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军五大主力简介

国军五大主力简介

国民党五大主力传奇(转载)

西安交通大学网络部长麻军平

历史被如沙的岁月悄悄掩埋,回首时,已了无痕迹。如烟往事,似水流年,而当我们聆听抚摩这封尘的记忆时,总会有一串串熟悉的名字在大漠鸣沙中突兀、回荡。60多年前,烽烟四起的中华大地上,曾出现五支战功显赫、装备精良的英雄部队,他们共同拥有一个光荣且充满传奇的名字:五大主力。一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他们要么不甚熟悉,要么一知半解,时值**战争胜利60周年,在这里按排名顺序逐次介绍他们的故事,谨以此文纪念那些为保家卫国、抵御外悔,为了自己理念信仰而浴血奋战、前赴后继的勇士们。

勇者无惧,他们只是害怕被遗忘。

一:74军

代表人物:王耀武张灵甫

蒋家王朝“御林军”。第74军是1937年9月1日在浙江组建,由王耀武第51师和俞济时第58师合编而成,全军共8个团,2.1万人,抗战第一年内已显露其慓悍本色。这支由浙江保安团队,原山东北洋省军与中央军第1师旁枝部队合编而成的奇异组合,是抗战八年之间战功最为辉煌的部队,精彩战例不胜枚举:38年万家岭战役,作为核心主力,给日军重大杀伤,次役首创歼灭日军几乎一个完整师团的

佳绩,此战既无平型关八路军奇袭之利,又无昆仑关国军火力之优,全靠将士浴血苦战,74军攻得上守得住,居功至伟。(305团团长张灵甫率一支部队奇袭张古山,又坚守数昼夜,为最终的胜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后郭沫若专门派田汉编剧,歌颂德安大捷,张灵甫在剧中以真名出现,一时间闻名天下)41年参加上高会战,歼敌16000,缴获骏马2800匹,击毙日军中将、少将各一名, 74军在战役中“拼死力拒,虽血肉横飞、伤亡惨重,仍不稍退,是日一日间敌我伤亡均在四千以上”,被罗卓英评价为“战斗力量坚强”!(荣获国民政府第一号武功状和最高荣誉“飞虎旗”,被誉为**铁军。何应钦称之为“开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常德会战中74军57师8000之众面对日11军数万人马,死守常德16天,顽强抗击了日军陆、空、坦的协同攻击,在日军猛烈炮火甚至释放毒气情况下仍死战不退,伤亡殆尽(时值开罗会议期间,57师的英勇奋战极大的提高了国威、军威,给罗斯福总统的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还专门在备忘录上记下余成万师长的名字。著名作家张恨水就根据常德之战写出一部名叫《虎贲英雄》的小说。为纪念74军为国捐躯的牺牲将士,常德人民自发募捐,于1944年3月在市青年路东侧修建占地达30000平方米的阵亡将士墓地,作为永远的纪念)。湘西雪峰山会战(几乎全歼日军116师团,消灭日军3万左右)。第51师的师歌唱道“我们在战斗中成长,我们在炮火中相从。我们死守过罗店,保卫过首都,驰援过徐海,大战过兰封。南浔路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国家的武力,民族的先锋!”这支抗战时期最伟大的部队,在武汉会战后由蒋中正亲定为军委会总预备军,

为华中三大战区之前卫。日军对这支国军中的王牌部队也深为畏敬,并以”三五部队”称之(指所辖的第51师,第57师,第58师,皆以5开头)。在南昌会战中,即使兵败如倒,该军仍不改其英勇豪迈之**铁军本色。曾两次荣获军委会最高荣誉——飞虎旗,一次国民政府第一号武功状,连美军顾问团曾有过“中国只有74军能打”的赞誉。国军中无人出其右者。

1946年改编为整编74师,全师3万余人,全副美械,师长张灵甫(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1925年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四期)兼任南京警备司令,拱卫首都,号称“御林军”。进攻苏北解放区,连克两淮(淮安、淮阴均为解放军在苏北战略要地淮阴是苏皖解放区首府,具有非常重要的军事、经济和政治意义,即使在解放军采取积极防御,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的战略下,也是属于不到万不得以绝不轻言放弃的要地。两淮和华中解放区基本丧失,华野主力只得北撤山东,华东局势日趋严重,造成了很大困难),二战涟水(第一次是搭档整28师太不经打,未能攻占,国军方面损失7000其中74军2000多,解放军6963,10纵司令谢祥军也在战斗中阵亡,这是华东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阵亡的职务最高的将领。第二次对王必成6纵战术成功,顺利成功),攻占宿迁,立下头功。47年5月13日在孟良崮被围,力抗华野五个主力纵队(1、4、6、8、9,不计打援),也全力支撑了三天。(本人认为,此战主要在于汤恩伯判断失误,急功近利,友军不全力增援解围,张灵甫又过于狂妄自大,孟良崮是石头山,既无法构筑工事,又没有水源,是标准的绝地,重炮也无法带上山,炮弹落

下,碎石飞溅,杀伤力倍增,失败再所难免,即使换了美军陆战1师,同样条件,3天也挂了)。重建之后的74军,保卫阜阳(对阵中原野战军第1、2、3、6和11纵队以及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成功坚守6天),济南战役死守商埠(48年9月,济南战役打响,王耀武飞赴南京求援,蒋介石命令74师空运济南。但一天后解放军就以炮火封锁了飞机场,仅空运了7个连,这7个连后来被王耀武派往商埠,担任第2绥靖区司令部的守卫。9月20日,解放军猛攻商埠,22日开始攻击第2绥靖区司令部,74师凭借司令部坚固的钢筋水泥大楼和四周明碉暗堡组成的工事,负隅顽抗。此出的战斗相当激烈,被誉为济南战役中的“绞肉机”,解放军集中炮火猛轰,整幢大楼被炸得千创百孔,满目疮痍,几乎被炸成个躯壳架子,但74军的这7个连仍然拼死抵抗,子弹和手榴弹不断从窗口和弹孔里飞出,即便在解放军攻入楼内后仍与解放军逐楼、逐屋、逐层争夺,力战不降,解放军称之为“打死不缴枪”,这7个连即使在军官大半死伤的情况下,士兵也极少投降,秉承了老74军的顽强战斗意志,最后全部战死。

战术上,74军爱出险招、奇招,出其不意(在张灵甫任军长期间尤其突出),可谓艺高人胆大,多采取正面佯攻,侧后迂回,或超越攻击(在第二次涟水之战中,6纵就中了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和整28师、整7师在城外猛干,最后被74军强渡黄河迂回偷袭涟水成功)。“部队骄横,攻击精神较顽强。善于集中使用兵力,先以集中炮火打我阵地一点,掩护步兵攻击,且善于使用小部队,以锥形渗入我侧背,错乱我部署,但不善于近战。官兵素质在蒋军中算是比较好

的,**占很多,军官、士兵甚至马夫都经过严格标准训练,战术指挥及技术动作均较正规熟练。装备精良,补给充足,两淮战后,该敌伤亡惨重,敢于大胆缩编建制,也不顾兵员缺额。其官兵对蒋甚为信仰,且骄横自大。”(解放军评语,在当时的情况下,已经比较正面了)当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最终74军也就栽在了险招上,如果不冒险前进,被围不坚持“中心开花”,也不会翻船。(但另一方面,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若真放弃了“中心开花”,不敢铤而走险,那也就不是74军了)74军的战斗意志、战斗力、纪律性都是国军中首屈一指的,(孟良崮战后,华野监听还有国军电台活动,立即判断74师还有残部没有解决,果然在孟良崮、雕窝之间的山谷中发现约7000多人,这些官兵不开枪不走动,静静等待解放军撤走后与增援部队会合,解放军先前曾发现过,但见其既没有开火也没有奔跑,以为是友军而未注意。大败之后还能如此,其战力之强军纪之严可见一斑!),待遇也是最好(该军发双饷,薪水是国军其他部队是两倍。老蒋宁可饿着其他人,也不能委屈74军)。同样,也拥有各国王牌军的共同特点:傲、狠、悍,全军自军长以下普遍瞧不起其他部队,不仅是杂牌,甚至也包括中央军,这也是孟良崮战役时83师见死不救的主要原因。

在战绩上,五大主力中最辉煌,更加难得的是,抗战中的许多战绩都是在使用劣势装备的情况下取得的(万家岭就是典型),美式装备抗战后期才装备部队,与新1、新6等比起来,难度系数更高,综合各方面,力压18军,位列五大主力之首,74军当之无愧。

二:18军代表人物:胡琏

陈诚土木系支柱。18军可以说是陈诚的起家资本,陈诚军事集团别称“土木系”中的“土”字即代表着18军骨干部队11师,“木“则代表18军,它也是罗卓英、黄维、方天、胡琏等将领日后赖以晋阶的基础。18军是五大主力中建军最早、历史最长,在军阀混战、**作战、国共内战中屡立战功,为蒋介石与陈诚所心爱之嫡系部队,其骨干皆为黄埔军校毕业生,与敌作战时又都能以身作则,堪称主力王牌。抗战最有名的战绩为淞沪罗店拉锯战(18军力敌松井石根指挥的第3师团历时近一个月日军为争夺这个弹丸之地,战死的就有几千,整个罗店血流成河,被日军称为“血肉磨坊”。)、1943年长江石碑要塞保卫战等(奉命固守要塞的18军11师师长胡琏。大战在即,胡琏写下5封诀别信,然后沐浴更衣,做好了决死一战的准备。在石牌外围拚搏战中,日军一度钻隙绕过石牌,冲到距三斗坪仅60里的伏牛山。胡琏立即命其属下将国旗插到最高峰上,并严令守军不得后退一步。他用电话告诫将士:“打仗要打硬仗,这一次一定要使日军领教中国军队的作战精神!"11师在孤军奋战的情况下,为保证这个将来可作为反攻的支撑点,保卫陪都的最重要门户,一直坚持到国军展开全面反击并彻底击败日军为止,11师的巧妙部署,顽强坚守,为最终胜利起了关键作用,此役日军损失惨重,死伤2万多。有报纸在报道时曾将其寓为东方之斯大林格勒,虽过分夸张,但是第11师所固守的要塞

对于整个会战获得最终胜利的重要性则不言而喻。石牌口战役是**战争重要一役,使囸军占领重庆进入四川计划破产,使重庆国民政府转危为安。战后,师长胡琏因固守石牌要塞有功,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所属之团、营长也各获得了最高级的奖章。石牌战后,18军将此战阵亡的15000名官兵的忠骨埋葬在他们用生命鲜血保卫的土地,深信忠骸有寄,然而仅仅60年之后墓地已然被夷平,成为学校,带路的学生居然还很新奇地称当年学校伙房还把挖出的棺木当柴火。为国御侮而亡的将士最终受到这样的对待,实在令人寒心,是为民族的不幸……)1944年11月,作为嫡系主力,得到了第一批换装美械的待遇,使得战斗力大幅度提升。在不久之后的湘西雪峰山会战中表现突出,和74军联手作战,给日军重大杀伤。(整个战役历时55天,击毙日军12400多人,击伤23300人)

46年5月, 18军整编为11师,师长胡琏。在解放战争中,他率领的整编第11师一直充当着救火队的任务,哪里有难便被投入哪个战场,取得了辉煌战绩:46年10月章逢集大战,中野主力近6万人(3、6、7纵),三个纵队围攻整11师32团一个团五天五夜,最后打成平手,中野伤亡四五千人, 11师32团伤亡2700余人(32团本不想撤退,因一营营长牛镇江擅自带两个连突围撤走,才不得不带余部撤走,战斗连头带尾总共5天。32团一个团能够面对十倍以上解放军人海般猛攻,奋战5天,坚守章缝集3天3夜,重创对手,最后安然撤退,保存了500多人的骨干,在古今中外历史上都属罕见,够拽。中野忙活了一大顿,不但没有战果,反而受到重大挫折,全军不

得不后撤100余里休整,丢掉了鲁西南所有根据地,损失重大。);山东南麻战役,华野集中五个纵队,其中一个打援,四个纵队外加鲁中军区三个团猛攻南麻5天5夜,仅歼11师一个团,自身伤亡达1万余人(比较有名,不再多说);47年9月曹县战斗,整11师孤军突出到土山集、大义集一带,华野急于报南麻一箭之仇,调动5个绝对主力纵队(华野1、3、4、8、10纵,中野11纵)设下口袋阵,严密包围,11师师长胡琏嗅觉敏锐,马上停止前进,进驻两个村庄挖掘工事固守。解放军还是老战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以3、8两纵猛攻土山集守军18旅,4纵阻击大义集增援。18旅坚定守住土山集,经过3天激战,重创3、8两纵,同时大义集的11旅及时出击,痛扁4纵一顿,打垮4纵坚强阻击,猛烈从后攻击3纵后方,华野见势不好,迅速撤退。解放军伤亡4413人,11师伤亡3000多。

进入大别山之后,18军这只猛虎更是威风凛凛,中野不但是高度警惕,几乎是轻易不敢接战,如中野1纵绝对主力20旅于48年1月在包信集与整11师遭遇,损失很大,其中一个主力营,4百余人被成建制消灭; 2纵也好不到哪里,在大别山里不停地躲避11师,基本上是一个11师追着打,追着包围的过程。6纵虽然整天躲躲藏藏,但在48年1月16日,在王家店宿营的中野6纵18旅还是被逮了个正着,旅长肖永银一听整11师来了,丢掉旅直属队,使300余人全部被俘虏,总算保全了18旅。王家店成为永远抹不去的痛。一直到18军淮海战场被歼之前,解放军数次企图歼灭18军的计划都没

有成功,在此之前可以说18军对中野、华野基本保持了非胜即平的长胜战绩(虽说46年底宿迁整69师被歼一仗不太光彩,但至少自己也没吃亏。)胡琏也被毛主席老人家称为“狡如狐,猛如虎”(放在哪里,哪里解放军都头痛,属于“最不受欢迎的部队之一”)。在淮海双堆集,18军118师“老虎团”33团(该团全部是由战斗经验丰富的**组成,作战时凶狠顽强,罕遇对手,堪称是18军之精华)与解放军两个团血战大王庄,殊死肉搏,攻守双方几乎都拼光,此战为整个淮海战役中最残酷、激烈的争夺之一,战况之激烈,以至吓得旁边85军一个主力团直接投降了事。该团全部是由战斗经验丰富的**组成,作战时凶狠顽强,罕遇对手,堪称是18军之精华,理所当然成为12兵团的刀尖。守卫核心阵地大王庄一战与解放军两个团殊肉搏,为淮海战役最惨烈的战斗。

淮海双堆集被歼之后,重建的18军随胡琏12兵团参加了金门之战(古宁头之战,太耳熟能详了,不再叙述),撤台后胡琏官至陆军一级上将,金门警备司令,当了一回“金门王”,1977年病逝(胡琏死后的1979年,粟裕视察南京军区、福州军区时与老三野们座谈,提及胡琏不无惋惜地说:悍将谋才,古宁头之恨难消啊)。

与74军不同,18军不那么张狂冒进,更加谨慎、狡猾,且注重构筑工事,例如子母堡,进可攻,退可守(如南麻之战);胡琏44年掌军后,经过调教,其战术与一般国军完全不同,对付我军的近战、

夜战,18军也改变了防御战术,采取“大纵深的弹性防御”,其特点就是主要加强本阵地周围的移动警戒,通常以一个前哨连游动不定,迷惑对手,使之扑空,一经接触即迅速后撤。与之相应,其村落防御的重点不在村外而在村内,又以村中心为核心,沿街构筑无数地堡,核心阵地外围鹿砦多至3层,不仅障碍进攻,更主要的是诱使冲锋部队进至鹿砦前沿后实行突然的火力杀伤。攻击得猛时,全部收回去,在攻击无效或攻击乏力时,一下又反弹回来。对付这种防御,突破村沿只是战斗的开始,这与一般国军部队作战有本质不同,即突破村沿强固工事即基本获胜有很大的区别。针对解放军巷战特点(用炸药包先爆破房屋,然后突击组迅速冲锋,一般国军不降亦跑。),胡琏制定了特别反突击的战术。解放军爆破组将房屋炸开后,突击组一涌而上,就遭到11师守军小集团有组织的射击和反扑,一般小集团由两三个人组成,全部配备冲锋枪和卡宾枪,两三个小组在爆破后同时出击,从不同方向对准爆破口集火猛烈射击,突击小组几乎无一幸免,大都死伤在突破口,(资料来源:战争秘史档案馆)章逢集就是最好的例子。与74军一样,18军作为王牌军,军纪严明,(1948年3月,在执行搜索任务的时候整11旅(11师)有一个便衣队纵火烧毁民宅数座,致使民怨沸腾。整11旅从1928年建师起至今从未发生过烧杀抢掠违反军纪的事件,此一事件引起旅长杨伯涛极度重视,立即命令将带领纵火的班长逮捕枪决,以肃军纪。

在双堆集被围困的日子里,第11师担负着保卫第12兵团兵团部的任务,官兵仍兢兢业业,克尽职守。)且先后产生了5个一级上

将、4个参谋总长、两任海军总司令、1个空军总司令、1个勤联总司令、20多个军长,在五大主力中排名第一。

总的来说,我更喜欢18军,但在抗战时的战绩不如74军,荣誉也没74军多,其他方面我认为两者不相伯仲,解放战争中的战绩在国民党军中绝对数一数二,由于形态意识的缘故,人们对战绩知之甚少,加上74军“御林军”的名头,知名度不如后者,屈居第二。

三:新6军

代表人物:廖耀湘

印缅远征驻印军主力“中国虎”。新6军的骨干班底(或者说前)为新编22师,在编入新6军之前还是5军的主力,昆仑关的胜利也有新22师的汗马功劳,(消灭日军4000多人,克复昆仑关,一战扬名,著名剧作家田汉还专门采访了廖耀湘,称其为抗战中的狄青)42年在5军的建制内参加了印缅远征,西渡怒江,第一次远征中主要战斗为接应200师自同古撤退,打完后也还有7000多人,实力仍存,可惜远征军撤退时军长杜聿明却不听廖耀湘建议,尝试突破日军阻击,非要往野人山炼狱里钻,这一昏招的直接后果就是新22师兵员从进山时的7000直线下降到了到达印度时的不足3000,牺牲超过半数。(树林里,草丛中,一支支锈蚀的枪支,一堆堆散乱的白骨,无言地诉说着情况之惨烈,上万名官兵的骸骨永远留在了异域他乡。远

征军在正式作战中未损失团长以上将领,而在撤退中竟损失四员之多。)反倒帮了日军大忙。(其实当时远征军的当面日军只有56师团,还因为长途行军疲惫不堪,实在没有多大把握能把整个远征军都拦住,远征军的不战自乱让师团长渡边高兴得半死。)42年底,5军回国新22师留印(当时隶属于新1军,军长郑洞国),换装美式装备,在兰姆伽整军经武,刻苦训练,经过一年的整训,练就了丛林战的过硬本领,自此掀开了新22师——新6军最辉煌的一页。1943年10月参加第二次缅甸战役,向缅北挺进,与新38师(师长孙立人)互相配合,二进野人山,占领胡康河谷,克于邦、下孟关、攻占瓦鲁班……在整个缅甸反攻战役中,新22师给日军的王牌18师团毁灭性打击,歼灭敌人20000多,一雪2年前野人山兵败的耻辱(史迪威语,其中新22师单在卡盟一役就毙伤日军不下5000,间布山山区3000多,在攻占瓦鲁班战斗中突袭18师团司令部,缴获18师团发布作战命令的关防大印,这在抗战期间绝无仅有。蒋介石的嘉奖电只有三个字:中国虎!)。随着第14师(龙天武)和第50师(潘裕昆)空运来到缅北反攻的前线,驻印军扩为两个军,原属土木系54军的第14师、第50师加上新22师组成了著名的新六军。随后攻克八莫、南坎、芒市,打通了遍染鲜血的滇缅公路。45年5月运抵芷江,并参加了对日受降签字仪式,负责警戒。随着国府南京光复,新6军成为首批进驻的部队,早于74军。(极高的荣誉!)

1946年2月新6军遵令远赴东北,急先锋还是新22。新22师“虎

师”之名决非浪得虚名,以师单位计,无疑是东北国军,或者说是全国国军头号王牌。进东北后所向无敌,多次以一个团大败东野一个军,基本说明战争初期新22师一个团可以顶东野一个军,差距非常惊人。新22师三个团个个凶猛异常,1、李定一65团威远堡门进攻击败3纵。2、罗英66团5个连沙岭防守完胜4纵。3,64团沙后所大败东野王牌2纵4师。(新6军在东北战场的战斗以往材料介绍都不多,很多****,在此多介绍一些。)

举几个战例:46年2月初闯关东的新22师相继占领盘山、台安、辽中,在辽河以北地区形成一条线式防御阵地。其66团和师属教导营总共就3千人(一说66团守沙岭只有5个连,加团直属部队,1500——1800之间。)推进至辽河南的沙岭村,成为突出孤立部分。2月16日辽南军区总共集中8个团(10倍以上绝对优势)。以人海战术猛打猛冲,如羊顶架般以月夜攻势连顶一昼三夜。该敌利用重机枪、火焰喷射器、火炮的绝对优势构筑防御工事。构筑完毕即龟缩一团,固守待援。至18日夜仍未啃下这块硬骨头。次日晨敌援兵至,不得不下令撤退。民主联军伤亡2100余人,新22师624人,伤亡比3:1。这仗是新6军在东北的成名作。(4纵承认;“这是一场地地道道的败仗,千真万确的一场耻辱。”)

47年12月沙后所战斗新22师先和2纵4师开打,4师1个营刚占领了新22师1个团团部就遭到反冲锋,国军用机枪和迫击炮猛打,这个营基本报销了,新22师2个团凭借工事顽强抵抗,我军与之反复搏杀至天明。2纵4师原来战斗设想是全歼守军,结果非但没有完成

战斗任务,伤亡惨重退出村,骨干基本打光,仅营以上军官就被打死6人。虽然2纵公开史料不提,4师军内总结完全承认,说;“主要教训;指挥员轻敌麻痹,对敌情掌握不准,未具体贯彻林总的战术思想,造成严重的战斗失利。”(注意,严重失利。另外东野阵亡2纵4师10团副团长王国华,4师损失942人。新22师64团损失801人,64团打败4师后,从容撤退。新22师出动了两个团,林总本来命令2和7纵围歼该师,但是由于协调等问题,只有2纵4和5师参战。在47年底还准备调两个军对付新22两个团,足以说明新22的地位、威胁。)

据新6副军长回忆(唯一从辽西会战逃出的新6军高级军官):新6军入东北近3年败仗极少(包括消耗仗,败仗主要集中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而新22作为该军主力骨干及第9兵团的精华保持常胜记录,与宣传有很大不同)。一开始攻占鞍山、本溪、辽阳到2次四平战斗(第一次新6军迂回包抄四平守军后路,迫使我军撤退;第二次新6军169师血战八棵树,死扛几天,保证了其他部队及时增援)、安东战役(全面内战初期在东北战场上发生的一次重大战役,新6军与52军作为参战,此役是东北民主联军的重大挫折之一,伤亡6万多。但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国内各种资料对此役描述皆只强调新开岭一役,而其余均言语不详,理由很简单,其他都是败仗。南满军区屡战屡败,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林非常不满,派陈云萧劲光主持南满工作,取代萧华,才有了决定东北生死存亡的三下四保。),最终打

到伪满洲国首府长春,使东北国军的势力达到了顶峰。(当时东北的女学生都以嫁给新1、新6的军官为荣。东北都流传着“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6军”的顺口溜)直到辽沈战役在辽西新3军龙天武得空军通知东野6纵逼近,但他疏忽未将紧急情报及时上报兵团部,导致警戒的新22师先被6纵突袭击溃,东野“旋风部队”第3纵队楔入砸碎兵团部,打烂了新1、3、6军3个军部(纯是巧合,当时攻击的3纵第7师21团3营还以为是个团部,直到打进去看到文件才知道是兵团部。韩先楚后来也回忆到,要是知道是廖的兵团部,怎么也得派一个团去打。运气也不在国军这边,冥冥之中,似有天意?)。而打到最后掩护廖耀湘突围的还是新22师。林总在辽西会战对新22师还是很有戒备的,可惜周围境况变了,兵败如山倒的危亡战局下,素来战无不克的新22师也独木难撑,回天无力。

自1943年在蓝拇伽营地接受了全面、严格的美式军事训练之后,新22师——新6军具备了很强的丛林作战技巧,成为擅长山地丛林作战王牌主力:基本的枪械操作、拆卸,丛林生存技巧,士兵在训练中把丛林里所有能爬动的东西——蜘蛛、蝙蝠、蚂蚁、蟋蟀、蝴蝶、螳螂蚯蚓……全吃了一遍,学习辨别防方位的方法就有十多种,等等,数不胜数,美国的黄油奶酪也将国内长期营养不良的士兵喂的身强力壮,不象在国内补给困难,条件艰苦,营养不良。同时,在印度,伙食是美军的标准,不限数量,随便吃;训练时弹药随便打,很多士兵惊呼:国内当兵3年,打的子弹没在印度机枪射击训练时一天多;军

官不打骂士兵,不克扣军饷;医疗等各设施齐全。只有一点:各项训练逐一考核,有一项通不过,屁股上盖个章就淘汰回国!(由于素质要求高,所以国军补充了大量的青年学生去印训练,他们的素质绝非国内普通的农民可比,在三年多的印缅战场的训练和作战中,可以说以是深得美军的真传)这是远征军战斗力飞速提高的一个阶段,毕竟装备可以拿到手,但正规严格先进的美式训练美械军里也不多,这也是驻印军名列五大主力的重要原因、资本。在这里要特别提一提驻印军的装备,那是当时中国火力最猛烈、装备最精良的部队,得到的美援最多,而且由于原定空运缅甸的8师因故取消,所以出现了两个师分三个师的装备等“过剩”情况,新6军新22师因此拥有两个师属炮兵营(一般美械师只有一个)。所以重炮轰击也是其战术的重要内容,去东北后针对东北民主联军的特点,战术也有了新变化,例如威远堡门进攻战65团攻3纵山头阵地(廖耀湘根据新1军在四平的情况,限令攻击部队在炮火停止后5——10分钟内一定要冲入守军阵地,不给其喘息机会,若太慢进攻就失去炮火压制的意义,实质就是用炮火优势抵消冲锋部队冲击的最危险路程,可有效减少伤亡。看来廖也是个不错的战术家)由于战术得当,一个个山头阵地基本是一次拿下,没费什么事。不过人无完人,在长春警备期间似乎部队的军纪不太好,最后由新1军接替新6回沈阳,美中不足。

作为驻印军的主力,新6军异域扬威,在第一次滇缅作战失败后,几经曲折与磨难,在印度的蓝姆伽重获新生,组成二战以来实力最坚强装备最优良的中国新式陆军,在另外一片土地上打出了中国军队的

国威、军威,赢得了世人的尊重、赞扬,除应证史迪威将军所坚持的信念:“只要接受适当的训练与装备,将会与世界一流的军队一样。”也破除了部份外国军人视中国的军队是不会作战的军队之迷思!同时也英勇的扛起捍卫中国保护亚洲的责任,其旺盛之战斗精神即使一流的盟国军队亦望尘莫及,此段是中国人的光荣,他们的英勇奋战使这段历史值得每个国人自豪,正如史迪威在缅北反攻结束后发给廖耀湘的贺电:“这是你的光荣,是新22师的光荣,是中国驻印军的光荣,是全体盟军的光荣,更是中国人民的光荣!”

总的来说,新6与18的战绩都是半斤八两,但考虑到关内关外国军部队的装备有差距,以及18军在金门战役中的关键作用(蒋介石在看完战报之后据说泪流满面,连说“有了这一战,台湾就安全了……”他太需要一场胜利了,18军的胜利无疑是雪中送炭,也直接影响了我军攻台的作战计划的拖延,本来我军在50年曾准备用50万大军实施攻台作战。而随后朝鲜战争爆发后,国际条件已不允许,再没有机会了,胡琏和他的18军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历史。)虽然东北战场也非常重要(双方都是一流高手,差距都是毫厘之间),可毕竟那一战保全了“党国”影响巨大、深远。排第三。

四:新1军

代表人物:郑洞国孙立人

驻印军主力“天下第一军”。新1军的前身为新38师。该师的底子就是财神爷宋子文大名鼎鼎的财政部税警总团改编而来。(特别说明税警总团自组建之后在1932、1937年的两次上海大战中伤亡殆尽,40年重组之后由孙立人将军任指挥。所以新38师与“一二八”、“八一三”没有什么关系。)41年底随66军进入缅甸作战,仁安羌一战中,孙将军仅率领一个113团前往解围,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了7000多英军和记者,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都给他授勋章,由此声名大振(甚至被媒体称为“东方隆美尔”,同时113团也伤亡过半)。随后由于远征军指挥混乱,孙立人未随大部队北撤,而是完整撤退到印度。(过境时英国军队竟要求新38师解除武装,以“难民”身份入境!孙将军当即回绝,下令加强警戒、准备战斗,后来英军参观了新38师营地,军装虽破却干净齐整,枪械虽差但擦得锃亮,还带来2门迫击炮4挺重机枪。与那些连裤子都扔在逃跑路上的英军绝对天壤之别。英国人一下被折服了,第二天就奏乐鸣炮欢迎。大快人心!!)1943年撤退到印度的新22、30、38合编为新1军(首任军长郑洞国,此时新22师也在其建制之中),出国远征的中国士兵,在美英盟军的帮助下,在兰姆伽整军经武,刻苦训练,练就丛林战的过硬本领(日后的新7军军长李鸿作为“兰姆伽营地的开拓者”因为干练坚决而被史迪威称为“东方的蒙哥马利”)第二次印度缅甸战役,今非昔比的新38师,士兵身强力壮,武器新颖精良,智取强攻,一下冲开野人山的第一关隘“鬼门关”。打扫战场,8名日军生俘,110余名日军被烧死闷死在堡垒内,战胜种种困难,逐一歼灭盘踞在野人山的敌寇,10月

29日新三十八师终于突破险峻的野人山。激战90天的孟拱之战,经新38师两昼夜的奋勇拼杀,以胜利攻占而告终。44年4月与美军联合围攻密*,毙敌2000人,俘虏70人。新1军攻击八莫,新38师作为主力,在美国轰炸机的配合下,恶战一个月,与日军一个战壕、一个地堡地争夺,这一仗消灭日军2400余人(盟军当局后来将八莫的一条马路以新38师师长李鸿的名字命名。1944年8月孙立人升新1军军长)整个反攻战役中战果辉煌:击毙日军联队长以下官兵33000人,打伤75000,缴获大炮186门,战车67台,汽车552台,攻占公路646英里(大约1140公里)。自身伤亡17000余人。(值得一提的是,在战役中曾俘虏日军1200多人,时任新38师长的孙将军对**俘虏的态度,对那些曾沾满中国人鲜血的禽兽,尽管成了俘虏也照样格杀勿论,全部活埋,只有一人幸存,因为孙将军得知他是台湾人。也让**人明白,杀降可不是他们的专利。日军后来一听新1军、新38师大名望风而逃)博得“天下第一军”的美誉。缅北与滇西的反攻战,是八年抗战中,中国军队取得彻底胜利的一次歼灭战,对中国**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都起了重要作用。到1945年6月,新一军凯旋回国。

1946年1月1日,孙立人奉命参加联合国参谋首长会议。2月17日,新一军开始奉调船运秦皇岛。3月下旬全军运抵东北。随即北上铁岭,锦州,辽中,沈阳,新民等地(并无大的战斗,倒是驱逐了一些每日抢劫强奸的俄军。)第一场大仗为四平之战,自4月17日开始直到5月18日结束,足足啃了一个月。东北民主联军为了执行军

委“化四平为中国的马德里”的命令,调集14个旅(师)构成绵延上百里的防线,此战相当激烈,双方都拼尽全力,杀得昏天黑地(甚至出现了新1军50师用重炮、120多挺轻重机枪打烂泊罗子阵地的战例。。。。。。),呈现僵局态势,最终以新6迂回威胁解放军退路,解放军被迫撤退而告终。(此战前军长孙立人前往英国接受英王勋章,新1军没有军长在营已有4月有余。大战在即却仍不见带领他们一齐斩关夺隘,横扫印缅的军长归队,全军将士士气浮动。熊式辉派郑洞国临时指挥新1军。郑洞国虽曾是新1军军长,但一直在后方负责后勤,训练等,威信无法和孙立人相比。故从4月21日开始攻击四平,师长都态度消极,火炮打得凶,地面步兵却不努力攻击。无疑影响了战力发挥。而且16日,刚投入四平方向担任左翼迂回的71军主力在四平近郊遭受重创,丧失战斗力,只剩下新1军独力从正面强攻四平。如此条件下,以一军之力攻占四平显然不现实,无可厚非。5月中旬,民主联军7师向新38发动进攻,损失1000多。15日,孙立人赶到新1军军部,连夜制定攻击计划。新1军官兵见军长回来了,士气大振,奋勇猛扑林彪防线,在新6的配合下终于第一个攻进四平。“四平保卫战,我军受到相当大的元气损失,许多主力部队失去战斗力,黄克诚部三师七旅,原为井岗山之老部队,四平撤退后只剩3000余人,失去战斗力;万毅之三师原有12000人,经四平战斗伤亡及撤退中被追击溃散逃亡只剩4、5000人,失去战斗力;一师梁兴初部剩5000人还保持有战斗力;二师罗华升部还保持有战斗力;邓华部保一旅损失相当重;其次八旅、十旅、杨国夫部七师也弄得疲惫不堪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