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树学复习材料

测树学复习材料

测树学复习材料
测树学复习材料

测树学

题型:填空10题40分、选择10题20分、概念10分、简答2题10分、论述2题20分 计算约占50%,参考材料结合书本复习。

第1章 伐倒木材积测定

一、树干材积测定

(1)干形:树干的形状通称干形,研究树干形状的目的是测定材积。

通式:V=f o *g o *h

(2)树干横断面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g —树干横断面;

d —树干平均直径

(3)树干纵断面

干曲线:表示树干纵断面轮廓的对称曲线通常称为干曲线。

树干纵断面形状:截顶凹曲线体、圆柱体、截顶抛物线体和圆锥体

孔兹干曲线式为:(记住符号的含义)

式中:y 一树干横断面半径;

x 一树干梢头至该横断面的长度;

P —参数;

r —形状指数。

二、伐倒木材积的测定技术

(1)伐倒木近似求积式

①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

②中央断面积近似求积式

(2)区分求积式

概念:将树干区分成若干段,分别测算各分段材积,再把各段材积合计可得全树干材积.该法称为区分求积法。在树干的区分求积中,梢端不足一个区分段的部分视为梢头,用圆锥体公式计算其材积。

式中:g '—梢头底端断面积;

l '一梢头长度。 (区分段个数一般≥5 ,区分段个数越多,精度越高) 分为:

1.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V=L*∑g i +1/3g ’L ’ ''3

1l g v =2

4

g d π=2r y Px =l d d l g g V n n )2(4)(212200+=+=π2

11

22

4V g L d L π==

2.平均断面区分求积式V=[1/2(g o+g n)+∑g i]*L+1/3g n*L

(关于区分求积式,若考简述只需写概念,若考论述要加上公式。)

三、直径和长度的量测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

P v=2P d+P L

式中:P v为材积误差率,P d为直径误差率,P L为长度误差率。

①当长度测量无误差,即P L=0时,则P v=2P d

②当直径测量无误差,即P d=0时,则P v=P L

③当长度误差率与直径误差率相等时,直径测量的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比长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大一倍。

四、伐倒木造材

(1)原条:伐倒木剥去树皮且截去直径(去皮)不足6cm的梢头部分称作原条。

(2)原木:经过造材后形成的木段称作原木。

原条测定直径2.5米处,原木测定小头去皮直径。

(3)削度:树干自下而上直径逐渐减小,其单位长度直径减少的程度称为削度。

第二章立木材积的测定P27

1、测定胸径时注意事项:

①在我国森林调查工作中,胸高位置在平地是指距地面1.3m处。在坡地以坡上方1.3m处为准。在树干解析或样木中,取在根颈以上1.3m处。

②胸高处出现节疤、凹凸或其他不正常的情况时,可在胸高断面积上下距离相等而干形较正常处,测直径取平均数作为胸径值。

③胸高以下分叉的树,可以当作分开的两株树分别测定每株树胸径。

④胸高断面积不圆的树干,应测相互垂直方向的胸径取其平均数。

2、胸高形数与实验形数关系

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

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积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以f1.3表示。(优点:测定容易(胸高断面是确定的)缺点:不能脱离树高单株反映干形)实践上作用:作为立木材积的换算系数V=G*H*F。

正形数:树干材积与树干某一相对高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记为f n。(消除胸高形数的缺点,其优缺点与胸高形数相反。)

实验形数:实验形数的比较圆柱体的断面积为胸高断面积,其高度为树高(h)加3m。(已知f1.3、H,可算出实验形数。)

3、立木材积三要素

胸高形数f1.3、胸高断面积g1.3、全树高h

4、形率

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d1/2)与胸径(d1.3)之比称之为胸高形率。表达式q2=(d1/2)/ d1.3形数与形率的关系:

①f1.3=q22前提条件是把树干当作抛物线体。

②f1.3=q2-c前提条件树干抛物线体,且树高在18m以上。

③形数、形率、树高有关系:在形率相同时,树干的形数随树高的增加而减小;在树高相同时则形数随形率的增加而增加。

5、用形率法求立木材积:根据形数与形率之间的关系推算胸高形数,再按下式计算单株立木材积:V=g1.3*h*f1.3

6、望高法(记住两个概念)

望点: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1/2胸径处的部位称作望点。

望高:自地面到望点的高度叫做望高。

第3章树木生长量测定

一、确定树木年龄的方法:

⑴年轮法;

⑵生长锥测定法;

⑶查数轮生枝法;

⑷查阅造林技术档案或访问的方法;

⑸目测法。

二、生长量:一定间隔期内树木各种调查因子所发生的变化称为生长,变化的量称为生长量。

⑴总生长量:树木自种植开始至调查时整个期间累积生长的总量为总生长量。

设t年时树木的材积为V t则V t就是t年时的总生长量

⑵定期生长量Z n:树木在定期n年间的生长量为定期生长量。Z n=V t-V t-n

⑶总平均生长量θ:总生长量被总年龄所除之商称为总平均生长量。θ=V t/t

⑷定期平均生长量θn:定期生长量被定期年数所除之商称为定期平均生长量。

θn=(V t-V t-n)/n

⑸连年生长量Z:树木一年间的生长量为连年生长量。Z=V t-V t-1 (代替计算定期平均生长量)

三、生长曲线的特性

1、当树木年龄t=0时,总生长量yt=0,此条件称为树木生长方程应满足的初始条件;

2、总生长量yt存在一条渐近线,yt=k,k是该树木生长极限值;

3、总生长量yt是关于年龄t的单调非减函数,yt> yt-1;

4、生长曲线存在一个拐点。

四、平均生长量的主要用途有:

其一、可根据同一生长期平均生长量的大小来比较不同树种在同一条件下生长的快慢或同一树种在不同条件下生长的快慢。

其二、体积平均生长量是说明平均每年材积生长数量的指标。在树木或林分整个生长过程中,平均生长量最高的年龄在林业上叫做数量成熟龄,它是确定合理采伐年龄的依据之一。

五、连年生长量和总平均生长量的关系:

(1)在幼龄阶段,连年生长量与总平均生长量都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连年生长量增加的速度较快,其值大于平均生长量,即Z(A)> θ(A)。

(2)连年生长量达到最高峰的时间比总平均生长量早。

(3)平均生长量达到最高峰(即最大值)时,连年生长量与总平均生长量相等,即Z(A)=θ(A)时。

(4)在总平均生长量达到最高峰以后,连年生长量永远小于平均生长量,即Z(A)〈θ(A)。

六、生长率:生长率是树木某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其总生长量的百分比,它是说明树木相对生长速度的,即P(t)=Z(t)/y(t)*100

H20H19P(t)=( H20—H19)/ H19*100%

H20H18P(t)=( H20—H18)/ (H18+H20)*200/t

七、各调查因子生长率之间的关系

⑴断面积生长率P g与胸径生长率P D的关系:P g=2P D即断面积生长率等于胸径生长率的2倍;

⑵树高生长率P H与胸径生长率P D的关系:在H=aD k的前提下,P H=kP D即树高生长率近似等于胸径生长率的k倍,k值是反映树高生长能力的指数。

⑶材积生长率与胸径生长率、树高生长率及形数生长率之间的关系:

P v=P g+P H+P f P v=2P D+P H+P f

在年龄大、间隔期短的条件下,P v=(k+2)P D

八、直径生长量的测定:用生长锥或在树干上砍缺口或截取圆盘等办法,量取n个年轮的宽度,其宽度的2倍即为n年间的直径生长量。

第四章林分调查P43

1、林分:内部特征相同且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

2、根据林分起源分:天然林和人工林

3、根据组成林分的树木的年龄,可把林分划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

同龄林中包括绝对同龄林和相对同龄林,绝对同龄林树木年龄一样,相对同龄林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

4、在复层林中,蓄积量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林层称为主林层,其余为次林层。

划分林层的标准:①各林层每公顷蓄积量大于30m2。

②相邻林层间林木平均高相差20%以上。

③各林层平均胸径在8cm以上。

④主林层郁闭度大于0.3,其他林层郁闭度大于0.2。

5、P46树种组成式:由树种名称及相应的组成系数组成。在组成式中,优势树种应写在前面。

各树种的蓄积量(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来表示,这个比重叫作树种组成系数。各树种的顺序按组成系数大小依次排列,即组成系数大的写在前面,组成系数通常用十分法表示,即各树种组成系数之和等于“10”。

例如杉木纯林,则林分组成式为“10杉”。

如果某一树种的蓄积量不足林分总蓄积的5%,但大于2%时,则在组成式中用“+”号表示;若某—树种的蓄积少于林分总蓄积的2%时,则在组成式中用“一”号表示。

6、林分平均胸径P50

准确计算林分平均胸径的步骤是依据林分每木调查的结果,计算出林分或标准地内全部林木断面的总和(G=∑g i)及平均断面积(g=G/N),然后,求出与平均断面积(g)相对应的直径作为林分平均胸径(D g=√(4g/∏))。

7、平均高:林木的高度是反映林木生长状况的数量指标,同时也是反映林分立地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根据不同的目的,通常平均高又分为林分平均高和优势木平均高。

1林分平均高:与林分平均直径相对应的树高,称为林分条件平均高,简称平均高

测定方法:图解法——树高曲线

数式法——H=b0 D b1

2优势木平均高:优势木平均高可定义为林分中所有优势木或亚优势木高度的算术平均高。

8、立地质量

立地质量(又称地位质量)是对影响森林生产能力的所有生境因子(包括气候、土壤和生物)的综合评价的一种量化指标。测定立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等级)是开展森林经营活动的重要

基础工作,常用树高作为评价指标。

地位级Hp=f(A):是依据既定树种的林分条件平均高H D 及林分年龄A 由该树种的地位级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相对高低的等级。(缺点:若林分经过下层间伐,平均D 增加,平均H 增加,年龄不变,地位级向上进一级。)

地位指数Hu=f(A):是依据既定树种优势木平均高H T 与林分年龄A 由该树种地位指数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高低的指数(值)。实际上就是某树种林分在标准年龄(亦称基准年龄)时优势木所达到的平均树高值。

9、株数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称为株数密度(N /hm2)(简称密度)。

10、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

(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以P 表示:

标现标现或M M P G G P ==

(现G 、现M 一—现实林分每公顷断面积和蓄积量,G 标、M 标一—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和蓄积量。)

11、标准林分概念:某一树种在一定年龄、一定立地条件下最完善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所占有空间的林分。标准林分的疏密度定为“1.0”。

12、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称为郁闭度。

测定郁闭度方法:①画树冠投影图②样点法③样线法④目测法(论述则要展开写)

13、标准表的作用:测定林分疏密度

测定林分蓄积量

14、林分结构:(要求了解直径结构规律)P73

1、同龄纯林的直径结构规律: 1.直径正态分布

2.直径变动幅度

3.累积分布曲线

4.直径分布拟合方法

2.复层混交异龄林分的直径结构规律

15、样地:在林分内,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所设置的实测调查地块,称作抽样样地,简称样地。

16、标准地:而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称作典型样地,简称标准地。

17、标准地用途:①推算林分各调查因子②某些专门的林业调查工作(编制各类数表)

18、选择标准地的基本要求

(1)标准地必须对所预定的要求有充分的代表性。

(2)标准地必须设置在同一林分内,不能跨越该林分。

(3)标准地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且应离开林缘(至少应距林缘为l 倍林分平均高的距离)。

(4)标准地设在混交林中时,其树种、林木密度分布应均匀。

19、标准地调查工作有哪些?

①标准地每木调查②测算树高(1.林分条件平均高2.林分优势木平均高)③测定林分年龄④各项林分调查因子的计算⑤其他工作

第五章 林分蓄积量测定

求林分蓄积量M 的思路:

1、 已知平均单株材积V : M=N*V (标准木法)

2、 已知径阶平均单株材积Vi : M= ∑ni*Vi (材积表法)

3、已知F: M=G*H*F

4、M=N*V=N*g*H*F (g为总断面积)

1、标准木法

使用条件:无表或表的精度不高。

标准木:具有指定林木平均材积的树木称为标准木。

标准木选择条件:

①平均胸径D g±1cm;

②平均树高H D±0.5m;

③干形中等。

1、1平均标准木法

步骤:

(1)测设标准地,并进行标准地调查;

(2)根据标准地每木检尺结果,计算出平均直径D g(方法见于P45),并在树高曲线上查定林分平均树高H D;

(3)选取1-3株作为平均标准木(依据标准木选择条件而得出),伐倒并用区分求积法测算其材积,或不伐倒而采用立木求积法计算材积;

(4)按式5-1求算标准地(或林分)蓄积,再按标准地(或林分)面积把蓄积换算为单位面积蓄积(m3/hm2)

M= ∑Vi*G/∑g i (5-1) P123

1、2 分级标准木法

1、等株径级标准木法

2、等断面积径级标准木法

3、径阶等比标准木法

2、材积表法

2、1一元材积表

一元材积表的编制

法一:直接法

方法与步骤:

1、资料收集与整理

为使编表资料能反映材积表使用地区的材积平均水平,在组织和抽样木时,要求尽可能遵从随机抽样原则,样木株数一般要求在200-300株或以上。

对抽中的样木测定其胸径,并伐倒后用区分求积法测定材积。结合选择合适方程类型,根据资料绘制散点图,进行数据预处理,剔除异常数据。

2、编制一元材积表

用图解法确定方程类型:将编表数据以横坐标示胸径,纵坐标示材积作散点图,根据散点分布趋势,选择合适方程类型。

最优材积方程的选择:对于同一套数据资料,分别采用不同方程进行拟合,计算其剩余平方和及相关系数(或相关指数),选择其中剩余平方和最小、相关系数(或相关指数)最大的经验方程,且最接近材积与胸径散点分布趋势的方程式作为编表材积式。

一元材积表的整理:将胸径代入编表材积式,即为相应单株平均材积,将其列成表即为一元材积表。

例题P129

3、一元材积表的精度计算(P129)

F检验:将实测材积值与相应理论材积值作线性回归统计假设检验,建立y i=a+bx i(x i 表示

理论值,y i表示实测值)线性方程,并对a=0 ,b=1作F检验。

法二:间接法-——由二元材积表导算一元材积表

具体方法是在用表地区随机抽取200-300株株或以上样木,实测样木的胸径和树高。然后采用数式拟合树高曲线。

2、2二元材积表

如何应用二元材积表求林分蓄积量?

调查取得每个径阶的株数及树高曲线,根据每个径阶中的值和从树高曲线上查出的该径阶的平均树高值,就可从二元材积表中查出各径阶的单株平均材积,乘于该径阶的林木株数,可计算出该径阶的林木材积;各径阶林木材积相加,即得林分蓄积。

3、蓄积三要素法

一、标准表法

M=(G/G1.0)*M1.0

二、林分蓄积量表法

M=b0+b1G+ b2H+ b3GH

三、平均实验形数法

M=G1.3(H D+3)*fз(fз为平均实验形数)

第六章角规测树P230

1、角规测树技术

角规绕测技术:绕测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注意不要发生位移。②角规点的位置不能随意移动。③做好标记,以免漏测或重测。④仔细判断临界树。⑤角规点绕测360°。

2、角规测数的计数判定:当SR不计数;P242。

水平距大于5m的树干,因位于样圆之外,就不计数。水平距刚好等于5m的,可计数为0.5株,相当于,每公顷有0.5m2胸高断面积。

3、每公顷蓄积量的测定P244:①角规绕测法②角规控制检尺法P244

4、消除林缘误差,林缘带宽要超过最大直径

第七章林分生长量测定

一、林分生长量分类

1、毛生长量(Zgr):林分中全部林木在间隔期内生长的总材积。

2、纯生长量(Zne):又净生长量,是毛生长量减去期间内枯损量以后生长的总材积。

3、净增量(△):是期末材积(Vb)和期初材积(Va)两次调查的材积差(△= Vb-Va)。

4、枯损量(Mo):调查期间内,因各种自然原因而死亡的林木材积。

5、采伐量(C):一般指抚育间伐的林木材积。

6、进界生长量(I):期初调查时未达到起测径阶的幼树,在期末调查时已长大进入检尺范围内,这部分林木的材积称之。

二、胸径生长量的测定(书本P206)

1、胸径生长量表的编制

概念:Z D=f(D)=a+bD

目的:1、推算材积生长量

2、预估未来径阶株数

3、推算蓄积生长量

编制方法(书上了解具体过程):

1、样木资料的收集

2、带皮胸径生长量的计算

3、胸径生长量的整列

2、直径分布预估(预估未来径阶株数)(P209)

假设生长均匀

R=Z D/C

R为移动因子

C为径阶距

未来预估株数=现在株数—移出株数+移进株数

三、一次调查法测定林分蓄积生长量(重要掌握材积差法计算过程,和四种方法的原理)(1)、材积差法:(P205)

基本原理即概念:利用一次测得的各径阶的直径生长量和株数分布序列,推算林分蓄积生长量的方法。

计算公式:△vj=1/2C(Vj+1—Vj—1)

△vj为1cm材积差

V j+1为比该径阶大一个径阶的材积

V j—1为比该径阶小一个径阶的材积

材积差法C为径阶距

通过表格计算

间隔时间内的蓄积生长量△M

蓄积连年生长量Z M

林分蓄积生长率P M

此方法前提:1、要有经过检验而适用的一元材积表

2、要求待测林分期初与期末的树高曲线无显著差异,否则会导致较大误差(2)、林分表法(P208—212)

基本原理:通过前n年间的胸径生长量和现实林分的直径分布,预估未来(后n年)的直径分布,然后用一元材积表求出现实林分蓄积和未来林分蓄积,两个蓄积之差即为后n年间的蓄积定期生长量。

(3)、一元材积指数法:(P213)

原理概念:将测定的胸径生长率(由胸径生长量获得),通过一元幂指数材积式(V=a0D a1)转换为材积生长率式,再由标准地每木检尺资料求得材积生长量的方法。

Pv=a1P D

(4)、双因素法(P214)

原理概念:又二向法,是利用总断面积生长量和平均高生长量两个因子来估计林分蓄积生长量的方法,此法适用于生长速度快的人工林蓄积生长量。

根据Mb/Ma=GbHbFb/GaHaFa

短期内平均形数不变,Fa=Fb

△M=Mb-Ma=Ma(GbHb/GaHa—1)

Gb=Ga+△G Hb= Ha+△H

第八章材种出材和生长收获预估P143、P254

1、商品材(商用材)分经济材和薪材;经济材又分为规格材和非规格材;根据树干或木段的材质、规格尺码、及有用性分为经济材、薪材及废材。

2、出材量=蓄积量*出材率

3、林分蓄积量=商品材+废材

4、林分生长量:是指林分在一定期间内变化的量。

5、林分收获量:则指林分在某一时刻采伐时,由林分可以得到的(木材)总量。

6、Avery和Burkhart(1994)根据模型的预估结果将模型分为三类。

①全林分模型:用以描述全林分总量(如断面积、蓄积量)及平均单株木的生长过程(如平均直径的生长过程)的生长模型。

②径阶分布模型:以林分变量及直径分布作为自变量而建立的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

③单木生长模型:以单株木为基本单位,从林木的竞争机制出发,模拟林分中每株树木生长过程的模型。

7、Davis按照模型的模拟情况将生长和收获模型分为三类:

①以林龄、立地及林分密度等林分因子模拟林分的模型—全林分模型

②模拟各径阶内平均木的模型—径级模型

③模拟单木或林分内单株的模型—单木模型

8、全林分模型可分为:固定密度的模型和可变密度的模型

依据模型所描述的林分密度情况—林分具有最大密度或者是平均密度,这类模型又可分为两类:正常收获模型(即正常收获表)和经验收获模型(即经验收获表)。

《博物馆学》复习提纲

北大考古系研究生班复习题------博物馆学 名词解释: 1、博物馆——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性(常见性)机构,向 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 2、艺术博物馆——为展示人类艺术创造力和审美情趣,提供欣赏、提高的条件,培养观众 的审美情趣,满足民众的文化需求和自我充实、完善的愿望而建立的博物馆。研究对象:艺术创作,艺术家,艺术史,艺术批评。收藏标准:艺术价值,审美价值,欣赏价值。 3、科技博物馆——为传播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科学知识,人与科学,人与自然而建立的 博物馆。研究对象:科技史,专题研究藏品:科学史料。 4、历史博物馆——从历史角度收藏、研究、展示和组织教育活动的博物馆。历史学研究, 古器物研究,通过历史遗留的实物阐释历史发展,使观众了解历史(知识、过程及发展规律),了解历史与现实、未来的联系。研究对象:揭示藏品的历史内涵,运用古代遗物研究历史发展。证史,正史,补史。收藏标准:历史价值,社会人文价值。 5、儿童博物馆——19世纪出现。它专为儿童的教育服务,它总体设计和展品的陈列都尽量 做到了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6、阿什摩林博物馆——牛津大学四个博物馆之一。世界博物馆史上第一个正式对公众开放 的但收费的博物馆。1963年开放。藏品原约翰?崔生的收藏,1678年藏品归阿什摩林所有。不久,阿什摩林将他本人的收藏全部捐赠给牛津大学。以此藏品为基础建立了阿什摩林博物馆。 7、大英博物馆——为英国的国立博物馆。1759年,英国议会以建立博物馆为条件接受了斯 隆爵士的8万余件收藏,1759年建馆向公众开放,之后,藏品不断增加。该馆收藏有世界各国的精美艺术品,设有100多间陈列室,分为埃及、希腊、罗马、东方、西亚古器物等10多个门类展出。大英博物馆是第一家国立博物馆,标志着真正国家行为的开始。 收藏成为社会的财富,促进了欧洲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8、卢浮宫博物馆——世界著名的艺术博物馆。成为真正对公众开放的博物馆,有着积极的 民族、政治意义,推动各国博物馆的发展。1793年,法国国民议会决定将卢浮宫改为法国国立艺术博物馆向公众开放。之后,藏品不断增加,包括绘画,雕塑,和其他艺术品。 9、斯坎森露天博物馆——世界第一所露天博物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吉尔卡登岛。1891年建成。是世界博物馆史上的创举。穿着当时民族传统服装的工作人员“生活” 在这特定环境中。真实的反映了各个时期的社会和建筑面貌。但是建馆的观念上的倒退,不是展出最新的事物,而是建立在怀旧的思想基础上。 9、上海博物馆——是由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1874年创立的。该会总部在伦敦。中国支会 的目的是调查中国及邻近国家的情况,创立博物馆是其实现这一目的的计划之一。博物

3测树学试题3

“测树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小题,10分) 1. 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为胸径、( H )和胸高形数。 2. 当树高相同时,f 1.3随q 2的增大而(增大)。 3.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 人工林 )。 4.在树高曲线上,与(平均胸径)相对应的树高值,称作林分条件平均高。 5.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面积之比,称作郁闭度。 6.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是反映林分(立地质量 )高低的重要依据。 7、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林分(直径)分布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 8. 树木断面积生长率是胸径生长率的( 2 )倍。 9.典型的树木总生长量曲线呈( “S ” )形。 10. Richards 方程( c kt A y ))exp(1(--= )。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 2分) 1. 胸高形数:H g V f 3.13.1=,式中 V ——树干材积; g 1.3——胸高断 面积; 2. 异龄林:林分中树木年龄差异超过一个龄级,这样的林分称作异龄林。 3. 林分调查因子:客观反映林分特征的数量和质量因子。 4.竞争指标 :描述某一林木受周围竞争木的影响而承受竞争压力的数量指标。 5.林分生长模型 :描述林木生长与林分状态和立地条件关系的一个或一组数学函数。 三、简述题(共20分,每小题 5分) 1.说明形数、形率与树高的关系。 2.绘图说明典型天然异龄林直径分布规律。 3.简述削度方程的作用。 4. 林分表法与材积差法计算林分生长量时的不同点。 四、 论述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1、试分析一、二元材积表的优缺点,我国林业生产中是如何编制一元材积表的? 2、 试述影响林分收获量的因子,并说明这些因子与收获量的关系。

牛津大学人类学和博物馆人种学硕士申请条件

牛津大学人类学和博物馆人种学硕士申请条件 人类学和博物馆人种学学院以其对人类学理论的贡献,对长期人种学实地工作的承诺以及与皮特河博物馆的联系而闻名。那么牛津大学人类学和博物馆人种学硕士申请条件是怎样的呢?跟着出guo 来一起看看吧,欢迎阅读。 该学院拥有40多名学术人员、100多名博士生、8个硕士课程和2个本科学位、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教学和研究中心之一。学校分为多个单元。社会和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是英国和世界人类学教学和研究的领先中心。皮特河博物馆拥有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志收藏品之一。牛津大学认知与进化人类学研究所汇集了进化人类学和进化心理学旨在为人类学开发令人兴奋的新维度。科学、创新和社会研究所研究和通报对21世纪及以后的商业、政府和 * 至关重要的社会和技术创新的关键过程。移民、政策和社会中心提供战略。 牛津大学认知与进化人类学研究所提供为期一年的认知和进化人类学硕士学位。学位课程从进化和认知科学的角度探索人类思想、行为和文化。智人拥有非凡的语言、文化和宗教能力。我们以沟通、信仰、仪式和表现以及我们的智慧而著称。这些特征的进化基础是什么?它们真的像我们所认为的那样独特吗?什么是我们的进化和我 们由此产生的认知设备使我们成为人类? 认知和进化人类学理学硕士从进化和认知科学的角度探索人类思想,行为和文化。在第一学期,您将学习生物进化和认知研究课程以及定量方法课程(包括统计学和研究设计)。在你的第二学期,你

将学习人类行为的演变过程,包括生物学、认知学、心理学和比较学的观点、以及思维和文化课程,它研究人类概念结构如何通知和约束文化表达。您将在第三学期通过课程作业和三个三小时的笔试来评估。理学硕士最后将在夏季完成一篇15,000字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将于8月底提交并审核。该学位本身构成一个学习计划,并作为希望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培训学位。 许多毕业生进入教学和研究,虽然这通常需要博士学位。公共 机构、大型私营公司、发展机构、非政府组织等都有一些招聘。 相关课程:医学人类学硕士、社会人类学硕士、视觉,材料和 博物馆人类学硕士。 任何硕士学位的申请人可以(但没有义务)与学术人员进行事 先和直接联系,以讨论可能的监督或其他合作。 你的成绩单应该提供迄今为止在你的大学学历资格中获得的个 人成绩的详细信息。您只应上传您所在机构签发的官方文件,任何非英文成绩单都应附有经过认证的翻译件。 简历大多数申请人选择提交一到两页的文件,申请人的建立应 该突出他们的学术成就和任何相关的专业经验。 大约两页,你的陈述应该用英文写成,并解释你申请牛津课程 的动机,你的相关经验和教育,以及你感兴趣和/或你打算专攻的特 定领域。这将根据您的申请理由、学位期望、先前的学术背景和兴趣,以及对认知和/或进化人类学领域的理解进行评估。

测树学(考试复习重点)

测树学: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林木、林分等木材产品的材积、蓄积、生长量及非林地自然资源的测算、分析和收获预估的理论与技术。 径阶:在森林调查时,用于大量树木直径的测定,为了便于读数和统计,一般是按1、2、4cm分组,所分的直径组称为径阶。 干曲线:以干轴为直角坐标系的x轴,以横断面的半径为y轴,以树梢为原点,按适当的比例作图即可得树干纵断面轮廓的对称曲线,这条曲线成为干曲线。区分求积: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根据树干形状变化的特点,可将树干区分成若干等长或不等长的区分段,使各区分段干形更接近于正几何体,分别用近似求积式测算各分段材积,再把各段材积合计可得全树干材积。 形数:树干材积与树干上某一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 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为胸高形数。 形率: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 望点: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1/2胸径处的部位称为望点。 望高:自地面到望点的高度叫做望高。 林分:将大面积的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特征相同且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这种小块森林称作林分。 林相或林层: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称作林相或林层。 优势树种:在混交林中,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称为优势树种。 主要树种:在一个地区既定的立地条件下,最适合经营目的的树种称作主要树种或目的树种。 同龄林:林木的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期限的林分。 异龄林:林木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上的林分称为异龄林。 树高曲线:反映树高随胸径变化的曲线称为树高曲线。 优势木平均高:林分中所有优势木或亚优势木高度的算术平均数。

测树学复习题林学院

林学本科《测树学》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林分平均胸径:与林分平均断面相对应直径。 2、复层林: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的林分。 3、树种组成系数:为了表达各树种在组成林分所占的成分,而分别以各树种的蓄积(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来表示,这个比重叫做树种组成系数。 4、平均实验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比较圆柱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加3.0m。 5、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6、生长率:树木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原有总量的比值。 7、进界生长量:在调查期初时没有达到起测径阶的幼树,在期末调查时已长大进入检尺范围内,这部分林木的材积称为进界生长量。 8、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该圆柱体的断面积为树干上某一固定位置的断面,高度为全树高。 9、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10、标准木:在标准地中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

二、单项选择题 1、立木材积三要素不包括(C)。 A、胸高形数 B、胸高断面积 C、胸高形率 D、树高 2、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B)处的部位称作望点。 A、1/2树干中央直径 B、1/2胸径 C、1/3树干中央直径 D、1/3胸径 3、以误差百分率来看,下面正确的是(A)。 A、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牛顿式 B、牛顿式>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 C、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牛顿式 D、牛顿式>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 4、树干的形状,有通直、弯曲、尖削、饱满之分,就一株树来说,树干各部位的形状(D)。 A、是一样的 B、都是饱满的 C、都是弯曲的 D、也不一样 5、纯林是有一种树种组成或混有其他树种但蓄积分别占(A)的林分。 A、低于10% B、低于5% C、低于20% D、10% 6、在一般情况下,林分疏密度大于林分郁闭度的是(C)。 A、幼龄林 B、中龄林 C、成熟林 D、以上都不是

测树学复习重点

测树学复习重点 计算伐倒木树干材积的两个基本公式: (1)中央断面积式: (2)平均断面积式: 式中:为树木材积,为树干长度,、及分别为树干中央和两端的横断面积,按计算,为树干直径。 直径单位:cm,保留一位小数。树高:m,保留2位小数。体积:小数4-5位有效数字 注:公式来源是把树干当做抛物线体。由干曲线式,取旋转积分而得。 关于上两个基本公式的误差性质: ·很显然,当r=1 或0 时,两式均无误差且相等; ·当r>1 时,平均断面积式产生偏大误差,而中央断面积式则产生偏小误差; ·当01 的情况完全相反,即平均断面积式产生偏小误差,而中央断面积式则产生偏大误差。 继而得出如下牛顿经验公式:

区分求积的目的: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或是减少材干求积的误差,根据树干形状变化的特点,可将树干区分成若干等长或不等长的区 分段。 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 ⑴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积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称为胸高形数。 以f1.3表示,其表达式为:f1.3=V/g1.3h 式中:g=π/4d21.3 g1.3为树干胸高断面积,h为树高 转换成相应的立木材积式:V= f1.3 g1.3h ⑵实验形数:林昌庚提出实验形数作为一种干形指标。实验形数的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h)加3m ,记为f 3。按照形数一般定义其表达式为:f 3 =V/ g1.3 (h+3) ⑶形率: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称为形率。其一般表达式 为:q x=d x/d z (式中:q x—形率,d x—树干某一位置的直径,d z—树干某一固定位置的直径,即比较直径),由于所取比较直径的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形率。分

《博物馆学概论》总复习

第一部分博物馆的基本理论和历史 概念:博物馆博物馆学“三性二务”南通博物院故宫博物院 史密松学院大英博物馆虚拟博物馆 问题类: 1、中国与国际通行的博物馆概念有哪些不同? 2、构成博物馆的要素有哪些? 3、博物馆有哪些特征? 4、中外博物馆在功能方面有什么不同? 5 、博物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什么作用? 6 、国际博物馆常用的分类标准及分类情况。 7、博物馆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8 、比较中外博物馆产生的原因。 9、中国博物馆发展阶段的划分。 第二部分博物馆的专业工作 名词类:藏品藏品编目博物馆陈列复原陈列陈列总体设计 陈列内容设计陈列艺术设计 问题类: 1、博物馆藏品征集的原则和途径有哪些? 2、藏品保护的原则是什么? 3、藏品鉴定的内容有哪些?

4、博物馆陈列内容的分类及特点? 5、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分类及其关系? 6、博物馆陈列方案的内容以及编写方法。 7、展品说明有哪几种? 8、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有什么不同? 9、博物馆科研的内容以及体现? 10、博物馆管理的任务和原则是什么? 第一部分 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物馆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博物馆理论和博物馆实际、研究博物馆发展历史的学科 “三性二务”:即博物馆的三重基本性质和两项基本任务。最早在1956年北京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上提出,即:博物馆是科学研究机关、文化教育机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或自然标本的主要收藏所的三重性质和博物馆应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广大人民服务的两项基本任务。 1979年安徽全国博物馆工作会上,“二务”没变,“三性”的表述与已往有所不同,强调了博物馆保存实物的特征。即: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通博物苑:是 1905年张謇在南通创办的中国第一座私人博物馆,是中国人办的最早最有特色的近代意义的博物馆。藏品分天然、历史、

博物馆基础知识-文档复习课程

博物馆基本知识 1、什么是博物馆: 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 博物馆的社会职能: 1.收集、保藏文物标本和其它实物资料 2.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3.进行爱国主义思想道德教育 4.科学研究 5.丰富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生活 博物馆的特征 以实物为基础,组织形象的陈列,进行直观的宣传教育。实物性、直观性同学术性的相互结合构成博物馆的显著特征。 博物馆的类型(共分为5大类):

历史博物馆、纪念博物馆、文化艺术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综合性博物馆 2、从某种角度上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从小里说,这是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的重要见证;从大里说,这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博物馆不单纯是一个市民文化补习的地方,更重要的,它应该成为市民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获得多少知识是次要的,享受一下难得的静谧、幽雅气氛,并在这个气氛中放松在工作、学习中绷紧的心弦成为来博物馆的主要目的。博物馆的文物是靠陈列、展出、宣传、服务等,达到历史与现在人的对话,它已成为城市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管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历史发展】 博物馆现象最初萌发于人们的收藏意识。在4000多年前,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者就注意寻找保藏珍品奇物。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建立地跨欧亚非大帝国的军事行动中,把搜集和掠夺来的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和稀有古物交给他的教师亚里士多德整理研究,亚里士多德曾利用这些文化遗产进行教学,传播知识。亚历山大去世后,他的部下托勒密·索托建立了新的王朝,继续南征北战,收集来更多的艺术品。公元前三世纪托勒密·索托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创建了一座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神庙。这座“缪斯神庙”,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博物馆一词,也就由希腊文的“缪斯”演变而来。 与我们今天见到的博物馆不同,缪斯神庙其实是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里面设大厅研究室,陈列天文、医学和文化艺术藏品,学者们聚集在这里,从事研究工作。传说在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定律的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以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德都是在这里从事研究工作的。

测树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剩余整理

林分蓄积量:单位面积林地上,达到起测直径以上的活立木材积总和。测定方法:①标准木法:平均标准木和分级标准木法;②标准表,平均实验形数表和材积表(一元&二元)。求M的思路:1、已知平均单株材积V:M=N*V (标准木法);2、已知径阶平均单株材积Vi:M= ∑ni*Vi (材积表法);3、已知F:M=G*H*F;4、M=N*V=N*g*H*F (g为总断面积。) 标准木法:具有指定林木平均材积的树木称为标准木,而根据标准木的平均材积推算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①测设标准地,进行标准地调查;②根据标准地每木检尺结果,计算平均直径;③根据平均直径在树高曲线上查出林分平均高;④根据平均胸径、平均树高,选择1~3株标准木;⑤将标准木伐倒,用伐倒木区分求积法计算其材;⑥根据标准木材积计算标准地蓄积量; 材积表:是根据树干单株材积与对材积相关紧密且较易测定因子之间的回归关系,分树种等编制的数表。一元材积表:根据树干单株材积对胸径的回归关系,分树种和区域而编制的数表。二元材积表:根据树干单株材积对胸径和树高的回归关系,分树种编制的数表。一元的编制:途径:直接编制或由二元材积表导算。直接法步骤:①编表数据采集:在编表区域内,抽取或典型选择足够数量同一种树木,兼顾样本的径阶分布。测定各样本胸径,并用区分求积法测算各样木树木材积②编表模型选择:作胸径-材积散点分布图,检查数据资料的正确性和完备性,根据散点图选择若干适宜模型,解出其参数并计算其评价指标,从中选出最有模型。一元的适用编制模型较多,幂指数式v=aD 的b次方为较常用之一③数表适用性检验,抽取若干样木,实测其胸径和区分材积,对最优编表模型再作适用性检验,检验方法较多。二元材积表:根据材积与胸径、树高两个因子的函数关系编制的材积数表。应用:①标准地调查,得各径阶分布;②绘制树高曲线,由树高曲线查出各径阶平均高;③用径阶中值和平均高查二元材积表,得单株平均材积;④单株平均材积×径阶株树=径阶材积;⑤各径阶材积的累加即为标准地林木蓄积;⑥标准地林木蓄积/公顷数=每公顷材积。区别:一元是以平均胸径为自变量平均材积为应变量编制的表,它不考虑树高的影响。但是事实上林木的材积是和受到树高,断面积,形数的影响的。所以二元就考虑了胸径和树高两个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二元受平均胸径和树木平均高的影响。 标准表法:是特烈其亚柯夫根据立木材积三要素原理提出的一种确定林分疏密度和林分蓄积量的数表和方法。A.测定现实林分的G1.3(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和林分条件平均高HD B.根据现实林分的平均高查相应的标准表,可得相同条件下标准林分的G标和M标C.现实林分的疏密度P = G1.3/G标,现实林分的M = P * M标。 林分生长量:林分因子在一定间隔期内发生变化(生长与消耗)的代数和称为林分生长量。通常是指蓄积生长量。确定方法:材积差法:将一元材积表中胸径每差lcm的材积差数,作为现实林分中林木胸径每生长lcm所引起的材积增长量,并利用一次测得的各径阶的直径生长量和株数分布序列,从而推算林分蓄积生长量. 林分表法:是通过前n年间的胸径生长量和现实林分的直径分布,预估未来(后n年)的直径分布,然后用一元材积表求出现实林分蓄积和未来林分蓄积,两个蓄积之差即为后n年间的蓄积定期生长量。核心是对未来直径分布的预估。一元材积指数 法:本法是将测定的胸径生长率(由胸径生长量获得),通过一元幂指数材积式()转换为材积生长率式,再由标准地每木检尺资料求得材积生长量的方法,称为一元材积指数法。共同特点:都是假设株数不变;制定胸径生长量表;使用的一元材积表来估算林分生长量。 抽样估计是以随机变量特定概率分布为基础,在既定调查成本与容许抽样误差及所能承受风险限度内,设计最佳抽样方案,对调查总体统计特征作出估计。 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中等概抽取部分单元组成样本,以之估计总体参数的抽样方法。它是最基本的抽样方法,其主要特点是,样本单元抽取等概。 样本组织:先对总体单元逐一依次编号为1~N,然后产生n个范围在1~N的随机整数,凡总体单元编号与所产生

博物馆学复习题(推荐文档)

一、博物馆学的定义 博物馆学是一种对博物馆的历史和背景、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博物馆的研究、保护、教育和组织,博物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对不同博物馆进行分类的研究。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博物馆的定义 1、国际博物馆学会: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 2、中国: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博物馆的功能 收藏、研究、教育,是中国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反映了博物馆工作的主要内容。(1)任何—个博物馆都必须收集保藏文物和自然标本。因为藏品是博物馆全部活动的物质基础。没有藏品,就不称其为博物馆。所以,从博物馆的内部关系来说,收藏文物标本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 (2)大量藏品,必须进行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工作。只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工作才有可能对藏品进行科学的整理和保管;只有研究工作才能揭示藏品所具有的科学、历史以及艺术价值。从而为充分利用提供前提条件,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效益目标。如果说,藏品是博物馆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那么科学研究是博物馆一切活动的工作基础,发挥着“物”与“人”之间的中介作用。 (3)博物馆教育是在藏品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一个博物馆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有效地使收藏品及其研究成果为社会公众服务。 四、博物馆的特征 (1)实物性 博物馆必须具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藏品,即实物。这些“物”是具有典型性和重要性的,负载着关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变迁的各种信息,是对某种事物的实物见证。没有这样的“物”就不能成为博物馆。 博物馆作为一种事物的运动形式,可以说自始至终是围绕着“物”进行的: 第一,是对“物”的收集和保存。收集保存文物标本是博物馆的首要任务。 第二,是对“物”的研究。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工作揭示藏品的内涵,展现其蕴藏的各种有用信息,从而判定它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或艺术价值。 第三,是对“物”的利用。即利用博物馆的藏品,以各种工作方式和方法,为社会教育和有关学科研究服务。 (2)直观性 与博物馆的实物性紧密联系的另一特征是直观性。博物馆以大量实物组织陈列展览,以实物例证向观众的各种感官多渠道的输送信息。实践证明,把实物例证直接展现在观众面前,比其它文字资料或图象资料有强烈的感染力,更容易使观众得到生动、具体的深刻印象,因而更有助于加强观众的记忆,促进观众的思维和认识。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简介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简介 一.基本概况 和政县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位于临夏盆地南部,古称“宁河”。据古生物学家考证,在距今2400——520万年的中新世时,临夏盆地曾属亚热带——暖温带气候,盆地内湖泊星罗棋布,河流蜿蜒纵横,草原上草木茂盛,是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在4000年以前,和政这块土地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自上世纪50年代,境内发掘出土了大量的远古时代的古动物化石:有距今约2000万年的爬行纲陆龟类化石;有距今约1300万年的剑齿虎、巨鬣狗等食肉类动物化石及同时期的铲齿象、犀牛、长颈鹿、羚羊等食草类动物化石。 二.已发现的化石种类及价值 迄今为止,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存放的古动物化石有30000多件。1998年11月,由著名古哺乳动物学家邱占祥先生等一批文物专家,对馆藏化石标本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鉴定,经专家鉴定:这批馆藏化石分属新生代晚期的4个不同哺乳动物群,分别埋藏于和政地区四种岩性不同的地质层中:底部红色砂砾岩中埋藏着距今3000万年的巨犀动物群;下部河湖相地层中,埋藏着距今1300万年前的铲齿象动物群;中部以红土为主,埋藏着距今1000万年左

右的三趾马动物群;上部的黄土堆积中埋藏着200万年前的真马动物群。占据了六项世界之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马化石产地;世界上最丰富的铲齿象化石——铲齿象头骨个体发育系列史;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头骨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埃氏马;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鬣狗。其中一级品50多件,二级品180多件,三级品350多件,同时专家确认:“和政发掘的化石,是举世罕见的铲齿象和三趾马动物群化石,其数量远远大于整个欧亚大陆已知同时代的任何一个地点的采集数量,在全世界是少有的”,具有极高的科研、珍藏和展览价值。 1.科研价值生活在1300万年——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一直深受中外地质古生物学家的密切关注。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科学院、省博物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等许多科研单位,以及美国、日本、瑞士等国的学者多次来临夏考察,进行地质古生物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积极成果。确认我县收藏的这批种类繁多、保存完好的化石标本,将对临夏地区晚第三纪时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环境和古动物群演化变迁,以及青藏高原的隆升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新信息。“我们认为和政征集的古动物化石标本,其中不乏极其珍贵、有极高科学研究价值的标本,有些标本不仅在国内可称为精品,而且在国际上也属不可多得

博物馆学考研试题

博物馆学考研试题 考研是中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是在中国进入研究生学习必须进行的考试,那么你知道博物馆学考研试题吗?下面由为大家整理的博物馆学考研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博物馆学考研试题一一、名词解释 南通博物苑 三性二务 文物修复 博物馆 相对年代 列鼎制度 里耶秦简 司马金龙墓 二、简答(123中任选2,456中任选2) 1.当代世界博物馆发展现状和趋势 2.博物馆陈列与公众教育关系 3.博物馆藏品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关系 4.郑州商城的时代和布局 5.汉代铁官制 6.夏鼐的考古学学术贡献

博物馆学考研试题二一、名词解释(5分一题,6题) 1、博物馆藏品 2、博物馆定义 3、博物馆建筑 4、陈列语言 5、国际博物馆日 6、史密松学会 二、论述(1为必选,23任选一) 1.论述博物馆学 2.汉代画像石墓 3.宋代著名的瓷窑 博物馆学考研试题三一、简答(20分一题,6题) 1、博物馆学的研究内容 2、万国博览会(貌似) 3、辅助展品 4、博物馆的基本功能 5、法定博物馆的基本条件 6、例举博物馆的四大功能区和三条功能线 二、论述题(四选三,每题50分) 1、数字博物馆 2、博物馆陈列展览 3、貌似是博物馆建筑的设计什么的

4、陈列展览的学术支撑 博物馆学考研试题四1、如何用考古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艺术品的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结合玉器进行说明。 2、明代景德镇陶瓷发现的特点。 3、什么是博物馆陈列?博物馆内容研究与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请具体说明。 4、博物馆的教育和服务有什么?请为中小学生设计一种“第二课堂”方案。 5、文物保护和文物修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并进行说明。故宫参观人越来越多,文物受侵害严重,就民众需求和文物保护的冲突,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 6、纸质文物的“染璜”是什么,对纸质文物保护有何意义。 7、商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器发展的特点。 8、考古学的“相关性”是什么。说考古学相关性研究和考古研究的重要性相当,请说明理由。然后是一段材料,说何地楚墓出土了《老子》等简牍,认为它们反映了什么什么。之后香港等地涌现了不知出土地点的类似简牍,反映了同样内容,却受到专家质疑,用上述观点进行分析,说明专家质疑的理由。

测树学试卷

“测树学”试题(2011年12月31日) 林业专业:本科生、2009级 班、姓名: 、学号: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小题,10分) 1. 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为胸径、( 树高 )和胸高形数。 2. 当树高相同时,f 1.3随q 2的增大而( 增大 )。 3.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 人工林 )。 4.在树高曲线上,与( 平均胸径 )相对应的树高值,称作林分条件平均高。 5.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 林地 )面积之比,称作郁闭度。 6.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是反映林分( 立地质量 )高低的重要依据。 7.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林分( 直径 )分布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 8. 树木断面积生长率是胸径生长率的( 2 )倍。 9.典型的树木总生长量曲线呈( S )形。 10. Richards 方程(c kt A y ))exp(1(--= )。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 2分) 1. 胸高形数 H g V f 3.13.1= 某一树干材积和一个以胸高断面积为横断面以树高为高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 2. 异龄林 林分中树木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上的林分 3. 林分调查因子 描述林分内部结构特征的指标 4.竞争指标 描述某一林木受周围竞争木的影响而承受竞争压力的数量指标。 5.林分生长模型 描述林木生长与林分状态和立地条件关系的一个或一组数学函数。 三、简述题(共20分,每小题 5分) 1.说明形数、形率与树高的关系。 。1.h q c bq a f 2223.1++= 从形数、形率与树高关系的分析,在形率相同时,树干的形数随树高的增加而减小;在树高相同时则形数随形率的增加而增加。

测树学考前复习重点

测树学 第一章 伐倒木和立木材积测定 1.把树干近似成抛物线体,得到两个伐倒木材积测定公式: (1 (式中:树干干长为L ,干基底直径为d 0,干基底断面积为g 0,小头直 径为d n , 小头面积为g n ) (2)2.区分求积的目标和方法: (1)目的: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 (2)~ (3)原因:分段后每段的干形比较规整。 (3)方法:将树干区分成若干等长或不等长的区分段,使各区分段 干形更接近于正几何体,分别用近似求积式测算各区分段材积,再把 各区分段材积合计可得全树干材积。在树干区分求积中,稍段不是一个区分段的部分视为梢头,用圆锥来计算其体积。 (3)公式:A. ' '131V l g g l n i i ∑=+= (式中:l 为区分段长度) B. ()' 11031g 21V l g l g g n n i i n +??????++=∑-= 3.测树高的方法: 在布鲁莱斯测高器的指针盘上,分别有几种不同距离的高度刻度。使 用时,先要测出测点至树木的水平距离,且要等于10、15、20、30m 。

测高时,按动仪器背面启动按钮,让指针自由摆动,用瞄准器对准树梢后,稍停2-3秒待指针停止摆动成铅直状态后,按下制动钮,固定指针,在刻度盘上读出对应于所选水平距离的树高值,再加上测者眼高,即为树全高。在坡地上,先观测树梢,求的高h 1,再观测树基得 h 2,两次观测符号相反,树高=h 1+h 2,符号相同,树全高=h 1-h 2。注意: ●所选水平距离尽量接近树高,减小误差。●树高小于5m 时,不用布鲁赖斯测高器,用长杆直接测量。●对于阔叶树,注意主干梢头位置。 4.立木的直径通常指胸高直径。 5.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 6.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 7.% 8.胸高形数的性质:●当树高大于1.3m 时,是关于r 的减函数。●当 干形不变时,胸高形数依树高的增加而减少。 9.材积三要素:胸高形数、胸高断面积、树高 10.实验形数:以胸高断面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其高度为树高加3m 。 11.形率:树干上某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 12.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与胸径之比。 13.形数与形率的关系:希费尔关系 h q c bq a f 2223.1++= 14.形率法:●先算出胸高形率。●再根据希费尔关系算出胸高形数。●最后根据胸高形数、胸高断面积、全树高算出立木材积。V=**h

测树学复习题

森林计测学思考复习习题及参考答案 绪论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测树学是以(树木)和(林分)为对象,研究和测算其材积或蓄积量、出材量、生长量、重量以及林产品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2、测树学的任务是对树木和林分进行(数量)和(质量)的评价,阐明林分分布和生长的规律。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测树学的“树”是指一株一株单个的树。(错) 2、测树学是清查森林资源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林业各门学科对森林进行研究、分析的手段。(对)第一章伐倒木材积测定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在测树工作中,人们把所需要测定的项目称为( 调查因子 )。 2、树干横断面的形状一般可归纳为近似( 圆形 )、近似( 椭圆形 )及( 不规则形 )三类。 3、孔泽干曲线式中的r是指( 形状指数 ),当r=0时,其旋转体近似于( 圆柱体 )。 4、在测树工作中,( 中央断面 )求积式是计算单株伐倒木材积的基本公式。 5、伐倒木区分求积一般分段以( 5-7 )个为宜。 6、一般不能用径阶表示( 单株木 )直径。 7、原木检尺长是在大、小头两端断面之间( 最短 )处量取,最小单位量到厘米。 8、树干上相距1m的直径之差称( 绝对削度 )。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树干愈往上,其横断面大多呈为不规则形。( 错 ) 2、树干纵剖面上的曲线称为干曲线。( 错 ) 3、在我国林业科研工作中多采用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对 ) 4、由于树干横断面形状多为不规则形,所以直径巻尺测得的直径呈偏大误差。 ( 对 ) 5、直径为6.0cm的树木用4cm的径阶距表示属于6径阶。( 错 ) 6、用径阶可以表示任意树木的直径。( 错 ) 7、将树木伐倒,去枝、剥皮、截去直径不足6cm的稍头后,所剩下的树干叫原木。( 错 ) 8、凡原木长度相同,小头直径相等,查原木材积表,其材积相等。( 对 ) 三、论述或计算题: 1、一株树木其直径9.8厘米,将其按2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是多少?如按4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又是多少?(4分) 2、树干形状由上到下由哪几种近似几何体组成?有何特点?(6分) 3、使用轮尺测直径注意什么?(5分) 4、测得一伐倒木长8m,底端断面积0.03801m2,梢端断面积0.02776m2,其材积多少m3?(4分) 三、1、-0.2cm +1.8cm 2、从上到下圆锥体、抛物体、圆柱体、凹曲线体(双曲线体)。 3、轮尺平面与树干垂直,固定脚和游动脚与测尺紧贴树干读游动脚内缘的刻划值,先读数后取尺,不规整断面取垂直两个方向平均,如遇有节瘤区,在上下等位置处测直径后平均。 4、V=1/2(go+gn)·l =1/2(0.03801+0.02776) ×8=0.2631m3 第二章立木材积测定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在坡地上测胸径时,应在( 上坡位 )确定树干的1.3米处位置。 2、勃鲁莱测高器是根据( 三角函数)原理设计的;克里斯登测高器是根据( 相似三角形 )原理设计的。 3、( 直径 )、( 形数 )和树高称立木材积三要素。 4、胸高形数随树高、直径的( 增大 )而( 减小 )。 5、形数与形率的关系一般有( 平方)、( 常差 )、( 希费尔 )、( 一般形数表 )四种。 6、望点是指树干上部( 直径等于胸径一半 )处的位置。 7、丹琴公式用于树高为( 25 )m左右树木计算材积较为可靠。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立木材积测定与伐倒木材积测定完全一样。( 错 ) 2、用勃鲁莱测高器测高时可以站在任意位置,而用克里斯登测高器时则需站在固定位置。( 错 ) 3、用勃鲁莱测高测高时,树高都是两次读数之和。( 错 ) 4、用克里斯登测高器测高时,只需一次便可得到全树高。( 对 ) 5、形数的重要意义在于反映树干的具体形状即干形。( 错 ) 6、实验形数与胸高形数的变化规律相同。( 错 ) 7、胸径和树高相同,形率也相同的树干,其干形也可能不一样。(对) 8、立木区分求积必须具有性能较好的上部直径测定仪器。( 对 ) 三、论述或计算题: 1、测高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2、如何用勃鲁莱测高器在平地测高?(6分) 3、一株胸径为35.3cm的落叶松,其材积是多少m3?(4分) 三、1、答:(1)测点必须能同时看见树顶和树基,对平顶树不能把树冠边缘当树顶。 (2)测点距树木平距不宜过小。(3)在坡地测高测点与树木最好在等高位置或稍高地方,宜采用仰、俯各测一次。 2、首先选一与树高大致相等的平距(一般为15、20、30、40m),打开起动钮,瞄准树顶按下制动钮读一数,该数加测定者眼高即为树高。 3、V=0.001d21.3=0.001×35.32=1.2461m 第三章树木生长量测定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树木自种子发芽开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 随时间推移 ),树木直径、树高和形状都在不断地( 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叫生长。 2、树木生长量按研究生长的时间长短来分,有( 总生长量 )、( 定期生长量 )和( 连年生长量 );若用年平均值表示,则有( 总平均生长量 )和( 定期平均生长量 )。

测树学复习题-林学院

、 林学本科《测树学》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林分平均胸径:与林分平均断面相对应直径。 2、复层林: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的林分。 3、树种组成系数:为了表达各树种在组成林分所占的成分,而分别以各树种的蓄积(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来表示,这个比重叫做树种组成系数。 4、平均实验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比较圆柱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加。 5、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 6、生长率:树木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原有总量的比值。 7、进界生长量:在调查期初时没有达到起测径阶的幼树,在期末调查时已长大进入检尺范围内,这部分林木的材积称为进界生长量。 8、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该圆柱体的断面积为树干上某一固定位置的断面,高度为全树高。 9、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10、标准木:在标准地中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 二、单项选择题 1、立木材积三要素不包括(C)。 A、胸高形数 B、胸高断面积 C、胸高形率 D、树高 — 2、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B)处的部位称作望点。

A、1/2树干中央直径 B、1/2胸径 C、1/3树干中央直径 D、1/3胸径 3、以误差百分率来看,下面正确的是(A)。 A、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牛顿式 B、牛顿式>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 C、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牛顿式 D、牛顿式>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 4、树干的形状,有通直、弯曲、尖削、饱满之分,就一株树来说,树干各部位的形状(D)。 A、是一样的 B、都是饱满的 C、都是弯曲的 D、也不一样 \ 5、纯林是有一种树种组成或混有其他树种但蓄积分别占(A)的林分。 A、低于10% B、低于5% C、低于20% D、10% 6、在一般情况下,林分疏密度大于林分郁闭度的是(C)。 A、幼龄林 B、中龄林 C、成熟林 D、以上都不是 7、树干的横断面形状更接近于(B)。 A、圆形 B、椭圆形 C、不规则的封闭曲线 D、不确定 8、林分平均胸径是指(B)。 A、林分内所有林木直径的算术平均值 B、林分平均断面积所对应的直径 C、林分内具有平均生长状态的树木的直径 D、林分内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的直径 ( 8、在标准地调查中,通过每木检尺得标准地总断面积为,总株数为339棵,则该林分平均直径为(C)。 、角规绕测树木时,当缺口与树木胸径相余时,记数为(D)。 A、1 B、 C、2 D、0 10、树木年轮的形成是由于树木形成层受外界季节变化产生(D)生长的结果。 A、季节性 B、间断性 C、连续性 D、周期性 11、在角规测树时,当d/R=1/50,则用到的角规测器缺口宽度为2cm,则直尺长度为(B) ; ; 、下列关于树木生长方程的特点,错误的是(C)。 A、当t=0时,y(t)=0,这是树木生长方程需满足的初始条件;

中华民族园简介

中华民族园简介 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中华民族园)是一座复原、收藏、陈列和研究中国 56个民族文化、文物、社会生活的大型人类学博物院。它的建成和开放,填补了中国没有大型人类学博物馆的空白,标志着首都文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标志着首都拥有了目前全国最大的民族文化保护、展示和交流的基地;标志着首都又有了一个充分展示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崭新的窗口。” 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中华民族园)是国家奥林匹克公园的文化活动中心,占地50公顷。园内规划建设中国56个民族博物馆分馆和景区,现已建成40余个民族的博物馆分馆和景区、百余处民族景观、200余座民族建筑、主展馆2处。其余部分将于2008年之前全部建成。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中华民族园)的建设,被列入北京市“八五”建设和建国50周年大庆的重点工程,自始至终得到北京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和支持,得到各级民族地方政府和群众的热情帮助与参与,得到海外爱国侨胞的全力资助。 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中华民族园)于1992年开始建设,1994年6月28日北园建成开放,2001年9月29日南园建成开放,并由北京市委、市政府主持,举行了隆重的开幕仪式。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中华慈善总会会长阎明复、北京市长刘淇、北京市副市长刘敬民、等领导出席开幕式。 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国各民族干部和群众的支持下,在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的帮助下,经过全院各民族员工的共同奋斗,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中华民族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举办过北京市政府外国使节招待会、第六届远南残疾人运动会闭幕式、国家旅游局“中国民俗旅游年”开幕式、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民族园之夜”欢送晚会、第13届国际档案大会北京市政府招待会、第31届国际军事医学大会游园晚会、全国妇联第一、二、三届“心系新人”大型集体婚礼、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闭幕式、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闭幕招待会、第6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北京市政府招待会、庆祝建国45周年和50周年“民族之光”主题游园、国际泌尿大会招待会、中国友好城市国际大会闭幕联欢会、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闭幕式、世界渔业大会招待会、第七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开幕招待会、中国国际照相机械影像器材与技术博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