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作心得:不断优化完善农村创业创新新环境

工作心得:不断优化完善农村创业创新新环境

工作心得:不断优化完善农村创业创新新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X人凭借“爱拼才会赢、敢为天下先”的精气神,从家庭作坊起步,迅速实现了农村工业化,探索出了一条县域发展的“ X之路”,时任X 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七次到X考察,并于2002年总结提出“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五个关系”的“ X经验”,为X发展指明了方向。几年来,我市将农村创业创新作为拉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不断优化农村创业创新环境,实现城乡经济高质量发展,至X年,X连续24年居X省县域经济总量第一位、第17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前十行列,连续两年位列全国中小城市创新创业百强县市第4位。现将我市农村创业创新工作的做法和成效汇报如下。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农村创业创新基础环境

交通基础设施方面。X是唯一一—个县级拥有国际机场、港口、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城市。在此基础上我们加快了域内交通网络的建设,初步构建了

152030 ”快速交通圈,即实现所有镇街15分钟内上高速,市区20分钟内到达任何一个镇,各镇之间30分钟内通达。设施配套方面。2010年以来,通过开

展城乡“ 6+1 ”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文体、市政配套、社会福利“五个系列”资源整合,一批主次干道、公园绿地、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基础配套项目加快完善。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3.95%,年平均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26%,荣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和省级森林城市。发展环境方面。全市97%以上企业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创造的产值、税收、就业岗位都在95%以上,已形成制鞋、纺织服装、建材陶瓷、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纸制品、新材料等7个超百亿产业集群。

二、推进行政管理改革,优化农村创业创新政务环境

在简政放权上,全面深化商事登记改革,加快推进“三证合一”(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采取一站式窗口、网上申报等措施,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为创业企业提供市场准入便利,加快项目落地,降低创业成本,让市场主体“舒筋骨”。在优化服务上,深化“马上就办”,主动靠前,一线服务,把更多精力放在化解企业、场户难题上,帮助开拓市场上,

推动项目落地上。同时,借助高校、科研院所、博士协会、X海内外乡贤等高端

资源,策划组织农业农村创业创新系列活动,让各类资源信息交汇集聚,服务大众创业。在责任落实上,防止权力事项边减边增、明减暗增、上减下不减,以及擅自扩大自由裁量权、“红顶中介”因权获利等问题发生。强化督查问责,对“庸懒散”行为严肃问责,对工作不落实的公开曝光。

三、强化政策扶持引导,优化农业创业创新政策环境

在全市层面上,出台《X市人才工作赶超行动方案(2015-2020年)》,策划生成27个重大人才项目(其中农业农村重大项目2个),配套出台《X市优秀人才认定标准》、《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引进优秀创业团队和项目的若干意见》、人力资源服务业扶持政策、优秀人才享受工作生活待遇政策等优惠政策。优秀人才最咼可享受80万兀购房补贴、每年每人最咼可享受18万兀津贴;入驻创业团队最咼可享受超3000万兀创业资助,个人最咼可享受超800万兀补助;实施青年人才“生根计划”,建设人才公寓1200多套,落实优秀人才子女就学、医疗保健等10项生活优待。优越的政策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女口:留日农业博士吴超峰,获得800多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回晋创立了X市天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泉州绿微农业

科技有限公司,吸纳10名大学生共同创业创新,他的团队设计出立体式生态农业生产系统,实现了农副产品生产空间立体化、控制智能

化、产业规模化。在农业方块上,X年新修订出台《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若干意见》重点突出鼓励返乡人员创业创新,如:对以大学生为主体申报符合补助标准的设施大棚,经验收合格,在规定补助标准基础上再提高50% ;鼓励在X市域内注册成立农业中介服务组织,对新设立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补助2万元,每年按年营业额1%给予补助;每年评定3-5个大学生农业(林业)创业创新示范点,每个示范点给予一次性补助5万元。在农村方

块上,实施“人才反哺农村”计划,与X农林大学合作选派8个博士团队来晋开展乡村振兴辅导工作,引进全国著名乡建团队一一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

打造紫帽镇园坂村“诗意园坂”乡村休闲综合开发项目、灵源街道灵水社区现代农业转型及古村落开发运营项目、金井镇围头村海峡两岸生态文化旅游区升级打造项目等,制定《X市“百生百村”志愿服务三年行动计划》,从2018年至2020 年计划选派百名大学生服务农村建设,制定《X市返乡人员农业农村创业创新三年行动计划》保

障返乡人员创业创新。

四、健全创业创新平台,优化农村创业创新服务环境

搭好孵化共享平台。建设创意创业创新园、国际工业设计园、智能装备产业

园、陈埭新区创新中心、福大X科教园等五大科技创新载体,聚集创新要素,为农业农村各类人才创业创新提供空间。此外,全市拥有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场地面积达10万平方米以上,入驻创业项目和企业200个以上。建设人才引进平台。整合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大中专毕业生市场,建设高效人才市场综合体。培育“人力银行”猎头服务等高端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打造立体式引才通道;嫁接国内外高校、名企和人才智力资源,建设X商学院,打造本土化、区域化、高端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基地;与X农林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X-2020年),挂牌成立“ X农林大学大学生X创业基地”、“ X农林大学研究生X工作站”,并将设立X 农林大学X研究院,重点在现代农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层次、高规格的战略合作;与X省农科院建立合作创业创新平台,成立“X省农科院专家(X)工作站”。做优金融服务平台。大力推进贴息贷款,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设立1000万元农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用于鼓励涉农金融机构扩大向农业企业、场户发放生产性贷款,

着力构建“银行放贷、保险担保、农业担保、政府贴息”的四方合作平台。主动协调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保障,仅X年就举办了三轮“政银企保户”农业专场对接活动,协助解决农户

融资难题。如:X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在X设立办事处开展涉农贷款担保业务,降低农户融资门槛;X邮政储蓄银行与农业担保公司合作,仅X年下半年来新增涉农贷款4100多万元;X农商行授信50亿元支持乡村振兴计划;X农业银行向获评的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家庭农场及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几类对象每人授信10万-30万元贷款额度,利率仅比基准利率高10%。同时,

从2015年开始,我市财政按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总额的3%-4%进行贴息,X年累

计兑现贴息补助632万元。据统计,X年全市共发放农业贷款16.94亿元,签订农业保险项目21个,保费135.97万元,

五、强化创业主体培育,营造农村创业创新浓厚氛围

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上,全市现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40家,其中:农

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4家、泉州市级重点龙头企

业51家;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62家,获评省级示范社6家、泉州市级示范社9家、本级示范社24家;获评省级家庭示范农场5家,泉州级家庭示范农场9家;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园区1家、四星级示范园区4家、三星级示范园区6家,省级休闲

示范点5个。在农村创新人才培育上,以需求为导向分类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X 年培训719人,认定第一批新型职业农民152人,确认农民助理技师资格67 人、农民技术员资格12人。在营造创业创新氛围上,X年1月与X农林大学、X 省农科院、台湾朝阳科技大学联合成功举办首届“海峡杯”现代农业创意创新大赛,征集海峡两岸农产品生产各环节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意创新产品179件,12家风投公司参与对接。开展“微景观、微菜园、微庭院、微森林、微墙绘,大学生夏令营、国庆建造营、校园双微创意营、大树微景观工作营、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营,大学生农业农村创业创新”为主要内容的“五微五营双创”活动,仅半年时间吸引100多支团队、370多名在校大学生到村(社区)利用“四旁四地”、边角地块创作一大批原生态、乡土味乡村微景观,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创新的热情。

通过环境优化,X市农业农村创业创新氛围日渐浓厚,主体越发活跃。全市拥有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团队38个,涌现出吴超峰等较有影响力的农业农村创业创

新优秀带头9人,规模经营200亩以上农场主为大学生的有50家;X年新增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农业创业创新企业5家,涉及电商、休闲农场、农业技术服务等。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支持农村创业创新工作的各项决

策部署,落实好此次会议精神,进一步优化农村创业创新环境,努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X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做出新的贡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