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声的世界

第三章 声的世界

第三章  声的世界
第三章  声的世界

第三章声的世界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声源:正在发出声音的物体(含“固体、液体、气体”)。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3.常见声源:

人——喉咙(声带振动)、手掌(拍)……

二胡、提琴——弓和弦的摩擦振动笛子——管内的空气柱

蝉——腹部薄膜蚱蜢——后腿摩擦

蜜蜂——翅膀振动鱼——鳔

海豚——鼻道正在灌水的保温瓶——瓶内水面上到瓶口的空气柱

蟋蟀——翅膀振动

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一). 声音的传播途径

1.声音的传播过程:声源介质接收体

2.人听到声音的过程:声音空气耳廓耳道鼓膜听骨链(听小

骨)鼓室中耳机咽鼓管耳蜗(声学传播过程至此结束,以后是生物电信号处理)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

声。(所以在月球上发生爆炸,也不会听到声音)

4.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为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5.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发出时晚0.1秒以上(即人要区分开回声和原声,离障碍物的

最小距离为:s=vt=340m/s×0.1s÷2=17m,用这种方法可以探测距离制成“声纳”等);时间差低于0.1秒,回声使原声加强而听不出回声。

(二). 声音的传播特性

1.声音以波(振动——相当于“水波”)的形式传播,传递着能量,这种能量在传播过程中可以传递给其他物

体,引起其他物体的同步振动——共鸣。

2.声波在气体中和液体中是纵波,而在固体中有纵波,有横波,还有纵横波、表面波等,情况更为复杂;声波

比光波的传播速度小得多;一般物体和材料对光波吸收很大,但对声波却很小,声波在不同媒质的界面上几乎是完全反射。

(三). 声音传播速度的影响因素

1.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在液体中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

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小。

2.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还与压强和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当外界条件不变时,压强越大速度越大,温度越

高,速度越小。

总而言之,与声音速度有关的因素有:介质的种类、压强、温度。

三、 声音的作用:传递信息、传递能量(声能)

四、 应用:

1. 制造出军事上的声纳,声纳(监测反射声波的系统)技术:测海底深度、测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冰山的距离

或者寻找鱼群。

2. 声波作用于生物体对其产生某种影响称为声波的生物效应。大量试验表明,用一定频率和剂量的声波处理蔬菜、

谷物、中草药及树木的种子常常可获得明显的增产效果。

3. 播放模拟蝙蝠叫声,驱逐夜蛾,可提高玉米产量;

4. 控制海洋生物声场可以判断鱼群的位置、种类及数量,利用电子发声器引诱鱼群定向聚集,可以提高捕鱼量;

5. 飞机场安装驱鸟器会大大改善飞机的飞行安全;

6. 粮仓内安装驱鼠器可使粮食免受鼠害等等。

7. 物体除了能反射声波,还能吸收声波,坚硬、光滑的物体表面对声音有明显的反射作用。柔软、粗糙、多孔的

物体表面则能吸收声音效果更好。比如我们所使用的声音传播测试仪就是利用海绵来吸收声波的。播音室的墙壁和地面都要用吸收声波好的材料来减少杂音。

8. 北京的天坛回音壁、三音石和寰丘(回声)

……

五、 计算题(例题与作业)

1. 我国海洋探测船上的科学家为测定北冰洋某处海水深度,从海面向海底竖直发出超声波,5.6s 后接收到从海

底反射回来的声波,已知海水中声速为1500m /s ,请你帮科学家们算出北冰洋该处的深度是多少?

解答:

分析:从题意可知:声音从海面传至海底,被海底反射后又回到海面共享

时间5.6s ,则由此可算出声波从海面到海底或从海底到海面所用时间为

s s 8.26.521=?.由公式s=vt 即可求出海水的深度.

解:∵ t 总=5.6s

∴ 据v= t s 有v= t

h 得:海水深度h =vt =1500m/s×

21t 总 =1500m /s×

2

1×5.6s =4200m 2. 一根钢管长为762m ,在它的左端敲一下,在右端的人可听到两次响声.若两次响声相隔2.04s ,求声音在铜管

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 0=340m /s )

解答:

分析:固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而且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最大.因此,敲击铜管左端时,振动发声,声音必然经铜管和空气向外传播,而且处在右端的人先听到由铜管管壁传播来的敲击声,过2.04s 后能再次听到由空气传播来的敲击声.

根据铜管和空气传播声音的距离S 相等以及两次响声的时间差Δt ,就可列出方程求解.

解:设声音在铜管中的传播速度为v ,则由题愈有: t v

s v s ?=-0 即:

∴ v =3810m /s 答:声音在钢管中的传播速度为3810m/s

3. 一个人站在高处用望远镜注视远处工地上的木工以每秒一次的频率钉钉子.他听见声音时恰好看到击锤的动

作,当木工停止击锤后,他又听到了两次击锤声,木工离他多远?

解答:

分析:本题从表面上看,似乎题目的物理过程非常复杂,木工的击锤频率、声音传播的时间及观察者记时起点等因素错综复杂.事实上,只要把握住“木工停止击锤后,他又听到两次击锤声”的含义,本题就极易求解.这句话其实等于说明声音传播的时间与木工击锤两次时间相等,结合前面已知的击锤频率,这个时间便得到了.

解:已知木工敲击间隔为1s ,即Δt=1s ,则由分析可知:木工发出的敲击声传到观察者处需要2s ,则两人相距 s =v·2·Δt =340×2×1m=680m

………………………………………………………………………………………

第二节 乐音和噪声

一、概述:

1、乐音: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

2、噪声:无规律的、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狭义噪声)

所有令人感到不舒服的声音(广义噪声)

二、乐音的特性(乐音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

(一)、响度(音强):声音的强弱

1. 响度的决定因素:声源振动的幅度(简称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接受体与声源的远近;与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声音传播途中是否有障碍;障碍越少,响度越大;

2. 单位:分贝——dB

(二)、音调(音高):声音的高、低

1. 相关的概念:

2. 频率:物体每秒钟振动(全振动)的次数;

频率的单位——赫兹(Hz )

国际标准音调的频率——440Hz

3.音调高低的决定因素:声源的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三)、音色(音品):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1.音色的决定因素: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2.声音的扩散:是声音朝着许多方向不规则反射、折射和衍射的现象。扩散使室内声场均匀。

3.声音的传播和光线的传播一样,遇到障碍物时会产生反射和吸收现象(

三、应用:

1.人耳的听觉特性

人耳对声音的方位、响度、音调及音色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存在较大的差异。

1)方位感:人耳对声音传播方向及距离、定位的辨别能力非常强。人耳的这种听觉特性称之为"方位感"。

2)响度感:对微小的声音,只要响度稍有增加人耳即可感觉到,但是当声音响度增加到某一值后,即使再

有较大的增加,人耳的感觉却无明显的变化。通常把可听声按倍频关系分为3份来确定低、中、高音频

段。即:低音频段20Hz-160Hz、中音频段160Hz-2500Hz、高音频段2500Hz-20KHz。

3)音色感:是指人耳对音色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听觉上的综合性感受。

4)聚焦效应:人耳的听觉特性可以从众多的声音中聚焦到某一点上。如我们听交响乐时,把精力与听力集

中到小提琴演奏出的声音上,其它乐器演奏的音乐声就会被大脑皮层抑制,使你听觉感受到的是单纯的

小提琴演奏声。这种抑制能力因人而异,经常做听力锻炼的人抑制能力就强,我们把人耳的这种听觉特

性称为"聚焦效应"。多做这方面的锻炼,可以提高人耳听觉对某一频谱的音色、品质、解析力及层次的

鉴别能力。

2.大雪后为什么很寂静

在冬天,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人为的活动减少了吗?那么,为什么在雪被人踩过后,大自然又恢复了以前的喧嚣。原来,刚下过的雪是新鲜蓬松的。它的表面层有许多小气孔。当外界的声波传入这些小气孔时便要发生反射。由于气孔往往是内部大而口径小。所以,仅有少部分波的能量能通过口径反射回来,而大部分的能则被吸收掉了。从而导致自然界声音的大部分能均被这个表面层吸收,故出现了万籁俱寂的场面。而雪被人踩过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原本新鲜蓬松的雪就会被压实,从而减小了对声波能量的吸收。所以,自然界便又恢复了往日的喧嚣。

3.口哨声是如何吹出来的

在闲暇时,很多人都喜欢通过吹口哨来消遣。那么,丰富多彩的口哨声是如何吹出来的呢?

从口腔中吹出来的空气,当气流冲出口腔时,从嘴唇的边缘散发出涡漩。于是在嘴唇的反作用力的推动下,就产生了我们听见的声音。有些声音回到气流的发源处,引起气流的不稳定,这种不稳定性产生更多的顺着气流的涡漩。当涡漩到达唇边的时候,将产生出更多的声音。整个过程又将周而复始。在口腔中,回到气流发源处的声音改变了气流的速度,从而导致了许多涡漩的形成。当这些环冲击我们特意改变的口形时,便产生了丰富多采的声音。

四、噪声的防治:

1.一般标准:居民环境的噪声,日间不能超过50dB,夜间不能超过40dB

2.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3.形成多门学科进行系统研究,如:噪声控制学等

五、作业:

1.女高音歌唱家与男低音歌唱家中的“高、低”指什么

(音调的高低)

2.女高音歌唱家与男高音歌唱家中的“高、高”分别指什么

女高音——音调高

男高音——响度大

3.牛的叫声与老鼠的叫声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牛的叫声响度大、音调低

…………………………………………………………………………………………

第三节超声与次声

一、超声

1.定义: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

2.特点:能量大、沿直线传播。

3.超声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如B超)

4.超声具有很强的“破碎”能力

5.超声处理过的种子可以缩短发芽时间、提高发芽率

6.超声的作用

超声对于工业生产上有着特殊的作用:

第一,超声的机械作用。超声波由于频率高,因此有定向性。它的能量大,所以定向力也大。它可以用来清洗除尘最普通的可用来洗碗。还可以用来对玻璃陶瓷等制品进行加工。

第二,超声的空化作用。液体中经常有大小不同的气泡,一定频率的超声波能使某一适宜尺寸的小气泡发生共振。

这种适宜的尺寸称为共振尺寸。接近共振尺寸的小气泡会发生高温、高压、放电、发光等一系列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空化现象”。在超声的这种空化作用下,常常能使许多在常温常压下很难发生的化学反应,竟然很容易发生了。例如超声波可以使酒老熟,也就是促使酒精分子进入水分子团的空隙,形成酒精与水的缔合体,酒就变得柔和醇厚。

第三,超声的热作用。

二、次声

1.定义: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

2.特点:次声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

3.危害:不仅可以穿透大气、海水、土壤,而且还能穿透坚固的钢筋水泥构成的建筑物,甚至连坦克、军舰、潜

艇和飞机都不在话下。次声穿透人体时,不仅能使人产生头晕、烦燥、耳鸣、恶心、心悸、视物模糊,吞咽困难、胃痛、肝功能失调、四肢麻木,而且还可能破坏大脑神经系统,造成大脑组织的重大损伤。次声波对心脏影响最为严重,最终可导致死亡。

4.为什么次声波能致人于死呢?原来,人体内脏固有的振动频率和次声频率相近似(0.01~20赫),倘若外来的

次声频率与身体内脏的振动频率相似或相同,就会引起人体内脏的“共振”,从而使人产生上面提到的头晕、烦躁、耳鸣、恶心等等一系列症状。特别是当人的腹腔、胸腔等固有的振动频率与外来次声频率一致时,更易引起人体内脏的共振,使人体内脏受损而丧命。前面开头提到的发生在马六甲海峡那桩惨案,就是因为这

艘货船在驶近该海峡时,恰遇海上起了风暴。风暴与海浪摩擦,产生了次声波。次声波使人的心脏及其它内脏剧烈抖动、狂跳,以致血管破裂,最后促使死亡。次声波虽然无形,但它却时刻在产生并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在自然界,例如太阳磁暴、海峡咆哮、雷鸣电闪、气压突变;在工厂,机械的撞击、摩擦;军事上的原子弹、氢弹爆炸试验等等,都可以产生次声波。

5.

三、应用

1.人耳要听到声音,必须满足四个条件:

1)要有发声体,即必须有声源

2)要有传播的介质

3)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必须在20Hz~20000Hz之间

4)声源不能离人耳太远

…………………………………………………………………………………

声复习课

一.知识结构

二.知识要点

(放视频点播,后结合知识结构,边问边总结归纳)

1.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较快,在气体中较慢。

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4、回声现象

(1)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而被反射回来的现象,人耳要区分开回声和原声,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利用回声测量距离:S=vt

5、乐音的三要素: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②响度: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之间的距离有关系。

③音色:不同的发声体音色是不同的。

6、噪声

(1)概念:

(2)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三.例题(课堂练习)

【例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通常称为声源,由声源发出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播到人耳的。______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

【例2】气体、液体、固体都能______声音。传播最快的是______。

【例3】为了听到回声,反射声波的障碍物至少应该离开我们多远?猎人在射击后6秒钟听到射击的回声,障碍物离猎人有多远?(空气中的声速是340米/秒)

【分析】根据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根据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v=340米/秒,利用s=vt,求出障碍物至少应该离人们多远。

【解答】设障碍物离我们s1,人要听到回声,声音应传播的路程为2s1,听到回声需要的时间至少要多于t1=0.1秒。利用s=vt得

【例4】某人发现前方有一座大山,他就地击一下掌,经1.6秒听到回声,那么,他距离大山约为______米。(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6米/秒)

【例5】旅游者进入两侧是峭壁的山谷,大喊一声后经2秒听到一侧峭壁反射回的声音;又经1秒听到另一侧峭壁反射的回声。求两峭壁间的距离约多远?(声速约344米/秒)

【例6】打靶时,靶与射击者之间距离为300米。射击后经过1.4秒开枪者听到击靶的声音,声速为340米/秒。求枪弹的平均飞行速度。

【分析】从射击到听到击靶声的t=1.4秒,等于子弹飞行时间和声音从靶传回所用时间之和。

【解答】

【例7】在长为1000m的一根铁管两端有甲、乙两个同学,若乙同学在长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铁管,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2.75s,求: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已知声音在空气中速度是340m/s)【分析】根据声音在空气中和铁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但传播的路程相同都等于铁管的长度,即可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在铁中的传播速度。

【解答】通过空气传播的时间和通过铁管传播的时间分别为

【说明】利用这种方法测出声音在一些固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本题也可利用比例法求解,请读者自行研究。

【例8】汽车沿平直公路匀速驶向一座高山,汽车的速度为10m/s,声速为340m/s,途中司机按一次喇叭,2秒后司机听到回声,司机按喇叭时汽车距山脚的距离是多少?

【分析】司机按喇叭后,声音传到山崖返回汽车时,汽车以10m/s的速度已经前行2s,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两者的路程之和是按喇叭时汽车与山脚距离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求出两者的路程即可解题。

【解答】

【例9】用双手蹦紧一张较薄的纸,然后对它喊一声,手会感到振动,这是因为______。

【分析】喊声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声波,传出口外的振动空气——声波再作用于纸,使纸振动。

【例10】敲击一下瓷碗边缘后听到的声音是因为______的______发出的

【分析】敲击给碗一个扰动,使碗缘开始振动产生声波传至人耳,就听到声音了。

【例11】吹笛子发出的声音是______振动引起的(填:“人嘴”“笛子杆”“笛中的空气”)。

【分析】人吹笛子时,吹出的气流进入笛腔使腔中的空气振动,再通过手指开堵笛孔来改变笛腔长度,从而发出各种声音。

【例12】通常人称月球上是一片“死寂的”空间,它的意思是“无声”,其原因是月球表面附近______。

【分析】声音传播必须依靠媒介物,而月球表面没有传声的媒介物,更无通常使人耳感受的传声介质——空气。因而,对人来讲月球表面上就是无声而“死寂”的。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的世界 复习题(包含答案)

第三章声的世界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 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铃声 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 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 2.小明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用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叉发声是由于小球的振动产生的 B.小球的振动频率与音叉的振动频率相同 C.小明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D.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成小球的跳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 3.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4.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小“人”随着音乐起舞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

C.让空气进入抽成真空的罩内 D.用不同力敲击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C.“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D.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其振动频率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6.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里说话,会感到声音比在门窗打开放有桌椅的教室里声音响亮,原因是()A.声音的响度大些B.声音的音调高些 C.声音与回声分开了D.声音与回声混在一起了 7.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A.吹着的哨子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关闭的收音机D.敲击的水瓶琴 8.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A.老师的声音振动慢B.老师的声音音色不好 C.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第三章《声的世界》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声的世界》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声的世界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 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

第三章 声的世界

第三章声的世界 百色五年中考命题规律(熟知考情) 年份题号题型考查内容分值总分2019 17 填空 声现象综合(声音 的产生与传播、声 音的特性) 2 2 2018 1 选择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3 3 2017 3 选择噪声的防治 3 3 2016 2 选择声音的特性 3 3 2015 5 选择 声音的产生与传 播、声音的特性 3 3 命题导向 本章知识点在百色中考中占2~3分,以选择或填空题的形式考查。本章的高频考点是声音的特性、噪声的防治。本章知识点是百色 中考的必考考点,考查声音的特性的可能性较大,试题比较简单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 停止,发声就停止,但传声未停 止 传播 条件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 体和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 声 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回音 (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 反射回来,从而形成回音(或回 声)。当回音比原音晚0.1s以上 时,人耳才能区分原音和回音 声速影响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因素 340m/s 。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 中最慢 (2)回声测距:s =12s 声=1 2v 声t 。 声音的特性 特性 响度 音调 音色 定义 声音的强弱 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品质 影响 因素 声源的振动幅度,振 幅越大,响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越 大 声源振动的快慢,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特性 响度 音调 音色 改变 方法 改变振幅的大小,改变与声源的距离,减少声音的分散 改变发声体的松紧、长短、粗细等 改变发声体的材料、 结构等 举例 震耳欲聋,轻声说话,医用听诊器 尖锐刺耳,男低(女 高)音 闻其声知其人,声纹 锁 说明 音调和响度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音调高 未必响度大;音色只与发声体本身有关,不受音调、响度的影 响 (2)正常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源在振动、频率在听觉范围内、有传播介质、足够的响度。 (3)声音的波形图对比 声波图 音调 响度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三章声的世界-新整理

第三章声的世界 目录: 狙击知识点 狙击考点 狙击知识点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通过观察和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_振动___产生的。二胡、提琴等弦乐器是靠弓和弦的_相互摩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笛子是由_ 管内的空气 _、笛膜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__介子__的,它既可以在_气体_中传播,也可以在液体_和__固体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真空_中传播。声音在三种不同状态的物质中传播速度的关系是_ v气

第三章 声的世界概述

第三章声的世界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2.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3.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科学内容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了解乐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全章概述 1.本章要求 声音是人们最熟悉的现象之一,学生不仅在生活中已积累了大量与声音有关的感性认识,而且在小学自然课中也学过了与声有关的常识。尽管有这些前期经验与常识,但是对于“为什么会产生声音,人们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大多数学生并不很清楚,对于声音在生产和技术中的应用就更是陌生。本章将使学生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对声的世界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试验稿)的基本理念之一“从生

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教材安排了一系列自然现象和生活事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物理结论;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从生活中体会到声音具有音调、响度和音品三个特征;知道人耳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知道什么是超声和次声;知道声音,特别是超声在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重要应用。 通过对生活和自然界与声有关现象的观察,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培养他们喜欢物理知识、热爱自然的情感。通过利用简单的生活用具、乐器进行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使学生逐步形成充分利用手边器材进行科学研究的习惯。 通过本章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超声、次声和噪声,更重要的是应该了解超声技术在生活、生产、科技和国防等方面的应用;有自觉减少次声和噪声源的意识,对社区的声环境有简单的评价,对社区中的声污染能提出防范和改进意见。 在本章教学中应以观察、实验、分析为主,强调知识与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教学中还要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精神;要鼓励学生做一些与声现象有关的家庭观察和小实验;要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与声有关的科技(普)资料,并让学生做一些适当的社会调查。本章实验器材也应以简便易得的为主,实验要简单,现象应明显。

八年级物理 第三章声的世界同步练习 沪科版

初中沪科物理8.3《声的世界》同步检测题 一、填空题 1.人说话时声带在_________,小溪流水哗哗的响水在_________,拉胡琴时琴弦在_________ .这些现象说明,声音是由_________而产生的. 2.当锣被敲响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这是因为锣面停止了 _________,这说明物体的_________停止了,发声也就停止了. 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可听到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到最后就听不到了.重新向玻璃罩内注入空气又听到了闹钟的铃声.这说明,声音要靠_________传播,日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传来的,实际上_________和_________也能传声,_________不能传声. 4.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_________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_m/s. 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1,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2,二者大小相比较v1_________v2. 6.回声传到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要想听到回声,障碍物跟发声体的最近距离应该为_________. 7.将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同样_________声音,这种声音通过头骨、额骨也能传到_________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_________. 8.甲乙两名运动员参加百米赛跑,甲运动员的裁判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乙运动员的裁判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结果两运动员所用时间相同,而实际上乙运动员比甲运动员跑得_________ . 9.发声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_________,声源振动的_________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_________ .声源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_________越高,声源振动的越慢,发出声音的_________越低.

第三章声的世界复习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三章声的世界》复习设计 学习目标: 1. 能举例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产生的。 2?能举例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利用回声原理解决简单问题。 3.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小实验体会到声音具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特征;并能在实例中分辨声乐音的三特性。 4. 能从实例中区分出乐音和噪声;能说出噪声的危害,能举例说明如何减弱生活环境中的噪声。 5. 根据生活、自然或实验现象,能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物理问题。 6. 树立环保意识。 7. 通过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体会转换法和理想实验。 基础知识回顾,规律方法小结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_ 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__________ 的,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通常情况 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_____________ 。 3、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介质中是以____________的形式传播的。 4、__________ 不能传声,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只能靠无线电话交谈。(完成课本P39 作业“ 2” 5、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乐音。乐音的三个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6、声音的_______ 称为响度。响度一般与声源振动的 ______________ 有关,振动幅度越 大,响度___________ 。 7、声音的_______ 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 _____________ 有关,物体振 动越快,音调就______________ 。 8、我们能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就是因为 ______________ 不同。

八年级物理《声的世界》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检测题(二) (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_____学号____姓名______成绩__ __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案框中,每题3分,共36分) 1.06年“超女”全国决赛亚军谭维维,是一位爱自贡、爱家乡的优秀歌手,她的妈妈——富顺县永年小学的张老师每当从收音机中收听到谭维维演唱的歌曲时,根据歌声立刻就能判断出是女儿维维在演唱。张老师主要是根据下列什么来判断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歌词 2.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3.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3-1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

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 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A .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 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4. 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 声音的传播可以没有介质 C.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最快,气体中最慢。 D.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而只与温度有关 5.在一些城市的公路旁,常见到一种监测噪声的设备。当 有汽车行驶过来时,设备上显示的数字会发生变化,这 个数字的单位应该是: A.Hz B.dB C.k m/h D.k m 6.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 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 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图3-1

2020秋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AB卷:第三章 声的世界(B卷)及答案解析

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测试B卷 能力提升 一、单选题 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次声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快 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音调要低 D.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来控制噪声的 2.小明晚上在睡觉时,将机械式手表放在枕头下,他的耳朵在枕头上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晰地听到手表秒针走动时的“嘀嗒”,这个现象说明 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 B.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比空气中慢 C.固体传播声音效果比空气好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音调比在空气中高 3.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不能用来说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 ) A.B.C.D. 4.现在牙医经常为顾客利用超声波清洁牙齿,超声波之所以能洁牙,是因为 A.超声波是清洁剂B.超声波传递去污信息 C.超声波发生反射D.超声波引起液体的振动,振动把污垢去除5.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6.如下图,是在城市道路旁常见的警示牌。它是从哪个途径减小噪声的 A.声源处B.传播中C.接收处D.都有可能 7.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路程s与运动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汽车运动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A.ab段B.bc段C.cd段D.de段 8.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A.不能传播声音B.吸收了声波 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二、多选题 9.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高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 复习教案

教学设计 课题:复习第三章《声的世界》 一、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复习巩固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的条件。 2、复习乐音的三个特征和决定因素。 3、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交流学习运用总结、归纳、合作等方法使自己的知识得到提升 2、通过典型习题的讨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如何引导学生系统全面的整理、归纳知识。 三、教学难点: 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与声音有关的现象和简单问题。四、教学方法:互动式 课前准备 1、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按好、中、差搭配)。 2、课前(至少一天)告知学生课题及学习目标,布置学生预习。即:自己看 书复习,自己归纳总结,自己设计复习题,自己讨论解答。

教学过程 一、知识归纳: 由某小组代表根据课前个人复习和小组讨论确定的总结提纲作知识归纳,其他成员补充(时间为5分钟左右)。 二、求解复习题: 各小组代表出示课前准备的复习题(每组三道题),由其他小组同学竞赛解答,出题的小组批改讲解(时间为25分钟左右)。 三、质疑答辩: 全班同学针对复习题内容或单元所学内容提问,由其他同学竞赛解答。(时间为5分钟左右)。 四、巩固升华: 在学生对单元所学知识已有一定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将准备好的与课本知识有关且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展示给学生,经学生讨论后由学生竞赛抢答。(时间为5分钟左右)。 五、教师点拨: 教师对本节课各小组的表现给予简单点评,指出各阶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对本节课中的几个关键点再次给予点拨,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时间为5分钟左右)。 第三章声的世界(复习)教师预备方案

第三章声的世界知识点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知识点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声源:正在发生的物体叫做声源。 3、声音产生的条件:物体的振动。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4、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在空气中速度为340m/s; 5、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声音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人离障碍物距离在17米以上);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s= vt);加强原声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固体的传声效果好)。 五、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通过调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调节乐器音调的高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声音的分散程度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的(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声波的频率范围:10-4Hz~1012Hz 2、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 3、超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 4、次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3.3超声与次声 教案

第三章声的世界 第3节超声与次声 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 知道超声波、次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了解次声的一般特点和危害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学课查找资料,整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动物对超声利用的媒体讲述,激发学生对从自然现象中获得知识的兴趣,以及在现在社会中运动的事例,培养对新技术应用的兴趣。 重、难点:超声、次声的概念,及它们的应用。 教案准备:多媒体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一.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号对着玻璃杯吹,杯子碎了,说明 什么呢? 生:声音具有能量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不是所有由振动产生的声音我们人耳都能听见呢? 学生猜想。 下面我们看自然界中这两个场景:苍蝇飞行的每秒振翅147~200次,蝴蝶飞行时每秒振翅5~6 次,为什么你凭听觉能发觉飞行中的苍蝇,却不能凭听觉发觉飞行中的蝴蝶? 生:思考回答。

要想弄清以上问题,下面请进入本节的学习。 (二)新课学习 自学指导(一)下面大家带着这个问题,看完P47面第一段,弄明白以下几个问题:人耳的听范围?超声?次声?(找到并掌握,2min完成) 生:1. 人耳能听到的声波其频率范围大致在20Hz-20000Hz之间. 2.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不能引起人类听觉器官的感觉. 3.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不能引起人类听觉器官的感觉. 回答上面的问题: 生: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次/秒,苍蝇飞行时的每秒振翅次数在听觉范围内,而蝴蝶的每秒振翅次数小于最低限20次/秒,所以能发觉苍蝇的飞行而不能发觉蝴蝶的飞行. 思考:大家了解什么是的声波是超声,你知道有哪些动物也会利用超声呢? 生:思考回答 下请同学看媒体回答:蝙蝠是怎样探测目标的?看媒体回答。 生:蝙蝠是通过发出超声波,然后接收回声来导航的。 问题:哪么谁能举一些我们人类运用超声的事例呢? 生:思考回答。 要想弄清楚我们人类究竟是怎样利用超声的我们再来完成自学指导(二)自学P48“超声”部分后,整理以下知识:(3min) 1. 超声的特点:频率,传播时______好,穿透力______、 “破碎”能力___ 。 2. 超声的应用:广泛应用于、和等方面。 下面请同学观看以下媒体,思考媒体所表达内容它们都利用了超声波的什么特点? 生:声纳――沿直线传播超声金属控伤仪――穿透能力强 B超――穿透能力强超声波洗牙――有很强的“破碎”能力 超声波加湿器――超声具有能量(学生反复说) 超声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其它运用,看媒体。

2020八年级物理声的世界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案框中,每题3分,共36分) 1.06年“超女”全国决赛亚军谭维维,是一位爱自贡、爱家乡的优秀歌手,她的妈妈——富顺县永年小学的张老师每当从收音机中收听到谭维维演唱的歌曲时,根据歌声立刻就能判断出是女儿维维在演唱。张老师主要是根据下列什么来判断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歌词 2.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3.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3-1所示,它能发出 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 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 是 A .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 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4. 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 声音的传播可以没有介质 C.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最快,气体中最慢。 D.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而只与温度有关 5.在一些城市的公路旁,常见到一种监测噪声的设备。当有汽车行驶过来时,设备上显示的数字会发生变化,这个数字的单位应该是: A.Hz B.dB C.k m/h D.k m 图3-1

6.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A.音调B.音色 C.响度D.声速 7.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8.电子琴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在技术上要解决的 关键是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音色和音调 9.马戏团训狗员,要想狗按他的信号进行动作,而又不让观众发觉这些信号,可采取的 措施是: A.给狗喂食B.用灯泡发光 C.小声吆喝D.用特制器具发出频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复习题(解析版)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复 习题(解析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三章声的世界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铃声 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 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 2.小明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用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叉发声是由于小球的振动产生的 B.小球的振动频率与音叉的振动频率相同 C.小明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D.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成小球的跳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 3.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 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4.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小“人”随着音乐起舞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 C.让空气进入抽成真空的罩内

D.用不同力敲击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C.“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D.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其振动频率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6.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里说话,会感到声音比在门窗打开放有桌椅的教室里声音响亮,原因是() A.声音的响度大些B.声音的音调高些 C.声音与回声分开了D.声音与回声混在一起了 7.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A.吹着的哨子 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关闭的收音机 D.敲击的水瓶琴 8.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老师的声音振动慢 B.老师的声音音色不好 C.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9.我们能分辨出鼓声和锣声,主要根据声音的() A.响度B.音色C.音调D.振幅 10.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安装玻璃隔音板,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B.分贝是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 C.利用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产生”方面控制噪声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及课件(一等奖)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及课件(获全国一等奖)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声的世界》是学生接触物理的第三章,本节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的部分理念: (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教材首先用四幅图把学生带入了声音的情境,接着又安排了一系列与声有关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事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最后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 教材通过对生活和自然界中与声有关现象的观察和解释,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培养他们喜欢物理知识、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本节设计为科学探究型课,但因限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能力层次,所以又不是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而是突出科学探究要素中“提出问题”这一环节。这样的设计,是由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的,学生学习本节内容时,对探究活动还处于初级阶段。但这些探究活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学生的参与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意识以及科学探究精神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声音是人们最熟悉的现象之一,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学生不仅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与声音有关的感性知识,而且在小学自然课中也学过了与声有关的常识。

尽管有这些前期经验与常识,但是对于“为什么会产生声音?人们为什么能听到声音?”等问题,大多数学生并不是很清楚,本节将使学生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对声的世界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三、教学理念 (一)注重各个环节、细节的创新 本节课在很多环节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如:用“跳舞的烛焰”引入新课,将发声的闹钟放入水中证明液体可以传声,以重庆磁器口古镇“金盆洗手”的发声现象结束新课。 创新还体现在很多细节上,如:在“证明发声的音叉也在振动”的实验中,在水槽下垫一张红纸,使“水花四溅”现象更为明显;在真空罩的实验中,为了减震,在闹钟下垫一块海绵,为防止搬动真空罩时闹钟翻倒,又在海绵上放一块U形磁铁。 教学上的所有创新都是学生本位理念的体现,这些创新使学生的亲身体验更为深刻,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使其对种种物理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注重知识与生活、社会、重庆本地特色的联系 物理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生活中科学和技术的理解,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际知识,适应现代化的生活。因此本节课特别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重庆本土文化特色的联系,如:鼓掌、说话时的发声方式,蝉、蟋蟀、弦乐器、管乐器等常见物体的发声方式,“天宫一号”上宇航员的通讯方式,天坛回音壁的原理,“金盆洗手”的发声原理等等。 (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器官(眼、耳、口、鼻、手等)去感受事物,观察、分析、思考、实验才能真正吸收知识,学生亲自体验的过程无法用任何其他方式代替。本节课一共设计有14处学生亲身体验,包括:体验烛焰的舞动,体验直尺、声带、课桌的振动,通过分组实验体验各种固液气体的振动,体验真空不能传声,体验液体可以传声等等。 (四)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

八年级物理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1声音的产生 1、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蚊子是翅膀振动发声等等); 2、声音产生/振动的特点: (1)声音的产生必须有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 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 或没有介质)。 (3)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1.2声音的传播 1、声音传播条件: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真空不能传声;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2、声速 (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 (2)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s是距离,单位是米(m),t是时间,单位是秒(s) (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 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3、声音的传播形式 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又叫声波; 4、声速<光速 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看到冒烟准确,听到枪声后计时比看到冒烟慢了t=s/v=100 m/340m/s=0.29 s,运动员的成绩比实际高0.29 s。 二、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要素(或说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测试卷

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座号: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 1.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2.下面的几句话中,不正确的是() A.在桌面的一端放一块表,把耳朵贴在桌面的另一端,可以听到表的走动声,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 人潜没在水中.可以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C.在月球上.宇航员通过无线电进行交流.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人用正在发音的音叉抵住牙齿,也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3.几位同学在室外聊天,室内同学听声音可以分辨出每句话是谁说的,这主要是因为各人的() A、音色不同B.音调不同 C.频率不同D.响度不同 4.人能看见蝙蝠在空中飞行,很难听到蝙蝠发出的声音的原因是() A. 蝙蝠发声响度小B.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高 C.蝙蝠不会发声D.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低 5.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分析其原因是() A.大钟的回声 B. 大钟在继续振动 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的缘故 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在振动 6.在城市道路两旁常见如图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A.鼓号乐队不能进 B、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C、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D、乐器商店的标志 7.某人面对山崖大喊一声,经过1.2S后听到自己的回声,则此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 A、204m B.408m C.340m D.170m 8.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不可以测定() A、海底深度 B、两山间的距离 C、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 D、敌潜艇的位置 9.在选择减弱噪声的方法时,应该() A.只能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只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只能在听者身上想办法 D.可以在声源处,声音传播过程中及听者身上同时想办法减弱 10、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哪一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11.站在桥洞里说话,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A.桥洞内不能产生回声 B.桥洞壁产生的回声都从桥洞口跑掉了 C.桥洞是对称的,回声相互低消 D.桥洞不大,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靠_________传播。 13.在一根较长的有水的自来水管一端敲一下(铁管),在另一端能听到________次响声,最后一声是由________传过来的,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m/s秒,平时我们交谈,彼此听到,其传播声音物质是__________。 15.女高音和男低音中的“高”和“低”是指声音的________不一样,“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和“低”是指声音的________不一样。 16.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________;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________,其在生活生产中有很多应用,举出两个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向远处呼喊时,为了使声音传得远一些,可以用两手在嘴边做成“喇叭”状或用“土喇叭”,其目的是为了减小声音的__________,从而使声音的________更大些。 18.现代城市在主要街道上装有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装置显示的示数为50.62,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____,当有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声的世界复习导学案教案

一、知识再现(自主、快速复习本单元内容,并认真思考,交流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由观察和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二胡、提琴等乐器是靠弓和弦 的发出声音的;笛子是由发出声音的。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还可以在体和体中传 播,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三种不同状态的物体中传播速度的关系 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还与有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叫乐音,叫噪声。 4、乐音有三个特征,叫响度,响度与 有关,还与有关,叫音调,音调与有关,音色与有关。 5、称为频率,它的单位是用符号 来表示。 6、通常人们从噪声的这三个环 节进行防治。 7、叫超声,叫次声。超 声有哪些用途?次声有哪些危害? 8、人、狗、海豚的的听觉频率范围分别是多少? 9、通过上面的学习交流,独立完成知识网络: 声音的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音的传播:传播声音需要_________,传播声音的介质有_______、_______、 声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思考不同介质传播速度关系. 的音调:_________________,由______决定. 世乐音的三要素响度:_________________,由______决定. 界声音的分类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噪声减弱的途径: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超声与次声超声特点:______________.次声特点:______________. (点评:该环节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提前按排在课前完成。该环节提倡教师用学案的方法,精心编写教案使目标问题化、题目化呈现给学生。教师也可以知识梳理的形式,将本章所学的基础知识通过学案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我完成,将本章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回顾,实现知识的再现。必要时可以将重点、难点以实验的形式重回课堂。) 二、.知识点拔(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规律,考点还有乐音的特征,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例1扬声器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盆上的碎纸片会不断的跳动,这说明纸盆在产生声音。 例2、在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对话交谈.这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声音在________中不能传播. 例3、男同学说话声音“低沉”,是指男同学声音的______低,这是因为男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_______的缘故.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1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经验的联想),能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问题,通过实验,经过分析、总结,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要有介质。 2.从生活、自然现象的实例中引出物理问题,使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对物理有亲近感。 3.培养使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4.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2.难点 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演示法。 教具准备 课件、扬声器、音叉、音乐芯片(或小闹钟)、瓶口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的广口瓶,装有色儿的玻璃缸、抽气机、鼓、小纸人。 教学过程 一、声音的世界 播放根据课本P32图3一l、图3—2、图3—3、图3—4素材制作声形并茂的课件、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世界。 师:在这声音的海洋中,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讨论、交流后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耳朵里?我们足如何听到声音的?…… 师:大家提的问题提得很好,接下来我们先来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请每位同学用;乒指放在自己正在发声的喉头有什么感觉? 生:正在发声的喉头在振动。 播放蟋蟀呜叫的录像片或光盘,让学生观察正在呜叫的蟋蟀翅膀在振动。 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呜叫时的姿态? 生甲:蜜蜂快速扇动翅膀引起空气振动发出嗡嗡的响声。

生乙:鸟呜叫靠的是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 生丙:青蛙鸣叫是靠气囊的振动发声的。 生丁:雄蝉鸣叫是腹部下方有一层薄薄的发音膜,当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振动,这些振动通过共鸣室的放大,最后发出非常响亮的声音来。 ……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说明你们对生物很感兴趣,观察很仔细。你们知道有一种树叫笑树吗?笑树是怎么发出声音的? 原来笑树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就像人的笑声。 师:根据以上例子,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声音与物体振动有关。 师:下面请大家看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l:小纸人在播声的扬声器上跳动;小纸人在发声的鼓面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放进装满水的水槽中,水花四溅;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的乒乓球弹开; 师:由以上演示实验的实验现象,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甲: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生乙: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师:由观察和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板书 师:各种乐器在演奏时都是通过相应部位振动而发音的。如二胡、小提琴、大提琴等弦乐器与靠弓和弦的相互摩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笛子是由管内的空气振动发出声音的。 请你再举出一些物体发声时振动的事例。 生:…… 探究点拨: 师:从自然现象、日常生活或学习过程中,你产生了什么疑惑?发现了什么问题?如何将它们清楚地表达出来?如果你有了这样的感受你便开始了科学探究的重要一步——提出问题。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平时观察对问题的看法或见解,这就是科学探究的第二步——猜想或假设,对问题探究设计实验方案,这就是科学探究的第三步,进行实验——这是科学探究的第四部,得出结论——这是科学探究的第五步。 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师:发声体并不是直接贴着耳朵,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声音? 生:思考、讨论。 演示实验2:演示课本P34图3一10,探究声音的传播。 现象,瓶内有空气时,我们可以听到闹钟或音乐芯片的发出的声音,当用抽气机抽气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