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风与空调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通风与空调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通风与空调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通风与空调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通风与空调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适用于高职建筑设备工程专业)

一、设计目的

《通风与空调工程》课程设计是建筑设备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与内容,是该专业学生在学完该门专业课程之后,进行的一次重要实践训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阶段,通过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通风与空调工程》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程序和步骤,同时也使学生学会查阅和使用设计资料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设计任务

(一)设计题目

《成都地区某综合楼通风与空调系统设计》

(二)设计原始资料

1、工程概况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3762平方米,共四层,建筑总高度为18.9米。其中,地下室为设备机房,一二层为商场,三层为办公室,四层为客房。

2、土建资料

见有关建筑图及说明,了解建筑平剖面布置,空调机房布置,各房间使用功能;围护结构的组成、构造和特点等。

3、成都地区气象资料(夏季空调)

成都经纬度:东经104.06;北纬30.67

(1)室外气象资料

大气压:947.7KPa

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1.6℃

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6.7℃

夏季最热月月平均相对湿度:85%

(2)室内设计参数

相对湿度:φn=60%±5%。

设计温度:tn=26±1℃

4、其它资料:

人员分布:商场:一层:0.8人/㎡;二层:0.6人/㎡。

办公室:0.25人/㎡

工作时间:商场:9:00—22:00;办公室:8:00—18:00

照明强度:商场:50w/㎡;办公室:5w/㎡

商场内插座功率:25w㎡ (同时使用系数为0.7)

水源:城市自来水

电源:城市供电

三、设计内容和要求

(一)设计计算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要求包括如下内容:

(1)本建筑基本结构情况。

(2)设计依据。

设计原始资料、室外气象资料、室内设计参数;设计方案的优化比较,设备选型依据。

(3)冷负荷计算全过程。

空调负荷计算要求采用冷负荷系数法,包括负荷计算过程和结果;送风温差、送风量、换气次数及新风量确定;空气处理方案分析、确定、空气处理过程计算及其i-d图;空气处理设备选择计算;气流组织计算。

(4)风道、机房平面布置简图。

空调系统风道和空调机房布置;空调系统水力计算、风机选择;空调系统的消声和减振措施。

(5)冷冻机房流程图简图。

(6)施工中的其他注意事项。

(一)设计步骤

(1)选取典型房间计算冷负荷。

(2)根据卫生要求确定新风量。

(3)计算新风负荷,选取新风机组。

(4)根据总负荷选取冷水机组。

(5)选取各房间风机盘管型号。

(6)绘制空调系统平面布置图、冷冻机房流程图。

具体内容要求如下:

(1)负荷计算:

围护结构的负荷计算;

玻璃窗传热的冷负荷;

屋盖的冷负荷;

内墙的冷负荷;

空气渗透的冷负荷;

设备﹑照明﹑人体的负荷计算;

办公区总冷负荷;

建筑总冷负荷;

(2)气流组织设计:

室内空气状态点的确定;

表冷器的设计;

送风系统设计;

散流器与回风口的选型;

(3)风系统的设计:

a.风管尺寸计算;

b.根据各管段的风量和选定的流速,确定各管段的断面尺寸;

c.风管水力计算;(包括干管和支管)

d.风管水力平衡;(对各并联管段进行阻力平衡,计算系统总阻力)

e.风机选型:(根据系统总风量和计算阻力选用风机型号)

(4)水系统的设计:

a.管径计算;

b.直线管段的阻力计算;

c.局部阻力计算;

d.总阻力计算;

(三)设计图纸

要求包括下列图纸

(1)平面、剖面图1张(2号图纸1:100)

(2)系统图、处理室、局部放样详图1张(2号图纸,比例自定)

上述图纸上应注明:风道尺寸(mm),设备与局部构件编号风道与设备的定位尺寸(mm),设备、局部构件及材料的明细表(应按编号顺序由上至下列表于图纸上),标高(m)等。此外图纸上应有必要的说明(如:设计参数、负荷、系统组成、气流组织形式、送风口形式、冷冻水及空调热媒参数、风道和设备安装、保温及防腐、通风空调工程的调试和验收、图例等)。

交图时,要求把图纸折叠成与设计说明书一样大小。

四、设计时间安排

计算分析:2天;

布置绘图:2天;

整理说明书、图纸、交图:1天;

五、参考资料

(一)设计规范

(1)《暖通空调规范》

(2)《智能建筑设备控制规范》

(二)设计手册、教材

(1)《采暖空调制冷手册》

(2)《供暖通风与空调设计手册》陆耀庆编著

(3)《中国供暖通风空调设备手册(第一分册空调机组)》

(4)《中国供暖通风空调设备手册(第二分册暖通空调与空调风机)》(5)《新型空调制冷设备及配件选用手册》

(6)《空调负荷实用计算法》

(7)《暖通空调工程设计方法与系统分析》

六、图纸明细

建筑图、空调系统总图、冷却塔、冷却塔布置图、水管平面图、水管轴测图、空气处理机控制图。

《通风与空调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通风与空调工程》课程设计是建筑设备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与内容,是该专业学生在学完该门专业课程之后,进行的一次重要实践训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阶段,通过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通风与空调工程》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程序和步骤,同时也使学生学会查阅和使用设计资料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

指导教师负责课程设计的任务布置、设计指导与成绩评定。课程设计任务包括题目名称、设计要求、设计步骤、参考文献等,学生在接受任务后,进行房间热湿负荷计算、确定新风量、选取新风机组、选取冷水机组、选取各房间风机盘管并绘制空调系统平面布置图,编写设计说明书,最终形成设计报告。

二、设计时间安排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相关要求

(一)确定室内外设计参数

各房间的室内温湿度参数及室外设计计算参数的确定,具体可查阅相关规范和设计手册。

(二)空调房间冷、热、湿负荷的计算

(1)夏季冷负荷的计算

该空调设计为舒适性空调,只考虑夏季空调的设计,不考虑冬季工况。夏季冷负荷计算采用冷负荷系数法,计算各房间的逐时负荷

(2)湿负荷计算

对于舒适性空调,空调房间内湿负荷主要是室内人员形成的,具体应根据空气调节教材讲述的方法计算。

(三)系统方案的确定

通过几个方案的比较,确定设计方案。方案比较应根据建筑物用途、空调系统要求、系统投资和运行费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对于风机盘管空调系统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空调房间采用的新风补给方式;

(2)确定空调房间供给风机盘管机组的水系统;

(3)考虑冷源和热源的类型;

(4)根据建筑用途和形式考虑机组类型;

(5)考虑控制方案。

(四)设计计算内容

(1)空气处理方案确定;

(2)计算房间新风量和排风量;

(3)风机盘管的选择;

(4)新风机组的选择;

(5)室内气流分布校核计算;

(6)风系统水力计算;

(7)水系统水力计算;

(8)管材保温、消声、防振、运行调节方案等确定。

(五)图纸要求:

图纸不应少于3张。

暖通空调工程施工图一般是由设计说明、平面图、系统图、详图和设备及材料明细表等组成。

1、设计说明:

设计图纸上用图或符号表达不清楚的问题,需要用文字加以说明,一般采用设计说明表达。在设计说明中应明确说明以下问题:

(1)材质选择、管道防腐、保温措施、连接方式等;

(2)可写出部分有关主要参数;

(3)有关穿墙、穿基础、穿楼板、伸缩缝的要求(重要部分亦可用详图表示);

此外,还应说明需要参看的有关专业的施工图号或采用标准图号,设计上对施工图的特殊要求以及其他不易用图表达清楚的问题。

2、平面图:

平面图是暖通空调工程施工图的主要组成部分。平面图所表达的内容包括:空调设备、管道与建筑物的关系及相关尺寸、管径、坡度、坡向和出入户的情况。此外,在平面图上还要绘制建筑物的轮廓线,墙、柱的轴线,门、窗洞口及其尺寸线等。

3、系统图:

系统图是暖通空调工程系统的轴测投影图,又称透视图。

系统图中管道走向应与平面图吻合。图上应标明管径、坡度、坡向、空调设备及附件的图例、编号、主要阀件、仪表、仪器、自动装置符号等。

详图的线型与其他图纸应相吻合,需施工中加工的尺寸,在详图中要标注

的更细致且符合制图标准。

4、设备及材料明细表

表中应包括:编号、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重量及附注等项目。施工图中涉及的设备、阀门、仪表等均列入表中,以便施工备料。不影响工程质量的零星材料,可不列入表中,由施工单位自行决定。

对设备生产厂家有明确要求时,要把生产厂家的名字写在附注里,以便施工单位按指定厂家定货。

(六)课程设计其它问题说明

(1)各部分的具体计算请参照教材或给定的参考资料《采暖空调制冷手册》(黄素逸等编著)、《供暖通风与空调设计手册》(陆耀庆编著)相关内容进行。

(2)新风量的选择可参照以下标准进行设计

商场:10m3/h.人;

办公:25 m3/h.人;

客房:50 m3/h.人

(3)气流组织设计,可参照给定的规范第5.4.2条,第5.4.7—11条执行。

四、课程设计成绩评定办法

1、课程设计考核模式:过程考核+设计方案考核

过程考核占50%,设计方案考核占50%。

2、课程设计结束后,学生应提交完整设计方案。

3、课程设计成绩综合评定分为为5个等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五、参考文献

(一)设计规范

(1)《暖通空调规范》

(2)《智能建筑设备控制规范》

(二)设计手册、教材

(1)《采暖空调制冷手册》

(2)《供暖通风与空调设计手册》陆耀庆编著

(3)《中国供暖通风空调设备手册(第一分册空调机组)》

(4)《中国供暖通风空调设备手册(第二分册暖通空调与空调风机)》(5)《新型空调制冷设备及配件选用手册》

(6)《空调负荷实用计算法》

(7)《暖通空调工程设计方法与系统分析》

matlab课程设计题目

课题一: 连续时间信号和系统时域分析及MATLAB实现 课题要求: 深入研究连续时间信号和系统时域分析的理论知识。利用MATLAB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符号运算功能以及数值计算功能,实现连续时间信号和系统时域分析的仿真波形。 课题内容: 一、用MATLAB实现常用连续时间信号的时域波形(通过改变参数,分析其时域特性)。 1、单位阶跃信号, 2、单位冲激信号, 3、正弦信号, 4、实指数信号, 5、虚指数信号, 6、复指数信号。 二、用MATLAB实现信号的时域运算 1、相加, 2、相乘, 3、数乘, 4、微分, 5、积分 三、用MATLAB实现信号的时域变换(参数变化,分析波形变化) 1、反转, 2、使移(超时,延时), 3、展缩, 4、倒相, 5、综合变化 四、用MATLAB实现信号简单的时域分解 1、信号的交直流分解, 2、信号的奇偶分解 五、用MATLAB实现连续时间系统的卷积积分的仿真波形 给出几个典型例子,对每个例子,要求画出对应波形。 六、用MATLAB实现连续时间系统的冲激响应、阶跃响应的仿真波形。 给出几个典型例子,四种调用格式。 七、利用MATLAB实现连续时间系统对正弦信号、实指数信号的零状态响应的仿真波形。 给出几个典型例子,要求可以改变激励的参数,分析波形的变化。 课题二: 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时域分析及MATLAB实现。 课题要求: 深入研究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时域分析的理论知识。利用MATLAB强大的图

形处理功能、符号运算功能以及数值计算功能,实现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时域分析的仿真波形。 课题内容: 一、用MATLAB绘制常用信号的时域波形(通过改变参数分析其时域特性) 1、单位序列, 2、单位阶跃序列, 3、正弦序列, 4、离散时间实指数序列, 5、离散时间虚指数序列, 6、离散时间复指数序列。 二、用MATLAB实现信号的时域运算 1、相加, 2、相乘, 3、数乘。 三、用MATLAB实现信号的时域变换(参数变化,分析波形的变化) 1、反转, 2、时移(超时,延时), 3、展缩, 4、倒相。 四、用MATLAB实现离散时间系统卷积和仿真波形 给出几个典型例子,对每个例子要求画出e(k),h(k),e(i),h(i),h(-i),Rzs(k)波形。 五、用MATLAB实现离散时间系统的单位响应,阶跃响应的仿真波形 给出几个典型例子,四中调用格式。 六、用MATLAB实现离散时间系统对实指数序列信号的零状态响应的仿真波形 给出几个典型例子,要求可以改变激励的参数,分析波形的变化。 课题三: 连续时间信号傅里叶级数分析及MATLAB实现。 课题要求: 深入研究连续时间信号傅里叶级数分析的理论知识,利用MATLAB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符号运算功能以及数值计算功能,实现连续时间周期信号频域分析的仿真波形。 课题内容: 一、用MATLAB实现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分解与综合 以周期矩形波信号为例,绘出包含不同谐波次数的合成波形,观察合成波形与原矩形 波形之间的关系及吉布斯现象。

MATLAB课程设计报告

华东交通大学MATLAB程序设计报告书 课题名称:基于MATLAB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实现 姓名: 学号:20160280800014 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 2016年 11月 20日

基于MATLAB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实现 一、课程选题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的课题为《基于MATLAB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实现》,主要为学会运用MATLAB对实际算法编程,加深对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理解,并为今后熟练使用MA TLAB进行系统的分析仿真和设计奠定基础。数值计算分析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并为将来使用MA TLAB进行各领域数值分析分析和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此次课程主要是为了进一步熟悉对MATLAB软件的使用,以及学会利用MA TLAB对数值运算这种实际问题进行处理,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加深对它的理解。 二、粒子群优化算法原理 优化是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工具。它所研究的问题是讨论在众多的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例如,工程设计中怎样选择设计参数,使设计方案既满足设计要求又能降低成本;资源分配中,怎样分配有限资源,使分配方案既能满足各方面的基本要求,又能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优化这一技术,正是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基础和求解方法,它是一门应用广泛、实用性很强的科学。近十余年来,粒子群优化算法作为群体智能算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在路径规划等许多领域都有应用。 2.1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起源 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是由Kennedy和Eberhart于1995年用计算机模拟鸟群觅食这一简单的社会行为时,受到启发,简化之后而提出的。 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一群鸟随机的分布在一个区域中,在这个区域里只有一块食物。所有的鸟都不知道食物在哪里。但是他们知道当前的位置离食物还有多远。那么找到食物的最优策略是什么呢。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追寻自己视野中目前离食物最近的鸟。如果把食物当作最优点,而把鸟离食物的距离当作函数的适应度,那么鸟寻觅食物的过程就可以当作一个函数寻优的过程。鱼群和鸟群的社会行为一直引起科学家的兴趣。他们以特殊的方式移动、同步,不会相互碰撞,整体行为看上去非常优美。生物学家CargiReynolds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影响的鸟群聚集模型。在他的模拟模型boids中,每一个个体遵循:避免与邻域个体相冲撞、匹配邻域个体的速度、试图飞向感知到的鸟群中心这三条规则形成简单的非集中控制算法驱动鸟群的聚集,在一系列模拟实验中突现出了非常接近现实鸟群聚集行为的现象。该结果显示了在空中回旋的鸟组成轮廓清晰的群体,以及遇到障碍物时鸟群的分裂和再度汇合过程。由此受到启发,经过简化提出了粒子群优化算法。 2.2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原理 在粒子群优化算法中,每个优化问题的潜在解都是搜索空间中的一只鸟,称之为“粒子”。所有的粒子都有一个由被优化的函数决定的适应值,每个粒子还有一个速度决定他们飞翔的方向和距离。然后粒子们就追随当前的最优粒子在解空间中搜索。优化开始时先初始化为一群随机粒子(随机解)。然后通过迭代找到最优解。在每一次迭代中,粒子通过跟踪两个极值来更新自己。第一个极值就是整个种群目前找到的最优解。这个极值是全局极值。另外也可以不用整个种群而只是用其中一部分作为粒子的邻居,那么在所有邻居中的极值就是局部极值。第二个极值是粒子本身所找到的最优解,称为个体极值。这是因为粒子仅仅通过跟踪全局极值或者局部极值来更新位置,不可能总是获得较好的解。这样在优化过程中,粒子在追随全局极值或局部极值的同时追随个体极值则圆满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是粒子群优化

课程设计任务书

C++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C++课程设计,使学生能深入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加深对C++程序设计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将课程所学与实际问题相关联。通过课程设计,锻炼和提高学生使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要求 1.明确任务,学习与查阅有关资料 2.按要求完成课题内容,撰写设计报告。 3.对应用程序的要求: (1)凡等候用户输入时,给出足够的提示信息,如“请选择(1 借书 2 还书……):”提示用户选择。 (2)程序具有一定的健壮性,不会因为用户的输入错误引起程序运行错误而中断执行。对 输入值的类型、大小范围、字符串的长度等,进行正确性检查,对不合法的输入值给出出错信息,指出错误类型,等待重新输入。 (3)对删除数据应给出警告。 三、课程设计步骤与方法 1.需求分析:对用户提出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 2.根据需求,设计系统功能模块,并设计相应的类和界面。 3.根据基本思路,确定输入和输出,设计程序的算法。 4.确定用到的所有类的描述和定义,并设计测试程序来对类进行测试。 6.在计算机上编译程序,检验程序的可运行性。 7.编写C++课程设计报告。 四、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写设计报告(要求正规打印,A4幅面,并提交电子档),内容包括: 题目 小组人员具体分工 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图 数据结构设计及用法说明 程序结构(画流程图) 各模块的功能 试验结果(包括输入数据和输出结果)

具体调试过程及心得体会 参考文献 附录:源程序清单(并提交电子版编译目录压缩包) 五、期末考核课程设计内容 实验课按组讲解(课前各组负责将源代码拷贝给所有同学),其它同学作为用户提出完善要求,协助测试。课下重新完善程序。 1、第1组10月25日 课题名称:个人财政管理系统 说明:管理个人的财政支出。 要求: 1)程序中的收支情况按时间顺序存放,将其放入一个文件中,每次运行程序时首先打开这个文件,程序运行完毕时将更新的记录放回文件中。 2)可以按时间的范围检查账目,要求有检索的功能,输入时间范围即可打印出详细报表。3)可以修改、删除某笔收入或支出。 4)当输入时间发生错误(如月份超过12等),要求重新输入正确的时间;当结余的数目为负数时,显示出信息,警告已经超支。 5)显示时,要求每增加一笔笔收入和支出都要重新统计盈余数目。 2、第2组10月25日 课题名称:日历管理器 说明: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挂历,显示日历。 要求: 1)当前显示以系统当前日期的月份为准,显示当前月的每一天(显示出日及对应的星期几),当系统日期变到下一月时,系统自动显示下一月。 2)可以实现日期的加法运算,即在日期相加的选项中增加日期相加天数,结果为新日期。3)根据用户输入的年份,自动产生每个月的日期列表。包括输入非法数据(如负数、日期超过31天等情况)的识别显示功能。 4)用户可选则显示日历的形式,如显示星期及英文形式的月份的功能。 3、第3组11月1日 课题名称:十点半游戏 说明:模拟10点半扑克牌游戏,玩家最多可以要5张牌。但如果牌的点数之和超过10点半(大王、小王、J、Q、K为半点)则自动出局;在不超过10点半的情况下,玩家和庄家(电脑)比拼手牌总点数的大小,大者为赢家。 要求: 1)设定针对不同玩家的权限:高级玩家可以查看下一张牌,即按H键,然后要求输入密码,密码正确可以看牌,并决定是否要牌;超级玩家可以查看庄家的牌面,并输入自己想要的牌,有赢无输。 2)每次要完牌后可以重新设定赔率,只能加注。也就是说如果牌好,可以加大赌注(初始玩家跟电脑各有100点可下注)。 4、第4组11月1日

102工程估价课程设计任务书

102工程估价课程设计任务书

《工程估价》课程设计指导书 设计题目二层办公楼工程量清单使用班级工程102班 设计时间1周 指导教师陈德义谭湘倩李军红

2013年6 月17 日 《工程估价》课程设计指导书 编制一份工程量清单文件,是进行“工程估价”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学习了有关理论和方法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编制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的工程量清单,对于掌握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工程量清单项目的设置、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方法以及今后的估价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这一课程设计阶段的学习,应力求实现对已学相关知识的巩固、对实际操作的深刻理解和总体把握,并为今后参加全国造价员考试、注册造价工程师考试以及今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设计任务 1、熟悉设计资料 (1)熟悉设计文件 (2)在开列项目前认真学习工程量清单计算规范等相应设计依据 2、计算清单工程量 计算清单工程量是一项繁重和细致的工作。由于其精确度和速度直接影响到今后工程估价的质量,因此请同学们学会按一定的程序和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计算,防止产生漏算、重算和错算的现象。为此,应注意以下事项。 (1)由于漏算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为避免漏项,应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附录中章节的顺序,对本工程项目一一开列和计算。 (2)清单工程量小数位的取定,按计价规范的要求,计算过程中一般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3)开列清单项目时,项目特征的描述要做到完整和准确。 3、编制工程量清单表

根据前面已计算出来的清单工程量,严格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的格式完成工程量清单文件。 二、设计要求 1、每人独立完成工程量清单项目的列项,工程量计算以及清单文件的 编制。2、设计格式参照毕业设计格式要求。 3、最后成果按A4纸规格打印。 三、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一栋2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办公楼,详见《建筑工程估价》附录工程2设计图纸。 四、进度安排 1、熟悉图纸开列清单项目0.5天 2、计算建筑面积和土石方工程项目0.5天 3、计算基础与砌筑工程项目1天 4、计算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工程项目 1.5天 5、计算其他房屋工程清单项目0.5天 6、计算装饰装修工程清单项目1天 7、措施项目1天 8、编写设计说明和成果汇总0.5天 9、检查并完善设计文件0.5天 六、设计成果 1、封面(见附录一) 2、设计说明 3、目录 4、清单表部分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执行 (见附录二表-01---表-12) 5、封底 七、参考资料 1、设计图纸

MATLAB课设报告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董航专业班级:电信1006班 指导教师:阙大顺,李景松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名称:Matlab应用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Matlab运算与应用设计5 初始条件: 1.Matlab6.5以上版本软件; 2.课程设计辅导资料:“Matlab语言基础及使用入门”、“Matlab及在电子信息课程中的应 用”、线性代数及相关书籍等; 3.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电路、Matlab应用实践及信号处理类相关课程等。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课程设计内容:根据指导老师给定的7套题目,按规定选择其中1套完成; 2.本课程设计统一技术要求:研读辅导资料对应章节,对选定的设计题目进行理论分析, 针对具体设计部分的原理分析、建模、必要的推导和可行性分析,画出程序设计框图,编写程序代码(含注释),上机调试运行程序,记录实验结果(含计算结果和图表),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具体设计要求包括: ①初步了解Matlab、熟悉Matlab界面、进行简单操作; ②MATLAB的数值计算:创建矩阵矩阵运算、多项式运算、线性方程组、数值统计; ③基本绘图函数:plot, plot3, mesh, surf等,要求掌握以上绘图函数的用法、简单图形 标注、简单颜色设定等; ④使用文本编辑器编辑m文件,函数调用; ⑤能进行简单的信号处理Matlab编程; ⑥按要求参加课程设计实验演示和答辩等。 3.课程设计说明书按学校“课程设计工作规范”中的“统一书写格式”撰写,具体包括: ①目录; ②与设计题目相关的理论分析、归纳和总结; ③与设计内容相关的原理分析、建模、推导、可行性分析; ④程序设计框图、程序代码(含注释)、程序运行结果和图表、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 ⑤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至少500字); ⑥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 ⑦其它必要内容等。 时间安排:1.5周(分散进行) 参考文献: [1](美)穆尔,高会生,刘童娜,李聪聪.MA TLAB实用教程(第二版) .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王正林,刘明.精通MATLAB(升级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陈杰. MA TLAB宝典(第3版) .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刘保柱,苏彦华,张宏林. MATLAB 7.0从入门到精通(修订版) .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软件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

软件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

————————————————————————————————作者: ————————————————————————————————日期: ?

软件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 目的: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型实验教学环节,旨在使学生通过软件开发的实践训练,进一步掌握设计开发软件的方法与技术,学会数据的组织方法,提高软件开发的实际能力,培养创造性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以下目标: 1.深化已学的理论知识,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通过软件开发的实践,进一步加深对软件工程方法和技术的了解,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开发实践中,并在实践中逐步掌握软件工具的使用。 2. 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不仅是一次软件工程实践的模拟训练,同时通过软件开发的实践,积累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开拓创新”能力 大力提倡和鼓励在开发过程中使用新方法、新技术,激励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拓思路,设计新算法、新创意,培养创造性的工程设计能力; 要求:学生组成开发小组(2~4人),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并完成一个规模适度的软件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软件设计为中心,独立完成从需求分析到软件测试的开发过程。 二、设计步骤安排 1.确定课题 由教师命题并给出各课题的具体需求,学生根据课题涉及的知识领域及自己对该领域的熟悉程度和对该课题的兴趣,选择课题,经教师调整审定后确定; 2. 需求分析 建立系统的分析模型,这是系统开发的重要阶段。主要工作是: 分析确定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性能,并从经济上、技术上进行可行性分析,建立“需求分析模型”确定开发计划。 3. 软件设计 具体工作是:对系统的分析模型进行修改、细化,进行系统的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数据管理部件设计(若系统涉及到数据库,要对数据库结构进行设计) 4. 编码与测试 根据项目的应用领域及语言的特点,选择编程语言进行编码,要求给出程序的详细注释(包括模块名、模块功能、中间过程的功能及变量说明); 由开发小组进行除验收测试以外的测试工作(包括单元测试、组装测试与系统(确认)测试)。所有测试过程都要求采用综合测试策略,先进行静态分析,再进行动态测试。要求制定测试计划、记录测试过程与结果、保留测试用例、写出测试报告。 5. 验收测试 由教师组织验收测试的实施,内容包括:系统能否正确运行,实际系统与设计方案是否一致,是否实现了需求所确定的功能与性能,系统设计有无特色,算法有无创新,系统结构是否合理、新颖,系统界面是否友好、美观,操作是否简单,使用是否方便。6.总结和整理课程设计报告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及设计要求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出发资料 1.机车车辆条件:韶山Ⅲ(SS3)型电力机车;机车轴列式30-30,轴距布置为230+200+780+200+230 (cm),轮重。 2.线路条件: (1)线路设计速度80km/h,最小曲线半径500m(实设超高为100mm),规划采用有砟轨道结构。 (2)线路铺设成无缝线路,铺设地区为福州,铺设线路长度为10km。 (3)道床顶面的容许应力为,路基顶面的容许应力为。 二、设计任务 (1)进行有砟轨道结构设计,包括钢轨和扣件的选型,轨枕的类型及布置根数,道床的等级及尺寸,并检算强度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2)进行无缝线路设计,包括设计锁定轨温确定、缓冲区设计、预留轨缝确定、轨条布置。 三、提交的成果 (一)、设计计算说明书 (1)轨道结构选型。 (2)轨道结构强度检算。 (3)无缝线路设计计算。 (二)、设计图图纸 (1)轨道结构组装图及选型说明。(1张A3)

(2)轨道结构受力图(3张A4:钢轨弯矩和挠度1张,轨枕三个支承状态的弯矩分布,道床顶面、路基顶面、路基第二区域、路基第三区域应力)。 (3)无缝线路设计图(1张A4或A3,基本温度力图、轨条布置图及相关说明)。 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课程设计的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设计步骤 二、设计方法 (一)、轨道结构选型设计 根据机车车辆和线路条件,确定钢轨、轨枕、扣件的类型及刚度、道床的等级及主要尺寸(厚度、顶宽和边坡坡度)。钢轨、轨枕及扣件的可选用类型从教材中选择,道床的等级及主要尺寸也参考教材的内容确定。 以下两点说明: 1、道床厚度的选择 道床厚度设计根据《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和《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进行,为方便可根据运营条件从教材表1-1中选择。我们的轨道类型可参考中型轨道结构。 2、钢轨支座刚度D 钢轨支座刚度D的意义是使钢轨支点顶面产生单位下沉时所必须施加于支点顶面上的力,单位一般采用kN/mm表示。 D值的计算:1/D=1/D1+1/D2 教材(7-3) 式中D1为扣件刚度,其值由设计确定;D2为道床支承刚度,计算

Matlab课程设计报告

自控系统仿真软件课程设计报告 MATLAB 设计题目:牛顿摆球 姓名: 学号: 院系: 班级:1203 指导教师: 2014年12月20日

一.课程设计目的 1、熟悉课程设计的基本流程; 2、掌握MATLAB语法结构及调试方法; 3、熟悉MATLAB函数调用,熟练二维画图; 4、掌握MATLAB语言在控制方面的运用; 5、学会用MATLAB进行基本仿真; 6、掌握MATLAB编程技巧,提高编程水平。 二.系统分析 1.题目的描述: (1)牛顿摆球原理描述 五个质量相同的球体由吊绳固定,彼此紧密排列。当摆动最右侧的球并在回摆时碰撞紧密排列的另外四个球,最左边的球将被弹出,并仅有最左边的球被弹出。当然此过程也是可逆的,当摆动最左侧的球撞击其它球时,最右侧的球会被弹出。当最右侧的两个球同时摆动并撞击其他球时,最左侧的两个球会被弹出。同理相反方向同样可行,并适用于更多的球。 为了更接近现实,在这里我将考虑重力及空气阻力的影响,摆球将不会永无止境的运动下去,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摆球运动一段时间后将回归静止状态。(2)通过MATLAB动画程序制作软件,实现下述过程 当运行程序时,把最右边的小球拉到一定的高度放下,让其碰撞其余四个小球,仅让最左边的小球被弹出,当最左边小球回摆碰撞其它球时,最右边小球又被弹出,如此循环。由于是非理想条件下,摆球的摆动幅度会随摆动次数的增加越来越小,直到静止。 时间停顿两秒,把右边两小球一起拉到一定高度放下,让其碰撞其余三个球,同样仅让左边两球被弹出,当球回摆再次碰撞时,最右边两球又被同时弹出,如此循环,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响,最终五个球都会静止下来。 (3)整个实验看似简单,但要在MATLAB上完成这样一个动画过程,还是需要下点功夫,克服困难的。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实现了整个过程,这也是一种不小的收获。 2.设计要求: (1)能够实现有阻尼摆动,即摆幅随摆动次数增加越来越小,直到静止。(2)能够让摆球弧线摆动。 三.系统设计 1.系统设计过程 (1)通过函数axis建立坐标系 (2)在坐标系范围内通过函数line画各个支架 (3)通过函数title添加标题“动量守恒实验”、函数text添加标注“牛顿摆球” (4)通过函数line画出五个球,并设定其初始位置,颜色,大小,线条的擦拭方式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格式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格式 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文本格式一般为: 1.设计题目 2.设计目的 3.任务(要求:对于一班一题或半班一题的,需明确列出每位学生所对应的设计参数,学生以学号的后两位代替;对于一组一题的,应明确每题的学生人数和学生姓名) 4.时间安排 5.设计内容 6.设计工作要求 7.成绩评定标准 8.主要参考资料 Ⅰ、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题目一:刚性基础 某厂房承重体系为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边柱荷载标准值F K边=400kN,中柱荷载标准值F K中=600kN,设计只考虑竖向荷载,要求学生完成刚性独立基础的设计(素混凝土基础),并计算沉降。工程设计正负零标高为20.0米,现形场平整平标高为20.0米。 二、设计条件 1 地质条件:场地土层如下:①素填土:松散,厚0.8m;②粘土:可塑,厚4.0 m; ③粉质粘土:硬塑,厚10.0 m;其下为不可压缩基岩; 2、水文地质条件:分布上层滞水,水位随季节性变化,现水位为地下埋深0.5m ; 3、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相关土层的设计参数如下表: 表1:土层设计参数表

表2:土层压缩试验成果表 注:②层土的基础承载力修正系数为η b =0.3,ηd=1.6; 三、设计内容 1 学生承担的具体设计题号见表一,要求每班分4个组。 表三、课程设计题号表 2 设计计算书一份(内容包括) (1)基础平面尺寸、埋深、验算; (2)基础结构施工图; (3)沉降计算; 四、题目二:桩基础 某高层民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高度46米,边柱(柱断面尺寸600×600mm2 ) 荷载标准值F K边=18000kN,中柱(柱断面尺寸800×800mm2)荷载标准值F K中=30000kN,柱弯矩M K=200KN·m,水平荷载H K=100KN,桩顶允许水平位移10mm,桩顶约束按固结考虑;要求学生完成桩基础的设计。工程设计正负零标高为20.0米,现形场平整平标高为20.0米。 地质条件:场地土层如下:①素填土:松散,厚1.8m;②粘土:可塑,厚5.0 m;③粉质粘土:硬塑,厚10.0 m;其下为不可压缩基岩; 水文地质条件:分布上层滞水,水位随季节性变化,现水位为地下埋深0.5m ; 桩的设计参数如下表。 表5:土层设计参数表

matlab课程设计拟定题目

第一类:单位转换 1.长度单位换算的设计与实现 2.面积单位换算的设计与实现 3.体积单位换算的设计与实现 4.容积单位换算的设计与实现 5.质量单位换算的设计与实现 6.时间单位换算的设计与实现 7.温度单位换算的设计与实现 7.压强单位换算的设计与实现 8.角度单位换算的设计与实现 8.功率单位换算的设计与实现 第二类:曲线绘制 1.直线的自动绘制和相关计算 2.椭圆的自动绘制和相关计算 3.双曲线的自动绘制和相关计算 4.抛物线的自动绘制和相关计算 5.心脏线的自动绘制和相关计算 6.渐开线的自动绘制和相关计算 7.滚圆线的自动绘制和相关计算 8.三叶玫瑰线的自动绘制和相关计算9.四叶玫瑰线的自动绘制和相关计 10.阿基米德螺线的自动绘制和相关计算第三类:曲面绘制 1.球面的自动绘制和相关计算 2.椭球面的自动绘制和相关计算 3.单叶双曲面的自动绘制和相关计算 4.双叶双曲面的自动绘制和相关计算 5.抛物面的自动绘制和相关计算 6.双曲抛物面的自动绘制和相关计算 7.双曲柱面的自动绘制和相关计算 8.椭圆柱面的自动绘制和相关计算 9.抛物柱面的自动绘制和相关计算 10.圆锥面的自动绘制和相关计算 第四类:线性回归 1.男士身高体重相关计算经验公式 2.女士身高体重相关计算经验公式 3.男士胖瘦等级的确定 4.女士胖瘦等级的确定 5.男士身高脚长相关计算经验公式 6.女士身高脚长相关计算经验公式 7.父子身高相关性研究 8.母子身高相关性研究 9.父女身高相关性研究 10.母女身高相关性研究 第五类:学习成绩 1.期末总评自动计算的设计与实现 2.成绩等级自动评定的设计与实现 3.成绩分段自动统计的设计与实现 4.成绩分布折线自动绘制的设计与实现 5.成绩自动统计分析的设计与实现 6.试卷分布自动分析的设计与实现 7.试卷难度自动分析的设计与实现 8.考试成绩名次自动生成的设计与实现

matlab课程设计报告书

《计算机仿真及应用》课程设计报告书 学号:08057102,08057127 班级:自动化081 姓名陈婷,万嘉

目录 一、设计思想 二、设计步骤 三、调试过程 四、结果分析 五、心得体会 六、参考文献

选题一、 考虑如下图所示的电机拖动控制系统模型,该系统有双输入,给定输入)(t R 和负载输入)(t M 。 1、 编制MATLAB 程序推导出该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 2、 若常系数增益为:C 1=Ka =Km =1,Kr =3,C2=0.8,Kb =1.5,时间常数T 1=5, T 2=0.5,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求出闭环零极点,分析系统的稳定性。若)(t R 和)(t M 分别为单位阶跃输入,绘制出该系统的阶跃响应图。(要求C 1,Ka ,Km ,Kr ,C2,Kb , T 1,T 2所有参数都是可调的) 一.设计思想 题目分析: 系统为双输入单输出系统,采用分开计算,再叠加。 要求参数均为可调,而matlb 中不能计算未赋值的函数,那么我们可以把参数设置为可输入变量,运行期间根据要求赋值。 设计思路: 使用append 命令连接系统框图。 选择‘参数=input('inputanumber:')’实现参数可调。 采用的方案: 将结构框图每条支路稍作简化,建立各条支路连接关系构造函数,运行得出相应的传递函数。 在得出传递函数的基础上,使用相应的指令求出系统闭环零极点、画出其根轨迹。 通过判断极点是否在左半平面来编程判断其系统是否稳定。 二.设计步骤 (1)将各模块的通路排序编号

(2)使用append命令实现各模块未连接的系统矩阵 (3)指定连接关系 (4)使用connect命令构造整个系统的模型 三.调试过程 出现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 在调试过程出现很多平时不注意且不易寻找的问题,例如输入的逗号和分号在系统运行时不支持中文格式,这时需要将其全部换成英文格式,此类的程序错误需要细心。 在实现参数可调时初始是将其设为常量,再将其赋值进行系统运行,这样参数可调性差,后用‘参数=input('inputanumber:')’实现。 最后是在建立通路连接关系时需要细心。 四.结果分析 源代码: Syms C1 C2 Ka Kr Km Kb T1 T2 C1=input('inputanumber:') C2=input('inputanumber:') Ka=input('inputanumber:') Kr=input('inputanumber:') Km=input('inputanumber:') Kb=input('inputanumber:') T1=input('inputanumber:') T2=input('inputanumber:') G1=tf(C1,[0 1]); G2=tf(Ka*Kr,[0 1]); G3=tf(Km,[T1 1]); G4=tf(1,[T2 1]); G5=tf(1,[1 0]); G6=tf(-C2,1); G7=tf(-Kb,1); G8=tf(-1,1); Sys=append(G1,G2,G3,G4,G5,G6,G7,G8) Q=[1 0 0;2 1 6;3 2 7;4 3 8;5 4 0;6 5 0;7 4 0;8 0 0;]; INPUTS1=1; OUTPUTS=5; Ga=connect(Sys,Q,INPUTS1,OUTPUTS) INPUTS2=8; OUTPUTS=5; Gb=connect(Sys,Q,INPUTS2,OUTPUTS) rlocus(Ga)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同学们能够全面、深刻地掌握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流程。根据在数据库原理课程中所学到的数据库理论知识,结合某个具体的实际需求,为开发出一个较为实用的应用系统提供数据库支持。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1、明确课设任务,复习与查阅相关资料。 2、可以根据老师给出的设计题目,在两周时间内完成其中某一个题目的从用户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到上机编程、调试和应用等全过程的数据库系统设计。如果学生自拟题目,需经指导教师同意。 3、每位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不能抄袭,设计完成后,将所完成的工作交由老师检查;要求写出一份详细的设计报告。 4、按要求完成课设内容,课设报告要求文字和图工整、思路清楚、正确。 5、应用系统对数据库的使用,写出相应的T-SQL语句及数据库执行结果。 三、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主要内容 1、系统需求分析 (1)信息要求:指用户需要从数据库中获得信息的内容与性质。数据库中需要存储那些数据。 (2)处理要求:用户需要完成什么处理功能,对处理的响应时间有什么要求(给出功能模块图)。 (3)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 2、概念结构设计 (1)逐一设计分E-R图,合并分E-R图,生成基本E-R图。 (2)若在合并中存在属性冲突、命名冲突以及结构冲突,给出解决方法,若存在不必要的冗余,则消除并给出设计方法。 (3)基本E-R图中要求标明主码、外码、联系类型。 3、逻辑结构设计 (1)给出由E-R得到的关系模型:并注明转换过程中应用的规则; (2)数据模型的优化; (3)分析这些模式对于应用环境是否合适,确定是否要对某些模式进行合并或分解; (4)用户模式设计; (5)在数据库中一般使用英文名字,在用户视图中则一般使用符合用户一贯的中文命名法; (6)对不同级别的用户定义不同的视图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4、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各张表,包括字段名称、中文含义、数据类型、长度、完整性约束、索引定义、字段说明; 5、数据库实施 (1)使用T-SQL语句实现数据库表; (2)使用T-SQL语句创建必要索引; (3)使用T-SQL语句实现必要的数据库视图; (4)用T-SQL语句实现必要的存储过程及触发器。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长春建筑学院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A课程设计 任务书 姓名:玄敏 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班级学号:水1402 15 指导教师: 日期:2016.11.4-20.16.11.25 城建学院

一、设计题目 吉林省珲春市春华镇给水管网工程初步设计。 二、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给水管网设计任务。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给水管网设计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进行绘图练习及计算机绘图,加强利用参考书的能力。通过给水管网工程设计,使学生了解给水管网的设计步骤和方法,掌握方案的设计、参数的选择、说明书的编写,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和实际工程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三、原始资料 1. 吉林省珲春市春华镇规划图1张(1:10000,等高线间距1m)。 2.总平面图上等高线间距:1m; 3.城市人口分区、房屋层数见下表; 4.使用城市给水管网的工厂,其位置见图纸: (1)冶炼厂,生产用水为950m3/d,重复利用率0%。工人总数:2700人,分三班工作,一班早8:00—晚16:00点,二班16:00—24:00点,三班24:00—8:00点。其中热车间工作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30%。 淋浴情况: 每班下班后一小时淋浴时间。 (2)纺织厂,生产用水为850m3/d,重复利用率0%。工人总数1200人,分三班工作,一班早8:00—晚16:00点,二班16:00—24:00点,三班24:00—8:00点。其中热车间工作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20%。

淋浴情况: 每班下班后一小时淋浴时间。 5.浇洒绿地和道路用水:每次每区70m3。 6.火车站用水:300 m3/d 。 7. 用水量逐时变化: 逐时用水量(%) 四、设计任务 新建给水管网初步设计。 五、设计成果及要求 1.计算要求 (1)认真阅读课程设计任务书,弄懂设计意图及设计要求; (2)结合地形条件划分给水区域,布置给水管网,确定水流方向与管网节点; (3)计算最高日最高时的用水量; (4)进行管网水力计算; (5)水力工况分析; (6)泵站与清水池的计算。

matlab课程设计题目全

Matalab课后作业 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学号: 姓名: 完成日期: 2012年12月23日

1、 matlab 软件主要功能是什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主要用到哪 些工具箱,各有什么功能? 答:(1)主要功能:工业研究与开发; 数学教学,特别是线性代数;数值分析和科学计算方面的教学与研究;电子学、控制理论和物理学等工程和科学学科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经济学、化学和生物学等计算问题的所有其他领域中的教学与研究;符号计算功能;优化工具;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功能;“活”笔记本功能;工具箱;非线性动态系统建模和仿真功能。 (2)常用工具箱: (a ) MATLAB 主工具箱:扩充matlab 的数值计算、符号运算功能、图形建模仿真功能、文字处理功能以及与硬件实时交互功能。 (b )符号数学工具箱:符号表达式、符号矩阵的创建;符号可变精度求解;因式分解、展开和简化;符号代数方程求解;符号微积分;符号微分方程。 (c ) SIMULINK 仿真工具箱: Simulink 是用于动态系统和嵌入式系统的多领域仿真和基于模型的设计工具。对各种时变系统,包括通讯、控制、信号处理、视频处理和图像处理系统,Simulink 提供了交互式图形化环境和可定制模块库来对其进行设计、仿真、执行和测试。 (d )信号处理工具箱:数字和模拟滤波器设计、应用及仿真;谱分析和估计;FFT 、DCT 等 变换;参数化模型。 (e )控制系统工具箱:连续系统设计和离散系统设计;状态空间和传递函数以及模型转换;时域响应(脉冲响应、阶跃响应、斜坡响应);频域响应(Bode 图、Nyquist 图);根轨迹、极点配置。 2、设y=23e t 4-sin(43t+3 ),要求以0.01秒为间隔,求出y 的151个点,并求出其导数的值和曲线。 程序如下: clc clear x=0:0.01:1.5; y=sqrt(3)/2*exp(-4*x).*sin(4*sqrt(3)*x+pi/3); y1=diff(y); subplot(2,1,1) plot(x,y) subplot(2,1,2) plot(x(1:150),y1) 曲线如下图所示:

通信工程学院matlab课程设计报告

南京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题目模拟信号的数字化 课程名称Matlab通信仿真设计 院(系、部、中心)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传感网) 班级 学生姓名X X X 学号 2 0 8 1 1 0 7 3 2 设计地点信息楼C 216 指导教师潘子宇

设计起止时间:2014年1月10日至2014年 1 月14日

目录 一、内容摘要 (1) 二、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2) 三、课程设计任务 (2) 四、课程设计软件介绍 (3) 五、课程设计原理 (4) 六、PCM编码及仿真参数设置 (9) 七、PCM解码及仿真参数设置 (11) 八、PCM串行传输模型及仿真参数设置 (13) 九、课程设计成品图 (14) 十、SCOPE端的最终波形图 (14) 十一、主要参考文献 (15)

十二、总结与体会 (15) 一、内容摘要 MATLAB软件是矩阵实验室的简称,是美国M a t h W or k 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 可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 广泛用于数字信号分析,系统识别,时序分析与建模, 神经网络、动态仿真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MATLAB和Simulink两大部分。Simulink是MATLAB最重要的组件之一,它提供一个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综合分析的集成环境。在该环境中,无需大量书写程序,而只需要通过简单直观的鼠标操作,就可构造出复杂的系统。Simulink具有适应面广、结构和流程清晰及仿真精细、贴近实际、效率高、灵活等优点,并基于以上优点Simulink已被广泛应用于控制理论和数字信号处理的复杂仿真和设计。同时有大量的第三方软件和硬件可应用于或被要求应用于Simulink。 Simulink是MATLAB中的一种可视化仿真工具,是一种基于MATLAB的框图设计环境,是实现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分析的一个软件包,被广泛应用于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数字控制及数字信号处理的建模和仿真中。Simulink可以用连续采样时间、离散采样时间或两种混合的采样时间进行建模,它也支持多速率系统,也就是系统中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采样速率。为了创建动态系统模型,Simulink提供了一个建立模型方块图的图形用户接口(GUI) ,这个创建过程只需单击和拖动鼠标操作就能完成,它提供了一种更快捷、直接明了的方式,而且用户可以立即看到系统的仿真结果。 Simulink是用于动态系统和嵌入式系统的多领域仿真和基于模型的设计工具。对各种时变系统,包括通讯、控制、信号处理、视频处理和图像处理系统,Simulink提供了交互式图形化环境和可定制模块库来对其进行设计、仿真、执行和测试。.

课程设计任务书(2级)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一:信号发生器 一、设计目的 根据常用的电子技术知识,以及可获得的技术书籍与电子文档,初步形成电子设计过程中收集、阅读及应用技术资料的能力;熟悉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掌握分析电路原理、工程计算及对主要技术性能进行测试的常见方法;最终,完成从设计图纸到实物搭建的整个过程,并调试作品。 二、任务与要求 1、熟悉信号发生器的组成和基本原理,了解单片集成信号发生器的功能特点; 2、掌握信号波形参数的调节和测试方法的应用; 3、电路能够产生正弦波、方波、锯齿波; 4、掌握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测试方法; 5、工作电源为+5~+15V 连续可调。 参考方案: 图1、ICL8038原理框图 参考原理: ICL8030内部由恒流源I 1、I 2、电压比较器A 和B 、触发器、缓冲器和三角波变正弦波变换电路组成。外接电容C 经过两个恒流源进行充放电,电压比较器A 、B 的参考电压分别为电源电压(U CC +U CE )的2/3和1/3。恒流源的恒流源I 1、I 2的大小可通过外接电阻调节,但必须I 2>I 1。当触发器的输出为低电平时,恒流源I 2断开,I1给电容充电,其两端电压U C 随时间上升,当U C 上升到电源电压的2/3时,电压比较器A 的输出电压发生跳变,使触发器输出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恒流源I 2接通,由于I 2>I 1(设I 2=2I 1),恒流源I 2加到C 上反充电,相当于C 由一个净电流I 1放电,C 两端电压U C 转为直线下降,当下降到电源电压1/3时,电压比较器B 的输出电压发生跳变,使触发器的输出由高电平变为原来的低电平,恒流源I 2断开,I 1对C 充电,如此重复,产生振荡信号。 若通过调节外接电阻使得I 2=2I 1,触发器的输出为方波,反向缓冲后由9脚输出;C 上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解析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 课程设计指导书(2012 ~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 系(部):建工系 实习名称: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 实习负责人: 联系电话: 2013 年 5 月20 日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某多层单元住宅设计(题目自拟) 二、目的要求 通过《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学习和课程设计实践技能训练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设计原理及构造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3.进一步训练建筑绘图的能力。 三、设计条件 1.本设计为某城市型住宅,位于城市居住小区为单元式、多层住宅4~6层,总建筑面积不低于2500平方米。 2.设计要求,见下表。 户型A:四房二厅二卫二阳台户型B:三房二厅二卫*阳台 户型C:三房二厅二卫*阳台户型D:二房一厅一卫*阳台 户型E:二房二厅一卫*阳台户型F:一房一厅一卫*阳台 学生选做表 3.套型比可以自行选定,但必须满足总建筑面积,墙体均采用240mm墙。 4.耐火等级:Ⅱ级;屋面防水等级:Ⅱ~皿级。 5.结构类型:自定(砖混或框架)

6.房间组成及要求:功能空间低限面积标准参考(自己可以调节)如下:起居室18~25 m2(含衣柜面积) 主卧室12~16 m2 双人次卧室 12~14 m2 单人卧室8~10 m2 餐厅≥8 m2 厨房≥6 m2,包括灶台、调理台、洗地台、搁置台、上柜、下柜、抽油烟机等。 卫生间4~6 m2(双卫可适当增加),包括浴盆、淋浴器、洗脸盆、坐便器、镜箱、洗衣机位、排风道、机械排气等。 门厅:2~3 m2 贮藏室;2~4 m2(吊柜不计入) 工作室6~8 m2 四、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 本次设计参考教师给定的住宅方案,根据设计资料确定建筑方案,初步选定主要构件尺寸及布置,明确各部位构造做法。在此基础上按施工图深度要求进行,但因无结构、水、电等工种相配合,故只能局部做到建筑施工图的深度。设计内容如下; 1.单元平面图:至少2-3个套型,比例1:50(选做)。 2.建筑平面图(至少2个单元):包括底层平面、标准层平面图和屋顶平面图,比例1:10O,标准层必须有一个户型布置家具,其他房间标有名称和面积。 3.建筑立面图:包括正立面、背立面及侧立面图,比例1:100。 4.建筑剖面图;1个(必须剖到楼梯),比例1:100。 5.建筑详图: ①表示局部构造的详图,楼梯详图比例1:50、节点详图比例1:20。 ②表示房屋设备的详图(选作内容),如厨房、厕所、浴室以及壁柜、挂衣柜、 鞋柜、碗柜、灶台、洗涤盆、污水池、垃圾道、信报箱、阳台晒衣架等详图。数 量、比例自定。 6.设计简要说明、图纸目录、门窗表及技术经济指标等。 平均每套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m2)/总套数(套) 使用面积系数=〔总套内使用面积(m2)/总建筑面积(m2)〕X 100% 五、参考资料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 37-87) 2.《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GBJ 101-87)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21-88) 4.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5.《建筑设计资料集》第3册 6.《房屋建筑学》教材 7.地方有关民用建筑构、配件标准图集 8.《建筑构造资料集》 9.有关的建筑构造标准图集 10.《房屋建筑统一制图标准)(GBJ—8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