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作背景及艺术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作背景及艺术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作背景及艺术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作背景及艺术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作背景及艺术赏析 李白 一生大半过着浪游的生活, 写下了不少游历名山大川的诗篇, 其中还有一些 诗和他求仙学道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他那种酷爱自由,追求解放的独特性格,常 常是借这类诗篇表现出来。《梦游天姥吟留别 》就是这样的代表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作背 景,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https://www.doczj.com/doc/1a10902041.html,/wenxue)。 一、写作背景 李白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他一生的愿望便是“安世济民”、 “功成身退”。天宝元年 (公元 472 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 被唐玄宗征召进京。 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 认为实现“济苍生”、 “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 但等他到了长安, 得到的却只是翰林供 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 李白“粪土王侯”他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 744 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 把他赶出了长安, 冷酷的 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 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先入梁宋,再入齐鲁,然后南下吴越。短暂的在朝为官让 他看清了当权显贵的 真面目。居身翰林供奉而成为从幸词客也与 他早年欲使 “寰区大定, 海县清一”的济世理想相距天渊。 现实对理想的嘲弄和 残酷,深深地刺伤了李白,也冷却了他原来不可遏止的少年意气和青春激情。怀 着极端郁闷、深痛和失落的心情,他不得不再次清醒地估计自己的人生之态、命 运之数、现实之境。天宝四年秋 (公元 745 年),朝廷经历仍在李白心理上发生 着强烈影响,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的他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 二、内容赏析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安邦的远大抱负, 梦想着有朝一日得展才干。 但当时文人 盛行的通过科举登上仕途,这与他“不屈己,不干人”的性格,以及 “一鸣惊人, 一飞冲天”的宏愿都不相符合。 他希望由布衣一跃而成 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扩大声誉。天宝元年,经友人推 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已经 42 岁的李白以为大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他喜悦地 写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也的确曾有过短暂
1/8

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发现李隆基仅只把他当作供己消遣的御用文人。李白一 身傲骨, 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 又因醉酒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 得罪了权贵, 招致他们的排挤。甚至连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因而,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 就被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 逐出京城。 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 里,李白亲眼目睹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昏庸腐败,宫廷生活的残酷斗争。 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 相会,结下深厚的友谊。随后,二人又同游梁宋等地。这时,高适也来与他 们相会。 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 到兖州不久, 杜甫西入长安, 李白南下吴越故地。 李白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际,写下了这首“留别”诗 ,向亲友们 表明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 李白一生大半过着浪游的生活, 写下了不少游历名山大川的诗篇, 其中还有 一些诗和他求仙学道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他那种酷爱自由, 追求解放的独特性格, 常常是借这类诗篇表现出来。《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这样的代表作。 诗歌 开头便从海客和越人的话语谈起,“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在海上归人的话语中,瀛洲隔着茫茫大 海,实在难以寻找,这样便使人觉得瀛洲很虚无,难以追寻,但越人的口中说来 却又在云霞里时隐时现。一开头,天姥山便有了神秘色彩。接下来作者极力描写 天姥山的高大:“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作者用夸张手法极言天台的高,而又将天台山与天姥 山相比,更烘托出天姥山的高大,使人对天姥山油然而生敬意。天姥山原本是神 话中的仙山,但作者却写来好像真有其山,使得梦有了现实的基础。作者对高大 神秘的天姥山的向往, 本身就是对美好事物的热情的向往和追求, 文章在此便初 显了诗人的浪漫的主义气质。 如果说这个梦可以看做是诗人前半生的生活的折射, 那么,这里我们似乎可以看出诗人当初隐居山林,想通过终南捷径来走上仕途, 曾经对国家和政治前景抱有多么美好的愿望! 诗人在梦中来到了天姥山, 在梦里他来到了他所追求的美好的仙境: “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诗人于 “梦”字上, 置一“欲”字, 是“想要, 打算”, 我们可以看出,这个 “欲” 字承上启下领提下段“ 梦” 中之事。这足以表明,李白本无此 “ 梦”,这个“梦” 不过是他的一个奢望, 是他在清醒状态下安排设计出来的“白日梦”, 因此, 它看似奇幻不测, 实则有细致的理脉。 天姥山的风光明净澄澈, 溪水清澈, 浩空明月, 夜色如洗, 湖面若镜, 这就是诗人心中的仙人世界, 是一片净土。 “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谢灵运 是东晋山水诗人,他自恃有才,又是士族家庭出身,渴望能建功立业,但是却不
2/8

得重用,他忧愤于心,于是寄情于山水,想在山水中去寻找自己的自由。李白在 这里穿上了谢灵运的木屐,他也希望能在山水中去消除心中的忧伤。“半 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站在高山之巅,看见东海的红日在半山涌现, 传说中的天鸡在空中啼叫。梦境是这样的美丽而真实,诗人的梦五彩缤纷,幻想 的色彩越来越浓。接下来,诗人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似真似幻,光怪陆离的神仙世 界。“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在千回万转的山石间, 道路弯曲没有方向, 诗人沉醉在这种仙境的美丽中, 却也的不知走往何处的迷茫。 然而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仙境,却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东西。“熊 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熊在 咆哮,龙在吟啸,这些声音不再如天鸡声那般让人觉得清朗美丽,山石,泉水, 深林都在这种恐怖阴森的声音中发抖, 在美丽的仙境也会有这些威慑, 何尝不似 人间?天气急剧变化,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了,蒙蒙的水面烟雾缭绕,仙境也不 是永远的晴空如洗,一样有阴晴,作者不希望梦中的仙境会是这样,因此,梦境 又在作者的笔下发生了变化。“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 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霹雳雷电大作,山峦崩裂,轰 隆一声,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门打开了,在一望无边、青色透明的天空里,显现出 日月照耀着的金银楼阁。 在天门打开以前, 诗人极力铺叙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响声, 而天门 打以后,景象又是一片光辉灿烂,壮丽非凡。看到这种壮丽的景象,诗人心中无 疑是喜悦和兴奋的,他在等待着将要出现的场景。接着神仙出场了:“霓 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 许多神仙出来,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以风为马,老虎奏乐,鸾凤拉车。仙境的场 景是这样的壮丽,然而,我们不得不看到,诗人在这种繁华之前,只是一个旁观 者,只是一个过客,所有的热闹与他无关,仙人众多,华衣彩服,但是,却只是 一个梦幻, 看到这种繁华又能怎么样, 面对这种美景, 诗人只能旁观, 无从参与。 对神仙世界, 对理想的憧憬转眼间便化为乌有。 这和诗人朝中做官时所处的环境 是何等的相似,满朝百官,唐皇贵妃需要的,不是他来治国安邦,不要他的理政 才华,他们要的只是一个能记录太平盛世,能为他们唱吟风月的御用文人。朝中 一载,诗人恍然惊觉,他不属于那个看上去繁华昌盛的朝庭。这种情感同样体现 在梦境中,看到了仙家盛景,诗人没有像在别的诗作中那样,极力表现自己的感 受和自己的所作所为。紧接下来就是“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 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心惊梦醒一声长叹,枕席依旧,刚才的烟 雾云霞哪里去了?那个神仙的美好世界,朝中一载的富贵生活,不过是一场求仙 访道的梦幻。 在李白的诗歌中,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大量的用到“我”字的使用, 如“我本楚狂人”,“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在诗歌中 张扬个性, 表现自我, 然后在这首诗里, 诗人却只是写了一场自己无法参加盛会, 在极其热闹的场景后, 我们却似乎可以看到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失落。 这种落寞之
3/8

情让诗人写出了“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 ?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这样的句子 。梦醒后,诗人转入现实,梦幻中的天姥山不是诗人该去的所在,追求那样 的行乐,不过是如同东流之水,作者下定决心,从此后,要离开那个不属于自己 的地方,放弃那个美丽的梦幻,还是去流连于名山大川,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山 水之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即然那个仙家 之所,帝王之乡不属于自己,那么为什么要屈膝逢迎,降低人格,放弃自由,去 讨好那些权贵们?诗人在感叹人生无常之后,虽然表现出了消极的一面,但是他 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立场去与当朝权贵同流合污。 离开也是一种无声的反抗, 游览 名山大川的目的便在于远离权贵。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了对权贵的蔑视, 表现出了 一个封建士大夫阶层文人的反抗精神,正直不阿,洁身自好,也表现出了作为伟 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本色的清高孤傲,豪放狷狂。 更多《梦游天姥吟留别》文章推荐阅读★★★★★:
1、 聆听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梦幻曲
2、 《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赏析
3、 《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解题及赏析
4、 《梦游天姥吟留别》句解
5、 《梦游天姥吟留别》注释
6、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赏析
4/8

7、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8、 反思《梦游天姥吟留别》
9、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翻译及注释
10、 《梦游天姥吟留》注音
5/8

6/8

7/8

8/8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知识目标 1、领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感。 2、认识和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即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 3、了解唐代古体诗的基本特点。 4、理解并掌握诗中文言字、词的意义。 能力目标 1、学习运用比喻、对比、衬托、夸张、联想、想象等手法和多变的句式来表达奔放的思想感情,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以至背诵全文。 德育目标 学习诗人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积极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诗歌第二节,一波三折,变幻莫测的梦游意境是教学重点。抓住这一重点,即可充分感受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也有助于充分理解梦境背后的深意。 【教学难点】 鉴赏诗歌的意境,体悟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以及对梦境深层含义的解读应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诗作的思路及丰富想象、大胆夸张的表现手法。 2、探究式阅读。如让学生充分讨论诗作的主题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导入、解题 龙巾试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写的是谁? 1、李白及写作背景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境内),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李白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奉召进京,本想能借此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只把他看做词臣,并不重用他,又受到权贵的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天宝三年(744)李白被赐金放还。第二年,他将由东鲁(今山东省南部)南游吴越(今浙江省一带),《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他临行前向朋友们表白心情之作。 2、"古体诗"和"吟"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句或七言句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平仄没有严格的限定,体现自

公开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公开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公开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写梦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诗,它感慨深沉,抗议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飘渺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 公开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赏析这首诗以巧妙的构思,丰富的想象表现主题思想的写作特点。 3、感受作者蔑视权贵不同流俗的反抗精神和追求个性自由的浪漫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2、教学难点: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式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00年底,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正式将“剡溪”命名为“浙东唐

诗之路”。这条古水道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往来期间,那一山一水无不寄托着诗人们浓浓的诗情。难怪“诗仙”李白做梦都要飞度镜湖、飘临剡溪。今天,我们就走进诗人的梦境,由剡溪去领略天姥山的仙境美景,感受诗人的浪漫情怀和高远的追求。 二、解题 【问】大家都知道:好题一半文,好的题目能带给读者若干启示与喜悦。那么,我们能从诗题中读到些什么呢? (提示:“梦游”是一种表现手法,并非真梦。本诗既是记梦诗,也是游仙诗。“吟”是古诗中的文体,内容多悲愁慨叹,形式上自由多样,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留别,留恋作别。此诗是一篇临别赠友表心情制作。) 三、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个别朗读(请学生读)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做好圈点勾画) 3、集体朗读(提示:注意读音及音节的停顿) 4、预习检测(结合资料书检测重点字词的意思) 5、带着问题集体默读,整体把握。 【问】本诗分为三层,请概括每层的层意? 明确:1、入梦之由2、梦中奇景3、梦后嗟叹 四、问题探究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1、诗人为什么要梦游天姥山呢? 明确:神奇、可睹。

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 1.诵读诗歌,体会诗歌语言,感受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2.了解诗人和写作背景,理解本诗的主题思想。 3.品味诗歌中夸张、想象、神话传说的运用。 “吟”,诗体名称,属歌行体,即乐府诗的一种。留别,留恋作别。此诗是一篇临别赠友表心情之作,故题又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一般被读作“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李白的出生地尚无定论,只知他少年时居于四川青莲乡。二十六岁以后离开四川,到处漫游,求仙访道,又好击剑任侠。四十多岁时进京,曾获唐玄宗赏识,但后因得罪权贵而失意离京。安史之乱时,李白被永王李璘延揽为幕僚,后来永王起兵造反,李白受到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省西部),幸中途遇赦。晚年依附族叔当涂令李阳冰,最后病逝于当涂,终年六十二岁。 1.“谪仙人”。贺知章见到李白和他的文章,赞赏他说“此天上谪仙人也”,并把他引荐给唐玄宗。 2.傲视权贵的狷介之士。李白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期高自许,以布衣之身来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发出了最响亮的呼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于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的鲜明特点。他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唐玄宗于天宝元年(742)召李白到长安。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很想借此施展才能,有所作为。因此他得意地给妻子赋诗预告:“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享受过“御手调羹”“金龟换酒”。但不久他就发现玄宗并不是重用他来治国安邦,只把他看作粉饰太平、调剂业余精神生活的词臣,所封的“翰林供奉”一职竟与斗鸡遛狗的“供奉”同一级别,其失落感可想而知。于是他流连酒肆,“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居然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为其脱靴,得罪了权贵,屡次受到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第二年,饱含着政治理想破灭的愤懑,他由东鲁(今山东省南部)南游吴越(今浙江省一带),《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他临行前向朋友们一泄激愤的告白。 1.本诗既然题为《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何开篇要“谈瀛洲”?除了瀛洲,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什么作用?

《梦游天姥吟留别》重点句

《梦游天姥吟留别》重点句 《梦游天姥吟留别 》是常考的古文,其中有些字词和句子 是考试经常出现的, 大家需要特别留意。 下面是 《梦游天姥吟留别》 重点句, 欢迎阅读了解。 1.字词: (1)梦游:在梦中游览。 (2)吟 yín ,此处指古体诗的一种体裁——歌行体中的一种。“吟”重在 吟咏情性。是一种抒情诗 。 (3)留别:离开某地时赠送礼品或作诗词 赠给留在那里的朋友。 (4)瀛::yíng,大海。 (5)语:yǔ,谈论。又读 yù,告诉。 (6)姥:mǔ,年老的妇人。诗中是山名。又读 lǎo。 (7)或:或许,也许。一说,有时。 (8)睹:dǔ,看见。 (9)倒:dǎo,此处解作横躺下来。又读 dào,另作别解。 (10)倾:qīng,歪,倾斜。 (11)度:此处解作通过(江河等)。又读 duó,另作别解。 (12)宿:sù,此处解作夜里睡觉;过夜。又读 xiǔ,量词,用于计算夜。 又读 xiù,我国古代天文学 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体叫做宿。 (13)著:此处读 zhuó,穿,今写作“着”。又读 zhù,另作别解。 (14)转:zhuǎn,改变方向,位置,形势,情况等。又读 zhuàn,如旋转; 又读 zhuǎi,如转文。 (15)倚:yǐ,靠。 (16)暝:míng,日落;天黑。
1/7

(17)咆:páo,怒吼;嗥。 (18)殷:yǐn,拟声词,形容雷声;诗中用做动词,雷鸣般地震动。又读 yīn,yān,另作别解。 (19)栗:lì,发抖;哆嗦。 (20)峦:luán,山(多指连绵的)。 (21)冥:míng。 (22)霓:ní,副虹。 (23)瑟:sa,古代一种弦乐器,像琴。 (24)鸾:luán,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25)悸:jì,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 (26)嗟:jiē,叹息。 (27)觉:jiào,此处作“醒时”解。又读 ju?,另作别解。 (28)安:ān,此处作“怎么,哪里”解。 2.句子: (1)海客读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诗的主体是描写梦游天姥的幻境, 开头段却写现实中的天姥, 但又不直接落 笔,而是用这么个对偶句,由“海客”所读,引出“越人”之语。起兴写法,一 虚一实,仙境难求,实景可睹,笔意曲折,文气跌宕。以海客仙山与天姥类比, 给天姥涂上神秘的色彩。 “云霞明天或可睹”, “或”字加重了天姥的神奇色彩。 (2)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 倾。 连用“连”“横”“拔”“掩”“倒”“倾”六个动词, 把天姥与“天”相 联系; 与以高著称的“五岳”, 与跟它相邻而名声远扬的“天台”“赤城”相对 比,描写天姥的雄伟高大。这种夸张的手法下的天姥,已不是现实生活中天姥的 再现,而是诗人的思想和现实相结合的产物,从诗中反映看,是“越人”说的, 诗人言之是有据的。 这既体现出诗人下面以梦幻神游的形式写天姥的必要, 表明 了梦游天姥的缘由,从而唤起读者对天姥的向往,随诗人飞向那梦幻之境。 (3)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我欲因之梦吴越”是过渡句, 由现实过渡到梦幻。 这句也是点题句, “梦” 与题中“梦游”相照应。 “之”指“越人”之“语”, 是“梦”的根据。 “吴越”, 从修辞看是借代,指天姥山;从语言学角度,是个偏义复词,此处指“天姥”所 在的“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飞”,显示了业已入梦,否则,人岂能飞。也写出 急欲游历天姥的迫切心情。 (4)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影”借代“身”,“我影”即“我身”即“我”。“送我”,以拟人手法 写月,从月亮对自己非常亲切的感受中,表现诗人无限喜悦的心情。
2/7

梦游天姥吟留别必考知识点及练习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必考知识点及练习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作为高考语文常考古文,考生必须要对梦游天姥吟留别有深刻记忆。为此,今儿本栏目小编就为考生整理出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必考知识点以及梦游天姥吟留别练习题,有些这些备考资料考生就可以开始轻松复习啦! 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译文: 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 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见。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晚。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doc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过程与方法:诵读、讨论全诗,重点鉴赏诗歌中的景物。3.情感目标: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等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讲解第三段梦境的内涵,进而理解诗歌的主旨。教学难点:认知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学生在初中时学过的诗歌,引入到本课。(让学生在温故中知新)二.解题——梦游天姥吟留别三、写作背景李白早年就有大济苍生的志向,唐玄宗天宝元年,朋友道士吴筠推荐李白,玄宗于是把他召到长安。李白本想借此机会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做一介词臣,并不重用。又受权贵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天宝三年,李白被赐金放还。四.朗读感知听配乐朗读,注意字音、语调、节奏。(教师强调要点——范读——学生朗读)五.整体感知(自主、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一)赏析第一部分:入梦缘由1.诗歌写“梦游天姥”,但一开头却写“瀛洲”而不是写“天姥”,为什么这么写?明确:诗中写“瀛洲”用了“信”字,写天姥山用“或”字,“信”是什么意思?是“确实”之意。“或”是“或许”之意。这就是说在人们的口中,一个是海外仙山,虚无缥缈,一个是真实存在,可以看见。把天姥山和仙山并提,就是天姥山沾上了神秘神奇的色彩。再者,仙山是难觅的,而天姥山是可寻的,接下来自然而然过渡到游天姥山,为下文做了铺垫。2.

那越人口中的天姥山是个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读一下对天姥山的 描写。从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天姥山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明确:突出了山势的高峻。“天姥连天向天横”,直接描写,其余几句通过五岳、赤城、天台的的对照,运用了夸张、衬托的手法。3.小结:事实上,天姥山只是浙东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山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了。这里运用夸张和衬托手法,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一步的引向了梦的境界。(二)赏析第二部分:梦游天姥1. 开始“梦游”了,诗人先到了哪里?明确:剡溪。这是登山的第一站,我们用“入山”(板书)两个字来概括。 2.此时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入山时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明确:“飞”字表现作者急切的心情。抓住意象分析,湖月相映,渌水生辉,清猿啼鸣,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宁静(板书)。 3.“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诗人开始登山了,登山途中的景物如何?(一起来读一下)诗人在这里都写了那些景象?(抓住意象和关键词讨论)明确:青云、海日、天鸡,山势高耸,早晨光线明丽;暝、熊咆、龙吟、云欲雨,水生烟,光线由明转暗,显得森然、幽暗。青冥浩荡、日月照耀,群仙聚集,写仙境的光明灿烂。山中仙境截然不同,我们把这部分分成两层,板书——山中:森然、幽暗:仙境:光明灿烂。(三)赏析第三部分:梦中醒来1.可惜梦不长久,接下来诗人从梦中惊醒,美好的仙境顿时消散。梦中醒来,诗人的心境如何呢?梦境与现实有什么联系呢?(抓关键字词)明确:①“长嗟”“惟”“失”,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是失落的。②“亦如此”将梦境和现实联系了起来,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台

山虽高一万八千丈,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象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我想根据这(传说),梦游一趟越地(的天姥山),梦中,一个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剡溪。)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我)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亲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高峻陡峭的山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山顶上可以听到天

郑州市公开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演示教学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目标: 1、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了解诗歌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 2、赏析李诗的艺术特色,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解题: 1、解题 该诗的另一个标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全诗是通过记叙“梦游天姥”的经历,来“留(诗)(赠)别(东鲁诸公)”,这里的“吟”和《琵琶行》的“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歌”一样,只是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所以最好将标题写成《梦游天姥吟?留别》。“吟”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歌”“行”“吟”是我国古代古体诗中的乐府旧题,称之为“歌行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有“歌行”一体。其形式较自由。大多模仿乐府诗的风格,语言通俗流畅,文词比较铺展。其中多有叙事之作。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 2、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3、作者分析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李白一直是以诗仙的形象活在人们的心目中的。他渴酒“天子呼来不上船”;李白诗自然隽永,雄奇飘逸,充满着超尘脱俗的浪漫主义情调。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李白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般风流倜傥。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每每受挫。李白诗中展示的精神翱翔,大多是建立在现实的苦闷之上。本篇作于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排挤出京的第二年,借梦游表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李白复杂的思想:儒、道、侠的复杂思想。“儒”即李白的“入世”思想。也就是李白身怀“济苍生,安社稷”的思想几次投身官场的原因,走仕途也曾是李白的人生理想。“道”即道家的“出世”思想,在李白的思想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与天地万物并生而共存的道家哲学思想,构成了李白的思想态势和心理框架。所以当他在官场无路可走时,他能超然世外,取法山水以自适。他的大量描山绘水的诗作有着以浓厚的道家色彩。“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潇洒中透着无奈。“侠”即李白的任侠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侠讲究“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生死”及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之类的任侠精神。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思想背景。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 》是唐朝为伟大的诗人李白 做写的一首诗,下面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 ,一起来看看吧!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唐代: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四万 一作:一万)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度 通:渡)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译文
1/7

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 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见。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 色已经晚了。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 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 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 忽然魂魄惊动,我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 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 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 不复返。 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 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 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注释 天姥山:在浙江新昌东面。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 此得名。 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叫蓬莱和方丈)。烟涛:波 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确实,实在。 越人:指浙江一带的人。 明灭:忽明忽暗。 向天横:直插天空。横,直插。 ”势拔“句: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城。拔,超出。五岳,指东岳泰山、 西岳华 (huà) 山、 中岳嵩山、 北岳恒山、 南岳衡山。 赤城, 和下文的“天台 (tāi) ” 都是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北部。
2/7

梦游天姥吟留别必考知识点及练习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必考知识点及练习题导读: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作为高考语文常考古文,考生必须要对梦游天姥吟留别有深刻记忆。为此,今儿本栏目小编就为考生整理出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必考知识点以及梦游天姥吟留别练习题,有些这些备考资料考生就可以开始轻松复习啦! 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译文: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见。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我根据

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晚。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 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 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 忽然魂魄惊动,我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 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注解: 天姥山:在浙江新昌东面。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翻译及注释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翻译及注释 《梦游天姥吟留别 》是李白 创作的一首古体诗。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翻译及注 释,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梦游天姥吟留别 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译文
1/8

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 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见。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 色已经晚了。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 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 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 忽然魂魄惊动,我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 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 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 不复返。 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 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 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 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注释 天姥山:在浙江新昌东面。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 此得名。 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叫蓬莱和方丈)。烟涛:波涛 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确实,实在。 越人:指浙江一带的人。 明灭:忽明忽暗。 向天横:直插天空。横,直插。 ”势拔“句: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城。拔,超出。五岳,指 东岳泰山、西岳华(huà)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赤城,和 下文的“天台(tāi)”都是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北部。 一万八千丈:一作“四万八千丈”。
2/8

梦游天姥吟留别公开课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公开课教案导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此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第二年写的,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怎么写?下面为小编整理分享的一些教学方案,欢迎借鉴 梦游天姥吟留别公开课教案教学目的: 理解运用对比、夸张等修辞方法,通过丰富联想来描绘梦境,以表达蔑视权贵的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重点: 理解虚设梦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联想丰富、构思奇特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出示幻灯一:课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李白的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导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几乎人人从小时候起就一直在背诗,对李白一定耳熟能详了,他的诗也一定能背出很多来,下面我们就来给听课的的老师展示一下我们的积累。这样吧,咱们以一竖排为一组,看哪一组同学的积累最丰厚。背一首可以,背不下来一整首背名句也行。现在开始。

大家背得太好了,有一些我都忘了,我回去也得好好复习一下了,要不然都要落伍了。同学们也是一样,别人会背而你不会的,回去也积累一下好吗? 背了这么多李白的诗,那么,喜欢李白吗?请说出理由。(两三个人即可) 四、作者简介: 1、(出示幻灯二: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与人称“诗圣”的杜甫是唐代诗坛的双子星座。(这是文学史中对他的概括) 2、较通俗的说法是:李白长得比较帅,且武艺高强,有傲骨,从不屈从,很有男人味!(这是李白的超级粉丝我给他的评价)。 3、关于他的诗风的评价:请大家打开书32页找到相关链接,找名同学读杜甫的评价。 4、(出示幻灯三:其他有关李白的评价)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对联: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句诗被一个考生引用在高考作文中,成就了一篇满分作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双主”模式的教学尝试 嘉定一中王燕 背景: 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古诗词一般都是先反反复复地诵读,再进行语言的品析,进而感受诗歌的意境。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十分熟悉甚至有些倦怠了。如果古诗词的教学仅仅停留在咬文嚼字上,把完整的诗句弄得支离破碎,那还有什么美感可言呢?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这一基本理念指导下备课时设想能否找到一种新的方法唤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能否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古诗词?正值学校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尝试的这个契机,我尝试用这个模式来进行教学。 师:在中国文学古代诗词中里的“记梦的作品”是俯拾即是的,如岳飞的《小重山》里的“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他梦到的该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吧;辛弃疾的《破阵子》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他梦到的该是——“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吧!这二人身处江南,心驰北国,他们的梦想是为国收复失地。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我们今天一起上溯千年,跨越千年的时空,走入李白的梦境,带着这样的一个疑问,我们首先请同学一起来把整首诗来朗读一下,在朗诵中我们感受李白要抒发的情感。 生:齐诵《梦游天姥吟留别》。 师: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诗中李白怎样的情感?他的情感是否是一成不变的?今天我们就结合诗歌中的意象和语言特点来分析李白的心路历程。在分析李白的心路历程前,先给大家介绍诗歌的音乐美。这也是呆会让大家讨论的诗歌的语言特点。见PPT 师:朱自清先生说:“诗原是乐语,古代的诗与乐是分不开的,那是诗的生命在唱。”古代的诗歌往往都是可以入乐而唱的,只是很可惜,现在乐曲已经散逸了。我们只能用诵读来感受其中的音乐美。但即便只是诵读,我们也人就能够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中所特有的音乐美。一般来说诗歌的音乐美体现在节奏和旋律上。节奏美体现在音节的组合变化,比如说五言诗,我们是2言、3言断开,七言诗,是4言、3言断开来朗读,这就是音节的组合变化。再有旋律美,旋律通过音调的高低抑扬,声调的起伏变化,再有通过句式的长短变化来体现错落有致的美。一般来说,断句适合表达急促、紧张、热烈、激昂的情感;长句适合表达舒缓、从容的,赞颂,沉重的内容。而长短句相间,可以表达非常丰富的情感。如本诗中“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五言诗的节奏变化,诗歌的结尾是以二言作结,七言诗“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结尾是以三言作结,朗读时可以感受到节奏的变化,节奏的变化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感,再如“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这是六字的诗句以两言做结。句式的变化,五七言的变化,五言、六言、七言的变化在整首诗中也显得富有变化,非常具有音乐的美感。给大家简单介绍了诗歌中语言特点当中显示出的音乐的美感。接下来请请同学讨论在这首诗歌李白如何运用意象和意境和语言特点来展现出情感的变化。前后四人一个小组讨论下。 生:讨论 师:请第一小组的同学来交流。 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枕席和烟霞对偶,变现了他醒来怅然若失的感情,顿时转换了梦境和现实。 师:很好,请坐。同学从意象意境的角度来感受诗人情感的变化。再请同学发言。 生:“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显示出李白梦境中壮阔的景象,给人气势磅礴的感觉。 师:有这个意境中感受到什么情感?

《梦游天姥吟留别》文言现象

《梦游天姥吟留别》文言现象整理 一.通假字: 1.脚著谢公屐“著”同“着”,穿。 2.列缺霹雳“列”同“裂”,决裂。 3.须行即骑访名山“须”同“需”,要想。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事”同“侍”,侍奉。 二.古今异义: 1.烟涛微茫信难求古义:难以识别、实在、找到, 今义:细微、相信、请求。 2.云霞明灭或可睹古义:暗、有时,今义:消灭、或者。3.势拔五岳掩赤城古义:高出,今义:选拔。 4.湖月照我影古义:投下,今义:照片。 5.渌水荡漾清猿啼古义:凄凉,今义:清洁。 6.身登青云梯古义:石级,今义:楼梯。 7.千岩万转路不定古义:无数的峰峦、迂回蜿蜒, 今义:数字、岩石、转弯。 8.迷花倚石忽已暝古义:不知不觉,今义:忽然。 9.熊咆龙吟殷岩泉古义:震撼,今义:殷切。 10.栗深林兮惊层巅古义:重叠的,今义:层次。 11.水澹澹兮生烟古义:升腾,今义:生气。 12.青冥浩荡不见底古义:空、边际,今义:冥想、底层。13.日月照耀金银台古义:宫阙,今义:台子。 14.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古义:神仙,今义:君王。 15.虎鼓瑟兮鸾回车古义:运行,今义:回归。 16.别君去兮何时还古义:离开,今义:出去。 1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古义:低头,今义:摧残、眉毛。 18.使我不得开心颜古义:能、舒畅,今义:得到、开关。 三.一词多义: 云青青兮欲雨黑沉沉 1.青青冥浩荡不见底碧 且放白鹿青崖间青青的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句中助词,无意义 2.来失向来之烟霞刚才 古来万事东流水以来 我欲因之梦吴越指代“越人谈天姥山的奇观”3.之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的 列缺霹雳同“裂”,决裂 4.列 仙之人兮列如麻列队

高一文言文《梦游天姥吟留别》重点词句解释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梳理(高语二册) 1、通假字 ⑴列缺霹雳列:通“裂” ⑵须行即骑访名山须:通“需” 2、重点实、虚词 ⑴云霞明灭或.可睹有时。⑵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 ⑶我欲因.之梦吴越介词,凭借,依据。⑷渌.水荡漾清.猿啼渌:清。清:凄清。 ⑸迷花倚石忽已暝.天黑、夜晚。⑹云青青 ..兮欲雨黑沉沉的。 ⑺忽魂悸以.魄动连词,而。⑻惟觉.时之枕席醒。 ⑼失向来 ..之烟霞原来。⑽且.放白鹿青崖间副词,暂且,姑且。 3、古今异义 ⑴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古义指的确、实在,副词;今义指书信,名词。) ⑵云霞明灭或可睹(灭:古义指暗,形容词;今义指消灭,动词。) ⑶势拔五岳掩赤城(拔:古义指超出,动词;今义指抽出,动词。) 4、一词多义 ⑴开訇然中开(打开,动词)使我不得开心颜(舒展,动词) ⑵事古来万事东流水(事情,名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侍奉,动词) 5、词类活用 ⑴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 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作动词,侍奉) ⑶云青青兮欲雨.(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 ⑷栗.森林兮惊.层巅(使动用法:栗,使……颤栗;惊,使……惊) ⑸对此欲倒东南 ..倾(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 ⑹訇然中.开(名词作状语,从中间) ⑺古来万事东.流水(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 ⑻熊咆龙吟殷.岩泉(形容词作动词,震响) 三、特殊句式: 1、海客谈瀛洲,(大海)烟涛微茫(瀛洲)信难求(省略句) 2、对此欲倒(于)东南倾(省略句) 3、一夜飞渡(于)镜湖月(省略句) 4、(我)脚著谢公屐(省略句) 5、(我)且放白鹿青崖间(省略句) 四、默写 1、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2、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3、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4、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5、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讲解-精选教学文档

梦游天姥吟留别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背诵全诗。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写作背景 天宝二年(743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这时他已四十二岁了,满以为可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因玄宗沉溺于声色,在宦官权贵的谗言中伤下,次年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上的失败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也使他认清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年),李白准备由东鲁(今山东)南游吴越(今江苏南部),行前写了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诗。政治上的失败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 文化知识 1.吟:本指吟咏、作诗,后为诗体名(和歌、行相仿,其音节格律较自由,有五言、七言、杂言等,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梦游天姥吟留别》)。 留别:临行赠言。 本文又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送别诗”和“留别诗”异同:都写离别时的离愁别绪;送别诗是送者所做,留别诗是离者所做。 2.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山海经》) “瀛洲在东海中,地方四千里,大抵是对会稽,去西岸七十万里。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出泉如酒,味甘,名之为玉醴泉,饮之,数升辄醉,令人长生。洲上多仙家,风俗似吴人,山川如中国也。”(汉东方朔《十洲记》) 3.天姥:相传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天姥山”就是第十六福地,乃仙人居处游憩之地。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理解性默写【必修上册第8课】

必修上册第八课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目录: 一、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二、登高/杜甫 三、琵琶行/白居易 一、《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理解性默写: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

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霓为衣兮风为马”和“虎鼓瑟兮鸾回车”。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6、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7、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二、《登高》/杜甫 【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理解性默写: 1.从时间和空间着笔,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疾病缠身而漂泊孤独的诗句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表现诗人白发频添,酒杯难举,世事艰难而孤苦悲凉的诗句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分别从听觉和视觉方面描写长天近水,刻画猿鸣鸟飞的凄凉之感的诗句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登高》中描写仰望落叶萧索和俯视江水长流,暗含人生短暂的感慨的诗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6.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7.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