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名词解释

最新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名词解释

最新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名词解释
最新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心理学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种特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特定的利益支配下的一部分人和其他人发生关系的过程。

公共关系心理学:公共关系心理学是研究公共关系心理及其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公共关系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关系心理的概念:公共关系心理指的是和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

公共关系心理的特征:可知性,情感性,自利性,广泛性

公共关系客体:公共关系活动中处于客体地位的人和人群,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对象。

公共关系主体:主动开展公共关系的人(组织团体)

公众:指的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客体,他既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潜在的。

心理特征:心理特征指的是心理特点的表征,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表现于公众个体身上最稳定,最根本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能力是使活动顺利完成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的范畴,它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是与活动的效果相联系。

气质: 气质指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内外倾向性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性格:性格是对客观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群体:一般指的是实际群体,实际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群体领袖:包括非正式群体中的自然领袖和非正式群体中的各级领导。

兴趣:是人脑对特定事物的特定反应。

需要:需要是有机体缺乏某种东西时,或受到某种刺激,特别是受到强烈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主观转台,是有机体特有的一种寻求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的心理倾向。

价值:是指周围事物以及人和社会的关系在人的心目中的轻重、主次地位。

价值观:人对事物的是非、善恶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评价以及行为取向构成人的价值观。

评价体系:指的是人们对于相关事物地位、作用进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评价,从而在内心形成相对稳定的决定价值取向的心理内容结构。

价值取向类型:价值取向类型指的是在一定价值评价体系的推动下,行为、活动指向主要价值目标的行为类型。

自我与自我意识:自我又称自我意识,它是指个体对自身及其自身与外部环境关系的认识、评价、态度等心理倾向。

自我的构成要素:生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精神的自我。

自我的境界:自我的不同水平层次称为自我的境界。

自我倾向:自我倾向是一种个体的心理倾向。

心理定势:是心理上的“定向趋势”,它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对以后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起正向或反向的推动作用。

首次效应:第一次和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人或事第一次打交道形成的一种心理定势而难以改变,这种现象称为首次效应。

晕轮效应:指的是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总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印象。

经验效应:是指公众个体凭借以往的经验进行认识、判断、决策、行动的心理活动方式。

移情效应:把对特定对象的情感迁移到对该对象相关的人和事物上来的现象称为移情效应。

社会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的一部分成员对某类事物或任务所持有的共同的、固定的、笼统的看法和印象。

地域文化心理:不同的地域,由于自然条件不同,政治、经济、历史等条件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这种地域文化反映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就是地域文化心理。

民族文化心理:在历史上形成的,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

地域文化心理的表现形式:以乡土观念(地域观念)为基础的亲缘心理,以地域文化为基础的依从心理,指的是依从地域文化价值观点心理。

时尚:时尚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社会成员中流行生活样式,它具有反常规的特点,往往以“新”和“奇”吸引观众,所以又叫时兴。

流言:流言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社会成员中传播的有关共同关心的问题的新闻。

骚乱:骚乱是在某一特定场合或局部范围发生的扰乱和冲击社会正常秩序的群体行为,是一种暂时的无政府状态。

组织内部公众:是组织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基本力量,是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组织得以维护和发展的基本保证。

社区公众:社区公众指的是组织所在地生活着的居民,各种社会组织和各种群体中的人。

媒介公众:一类是以传播事业为其职业的人,另一、类是有意无意地义务为组织团体做正面或反面宣传的人。

政府公众:是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是国家法律、方针、政策的监护者。购买公众:一般称为“消费公众”的那一类公众。宏观环境:指的是社会大环境,包括国际环境,也包括国内环境。

微观环境:指的是生活和工作环境,它也是引起心理变化的重要因素。

舆论:是人们对普遍关心的社会事件的比较一致和公开谈论的看法,是支持或反对态度的言论表现形式。

压抑作用:是在无意识中把危险的记忆、观念、知觉等驱逐出意识领域,并严禁它唤起任何自觉的外现的举动。

投射作用:投射作用是把自己内心不被允许的冲动、态度和行为推向他人或周围事物,以此来逃避良心的指责,并得以心理平衡。

反向作用:反向作用是用相反的方式反映不愿表现出来的真实情感和真实想法的举动,因为渴望而表现的特别淡漠,因为喜欢而表现的特别厌恶,都是反向作用的类型。

文饰作用:是用错误的推理,制造种种理由和借口为自己边界,从而达到自我蒙骗的心理机制。

转移作用:把自己内心不可遏止的冲动转换方向,改其他目标作为发泄对象的心理机制。

信息: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和大脑能够感知到未曾知道的东西。

信息沟通:指的是交流和贯通,双方互相传递使对方感到有意义、有价值的消息,并保证对方能准确地理解其真实的含义。链形沟通:公共关系主体和关系亲密的客体秘密交换信息的沟通网络,其特点是信息在关系亲密者之间互相传递,形成一个封闭的信息链。

星形沟通:是以公共关系主体为核心的信息沟通网络,其特点是主体和客体单线联系,互相交换信息,客体和客体间没有直接联系。

根形沟通:公共关系主体和各类公众直接或间接交换信息的沟通网络,特点:通过上传下达与风上级公众,更下级公众和更远级公众进行间接的信息沟通。

轮形沟通:公共关系主题和各类公众的全方位的信息沟通,特点“一人知晓,众人皆知”,圈内成员间完全公开有关的信息。意见沟通:公众的意见应当主动地,经常的听取,组织团体的意见也应当不懈地、广泛地传播,在意见的持续交流中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这就是意见沟通。

情绪:情绪一般由具体的原因引起,具有情境性、外在性、短暂性、强度较大。

情感:情感则是积淀于人脑的习惯体验,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含蓄性,比较深沉。

感情:情绪和情感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他们统称为“感情”。

身心异常者:包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异常。

品质不良者:指那些为了自己的个人的目的不惜以牺牲社会、集体和其他人的利益为代价的人,指那些缺乏道德的人。

挫折:人们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努力,遇到障碍、干扰,而无法接近和实现预期的目标,成为挫折。

性骚扰:性骚扰又称性诱惑,是指和性感觉有关的一方骚扰、诱惑,一方抵制骚扰、诱惑的两个人或几个人之间的关系。流泻式劝导:是一种以告知为主要形式的,没有严格的对象范围,没有特别的针对性,没有精确的效果预测的普及性的劝导方法。

冲击式劝导:是一种以说服为主要形式的专门性的劝导方法。

浸润式劝导:是以周围舆论影响公众的劝导方法。

逆行式劝导:是少数人对多数人或下级对上级进行劝导的方法,是和浸润式劝导相对应的劝导方法。

暗示:暗示是以含蓄、间接的方式向公众传递思想、观念、意见、情感等广义信息,使公众在理解和无对抗状态下自然受其影响的一种社会现象及其影响公众心理的方法。

感染:以一定的方式引起人们和自己的相同的或相似的感情共鸣称为感染。

直接感染:是指通过自身的言语、表情、动作、行为等直接显示自己当时的情绪和情意,使之在无强加条件下影响周围公众的感染。

间接感染:是指通过报告、讲演、报道、影视、戏剧、小说、曲艺、故事、音乐、诗歌等形式产生的感染。

组织形象:组织在社会上的形象,也就是社会公众对组织的印象、认识、评价、态度等等。

印象:印象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留下的迹象。公众印象:组织的社会形象就是公众对组织的印象,简而言之,组织形象就是公众印象。

态度:态度是人们对客体对象所持有的主观上的内在意向,它由认识、情感和行为习惯三方面的因素构成。

集体:是一个以社会发展的进步要求为指导,以所属成员组织上和心理上的同一性为合力,以满足所属成员的共同利益的形式满足所属成员的个别利益,为所属成员提供培养和发展才能的条件的群体。

集体意识:集体意识指的是对集体的正确态度,也就是要正确反映集体主义的精神。

主人意识:就是对自己是主人的意识。

集体的集体意识:作为组织的心理氛围的集体意识,不是个别组织成员的集体意识,而是组织成员集体的集体意识。

主人意识:对自己是主人的意识,地位:所有权、管理权、监督权。

责任分散:是指在大家都有责任的情况下,大家都不主动承担责任,而相互期待别人承担责任的心理现象。

公众意识:公共关系意识。它是对公众地位、作用的认识,对影响公众的必要性和能动性的认识。P290

公共关系心理学:如果把公共关系看做是一种特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做特定利益支配下的一部分人和其他人发生关系的过程,那就有必要建立一门专门的心理学,这门心理学的最好名称只能是“公共关系心理学”。

公共关系心理:指的是和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

公共关系客体:指的是公共关系活动中处于客体地位的人和人群

公共关系主体:组织团体是公共关系的主体或称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团体

公共关系过程: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具体表现为公共关系过程中的环节

心理特征:指的是心理特点的表征

公众:指的是公共关系的客体,它既可能是现实的,又可能是潜在的

个性心理特征:指表现于公众个体身上的最稳定,最根本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使活动顺利完成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的范畴,它是一个最鲜明的特点是倾向性的心理特点是与活动的效果相联系

气质:是指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内外倾向性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性格:是对客观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互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群体:一般指的是实际群体,实际群体又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群体领袖:包括非正式群体的自然领袖和正式群体中的自然领袖

兴趣:是人脑对特定事物的特定反应

需要:是有机体缺乏某种东西时,或受到某种刺激,特别是受到强烈时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是有机体特有的一种寻求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的心理倾向

价值:是指周围事物以及人和社会的关系在人的心目中的轻重、主次地位

价值观:人对事物是非善恶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评价以及物为取向构成人的价值观

价值评价体系:指的是人们对于相关事物的地位,作用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评价,从而在内心形成相对稳定的决定价值取向的心理内容结构

价值取向类型:指的是在一定价值评价体系的推动下、行为、活动指向主要价值目标的行为类型

自我:又称自我意识、它指个体对自身及自身与外部环境关系的认识评价、态度等心理倾向

自我境界:自我的不同水平层次称为自我境界

自我倾向:是一种个体的心理倾向

心理定势:也就是心理上的“定向趋势”,它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对以后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起正向或反向的推动活动

微观的心理定势:是在具体事件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反映当事人心理素养的心理定势,它的特点易受暗示、情感性强,理智往往被情感所抑制

宏观心理定势:是指一定范围内人群的、积淀深厚的、作用广阔的心理定势,人数众多、根深蒂固、作用广阔是它的基本特点

流行的心理定势:这类心理定势的特点是在内容上、指向上具有的可变性,往往一哄而起、风靡一时或轰动一时,但有很快销声匿迹无影无踪

首次效应:第一次进入一个新环境,第一次和某个人接触,第一次品尝一种新的食品等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种心理定势而难以改变,这种现象称为首次效应或第一印象

晕轮效应:指的是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象的总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印象—这样的一种心理定势

经验效应:指的是公众个体凭借以往的经验进行认识、判断、决策、行动的心理活动方式,它也属于微观心理定势范畴

移情效应:心理学中把这种对特定对象的情感迁移到该对象相关的人或事物上来称为“移情效应”

社会刻板现象:是指社会上的一部分成员对某类事物或人物所持有的、固定的、笼统的看法和现象

地域文化心理:不同的地域,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政治、经济、历史等条件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这种地域文化反映在人们心理活动中,这就是地域文化心理

民族文化心理:斯大林所讲的“表现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

时尚: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社会成员中流行的生活样式,它具有反常规的特点,往往以“新“和“奇”吸引公众,所以又叫时兴

流言: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社会成员中传播的有关共同关心的问题的新闻

骚乱:是在某一特定的场合或局部范围发生的扰乱和冲击社会正常秩序的群体行为,是一种暂时的无政府状态

组织内部公众:是组织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基本力量;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组织得以发展的基本保证

社区公众:指的是所在地生活的居民,各种社会组织和各种群体中的人

媒介公众:包括新闻媒介公众,但不仅仅择时新闻媒介公众

政府公众: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是国家法律、方针、政策的监护者

购买公众:也即一般称为“消费公众”的那一类公众

压抑作用:是在无意识中把危险的记忆、观念、知觉等驱逐出无意识领域,并严禁它唤起任何自觉的外显的举动

投射作用:把内心不被允许的冲动、态度和行为推向其它人或周围的事物,以此来逃避良心的指责、求得心理平衡

反向作用:是用相反的方式反映不愿表现出来的真实情感和真实想法的举动,因为渴望表现得特别淡漠,因为喜欢面表现得特别厌恶都是反作用的类型

文饰作用:是用错误的推理,制造种种理由和借口为自己辨解,从而达到自我蒙骗的心理机制

转移作用:是把自己内心不可遏止的冲动改换方向,改其他目标作为心理发泄对象的心理机制

信息: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和大脑能够感知到未曾知道的东西

信息沟通:信息的交流和贯通

链形沟通:是最原始的一种沟通形式,是其它三种形式的雏形

根形沟通:是在环形沟通和星形沟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沟通方式

星形沟通:是一种集权式的沟通,它常常反映在一些灸手可热的权力部门

轮形沟通:在四种信息沟通网络中的民主性是最突出和最显见的。集体办公、碰头会、交流会等都是轮形沟通的方式

意见沟通:远比信息沟通困难,因此需要把意见沟通从宽泛的信息沟通中分离出来,把信息沟通界定为消息和情况的沟通,把意见沟通界定为主观看法方面的沟通

情绪:一般由具体的原因引起,具有情境性、外在性、短暂性、强度较大

情感:则是积淀于人脑的习惯性体验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含蓄性、比较深沉

情绪:是情感外在表现,它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同一种情感

情感:是情绪的内在依据,不同的情绪都可以找到情感方面的原因

感情:人人都有感情上的需要。正常的,正当的感情应该给以尊重,并在可能的条件下予以满足

品质不良者:是指那些为了自己的个人目的,不惜以牺牲社会、集体和其他人的利益为代价,指那些缺乏道德的人

挫折:人们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努力,遇到障碍、干扰或打击,而无法接近和实现预期的目标称为挫折

性骚扰:又称性诱惑,是指和性感觉有关的一方骚扰、诱惑,一方抵制骚扰、诱惑的两个人或几个人之间的关系

流泻式劝导:是一种以告知为主要形式的,没有严格的对象范围,没有特别的针对性,没有精确的效果、预测的普及性的劝导方法

冲击式:是一种以说服为主要形式的专门怀的劝导方法

逆行式劝导:是少数人对多数人或下级对上级进行劝导的方法,是和浸润式劝导相对立的一种劝导方法

浸润式劝导:是以周围舆论影响公众的劝导方法

暗示:是以含蓄、间接的方式向公众传递思想、观念、意见、情感等广义信息,使公众在理解和无对抗状态下自然受其影响的一种社会现象及其影响公众的心理方法

感染:以一定的方式引起人们和自己相同的或相似的艳情共鸣称为感染

间接感染:是指通过报告、讲演、报道、影视、戏剧、小说、曲艺、故事、音乐、诗歌等形式产生的感染

直接感染:是指通过自身的语言、表情、动作、行为等直接呈示自己当时情绪和情感,使之在无强加条件下影响周围公众的感染

诱引:是指外部因素诱发和引导内部意向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方法

组织形象:是对组织性状的抽象,是对组织特征和状况的抽象化反映,是一种和评价相联敏捷观念状态

印象: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留下的迹象;印象有深与不深,好与不好之分

公众印象:组织形象的社会形象也就是公众对组织的印象,简而言之,组织形象就是公众形象

态度:是人们对客体对象所持有的主观上的内在意向,它由认识情感和行为习惯三方面的因素构成

舆论:就是相对多数的公众的看法和意见

公众舆论:简而言之,就是多数人的意见

集体:它是这样一种群体:它以社会发展的进步要求为指导,以所属成员组织上和心理上的同一性为合力,以满足所属所属成员的共同利益的形式满足所属成员的个别利益,为所属成员提供培养和发展才能的条件的——这样一种群体

集体意识:指的是对集体的正确态度,好就是要正确反映集体主义的精神

公共关系行为:是指组织团体为争取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的信任和支持,为自身事业的发展和树立组织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为提高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知名度,信任度和美誉度,而开展的调查分析、预测、传播、报警、解疑等等一系列行为活动的总称

1.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种特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 公共关系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关系领域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学科。

3. 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它是具有心理学应用学科和公共关系学分支学科双重属性。

4. 公共关系心理:指的是和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

5. 公共关系的客体:指的是公共关系活动中处于客体地位的人和人群。

6. 公共关系的过程:公共关系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具体表现为公共关系过程中的环

节,公共关系过程有四个基本环节:一是摸清情况,把我动态的活动环节;二是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的活动环节;三是落实任务,开展传播的活动环节;四是检查评估,总结经验的活动环节。

7. 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团体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只有当该组织团体为了在社会上树立起该组织团体的良

好形象或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从而主动的运用各种手段、主要是传播的手段,对公众施加影响的时候,组织团体才成为公共关系的主体。

8. 心理特征:指的是心理特点的表征。

9. 公众:指的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客体,它既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潜在的。

10.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表现于公众个体身上的最稳定、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

格。

11. 能力:能力是保证公众个体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的潜能系统,是使活动顺利完成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

的心理特征范畴,它的一个最鲜明的特点是与活动的效果相联系。

12. 气质:是公众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内外性倾向性的心理

特征的总和。

13. 性格:施工中个体在反映客观现实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风格和习惯的行为方式,是对客观现实的稳

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4. 不同性别的者的心理特征:女子的性格特征:胆怯、温柔、狭窄、爱听、善记、心细、固执、感情丰

富、自制力弱、主意变化快。男子的心理特征:独立、开朗、刚强、粗率、合群、随变、务实、坚定、好表现、善于推理。

15. 不同年龄者的心理特征:青年人:朝气蓬勃、自尊、好强、敏感、偏激、易变、充满幻想。壮年人:

老练持重、自爱、沉着、坚毅、中庸、求实。老年人:关注年龄、容易产生孤独、寂寞、怀旧的心理。

16. 不同职业者的心理特征:军人:整肃性、奉献性、坚毅性。工人:群体性、娱乐性、外露性。农民:

对土地和家乡的眷恋、对现代化生活的渴望、求实用,讲实惠。服务员:善于观察人、反应灵敏、自尊和自卑交织。

17. 不同文化者的心理特征:文化程度越高,自我意识越强,需要的层次也越高;反之,文化程度越低,

则盲目性越大,自我要求也越低。

18. 群体:一般指的是实际群体,实际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19. 群体领袖:包括非正式群体中的自然领袖和正式群体中的各级领导。

20. 兴趣:是人脑对特定事物的特定反映。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等社会活动中,对有一些事物印象特

别深刻,这些事物带来的是愉快的感觉和深入研究的愿望,于是形成一种特定的反射。每当这类事物重新出现的时候,人们便又出现愉快的感觉,并把注意集中在这类对象上,这,就是兴趣。

21. 兴趣的个别差异:也即兴趣倾向上的差异。

22. 需要:是有机体缺乏某种东西时,或受到某种刺激、特别是受到强烈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

是有机体特有的一种寻求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的心理倾向。

23. 需要的特点:具有广泛兴起、关联性、反复性、竞争性、发展性、差异性等特点。

24. 需要的类别:按作用分: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按性质分: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按范围分:个人需

要和公共需要;按时间分:眼前需要和将来需要;按强度分:刚性需要和弹性需要;按可能分:能满足的需要和不能满足的需要。

25. 需要的层次: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即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可概括为5个方面: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从低到高)。按需要类别划分的层次:第一层次——人的基本需要:生理和安全方面的保障需要;活动和劳动方面的支出需要;归属、爱、尊重等方面的社会需要。第二层次——提高发展需要:索取和享受需要、发展和创造需要、和谐发展需要。

26. 价值:是指周围事物以及人和社会的关系在人的心目中的轻重、主次地位。

27. 价值观:人对事物的是非、善恶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评价以及行为取向狗成人的价值观。

28. 价值评价体系:指的是人们对于相关事务的地位、作用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评定,从而在内心形成的

相对稳定的决定价值取向的心理内容结构。

29. 价值取向类型:指的是在一定价值体系的推动下,行为,活动指向主要价值目标的行为类型。

30. 自我:又称自我意识,它是指个体对自身及其自身与外部环境关系的认识、评价、态度等心理倾向。

31. 自我的构成要素:一是生理的自我,二是社会的自我,三是精神的自我。

32. 自我的境界:自我的不同水平层次称之为自我的境界。

33. 自我倾向:是一种个体心理倾向。

34. 心理定势:也就是心理上的“定向趋势”,它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对以后的感知、

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其正向或反向的推动作用。

35. 心理定势的特点:具有潜在性、固着性和综合性。

36. 心理定势的类别:第一类是微观的心理定势,第二类是宏观的心理定势,第三类是流行的心理定势。

37. 首次效应:第一次进入一个新环境、第一次和某个人接触、第一次品尝一种新的食品等等,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成为一种心理定势而难以改变,这种现象称为首次效应或第一印象。

38. 晕轮效应:指的是从对象的某种特征及对象的总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印象——这样一

种心理定势。

39. 经验效应:指的是公众个体凭借以往的经验进行认识、判断、决策、行动的心理活动方式,它也属于

微观心理定势的范畴。

40. 移情效应:心理学中把这种对特定对象的情感迁移到与该对象相关人或事物上来的现象成为“移情效

应”。

41. 社会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的一部分成员对某类事物或人物所持有的共同的、固定的、笼统的看法和

印象。

42. 地域文化心理:不同的地域,由于自然条件不同,政治、经济、历史等条件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地

域文化:这种地域文化反映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就是地域文化心理。

43. 民族文化心理: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

44. 时尚: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社会成员中流行的生活样式,它具有反常规的特点,往往以“新”和“奇”

吸引公众,所以又叫时兴。

45. 流言: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社会成员中传播的有关共同关心的问题的新闻。

46. 骚乱:是在某一特定场合或局部范围发生的扰乱和冲击社会正常秩序的群体行为,是一种暂时的无政

府状态。

1.公众:公共关系活动的客体。P21

2.假设群体:由一类人的共同特征作为存在形式的群体。P22

3.价值评价体系:是人们对于相关事物地位、作用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评价,从而在内心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决定价值取向的心理内容结构。P58

4.晕轮效应:是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总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印象的心理定势P81

5.意见沟通:听取意见,在意见的持续交流中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P149

6.诱引:外部因素诱发和引导内部意向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方法。P213

1.公共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P1

2.组织形象:社会公众对组织的印象、认识、评价、态度等,也就是组织在社会上的形象。P228

3.平衡理论:态度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态度、态度主体对态度参考者的态度,态度参考者对态度对象的态度。P259

4.公众意识:公共关系主体意识。P290

5.社会标定作用:对不同的个体从不同的角度给以评价,会产生所谓的“社会标定作用”,影响个体以后的行为。P274

6.责任分散:是指在大家都有责任的情况下,大家都不肯主动承担责任,相互期待别人来承担责任的一种心理现象。P289

2008年4月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08年4月试卷及答案 2008年4月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试题 一、选择题:22分 1.公共关系活动受内、外环境的的制约,其中“内环境是指”(C) P7 A社会环境 B自然环境 C心理环境 D组织环境 2.直接反映个体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是(B)P23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B)P47 A安全需要 B自我实现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尊重需要 4.将人的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属于( B)P45 A层次划分 B性质划分 C强度划分 D范围划分 5.人们购买礼品时喜欢选购一些包装精美、价格偏高的物品,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 A )P71 A晕轮效应 B经验效应 C首因效应 D移情效应 6.对组织团体而言最难对付的一类外部公众往往是(B)P106 A媒介公众 B政府公众 C社区公众 D消费公众 7.微观环境引起的心理变化具有较大的( C)P111 A稳定性 B主动性 C可变性 D被动性 8.舆论导向引起的公众心理变化是( B)P112 A暂时的和稳定的 B暂时的和不稳定的 C长期的和稳定的 D长期的和不稳定的 9.“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所体现的心理防御机制是( C )P116 A压抑 B投射 C反向作用 D转移 10.在各种信息沟通网络中,最原始并作为其他沟通形式的雏形的是(B)P128 A轮形沟通 B链形沟通 C星形沟通 D根形沟通 11.由特定事件引起的比较强烈、相对短暂具有突发性的情绪称为(A)P139 A激情 B压力 C燥狂 D心境 12.利用公众的从众心理进行劝导的是( D)P159 A流泻式劝导 B冲击式劝导 C逆行式劝导 D浸润式劝导 13.感染的作用机制从根本上说在于人的(D)P179 A易受暗示性 B参与性 C主观能动性 D社会性

29657自考公关心理学考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视野中的公共关系【领会】 公关四特征(心理学角度) 1、公关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物或人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2、公关是公关主体为自身的根本利益或特定利益而追求沟通、理解、支持的建立人与 人之间良好关系的过程。 3、公关是主客体双方互动的活动。 4、既然公关的主体和客体都有可能是个体的人,那么就不能够完全排除个人之间的交 往包括个人之间私底下的交往。 (二)公关心理学研究原则【领会】 1、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 2、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 3、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 4、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则 (三)公关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掌握】 1、公关的客体——公众的心理 2、公关的过程——公关活动中的心理 (1)四个基本环节: 一是摸清情况,把握动态的活动环节 二是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的活动环节 三是落实任务,开展传播的活动环节 四是检查评估,总结经验的活动环节 (2)公共关系过程特点和规律 ①公共关系过程是主体主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 ②公关过程是在内外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下,由环境因素 参与其中的过程,主体的作用只有在同内外环境的作用协调一致的基础 上,才能对客体产生有效的影响。 ③公关过程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沟通或相互斗争的过 程,客体在公关活动中发挥着能动的反作用,主体充分地认知客体,并 充分地被客体所认知是公关活动取得理想成果的保证。 3、公关的主体——组织团体的心理 (1)组织团体不一定是公共关系主体 (2)公共关系主体并不一定是组织团体p8 (四)公关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掌握】 1、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 2、提高公关人员的专业素质 3、推动公关活动的有效开展

公共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2015年版)

公共关系心理学:(现代关系之父,艾维李1903)的学科性质:公关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公共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公共关系学是研究公共关系的客观现象和活动规律的学科,是对公关实践的总结、提升和理论化。主要研究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各种关系状态及其规律、信息沟通的现象与规律、公关活动策划、实施的方法和规律(四步工作法:调研、策划、实施、评估)。公关心理学是研究在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及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公关实践的主客体特有的心理状态及其在交往中相互影响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公共关系心理:指的是和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公共关系三要素即公关活动的主体(社会组织心理)、客体(公众心理)、沟通传播(过程,公共关系活动中的传播和沟通心理)。客体:指的是公共关系活动中处于客体地位的人和人群。公共关系主体:组织团体是公共关系的主体或称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团体。公共关系过程: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具体表现为公共关系过程中的环节。公关心里学的特征:普适性、交叉、应用、发展。公关心理学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公关心理学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法:系统分析、动态研究、比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口头调查和问卷调查)测验法、实验法、案例法。公关心里学研究任务分为理论任务和实践任务,理论任务是发展和完善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实践任务是(首要)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决策水平,提高公关人员的专业素质,推动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开展,发展和完善公共关系学的学科体系。公众:指与某一个公关体相互联系且相互作用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总和,是公关活动中的承受者。公众必须是与组织有联系的人群,不同的社会组织有不同的公众群体,公众与社会组织的联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公众的存在形式不是单一的。公众心理具有一致性,关联性,利益性。公众心里特征:指公众在各种心理过种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稳定性、经常、根

公共关系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公共关系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1 分, 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国全国公共关系协会 (PRSA)成立的时间是 ( C ) A.1978 年 B.1955 年 C.1948 年 D.1947 年 2.现代公共关系发端于 ( B ) A. 马斯洛时期 B. 巴纳姆时期 C.艾维·李时期 D. 爱德华·伯尼斯时期 3.从公共关系实际操作的发展历史看,公共关系的管理功能首先是作为组织的( C ) A. 耳目 B. 修正者 C.发言人 D. 反馈者 4.公共关系人员所应具有的沟通交流意识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种( D ) A. 协调意识 B. 调查意识 C.环境意识 D. 信息意识 5.组织中主要负责提出公关活动目标、计划和方案,设计公共关系项目的专职人员是( D ) A. 分析人员 B. 技术人员 C.传播人员 D. 计划人员 6.在公共关系学中,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称为( C ) A. 关系 B. 舆论 C.形象 D. 观念 7.各种党派团体、职业团体、群众社团组织、宗教组织等都属于( A ) A. 互益性组织 B. 营利性组织 C.服务性组织 D. 公益性组织 8.被筛选出来的能成为公共关系工作的中心对象称为 ( A ) A. 目标公众 B. 外部公众

C.组织公众 D. 内部公众 9.“刻板印象”又称为 ( D ) A. 首因效应 B. 近因作用 C.晕轮效应 D. 定型作用 10.廉政建设、社会治安在舆论对象中属于 ( B ) A. 社会事件 B. 社会问题 C.社会冲突 D. 社会运动 11.当组织“臭名远扬”时,组织的实际形象状态为 ( D ) A. 高知名度/高美誉度 B. 高美誉度/低知名度 C.低知名度/低美誉度 D. 低美誉度/高知名度 12.下列选项属于公共关系管理过程中环境因素的是 ( C ) A. 印刷媒介 B. 组织的机构设置 C.公众对象 D. 工作方法选择 13.“意见领袖”这一重要概念来源于 ( A ) A. 两级传播论 B. “3S”论 C.把关人理论 D. 议题设置论 l4. 公关调查的对象是 ( C ) A. 社会组织 B. 消费者 C.公众 D. 受众 15.公共关系广告的主要目的是 ( D ) A. 推销产品 B. 提供服务 C.赢得经济利益 D. 确立组织形象 16.视觉识别系统 VIS 中应用最广泛、出现频率最多的要素是 ( B ) A. 标准字 B. 标志 C.标准色 D. 象征图案 17. 决定广告策划成败的关键是( A ) A. 广告创意 B. 广告定位 C.广告媒介安排 D. 广告效果测定 18. 下列选项属于政府公共关系职能的是( B )

关于公关心理学的一些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公共关系心理?它有哪些特征与特点? 答:它指的是和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 特征是不受年龄、性别、社会角色的制约,也不是某种心理过程或某种个性心理的专论,而以是否公共关系行为和公共关系活动相关为依据。 特点是可知性、情感性、自利性、广泛性。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几个方面? 1、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的心理 2、公共关系的过程——公共关系活动的心理 3、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团体的心理 三、公共关系心理学担负着哪些研究任务? 任务:1、理论任务是创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心理学。 2、时间任务是创造有利于开展公共关系的条件,为公共关系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心理依据和有效的方法。 3、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 4、提高公共关系人员的专业素质。 四、进行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立足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 2、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 3、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 4、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则

第二章公众的心理特征 一、公众心理特征的层次以及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三个层次:个性心理特征、角色心理特征、群体心理特征 关系:这三个部分是相对独立又互相影响的。 1、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后两者的基础,它显示的是个体在 心理特征上与其它个体的差异,最具有稳定性与独立性。 2、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是同类公众共同心理特征的抽象,它 显示的是该类角色与他类角色在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具有 变换性与伸缩性; 3、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是公众在群体互动中产生的和个体心 理特征相对应的心理特征,它显示的是人类普遍的社会性 和群体性的特质,具有凝聚性和排他性。 4、每一个公众都具同时具备这三种心理特征,因而他们是统 一的;又必然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每一种心理特征 在不同公众身上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而他们是相对独立 的,是不能相互取代的。 二、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 它指的是表现欲公众个体身上的最稳定的、最根本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与性格。 能力是保证公众个体成功的完成某项活动的潜能系统。 气质是公众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性格是公众个体在反映客观现实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风格和

公共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 (1)

1 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价值:(1)提高社会组织对组织形象的认识和管理水平(2)提高公关人员的专业素质,(3)提高公共关系工作的水平与效果,(4)完善公共关系学的学科体系。 2 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原则:a实践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创新性原则。 3 研究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方法:a观察法,b调查法c案例法d实验法,e 文献法。 4 组织成员关于组织的观念:a角色观念,b形象观念,c质量观念,责任观念,团队观念,服务观念。 5 组织成员的公共观念:指组织成员应当共同具备的与公众要素相关的心理环境心理氛围或观念系统,是社会组织在形象塑造与整体发展中对公共应用的意识。 6 公共观念:是指公关人员应当具有的对那些与组织有利益联系或利害关系的群体或个人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氛围。 7组织与公众关系的观念:指组织把握处理自我与公众间的关系的认识和思想,其中应包括舆论观念,双赢观念,沟通观念组织与公众关系不断发展变化的观念等。 7 作为组织及其成员,主要应该树立哪些组织与公众关系观念呢? 答:首先要树立舆论观念,要重视公众舆论,有意识引导公众舆论使组织在公众心目中形成良好的口碑和声誉;其次,要树立双赢观念现代社会组织要充分认识自身生存发展是一其他社会组织的生存发展为前提的。共荣共存是社会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 8 舆论:就是相对多数的公众的看法和意见;舆论观念就是志组织及其成员要充分重视舆论对组织的形象的影响,要善于克服消极的舆论倾向积极引导舆论以利于组织的形象建设和发展。 9 双赢观念:指主体在公关活动中,应当正确认识和处理主客体关系,摆正彼此的利益关系,在利他中利己,在利己中不忘利他;公关主体应该认识到,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从长远来说应当是一种双赢关系,也只能是一种双赢关系。 10 上行沟通:指下级的意见向上级反映;下行沟通:指组织的上层领导把组织的目标、规章制度等向下传达;平行沟通指组织中各平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 11 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包括:性别角色特征;年龄角色心理特征;职业角色心理特征; 12 在需要的基础上,又产生了人的动机,人的动机直接支配着人的行为。 13 动机是指推动人去从事某种活动,并指引活动,去满足一定需要的内部动力。 14 动机的形成取决于两个因素,内在因素(需要),和外在因素(刺激或诱因)。 15 需要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原动力,而动机则是推动人们行为的直接原因。 16 公众心理效应: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由于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公众对某一对象共同的心理准备状态与一致的行为倾向。 17 固着性是一种特殊的心里定势,定势是指心里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 18功能固着:指某人见到某个物品有一个惯常的用法后,就很难看出其他新用途。心理效应的固着性又称为习惯性或相对稳定性。 19 首因效应: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接触时,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会成为一种难以改变的心理效应,影响人们以后的心理和行为。 20 晕轮效应:又叫光环效应,指由认识对象具有的某一特征的泛化,推及出其他一系列或全部特征的心理定势。如:漂亮的外表、得体的衣着、风趣的谈吐、动人的微笑等都会给对方造成晕轮效应,使对方爱屋及乌或为以后进一步的交往打下基础。 21 经验效应:也叫定型效应,指公众个体在对对象进行认知时总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对对象进行认识、判断、归类的一种心理活动方式。 22 移情:把公众个体对待特定对象的好恶情感迁移到与该对象相似的人和物上的心理现象。移情效应常表现为:人情效应、物情效应、事情效应。 23 论述影响公众心理效应的因素? (1)、公众的自我意识即公众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一切,包括生理自我、心里自我、社会自我,简言之是自己对于所有属于自己心理状况的认识。在相互交往中每一个人都会极力维护一种与当前社会情景相吻合的形象,以确保他人对其做出使之愉快的评价。公关人员一方面要擅于控制自己的形象,另一方面也要学会识别对方的真实感情,调整自己的策略; (2)、公众的刻板印象就是对事物或人持有的呆板固定而无变通的印象,如说年轻人“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老年人保守迂腐等。从地域上分,认为北方人豪爽粗放,南方人精明能干。另一方面公众的刻板印象还表现为对某类事物的固定看法; (3)、公众的地域文化心理,不同的地域,由于自然条件和政治经济历史等条件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地域文化,在人们心理活动中的反映。如以乡土观念为基础的亲缘心理; (4)、公众的民族心理,由于他是人们在共同的地域上从事共同的生产劳动经济生活并在其中以共同的语言交流思想感情,经过一定的时期逐步形成的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的及心理上的东西,因而民族心理指的就是民族文化心理; (5)、公众的时尚心理,指一定时期内在某一社会文化区域一定社会成员中普遍性的生活样式,或行为模仿。作为公共关系活动来说,应注意时尚嬗变的规律。 24、公众的分类:最常见的分类是按照公众与组织的归属关系,把公众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 按照公众对组织的重要性分为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首要公众是对组织的生存、发展、信誉、成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公众。 按照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为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独立公众 按照公众与组织的关系状态分为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25、心理换位法:通过设身处地的角色换位来了解分析公众内心心理活动的方法,即在研究时把自己放在一定的环境背景之中去体验自己的心情。 26、认知心理学传播论的公共关系价值:1、能运用规范的或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公关传播;2、创造良好的认知环境帮助公众进行认知活动;3、公关工作人员的认知水平决定了认知结果的正确与否。 27、人际传播策略:从广义上讲,人际传播可以指除一般传播外的多有传播,狭义的人际传播即在两个或两人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交流活动它是最古老的和应用最广泛的传播方式,这种传播,任何参与者均有充分的反馈机会,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传播方式,人际传播策略是组织传播策略和大众传播策略的基础。 28、组织传播策略指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有组织有领导有秩序有目的而进行的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传播。

公共关系学》模拟试题一(含答案)

《公共关系学》模拟试题和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市场营销学将公共关系看作是维持组织与环境之间与的一种经营策略和方法。 2.公共关系学是研究和之间传播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3.公众关系是由组织运行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所共同构成的。 4.公共关系在本世纪年代才正式成为一门科学,作为一种职业和学科,它最早产生于国。 5.1947年,美国的大学成立了第一所公共关系学院;1952年,美国的卡特利普和森特两人出版了他们的权威性的公共关系专著,论述了" "的公共关系模式。 6.公共关系人员的性格应该是开朗、、、随和。 7.按公众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组织的影响程度,可将公众区分为非公众、公众、公众和行动公众。 S.公众这一概念特指与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的、或的总和。 9.形象广告是以提高组织知名度,树立组织形象为目标的公关广告。 10.使组织面临公共关系危机的情况主要有三种,即、、。

11.在政府公共关系中,所谓办事公开包括公开、公开、公开和公开办事人员。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公关组织、公关人员和受众是公共关系的主体。(_ )2.一旦脱离了社会组织的目标和需要,公共关系便毫无用处。(_ ) 3.舆论是无形的关系。(_) 4."双向传播与沟通"是现代公共关系思想和理论的精髓。(_ ) 5."清垃圾运动"的直接结果是导致公共关系的学科化。(_ )6.潜在公众是对组织持中间态度或意向不明朗的公众群体。(_ ) 7.形象设计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有固定的模式。(_ )8.口号、厂歌、厂旗等是标识形象的外显。(_ ) 9.印刷媒介是最具渗透力和扩散力的传播工具之一。(_ )10.问卷设计采用在每一问题下列出可供选择的备造答案,请调查对象选择的称为开放式。(_ )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公共关系的经营管理目标是(_) A.销售业绩 B.产品质量

最新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心理学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种特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特定的利益支配下的一部分人和其他人发生关系的过程。 公共关系心理学:公共关系心理学是研究公共关系心理及其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公共关系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关系心理的概念:公共关系心理指的是和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 公共关系心理的特征:可知性,情感性,自利性,广泛性 公共关系客体:公共关系活动中处于客体地位的人和人群,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对象。 公共关系主体:主动开展公共关系的人(组织团体) 公众:指的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客体,他既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潜在的。 心理特征:心理特征指的是心理特点的表征,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表现于公众个体身上最稳定,最根本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能力是使活动顺利完成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的范畴,它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是与活动的效果相联系。 气质: 气质指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内外倾向性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性格:性格是对客观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群体:一般指的是实际群体,实际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群体领袖:包括非正式群体中的自然领袖和非正式群体中的各级领导。 兴趣:是人脑对特定事物的特定反应。 需要:需要是有机体缺乏某种东西时,或受到某种刺激,特别是受到强烈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主观转台,是有机体特有的一种寻求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的心理倾向。 价值:是指周围事物以及人和社会的关系在人的心目中的轻重、主次地位。 价值观:人对事物的是非、善恶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评价以及行为取向构成人的价值观。 评价体系:指的是人们对于相关事物地位、作用进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评价,从而在内心形成相对稳定的决定价值取向的心理内容结构。 价值取向类型:价值取向类型指的是在一定价值评价体系的推动下,行为、活动指向主要价值目标的行为类型。 自我与自我意识:自我又称自我意识,它是指个体对自身及其自身与外部环境关系的认识、评价、态度等心理倾向。 自我的构成要素:生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精神的自我。 自我的境界:自我的不同水平层次称为自我的境界。 自我倾向:自我倾向是一种个体的心理倾向。 心理定势:是心理上的“定向趋势”,它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对以后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起正向或反向的推动作用。 首次效应:第一次和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人或事第一次打交道形成的一种心理定势而难以改变,这种现象称为首次效应。 晕轮效应:指的是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总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印象。 经验效应:是指公众个体凭借以往的经验进行认识、判断、决策、行动的心理活动方式。 移情效应:把对特定对象的情感迁移到对该对象相关的人和事物上来的现象称为移情效应。 社会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的一部分成员对某类事物或任务所持有的共同的、固定的、笼统的看法和印象。 地域文化心理:不同的地域,由于自然条件不同,政治、经济、历史等条件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这种地域文化反映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就是地域文化心理。 民族文化心理:在历史上形成的,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 地域文化心理的表现形式:以乡土观念(地域观念)为基础的亲缘心理,以地域文化为基础的依从心理,指的是依从地域文化价值观点心理。 时尚:时尚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社会成员中流行生活样式,它具有反常规的特点,往往以“新”和“奇”吸引观众,所以又叫时兴。 流言:流言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社会成员中传播的有关共同关心的问题的新闻。 骚乱:骚乱是在某一特定场合或局部范围发生的扰乱和冲击社会正常秩序的群体行为,是一种暂时的无政府状态。 组织内部公众:是组织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基本力量,是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组织得以维护和发展的基本保证。

公共关系学第3章自学测试题

《公共关系学》第3章自学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同步心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攀比心理,相同的社会阶层在消费行为上有相互学习的倾向。 2、产品形象信息:组织的产品及服务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以及公众对组织产生政策、行为的评价,具体内容包括产品的质量、价格、性能、包装、造型、售后服务等。 3、组织形象:即社会公众对组织综合评价后形成的总体印象。组织形象包括的内容很多,组组织精神、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经营作风、管理水平、人力实力、经济效益、福利待遇等,组织形象是这些要素的综合反映。 4、公共关系功能: 公共关系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塑造形象、协调关系、提高素质、优化环境四个方面。 二、判断题: 1、√ 2. √ 3. √ 4. X 三、单项选择题: 1. D 2. A 3. D 4. B 5. A 四、多项选择题:

1. ADE 2. AD 五、问答题: 1、组织的公关部门要注意收集哪些方面的信息? (P.49-51) 答:搜集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1)产品形象信息。就是组织的产品或服务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以及公众对组织生产政策、行为的评价。 (2)组织形象信息。指组织机构及人员的整体形象及其公众对组织的评价。 (3)政府信息。指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有关经济活动的立法,国务院和当地政府的各种法令、条规。 (4)媒介信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上有关本组织的信息及这些媒介本身的相关信息。 (5)竞争对手信息。竞争对手信息包括:对方的历史和现状,经营方针和发展战略,技术能力和设备状况,产品开发与销售状况,市场价格与占有情况,领导人的文化水平和能力,个人兴趣和爱好等等。 (6)市场信息。市场信息包括: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顾客及潜在顾客的分布,顾客的人数、性别、类型、收入、购买动机、消费特点、购买方式、对产品的期望等等。 (7)内部公众信息。内部公众信息包括职工对组织管理、劳资关系、福利待遇、职工教育、参与决策等方面的意见,

公关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心理学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三)公共关系心理的含义和特点 (四)公共关系心理学学习的内容 (五)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二、考核要求 (一)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心理学 1、识记:(1)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心理学 2、领会:(1)公共关系的特征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识记:(1)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领会:(1)公共关系与心理学的联系 (三)公共关系心理的含义和特点 1、识记:(1)公共心理的概念 2、领会:(1)公共心理的特征 (四)公共关系心理学学习的内容 1、识记:(1)公共关系客体;(2)公共关系主体;(3)公共关系过程 2、领会:(1)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习内容 (五)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1、领会:(1)为什么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2)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章公众的心理特征 一、考核知识点 (一)公众心理特征概述 (二)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 (三)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 (四)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

二、考核要求 (一)公众心理特征概述 1、识记:(1)公众;(2)心理特征 2、领会:(1)公众心理特征的成分与结构 (二)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 1、识记:(1)个性心理特征;(2)能力;(3)气质;(4)性格 2、领会:(1)了解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对做好公共关系工作的意义 (三)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 1、识记:(1)公众在性别、年龄、职业、不同文化水平等方面的角色心理特征 2、领会:(1)了解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对做好公共关系工作的意义 (四)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 1、识记:(1)群体;(2)群体领袖; 2、领会:(1)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2)群体领袖的心理特征;(3)群体心理与群体领袖心理的关系;(4)了解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对于做好公共关系工作的意义 3、应用:(1)运用群体心理的原理分析所在单位的群体心理特征 第三章公众的心理倾向 一、考核知识点 (一)公众的兴趣倾向 (二)公众的需要倾向 (三)公众的价值观倾向 (四)公众的自我倾向 二、考核要求 (一)公众的兴趣倾向 1、识记:(1)什么是兴趣;(2)兴趣的个体差异 2、领会:(1)公众兴趣在公共关系工作中的作用 (二)公众的需要倾向 1、识记:(1)什么是需要;(2)需要的特点;(3)需要的类别;(4)需要的层次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心理学

29657 公共关系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公共关系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关系领域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学科。 一、心理学视角中的公共关系具有四个特征 1、公共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物或人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2、公共关系是公共关系主体为自身的根本利益或特定利益而追求沟通、理解、支持的建 立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过程; 3、公共关系是主体和客体双方互动的活动; 4、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都有可能是个体的人,不能够完全排除个人之间的交往包括个 人之间私底下的交往。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是应用于公共关系领域的心理学 2、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的公共关系学。 三、公共关系心理的含义和特点 含义:指的是和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 特点:1、可知性:表现在公共关系是一种充满主动性的行为和活动,因此对公共关系心理的认知特别是对公众心理的认知同样带有主动性。 2、情感性:公共关系活动的情感性,决定了公共关系心理的情感性。 3、自利性:维护自身利益的心理贯穿于公共关系活动始终,渗透和作用于公共关 系心理的全过程,因而构成公共关系心理的自利的特点。 4、广泛性:公共关系心理学是以行为涉及的领域作为划分依据的,因此它和同类 分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样,具有广泛性。 四、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的心理 公众:公共关系的客体,指的是公共关系活动中处于客体地位的人和人群。 2、公共关系的过程——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心理 3、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团体的心理 第二节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实践的任务是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位的任务。 一、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 二、提高公共关系人员的专业素质 三、推动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创建和完善我国公共关系心理学 第三节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根本原则:理论联系实际 一、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 二、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 三、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 四、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则 第二章公众的心理特征 第一节概述 一、含义:是公众心理特点的表征。 二、公众心理特征的结构 1、个性心理特征是公众心理特征结构的第一个组成部分(底层) 2、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中层) 3、实际群体的心理特征(高层) 三个组成部分是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的。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是角色心理特征和群体心理特征的基础,显示的是个体在心理特征上与其他个体的差异,最具稳定性和独立性;角色心理特征是同类公众共同心理特征的抽象,显示的是该类角色和他类角色在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具有变换性和伸缩性;群体心理特征是公众在群体互动中产生的和个体心理特征相对应的心理特征,显示的是人类社会性和群体性的特质,具有凝聚性和排他性。每一个公众都同时具备这三种心理特征,因而他们是统一的,又必然是互相影响和制约的;每一种心理特征在不同公众身上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而他们是相对独立又不能互相取代的。 第二节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 一、个体在能力上的特征 能力是使活动顺利完成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的范畴,最鲜明的特点是与活动的效果相联系。 良好的操作能力特征:(1)针对性,针对问题的关键、对症下药入手;(2)技术性,技

公共关系心理学简答题10

公共关系心理学简答题(10) 公共关系工作中如何制造和引导公众舆论? 舆论是可以制造和引导的,制造舆论和引导舆论是为了公众的注意,扩大组织影响,消除公众的某些偏见或误解 “制造舆论”在这里的含义就是制造能引起公众广泛的重大事件,就是制造新闻 “引导舆论”在这里的含义就是利用引起公众广泛议论的重大事件因势利导,使公众相信自己的看法或提出自己的想出而未说的看法制造和引导舆论一般也要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这一专门的舆论工具,善于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联手制造或引导舆论,是产生重大社会影响和引起社会轰动效应的关键 制造舆论和引导舆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举办展览会、演讲活动、赞助洗、庆典活动等都是制造舆论和引导舆论的途径和方式。一般说来,它们都要遵循符合社会的需要。迎合兴趣热点,出奇而不出格的原则,制造舆论和引导舆论都要顾及到产生的社会影响。归根到底,制造舆论和引导舆论都还是为了树立组织在社会上良好的形象,而不是不是只管知名度而不管美誉度。 集体这样一种特殊群体具有如下五个特征:1、集体是承担社会分工任务,创造社会价值的群体 2、集体是有一定的组织结构、有共同目标和特定任务的群体 3、集体是成员间互相适应互相帮助、彼此友爱相处的群体 4、集体是民主和集中高度统一,自由和纪律高度统一的群体 5、集体能满足成员精神需要和其他需要、能充分发挥成员聪明才智的群体 集体是怎样影响个体:1、明显的社会促进作用2、明显的社会标定作用3、明显的社会规范作用 集体意识的形成:1、组建集体的外在形式———某种社会组织 2、明确组织的共同任务和行为规范 3、在持续的集体意识的灌输活动和集体活动中形成的集体意识 集体意识的表现:其一,承认集体利益的价值,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能顾及到集体利益而不是个人利益,能积极地为集体利益作贡献 其二,遵守集体的规范,自觉地以集体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当集体中出现不遵守集体规范,危害集体行为时能站在集体的立场上分清是否 其三,和集体中其他成员友好相处,关心、帮助、团结集体中的其他成员,能避免无原则的冲突,当集体中出现冲突时能主动地发挥化解的作用 集体的集体意识(三个特点):其一,集体成员对集体具有认同感,归属感,服从组织的决定,遵守组织的章程,纪律严明,同心同德,上下级之间和同事之间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合作,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比较平等,具有良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其二,集体成员对集体具有责任感、效力感,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能按质、按量、按时地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能自觉地关心集体,参与组织的管理,必要时肯定为集体作出牺牲 其三,集体成员具有共同的集体荣誉感,先进能够帮助后进,后进能够向先进看齐,很少有妒嫉,保守等不良现象,在集体取得成就是为集体而自豪,在集体中遇到挫折时不气馁、不互相埋怨而以积极的态度群策群力共渡难关

公关心理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公共关系心理?它有哪些特点? (1)公共关系心理是指和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 (2)公共关系心理学具有四大特点:公共关系心理的可知性,公共关系心理的情感性,公共关系心理的自利性,公共关系心理的广泛性。2.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的心理 公共关系的过程——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心理 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团体心理 3.公共关系心理血担负着哪些研究任务?为什么说实践方面的任务是第一位的任务? (1)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分为理论任务和实践任务。理论任务是创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心理学;实践任务是创造有利于开展公共关系的条件,为公共关系活动的顺利展开提供心理依据和有效的方法。⑴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⑵提高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⑶推动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开展。⑷创建和完善我国的公共关系心理学。 (2)就我国现在的情况来说,实践的任务是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位任务。既然我们承认在心理研究上比别人落后,既然我们想通过建立各种应用心理学来缩短和别人的差距,那么,就应该把应用领

域的工作目标当作自己的目标。拿公共关系心理学来说,就是要把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当作自己的目标。公共关系心理学要为公共关系的有效开展提供心理依据和科学方法。,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一项根本任务。 4.进行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应遵循哪些原则?为什么必须遵循这些原则? (1)公共关系心理学应遵遁以下原则: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发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则。 (2)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也就是要以公共关系实践活动为基础,以指导公共关系活动为目标。只有这样来理解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才能取得实际的意义和良好的实践。 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要依靠尊重人的心理要求、尊重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来体现,否则,影响公众态度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成为没有实际内容的“空洞的原则”。 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只有紧紧环绕于提示公共关系活动中心理现象的发展规律,才能使公共关系心理学成为一门真正的、公认的学科。 发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则。在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中坚持开拓创新的原则,不但对建设这门学科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对提高我国的民族素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具有积极意义。

公共关系心理学大纲往年试题完整版

公共关系心理学(大纲)+往年试题完整版 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 南京师范大学编(高纲号0756)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公共关系心理学》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设置本课程是为了向应考者提供公众心理特征等公共关系心理学知识和原理,提高本专业应考者处理公共关系、人际交往和关系协调等能力。 本课程是在基础心理学课程之后的后继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应考者了解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在社会生活与工作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公众的心理特征、心理倾向、心理定势等个体和群体心理学知识和原理;掌握对公众心理认知、与公众心理沟通及影响公众心理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具备处理某一组织的公共关系事务的能力与技术。 二、考试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心理学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三)公共关系心理的含义和特点 (四)公共关系心理学学习的内容 (五)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二、考核要求 (一)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心理学 1、识记:(1)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心理学 2、领会:(1)公共关系的特征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识记:(1)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领会:(1)公共关系与心理学的联系 (三)公共关系心理的含义和特点 1、识记:(1)公共心理的概念 2、领会:(1)公共心理的特征 (四)公共关系心理学学习的内容 1、识记:(1)公共关系客体;(2)公共关系主体;(3)公共关系过程 2、领会:(1)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习内容 (五)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1、领会:(1)为什么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2)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章公众的心理特征 一、考核知识点 (一)公众心理特征概述 (二)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 (三)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 (四)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 二、考核要求 (一)公众心理特征概述 1、识记:(1)公众;(2)心理特征 2、领会:(1)公众心理特征的成分与结构 (二)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 1、识记:(1)个性心理特征;(2)能力;(3)气质;(4)性格 2、领会:(1)了解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对做好公共关系工作的意义 (三)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 1、识记:(1)公众在性别、年龄

公共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2015年版)

公共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2015年版)

公共关系心理学:(现代关系之父,艾维李1903)的学科性质:公关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公共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公共关系学是研究公共关系的客观现象和活动规律的学科,是对公关实践的总结、提升和理论化。主要研究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各种关系状态及其规律、信息沟通的现象与规律、公关活动策划、实施的方法和规律(四步工作法:调研、策划、实施、评估)。公关心理学是研究在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及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公关实践的主客体特有的心理状态及其在交往中相互影响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公共关系心理:指的是和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公共关系三要素即公关活动的主体(社会组织心理)、客体(公众心理)、沟通传播(过程,公共关系活动中的传播和沟通心理)。客体:指的是公共关系活动中处于客体地位的人和人群。公共关系主体:组织团体是公共关系的主体或称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团体。公共关系过程: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具体表现为公共关系过程中的环节。公关心里学的特征:普适性、交叉、应用、发展。公关心理学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公关心理学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法:系统分析、动态研究、比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口头调查和问卷调查)测验法、实验法、案例法。公关心里学研究任务分为理论任务和实践任务,理论任务是发展和完善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实践任务是(首要)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决策水平,提高公关人员的专业素质,推动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开展,发展和完善公共关系学的学科体系。公众:指与某一个公关体相互联系且相互作用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总和,是公关活动中的承受者。公众必须是与组织有联系的人群,不同的社会组织有不同的公众群体,公众与社会组织的联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公众的存在形式不是单一的。公众心理具有一致性,关联性,利益性。公众心里特征:指公众在各种心理过种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稳定性、经常、根本、独特)。公众心

江苏自考历年29657公关心理学考题

2007年4月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试题 选择题:22分 1.组织严密,乐于和群,爱好娱乐,喜欢发牢骚,重感情,讲义气,描述的是()A军人的心理特征B农民的心理特征C工人的心理特征D服务员的心理特征 2.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是() A大众媒体B组织团体C政府D公众 3.使活动顺利完成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是() A能力B气质C性格D动机 4.组织内部的向心力有两种,其中围绕组织领导的向心力() A带有民主化倾向B带有军事化倾向C容易使组织失去活力D容易造成组织失控 5.由若干人的互动关系作为存在形式的群体称为() A实际群体B假设群体C正式群体D非正式群体6.公众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 A性格B能力C气质D兴趣 7.“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是基于以乡土观念为基础的() A地域文化心理B民族文化心理C亲缘心理D依从心理 8.“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表现了宏观心理定势中的() 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社会刻板效应D经验效应 9.微观环境引起的心理变化具有() A稳定性B变动性C主动性D被动性 10.心理定势的习惯性又称为() A潜在性B固着性C自觉性D不自觉性11.公共关系活动中,推动公众心理变化的最直接的因素是() A公关主体的行为B公关客体的行为C媒介公众的行为D政府公众的行为 12.在外面受气,回到家中拿家人当出气筒表现出的心理防御机制是() A压抑B投射C反向作用D转移 13.最原始的沟通形式是() A轮形沟通B链开沟通C星形沟通D根形沟通14.“爱屋及乌”表现了社会心理的() A晕轮效应B经验效应C首因效应D移情效应15.广告通常属于() A流泻式劝导B冲击式劝导C浸润式劝导D逆行式劝导16.组织形象的好坏取决于组织的() A产品B成员C财力D宣传 17.组织形象中最有代表性的实力形象是组织的() A奖金状况B产品质量C成员的数量和质量D生产、技术设备 18.有预定目的,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无意注意D随意后注意19.影响认知公众心理的主要因素是()

《公关心理学》在工作中的运用

《公关心理学》在工作中的运用 公关心理学揭示公共关系活动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使公共关系人员掌 握最必需的公关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公共关系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了解社会组织其公众对象在公共关系活动过程中特有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规律。 公共关系心理学是进一步开放和深化改革的历史必然。改革是现代中国的主旋律,改革的内容之一是要将以平等、竞争与劳动为特征的商品经济引入中国,从而使中国溶人民主化、商品化、人性化的大潮流。这种潮流客观上要求人们在全球已成为一个大村庄的激烈竞争中,不仅有实力应付与国外大公司所进行的集团竞争,而且又能在与各类团体所开展的游击战术中立于不败之地。这种竞争还必须充分体现人性化社会,高度重视公众心理需要、情绪状态、个性特征、心理坐标等特征。此外,几年的改革实践,也遇到了一些障碍,这些障碍一方面是缺乏沟通、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则是“私关”猖獗,世风日下,甚至人心迷乱。因此,人们深感有着眼于公众、着眼于公众心理的公共关系的必要。现代的全方位竞争使传统公关受到了严峻挑战。那些不注重团体及个体自身形象、缺乏人际交往艺术技巧的团体已难以发展。可以说,团体着想在这个充满竞争压力的社会中存在、发展,就不能无视公共关系心理学。 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与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基本要素密不可分的。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即公关主体(实施公关活动的社会组织或组织的代表、公关客体(组织的各种公众,其中主要指各种外部公众)、公关中介(传播、沟通),因此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内容相应地就由三个大的方面构成:一是公关主体即社会组织心理,二是公关客体即公众心理,三是公关中介即传播、沟通心理。公关心理学是公共关系学科体系中的一门新学科,是在公共关系学原理和普通心理学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内容、对象和任务,对推动我国公共关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一、从公关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来看,公关心理学是应用于公共关系领域的心理学,又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的公共关系学。随着这门学科研究的深入,它必将会对研究公共关系的其它学科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推动整个公共关系学科群的发展,丰富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理论和指导中国的公共关系实践。 二、从公关心理学的含义和特点来看,公关心理学指的是和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它是以行为涉及的领域和活动进行的范围作为划分依据的,所以我们既可以研究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角色——总之是各种不同人的心理,也可以研究各种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性。从公关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来看,公关心理学研究的是公众的心理,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心理和组织团体的心理。也正因为是“人”在主动地开展公共关系,当然就要研究人的心理——研究公共关系主体的心理。 三、从公关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来看,它分为理论任务和实践任务,而实践任务是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任务,因为它能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能提高公关人员的专业素质,能推动公关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创建和完善我国的公关心理学。 四、从公关心理学研究是遵循的原则来看,因为它立足于公关实践、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环绕于公关心理以及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则,所以能够推动公关活动的有限开展。 综上所诉,学习公共关心理学是有效开展公共关系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所以我们得学习公关心理学这门学科。实践运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公共心理学这门学科在工作中的运用是很有必要的,让每一个在本我、自我、超我中不断完善自己;而且运用好这门知识将助人也自助。现就谈谈关于公共心理学在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