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地球的绕日运动 练习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地球的绕日运动 练习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地球的绕日运动 练习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地球的绕日运动 练习

4.3 地球的绕日运动

课堂追踪训练

1.地球公转是指地球 ( )

A.绕地轴旋转 B.绕月球运动 C.绕太阳运动 D.绕北极星运动

在某一时刻,太阳直射的地点是( )

A.一个点

B.一个面

C.一条线

D.整个地球

地球表面经度相同的地点是: ( )

A.日出时间相同的地点

B.地方时相同的地点

C.昼夜长短相同的地点

D.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地点

4.从8月1日到9月1日这段时期内,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

A.北京的太阳高度越来越小,并且昼短夜长,夜越来越长

B.赤道处的太阳高度越来越大,并且昼夜长短相等

C.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并且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D.北半球各地方的太阳高度越来越小,南半球各地方的太阳高度越来越大

5.北半球夏至日时,下列城市的昼长,按由长至短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武汉、乌鲁木齐、台北、兰州

B.乌鲁木齐、兰州、武汉、台北

C.乌鲁木齐、兰州、台北、武汉

D.台北、武汉、兰州、乌鲁木齐

6.地球上产生季节变化的原因是()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地球大小 D.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8.北京纬度是北纬40°,在五带中位于带,夏天正午杆影朝向,一年中正午杆影最长的一天是。

9.夏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纬线上,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比黑夜时间,在北极圈内出现有现象。

10.在,终年都是昼夜等长。是半年极昼时间,半年极夜时间。

11.在日和日这两天,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12.冬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纬线上,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比黑夜时间,在北极圈内出现有现象。

13济南在放暑假和寒假时,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有什么不同?

课后新知巩固

1.下列四地区中,一年中有阳光直射的是( )

A.15°S B.25°N C.45°S D.30°S

2.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这一天,是北半球的 ( )

A.春分日B.夏至日 C.秋分D.冬至日

3.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 ( )

A.南回归线B.北回归线 C.南极圈D.北极圈

4.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是 ( )

A.赤道B.南回归线 C.南极圈D.23.5°s

6.北京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是 ( )

A.春分日B.夏至日 C.秋分日D.冬至日

6.北半球的冬季是 ( )

A.1、2、3月B.10、11、12月 C.3、4、5月 D.12、1、2月

7.某地的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北侧是温带,南侧有极昼、极夜现象,该

地应位于 ( )

A.66.5°N,20°W B.66.5°N,0° C.66.5°S,20°W D.66.5°S,0°

8.下列地区,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 ( ) A.南、北纬90° B.南、北纬23.5° C.赤道

D.南、北纬66.5°

9.读“地球上的五带”图1-11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五带名称 A.______、B._______C.______

(2)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纬线名称和纬度:

①名称:_______,纬度:_______。②名称:_______,纬度:_______。

(3)图中字母表示的范围有阳光直射的是____,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

10.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箭头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当地球公转至A处时,日期是_______,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这一天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北极圈内有______现象。

(3)当地球公转到B处时,武汉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此时正是北半球的______日。

11.我国南极考察队前往南极考察的日期为什么多选在11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果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夹角为60°,试问五带范围有何变化?(提示)①目前地轴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66.5°。②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5°之间往返移动。③目前热带范围在南、北纬23.5°之间,寒带范围在66.5°与90°之间。请思考

太阳直射点位置如有变化,五带范围会有何

化?。

课后拓展创新

1.每年冬至日阳光直射()

A.北回归线

B.赤道

C.南回归线

D.40°N

2.我国科学家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时,我国正处在四季中是 ( )

A.冬季

B.秋季

C.夏季

D.春季

3.“五一”这一天()

A.北京昼夜等长

B.中国南极长城站(62°S,57°W)没有黑夜

C.伦敦(0°,51°N)昼长夜短

D.悉尼(151°E,33°S)昼长夜短

4.根据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下面四个地区有阳光直射的地区是()

A.热带

B.北寒带

C.南寒带

D.北温带

5.10月1日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接近的地方是()

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北极圈

6.有关春分日时,我国各地学校昼夜情况是()

A.我国各地所有学校昼夜等长

B.南方比北方学校所在地昼长

C.东部学校比西部学校所在地昼长

D.只有位于同纬度的学校昼夜等长

7.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的地方位于()

A.回归线上

B.赤道上

C.极圈上

D.本初子午线上

8.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时()

A.沿着近似圆形的轨道运动

B.保持自东向西的方向

C.地轴始终倾斜于轨道平面

D.地轴始终垂直于轨道平面

9.太阳直射的最南界线是()

A.南回归线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北极圈

10.我们学校,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是()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12.北回归线的纬度是,北极圈的纬度是。

13.地球公转产生了现象。

14.南半球白昼达到一年中最短的节气是,此时,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15.读图1.2-11回答:

(1)写经纬度:A ,B ,C ,

D 。

(2)位于热带的点。

(3)冬至日以上四点中白昼最长的是。

(4)以上四点中最冷的是点。

(5)位于南半球的点是。

16.读图1.2-12,回答:

(1)图上各点中,正值白天的是,正值黑夜的是。

(2)朝向太阳的半球上,点将首先进入黑夜;背向太阳的半球上,

点白昼即将来临。

(3)该图表示的月日的太阳照射情况,这一天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高度 ,白昼时间。这时,北半球是季,南半球是季。

17.读图1.2-13是12月22日太阳照射地球的情况,读图并回答:

(1)这一天太阳直射纬线;北半球正值节气。

(2)此时,A、B、C、D四地的白昼时间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列是。

(3)上海这一天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18.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如图1.2-14所示,回答:

(1)写出地球公转至A、B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

A ,

B 。

(2)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3)一年中,山东省白昼最短的一天是在月日或月日。

(4)由图可看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而且它的空间指向。

(5)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明显的变化。

每课中考直通

1.(2013 湖南长沙)读某日光照图及我国某海岛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问题。(10分)

(1)根据光照图,判断该日该海岛的白昼比黑夜(填“长”或“短”)。

2.(四川德阳)2013一年中,在西沙群岛某地有几次太阳直射现象( )

A . 一次

B . 二次

C. 三次 D .四次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课堂追踪训练

1C 2.A 3A 4B 5B 6A 7北温带,北,6月22日前后(夏至日)。

8北回归线(北纬23.5°),长,极昼。9赤道上;北极点和南极点。

10春分;秋分。 11南回归线 12放暑假时,昼长夜短、正午太阳高度高;放寒假时,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低。(南纬23.5°),长,极夜。

课后新知巩固

1.A 2.D 3.B 4.C 5.B 6.D

7.C 8.C

9.(1)A.北寒带B.北温带C.热带(2)南回归线23.5°s南极圈线66.5°S (3)C A 10.(1)自西向东(2)12月22日23.5°S 昼短夜长极夜

(3)昼夜平分春分

11.11月为北半球的深秋,却是南半球的春末,考察队员航行一段时间以后到达南极大陆,正逢南极大陆考察的黄金时间——夏季。

12.热带和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课后拓展创新

1.C 2.A 3.C 4.A 5、C 6.A 7.B 8.C 9.A 10.D

11.自西向东一年 12.23.5°N 66.5°N 13.四季变化 14.夏至北热最多,南半球则相反;冬至日北半球大部分地方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白昼时间最短,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最少,南半球则相反。

15.(1)A(1°N、179°W) B(35°E,15°S) C(30°N,20°E) D(60°S,90°E)(2)A、B (3)C (4)D (5)B、D

16.(1)CDEF,AB (2)D B (3)6 22 最高最长夏冬

17.(1)南回归线冬至(2)A B C D (3)昼短夜长

18.(1)夏至日冬至日(2)23.5°N,(3)12 22 12 23 (4)倾斜的不变(5)季节

每课中考直通

1.长 2B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 第一节感觉世界 一、教学目标 1、说出人体主要感官和感受器的功能。 2、学会用实验和归纳的方法探究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的特点。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感觉的形成及功能特点。 难点:皮肤觉、嗅觉、味觉的相同性,互补性。 三、课程资源开发 相关的课堂实验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感觉到了什么? 【问】你现在坐在教室里面感觉到了什么呢?是用什么来感觉的? 【答】声音、光线、温度、呼吸、空间位置…… 走近一个学生,做要打他的姿势,他躲避了。 自然环境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我们要不停地感觉这个世界,然后做出反应,以至于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如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感知温度,增减衣服。 【读图P2】图中的人感觉到了什么? 1、音乐 2、花香 3、光线 4、温度 5、味道 学生还会说出很多,但只要理由正确都对。 【问】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对环境做出反应以更好生存的例子? 炒菜…… 【讨论P2】 1、你最喜欢和最讨厌的环境刺激有哪些?大家的结论都相同吗?分小组讨 论,小组代表发言回答:…… 说明每个人对外界环境的感觉都不一样,各有所好! 2、小明为什么要戴着耳机欣赏音乐? 个人喜好不同,不戴耳机可能会影响别人,你有影响过吗?或者其他方式?不同的人感觉不一样,所以,要确立一个标准,如测量等。 (二)皮肤的感觉功能 【问】对外界的感觉,皮肤是比较敏感的一个,拿你通过皮肤能感觉到外界哪些信息呢? 【答】形状,大小,冷热,软硬,光滑还是粗糙…… 【实验P3】 1、两个人一组,随便找一样东西让对方去感觉(闭上眼睛) 那对于同一样物体,我们感觉到的是不是一样的呢? 对于同一个人,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呢? 【做实验】 2、注意:用笔的后面点,轻轻的,然后交换。 如果用前面扎呢?触觉不等于痛觉 3、各种感觉几种在什么地方;我们可以用什么实验来证明呢? 触觉比较:打麻将,用手指摸,手背不行。盲人用触觉“阅读盲文”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 1、精子和卵细胞 (1)新生命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的.(3)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圆形,而精子呈蝌蚪形.这些遗 传信息决定着新生命的主要特征. 2、人的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睾丸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组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3、受精与妊娠 (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2)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注意: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受精卵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4、胚胎发育 (1)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66天或约九个月).(2)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来自母体. (3)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4)在胚胎中,胎儿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之间有一层膜作为屏障.这个屏障使得胎儿和母体的的血液不必直接混合就能进行物质交 换.这样就能避免母体身上的一些病原体传染给胎儿. 6、人的生长时期 (1)人的一生大致经历婴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等.(2)婴儿出生后的前三年是人的第一次快速生长的时期.少年期的生长相对比较平缓.青春期是儿童逐渐成为成人的过渡时期,是生殖器官 开始发育到成熟的阶段.成年期,人的体重和身高开始逐渐停止增长, 各个器官巳发育成熟,人的体能也逐渐达到高峰状态,然后将开始逐 渐衰退直到进入老年期. 7、青春期发育的特点 (1)外表变化:男性和女性除生殖器外,在外表上的不同变化就是第二性征。男女生殖器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 产生卵细胞的标志;遗精是男孩子的睾丸发育成熟、能产生精子的标 志着。 (3)内脏功能日益完善。脑调节功能增强,大脑兴奋性增强,理解、分析

浙教版科学七下光和颜色

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所以月亮钻石包括桌子、椅子也不是光源,我们却能看到它,因为 它能反射光,光再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就看到了。 你可以帮它们分类吗?(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展示几幅有关光现象的图片,让学生感觉一些有趣的光现象:彩虹、日 食、影子、海市蜃楼、筷子为什么在水中会折断等。 问:你知道这些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吗? 课 题 1、4 光和颜色(1) 日 期 2004.2.9 总课时 6 教学 目标 1、能从几个物体中找出哪些是光源 2、理解光传播和声音传播的区别:光在同一种透明物体中沿直线传播。 3、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 4、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 5、知道不透明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重点 难点 分析 1、 重点:认识在同一种物体中光以直线传播,并能解释某些现象 2、 难点:太阳光的组成;透明物体与不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教师准备:图片,幻灯,激光手电筒、全反射器、太阳镜、微机、投影机、 学生准备:太阳镜、激光手电筒、太阳底下树荫下的光斑实验探究、蜡烛、水槽、烧杯、带孔的纸板、厚的玻璃砖、果冻、水、蚊香、可乐瓶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准备引入] 利用媒体展示有关光的一些图片,在学生欣赏时提问:你为什么 能看到这些图片?(因为有光进入了人的眼睛)请你闭上眼睛,你还能看见这些图片吗?(不能)为什么?(光没有进入我们的眼睛。) [课题揭示] 我们能看见物体就必须有光从这个物体上射入我们的眼睛。 [新课展开] 一、光源 问:那么光从哪里来?(学生举例) 你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吗?(能够自身发光) 我们把能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观看媒体上播放出的一些物体, 判断是否是光源) 我们经常说皎洁的月光,月亮是不是光源?光彩夺目的钻石是不是? 为什么? 可我们明明看到了月亮钻石了,我们不是说看见物体必须有光从这个 物体上射入我们的眼睛吗?(能反射光)

地球的绕日运动(附答案)

【练习与巩固】 一、填空题: 1、北京纬度是北纬40°,在五带中位于带,夏天正午杆影朝向,一年中正午杆影最长的一天是。 2、夏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纬线上,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比黑夜时间,在北极圈内出现有现象。 3、在,终年都是昼夜等长。是半年极昼时间,半年极夜时间。 4、在日和日这两天,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5、冬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纬线上,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比黑夜时间,在北极圈内出现有现象。 二、选择题: 1、在某一时刻,太阳直射的地点是:() A、一个点 B、一个面 C、一条线 D、整个地球 2、地球表面经度相同的地点是:() A、日出时间相同的地点 B、地方时相同的地点 C、昼夜长短相同的地点 D、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地点 3、晨昏线(圈)与经线圈的关系是:() A、每年重合两次 B、每年重合一次 C、永远重合 D、永远不重合 4、从8月1日到9月1日这段时期内,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北京的太阳高度越来越小,并且昼短夜长,夜越来越长 B、赤道处的太阳高度越来越大,并且昼夜长短相等 C、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并且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D、北半球各地方的太阳高度越来越小,南半球各地方的太阳高度越来越大 5、北半球夏至日时,下列城市的昼长,按由长至短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武汉、乌鲁木齐、台北、兰州 B、乌鲁木齐、兰州、武汉、台北 C、乌鲁木齐、兰州、台北、武汉 D、台北、武汉、兰州、乌鲁木齐 三、分析填表题: 1、6月1日上海昼夜长短的情况如何?变化趋势如何?

2、我国科学家去南极考察一般选在什么时间比较好? 3、填写下表: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北温带,北,6月22日前后(夏至日)。 2、北回归线(北纬23.5°),长,极昼。 3、赤道上;北极点和南极点。 4、春分;秋分。 5、南回归线(南纬23.5°),长,极夜。 二、选择题: 1、A; 2、B; 3、A; 4、B; 5、B 三、分析填表题: 1、分析:6月1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长于黑夜时间,位于北半球的上海是昼长夜短。 因为6月22日前后(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纬23.5°),北半球各地是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的一天,所以在6月1日上海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是白昼正朝增长的方向变化。 答案:上海是昼长夜短,白昼正朝增长的方向变化。 2、答:12月—次年1月。这个时期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白昼时间长,南极洲南极圈内是极昼时期,气温也相对暖和。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知 识点总结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科学七年级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凸透镜:发散作用,有两个焦点(远视) 凹透镜:会聚作用,有两个虚焦点(近视) 虚像都是正立的: 作图技巧1):利用对称性找到像点,任何一条反射光线必经像点

2)利用反射定律,随意在同一点作两条入射光线,作对应的两条反射光线(刺入人眼的光线)反向延长相交得像点,虚像只可用眼睛看到 枢(大脑)==传出神经==效应器 第二章

3.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与质量成正比G=mg,g=kg 运动的,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速度大小,运动方向)的性质。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 属性大小仅由质量决定,质量大惯性大。 第三章 1. 生命周期: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发育、生殖、死亡的生长时期,这些周期构成了动物的生命周期 2.变态发育:两栖类(青蛙)& 昆虫 受精:精子和卵子(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受精卵(新生命的起点)的过程 受精卵发育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卵细胞(卵黄) 4.母体和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进行物质(营养物质和氧气)交换 人体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于胎盘

假胎生(卵胎生) 7.种子的基本结构:种皮和胚。 胚(新植物的幼体): 胚芽(发育成茎叶),胚轴(根和茎的结合部位),胚根(根),子叶四部分组成。 充足的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10.花的结构:主要结构:雄蕊,和雌蕊 11.传粉:花药上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 自花传粉;异花传粉(虫媒花、风媒花);人工授粉 12.无性生殖:无需经过精子和卵子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分裂生殖(草履虫,变形虫),出芽生殖(水螅),孢子生殖 营养生殖(主要):由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叶、茎)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分根、压条、扦插、嫁接 第四章 线)。 3.太阳高度(角):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 (直射纬度的太阳高度为900,并向两侧逐渐减小) 日变化:正午最高,晨昏最低----地球自转 季节变化:夏季高,冬季低----地球公转 关系:杆影随太阳高度的改变而改变(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第四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太阳和月球 1、太阳概况: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2、太阳活动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要防晒避免紫外线过强照射损伤皮肤 月球 3、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等地陷地点,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4、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主要原因)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 5、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无空气);没有空气和水,表面只 有岩石和碎屑。 6、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7、正确使用天文望远镜: ①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安放;②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a.先在镜筒外沿镜筒延伸方向用眼睛瞄准目 标星体。b.用调节手柄做水平方位和不同高度的搜索。C.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③用主镜观察目标星体。a.调节目镜的焦距使主镜内的影像清晰。b. 用调节手柄缓慢调节,直至在主镜内找到目标星体。c. 瞄准目标后再次调节目镜焦距,使目标星体的像清晰。(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 顺时针方向旋转。(南顺北逆)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24小时 4、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出现昼夜现象 15、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一个圆圈),它由晨线(半圆)和昏线(半圆)构成。 ①晨线:太阳升起的地方(由黑夜进入白天);②昏线:太阳落下的地方(由白天进入黑夜) 16、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①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②昼夜交替;③星星的视运动照片 注:①晨昏线与太阳光垂直;②东边先过晨线,故东边先天亮(如:杭州天亮了,拉萨天黑还在睡觉)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32、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地轴呈倾斜状态(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呈66.5°夹角)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周期为365.2422天,即一年 33、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①一天中太阳高度早中晚:先变大再变小,杆影先变短再变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大,杆影短(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 杆影长(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由于地球公转) ③同一时间,中高纬度地区,纬度越大,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④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向两边递减,即: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19、太阳直射点:太阳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为9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20、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②北半球其他地区: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昼长夜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以内发生极昼现象(夏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昼);从秋分日到来年春分日(太 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发生极夜现象(冬至日北极圈 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 ③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南北极圈内无极昼极夜现象 ④太阳直射点北上: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南下: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⑤纬度越高,昼夜变化越大 第四节、月相 2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新) 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 1、精子和卵细胞 ⑴新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⑵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⑶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而精子有尾巴,能够移动。精子和卵细胞属于 性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2、人的生殖系统 ⑴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组成。 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⑵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 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3、受精与妊娠 ⑴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⑵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 并附着在子宫壁上, 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 (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 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4、胚胎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 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和氧气来自母体。 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5、分娩和养育 ⑴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 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⑵试管婴儿:(P81)人工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本 质上是种有性生殖) ⑶婴儿:产出的胎儿叫婴儿。新生婴儿主要靠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 养,还含有抗病物质。 羊水的作用?新生儿出生为何会哭? 第二节:走向成熟 1、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征是性发育、性成熟。 2、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称为第二性征 (P83)。 3、青少年在青春期的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4、月经是女孩的卵巢发育成熟,能产生卵细胞的标志。 遗精是男孩的睾丸发育成熟,能产生精子的标志。

1127.地球的绕日运动2教案

每课必记 课题 4.32 地球的绕日运动日期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等基本特征。 2、了解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等地理现象。 重点 难点分析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等基本特征,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等地理现象 教、学预设调控对策 一、观测标影的发现(分3步探讨观测标影的启示) 1、探讨观测标影日变化的启示 【图4-9】用灯泡模拟太阳的观察过程。(纸上先确定东西南北方向)【图4-10】太阳东升西落造成标影方向和长度变化的原理,以及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思考P128】 2、探讨标影季节差异的启示,从标影季节差异发现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规律。(夏高冬低) 【讨论P128】 3、探讨标影纬度差异的启示,从标影纬度差异了解太阳直射点概念,发现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 实验可证明:正午太阳高度随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从而导致标影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增长。 二、地球的公转 1、棋标的影子: (1)一天之内有长短变化 (2)同在中午时(同一天里),纬度不同,长短也不同。 (3)同在中午,季节变化,长短也会发生变化。 其中造成(3)现象的是因为太阳高度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其根本原因是地球在作公转。 2、读图 (一)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北极上空看,绕日逆时针运转。 (二)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倾斜的角度和方向始终不变,地球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PS】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 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 (以上仅指北半球而言,南半球情况相反) 公转一周即一年,约为365.2422天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实验P131】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对环境的察觉 舌的表面布满了许多小凸点,内藏了味蕾,它里面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都可以做声源;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声波是传递声音的形式;15摄氏度时的空气,声音每秒传播340米; 耳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声波通过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脑的传导路线,最后在脑部形成听觉; 具体过程:耳廓能收集空气中的声波,声波进入外耳道后会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听小骨的振动,听小骨吧声音放大后传入耳蜗,耳蜗里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耳蜗内的液体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听觉神经传到脑部,形成听觉; 耳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因为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感受器过于灵敏的人在受到过长或过强刺激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即晕车,晕船; 物体振动的越快,音调越高。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赫兹的声音叫次声。一般人是听不到超声和次声的。 声音的响度跟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人们通常用分贝来计量声音的大小。 声音的第三个特征就是音色。 我们看到物体的原因是眼睛接受到来自物体发射出来的光。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照在它表米的光,眼睛接受不到来自它的反射光,所以感觉“黑色”;红色物体只反射(或透过)红色光,而其它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 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到另外一种物质的表面时,光会改变传播方向;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虚像,像和物体等大,像和物体以镜面对称; 我的眼睛能看到周围的物体,是因为光照在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后进入我们的眼睛; 我们利用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如汽车驾驶室两侧的反光镜:利用凹面镜可以聚光,制成太阳灶; 透镜一般使用玻璃或塑料制成的,光线经过透镜后会发生偏折; 从实验研究中可以的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当u>2f时,在光屏上可以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f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复习整理版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 1、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3、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球形,营养物质(有机物)较丰富,为早起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4、精子有尾巴,能够游动。呈蝌蚪形 5、精子和卵细胞属于性(生殖)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6、人的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储存精子)、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睾丸;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青春期开始产生,一天可产生上亿个),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青春期开始产生),分泌雌性激素。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7、受精与妊娠 (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注:受精卵不是生殖细胞,而是一个生命体(卵细胞,精子为生殖细胞) (2)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8、胚胎的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 注: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胎盘出现后营养来自母体 第2周:出现羊膜并发育成充满羊水的羊膜囊(减少震动的影响,保护作用) 第3周:出现胎盘,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 其他废物。胎盘是胚胎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器官。 第9周—第38周:称作胎儿期(之前称为胚胎),胚胎在第9周已初具人样,从此称为胎儿; 第六个月的胎儿活动已很频繁,生长迅速;大约要在母体内孕育 9个多月(约 280 天,38周), 然后从母体体内产生。 9、胎盘中的血管与子宫中的血管是不相通的(有一层膜为屏障),即胎盘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是分开的。阻断一些传染病,但 有些药物仍有影响(如酒精,毒品,烟,孕妇禁用药) 10、胚胎在母体内发育具有的良好环境条件是:温暖、安全、营养和氧有保障,是胎生的优越性。 11、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12、分娩几秒钟后婴儿就会哭或咳嗽,去除婴儿鼻、口腔和肺部的液体,促进呼吸系统工作 13、初生婴儿主要靠母乳,母乳营养全面,含有抗病物质,是婴儿最好的食品 14、试管婴儿:人工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本质上是有性生殖,只是受精在试管中完成。体外受精, 体内发育) 第二节、走向成熟 15、人一生的生长时期:婴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 婴幼儿期:出生的前三年,会出现生理协调和大脑发育等巨大变化;人生第一次快速生长期 青春期:儿童发育为成人的过渡时期,人生第二次快速生长期,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第一性征)的发育和成熟 成年期:体重身高逐渐停止增长,各个器官发育成熟,体能高峰期 16、女孩青春期一般11岁至17岁,男孩比女孩晚2年左右; 17、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出生就有 第二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青春期才出现(依靠性激素才能维持,阉割后消失) 男孩比较典型的青春期第二性征:长出胡须,喉结增大,声音低沉;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知识点大全(完美打印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 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 4.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 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 (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 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 特殊长度的测量 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C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8. 物体体积的测量 测量方法 使用的工具 单位 固体体 积规则 体积=底面积*高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刻度尺 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等 不规 则 间接测量法 (如排水法,也可用沙代替水) 量筒或量杯 (细棉线、金属环) 液体体积 量筒或量杯进行测量 量筒或量杯 升(L )、毫升(m L ) 9. 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 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测量内容 仪器 国际单位 常用单位 长度 刻度尺 米(m ) 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 =106微米=10 9 纳米 体积 刻度尺 量筒 立方米(m 3) 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质量 天平 千克(kg ) 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时间 钟、表 秒(s ) 1小时=60分=3600秒、1分=60秒 温度 温度计 开尔文( K ) 摄氏度(℃)

2017年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复习版

2017年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 1、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3、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球形,营养物质(有机物)较丰富,为早起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4、精子有尾巴,能够游动。呈蝌蚪形 5、精子和卵细胞属于性(生殖)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6、人的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储存精子)、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睾丸;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青春期开始产生,一天可产生上亿个),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青春期开始产生),分泌雌性激素。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7、受精与妊娠 (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注:受精卵不是生殖细胞,而是一个生命体(卵细胞,精子为生殖细胞) (2)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8、胚胎的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 注: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胎盘出现后营养来自母体 第2周:出现羊膜并发育成充满羊水的羊膜囊(减少震动的影响,保护作用) 第3周:出现胎盘,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 其他废物。胎盘是胚胎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器官。 第9周—第38周:称作胎儿期(之前称为胚胎),胚胎在第9周已初具人样,从此称为胎儿; 第六个月的胎儿活动已很频繁,生长迅速;大约要在母体内孕育 9个多月(约 280 天,38周), 然后从母体体内产生。 9、胎盘中的血管与子宫中的血管是不相通的(有一层膜为屏障),即胎盘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是分开的。阻断一些传染病,但 有些药物仍有影响(如酒精,毒品,烟,孕妇禁用药) 10、胚胎在母体内发育具有的良好环境条件是:温暖、安全、营养和氧有保障,是胎生的优越性。 11、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12、分娩几秒钟后婴儿就会哭或咳嗽,去除婴儿鼻、口腔和肺部的液体,促进呼吸系统工作 13、初生婴儿主要靠母乳,母乳营养全面,含有抗病物质,是婴儿最好的食品 14、试管婴儿:人工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本质上是有性生殖,只是受精在试管中完成。体外受精, 体内发育) 第二节、走向成熟 15、人一生的生长时期:婴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 婴幼儿期:出生的前三年,会出现生理协调和大脑发育等巨大变化;人生第一次快速生长期 青春期:儿童发育为成人的过渡时期,人生第二次快速生长期,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第一性征)的发育和成熟 成年期:体重身高逐渐停止增长,各个器官发育成熟,体能高峰期 16、女孩青春期一般11岁至17岁,男孩比女孩晚2年左右; 17、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出生就有 第二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青春期才出现(依靠性激素才能维持,阉割后消失) 男孩比较典型的青春期第二性征:长出胡须,喉结增大,声音低沉;

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地球绕日运动教学设计

地球的绕日运动 诸暨市暨阳初中陈坚荥 一、目标导航 [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等基本特征。 了解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科学思考] 经历观察自然现象的过程,能从自然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并尝试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解决问题] 在观测杆影和读图等观察方式中了解一些地理现象,推测地球在不停的公转,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进而使学生了解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知道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 [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习地球公转的知识,激发对地球和宇宙的好奇心。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要点扫描 [课标解读] 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地球仪模拟演示,简要解释在观测杆影和读图等观察方式中发现的地理现象。使学生初步学会画一幅简单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通过教师课件及学生用地球仪模拟演示使学生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等基本特征。进而使学生了解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知道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四季是如何形成的等地理现象。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科学第二册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中第3节。教材主要介绍地球公转及由于地球运动而产生的现象,包括地球公转特征、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内容。由于绕日运动比自转更为复杂、更为宏观和抽象,教材尽

可能从生活体验如手,引导学生探究抽象的空间问题。在编排结构上,教材将主要内容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地球公转特征及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材将观测杆影的启示作为切入口,从杆影的观测中发现,太阳高度不仅有日变化,而且还有季节的变化,从而探讨地球公转的特征。然后通过公转演示实验全面探讨地球公转产生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的基本原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是昼夜长短变化和五带划分。其中五带知识学生已经学过,教材只作适当点拨。 本节的重点内容是: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原因和测定,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本节的难点内容是: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情况。 [学情认识]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自转的知识,对于物体的空间运动情况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 初一的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稳定的时间比较短,抽象思维能力较低,知识的形成还处于感性认识的阶段。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当中,应充分发挥实验和多媒体课件的作用。 [学法点拨] 由观察阳光照射下的物影长度的变化实验入手,探索物影长度变化产生的原因。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直观观察能力,注重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观察和比较的过程中,了解地球公转的特点以及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经验介绍] 1、本节的内容安排如果按照参考书的分配方法,第一课时的时间比较紧凑,第三课时又显得比较空闲。而且第一课时重点内容比较多。 2、关于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学生的理解存在困难,建议不必纳入课堂教学,只要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就可以了。 3、本节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都比较集中,学习对象属于宏观立体的天体运动,宜多安排模拟实验、挂图、课件演示等直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容易理解。 4、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关键,将有助于理解掌握本节的其他内容。 三、教学文档 [教学资源]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总结

科学七年级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人的感觉: 2.声音

3.光的传播 4.凸透镜&凹透镜 凸透镜:发散作用,有两个焦点(远视) 凹透镜:会聚作用,有两个虚焦点(近视) 实像都是倒立的 虚像都是正立的: 作图技巧1):利用对称性找到像点,任何一条反射光线必经像点 2)利用反射定律,随意在同一点作两条入射光线,作对应的两条反射光线(刺入人眼的光线)反向延长相交得像点,虚像只可用眼睛看到

5.眼球的结构 脑)==传出神经==效应器 第二章 1. 运动 2.力 3.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与质量成正比G=mg,g=9.8N/kg 4.摩擦力: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物体会产生摩擦力。

5.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速度大小,运动方向)的性质。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 属性大小仅由质量决定,质量大惯性大。 7.二力平衡 第三章 1. 生命周期: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发育、生殖、死亡的生长时期,这些周期构成了动物的生命周期 2.变态发育:两栖类(青蛙)& 昆虫 昆虫 3.受精:精子和卵子(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受精卵(新生命的起点)的过程 受精卵发育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卵细胞(卵黄) 4.母体和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进行物质(营养物质和氧气)交换 人体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于胎盘 5.

胎发育场所)、阴道 第一性征 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青春期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标志: 男性出现遗精;女性出现月经) 第二性征 除生殖器官以外的男女差异 男:声调较低、喉结突出、长胡须 女;声调较高、盆骨宽大、乳房发达 青春期特点 1)出现第二性征 2)生殖器官发育并成熟 3)内脏功能日渐健全 6.胚胎发育方式:胎生(哺乳类);卵生(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假胎生(卵胎生) 7.种子的基本结构:种皮和胚。 胚(新植物的幼体): 胚芽(发育成茎叶),胚轴(根和茎的结合部位),胚根(根),子叶四部分组成。 8.种子的分类 有无胚乳 有胚乳种子营养在胚乳内 无胚乳种子营养在子叶内 子叶数 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 9.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充足的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复习(整理版)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复习(整 理版) 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 1、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3、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球形,营养物质(有机物)较丰富,为早起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4、精子有尾巴,能够游动。呈蝌蚪形 5、精子和卵细胞属于性(生殖)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6、人的生殖系统(1)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储存精子)、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睾丸;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青春期开始产生,一天可产生上亿个),分泌雄性激素。(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青春期开始产生),分泌雌性激素。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7、受精与妊娠(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注:受精卵不是生殖细胞,而是一个生命体(卵细胞,精子为生殖细胞)(2)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8、胚胎的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注: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胎盘出现后营养来自母体 第2周:出现羊膜并发育成充满羊水的羊膜囊(减少震动的影响,保护作用) 第3周:出现胎盘,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胎盘是胚胎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器官。 第9周少年期成年期胚胎幼蛙—成蛙 25、蝌蚪与成蛙的比较生活环境运动器官运动方式呼吸器官蝌蚪水中躯干和尾部游泳鳃成蛙水中与陆地四肢游泳、跳跃肺和皮肤 26、完全变态发育: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方式和形态结构上要发生很大改变的发育。如两栖类(青蛙),有些昆虫(如:蚕、蝶、蛾、蚊、蝇、蜜蜂等):经历受精卵、幼

地球的绕日运动练习题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知识点:1.在地球上,一年四季昼夜等长的地方是_______,杭州昼夜等长时,只有在_____、______两天。 2.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是_______.杆影的长度和_____有关,一天中____时的杆影最短,此时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杆影朝向_____方 1.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_____附近;____前后(节气),是杭州一年中白昼最 长的时候。 练习(一): 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2.太阳高度__________,地面接受太阳辐射越集中,单位面积获得的__________ 越多3.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__________ ,北极总指向__________附近。4.__________度纬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叫做__________线。 5.同样长度的杆子,在同一天里,__________不同,__________的影子长度也不同。这是由于_________不同的地方正午________也是不同的。 6.正午阳光垂直照射地面,称为__________。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称为__________。此时太阳高度角为__________度,杆影的长度最__________(长或短)。太阳高度随着太阳直射点向__________两侧递减,影子也越来越_________ 7.杆影的长度和__________有关,这个夹角叫做_________。杆影最短应为每天的_________时刻。 8.地轴的倾斜角度为__________度,北纬300的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约为__________度,冬至日为__________度。地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约为_________天。 9.杆影的长度与______有关,一天中_______的时候杆影最短,此时杆影朝__________方向10分别位于上海和北京的头样高度的两根旗杆,再同一时间里,影子较长的旗杆总是在______ 11.太阳高度角最大时 ( ) A.杆影朝着东西方向 B.杆影朝着南北方向 C.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最小 D.太阳光与杆子的夹角最大。 12.北半球中纬某地冬天中午比夏天中午太阳高度角要 ( ) A.小 B.大 C.一样大 D.都为45° 13.一天中杆影最短的是() A北京时间12 时 B当地地方时12时 C日出时 D日落时 14.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的原因是(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地轴 D.纬度 15.下列有关太阳高度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同一地点,一天中有无数个太阳高度角 B.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角出现于正午C.太阳直射赤道时,各地太阳高度角相同 D.处南北半球的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能相同16.当杆影朝着南北方向时,此时杆影 ( ) A.最长B.最短 C.处于中间D.无法判断 17.右图表示的是某日太阳东升西落(A、B、C分别表示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读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中H表示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夹角。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测试卷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对外界的冷、热、触、痛的刺激产生感觉的是( ) A. 皮肤 B. 舌 C. 脊髓 D. 大脑 2. 如图所示,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B. 放大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 人在阳光下的影子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 看见勺子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反射现象 3.电磁波家庭成员很多,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等,电磁波与人们 生活密不可分,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关于电磁波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验钞机利用红外线来辨别钞票真伪 B. 手机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号 C. 遥控器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遥控 D. 微波炉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 4.如图为观察微小形变的装置。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经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P.若在图示位置用力F向下挤压桌面,则() A.激光束的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减小 B.激光束的入射角减小反射角增大 C.标尺上的光斑右移 D.标尺上的光斑左移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此时的物距大于20 cm C.当物距是30 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 D.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 6.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 B C D 7.晚上,当你从路灯正下方经过并沿地面向前移动时,在相同时间里() A.人移动的距离大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 B.人移动的距离小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 C.人移动的距离等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8.如图所示,一束光由空气进入某种透明物质时,在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 和折射的光路,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第8题图A.AO可能是入射光线B.OB可能是折射光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