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极拳六大开练功指南

八极拳六大开练功指南

八极拳六大开练功指南
八极拳六大开练功指南

八极拳六大开练功指南

流傳至今的八極拳已經形成12支不同風格的流派。但是,不管哪種流派,在最重要的六大開問題上,看法還是一致的,都認為「六大開極其藝」,也就是說,六大開囊括了八極拳基本功與搏擊術的精華,是八極門的極品。因此,前輩們攜藝自珍,輕易不露六大開,即使是入門弟子,也難以得到全部真傳,甚至終生看不到六大開的拳理和演練,引為憾事。隨著社會的進步,觀念的更新,此種狀況已有所改變。最近這幾年,武術刊物上出現了介紹六大開的文章,大家都對八極拳的核心問題給予關注並進行探討,試圖撩起六大開的神秘面紗。然而,因為歷史的原因,在八極門眾多弟子中,真正明白六大開的人並不多,能夠全部掌握拳理和技藝的人更是寥若晨星。對於六大開,八極門人普遍是「不識廬山真面目」。筆者習練八極拳多年,自忖有明師的傳授和深切的體悟等有利條件,對六大開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這才敢於「現身說法」,欲使六大開秘傳大白於天下,供同好者研習指正。

根據八極拳老譜的記載,六大開非常簡明,只有字訣(頂、抱、單、提、挎、纏)和歌訣(一打頂肘左右翻,二打抱肘順步趕,提挎合練單揚打,順步繞身便是纏,翻打頂肘中堂立,打開神拳往後傳)。在六大開的演練中,一般只能看到六個大勢(攔捶、搨掌、虎撲、貼山掌、纏絲崩、猛虎硬爬山)和一趟六大開拳。據此,有的人就以為六大開沒有什麼高明之處,不過是極普通的幾個文字和拳架罷了,稱不上八極門的精華。「一葉障木林不見,百川灌河笑大方」,六大開並不是想像的那樣簡單。中國武術歷史悠久,門派眾多,各個拳種都有自己最高的功法絕技,它們對外對內都有不同程度的嚴密封鎖。即使迫不得已公之於世,也往往是三言兩語帶過,沒有明師的口傳身授,門徒和大眾只能一知半解,難以領悟要旨。八極拳毫不例外,六大開就是這種情況。

六大開可以分作理論和實踐兩大部分。

理論部分包括「文字傳」和「口頭傳」兩個內容。文字傳就是前面提到的字訣和歌訣,本門弟子背得滾瓜爛熟,武林人士也耳熟能詳。屈指可數的四十八個字能稱之為理論嗎?能!古人云「大道至簡」。禪宗「不立文字」,五行學說的核心是「金木水火土」,《易經》的內容是六十四卦,有誰能說它們沒有或不是理論呢?「真傳一個字,假傳萬卷書。」自古以來,拳法豐富多彩,招術變化萬千,生花妙筆也寫不盡其中的奧妙。大師們只能字斟句酌,用最精要的語言概括高超的技藝,再通過現身說法,指點迷律。因此,只有得到耳提面命的弟子,才能通曉本門學說。為了讓世人了兒解禪宗和修習佛法,智者編寫語錄進行解說;為了說明萬物的起源和多樣性的統一,哲學家闡述五種物質(水火木金土)的相生相剋之理;為了探究陰陽變化,歷代學者皓首窮經,連篇累牘地對《易經》進行破譯。六大開的字訣和歌訣也有詳細的理論分析,只是它沒有表達在筆墨上,而是發揮於拳師臨場指教的口舌中,這就是六大開的「口頭傳」。「口頭傳」也可以看作是對「文字傳」的詮釋。因為口語具有時效性和隨意性,所以口頭傳的六大開理論是否準確、系統及完整,取決於三個條件:第一,傳承的內容是否純真;第二,拳師的素質是否全面;第三,弟子的領悟是否到位。筆者自視基本具備了以上三點,斗膽把「口頭傳」的六大開簡要整理如下。

六大開是利用人體八大部位(頭、肩、肘、手、胯、膝、足、臀)發力擊打對方的高超技藝。

1.頂:施用的部位與攻打的目標臵於同一水平線上,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在一點上,用整勁向前衝撞而出,這就是「頂」。例如,「雙羊頂」是用頭撞;「兩儀頂」是用肘法;「臥立炮」是用拳打;「吃根」是用膝磕。

2.抱:肢體由外向內攬扣合攏的力量和打法都是「抱」。例如,「砸抱」是用拳頭或前臂;「雲抱」是用肘和手;「圈抱」是用雙掌。

3.單:凡以單手成勢,借助擰轉伸挺等身法和手法,向不同方位發出劈、抽、掛、挑等勁力和動作擊打對方,都可以算作「單」。例如,「劈山掌」是用掌下砍;「上翻捶」是用拳反砸;「橫單手」是用臂橫掃。

4.提:它是指用手、膝、足等部位自下而上地猛然擊打對方。例如,「沖天提」是拳與膝合用,同時向上擊打;「挑提」是向上的掌托打再加上腳搓踢;「撣手提」是雙掌向下反抽與足尖向上彈踢相結合。

5.挎:擰腰坐胯,突發轉體,運用手、臂、肩、腿等部位,向外或向內發出靠、擠、崩、撞的勁力和動作,擊打或摔倒對方都是「挎」。例如,「翻挎」是用肩擠胯靠腿絆臂撥的合力使對方仰面翻倒;「折韁挎」是把拳與肘結合起來擊打對方;「掛塔」是用手的推拉配合腿的外掛,打出合力,使對方俯首撲地,這也歸屬於「挎」。

6.纏:以腰為軸,通過手、臂、肘、腿等部位,向上(下)往外(內)施轉纏繞,運用刁、扣、捋、鎖等勁力和手法擊打對方都屬於「纏」。例如,「擁身纏」是借助轉腰旋臂的動作「以圓破直」,化解對方的攻擊,再順勢推撞或崩打對方;「小纏」是用雙掌化解對方的抓捋刁扣,同時擰轉切壓,損傷對方的腕部;「抱肩纏」是以手按臂纏解脫並反擊對方的抓肩。

踢、打、摔、拿是中國武術特有的四種擊法,各門各派的技擊內容一般都出不了「四擊」的範疇。六大開也如此。「頂、抱、單」側重於打;「提」主要是腿法,它屬於踢;「挎」的作用主要是摔;「纏」不僅僅是拿,它還包含著更為豐富的內容。

通過上面簡要地解說,我們不難看出,六大開是八極拳技藝的高度概括,是從具體上升到抽像。先師們捨棄八極拳架式和技法的表象,提取本質的東西,通過比較分析,找出共同的屬性,進行歸納提煉,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總結出具有普遍性的理論,符合中國武術的發展規律。至此,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六大開是八極門的基本理論,八極拳全部套路和技法都是六大開字訣的組合與演練。科學的抽像必然正確地反映現實。我們以點代面,用六大開的含義和標準分析「八極架」全部動作的屬性,可以做出如下的判定:

1.臥立炮(頂),

2.兩儀頂(頂)

3.獅子張口(抱),

4.十字拳(纏),

5.獻胯(挎),

6.撲面掌(單),

7.閉襠式(抱),

8.六合手(單)

9.兩儀頂(頂),10.霸王舉鼎(纏),11.雙肋肘(頂),12.揣襠式(抱),13.架提(提),14.撲按掌(單),15.挖眉式(單),16.搓提(提),17.分肋頂(頂),18.鉤手提(提),19.砸肘(抱),20.跪膝(抱),21.擁肘(頂),22.上翻捶(單),23.抽頂(頂),24.右小纏(纏),25.撩陰掌(單),26.左小纏(纏),27.托槍式(提),28.穿袖提(提),29.通背式(單),30.掛塔(挎),31.單儀頂(頂),32.砸抱(抱),33.貫耳捶(單),34.擁襠胯(單)。

經典的拳論與核心的秘訣大多言簡意賅,內容精深,因為那是創作者的心血結晶和「鎮山之寶」,對外人要嚴守機密,惟恐傳出後削弱本門的威力;對弟子要「擇徒而授」,以防被歹徒利用危害社會。這就是八極門人普遍難解六大開,甚至分不清它是理論還是拳架的根本原因。

六大開不僅有理論,它還有實踐,也就是有具體的拳式、套路、勁法和手法等重要內容。這些年來,八極拳推廣得比較好,品位較高的六開大勢和六大開拳人們已經不覺新鮮,筆者把大家罕見的六個單趟子的動作名稱公佈如下:第一趟「頂」:挑提、兩儀頂、折韁頂、滾靠頂、分肋頂、捋手搓腳、抱頭頂、抽頂、挑撲頂、雙羊頂、雙砸肘、雙搖頂、臥立炮。

第二趟「抱」:雲抱、拐抱、截抱、擁肘抱、崩肘抱、吊肘、雙耙手、閉襠抱、上翻挎、穿袖抱、抱提、劈提抱、圈抱、蹚提。

第三趟「單」:刺手單、挑手單、翻手撣、撐捶、劈山掌、朝陽掌、撩陰掌、鉤手掌、三單手、翻挎打、上翻捶、抽頂、橫單手、頂陽針。

第四趟「提」:貫耳提、捋手提膝、挑提、跟提、撐捶、穿袖提、挑肘提、撣手提、鉤手提、盤肘、翻手提、拋扇提、盤肘提、吊肘提、砸抱提。

第五趟「挎」:滾靠頂、翻挎、圈挎、攔馬挎、沖天提、挎打捶、撩提挎、挑提挎、圈挎、挑手單、折韁挎、撲按掌、掛塔。

第六趟「纏」:纏肘、貼身纏、撲身纏、抱頭頂、雙背纏、砸抱捶、擁身纏、托槍提、纏臂、纏腕、抱肩纏、捆手纏、迎面掌、回張口。

六大開單趟子可以看作六大開理論的形象化身,它又是八極門重要技法的薈萃。六大開單趟子可以按照套路演練,可以拆開單打,還可以巧妙地組合起來應用於實戰。為了使弟子領悟六大開的靈活性,先師們還創編了「六開合演」,全部動作名稱如下:

1.挑提,

2.鉤手單,

3.雲手纏,

4.迎面掌,

5.攔手提,

6.三單手,

7.下翻捶,

8.吊肘,

9.拋扇掌,10.捋手搓腳,11.頂陽針,12.翻手撣,13.盤肘頂,14.雙挑肘,15.撣手提,16.貫耳提,17.穿挎頂,18.攔挎,19.翻挎,20.攔手提,21.盤肘提,22.翻手撣,23.穿袖頂,24.架提,25.滅子腿,26.掛耳頂,27.托手單,28.鉤手單,29.捋手提膝,30.沖天炮,31.雙背頂,32.反抱提,33.回張口,34.挑提,35.攔馬挎,36.掛肘捶,37.抱頭頂,38.抽頂,39.拋扇掌,40.擁襠挎。

技擊是八極拳的「脊樑」和「靈魂」,實戰是六大開的最終目標。為了使愛徒的搏擊水平達到極致,為了使六大一的武庫不斷豐富和完善,八極宗師還傳出「纏靠」、「六手翻」、「六開擷英」等高超的單打和對接秘技。它們都是六大開中的精品,世人難得一見。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六大開既有理論,又有實踐,二者互為表裡,構成知行合一的辯證統一體。這就好比鳥生雙翼,車有兩輪,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八極拳萬變不離其宗,歸根結底都是六大開的歸納和演繹。六大開是八極門當之無愧的基本理論和技藝精華。只有在六大開的正確指引下靈幽探奇,八極拳的理論研究和技術發展才能夠「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八极拳实战技法剖析

八极拳实战技法剖析 八极拳不但有丰富的套路,而且有巧妙的技击,甚至可以说技击是八极拳的"灵魂",是支撑八极拳发展的支柱。笔者从秘传的技击术中选出二十几个实用招法,供广大读者学习,以提高搏击的水平。攻防练习需要由两个人配合进行,本文图中穿蓝衣者为甲,穿白衣者为乙。 一、提胯打 乙左手击甲,甲迅速下蹲让过,同时用右手看住乙左手,右腿直接向乙裆跨进并向前拥身,利用腰胯挤靠的撞击力,使乙失去平衡,身体向后摔倒。 二、抱提 当乙向后倒地时,甲用右手反掳拽乙左手,同时左手向晨光横抱,顺着乙倾倒的的方向加力击去。另一种打法是,甲不抓拿乙,而是右脚前挑乙的左腿,或者右膝向前顶撞乙左腿迎面骨。 三、黑虎提 1.甲主动进攻乙,右腿向乙左侧跨进一步,右手用力向下按压乙头,同时猛地上提左膝,撞击乙头部,利用手的下按下膝的上提合力击乙。甲做此动作时,要用左手护住裆部,防止乙反攻打裆。甲还可以在提膝撞乙时,用左手或左肘击打乙的头部;也可以用双手抱住乙头向自己怀里拧转摔乙。 2.如果乙用手下按甲膝,进行防守,甲可以借势落膝,用左脚猛地跺击乙左脚面;也可以借势向前蹬腿,用左脚踹向乙的裆部。 四、狸猫爬树 1.甲主动进攻,左腿向乙右侧后跨进一步,双掌直接向乙脸部抓去。甲进身时速度一定要快,要贴紧对方,防止乙起腿击打甲的裆部。 2.乙如果用向前撞身的方法连防带打,甲可以顺势缩回身体,右手变作切拦手,砍向乙的咽喉或颈动脉处。甲也可以转身变为坐顶,用肘顶撞乙胸部,用左手抱截乙右手。 3.甲用切拦手或抱截打乙时,上盘应该向上、向外发寸劲,下盘也可同时用脚向里勾提乙腿,将乙摔倒。 八极拳实战技法剖析

五、夜里偷挑 1乙打甲,甲不招不架,身形下缩,向乙右方挤进,左脚放在乙右脚后"埋根",同时右手向前悠打乙的裆部;或者将掌变拳,击打右腿上的要穴:血海穴。 2.甲大进身打裆的同时,可以用右肩向乙的右肋撞去。不要怕乙的右后下砸,因为乙下砸的力越大,甲借乙力前撞的劲就越大。在用肩撞顶乙的同时,用左手扣抓锁住乙的右脚腕,向怀中提带,使乙摔倒。 六、顺步挂塔 交手时,甲抢先踩向乙的中门,身形偏转向下,再上右脚落于乙左腿里侧,借转腰之势,右脚向后用力往乙脚踝子骨上磕挂,右手同时击打乙肋或背部,使乙向前摔倒。 七、反臂截拿 乙被甲用上面的"顺步挂塔"摔倒,可弯腰用手撑地,然后迅速起身,用力向左进身,凭身撞和胳膊向外横挎对甲打出一招"拥挎",把甲摔出。甲在没被摔倒时,左手扳住乙横扫过来的手腕,右手按住乙肩,双手往外向下用沉坠劲,可使乙的肩臂关节节脱臼或受到伤害。 八、插花步 乙快速向甲进击,抢入中门,身形下走,对甲形成威胁。甲要立即身形左变,双脚随着身转碾动,双腿自然拧成交叉状,此时甲左脚可以向后发力挂乙的左脚摔乙;或者甲的右膝直接向前发力跪磕乙的左国部(左膝盖的后面),同时用右臂打盘时,直击乙背,上下合力将乙向前摔出。

八极拳

https://m p .we i x in .qq .com /s/f e lgXEWyYRS e yg52A nh x f w 史上最全武学宝库: 2.抱:肢体由外向内揽扣合拢的力量和打法都是“抱”。例如,“砸抱”是用拳头或前 “卧立炮”是用拳打;“吃根”是用膝磕。 整劲向前冲撞而出,这就是“顶”。例如,“双羊顶”是用头撞;“两仪顶”是用肘法;1.顶:施用的部位与攻打的目标置于同一水平线上,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在一点上,用超技艺。 六大开是利用人体八大部位(头、肩、肘、手、胯、膝、足、臀)发力击打对方的高笔者自视基本具备了以上三点,斗胆把“口头传”的六大开简要整理如下。 第一,传承的内容是否纯真;第二,拳师的素质是否全面;第三,弟子的领悟是否到位。具有时效性和随意性,所以口头传的六大开理论是否准确、系统及完整,取决于三个条件:中,这就是六大开的“口头传”。“口头传”也可以看作是对“文字传”的诠释。因为口语和歌诀也有详细的理论分析,只是它没有表达在笔墨上,而是发挥于拳师临场指教的口舌为了探究阴阳变化,历代学者皓首穷经,连篇累牍地对《易经》进行破译。六大开的字诀为了说明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哲学家阐述五种物质(水火木金土)的相生相克之理;的弟子,才能通晓本门学说。为了让世人了儿解禅宗和修习佛法,智者编写语录进行解说;用最精要的语言概括高超的技艺,再通过现身说法,指点迷律。因此,只有得到耳提面命来,拳法丰富多彩,招术变化万千,生花妙笔也写不尽其中的奥妙。大师们只能字斟句酌,内容是六十四卦,有谁能说它们没有或不是理论呢?“真传一个字,假传万卷书。”自古以能!古人云“大道至简”。禅宗“不立文字”,五行学说的核心是“金木水火土”,《易经》的本门弟子背得滚瓜烂熟,武林人士也耳熟能详。屈指可数的四十八个字能称之为理论吗?理论部分包括“文字传”和“口头传”两个内容。文字传就是前面提到的字诀和歌诀,六大开可以分作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 以领悟要旨。八极拳毫不例外,六大开就是这种情况。 公之于世,也往往是三言两语带过,没有明师的口传身授,门徒和大众只能一知半解,难拳种都有自己最高的功法绝技,它们对外对内都有不同程度的严密封锁。即使迫不得已见,百川灌河笑大方”,六大开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中国武术历史悠久,门派众多,各个么高明之处,不过是极普通的几个文字和拳架罢了,称不上八极门的精华。“一叶障木林不扑、贴山掌、缠丝崩、猛虎硬爬山)和一趟六大开拳。据此,有的人就以为六大开没有什中堂立,打开神拳往后传)。在六大开的演练中,一般只能看到六个大势(拦捶、搨掌、虎歌诀(一打顶肘左右翻,二打抱肘顺步赶,提挎合练单扬打,顺步绕身便是缠,翻打顶肘根据八极拳老谱的记载,六大开非常简明,只有字诀(顶、抱、单、提、挎、缠)和面的认识,这才敢于“现身说法”,欲使六大开秘传大白于天下,供同好者研习指正。笔者习练八极拳多年,自忖有明师的传授和深切的体悟等有利条件,对六大开有了比较全全部掌握拳理和技艺的人更是寥若晨星。对于六大开,八极门人普遍是“不识庐山真面目”。面纱。然而,因为历史的原因,在八极门众多弟子中,真正明白六大开的人并不多,能够六大开的文章,大家都对八极拳的核心问题给予关注并进行探讨,试图撩起六大开的神秘着社会的进步,观念的更新,此种状况已有所改变。最近这几年,武术刊物上出现了介绍是入门弟子,也难以得到全部真传,甚至终生看不到六大开的拳理和演练,引为憾事。随与搏击术的精华,是八极门的极品。因此,前辈们携艺自珍,轻易不露六大开,即使问题上,看法还是一致的,都认为“六大开极其艺”,也就是说,六大开囊括了八极拳基本功流传至今的八极拳已经形成12支不同风格的流派。但是,不管哪种流派,在最重要的六大开八极拳“六大开”指南

八极拳教材拳谱 2

八极拳教材拳谱 2 八极拳教材拳谱 八极定桩 双手握空拳置脐下高度,开左步与肩同宽,脚掌内缘平行,此为预备式。屈膝蹲坐, 膝弯内侧成90度夹角,双膝前顶、不可外张,双拳由小腹直接伸至胸前高度,拳距约一、蹲步双伸 (马式) 双掌宽度,手肘下坠、亦不可外扬。含胸拔背,身躯端正轻松,臀部不可向后翘起, 胯部沉坐圆活、不可僵硬。收势时靠肘起立。 身形并足直立,双手握空拳置脐下高度,提左膝至中门腰部高度成右独立式,脚尖下 二、提膝 压护住立足之膝盖,双拳由小腹直接伸至胸前高度,双拳、膝盖成三角形,独立之足(独立式) 五趾抓地、膝盖微屈保持弹性,脚尖微外摆。左右交替。 由预备式蹲坐成马步,朝右前方顶出右肘,拳心外翻、小臂约垂直地面,左拳坐腕扯三、顶心肘 (马式) 至左腰旁,拳心朝下,小臂略与右大臂平行。靠肘起立,左右互换。 先由预备式蹲坐成马步,收左拳,右转腰胯90度捅出左平拳,同时右小臂由中门滚压 四、黑虎偷心

平扯回右腰,肘尖与左拳前后相对,前膝顶、后膝蹬直,保持身形端正。转回马步左(弓式) 右互换,靠肘收式。 身形蹲坐成马步,双手变掌外撑,左上右下,头向右转、目视右侧,双臂均成弧型有五、蟒蛇缠身 (马式) 撑展之意,左掌在前额,右掌在胯前。靠肘起立,左右互换。 身形略左转下蹲,步型外张,左膝顶、右胯坐,左小臂由下朝左侧崩撩,手肘微屈,六、崩捶 (不丁不八式) 右拳后扯至右腰际。转回马步靠肘起立,左右互换。 身形蹲坐成马步,双手开掌,右手由下朝右侧撩起,坐腕弹掌,掌心朝前,后掌亦坐七、金鸡抖翎 (马式) 腕撑顶至左腰外侧,目视右方。靠肘起立,左右互换。 身形蹲坐成马步,双拳随沉坐之势向前下方栽出,拳心朝下,双臂平行伸直,约与大八、双栽 (马式) 腿平行,头要顶、尾要收,肩臂拔张,目视双拳。靠肘含胸起立,收式。 八极活步桩 一、蹬腿身形直立,并步抱肘,并膝下蹲,坠肘平伸双臂,保持上盘不变,屈膝蹬出左脚,脚 跟与右膝同高,身体不可有起伏,顺着重心前移平稳落步成左弓步,再蹬出右脚,出脚时不可刻意提膝抬脚,轻离地面即快速出腿,交互蹬腿前进。 提右膝成独立式,双臂向前握拳平伸,再搭成右上左下之十字手,掌心朝下,身体向

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

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 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八极拳始祖引用“八极”一词定为拳名,非常绝妙。“八极”属古地理概念,“八”为数字,“极”为顶端,远端之意。“八极”系天地间四面八方极远的地方。《淮南子·地形训》记载曰:“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又“九州之外乃有八殥,八殥之外而有八紘,八紘之外乃有八极”。“殥,犹远也紘,维也,维络天地而为之表,故曰紘也”。此为“八极”一词之正解。 八极拳,行拳必内存八意,外具八形,劲发八面。警,慌、毒、猛、烈、神、急。内存八意方可先机制胜;外俱八形始堪进退;应敌时身体中正,劲发八面,不偏一隅,方能以稳重厚实而博人。“八意”“八形”“八面”均以“极”字为宗旨。此为“八极拳”之所由来也。本拳又称开门八极拳,盖取应敌进招不离硬开门之意也。八极拳内存八意,八意者:警、慌、狠、毒、猛、烈、神、急是八种攻防意识,需精心修炼,达到极限为目的。警:是极其高度的警觉意识;慌:是指在慌乱中,处变不惊,镇定自如的意识;狠:是指极其凶狠、凌历的意识;毒:是指极其残忍毒辣的意识;猛:是指极其勇猛剽悍的意识;烈:是指极其强烈狂暴的意识;神:是指极其神速顽强拼博的意识;急:是指极其快捷急发的意识。八极拳外具八形。八形者:龙、虎、

熊、猴、燕、犬、鹰、鹑。八形要象形而取其意,用其神。龙:龙能隐潜腾伸,呼风唤雨,翻江搅海,隐形无踪,出没无常。进步捷如风,变化如蛟龙。虎:勇猛、凶残、霸气、猛进、猛扒、猛撞、猛插、猛楼、猛按的威猛之气势。熊:沉稳、镇定、坚实、厚重,蹲靠、硬碰、硬撞、挤靠、上掀、拔根。猴:机警快捷、动如疾风、快如闪电、愣打、快接、急弹。燕:敛体束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侧锋而入,见隙即钻。犬:凶猛剽悍,反应敏锐和非凡的听觉和嗅觉。鹰:目锐、利爪、束身闪钻,迅猛快捷,急冷狠抓。鹑:极快的起动。急突善钻的高超技能。发招似鹑突也。外俱八形:模仿八种动物的习性特点,用其神,取其意,化其技。八极拳“劲发八面”不偏一隅,方能稳重厚实,健力而博人。八极拳习技贵劲,不贵力。人体向外发力有两种,一种叫“力”一种叫“劲”,力方而劲园,力长而劲短,力涩而劲畅,力迟而劲速,力浮而劲沉,力强而劲锐,力显而劲隐,显于局部叫力,八极冶为一气者叫“劲”。力是劲的源泉,而劲是力的精华。全身内外协调一致集中于一点,击打在人体上八极拳称之谓整劲,就是把人体训练有素的能量集中到一点释放出来,如同火山爆发,称之谓“爆发力”是八极拳的精髓。练功为健身,打拳为致用,身不健而招无用,只有内外兼修,形神俱练,方能达到身心健康与技击神化之境。八极拳劲道:按表现形式可分为“明劲”、“暗劲”和“化劲”三种,

八极拳教学与训练的注意事项

八极拳教学与训练的注意事项 八极拳是中国古老的优秀拳种,是与中国传统哲理完美结合的拳术,它深邃的哲学思想,丰厚的文化内涵,系统的训练内容,淳朴的演练风格,实用的技术体系,深受国内外武术爱好者的青睐,而且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 但是,系统介绍八极拳的书籍、资料、录像极为匮乏,虽然2000年笔者编辑的第一本系统详实介绍八极拳的《霍氏八极拳谱》问世,当时,欣慰之余,还是觉得意犹未尽,《拳谱》毕竟有它的局限性,很多内容无法体现,而且八极门内的朋友们也都期望有一本更系统详细的资料,很多八极拳爱好者也都来电询问能否编写一本更具操作性的书籍,还有的武术研究人员向我索取八极拳的资料。 为了满足广大八极拳爱好者的需求,同时也为研究中国武术的人士提供一份详实的八极拳资料,现把霍氏八极拳的系统内容整理成书,编写成《传统八极拳教程》,既称为教程,就要具备操作性、实用性,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性、系统性,使之成为从事八极拳教学人士的一份详实的教学依据,成为八极拳习练着的良师益友。《传统八极拳教程》将全面系统地介绍霍氏八极拳部内容及训练方法,教程的编写是笔者根据自己学习和练习霍氏八极拳的过程,并总结多年从事八极拳教学的实践经验,尽可能全面地、系统地整理霍氏八极拳的内容,将原汁原味的八极拳展现给广大读者。编写时掌握的原则是:在技术特色上体现原有风貌,在练习内容上保持完整系统,在理论阐述上精心归纳整理,揭示其法则性的本质和原理,尽力使该书不负教程之命名,不负众望所期待。 本教程全部完成可达到100多万字,现已完成《传统八极拳教程》第一部分的写作,全书约近40万字,其中动作路线图800余幅。主要内容包括:武术概述、武士精神、八极文化、源流沿革、教学与训练、主要技术分析、基本技术训练、拳术训练(八极小架、八极拳、八极对接、劈挂掌图解)、实用技术(金刚八式、六大开、八大招、应手拳图解)、八极拳精要等章节。近期将与读者见面,届时广大读者将一睹霍氏八极拳的全貌真容。其内容除笔者撰写、演练之外,《霍氏八极拳精要》内容取自《霍氏八极拳谱》,这两部分内容是由霍文学先生撰稿、笔者编辑整理的;《八极文化概述》一章主要由胞弟李树森先生执笔撰写;《八极对接》一节由笔者之徒、全国八极拳比赛八极对接第一名获得者李志强(吉林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格斗教研室主任)和吴海勇演练并撰写说明;《劈挂掌》一节由笔者之徒、全国八极拳比赛两项一等奖获得者闫树圣演练并撰写说明;《六大开合练》一节由笔者首徒、全国八极拳比赛挖掘项目一等奖获得者魏国军演练并撰写说明;全书的动作照片由笔者之徒夏吉星执机拍摄。《传统八极拳教程》之后将陆续撰写《八极拳内功练习》、《八极拳实用功法》、《八极拳主要器械》、《八极拳实战训练》、《八极拳文化概论》等部分,使《教程》更加系统完善。 教程的编写得益于霍家四代人的无私传授和大力支持,也是两代霍家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笔者随霍家习武二十余载,时时被霍氏八极拳纯正的功夫、精妙的技艺、

金刚八极拳

金刚八极拳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金刚八极拳 金刚八极拳 金刚八极拳具有八卦掌的步法、螺旋劲法,戳脚的腿法,劈挂、通臂拳的放长击远等技法及金刚拳的转环。主要拳路有“六大开”、“八大招”,“六肘头”、“金刚八极架”八趟、“八极对接”、“金刚八式”等套路。 金刚八极拳的主要劲法有十字劲、沉坠劲、转环劲、爆炸劲、弹崩劲、震碾劲等。 金刚八极拳内外兼修的练法主要通过“两仪桩”、“旋极桩”等桩功训练,消除后天的浑浊之气、蛮拙之劲、僵硬之劲,使得体内的逆气转为顺气,浊气化为精气,达到内外兼修、阴阳和合、内柔外刚、浑圆一体、刚柔相济。所有的拳式虚实分明、快慢相间,上下相应,三盘连击,一气变化,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远在六合以外,近在一身之中,一动一静,一言一默非口传心授而不易得其精妙。该拳有“罗手者,天地转也”之说。腰步盼前顾后,运动方式讲究“圆”、“远”、“直”,远为极端,圆为太极,直为卦象,贯穿于手、腰、腿、脚,遇方则方、遇圆则圆。 金刚八极拳,内存八意、外具八形,劲打八面,八意:惊、慌、狠、毒、猛、烈、神、急;八形:龙、虎、熊、猴、燕、鹑、鹰、犬。 金刚八极拳主要步法有:拥搓步、抢步、震碾步,四六不丁马,进退一趾滑,劲起于脚,发于腰,达于手,可谓八极八极脚不离地。 金刚八极歌诀

上步顶肘中堂立,斜身绕步呈刚强,要打津拳朝天起,倒退一步闭了裆,两手一开分天地,抢步跪膝命难防,抱肘捋腕分前后,遮裆护耳归中堂。意薄身正直,十趾抓地牢,两膝微下蹲,松胯易拧腰,两肘配两膝,八方任飘摇。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金刚八极拳风格,鹿腹鹤形熊立身,惊牛疯象龙虎形,虎踞龙盘狮吼腾,招招式式一团风。 练独立如入摩,练着观封闭拔,练内外筋骨合,练刚柔弹脆硬,练变化巧准快,练气动闪如电,不必远求尚美观,只在眼前中间变,动手发招要留德。 金刚八极十大技法 1(姿势舒展2(手脚相随,上打下封,紧逼硬攻3(下盘稳固4(寸劲短快5(变化突然6(拥搓代缓7(以气催力8(刚柔相济9(阴阳顿挫10(神形兼备,沉坠劲为根基,十字劲为崩炸之力,缠丝劲是柔中含刚。 金刚八极八大要素 1(神如箭驰2(意如闪电3(身如旋蛇4(手法如魔5(进如风钻6(闪如火灸7(避重击虚8(抢位攻中 金刚八极进手之法 进手之法讲究神进,意进,身进,力进,抢步闪进,封手侧进。拳本无招法,无形有机变,步灵无定式,功发有阴阳,出手有螺旋,神机内崩撼,全身稳如山,支点力如簧,发力不露形,形变不露象,潜力如丝连,提胯化攻合,缠绕体宜中,无形无式,无招无象。善用方位角度的变化,重心力度的机变,巧用杠杆力、离心力原理,硬开硬打。出手划圈,出脚走边,进招封手侧进,远闪近缠,以闪为进。闪打闪进,离开即闪,逢手则缠。闪中打,打中闪,缠中打,打中缠,闪进缠打,打打缠缠,闪闪打打。闪后打,缠中打,打中缠,你直打,我斜打,你斜打,我拧步拨打,不招不架,不动不打,见招打招,见式打式,发招连珠炮打法,静则抱元

八极拳实战精要

八极拳实战精要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八极拳先贤们创立了将“健身与技击熔为一炉”的体系,近三百年历久不衰。直到今日,仍在强身健体、自我防卫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展示出独特的风采。 《八极拳谱》中曰:“行拳必内存八意,外具八形,劲发八面。”八意者:警、慌、狠、毒、猛、烈、神、急。八形者,即龙、虎、熊、猴、燕、犬、鹰、鹑。八面者,八方也。内存八意方可先机制胜,外具八形始堪进退。应敌时身体中正,劲发八面,不偏不隅,方能以稳重厚实而胜人。八意、八形、劲发八面,不偏一隅,方能以稳重厚实而胜人。八意、八形、劲发八面均以“极”字为宗旨。也就是说,人体周身内外是一个完整之体,体内动必形于外.外动必发于内,意动形随,气动血行,骨顺筋直,气到力发。所以八极拳强调练形必练意,练意必练形,要意形一致,内外合一,上下相随,一动一静必存训练有素的应敌之意。 拳谚云:“搏击需放胆,狠毒战上风。”如一只温顺的犀牛虽然强壮,当遇到狮子攻击时,它只能避开或退让。犀牛的这种行为助长了狮子的凶残气焰。这就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大敌当前,任凭你体魄强健,力量强大,技术高超,倘若没有胆气,没有制敌的方向和目标,势必手足无措.在生死相搏的刹那问失去制敌的先机。故而,八极拳在倍炼中强调练形必练意的目的是使制敌的心态得到超前的训练。应敌时自然而然具备极高的警觉性,极其敏锐的反应.极其威猛强悍的气势,极其灵活巧妙的招术变化,极其迅猛快捷的步伐,方能做到先机制胜。 外具八形,是八极先贤们察天地之气候,仿万物之灵动,逐渐总结的奇能绝技。龙能开能稳,能大能小,大能翻搅海.吐雾喷云;小能隐无踪迹。虎有捕食凶残之威猛;熊有沉稳之能,蹲靠之力;猴有三躲六闪之能;燕有

八极拳八顶与八式

八极拳肘法丰富,招法繁多。为使练拳者迅速地掌握实战技术,先师们以易学好用为标准,从套路中筛选出具有实效的招势,组成了“八顶”与“八式”(又称“金刚八式”)两个短小精悍的套路,供弟子们演练。虽然它们只有十六个动作,但内涵丰富,变化多端,攻势凌厉,是八极拳中的精品,不可轻视。 “八极”是:挑扑、背顶、转挂顶、抱头顶、滚靠顶、翻顶、折缰顶、闭提顶。“八式”是:撑捶、扑西掌、降龙式、伏虎式、劈山掌、探马掌、虎抱捶、圈抱掌。“八顶”朝西练过去,“八式”朝东打回来。“八顶”与“八式”可以作为一套整拳来练,也可以拆开单操或双人过招。通过正反势、左右劲等练至精熟,不仅利于实战,而且能够健身。 一、起势 1.身朝西方,目视前方,并步垂掌,直立;双手握拳,由裤缝向前平端提起,两臂与地面平行,拳眼朝上(图1)。 2.两拳变掌,掌心朝上,平提起置于头上方变掌下落至颈后侧,掌心向下(图2)。 3.双掌由耳侧下落,掌心朝前,掸拂两侧衣襟;接着两臂弯屈上提,两手由耳根向前水平推出,右手变拳贴于左掌心(图3~图4)。 4.身体右转90°,右足向斜后方退一步,左足跟随并步,屈膝下蹲,左手变拳和右拳同时下落于胯前,双臂弯屈,拳心向下;身朝北方,头颈左转,眼视西方(图5)。 要点:动作1至动作3要全身放松,神定意静,舌顶上腭,自然呼吸;动作4鼻吸口呼一次,气沉丹田,屈膝落拳要有沉坠劲。 二、挑扑顶 1.身体左转90°,左足向左斜前方上一步,右足跟抬起向外碾转,成三角八棱步;同时双臂向左前上方绷挑,拳眼朝上;身朝西方,眼视前方(图6)。 2.身体左转90°,右足向左足前跨进一大步,左足随之?滑跟进,拧腰坐胯成马步;同时右臂弯屈变肘外顶,右拳竖于右颊下一拳远处,拳眼朝肩,拳心朝斜上,拳头松握,为“开口拳”;左拳沿右肩前下落,至左胸下屈肘抱住,拳眼向内,拳心向下,距体一拳远;身朝南方,头颈右转,眼视西方(图7)。 要点:两个动作要紧密连接,一气呵成;双足蹬地,整个身体有向前冲撞的劲意;右足擦地向前?出,落地后脚跟外转碾震;身体坐胯下沉,有沉坠劲;两臂有右前顶左后拉的十字劲;右肘有朝前下的扑劲和顶劲;双臂绷挑时用鼻吸气,右肘顶时嘴呼气发“哼”声。 技击作用:1.双臂向上绷挑对方击我之拳,右肘扑顶对方胸部。 2.绷挑对方臂后,双拳变掌弧形下落,夹击对方肘部;或腕部里翻,掌心朝外,猛然推撞其胸部。 三、背顶 身体左转90°,左足蹬地,右足后退一步,左足随之向后滑动一步,成坐步;同时双肘逆时针转动,分别由两肋后顶,拳心朝上;身朝东方,头颈不动,眼视西方(图8)。 要点:步法是退步?滑,身体背部有向后挤撞的劲意;绕肘时用鼻吸气,顶肘时呼气发“哼”声;呼吸要快,和动作、劲力要协调一致。

八极拳文化与理论研究之――八极拳与“六合”

谈完了“八极”的本含真义,还有一个重要的词要搞清楚,弄明白,那就是“六合”,因为在八极门中,“六合大枪”是本门技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历代的八极大家除了苦练拳术外,都要兼练六合大枪,从而被武林中人称为“神枪”。那么,大枪以“六合”命名,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六合”是什么意思呢?下面,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简单的诠释。 1、目前,武术界对“六合”含义的理解通常都是心意六合拳(形意拳的前身)《九要论》中的说法,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也。此为六合。”这种阐释和内涵在很多拳种中应用并被视为拳法秘诀。八极拳也不例外,在《罗疃八极拳谱?八极拳精义》中记载:“……六合之理不可忘,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为外三合。内外三合,气力相连,阴阳相克,全凭丹田为主……” 据马国兴先生解释,拳术的六合理论,源于上天、下地、东、南、西、北四方的“天地六合”说。人体身形一成,便具此上之头顶,下之足底,前胸腹,后背臀,左侧面,右侧面的六合一体之形,凭此之形不经修炼,不能用之于攻防。 2、《淮南子?地形训》中:“地形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极之内,照之以日月,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椒真训》中:“夫天地所覆,地之所载,六合所包,阴阳所吁,雨露所濡,道德所抉,此皆生一父母而阅一和也”。“若然者,下揆三泉,上寻九天,横廓六合。”这三段话中,“六合”的意思都是指天地上、下、东、南、西、北六个方向,引申为无比广大的空间,也就是整个宇宙。可见“六合”与“八极”竟是同一含义,这一点,在“诗仙”李白的两首诗中得到证明,一首是《秦王扫六合》、一首是《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其中《秦王扫六合》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里的“六合”,指天地四方,“扫六合”就是扫荡四面八方,引申为统一中国的意思。在《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中有“何不令皋繇拥彗横八极,直上青天扫浮云。”这两句是对尧讲的话。皋繇是尧舜时的大臣,主管刑法之事。“彗”是指扫帚。拥彗,就是手拿扫帚扫地。横八极,就是横扫八方极远之处。 为了进一步说明二者的紧密对应关系,我们再看一看《本经训》中的记载:“帝者体太一,王者法阴阳,霸者则四时,君者用六律,秉太一者牢笼天地,弹压山川,含吐阴阳,伸曳四时,纪纲八极,经纬六合,覆露照导,普汜无私,蚍飞蠕动,莫不仰德而生”。“纪纲八极,经纬六合”的意思是管理八极,规划六合。细心的读者一定看明白了,“八极”就是“六合”。古人在书写文章时,如果同一段文字中出现两个相同的词,就要变换一下,以避免词汇的重复与雷同。如前面“地形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极之内,照之以日月,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很显然,“六合”与“四极”指的是一个意思,都是四面八方之意。而且,在《庄子.大宗师》中,庄子也将“六合”变换成了“六极”。文中这样说: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这段话的意思是:道是真实而又有信验的,但又是无为和无形的;可以心传却不可以口授,可以用心领悟却不可以用眼见;道本身就是本、就是根,还没有天地之前,自远古以来道就存在着;它引出鬼帝,产生天地;它在太极之上却不算高,而在六合之下却也不算深,先于天地存在却不算久,长于上古也不算老。 另外,《庄子?天运》中也有“六极”一词的出现:“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与所乎?巫咸昭曰:‘来!吾语汝。天有六极五常,帝王顺之则治,逆之则凶。九洛之事,治成德备,监照下土,天下戴之,此为上皇。’” 这段话的意思是:天体在运行吗?大地在静止吗?日月在争着回到各自处所吗……?巫咸昭说:“来,我告诉你。大自然本来就存在着六合五行,帝王顺着它就能安治,违背它就生

八极拳的内容特点及法则

八极拳的内容特点及法则 [作者:吴连枝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62 文章录入:子牙河] 八极拳的内容特点及法则 一个完美的武术门派不但要有完整的理论,还要拳械相兼并有固定独特的特点法则和套路,是八极武术独立门户的根本及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生命源和潜在力。 “开门”是八极门的总特点故称“开门八极拳”。何为“开门”其意有四:一、“开门”即始立门户,独树一帜;二、技法变化讲究“六大开”,巧也、猛也、开门无阻也;三、开门八窍,慧人心脑,晓理、悟性、明德,以一理生万变为自然;四、开门不闭门,独立不独存,“天下武林是一家”,提倡外传内引,开门交流,取长补短,永无止境。 “十大形意”是八极拳的身法特点。清同治年间,孟村“八极新传”记有:“一练拙力如疯魔;二练软绵封闭拨;三要寸接寸拿寸出入;四要自由架式懒龙卧;五要五藏气攻到;六要五行周身合”。吾之祖训拳谚:“手似太极,身似形意,怀揣八极”。所谓手似太极,是指八极之招法(即“手”)须阴阳变化至极;“身似形意”是指八极拳身法之圆活,腾挪须象“十大形意”;“怀揣八极”是指习八极拳法者须达到“八极”(“八”为阴阳变化,“极”为巧妙变化至极,趋于“无形”之境界。)这里所指的“太极”、“形意”、“八极”并非指的是武术门派。所谓“十大形意”,就是八极拳之身法要求运用“龙、虎、熊、猿、蛇、鸡、鹿、鹏、鹤、鸵”十种动物在运动搏击中所善用的“抖、缩、愣、含、惊、崩、撑、挺、竖、横”的“十大劲别”,体现在八极拳法中,以提高练者稳健、快捷、多变、勇猛、含蓄、虚实之效。 八极拳吴钟公初创时期,“吴家拳”主要“三拳”八极小架,八极单对打,四朗宽;“三刀”:“四门刀,提柳刀,春秋大刀”;三棍(棍棒一样):“袖棍,乞丐棍(亦称八棍头),行者棒”;以及行劈拳(十二趟)、六大开拳等。吴钟公之女吴荣出嫁后,将夫家(戴氏)长拳、华拳、六角式、太祖拳、太宗拳、飞虎拳、桃花散(对练)等长拳套路引入孟村吴门,并与师弟吴溁(永)、吴钟毓共贯以八极拳理。至祖父会清公进一步改革套路,将八极小架由一路增为三路,又增编黑虎拳,引进劈挂掌(亦称抹面拳)青龙拳,双刀、对练器械引进刀进枪、三节棍进枪等。至先父吴秀峰再创开拳,连手拳,十二形抱拳;由桃花散与八极对打创编了一至四路扶手对练;引进罗汉功拳、八仙剑、青龙剑等。从八极拳理论上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是八极门新的里程碑。 八极门“三位一体”的拳法套路结构: “八极小架”为八极拳最基础的套路,吴钟公时仅一趟,由会清公编为三趟,秀峰公编为十二趟。八极小架是“易学易练,老死难精”的入门基础。 八极小架由十六个动作组成,是以吴氏“两仪”为框架“搭建”的。其动作朴实无华、简单大方,而内涵深奥的“架子”之桩功基础,演练时一招一式、一动一静,一动则发如炸雷,一静则似如处子,速度越慢越能提高“站桩”之功力。八极小架的科学性、全面性,八极拳法浓缩性,均达到不可挑剔的最高境界,实为八极门人必修和永修套路。君不知,八极小架初学者和八极拳法精通者,对“架子”的内涵理解是有天壤之别的。八极小架称谓“小架”,并非还有“大架”相对应。凡持“大八极、小八极、死八极、活八极”之说者皆为讹误。 八极小架是以“两仪”为“架子”,以《易经》八卦图为理论基础思路形成的套路。 两仪定乾坤,乾坤动而又左顾右盼生“四象”之态。乾为父、坤为母,生六子,得乾爻生艮、坎、震,得坤爻生兑、离、巽。两仪变化生六大开:顶、抱、单、提、胯、缠。

八极拳与军体拳三套路拳谱

八极拳小架 01、起式 02、上步撑拳 03、两仪顶 04、狮子小张口 05、十字拳 06、献胯 07、冲天拳 08、闭地肘 09、合子手 10、两仪顶 11、霸王举鼎 12、双擂肘 13、揣裆 14、握力炮 15、挖眉 16、搓提 17、托枪式 18、单推窗 19、朝阳手 20、炮提 21、二郎担山 22、跑膝 23、拥肘 24、翻胯 25、闭胯 26、右小缠 27、撩阴掌 28、左小缠 29、白蛇吐信 30、跃步穿袖 31、通背式 32、翻身挂塔 33、单翼肘 34、闭肘 35、收式 开门八极拳 01、起势 02、亮天地 03、攉打顶肘 04、拉弓式 05、上步撑拳 06、绕步撑拳 07、翻身掖锤 08、扁踹 09、反砸胯 10、十字拳 11、献胯 12、打开 13、推窗 14、拉马式 15、白莽翻身 16、左右猛虎爬山 17、左右摇身大缠 18、闭肘 19、右小缠 20、上步掌 21、挂塔 22、翻胯 23、单翼顶 24、跪膝 25、架打 26、冲天掌 27、闭地肘 28、左右云抄手 29、左右架打 30、献胯 31、打开 32、撩阴掌 33、上步掌 34、退步三掌 35、挂塔 36、跃步闭地肘 37、右小缠 38、撤步砸 39、跳步顺步撑 40、翻身滚臂 41、扁踹 42、反砸胯 43、十字拳 44、献胯 45、打开 46、撩阴掌 47、左小缠 48、搓提 49、白蛇吐信 50、通背式 51、金鸡独立 52、攉打顶肘 53、闭肘 54、收式 军体拳Ⅲ 01、踏步上冲拳 02、上步左冲拳 03、弹腿右冲拳 04、下击横勾拳 05、下压反弹拳 06、挑拨侧冲拳 07、歇步勾亮掌 08、虚步上冲拳 09、掳手侧冲拳 10、盖步右靠肘 11、蹬腿马步挂 12、挑臂右砸肘 13、鞭拳转身盖 14、右格左冲拳 15、左格右冲拳 16、侧踹双弹臂 17、左右冲锋抛 18、盖拳退步勾 19、左弓右砍掌 20、右弓左砍掌 21、左弓右勾挂拳 22、右弓左勾挂拳 23、跃起跪步砸 24、马步横砍掌 25、掳砍右穿掌 26、掳砍左穿掌 27、仆步勾挑裆 28、飞脚盖步冲 29、转身右砸肘 30、弓步右击肘 31、弓步双抱拳 32、侧蹬转身冲

八极拳

八极拳(一) 魏彦丰 八极拳是我国传统的优秀拳种之一。它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诸省,南方及海外也见。河北沧州是八极拳的发源地,是清朝康熙年间一个名叫“癞”的云游高僧始传给吴钟,尊“癞”为始祖一世,吴钟为初祖二世,迄今历经200多年不衰。40年代末,原南京中央国术馆,将八极拳列为必修拳术。八极拳随之广传全国,饮誉海外。 八极拳动作节短势险,猛起硬落。发力暴猛。以其刚烈雄健、朴实简洁的风格和独特的技击特点著称于世。拳谚曰:“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可见它在我国武坛众多门派中的地位。 八极拳练法要求:一练拙力如疯魔,二练软绵封闭拨,三练寸截寸拿寸吐露,四练筋骨皮肉合。 八极拳套路图解 起式 两脚并步,身体自然站立,两臂自然下垂于两腿外侧,掌心均向里,掌指均向下,目视前方(图1)。 要点:头要端正,颏微收,挺胸,直腰,收腹,身体自然正直,两臂自然下垂。 第一段 1.并蹲步栽捶 两脚右拧,身体右转90度,两腿屈膝半蹲,成为并蹲步,右拳直臂向下栽拳于小腹前,拳眼向里,拳面向下,左拳屈于右腋前,拳心向里,拳面斜向右,目视前方(图2)。 要点:头要端正上领,颏微收,挺胸,直腰,收腹,气向下沉。 2.抱拳弹腿 左拳收抱于左腰间,拳心向上,拳面向前,同时,左腿支撑身体,右腿提起向前弹踢,右脚脚崩平,脚尖向前,目视右脚尖方向(图3)。 要点:支撑腿要稳,弹踢要迅猛,短快,力达脚尖。 3.马步劈拳 身体左转,右腿屈膝收回扣于左脚膝窝处,成为扣腿,同时,两拳向外、向上侧平举,与肩平,两拳拳眼均向上,拳面均向外,目视前方(图4)。 接着,两拳直臂向下、向里交叉于腹前,左臂在里,右臂在外,两拳拳心均向里,两拳拳面斜向下,目视前方(图5)。 不停,右脚向右侧落步,两腿屈膝半蹲,成为马步,同时,两臂直臂交叉上举外分,左拳屈肘收抱于左腰侧,拳心向上,拳面向前,右拳翻拳向右下侧劈砸,拳面向右,拳背向下,高与肩平,目视

八极拳基本功法---八世嫡传吴大伟老师整理

八极拳拳术精妙,招法自然。在武林中独树一帜。但是万丈高楼亦是由平地而起,在练习八极拳时,基础功法是万万不可缺少的。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对基本功不够重视,认为其简单、枯燥,不如套路练习富有吸引力,从而导致了练武不练功的错误,这也是现在很多年轻习练者的通病,对此笔者极是担忧。今借此文向广大八极拳爱好者介绍一下八极拳基本功的练习方法。 八极拳的基本功法包括对掌、腕、臂、肩、胸、腰、胯、腿、膝、胫、足等部位的静、动不同的训练方式,有揉手、捋手、三靠臂、贴山靠、揉腿、挂足等诸多习练方式,其中三靠臂、贴山靠更分为定步与技击步两种习练方式。要求习练者常年坚持不懈的练习,为进一步掌握八极拳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1、揉手 动作两人呈马步相向而立,掌腕相搭,一侧向前平推出,另一侧则顺势曲臂收腰坐胯,重心平移成四六步后,圆转腰身向前展臂推出,对方亦重复此动作,左右循环练习,视练习者体力而确定时间长短。 要领身体放松,沉肩坠肘,随势而动,不顶不丢,目视对方,后手贴于胸侧,护臂护肋,意含攻守,气沉丹田。 含义长期练习此功法,可增长上、下肢及腰胯部位的力量和身体感知能力。 2、捋手 动作两人马步相向而立,一方前手扣握另一方前手腕部外侧,重心后移握拉,另一方挑拳沉体后移。双方后掌立置于肘内侧。此动作练习时,双方同时擤气,发“哼”“哈”二气。此动作左右循环练习。 要领沉肩坠肘,松腰坐胯,势稳气沉,如桩之人地,两目相视。拳谚曰:上使云、捋、提、按、刁、抱、缠、战。突出掌腕肢与腰胯膝的协调一致,一动俱动,身动气沉。 含义长期练习此功法,可增加习练者的身体整合力、手掌刁捋力、八极拳沉坠力。 3、三靠臂 定步三靠臂动作两人相对而立呈马步,同时单臂横摆撞击对方小臂内侧;轮立圆与头上方撞击对方小臂外侧;回轮臂反磕对方小臂外侧。后手立置于肩侧。左右交替进行。 活步三靠臂动作两人相对而立呈马步。一方挥臂进腿,单臂横摆攻击对方小腹部;另一方挥臂退步,格挡对方来手。前者既而进步轮立圆攻击对方头部;后者挥臂退步,格挡对方来手。前者顺势进步下斩对方腰胯部;后者挥臂退步,格挡对方来手。双方交替进退进行。 在三靠臂的功法练习过程中,可单人与树、木桩、墙壁等对象进行。

八极拳的实战运用

八极拳的实战运用 任何一种武术流派的技法,都体现出中华武术之魂魄。一个八极拳修炼者,经过长期艰苦的基本功锤炼,具备了极为扎实的基础,便可进入八极拳攻防技击的学习和功法操练阶段。 自古以来,没有什么旷古绝伦的“绝招”,更没有什么速成的功法能提高功力。在技击中,精熟的招法、强大的打击威力和强劲的力道,都是一个练武者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结晶:八极拳技术体系中的六大开和八大招,是八极拳先贤们在完整的八极拳体系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并非人们传说的那么神秘。 其实六大开和八大招是异曲同工,其理相通,动作简洁,朴实无华,是不可分割的技术整体。如六大开中的“缠招”无非是左右劲的大缠与小缠,再加变化中的“靠缠”:缠法分上、中、下三盘缠法。历代师承传授都是一成不变的,其中一招多变的话步用法根本不传。而且,传授者一个师父一个样,久而久之,一些简单动作规范化,加上保守思想的影响,退化就不足为奇了。八大招中的“左右硬开门“也是左右劲的“缠招”,只不过在使用时手法变化不一样—六大开中的“缠”是抓住对方的手臂缠,而且缠的幅度、弧度也是因人功力而异。而八大招中的“左右硬开门”招法中缠的弧度分大圈与小圈:值行注意的是,八大招中的“左右硬开门”一招,不是用手去抓持对方手臂,而是强崩硬缠贴肩撞,左崩缠肩撞胁,

右崩缠中肩撞胸。此手法分左右,左臂也可同样分左右旋转,而且在行进间完成打开门户、击倒对手的目的,其变化的手法较六大开进攻密度强些。 众所周知,无论八极拳法中的六大开和八大招还是其他流派中的任何精招绝技,都必须经过全面持久的锤炼后获得纯功,方能在应敌时发挥出极大的打击威力。常言道:“要学惊人艺,须下苦功夫。”八极拳练习者,必须具备坚韧不拔的刻苦精神才能练就扎实的基本功。首先随老师学习几个动作,并逐步体会、掌握和领会每一个动作的要领c其次,是干百遍的反复练习。练习动作时,切忌象征性地比划动作,要严肃认真扎扎实实地练c目的是为了熟练掌握。而且要苦练加巧练,达到熟能生巧:自古以来,做事成功的秘诀是勤奋c常言道:“一看、二练、子琢磨c”一看,要认真仔细地看老师做不范动作;二练,按老师教的动作标准要领多练;三琢磨,主要对老师所教动作的发力原理多模仿。再次,当掌握每个动作的发力窍门并做到收发自如时,再由明师拆招、喂招,进行实战技术运用方面的训练。 《八极拳谱》中曰:“招术不熟,必致临 敌时手足无措,难言制敌命中之方,故技 击一道以坚实身体内外为根本,镇定意志为主宰,精熟招术以致用,喂招成招乃求致用也。只练拳不喂招成招,临敌亦无法用,有拳技精熟不能临敌致用,盖以此也。”所以人们常说“书念一世,不讲(透)不如不念;拳练

《八极拳完整套路演示》

《八极拳完整套路演示》 《八极拳完整套路演示》起势动作要领:两脚并步站立,两手自然下垂,身体正直,目视前方(图1)。=1001) window.open('https://www.doczj.com/doc/1811536599.html,/uploads/2009-10/200 9-10%20(22)/八极拳/1.jpg');" border=0 src="https://www.doczj.com/doc/1811536599.html,/DownloadImg/2012/02/1 211/21449048_1.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1001')this.width='1001';if(this. offsetHeight>'1601')this.height='1601';"> 图1第一段1. 并步拉拳动作要领:两脚不动,两膝微屈下蹲,两手握拳,左臂向左侧前方伸臂,高与肩同平。右臂屈握拳拉开,呈拉弓状,目视左前方(图2)。易犯错误:两手动作不协调。纠正方法:拉右拳高与右肩平,动作缓慢。 =1001) window.open('https://www.doczj.com/doc/1811536599.html,/uploads/2009-10/200 9-10%20(22)/八极拳/2.jpg');" border=0 src="https://www.doczj.com/doc/1811536599.html,/DownloadImg/2012/02/1 211/21449048_2.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1001')this.width='1001';if(this. offsetHeight>'1601')this.height='1601';"> 图22. 上步托掌

传统武术月山八极拳的传承与保护探究

传统武术月山八极拳的传承与保护探究 前言 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一代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共同拥有的文化基因和文化记忆。就在我国文化生态环境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全球化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国务院在 2008 年 6月7 日把月山八极拳列入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在中国传统武术中月山八极拳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通过对月山八极拳的研究挖掘,我们既可以了解到在一定时期内中国民族传统武术的发展方向,也可以研究中国传统武术与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月山八极拳是在特有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通过研究它的形成与发展史,对深入了解月山寺佛教文化、焦作地域文化、中国佛教文化甚至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如何使我国的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是我们迫切研究的课题。 1 月山八极拳概述 1. 1 月山八极拳的起源传说 相传月山八极拳是月山寺第二代主持苍公在金大定二十五年创设的。苍公出身在武林世家,年少时就喜欢武学,而且悟性很高,及至弱冠之年,十八般武艺已经是样样精通。时至北宋时期,战乱频频,苍公到东京汴梁从军,正赶上朝廷开科取仕,苍公一举成名,中了一名武进士。随后在家乡保定府,组织地方兵抵抗金兵,“靖康之变”后最终因不满朝 廷的腐败,愤而南下,来到明月山下,与主持空相大师一见如故,然后削发出家。并在手大殿西北侧亲手凿洞,名曰“苍公洞”。除了与空相大师研究佛理之外,闲暇之余苍公还在 洞中练习拳术,秉承佛道学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创造了一门绝世拳术,并将它命名为八极拳。因在月山寺所创,故又称月山八极拳。 1. 2 月山八极拳的技术特点与价值 因为月山八极拳的产生是在洞中演练形成的,所以动作重心比较低矮,对腿部力量要求极为严格,步法以踩、蹬地为主,很少有跳跃动作,以六大开、八大招为技术核心。 1. 2. 1 月山八极的技术特点 ( 1) 步法要求 运气从尾骨开始,到颈部发力,腰是力量的源泉,步法走动多为跺碾步、踊搓步,身体重心向下,以利于实战。

八极内功破译之――八极小架与易筋经

八极拳是我国的著名拳种之一,目前海内外武林人士大都认为八极拳为只会练“硬”的外家拳。可是八极门圈内人士却都是以“内外兼修”的方法获得超常的功力,并驰骋享誉于中外武坛。据笔者所知,历代八极前辈所练的内功一般都从八极小架入手,通过练形、练精、练气、练神达到易筋、易骨、易脉、易髓的目的,这与众所周知的易筋经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通过多年的研究和体悟,笔者认为“八极小架就是易筋经的变异”,二者在功理、功法和效果方面几乎完全一致。下面笔者就运用一些论据论述这一观点,不确切之处还请各界方家批评指正! 一、关于易筋经 1、什么是易筋经 首先,翻开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武术与养生》一书,书中讲道: “易筋经是一种内外兼练的导引强身法,练内名洗髓,练外名易筋。《易筋经》相传为梁武帝时代印度高僧所著。但也有学者考证,《易筋经》为明朝天启年间紫凝道人搜集医、释、道流行的养生导引术及汉代东方朔的洗髓、伐毛健身法,并在宋代‘八段锦’的健身理论等基础上编辑而成的。另外,清朝初期手抄本尚有海岱游人于大元中统元年(1260年)所作之序。综合诸序,初步判断《易筋经》在宋元以前已广为流传于少林寺内众僧之中,罕有外传。明清以来,其法才广为人知,日益流传,而且演变成了数个流派。人们常把易筋经分为动式和静式(指坐式八段锦)。”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辑并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健身气功?易筋经》中说: “易筋经原自我国古代导引术,历史悠久。据考证导引是由原始社会的‘巫舞’发展而来的,到春秋战国时期已为养生家所必习。……在易筋经的流传中,少林寺僧侣起到了重要作用。六朝至隋唐以来,和尚们借此活动筋骨,习武健身。……明代气功家梅颠道人在《赤凤髓?食饮调护诀第十二》中记述:‘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脉,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文中的‘易髓’、‘易筋’应与‘易筋经’有先后联系。因此,易筋经本为秦汉仙道的导引术,被少林寺僧改编于唐宋年间至明代开始流传于社会,应该没有疑义。” 在上面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点:一是易筋经最初是由古代道家(道士)所创,后流传于少林寺佛家弟子中,而非达摩所创;二是易筋经不但具有养生的价值,还有技击的价值。 2、易筋经的功理 康戈武先生《中国武术实用大全》中载:《易筋经》白天台紫凝道人创编以来,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先后有多种版本出现,并逐步形成了了自己的体系。主要内容包括易筋经《总论》、《内壮论》、《内壮神勇》、《外壮神勇八段锦》、《十二式图》等。易筋经从理论上总结提出了“内壮”和“外壮”相统一的观点,也就是内功和外功均衡修炼。修炼的目的是“以血气之躯,易为金石之体”(《总论》)。所谓金石之体,即“有形之身”、“得无形之气相倚而不相违”,内壮外强、内坚外勇之体(《内壮论》)。《易筋经》确立的这种强身与技击统一,而以强身为基础的锻炼观,正是武术气功的宗旨。 《易筋经》的修炼原则是“炼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所谓“无形”指人体内在的“精气神”;所谓“有形”指人体外形的“筋骨皮”(见《膜论》)。炼“有形”与炼“无形”相互辅佐,就是武林中常讲的”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易筋经》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