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面神经麻痹的诊断与治疗

面神经麻痹的诊断与治疗

面神经麻痹的诊断与治疗

面神经麻痹的诊断与治疗

发表时间:2012-12-26T15:54:55.8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7期供稿作者:张跃强[导读] 目的面神经麻痹属于神经内科诊断病症中的一种。

张跃强 (安丘市人民医院 262100)

【中图分类号】R7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7-0128-01 【摘要】目的面神经麻痹属于神经内科诊断病症中的一种。神经内科是独立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组成。主要诊治脑血管疾病、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脊髓炎、癫痫、痴呆、神经系统变性病、代谢病和遗传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歪嘴巴”,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我科11年下半年共对92例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了诊断与治疗,现将体会综述如下:【关键词】神经内科面神经麻痹诊断与治疗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表现: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1.2 病因:感染:此病变多是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带状疱疹(VZV)被激活引起。另外脑膜炎、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猩红热、疟疾、多发性颅神经炎、局部感染等均可引起。特发性:因为疲劳及面部、耳后受凉、受风引起。肿瘤:肿瘤本身及外科切除肿瘤均可以引起。肿瘤包括:基底动脉瘤、颅底肿瘤、听神经瘤、腮腺瘤、原发性胆脂瘤及颈静脉球肿瘤。神经源性:由于脑血管病,颅内、非创伤性神经源性引起。创伤性:颅底骨折、颞骨骨折、面部外伤、外科手术及以及面神经分布区神经毒性药物的注射如酒精、青霉素及肉毒素等药物是面瘫在创伤性原因中最常见的。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再有血管机能不全或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2 诊断检查的注意事项

面神经麻痹的诊断,需与下述病症区别:

2.1中枢性面瘫:系由于对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所致,仅表现为病变对侧下组面肌瘫痪。

2.2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性面瘫相鉴别:

2.2.1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可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但常为双侧性,绝大多数伴有其他颅神经及肢体对称性瘫痪和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等。

2.2.2桥脑损害:桥脑面神经核及其纤维损害可出现周围性面瘫,但常伴有桥脑内部邻近结构,如外展神经、三叉神经、锥体束、脊髓丘系等的损害,而出现同侧眼外直肌瘫痪、面部感觉障碍和对侧肢体瘫痪(交叉性瘫痪)。见于该部肿瘤、炎症、血管病变等。

2.2.3小脑桥脑角损害:多同时损害三叉神经、位听神经、同侧小脑及延髓,故除周围性面瘫外,还可有同侧面部痛觉障碍、耳鸣、耳聋、眩晕、眼球震颤、肢体共济失调及对侧肢体瘫痪等症状,称“小脑桥脑角综合征”,多见于该部肿瘤、炎症等。

2.2.4面神经管邻近的结构病变:见于中耳炎、乳突炎、中耳乳突部手术及颅底骨折等,可有相应的病史及临床症状。

2.2.5茎乳孔以外的病变:见于腮腺炎、腮腺肿瘤、颌颈部及腮腺区手术等。除仅有周围性面瘫外,尚有相应疾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

3 治疗

早期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面神经的炎症和水肿为主,后期以促进神经机能恢复为其主要治疗原则。

3.1急性期口服皮质类固醇治疗:强的松(20-30mg)或地塞米松(1.5-3.0mg)1/d,口服,连续7-10天。

3.2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可用706代血浆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静滴1/d,连续7~10天,亦可加用脱水利尿剂。

3.3神经营养代谢药物的应用:维生素B1 50-100mg,维生素B12 100μg,胞二磷胆碱250mg,辅酶Q105-10mg等,肌注1/d。

3.4理疗:茎乳孔附近超短波透热疗法,红外线照射,直流电碘离子导入,以促进炎症消散。亦可用晶体管脉冲治疗机刺激面神经干,以防止面肌萎缩,减轻瘫痪侧肌受健侧肌的过度牵引。

3.5针刺治疗:取翳风、听会、太阳、地仓、下关、颊车、并配曲池、合谷等穴。

3.5.1取穴主穴:分2组。1、阿是穴;2、地仓、颊车、太阳。配穴:睛明、承浆、听会、大迎、丝竹空。阿是穴位置:颧髎穴下后方1寸许。

3.5.2治法主穴每次用1组,交替轮用。配穴为透针所到之止穴,据主穴需要而定。第一组阿是穴,以28或30号毫针进3针,分别自皮下透向睛明、地仓、颊车,施捻转手法,平补平泻,运针1~2分钟后,出针,然后在针处拔火罐10~15分钟。第二组,在患侧地仓进2针,沿皮透刺至承浆;再从颊车进针2支沿皮透刺到听会和大迎穴;太阳进针2支,沿皮透刺至丝竹空和四白穴,留针20分钟。上述2组均为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平时嘱患者自行按摩患部。

3.6血管扩张剂及颈交感神经节阻滞:可选用妥拉苏林25mg或烟酸100mg,口服,3/d或患侧颈星状神经节阻滞,1/d,连续7-10日。

3.7中药治疗:牵正散等。

3.8手术疗法:病后2年仍未恢复者可行面神经-副神经、面神经-舌下神经或面神经-膈神经吻合术,但疗效尚难肯定,宜在严重病例试用。严重面瘫病人可行整容手术。

参考文献

[1]肖波,主编.《神经内科临床心得》.2011-06-01/科学出版社.

[2]秦惠,等编著.《面瘫.三叉神经痛》.2011-01-01/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