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聚焦核心素养,探索课堂教学改革、评价”课题申请评审书

“聚焦核心素养,探索课堂教学改革、评价”课题申请评审书

“聚焦核心素养,探索课堂教学改革、评价”课题申请评审书
“聚焦核心素养,探索课堂教学改革、评价”课题申请评审书

编号:

2017年校本科研课题申请书

研究类别G.课堂教学改革与实验研究

课题名称“聚焦核心素养,探索课堂教学改革、评价”

的实践研究

课题负责人

填表日期2017年5月18日

申请者的承诺:

我保证如实填写本表各项内容。如果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

束力的协议,遵守实验小学科研课题领导小组的有关规定,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实验小学科研课题领导小组有权使用本表所有数据和资料。

申请者(签章):

年月日

填表说明

一、请按实验小学校本科研课题的相关规定,用计算机或钢笔准确如

实填写各项内容,书写要清晰、工整。

二、本表报送一式2份(含电子版),请用A3纸双面打印,中缝装订

成册。本表所附“课题设计论证”活页一律A3纸双面打印,每份单独中缝装订,报送2份。

三、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申请者签章处,不得用打印字代

替。

四、请按“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的要求,准确、清晰地填写数据表

内各栏内容。

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

课题名称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

研究类别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

工作单位按年级组、学科组全称填写。

主要参加者必须真正参加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不含课题负责人,不包括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主要参加者人数不能超过8人。

预期成果系指预期取得的最终研究成果形式。

请选项填写,最多限选报2项。例如:

A.专著

B.译著

C.论文

D.研究报告

E.工具书

三、课题设计论证(可另附页)

核心素养与化学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与化学教学设计 1引言 随着1977年恢复高考,教育领域重新受到重视。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由于人才的稀缺,人们对人才的要求也偏向专业知识水平与能力。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趋全面化。它不仅要求一个人在专业的岗位上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强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求具备基本的素质。在1985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央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的决定》,在决定中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目标:提高全民素质!这是我国素质教育最初的思想源头,也标志着“素质教育”正式在中国开始实施。素质,是人原本具有的、相对稳定的、综合的质量或品质,具有本源性、根基性、潜在性、综合性等特征[1]。实际上,素质也是可以培养的。素质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来提高,而个体的素质就是先天条件和后天学习的结合体,素养通过个体的素质体现出来。如果说素养是基本生活之所需的话,那么,核心素养即为优质生活之所需,它强调不同学习领域、不同情境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共同底线要求,是关键的、必要的也是重要的素养[2]。2014年4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是顺应国际教育改革趋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手段。笔者就初中化学这一学科来讨论怎样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来进行教学设计。 2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研究 2.1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我们通常认为:一个人有没有教养,有没有素质,跟这个人的受教育水平有很大的相关。但是,也并不是所有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都具有较高的素质,这和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性格特征有关。素质是人的稳定的、能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它是以某些生理和心理特性(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官和运动器官的特性)为基础发展形成的,能够作为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蕴含着个体发展的潜在的可能性(潜能),是人全面发展、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4]。而我国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是为了学生在德、智、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河职院附小黄静霞 一、教学设计与深度学习 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制定 教学是一项有目的的理性行为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学习结果根本: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灵魂。 每一位教师对于培养什么人要有明确的正确的深刻的认识,真正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即不只是考虑学生一时的利益如考试成绩,而是立足学生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把握好一时与一世的关系,为孩子的一生一世负责。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确定 1、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 2、学科教学目标要直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3、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必备品格。 4、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概念是思维的单位。 5、学科核心概念理应成为教学的重点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育教学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中心,课堂上应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都已经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理念的共识。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学习研究的三大主题,是改变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的一种途径。 五、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和作业设计

“评价”要回答“是否达成了既定目标”问题,是指依据学习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持续地提供清晰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的过程。 评价和反馈意见需贯穿学习活动的始终,反馈意见要详细、具体,应能根据每个操作给予持续性的辅导。 评价内容和方式指向学生的理解和思维,因此应制定并运用学习活动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评价学生学习的态度、过程表现与方法,使不同的学习个体都能够获得成功感。 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 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 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遇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课例: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和评价研究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和评价研究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研究》 开题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萧县实验小学申报的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和评价研究——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研究》于2017年9月由省市教育科学规划小组正式批准立项。 本项课题研究得到了萧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萧县实验小学负责人的指导、支持和关心,以及课题组成员的积极参与和合作,经过近几个月的论证与研讨,今天正式召开本课题的开题会议。本人受课题组的委托,向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及课题组全体成员作开题报告,请大家审议。 一、本课题提出的背景 “数学素养”一词最早出现在国家教委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教学大纲(试用)》中,一度成为全国数学教师的热门话题之一。人们普遍认为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它的形成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渐进的自主生成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反省、反证的

自我体验过程。它一旦形成必将超过数学学科知识畴,并发挥长期、实在的功效。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即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最终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教学的终极目标。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只有深化了课堂,才能承载新课程的企盼,也才能将新课程真真切切地体现在学校生活中,落实到教育教学中。 但纵观目前课堂教学,由于旧的教学观念和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仍以课本为主,教学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死记硬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潜力难以得到发挥,课堂教学失去了活力;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获得,而相对忽视了数学知识的运用,到至于只会计算不会运用。使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成为一句空话。 为此,我们必须探求新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使课堂教学成为培育学生数学素养的温床。为此我们根据目前教育现状和本地实际提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研究“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研究”课题。

新课标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反思)

新课标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与深度学习 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制定 教学是一项有目的的理性行为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学习结果根本: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灵魂。 每一位教师对于培养什么人要有明确的正确的深刻的认识,真正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即不只是考虑学生一时的利益如考试成绩,而是立 足学生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把握好一时与一世的关系,为孩子的一生一世 负责。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确定 1、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 2、学科教学目标要直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3、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必备品格。 4、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概念是思维的单位。 5、学科核心概念理应成为教学的重点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育教学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中心,课堂上应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都已经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理念的共识。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学习研究的三大主题,是改变学生 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的一种途径。 五、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和作业设计 “评价”要回答“是否达成了既定目标”问题,是指依据学习目标,为 学生的学习活动持续地提供清晰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的过程。 评价和反馈意见需贯穿学习活动的始终,反馈意见要详细、具体,应能根据每 个操作给予持续性的辅导。 评价内容和方式指向学生的理解和思维,因此应制定并运用学习活动的 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评价学生学习的态度、过程表现与方法,使不同的学习个体都能够获得成功感。

新课标和核心素养(反思) (一)“活动型课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行之有效的好模式。打造“活动型课堂”,要求学校变革政治学科课程结构,变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将以往的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内容化”,要求一线政治教师成为“活动型课程”的科学设计者、正确引导者、智慧组织者、坚定实施者。这是一个挑战。 (二)教师要转变观念,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与议题相关的实践问题,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感悟、发现、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最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三)选取的教学活动内容应更贴近生活,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选择的活动内容既可以是生活中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垃圾分类处理、食品安全、道路安全、居民搬迁、环境治理等话题,又可以是学生身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在校园穿校服、校园建设及学生关心的其他学校管理制度等。 (四)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全程要周密考虑。对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的问题能够有效应对、机智灵活,从而增强活动型课堂的教学效果。那么,政治学科活动设计要遵循什么原则?我认为,学科活动一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重构知识;二要体现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三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四要体现教育性,精心设计活动,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 (五)注重课内外活动的一体化、系列化,使课内课外活动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今天,课程专家共有一个非常鲜明的观点,就是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生动手实践、亲身活动中培养出来的,课堂上闭门造车无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推行在“做中学”。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规定,学生社会活动将首次纳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必修课程,课时上占三分之一,这是一个亮点。 (六)形式可以更多样更丰富。围绕议题的课内活动可以采取表演小品、观看微电影、分析微课、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辩论赛等多种形式;课外活动

英语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英语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的改革总会立足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核心素养的提出是进一步深化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面临的挑战,也是深化课程改革的新航标。课堂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主阵地,要实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课堂必须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新课题。作为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英语素养,关注英语内容、英语教学理论、英语教学实践与英语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有效的给学生提供能够脱颖而出的条件。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培养并提升核心素养,不能依赖模仿、记忆,更需要理解、感悟,需要主动、自觉,将“学生为本”的理念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具体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学中要整体把握英语课程。高中英语课程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整体理解、整体掌握英语课程目标,整体认识英语课程内容结构,整体设计与实施教学。整体把握英语课堂可以凸显英语知识的脉络,抓住英语本质,弄清英语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从知识为中心的碎片化学习转向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是核心素养背景下深度学习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核心素养英语转化的必然选择。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重知轻人的观念,抓住学生的认知障碍点、思维矛盾点、情感体验点和智慧生成点,引导学生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实现问题共振、情感共鸣和智慧共生。“目中有人”是核心素养教学转化的前提。 三、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在英语课程目标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教学中,这也是关注的重点。学生面对问题化的学习内容,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听、说、读、写、看等,积累英语活动经验,感悟到英语思想方法,切实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真理的科学精神。 四、在教学中要合理创设情境 ,“情境”包括实际情境、科学情境、英语情境、历史情境。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和要完成的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面向未来而化解问题的创新能力远比复制既往的知识更具建设性价值,强调个人在面对不可预测的复杂情境时,灵活“分析、推断和沟通”的创意能力,特别是基于独立人格、自由思考而做出自主判断、自主选择的发展性探究能力。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提供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自主探究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学生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有助于他们在英语知识与其应用之间建立即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评一致性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评一致性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评一致性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一、核心概念 1.素养:素养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能成功地满足情境的复杂要求与挑战,并能顺利地执行生活任务的内在先决条件。素养是在个体与情境的有效互动中生成的,这些情境包括家庭、健康、消费、休闲、职场、教育与训练,以及社区和公共领域等。素养与情境因素是相互呼应的,不同的情境所要求的素养组合也有所不同。[?][i] 2.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本课题研究的学科核心素养特指高中化学课程蕴含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最新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框架》中,第一次提到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认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科学素养在化学课程中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关键能力和品格,学生通过普通高中阶段的化学教育,在“科学认识与观念”、“科学思维和方法”、“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体要求,即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ii]。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全面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进而形成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高中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一般包括“宏微结合”“分类表征”“变化守恒”“模型认知”“实验探究”“绿色应用”等要素,具体有待课题研究进一步细化和确定。 3.化学学科素养表现:是指学生在化学课程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学科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是可观察的和外显的化学学习质量和学习结果。化学学

科素养表现是学生在化学学科学习中学业成就或学习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认知活动,学生的学科素养表现往往体现为由内隐的学科思维过程和外显的学科行为反应决定的学科素养。 一般来说,化学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表现包括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科学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等[?][iii]。化学学科素养表现是化学学科的核心能力表现,是最能体现化学学科性质的维度。 4.教学评一致性:就是评价、教学、学习之间的契合程度。课程标准规定的化学学科素养为教、学、评价(包括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试题编制)等提供了依据,它们是一致和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学业水平测试来评价教学是否达到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从而更好地实施课程标准;此外,教学也要求评价与其一致,这将促进评价的改进与完善。教学评的一致性实施都是以提高学生学业成就和学科素养为中心的。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有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与课程标准是否吻合,研究、开发、实施一致性化学课程、教学与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化学学科素养。 5.课题界定: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评一致性研究课题旨在研究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构成要素、表现及其在学段或模块课程中的结构体系,并以此为基础研究高中化学课程、教学、评价的一致性设计与实践策略。 二、政策理论依据 核心素养理论是对素质教育理论的发展。2014年3月,“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我国国家文件中。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今天,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新一

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途径探索

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途径探索-- 开题报告 负 责学科生物年级高三人令恒莉 课 题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途径探索 名 称 课 题 何莉 成 员

(提出有待解决和重视的现实问题,简要论述本研究的背景、目标、价 值或研究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 1996 年在其发表的报告中提出建立学习型社 会的构想。之后提出终身学习的具体指标,包括以下几点: 要有求知欲 ;要积极进取,有创新精神 ; 能正确的评估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能够有效的 课与人交流 ; 要学会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必须在年轻人接受学校教育期间进行全方位的能力发展训练,以期通过能力的提升而获得体面的 题工作和更加幸福的生活。 研我国教育部于 2014 年 3 月颁布了《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落实立究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立德树人” ,学 背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除此 之外,还提出将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2016年 9 景 月,中国教育学会正式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具备的文化基础、 目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以及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和具体细化的十八个基本点。 标 意 高中生物课标中的学科核心素养在设计上具有指导和引领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教学活动的作用,但作为一个上位概念,它的实施是 义 要通过具体措施才能落实的。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是落实学科核心 价素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如何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生践行核心素养的能力,是广大一线教师目前 值 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组成员通过资料查询、社会调研、在校观察、实践反思,发现对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虽然有一定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大多只是理论上的探讨,缺乏实际的操作性和针对性,对于教师核心素养的再发展并没有太多的深化研究及探讨。这对于本课题组成员而言,我们可以更广泛的进行探讨及思考,调查与研究、反思与汲取、而且我们调查范围也很广,近些年人们也发现了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相互借鉴的去做研究。

关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关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只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才能切实有效地提升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要重视从学情出发设计教学,解决学生阅读学习中的问题,从学生的学业表现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让学生学有所得。 2.课标指出,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合欢树》是作者史铁生抒写母爱的散文,每个学生在解读时会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 课标在选修课程“诗歌散文”中要求“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对本课来说,“以小见大”手法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变革学习方式”。网络教学是变革学习方式的一种尝试,它可以实现学生真实参与课堂。 二、教学背景分析 《合欢树》这篇文章选自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三单元。这个单元的三篇文章都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

《合欢树》是写母爱的文章,文章前六段写作者十岁、二十岁、三十岁时与母亲的事情,根本没写合欢树,直到作者获奖后回想母亲时才开始写合欢树。作者一直不愿意去母亲住过的小院,直到邻居偶然提到“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这才开始写合欢树。这里隐含着一个心理学现象:弗洛伊德提出的防卫机制中的转移。转移是指原先对某些对象的情感、欲望或态度,因某种原因(如不合社会规范或具有危险性或不为自我意识所允许等)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而把它转移到一个较安全、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焦虑。当年母亲去世时,作者悲痛至极,从此以后不愿再去触碰到这段感情,因为无法面对,再次面对时必须要找一个感情替代物,这个替代物应该是双方共有的,这样,作者选择了合欢树,把对母亲最深切的思念、转移到合欢树上。而且由此得出了人类普通的情感体验“悲伤也成享受”。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讲,理解难度极大。 2.学生情况 (1)学生之前也学过运用“以小见大”手法的文章,如莫怀戚的《散步》、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朱自清的《背影》,但学生对什么是“以小见大”的写法,“以小见大”的写法在文章中怎么呈现,“小”与“大”之间如何建立起联系,怎么在自己的写作中用到“以小见大”的手法,全都不清楚。也正因为不清楚,所以在理解这篇文章时,不能走人作者的话语体系中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母爱。

“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应用意识”开题报告2017

“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应用意识”开题报告核心素养”就是知识、品格、能力与立场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就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小学教学创新研究”就是我校承担实施的泰安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我们数学教研组申请“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应用意识”开题研究,该课题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针对我校教学模式亟待调整、完善,教学效率亟待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亟待大幅进步的现状,探索加快学校内涵发展,实现教学增效减负、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的有效路径,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 一、课题的提出 (一)当前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现状 传统数学教学普遍存在强调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忽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忽视数学的实际运用的现象。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淡薄,亟待提高,成因分析: a、课堂上数学内容脱离实际就是造成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b、让学生多做应用题以为就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c、对数学的价值认识不足; d、用数学的意识差; e、数学的能力弱。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注重纯粹技能技巧的训练与题型教学,把生动

的数学活动演变成“死记硬背”的过程,然后通过“生搬硬套”来完成大量的练习题,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变成了机械训练的过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与四个学习领域相关的10个核心概念,其中包括数学应用意识。数学课程内容在体现核心概念上有所侧重,而应用意识在四个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都有所体现,因此数学应用意识作为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必要性 1、数学的学习目的之一,就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会提出、分析与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已经把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提出了系统、明确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应用,利用数学去解决现实问题。怎样把这一目标有效地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就成为所有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进一步认真研究与思考的问题。 2、在世界范围内,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育改革正在深入发展,加强数学的应用就是这场改革的一个明显特点。数学教育的目标并不仅仅就是让学生学到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这个充满疑问、有时连问题与答案都不确定的世界中掌握生存与发展的本领,把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加强应用意识,才能彰显数学、数学教育的本色。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就是时代

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一、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 一个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人,数学思维特质的外显和内在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二,数学锻炼人的思维是数学素养特质的内在特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本身就具有客观性、直观性、深刻性和灵活性等特征。 数学思维的直观性。思维本是抽象的东西,如果凭借数学模型,以数据、图形作为载体进行量化分析,可以大大加强其直观性。 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数学思维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以及数学运算简捷便通性,给我们运用数学知识,通过数学的观点、方法判断、分析解决问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既可以宏观、全局、整体把握事物特征,又可以从某一方面、某一事例入手微观、局部地认识事物,达到窥“一斑”以见“个豹”的认知效果;既可以反思、总结过去,又可以设计和展望现在和未来;既可以通过数字符号反映事物间联系,又可以运用图形刻画事物的状态。随着数学手段的发展和数学器具的便捷,社会对数学运用关注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诸多便利因素的出现为我们在现实之中用数学解决问题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小学数学对人的数学素养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也为培养人的数学素养提供了可能。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单一,呈现方式灵活,许多数学思想、数学法则和数学规律往往依附于一定的感性材料而存在,许多数学问题都能够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甚至有一些数学问题实质上就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现象的翻版,直接显示出生活意义。小学数学也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可以促进人的思维的发展,并体现出时代的整体特征。这些因素正是形成数学素养的先决条件。新一轮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建立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并且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这无疑为小学阶段发展人的数学素养指明了方向。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人的数学素养,应该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在青岛版教材中,最大的优点就是图文并茂、灵活的呈现所学内容,教材中所选的都是切近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情景图,紧密联系生活,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出发。例如二年级下册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利用了“野营”这一情景串,从野餐到野营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有余数的除法。再例如“万以内数的认识”,将农村与城市的小朋友以“手拉手”的形式,呈现了农村学生进城后的所见所闻、城市学生来到农村后的所见所闻及生活体验、城乡学生分别时的美好回忆。在这些生活素材中学生能用万以内的数描述具体的事物,能进行较大数的大小比较及几千几百加减法的口算,建立了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其余每个单元亦是如此。 2、加强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形成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探究能力是数学素养最核心的成份和最本质的特征,数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来完成的。 3、培养估算能力,形成科学的直觉。估算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是对事物数量的直觉判断。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估算能力有着广泛的作用。如果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积极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这将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有助于数学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对日常数量关系的灵活处理,形成各种解题策路,进而形成科学的数学视觉。 因此,我们只要积极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注重对周围、身边的事例进行观察、比较,鼓励学生大胆估计、反复实践,帮助学生总结归纳,使学生分析问题有根有据,而不是盲目地猜测,学生的估算能力一定会进一步提高,从而形成科学的直觉。 例如在青岛版二年级下册中,教材设计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奇妙的动物世界和户外活动。“奇妙的动物世界”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和长度单位后安排的一个实践活动,活动内容是想了解一些动物每天的食量、睡眠时间和寿命……,在活动中让学生先分组制定调查计划,然后调查,记录并整理调查的结果,最

核心素养课题开题报告-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核心素养课题开题报告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开题报告”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 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湖南省龙山县里耶民族中学石维亚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和教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突出表现,作为教师的教学辅助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学生的认知工具,构筑数字化学习资源,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被动接受式学习真正转变为自主探究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尤其要构建提高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探究方式、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课题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正因如此,“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就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对“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 研究和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我国一些学者的论断,“教育技术”是教育教学过程一切方法、手段的总称;“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和教”是指个别化教学、分层教学,探究式、创造性、最优化等教学方法体系;教学媒体用计算机、多媒体、远程信息网络等。从以上论断中可以发现,信息技术的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十分重要。从我校实际情况看,我校是“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因此率先开展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和教的理论和实践的试验是十分必要。 二、课题研究目的 探索信息技术的理论和教学实践的课堂模式,即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课堂,丰富他们的学习内容,给学生更大的信息量。信息技术对数学的学习者和教学者都将产生深远而又持久的影响,这将是革命性的一场变革。学习方式(比如地点、时间、环境、资源)发生了变化,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发展的关联性将无比接近,教学模式将更加体现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使人人都能得到发展。由于

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教学设计融入语文教学 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尽快与素质教育接轨?我认为,应该从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更新知识结构,三方面着眼。 一、转变教育观念 “以应付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这是对应试教育的科学界定。其教育目标的短时性,教育内容的片面性,教育对象的局限性,一直困绕着整个教育界。语文教师也只能在应试的怪圈中左冲右突,虽然也作过诸多积极的探索,无奈换汤不换药,治标不治本,收效甚微。如果语文教师不彻底转变教育观念,不树立素质教育思想,语文素质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话。 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呢首先,树立“大语文”观念是关键,即将语文生活化,将生活语文化,还语文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本来面目。当前,宜昌市乃至更广的范围正在进行的“课内外衔接语文能力训练”的课题研究,是语文界观念转变的真正体现。其次,语文教师要以课堂为主阵地,灵活娴熟地驾驭语文新编义务教材,活泼、扎实、有序地由应试向素质转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训练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锻炼学生意志品质为最终目的,摆脱“升学是唯一出路”的错误教育观,真正体现素质教育三要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 二、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满堂灌、填鸭式居多,如此,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成了注射器,学生机械地、被动地成为一个接

受知识的容器,结果是学生主动性不能调动,学习潜力远远未能开发,事倍功半。语文教师教一篇课文,也总离不开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色。那些与培养能力毫无关联的东西,老师说得头头是道,而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显得很苍白。老师一时口舌快活,学生却“雾里看花”。倘若语文教师始终为传统方法所囿,围着“初考、中考、高考”的指挥棒转,大搞题海战术,时间加汗水,日光加灯光,这既不符合教育规律,更与素质教育相悖。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改进,才能顺利地与素质教育接轨。 三、更新知识结构 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语文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程。只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方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当然,不能把知识的更新简单地诠释为“多掌握客观存在的事实和规律”,还应包括掌握求知的方法和对知识的科学态度。俗话说,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假设语文教师仅抱着原有知识不图进取,不求更新,那么是难以传道、授业、解惑的。有人曾统计过,人类目前所掌握的知识百分之九十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历史的车轮正在加速前进,科技更是突飞猛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多接触、多了解、多领悟生活,培养语文职业名、敏感,同时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使宽广的知识背景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有能力走科研兴教之路,此其一。其二,还要学会学习,学会活动,学会人际交往了,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其三,要善于运用先进的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的改革总会立足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核心素养的提出是进一步深化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面临的挑战,也是深化课程改革的新航标。课堂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主阵地,要实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课堂必须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新课题。作为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英语素养,关注英语内容、英语教学理论、英语教学实践与英语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有效的给学生提供能够脱颖而出的条件。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培养并提升核心素养,不能依赖模仿、记忆,更需要理解、感悟,需要主动、自觉,将“学生为本”的理念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具体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学中要整体把握英语课程。高中英语课程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整体理解、整体掌握英语课程目标,整体认识英语课程内容结构,整体设计与实施教学。整体把握英语课堂可以凸显英语知识的脉络,抓住英语本质,弄清英语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从知识为中心的碎片化学习转向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是核心素养背景下深度学习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核心素养英语转化的必然选择。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重知轻人的观念,抓住学生的认知障碍点、思维矛盾点、情感体验点和智慧生成点,引导学生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实现问题共振、情感共鸣和智慧共生。“目中有人”是核心素养教学转化的前提。 三、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在英语课程目标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教学中,这也是关注的重点。学生面对问题化的学习内容,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听、说、读、写、看等,积累英语活动经验,感悟到英语思想方法,切实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真理的科学精神。 四、在教学中要合理创设情境 ,“情境”包括实际情境、科学情境、英语情境、历史情境。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和要完成的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面向未来而化解问题的创新能力远比复制既往的知识更具建设性价值,强调个人在面对不可预测的复杂情境时,灵活“分析、推断和沟通”的创意能力,特别是基于独立人格、自由思考而做出自主判断、自主选择的发展性探究能力。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提供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自主探究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学生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有助于他们在英语知识与其应用之间建立即

(完整word版)“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应用意识”开题报告2017

“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应用意识”开题报告 核心素养”是知识、品格、能力和立场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小学教学创新研究”是我校承担实施的泰安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我们数学教研组申请“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应用意识”开题研究,该课题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针对我校教学模式亟待调整、完善,教学效率亟待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亟待大幅进步的现状,探索加快学校内涵发展,实现教学增效减负、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的有效路径,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 一、课题的提出 (一)当前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现状 传统数学教学普遍存在强调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忽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忽视数学的实际运用的现象。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淡薄,亟待提高,成因分析: a、课堂上数学内容脱离实际是造成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b、让学生多做应用题以为就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c、对数学的价值认识不足; d、用数学的意识差; e、数学的能力弱。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注重纯粹技能技巧的训练和题型教学,把生

动的数学活动演变成“死记硬背”的过程,然后通过“生搬硬套”来完成大量的练习题,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变成了机械训练的过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与四个学习领域相关的10个核心概念,其中包括数学应用意识。数学课程内容在体现核心概念上有所侧重,而应用意识在四个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都有所体现,因此数学应用意识作为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必要性 1、数学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已经把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提出了系统、明确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应用,利用数学去解决现实问题。怎样把这一目标有效地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就成为所有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进一步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2、在世界范围内,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育改革正在深入发展,加强数学的应用是这场改革的一个明显特点。数学教育的目标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这个充满疑问、有时连问题和答案都不确定的世界中掌握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把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加强应用

一节基于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设计

一节基于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外研版新标准英语八年级上册Module 9 “Animals in danger” Unit 2 “The government is working hard to save the panda.”本节课围绕着濒危动物大熊猫这一话题展开,主要是向学生介绍国宝大熊猫的现状及政府采取的保护措施。重点培养学生对文章主旨 大意和段落大意的理解能力。同时理解动词不定式的概念及用法。学会恰当地运用动词不定式。 本课在Unit 1所涉及的保护动物的基础上,继续以濒危动物为话题, 以国宝大熊猫的生存情 况为主要内容,学习有关濒危动物现状。同时,为第三课时深入总结学习不定式的用法做好 储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在阅读中通过首尾句、信息词等捕捉段落大意,把握文章 结构的能力;通过操练,使学生能够读懂有关濒危动物现状的文章,明白文章的主旨大意, 并理解文章段落大意和文章的结构,最终,学生能够模仿课文的写作形式,简单叙述濒危动 物的情况。 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大熊猫以及其他濒危动物的现状,不仅丰富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也是对本单元语法知识的巩固、拓展,对于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 进行环保宣传的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定式的用法;能够理解文章段落大意及主旨大意;能够通过标题和图片预测文章大意;能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进行环保 宣传的责任感。 教法分析: 1.任务型教学。任务前设计了预热、激活已知、导入话题等活动;任务中学生在略读、扫读、找读、理解大意、理解细节、理解文章结构、师生、生生互动互助的学习过程中理解主要词 汇和功能句子的意义和语言情境,并通过操练、说、设定情境的运用等活动中体验、内化重 点语言知识。任务后设计了语言点的应用,学生在活动中融会贯通运用已知,不断巩固所学 新知,达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目的,将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落实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 2.情境教学。课堂开始时,通过游戏与视频导入本课时的主题。结合教材呈现的文章教授学 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大熊猫的现状,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自觉性。读后阶段,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建立自觉保护动物的意识,理解并认同保护大熊猫的社会价值。 学法指导:本课以尊重学生主体为基础,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学生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 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通过相关讨论话题、思维导图、回答问题等活动搭建有形或无 形的支架,不断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读后设计小组活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 Step 1. Game: Sing with the animals’ voice. 设计意图:设计猜谜游戏,通过师生哼唱活跃课堂,激活学生对动物一些认知,渗透人与动 物的和谐相处,唤起学生爱护动物意识,为本课谈论濒危动物,保护动物做好准备。 Step 2. Prediction Predict the whole passage according to the title.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预测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根据标题和图片预测的能力。对课文内容的预 测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读中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 Step 3. Skimming

聚焦核心素养开展课题研究

聚焦核心素养开展课题研究 ——记省级课题《高中英语文学欣赏选修课研究》开题仪式安庆二中《高中英语文学欣赏选修课研究》课题组供稿2017年10月24日,安徽省教育科研立项课题“高中英语文学欣赏选修课研究”开题会议在安庆二中综合楼多功能报告厅隆重召开。学校领导、安庆教研室副主任陈俊、安庆教研室理论室主任江龙林、课题组全体成员、市区骨干英语教师及课题组成员参加了此次开题仪式,本次开题报告会由课题组成员特级教师梁学东主持。 报告会上,教研室江龙林主任宣读省级课题立项通知,安庆二中邱国民副校长致辞。邱国民副校长充分肯定了课题组教师强烈的进取精神,在市教研室陈俊主任的带领下,课题工作开局好,势头足,希望课题组科学高效推进工作,实现课题圆满结题。 会上课题负责人陈汇萍老师代表课题组就省级课题《高中英语文学欣赏选修课研究》作开题报告。陈老师从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价值、研究目的和内容、课题研究创新之处、思路方法、研究的可行性及条件保障、预期研究成果和最终成果七个方面进行阐述,为下一步课题研究明晰了思路和任务。陈汇萍老师就如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实施选修课,以及如何定位协调好文学欣赏选修课与日常必修课教学的陈述,启迪了参会教师,开阔了教师们的教育视野,必将促进教师们的专业发展。 随后,安庆二中教研组长姚海云老师展示了学校开展的文学欣赏相关微活动。高中英语文学欣赏相关微活动如跨文化交际、英语风采展示等,在本质上是对常规课堂的补充与延伸。它可以不断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在深度上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究方法,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江龙林指出,这是一次令人感动、高水平的开题活动,主题报告立意深远,内涵深刻。江主任对课题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高度肯定,预感将成为“安庆英语教研史上史诗级的鸿篇巨制”。同时提出三个建议:一、问题意识上做出自我强化,不断做出理论假设和实践检验;二、研究方式上做出理论梳理;三、课程评价上做出实证思考,怎么让家长认可,让学生保持热情,让老师敢于主动去做。 陈俊对课题开题报告进行了评价。他首先高度赞扬课题组教师所做的工作,课题含金量高,顺利开题,可喜可贺。陈主任对于此次开题会议总结了五个特点:1、内容丰实,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不乏创新;2、精兵强将,凝心聚力,团队协作,成果可期;3、阶段成果,形式多维,富有内涵,彰显用心;4、精心谋划,全盘统筹,步步为营,有效实操,行稳致远;5、放眼大局,不拘小节(语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