终点是什么?“提升生命质量”是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的最终目的。 ㈡着眼内容

例如在《基于统整理念的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给统整概念下操作定义是从统整所包含的范围(内容)出发的。 统整 本课题的统整指的是教学资源的“整理”与“统筹”,核心是立足教材,确立目标,合理运用,有序呈现。具体包括教材内容的结构调整,学生经验与教材融合,课堂内容与课外资源衔接。 调整教材内容的结构,就是把一二年级“100以内加减法”组成一个大整体,重新编排,层层梯进。 学生经验与教材融合,是指教材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与学生的经验相结合,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知识系统来建构新的知识结构。 课堂内容与课外资源衔接,是指将生活中的数学引进课堂,及时充实、整合、生成学习素材,使之具有互动性,将数学知识或生活情境、活动有机统整,引领孩子们与大脑中原有的“图式”联结起来,并在探索中循着自己的思维“舞步”,让情感、思维与技能同构共生。 ㈢着眼问题 例如在《以“规范草稿”促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中,对核心概念“规范草稿”的定义是从草稿本身的属性出发设计的。 规范草稿 在数学学习中,经常发现学生不注意正确使用草稿,随意性大,书写习惯差,使用效率低,直接影响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规范草稿显得非常重要,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规范好草稿书写格式,规范好草稿的书写内容,规范好草稿的使用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有利于学业成绩提高的学习习惯。 ㈣着眼指标 比如在《小学童话教学中提高阅读效率的策略研究》课题中,核心概念是“提高阅读效率”,这个概念的定义是从阅读效益的指标中生发出来的。 提高阅读效益 提高童话教学的阅读效率就是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学习童话时创设教学情境,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恰当的指导、督促、评价、激励等手段,激发学生多读、多讲、多写、多演童话故事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获得知识,锻炼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得以全面发展。 ㈤着眼文献

第一章 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习题

第一章 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习题 一.选择题 下列有关同位素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 A. 质量数相等,原子序数不同,化学性质相似 B. 质量数和原子序数都相等,化学性质不同 C. 质量数不相等,原子序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 D. 质量数不相等,原子序数相等,化学性质不同 原子的摩尔质量,正确的描述是指( ) A. 任何一摩尔原子的质量 B. 标况下,一摩尔原子的质量 C. 含有阿佛加德罗数目个原子的质量 D. 数值上等于原子量,单位为g·mol -1的质量 一种未知气体,在一台扩散仪内以15.0mL·s -1的速度扩散,而此仪器内甲烷气体以30.0mL·s -1的速度扩散,则未知气体的分子量为( ) A. 64 B. 32 C. 144 D. 72 完全中和10升0.01mol·L -1 H 2SO 4需NaOH 的物质的量为( ) A. 0.2mol B. 2mol C. 0.5mol D. 0.4mol 与20克SO 3所含氧原子个数相同的CO 2的质量为( ) A. 33克 B. 44克 C. 16.5克 D. 22克 3.1克磷与氯气反应,生成PCl m 和PCl n 混合物,已知PCl m 和PCl n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PCl m 和PCl n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 A. 3 B. 2 C. 0.06 D. 0.04 E. 0.05 一定量的某气体于300K 时装入10升密闭容器中,此时压力为91.2kPa ,若温度升高为360K ,容器压缩为原来的3/4,此时压力将变为( ) A. 68.4kPa B. 121.6kPa C. 146kPa D. 73kPa 将等体积的氧气和氢气放入钢瓶中,此时的温度为423K ,压力为20.26kPa , 经点燃爆炸并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则P 总, P 2 O 分别为( )kPa A. 10.133 B. 15.199 C. 5.066 D. 0.1 E. 0.05 将100kPa 压力下的氢气150mL 和45kPa 压力的氧气75mL 装入250mL 的真空瓶,则氢气和氧气的分压分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质的组成

2019年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质的组 成 一)分子 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性质①体积、质量都非常小 ②不停的运动 ③分子间有间隔 ④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构成的物质非金属单质(例:氢气、氧气、硫、磷等)共价化合物(例:二氧化碳、氯化氢、甲烷等) 二)原子 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性质 ①原子的质量非常小 ②不停的运动 ③原子间有间隔 ④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相同 构成的物质金属单质(铁、铜等) 少数非金属单质(例:金刚石、石墨) 三)离子 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 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电性一个原子得失

电子的数目就是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数目。得电子带负电荷,失电子带正电荷。构成的物质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构成的化合物) 例:金属氧化物(氧化镁) 盐(食盐) 碱(氢氧化钠) 四)元素 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种类100多种 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例:氧的原子核中有8个质子;氢的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存在游离态(在单质中例:氢气中的氢元素就是游离态) 化合态(在化合物中例:水中的氢元素就是以化合态存在)要点①核电荷数相同的原子、离子属于同一种元素(Na和Na+是钠元素,Cl和Cl-是氯元素)。 ②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能论种,不能数数目。 ③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④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等于8(氦最外层电子数是2)是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是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是非金属元素。 ⑤元素组成物质。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五)原子和元素的区别与联系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基本概念和理论

/初三化学(下)总复习测试卷(一)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C:12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市场上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锌盐、加碘盐等,这里的“钙”、“锌”、“碘”是指( ) A 、分子 B 、元素 C 、单质 D 、阴离子 2、下列现象,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①有水滴产生的过程 ②浓硫酸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了 ③碳酸氢铵露置空气中质量减轻了 ④爆炸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3、下列变化中,可以用来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是( ) A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氮气和氧气 B 、分解液态水得到氢气和氧气 C 、分离KNO 3和NaCl ,得到KNO 3晶体 D 、对天然水加热时有气泡冒出 4、已知用碳还原烘干的铬酸钠可制得氧化铬4Na 2CrO 4+4C+O 2==4Na 2CO 3+2Cr 2O 3,在这反应前后的两种含铬的化合物中,铬的化合价依次是( ) A 、7、3 B 、6、3 C 、6、5 D 、5、6 5、下列各组物质中,在物质分类里前者从属于后者的是( ) A 、纯净物、混合物 B 、氧化物、化合物 C 、单质、化合物 D 、金属、非金属 6、过氧化氢(H 2O 2)是隐形眼镜的洗液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 、它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C 、它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构成 D 、它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7、一个CO 分子的质量为a 千克,其中氧原子的质量为b 千克,若以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则CO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b a a -8 B 、b a a -12 C 、b a a -16 D 、b a a -32 8、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或通入到水中,所得溶液pH 小于7的是( ) A 、CuO B 、CaO C 、CO 2 D 、NaCl 9、使25克甲与5克乙充分反应,所得混合物中含10克甲和11克丙,还有另一种新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其化学式分别用A 、 B 、 C 、 D 表示,则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A+B==C+D B 、A+2B==2C+D C 、2A+B==2C+ D D 、2A+B==C+2D 10、现代医学证明,人类牙齿由一层称为碱式磷酸钙的坚硬物质保护着。碱式磷酸钙 的化学式中除钙离子外还含有一个氢氧根离子和三个磷酸根离子(PO 43-),则其化学式正 确的是( ) A 、Ca 2(OH)(PO 4)3 B 、Ca 3(OH)(PO 4)3 C 、Ca 4(OH)(PO 4)3 D 、Ca 5(OH)(PO 4)3

初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专项练习题

初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相对原子质量:K-39 I-127 0-16 C-12 H-1 Fe-56 S-32 Al-27 一、选择题(每一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B.木炭燃烧 C.冰融化成水 D.矿石粉碎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融化成水 B.铁生锈 C.豆磨成豆浆 D.汽油挥发 3、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司马光砸缸 B.凿壁偷光 C.火烧赤壁 D.铁杵磨成针 4.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干净无污染的空气 B.干冰 C.冰和水的混合物 D.液态氢 5.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核外电子数 B.中子数 C.质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6.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有些水果和花的香虽有一定距离,仍能闻到,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很大 B.分子分裂成更小的原子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7.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 ) A.物质的种类 B.分子的种类 C.原子的种类 D.分子的数目 8.下列各组物质或其主要成分的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 A.大理石、CaCO3 B.纯碱、NaOH C.熟石灰、CaO D.烧碱、NaCl 9.在空气的成分中,约占空气体积1/5的气体是( ) A.氮气 B.稀有气体 C.氧气 D.二氧化碳 10.在 M + 2O2 == 2CO2 + 2H2O 中,依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M为( ) A.CH3OH B.C2H5OH C.CH3COOH D.CH4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B.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的 C.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D.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 12.在一定条件下,分解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三种物质,都可以得到氧气。说明这三种物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 双原子分子如:O2、H2、、…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4+… 阴离子:–、O2–、–、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2、2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 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42-、ˉ、3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2、—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3)。 8.基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团。 (1)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基,如醇的羟基(—)和羧酸的羧基(—)。 (2)甲烷(4)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部分(·3)含有未成对的价电子,称甲基或甲基游离基,也包括单原子的游离基(·)。

初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专项练习题

综合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符号能同时表示一个原子、一种元素和一种物质的是() A. O2 B. Zn C. N D. Ca2+ 2.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原子在不断地运动 C.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 3.氧气由() A. 氧原子构成 B. 1个氧分子构成 C. 氧元素组成 D. 2个氧原于构成 4.在3CO+Fe2O33CO2+2Fe的反应中,还原剂是() A. Fe2O3 B. CO C.Fe D. CO2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二氧化锰是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C.合金是一种或几种金属混合在一起形成的 D. 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最重要的矿物能源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核带正电 B. 原子核中含有质子 C.原子中电子数不等于质子数 D.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7.在化学方程式3NO2+H2O=2HNO3+R中,R的化学式是() A. NO B. N2 C. N2O3 D. NH3 8.下列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改变的是() A. CaO+H2O=Ca(OH)2 B. H2O+CO2=H2CO3 C. CaCO3CaO+CO2↑ D. 2CO+O22CO2 9.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 A.最外层电子数 B.核外电子层数 C.核内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10.在通电分解水的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 A. 元素种类 B.原子个数 C. 分子个数 D.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1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液体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有晶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降低温度,不饱和溶液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由二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组成的 B.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硫分子和氧分子 C.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 D.物理变化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13.下列方法中,能够使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的是() A. 增加水的质量 B.在水中增加硝酸钾的质量

初三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初三化学复习资料(基本概念与原理) 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主要考点: 1. 常识: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团的概念 ①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能量低的靠近原子核;第一层(K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L层)最多排8 个电子,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先排满内层,在排外层; 原子团在化学变化中,有可能改变 ②硝酸根离子NO3-;氯酸根离子ClO3-;氢氧根离子OH-;碳酸氢根离子HCO3-;碳酸根离子CO32-;硫酸 根离子SO42-;锰酸根离子MnO42-;高锰酸根离子MnO4-;磷酸根离子PO43-;铵根离子NH4+ ③注意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之间的区别:判断元素种类,根据核内质子数;判断是离子还是原 子,根据核外电子总数与核内质子数 ④地壳中含量前四位:氧(O)硅(Si)铝(Al)铁(Fe);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N);海洋中含量 最多的元素:氧(O) ⑤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分类,元素的化合价 2.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概念、区别、联系;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分子)质量 ①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分子构成的物质:共价化合物(如:水、酒精、二氧化碳等);大部分非金属单质(如:氢气、氧气、氮气、硫等) 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刚石、石墨、单晶硅;稀有气体;金属单质 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氢氧化钙等) 注:(1)单一的离子是不能够形成物质的。例如:氯化钠是由氯离子与钠离子形成的,千万不能说是由氯化钠离子形成的 (2)离子化合物是通过阴阳离子相互吸引而形成的,共价化合物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 (3)判断方法:由金属元素(或铵根)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完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 简单的判别方法:看其化合物的名称中是否有“钅”字旁,如有则是离子化合物,没有则是共价化合物 ②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三种粒子(如:氢原子中没有中子) ③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仅是数值关系) 相对分子质量=Σ(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 ④分子、原子、离子为微观概念;物质、元素为宏观概念 在做选择题、填空题中应注意概念的微观宏观匹配性 3. 应用:根据粒子示意图判断阴阳离子和原子,化合价,化学式 ①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②化合价是元素的性质;单质的化合价为零;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化合价原理不同 离子化合物中化合价与得失电子有关,得电子为负,失电子为正,数目与得失电子数目相同;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限4000字内)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互动”,也叫交互(Interaction),是指通过师生多种感官的全方位参与,促进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和多维互动的教学关系的生成,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缺乏互动,各种学习环境要素的力量或“给养”就难以发挥。 2、“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 3、“互动交往”教学方式:以集体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学习者通过与教师、同伴、文本课程等之间的对话,在互动中分享经验、融通视界、建构知识的意义,沟通彼此的理解,提升生命的境界,形成富有人情味的教与学活动。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 本课题从对作文教学互动策略的研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的研究、数学课堂师生如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的研究三个方面入手,强调学校里互动教学的构建,努力从各方面实施三个子课题的设计,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本课题,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提高。 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主要通过对有关理论书籍的学习及对国内外有关互动教学研究的资料进行收集和研究,使我们所立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方向更明确,方法更科学,以保证课题的研究质量。 2、问卷调查法 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的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继而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3、座谈研究法 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让学生结合学习的体会,谈谈他们的认识,指出互动交往教学方式中还存在的问题,并讨论有效的教学方法。 4、行动研究法: 在课题实施研究过程中,通过学习、实践、反思、评价分析,寻找得失原因,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对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修改、补充。 5、个案研究法通过课堂中某个具体的教学内容,小组学习中的某个具体环节,深入研究影响小组学习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