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关联性分析.精讲

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关联性分析.精讲

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关联性分析.精讲
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关联性分析.精讲

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

的关联性分析

摘要

美国的次贷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困境。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我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造成2008年以来物价的持续上涨,引发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自2010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不断提高各大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直至达到21.5%的历史新高。中国人民银行独立于政府采取的货币政策在抑制通货膨胀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既然如此,我们是否可以换一个角度,从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之间相关性的角度来思考该问题,对治理通胀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本文即是通过理论结合实证的方法对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率的相互关系进行探析,并据此提出相关的一些政策和建议。为加强中国人民银行建设,治理通货膨胀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独立性;通货膨胀;关联性

ABSTRACT

The U.S. sub prime mortgage crisis, the global economy is in trouble. In order to stimulate economic growth, China's caused by loose monetary policy and fiscal policy since 2008, prices continued to rise, triggering a new round of inflation. Since 2010,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has taken a number of measures; such as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deposit reserve ratio of the major commercial banks, until it reaches a record high of 21.5%. People's Bank of China's monetary policy independent of the government to take on the curb inflation achieved significant results. Based on this, we can from a different angle to think about the problem from the angle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and inflation, inflation control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This article is by theory and empirical methods Analysis of China's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tes of inflation, and put forward some policies and proposal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controlling inflatio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Key Words] Central Bank;The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Inflation;Correlation

目录

一、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1)

二、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理论分析 (2)

(一)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分析 (2)

1.中国人民银行的目标独立性分析 (2)

2.中国人民银行的操作独立性分析 (3)

(二)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分析 (4)

三、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 (5)

(一)指标选取 (5)

(二)相关数据测度 (6)

1.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测度 (6)

2.通货膨胀率的测度 (8)

3.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简单的相关关系 (8)

(三)模型设定 (9)

(四)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9)

1.单位根检验:ADF检验 (10)

2.回归结果 (10)

3.相关检验 (10)

4.实证结果 (11)

四、提高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政策建议 (12)

(一)将中央银行分离出去作为经济特设机构 (13)

(二)调整中央银行的人事任免程序 (13)

(三)增强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决策权利 (14)

(四)加快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加快法制化进程 (15)

参考文献 (16)

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

的关联性分析

一、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在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我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持续稳健的GDP增长率由2007年的11.9%降至2008年的9.1%。面对严峻的国内经济形势,中央政府果断出手,“四万亿计划”很快得以推出。除了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外,各大商业银行开始增大信贷规模,中央银行也开始转变导向,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在两项政策的强烈刺激下,我国经济得以快速走出低谷,GDP增长率在2010年重返10%以上,在世界范围内领先复苏。

积极的货币政策虽然保证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复苏,但也给市场注入了超量的货币,超量的货币超出了实体经济的需要,导致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发生,流动性过剩引起了人们对通胀的强烈预期。货币流速的加快进一步加剧了流动性过剩,从而造成了明显的通胀压力。在此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多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直至达到 21.5%的历史新高,降低了货币的流动性,抑制了人们对通涨的预期。中国人民银行独立于政府采取的货币政策在抑制通货膨胀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至此,我们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如果中国人民银行不配合中央政府的经济复苏计划,单纯从维持经济秩序,稳定物价的角度实施货币政策,是否就不会超发货币,也就不会引发通货膨胀;面对日益加剧的通胀压力,中国人民银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明显降低了通胀压力。中国人民银行采取的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息息相关,影响着通货膨胀。二者之间究竟是怎样

一种关系。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开始本文的思考与分析,以期发现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为加强中国人民银行建设,治理通货膨胀提供理论依据。

二、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理论分析

(一)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分析

中央银行独立性(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简称 CBI)是指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履行法定职责的权利和能力。中央银行作为一国银行体系的核心,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肩负着稳定币值和监管金融活动等重要职责。

《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受国务院领导,隶属于国务院。依法独立的制定、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各级政府部门或地方政府以及相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任何干涉。该条规定以法律形式明确了中央银行的独立地位。

从中央银行独立选择货币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的角度可以将央行独立性分为目标独立性和操作独立性。目标独立性是指允许中央银行自由确定货币政策目标。操作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政府不干预中央银行的具体操作,货币政策的实施不受财政压力的影响。本文将从这两方面来分析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1.中国人民银行的目标独立性分析

(1)货币政策的决策过程降低了中央银行的目标独立性

我国中央银行在法律地位上隶属于中央政府。因此,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策是在“政府领导下的相对独立”的决策过程。由此可见,中国货

币政策的决策并非由中国人民银行自主决定,一般的政策结果是企业界、国有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及财政等各个利益集团经多方谈判达到利益均衡的结果,而最后决定权在国务院。这一决策过程降低了中央银行的目标独立性,使得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受到多方面的干扰。

(2)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人员设置降低了中央银行的目标独立性

1997年我国货币政策委员会成立,其成员由下列单位的人员组成: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二人;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一人;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一人;财政部副部长一人;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行长二人;金融专家一人。金融专家占比很小,且只担任咨询的角色,没有决策权,从侧面说明了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3)中国人民银行承担的多重目标降低了货币政策的目标独立性

中国货币政策采取多目标制:稳定物价、促进就业、确保经济增长、支持国企改革、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确保外汇储备的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化解金融风险,甚至包括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等。由于多目标之间是存在冲突的,因此中央银行只能在多目标之间寻找平衡,有时候可能采取机会主义的手段注重短期效果和表面效果而忽视了长远利益。这种做法使中央银行“长期稳定”这一最终目标难以实现。

2.中国人民银行的操作独立性分析

(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过度依赖信贷渠道降低了央行的操作独立性

中国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渠道传导,传导效应很弱,这种状况削弱了中央银行的操作独立性。例如,中央银行以再贷款为主要

的政策工具时,当中央银行希望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时,必须会同各商业银行领导,讨论削减信贷规模的问题,反之亦然。这种“窗口指导”政策能否最终贯彻实施,很大程度上由商业银行的行为决定。所以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与商业银行之间存在密切的依存关系。

(2)金融市场发展尚不成熟影响了中央银行操作独立性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再贷款、再贴现、存款准备金制度、公开市场业务和利率工具,由于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单一、货币市场不发达,以及利率市场化的状况难以在短期内产生本质的变化,这种状况极大地限制了中央银行的操作独立性。

(二)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的关联性分析

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分析的时间划分,以1995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为标志,主要分为两个时期:1995年以前和1995年至今。

1984—1994年:刚刚建立的中央银行制度与较低的相对独立性。国务院在《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中规定:“自1984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加强信贷资金的集中管理和账户平衡,更好地为宏观经济决策服务”。该规定首次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央行地位和行使央行职能的权力。1986年,《中国人民银行管理条例》颁布,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1993 年12月中央确定的中国人民银行改革方案中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转换人民银行的职能,使人民银行成为真正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得以真正确立,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职能逐渐开始健全,地位逐步得以提高。

1984—1994年,我国经历的几次比较明显的通货膨胀:通胀率分别在1985年达到8.8%,1988达到18.5%,1994年达到21.7%。可见,在这段时期内,我国的通货膨胀是比较严重的,通胀率较高,发生时间比较频繁。

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的颁布,使我国中央银行体制真正走向了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使我国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与操作工具的选择等各方面的独立性得到空前的提高。

随着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不断提高, 1995年以后,我国再没有发生比较明显的通货膨胀。虽然政府财政赤字不断攀升。但是“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的法律规定从根本上切断了通货膨胀发生的源头。1998年以来,人民银行大幅度撤并分支机构,建立现在的九大区统一管理,对原来零散的机构网点的撤并,进一步减少了中央银行与地方政府的接触。中央银行的人事独立性得以提高。中央银行更能够依照自己的意愿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央行的独立性得到进一步加强。2003年中国银监会的成立,使得中央银行更加集中精力制定、执行货币政策,2013年周小川行长的连任开启了央行换届与政府换届不同步的新局面,使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使得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得以长期执行。

反观这一时期我国的通货膨胀率,虽然时有起伏,但都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从这一点上看,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

三、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

本文要建立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和通货膨胀率相关关系的模型。其中,

中央银行独立性指标用CBI表示,通货膨胀率指标用I表示。同时还引入一个随机误差变量,用来反映其它因素对I的影响。

(二)相关数据测度

1.中央银行独立性(CBI)的测度

LS法是Loungani and Sheets提出的针对转型国家中央银行独立性测度的方法。由于我国是典型的转型国家。因此,本文选择LS法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进行测度。其具体内容及评分方式参见下表:

表1 LS测度法问题

补充说明:对于上述问题,若没明确答案,可以给0.5分。

资料来源:loungani P.Sheets N.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inflation and growth in transition economies[J].Money Credit Banking, 1997.

首先,我们对LS法中的问题与我国中国人民银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对应分析,并得出相应的分数。

问题1:中央银行宏观经济政策的中心目标是否为稳定币值

1993年以前,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稳定货币,发展经济。1993年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1995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稳定币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2012年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12财新峰会”上讲到,新世纪以来中国货币政策采取多目标制,除保持低通货膨胀外,还包括推动经济合理增长、保持较为充分的就业和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因此,在第一个问题中,1993年以前为0分;1993年和1994年为0.5分;1995—2000年为1分;2000—2012年为0.5分。

问题2:中央银行是否有权控制货币政策工具?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执行货币政策,可以运用国务院规定的相关货币政策工具。可见,中央银行在控制货币政策工具方面具有相对独立性。1998年基本建立三大货币政策工具。2003年成立的银监会分管了金融监管职能,使得中国人民银行得以集中精力专注于货币政策,使得央行独立性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在第二个问题中, 1984—1998年为l/3分; 1998—2002年为0.5分;2003至今为1分。

问题3和问题4:是否有相关法律约束政府向中央银行直接融资;是否禁止中央银行对政府直接融资?

1995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及其他政府债券。因此,对于两个问题:1995年以前各为0.5分;1995年以后各为1分。

问题5: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是否受到政府的指令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于1997年正式成立。但是,货币政策委员会在实际工作中只是起到咨询的作用,并没有货币政策的决策权。而且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多半由国家经济领域要员构成。所以受到来自政府的影响较大。因此,对于该问题,在1997年前为0分;1997年后为0.5分。

6.在货币政策存在冲突时,央行行长是否会被政府部门解职

1984年到2002年,我国中央银行行长更替比较频繁,其中原因较为复杂,难以确定,因此在这期间该问题为0.5分。2002年以来,一直由周小川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一职,并在今年获得连任。因此,2002—2012年该问题为1分。

7.中央银行行长的任职期限是否超过政府换届周期

该问题1984—2002年为0分,2002—2012年为1分。

对于问题8—13,由于体制问题,在1984—2012年得分均为0分。

14.政府官员或代表是否进驻中央银行货币委员会并享有否定权

1997年成立的货币政策委员会规定:政府代表可以进驻货币政策委员会,但不享有否决权。由此得出,在1997年以前,该问题为0分,1997年以后为1分。综合上述内容,可以得出我国央行独立性的得分(见表2):表2 1984—2012年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指标(LS测度法)

数据来源:根据LS测度法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整理所得

2.通货膨胀率(I)的测度

通货膨胀率根据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求得(I i=(CPI i-100)/100)。统计结果整理如下(见表3):

表3 1984—2012年我国通货膨胀率指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

3.CBI与I之间简单的相关关系

根据表2、表3得出的数据,可以做出中央银行独立性(CBI)与通货膨胀率(I)之间的相关关系图表(图1)。不难发现, CBI与I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在下一节,我们将对中央银行独立性(CBI)与通货膨胀率(I)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合适的模型,并对其真实性进行实证检验。

图1 中央银行独立性(CBI)与通货膨胀率(I)关系图表

(三)模型设定

本文建立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CBI)和通货膨胀率(I)相关关系的模型。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指数采用LS法进行测度。通货膨胀率根据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求得。

首先,假定CBI 与I 呈负相关关系,建立模型如下:

01t CBI ββεI =++

20,()D εεδE == (1) (1)式就是关于CBI 与I 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其中固定的未知参数0β,

1β为回归系数,εE 为期望,()D ε为方差,CBI 为回归变量,I 为响应变量,ε为随着I 变化的不可观测的随机变量,是其它不可控制或不了解随机因素

的综合,且满足上述条件。下一节,以此模型来研究通货膨胀率(I )与中央银行独立性(CBI )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四)中央银行独立性(CBI )与通货膨胀率(I)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1.单位根检验:ADF 检验

在对模型进行回归之前,我们需要对通货膨胀率进行单位根检验即ADF 检验以检验其平稳性,其检验结果如下:

表4 ADF 简化结果

从表4可以看出,变量I 的ADF 统计值在5%水平下显著,这说明其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是平稳的。

2.回归分析

首先利用表2、3提供的数据,做出0β,1β的估计01ββ和:

01=+CBI ββI (2) 其中I 表示01ββ和确定之后对于给定的CBI 相应的I 的回归值,(2)式

表示回归方程。下面用最小二乘法来估计模型中的未知参数0β,1β。运用CBI 与I 数据,由(2)式得:

01i i i CBI ββεI =++ i=1,2 (29)

20i i εεδE =,D()= 且1229εεε???,相互独立 (3) 记:2

201011

1

(,)()n

n

i i i i i Q CBI ββεββ====I --∑∑ (4)

称01(,)Q ββ为偏离真实值的偏差平方和。最小二乘法就是选择01,ββ的估计,使得01(,)Q ββ达到最小值。为此将(4)式求偏导数,并用0101ββββ,取代,得:

011

1

n

n

i i i i n CBI ββ==+=I ∑∑

2

2

011

1

1

1

n n n n

i i i i i i i i i CBI CBI CBI CBI ββ====+==?I ∑∑∑∑ (5)

称(5)式为正规方程,计算01,ββ的估计01,ββ

011.04β= 1 1.25β=-

则回归方程为:11.04 1.25CBI i I =-① 3.相关检验

下面对回归方程相关进行检验:经过检验得出01ββ,分别是01ββ,的无偏估计,2δ是2δ的无偏估计。

前面求出了回归方程,如果CBI 与I 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那么得到的回归方程就毫无意义。因此,对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非常必要。

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回归函数是CBI 的线性函数,如果10β=,则说明CBI 的变化对I 不产生影响,因此检验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线性相

① 具体计算过程参见附件

关关系等价于检验假设:

01:0βH = (6)

为了检验假设(6),需要寻找一个检验统计量,它在假设(6)成立时分布已知,这一点可以通过离差平方和分解来实现。首先,总的离差平方和为:

21()n

i i TSS L I?I ===I -I ∑ 其可分解为:

2

211

()()n n

i i i i i TSS ESS RSS ===I -I +I -I =+∑∑

21

()n

i i i ESS ==I -I ∑称为残差平方和,它的大小反映随机误差对响应变量

I 变动平方和的影响。

2211()n

CBI CBI i RSS L β?==I -I =?∑ 称为回归平方和,它反映了回归自变CBI

对响应变量I 变动平方和的贡献。

而且,RSS 与ESS 相互独立,所以在假设01:0βH =成立的条件下,F 统计量为:

(2)1

(1)2

RSS n RSS

F F ESS

ESS

n -=

=

-,n-2

由计算得:212.18CBI CBI L ?= 266.15CBI I L ?=- 1054.653II L =. 所以:TSS=1054.6534 RSS=331.53 ESS=723.123

对于显著性水平0.01α=,查表得临界值0.01(127)F ,

≈7.7.则拒绝域为77+∞(.,)。算出检验统计量的值

(2)27331.53

12.387.7723.123

n RSS F ESS -?=

==?

所以拒绝01:0βH =,即认为I 与CBI 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是显著的,即回归方程:11.04 1.25i CBI I =-在99%的可信度之下是显著的。

4.实证结果

通过以上实证检验,我们可以看出在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剥离商业银行业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以来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CBI )得以不断提高,通货膨胀率(I)呈下降趋势,并在1995年以后保持相对较低的水平,CBI 与I 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四、提高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政策建议

从上面的实证结果可以看出,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CBI)与通货膨胀率(I )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虽然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率相比20世纪八,九十年代较低,但却高于世界公认的合理通胀范围。为了有效控制、降低我国目前显著的通胀趋势,维持物价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显得十分必要。具体建议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将中央银行分离出去作为经济特设机构

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的核心,在维持物价稳定,维护金融有序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中央银行隶属国务院,受国务院干涉,在选择货币政策目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上局限性较大。因此,建议国务院大胆尝试,将中央银行分离出去作为经济特设机构,专注于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旨在维持本国物价长期稳定,维护金融有序发展,不受任何机构和个人的干涉。无论政府有多大困难,也不能改变货币政策的长期目标和实施方向。这就要求中央政府有足够的魄力,敢于尝试,敢于放权。同

时,中央政府要有较强的自制力,不管有多大困难,也不得向中央银行伸手。

(二)调整中央银行的人事任免程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下的今天,一国金融乃至经济的发展不再单纯靠政府的计划与导向,而是市场经济大势选择的结果。作为一国金融的核心,中央银行在引导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引导市场向着美好方向发展中发挥着风向标或者舵手的作用。既然这样,何不尝试把中央银行人事任免以及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人事任免交由经济市场去决定。这样既避免了中央银行与政府的矛盾冲突,也代表了经济市场中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谓一举两得。

(三)增强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决策权利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隶属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的具体操作受国务院干涉,弱化了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权力。另外,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大多由我国经济领域的要员构成,专家委员很少,这使得很多技术性、专业性的货币政策问题难以被深入研讨。因此,建议修改《货币政策委员会条例》,大胆尝试把货币政策委员会交给一些金融专家,增加货币政策委员会中金融专家的人数,提高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专业性。让这些专家人士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定符合当前形势兼顾长期稳定的货币政策,中央政府应予以支持并坚决贯彻下去。增加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决策权,一改货币政策委员会作为咨询机构的尴尬处境,提高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建立一个强大的、权威的中央银行。

(四)加快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加快法制化进程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方面法制己经越来越健全和完善,但是在法律的执行方面却并没有达到完美。因此,有效提高我国法律的执行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建议政府加强自我约束力,增强民众的监督权力。早日使我国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不单单对加强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我国迈进世界强国之林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黄达.金融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黄萍,孟钊兰.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李伯德,张再玲.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科学出版社,2010.

[4]倪进锋.从《中国人民银行法》看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J].市场论坛,2012,(06).

[5]吴翊,李永乐,胡庆军.应用数理统计[M].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6]孔张宾,宗慧,清耿.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的关系[J].商界论坛,2010,(08).

[7]冼宇航,罗实.对提高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执法效能的思考[J].论文下载中心,2009,(07).

[8]陈晓枫.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实证研究及政策建议[J].福建论坛,2009,(05).

[9]字兰,黄儒靖.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22).

[10]任碧云,黄蓓,杨雪梅.我国央行独立性的测度与通货膨胀关系[J].上海金融,2011,(06).

[11]易平.浅析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的关系[N].广州城市学院学报,2012,(09).

[12]蒋中一,凯尔文·温兰特.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修正),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正.

[14] 杨阳.中央银行独立性分析与建设思考[J].中外企业家.2009,(06).

[15]纪晴.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现状评价及政策建议[J].今日南国,2009,(08).

[16]马琳.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及其完善[J].财金之窗,2011,(10).

[17]曾五一,肖红叶.统计学导论[M].科学出版社,2007.

[18]Piero C.U golini, Andrea Schaechter, and Mark,” Challenges to Central Banking from

Globalized Financial Systems”,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March 2, 2009.

[19]Eijffinger S,Sehaling E.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theory and evidence.

Discussion Paper,Center for Economic Research,Tilburg University.1993.

[20]Forder,J.“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ConcePtual Clarifieations and an Interim

Assessment”. Oxford Economic Paper 2006.

中央银行独立性论文

关于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的探讨 09级会电2班谭红2009905222 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法律赋予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与调控的自主权,以及为确保自主权的有效行使而采取的相关法律措施,具有不依附于政府的独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法定权力和职责。加强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法定地位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中央银行从中央银行产生至今,关于其独立性法定地位必要性的争论从未停止。在这种情况下,从理论上深入探讨中央银行独立性法定地位的根源,这对于正确处理我国人民银行与政府的关系,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和持续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根源 市场经济的协调、稳定和发展需要独立的、权威的货币供给的调节者,这是赋于中央银行独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法定地位和经济根源。 现代市场经济是货币经济,经济运行实践上表现为以货币收支为核心的运作过程,货币供应量与货币必要量之间的平衡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然而,正如19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兼金融撰稿人沃尔特?白芝浩所言:“货币是不会自行调节的。”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并非万能,原因就在于:个人的理性行为并不能导致社会的理性结果。曼瑟·奥尔森的经济学第二定律正确地指出,只有借助于“引导之手”或适当的制度安排,才能实现有效的集体结果。那么,独立的中央银行便是实现货币供应量与货币必要量之间动态平衡这一理性结果的一种制度安排。只有这种制度安排,才能有效排除企业、地方政府乃至中央政府某些部门常常出现的“理性无知”的干扰,按照货币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调节货币供应量以适应货币必要量,校正社会总需求与总供应的失衡,实现稳定货币,保证货币经济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社会理性结果。 (二)政治根源 政府经济行为目标由于种种原因发生货币政策目标的错位,以及由此引起的约束政府不当经济决策的需要,是赋予中央银行独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法定地位的政治根源。 货币政策目标即中央银行采取调节和控制措施所应达到的目的,它有终极目标与中介目标之别。从各国立法规定及其实践来看,货币政策终级目标的法定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单一法定目标模式,如《德意志联邦银行法》规定德意志联邦银行的任务是稳定货币。二是多重法定目标模式,例如1946年和1979年的《英格兰银行法》将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实际收入的合理增长率和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四项货币政策目标。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3条的规定,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稳定币值和经济增长。但不管哪种模式,各国都将“稳定币值”作为货币政策唯一目标或首要目标。 政府经济行为目标与货币政策一致性,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本假设基础上的,即由公众选举产生的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其行为目标与社会公共利益是一致的,因而与代表社会公共利益的货币政策目标也自然是吻合的。 (三)社会根源 随着现代社会公共需要范围、规模、质量的不断攀升,政府有主动采取通货膨胀政策的倾向,对此加以防范的需要,是赋予中央银行独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法定地位的社会根源。 中央银行能否抵制政府财政不合理的融资要求,是一国货币政策能否有效实施的关

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央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的分析:独立性比较弱,也有呈现出独立性不断增强的趋势。本文主要从政府与央行的关系角度来探究独立性问题,同时也会兼顾央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政府的部门的关系的分析,从这几个方面综合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的地位及独立性问题。 我将从(1)法律赋予中央银行的职责及履行职责时的主动性;(2)中央银行的隶属关系;(3)中央银行负责人的产生程序、任期长短与权力大小;(4)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的资金关系;(5)中央银行的最高决策机关的组成,这几个方面去探究中国人民银行与政府的关系。 (1)法律赋予中央银行的职责及履行职责时的主动性。中国人民银行(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简称央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成部门。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中国人民银行就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项作出的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由此看出,法律赋予中国人民银行在

重要事项决策方面对政府的独立性比较弱,需要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营,目标独立性不强,法律独立性也不强;但是,法律也对独立性给予了一定范围的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就其他有关货币政策事项作出决定后,即予执行,并报国务院备案;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中国人民银行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设立分支机构,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的派出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对分支机构实施统一领导和管理。另外,法律在具体事务的处理上给予央行更大程度的授权,所以,中国人民银行在法律地位比较弱,但是也是相对的。 (2)中央银行的隶属关系:中国人民银行隶属于国务院,是国务院领导下的宏观调控部门。一般央行隶属于政府或政府某一个部门的,其独立性都比较弱。 (3)中央银行负责人的产生程序、任期长短与权力大小:中国人民银行实行行长负责制。行长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免;副行长由国务院总理任免,行长的任期与总理的一致。因而,政府对于央行的主要负责人的人事安排具有较多的干预,因而从此看出央行的独立性不强。 (4)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的资金关系: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同属于国务院组成部门,互不隶属。 中央银行资本金的所有权大都

论述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一、概述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那时的英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在此之前,世界经济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战争、饥荒和疾病等方面。但是当工业革命首次在英国蓬勃发展时,它也为英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由于新兴工厂需要大量资金,银行将个人的储蓄贷给工厂,使得银行没有准备金来支付日常的取款,银行不得不提高利息吸引存款,以至于存贷款息差缩小;另外由于工厂经营的好坏会给银行的资金链带来很大影响,当还款困难时,银行缺少现金,导致了倒闭的后果。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应运而生。当银行出现危机时,英格兰银行就会贷款给处在危机中的银行。由于大家相信英格兰银行不会倒闭,因此,它的贷款会帮助商业银行渡过难关。这种贷款制度带来的结果是:低利率、高资产价格以及银行倒闭数量迅速减少。 货币本位制的确定和二战后各国经济的发展,使得货币政策日益显示其重要性,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相应的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中央银行能否有效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保持货币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其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二、独立性的介绍 权力方面 中央银行本身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理事会的主要成员一般由政府任命,有王室任命的仅有英国和瑞典。一般来说,独立性较大的总银行理事会,政府不另派政府代表参加,如英国、美国、德国、格兰和瑞典等,在这里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代理人,直接对国会负责。独立性不大的总银行理事会,如法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等国,政府还要派代表参加。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多半是听命财政部,尤其是意大利,近似于隶属财政部。理事会的任期不等,美国最长,为14年,瑞典最短,为3年,一般为5至6年。理事会主席一般是中央银行总裁。 政策方面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还表现在制定政策的方面。除了美国、德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大、有权制定货币政策外,其他中央银行处于政策参谋咨询地位,帮助政府制定货币政策,提供情报与建议,参与讨论并予以贯彻执行。在政府与中央银行意见不一致时,政府对中央银行有权干预。如法国和意大利,若中央银行与政府意见不一致;还需要重新进行讨论,另行提出意见。不过各国中央银行应力求与政府(特别是财政部)保持密切合作,因为国家的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不可分割的。过分的强调独立性,容易与政府关系不协调。但丧失独立性,又会使政府过多的依赖银行,造成过度财政发行。因此,如何保持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中央银行独立性 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不论是某家大商业银行逐步发展演变成为中央银行,比如英国,还是政府出面直接组建成立中央银行,比如美联储,都

中央银行问责制、独立性和透明度

中央银行问责制、独立性和透明度 1694年8月,英格兰银行开业,有19名员工。最初的皇家宪章(由威廉国王和玛丽皇后授予)要求英格兰银行“促进公共利益和人民福祉”。作为一家私营企业,英格兰银行相对于政府的独立性当时并未被考虑在内。但这种独立性在约300年之后最终实现。1997年5月,英国政府赋予英格兰银行货币政策独立性,一年后生效。 总的来说,中央银行独立性是个相对较新的概念,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但对于寻求不受政治干预的货币政策决定的国家而言,中央银行独立性已被证明是一个宝贵的稳定力量。但在中央银行成为全球金融危机中的关键角色十年之后,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努力在困难的环境中履行其职责。从欧洲到美洲,从非洲到亚洲,不安的选民及政府要求加强问责,一些人现在质疑中央银行曾经神圣不可侵犯的独立性。 法律基础 大量研究证实了中央银行独立的重要性。的确,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中央银行立法数据库所作研究表明,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法律都包含某种形式的“锚”,以确保中央银行独立性。 一般而言,法律往往认识到,如果政客操纵货币政策以增强

其选举前的声望,他们以短期政治利益为重的做法可能给经济带来长期痛苦,例如通胀率升高甚至是恶性通胀。这种政治干预可能损害中央银行的目标(例如,长期内保持通胀稳定,在一些国家,还包括实现就业最大化),并可能对经济和金融稳定造成长期风险。 美联储前主席珍妮特·耶伦告诫说:“有时中央银行需要做一些不会立即受到欢迎的事,目的是维护经济的健康。我们确实看到,在中央银行承受政治压力的国家,出现了一些非常糟糕的经济结果。” 中央银行的艰苦努力 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许多中央银行实施了导致其资产负债表大幅扩张的战略。一些国家的政府要求中央银行不仅保证价格稳定,还履行维护金融稳定的新的或附加的职能。对中央银行业务活动扩大的担忧有时导致人们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必要性或适当程度的怀疑。 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各国货币当局开展工作的总体方向 和结构看,中央银行确实在付出这种艰苦努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人员访问成员国,向中央银行官员提供技术援助,四分之一的此类访问都讨论某种形式的与中央银行独立性有关的问题。 关注焦点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于,在确保中央银行有效实施货

中央银行独立性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一、定义 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其实是指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一国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既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的控制之外不受政府的约束,同时也不能凌驾于政府机构之上,而应接受政府的一定监督和指导,并在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指导下,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且与其他政府机构相互协作和配合。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是在商业银行普遍建立,货币关系和信用关系广泛的的存在于社会经济之中的前提下产生的。 央行独立性的定义是:中央银行拥有不接受来自政府的命令的权力, 在制定或者更改货币政策时,不必与政府交涉。但事实上, 哪怕是最为独立的中央银行也不可能在完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自行运作,换而言之,就是央行的独立性其实是一种相对的独立,其多多少少都会有受到政府制约的地方,所以,衡量央行的独立性关键在于看央行的活动在多大程度上要受到政府的干涉。 二、衡量标准 (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标准主要有以下四点: 1、组织机构和人事的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组织机构的设立和主管人员的提名和任免是否由行政机关或政府部门决定。 2、制定和执行政策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自主程度。 3、经济的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财政的独立性,即其是否依赖于政府的拨款和财政的支持。 4、业务的独立性。主要指中央银行是否可以自主决定其业务的实施,办理业务时否受政府机关的干预。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货币政策自主权 《人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不受其他任何部门、地方的干涉”,这是中国人民银行成立47年来首次被确认其独立性。 2.相对于财政部的独立性 这是衡量各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一个具体标志。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行政关系上,人民银行与财政部不存在隶属关系,这在组织上保证了人民银行对财政部的独立地位。②资金关系上,《人行法》第27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这样从法律上基本割断了人民银行与财政部的直接融资关系。 3.相对于政府其他部委的独立性 《人行法》规定:一是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为各级政府管理部门提供贷款或担保;二是通过组建政策性银行划清政策性贷款与商业贷款的关系,堵住了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与政策性贷款的路子,堵住了政府各部委以“政策性贷款”向中央银行要贷款的路子;三是在法律上明确了人民银行统管全国金融机构的监管权。 4.相对于地方政府的独立性 这也就是指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人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不受地方政府和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的干涉;中国人民银行对其分支机构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和管理,人民银行负责本辖区的金融监管,各地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部门提供贷款。 三、保持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必要性 (一)避免出现政治性经济波动的需要。 (二)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需要。 (三)为了稳定经济和金融的需要。 (四)为了适应中央银行特殊地位与业务的需要。 四、影响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因素 首先, 最根本的因素是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中央银行的活动必须是合法的,而法律是政府制定,这就

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

关于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探讨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央银行独立性概念及其理论模型,作者认为对不同类型的国家央 行独立性应以不同的理论模型来解释,我国央行独立性更适宜采用铸币税型动态不一致来 描述。本文按照不同类型的国家分析了央行独立性对宏观经济的作用,并探讨了关于加强 我国央行独立性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央行独立性;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铸币税 中央银行独立性从上个世纪以来流行于全球,十几年来广受关注。我们认为对中央 银行独立性问题不可过于迷信,而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此认真研究,吸取可用之处。一、央行独立性概念 中央银行独立性(CBI ,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意味着给予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而 实现经济目标的权利。它有两种定义: (1) 独立的央行。具有CBI 的央行即为独立的央行,不独立的央行不具有CBI。在这 种定义下,描述CBI 的变量仅取0 和1 两个值,中央银行要么是独立的,要么是不独立的, 如0 代表不独立,1 代表独立。美国和德国的央行是典型的独立央行。 (2) 世界各国央行和其政府的关系都是既分权又合作,独立和不独立只是程度的不 同,其界限并非泾渭分明,有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和比利时) 难以确定应该划入独立之列, 还是非独立之列。从这个角度说,每个央行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区别只是程度的不同。 在这种定义下,描述CBI 的变量可以连续取值,分布在一个区间内。本文的CBI 定义取后者。 在比较CBI 的大小时,早期都是以央行所具有的法律规定的CBI 为标准\.CBI 具有一定的效用。比如,Miller 和Zhang (1995) 认为,诸如CBI 的制度安排,有助于市 场形成政府致力于低通胀的预期,从而有助于达到低通胀的目标。但是,这种法律CBI 与央行在实际操作中所具有的CBI 相比,可能相差很大,法律CBI 的效力更多地限于纸面上,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实际操作中央行所具有的独立性。比如,1980 年代的阿根廷,法律 规定其央行行长的任期为4 年,而实际上其央行行长的平均任期只有不到1 年。于是人 们转而寻求设计衡量实际CBI 的统计指标,比较常用的如央行行长的换任率。 实际CBI 不只是来自法律授权,而主要是来自国民的支持。美联储Minneapolis 分行 行长Bruce MacLaury 称那种以为改变中央银行的法律设置就可以增加其独立性的想法为 一种流行的过于简单化的想法(fashionable oversimplification) 。比如,发展中国家新近建 立、改建的几十个央行,普遍在法律规定上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法律CBI 平均水平已经 高于发达国家1980 年代的水平,但是人们还是公认这些央行的实际CBI 较低。 二、CBI 理论模型 经济学家们一般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如果没有持续增长的货币供给,通 货膨胀难以持久。可是,由于政府的货币政策往往具有动态不一致,导致货币供应不断 增加,从而通货膨胀愈演愈烈,因此,这种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就成为通货膨胀的重要 原因。为了消除政府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成为一种重要的措 施。 (一) 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理论模型 现在的经济学家们一般认为,货币政策只有当它没有被公众预期到的时候,才会对 实体经济产生重要影响。这意味着货币政策要想获得充分的效力,就应该是出乎公众意 料的。这给政府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提供了理由。

中央银行学问答题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1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2商业银行的普遍设立3货币关系与信用关系广泛存在于经济和社会体系之中4经济发展中新的矛盾已经显现. 二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1关于信用货币的发行问题2关于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3关于银行的支付保证能力问题4关于金融业的稳健运行问题5关于政府融资问题 三中央银行的产生基本上有两条渠道:1是由信誉好实力强的大银行逐步发展演变而成2是由政府出面直接组建中央银行 五,如何认识中央银行的性质:1中央银行的性质是指中央银行自身所具有的特有属性2,从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特点和发挥作用看,中央银行既是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又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和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 六,中央银行职能主要内容有哪些: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3是政府的银行4监督管理职能 七.央行制度有哪些基本类型,各有何特点?(1)单一式央行制度,复合式央行制度,准央行制度和跨国央行制度四种类型.(2)a单一式的概念:国家建立单独的央行机构,使之全面行使央行职能的央行制度..单一式的特点:一元式央行制度,权利集中统一职能完善,有较多的分支机构;;二元式央行制度,中央级和地方级完全统一但中央级和地方级又相对独立且两级非隶属关系.b复合式央行制度的特点: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央行职能的央行机构而是由一家集央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央行职能的央行制度.c准央行制度:不设通常完整意义上的央行而设立类似央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央行的职能并授权若干商业银行也执行部分央行的职能.d跨国央行制度:由若干国家联合组建一家央行由这家央行在其成员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央行的职能的央行制度一般与区域性多国经济的相对一致性和货币联盟体质相对应. 九,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的独立性,1央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的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2.这一关系包括两层会议:a央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b央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关联性分析.精讲

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 的关联性分析 摘要 美国的次贷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困境。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我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造成2008年以来物价的持续上涨,引发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自2010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不断提高各大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直至达到21.5%的历史新高。中国人民银行独立于政府采取的货币政策在抑制通货膨胀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既然如此,我们是否可以换一个角度,从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之间相关性的角度来思考该问题,对治理通胀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本文即是通过理论结合实证的方法对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率的相互关系进行探析,并据此提出相关的一些政策和建议。为加强中国人民银行建设,治理通货膨胀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独立性;通货膨胀;关联性

ABSTRACT The U.S. sub prime mortgage crisis, the global economy is in trouble. In order to stimulate economic growth, China's caused by loose monetary policy and fiscal policy since 2008, prices continued to rise, triggering a new round of inflation. Since 2010,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has taken a number of measures; such as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deposit reserve ratio of the major commercial banks, until it reaches a record high of 21.5%. People's Bank of China's monetary policy independent of the government to take on the curb inflation achieved significant results. Based on this, we can from a different angle to think about the problem from the angle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and inflation, inflation control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This article is by theory and empirical methods Analysis of China's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tes of inflation, and put forward some policies and proposal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controlling inflatio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Key Words] Central Bank;The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Inflation;Correlation

中央银行独立性

中央银行独立性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起源及其发展 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是在商业银行普遍建立,货币关系和信用关系广泛的的存在于社会经济之中的前提下产生的。他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商业银行所不能解决的信用货币发行,票据交换和清算,支付能力保证,金融监督,政府融资等问题。因此从中央银行产生的那一天起,她就具有了和普通的商业银行所不同的特性和任务。其中独立性问题可以说是首要问题。这是因为中央银行所具有的独特的属性所要求的。从世界范围来看,不论是某家大商业银行逐步发展演变成为中央银行,还是政府出面直接组建成立中央银行。他都具有“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三个特性. (1)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如何处理中央银行和政府之间的关系的问题,是直接对政府负责还是想相对对政府负责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查看中央银行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她的独立性问题可以说是经历了中央银行高度独立,中央银行基本不独立到中央银行相对独立的发展历程。从中央银行的产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这一段时间。中央银行处于高度独立的阶段,由于这一时期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金本位体制下金融秩序比较的稳定,货币的流通比较稳定,国内的物价和外汇行市可以通过市场自发的调节;这一时期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思潮占据主导地位,人们对于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缺乏认识,中央银行的实际的职能还限于维持银行券和黄金的自由兑换等原因。因此政府对于中央银行的控制和管理干预程度并不强,中央银行和政府的关系更过的是体现在业务之中。 (2)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上个世纪70年代初这一期间中央银行基本上是不独立,只是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调控手段而存在。这主要是由于战争期间,为政府筹集战争经费的需要和战后对于经济恢复的需要,政府加大对于中央银行的控制,从而扩大货币的发行,刺激经济增长。这就使得许多的国家发生了通货膨胀,出现经济的危机。特别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出现,以凯恩思为首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的流行。使得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大大的消弱。在此期间,1920年在布鲁塞尔和1922年在日内瓦召开的两次国际经济会议上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提出了减少政府的干预,实行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的主张,如当时的英格

讨论:讨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参考答案) 2

中央银行第一次任务解题思路及参考答案 讨论主题:讨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 考核目的:通过小组讨论、互相提问、教师点评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在经济开放环境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独立性问题的认识,了解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和经济全球化对货币政策作用机制的影响。 要求: ①由辅导教师或班主任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5~10人),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组织小组讨论和资料整理,形成本小组的观点。 ②组织网上讨论:由小组代表将本小组的观点传到网上,向其他小组提问,并解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 ③教师对每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 ④以小组为单位评分。 时间:学完第一篇的内容后做本次作业。 解题思路: ①认真阅读教材第2-4章有关内容; ②从加入世贸组织、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制度、货币政策传导途径、货币替代等方面入手; ③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 ④了解加强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内容和途径; ⑤可参考《中央银行通论学习指导》第四章参考资料中《金融开放与货币政策独立性》一文。参考答案: 1.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与政府的关系的具体形态,而这种关系自中央银行制度产生依赖,实际上即已存在。中央银行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之外,不受政府约束,或凌驾于政府机构之上,而应在政府的监督和国家总体经济政策指导之下,独立的制定、执行货币政策,这就是当代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所谓相对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经济发展目标是中央银行活动的基本点;(2)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要符合金融活动的规律。 2.考虑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资本所有权,从二战以来,资本逐渐走向完全归政府所有的趋势,即使资本归属私股的中央银行,股东也无任何权利干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业务经营,无权施加任何影响。(2)中央银行总裁与理事的任命、任期及职权,一般有政府部门或议会提名,由国家元首任命,任期与政府任期接近。(3)法律赋予中央银行的职责,多数赋予中央银行法定职责,明确在制定或执行货币政策上,中央银行有相对独立性。(4)中央银行与政府的隶属关系,一般法律会明确央行与政府的关系。(5)理事会中的政府代表,各国实践不同,认识也不相同。政府代表的存在与否会影响央行的独立性。 3.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考虑央行独立性对货币政策执行的影响:(1)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角度看,保持央行独立性有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控制力,增加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并提高货币政策工具的效率;同时,加入世贸组织,会加强对货币政策的外在约束;(2)从汇率制度角度看,独立的货币政策、固定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之中只能取其二,不可三者皆得。这在经济上叫做“三元悖论”。保持央行独立性会增加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汇率市场化的压力下,进一步提高货币的供给,保证市场的流动性。同时提高汇率制度的浮动性。(3)从货币替代的角度看,货币替代现象存在于我国,并明显加剧,需要央行的独立性保证货币需求的充足。(4)从货币政策传导角度看,央行的独立性,保证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简化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程序,缩短货币政策时滞,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如果央行相对独立,则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必定更加及时、

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现状分析及解决措施

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现状分析及解决措施摘要:中央银行作为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其政策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顺利运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一直是各国金融理论的热点之一。本文论述了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意义,介绍了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发展历程及我国央行独立性的现状,并对我国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关于加强我国央行独立性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现状;政策建议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and the Improving Strategies Abstract:Central bank,as a country’s moneytary policy makers and implementers,its policy concerns about if the entire national economy can run smoothly.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has been one of the hot spots of the worlrd’s financial theory.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meaning of central bank,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and the status quo of China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and finally,present a few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analisis of the status quo to strengthen the independence of our central bank. Keywords: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status quo; policy recommendations 一、引言 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极为突出,是经济运行的轴心,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着国家宏观经济运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社会稳定。但是要使这种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和体现,其独立性必不可少,这直接影响到中央银行职能的发挥。因此,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央行独立性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至关重要。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概述 根据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公布的文献,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布通货膨胀率、汇率或货币政策目标以及根据自己的操作决定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时不受政策的干预,在解决中央银行与政府间矛盾时存在公

浅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浅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赵红 (13级会计4班) 摘要: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为各国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一直是众多金融学家和经济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这篇小论文将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表现,独立性的不同模式极其利弊,历史上的实例等几个发面来看这个问题。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政府 一什么是中央银行,什么是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中央银行不同与一般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它主要是以其所拥有的经济力量对金融领域乃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活动进行调节。中央银行虽是一个政府机构,但因其特殊性,它又有一定的独立性。中央银行独立性指的是中央银行与政府行政当局的独立关系,即中央银行是否能够自主地履行法律赋予它的职责而不受政府行政当局的干预。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的决策和运作方面,由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自主程度。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具体表现 1权力方面中央银行本身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一般来说,对于独立性较大的中央银行理事会,政府不另派政府代表参加,如英国、美国、德国和瑞典等,在这里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代理人,直接对国会负责。而对于独立性不大的中央银行理事会,如法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等国,政府会派代表参加。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多半是听命于财政部的。 2 政策方面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还表现在制定政策的方面。只有在美国、德国,中央银行有权单独制定货币政策,在其他国家,中央银行只是处于政策参谋咨询地位,帮助政府制定货币政策,提供情报与建议,参与讨论并予以贯彻执行。在政府与中央银行意见不一致时,政府对中央银行有权干预。不过各国中央银行也力求与政府(特别是财政部)保持密切合作,因为国家的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不可分割的。过分的强调独立性,容易与政府关系不协调。 3 目标方面即中央银行自主选择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能力。中央银行的目标应是追求币值稳定。如果其独立性不强,就有可能被要求完成于该目标相矛盾的任务。特别是在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与政府经济发展要求发生冲突时,中央银行会被迫以牺牲物价稳定为代价换取诸如增加就业、国际收支或汇率等方面的暂时性改善。

中央银行独立性原因

中央银行保持相对独立性原因 1、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其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机构进行服务和调控时又不能不考虑货币经济本身自有的运行规律,因而它不能完全听命于政府,须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性; 2、中央银行和政府的任务是有所侧重的,这样就使中央银行和政府在宏观经济目标的选择上并不一定在任何条件下、任何时期都保持一致。基于政府的职责以及政治因素的影响,政府行为的出发基点往往是促进经济增长,而这极有可能诱发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现象发生。而央行的首要目标则是遵循货币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保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尽管现代中央银行衍生了一系列其他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但稳定币值始终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并且越来越多的国家倾向于把稳定币值作为其中央银行首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目标。亦正是通过中央银行稳定币值的功能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制约政府过热的经济决策行为,起到经济稳定器、制动器的作用。而这一切的实现,都以中央银行具有较高的相对于政府的独立性作为前提 反面例子: 3、美联储在本次金融危机的一系列拯救措施正是建立在其最后贷款人的身份上,依靠的正是自身的经济信誉和政治上的独立性。一旦失去独立性,将会令美国国内经济付出巨大的成本,政府的干预带来的过剩流动性将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2.由于美元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美联储的独立性受到损害,通胀向更广泛的区域传播,不仅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将可能受到威胁,也给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带来体制性、连锁性的风险。 3.美联储的独立性对稳定市场信心至关重要,美元的强势政策将对稳定全球市场信心产生重要影响。所以,金融危机后,美联储保持一定独立性至关重要。 美联储高度的独立性,导致了金融监管不力,引发了金融危机,但是我们要认识到,独立的货币政策也许会失误,但没有独立性的货币政策将会更加可怕。日本的“住专事件”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所以,缺乏独立性的央行同样也会导致巨大的金融危机

金融学形考参考答案中央银行

第十一章中央银行1.我国目前实行的中央银行体制属于()。 A. 跨国中央银行制 B. 单一中央银行制 C. 复合中央银行制 D. 准中央银行制 知识点提示: 中央银行的类型与组织形式。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正确答案是:单一中央银行制 2.在国内设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地方机构有较大独立性的中央银行制度形式是()。 A. 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B. 复合中央银行制 C. 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D. 准中央银行制 知识点提示: 中央银行的类型与组织形式。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正确答案是: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3.中央银行若提高存款准备金,将()。 A. 迫使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 B. 迫使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 C. 增加货币供给 D. 使企业得到成本更低的贷款 知识点提示: 中央银行的业务。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正确答案是:迫使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 4.中央银行发行央行票据的主要目的是()。 A. 筹集资金 B. 增加盈利 C. 回笼货币

D. 扩大经营知识点提示: 中央银行的业务。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正确答案是:回笼货币 5.下列()不是中央银行“银行的银行”职能。 A. 提供经济信息服务 B. 监管全国金融业 C. 集中存款准备金 D. 充当最后贷款人 知识点提示: 中央银行的职能。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正确答案是:提供经济信息服务 6.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所要实现的特定社会经济目标有()。 A. 防止通货膨胀与金融危机 B. 增加社会福利 C. 促进经济发展 D. 保障充分就业 E. 平衡国际收支 知识点提示:中央银行的性质。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 正确答案是:防止通货膨胀与金融危机, 促进经济发展, 保障充分就业, 平衡国际收支 7.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包括()。 A. 国外资产业务 B. 政府债券 C. 再贴现和再贷款 D. 金融机构存款 E. 对金融机构债权 知识点提示: 中央银行的业务。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正确答案是:国外资产业务, 政府债券, 再贴现和再贷款, 对金融机构债权 8. 中央银行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促使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因素主要有()。 A. 解决银行券分散发行的缺陷的需要 B. 提高票据交换和清算效率的 需要 C. 充当最后贷款人的需要 D. 解决政府筹资问题的需要 E. 金融监管的需要 知识点提示: 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条件。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 正确答案是:解决银行券分散发行的缺陷的需要, 提高票据交换和清算效率的需要, 充当最后贷款人的需要, 解决政府筹资问题的需要, 金融监管的需要 9. 下列业务中属于中央银行负债业务的有()。

中央银行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五、简答题 1. 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的这一职能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只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生业务往来,并不与工商企业和个人发生直接的信用关系。而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活动施以影响也主要是通过这一职能实现的。这一职能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集中存款准备金。( 2)充当最 后贷款人。( 3)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的清算。 2. 为什么说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制定和执行金融政策,代为管理国家财政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这一职能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代理国库、代理发行政府债券、为政府筹集资金、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种国际金融活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等几个方面。 3. 如何认识中央银行的性质? 中央银行的性质一般表述为:中央银行既是为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又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规范和维护金融秩序、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中央银行之所以是特殊的金融机构,是因为中央银行在业务经营目标、经营对象和经营内容上与普通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央银行之所以是宏观管理部门,是因为中央银行是国家管理金融、制定和执行金融政策、控制和调节信用活动的重要工具。 4.什么是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其代表有哪些?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机构,而是由一家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这种中央银行制度往往与中央银行初级发展阶段和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前苏联和 1990 年前的多数东欧国家即实行这种制度。中国在 1983 年前也实行这种制度。 六、论述题试论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 (1)关于信用货币的发行问题。与金属货币相比较,银行券已是一种信用货币,它的流通支付能力取决于其兑换金属货币的能力,即取决于发行银行的信誉。这便是中央银行产生的基本经济原因之一。(2)关于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这是中央银行产生的又一个基本经济原因。(3)关于银行的支付保证能力问题。( 4)关于金融业的稳健运行问题。这便是中央银行产生的再一个基本经济原因。( 5)关于政府融资问题。为了保证和方便政府融资,发展或建立一个与政府有密切联系、能够直接或变相为政府筹资或融资的银行机构逐步成为政府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也是中央银行产生的基本经济原因之一。 上述诸多方面提出的客观要求直接推动了中央银行的产生。但这些客观要求并非是同时提出的,其迫切程度也并不是完全相等,因此,中央银行的形成与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 第二章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五、简答题 1.如何看待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中央银行在社会经济体系中处于一个很重要的特殊地位。作用:( 1)从经济体系运转看,中 央银行为经济发展创造货币和信用条件,为经济稳定运行提供保障。(2)从对外经济金融关系看,中

浅议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

浅议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 摘要:本文对独立性的定义主要是基于埃吉芬格的央行独立性理论,首先本文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现状从横向和纵向两条线上进行分析,并就其独立性水平做出判断,然后就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央行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字: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货币政策政府中国人民银行法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实质,是指作为货币行政当局的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过程中的独立自主权。埃吉芬格(Eijffinger,1997)从内容上说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他认为中央银行独立性涉及三个方面,一是人事上的独立性;二是赤字融资上的独立性;三是政策的独立性。而政府在这三方面的影响应当尽量排除或弱化。埃吉芬格认为对于像中央银行这样一个如此重要的公共机构,其人事任免上要完全排除政府的影响是不可能的,因此,中央银行人事上的独立性是指政府对中央银行任命程序的影响程度。它具体表现在任命程度、任期长短和解除职务的程序等方面。而在赤字融资的独立性方面,如果政府能通过中央银行信用直接或间接地为政府支出融资,对中央银行施加影响,那么中央银行在赤字融资上无独立性可言。直接涉及的中央银行信用是指货币政策从属于财政政策。间接涉及的中央银行信用可能产生两种情形:一是中央银行成为政府的出纳;二是中央银行负责政府债务的管理。政策上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自主权。而这个可分为政策目标的独立性和政策工具的独立性。即,央行自己选择政策目标的自由度和是否选择保值货币稳定为作为其目标。【1】 接下来需要以此为理论基础对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做一分析判断,从而得出客观结论。 一、中国人民银行独立程度: 所谓中央银行独立性就是指中央银行在履行制定和实施货币职能时的自主程度。1984 年我国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职能的完全分离标志着我国央行独立性的建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银行的建设不断地完善,从条文上看,《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5、11、12、29、30及38条是目前人民银行独立性的主要法律规范。现从横向和纵向两种角度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做一个分析判断。 从横向来看,从数据上看,有工业化国家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四种测度方法,包括:格里利、马辛达罗和泰伯利尼的GMT分析方法、库克曼的CK分析方法、阿莱西纳和萨默斯的L-AS 分析方法以及德贝勒和费雪的DF分析方法。其次,有经济转轨国家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测度方法:朗格尼和希茨的LS模型分析方法,该模型包含了DF和SIB两种加权方法。最后还有发展中国家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两种测度指标:中央银行官员换任频率TOR和政治变动指数POL。 按GMT方式, 我国央行的独立性指数为6,在LS分析中DF, 我国的指数为O.75,SIM 指数为0.675;采用库克曼的发展中国家独立性分析思路, 我国央行的TOR指数为0.20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