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部分和教育心理学部分招教考试中的考点和真题

心理学部分和教育心理学部分招教考试中的考点和真题

心理学部分和教育心理学部分招教考试中的考点和真题
心理学部分和教育心理学部分招教考试中的考点和真题

心理学部分和教育心理学部分招教考试中的考点和真题心理学知识点加真题(242个知识点,29个最高频考点)

心理学概述

1.心理学的概念和性质(11高新、12驻马店遂平、14许昌市)

(10平顶山)脑是产生心理的前提。(√)

(14许昌)不仅人有心理,动物也有。(√)(12驻马店遂平)心理现象是异常复杂的,因而也是神秘莫测的。(×)(11高新)心理现象复杂多变,无规律可循,不可干预。(×)(11管城)心理的产生离不开大脑,因此,有了人脑就有了人的心理。(×)(12焦作)心理现象产生的物质基础是神经系统。

2.心理现象的结构(10郑东、11安阳市直、12安阳内黄、14周口川汇、14洛阳)

(10郑东)心理学可以从( B )和个性心理两方面研究。

A.心理问题 B.心理过程

C.心理规律 D.心理障碍

(12安阳内黄)个性心理特征是在( D )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心理过程的结构

(14管城)对知,情,意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 )

A.认知是情感产生的基础

B.意志是认知过程的前提

C.人的情感不影响意志活动

D.意志不影响认知过程

(14周口川汇)“知之深,则爱之切”说明情感过程依附于( C )

A.感知过程

B.教育过程

C.认识过程

D.注意过程

(14周口川汇)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情绪情感(ABCD )

A.在多维层面上表现出两极性

B.是一种主观体验

C.伴有显著地生理变化

D.伴有表情

4.认知过程的含义及包含内容(11经开)

5.情绪情感过程的含义及包含内容

6.意志过程的含义

7.个性心理的结构

(11郑东)个性心理包括个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其中后者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8.个性心理倾向性的包含内容

(14管城)下列属于个性心理倾向的是( D )

①思维②情绪③理想④动机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个性心理特征的包含内容(11高新、10信阳浉河、12安阳内黄)

(12安阳内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 BCE )

A.认知 B.能力

C.气质 D.情感

E.性格

(11高新)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体在其心理活动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特征,这主要是人的(ABC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情绪

(12驻马店遂平)个性心理特征包括( ABC )

A.性格 B.能力

C.气质 D.情绪

10.心理的实质(10平顶山)

11.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12焦作、13驻马店遂平)

(13驻马店遂平)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D )

A.神经元 B.突触

C.反射 D.神经系统

12.大脑四叶和左右半球的主要作用(13南阳新野)

(13南阳新野)大脑右半球主要负责抽象逻辑思维和言语。(×)

13.生命中枢

14.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12安阳内黄)

(12安阳内黄)脑神经属于下列哪一类神经( D )

A.交感神经 B.副交感神经

C.中枢神经 D.周围神经

15.神经系统的的地位

16.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17.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12新乡辉县)

(12新乡辉县)以下属于条件反射的成语的是( AC )

A.望梅止渴

B.乐不思蜀

C.谈虎色变

D.耳濡目染

18.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区别

19.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20.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1管城、10金水)

(14许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心理是( C )

A.脑的机能

B.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C.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D.在实践中发展

(10金水)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表征。(√)(13信阳)个体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是( B )

A.认知

B.客观现实

C.个性

D.需要

21.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22.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12安阳内黄)

(12安阳内黄)( B )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的标志。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2安阳内黄)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有( ABD )

A.心理学的独立 B.实验心理学的创立

C.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 D.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

E.教育心理学之父

23.心理学之父

24.西方的主要心理学流派

(14周口川汇)以下心理学派代表人物正确的是( ACD )

A.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B.人本主义—艾丽斯

C.行为矫正—华生

D.理性情绪疗法—罗杰斯

25.构造主义心理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10郑东)

(10郑东)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应该是意识,而应该是可以观察的事件,即行为。(×)

(10洛阳)构造主义心理学积极地研究一般人的心理规律,并致力于实际的心理学应用。(×)

26.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10平顶山)

(10平顶山)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杜威和安吉尔。

27.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12安阳内黄)

(12安阳内黄)心理学的“第一势力”是指( B )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主义 D.人本主义

(12安阳内黄)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 B )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A.罗杰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28.格式塔心理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9.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10管城、12安阳内黄)

(10管城)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

(12安阳内黄)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括( ABC )

A.潜意识理论 B.梦的解析

C.泛性论 D.本能学说

E.人格理论

30.人本主义心理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10管城、12南阳邓州、14周口川汇)

(10管城)人本主义是独立于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12南阳邓州)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的是人本主义。(√)

31.现代认知心理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认知过程

32.感觉的概念

33.感觉的种类

34.感受性的概念

35.感觉阈限的概念

36.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关系

37.绝对感受性的概念

38.绝对感觉阈限的概念

39.差别感受性的概念

40.差别阈限的概念

41.感觉适应的概念和实例(12洛阳市直、12安阳内黄、13驻马店遂平)

(12安阳内黄)“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12安阳内黄)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起伏变化的现象是( A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作用 D.实践活动影响

(12洛阳市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嗅觉刺激。(×)

(13驻马店遂平)“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种现象属于( A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补偿 D.感觉后效

42.明适应

43.暗适应

44.感觉对比的概念

45.感觉后效的概念(10金水、10焦作山阳)

(10金水)在注视发光的灯泡几秒钟之后,闭上眼睛,眼前会出现一个同灯泡差不多大的光源出现在黑暗的背景中。这是感觉的( D )

A.对比

B.适应

C.后像

D.联觉

(10焦作山阳)电影中活动的画面主要利用了人的( D )

A.感觉对比

B.知觉选择

C.感觉适应

D.视觉后像

46.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

47.联觉

48.知觉的概念(12周口、13驻马店遂平、14驻马店上蔡)

(13驻马店遂平)具有音乐造诣的人听到交响乐时,在脑中产生与此相应的景象。这种心理现象是( B )

A.听觉 B.知觉

C.联系 D.直觉

(14上蔡)看见一株鲜花并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C )

A.色觉

B.联想

C.知觉

D.感觉

(12周口)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49.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50.知觉的种类(13驻马店遂平)

(13驻马店遂平)根据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的主观特性,可以划分为几种复杂的知觉,它们是( ABCD )

A.形状知觉 B.深度知觉

C.时间知觉 D.运动知觉

51.似动知觉的种类

52.错觉(14许昌市)

(14许昌)将一根木棒的一截插入水中,看起来木棒变弯曲了。这是( B )

A.感觉

B.错觉

C.动觉

D.幻觉

53.知觉的基本特征(11经开、10管城、10平顶山、11南阳卧龙、12南阳邓州、12安阳

内黄、12南阳、14周口川汇、14洛阳)

(10管城)当进入一间屋时,有人关注盆景,有人注意看条幅。这是知觉的( A ) 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11经开)人在看书用红笔划重点以便于阅读是利用了知觉的( A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2安阳内黄)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阅读是利用了知觉的哪种特性( A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0平顶山)在读书时,遇到残缺的字能够根据经验将其补上,这体现了知觉的整体性。

(×)

(14周口川汇)在教室里,面对着你的一个窗户是方形的,其他几个窗户看起来不是方形

的。可你仍然感知它们是方形的,这是( D )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14周口川汇)知觉的特性包括(ABC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间接性

(12南阳邓州)“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整体性。( × ) (13驻马店遂平)漫画家画人物时仅勾勒数笔,别人就能看出画的是谁,这里反映出的知

觉特征是( C )

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14上蔡)学生在看自己的作文时,很难发现其中的错别字,但再看其他同学的作文时,

却很轻易发现其中的错别字,这中间起作用的是( B )

A.注意分散

B.定势

C.知觉的整体性

D.粗心

(14上蔡)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 A )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11南阳卧龙)教师在写板书时候,常把重要的地方用彩色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请

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分析。

答:教师在写板书的时候,常把重要的地方用彩色粉笔写出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选择

性。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当面对众多的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并

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

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客观因素有:①刺激物的绝对强度。阈限范围内越强烈的刺激,越

易被知觉。②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差别越大,越容易优先选择。如教师批改作业,用红笔

最明显。③对象的活动性。夜空中的流星、霓虹灯广告、音响、幻灯等都易吸引人们的知觉。

④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也容易引起人们优先知觉。

54.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主客观因素

55.观察的概念(11南阳卧龙)

56.观察的品质

57.观察力的培养(10郑东)

(10郑东)联系教育教学实际,淡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答: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

(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结合实际加以论述既可)

(13信阳息县)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是( ABCD )

A.目的更明确 B.持久性明显发展

C.精确性提高 D.概括性更强

58.中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

59.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10平顶山、11安阳县)

(11安阳县)下列直观方式中,属于模像直观的是(ACDE )

A.图片 B.演示实验

C.图表 D.模型

E.数学电影

(10平顶山)教学直观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60.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

61.注意的概念(12二七)

(12二七)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状态,它伴随着认识过程发生。 ( √ ) 62.注意的特点(11二七、14许昌市)

(11安阳市直)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但是心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 √ ) (11管城)注意这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11二七)注意的集中性指注意指向于一定的事物时持有的聚精会神的程度。

(12惠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是说注意的( A )

A.集中性

B.指向性

C.分散性

D.发散性

(14许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是注意集中的表现。(√)

63.注意的外部表现(13中原、14周口川汇、14洛阳)

(14周口川汇)侧耳倾听”、“举目凝视”,“屏息”等现象反映的都是注意的( D )

A.转移

B.内在

C.广度

D.外在

(13中原)侧耳倾听、举目凝视、屏息等现象都是注意外部表现。(√)64.注意的功能(12安阳内黄)

(12安阳内黄)注意的功能有(ABD )

A.调节功能 B.保持功能

C.抑制功能 D.选择功能

E.启动功能

65.无意注意的概念和生活实例(12管城、11管城、11南阳卧龙、12驻马店遂平、14许昌市、14驻马店上蔡)

(10管城)教师用红笔改作业,是想通过对比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12管城)教师讲课声音抑扬顿挫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 )注意。

A.无意 B.有意

C.有意后 D.随意

(10平顶山)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14许昌)老师上课时,声调抑扬顿挫,就容易使学生( B )

A.分散注意

B.集中注意

C.转移注意

D.分配注意

(11南阳卧龙)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12驻马店遂平)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C )

A.随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无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14上蔡)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D )

A.知觉

B.联想

C.有意注意

D.无意注意

66.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12郑东)

(12郑东)教师用红笔批改作业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是利用刺激物的( B ) A.强度 B.对比关系

C.运动关系 D.新异性

67.有意注意的概念和生活实例

68.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69.有意后注意的概念和生活实例

70.注意的品质

71.注意广度的概念和生活实例(10管城、12管城、12洛阳市直)

(12管城)“一目十行”指的是注意的分配。 ( × ) (12洛阳市直)在阅读时,有人能够“一目十行”。这种现象反映了注意的( C ) A.稳定性 B.分配

C.广度 D.转移

(12驻马店遂平)“一目十行”是学生注意力分配的表现。(×)

72.注意稳定性的概念和生活实例

73.注意起伏的概念和生活实例

(14周口川汇)在感觉事物时,人们即使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也会发生感觉强度忽强忽弱的周期性变化,这一现象被称为( A )

A.注意的起伏

B.注意的分散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动摇

74.注意分散的概念和生活实例(14郑东、13驻马店遂平)

(14郑东)幼儿正在教室里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或侧耳倾听,这种现象属于( D )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分散

(13驻马店遂平)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转到无关对象上去的现象叫

( B )

A.注意转移 B.注意分散

C.注意分配 D.注意转移

75.注意分配的概念和生活实例(10平顶山、12驻马店遂平、13南阳新野)

(10平顶山)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这是( A )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散 D.注意不集中

(13南阳新野)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对象与活动上,这属于( B )

A.注意广度 B.注意分配

C.注意稳定性 D.注意转移

76.注意转移的概念和生活实例

77.中小学生注意的发展

78.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

(10管城)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等。79.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12郑东、12洛阳市直)

(12郑东)林老师穿颜色艳丽的衣服上课,并用彩色的粉笔勾画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一上完,她从容地走出教室。

请运用心理学中注意的规律谈谈林老师的做法是否合理。

答:(1)林老师的做法有合理的一面,同时也有不合理的地方。①林老师穿颜色艳丽的衣服上课的做法违背了运用无意注意组织教学的规律。因为,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教室内复杂的装饰,教师鲜艳的着装等新异的刺激物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力分散到与学习无关的事物上,从而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②林老师用彩色的粉笔勾画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做法符合运用无意注意组织教学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板书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因此,板书应该做到运用有度、重点突出、清晰醒目,必要时还要用彩色粉笔和图、表格加以强调。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一方面,要消除那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如不要在教室进行复杂的装饰,教师不要穿颜色艳丽的衣服等;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使学生在课上轻轻松松地集中注意听讲,如板书时用彩色的粉笔勾画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2洛阳市直)一位热情而且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了一个富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放置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

根据心理学中“注意”的有关原理,请分析这位教师的做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什么的效果。为什么?

答: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80.记忆的概念

81.记忆的分类(12管城、11管城、10平顶山、11南阳卧龙、12驻马店遂平、12南阳邓州、12洛阳市直、12开封、13驻马店遂平、13新乡市、14许昌市)

(12管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 B )记忆。

A.形象 B.情绪

C.逻辑 D.动作

(12管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形象记忆的表现。( × )

(12安阳内黄)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 ABCD )

A.字词 B.人名

C.时间 D.观念

E.怎样骑车

(12洛阳市直)我们在课堂上通过语言传授可以学习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常识,并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运用。对这种知识的记忆是( ACD )

A.语义记忆 B.程序记忆

C.陈述记忆 D.长时记忆

(10平顶山)“谈虎色变”属于( A )

A.情绪记忆 B.形象记忆

C.动作记忆 D.逻辑记忆

(13新乡)“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什么记忆( A )

A.情绪记忆 B.动作记忆

C.逻辑记忆 D.形象记忆

(11南阳卧龙)“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形象记忆的体现。(×)

(12南阳邓州)奥运会期间看游泳比赛的记忆属于( A )

A.情景记忆 B.语义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陈述性记忆

(12驻马店遂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 A )

A.情绪记忆 B.动作记忆

C.形象记忆 D.逻辑记忆

(13驻马店遂平)对人名、地名、定理等的记忆属于( D )

A.内隐记忆 B.情境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陈述性记忆

(12惠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说的是( A )

A.情绪记忆

B.形象记忆

C.动作记忆

D.逻辑记忆

(12开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体现的是情绪记忆。

82.记忆的生理机制(11郑东)

(11郑东)暂时神经联系是记忆的生理机制。(√)

83.记忆品质

84.记忆过程(11郑东、10焦作武陟)

(11郑东)记忆的首要环节是( D )

A.保持 B.再认

C.回忆 D.识记

(10焦作武陟)简述记忆过程的几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答:(1)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包括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实际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指个体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具有选择性的特点,及对信息识记具有

选择性。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环节。但是,

识记的材料在保持过程中总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和遗忘。回忆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

面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

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回忆和再认是在不同条件下回复过去经验的

过程,是记忆的第三个环节。识记和保持材料都是为了在必要时能回忆或再认材料。

(2)记忆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相互依存,密切联系。没有识记就谈不上经验的保持,

没有识记和保持,就不能对经历过的事物进行回忆或再认。因此,识记和保持是再认或回忆

的前提,再认和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并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识记和保持的内容。

85.识记的概念

86.识记的分类(11金水、11管城)

(11金水)有预定目的,用一定方法的识记是( A )(郑州金水)

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意义识记 D.机械识记

(11管城)机械记忆是一种无用记忆。(×)

87.影响识记的因素

88.保持的概念(12二七)

(12二七)记忆在保持阶段会使内容( ABCD )

A.简洁 B.概括

C.夸张或突出 D.记忆回涨

89.遗忘的概念

(14周口川汇)识记过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或回忆被称为( B )

A.暂时遗忘

B.永久遗忘

C.干扰遗忘

D.逆向遗忘

90.遗忘的规律(12高新、12郑东、11郑东、10管城、11南阳卧龙、12驻马店遂平、12

南阳邓州、12安阳、12济源、13信阳息县、13新乡市、14新乡市)

(10管城)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及时复习往往能够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这是因为及时复习

符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即遗忘进程呈现出的特点是( A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比较均匀 D.没有规律

(11经开)如何根据记忆规律提高知识保持效果?

答:(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有效运用记忆术;

(7)适当过度学习;

(8)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根据记忆和遗忘的规律,防止遗忘)。

(11郑东)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揭示了性遗忘的过程是先慢后快。 ( × ) (12郑东)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保持记忆的最好方法是及时复习。

(12安阳内黄)长系列的材料,中间部分记忆的效果差,两端部分记忆的效果好。这是由于

中间部分要受哪种抑制的干扰( D )

A.前摄 B.倒摄

C.单一 D.双重

(10平顶山)遗忘规律的特点是( A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快慢一致 D.快慢不定

(12济源)艾宾浩斯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根据遗忘曲线,新学的知识的遗忘过程是( B )

A.有时遗忘快,有时遗忘慢

B.刚开始遗忘的快,后来遗忘的慢

C.刚开始遗忘的慢,后来遗忘的快

D.遗忘速度始终差不多

(13新乡)“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特点是( B )

A.均衡发展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D.因人而异

(14新乡)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11南阳卧龙)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总结的遗忘规律是( A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先多后少 D.先少后多

(12南阳邓州)“遗忘曲线”中遗忘的进程是( A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前后一样快 D.忽快忽慢

(13信阳息县)在学习过程中,前面学习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产生干扰。这种作用是( A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幻觉 D.联觉

(13信阳息县)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对人的记忆规律绘制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想告诉我们( A )的重要性。

A.及时复习 B.爱好兴趣

C.知识遗忘 D.记忆

(12驻马店遂平)及时复习的理论依据是( D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记忆回涨 D.遗忘规律

(12安阳)名词解释:“遗忘曲线”

答: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依据保持效果,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这条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在最初的时间里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缓慢下来,过了相当长的时间后,几乎不再发生遗忘。由此可以看出,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91.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3郑东、12管城、11南阳卧龙、12驻马店遂平、12济源、14洛阳)

(12管城)某同学读书10遍刚刚好能背诵下来,他需要再读( A )遍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A.5 B.10

C.15 D.20

(13郑东)过度学习有利于记忆信息的保持,最佳的过度学习量是比刚刚记住再多学

( B )

A.10% B.50%

C.100% D.200%

(12驻马店遂平)某同学背一篇课文,读10遍刚好能背诵,要想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朗诵( C )

A.10遍 B.8遍

C.5遍 D.3遍

(14上蔡)当学习程度为( C )记忆的效果最好。

A. 50%

B. 100%

C. 150%

D. 200%

(12济源)关于过度学习,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C )

A.过度学习有利于更牢固地巩固知识,所以过度学习程度越高越好

B.过度学习会浪费更多的时间,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C.适当的过度学习有利于记忆的保持,可以有效减少遗忘

D.过度学习比及时复习的效果更好

(12济源)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除了时间外,还有( ABC )

A.学习材料的性质 B.学习材料的数量

C.学习程度 D.加工程度

(11南阳卧龙)哪些识记材料容易被学生忘记?( ABCD )

A.不重要的 B.无意义的

C.识记次数和时间较少的 D.系列材料的中间部分

(11管城)过度学习量越多越好。(×)(14洛阳)实验证明,当过度学习程度达到150%时,记忆的效果最好。(√)92.遗忘的原因(13高新、10金水、12安阳内黄、13驻马店遂平、13信阳息县)

(12安阳内黄)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这种观点的代表学说是( B )

A.痕迹衰退说 B.同化说

C.干扰说 D.动机说

(13驻马店遂平)认为知识在头脑中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的简化过程是一种积极的遗忘的心理学家是( D )

A.加里培林 B.艾宾浩斯

C.弗洛伊德 D.奥苏贝尔

(10金水)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所起的干扰作用是( B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双重抑制

D.提取失败

93.防止遗忘的方法(12高新、13焦作解放、14新乡市)

(13焦作解放)如何有效组织复习?

答:(1)复习时机要得当:①及时复习;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2)复习方法要合理:①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②复习方法多样化;③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④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3)复习次数要适宜。要掌握复习的量:①复习内容的数量要适当;②提倡适当的过度学习。

94.回忆或再认的概念

95.回忆的分类

96.记忆系统(13郑东、10平顶山)

(13郑东)记忆的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包括( C )、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A.形象记忆 B.情境记忆

C.感觉记忆 D.符号记忆

(10平顶山)根据信息从输入到提取所经过的时间不同,把记忆分为三个阶段,即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4周口川汇)信息加工过程中记忆三个过程是指(B )

A.转换、编码和存储

B.编码、储存和提取

C.识记、保持和遗忘

D.识记、保持和再现

(13南阳新野)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在储存时间上的划分界限是1小时。(×)97.瞬时记忆的概念

98.瞬时记忆的特点(13高新)

99.瞬时记忆的编码形式

100.瞬时记忆的存储

101.短时记忆的概念

102.短时记忆的特点(12郑东、13驻马店遂平)

(13高新)短时记忆主要是感知信息。(×)(12郑东)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是有限的,具体为( D )

A.4 ~8个组块 B.5 ~8个组块

C.4 ~9个组块 D.5 ~9个组块

(13驻马店遂平)短时记忆的容量所包含的组块数是( C )

A.4~10 B.5~7

C.5~9 D.7~9

103.短时记忆的编码形式

(12济源)人的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在短时记忆中,信息编码的主要形式为( B )

A.视觉编码 B.听觉编码

C.表象编码 D.符号编码

104.短时记忆的存储(13南阳新野)

105.长时记忆的概念

(13南阳新野)小孩子生病时去过医院,以后看见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这种心理活动是( A )

A.记忆 B.想象

C.思维 D.感觉

106.长时记忆的特点(12济源)

(12济源)下列有关长时记忆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D )

A.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比较长

B.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

C.长时记忆的信息通常是未被激活的状态

D.长时记忆中的信息都能够提取出来

107.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

108.长时记忆的存储

109.中小学生记忆的发展(10管城)

110.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11经开)

111.依据记忆规律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

112.表象的概念(13驻马店遂平)

(14许昌)焦裕禄同志生前常在夜晚睡觉前,把一天经历过的事情想一遍,人物的音容笑

貌、事物的具体形象历历在目,他称为“过电影”,这是( D )

A.想象

B.记忆表象

C.保持

D.再认

(13驻马店遂平)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是( B )

A.想象 B.表象

C.后像 D.印象

113.表象的特征

114.想象的概念(14周口川汇)

(14周口川汇)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苏轼评价他的诗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这一思维过程属于( A )

A.联想

B.幻想

C.理想

D.想象

115.想象的分类(12郑东、11管城、10平顶山、12驻马店遂平、12洛阳市直、13驻马店遂平)

(12郑东)根据生活经历创作文艺作品属于( BC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有意想象 D.无意想象

E.幻想

(12洛阳市直)看小说时,在人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过程主要是( B )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幻想 D.创造想象

(10平顶山)理想和空想都属于想象,所以他们的本质是相同的。(×)

(12驻马店遂平)幻想常常使人想入非非,以想象代替现实,因此应竭力避免学生产生幻想。(×)

(11管城)幻想是对未来的设想,常常使人想入非非,以想象代替现实,因此应竭力避免学生产生幻想。(×)(13驻马店遂平)梦是在睡眠状态下产生的正常心理现象。它属于( B )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12郑东)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突然产生新思路、新方案的心理状态称为灵感。116.想象的综合过程(10郑东)

(10郑东)想象主要借助于黏合、( B )、拟人化、典型化等方式形成。

A.分解 B.夸张

C.理解 D.感觉

(13南阳新野)联想是因某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它分为( ABC )

A.接近联想 B.对比联想

C.类似联想 D.相反联想

117.想象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118.语言的概念

119.言语的概念

120.言语的分类

121.言语的理解

122.思维的概念(10南阳市直、13信阳息县)

(10洛阳)按照心理学的观点,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 AB )反映。

A.概括的 B.间接的

C.直接的 D.具体的

(13信阳息县)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计算。这种心理过程属于( D )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

(10南阳市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12周口市直)思维具有概括性,它能够反映一类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123.思维的特征(11经开、11南阳卧龙、12洛阳市直、12周口市直、13驻马店遂平)(12洛阳市直)小明早上起来,推开窗户发现地面全都湿了,由此他判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他的这种判断体现了思维的( B )

A.概括性 B.间接性

C.稳定性 D.推断性

(11南阳卧龙)思维的特点有( BC )

A.直接性 B.间接性

C.概括性 D.特殊性

(13驻马店遂平)思维的主要特征包括( BC )

A.直观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与语言有密切关系

124.思维的品质(14经开、13中原、10管城、12安阳内黄)

(10管城)一个人的思维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这体现了思维的( C ) A.深刻性 B.批判性

C.灵活性 D.敏捷性

(14经开)能严格而精细地思考问题,冷静而客观地评价和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思维活动,不易受到自己的情绪和偏爱的影响的思维品质是( D )

A.广阔性 B.深刻性

C.独立性 D.批判性

(13南阳新野)比较固执、爱钻牛角尖。这是思维缺乏( D )的表现。

A.深刻性 B.批判性

C.广阔性 D.灵活性

(13中原)比较固执、爱钻牛角尖是思维缺乏( B )的表现。

A.深刻性

B.灵活性

C.广阔性

D.批判性

125.思维的种类(13港区、13金水、12郑东、12安阳汤阴、14周口川汇)

(13港区)思维按照创新程度可以分为( CD )

A.抽象思维 B.知觉思维

C.创造性思维 D.常规性思维

(12郑东)学生对于新问题不经过逐步的分析,就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方式是( D )

A.逻辑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直觉思维

(12郑东)未经分析而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是直觉思维。(12安阳汤阴)“一题多解,演绎推理”是( D )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辐合思维 D.发散思维

(10平顶山)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学生给出的可能的答案是: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A )

A.发散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直觉思维

(14许昌)儿童掰手指计算加法,这是一种动作思维。(√)

(14周口川汇)人们根据已知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律解决问题,从给予的信息得出逻辑的结论,反映的是哪种思维方式(C )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D.创造性思维

(13南阳新野)直观行动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 D )

A.感知和表象 B.表象和动作

C.表象和概念 D.感知和动作

(13驻马店遂平)从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以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种类是( B )

A.创造思维 B.发散思维

C.集合思维 D.分析思维

(13金水)“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旨在培养学生的( C )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2惠济)“一题多解”属于( A )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综合思维

D.逻辑思维

126.概念的含义

(12济源)关于概念的结构,心理学中有不同的理论,我们考虑“鸟”的概念时,往往想到麻雀而不是企鹅。这种现象支持的理论观点是( C )

A.特征表说 B.层次网络说

C.原型说 D.模板说

(13新乡)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的过程叫作( B )

A.符号 B.概念

C.命题 D.连锁

127.概念的种类

128.概念学习的过程

(12济源)儿童获得概念的基本形式有( AC )

A.概念的形成 B.概念的运用

C.概念的同化 D.概念的比较

(11二七)在教学中讲授“果实”的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备地掌握“果实”的概念。这是运用了( A )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变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13金水)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用可食用的,又可以选不可食用的(如棉

籽),这样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这运用了( A )

A.正例与反例的配合

B.变式

C.比较

D.直观性

129.科学概念的掌握(14郑东)

130.思维的概念

131.思维的一般过程(12南阳、13新乡市、13南阳新野)

(13新乡)将事物的本质特征加以总结和归类,剔除不相同的其他特质叫作( A )

A.抽象 B.辨别

C.类化 D.同化

(13南阳新野)概括是人脑把抽象出来的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综合起来的过程。( √ )

(12南阳)思维的过程包括( ABCD )

A.分析与综合 B比较与分类

C.抽象与概括

D.系统化与具体化

132.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和核心(11安阳县、14许昌市)

(11安阳县)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D )

A.形象思维 B.聚合思维

C.直觉思维 D.发散思维

(14许昌)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 )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14上蔡)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 )

A.发散思维

B.经验思维

C.常规思维

D.聚合思维

133.创造性思维的特点(13金水、11安阳县、13信阳息县)

(11安阳县)以下属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的是( BCD )

A.敏感性 B.流畅性

C.灵活性 D.独创性

E.发散性

(12济源)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所具有的特点有( ACD )

A.思维的流畅性 B.思维的缜密性

C.思维的灵活性 D.思维的独特性

(13信阳息县)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点有( ABD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稳定性 D.独创性

(13金水)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 ABD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多样性

D.独创性

134.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135.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2二七)

(13巩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1)运用启发式教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将其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

(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4)组织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性;

(5)开设具体创造性课程,教授学生创造性思维策略和创造技法;

(6)结合各学科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136.思维的基本形式

情绪情感与意志

137.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138.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

139.情绪和情感的关系(10洛阳)

(10洛阳)情绪与情感的反应特点不同,情绪具有( AD )

A.情境性 B.持久性

C.内隐性 D.外显性

140.情绪、情感与认知和需要的关系

(14周口川汇)“知之深,则爱之切”说明情感过程依附于( C )

A.感知过程

B.教育过程

C.认识过程

D.注意过程

141.情绪情感的种类和特点(10平顶山、12南阳邓州、12安阳汤阴、12南阳、13驻马店遂平、14周口川汇)

(12安阳汤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下列哪种情感( A )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热爱感

(10平顶山)重大成功后的狂喜,惨遭失败后的绝望。这体现了情绪的应激状态。

(×)

(14周口川汇)以下哪种现象是反映人的心境的情绪状态( C )

A.望梅止渴

B.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C.人逢喜事精神爽

D.朝三暮四

(14周口川汇)激情是一种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状态,其特点有( D )

A.激动性

B.弥散性

C.渲染性

D.冲动型

(12南阳邓州)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B )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13驻马店遂平)情感是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高级的主观体验,概括地说,它可以分为( ABC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幸福感

(12南阳)根据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情绪状态进行划分,下列不属于情绪状态的是( A )

A.热情

B.激情

C.心境

D.应激

142.情绪情感的功能(13驻马店遂平)

(13驻马店遂平)兰格的情绪理论属于( B )

A.认知理论 B.外周理论

C.丘脑理论 D.动机理论

(13驻马店遂平)情绪的功能包括( ABD )

A.适应功能 B.组织功能

C.概括功能 D.信号功能

143.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

144.中小学生良好情感的培养

145.自我防御机制的种类(11南阳卧龙)

(11南阳卧龙)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成为( B ) A.否认 B.文饰

C.投射 D.幻想

146.中小学生的情绪调节(12管城)

(12管城)有个叫小雪的小女孩,睡前喜欢吃糖,怎么哄都不听,还大哭大闹。

对于这种情况,用心理学理论分析该如何帮助儿童调节自己的情绪。

答:儿童的情绪具有易冲动性、不稳定性、外露性。针对儿童的不良情绪,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成人要善于发现与辨别儿童的情绪;

(2)从儿童的情绪表现来分析儿童的内心情感世界;

(3)注意儿童的个别差异,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方法;

(4)注意儿童积极情感的引导,让积极情感成为儿童情感的主旋律,减少消极情绪。147.良好情绪的标准

148.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调节自己的情绪

149.中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

150.意志的概念

151.意志的特征

(12驻马店遂平)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就是说,人只要有了坚强的意志,万事可成。(×)

152.意志与认知、情感过程的关系

153.意志行动的过程

154.动机斗争的种类(12高新、14周口川汇)

(12高新)某学生觉得学习太累,又怕成绩不好别人笑话,属于( B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种趋避冲突

(14周口川汇)下列选项体现趋避冲突的是( D )

A.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B.人心不足蛇吞象

C.前怕狼后怕虎

D.想吃药治病又怕药苦

155.意志的品质(12郑东、11经开、11安阳县、12洛阳市直)

156.(14管城)良好的意志品质包括敢为性、坚韧性、果断性、自觉性和自制性。

( × )

(11经开)对任性学生应着重培养其意志品质的( B )

A.自觉性 B.自制性

C.果断性 D.坚持性

(12郑东)意志品质中与任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自制性。

(11安阳安阳县)对前怕狼、后怕虎的学生,要着重培养其意志的( B )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

(12洛阳市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教师经常用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这种行为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自觉性。(×)

(13中原) 教师经常教育学生要“今日事今日毕”是为了锻炼学生( C )的意志品质。

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独立性

(12经开)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自觉完成作业,属于意志的( A )

A.自觉性

B.自制性

C.独立性

D.坚韧性

157.中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

158.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个性心理

159.需要的概念(12邓州、13驻马店遂平)

(12南阳邓州)以下对需要的论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B )

A.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需求 B.需要不一定具有对象

C.人的需要是不断发展的,人的需要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D.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13驻马店遂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BC )

A.需要有对象性 B.人的需要是发展的

C.社会需要是人特有的 D.人和动物的自然需要没有区别160.需要的种类

16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1安阳县、12安阳汤阴、13洛阳市直)

(11安阳县)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有( ABCDE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C.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12安阳汤阴)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0洛阳)“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 C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层次性 D.动力性

162.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12安阳内黄)

(12安阳内黄)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B )

A.阿特金森 B.马斯洛

C.韦纳 D.班杜拉

163.需要层次理论的最高层次(11经开)

(11经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最高层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14许昌)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 D )

A.安全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4周口川汇)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的层次是(D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64.需要层次理论低级需要(缺失性需要)包含的内容(12高新、12济源、13信阳息县)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最终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试题库(2009年7月)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教师角色: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3、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4、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如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 5、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教学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 6、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动机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是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7、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8、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存在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以及目标状态。 9、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我”分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意识也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概括地说,自我意识包括人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10、心理健康教育: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1、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 12、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3、教师胜任力: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察觉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 1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15、学习: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广义的学习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16、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17、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品德心理结构是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一般认为,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成分组成。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2010年4月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9-300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9-305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2-49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2-56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6-200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6-218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1-18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C )3-87 A.格思里 B.赫尔 C.托尔曼 D.卡特尔 )3-74 10.关于概念的结构,目前心理学中主要有哪两种理论?( C )7-233 A.分析说与综合说 C.特征说与原型说 B.模板说与分析说 D.演绎说与归纳说 11.教材中未提到的幼儿概念学习水平的检测方法是( D )7-252/253 A.守恒法 B.分类法 C.排除法 D.两难故事法 12.教育活动设计程序有五种观点,以下选项中教材中未提及的是( D )10-354/355 A.媒体观 B.胚胞期系统观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模拟试题与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诞生于() A.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B.20 世纪 50 年代 C.20 世纪 60 年代末D.1903年 2.将学业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外部的稳定因素,指的是()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3.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A.共同要素说 B.概括原理说 C.关系转换说 D.学习定势说4.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A.言语信息 B.态度 C.动作技能 D.智慧技能 5.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的人物的行为 6.小明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A.言语信息 B.态度 C.动作技能 D.智慧技能 7.在学习分数后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最宜用哪种模式进行教学()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发现学习 8.下列对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描述不正确的是() A.单维思维 B.思维的不可逆性 C.思维的可逆性 D.自我中心

9.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撤除对他的批评,老师的这一做法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10.奥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A.有意义接受学习 B.有意义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探究学习答案:1-5:DCCBD 6-10:ABCBA 二、概念比较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1.正强化和负强化 2.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 3.成就动机与自我效能感 4.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5.上位学习与下位学习 6.算法式策略与启发式策略 三、简述题(每小题 8 分,共 40 分) 1.简述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有何特点,高校教师如何帮助他们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 3.按照维纳的观点,人们对成功或失败的解释主要涉及哪三个维度? (举例说明) 4.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容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5.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联系高校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实际,阐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部分历年真题

教育心理学(2003年)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 A 并列结合学习 B 类属学习 C 下位学习 D 上位学习 2.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 A 组织策略 B 精加工策略 C 元认识策略 D 复述策略 3.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应对的年代() A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B 20世纪80年代以后 C 20世纪60到70年代末 D 20世纪90年代起 4.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 A 前运算阶段 B 感知运动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5.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 A 2岁 B 4-5岁 C 4岁 D 6岁 6.“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合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 A 强化说 B 认知失调论 C 从众说 D 观察学习理论 7.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考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 A 场依存性 B 场独立性 C 冲动性D沉思性 8.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 A 图表 B 新知识 C 认知框架 D 以上都对 9.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态度的核心成份是() A 认知成份 B 情感成份 C 行为倾向成份 D 认知与情感成份 10.以概念同化的学习方式获得概念主要发生在() A 学龄时期 B 学前期 C 成人 D 以上都是 11.奥苏泊尔的同化模式中,总括性同化又称() A 下位学习 B 上位学习 C 并列结合学习 D 相关类属学习 12.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A 积极作用 B 消极作用 C 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 D 没有作用 13.儿童能运用表象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并能据此进行想象,从而获得知识。这种认知表征是() A 动作表征 B 符号表征 C 映像表征 D 表象 14.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A 最新获得的能力 B 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 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D 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15.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是() A 言语信息 B 智慧技能 C 认知策略 D 动作技能 16.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A 痕迹消退说 B 动机说 C 同化说 D 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17.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A 顺向正迁移 B 逆向正迁移 C 顺向负迁移 D 逆向负迁移 18.在哪个阶段,学生的理论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 A 学前阶段 B 小学阶段 C 初中阶段 D 高中阶段

小学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教育的特质是( )。 A.认识活动 B.生存活动 C.传递活动 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3.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孟禄 B.霍尔 C.利托尔诺 D.华生 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5.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 )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教育 B.遗传 C.环境 D.社会活动 7.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 8.“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情境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个别性 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全面实现教育目的。 A.关心学生的学习 B.教书育人 C.班主任工作 D.教学 10.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课本 1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 A.法国的左拉 B.英国的斯宾塞 C.中国的孟子 D.苏格拉底 12.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复式教学 D.小组教学 13.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D.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14.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 D、人本主义 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A、罗杰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C)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 D、情感过程 E、意志过程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涉及( )。 、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般被认为产生于( )。 A 18世纪末 B 、19世纪末 C 、18世纪中期 D 、19世纪中期 2、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 A 、 20 世纪 20 年代到 50 年代 B 、 20世纪 80 年代以后 3、美国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4、美国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5、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8、 1924 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 A 、陶行知 B 、蔡元培 C 、潘菽 D 、廖世承 9、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于 1867~1869 年出版了( ),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 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 A 、《大教学论》 B 、《人是教育的对象》 C 、《教育心理学》 D 、《教育心理学大纲》 10、 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俄国的( ) 1 877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 A 、卡普杰列夫 B 、乌申斯基 C 、维果斯基 D 、布隆斯基 11、 (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 、教学环境 B 、教学过程 C 、教学媒体 D 、教学手段 12、 ( )在 1994 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 80 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 A 、布鲁纳 B 、皮亚杰 C 、维果斯基 D 、乌申斯基 13、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分支来进行研究,反对把普通心理学的成果简单的移植到教育心理学, 并创立 了心理学的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并从这一理论出发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观点,他是前苏联著名 的心理学 家( )。 A 、维果斯基 B 、布隆斯基 C 、鲁宾斯坦 D 、列昂节夫 14、确立了心理与活动相统一的原理,认为心理过程不但在活动中表现出来,而且也是在活动中形成的,是前苏联 著名的 教育心理学家( )。 A 、鲁宾斯坦 B 、维果斯基 C 、布隆斯基 D 、列昂节夫 15、 在教育心理学中, ( )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 要 内容。 A 、教学内容 B 、教学媒体 C 、教学环境 D 、评价/反思过程 16、 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 A 、教学过程 B 、教学手段 C 、教学内容 D 、教学媒体 17、 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 A 、教学媒体 B 、教师 C 、学生 D 、教学环境 18、 学习的主体因素是( ),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它起作用。 A 、教师 B 、教学环境 C 、学生 D 、学校领导 19、 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以 1903 年《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标志,其作者是( ) A 、华生 B 、桑代克 C 、布鲁姆 D 、詹姆士 20、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 、教学过程 B 、学习过程 C 、评价过程 D 、反思过程 21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 A 、学生 B 、教师 C 、教学内容 D 、教学媒体 E 、教学环境 22、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由下列哪些活动交织在一起。 ( ) A 、学习过程 B 、教学过程 C 、评价/反思过程 D 、管理过程 E 、互动过程 23、 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即( )。 A 、如何教 B 、如何评价 C 、如何学 D 、如何管理 E 、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C 、 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 D 20世纪 90 年代以后 A 、 19世纪 20年代以前 B 、 19 世纪 80 年代 C 、 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 、 20 世纪 80 年代 A 、 19世纪 20年代以前 B 、 19 世纪 80 年代 C 、 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 、 20世纪 80 年代以后 A 、桑代克 B 、斯金纳 6、 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 A 、斯金纳 B 、布鲁纳 7、 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C 、华生 D 、布鲁纳 )编著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C 、华生 D 、桑代克 )。 ,这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 、华生 B 、桑代克 C 、布鲁纳 D 、加涅

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七)

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七)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以1903年《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标志,其作者是 ( ) A.华生 B.桑代克 C.布卢姆 D.詹姆士 2.研究发现,教师期望效应的大小要受到学生年龄的影响,一般而言更易受到期望效应影响的是 ( ) A.年龄较大的学生 B.年龄较小的学生 C.中等年龄的学生 D.年龄上无明显差异 3.在中小学,非正式群体的规模一般是 ( ) A.10~15人 B.男女生混合群体 C.男生群体较女生大 D.女生群体较男生大 4.根据齐卜勒等的分类法,心因动作的教学目标依发展的程序有四个步骤,即整个身体的运动、协调细致的动作、非言语交流和 ( ) A.应用 B.统合 C.价值的性格化 D.言语行为 5.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分期的理论,二至七岁的儿童处于 ( ) A.感觉运动阶段 B.思维准备阶段 C.思维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6.学习是动物和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习是 ( ) A.奖惩的结果 B.接受讲述 C.获得事实材料 D.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 7.学生学习不具有的特点是 ( )

A.间接性 B.组织计划性 C.有效性 D.社会性 8.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对遗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遗忘的规律,他认为遗忘是 ( ) A.均衡的 B.先慢后快 C.先快后慢 D.没有一定规律 9.奥苏贝尔提出了三个主要影响迁移与保持的认知结构变量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的是 ( ) A.可利用性 B.可辨别性 C.稳定性和清晰性 D.目的性和合理性 10.多方面呈现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的形式,以便突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方法是( ) A.变式 B.定势 C.具体化 D.系统化 11.技能是通过练习逐步形成的,动作技能的形成大体要经过比较明显的三个阶段,其第二个阶段是 ( ) A.练习阶段 B.认知和定向阶段 C.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 D.动作协调和完善阶段 12.在学习过程中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原因是 ( ) A.学习目的 B.学习动机 C.学习态度 D.学习兴趣 13.研究表明,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故意表扬组比错误校正组成绩要好;而对中年级学生,故意表扬组比错误校正组成绩要差,这说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学习评定时要注意评定的 ( ) A.客观与公正性 B.正确性 C.指导性和激励性 D.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 14.客观测验的缺点之一是 ( ) A.过于客观 B.过于简明扼要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 )。 A.班杜拉 B.斯金纳 C.华生 D.皮亚杰 2.下列概念中,( D )不是皮亚杰最先提出的。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反射 3.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A )。 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4.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一般把人的学习定义为在(C )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A.学习行为 B.社会理论 C.社会生活实践 D.文化视野 5.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C )。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6.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7.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属于刺激(C )。 A.获得 B.消退 C.分化 D.泛化 8.( B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 B.布鲁纳

D.加涅 9.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D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10.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C )。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11.在发现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 A )。 A.促进者和引导者 B.领导者和参谋 C.管理者 D.示范者 12.由特定团体的相对标准决定最终成绩的测验是( B )。 A.标准参照测验 B.常模参照测验 C.描述性测验 D.团体测验 1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指(C )。 A.消退 B.刺激比较 C.刺激泛化 D.刺激分化 14.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D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一反应联结 15.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C )。A.中性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16.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C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17.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C )。 A.斯金纳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A.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 B.学生的学 C.教师的教 D.学生身心发展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A.理论科学 B.应用科学 C.交叉科学 D.实践科学 3.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少数或个别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方面深入研究的方法,称为。 A.测验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4.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所提。 A.阿特金森 B.马斯洛 C.维纳 D.班杜拉 5.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 A.杀鸡骇猴 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 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 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 表现好才给吃的 6.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

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7.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驱力 B.附属驱力 C.欲望驱力 D.自我提高驱力 8.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将知识划分为。 A.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B.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和述性知识 D.理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9.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 A.120% B.130% C.140% D.150% 10.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思维 B.练习 C.反思 D.想象 1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迁移可以分为。 A.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C.正迁移和负迁移 D.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12.关于个人自己认识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称为。 A.认知 B.元认知 C.技能 D.操作 13.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一、选择 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A] 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D] 3.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2.1) A.2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 A] 4.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 A.2-3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B ] 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B.意识特点C.综合心理特征D.品德与修养[ C] 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 A.控制B.基本看法C.改造D.意识[ D] 7.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 A.地升华B.发挥C.表现D.持久的变化[ D] 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反应联结[D ] 9.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B.美国心理学家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D.英国医生[C ] 10.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桑代克[C ] 1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4.1)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C] 12.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B.兴趣性动机C.情趣动机D.直接性动机[ A] 1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间接性动机D.志向性动机[A ] 14.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B.需要学习动机C.内部学习动机D.隐蔽性学习动机[C] 15.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B.诱因性学习动机C.强化性动机D.激励性学习动机[ A] 16.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B.对活动的影响C.对记忆的促进D.对智力的影响[ A] 17.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A.举一反三B.聪明过人C.思维敏捷D.物以类聚[ A] 18. 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的。 A.态度学习迁移B.情感迁移C.知识与技能迁移D.气质迁移[ D] 19. 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形式训练迁移说B.同化学习迁移说C.经验类化迁移说D.认知结构迁移说[ A] 20.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6.1) A.感受与体验B.前人经验C.记忆的内容D.信息及其组织[ D] 21. 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 A.程序性知识B.实用的知识C.直观的知识D.可应用的知识[ A] 22.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及答案吐血整理版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一个人的思维发展处于"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时,其思维发展处于 C.相对论阶段 2.影响小学生性格发展的最直接的因素是 A.家庭教育方式 3.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C.高中阶段 4.“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 D.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得分 5.根据个体认知发展水平作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B.皮亚杰 6.在弗洛依德的人格动力结构中,受快乐原则支配的部分是 A.原我 7.可以为“教育万能论”提供支持的心理学理论是 B. 行为主义理论 8.在小学阶段,小学儿童的识记A. 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效果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9.下列人际关系属于小学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的是 B. 同学关系 10.曾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如果给他十几个健康的婴儿,他可以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训练成医生、律师或是乞丐,无论他们的出身及种族是什么。他完全否认遗传的作用,认为环境和教育可以造就一切。这位心理学家是属于下列哪一个心理学流派的? B. 行为主义 1.最早对成人期的心理进行发展理论研究的心理学家是D.荣格 2.对研究的问题了解有限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实验,称为 B.探索性实验 3.将内部图式加以改变,以适应环境现实的过程叫 C.顺应 4.埃里克森认为,幼儿阶段(3~6岁)心理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矛盾是 C.主动性对内疚感 5.以下称为先天愚型的是 A.唐氏综合症 6.选出一个具有某一特征的对象作为指标个案,然后从这个指标个案出发,调查其家族史中出现相似特征的对象的数目。这种方法称为C.家谱分析法 7.婴儿(2岁左右开始)表现出怕黑、怕狼、怕坏人,属于B.预测性恐惧 8.幼儿获得知识经验,发展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和言语能力,以及培养良好个性的最佳途径是 B.教学游戏 9.婴幼儿动作发展是从身体中部开始的,越是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越是远离身体中轴的部位,动作发展越迟。这体现了婴幼儿身体发展遵循 B.由近及远原则 10.对客观事物运动的延续性和顺序的反映属于A.时间知觉 11.初中生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渴望参与成人的活动,要求独立,希望得到自尊的体验,属于 D.成人感 12.情绪情感表现可以用“疾风暴雨”来形容的是 B.初中生 13.有的高中生对“现实的我”的认识和评价过低,对“理想的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他们属于B.自我否定型 14.在心理学领域,衡量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一般使用的概念是C.智商 15.以下不属于元认知成分的是 D.元认知结构 16.动物心理实验的首创者是 A.桑代克 17.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 D.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18.区分多种刺激的不同之处,如区分戌、戍、戊、戎四个字属于 B.多重辨别学习 19.陈述性知识的核心成分是C.概念和命题 20.对具体加工方法的选择、运用和调整指的是B.精加工策略 21.学习之间发生迁移时,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没有发生变化,即抽象的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经验的组成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之中。这种迁移属于D.特殊迁移 22.在动作技能的习得过程中,必须排除过去经验中的习惯的干扰是在B.联系形成阶段 23.在皮亚杰的理论中,儿童绝对地尊敬和顺从外在权威,说明其道德发展处于 D.权威阶段 24.道德认知形成的关键是 A.道德信念的确立 25.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B.海德 26.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是 B.自我实现的需要 27.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及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快速作出反应,果断采取恰当教育教学措施的一种独特的心理品质,称为D.教育机智 28.在教学过程之前,为准确了解每位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准备状态,或者为准确了解学习落后学生困难原因而进行的学习评价,称为 D.诊断性学习评价 29.参照某种特定标准解释学生测验分数的测验,称为B.准则参照测验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定稿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汇总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教育心理学》新为终考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选题 1.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A A.桑代克 B.冯特 C.班杜拉 D.华生 2.西方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是:C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叶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量的研究方法不包括哪种?D A.实验法

B.问卷调查法 C.测验法 D.文件分析法 4.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B A.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采用精密的实验仪器。 B.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C.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将真实的自然环境与实验条件的控制结合。 D.在运用实验法时,在正式实验前,可进行小样本初试,如有不妥,可进一步修改实验设计。 5.以下哪项不属于测验法的优点?B A.施测简便 B.客观真实性容易受到被试回答问题时的主观性的影响 C.资料易于整理和统计分析 D.所得资料比较真实可靠

6.以下哪种方法比较适合进行特例研究。A A.个案研究法 B.测验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实验法 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是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D A.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 B.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C.德国心理学家斯腾 D.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8.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是:B A.自我中心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的思维具有符号性和逻辑性特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并达到了思维的守恒,他的思维处于哪个阶段?A A.具体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 10.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哪种线索为依据C A.内外 B.内部 C.外部 D.以上都不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