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表界面样卷

材料表界面样卷

材料表界面样卷
材料表界面样卷

材料表界面样卷

一、填空题

1、物理吸附作用是由(范德华力)引起的,化学吸附作用是由(表面化学键)引起的。

2、表界面的结构、能量、组成等都是呈现连续的(梯度)变化。

3、当毛细血管浸在液体中,若液体能浸润管壁,则会发生(毛细上升)现象,液面呈现(凹月形)。

4、用紫外线照射聚合物表面,可引起聚合物发生(链裂解)、(交联)、(氧化)等反应,从而改进聚合物表面的润湿性和黏结性。

5、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按照生成离子性质可分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

6、高聚物表面经冷等离子体改性后,其处理效果会随时间推迟而减退,这一现象称为(退化效应)。

7、失水山梨醇与脂肪酸酯化得到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商品名为(斯盘),该物质与环氧乙烷加成可制得另一类著名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是(吐温)。

8、化学改性的方法是用(钠氨)和(钠萘)溶液处理含氟聚合物。

9、氟系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好的(防水)性和(防油)性。

10、润湿过程有三种类型分别为:(黏附润湿)、(浸湿)和(铺展润湿)。

二、选择题

1、物质的第四态是指()

A、分子态

B、等离子态

C、原子态

D、离子态

2、在表面接枝聚合中使用的放射线是()

A、α射线

B、β射线

C、γ射线

D、X射线

3、当两相极性完全相同时,ΦA具有最大值为1.随着两相间极性差异增大,ΦA值随之减小。若两相均为非极性,则()。

A、μ1=μ2=0

B、μ1=μ2≠0

C、μ1≥μ2

D、μ1≤μ2

4、下面哪种物质能使溶剂表面张力下降()。

A、磷酸酯盐

B、伯胺盐

C、Na2SO4

D、羧酸有机物

5、下列哪种离子不可以作为抑制均聚的阻聚剂()。

A、Ce3+

B、Fe3+

C、Cr2+

D、Co2+

三、简答题

1、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

化学键越长,表面张力越大。

②温度的影响

温度越高,表面张力越小。

③压力的影响

压力越大,表面张力越小。

2、何谓HLB值?

答:HLB值的大小表示活性剂亲水亲油性的相对大小,HLB值越大,表示该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越强,HLB值越小,则亲油性或疏水性越强。

HLB=亲水基部分相对分子质量/表面活性剂相对分子质量*100/5

3、何谓CMC?并写出影响CMC的主要因素。

答:⑴少量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使水的表面张力迅速下降,但到某一浓度后,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几乎不变。这个表面张力转折点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⑵疏水基、亲水基、温度

4、无规共聚对表面张力有何影响?并解释无规共聚没发生此类现象的原因?

答:⑴表面张力下降

⑵由于受到聚合物构象的限制,是低表面能的链段不能优先转移到表面上。

5、对聚合物进行表面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答:①改变表面化学组成,引进带有反应性的功能团

②清除杂志或弱边界层等

③改变界面的物理形态

④提高表面能,改进聚合物表面的润湿性和黏结性

⑤通过表面接枝反应,设计界面过渡层

四、计算题

知识点:

1、四大方程:Laplace方程

Kelvin方程

Gibbs等温吸附方程

Langmuir吸附和BET吸附方程

2、表面活性剂:HLB(亲疏平衡值的计算)

3、固液表面:接触角的计算(Young方程)及润湿类型的判别

课本第二章课后习题3、6、9

课本第三章课后习题4、7

课本第四章课后习题3、5

材料表界面复习资料

第 1 章绪论 物理表面:三维的规整点阵到体外空间之间的过渡区域, 这个过渡区的厚度随材料的种类不同而异, 可以是一个原子层或多个原子层。是不同于两相的第三相。 理想表面:是指除了假设确定的一套边界条件外, 系统不发生任何变化的表面。 清洁表面:指不存在任何污染的化学纯表面, 即不存在吸附、催化反应或杂质扩散等物理、化学效应的表面。 谓弛豫:表面附近的点阵常数发生明显的变化。 重构:表面原子重新排列, 形成不同于体内的晶面。 台阶化:指出现一种比较规律的非完全平面结构的现象。 吸附:指气相中的原子或分子在气固或液固界面上的聚集。 偏析:指溶液或溶质在相界、晶界或缺陷上的聚集。吸附和偏析是化学组分在表面区的变化。吸附表面:吸附有外来原子的表面。 第2章液体表面 系统的能量越低越稳定, 故液体表面具有自动收缩的能力。 表面张力:是单位长度上的作用力, 单位是N/ m。它是反抗表面扩大的一种收缩力, 它的作用是使一定体积的系统具有最小的表面积。 也可以理解为系统增加单位面积时所需作的可逆功, 单位为J/ m2, 是功的单位或能的单位, 所以σ也可以理解为表面自由能, 简称表面能。 单组分液体的表面张力等于比表面自由能。 附加压力的方向总是指向曲率中心一边, 且与曲率大小有关, Laplace 方程: 球面:Δp = 2?/ r任意曲面:Δp = ?( 1/ r1 + 1/ r2 )当曲率半径r1 = r2= r, 曲面成为一个球面, 对于平液面,两个曲率半径都为无限大,Δp = 0,表示跨过平液面不存在压差。 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 1 毛细管法 当毛细管浸在液体中, 若液体能完全浸润管壁, 则会发生毛细上升现象, 液面呈凹月形。反之, 若液体完全不浸润管壁, 则液面下降呈凸液面。 毛细升高现象可用Laplace 方程处理。假定毛细管截面是圆周形, 且管径不太大, 并假定凹月面可近似看作半球形, 此时不仅两个曲率半径相等, 而且都等于毛细管半径r。 由Laplace 公式可得Δp = 2σ/ r则压差Δp应等于毛细管内液柱的静压强Δρgh,即Δρgh = 2σ/ r (1) Δρ为液气两相密度差, g为重力加速度。 也可以改写成:a2= 2σ/ Δρg = rh (2) a为毛细常数, 它是液体的特性常数。 当液体完全不浸润管壁时, 式(2 -21)仍适用, 毛细上升改为毛细下降, h 表示下降深度。 更普遍的情况是液体与管壁之间的接触角θ介于0°~180°之间, 若弯月面仍为球面, 则有:Δρgh =2σcosθ/r(3) 由式(1)或式(3) , 从毛细升高或下降的高度h , 即可求出液体的表面张力。 2 最大气泡压力法 将一根毛细管插入待测液体中,缓缓通入惰性气体,使其在管端形成气泡逸出,当毛细管很细时,可假设气泡在生成过程中始终是球体的一部分。但气泡在发展过程中半径由大变小,当气泡形状恰为半球时,气泡的半径最小,正好等于毛细管半径,Δp也相应达到最大值。实验过程中用连接在毛细管上的U形压力计测出最大气泡压力,则Δp max =Δρgh = 2σ/ r,若测试中,毛细管下端在液面下的深度为t,则Δpmax =Δρgh - p t 。 3 滴重法 是一种既精确又方便的方法。它既可测定气液表面张力, 又可测液液界面张力。

道路工程材料知识点考点总结

道路工程材料知识点考点 绪论 道路工程材料是道路工程建设与养护的物质基础,其性能直接决定了道路工程质量和服务寿命和结构形式。 路面结构由下而上有:垫层,基层,面层。 面层结构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和良好的表面特性。 第一章 砂石材料是石料和集料的统称 岩石物理常数为密度和孔隙率 真实密度:指规定条件下,烘干岩石矿质实体单位真实体积的质量。 毛体积密度:指在规定条件下,烘干岩石矿质实体包括空隙(闭口、开口空隙)体积在内的单位毛体积的质量。 孔隙率:是指岩石孔隙体积占岩石总体积(开口空隙和闭口空隙)的百分率。 吸水性:岩石吸入水分的能力称为吸水性。 吸水性的大小用吸水率与饱和吸水率来表征。 吸水率:是岩石试样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最大的吸水质量占干燥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饱和吸水率:是岩石在常温及真空抽气条件下,最大吸水质量占干燥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岩石的抗冻性:是指在岩石能够经受反复冻结和融化而不破坏,并不严重降低岩石强度的能力。 集料:是由不同粒径矿质颗粒组成的混合料,在沥青混合料或水泥混凝土中起骨架和填充作用。 沥青混合料 水泥混合料

表观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烘干集料矿质实体包括闭口空隙在内的表观单位体积的质 量。 级配:是指集料中各种粒径颗粒的搭配比例或分布情况。 压碎值:用于衡量石料在逐渐增加的荷载下抵抗压碎的能力,也是石料强度的相对指标。压碎值是对石料的标准试样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加荷,测试石料被压碎后,标准筛上筛余质量的百分 率。1000 1 ?='m m Q a (1m :试验后通过2.36mm 筛孔的细集料质量) 磨光值:是反映石料抵抗轮胎磨光作用能力的指标,是决定某种集料能否用于沥青路面抗滑磨耗层的关键指标。 冲击值:反映粗集料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由于路表集料直接承受车轮荷载的冲击作用,这一指标对道路表层用料非常重要。 磨耗值:用于评定道路路面表层所用粗集料抵抗车轮磨耗作用的能力。 级配参数: ?? ? ??分率。 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是指通过某号筛的式样通过百分率和。 筛分级筛余百分率之总分率和大于该号筛的各是指某号筛上的筛余百累计筛余百分率率。 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是指某号筛上的筛余质分级筛余百分率i i i A a ρ 天然砂的细度模数,系度模数越大,表示细集料越粗。 根据矿质集料级配曲线的形状,将其划分为连续级配和间断级配。 在连续级配类型的集料中,由大到小且各级粒径的颗粒都有,各级颗粒按照一定的比例搭配,绘制出的级配曲线圆滑不间断;在间断级配集料中,缺少一级或几个粒级的颗粒,大颗粒与小颗粒之间有较大的“空档”,所做出的级配曲线是非连续的。 第二章 沥青按照形态分类:粘稠沥青、液体沥青。 沥青按照用途分类:道路沥青、建筑沥青、水工沥青、防腐沥青、其他沥青。 粗集料 >2.36mm >4.75mm 细集料 <2.36mm <4.75mm

最新东莞理工工程材料期末考试复习答案参考

13机械设计1班期末考试复习(非官方提供) 题型:1.单项选择题15小题占15% (基本理论知识的应用) 2.名词解释6个占12% (重要名词) 3.问答题5题占40% 4.分析题2题约占20% 5.作图或计算题约占15% (铁碳二元相图,杠杆定律应用) 一、选择题自行查找答案 二、重要名词: 1.单晶体:晶粒内部的晶格位向完全一致的晶体 2.多晶体:由许多晶粒组成的晶体 3.过冷度:(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4.合金:通过熔化或其他方法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非金属结合在一起所形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5.组元:组成合金的最基本、独立的物质。 6.相:在金属和合金中具有相同化学成分、相同结构并以界面分开的各个均匀的组成部分. 7.合金相图:在平衡状态下,合金的成分、温度、合金相之间的关系图解。 8.固溶体:固态下,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而仍保持溶剂晶格类型的合金相 9.铁素体(F):碳溶解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 10.奥氏体(A):碳溶解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 C):铁与碳形成的具有复杂晶体结构的间隙化合物 11.渗碳体(Fe 3 12.珠光体(P):在727℃时从A中析出两种不同的固相(F+Fe3C)成片层相间的复相组织。 13.莱氏体(Ld):具有结晶点成分(碳含量为4.3%)的液相,冷却至1148℃时,从液相同时结晶出两种不同的固相(A+ Fe3C)的复合组织。 14.马氏体:当过冷A以极大的冷速冷却到室温时,形成的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15.淬透性:钢在淬火冷却时,获得M组织深度的能力。 16.淬硬性:钢在正常淬火条件下的M达到最高硬度的能力。 17.调质处理:淬火后的高温回火。 18.同素异晶转变:金属在固态下随温度的改变,由一种晶格转变为另一种晶格的现象。 19.冷变形强化:随变形程度增大,金属的强度和硬度上升但塑性下降的现象。 三、问答题: 1.什么叫金属的结晶?纯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什么?纯金属结晶与合金结晶有何异同? 答:金属由液态转变为固态金属晶体的过程。 晶核的形成和长大。 相同点:均为有液态的金属转变为金属晶体的过程。 不同点:纯金属结晶需在恒温和过冷条件下进行;合金结晶是在一个温度区间完成的且可能形成多相组织 2.晶粒大小对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有何影响?结晶时哪些因素影响晶粒度的大小?如何影响?采取哪些方法可以细化晶粒? 答:晶粒愈小,金属材料的强度、塑性和韧性也愈高。 形核率N和长大速度G。 结晶时有较大的过冷度,形核率的增加比晶核的长大速度快则晶粒愈细 提高结晶冷速,增加过冷度;进行变质处理;附加振动。 3.什么是过冷度?过冷度与冷速有何关系?过冷度对金属结晶后的晶粒大小有何影响? 答: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 冷速越大,相应地过冷度也越大。 金属结晶时若过冷度增大,则晶粒变细。但过冷度过大时,对晶粒细化不利,结晶发生困难。 4.简述马氏体转变的特点。 答:为无扩散型的转变;M晶核的长大速度极快;转变的非等温性;不彻底性而

材料表面与界面复习题

第一章 1.试述表面张力(表面能)产生的原因。怎样测试液体的表面张力? (1)原因 液体表面层的分子所受的力不均匀而产生的。液体表面层即气液界面中的分子受到指向液体内部的液体分子的吸引力,也受到指向气相的气体分子的吸引力,由于气相吸引力太小,这样,气液界面的分子净受到指向液体内部并垂直于表面的引力作用,即为表面张力。这里的分子间作用力为范德华力。 (2)测试 ①毛细管上升法 测定原理 将一支毛细管插入液体中, 液体将沿毛细管上升, 升到一定高度后, 毛细管内外液体将达到平衡状态, 液体就不再上升了。此时, 液面对液体所施加的向上的拉力与液体总向下的力相等。则γ=1 /2(ρl-ρg)ghrcosθ(1) (1)式中γ为表面张力, r为毛细管的半径, h为毛细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ρl为测量液体的密度,ρg为气体的密度( 空气和蒸气) , g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θ为液体与管壁的接触角。若毛细管管径很小, 而且θ=0 时, 则上式(1)可简化为γ=1/2ρghr (2) ②Wilhelmy 盘法 测定原理 用铂片、云母片或显微镜盖玻片挂在扭力天平或链式天平上, 测定当片的底边平行面刚好接触液面时的压力, 由此得表面张力, 公式为: W总-W片=2γlcosφ 式中,W总为薄片与液面拉脱时的最大拉力,W片为薄片的重力, l为薄片的宽度, 薄片与液体的接触的周长近似为2l, φ为薄片与液体的接触角。 ③悬滴法 测定原理 悬滴法是根据在水平面上自然形成的液滴形状计算表面张力。在一定平面上, 液滴形状与液体表面张力和密度有直接关系。由Laplace 公式, 描述在任意的一点P 曲面内外压差为 式中R1, R2 为液滴的主曲率半径; z 为以液滴顶点O为原点, 液滴表面上P 的垂直坐标; P0 为顶点O处的静压力。 定义S= ds/de式中de为悬滴的最大直径, ds为离顶点距离为de处悬滴截面的直径再定义H=β(de/b)2 则得γ= (ρl-ρg)gde2/H 式中b为液滴顶点O处的曲率半径。若相对应与悬滴的S值得到的1/H为已知, 即可求出表(界) 面张力。即可算出作为S的函数的1/H值。因为可采用定期摄影或测量ds/de 数值随时间的变化, 悬滴法可方便地用于测定表(界)面张力。 ④滴体积法 测定原理 当一滴液体从毛细管滴头滴下时, 液滴的重力与液滴的表面张力以及滴头的大小有关。表示液滴重力(mg) 的简单关系式:mg=2πrγ实验结果表明, 实际体积小得多。因此就引入了校正因子f(r/V1/3), 则更精确的表面张力可以表示为:γ= mg/{2πrf(r/v1/3)}其中m为液滴的质量, V 为液滴体积, f 为校正因子。只要测出数滴液体的体积, 就可计算出该液体的表面张力。 ⑤最大气泡压力法 测定原理

工程材料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材料的性能 1、布氏硬度 布氏硬度的优点:测量误差小,数据稳定。 缺点:压痕大,不能用于太薄件、成品件及比压头还硬的材料。 适于测量退火、正火、调质钢, 铸铁及有色金属的硬度(硬度少于450HB)。 2、洛氏硬度 HRA用于测量高硬度材料, 如硬质合金、表淬层和渗碳层。 HRB用于测量低硬度材料, 如有色金属和退火、正火钢等。 HRC用于测量中等硬度材料,如调质钢、淬火钢等。 洛氏硬度的优点:操作简便,压痕小,适用范围广。 缺点:测量结果分散度大。 3、维氏硬度 维氏硬度所用载荷小,压痕浅,适用于测量零件表面的薄硬化层、镀层及薄片材料的硬度,载荷可调范围大,对软硬材料都适用。 4、耐磨性是材料抵抗磨损的性能,用磨损量来表示。 分类有黏着磨损(咬合磨损)、磨粒磨损、腐蚀磨损。 5、接触疲劳:(滚动轴承、齿轮)经接触压应力的反复长期作用后引起的一种表面疲劳剥落损坏的现象。 6、蠕变:恒温、恒应力下,随着时间的延长,材料发生缓慢塑变的现象。 7、应力强度因子:描述裂纹尖端附近应力场强度的指标。 第三章金属的结构与结晶 1、晶体中原子(分子或离子)在空间的规则排列的方式为晶体结构。为便于描述晶体结构,把每个原子抽象成一个点,把这些点用假想直线连接起来,构成空间格架,称为晶格。 晶格中每个点称为结点,由一系列原子所组成的平面成为晶面。 由任意两个原子之间连线所指的方向称为晶向。 组成晶格的最小几何组成单元称为晶胞。 晶胞的棱边长度、棱边夹角称为晶格常数。 ①体心立方晶格 晶格常数用边长a表示,原子半径为√3a/4,每个晶胞包含的原子数为1/8×8+1=2(个)。属于体心立方晶格的金属有铁、钼、铬等。 ②面心立方晶格 原子半径为√2a/4,每个面心立方晶胞中包含原子数为1/8×8+1/2×6=4(个) 典型金属(金、银、铝、铜等)。 ③密排六方晶格 每个面心立方晶胞中包含原子数为为12×1/6+2*1/2+3=6(个)。 典型金属锌等。 2、各向异性:晶体中不同晶向上的原子排列紧密程度及不同晶面间距是不同的,所以不同方向上原子结合力也不同,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的物理、化学、力学间的性能也有一定的差异,此特性称为各向异性。

材料表界面范围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表、界面;物理表面 表界面是指由一个相到另一个相的过渡区域。 物理表面:三维规整点阵到体外空间之间的过渡区域;厚度随材料种类而异,从一个到多 个原子层不等。 基本知识点: 1、表、界面现象的研究对象通常为具有多相性的不均匀体系,即体系中一般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性能的相。 2、表界面指相与相之间的过渡区域,因此表界面区的结构、能量、组成等都呈现连续的梯度变化。 3、按照扩散的微观机制可将表面扩散分为两类:自扩散和互扩散。 4、固体中的扩散是通过原子的随机运动进行的,因此扩散的前提是有可供原子运动的空间。 5、扩散过程的微观机制是缺陷的运动。 6、晶界迁移是重要的界面扩散传质现象,可由不同的驱动力引起;晶界迁移的特点与处于一定能量状态的晶界原子结构特点密切相关,其过程的本质是晶界能量的下降。 公式: 第二章液体界面 名词解释:表面张力:液体表面任意二相邻部分之间垂直于它们的单位长度分界线相互作用的拉力表面 自由能:广义,保持相应的特征变量不变,每增加单位表面积时,相应热力学函数的增值。狭义,保持温度、压力和组成不变,每增加单位表面积时,Gibbs自由能的增加值称为表面Gibbs自由能,或简称表面自由能或表面能。 特劳贝(Traube)规则;在同系物溶液中,欲使表面张力降低得一般多,所需溶液浓度因分子中每增加一个亚甲基-ch2-而减少为原来的三分之一。 基本知识点: 1、表面张力本质上是由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即范德瓦尔斯力产生的; 2、表面张力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不平衡引起的; 3、处在液体表面层的分子与其内部分子所受力场相同(错); 4、气液界面的分子净受到指向液体内部的引力,该引力主要是范德华力;(对) 5、由于系统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所以液体表面有自动收缩的能力;(对) 6、表面弯曲的液体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表面上承受着附加压力,且方向总是指向液体内部;(错) 7、跨过平液面不存在压差;(对) 8、毛细管法测液体表面张力时,要求毛细管被所测液体完全浸润。(错) 9、Kelvin公式表明:液滴的半径越小,其蒸汽压越大;气泡的半径越小,其蒸汽压越小。 10、利用毛细管法测液体表面张力时,当毛细血管浸在液体中,若液体能浸润管壁,则会发生毛细上升现象,液面呈凹月形;若液体不能浸润管壁,则液面下降呈凸液面。 11、跨过一个平表面不存在压力差,而跨过曲面必然存在压力差。(对) 12、弯曲表面,△P与表面张力成正比,而与曲率半径成反比;(错) 13、人工降雨利用凸液面饱和蒸气压大于平液面蒸气压的原理,向云层提供凝结中心达到降雨目的;(对) 简答题: 1、应用Kelvin公式解释以下现象:①人工降雨;②过热液体;③过饱和溶液。 根据公式: (1)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时,首先形成非常小的液核,在液核存在的基础上继而长大形成大的液滴,从而发生水蒸气的凝结。初始形成的液核半径非常小,对应的饱和蒸气压远

UI界面设计复习资料

2017—2018安卓UI界面设计期末复习题库 此资料为复习提高资料,与考试无关 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Android四大组件()Seivice B. Activity C. Handler D. Content Provider Android是如何组织Activity的() 以堆的方式组织Activity B. 以栈的方式组织Activity C. 以树形方式组织Activity D. 以链式方式组织Activity 3、关于线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android 中,我们可以在主线程中,创建一个新的线程 B. 在创建的新线程中,它可以操作UI 组件 C. 新线程可以和Handler 共同使用 D. 创建的Handler 对象,它隶属于创建它的线程 下列关于内存回收的说明,哪个是正确的() 程序员必须创建一个线程来释放内存 内存回收程序负责释放无用内存 内存回收程序允许程序员直接释放内存 内存回收程序可以在指定的时间释放内存对象 设置xml布局文件中的字体大小一般用什么单位() dp B. px C. sp D. pt 关于service生命周期的onCreate()和onStart()说法正确的是() 当第一次启动的时候先后调用onCreate()和onStart()方法 当第一次启动的时候只会调用onCreate()方法 如果service已经启动,将先后调用onCreate()和onStart()方法 如果service已经启动,只会执行onStart()方法,不再执行onCreate()方法 Android项目工程下面的assets目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这里的文件是原封不动的存储到设备上不会转换为二进制的格式 主要放置多媒体等数据文件 主要放置图片文件 放置字符串,颜色,数组等常量数据

哈工大材料学院-材料表界面复习资料

复习内容: 一液体表面 1研究液体结构的基本假设。 (1)组成液体的原子(或分子)分布均匀、连贯、无规则;(2)液体中没有晶态区域和能容纳其他原子或分子的孔洞;(3)液体的结构主要由原子间形成的排斥力决定。 2间隙多面体,径向分布函数。 液体结构的刚性球自由密堆可以用间隙多面体来表示,其中原子处在多面体间隙的顶点。液体自由密堆结构的5种理想间隙:(a)四面体间隙;(b) 八面体间隙;(c)三棱柱的侧表面被覆盖3个半八面体间隙;(d)阿基米德反棱柱被覆盖2个半八面体间隙;(e)正方十二面体 四面体间隙占了主要地位,所以四面体间隙配位是液体结构的另一特征,四面体配位中的各相邻原子的间距就成为液体结构的最近邻原子间距。 随着温度升高(低于材料熔点Tm),原子间距增加,原子震动幅度提高,但仍然保持有序结构。这时的原子数量的变化不再是一系列离散的线,所以再用原子数量(N(r))来表示不同径向距离(r)处原子的分布就显得不太合适,而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用在不同径向距离(r)处原子出现的密度来表示。用密度分布函数ρ(r)来代替离散的数量值N(r)时,分布函数的峰值就代表了在距离中心原子r处原子出现的概率。 3液体原子结构的主要特征。 (1)液体结构中近邻原子数一般为5~11个(呈统计分布),平均为6个,与固态晶体密排结构的12个最近邻原子数相比差别很大; (2)在液体原子的自由密堆结构中,四面体间隙占了主要地位。 (3)液体原子结构在几个原子直径范围内是短程有序的,而长程是无序的。 4 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液体表面分子或原子受到内部分子或原子的吸引,趋向于挤入液体内部,使液体表面积缩小,因而在液体表面切向方向始终存在一种使液体表面积缩小的力,液体表面这种沿着切向方向,合力指向液体内部的作用力,就称为液体表面张力。 液体表面张力影响因素很多,如果不考虑液体内部分子或原子向液体表面的偏聚和外部原子或分子对液体表面的吸引,影响液体表面张力的因素主要有: (1)液体自身结构:液体的表面张力来源于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间的吸引力,因此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间的结合能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液体的表面张力的大小。一般来说,液体中原子或分子的结合能越大,液体表面张力越大,一般液体表面张力随结构不同变化趋势是:金属键结合物质>离子键结合物质>极性共价键结合物质>非极性共价键结合物质 (2)表面所接触的介质:液体的表面张力的产生是由于处于表面层的原子或分子一方面受到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的吸引,另一方面受到液体外部原子或分子的吸引。当液体处在不同介质环境时,液体表面的原子或分子与不同物质接触所受的作用力不同,因此导致液体表面张力的不同。一般来说,介质物质的原子或分子与液体表面原子或分子结合能越大,液体表面能越小,反之越大 (3)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液体密度下降,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间的作用力降低,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对表面原子或分子的吸引力减弱,液体表面张力下降。最早给出的预测液体表面张力与温度关系的半经验表达式为: γ= γ0(1-T/T c)n 式中T c为液体的气化温度,γ0为0K时液体的表面张力。 5液体表面偏聚。 液体中溶质原子向液体表面偏聚可以降低液体的表面能,因此是自发进行的过程。表面能随组成液体的比例变化越大,产生表面偏聚倾向性越大。

材料表面界面考试知识点整理

1.原子间的键合方式及性能特点 原子间的键合方式包括化学键和物理键,其中化学键又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物理键又包括分子键和氢键. 2.原子的外层电子结构,晶体的能带结构。 3.晶体(单晶、多晶)的基本概念,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单晶:质点按同一取向排列,由一个核心(晶核)生长而成的晶体;多晶:由许多不同位向的小晶体(晶粒)所组成的晶体.

4.空间点阵与晶胞、晶面指数、晶面间距的概念,原子的堆积方式和典型的晶体结构。 空间点阵:呈周期性的规律排列的阵点所形成的具有等同的周围环境的三维阵列; 晶胞:在空间点阵中,能代表空间点阵结构特点的最小平行六面体,反应晶格特性的最小几何单元; 晶面指数: 在晶格中,通过任意三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格点作一平面,称为晶面,描写晶面方位的一组数称为晶面指数.一般选取晶面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截距,取倒数作为晶面指数; 晶面间距:两近邻晶面间的垂直距离; 原子的堆积方式:六角堆积和立方堆积; 典型的晶体结构:面心立方结构,体心立方结构,密排六方结构. 5.表面信息获取的主要方式及基本原理 可以通过光子,电子,离子,声,热,电场和磁场等与材料表面作用,来获取表面的各种信息,或者利用原子线度的极细探针与被测材料的表面近距离接近,探测探针与材料之间的信号,来获取表面信息. 电子束技术原理: 离子束技术原理:离子比光子电子都重,它轰击表面时产生的效应非常明显.离子不但具有电荷还有电子结构和原子结构,当离子与表面接近时,除具有静电场和接触电势差作用外,它本身还可以处于不同的激发电离态,离子还可以与表面产生各种化学反应,总之,离子与表面作用后,提供的信息非常丰富. 光电子能谱原理: 扫描探针显微镜技术原理: 6.为什么XPS可获得表面信息,而X射线衍射只能获得体信息? [略] X射线衍射(XRD)是利用晶体形成X射线衍射,对物质进行内部原子在空间分布状况的结构分析方法.将具有一定波长的X射线照射到晶体上时,X射线因在晶体内遇到规则排列的原子或离子而发生散射,

材料表面与界面复习题2013

1.液体原子结构的主要特征。 (1)液体结构中近邻原子数一般为5~11个(呈统计分布),平均为6个,与固态晶体密排结构的12个最近邻原子数相比差别很大; (2)在液体原子的自由密堆结构中存在五种间隙,四面体间隙占了主要地位。 (3)液体原子结构在几个原子直径范围内是短程有序的,而长程是无序的。 2.液体表面能的产生原因。 液体表面层的分子,一方面受到液体内层的邻近分子的吸引,另一方面受到液面外部气体分子的吸引,而且前者的作用要比后者大。因此在液体表面层中,每个分子都受到一个垂直于液面并指向液体内部的不平衡力。这种吸引力使表面上的分子趋向于挤入液体内部,促成液体的最小表面积。要使液体的表面积增大就必须要反抗液体内部分子的吸引力而做功,从而增加分子的位能,这种位能就是液体的表面能。 3.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液体表面层的原子或分子受到内部原子或分子的吸引,趋向于挤入液体内部,使液体表面积缩小,因此在液体表面的切线方向始终存在一种使液体表面积缩小的力,其合力指向液体内部的作用力,这种力称为液体表面张力。 液体的表面张力大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考虑液体内部其它组元向液体表面的偏聚和液体外部组元在液体表面的吸附,液体表面张力大小主要受物质本身结构、所接触的介质和温度的影响。 (1)液体的表面张力来源于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间的吸引力,因此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间的结合能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液体的表面张力的大小。一般来说,液体中原子或分子间的结合能越大,表面张力越大。具有金属键原子结合的物质的表面张力最大;其次由大到小依次为:离子键结合的物质、极性共价键结合的物质、非极性共价键结合的物质。 (2)液体的表面张力的产生是由于处于表面层的原子或分子一方面受到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的吸引,另一方面受到液体外部原子或分子的吸引。当液体处在不同介质环境时,液体表面的原子或分子与不同物质接触所受的作用力不同,因此导致液体表面张力的不同。一般来说,介质物质的原子或分子与液体表面的原子或分子结合能越高,液体的表面张力越小;反之,介质物质的原子或分子与液体表面的原子或分子结合能越低,液体的表面张力越大。 (3)液体的表面张力还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液体的密度降低,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间的作用力降低,因此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对表面层的原子或分子吸引力减弱,导致液体的表面张力下降。预测液体表面张力与温度关系的半经验表达式为: γ = γ0(1-T/T c)n 式中T c为液体的气化温度,γ0为0K时液体的表面张力。 ( 举例:水的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这一变化规律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一方面,随温度升高,水的体积膨胀,内部分子间距离增大,导致水中内部分子对表面分子的吸引力降低;另一方面,随温度升高,蒸汽压提高,气相中的分子对水表面分子的吸引力增大。) 4.固体表面能的影响因素。 影响固体表面能的主要因素有:固体原子间的结合能、固体表面原子的晶面取向和温度。 (1)由于表面能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形成固体新表面所消耗的断键功,因此原子间的结合能越高,断开相同结合键需要消耗的能量越高,所形成的固体表面能越高。 (2)由于固体晶体结构是各向异性的,不同晶面的原子面密度不同,所以形成单位面积的新表面需要断开原子键的数量不同,导致所形成的表面能不同。一般来说,固体表面原子面密度越高,形成单位面积的新表面需要断开原子键的数量越小,表面能越低。

江苏大学_材料表界面_期末知识点——wjl版

1.表面能:系统增加单位面积时所需做的可逆功J/m*m 2.吸附热:吸附过程中的热效应。物理吸附热效应相当于气体的凝聚热, 化学相当于化学键能 3.物理吸附:吸附作用力为范德瓦尔分子力,由表面原子和吸附原子之间 的极化作用而产生。 4.化学吸附:静电库仑力,发生电子转移,改变吸附分子结构。 5.毛细现象:吸附压力引起的毛细管内外页面的高度差的现象 6.超疏水:表面与水的接触角大于150,滚动角小于10 7.润湿:固体表面上的气体或液体被液体或另一种液体取代的现象,原因, 接触后吉布斯自由能小于0 8.亲水物质:能被水润湿的物质,如玻璃、石英 9.疏水物质:不能被水润湿的物质,如石墨、硫磺 10.接触角:三相交界处自固液界面经过液体内部到气液界面的夹角叫接触 角 11.粘附功:液柱由两液体构成,拉开后原来AB 界面消失,出现新的A\B,消耗的能量称为粘 附功 12.内聚能:均相物质分离成两部分,产生两个新界面,消耗的能量称为内

聚能 13.接触角滞后现象:于粗糙或不均匀表面上,液滴可以处于稳定平衡态或 者亚稳定平衡态。 14.粘附润湿:液体接触固体,变气液表面和气固表面为液固表面的过程。 15.浸湿过程:气固为液固所取代的过程 16.铺展润湿:液体于固体表面接触后,于固体表面上排除空气而自行铺展 的过程,也是一个以液固界面取代气固界面同时液体表面随之扩展的过程。 17.静接触角:当液体在固体表面达到平衡时,气液的界线与液固的界线之 间的夹角称为接触角,此时为静态接触角 18.动态接触角:液体在固体表面接触角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过程,是动态 接触角 19.表面活性剂:加入少量时能显著降低溶液表面张力并改变体系界面状态 的物质。 20.Krafft 温度: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特点是在足够低 的温度下,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慢慢增大,当温度达到某一定值后,溶解度会突然增大。溶解度开始突然增大的温度叫Krafft 温度。 21.表面接枝:表面接枝是通过紫外光、高能辐射、电子束、等离子体等技 术,是聚合物表面产生活性中心,引发乙烯基单体在聚合物表面接枝聚合,或利用聚合物表面的活性基团通过化学反应接枝。表面接枝聚合,大分子偶合反应,以及添加接枝共聚物。 22.金属的腐蚀:金属及合金在外围介质的化学或电化学作用下发生破坏的 过程称为金属腐蚀。 23.玻璃相:陶瓷配料中除主晶相以外的其他组分(有时包括)在一定温度 下共熔,然后“冻结”成非晶态固体。 24.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料通过一定的工艺复合 而成的多相材料。 25.增强材料:在复合材料中,凡能提高机体的机械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 性能的材料称为增强材料。

材料表面与界面复习题

1.液体的原子结构的主要特征。 液体的原子结构存在以下三个主要特征: (1)液体结构中近邻原子数一般为5~11个(呈统计分布),平均为6个,与固态晶体密排结构的12个最近邻原子数相比差别很大; (2)在液体原子的自由密堆结构中,四面体间隙占了主要地位。 (3)液体原子结构在几个原子直径范围内是短程有序的,而长程是无序的。 2.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液体表面分子或原子受到内部分子或原子的吸引,趋向于挤入液体内部,使液体表面积缩小,因而在液体表面切向方向始终存在一种使液体表面积缩小的力,液体表面这种沿着切向方向,合力指向液体内部的作用力,就称为液体表面张力。 液体表面张力影响因素很多,如果不考虑液体内部分子或原子向液体表面的偏聚和外部原子或分子对液体表面的吸引,影响液体表面张力的因素主要有: (1)液体自身结构:液体的表面张力来源于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间的吸引力,因此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间的结合能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液体的表面张力的大小。一般来说,液体中原子或分子的结合能越大,液体表面张力越大,一般液体表面张力随结构不同变化趋势是:金属键结合物质>离子键结合物质>极性共价键结合物质>非极性共价键结合物质 (2)表面所接触的介质:液体的表面张力的产生是由于处于表面层的原子或分子一方面受到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的吸引,另一方面受到液体外部原子或分子的吸引。当液体处在不同介质环境时,液体表面的原子或分子与不同物质接触所受的作用力不同,因此导致液体表面张力的不同。一般来说,介质物质的原子或分子与液体表面原子或分子结合能越大,液体表面能越小,反之越大 (3)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液体密度下降,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间的作用力降低,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对表面原子或分子的吸引力减弱,液体表面张力下降。最早给出的预测液体表面张力与温度关系的半经验表达式为: γ= γ0(1-T/T c)n 式中T c为液体的气化温度,γ0为0K时液体的表面张力。 3.固体表面能的影响因素。 影响固体表面能的主要因素有:固体原子间的结合能、固体表面原子的晶面取向和温度。由于表面能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形成固体新表面所消耗的断键功,因此原子间的结合能越高,断开相同结合键需要消耗的能量越高,所形成的固体表面能越高。由于固体晶体结构是各向异性的,不同晶面的原子面密度不同,所以形成单位面积的新表面需要断开原子键的数量不同,导致所形成的表面能不同。一般来说,固体表面原子面密度越高,形成单位面积的新表面需要断开原子键的数量越小,表面能越低。与液体一样,固体的表面能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并且固体表面能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速度大于液体。 4.计算并讨论立方晶系(100)、(110)和(111)面的表面能大小。 采用“近邻断键模型”(Nearest-neighbor broken-bond model)来计算固体晶体的表面能,两点假设: 第一,每个原子只与其最近邻的原子成键(最近邻原子数即为该晶体结构的配位数),并且只考虑最近邻原子间的结合能; 第二,原子间的结合能(-Ua)不随温度变化。 对于具有任意晶体结构的固态晶体,某一晶面{hkl}的表面能(γS{hkl})可以用下式计算: γS{hkl} = N{hkl}Z(Ua /2) 式中,N{hkl}为{hkl}晶面单位面积的原子数,Z为晶体沿{hkl}晶面断开形成新表面时{hkl}晶面上每个原子需要断裂的键数。

材料成型期末复习题目

机械制造基础题目 一.填空题 1.手工造型的主要特点是:适应性强、设备简单、生产准备时间短和成本低。2.常用的特种铸造方法有: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低压铸造、离心铸造。 3.铸件的凝固方式是按(凝固区域宽度大小)来划分的,有(逐层凝固)、(中间凝固)和(糊状凝固)三种凝固方式。纯金属和共晶成分的合金是按(逐层凝固)的方式凝固。 4.铸造合金在凝固过程的收缩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液态)和(凝固)收缩是铸件产生缩孔和缩松的根本原因,而(固态)收缩是铸件产生变形和裂纹的根本原因。 5.按照气体的来源,铸件中的气孔分为(侵入性气孔)、(析出性气孔)和(反应性气孔)三类。因铝合金液体除气效果不好等原因,铝合金铸件中常见的针孔属于(析出性气孔)。 6.影响合金流动性的内因是(液态合金的化学成分),外因包括(液态合金的导热系数)和(粘度和液态合金的温度)。 7.铸钢铸造性能差的原因主要是(熔点高)、(流动性差)、和(收缩大)。 8.合金的铸造性能主要是指(合金的充型能力)、(收缩)、(吸气性)等。 9.整个收缩过程经历(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三个阶段。 10.铸造内应力按产生的不同原因主要分为(热应力)、(机械应力)两种。 11.灰口铸铁根据石墨的不同形态可分为(普通灰口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和(蠕墨铸铁)。 1.衡量金属锻造性能的指标是(塑性)、(变形抗力)。 2.锻造中对坯料加热时,加热温度过高,会产生(过热)、(过烧)等加热缺陷。3.冲孔时,工件尺寸为(凸模)尺寸;落料时,工件尺寸为(凹模)尺寸。4.画自由锻件图,应考虑(敷料)、(加工余量)及(锻造公差)三因素。5.板料弯曲时,弯曲部分的拉伸和压缩应力应与纤维组织方向(平行)。 6.拉伸时,容易产生(拉裂)、(起皱)等缺陷。 7.弯曲变形时,弯曲模角度等于工件角度(-)回弹角、弯曲圆角半径过小时,

材料表界面

一、20℃时汞的表面张力为4.85×10-1 Jm-2,求在此温度及101.335 kPa 的压力下,将半径1mm 的汞滴分散成半径10-5 mm 的微小汞滴,至少需要消耗多少功 解:已知:σ=4.85×10-1 Jm-2 r1=1mm, r2=10-5 mm 二、25℃,在101.325kPa 下将直径为1μm 的毛细管插入水中,问需要外加多大的压力才能防止水面上升?(已知25℃时水的表面张力 为71.97×10 -3 N*m-1 ) 解: 21212112 223312W=()4;4443 3A A dA A A A r A N r r r N σσππππ=-===?31223211221222112123251()4()4()4(1)4.85104 3.1416(10)(101) 6.0910r N r r r A r r r r r W r r Jm m J ππσπ----====?-= ?????-=?-31652 Δp=2σ/r 2(71.9710)=0.5102.8810288N m m N m kPa ---???=??=

三、25℃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168kPa ,求该温度下比表面积为106 m2 *kg-1时球形水滴的蒸气压(水在25℃时的表面张力为71.97 ×10-3 N*m-1). 解:先求水滴半径: 代入Kelvin 公式: 332233362 193443 3344433(10)(10)3103V N r r A N r r r r r A kg m m kg m nm πρππππρρρ---===?=?===??=?=0-32631) 1190-3-22ln 2(71.9710)(1810=(8.314)(298)(310)=0.3486 p =1.417p=1.417 3.16810N m =4.489kPa P V P RTr J m m mol J mol K K p σ------=??????????

《材料成型》基础知识点

《材料成型》基础知识点 1.简述铸造生产中改善合金充型能力的主要措施。 (1)适当提高浇注温度。 (2)保证适当的充型压力。 (3)使用蓄热能力弱的造型材料。如砂型。 (4)预热铸型。 (5)使铸型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2.简述缩孔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凝固温度区间小的合金充满型腔后,由于逐层凝固,铸件表层迅速凝固成一硬壳层,而内部液体温度较高。随温度下降,凝固层加厚,内部剩余液体由于液态收缩和补充凝固层的凝固收缩,体积减小,液面下降,铸件内部产生空隙,形成缩孔。 措施:(1)使铸件实现“定向凝固”,按放冒口。 (2)合理使用冷铁。 3.简述缩松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出现在呈糊状凝固方式的合金中或断面较大的铸件中,被树枝状晶体分隔开的液体区难以得到补缩所致。 措施:(1)、尽量选用凝固区域小的合金或共晶合金。 (2)、增大铸件的冷却速度,使铸件以逐层凝固方式进行凝固。 (3)、加大结晶压力。(不清楚) 4.缩孔与缩松对铸件质量有何影响?为何缩孔比缩松较容易防止? 缩孔和缩松使铸件的有效承载面积减少,且在孔洞部位易产生应力集中,使铸件力学性能下降;缩孔和缩松使铸件的气密性、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下降。 缩孔可以采用顺序凝固通过安放冒口,将缩孔转移到冒口之中,最后将冒口切除,就可以获得致密的铸件。而铸件产生缩松时,由于发达的树枝晶布满了整个截面而使冒口的补缩通道受阻,因此即使采用顺序凝固安放冒口也很无法消除。 5.什么是定向凝固原则?什么是同时凝固原则?各需采用什么措施来实现?上述两种凝固 原则各适用于哪种场合? 定向凝固就是在铸件上可能出现缩孔的厚大部位安放冒口,使铸件上远离冒口的部位先凝固然后是靠近冒口的部位凝固,最后才是冒口本身的凝固。 同时凝固,就是采取必要的工艺措施,使铸件各部分冷却速度尽量一致。 实现定向凝固的措施是:设置冒口;合理使用冷铁。它广泛应用于收缩大或壁厚差较大的易产生缩孔的铸件,如铸钢、高强度铸铁和可锻铸铁等。 实现同时凝固的措施是:将浇口开在铸件的薄壁处,在厚壁处可放置冷铁以加快其冷却速度。它应用于收缩较小的合金(如碳硅质量分数高的灰铸铁)和结晶温度范围宽,倾向 于糊状凝固的合金(如锡青铜),同时也适用于气密性要求不高的铸件和壁厚均匀的薄壁 6.铸造应力有哪几种?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铸造应力有热应力和机械应力两种。 热应力是铸件在凝固和冷却过程中,由于铸件的壁厚不均匀、各部分冷却速度不同,以至在同一时期内铸件各部分收缩不一致而引起的。 机械应力是铸件在冷却过程中因固态收缩受到铸型或型芯的机械阻碍而形成的应力。 7.铸件热应力分布规律是什么?如何防止铸件变形? 铸件薄壁处受压应力,厚壁处受拉应力。 (1)减小铸造应力。 合理设计铸件的结构,铸件尽量形状简单、对称、壁厚均匀。

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期末考试复习(百度的答案)

占 15% (基本理论知识的应用 ) 占 18% ( 重要名词 ) 占 26% (重要知识点) 占 20-30% (铁碳相图,热处理) 占 11-21% (铁碳二元相图及杠杆定 律 )) 复习范围 重要名词: 单晶体 ,单晶体是指样品中所含分子 (原子或离子 )在三维空间中呈规则、周期排列的一种固 体状态。 多晶体 ,整个物体是由许多杂乱无章的排列着的小晶体组成的,这样的物体叫多晶体 [1] 。 例如: 常用的金属。 原子在整个晶体中不是按统一的规则排列的, 无一定的外形, 其物理性 质在各个方向都相同 . 过冷度 ,熔融金属平衡状态下的相变温度与实际相变温度的差值。 纯金属的过冷度等于其熔 点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值,合金的过冷度等于其相图中液相线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值。 合金 ,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组元 ,组成合金的独立的、 最基本的单元称为组元, 组元可以是组成合金的元素或稳定的化 合物。 相,一合金系统中的这样一种物质部分, 它具有相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并与该系统的其余部 分以界面分开。 合金相图 ,合金相即合金中结构相同、 成分和性能均一并以界面分开的组成部分。 它是由单 相合金和多相合金组成的。 固溶体 ,固溶体指的是矿物一定结晶构造位置上离子的互相置换, 及对称性等。 铁素体 (F ) , 铁或其内固溶有一种或数种其他元素所形成的晶体点阵为体心立方 的固溶体。 奥氏体(A ), 丫铁内固溶有碳和(或)其他元素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的固溶体。 渗碳体(Fe3C ),晶体点阵为正交点阵,化学式近似于碳化三铁的一种间隙式化合物。 珠光体( P ) , 奥氏体从高温缓慢冷却时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其立体形态为铁素体薄层 和碳化物 (包括渗碳体 )薄层交替重叠的层状复相物。 广义则包括过冷奥氏体发生珠光体转变 所形成的层状复相物。 莱氏体(Ld ),高碳的铁基合金在凝固过程中发生共晶转变所形成的奥氏体和碳化物 碳体)所组成的共晶体。 马氏体 ,对固态的铁基合金 (钢铁及其他铁基合金 )以及非铁金属及合金而言,是无扩散的共 格切变型相转变, 即马氏体转变的产物。 切变型相转变即马氏体转变所形成的产物。 和(或)合金元素在a 铁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期末考试复习 题型: 1.单项选择题 15 小题 2.名词解释 6 个 3. 问答题 3 题 4. 分析题 2 大题 5.作图计算题或计算题 就铁基合金而言, 是过冷奥氏体发生无扩散的共格 铁基合金中 常见的马氏体, 就其本质而言, 是碳 就铁-碳二元合金而言, 是碳在a 铁中的过饱和固 而不改变整个晶体的结构 (或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