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快捷高效、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大运量交通方式,它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随着我国大中城市人口密度大、机动车保有量多,由此带来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轨道交通的建设不仅有效地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而且还带了其他方面的经济效益。本文对轨道交通的经济特性进行分析,并简要阐述了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分析了轨道交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

关键词:轨道交通经济效益城市交通

1.引言

由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汽车的数量急剧增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导致了交通供给远远不能跟上交通需求增长的速度,出现了交通拥挤阻塞。道路建设不可能提供车辆数目激增所需要的空间,也不可能从其他交通项目当中提出更多的资金去建设道路。现在,城市交通规划人员担心不适当的和效率低的交通系统会抵制和妨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中国解决城市长期交通堵塞的唯一选择。实践证明,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甚至可以说是解决大城市交通矛盾的必由之路。一般达到或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就具备构筑地铁的条件。

2.轨道交通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具有固定线路,铺设固定轨道,配备运输车辆及服务设施等的公共交通设施。“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包含范围较大的概念,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2.1 轨道交通技术经济特性

快速轨道(Rapid Rail Transit or Rail Rapid Transit)是城市地下铁道(地铁)、轻型轨道交通(轻轨)、单轨(独轨)交通、有轨电车、新交通(new transport system,NTS)、高速磁浮列车和市郊(郊区)列车(通勤列车)等城市轨道交通的统称。它的技术经济特性如下:

(1)载客量大、速度快,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

轨道交通在载客量、速度、占地面积等指标上都较其他交通工具有明显优势。平均载客量分别是小轿车和公共汽车的23.3倍和3.2倍;平均速度分别是小轿车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1概述 随着工业化的进1步深入,城市因个人小汽车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高速提升、对道路交通的依赖也带来了城市交通的拥拥堵、秩序的混乱、停车场的不足、环境严重污染、交通事故繁多等1系列问题,部份城市开始愈来愈重视通过大范围发展大容量城市轨道文通来减缓城市交通的压力。 城市轨道交通发达的城市,其轨道交通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信息交换工具和文化情感载体,集中承载了地域特点文化和城市个性主题文化,使传统与时尚、科技与经济融合。城市轨道交通所构成的特点文化,为城市凝聚了宝贵的无形资产,间接提高了城市已有各类资产的附加值,满足了人们日趋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采取电力牵引,其远行时对环境的影响除噪声、振动及电磁波污染外,对大气的污染很小,是10分清洁的公共交通工具。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经验证实,城市轨道交通的人均能源消耗量远远低于公共汽车、私人小汽车。采取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有益于节俭能源与保护环境,有益于城市发展、人口增长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1。 2对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区域联系的纽带和载体,具有快捷、安全、准时、容量大、能耗低、污染轻、舒适性好等优势,不但可以改良城市的居住环境,带动更多新城镇和新社区创建,而且还可以加快城郊发展步伐,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影响着我国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城市文化的融会交换。

2.1城市轨道交通可以推动城市化进程 目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人口、经济范围不断扩大,城市群和城市带开始突起。交通设施是城市形态的骨架,具有先行功能、从属功能、引导和调理功能,对城市形态起侧重要的作用。在某1特定时间,城市交通结构和能力影响了城区内部交通的便易程度,决定了市区关于出行费用和出行时间的空间可达性,交通技术不断创新使得地域空间可达性成为1个相对的概念,空间可达性随交通技术创新的变化。又好、直接影响着土地价格和利用方式,进而致使城市地域功能结构的改变,终究引发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又常常进1步强化或弱化交通技术的利用范 围和作用强度。 我国人多地少、能源后备不足、环境污染问题已相当严重,在城市交通的发展上不能将占用较大的行车和停车面积的私人机动 车辆交通作为未来的主要交通方式。因此,发展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将成为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有效手段和必定选择,这适应了我国城市人口密度高、高峰期对交通需求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的特点。 从城市人口优化布局看,快捷、舒适、准时、安全的城市轨道交通有助于居住区布局于城市边沿区,工作集中在城市中心区,有效下降中心区的人口密度,提局边沿区居住质量。从产业布局看,1个城市总有其优势产业和相对弱势产业,利用便捷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围绕优势产业这1核心,呈带状或环状分散和转移,可以实现区域内部或区域内外的优势互补利共同发展。从大城市群会聚看,世界大城市群发展经验表明,1个大城市群必须具有大容景、无污染、高效力的交通基础设施。城市轨道交通能从整体上提高城际运输效力和

轨道交通的经济意义及其应用-

轨道交通的经济意义及其应用 在计划经济时代,反映在经济计划中,就是只考虑生产性的投资和大交通的投资,而城市公共交通中的轨道交通只作为非生产性费用,往往不列入计划的,甚至认为是一种奢侈品,在这种经济理论操纵下,只有极少数城市在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才修建地铁,如北京、天津。 在经济过热时期,地铁被看成是促使经济过热因素之一,尽管这时绝大多数要求修建地铁的城市是处在前期工作阶段,但都停下来,就一些问题进行思考:比如要具备什么样条件的城市才应该修建地铁;修建地铁应采用什么标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国产化的要求等等,在这个时期开始制定了建设标准,出台了一些设备国产化的具体政策、措施,为以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我国经济成功地软着陆以后,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从适度从紧到稳健的扩大内需,使我国经济增长连续多年维持7%~8%的增长率,地铁建设的春天才真正到来,这时我国已有相当一批城市的经济实力从温饱型向小康型发展,由于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收入和消费之间出现了差距,要使社会达成有效的需求,这个差距应当由投资来弥补。在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干预下,许多城市就选择把资金投向地铁建设(客观上是城市交通紧张程度急剧恶化),这样就使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出现了30个城市在不同的阶段筹备、建设、或运营轨道交通的宏大规模,轨道交通的产业正逐步形成,这是世界轨道交通发展历史上没有的。

城市轨道交通投资的经济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作为一项公共支出,准确地说乘数原理是其经济意义的合理解释,因为增加这笔投资最终引起的收入的增量和就业的增量,不仅包括因增加这笔投资而直接增加的收入和就业,而且包括因间接引起消费需求的增加而增加的收入和就业。 城市交通是大交通的起点、终点和结合部,他和大交通一起构成人们出行一个闭合的环,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为地把他们分割开来,大交通是生产性的,城市交通是非生产性的, 轨道交通投资是人力投资,城市的优势和活力是聚居的人群,人力资本就体现在这些人群的身上,表现为人的能力和素质。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西奥多.W.舒尔茨认为决定人类前途的并不是空间、土地、自然资源,而是人的技能、知识、是人类处理各种复杂事物的能力,也就是人类智力的开发。劳工的这种知识和技术的强烈需求是最近才出现的,而且需要时间来满足这种需求。城市的人利用交通系统有两重作用:一是作为生产要素之一,通过交通系统送到生产岗位上,是属于物质生产的行为。二是作为个人生活所必须的行为使用城市交通,是属于劳动力再生产或扩大再生产的行为。从劳动力生产的角度看,可把人们工作时间以外的16个小时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为了明天工作必须的时间,一般需要13-14小时,剩下来的2-3小时可以称为自由时间,作为人力资本增值的时间,在社会足够重视人力资本投资的情况下,时间就是决定的因素。如果我们使用先进的轨道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文献检索实训——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姓名 学号 所属院系自机学院 专业年级 12交通运输 指导教师 2015年12月

前言 摘要: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战略性的基础设施进而影响到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重要部分——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空间布局的分化重组。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我国各个城市利用轨道交通规划及其引起的城市功能空间的重组进行分析。 关键字:轨道交通居住空间商业空间城市更新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1世纪,我国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的建成带来人流在量和质上的巨大变化,大大提高其沿线的通达,改变其沿线的区位条件,从而影响城市土地利用与产业空间布局,进而影响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城市的实际形态和结构往往是交通发展战略和空间发展战略相互作用的结果[1]。轨道交通大运量、快速度的特点使它能够把人流引向特定的地点,并且在某个点上集中大量的人流,这种特性决定了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集中于与人流密切相关的居住空间、商业空间的变化。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战略性的基础设施进而影响到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重要部分——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空间布局的分化重组。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我国各个城市利用轨道交通规划及其引起的城市功能空间的重组提供建议。 1 城市轨道交通对居住空间变化的影响 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出现了居民工作地和居住地的分离。特别是郊区化的趋势迫使人们出行范围加大、通勤时间和距离也相应增加。通勤成本已经成了人们选择居住地的一大要 素。而轨道交通凭借其快速度、准时便捷的优势极大地缩短了沿线居民的通勤时间,在吸引通勤人口移居的过程中改变了城市居住空间的布局。 1.1 挤出效应使居住空间向郊区转移 轨道交通凭借其快速高效的优势带来其沿线地区良好的通达性。交通的改善带来了区位条件的改善,提高了土地的潜在收益,沿线和两端的物业价值也 将有所提升。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只能通过竞价获取。不同的土地使用者的地租支付能力是不同的,地租支付能力高的商业会将地租支付能力相对低的居民住宅挤出优势区位,其结果是居住空间向郊区或城市边缘地带迁移。同时,轨道交通可以将通勤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即使住在城市边缘区,只要在地铁附近,就可以通过获得到达工作场所或消费场所的快速便捷的交通,而且可以避开中心区高地价、道路拥堵等城市问题,这对居住空间向郊区的迁移产生了极大的牵引力,使挤出效应导致的居住空间转移需求得以实现。

城市轨道交通成本构成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成本构成分析 摘要: 现今,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安全舒适、快捷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是轨道交通项目成本造价高,运营维护费用贵,以及运行带来的诸如噪声污染与电磁干扰等社会问题,成为制约轨道交通健康发展的“瓶颈”.本文以北京市地铁 4 号线为例,系统地分析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依据价值链理论,把内部成本细化为前期规划设计成本、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 把外部成本分为空气污染、交通事故和噪声污染三个方面,并且将外部成本定量化.该研究有助于准确计算出城市轨道交通的总成本,为政府制定票价提供依据; 同时使城市轨道交通满足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和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外部成本; 价值链; 城市轨道交通; 内部成本; 外部性 1 引言 目前国际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以及悬浮列车等多种类型,号称“城市交通的主动脉”.如今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降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等内部成本,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轨道交通运行带来的噪声污染、环境污染和交通事故损失等外部成本,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外部成本作为轨道交通总成本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轨道交通的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进行系统、有效地分析和研究,以此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一方面推动城市轨道交通成本理论的发展,有助于准确计算出城市轨道交通的总成本,为政府制定票价提供依据; 同时使城市轨道交通既能保证其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又能满足一定的环保要求,从而促使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和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 理论基础 2.1 作业链及价值链 现代企业实质上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作业集合体,因为从产品设计到产品销售过程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都是由一系列前后有序的作业构成,这些作业由此及彼、由内到外相连接,就形成了一条“作业链”.价值沿作业链在各作业之间转移,就构成了一条“价值链”.卡普兰教授等学者认为,立足于产品销售到顾客的环节来看,能够产生和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是需要大力加强的有效作业,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是维持作业或无效作业.价值链需要不断地优化组合,努力减少各环节的无效作业,使之逼近于零; 在各环节有效作业中,提高其产出比例.本文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内部成本的划分是基于价值链原理. 2.2 外部性及内部化 在西方经济学中,外部性是指一个生产者或消费者的生产或消费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所附带产生的成本或效益的情况.外部性是一种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于另一种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的非市场性的影响,它不以市场为媒介,也无法通过市场的价格机制反映出来,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加以解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外部性的存在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需要将外部和内部的相关机制介入经济领域,使外部性内部化,从而使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同.由此,外部性的内部化过程就是外部性矫正的过程. 2.3 内部成本构成 按照价值链理论,本文把城市轨道交通的内部成本分为三部分: 一是前期规划设计成本; 二是建设成本; 三是运营成本. ( 1) 前期规划设计成本. 前期规划设计成本包括前期策划费用、项目建议书阶段费用、可行性研究费用及勘察设计费用.在前期规划阶段,决策者要确定许多决定项目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的主要内容.因此,前期规划阶段对项目投资和运营成本控制至关重要.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性能演化与感控基础理论2011CB013800-G

项目名称: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性能演化与感控 基础理论 首席科学家:朱合华同济大学 起止年限:2011.11-2016.8 依托部门:教育部上海市科委

一、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 2.1 关键科学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大量的城市轨道交通建成并投入使用,其结构健康服役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设计寿命为100年,在此期间由于结构性能劣化、服役环境变化、低频循环振动等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受力状态会发生变化,性能逐步退化,加之我国轨道交通建设速度迅猛,结构施工质量难免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且结构损坏后不易或不可更换,给轨道交通地下结构健康服役状态的判断和预知控制带来了极大困难,亟需开展系统的基础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处于固—液—气耦合作用的赋存环境下,加上轨道交通低频周期动载作用下的疲劳效应、复杂渗流边界与循环振动荷载的累加效应、临近施工和运营扰动、结构自身的初始损伤和缺陷等多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结构性能不断劣化,受力体系易出现薄弱环节,其演化过程高度非线性、性能演化机理难清,因而第一个科学问题是动态时空环境效应下的地下结构性能演化机理,研究内容为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材料施工期和服役期性能演化机理、初始损伤和缺陷状态下结构性能演变规律、结构的病害形成机理。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为超长线状地下结构,在服役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逐渐出现病害,其结构性能随之不断劣化,健康状态极其难知。为满足结构长期健康服役的需求,在揭示其受力与变形演化历史及现状的基础上,需要采用经济、高效的监测方法,全覆盖智能感知超长地下结构性能,研究结构在单一、多种病害组合状态下的响应机理,确定结构性能对各种环境因素的敏感性与发展趋势,达到定量化预知结构未来力学行为及其服役性能的目的,因而第二个科学问题是超长线状地下结构的状态智慧感知与评估理论,研究内容为结构状态智慧感知、结构服役性能评估指标体系与标准、健康诊断理论、缺陷状态下服役性能的预知、局部损伤结构服役可靠度的退化机理与干预机制。 在以上两个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服役特点,针对地下水赋存环境下的结构性能所处的不同状态开展结构智能自修复与自适应加固理论研究,建立健康服役机制和保障体系,变被动获取结构健康状态为主动控制服役性能,以解决地下结构损坏后极其难修的问题,因而第三个科学问题是地下水环境下的结构自修复机制与自适应控制理论,研究内容为适合于城市轨道交通环境特点的地下结构智能自修复基础理论、设计方法与服役性能多尺度分析方法及基于性能退化的自适应加固理论,结构健康服役智能服务机制和数字化保障体系。 2.2 关键科学问题的内涵

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现状详解

我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5-06-26 14:55:05来源:中国检测网阅读: 6497 次 一、我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现状 在铁路轨道交通方面,自2008年,我国在大规模的铁路建设投资的带动下,铁路制造业呈逐年高速增长的态势。在5年内,全国电力机车、货车的保有量增长了50%,产值年均增幅近30%,远远高于世界2%的平均增速。2008年实现产值1285.1亿元,同比增长了29.8%; 2012年实现产值3540亿元,同比增长16.3%;比2008年增长了2.8倍。 在2013年12月28日,厦深铁路、西宝高铁、柳南客专、衡柳铁路、渝利铁路、广西沿海铁路等7条铁路开通运营。至此,我国铁路营运里程突破10万公里,时速120公里及以上线路超过4万公里,其中时速160公里线路超过2万公里;高速铁路突破1万公里,在建规模1.2万公里,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中国铁路总公司表示,2014 年全年建设目标将全面完成,其中,64个新项目的密集开工将是2014年铁路投资的重要亮点。国内铁路市场还面临着多重积累因素,包括高铁客流快速增长使动车组需求预期向上修正、各地积极推动城际铁路建设、铁路产业基金等投融资改革措施正在落定等。在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在2013年突破了1,600 亿欧元,并不断创出新高。

此外,我国铁路的旅客周转量、货物发送量、货运密度和换算周转量均为世界第一。

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2000年之前,全国仅有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拥有轨道交通线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也进入大发展时期。“十一五”期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保持加速上升趋势。 2012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累计运营里程达2064公里,其中2012年新增投运里程321公里。其中,上海、北京和广州位居全国前三甲,运营里程分别为444千米、442千米和221千米。 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我国内地已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武汉、南京、沈阳、长春、大连、成都等17个城市累计开通70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含

【免费下载】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和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和作用 一、综述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城市化的历程中,不同规模及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产生了不同的交通需求,需要通过相应的交通技术水平及运输工具来加以满足。从许多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实践来看,轨道交通以其运量大、速度快的技术优势已成为城市交通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较好地解决了大、中城市交通日益增长的供需矛盾问题,并满足了城市化的要求。城市轨道交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越来越成为城市客运交通的主体,因此明晰轨道交通的特点和作用对于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的诞生和发展在世界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伦敦诞生,揭开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序幕,发展刚ID奥交通成为混业城市交通问题的国际性大趋势。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到现在,呈现出以下特点: 1.样式的多样性及其特点 根据轨道交通系统基本技术特征的不同,轨道交通系统主要有市郊铁路、地下铁道、轻轨交通、独轨铁路和有轨电车等类型。 (1)市郊铁路 市郊铁路又称为通勤铁路,是连接城市市区与郊区以及连接城市周围几十千米甚至更大范围的卫星城镇或城市圈的铁路,服务于上下班乘客,一般站距较长,对疏散中心城市人口到周围卫星城的作用十分明显。根据日本的研究资料,市郊铁路的投资大概是地铁的1/10~ 1/5,每千米的能源消耗是汽车的 1/7,是一种十分经济可行的交通方式。 (2)地下铁道 地铁是由电气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全封闭的地下隧道内,或根据城市的具体条件,运行在地面或高架线路上的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世界范围内地铁的地下部分约占70%,地面和高架部分约占30%,甚至有的地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和环境的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和环境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9-08-02T09:27:08.3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作者:陈梦婷 [导读]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需求,其存在能够有效改善城市居民生活,并满足城市多元文化形式。 杭州杭港地铁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需求,其存在能够有效改善城市居民生活,并满足城市多元文化形式。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能够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城市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但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期间会对城市发展及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发展;城市环境;影响;研究 引言 各地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经济规模扩大的同时,也给自身交通体系带来了较大挑战,在不少城市中轨道交通的存在提升了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已经成为缓解相关问题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在城市轨道交通发达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已经成为人与人、人与社会进行交流的重要载体,同时承载了城市个性文化,与传统、时尚、科技、经济相互关联,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对城市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轨道交通使用电力牵引作为动力,是较为绿色的出行方式,但由于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噪音、震动、电磁等类型的污染问题,会对城市环境产生影响。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1推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我国正处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阶段,各个城市的人口、经济规模飞速增长,各类城市群、城市带接连出现。而基础交通体系作为城市形态发展的根本,具有先行、从属、引导、调节等多种功能,而这些功能又会对城市形态产生直接影响。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城市的基础交通体系会影响城区内部交通的便利性,决定市区出行费用、效率、空间,相应的交通技术通过有效创新能够大大缩短地域差距,同时会影响区域土地管理利用方式,造成城市地域功能结构出现显著变化,最终引发城市空间结构变化。我国地域虽然广阔,但人口众多、资源储备不足、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城市交通系统发展过程无法将占用面积较大的机动车辆交通作为未来主要交通方式,而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然措施,这同时也能更好地适应我国城市人口密度高、存在出行高峰期的情况。 1.2改善城市整体投资环境 城市轨道交通有助于将居住区转移到城市边缘地区,将各类工作、生产集中到城市中心区域,降低城市中心区域的人口密度,进而提升城市边缘区域人居生活质量。从产业布局来说,每个城市中都具有相对优势、弱势的产业,通过利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围绕优势产业核心进行扩散、转移,实现区域内外优势互补,实现城市的均衡发展,特别是大规模城市群,需要具有大容量、无污染、高效率的基础交通体系,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城际交通运输效率,并改善城市交通系统服务水平,为人们合理利用环境资源提供便利,才能更好的发挥城市区位优势。 1.3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及布局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会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布局、规模。一般而言城市交通距离控制在1h内的空间范围是非常优越的城市规模类型。早期工业时代,有轨电车的出现促使城市以星状方式水平扩展开来,以市中心为原点,向外辐射延伸,这个时期的城市中心沿交通线集中,但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按照各个区域的承载能力,以城市交通系统为基础骨架,适当扩充,并经过调节、优化区域功能,实现各个不同功能区域的合理分工及布局。在现代交通体系中,经过大量研究实践发现不影响生产生活的的城市最佳范围宜控制在40min之内,因此,在进行城市客运交通距离衡量时,考虑人们从居住区域到目的地所用时间不超过40min为宜,这就需要通过对城市空间结合、布局进行合理优化才能满足。 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2.1地产方面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成后,沿线周边的土地利用强度、利用结构相较于以往会出现较大变化。而且在沿线会形成多个新型社区,居民对沿线地产资源的支付意愿会逐步增加,同时沿线不同距离的地产价格会发生相应变化,相较于非轨道交通沿线的同类地产价格多会提升一定比例,充分反应了城市轨道交通对于居民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的影响。 2.2噪声、震动方面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运营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噪声、震动问题。虽然轨道交通能够给居民带来便利,要注意周边环境噪声、震动问题的管控,通过建立沿轨道交通线路的噪声、震动监测系统,获取相应的现场资料,结合评价标准获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噪声、震动对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从而了解轨道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2.3城市景观方面 城市的快速发展,不仅提升了经济体量,也在改变人居环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城市景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会对城市景观产生影响,这部分影响需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关注,全方位了解居民、专业人士等人群对轨道交通系统影响城市景观的看法及期望。 2.4城市空气质量方面 城市轨道交通缓解了城市拥堵问题,提升了局部空间机动车通行量,会造成大量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在实际系统建设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在不同站点设立空气质量检测措施,对轨道交通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空气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对城市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出空气污染成分,明确轨道交通与污染源的关联程度。 3轨道交通大数据运用的注意事项 3.1轨道交通大数据运用的局限性 大数据运用可以为轨道交通发展提供参考,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轨道交通从规划、设计、建设到运营,周期长、时间久,存在投入运营后的城市状况与最初规划设计时期差距较大、以及存在规划设计内容滞后于实际市场发展进度的状况。规划设计可以参考大数据分析,但是大数据分析往往停留在以往的信息收集基础之上。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规划设计者充分的考虑城市发展的步调,了解城市规划的远期发展计划,综合判断规划设计,而不是仅仅依靠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规划设计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分析,其他论文文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分析 摘要: 首先阐述城市轨道系统的基本概念, 包括系统的要素构成、基本功能、狭义与广 义环境、层次结构等, 并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地位与作用, 指出它是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核心子系统, 对城市土地的利用和城市形态的演化有着重要的反作用; 其次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特性, 包括交通特性、经济特性与社会特性等, 这些特性(特别是经济特性和社会特性) 决定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管理体制与其经营管理的特殊性; 最后提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产品概念及其管理的主要内容 , 并初步分析其管理体制与经营管理特点。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系统分析; 系统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 (1) 设备。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环境。狭义地讲, 是指在城市分为两类。一类是固定设施, 如线路、车站、车辆段、环综合交通系统中城市轨道交通子系统与其它交通子系境系统、指挥控制系统(信号、联锁、闭塞系统) 等; 另 一统的相互关系, 包括其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以及与其类是移动设施, 如动车组、自动停车装置等。系统为它交通方式的竞争与协作关系。广义地讲, 则是指整个 图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及其环境 业区的分布、文化娱乐业的分布等。他们是交通需求之“ 源”, 决定着城市人口出行需 求的强度大小与空间分布, 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网络分布与运输能力提出相应的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层次结构。就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技术发展水平而言, 包含市郊铁路、地下铁道、轻轨交通、有轨电车、高架导轨电车等几种方式。根据其运能大小, 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大容量的轨道交通方式, 主要是地下铁道和市郊铁路, 适合于市中心区和市郊有大密度客流的地区与方向; 二是中等容量的轨道交通方式, 主要是指轻轨交通, 适合于市郊间、市区次中心之间, 甚至市区(主要是中、小城市) 等有相当客 流量的方向与地区; 三是低容量的轨道交通方式, 主要是指传统的有轨电车和单轨系统等, 适应于较小运量的地区或方向。上述三个层次与常规公交汽、电车互相有机配合, 可高效、快速地完成城市人口的出行需求。 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地位与作用 如图2 所示, 从系统的层次性分析, 城市社会经济大系统、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和城市轨道交通子系统三者之间是递阶包涵的关系。 首先, 城市是相对于乡村的社会、经济大系统, 从某种意义讲, 其本质是时间和空间上的高效率与高效益, 城市必须保持充分的活力和相当的发展空间。 实践证明, 一个城市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一个高效率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作支撑。这是因为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社会、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一方面城市土地利用与开发提出相应的交通需求, 需要一个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来支持; 另一方面, 城市交通系统

交通与环境城市轨道交通对环境的影响.doc

城市轨道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摘要:轨道交通已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城市交通的骨干,有其他交通方式所没有的优势,在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对策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值得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在大城市迅速发展的同时,必将对外部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如何有效减少和解决负面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现状以及其对周围生态环境环境的影响,阐述了在噪声、振动控制的相关技术措施,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决策参考。 关键词:轨道交通优势环境影响措施 正文: 轨道交通是指城市中有轨的大运量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目前国际上已上线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有市郊铁路、轻轨、地铁、有轨电车等7种类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历史牟今约为40年,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渐强的发展历程。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动向表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总规模还会扩大,发展前景宏大,建设市场广阔。但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各大城市迅速发展的同时,必将对外部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如何有效减少和解决负而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车化的发展,城市交通体系越来越多地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消耗大量的燃料,产生大量的环境污染和生态负效应,而我国现有的资源(包括土地资源)储量和能源结构,以及基于城市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发展进程的环境容量限制,对于城市交通的发展也有着各方面的制约作用。 一、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 轨道交通有许多其他交通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当前,中国许多大城市机动车拥有量以高于10%的速度增加,交通拥堵和机动车尾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轨道交通的优点更加凸显出来。通过对日本大都市圈各种交通方式能耗及大气污染物质排放量以及各种城市交通方式占用道路面积及客运量进行比较,可明显看出轨道交通的优势所在:低能耗、低污染、运量大、占地少、速度快、安全可靠、运行准时等。 图表1:日本大城市圈各种交通方式能耗及大气污染物质排放量

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快捷高效、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大运量交通方式,它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随着我国大中城市人口密度大、机动车保有量多,由此带来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轨道交通的建设不仅有效地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而且还带了其他方面的经济效益。本文对轨道交通的经济特性进行分析,并简要阐述了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分析了轨道交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 关键词:轨道交通经济效益城市交通 1.引言 由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汽车的数量急剧增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导致了交通供给远远不能跟上交通需求增长的速度,出现了交通拥挤阻塞。道路建设不可能提供车辆数目激增所需要的空间,也不可能从其他交通项目当中提出更多的资金去建设道路。现在,城市交通规划人员担心不适当的和效率低的交通系统会抵制和妨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中国解决城市长期交通堵塞的唯一选择。实践证明,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甚至可以说是解决大城市交通矛盾的必由之路。一般达到或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就具备构筑地铁的条件。 2.轨道交通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具有固定线路,铺设固定轨道,配备运输车辆及服务设施等的公共交通设施。“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包含范围较大的概念,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2.1 轨道交通技术经济特性 快速轨道(Rapid Rail Transit or Rail Rapid Transit)是城市地下铁道(地铁)、轻型轨道交通(轻轨)、单轨(独轨)交通、有轨电车、新交通(new transport system,NTS)、高速磁浮列车和市郊(郊区)列车(通勤列车)等城市轨道交通的统称。它的技术经济特性如下: (1)载客量大、速度快,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 轨道交通在载客量、速度、占地面积等指标上都较其他交通工具有明显优势。平均载客量分别是小轿车和公共汽车的23.3倍和3.2倍;平均速度分别是小轿车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构成

第五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构成 轨道交通系统由一系列相关设施组成,这些设施包括车站、线路、列车、控制以及通信信号系统等;它们的协同工作是为用户提供满意服务的保证。下面分别介绍这些设备。 第一节线路 、基本概念 (一)正线 正线是指供载客列车运行的线路,包括区间正线、支线、车站正线及站线。 市轨道交通正线是独立远行的线路,一般按双线设计,采用右侧行车制。大多数线路为全封闭.与其他交通线路相交处,一般采用立体交叉。在特殊条件下(如运营初期),两条线路或交通方式的运量均较小时,经过计算.通过能力满足要求,也可考虑米用平面交叉。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是旅客乘降的场所,一般应设置在客流量大的集散点以及与其他线路交会的地方,车站间的距离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般地,在市区车站间距应在1左右,在郊区不宜大2m (二)辅助线 辅助线为空载列车提供折返、停放、检查、转线及出入段作业所需的线路。它包括折返线、临时停车线、渡线、车辆段出入线、联络线等。 (1)折返线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一般都比较长,全线的客流分布可能会不太均 匀,这时可组 织区段运行。区段运营是指列车根据运行交路的要求,在端点站与中间车站或中间站与中间站之间进行列车折返。因此,在这些提供折返作业的中间站上,需要为列车设置折返线。折返线的型式匝能满足折返能力的要求。 (2)临时停车线及渡线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由十运输量大,列车远行间隔一般 较密。在运营过程中,在 线运营列车可能会发生故障。为不影响后续列车运行,设计上应能使故障列车及时退出运营正线。一般说来,在轨道交通线路沿线每隔3?5个车站的站瑞应加设渡线或车辆停放线。渡线的作用是使离开车辆段的故障列车能及时调头返回车辆段,停车线的作用则是临时停放事

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黄雪如摘要:周期性的全球经济危机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负面效应,为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中国政府制定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应对政策。本文分析了轨道交通的社会属性已经经济属性,并对轨道交通的优势进行分析,论述由于轨道交通建设带来的经济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轨道交通;城市经济;规模经济圈效应 1城市轨道交通的属性分析 1.1社会属性 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是资本需求大和技术密集。其作为准公益性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庞大,过百亿的不在少数,并且项目通常会穿越城市人口密集且繁华的区域,涉及大量迁改工作,需要政府牵头解决,个人企业尚不能独立承担完成。项目建成运营后的票价一般由政府部门制定,以较低的价格(低于成本)水平向居民提供服务,使居民享受便捷的出行。承担较低的出行成本,提高了居民的社会福利水平。另外,城市轨道交通按照使用百年的设计标准来建设,所以在其投入运营后,除地铁车辆及其他机械设备以外,轨道交通的资产具有使用周期长,为公众服务持久的特性。 1.2经济属性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能拉动工业、运输、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就业,促进沿途土地的升值,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具有明显的外部经济性,就是说项目产生的社会总经济效益远大于其本身产生的账面收益(正效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增加,路网扩大以及服务水平的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将吸引更多的客流和经济收益。从长期来看具有一定的增长趋势,其附属的经营性资产,如广告、商铺等也具有巨大的升值潜力。 当城市轨道交通形成网络化发展运营后,其他的各种网络(如交通运输、服务、商贸物流等)都可被搭载其间。轨道交通网络强大的聚集和释放效应使网内的客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和服务在城市区域及其周边快速流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的消费、生活和生产方式,对城市的未来经济运作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具有规模经济圈的属性。

城市轨道概论答案解析69788

绪论 1.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必要性有那些? 答:城市化进程加速,机动车数量增加迅猛。带来了如何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解决能源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城市轨道交通因其快速、安全、舒适、节能等特点,已经成为大城市解决交通拥堵的首选方。 2.城市轨道交通所涉及的专业有那些? 答: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多专业多工种配合工作、围绕安全行车这一中心而组成的有序联动、时效性极强的系统。各有关专业如隧道、线路、供电、车辆、通信、信号、车站机电设备及消防等。 单元一 一、判断题 1. 老式有轨电车由于其性能差,已经在全世界围被彻底淘汰。(×) 2. 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于1836 年诞生在英国伦敦。(×) 3. 地铁首次采用电力牵引是从1890 年开始。(√) 4. 有轨电车是介于轻轨交通与地铁交通之间的轨道交通系统。(×) 5. 人们常说的地铁是由传统的有轨电车发展而来的。(×) 6. 轻轨交通与地铁交通的主要区别在于地铁运行于地下专用隧道,轻轨运行在高架上。(×) 7. 单轨交通与我们常见的汽车类似,由司机控制前进方向。(×) 8. 世界上通车里程最多的城市是纽约。(√) 9. 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铁是地铁、经济效益最好的地铁是地铁。 (×) 10.我国通车里程最多的城市是。(√) 二、填空题 1. 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1863年建于英国伦敦。世界上第一辆有轨电车1881年在德国柏林工业博览会期间展示。世界上第一个投入商业运行的有轨电车系统是1888年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里磁门德市。 2. 我国第一条地铁建于1969年。地铁1 号线于1995年建成通车向社会开放。 3. 单轨通常区分为跨坐式和悬挂式两种。 4. 狭义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特指地铁、轻轨和单轨(独轨)。 5. 磁浮列车是依靠磁悬浮技术将列车悬浮起来并利用直线电机驱动列车行驶的交通工具,它分为常速、中速、高速和超高速等几种形式。 三、问答题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定义 答:指采用轨道进行承重和导向的车辆运输系统,设置全封闭或部分封闭的专用轨道线路,具有车辆、线路、信号、车站、供电、控制中心和服务等设施,车辆以列车或单车形式,运送相当规模客流量的城市公共交通方式。 2、城市轨道交通按技术经济特征来分有那些基本形式? 答:主要有有轨电车、地铁、轻轨、单轨(独轨)、磁浮、自动导向交通系统和市域快速轨道系统等,尤其是以地铁和轻轨为主。 3、地铁的优缺点有那些? 答:优点: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时、舒适、节约城市土地资源等; 缺点:建设费用比较高,建设周期长,见效慢。一旦发生火灾或其他自然灾害,乘客疏散比较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意义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关于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意义 学生所在单位 姓名教育层次专科 学号专业 指导教师分校直属分校 目录 1 前言 (1) 1.1 出行率低 (1) 1.2 交通事故成倍增长 (2) 1.3 资源利用率低下 (2) 1.4 环境污染严重 (2) 2 城轨交通优势 (2) 2.1 运量大 (3) 2.1.1 速度快和正点率高 (3) 3 城轨对城市结构影响分析 (4) 3.1 城市规划问题 (4) 3.1.1 检查规则 (4) 4 轨道交通对城市土地利用的意义 (5) 5 结论 (5) 参考文献 (6) 中文内容提要 我国大城市的交通拥挤状况日趋严重,地面交通已无法适应现有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产生的日益增

长的运量需求,交通问题日趋严重,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很有可能还会引发其他社会问题。因此,投资建设地铁,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将成为解决城市交通紧张状况最理想的交通方式,也是我国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惟一途径。 城市不仅是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而且也是交通运输中心, 是大量客货运输的起讫点、换乘和换装地点、客货流的集散点。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大型特大型地区中心城市, 现有的交通体系已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并且从各国城市化发展的实践来看,轨道交通以其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准点舒适的技术优势在日、美、欧等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主要的城市交通工具,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意义重大 关键词 轨道交通;资源利用;优势 关于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意义 一、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城市交通设施与城市化发展的矛盾逐渐显现,从各国城市化发展的实践来看,轨道交通以其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准点舒适的技术优势在日、美、欧等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主要的城市交通工具,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已在大规模修建地铁,并且很受市民欢迎,因此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将成为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轨道交通的建设,提高了沿线地域的可达性,进而改变沿线土地的利用类型,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连接城市中心区与郊区的轨道交通则又是城市空间向外扩张的发展轴,郊区的轨道交通站点能够提高其周边土地的利用价值,促进郊区的城市化发展。而由轨道交通所引起的城市空间在结构和内容上的发展变化,都将影响城市人口流动,改变城市人口密度分布,诱导人们远离城市中心居住。 (一)出行率低 交通阻塞, 行车速度慢, 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 首先道路总容量供给严重不足。长期以来, 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 只是在 1994 年以来才有较快发展, 人均面积由 2.8 m2 上升到 6.6 m2。尽管增长幅度较快, 但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 20%的增长速度。目前, 全国 32 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 有 27 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次汽车增长速度过快, 对道路需求迅猛增长。最近几年是大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 轿车、客车、面包车以及摩托车增幅年平均在 15%以上。个别年份甚至接近 20%, 而道路长度和道路面积的年平均增长

城市轨道交通经济与法规课程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经济与法规》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轨道交通经济与法规 课程性质:必修 学时:32 适用专业:高速铁路客运乘务 学分: 二、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轨道交通经济与法规》是一门研究轨道交通服务活动中的法律与法规的学科,是重要是专业必修课,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全面系统地掌握我国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及轨道交通中涉及的法律法规知识,以便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能熟练地运用其进行客运服务工作以及客运企业的经营管理。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乘务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依据课程的工作领域分类,本课程从工作任务、知识要求与技能要求三个维度对课程内容进行规划与设计,课程紧紧围绕从事客运服务岗位工作需要的轨道交通法律法规知识和技能作为设计出发点,力求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及轨道交通法律法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我国法律的基本知识及国家方针政策轨道交通法律关系和轨道交通企业经营管理的法律制度及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的相关法律法规。 (二)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分清轨道交通运营中法律主体之间的关系,达到运用所学轨道交通法律法规知识分析在轨道交通运营实践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2、提高学生依法分析问题、解决轨道交通客运纠纷的能力,从而为我国轨道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培养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 (三)素质目标 本课程将素质将于融入课程教学之中,根据专业特点,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课程内容及教学设计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