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五大著名漆器

中国五大著名漆器

中国五大著名漆器
中国五大著名漆器

中国五大著名漆器

扬州漆器

江苏扬州的传统漆器工艺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发展于盛唐,鼎盛于明清,具有浓郁的民族艺术和地域特色,明代扬州艺人周翥首创了以金银珠宝、翡翠玛瑙、水晶玳瑁等高档材料雕成山水、人物、花卉、亭台、翎毛,嵌于檀梨漆器上的“漆器镶嵌”工艺。千百年来,扬州漆器艺术逐渐形成了“胎形稳固,做工精细,光泽腆润,造型别致”的独特风格,和剔红雕漆、平磨螺钿镶嵌、软螺钿镶嵌、百宝镶嵌(周制)等著名品种,扬州漆器与北京漆器、福建脱胎漆器并称为中国“三大漆器”。

成都漆器

据史书记载,四川自古盛产生漆与朱砂,成都是中国漆器最早的发源地之一。2000年,从成都出土的战国船棺中发现大量做工精细、纹饰斑斓、亮丽依旧的漆器,说明战国时期蜀人的漆器已非常发达。

举世闻名的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的大量精美的漆器,其中大多烙有“成市草”、“成市饱”(即成都造)等铭记,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那时期成都是全国漆器的制造中心。

成都漆器为手工制作,主要以木材、土漆为原料,根据设计要求将木材车制成型,再施以各色漆加工而成。其装饰技法有:雕、嵌、描、绘、堆、贴等。其中雕花填彩、银片丝光是成都漆器的独有风格,技艺在全国同行业绝无仅有。

北京漆器

北京的漆器最迟应该是在元代产生。在明清两代,一直是作为宫廷装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制作工艺的不同,北京的漆器可谓是品种繁多,除了常见的立体镶嵌、百宝镶嵌和彩绘等品种外,还有一些工艺也被应用在漆器的制作上,产生了雕填和刻灰等漆器品种。

雕填漆器是在木胎上,经过抹灰,多次上漆后进行彩绘。随后按照纹样,勾勒出浅细的纹路,再戗以金银粉或填彩漆而成。经过以上工序制作而成的雕填漆器在艺术表现上,要比在灰地上进行雕刻的刻灰漆器更丰富。雕填作为漆器一个重要品种,在明清的时候,存世数量就不是很多。流传到社会上的更很少,现在大多数被一些大的博物馆收藏,最近两年,随着收藏爱好者鉴赏能力提高,雕填漆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福建漆器

脱胎漆器为福州三宝之一,已有200多年历史,其质地坚固轻巧,造型典雅别致,色泽瑰丽鲜艳,装饰精细,结实耐用,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地方特色,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品的“三宝”。

福州漆器始于南宋。据传清乾隆年间,漆匠沈绍安在一座寺庙里发现大门的匾额虽然木头已经朽烂,但是漆灰夏布裱褙的底胚却完好无损。细心的沈绍安从中得到启发,回家后不断琢磨试验,继承发扬了传统漆艺,创造出了最早的脱胎漆器。沈绍安因此成为福州脱胎漆器的鼻祖。

脱胎漆器的制作方法分为脱胎和木胎两种。脱胎是以泥土、石膏、木模等为产品的坯胎,然后用夏布(麻布)或绸布和生漆在坯胎上逐层裱褙上去、待阴干后,敲碎或脱下原胎后,留下漆布器形,再经过上灰地、打磨、漆研磨,施以各种装饰纹样,便成了光亮绚丽的“脱胎漆器”工艺品了。

阳江漆器

广东阳江漆器始于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阳江漆器分皮胎、纸胎、木胎,产品主要有日用工艺品、家具,其中以皮胎漆器最有传统特色。它防潮、耐用、又古雅美观,解放前就远销东南亚各国,解放后以漆箱、漆枕和小件漆器而闻名。传统的阳江漆皮箱以杉木为胎,内外各贴一层牛皮,经加固烫平再在表面髹漆而成。各地的博物馆用它来存放名人字画。漆枕则是在木架上用藤条编织轮廓后套一层牛皮,烫平髹漆而成,优点是坚固、防潮、耐水,质轻无裂缝。

中国古代漆器剖析

一、新石器时代古朴的漆器艺术 新石器时代的漆工艺,从公元前五千年至前二千年,经过了长达三千年的发展。 新石器时代前期的漆器,目前已发现两处:1974年发现的距今七千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和1973年发现的距约五千五百年的江苏常州圩墩马家滨文化遗址。 河姆渡遗址出土两件漆器:朱漆瓜稜碗和緾藤篾朱漆筒形器。这是目前考古发现世界上最早的漆器。但是,这两件漆器,已经使用了朱漆,而从本色漆(褐黑色)到色漆(朱色漆)的使用,中间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说明河姆渡遗址的漆器,只是中国漆器的流,还不是源。 常州圩墩遗址出土了漆筒形罐和喇叭形器,这些漆器使用了红黑两色漆,说明漆工艺进步了,但时间上比河姆渡晚了二千五百年,漆工艺在早期的进展是多么缓慢和多么不容易! 新石器时代后期的漆器发现增多了,主要有江苏吴江梅堰良渚文化遗址的黑漆陶罐、棕红色漆陶杯,浙江余杭瑶山良渚文化遗址的嵌玉高柄朱漆杯等,山西襄汾陶寺文化遗址的彩绘漆鼓、案、豆、俎等。 根据上述考古资料,长江下游的江浙地区,很可能是漆工艺的摇篮,此后,逐渐扩展到黄河流域等地。 新石器时代的漆工艺,时间虽然长达三千年,但由于生产力低下,进展缓慢。这个时期漆器制作工艺简单,主要是用石器作工具,将木料砍制或挖制成胎,再涂漆而成。胎骨比较厚重。前期只有木胎一种,后期出现了陶胎漆器。 这个时期漆器艺术的表现手法,无论是造型艺术,还是装饰艺术,均处于古朴的阶段,其特点是朴素、单纯,像天真的儿童,像大树初生只有两片叶子一样,给人以纯真和朴素的美感。如饰带纹、回纹、云纹等简单的几何纹饰;绘红、黑等并不复杂的色彩;器形则注重实用,几乎没有附加装饰。值得注意的,是余坑良渚出土的朱漆杯,镶嵌了平平整整一周白玉珠,朱漆与白玉交相辉映,非常美观,证明在距今四五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了漆器镶嵌工艺,这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二、夏商周神秘、威严、庄重的漆器艺术

中国古代漆器纹样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演变,漆器的发展日趋多样化,任何时期的漆器都是社会文化和创作情感的结合,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时代性。 关键词:古代漆器;纹样;研究;几何 一、前言 在漆器的发展历史中,纹样一直是创作者倾心研究的重要对象。所谓纹样,是花纹和装饰的统一体,也有花纹、纹饰或图案之称。勾勒在漆器上的纹样,多为象征或装饰之用。纵观漆器的历史,秦汉时期是其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在这个时期,漆器纹样的选材、绘制样式基本定型。可以说,这段时期是中国漆器发展罕有的黄金时代。本文以秦汉时期为例,就中国漆器纹样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并总结了不同类型漆器纹样特征,以此还原我国古代漆器之美。 二、中国古代漆器纹样的类型 1.几何纹样 在漆器的装饰纹样中,几何纹样不仅是漆器中最早使用的纹样,其应用也最为广泛。漆器中的几何纹样简单明晰,具有鲜明的符号性特征。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封建制国家。早在秦朝时期,中国漆器几何纹样的发展就已经趋于成熟。从秦墓出土的各式漆器纹样中研究发现,秦代漆器的几何纹样主要涉及点、圆、方格、菱形等。秦汉漆器中,多数漆器上的几何纹样与其他的花纹互相映衬,共同构成一幅和谐的图案。而也有少数漆器上的纹样呈单一的几何形,这些几何图案经过相互变换构成简单的几何图纹。在秦代,几何纹样的差异多与绘制器具的不同、区域的不同直接相关。如在睡虎地出土的秦墓中的一只耳环,其上的几何纹样为点纹,而且大小不一。而在汝阳官庄出土的秦墓中的一个漆圆盒,其上的纹样则以卷纹为主。 中国的汉代虽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思想上呈现出高度的单一性,但在漆器纹样 方面,却表现出多样性的特征。汉代漆器风格独特,最常见的几何纹样主要涉及菱形、三角形、圆、直线等等。几何纹样虽然在汉代漆器上占有一定的比例。但就目前来看,单纯的以几何形为主的漆器纹样相对较少,多为一些造型简单的耳饰等物。在该时期出土的漆器中,几何形多与其他纹样配合在一起,相辅相生。从几何纹样的形式上来看,连续纹样的漆器更为常见。一般来说,这类连续纹样多呈对称图形,常见于耳杯、盘、方壶等漆器上。 2.动物纹样 动物纹样主要是以各种鸟兽虫鱼为原型所创作的漆器纹样。通常可分为夸张和写实两大类。 在秦墓中出土的各种秦代漆器中,主要的动物纹样有马、龙、鸟等。这些动物纹样大多由匠人直接绘制在器具上。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墓中,动物纹样的器具不在少数,如凤形勺以及各种鸟云纹器具等等。在这一时期的漆器动物纹样中,纵然是同一种动物纹样,在各种不同的器具上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鸟云纹是秦代漆器纹样的一大突破。该时期的鸟云纹有的线条流畅,有的复杂多变;有的为主要纹样,而有的则为辅助纹样。 及至汉代,漆器中的动物纹样更为生动丰富。从出土的汉代漆器中可见,这个时期动物纹样已经发展成为漆器纹样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中,虎、龙、鱼、鸟等纹样尤为匠人偏爱。 这些动物纹样大多是匠人在器具上利用色彩绘制而成,也有少数是在漆器上镂刻形成,如龟盾。汉代漆器动物纹样的内容更为宽泛。很多漆器上都绘制有瑞兽,如龟、龙、鹤等。这与当时上层社会追求长生不老的意识是相通的。与此同时,汉代的漆器纹样中也有大量的兽面纹、蛇纹等。但这些动物纹样作为图腾的作用已经弱化,它们更多的是以装饰的作用出现。 3.植物纹样 一般来说,漆器纹样中的植物纹样多是以各种树木花草为原型的图案装饰。秦汉时期, 在

福建脱胎漆器艺术简介

福建脱胎漆器 历史: 福州三宝之一,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福州漆器始于南宋。据传清乾隆年间,漆匠沈绍安在一座寺庙里发现大门的匾额虽然木头已经朽烂,但是漆灰夏布裱褙的底胚却完好无损。细心的沈绍安从中得到启发,回家后不断琢磨试验,继承发扬了传统漆艺,创造出了最早的脱胎漆器。沈绍安因此成为福州脱胎漆器的鼻祖。 简介: 福州脱胎漆器,质地坚固轻巧,装饰精细,色泽鲜艳,结实耐用,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地方特色,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的瓷器并誉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脱胎漆器的制作方法分为脱胎和木胎两种。脱胎是以泥土、石膏、木模等为产品的坯胎,然后用夏布(麻布)或绸布和生漆在坯胎上逐层裱褙上去,待阴干后,敲碎或脱下原胎后,留下漆布器形,再经过上灰地、打磨、漆研磨,施以各种装饰纹样,便成了光亮绚丽的“脱胎漆器”工艺品了。木胎主要是用楠木、樟木、榉木等坚硬木材为坯,不经过脱胎,直接涂漆,工序与脱胎布坯相同。一件工艺品的工序多达四五十道,有的甚至达到一百多道。 脱胎漆器是以漆的色泽来装饰的。传统的装饰技法有黑推光、色推光、薄色料、晕金漆画、嵌银上彩、锦纹、嵌螺甸、仿古铜等。后来发展了宝石闪光(即赤宝砂、绿宝砂)、仿彩窑变、匏纹、暗花、仿青铜器、雕填、浮堆等技法和多种漆艺技法综合运用的磨漆画品种,并将漆技艺同玉、石、牙、木雕结合起来,使漆器工艺品更加绚丽多彩。福州脱胎漆器产品大致可分为实用和艺术欣赏两大类。实用的有:花瓶、咖啡具、食具、烟具、文具、茶具以及围屏、挂联、挂框、盘架、插屏等漆器家具;有脱胎人物、动物、博古和仿古制品等欣赏陈列品等,花色品种达3000多种。脱胎漆器除轻巧美观耐用外,还具有耐热、耐酸、耐碱、绝缘等优点,其运用范围已扩大到工业品上。工艺流程: “视之九鼎兀,举之一羽轻。”这是郭沫若先生对福州脱胎漆器最大特点“轻”的写照;福州脱胎漆器光亮美观、不怕水浸、不变形、

《中国漆器》教学设计

《中国漆器》的教学设计 一、题目 《中国漆器》 二、出自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11月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第19课。 三、教材分析: 1.教材中的前置模块《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它以图文形式着重描述了中国漆器工艺的种类、历代的漆器作品,而《中国漆器》一课,就承接着其丰富的学习内容; 2.该册教材出现了:唐代的螺钿[diàn]镶嵌、宋元时期的雕漆、明清时期的描金漆器和脱胎漆器。在《中国漆器》的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和评述,初步了解这四类漆器工艺; 3.该课中,典型的漆器作品,与日常生活用具的联系较为紧密(如碗、勺、鼓、箱、盘)。但是,在朝代的更替、民族的大融合的影响下,漆器显现出鲜明的中国文化元素,因此,在造型工艺、纹饰设计方面,中国漆器留有历史的烙印,即“存在一定的变化”,教师需要从中提炼中国文化元素,引导学生欣赏不同年代的漆器。 4.《中国漆器》属于“欣赏·评述”课,要求学生学会从造型、工艺、历史的角度去欣赏,并学会运用简短的语言,评述一件或多件漆器作品。可见,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因此,教师需要编创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活动,并在互动学习中渗透课内知识。 四、教学目标: 1.教师通过编创主题式美术情景剧,让学生乐于学习中国传统漆器; 2.教师通过搭设漆器信息交流平台,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创造条件; 3.教师通过归纳课内知识,设置情景信息反馈单,让学生从特定的角度去欣赏漆器作品; 4.教师通过提炼漆器中的文化元素,使学生对历代漆器的制作工艺、纹饰设计有所了解;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演绎美术情景剧,学会从造型、工艺、历史的角度欣赏中国漆器,并完成情景信息反馈单的填写任务。 教学难点:学生在漆器信息交流平台中,比较不同年代漆器的制作工艺、纹饰设计,学会运用简短的语言评述漆器作品。 六、课前准备 教师:一本册页《中国漆器鉴宝·卷》;两幅手绘稿(适合纹样、风景画);课件;

《中国漆器》教案1

《中国漆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要求:通过了解漆器工艺制作过程和种类,各时期漆器工艺的发展。从中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理解其精神领域的外在体现。 2、能力目标要求:通过给学生展示中国古代高超的漆器工艺,了解漆器工艺种类和发展,使同学们对漆器精湛的工艺产生兴趣,提高其鉴赏能力,并紧跟着老师了解各朝代作品中体现的人文思想,对单色造型基础具有自己的见解,运用于今后的设计作品中。 3、情感目标要求:重点是对漆器工艺中各时代特征的了解和感悟。作品是作者精神的体现,更是时代的产物,所以应当重视思考漆器发展的源流,感知时代情感体现。 教学准备: 准备漆器工艺现代作品,以便直观展现。多媒体课件PPT 课前了解古代文明起源直至明清时期的思想价值观,以便更轻松展开本课程的造型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漆器的起源。 2、了解漆器的发展。 教学过程: 问题引导师生互动----吸引同学兴趣 演示图片观察研究----对历代漆器工艺进行观察鉴赏以及探讨,引发同学思考。 对此归纳讲述总结----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漆器工艺的理解经过前几节课同学们对中国美术史的学习,不难发现,在庞杂的美术体系中,工艺美术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工艺美术在各个朝代都有其鼎盛代表,如商周的青铜、汉朝画像砖、明清的瓷器,等等。 当然这些工艺在各个历史时期也一定有其独立特点。这节课,老师就其中不为众所知的漆器工艺的朝代发展经行纵向评述,希望同学们能对此有所了解。 1、提问:同学们有谁了解中国古代的漆器工艺? 我国古代漆器工艺是用漆涂在器物表面上所制的日常器具及工艺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 2、提问:漆器是一种工艺美术,在中国古代有什么作用呢?又有什么特点呢?

楚国的漆器文化

“买椟还珠”新解 ----楚国的漆器文化 邵学海(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我们对楚人有一个重表面的印象,对郑人有一个轻实质的看法,那是来自成语“买椟还珠”的影响。故事说:有一楚人到郑国去出售珍珠,售前,他用名贵的楠木做了一匣子,并用香料熏烤,再用光闪闪的珍珠镶嵌,用漂亮的玫瑰宝石装饰,继而衬托在五光十色的翡翠羽毛上。宝珠盛在瑰丽的匣子里,既有夺目的看相,又有宜人的味道,真可谓美不胜收。不料郑国人看中了匣子,故买了匣子,还给楚人宝珠。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讥讽这位楚人说:“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意思是说:这个楚人善于卖盒子,却不善于做珠宝的交易啊。 如果稍加推敲,便可发现这则故事对盒子外观的描述不够全面,因为珍珠和宝石不可能直接镶嵌、装饰在木质面上,而须一媒介使之固定。根据当时的材料和技术能力,这一粘合剂只能是生漆,而且盒子的整体髹饰,可能属于类似后来的“衬色鈿嵌”或“描漆错鈿”工艺。1986年湖北荆门包山楚墓出土一件髹漆彩绘的凤鸟双连杯,其鸟首、腹、翼均有嵌银装饰,根据墓主楚国“第一副总理”之身份,凤鸟双连杯在当时恐怕属于高档商品。可以想象,楚人刻意制作的,以漆色髹饰并镶嵌了红色宝石的楠木盒子,衬之于翡翠羽毛上,该是如何美仑美奂。 假如这个推断没有问题,那么楚人所制之“椟”,从功用的角度,今天称“漆盒”;从工艺的角度,今天统称“木胎漆器”;若按考古学分类,则归之为“漆木器”。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借“买椟还珠”及“秦伯嫁女”的故事,批评“今世之谈士”,往往“以文害用”——不实在,不实际,还很花哨。用今天的话说,即重了包装,轻了内容。2000多年中我们都用这一成语讽刺本末倒置的人,这位楚人就成了搞形式主义的老祖宗。但是,为什么韩非子独独把漆盒髹饰与楚人挂上钩,而不是与齐人、晋人、吴人、越人相联系呢?这个成语用例应该有一深厚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在这个背景上发掘一点楚人正面的东西,譬如楚国漆器工艺成就,或者南方楚人审美情趣以及价值观念的某些信息等等。 中国漆器制造业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千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一件朱漆碗,是已知中国使用自然生漆的最早例子,续后良渚文化发现漆器;商代墓葬里也发现漆棺彩绘,但棺木已朽,漆皮完好,可见漆的化学稳定性是惊人的。 距今7000千年以来,中国古代漆器的发现不绝如缕,但从未形成高潮,直至战国大为改观。著名文物鉴赏家王世襄说:这个时期产量之多,品种之备,制作之精,分布之广,都远远超过前代,成为中国漆器发展的第一个繁盛期。他根据出土文物还说:楚国是战国时期幅员最大的国家,战国漆器大多出自楚墓,故而漆器在楚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总之,中国漆器第一个繁盛期,是由楚国漆器所构成的。 我们曾经说,欲全面了解中国先秦文化,则不能忽视楚文化;欲全面了解中国青铜时代,则不能忽视楚国青铜器。我们还应该说:欲了解中国漆器的发展,则必须了解楚国的漆器。这是历史事实留给今天的结论。 这里所说的漆,又称大漆,因产自中国,又称国漆。具体地讲,漆液由漆树所分泌,收获漆液叫“割漆”,即在漆树上割一豁口,让漆液流入预先置放的容器中。漆树生长以及漆器髹饰,适宜在年平均气温

中国五大著名漆器

中国五大著名漆器 扬州漆器 江苏扬州的传统漆器工艺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发展于盛唐,鼎盛于明清,具有浓郁的民族艺术和地域特色,明代扬州艺人周翥首创了以金银珠宝、翡翠玛瑙、水晶玳瑁等高档材料雕成山水、人物、花卉、亭台、翎毛,嵌于檀梨漆器上的“漆器镶嵌”工艺。千百年来,扬州漆器艺术逐渐形成了“胎形稳固,做工精细,光泽腆润,造型别致”的独特风格,和剔红雕漆、平磨螺钿镶嵌、软螺钿镶嵌、百宝镶嵌(周制)等著名品种,扬州漆器与北京漆器、福建脱胎漆器并称为中国“三大漆器”。 成都漆器 据史书记载,四川自古盛产生漆与朱砂,成都是中国漆器最早的发源地之一。2000年,从成都出土的战国船棺中发现大量做工精细、纹饰斑斓、亮丽依旧的漆器,说明战国时期蜀人的漆器已非常发达。 举世闻名的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的大量精美的漆器,其中大多烙有“成市草”、“成市饱”(即成都造)等铭记,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那时期成都是全国漆器的制造中心。 成都漆器为手工制作,主要以木材、土漆为原料,根据设计要求将木材车制成型,再施以各色漆加工而成。其装饰技法有:雕、嵌、描、绘、堆、贴等。其中雕花填彩、银片丝光是成都漆器的独有风格,技艺在全国同行业绝无仅有。 北京漆器 北京的漆器最迟应该是在元代产生。在明清两代,一直是作为宫廷装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制作工艺的不同,北京的漆器可谓是品种繁多,除了常见的立体镶嵌、百宝镶嵌和彩绘等品种外,还有一些工艺也被应用在漆器的制作上,产生了雕填和刻灰等漆器品种。 雕填漆器是在木胎上,经过抹灰,多次上漆后进行彩绘。随后按照纹样,勾勒出浅细的纹路,再戗以金银粉或填彩漆而成。经过以上工序制作而成的雕填漆器在艺术表现上,要比在灰地上进行雕刻的刻灰漆器更丰富。雕填作为漆器一个重要品种,在明清的时候,存世数量就不是很多。流传到社会上的更很少,现在大多数被一些大的博物馆收藏,最近两年,随着收藏爱好者鉴赏能力提高,雕填漆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福建漆器 脱胎漆器为福州三宝之一,已有200多年历史,其质地坚固轻巧,造型典雅别致,色泽瑰丽鲜艳,装饰精细,结实耐用,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地方特色,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品的“三宝”。 福州漆器始于南宋。据传清乾隆年间,漆匠沈绍安在一座寺庙里发现大门的匾额虽然木头已经朽烂,但是漆灰夏布裱褙的底胚却完好无损。细心的沈绍安从中得到启发,回家后不断琢磨试验,继承发扬了传统漆艺,创造出了最早的脱胎漆器。沈绍安因此成为福州脱胎漆器的鼻祖。 脱胎漆器的制作方法分为脱胎和木胎两种。脱胎是以泥土、石膏、木模等为产品的坯胎,然后用夏布(麻布)或绸布和生漆在坯胎上逐层裱褙上去、待阴干后,敲碎或脱下原胎后,留下漆布器形,再经过上灰地、打磨、漆研磨,施以各种装饰纹样,便成了光亮绚丽的“脱胎漆器”工艺品了。

脱胎漆器

1915年,福州脱胎漆器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后来还荣获莱比锡、芝加哥、巴黎、伦敦、柏林、东京等国际博览会金奖。 新中国成立后,脱胎漆艺焕发异彩。经过艺人们的改革、创新,脱胎漆器形成系列,有瓶、盘、盒、套具、围屏、人物、动物、旅游纪念品等2000多种。它的品类之多,在全国漆器行业中可算首屈一指。尤其是大型装饰,给人们以全新的艺术享受,被外国人誉为“东方艺术珍品”和“珍贵的黑宝石”。 如今,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里还摆放着有福州漆艺大师制作的油画大屏风、脱胎古铜大狮等。她们造型雍容华贵,古朴典雅,为人民大会堂增光添彩。其中摆放在福建厅的雕填脱胎花瓶,有2米多高,上百斤重,光亮鲜艳,坚固轻巧,精湛的工艺勘称一绝。 为了保护和发展福州传统脱胎漆器,2006年8月福州成立了漆艺基地。福州市还计划将漆艺基地打造成我国最大的脱胎漆艺城,这都将进一步推动传统脱胎漆艺的传承、创新和发展。2007年5月,脱胎漆器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脱胎漆艺小故事 近年来,福州漆艺更加彰显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更加瑰丽神奇,韵味无穷。20世纪70年代,轰动全世界的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就有许多漆器,历经了2000多年的风雨,依然往好如初,震惊了考古界。1972年,湖南省博物馆聘请外省漆器艺

人,想复制这些沉睡千年的漆器,可是终因技术难度大,无法制成。最后还是来至福州的几十位技艺精湛的老艺人、漆艺大师,花了两年多时间,成功地复制了140多件西汉漆器。这些彩罐、大圆漆壶、彩漆几、漆雕等复制品,古香古色,光亮鲜艳,造型逼真,几乎以假乱真,生动地再现了2000多年前的古人漆艺,让考古专家对脱胎漆器的高超技艺大为赞赏。

福 建 风 物 特 产

福建风物特产 1.福州脱胎漆器(1)乾隆年间—福州—沈绍安(2)分脱胎和木胎,分实用和欣赏。 (3)装饰技法:黑推光、色推光(4)唐漆画是新发展的漆艺种类。 2.中国传统工艺品“三绝”:福州脱胎漆器、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 3.寿山石雕:(1)按产地分田坑、水坑、山坑。“薄意”雕刻大师——林清卿 (2)田坑石,按颜色分田黄、田白、田黑、田红;田黄石最名贵,人称“石中之王”,价超黄金。 (3)山坑石,较出色的有白芙蓉、都灵坑、黄高山。 (4)现代寿山石雕工艺分为:圆雕、浮雕、镂雕、薄意、印钮5大类。 4.软木画(1)福州独特工艺品 (2)借鉴我国园林“框景”手法,内容大多反映水光山色、名胜古迹、花草鱼虫。 (3)轻便、不变形、不脱胶、抗腐蚀。 5.福州纸伞(1)伞骨选用深山老竹,伞面选特级棉纸 (2)可分为:彩画花伞、油面花伞、明油伞、书法伞、色伞5大类。 6.平潭贝雕:工艺:拼贴法、浮堆法、坯模法、支撑法、镶嵌法、镂空透雕法。 7.厦门漆线雕:自唐以来,都应用于佛像装饰。 8.厦门珠绣,有拖鞋、挂图、挎包等。绣制出浅浮雕式图案。 9.泉州木偶头(1)正面人物必龙眉烽凤眼,青年男女必两颊丰腴,有鲜明的宋画风格(2)“木偶之父”——江加走

10.惠安石雕,(1)石雕材料是青石、花岗石。 青石:惠安黄塘玉昌湖所产,不长青苔。花岗石:南安石砻和泉州的白梨石,不易风化。 (2)作品可分5种:①立雕:传统的石狮、观音、石俑等(五一广场毛泽东像) ②圆雕:三面镂空(龙柱)③浮雕:泉州东西塔上菩萨、罗汉④阴雕:各地门额、对联、碑记 ⑤青石影雕:可在青石板上逼真再现山水、人物。(徐悲鸿“奔马”,齐白石“虾戏”) 11.德化瓷塑(1)耐高温,不畏寒(2)明,何朝宗—《渡海观音》 (3)何氏首创的建白瓷——被国际瓷坛誉为“中国白”“象牙白” 12.永春纸织画:始于晚唐。工序:绘画(书写)、裁剪、编织。 13.中国四大家织:永春纸织画、杭州丝织画、苏州刺绣、四川竹帘画。 14.漳州棉花画:黄家声首创,分小品、条幅、中堂。 15.仙游漆木碗:(1)不传热、经久耐用,是驰名中外的上乘食具。 (2)正看圆如一轮明月,侧视妙似半颗珍珠。 16.福建龙眼木雕:产于福州、莆田、泉州等地,颜色赭红。 17.湛卢宝剑(1)铸炼于松溪县湛卢山,为中国古代五大名剑之首,号称“天下第一剑”(2)被历代帝王视为权威、瑞兆的象征,纯手工制作。 主要土特产品 1.漳州水仙花(1)石蒜科植物,明代开始种植,人称“凌波仙子” (2)有单瓣花和复瓣花两种。单瓣花:6片白花+1个黄色花冠,称“金盏银台”复瓣花:称“百叶水仙”又叫“玉玲珑”

中国涂料进化史

中国涂料进化史(一) 此为独家原创文章,须注明出处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瑰宝,中国漆艺自诞生至今已跨越了70个世纪,在绵长的人类文明史上抹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漆文化发展的成就,既满足了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更折射出举世瞩目的艺术光辉和独一无二的文化魅力。翘首回望七千载日月星辰,每个历史时期的漆艺各有千秋,诠释了不同时代的生活品质和人文气息。从1978年在余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朱漆木碗和朱漆筒至今,考古学家发现,中国的漆艺不仅用于装饰家具、器皿、文具和艺术品,而且还广泛应用于乐器、丧葬用具、兵器。简言之,即从中国人出生时用过的浴盆到羽化登仙时的棺椁,都离不开漆艺。藉中国涂料工业百岁诞辰之际,本期特奉上“中国涂料史记”专题“从史前到宋元明清”,与读者诸君一齐踏上时光之旅,穿梭于各个历史朝代,阅览中国涂料的演进历程。史前:新石器时期“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于此有其贡。”——明朝黄成著《髹饰录图说》序背景综述史前,人类逐渐摆脱了动物本能,并通过直立行走、解放双手和脑容量扩增来为后续的手工艺品的发明、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走过蒙昧的旧石器时代,人类迎来了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认识漆树并运

用其汁液进行髹涂器物的时期,即新石器时期。据史料记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漆树并运用漆树的汁液进行髹涂器 物的国家,在战国文献中就有舜作食器、禹做祭器的记载。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了一件新石器时期黄帝五世时的木胎圈足碗,距今已有7千多年,木碗外髹涂朱漆,是迄今为止发现早的漆器。漆工艺的发展在先文献中多言为漆器之珍贵、奢侈,唯有贵族首领才能用得起。而且崇尚漆器奢华之风,一朝甚于一朝。《非子·十过》篇记:“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削锯修之迹,流漆黑其上,输之于宫。以为食器,诸侯以为奢侈,国之不服者十三。”漆器主要用作食器和祭器,颜色多为黑色和红色,并且用红色勾勒花纹, 突出美感。从良渚和龙山文化时期漆器的种类和数量增多的情况来看, 当时的漆器产业已具有相当的规模, 而且应有专业化分工,似有专门的设计人员,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手工业阶层和产业群体。焦点事件(1)黄帝五世即尧帝,造木胎足碗,外髹涂朱漆,被认定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漆器。(2)舜帝大面积砍伐山林,大量制作漆木食具,以华美轻便的的木胎漆碗、漆杯、漆盘、漆筷等取代尧帝时期的土簋、土硎。以木髹漆作食器的举动打破了茹毛饮血年代简朴的风尚,促进了天下漆器工艺比美之风的盛行,推动了漆器制作工艺的发展,为日后“千文万华”的漆工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禹帝改进了漆工艺,以漆器做的祭器、

福州脱胎漆器发源于明代的雕漆。清乾隆年间17361795

福州脱胎漆器发源于明代的雕漆。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由制漆艺人沈绍安(1767~1835年)始创,是脱胎技艺与髹漆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其质地轻巧坚牢,造型古朴典雅,色彩鲜艳明亮,纹理清晰秀丽。清宣统二年(1910年)以来,参加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意大利觉兰多博览会、德国柏林卫生展览会、英国伦敦博览会和在美国芝加哥、日本东京以及菲律宾、比利时、巴拿马等地举行的国际博览会,多次荣莸特等金牌奖、头等金牌奖和最优奖等多种荣誉。 制作方法分为脱胎和木胎两种,脱胎是以泥土、石膏、木模等为胚胎,用夏布或绸布和生漆逐层裱褙在胚胎上,待阴干后,敲碎或脱下原胎,留下漆布器形,上灰地、打磨、髹漆研磨,施以各种装饰纹样。木胎主要是用楠木、樟木、榉木等坚硬木材为坯,直接涂髹,工序与脱胎布胚相同。 每件工艺品前后须经数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其装饰技法有黑推光、色推光、锦纹、薄色料、晕金漆画、仿古铜、嵌螺、嵌银上采等10多种,后来又发展了宝石闪光、堆漆浮雕、仿彩窑变、仿青铜、仿唐三彩和匏纹技法暗花等工艺,并同玉雕、石雕、牙雕、木雕、角雕等结合起来,使表面装饰更加丰富多采。磨漆画则是新发展的漆艺种类,平滑光亮,立体感强,瑰丽神奇,韵味无穷。 脱胎漆器产品大致分为实用和欣赏两大类,包括大花瓶、大屏风、各种磨漆画以及茶具、咖啡具、文具、餐具、家具等300多个规格的3000多个品种。除轻巧、美观、耐用外,还有耐热、耐酸、耐碱、绝缘的优点。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寿山石雕以福州北郊40公里的寿山村出产的叶腊石为原料,经过精雕细刻而成的工艺品。 寿山石温润莹澈,斑斓多彩,柔韧易攻;分为田石、水坑、山坑等3大类120多个品种。田石极为稀少,石质最佳,按颜色分为田黄、田白、田黑、田红等4种,其中的田黄石温润通灵,最为罕见,人称“石中之王”,价逾黄金。水坑石多透明状结晶体,滋润雅洁,明泽如脂,主要品种有坑头冻、水晶冻、桃花冻、天蓝冻、鱼脑冻、玛瑙冻等。山坑石埋存在岩层夹缝中,往往一块料中含有红、黄、青、赭等多种颜色,瑰丽多彩,较出色者有白芙蓉、都灵坑、太极头和高山等。 早在南朝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前,寿山石就被开采雕刻。唐代时,当地僧人把寿山石琢磨成念珠、钵盂,作为馈赠礼品。宋代时,寿山石被刻成石俑,用作殉葬,风行一时。明代时,出现寿山石章印钮雕刻。清代,寿山石雕名家辈出,如杨玉璇、周尚均等,流派纷纭。现代“薄意”雕刻大师林清卿的作品就可与同时代的吴昌硕媲美。 现代寿山石雕,继承传统技艺又有创新,其工艺分为圆雕、浮雕、镂雕、薄意和印钮5大类,

略论福州脱胎漆器

略论福州脱胎漆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漆的国家。所谓漆,就是把漆树上乳灰色的黏质汁液加工后,再调配以各种颜色所制成的一种涂料,这是中国人最早发明的。据文献记载,我国最早使用漆器的历史可以推溯到虞舜、夏禹时期。中国最早的漆器,经考古科学发掘的出土物,有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发现的漆木碗等遗物。商周时期,民间漆器的制作已经逐渐得到发展。春秋战国,各诸侯国的青铜礼器开始衰颓,南方各地如楚国的漆器制作却得以空前发展,故楚地区和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大批精美漆器,令人对当时已经如此精湛的漆器技艺不得不刮目相看。秦汉时期,各地漆器品种不断增加,纹饰花样多姿多彩,装饰设计精巧美观,漆器的制作工艺达到较高的水平。东汉以后,各地连年战乱,加之青瓷器具的崛起,古老的漆器制作开始出现萎缩。直至大唐盛世,随着当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民间工艺也得以步入复兴时期。此时民间漆器制作也摆脱了历史窘境,出现空前发展的态势。唐代出现的“雕漆”工艺,是在中国漆器艺术发展历史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举。宋元两代,戗金、雕漆工艺继续得以发展,从上层统治阶级,到一般民众,都视华贵的漆器如珍宝。福州等地现代考古发现宋元时期的一些漆器,戗金、雕漆等工艺都达到很高的水平,显示了当

时社会漆器制作的高超技艺。有人认为,中国漆器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从先秦时代至魏晋时期为转折点。前期漆器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生活实用品,而后一阶段的漆器就逐渐转为实用和观赏相结合。明清时期,传统的漆绘又与镶嵌等装饰手法相结合,使许多装饰精美的漆器达到非常华丽高雅的境地,漆器制作工艺水平仍然不断向前发展。明代漆器工艺的发展已相当成熟。漆制品数量众多,品种新颖,制作精良,特别是在工艺上采用多种髹漆法相结合的手法,使传统漆器从普通的实用器上升为观赏价值极高的艺术品。传世的明代漆器,以雕漆器占绝大多数。这些漆器按品种来分,有剔红、剔黄、剔彩和剔犀等,它们的精美器型和精湛的雕饰技艺,使明代漆器在中国漆器发展史上又得到一次新的飞跃。清代漆器工艺基本沿袭前朝的制作方法及装饰技巧,并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清代的漆器以繁缛、精巧为主,通常在一件器物上综合了多种髹漆手法,极尽能工之事。加上当时各地的漆器制作中心又兼有所长,如北京的雕漆、扬州的螺钿漆器、福建的脱胎漆器等,使各种漆器在民间深受欢迎,风靡一时。传统漆器以色泽亮丽和经久耐用而著称,古人以漆涂于器具表面,用于防腐和增加光泽,时人称为“髹”;而将漆绘于“髹”过的器具上,称为“饰”。明代隆庆年间问世的《髹饰录》,正是一本专门论述漆器制作工艺的专著。《髹饰录》按不同工艺,将漆器分为14大类、101个品种,

中国漆器

中国漆器Chinese Lacquer Ware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4200多年前的夏禹时代已见使用,战国时期更加发达。在汉代,漆器被作为日用器具,日渐普遍。唐代的漆器实物制作也有明显的发展。宋、元、明朝之后,漆器的制作有20多种。 出土的中国早期漆器 我国是世界上用漆最早的国家,《韩非子.十过》篇述虞舜做食器“流漆墨其上。禹做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原始社会晚期遗址中发现了漆制实物。根据是1978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朱漆木碗和朱漆筒,经过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其涂料为天然漆。 夏代之后,漆器品种渐多,在战国时期,漆器业独领风骚,形成长达五个世纪的空前繁荣。据记载,庄子年轻时曾经做过管理漆业的小官。战国时漆器生产规模已经很大,被国家列入重要的经济收入,并设专人管理。漆器生产工序复杂,耗工耗时,品种繁多,不仅用于装饰家具、器皿、文具和艺术品,而且还应用于乐器、丧葬用具、兵器等,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青铜器。当时的漆器虽然很昂贵,但光亮洁净、易洗、体轻、隔热、耐腐,并嵌饰彩绘,构成一个绮丽的彩色世界。在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漆器有220多件。这些漆器是楚墓中年代最早也是最为精彩的,而且品类全,器型大,风格古朴,体现了楚文化的神韵。 汉代漆器也是以黑红为主色。作为漆器的鼎盛期,漆器品种又增加了盒、盘、匣案、耳环、碟碗、筐、箱、尺、唾壶、面罩、棋盘、凳子、危、几等,同时,还开创了新的工艺技法,如多彩、针刻、铜扣、贴金片、玳瑁片、镶嵌、堆漆等。漆器图案根据不同的器物,以粗率简练的线条或繁缛复杂的构图表现,增强人或动物的动感与力度。黑红互置的色彩产生光亮、优美的特殊效果。在红与黑交织的画面上,形成富有音乐感的瑰丽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一个人神共在、流动飞扬、变幻神奇的神话般的世界。

潘 垒 - 中国传统漆器文化网

10.3969/j.issn.1000-7067.2013.02.008 明代的漆工艺* 潘垒 (东方大学院大学校,韩国首尔) 摘要:漆器在我国的历史悠久漫长,漆工艺也随之不断的发展进步。在明朝,漆工艺达到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高潮和登峰,特别是《髹饰录》的出现,探究明代的漆工艺对漆艺的发展和继承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明代;漆工艺;《髹饰录》 Abstract:lacquer in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long,paint process is continuous developing and progress-ing.In the Ming Dynasty,lacquer craft reached a climax and form in the history of our country,especially the"appear Xiushi Lu",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 of the Ming Dynasty lac-quer of lacquer. Keywords:the Ming Dynasty;Paint technology;“Xiushi Lu” 对现代人来说漆文化是一部天书,它在我国有很长的历史,却又很少有人能够懂它,我们一次次的感受到它的美,它的魅力,却又无以言说。明代由于它独特的历史条件,漆工艺成为我国漆工艺历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1明代漆艺的发展背景 明代在政治上社会比较安定,没有大的战乱,政治基础稳定,重视发展手工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统治阶级对漆器的需求推动了漆器工艺的发展,明代统治阶级的中央集权措施及其极度奢靡的生活增加了对工艺美术品的需求,手工艺人进行了大量的高质量的艺术品创作,使明代的漆艺美术品中出现了大量的精品,成为了漆艺发展的动力。 2)明朝的漆艺逐渐走上了单一的发展道路,明朝建立了官方的漆器作坊———果园厂,专门制作“填漆”和“雕漆”两种类型的漆器,在这种宫廷风气的指引下,民间开始纷纷效仿,制造雕漆,其他的传统制漆工艺要么被摒弃,要么因为受到发展的抑制而慢慢衰落。雕漆和填漆成了明代漆器的特色品种。明代官营的漆器制作机构———果园厂的设立和民间漆艺作坊的繁荣进一步促进了漆艺的发展。明代迁都北京后,在北京城内的果园厂建立的皇家专用的漆器生产作坊,聚集了大量的能工巧匠。同时漆器的制作除了官方的果园厂外,在西南、闽浙皖等地区的民间漆艺作坊也很繁荣,生产的漆器达到了100多种类。 3)明代文人的闲适生活为漆艺的发展提供了精神追求。明代的文化艺术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鼎盛时期,特别是绘画、小说及小品文方面,表现了新的成就。明代文人的生活主要追求“闲赏”“风雅”的心灵风格,特别是对于晚期的明朝文人,对于物质生活中细节的关注,对物质生活出现了高标准的追求,成为明朝文人的独特特征。文人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的家具以朴素、淡雅为主,和文人本人的礼仪、闲赏、精神理念等融为一体,对艺术的追求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文人的生活方式和使用的家具成为了文人 第32卷第2期2013年6月 中国生漆 Journal of Chinese Lacquer Vol.32No.2 Jun.2013 *收稿日期:2013-05-28 作者简介:潘垒,男,生于1982年,籍贯:山东潍坊。2006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平面设计专业,同年出国留学韩国。就读于韩国大田培材大学,漆工艺专攻,获得硕士学位。后就读于韩国首尔东方大学院大学校, 东方文化学科造型漆艺专业,博士课程。现任职于江苏省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韩国造型漆艺家会员,山东 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福州脱胎漆器简介

福州脱胎漆器简介 (福建)福州脱胎漆器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汉族传统艺术珍品,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享誉国内外。清宣统二年(1910年)以来,参加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意大利觉兰多博览会、德国柏林卫生展览会、英国伦敦博览会和在美国芝加哥、日本东京,以及菲律宾、比利时、巴拿马等地举行的国际博览会,多次荣获特等金牌奖、头等金牌奖和最优奖等多种荣誉,曾被誉为“珍贵黑宝石”和“东方珍品”。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于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艺术简介 福州脱胎漆器是继承中国古代汉族优秀漆文化发展起来的。它品类之多在全国漆器行业首屈一指,大的如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漆画大屏风、彩绘大花瓶、脱胎仿古铜大狮等,小的如烟具、茶具、餐碗、盘、碟、罐等,共有18类1200多个花色品种;它质地坚固轻巧、造型别致, 福州脱胎漆器装饰技法丰富多样,色彩明丽和谐,可谓集众美于一体,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郭沫若生前曾做诗备加赞誉,称赞福州脱胎漆器是“天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 福州脱胎漆器作品,早期多为佛像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后逐渐向自然形、仿生形等方面发展,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具有

极高的艺术价值 二、历史溯源 说到脱胎漆器在福建省福州市的发展历史,人们总要把它同"沈绍安"的名字连在一起,至今福州工艺美术界都以"沈绍安"三字作为脱胎漆器的正宗代表。福州脱胎漆器的首创者就是清代乾隆年间福州府侯官县(今福州市)漆艺人沈绍安(1767年-1835年)。 福州“脱胎漆器”是沈绍安通过对旧匾额的分析,了解了失传已久的汉代“夹纻”技法的基本材料成分,经过不断尝试,将“夹纻”技法还原,并在手法、材料上有所创新的一种新型漆工艺,它的原理与传统的“夹纻”技术息息相关。 “夹纻”制作技术 “夹纻”制作技术,源于战国,兴于西汉,魏晋时期走向成熟。寺庙大佛,多用“夹贮”法塑造,首先竖立木柱支架,竹篦绷扎、细麻、稻草、泥土及漆灰糊封,涂上漆泥,塑出骨肉、糙漆、磨光、漆彩漆、贴金饰,开光点睛,完成後,把像内木架等重物酌量拆除,减轻重量,以供当年庙会出巡时需要。③“夹纻器型技术”是佛教造像的重要方式,—直延续了近千年,在唐晚期两度灭佛以后,绝大多数漆艺佛像都被毁坏殆尽,佛教造像的夹纻技术也逐渐衰败,直至失传。目前,中国大陆各博物馆,已经找不到一件明代以前的夹纻造像实物。世界上现存的唐宋时期的“夹贮造像”,是被日本正仓院收藏的8世纪前后制作的实物

从漆器在日本生活中的应用现状反观中国漆器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a9505211.html, 从漆器在日本生活中的应用现状反观中国漆器发展 作者:赵飞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7年第11期 摘要:漆艺术是一门主要以漆为媒介的艺术门类,它包括漆器、漆画、漆塑三大部分。 本文以漆器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在日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初步剖析,通过比较,探索性的找到导致其状态的原因以及中国漆器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思考。 关键词:日本漆艺;漆器;漆工艺 一、漆器在日本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现状 中国漆艺在我国唐代,就传到日本,并深受日本人们的喜爱。日本早期的漆器制品,深受中国的影响,尤其是在技法工艺和纹样方面。然而日本漆艺家们并没有局限在此,而是他们试图把本土文化通过不断吸收归纳,进而融入到漆器的制作中。因此,在漆艺家们的不断探索中,一个属于自己民族特质的漆器文明体系逐渐形成了。曾有学者评论说在世界文明史上,没有任何一种文明像日本文明如此热烈执着于本土文明的传统,又如此广泛摄取外来文明;如此曲折的反复,又如此艺术地调适和保持两者的平衡,从而创造出具有自己的文明特色”。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发达国家,现代化生活水平相当高,但是他们如今却始终保持着一个传统习惯即是漆器作为日常生活用品的习惯,而且非常重视传统器物在现代化生活中的地位,尤其是在日本的饮食文化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据调查显示,日本平均每个家庭中仅漆托盘就不少于10个,再加上碗、盘、杯子等成套的漆器,可见使用数量真是可观。在日本的很多家庭中在享用美味的和食时都必须要用漆碗,漆筷才可以。他们把年饭盛放在双层漆盒里,每层中又分出两个或者四个小盒,一道道小菜就盛在里面。在日本还有这么一个传统习俗,在正月初一这天,用髹漆酒壶往漆器制成的盛酒的小盘里倒满屠苏酒,一家人不分性别,根据年龄的大小,从最年幼者开始依次类推到最年长者,轮流喝上一口,这是每年过年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次还有茶道中多用到的茶筒、茶托和甜点碟子,摆满生鱼片用的台子、荞麦面的围盒,多以漆来髹之。由此不难推出日本的漆器已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习俗和生活方式。 纵观分布在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和式餐馆,髹漆的膳具,比比皆是。此外,日本的漆艺家们仍不安于现状,开发出了许多现代生活器皿,例如漆制啤酒杯、葡萄酒杯、咖啡具等。而且到过日本的朋友,都会发现在一个共同点就是在不同档次的超市、百货店里,都能看到形形色色、玲锒满目的精美漆器。那么,为何漆器能被日本人发扬光大,甚至成为了日本民族的象征?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漆器文化

中国漆器文化 一说起中国文物,人们一般只会想到玉器、青铜器和陶瓷,很少有人会提起漆器来。其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漆器的国家。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漆木筒和漆木碗证明漆器的历史我国已有7000年。而西方,要到17世纪以后才生产漆器。 殷商西周时期的漆器出土的极少,但从《书经》“厥贡漆丝”、《周礼》“漆车藩蔽”、《诗经》“椅桐梓漆”等语来看,漆的使用已多见。那时,漆还用来书写文字,称为“漆书”。战国时漆器开始大量生产,西汉时达到鼎盛。由于漆器轻便耐用,防腐防潮,加之表面光滑,色泽纹饰华丽,故深受皇室和贵族的喜爱,遂逐渐取代了笨重的青铜器。西汉时的日用器皿如盆、匜, 各种盒子、酒具等,都制成漆器。就连棺木也髹漆绘画,十分精美。当时名贵的漆器价格要比青铜器高十倍以上。西汉晚期,漆器产量增加,价格降低,中下阶层的人也可以使用漆器了。东汉晚期,瓷器兴起,取代了漆器的地位。于是漆器很快衰落了。汉代漆器的装饰方法主要有两种:黑底上描以红色、金色花纹,或红底上描以黑色花纹。所绘几何云气纹比较多见,线条流畅飞动,气势不凡。唐代,漆器再度勃兴,发展出雕漆、平脱等新工艺。宋元时期,漆器以螺钿、金箔嵌贴技法为特色。漆器工艺在明清两代发展到巅峰,髹漆技法达14类之多。明代果园厂制造的漆器专供皇宫使用。永乐时所做小漆盒“填漆刻成花鸟,彩填稠漆,磨平如画……深者五色灵芝边,浅者回文戗金边”,后人把它看得和永宣名瓷、成化鸡缸杯一样珍贵。明清时的漆器以剔红最为名贵。制法:在器胎上刷一遍红漆,待阴干后再刷第二遍,如此要刷上几十遍,使漆层很厚,然后用刀在上面雕刻图案,形成浮雕的效果。黑漆嵌螺钿已广泛流行,使用于家具和日用器皿。制法:把贝壳磨成薄片,刻成人物、花鸟、禽兽等形状,再嵌于漆器表面。贝壳本身有红、蓝、黄等颜色和光泽,巧加利用,画面色彩斑斓,凸显富贵气。晚清以后,中国漆器走向衰败,从此一蹶不振。 中国的漆器制造工艺早在公元前200多年就传入日本,唐代漆器对日本的影响更大。日本在学习中国漆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发明了以金银作为装饰花纹手法的“莳绘”。后来,精致美观的日本漆器返销中国,大受欢迎,被称为倭漆。日本的漆器生产至今仍很繁荣,他们的许多餐具、茶具等日用品还经常使用漆器,并且大量出口。在世界上,日本漆器的影响远远超过中国,以至日本的英文Japan,意思就是漆器。 目前中国的漆器主要是作为工艺品,装饰上繁琐俗艳,难以引起现代人的喜爱。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向汉唐和日本的漆器学习,并进行创新,做出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念的漆器来。我期待着中国漆器的复兴。 汉代是中国漆艺史上继战国之后的又一个辉煌时代,是中国漆器工艺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漆器纹样在继承战国和秦代的装饰纹样的基础上又得到了新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以漆器纹样艺术价值而言,汉代属于一个繁荣时期,汉代出土的漆器以其简约的造型、丰富的图案、灵动的线条而令后人叹为观止。无论是生活中的覆盖面或者影响力,还是艺术成就或装饰技法的水准,在中国乃至世界漆艺史上都占据了极为重要极为辉煌的地位。 漆器的造型限制了装饰纹样的形式,汉代漆器的纹样除了继承汉以前的漆器纹样的特点,还结合了自身的造型特点,表现出独具一格的装饰风格,呈现出大气磅礴以及浪漫风格。汉代漆器装饰纹样形式的流变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汉代阴阳五行的思想、厚葬之风、对长生不老的追求推动了汉代漆器的空前繁荣发展,为汉代漆器装饰纹样的多样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