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音乐_ 青春舞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 青春舞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 青春舞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 青春舞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青春舞曲》教学设计方案

主题名称《青春舞曲》

选题意图

真正体验到了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要热爱民族音乐

文化。

内容来源人教版初二第一单元

适用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维吾尔族歌曲《青春舞曲》及其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喜欢并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要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学习。

2.知识目标:通过《青春舞曲》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们准确掌握维吾尔族民歌的情绪特点,并能用活泼、有弹性的声音演唱《青春舞曲》。

3.能力目标:尝试在聆听、模唱、讨论、创新中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验、表现歌曲的能力。将达尔克罗兹提出的“体态律动学”教学法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在音乐中对韵律的感受,训练其耳聪目明,反应敏捷。让学生通过身体来体验节奏感,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创造性。

教学用途

多媒体播放,用ppt 播放歌曲

课程设计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展示图片:用爱情作为引领话

题,引出对作曲家王洛宾的认识和了

解,通过一个小小的悬念设问王洛宾

的爱人,引出其爱人就是西部民歌,从而展开对西部民歌的介绍,为青春舞曲课题的呈现埋下伏笔。

学生观看多媒体,使用ppt 播放视频软件,配有字幕。在教师巧妙的设计下,层层递进,逐渐拉开学习的序幕。

二、新课授入:

1、聆听教师范唱,学生初步对音乐有

一个整体感受,找出其中具有典型意

义的节奏型。

2、播放《青春舞曲》引导学生思考将典型节奏型放到音乐中。该过程教师不做答案,只让学生自己试着去体会、感受。

三、拓展探究与创新 3、引用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训练,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找出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为歌曲旋律的学习做好铺垫。 自身的体会音乐是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习的前提。

不同的创编二拍子动作,极大程度的调度了学生对音乐体验的兴趣,从而将律动和人体本身运动密切结合起来。是达

尔克罗兹—体态律动训练在

运用不同的拍击动作来感受歌曲的韵律与情绪。

4、运用改变速度、力度等演唱来表现歌曲。

5、二次创作《青春舞曲》,音乐体裁中的卡农、赋格的运用。

6、结合《青春舞曲》创编新疆典型的舞蹈动作,由教师进行整理并表演出来。同时节奏组、演唱组的加入。音乐课堂的初步实验得以成效。

将合唱指挥手势的变化运用到演唱中,再次运用肢体表现音乐

既保证声音的运行,同时不同拍击手势的变化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音乐。

让学生真正在音乐中感受律动,将这种先进的教学法化繁为简并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灵活的展现出来。

四、总结

教师要引领学生,让学生明白音乐不

仅仅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更是律动的

美。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放轻松,

自然、大胆的展示自己。我们要让学

学习互动,启发学生。

生在律动中体会音乐的旋律美,这是

音乐的本质也是真正的落脚点,学生

的律动会使得音乐课更真实,课堂中

学生表现越自然越美,这种美就是我

们长期追求的美育课堂。

设计亮点:

导入新课环节:用爱情作为引领话题,引出对作曲家王洛宾的认识和了解,通过一个小小的悬念设问王洛宾的爱人,引出其爱人就是西部民歌,从而展开对西部民歌的介绍,为青春舞曲课题的呈现埋下伏笔。

学习新课环节:在学习新歌的过程中,

引用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训练,运用不同的拍击动作来感受歌曲的韵律与情绪。不同的创编二拍子动作,极大程度的调度了学生对音乐体验的兴趣,从而将律动和人体本身运动密切结合起来。

1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训练在音乐课堂的初步实验得以成效。

2运用改变速度、力度等演唱来表现歌曲,将合唱指挥手势的变化运用到演唱中,再次运用肢体表现音乐。

3二次创作《青春舞曲》,音乐体裁中的卡农、赋格的运用,既保证声音的运行,同时不同拍击手势的变化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音乐。4结合《青春舞曲》创编新疆典型的舞蹈动作,由教师进行整理并表演出来。同时节奏组、演唱组的加入让学生真正在音乐中感受律动,

将这种先进的教学法化繁为简并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灵活的展现。

《青春舞曲》学情分析

《青春舞曲》这一单元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知识,但他们把握音乐的律动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由于长期缺少律动的概念,现在我们的学生已经不会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有的孩子甚至出现了左右脚都不分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领学生,让学生明白音乐不仅仅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更是律动的美。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放轻松,自然、大胆的展示自己。我们要让学生在律动中体会音乐的旋律美,这是音乐的本质也是真正的落脚点,学生的律动会使得音乐课更真实,课堂中学生表现越自然越美,这种美就是我们长期追求的美育课堂。

课程评估表

课程:《青春舞曲》姓名:学生:初中一年级

内容

内容分值为十分制课程的评估

《青春舞曲》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七年级音乐课的一首作品。这首民歌是由有“西部歌王”之誉的著名作曲家王洛宾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从一个维吾尔族高级知识分子口中学得,并加以整理而成。全曲是由五个乐句都是基本相同的节奏,同样的旋律重复而让人百唱不厌,只在第三乐句的旋律上稍许变化,就能给人以新鲜感。最末两小节是乐段的扩充,在稍许变化的旋律中,用新疆维吾尔族乡土味的虚词衬字渲染,又回到主旋律中去结束全曲。

对教材的突破和创新

将达尔克罗兹提出的“体态律动学”教学法运用到青春舞曲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身体来体验节奏感,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创

造性。学生们通过在音乐中对韵律的感受,训练其耳聪目明,反应敏捷。新的课堂结构最大程度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真正的感受美、体会美、表现美。

《青春舞曲》评价量规表评价指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