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讲义

实验讲义

实验讲义
实验讲义

1 用超声光栅测液体中的声速

实验目的

1.了解超声致光衍射的原理。

2.学会利用超声光栅测量超声波在液体中传播速度的方法。

实验仪器

WSG-Ⅰ型超声光栅声速仪(超声信号源、液体槽、锆钛酸铅陶瓷体连液体槽盖板、液体槽座、高频信号线)、分光计、测微目镜、钠光灯、纯净水、酒精(95%)、小毛巾。

实验原理

光波在介质中传播时被超声波衍射的现象,称为超声致光衍射(亦称声光效应)。

超声波作为一种纵波在液体中传播时,其声压使液体分子产生周期性的变化,促使液体的折射率也相应的作周期性的变化,形成疏密波。此时,如有平行单色光沿垂直于超声波传播方向通过这疏密相间的液体时,就会被衍射,这一作用,类似光栅,所以称为超声光栅。

超声波传播时,如前进波被一个平面反射,会反向传播。在一定条件下前进波与反射波叠加而形成超声频率的纵向振动驻波。由于驻波的振幅可以达到单一行波的两倍,加剧了波源和反射面之间液体的疏密变化程度。某时刻,纵驻波的任一波节两边的质点都涌向这个节点,使该节点附近成为质点密集区,而相邻的波节处为质点稀疏处;半个周期后,这个节点附近的质点又向两边散开变为稀疏区,相临波节处变为密集区。在这些驻波中,稀疏作用使液体折射率减小,而压缩作用使液体折射率增大。在距离等于波长Λ的两点,液体的密度相同,折射率也相等,如图1所示。

图1 在t和t+T/2(T为超声振动周期)两时刻振幅y、液体疏密分布和折射率n的变化

2

单色平行光λ沿着垂直于超声波传播方向通过上述液体时,因折射率的周期变化使光波的波阵面产生了相应的位相差,经透镜聚焦出现衍射条纹。这种现象与平行光通过透射光栅的情形相似。因为超声波的波长很短,只要盛装液体的液体槽的宽度能够维持平面波(宽度为ι),槽中的液体就相当于一个衍射光栅。图中行波的波长Λ相当于光栅常数。由超声波在液体中产生的光栅作用称作超声光栅。

当满足声光喇曼-奈斯衍射条件:2πλι/Λ2<<1时,这种衍射相似于平面光栅衍射,可得如下光栅方程(式中k 为衍射级次,φk 为零级与k 级间夹角)

λφk k =Λsin (k =0,1,2,……)

在调好的分光计上,由单色光源和平行光管中的可调狭缝S 与会聚透镜L 1组成平行光系统,如图2所示。

让光束垂直通过装有锆钛酸铅陶瓷片(或称PZT 晶片)的液槽,在玻璃槽的另一侧,用自准直望远镜中的物镜L 2和测微目镜组成测微望远系统。若振荡器使PZT 晶片发生超声振动,形成稳定的驻波,从测微目镜即可观察到衍射光谱。从图2中可以看出,当φk 很小时,有:

f l k k /sin =φ

其中k l 为衍射光谱零级至k 级的距离;f 为物镜L 2的焦距,所以超声波波长:

k k l f k k /sin /λφλ==Λ (3)

超声波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k l f ?=Λ=/νλνυ (4)

式中的ν是振荡器和锆钛酸铅陶瓷片的共振频率,k l ?为同一色光衍射条纹间距。

图2 WSG-I 型超声光栅声速仪衍射光路图

3

WSG-I 型超声光栅声速仪的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液体槽(可称其为超声池)是一个长

方形玻璃槽,它的两个通光侧面(窗口)为平行平面。液槽内盛有待测液体(水或酒精)。液体槽通过液体槽座被放置在分光计的载物平台上,其通光侧面与平行光管光轴垂直。换能器为压电陶瓷晶片,晶片两面的引线与液体槽上盖的接线柱相连。由超声信号源输出的高频振荡信号驱动锆钛酸铅陶瓷片,产生的超声波会在液体中形成稳定的驻波,形成超声光栅。超声信号的共振频率一般在11MHz 左右。用钠光灯作单色光源,它所发出的单色光( =589.3nm )经过平行光管入射到液体槽上。被超声光栅衍射后,自液体槽窗口出射的光,经望远镜物镜(JJY 型分光计的物镜焦距为f =170mm)会聚在物镜的后焦面上。用测微目镜观测由超声光栅产生的衍射条纹。

图3

WSG-I 型超声光栅声速仪的实验装置

仪器介绍

WSG-I 型超声光栅声速仪由超声信号源、超声池、高频信号连接线、测微目镜等组成,并配置了具有11MHz 共振频率的锆钛酸铅陶瓷片。完成整个实验必需配备的仪器有:单色光源(汞或钠)、JJY1’分光计(大部分学校实验室都有)。

仪器的性能指标为:

输入电压 220V

50Hz

输出信号频率: 8 ~ 12 MHz 工作频率: 9.5~11.5 MHz 测微目镜测量范围:8mm

测量精度:0.01mm

超声信号源面板如图4所示。为保证仪器正常使用,仪器实验时间不宜太长,以免振荡线路过热,所以在超声信号源电源上设置了定时选择开关,可见仪器的后面板。开启超声信号源电源前,先选择定时时间。定时时间可选四档,分别为60分钟、90分钟、120

分钟和

1 钠光灯

2 平行光管

3 液体槽

4 望远镜(去掉目镜筒)

5 测微目镜

6 压电陶瓷晶片

7 导线

8 频率显示窗 9 超声信号源 10

调频旋钮

不选定时。建议信号源定时功能设定为60分钟为宜。

图4 超声信号源面板示意图

实验内容步骤

1.调整分光计到使用状态。

(1)调节望远镜使之适合于观察平行光。

(2)调节望远镜的主光轴与分光计转轴垂直。

(3)调节平行光管使之产生平行光。

(4)调节平行光管与望远镜共轴。

(5)调节载物平台与分光计的转轴垂直。

(6)采用钠光灯作光源。调节平行光管的狭缝至合适的宽度。

2.将液体槽放置到载物平台上,并且利于自准直法,调节平台的倾角螺钉,使液体槽的通光表面垂直于望远镜和平行光管的光轴,即,使光路与液槽内的超声波传播

方向垂直。

3.把待测液体(纯净水或酒精)倒入液体槽中,液面高度以液体槽侧面的液体高度刻线为准。将液体槽盖板盖在液体槽上。

4.先选择定时时间为60分钟,然后开启超声信号源电源。

5.从目镜观察衍射条纹。仔细调节频率微调钮,使电振荡频率与锆钛酸铝陶瓷片的固有频率共振,此时,衍射光谱的级次会显著增多且更为明亮。记录此时的信号源的

频率。

6.观察液体中超声光栅的衍射现象。为使单色平行光垂直于超声波的传播方向,可微调载物台,使观察到的衍射光谱左右对称,各级谱线亮度一致。经

过上述仔细调节,一般应观察到±3级以上的衍射谱线。

7.将分光计目镜更换为测微目镜。对目镜调焦,看清分划线。然后以平行光管出射的平行光为准,对望远镜的物镜进行调焦,使平行光管的狭缝象清晰。

8.记录液体的温度(室温)。用测微目镜沿一个方向移动,逐级测量钠黄光各级衍射谱线的相对位置,并用逐差法求出条纹间距的平均值。

9.计算液体中的声速。

4

5 注意事项

1.锆钛酸铅陶瓷片未放入有媒质的液体槽前,禁止开启信号源。

2.实验过程中要防止震动,也不要碰触连接超声池和高频电源的两条导线。因为导线分布电容的变化会对输出电频率有微小影响。只有压电陶瓷片表面与对面的玻璃槽壁表面平行时才会形成较好的表面驻波,因而实验时应将超声池的上盖盖平。

3.一般共振频率在11MHz 左右,WSG -Ⅰ型超声光栅仪给出9.5-12MHz 可调范围。在稳定共振时,数字频率计显示的频率值应是稳定的,最多只有末尾1-2个单位数的变动。

4.实验时间不宜太长。特别注意不要使频率长时间调在11MHz 以上,以免振荡线路过热。

5.测量完毕应将超声池内待测液体倒出,不能长时间将锆钛酸铅陶瓷片浸泡在液体槽内。

6.声波在液体中的传播与液体温度有关,要记录待测液体温度,并进行温度修正。

7.提取液槽应拿两端面,不要触摸两侧表面通光部位,以免污染,如已有污染,可用酒精乙醚清洗干净,或用镜头纸擦净。

8.实验中液槽中会有一定的热量产生,并导致媒质挥发,槽壁会见挥发气体凝露,一般不影响实验结果,但须注意液面下降太多致锆钛酸铅陶瓷片外露时,应及时补充液体至正常液面线处。

数据表格处理

表1 测量纯净水的声速 实验温度: 光波长λ=589.3nm 物镜焦距f =170mm

衍射条纹的间距k l ?=

纯净水中的声速k l f ?=Λ=/νλνυ= 表2 测量酒精的声速 实验温度: 光波长λ=589.3nm 物镜焦距f =170mm

衍射条纹的间距k l ?=

酒精中的声速k l f ?=Λ=/νλνυ=

思考题

1. 本实验如何保证平行光束垂直于声波的方向? 2. 驻波波节之间距离为半个波长,为什么超声光栅的光栅常数等于超声波的波

长?

3.超声光栅与平面衍射光栅有何异同?

4.实验时可以发现,当超声频率升高时,衍射条纹间距加大,反之则减小,这是为什么?

附录

声波在下列物质中的传播速度:20℃纯净介质。

表中A为温度系数,对于其他温度t的速度可近似按公式Vt=V0+A(t-t0)计算。

6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讲义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用运放组成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电子电路 2、测量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3、通过实验了解典型环节中参数的变化对输出动态性能的影响 二、 实验仪器 1、自控原理电子模拟实验箱一台 2、电脑一台(虚拟示波器) 3、万用表一只 三、 实验原理 以运算放大器为核心元件,由其不同的R-C 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组成的各种典型环节,如图1-1所示。图中Z1和Z2为复数阻抗,它们都是由R 、C 构成。 基于图中A 点的电位为虚地,略去流入运放的电流,则由图1-1得: 1 20)(Z Z U U s G i =-= (1) 由上式可求得由下列模拟电路组成的典型环节的 传递函数及其单位阶跃响应。 1、比例环节 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如图1-2所示: 图1-1、运放的反馈连接 1 2 12)(R R Z Z s G == (2) 图1-2 比例环节 取参考值K R 1001=,K R 2002=;或其它的阻值。 2、惯性环节 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如图1-3所示: 1 11/1/)(21212212+= +?=+==TS K CS R R R R CS R CS R Z Z s G (3)

图1-3 惯性环节 取参考值K R 1001=,K R 1002=,uF C 1=。 3、积分环节 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如图1-4所示: TS RCS R CS Z Z s G 1 11)(12==== (4) 图1-4 积分环节 取参考值K R 200=,uF C 1=。 4、比例积分环节 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如图1-5所示: )11()11(11/1)(2212112121212S T K CS R R R CS R R R CS R CS R R CS R Z Z s G +=+?=+=+=+== (5) 图1-5 比例积分环节 取参考值K R 2001=,K R 4002=,uF C 1=。 5、比例微分环节 比例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如图1-6所示:

第八章实验讲义-- 交换机基本配置端口安全与STP

第12章交换机基本配置 交换机是局域网中最重要的设备,交换机是基于MAC来进行工作的。和路由器类似,交换机也有IOS,IOS的基本使用方法是一样的。本章将简单介绍交换的一些基本配置。关于VLAN和Trunk等将在后面章节介绍。 12.1 交换机简介 交换机是第2层的设备,可以隔离冲突域。交换机是基于收到的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来进行工作的。交换机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维护CAM(Conetxt Address Memory)表,该表是计算机的MAC地址和交换端口的映射表;另一个是根据CAM 来进行数据帧的转发。交换对帧的处理有3种:交换机收到帧后,查询CAM表,如果能查询到目的计算机所在的端口,并且目的计算机所在的端口不是交换接收帧的源端口,交换机将把帧从这一端口转发出去(Forward);如果该计算机所在的端口和交换机接收帧的源端口是同一端口,交换机将过滤掉该帧(Filter);如果交换机不能查询到目的计算机所在的端口,交换机将把帧从源端口以外的其他所有端口上发送出去,这称为泛洪(Flood),当交换机接收到的帧是广播帧或多播帧,交换机也会泛洪帧。 12.2 实验0:交换机基本配置 1.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可以掌握交换机的基本配置这项技能。 2.实验拓扑 实验拓扑图如图12-2所示。 图12-2 实验1拓扑图 3.实验步骤 (1)步骤1:通过PC0以Console方式登录交换机Switch0. 注意配置PC0上的终端. 登录成功后, 通过PC0配置交换机Switch0的主机名 Switch>enable Switch#conf terminal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2015(2)

实验一 流量计校核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的构造、原理、性能及使用方法。 2.掌握流量计的标定方法。 3.学习合理选择坐标系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流体通过节流式流量计时在流量计上、下游两取压口之间产生压强差,它与流量有如下关系: 采用正U 形管压差计测量压差时,流量Vs 与压差计读数R 之间关系有: (1) 式中: V s 被测流体(水或空气)的体积流量,m 3/s ; C 流量系数(或称孔流系数),无因次; A 0 流量计最小开孔截面积,m 2,A 0=(π/4)d 02; 下上-P P 流量计上、下游两取压口之间的压差,P a ; ρ 被测流体(水或空气)的密度,Kg/m 3; A ρ U 形管压差计内指示液的密度,Kg/m 3; ρ1 空气的密度,Kg/m 3; R U 形管压差计读数,m ; 式3-1也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1a) 若采用倒置U 形管测量压差: ρgR P P =-下上 (忽略空气对测量的影响)则流量系数C 与流量的关系为: () ρ 下上-P P CA V s 20 =() ρ ρρ120 -=A s gR CA V ρ ρρ) 1(2-= A gR A V C s

(2) 用体积法测量流体的流量V s ,可由下式计算: (3) (4) 式中:V s 水的体积流量,m 3/s ; △t 计量桶接受水所用的时间,s ; A 计量桶计量系数; △h 计量桶液面计终了时刻与初始时刻的高度差,mm ,△h=h 2-h 1; V 在△t 时间内计量桶接受的水量,L 。 改变一个流量在压差计上有一对应的读数,将压差计读数 R 和流量V s 绘制成一条曲线即流量标定曲线。同时用式(1a )或式(2)整理数据可进一步得到流量系数C —雷诺数Re 的关系曲线。 (5) 式中:d —实验管直径,m ; u —水在管中的流速,m/s 。 三、实验内容 1、以涡轮流量计为基准,对孔板流量计进行校核,并绘制校核曲线。 2、以转子流量计为基准,对孔板流量计进行校核,并绘制校核曲线。 实验二 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离心泵结构与特性,学会离心泵的操作; 2. 掌握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方法。 二、基本原理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选择和使用离心泵的重要依据之一,其特性曲线是在恒定转速下泵的扬程H 、轴功率N 及效率η与泵的流量V 之间的关系曲线,它是流体在泵内流动规律的外部表现形式。由于泵内部流动情况复杂,不能用数学方法计算这一特性曲线,只能依靠实 gR A V C s 20=A h V ??=t V V s ??= 310μ ρdu = Re

用示波器观察铁磁材料的动态磁滞回线_实验报告

图1 起始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 用示波器观察铁磁材料动态磁滞回线 【摘要】铁磁材料按特性分硬磁和软磁两大类,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反映该材料的重要特性。软磁材料的矫顽力H c 小于100A/m ,常用做电机、电力变压器的铁芯和电子仪器中各种频率小型变压器的铁芯。磁滞回线是反映铁磁材料磁性的重要特征曲线。矫顽力和饱和磁感应强度B s 、剩磁B r P 等参数均可以从磁滞回线上获得.这些参数是铁磁材料研制、生产、应用是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磁滞回线 示波器 电容 电阻 Bm Hm Br H 【引言】铁磁物质的磁滞回线能够反映该物质的很多重要性质。本实验主要运用示波器的X 输入端和Y 输入端在屏幕上显示的图形以及相关 数据,来分析形象磁滞回线的一些因素,并根据 数据的处理得出动态磁滞回线的大致图线。 【实验目的】 1. 认识铁磁物质的磁化规律,比较两种典 型的铁磁物质的动态磁化特性。 2. 测定样品的H D 、B r 、B S 和(H m ·B m )等参 数。 3. 测绘样品的磁滞回线,估算其磁滞损耗。 【实验仪器】 电阻箱(两个),电容(3-5微法),数字万用表,示波器,交流电源,互感器。 【实验原理】 铁磁物质是一种性能特异,用途广泛的材 料。铁、钴、镍及其众多合金以及含铁的氧化物 (铁氧体)均属铁磁物质。其特征是在外磁场作用下能被强烈磁化,故磁导率μ很高。另一特征是磁滞,即磁化场作用停止后,铁磁质仍保留磁化状态,图1为铁磁物质的磁感应强度B 与磁化场强度H 之间的关系曲线。 图中的原点O 表示磁化之前铁磁物质处于磁中性状态,即B =H =O ,当磁场H 从零开始增加时,磁感应强度B 随之缓慢上升,如线段oa 所示,继之B 随H 迅速增长,如ab 所示,其后B 的增长又趋缓慢,并当H 增至H S 时,B 到达饱和值B S ,oabs 称为起始磁化曲线。图1表明,当磁场从H S 逐渐减小至零,磁感应强度B 并不沿起始磁化曲线恢复到“O ”点,而是沿另一条新的曲线SR 下降,比较线段OS 和SR 可知,H 减小B 相应也减小,但B 的变化滞后于H 的变化,这现象称为磁滞,磁滞的明显特征是当H =O 时,B 不为零,而保留剩磁Br 。 当磁场反向从O 逐渐变至-H D 时,磁感应强度B 消失,说明要消除剩磁,必须施加反向磁场,H D 称为矫顽力,它的大小反映铁磁材料保持剩磁状态的能力,线段RD 称为退磁曲线。 图1还表明,当磁场按H S →O →H D →-H S →O →H D ′→H S 次序变化,相应的磁感应强度B 则沿闭合曲线S S RD 'S D R ''变化,这闭合曲线称为磁滞回线。所以,当铁磁材料处于交变磁场中时(如变压器中的铁心),将沿磁滞回线反复被磁化→去磁→反向磁化→反向去磁。在此过程中要消耗额外的能量,并以热的形式从铁磁材料中释放,这种损耗称为磁滞损耗,可以证明,磁滞损耗与磁滞回线所围面积成正比。

自控实验4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控制基础 第 4 次实验 实验名称:串联校正研究 院(系):自动化学院专业:自动化 姓名:徐丽娜学号:08011308 实验室:416 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刘燊燊实验时间:2013年12月20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串联校正的作用和结构 (2)掌握用Bode图设计校正网络 (3)在时域验证各种网络参数的校正效果 二、实验原理: (1)校正的目的就是要在原系统上再加一些由调节器实现的运算规律,使控制系统满足性能指标。 由于控制系统是利用期望值与实际输出值的误差进行调节的,所以,常常用“串联校正”调节方法,串联校正在结构上是将调节器Gc(S)串接在给定与反馈相比误差之后的支路上,见下图。 设定校正网络Gc(S) 被控对象H(S) 实际上,校正设计不局限这种结构形式,有局部反馈、前馈等。若单从稳定性考虑,将校正网络放置在反馈回路上也很常见。 (2)本实验取三阶原系统作为被控对象,分别加上二个滞后、一个超前、一个超前-滞后四种串联校正网络,这四个网络的参数均是利用Bode图定性设计的,用阶跃响应检验四种校正效果。由此证明Bode图和系统性能的关系,从而使同学会设计校正网络。 三、实验设备: THBDC-1实验平台 THBDC-1虚拟示波器 四、实验线路: 五、实验步骤:

(1)不接校正网络,即Gc(S)=1,如总图。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用Bode 图解释; (2)接人参数不正确的滞后校正网络,如图4-2。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用Bode 图解释; (3)接人参数较好的滞后校正网络,如图4-3。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用Bode 图解释; (4)接人参数较好的超前校正网络,如图4-4。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用Bode 图解释; (5)接人参数较好的混合校正网络,如图4-5,此传递函数就是工程上常见的比例-积分-微分校正网络,即PID 调节器。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用Bode 图解释; 六、预习与回答: (1) 写出原系统和四种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并画出它们的Bode 图,请预先得出各种校正后的阶跃响 应结论,从精度、稳定性、响应时间说明五种校正网络的大致关系。 (2) 若只考虑减少系统的过渡时间,你认为用超前校正还是用滞后校正好? (3) 请用简单的代数表达式说明用Bode 图设计校正网络的方法 七、报告要求: (1)画出各种网络对原系统校正的BODE 图,从BODE 图上先得出校正后的时域特性,看是否与阶跃响应曲线一致。 (2)为了便于比较,作五条阶跃曲线的坐标大小要一致。 八、预习题回答 一、 预习思考 (1)写出原系统和四种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并画出它们的Bode 图,请预先得出各种校正后的阶跃响应结论,从精度、稳定性、响应时间说明五种校正网络的大致关系。 答:原系统开环传递函数:)1051.0)(1094.0)(12.0(2 .10)(+++=s s s s G 原系统的Bode 图:

催化基础实验讲义

催化基础实验讲义 实验一纳米TiO2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纳米的概念 2.了解纳米材料具有的性质 3.掌握纳米TiO2的制备 二、实验原理: 纳米材料是指材料粒径介于1- 100 nm 之间。一维纳米材料指在三维空间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范畴,如超薄膜材料,超晶格。二维纳米材料指在三维空间至少有两维介于纳米范围,如纳米丝,纳米棒,纳米管。三维纳米材料指在三维尺度上均属于纳米范围,一般指纳米颗粒,纳米团簇。纳米材料具有以下效应:(1)表面效应(2)量子尺寸效应(3)小尺寸效应(4)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纳米TiO2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尤其它优良的光电化学特性,可用以设计制造光催化分解制氢、太阳能电池、光催化固氮合称氨、光催化氧化降解水和大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及有害气体。从而在能源、环保、建材、医疗卫生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前景。TiO2合成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气相法、液相法和溶胶-凝胶法等。 钛酸四丁酯醇盐水解法原理如下: ≡Ti─OC4H9+HOH→≡Ti─OH+ C4H9OH (水解反应) ≡Ti─OC4H9+ C4H9O─Ti≡→≡Ti─O─Ti≡+ C4H9─O─C4H9(1) ≡Ti─OC4H9+HO─Ti≡→≡Ti─O─Ti≡+ C4H9OH (2) ≡Ti─OH+ HO─Ti≡→≡Ti─O─Ti≡+H2O (3) 在室温下,(1)、(2)反应进行的很慢,而(3)反应很快,因此钛酸四丁酯水解生成的有机物主要是C4H9OH,在高温焙烧时易于分解除去。产品纯度较高。 三、药品和实验仪器: 1.钛酸四丁酯 2. 无水乙醇(≥99.7%) 3. 去离子水 4. 磁力搅拌器 5. 量筒(10 ml) 2支 6. 水循环式真空泵 7. 布氏漏斗(直径8 cm) 8. 定性滤纸 9. 烧杯(250 ml;100 ml) 10. 胶头滴管 11. 玻璃棒 12. 水浴锅

细胞生物学实验讲义

《细胞生物学》 实验指导 目录 实验一细胞大小测定和生物绘图法(验证性)2 实验二细胞中过氧化物酶的显示(验证性)2 实验三细胞内糖类的显示(验证性)2 实验四细胞Feulgen反应(验证性)2 实验五动物细胞培养(综合性)4 实验六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和细胞活力测定(创新性)4

实验一细胞大小测定和生物绘图法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用测微尺测定细胞大小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生物绘图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测微尺的原理 测微尺分物镜测微尺(简称物微尺或台微尺)和目镜测微尺(简称目微尺),两尺配合使用,可以测量细胞大小。目微尺是一个可以放在目镜内的特制玻璃圆片,圆片中央刻有一条直线,此线分为若干格。物微尺为一载玻片中央封固的小尺,长1mm,被等分为100格,长为0.01mm(10um)。当测量细胞大小时,不能用物微尺直接测量细胞,而只能使用目微尺。因目微尺测量的细胞是经物镜放大后的像,而它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随物镜的放大率而变,在测量时需要先用物微尺来测定,求出某一放大率时目微尺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然后再用以测定细胞大小。 将物微尺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小心转动目镜测微尺,移动物微尺使两尺平行,起点线重合,然后找出另一处两尺刻度重合处,记录起点线到重合线之间的各尺的刻度数(格数),按下式计算,在该放大系统下目微尺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 物测微尺格数 目微尺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 ×10um 目测微尺格数 例如:目微尺是100倍,其对应的物微尺使80格,则目微尺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为80/100=8um。 测量某一细胞时,如果目微尺测得其横径为5倍,则此细胞横径为8×5=40um。(二)生物绘图的基本要求 1. 具有高度的科学性,不得有科学性错误。形态结构要准确,比例要正确,要求真实感,立体感,精美而美观。 2. 图面要力求整洁,铅笔要保持尖锐,尽量少用橡皮。 3. 绘图大小要适宜,位置略偏左,右边留着注图。 4. 绘图的线条要光滑、匀称,点点要大小一致。 5. 绘图要完善,字体用正楷,大小要均匀,不能潦草。注图线用直尺画出,间隔要均匀,且一般多向右边引出,图注部分接近时可用折线,但注图线之间不能交叉,图注要尽量排列整齐。 6. 绘图完成后在绘图纸上方要写明实验名称、班级、姓名、时间,在图的下方注明图名及放大倍数。 三、实验材料和实验用品 1. 实验材料: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洋葱内表皮,西红柿,芹菜,韭菜,红辣椒 2. 实验用品:普通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消毒牙签、烧杯、吸管、0.9%生理盐水、0.1%亚甲基兰、蒸馏水、吸水纸,HB及2H或3H绘图铅笔、橡皮、直尺、绘图

自控实验指导书

自控理论实验指导书 录目 . 1 ..…硬件资源………………………………………..……… 4 ..…………………………………..……………软件的使用6 ………………………………………………实验系统部分.. . 6 …………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实验一 .. 8 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实验二 . 10 …. 连续系统串联校正…………………实验三 1 自控理论实验指导书

硬件资源第一章 (可打印机AD/DA采集卡、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箱、EL-AT-III型实验系统主要由计算机、,其中计算机根据不同的实验分别起信号产生、测量、显示、系统控制和数1选)组成如图据处理的作用,打印机主要记录各种实验数据和结果,实验箱主要构造被控模拟对象。 显示器 实验箱电路卡AD/DA 计算机打印机 1 实验系统构成图 2:实验箱面板如图 实验箱面板图2 下面主要介绍实验箱的构成:系统电源一、系统采用高性能开关电源作为系统的工作电源,其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为:AC 220V 1.输入电压:12V/0.5A,-12V/0.5A,+5V/2A /电流:+2.输出电压22W .3输出功率: 54.工作环境:-℃~+℃。40 2 自控理论实验指导书 二、 AD/DA采集卡 AD/DA采集卡如图3采用CYGNAL的C8051F410/2芯片做为主控芯片,负责数据采集和USB通信,AD采样位数为12位,采样率最大为10MHz。DA转换位数为12位。 AD/DA采集卡有两路输出(DA1、DA2)和两路输入(AD1、AD2),其输入和输出电压均为-5V~+5V。

图3 AD/DA采集卡 三、实验箱面板 实验箱面板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实验模块 本实验系统有八组由放大器、电阻、电容组成的实验模块。每个模块中都有一个由UA741构成的放大器和若干个电阻、电容。这样通过对这八个实验模块的灵活组合便可构造出各种型式和阶次的模拟环节和控制系统。 2.二极管,电阻、电容、二极管区 这些区域主要提供实验所需的二极管、电阻和电容。 3.AD/DA卡输入输出模块 该区域是引出AD/DA卡的输入输出端,一共引出两路输出端和两路输入端,分别是DA1、DA2,AD1、AD2。有一个按钮复位,按下一次对AD/DA卡进行一次复位。20针的插座用来和控制对象连接。 4.电源模块 电源模块有一个实验箱电源开关,有四个开关电源提供的DC电源端子,分别是+12V、-12V、+5V、GND,这些端子给外扩模块提供电源。 5.变阻箱、变容箱模块 变阻箱、变容箱是本实验系统的一个突出特点,只要按动数字旁边的“+”、“-”按钮便可调节电阻电容的值,而且电阻电容值可以直接读出。 3 自控理论实验指导书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讲义全

华南农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现代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讲义 供材料科学专业本科生使用 胡航 2016-02-30

实验一 金属纳米颗粒的化学法制备 一、实验容与目的 1. 了解并掌握金属纳米颗粒的化学法制备过程并制备Au 或Ag 纳米颗粒。 2. 了解金属纳米颗粒的光学特征。 二、实验原理概述 化学制备法是制备金属纳米微粒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中被广泛采用。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化学法制备主要有溶胶凝胶法、电镀法、氧化还原法等。其中氧化还原法又包括热分解和辐照分解等。贵金属纳米颗粒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生物医学领域的杀菌,物理化学领域的催化等。本实验以金胶为例介绍交替法制备贵金属纳米颗粒,并以硝酸银在烷基胺中的热分解为例介绍表面活性剂中氧化还原法制备贵金属纳米颗粒。 1. 胶体金属(Au 、Ag )的成核与生长 总的来说,化学法制备金属纳米粒子都是让还原剂提供电子给溶液中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形成金属原子。如,对于制备胶体金,如果采用柠檬酸三钠作为还原剂,其反应过程如下: 2H O -42223222222Δ HAuCl + HOC(CH )(CO )Au +Cl +CO +HCO H+CO(CH )(CO )+......??→粒子 2. 硝酸银热分解法制备银纳米粒子 热分解法制备金属纳米颗粒原理简单,实验过程易操作。对制备数纳米到数十纳米尺寸围的纳米颗粒有较大优势。硝酸银在烷基胺中加热搅拌可形成澄清透明溶液。温度上升到150~200 °C 时,溶液颜色由浅色到深色快速变化,生成的银纳米颗粒被烷基胺包裹,稳定在溶液中。通过对样品洗涤、离心沉淀,可获得烷基胺包裹的银纳米粒子。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实验仪器与材料 硝酸银,柠檬酸三钠,油胺或十八胺,十八烯(ODE ),无水乙醇,配有温度调控和磁力搅拌的油浴加热器,三颈瓶,抽气头,滤膜,温度计套管,10 mL 量筒,分析天平,玻璃滴管,离心管,离心机,电热干燥箱 (二)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

光电显示技术实验讲义

实验一有机发光器件(OLED)参数测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有机发光显示器件的工作原理及相关特性; 2.掌握OLED性能参数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简介: 1979年,柯达公司华裔科学家邓青云(Dr. C. W. Tang)博士发现黑暗中的有机蓄电池在发光,对有机发光器件的研究由此开始,邓博士被誉为OLED之父。 OL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中文名有机发光显示器)是指有机半导体材料和发光材料在电场驱动下,通过载流子注入和复合导致发光的现象。OLED用ITO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分别作为器件的阳极和阴极,在一定电压驱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到电子和空穴传输层,电子和空穴分别经过电子和空穴传输层迁移到发光层,并在发光层中相遇,形成激子并使发光分子激发,后者经过辐射弛豫而发出可见光。辐射光可从ITO一侧观察到,金属电极膜同时也起了反射层的作用。 图1:OLED结构示意图 与LCD相比,OLED具有主动发光,无视角问题,重量轻,厚度小,高亮度,高发光效率,发光材料丰富,易实现彩色显示,响应速度快,动态画面质量高,使用温度范围广,可实现柔软显示,工艺简单,成本低,抗震能力强等一系列的优点。 如果一个有机层用两个不同的有机层来代替,就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当正极的边界层供应载流子时,负极一侧非常适合输送电子,载流子在两个有机层中间通过时,会受到阻隔,直至会出现反方向运动的载流子,这样,效率就明显提高了。很薄的边界层重新结合后,产生细小的亮点,就能发光。如果有三个有机层,分别用于输送电子、输送载流子和发光,效率就会更高。

为提高电子的注入效率,OLED阴极材料的功函数需尽可能的低,功函数越低,发光亮度越高,使用寿命越长。可以使用Ag 、Al 、Li 、Mg 、Ca 、In等单层金属阴极,也可以将性质活泼的低功函数金属和化学性能较稳定的高功函数金属一起蒸发形成合金阴极。如Mg: Ag(10: 1),Li:Al (0.6%Li),功函数分别为3.7eV和3.2eV,合金阴极可以提高器件的量子效率和稳定性,同时能在有机膜上形成稳定坚固的金属薄膜。此外还有层状阴极和掺杂复合型电极。层状阴极由一层极薄的绝缘材料如LiF, Li2O,MgO,Al2O3等和外面一层较厚的Al组成,其电子注入性能较纯Al电极高,可得到更高的发光效率和更好的I-V特性曲线。掺杂复合型电极将掺杂有低功函数金属的有机层夹在阴极和有机发光层之间,可大大改善器件性能,其典型器件是ITO/NPD/AlQ/AlQ(Li)/Al,最大亮度可达30000Cd/m2,如无掺Li层器件,亮度为3400Cd/m2。 为提高空穴的注入效率,要求阳极的功函数尽可能高。作为显示器件还要求阳极透明,一般采用的有Au、透明导电聚合物(如聚苯胺)和ITO导电玻璃,常用ITO玻璃。 载流子输送层主要是空穴输送材料(HTM)和电子输运材料(ETM)。空穴输送材料(HTM)需要有高的热稳定性,与阳极形成小的势垒,能真空蒸镀形成无针孔薄膜。最常用的HTM均为芳香多胺类化合物,主要是三芳胺衍生物。TPD:N,N′-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1,1′-二苯基-4,4′-二胺NPD: N,N′-双(1-奈基)-N,N′-二苯基-1,1′-二苯基-4,4′-二胺。电子输运材料(ETM)要求有适当的电子输运能力,有好的成膜性和稳定性。ETM一般采用具有大的共扼平面的芳香族化合物如8-羟基喹啉铝(AlQ),1,2,4一三唑衍生物(1,2, 4-Triazoles,TAZ),PBD,Beq2,DPVBi等,它们同时又是好的发光材料。 OLED的发光材料应满足下列条件: 1)高量子效率的荧光特性,荧光光谱主要分布400-700nm可见光区域。 2)良好的半导体特性,即具有高的导电率,能传导电子或空穴或两者兼有。 3)好的成膜性,在几十纳米的薄层中不产生针孔。 4)良好的热稳定性。 按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有机发光材料一般分为两大类: 1) 高分子聚合物,分子量10000-100000,通常是导电共轭聚合物或半导体共轭聚合物,可用旋涂方法成膜,制作简单,成本低,但其纯度不易提高,在耐久性,亮度和颜色方面比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差。 2) 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分子量为500-2000,能用真空蒸镀方法成膜,按分子结构又分为两类: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和配合物。 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主要为有机染料,具有化学修饰性强,选择范围广,易于提纯,量子效率高,可产生红、绿、蓝、黄等各种颜色发射峰等优点,但大多数有机染料在固态时存在浓度淬灭等问题,导致发射峰变宽或红移,所以一般将它们以低浓度方式掺杂在具有某种载流子性质的主体中,主体材料通常与ETM和HTM层采用相同的材料。掺杂的有机染料,应满足以下条件: a. 具有高的荧光量子效率 b. 染料的吸收光谱与主体的发射光谱有好的重叠,即主体与染料能量适配,从主体到染料能有效地能量传递; c. 红绿兰色的发射峰尽可能窄,以获得好的色纯;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讲义(试用)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简要讲义 适用专业:电气专业 编写人:于云华、何进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 2015.3

目录 实验一:基本仪器熟悉使用和基本逻辑门电路功能测试 (3) 实验二:小规模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4) 实验三: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5) 实验四:触发器的功能测试及其应用 (7) 实验五:计数器的功能测试及其应用 (8) 实验六:计数、译码与显示综合电路的设计 (9)

实验一:基本仪器熟悉使用和常用门电路逻辑功能测试 (建议实验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实验仪器与设备,学会识别常用数字集成芯片的引脚分配; 2、掌握门电路的逻辑功能测试方法; 3、掌握简单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二、实验内容: 1、测试常用数字集成逻辑芯片的逻辑功能:74LS00,74LS02,74LS04,74LS08,74LS20,74LS32,74LS86等(预习时查出每个芯片的逻辑功能、内部结构以及管脚分配)。 2、采用两输入端与非门74LS00实现以下逻辑功能: ① F=ABC ② F=ABC③ F=A+B ④ F=A B+A B 三、实验步骤:(学生根据自己实验情况简要总结步骤和内容)主要包括: 1、实验电路设计原理图;如:实现F=A+B的电路原理图: 2、实验真值表; 3、实验测试结果记录。如: 输入输出 A B F3 00灭

四、实验总结: (学生根据自己实验情况,简要总结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注:本实验室提供的数字集成芯片有: 74LS00, 74LS02,74LS04,74LS08,74LS20,74LS32,74LS74,74LS90,74LS112, 74LS138,74LS153, 74LS161 实验二:小规模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建议实验学时:3学时)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基本门电路设计、实现小规模组合逻辑电路。 2、学会测试、调试小规模组合逻辑电路的输入、输出逻辑关系。 二、实验内容: 1、用最少的门电路设计三输入变量的奇偶校验电路:当三个输入端有奇数个1时,输出为高,否则为低。(预习时画出电路原理图,注明所用芯片型号) 2、用最少的门电路实现1位二进制全加器电路。(预习时画出电路原理图,注明所用芯片型号) 3、用门电路实现“判断输入者与受血者的血型符合规定的电路”,测试其功能。要求如下:人类由四种基本血型:A、B、AB、O 型。输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必须符合下述原则: O型血可以输给任意血型的人,但O型血的人只能接受O型血; AB型血只能输给AB型血的人,但AB血型的人能够接受所有血型的血; A 型血能给A型与AB型血的人;但A型血的人能够接受A型与O型血; B型血能给B型与AB型血的人,而B型血的人能够接受B型与O型血。 试设计一个检验输血者与受血者血型是否符合上述规定的逻辑电路,如果符合规定电路,输出高电平(提示:电路只需要四个输入端,它们组成一组二进制数码,每组数码代表一对输血与受血的血型对)。 约定“00”代表“O”型 “01”代表“A”型 “10”代表“B”型 “11”代表“AB”型(预习时画出电路原理图,注明所用芯片型号) 三、实验步骤:(学生根据自己实验情况简要总结步骤和内容),与实验一说明类似。

磁滞回线实验-实验说明

研究铁磁材料的 磁滞回线和基本的磁化曲线 磁性材料应用广泛,从常用的永久磁铁、变压器铁芯到录音、录像、计算机存贮用的磁带、磁盘等都采用磁性材料。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反映了磁性材料的主要特征。通过实验研究这些性质不仅能掌握用示波器观察磁滞回线以及基本磁化曲线的基本测绘方法,而且能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上加深对材料磁特性的认识。 铁磁材料分为硬磁和软磁两大类,其根本区别在于矫顽磁力C H 的大小不同。硬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宽,剩磁和矫顽磁力大(达m /A 102~1204×以上),因而磁化后,其磁感应强度可长久保持,适宜做永久磁铁。软磁材料的磁滞回线窄,矫顽磁力C H 一般小于m /A 120,但其磁导率和饱和磁感强度大,容易磁化和去磁,故广泛用于电机、电器和仪表制造等工业部门。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是铁磁材料的重要特性,也是设计电磁机构作仪表的重要依据之一。 【实验目的】 1.认识铁磁物质的磁化规律,比较两种典型的铁磁物质的动态磁化特性。 2.测定样品的基本磁化曲线,作H ~μ曲线。 3.测定样品的C H 、r B 、m B (m m B H ?)等参数。 4.测绘样品的磁滞回线,估算其磁滞损耗。 【实验原理】 铁磁物质是一种性能特异,用途广泛的材料。铁、钴、镍及其众多合金以及含铁的氧化 物(铁氧体)均属铁磁物质。其特征是在外磁场作用下能被强烈磁化,故磁导率μ很高。另一特征是磁滞,即磁化场作用停止后,铁磁质仍保留磁化状态,图1为铁磁物质的磁感应强度B 与磁化场强度H 之间的关系曲线。 图1中的原点0表示磁化之前铁磁物质处于磁中性状态,即0H B ==,当磁场H 从零

开始增加时,磁感应强度B 随之缓慢上升,如线段oa 所示,继之B 随H 迅速增长,如ab 所示,其后B 的增长又趋缓慢,并当H 增至S H 时,B 到达饱和值S B ,oabs 称为起始磁化曲线。图1表明,当磁场从S H 逐渐减小至零,磁感应强度B 并不沿起始磁化曲线恢复到“0”点,而是沿另一条新的曲线SR 下降,比较线段OS 和SR 可知,H 减小B 相应也减小,但B 的变化滞后于H 的变化,这现象称为磁滞,磁滞的明显特征是当0H =时,B 不为零,而保留剩磁r B 。 当磁场反向从0逐渐变至D H ?时,磁感应强度B 消失,说明要消除剩磁,必须施加反向磁场,D H 称为矫顽力,它的大小反映铁磁材料保持剩磁状态的能力,线段RD 称为退磁曲线。 图1还表明,当磁场按S C S C S H H 0H H 0H →→→?→?→→次序变化,相应的磁感应强度B 则沿闭合曲线S C R S SRC ′′′变化,这闭合曲线称为磁滞回线。所以,当铁磁材料处于交变磁场中时(如变压器中的铁心),将沿磁滞回线反复被磁化→去磁→反向磁化→反向去磁。在此过程中要消耗额外的能量,并以热的形式从铁磁材料中释放,这种损耗称为磁滞损耗,可以证明,磁滞损耗与磁滞回线所围面积成正比。 应该说明,当初始态为0B H ==的铁磁材料, 在交变磁场强度由弱到强依次进行磁化,可以得到面积由小到大向外扩张的一簇磁滞回线,如图2所示,这些磁滞回线顶点的连线称为铁磁材料的基本磁化曲线,由此可近似确定其磁导率H B = μ ,因B 与H 非线性,故铁磁材料的μ不是常数而是随H 而变化(如图3所示)。铁磁材料的相对磁导率可高达数千乃至数万,这一特点是它用途广泛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控实验讲义

实验一 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 一、 实验目的 1.熟悉超低频扫描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2.掌握用运放组成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电子模拟电路 3.测量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4.通过本实验了解典型环节中参数的变化对输出动态性能的影响 二、 实验仪器 1.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箱一台 2.超低频慢扫描示波器一台 3.万用表一只 三、 实验原理 以运算放大器为核心元件,由其不同的输入R-C 网络和反馈R-C 网络构成控制系统的 各种典型环节 。 四、 实验内容 1.画出比例、惯性、积分、微分和振荡环节的电子模拟电路图。 2.观察并记录下列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波形。 1) 1)(1=s G 和2)(2=s G 2) S s G 1)(1= 和S s G 5.01)(2= 3) S s G +=2)(1 和S s G 21)(2+= 4) 11)(1+=S s G 和1 5.01 )(2+=S s G 5) 1 21)(2++= S S s G 五、 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五种典型环节的实验电路图,并注明参数。

2.测量并记录各种典型环节的单位阶跃响应,并注明时间坐标轴。 3.分析实验结果,写出心得体会。 六、 实验思考题 1.用运放模拟典型环节是是时,其传递函数是在哪两个假设条件下近似导出的? 2.积分环节和惯性环节主要差别是什么?在什么条件下,惯性环节可以近似地视为积分环节?在什么条件下,又可以视为比例环节? 3.如何根据阶跃响应的波形,确定积分环节和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 实验二 一阶系统的时域响应及参数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观察一阶系统在阶跃和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瞬态响应。 2.根据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确定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 二、 实验仪器 1.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箱一台。 2.双踪低频慢扫描示波器一台。 3.万用表一只。 三、实验原理 图2-1为一阶系统的方框图。 它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1 1 )()(+=TS s R s C 令1)(=t r ,即S s R 1)(= , 则其输出为 图2-1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讲义)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 (一)烃 1.甲烷的氯代(性质) 实验:取一个100mL的大量筒(或集气瓶),用排水的方法先后收集20mLCH4和80mLCl2,放在光亮的地方(注意: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等待片刻,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大约3min后,可观察到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气体体积缩小,量筒壁上出现油状液体,量筒内饱和食盐水液面上升。 解释:生成卤代烃 2.石油的分馏(分离提纯) (1)两种或多种沸点相差较大且互溶的液体混合 物,要进行分离时,常用蒸馏或分馏的分离方法。 (2)分馏(蒸馏)实验所需的主要仪器:铁架台(铁圈、 铁夹)、石棉网、蒸馏烧瓶、带温度计的单孔橡皮 塞、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3)蒸馏烧瓶中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爆沸 (4)温度计的位置: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处于支管口(以 测量蒸汽温度) (5)冷凝管:蒸气在冷凝管内管中的流动方向与冷水在外管中的流动方向下口进,上口出 (6)用明火加热,注意安全 3.乙烯的性质实验 现象:乙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氧化反应)(检验) 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加成反应)(检验、除杂)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料:乙醇、浓硫酸 (2)反应原理:CH3CH2OH CH2=CH2↑+ H2O 副反应:2CH3CH2OH CH3CH2OCH2CH3 + H2O C2H5OH + 6H2SO4(浓)6SO2↑+ 2CO2↑+ 9H2O (3)浓硫酸:催化剂和脱水剂(混合时即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倒入已盛在容器内的无水酒精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碎瓷片,以防液体受热时爆沸;石棉网加热,以防烧瓶炸裂。 (5)实验中要通过加热使无水酒精和浓硫酸混合物的温度迅速上升到并稳定于170℃左右。(不能用水浴) (6)温度计要选用量程在200℃~300℃之间的为宜。温度计的水银球要置于反应物的中央位置,因为需要测量的是反应物的温度。 (7)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反之,会导致水被倒吸。【记】倒着想,要想不被倒吸就要把水中的导管先拿出来 (8)乙烯的收集方法能不能用排空气法不能 (9)点燃乙烯前要_验纯_。 (10)在制取乙烯的反应中,浓硫酸不但是催化剂、吸水剂,也是氧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易将乙醇氧化,最后生成CO2、C等(因此试管中液体变黑),而硫酸本身被还原成SO2。故乙烯中混有_SO2、CO2。

磁滞回线实验讲义

用微机型磁滞回线测试仪研究铁磁材料的 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 磁性材料应用广泛,从常用的永久磁铁、变压器铁芯到录音、录像、计算机存贮用的磁带、磁盘等都采用磁性材料。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反映了磁性材料的主要特征。通过实验研究这些性质不仅能掌握用示波器观察磁滞回线以及基本磁化曲线的基本测绘方法,而且能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上加深对材料磁特性的认识。 铁磁材料分为硬磁和软磁两大类,其根本区别在于矫顽磁力C H 的大小不同。硬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宽,剩磁和矫顽磁力大(达m /A 102~1204?以上),因而磁化后,其磁感应强度可长久保持,适宜做永久磁铁。软磁材料的磁滞回线窄,矫顽磁力C H 一般小于m /A 120,但其磁导率和饱和磁感强度大,容易磁化和去磁,故广泛用于电机、电器和仪表制造等工业部门。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是铁磁材料的重要特性,也是设计电磁机构作仪表的重要依据之一。 【实验目的】 1.认识铁磁物质的磁化规律,比较两种典型的铁磁物质的动态磁化特性。 2.测定样品的基本磁化曲线,作H ~μ曲线。 3.测定样品的C H 、r B 、m B (m m B H ?)等参数。 4.测绘样品的磁滞回线,估算其磁滞损耗。 【实验原理】 铁磁物质是一种性能特异,用途广泛的材料。铁、钴、镍及其众多合金以及含铁的氧化 物(铁氧体)均属铁磁物质。其特征是在外磁场作用下能被强烈磁化,故磁导率μ很高。另一特征是磁滞,即磁化场作用停止后,铁磁质仍保留磁化状态,图1为铁磁物质的磁感应强度B 与磁化场强度H 之间的关系曲线。 图1中的原点0表示磁化之前铁磁物质处于磁中性状态,即0H B ==,当磁场H 从零开始增加时,磁感应强度B 随之缓慢上升,如线段oa 所示,继之B 随H 迅速增长,如ab 所

自控实验指导书分解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传函及输出时域函数的表达式。 2、掌握各典型环节的特征参数的测量方法。 3、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二、实验设备 Pc 机一台,TD-ACC+教学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 1、比例环节 1)结构框图 图1-1 比例环节的结构框图 2)传递函数 K S R S C =) ()( 3)阶跃响应 K t C =)( )0(≥t 其中 01/R R K = 4)模拟电路 图1-2 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 注:图中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已经对地接了100k 电阻。不需再接。

2、积分环节 1)结构框图 图1-3 积分环节的结构框图 2)传递函数 TS S R S C 1 )()(= 3)阶跃响应 t T t C 1 )(= )0(≥t 其中 C R T 0= 4)模拟电路 图1-4 积分的模拟电路图 3、比例积分环节 1)结构框图 图1-5 比例积分环节的结构框图

2)传递函数 TS K S R S C 1)()(+= 3)阶跃响应 t T K t C 1)(+= )0(≥t 其中 01/R R K = ;C R T 0= 4)模拟电路 图1-6 比例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图 4、惯性环节 1)结构框图 图1-7 惯性环节的结构框图 2)传递函数 C(S)R(S)=1TS +1 3)阶跃响应 )1()(/T t e K t C --= 其中 01/R R K = ;C R T 1= 4)模拟电路 图1-8 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图

四、实验步骤 1、按图1-2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将线接好。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 2、将信号源单元的“ST ”端插针与“S ”端插针用“短路块”。将信号形式开关设在“方波”档,分别调节调幅和调频电位器,使得“OUT ”端输出的方波幅值小于5V ,周期为10s 左右。 3、将方波信号加至比例环节的输入端R (t ),用示波器的“CH1”和“CH2” 表笔分别监测模拟电路的输入R (t )端和输出C(t)端。记录实验波形及结果。 4、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得出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惯性环节对阶跃信号的实际响应曲线。 5、再将各环节实验参数改为如下: 比例环节: k R 2000=,k R 2001=。 积分环节: k R 2000=,u C 2= ; 比例积分: k R 1000=,k R 2001=,u C 2= ; 惯性环节: k R R 20010==;u C 2= 。 6、 重复步骤3。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将各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画在实验报告上,标明输入信号的幅值、输出 响应曲线的时间和幅值。分析参数变化对响应曲线的影响。 2、理论计算比例放大倍数K 、积分时间常数T 、惯性时间常数T 的值与实 际测量值进行验证。 六、思考题 1、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各种环节的传递函数是在什么条件下推导出的? 2、实验电路中串联的后一个运放的作用?若没有则其传递函数有什么差 别? 3、惯性环节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近似为比例环节?而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近似为积分环节?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讲义及答案)

基本实验技能(讲义) 一、知识点睛 1.实验仪器及操作 识记常见仪器的名称及用途,并掌握基本实验操作。 2.实验误差分析 (1)托盘天平 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左物右码) ①不使用游码时,若药品与砝码位置放反,则称量的 药品质量= ; ②使用游码时,若药品与砝码位置放反,则称量的 药品质量= 。 (2)量筒 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保持水平。 ①仰视,读数比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 ②俯视,读数比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 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实验目的 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氧气、 水蒸气含量的不同。 (2)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①取两个空集气瓶,用玻璃片盖好瓶口,正放在桌面上。 另取两个集气瓶,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取出后正放在桌面上。 ②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 现象: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盛有 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结论: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 ③分别向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滴入相同滴数的澄 清石灰水。 现象: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盛有 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结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 ④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其中一块哈气。 现象: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哈气 的玻璃片。 结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

4.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实验目的 对蜡烛在点燃前、燃烧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 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2)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点燃前: ①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并嗅其气味。 现象:色固体,质地,有气味。 ②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 现象:石蜡漂浮在水面上,溶于水。 结论:石蜡是一种密度比水,不溶于水的固体。 燃烧时: ③点燃蜡烛,观察燃烧时的变化及火焰。 现象:发出黄白色火焰、放热、冒黑烟、熔化成液 态后又凝固,火焰分为三层,最亮, 最暗。 结论:石蜡熔点较,燃烧时形成炭黑,火焰分 为。 ④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 s 后取出。 现象:处于火焰最外层的两端先变黑,第二层次之, 最里层变黑最慢。 结论:温度最高,温度最低。 ⑤分别取一个干燥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 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 现象:干燥烧杯内壁有产生,另一个烧杯内壁 澄清石灰水。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和。 熄灭后: ⑥熄灭蜡烛,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 现象:有产生,点燃白烟,蜡烛重新燃烧。 结论: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