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2015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2015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2015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1-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哈尔滨火车站区域改造工程已经开工,到2018年竣工.哈尔滨火车站改造项目是哈尔滨铁路枢纽主要控制性工程,是完善提升哈尔滨火车站客运功能的重点工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哈站改造工程能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可缓解哈尔滨火车站区域交通拥堵问题

B.改造过程将大量使用钢筋和水泥,钢筋属于金属材料

C.地下隧道的墙壁采用天然大理石材料,大理石材料的加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D.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挖掘机的铲斗是由生铁制成的

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生铁和钢;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A、根据哈站改造工程能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可缓解哈尔滨火车站区域交通拥堵问题解答;

B、根据常见材料的分类解答;

C、根据大理石材料的加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解答;

D、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挖掘机铲斗需要具备硬度大、韧性好的性质解答.

解答:解:

A、哈站改造工程能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可缓解哈尔滨火车站区域交通拥堵问题,正确;

B、钢材属于金属材料,正确;

C、大理石材料的加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D、挖掘机铲斗需要具备硬度大、韧性好的锰钢,不是生铁,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材料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2分)(2015?南岗区二模)下列过程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B.

C.D.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木条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二氧化碳通入水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在80℃时和白磷不反应,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

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2分)(2015?南岗区二模)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B.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

C.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称量器-托盘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托盘的使用原则分析判断.

解答: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

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装置不漏气,所示操作正确.

D、为防止污染,称量氢氧化钠固体要放在玻璃器皿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2分)(2015?南岗区二模)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科学的是()

A.为了防止鱿鱼腐烂变质,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

B.用水基型灭火器来扑灭汽油引起的火灾

C.用炉具清洁剂除去粘在纯棉内衣上的油污

D.燃气灶火焰呈黄色或橙色时,调节进气口,即加大燃气的进入量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 A、从甲醛会破坏蛋白质结构,使其变质这一化学反应角度,结合甲醛的性质去分析;

B、根据汽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分析;

C、根据炉具清洁剂除去油污的原理分析;

D、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

解答:解:A、因为甲醛本身有毒,能使蛋白质的结构被破坏,不仅对人体有害,也会改变主要含蛋白质的食品的品质.所以甲醛浸泡的富含蛋白质的产品不能吃,故错误;

B、汽油燃烧造成火灾时,不能用水基型灭火器来灭火的原因是:汽油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能浮在水面上,水不能使汽油隔绝空气,油随水流动甚至还能扩大着火面积,故错误;

C、炉具清洁剂除去油污的原理是:炉具清洁剂中的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于

水的物质,随水流走,故正确;

D、做饭时,有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说明氧气不足,燃气燃烧不充分,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

调大,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进入空气(或氧气)的量,使燃气燃烧更充分,而不是加大燃气的进入量,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食品安全、灭火的方法、去污、物质的充分燃烧等知识,难度不大.

5.(2分)(2015?南岗区二模)下列物质在应用时,用到其物理性质的是()

A.

在食品袋内充氮气防腐B.

用明矾净水

C.

用稀有气体制闪光灯D.

用二氧化碳作气体肥料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解:A、氮气充入食品袋防腐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故A错;

B、水中加入明矾,明矾溶于水时生成了新的物质,有吸附性,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B错;

C、稀有气体制闪光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

故C正确;

D、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

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D错.

故选C.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6.(2分)(2015?南岗区二模)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银白色固体表面有紫红色的铜生成,溶液的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

B.氢气在空气在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放热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D.向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盐酸,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根据实验现象必须是感官可以感受到的,如眼睛看到的,鼻子闻到的,耳朵听到的等进行分析.

解答:解:A、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银白色固体表面有紫红色的固体生成,溶液的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故A错误;

B、氢气在空气在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故B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故C正确;

D、向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盐酸,溶液由蓝色色变为紫色,再变成红色,

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7.(2分)(2015?南岗区二模)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

用酒精作燃料:C2H5OH+3O22CO2+3H2O 氧化反应

B.

用一氧化碳冶铁:3CO+Fe2O32Fe+3CO2置换反应

C.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变质:2NaOH+CO2═Na2CO3+H2O 复分解反应

D.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2H2O22H2O+O2↑分解反应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

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氧化反应不是基本的反应类型,故选项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该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

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化学方程

式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8.(2分)(2015?南岗区二模)人体健康离不开化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酶是一种蛋白质,是生物催化剂,能催化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B.蔬菜和水果中不仅富含维生素,同时也含有较多的纤维素

C.食品中的添加剂都是化学合成的

D.动物的肌肉、皮肤、毛发以及蛋清等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 A、酶是生物催化剂,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的;

B、从蔬菜和水果含有较多的纤维素,纤维素虽然不能被人体吸收,但具有良好的清理肠道的作用

去分析解答;

C、从有的食品中添加剂是天然植物中含有去分析解答;

D、根据蛋白质的存在情况判断.

解答:解:A、缺硒会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所以微量元素硒对人体有防癌、抗癌的作用;故A正确;

B、蔬菜和水果含有较多的纤维素,纤维素虽然不能被人体吸收,但具有良好的清理肠道的作用;

故B正确;

C、有的食品中添加剂是天然植物中含有,故C错误;

D、蛋白质在体内主要存在于动物肌肉、血液、免疫器官、皮肤、毛发、蹄、角等处,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很大,但过多的摄入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9.(2分)(2015?南岗区二模)过氧乙酸是一种比醋酸酸性还强的有机酸,医疗上通常用作消毒剂.有关过氧乙酸说法正确的是()21·cn·jy·com

A.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有机化合物

B.过氧乙酸遇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C.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40个质子

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过氧乙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过氧乙酸是有机酸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过氧乙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氧原子,不含氧气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因此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

有的质子数是2×6+4×1+3×8=40,故选项说法正确.

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3)≠2:4:3,故选项说法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2分)(2015?南岗区二模)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21%

B.地球上的水资源是丰富的,但可利用淡水资源却很少,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

C.回收废旧金属,不但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还可以节约能源,其中铁的回收率已有50%以上

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能源有氢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专题:化学与能源;空气与水;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A、根据空气的成分分析;

B、根据水资源的分布分析;

C、根据金属资源的保护分析;

D、根据新能源的使用状况分析.

解答:解: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A错误;

B、地球上的水资源是丰富的,但淡水资源却很少,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故B错误;

C、回收废旧金属,不但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还可以节约能源,其中铁的回收率已有50%以上,故

C正确;

D、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能源有氢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的意义、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常见的新能源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1.(2分)(2015?南岗区二模)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事实解释

A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自身能量增加,运动速率加快

B 氧气加压可以变成液氧加压可以使气体分子体积变小

C 石墨导电固体内部存在自由移动电子

D CO有毒性,而CO2无毒分子结构不同

A.A B.B C.C D.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升高,分子自身能量增加,运动速率加快,所以,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B、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受压时间隔变小.所以,氧气加压可以变成液氧,而不是分子体积变小,

故选项解释错误.

C、石墨导电,原因是固体内部存在自由移动电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D、CO和CO2是由不同种的分子构成的,分子结构不同,决定了CO有毒性,而CO2无毒,故选

项解释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2分)(2015?南岗区二模)实验室里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合理的是()

A B C D

区分物质氯化钠粉末和亚硝酸钠粉末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硫酸钾和硝铵碘单质和高锰酸钾固

第一方案取样,分别加入试管中,加适量的

水溶解,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观察现象

加入相同滴数的澄清

石灰水,振荡,观察

现象

取样于试管中,分别加

蒸馏水溶解,观察现

取样于试管中,分别

加蒸馏水溶解,观察

现象

第二方案分别取样,品尝分别用带火星的木条

伸人瓶中,观察现象

分别取样于试管中,观

察固体外观颜色

取样于试管中,分别

加汽油溶解,观察现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A、根据亚硝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在实验室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进行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都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进行分析;

C、根据硫酸钾和硝酸铵都溶于水,都是白色固体进行分析;

D、根据碘单质和高锰酸钾的溶解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A、取样,分别加入试管中,加适量的水溶解,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的是亚硝酸钠,不变色的是氯化钠,现象不同,可以鉴别,在实验室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取样品,加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依据浑浊的程度可以鉴别两种气体,但是两种气

体都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B错误;

C、硫酸钾和硝酸铵都溶于水,都是白色固体,不能鉴别,故C错误;

D、取样于试管中,分别加蒸馏水溶解,溶于水的是高锰酸钾,不溶于水的是碘单质,分别加汽油

溶解,溶液汽油的是碘单质,不溶于汽油的是高锰酸钾,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3.(2分)(2015?南岗区二模)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21教育网

A.t l℃时,甲、乙两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T2℃时,将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C.乙中含有少量甲,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D.t2℃时,在两个各盛有lO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50g的甲、乙两种固体,充分溶解后,冷却到t1℃,所得甲、乙溶液质量相等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不知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无法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

B、不知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判断降温析出晶体的多少;

C、甲、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均较大,冷却热饱和溶液析出的应该是乙;

D、据甲乙的溶解度及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解答.

解答:解:A、不知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无法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故错误;

B、不知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判断降温析出晶体的多少,故错误;

C、甲、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均较大,冷却热饱和溶液析出的应该是乙,而非甲,因为甲的含量

少,降温未达饱和不会析出,故错误;

D、t2℃时,在两个各盛有lO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50g的甲、乙两种固体,充分溶解后,甲恰

好饱和,其溶解度是50g,乙的溶解度小于甲,饱和且有溶质剩余,冷却到t1℃,二者的溶解度均为30g,所以均会析出晶体,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相等,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也相等,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依据溶解度曲线查找相关信息,并应用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细心审题,如饱和溶液中溶解度相等其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低相同的温度才会析出相同的晶体.

14.(2分)(2015?南岗区二模)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是()项目物质杂质试剂操作方法

A FeCl3(溶液)H Cl Fe(OH)3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铁,充分反应后

过滤

B CO2H2O NaOH 将混合气体通过装NaOH固体的干燥管

C MnO2KCl 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溶解后,过

D 石灰石生石灰无高温煅烧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气体的干燥(除水);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HCl能与过量的氢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NaOH固体具有吸水性,但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

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

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石灰石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

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2分)(2015?南岗区二模)实验室测定硫化亚铁样品中硫元素的含量时,取20g含杂质的硫化亚铁样品(主要成分的化学式FeS)(所含杂质不含硫元素,且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加入烧杯中,再加入2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恰好反应后,过滤,得滤液210.8g(不考虑溶液中残留的硫化氢气体),则该硫化亚铁样品中硫元素含量为()https://www.doczj.com/doc/1113536384.html,

已知:FeS+H2SO4═FeSO4+H2S↑

A.66% B.16% C.34% D.32%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硫化氢中的硫元素即为该硫化亚铁样品中硫元素质量,进而计算质量分数.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硫化氢中的硫元素即为该硫化亚铁样品中硫元素质量,设生成硫化氢的质量为x

FeS+H2SO4═FeSO4+H2S↑

98 34

200g×9.8% x

=

x=6.8g

硫化氢中的硫元素质量为6.8g××100%=6.4g

该硫化亚铁样品中硫元素含量为×100%=32%.

故选:D

点评: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二、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40分)

16.(5分)(2015?南岗区二模)“锅”是每个家庭不可缺少的炊具之一(图1),从中国传统的铁锅,到不锈钢锅,再到不粘锅,“锅”的变化也体现了材料的变迁.请填写下列空白,并回答相关问题:

(1)用生铁作锅,利用铁的导热性好的特点,使用铁锅还可以补充人体必需(填“必需”、“非必需”、“有害”)微量元素铁这种元素对人体的作用是:是血红蛋白的成分,能帮助氧气的运输.

(2)用铁锅薰出的大白馒头,是一种大家喜爱的食品,蒸馒头时,要开水下锅,这样蒸出的馒头才好吃,在水未烧开之前,水中产生气泡的原因是:压强一定时,温度升高,溶解在水中气体的溶解度减小.馒头是由面粉制成的,面粉中含有淀粉,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面粉是由小麦制成的,若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了如图2的植株矮小的症状,是因为缺少磷元素(填元素名称)造成的,这种元素的作用是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2·1·c·n·j·y

(3)图1中的不粘锅的手柄是热固性(填“热固性”或“热塑性”)塑料,手柄采用的这种材料的作用是隔热.21·世纪*教育网

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