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练习题讲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练习题讲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练习题讲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练习题讲课教案

硫及其化合物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2能使FeCl3,KMnO4水溶液褪色

B.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别SO2和CO2

C.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SO3

D.少量SO2通过浓的CaCl2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

2.为除去混入CO2中的SO2和O2,下列试剂的使用顺序正确的是()

①饱和Na2CO3溶液②饱和NaHCO3溶液③浓H2SO4溶液④灼热的铜网⑤碱石灰

A.①③④B.③④⑤C.②④③D.②③④

3.如下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加入少量

Na2SO3晶体,并吸入少量浓硫酸(以不接触纸

条为准)。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B.湿润的品红试纸,蘸有KMnO4酸性

溶液的滤纸均褪色证明了SO2的漂白性

C.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未变蓝说明SO2不能将I-还原为I2

D.实验后,可把注射器中的物质推入NaOH溶液,以减少环境污染

4.往FeCl3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SO2,溶液颜色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同时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表明FeCl3有还原性B.白色沉淀为BaSO3

C.该实验表明SO2有漂白性D.反应后溶液酸性增强

5.下列对SO2和SO3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常条件下,都是无色气体,都易溶于水

B.都是酸性氧化物,其水溶液都是强酸

C.都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时红色又能再现

D.都能跟碱溶液反应

6.下列有关SO2气体的实验现象中不正确的是()

A.装满SO2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滴有紫色石蕊的水槽中,进入试管的液体呈红色

B.将SO2气体通入装有品红溶液的试管里,红色逐渐褪去,给试管加热无明显变化

C.打开盛有SO2气体的集气瓶口的玻璃片,可闻到刺激性气味

D.将SO2气体通入装有溴水溶液的试管里,橙红色逐渐褪去

7.下列叙述或操作中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着量筒壁慢慢的注入盛有水的量筒中,并不断搅拌

B.浓硫酸具有氧化性,稀硫酸无氧化性

C.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

D.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

8.将足量的铜片与100 mL 18 mol·L-1浓H2SO4加热充分反应,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SO2气体V L。下列对此反应的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体现了浓H2SO4的酸性和强氧化性B.反应结束后两种反应物均有剩余

C.被还原的硫酸为V

22.4mol D.参加反应的Cu为0.9 mol

9.关于浓H2SO4与Cu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反应中,浓H2SO4只表现出氧化性

B.此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在反应中,浓H2SO4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

D.每1 mol铜参加反应就有2 mol浓H2SO4被还原,同时生成2 mol SO2

10.在一定体积的18 mol/L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铜片并加热,被还原的硫酸为0.9 mol,则浓H2SO4的实际体积为()

A.等于50 mL B.大于50 mL C.等于100 mL D.大于100 mL

11.用20 mL 18.4 mol·L-1的浓H2SO4与铜共热一段时间后,冷却,过滤除去多余的铜,将滤液加水稀释到100 mL,得到溶液中SO2-4的浓度为3.18 mol·L-1,则此时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50 mol·L-1B.0.75 mol·L-1 C.1.00 mol·L-1D.3.18 mol·L-1

12.把一定量的锌与100 mL 18.5 mol·L-1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Y 33.6 L(在标准状况下)。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到1 L,测得溶液的c(H+)=0.1 mol·L-1,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体Y是SO2和H2的混合物B.气体Y是SO2和H2的体积比为4:1

C.反应中共消耗锌97.5 g D.反应中共转移电子3 mol

二、非选择题

13.A、B是两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填空。

(1)写出A~F各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F________。

(2)写出A、B跟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14.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装置B、C中发生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这些现象分别说明S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尾气可采用______________溶液吸收。

15.由Cl-、Br-、CO2-3、SO2-4、SO2-3、Na+中的若干种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得无色溶液,然后依次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①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无气体产生,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CCl4层呈橙色,用分液漏斗分离;②向分液后所得的水溶液中加入Ba(NO3)2和HNO3的混合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③在滤液中加AgNO3和HNO3的混

合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回答下列问题:

(1)原溶液中肯定有的离子是________,肯定没有的离子是________。

(2)判断是否有Na+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如何转移到烧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步骤②改用BaCl2和盐酸混合溶液,对(1)结论________(填“有影响”或“无影响”)。

16.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做锌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甲同学认为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硫,而乙同学认为除二氧化硫气体外,还可能产生氢气。为了验证哪位同学的判断正确,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锌与浓硫酸共热时产生的气体为X,气体发生装置略去)。试回答:

(1)上述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还可能产生氢气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在安装好装置后,必须首先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

(4)A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B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E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可以证明气体X中含有氢气的实验现象是:C中:________,D中:________。如果去掉装置B,还能否根据D中的现象判断气体X中有氢气?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篇二:自主招生自荐信

尊敬的老师:

您好!提笔给您写这封信,真是需要一些勇气的。我报名参加贵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但是并未获得校荐的名额。出于从小对这所以社会人文科学为主的大学的向往,我依然放弃了其他大学的校荐名额,通过自荐的方式向您提出参加贵校自主招生考试的申请。

从小在农村长大,使我更向往简单,纯实的状态和自然,和谐的环境。所以人民大学“明德博学,求实笃行”的校风和“群园幽然”的环境,正是我选择人大的原因。

我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祖辈和夫辈都从事着树人育材的事业,受家庭影响,我也希望自己将来从事一些教育,研究方面的工作。人文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发展演进的学科,可以通过对社会规律的正确认识知道社会变革,当前中国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我希望自己将来的工作可以为这个过程尽一份绵薄之力。

我的小学和初中的学习都是在农村完成的。在那里,落后的硬件设施没有阻挡我们全面发展的脚步。事实上,因为课业压力不是太重,我们反而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如何认识自己,如何与人相处。小学和初中我都是担任班长,负责纪律和各种活动的组织。那段经历对我而言是一种砺炼,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我曾参加镇运动会,书画比赛等都获得名次;曾经做过军乐队的指挥;担任过班级的新年晚会的组织者和主持人;也曾经被选为山西新闻协会小记者分会的小记者;也曾参加希望杯数学竞赛获奖,20xx年我获得了以前入团的资格。小学毕业时全镇第一名,中学毕业时以全镇第二名考入了山西省重点高中榆次一中。

初来榆次一中,环境的巨大变换和独自离家在外,我感到不是很适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融入了这个和我曾经习惯的环境不甚相同的集体。虽然高中阶段都是为了全力以赴迎接,但是我仍然参加了学校的志愿者活动,担任了班级的志愿者队长,《榆次一中志愿者报》编辑,还与同学一起成功举办了年级的演讲比赛。在高一,高二我连续获得了本校“福山奖学金”,高一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