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学科初一下学期

生物学科初一下学期

生物学科初一下学期
生物学科初一下学期

生物学科>>初一下学期>>蝗虫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1、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2、蝗虫的发育。

3、昆虫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蝗虫的口器和呼吸

教学方法:讲述和实验观察相结合

教学过程:(2课时)

1课时

导入: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对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今天开始学习一类新的动物,这类动物在地球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大,与人类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大家知道是哪类动物吗?请同学看我这个标本盒中是什么动物?对了,是昆虫。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迈入奇妙而有趣的昆虫世界,去探索昆虫世界的奥秘。下面首先学习蝗虫。

讲授新课:

一、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

蝗虫,俗称“蚂蚱”,是一种常见的昆虫,而且很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下面请同学仔细观察解剖盘中蝗虫的标本,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以下问题:

(1)蝗虫的体表有什么特点?

(2)蝗虫的身体分为几部分,各部分如何区分?

(3)蝗虫的感觉器官有哪些,各有什么功能?

(4)蝗虫的运动方式有哪几种,如何完成?

同学可以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但不要损坏标本。

通过观察,同学对蝗虫的形态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就一起来研究总结一下蝗虫的形态结构。

(一)蝗虫的体表特征

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

(二)蝗虫的身体分部

蝗虫的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全身可分为头、胸、腹3部分,胸部又分为前胸、中胸、后胸3部分,腹部共有11节。

1.头部——感觉和摄食中心:头部的主要结构有触角、眼和口器。

触角:1对,丝状、分节,是感觉器官,有触觉和嗅觉作用。

眼:蝗虫具有1对复眼和3只单眼。(提问:复眼、单眼的位置和形态大小。)

复眼:位于头部上部,左右两侧各1只,较大,是由很多小眼组成,是主要的视觉器官。

单眼:位于复眼和触角中间各1只,还有1只位于头部前方中央偏上,与另两只单眼呈倒等腰三角形。单眼仅能感光。

口器:是蝗虫的取食器官。蝗虫的口器由5部分组成(请同学看挂图),包括上唇、下唇各1片,上颚、下颚各2片,舌1片。上颚十分坚硬,适于咀嚼,是切断、嚼碎植物茎叶的主要结构。

蝗虫的这种口器称为咀嚼式口器,在农业生产实际中,了解害虫的口器特点对于人们选择采用防治害虫的方法有重要的关系,农业工作者对咀嚼式口器的蝗虫使用胃毒剂农药,农药喷洒在它们所吃的农作物上,使蝗虫中毒死亡。

通过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蝗虫的头部是感觉、摄食中心。

2.胸部——运动中心:同学观察蝗虫的胸部,看见了哪些结构?与蝗虫的什么生理活动有关?(请同学回答)

在蝗虫的前、中、后胸各生有1对足,分别称为前足、中足、后足。足是分节的,后足发达,适于跳跃,叫跳跃足。捕捉过蝗虫的同学都有体会,有跳跃足的蝗虫不好捉,去掉了跳跃足的蝗虫就好捉了。

在蝗虫的中胸和后胸上各生有1对翅:前翅和后翅。前翅狭长、革质,覆盖于后翅上,起保护作用;后翅宽大、膜质、柔软,常折叠在前翅之下,飞行时展开,是适于飞翔的器官。

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胸部是蝗虫的运动中心。

3.腹部:

①蝗虫的腹部由11个体节构成。在蝗虫腹部第一节的两侧,各有1个半月形的薄膜(要求同学观察到),这是蝗虫的听觉器官。

②在蝗虫中胸、后胸和腹部第一节到第八节,可以看到两侧相对应的位置上各有1个小孔,这小孔叫气门,共有10对(请同学用放大镜观察)。用解剖针和镊子将体侧的体壁与内部器官稍稍分开,就可以找到白色、半透明的丝状细管,这就是气管,还能清楚地看到气囊。可用放大镜进行观察,也可制成装片,在低倍镜下能更清楚地观察到气管分支情况和管壁上的几丁质螺旋丝。

提问:“蚯蚓为什么容易晒死,而蝗虫却不怕晒?”(因为蚯蚓必须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蝗虫是用气管进行呼吸,所以更适应陆上的生活环境。

蝗虫的呼吸过程可用表解来说明:

由此可知氧气是经过气门、气管和微气管直接送到各组织细胞间,进行气体交换,这种气体交换方式与蚯蚓需要经过血液循环来完成气体交换不一样。昆虫所以能高度适应陆生环境,其原因之一就是具备了这种特殊的呼吸系统。

播发录像(昆虫(蝈蝈)的呼吸部位、气管),使学生对蝗虫的呼吸器官有更深刻的认识。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对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对照挂图由同学详述头、胸、腹3部各有哪些器官,再由教师补充。

2课时

二、蝗虫的发育

复习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学生观察蝗虫发育过程的实物标本以及图片,提问:

1.蝗虫怎样繁殖后代?(雌虫和雄虫交配,体内受精,形成受精卵,雌虫产出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2.受精卵怎样发育成新个体?(受精卵孵出幼虫,叫“跳蝻”,其体形小、无翅,只能跳跃,生殖系统没有发育成熟,但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因此又叫“若虫”。若虫经过几次蜕皮,变成能飞的成虫。)

3.什么叫蜕皮,蝗虫的发育过程为什么要蜕皮?(若虫在发育过程中,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叫“蜕皮”。因外骨骼不能随幼虫生长,限制了幼虫的生长发育,所以才有蜕皮现象。)

4.蝗虫的一生要经历哪几个阶段,蜕皮几次?(蝗虫的一生经历卵、若虫、成虫3个时期。若虫一生要蜕皮5次,每蜕皮一次,叫“一龄”,由受精卵孵化成若虫到第一次蜕皮,是一龄,以后每蜕皮一次增加一龄。三龄以后,翅芽显著。五龄以后,就成为能飞的成虫。)

通过观察和讨论,总结出以下知识:

1.不完全变态:动物个体经过卵、若虫、成虫3个时期的发育过程,叫不完全变态。

2.蜕皮:昆虫在发育过程中,幼虫(或若虫)脱掉原来外骨骼的现象叫蜕皮;每蜕皮一次,幼虫就增加一龄。

3.一个世代:昆虫由受精卵发育到成虫,并且能够产生后代的整个个体发育史,叫一个世代。

蝗虫个体发育过程要经历卵、若虫、成虫这三个时期,期间若虫在三龄以前翅未长成,活动范围小,密集,而三龄后翅芽显著,五龄以后成为能飞的成虫。因此,灭蝗应抓紧消灭三龄前的跳蝻。

三、昆虫的主要特征

出示螳螂、蜻蜓、蜜蜂等昆虫的图片,对比蝗虫的形态结构,总结出昆虫的主要特征。

板书设计:

第一节蝗虫

一.形态结构

1、体表:外骨骼

2.、体部分:头部、胸部、腹部

二.呼吸过程:

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

三.发育:不完全变态

四.昆虫的主要特征。

1、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2、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一个口器;

3、胸部有3对足,一般有2对翅。

[初一上生物知识点总结] 生物初一上册重点知识

[初一上生物知识点总结] 生物初一上册重点知识 学习学习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既要有铁棒磨成针的精神,又要有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这是小编整理的初一上生物知识点总结,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初一上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知识点

一、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科学的基础。 二、生物科学的新成就: 1、试管婴儿; 2、杂交水稻; 3、克隆技术; 4、基因工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生物技术强国之一。 三、环境问题: 1、森林正在减少,乱砍滥伐。森林火灾的此起彼伏,大面积毁林。 2、工厂排放的废水,海洋、河流、湖泊受到污染。 3、沙尘暴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判断下列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 机器人钟乳石珊瑚珊瑚虫太阳水树人动物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一、调查的一般方法:

1、明确调查目的。 2、选择材料用具。 3、方法步骤: (1)选择调查范围。(2)分组。(3)设计调查路线。(4)调查记录。(5)归类整理分析。 二、生物的分类。 1、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2、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3、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生物圈 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二、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三、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1、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2、生物因素。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四、探究实验的步骤:

初一下册生物重点知识点总结

初一下册生物重点知识点总结初一下册生物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 1、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 其中:有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物:(水、无机盐) 2、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 3、第七营养素:膳食纤维(也叫纤维素) 4、食物来源:①糖类(谷类、根茎类) ②脂肪(蛋黄、花生、豆类、硬果) ③蛋白质(瘦肉、蛋类、豆类) 5、营养组成:①糖类:(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等) ②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③蛋白质:(20多种氨基酸) 6、作用:①糖类:①主要供能物质;②构成细胞组织 ②脂肪:①主要为贮备能源;②也参与构成细胞组织 ③蛋白质:①构成细胞组织的重要物质;②也可分解提供能量 7、维生素和无机盐 营养成分 主要作用

缺乏症 含量较多的食物 维生素A 皮肤粗糙、夜盲症 肝脏、胡萝卜、黄色玉米 维生素B1 神经炎、脚气病 动物内脏,种皮和胚芽 维生素C (特性:能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新鲜水果蔬菜 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胳发育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肝脏、蛋黄鱼肝油 水 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占体重60%-70%失水20%会有生命危险 无机盐 构成人体组织 蔬菜、豆类、奶类 钙

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 儿童佝偻病、老人骨质疏松症 豆类、蛋、奶 铁 缺铁性贫血 肝、蛋、奶 碘 地方性甲状腺肿 加碘盐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两大部分:①消化道;②消化腺课本8页图 3.1---4 2、消化道:①口腔;②咽;③食道;④胃;⑤小肠;⑥大肠;⑦肛门。 3、消化腺两大类:①大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 ②小消化腺:胃腺、肠腺。 4、口腔: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1)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为麦芽糖,属于化学性消化. (2)舌:①作用:搅拌;属于物理性消化 (3)牙齿:作用:咀嚼,属于物理性消化 5、胃:呈囊状;具有较大的伸展性;容纳食物2升左右;

新人教版2019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2011版)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为将来创造美好是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但也存在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 三、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加深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等技能。 3、进一步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初一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不是抓紧每一分钟学习初一上册知识点,而是抓紧学习初一上册知识点的每一分钟。小编整理了关于初一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科学的基础。 二、生物科学的新成就: 1、试管婴儿; 2、杂交水稻; 3、克隆技术; 4、基因工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生

物技术强国之一。 三、环境问题: 1、森林正在减少,乱砍滥伐。森林火灾的此起彼伏,大面积毁林。 2、工厂排放的废水,海洋、河流、湖泊受到污染。 3、沙尘暴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

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判断下列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 机器人钟乳石珊瑚珊瑚虫太阳水树人动物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一、调查的一般方法: 1、明确调查目的。 2、选择材料用具。 3、方法步骤: 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调查路

线。调查记录。归类整理分析。 二、生物的分类。 1、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2、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3、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生物圈 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二、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三、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

初一生物教学计划(5篇)全面版

《初一生物教学计划》 初一生物教学计划(一):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必须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潜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好处,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构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潜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资料,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刚步入初中,应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状况。所以,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但也存在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 三、教学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总体状况,在备课时,知识的难易程度要控制好,应适应大部分的学生。实施教学时,灵活、应变,既让基础差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又要让学习层次较高的协商有发展提升的空间。同时,注意学生的动手及协作探究潜力的培养,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及生活经验出发开展教学,培养学生以生物学的角度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对之加以解答或寻得答案。 四、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共30课时) 第一章:周围的生物3课时

七年级生物上册重点知识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重点知识总结 临沂刘店子中学 史艳华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复习要点: 一、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的呼吸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如: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逃走;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注:常说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二、调查 1、调查的一般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2、尝试根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对它们进行归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复习要点: 一、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围 (注:生物圈指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生活所需要的环境。人类的活动借助一定的工具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细菌可以生活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光、温度、水、空气、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 2、生物和生物之间的三种关系 { 植物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动物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水圈的大部 大气圈的底部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竞争(如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 捕食(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合作(如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初一上学期生物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初一上学期生物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生物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 第一节生物生存的环境 1、生存环境 生物周伟1的空间以及对生物的生存发展有影响的各种因素。每一种生物都必须从生活的环境中获取所需的食物、水和其他物质:以满足维持生存、生长和繁殖后代的需要。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 水、阳光、温度、土壤、空气、气候一一基础环境 各种因素天敌、虫害、自然灾害、病毒、人类因素等一一生物间关系形成 第二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r土壤 阳光 1、非生物因素{空气 水 温度 2、探究阳光或水对植物生活的影响 3、(1)阳光(对照试验)(水的实验就是把实验材料与步骤稍微调整) 材料:玉米幼苗若干(类似)、肥料、水、阳光 A在无阳光处:B在有阳光处;同样的肥料、水:同数量。 51.将玉米分组;每组数目:生长程度;环境相等。 52.A组与B组分别编号。 53.r充足阳光适星浇水施肥i其他条件相同 1遮光适量浇水施肥J 54.观察并记录 结果:A:叶片颜色绿;长势良好。E:叶片颜色趋于黄色:生长不良。

阳光对植物生存有影响。 继1、非生物因素 (1)阳光一一光合作用 (2)温度一一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最适温度(人:20度) (3)水一一r 植物:种类、数量 1 动物:组成动物的主要成分;提供生命活动 4、生物因素 “互利共生:互相依赖吗;彼此有利 捕食 (1)种间关系]竞争:相互抢夺资源与空间 寄生:一方有利;一方有难 (2)种内关系J种内斗争 [种内互助 P.S.并不是所有生物都有关系。 第四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适应现象 (1)保护色:与周围环境具有相似的体色;有利躲避敌害或有利捕食。(2)拟态:外形或颜色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 <3)警戒色;某些具有毒刺、恶臭的动物油鲜艳的颜色。 2、适应的普遍性 r形态与结构[生理 与行为 P.S.不能无限制适应。 3、适应具有相对性 一定程度上适应。 第五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显微镜

七年级下学期生物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一、人的由来 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关系接近 人类的进化过程主要特征:起源森林古猿运动方式:臂行、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用制造工具:不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生活习性以及语言的产生自己总结: 2、人的生殖 1)概念: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2)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内生殖器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外生殖器阴囊:保护睾丸阴茎:排精、排尿 3)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内生殖器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外生殖器:即外阴 4)精子、卵细胞和受精精子: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卵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初期发育提供营养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场所:

5)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发育: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 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3、青春期 青春期发育: 形态特点: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大脑:功能特点心脏结构、功能完善化; 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性发育:主要受到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调节 第二性征的发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性发育和性成熟。 4、青春期的卫生: 1)遗精: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组成,呈乳白色 2)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形成过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细胞发育成熟从卵巢排出,若未受精雌性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坏死、

初一生物学科教学计划

初一生物学科教学计划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初一生物学科教学计划,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初中生物学习除了学习基础的生物知识,生物教师通过教学使得学生们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要完成七年级上册的全部内容。包括: 第一单元:认识生物(奇妙的声明现象、严整的生命结构、生物的生活环境) 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动物、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生物的分类)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5、6、7、8四个班的生物学教学任务。初一的孩子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加之生物学又是一门新的课程,因此,教学中注意想办法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调动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三、教学理念 1、立足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突出“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2、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3、强调科学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客观讲述生物技术对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能产生的正负两方面影响。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实际引入科学,再回到现实生活,始终渗透sts精神。 5、落实《纲要》提出的具体课改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 6、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7、发挥学科优势,以科学的生理知识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 四、教学工作策略措施 1、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认真研究教材和新课程的相关知识,将新课程理念融会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在传授知识的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1、自然界是由有生命的物体和没有生命的物体组成的,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 2、生物的特征:①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出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 ②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③生物体有新陈代谢作用(吸收营养物质、排除废物); ④生物体能繁殖后代,并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⑤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 ⑥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4、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5、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6、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7、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8、生物学是指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9、①右图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写出: 1-镜座2-镜柱3-镜臂4-镜筒5-目镜 6-转换器7-物镜8-粗准焦螺旋9-细准焦螺旋 10-载物台11-通光孔12-反光镜 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是〔5〕目镜和〔7〕物镜 可以调节光线强弱的是〔11〕通光孔和〔12〕反光镜 ②实验室内光线不强时,对光时,应选择大光圈和凹面镜。 ③显微镜目镜上刻有“15x”字样,表示_放大倍数为15倍。若使用这一目镜,同时使用10×的物镜。则被观察物体被放大150倍。若改用40×的物镜,则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比原来少,视野变暗。 ④观察目标在视野的左上方,要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应该向左上方方向移动玻片;若目标在视野右下方时则需向右下方方向移动玻片。 ⑤如果把印有“b”的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像是q。 ⑥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你怎样确定污点的位置?污点的位置可能位于目镜、物镜或者装片上,相互转动,谁动在谁上边。 ⑦当镜筒在下降过程中,眼睛要注视物镜,以防压碎玻片;镜筒上升过程中,要用左眼看目镜,当看到物象时,停止转动粗准焦螺旋,而调节细准焦螺旋是物象变清晰。

七年级生物学期教学计划

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上,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加体会到生物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学情分析 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积极性高,能主动自觉地学习;但普遍学生基础差,并有个别极差的学生。

四、方法与措施 1、备课标、备教材 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要求,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单元本节课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2、备学生 (1)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学生接受新知识可能遇到的问题。 (2)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3)教师能在每一堂课上找到与学生能产生共鸣的。 3、备教法、备学法 根据新课标,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突出设计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最优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 4、备作业 要精选习题,以消化、巩固当堂所学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 5、岗位练功、继续教育 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业务理论学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使练功与常规教学有机结合,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做到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学生,认真批改,认真辅导等,其次有效地使用各种教学媒介,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知识点总结复习过程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第1章 1、自然界是由有生命的物体和没有生命的物体组成的,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 2、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3、、生物的特征:①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②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③生物体有新陈代谢作用(吸收营养物质、排除废物);④生物体能繁殖后代,并有遗传和变异现象;⑤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⑥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4、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5、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6、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7、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8、生物学是指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2章 9、①右图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写出: 1-镜座2-镜柱3-镜臂4-镜筒5-目镜 6-转换器7-物镜8-粗准焦螺旋9-细准焦螺旋 10-载物台11-光圈12-反光镜 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是〔5〕目镜和〔7〕物镜可以调节光线强弱的是〔11〕光圈和〔12〕反光镜 ②实验室内光线不强时,对光时,应选择大光圈和凹面镜。 ③显微镜目镜上刻有“10x”字样,表示_放大倍数为10 倍。若使用这一目镜,同时使用10×的物镜。则被观察物体被 放大100倍。若改用40×的物镜,则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比原来少,视野变暗,物像变大 ④观察目标在视野的左上方,要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应该向左上方方向移动玻片;若目标在视野右下方时则需向右下方方向移动玻片。 ⑤如果把印有“b”的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像是_q __。 ⑥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你怎样确定污点的位置?污点的位置可能位于目镜、物镜或者装片上,相互转动,谁动在谁上边。 ⑦当镜筒在下降过程中,眼睛要注视物镜,以防压碎玻片;镜筒上升过程中,要用左眼看目镜,当看到物像时,停止转动粗准焦螺旋,而调节细准焦螺旋是物象变清晰。 10、①制作植物临时玻片标本的步骤是: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②用于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生物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染色用稀碘液。 ③盖片时先让盖玻片一侧接触水,再缓慢放下,可以防止气泡的产生。 11、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 方面。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等方面。 所有的实验都有变量,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变量不同外,其它因素都相同。 第二单元 第3章 1、植物细胞结构基本相似,都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乙图是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

初一下学期生物复习资料

第一章人的由来 一、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人类的进化过程: 具、最后进化成人类。进化 环境发生变化生活在草地现代人类 森林古猿进化 生活在森林现代类人猿 3. 人、猿的区别:运动方式;制造工具的能力;脑发育程度 二、人的生殖 1.概念: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 2.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男性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附睾:位于睾丸的背面,贮存和输送精子 内生殖器输精管:输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 外生殖器 阴茎和尿道:排精、排尿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女性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内生殖器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3)精子、卵细胞和受精 精子:雄性生殖细胞,最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雌性生殖细胞,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球形,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场所:输卵管 3.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1)发育: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在输卵管中),胚泡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怀孕),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 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 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38周)。 (2)营养: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 胎盘是物质交换的器官 三、青春期 1 神经系统 结构、功能完善化 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人教版初一上学期生物教学计划

人教版初一上学期生物教学计划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准备了人教版初一上学期生物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导学进度安排 按照学校课时安排,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作如下计划。 1、(9.2-9.8) 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2课时) 2、(9.9-9.22) 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4课时) 3、(9.23-9.29)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练 习使用显微镜(2课时) 4、(9.30-10.6) 国庆放假做好九月份的复习工作 5、(10.7-10.13) 第二节植物细胞(2课时) 6、(10.14-10.20) 第三节动物细胞与第四节细胞的生活(2课时) 7、(10.21-10.27) 第二单元第二章细胞是怎样构成生物体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与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2课时) 8、(10.28-11.3) 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与第四节单细胞生物(2课时) 9、(11.4-11.10) 期中质量检测(前2个单元) 期中评卷 10、(11.11-11.17)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

藓和蕨类植物与第二节种子植物(2课时) 11、(11.18-11.24)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种子的萌发与第二 节植株的生长(2课时) 12、(11.25-12.1)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以及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2课时) 13、(12.2-10)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2课时) 14、(12.11-12.15)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2课时) 15 、(12.16-12.22)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2课时) 16 、(12.23-12.29)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2课时) 17、(12.30-1.12) 复习期中考试以来的内容 18、(1.13-1.19) 总复习期末考试与评卷 二、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生物学科的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把学生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通过学习,激发他们多观察大自然中的生物现象,并能积极参加绿化, 美化环境的活动。保护野生动物以及爱国卫生等实践活动。全面贯彻新课改的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课堂教学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初一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复习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自养;动物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下各约十千米。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9、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①目镜看到的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③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 ④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①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初一下学期生物复习

初一下学期生物复习 第1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的起源:达尔文《物种起源》;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森林古猿分化为人类和类人猿;直立行走使人的形态发生了变化;露西(300万年前)可使用工具;东非人(175万年前)可使用工具及制造简单工具;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现代类人猿仍过以树栖为主的热带丛林生活;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第二节人的生殖 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由雌雄生殖细胞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生殖系统完成的。 男性生殖系统:内(阴茎:射精排尿和阴囊)外(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附睾:贮存精子和促进精子发育成熟、输精管、前列腺、精囊腺、尿道球腺) 女性生殖系统:内即位于盆腔内(卵巢:排出卵子分泌性激素、输卵管:输送精子和卵子、子宫:孕育胎儿等、阴道:经血排出和胎儿分娩通道)、外 生殖过程:受精/着床/怀孕(妊娠)/分娩 受精:成熟的精子(一个)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妊娠:胚胎在子宫内发育成熟过程。280天左右 分娩:胎儿生长发育成熟而从母体子宫娩出的过程 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婴儿 胚胎发育到8周左右,外貌已具人形,从这时到出生的胚胎叫胎儿 受精卵分裂和胚胎发育初期由孵黄提供营养;着床后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是胎盘和脐带;胎盘呈扁圆形,一般怀孕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分娩意味着新生儿的诞生 试管婴儿:将卵子和精子取出后,置于试管使其受精,再将胚胎前体---受精卵移植回母体发育成胎儿的过程。实验室的试管代替输卵管的功能 第三节青春期 青春期的身体变化:身高(体重)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男睾丸体积增大、女卵巢发育快;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叫第一性征,青春期男女出现的其他性别差异叫第二性征;男性第二性征主要表现在胡须、腋毛生长、喉结突出、声音变粗、声调变低,女性第二性征主要表现在骨盆变宽、乳房增大、声调变高等;一般来说身高突增的年龄女孩早于男孩,女8.5-9,男10.5-1 遗精和月经:男孩子进入了青春期后,有时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叫遗精。首次一般15岁,多数每月一两次,也有三四天一次;月经一般12-18,月经期5天左右,月经期间,子宫内膜受伤,全身抵抗力下降,要特别注意卫生 第四节计划生育 1990年我国人口11.6亿人。80年代后期进入一个新的生育高峰期 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具体要求:晚婚(男22,女20)晚2-3年;晚育(婚后推迟2-3年);少生;优生(男女青年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身体和科学分娩等,避免生出具有遗传疾病的孩子) 龙凤胎(一男一女)是因为两个卵细胞和两个精子排卵、受精和怀孕过程P10

初一上学期生物教学计划

初一上学期生物教学计划 坚持科学发展观,增强教师职业素质,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实现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的目标。特制定了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生物学科的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把学生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通过学习,激发他们多观察大自然中的生物现象,并能积极参加绿化,美化环境的活动。保护野生动物以及爱国卫生等实践活动。全面贯彻新课改的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能够拥有较高的应试能力,考出好的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刚步入初中,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对学习生物学这科不够重视,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认真完成,没有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但也有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生物学很感兴趣,对老师布置的课外实验能按时完成,积极配合老师上好每一节课。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教材分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上,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加体会到生物与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总体情况,在备课时,知识的难易程度要控制好,应适应大部分的学生。实施教学时,灵活、应变,既让基础差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又要让学习层次较高的协商有发展提升的空间。同时,注意学生的动手及协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及生活经验出发开展教 学,培养学生以生物学的角度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对之加以解答或寻得答案。 ~ 1、本学期应该注重班级学生成绩的平衡发展,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发展。对生物学困难生,要真正了解他们对生物学习的态度,分析学习不好的原因,个别找来谈心,上课随时关注他们的反应,看他们是否参与到学习中,是否对生物有兴趣,鼓励他们多回答问题,对于他们的变化做好记录。课外走进他们的生活,带领他们去了解一些实际性的生物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运用生动的语文,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 生物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 / 七年级生物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打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见识,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生物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①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各种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探究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 5、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如:草→兔→狐)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 6、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