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快转变生产方式 促进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加快转变生产方式 促进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加快转变生产方式  促进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加快转变生产方式  促进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加快转变生产方式促进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李巨海傅河翟鹏林(市农业局)

近年来,随着“畜牧强农”战略的大力实施,全市畜牧业得以快速发展,传统农业的生产结构和生产体系正在发生历史性的转折,逐步扭转了畜牧业是农业附属产业的地位,同时也改变着传统畜牧业生产的增长方式,畜牧业正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成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传统畜牧业进入了一个转型建设的新时期,畜牧业区域布局日趋合理,养殖小区快速发展,畜禽良种普及率进一步提高,畜禽饲养方式正在发生积极变化。因此,加快推进我市畜牧业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转变生产方式是实现现代化畜牧业的重要保证

加快推进我市畜牧业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是建设现代化畜牧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有力保障,是提高畜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措施,是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加快推进生产方式转变,建设现代畜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选择。要坚定不移地围绕建设现代化畜牧业这一目标,坚持“优质、低耗、高效、生态”的原则,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循环型之路,不断探索、建立、推广畜牧业生产经营的新模式、新机制,争取尽快建成以畜禽现代化养殖方式为主导、民营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畜牧大产业统筹协调发展为特色的现代畜牧业经济发展新格局。

2005年的亚洲Ⅰ型口蹄疫、四川猪链球菌疫情及当前正在部省区流行的高效疫情禽流感,充分凸显出畜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活、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随时可能危及人类的生命安全。疫情发生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由于人们过分追求养殖利润,忽视动物福利,造成养殖环境差,生产工艺不合理,给动物防疫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进而为疫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全市每年因各种疫情造成的损失在800万元以上。如果我们沿袭传统的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率粗放型畜牧业发展模式,在资源与环境约束日益强化的今天,必定难以为继。为实现畜牧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在当前全社会倡导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大趋势下,应以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工作创新为动力,切实转变生产方式,在畜牧业发展各要素、各环节普遍推广应用节料、节地、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循环措施,实现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因此,要有效地控制各种动物疫情的发生,实现畜牧业的科学发展,必须从转变生产方式入手,彻底改变传统的饲养方式,引导农民实行标准化养殖、清洁养殖。

二、我市传统畜牧业发展与生产方式的转变

过去,畜牧业的发展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一家一户的庭院式养殖,忽视增强农作物物质能量循环功能,资源利用组合方式的调整与重组,饲草资源开发建设相对缓慢,畜牧业生产结构的变化以及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心的地位,基本保持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通过近几年实施的“畜牧强农”战略,我市的畜牧业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1、畜牧业以猪为主的耗粮型生产结构,向以牛羊为主的节粮型生产结构转变。草食性家畜得到了快速发展,畜牧业生产结构实现重大转变。1990年全市牛、羊肉的产量只占肉类总产量的7.07%;2004年牛、羊肉的产量由1990年的620.6吨上升到2300吨,增长了2.7倍,牛、羊肉的产量已占到肉类总产量的20.36%。特别是奶类总产量由1990年的1107吨上升到2004年的10858吨,增长了8.8倍。

2、畜牧业生产的畜种和品种结构向发展畜产品商品生产的方向转变。肉、蛋、奶等主要畜禽产品产量逐步上升。2004年肉、蛋、奶的生产总量分别达到11294吨、9641吨、10858吨,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28.74%、36.65%、880.85%。

3、畜牧业生产向生产周期短,育肥周期短,经济效益提高的方向转变。发展转变最快和增量最大的是家禽饲养业。1990年,禽肉的产量只占到全市肉类总产量的5.02%,2004年,全市禽肉生产量由1990年的440吨增长到937吨,比1990年增长112.95%,达到当年肉类总产量的18.3%。肉类生产中最薄弱的环节成为增长发展最突出的种类。

从生产实践方面衡量,过去畜产品的主体肉类生产,一直随着粮食生产的波动而波动。近年来,粮食生产呈不稳定的发展态势,而肉类生产却稳定快速增长。以与粮食生产紧密相连的猪肉生产做比较,全市粮食总产量2004年比1990年降低了13.87%,而猪肉产量增长了5.57%,粮食增长与肉类增长差距拉大,说明我市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长,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得以有效的改造。

三、从引导农民转变生产方式入手,着力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

我市畜牧业经济已进入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在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的今天,要以全新的视野,发展的眼光,战略的高度来研究和解决畜牧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千家万户搞养殖导致的结果就是:技术不一,品种不纯,标准不同,这种生产方式已不适应当前我市畜牧业的发展。我市的养殖模式大体上有两种,一是具有一定程度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养殖场(公司),多集中在养猪业、养鸡业和养牛业,且多在城郊地带,设施、防疫、加工等比较正规,基本符合《动物防疫法》要求;二是个体养殖户,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地带,多数将农田改成简易圈舍,一般饲养上百头猪或上千只禽,粪尿污物自由排放横流,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卫生防疫难以保障。

我市养殖场经营模式大多以个体为主,单从生产体系来看就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养殖技术落后,疫病防治水平低。由于直接从事畜禽饲养管理的工作人员普遍缺乏专业知识,故而在饲样过程中不能有效地预防疫病的发生,产品存在着安全隐患。二是生物安全体系尚未完善。无论规模化饲养,还是“公司+农户”的区域化生产生物安全体系都尚未建立或不完善,往往过分依赖疫苗、依赖药物、轻视防疫,忽视防疫体系建设,这也是造成动物产品有害物质超标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疫病防治的关键环节把关不严或被忽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规模企业不能做到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动物的免疫也没有专业防疫人员现场监督指导,免疫质量无法保证;饲养场地条件差,缺乏必要的排污设施,不能有效地阻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饲养场地内运料车,畜禽运输车不能做到划片或定点运输,车辆消毒不彻底。另外大多数养殖场没有定期进行环境消毒,有的甚至根本没有环境消毒的计划,不能有效地杀灭舍内外病原微生物。鉴于此必须从加快转变

生产方式入手,进一步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促进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发展适度规模的现代化生态养殖基地。简易的设备、粗放的管理已很难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畜禽产品,我们应尽早摆脱“穷人养畜禽,贫困落后地区养畜禽”的观念和现状,投资兴建“适度规模的”、真正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饲养设备一流的“标准化养殖场”,真正和国际标准接轨。目前,在一些老的规模养鸡场股份制改造成功,为彻底解决病毒和药物残留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各养殖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出的“五统一”要求进行规范,即统一供雏,统一供料,统一用药,统一防疫,统一屠宰。同时通过建设畜牧业生态工程,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进行无废物无污染的畜牧生产。生态畜牧业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变废为宝,对营养物质多层次地分级利用,实现无废物、无污染生产。要按照区域发展规划,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作为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典型,针对本地资源特点,因地制宜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布局,调整结构,建成一批具有一定特色、一定规模、一定效益的示范区,逐步延伸扩大,促进全社会可持续畜牧业的发展。

2、因势利导,把握时机,适时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畜牧业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赋予新的内涵,畜牧业已跃升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一是在农业内部畜牧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从管理体制来看,畜牧业是购销市场开放较早的产业,市场化进程较快,市场化特征明显;从增长方式来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导向作用,市场引导生产、带动结构调整;二是畜牧业经营方式正处于转型时期。以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为主的传统养殖正在向园区化为主的规模养殖转变。平定县华润乳业有限公司投资1300万元建成的集奶牛养殖、饲草料供应、鲜奶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股份制奶牛园区,为养殖户提供“六统一”服务,为购牛提供等额贷款,建立奶牛风险基金,与养殖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期合作共同体。宽松的饲养环境和优惠的饲养政策已吸引县域内外32个养殖户入驻园区,成为我市规模最大的的股份制奶牛养殖园区,形成阳泉最大的鲜奶集散地,规模效益得到了充分显现。三是产业结构调整成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阳泉市金满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着眼于本地羊生长速度慢、出肉率低、效益小的现状,2003年从澳大利亚引进纯种肉羊萨福克、道赛特50只,2004年先后完成了300多例胚胎移植,成功率达到了73.2%,使纯种肉羊存栏达到260余只,并通过杂交改良,极大地提高了本地羊的生长速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四是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已涌现出一批大的规模企业。合作组织不断涌现,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营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目前,畜牧业发展不仅受自然与市场两个因素的制约,还受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影响。进入新世纪,畜牧业规模化经营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向,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一是质量安全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生产已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为主体的生产方式显然不能适应畜牧业质量建设的要求。二是生产经营主体发生变化。一方面,从事传统散养方式的农户大多属于兼营农户,缺少技术专长,他们会逐步向自己专长的优势产业集聚,有的会离乡离土,外出务工经商,使得散养户的总量逐

步减少;另一方面,随着养殖专业大户,农村经济人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一部分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在初步完成资本积累后又投资畜禽养殖。三是散养户将逐步丧失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农户大量压缩粮田,农民自有饲料粮将会减少,使传统畜禽养殖以千家万户为主体的生产格局逐步失去其物质基础;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卫生环境将极大改善,千家万户散养方式因不适应农村社会发展而会被淘汰。由此可见,适时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时机日趋成熟。

3、消除误区,改变模式,积极引导产业化经营。过去,规模化经营与传统散养方式相比,明显缺少市场竞争力。从主观因素看,形成这种误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成本、效益计算方式不科学。一方面,由于散养户的特殊性,在比较生产成本时,未能也不必考虑散养户的全部用工和自有饲料成本,这就掩盖了散养户的真实成本;另一方面,传统的计算方式是畜禽头(只)平均产出的效益,而科学的计算方式应该是人均创造的效益,这也是衡量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重要尺度。二是对是否能让农民致富的认识上存有偏差。发展千家万户养殖一度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因为这一生产方式符合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由此有人担心发展规模化经营后会影响到农民增收的渠道,甚至造成隐性失业;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民致富必须减少农民数量的观念已经成为共识。发展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是农业生产方式的一次变革,也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取向。因此,要消除误区、更新观念,改变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正确引导规模化经营发展。既要使规模经营成为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质量与标准化建设水平和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新型生产方式,更要使其成为增强产品市场综合竞争力、发挥比较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4、建设畜禽养殖园区,优化人类生存环境。畜禽养殖园区是我国现阶段畜牧业发展的有效可行模式,一方面,可以改变传统养殖带来的人畜混处所造成人畜共患病的弊端,同时可以进一步扩大畜牧业生产规模;另一方面,在传统养殖过程中不仅无法控制一些违禁药物的使用,难以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安全,而且畜禽产生的粪便无法得到有效处理,不利于畜禽疫病防治、先进饲养技术的推广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而畜禽养殖园区不仅有利于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实施,还能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养殖业的整体效益。

我市下一步在建设畜禽养殖园区上,应成立由畜牧、计划、规划、环保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性指导组,负责解决在养殖园区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在建设中一是要合理选址,科学布局。要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严格按地区特点、优势与发展目标,指导养殖园区生产布局,对养殖园区用地、供电、供水、交通、防疫、物质供应、建筑物布局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合理调整与设置。二是健全制度,合理经营。要建立健全园区内的相关制度,用制度来约束园区内的生产经营者,用制度来保障园区的正常运行。

5、推行标准化生产,确保畜产品安全。标准化生产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养殖园区的优势所在。我市的每个养殖园区都要根据各自的饲养品种和实际情况,建立《标准化生产管理制度》,通过对养殖园区的设施环境、操作规程、产品质量等制定控制标准,实行“七个统一”,即统一设施环境、统一品种标准、统一生产规模、统一饲养方式、统一营养水平、统一免疫程序、统一加工出售,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随意饲养、

管理松散、防疫水平低等弊端,把全面标准化管理作为生产管理的“纲”,抢占市场的“桥”,切实提高养殖园区内标准化生产水平,确保畜禽产品的绿色安全。养殖园区的管理者应拓宽思路,从产前、产中、产后几个环节,加强对园区内养殖户的监督,树立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采用无公害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相关国家标准来组织生产,确保标准化生产管理制度的正常运行。

6、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向畜牧业倾斜,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投资体系。建立有效的畜牧业投资渠道,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畜牧业基础设施就能吸引投资者。要按照上面补一点,农户拿一点,金融部门贷一点的办法,拓宽筹资渠道。一是设立专门为畜牧业发展服务的“畜牧业发展基金”。在培育畜牧龙头企业的基础上鼓励其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的形式向社会募集资金,实现资本的集中。鼓励其通过兼并、收购和投资等多项资本运作手段形成与畜产品相关的综合产业格局。二是建立畜牧业企业担保机构,增大银行的资金供给。三是进一步拓宽畜牧业贷款渠道。要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举措,引导各商业银行关注农业、关注农村、关注农民。四是尽快涉足畜牧业投资保险业务,积极探索畜产品价格保证与化解风险的机制。让畜牧产业化经营组织或畜牧龙头企业到保险公司投保或为签订的合同养殖户进行投保,这样既可降低养殖户风险,又可带动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农牧结合,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农牧结合,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畜牧业是丽水农业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丽水市发挥山区资源优势,积极实施“畜牧进山、养殖上山”发展战略,探索山区畜牧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走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型畜牧业发展道路,提高了丽水市畜产品自给率,加快了生态畜牧业发展。2007年,全市生猪饲养量140万头,家禽饲养量达到1900万只,肉类总产量8.7万吨。全市年出栏50头以上规模养猪户有1299户,年出栏猪29.46万头,比上年分别增12.08%和5.82%,生猪规模化率达45.19%,比上年提高9.12个百分点;全市畜牧业实现产值11.91亿元,同比增长18.04%,占农业总产值的15.47%。 一、政策引导,优化生态畜牧业发展环境 丽水市具备优越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潜力,宜牧低山缓坡资源十分丰富。根据自然资源特点与生态养殖的立地条件,我市将畜牧业拓展空间重点放在山上,积极引导发展“自然隔离、多点分布、适度规模、农牧结合”生态畜牧业发展。市委书记、市长陈荣高实地考察丽水瓯农生态畜牧示范场后强调:生态畜牧业为今后丽水市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关部门一定要认真研究和落实。市政府为加快推进生态畜牧业

发展,出台了《关于促进丽水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丽政发〔2007〕54号)。从2007年开始,市财政每年对达到建设规定要求的20个生态规模养殖场(户),给予每个2万元以奖代补扶持;对市区新(扩)建并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一、二级种畜禽场,市财政分别给予每个10万元和5万元的奖励。各县(市、区)政府也相继出台了生态畜牧业扶持政策。莲都区每年拨出10万元,补助符合条 件的规模养殖场扩大生产能力,其中对建设沼气池的养殖场(户),按200元/ M3的标准给予补助。龙泉市每年安排生态畜牧业发展资金至少50万元,扶持10个生态猪场及特色养殖项目,每场奖励2-3万元;对种羊引进、羊舍建设、牧草种植给予补助,并生态畜牧业发展和示范推广先进乡镇(街道)、动物防疫示范户予以奖励;庆元县对新(扩)建 生态猪场常年存栏猪规模达到100-500头,每个场一次性补助2万元;对从外地引进优良种猪,每头补助600元;对生态养殖用地、用电、用水、防疫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云和县给予达到建设要求的生态养殖场每个5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养殖大户按常年存栏量不同分别给予1万元、0.5万元、0.3万元的补助,另外对获得国家、省、市级无公害、绿色 或有机畜产品(产地)认证的企业,县财政分别给予5万元、2万元和1万元的补助。 二、多措并举,推动生态畜牧业发展

加快信阳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加快信阳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3月2日至13日,省畜牧局组织各省辖市畜牧局长和省局各处、室、站、所长对山东、江苏、浙江、上海四省(市)的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较为详细地了解了他们在发展畜牧业方面的经验和取得的成就。考察时间虽短,但受益非浅,他们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受到的启示1、畜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考察发现,上海、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市,对肉、蛋、奶等畜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畜产品市场空间巨大。而畜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环境有一定影响,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受资源条件、劳动力成本、环境要求及经济发展重心不同等的影响,畜牧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信阳与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距离较近,312国道和即将建成的宁西铁路直达南京、上海、宁波等城市,区位优势明显。这些都为加快信阳畜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同时,畜牧业作为入世后大农业中参与国际竞争的先锋产业和优势产业,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要把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面对有史以来畜牧业发展的最好机遇,信阳市委、市政府也不失时机地提出要把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使畜牧业真正成为振兴信阳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加强生态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 是促进畜牧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加快畜牧业现代化步伐,就必须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山东等地就是通过企业集团、专业协会或合作社等“龙头”带动,建立了肉鸡、鸡蛋等畜禽产品出口基地,推动了畜牧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因此,要根据各地实际,因地制宜确立优势主导产业,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培育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实现规模化养殖、区域化生产,走产业化发展之路,使畜牧业尽早步入发展的快车道。3、培育、推广 优良畜禽品种是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和适应市场需求的迫切需要。地方优良品种具有繁殖率高、抗病力强、耐粗饲、肉质鲜美等特点。但生长速度慢、产肉(蛋)率低。考察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畜产品由要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讲求风味和口感,地方优良畜禽品种倍受欢迎。江苏省对太湖猪的开发利用就是很好的经验。他们利用太湖猪的优良特性,培育出既保持太湖猪繁殖率高、肉质鲜美而又有较高瘦肉率和较快生长速度的国家级瘦肉型猪种—苏太猪,并向全国推广。我市有5个省级地方优良畜禽保护品种,对其进行大规模的选育、开发和利用,提高其生产性能,有利于加快信阳特色畜牧业的发展。4、树立品牌,是增强畜牧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成为 一种无形资产,这是市场经济规律所决定的,畜牧业也不例外。在畜牧业生产和经营中,除了品种、质量、规模和价格优势外,还要树立品牌意识,取得消费者的认可,才能立足国内外市场。山东的得利斯、上海的大江、光明等企业集团正是凭借品牌优势,占领了国内外相应的市场,形成了经济优势。二、对加快发展信阳生态畜牧业的几点思考 信阳是一个农业大市,畜牧业生产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培育出了信阳水牛、淮南猪、固始鸡、淮南麻鸭、固始白鹅等地方优良畜禽品种,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养殖基础。20xx年牧业产值达49.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5。但由于存在畜牧业结构不合理,基地建设缓慢,优质畜产品发展不快,精深加工滞后,个别地方对畜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认识不足等问题,制约着我市畜牧业向高水平发展。根据信阳实际,借鉴外地经验,今后我市畜牧业发展的重点是:进一步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大

养殖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养殖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近年来,**县养殖业生产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得以蓬勃兴起,全县养殖业生产形势一片看好。为了进一步准确摸清全县养殖业生产形势,最近,我们对**县养殖业生产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调查了解,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一、主要优势 1、养殖主业比较突出。据统计,2007年全县出栏(笼)猪114.6万头、牛5.25万头、羊91.1万只、家禽3022万羽,禽蛋、水产品产量分别达71247吨、42800吨,实现养殖业产值27.5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2.3%,占据了农村经济的半壁河山。今年1-9月出栏(笼)猪87.76万头、牛3.97万头、羊60.53万只、家禽1789.6万羽,禽蛋、水产品产量分别达41035吨、24601吨,养殖业产值达17.9亿元,同比增长2.6%。 2、规模养殖比较迅速。全县正逐步实现由千家万户散养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模式转变。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养殖大户2018户,畜禽养殖小区31个,常桃路养殖示范带已经成型,特别是生猪和蛋鸡养殖实现了飞速发展,生猪生产结合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的实施,已初步建成四喜、济庆、兴旺、宏慈等八大生猪标准化养殖场,三阳镇、陬市镇、青林乡、枫树乡4个万头猪场正在规划筹建中,**县2007年还被确定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1000羽以上蛋鸡养殖户达1046户,蛋鸡存笼总量达612万羽,已成为全省蛋鸡养殖大县之一。 3、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全县重新组建了乡、村两级动物防疫队伍,新招聘乡镇专职动物防疫员 1 / 6

加快转变生产方式 促进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加快转变生产方式促进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李巨海傅河翟鹏林(市农业局) 近年来,随着“畜牧强农”战略的大力实施,全市畜牧业得以快速发展,传统农业的生产结构和生产体系正在发生历史性的转折,逐步扭转了畜牧业是农业附属产业的地位,同时也改变着传统畜牧业生产的增长方式,畜牧业正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成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传统畜牧业进入了一个转型建设的新时期,畜牧业区域布局日趋合理,养殖小区快速发展,畜禽良种普及率进一步提高,畜禽饲养方式正在发生积极变化。因此,加快推进我市畜牧业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转变生产方式是实现现代化畜牧业的重要保证 加快推进我市畜牧业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是建设现代化畜牧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有力保障,是提高畜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措施,是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加快推进生产方式转变,建设现代畜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选择。要坚定不移地围绕建设现代化畜牧业这一目标,坚持“优质、低耗、高效、生态”的原则,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循环型之路,不断探索、建立、推广畜牧业生产经营的新模式、新机制,争取尽快建成以畜禽现代化养殖方式为主导、民营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畜牧大产业统筹协调发展为特色的现代畜牧业经济发展新格局。 2005年的亚洲Ⅰ型口蹄疫、四川猪链球菌疫情及当前正在部省区流行的高效疫情禽流感,充分凸显出畜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活、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随时可能危及人类的生命安全。疫情发生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由于人们过分追求养殖利润,忽视动物福利,造成养殖环境差,生产工艺不合理,给动物防疫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进而为疫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全市每年因各种疫情造成的损失在800万元以上。如果我们沿袭传统的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率粗放型畜牧业发展模式,在资源与环境约束日益强化的今天,必定难以为继。为实现畜牧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在当前全社会倡导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大趋势下,应以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工作创新为动力,切实转变生产方式,在畜牧业发展各要素、各环节普遍推广应用节料、节地、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循环措施,实现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因此,要有效地控制各种动物疫情的发生,实现畜牧业的科学发展,必须从转变生产方式入手,彻底改变传统的饲养方式,引导农民实行标准化养殖、清洁养殖。 二、我市传统畜牧业发展与生产方式的转变 过去,畜牧业的发展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一家一户的庭院式养殖,忽视增强农作物物质能量循环功能,资源利用组合方式的调整与重组,饲草资源开发建设相对缓慢,畜牧业生产结构的变化以及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心的地位,基本保持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通过近几年实施的“畜牧强农”战略,我市的畜牧业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畜牧业发展工作措施

畜牧业发展工作措施 畜牧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白治区、地区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加快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步伐,实现畜牧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目标。下面是学识网小编整理畜牧业发展工作措施的范文,欢迎阅读! 畜牧业发展工作措施篇一 有机畜牧业,是指在牲畜的饲养过程中,不使用化学饲料或含有用化肥、合成农药、转基因作物生产的饲料来饲养,牲畜福利能满足动物的生理和行为需要的畜牧业。当前,国际国内有机食品的市场前景非常看好,有机畜牧业的发展给餐桌提供了良好的有机食品,我国 是畜牧业生产大国,发展有机畜牧业,市场潜力和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是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我州有得 天独厚的高原优质牧场,具备发展有机畜牧业的优越条件。2011 年3月10日至20日我们对河南县有机畜牧业发展进展情况、全州有机畜牧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1、有机畜牧业工作进展情况 2004年河南县提出发展有机畜牧业的思路,于2006年10月在全省率先正式启动有机畜牧业产业化工作,2007年取得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中心认证的有机畜牧业基地,经过几年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河南县在发展有机畜牧业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全州有机畜牧业

的发展作出了榜样。一是得到了省州县及相关部门资金支持。2006年河南县被省农牧厅列为全省第一个有机畜牧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省财政厅下拔专项资金40万元。2008年又被列为全省有机畜牧业和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县,省财政厅分别下拔资金300万元和100万元。州、县政府每年从支农支牧资金中专列经费,使有机畜牧业产业化项目前期经费得到了保障。二是用规划指导有机产业发展。河南县政府委托农业部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了〈〈河南县有机畜牧业发展规划》,对基地的所有产业进行了整体规划,为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提供了依据。三是逐步推进与有机畜牧业相适应的三位一体”新牧区建设,为新牧区建设与发展有机畜牧业有机结合,确定了生产点、生产服务区、生活区”相分离的三位一体”新牧区建设思路。四是在畜牧养殖、加工、流通等领域进行了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并给所有牲畜都佩带二维识别码,使牧户养殖、畜群防疫情况、企业屠宰加工情况、流通环节销售情况等都可以通过电子耳标实现动态管理。如果出现产品质量 问题,可直接追溯到每一个牧户,逐渐实现从草场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五是科学规划项目,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编制出草原防火、动物防疫、欧拉羊良种繁育、有机畜牧业业体系和产业化加工等到方面的项目可研报告。 2、存在的问题 (1)牧民缺乏有机畜牧业生产的相关知识。牧民对有机畜牧业的认知度不高,缺乏有机生产技术,靠天养畜,粗放经营,夏秋草地利用不充分的问题。

2021年加快信阳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3月2日至13日,省畜牧局组织各省辖市畜牧局长和省局各处、室、站、所长对山东、江苏、浙江、上海四省(市)的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较为详细地了解了他们在发展畜牧业方面的经验和取得的成就。考察时间虽短,但受益非浅,他们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受到的启示1、畜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考察发现,上海、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市,对肉、蛋、奶等畜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畜产品市场空间巨大。而畜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环境有一定影响,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受资源条件、劳动力成本、环境要求及经济发展重心不同等的影响,畜牧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信阳与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距离较近,312国道和即将建成的宁西铁路直达南京、上海、宁波等城市,区位优势明显。这些都为加快信阳畜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同时,畜牧业作为入世后大农业中参与国际竞争的先锋产业和优势产业,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正因为如此,党中央、xx和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要把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面对有史以来畜牧业发展的最好机遇,信阳市委、市政府也不失时机地提出要把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使畜牧业真正成为振兴信阳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加强生态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是促进畜牧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加快畜牧业现代化步伐,就必须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山东等地就是通过企业集团、专业协会或合作社等“龙头”带动,建立了肉鸡、鸡蛋等畜禽产品出口基地,推动了畜牧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因此,要根据各地实际,因地制宜确立优势主导产业,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培育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实现规模化养殖、区域化生产,走产业化发展之路,使畜牧业尽早步入发展的快车道。3、培育、推广优良畜禽品种是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和适应市场需求的迫切需要。地方优良品种具有繁殖率高、抗病力强、耐粗饲、肉质鲜美等特点。但生长速度慢、产肉(蛋)率低。考察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畜产品由要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讲求风味和口感,地方优良畜禽品种倍受欢迎。江苏省对太湖猪的开发利用就是很好的经验。他们利用太湖猪的优良特性,培育出既保持太湖猪繁殖率高、肉质鲜美而又有较高瘦肉率和较快生长速度的国家级瘦肉型猪种—苏太猪,并向全国推广。我市有5个省级地方优良畜禽保护品种,对其进行大规模的选育、开发和利用,提高其生产性能,有利于加快信阳特色畜牧业的发展。 4、树立品牌,是增强畜牧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成为一种无形资产,这是市场经济规律所决定的,畜牧业也不例外。在畜牧业生产和经营中,除了品种、质量、规模和价格优势外,还要树立品牌意识,取得消费者的认可,才能立足国内外市场。山东的得利斯、上海的大江、光明等企业集团正是凭借品牌优势,占领了国内外相应的市场,形成了经济优势。二、对加快发展信阳生态畜牧业的几点思考信阳是一个农业大市,畜牧业生产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培育出了信阳水牛、淮南猪、固始鸡、淮南麻鸭、固始白鹅等地方优良畜禽品种,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养殖基础。XX 年牧业产值达4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但由于存在畜牧业结构不合理,基地建设缓慢,优质畜产品发展不快,精深加工滞后,

国内外畜牧业现状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加拿大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1.国家主要通过法律、法规来保护农业,并且有相应的机构负责实施。加拿大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国家对农业的保护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这种保护主要不是靠补贴或关税,而主要是通过发展农业的有关法律和法规来体现。例如,早在1912年,国会就通过了《谷物收购和质量检验法》,规定出口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必须达到13.6%,为保证和提高其小麦品质作出了贡献。1935年,政府制订了《草原农场复兴法》,改良大草原地区的土壤,兴修水利设施,提供技术援助,更进一步加强了大草原各省作为国家粮仓的地位。 2.执行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加拿大已经建立起了较完备的农业生产管理制度。例如,在首都渥太华设有种子生产者协会,各省都有分会,专门管理谷物的良种培育工作。凡是培育良种的农场都必须参加这个协会。同时,协会又与农业部所属的有关科研机构和农业大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农场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良种繁育程序,只许可繁育一个品种,并且要经过连续3年的试种示范,只有各方专家鉴定合格的优良品种才允许到农业部登记,由该协会发给证书。又如,政府规定,在马铃薯的种薯繁育场周围30公里内不许生产普通的食用马铃薯。在种薯生长季节,农业行政部门要对种薯生产地块作两到三次的现场检查。一旦发现某种病

害的侵染超过容许的范围,便立即宣布这块种薯地的马铃薯不得留种,只能供普通的食用。 3.发挥协会在生产中的管理和协调作用。加拿大政府畜牧业在产业政策、产品配额、市场价格、质量保证等方面实行宏观调控。具体业务管理通过由生产者共同联合组成的组织──协会来协调管理。如安大略省养牛协会就由各县推选农场主、专学者和政府管理人员共50名,共同组成协会管理委员会,抽调部分人员设置办公室。协会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协会的主要职能有:为生产者传递市场信息(简报),协助政府决定产品配额、价格动态报告、协助政府争取外贸出口、抓产品质量安全等。协会按每头成年牛年收1.25加元作为经费。协会还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及时为生产(科研工作)者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市场需要什么他们就研究生产发展什么。如加拿大培育的杜洛克猪,瘦肉率已达到63%,增加脂肪含量是市场的需求,他们通过育种将肌肉中的含脂率提高到2.3%,同比高1.0%。在奶牛生产方面,由于市场对奶油及其制品需求量日益增加,加拿大选育的瑞士褐牛牛奶中的含脂率达到5.0%以上。PICKSEED公司在牧草研究方面已培育出上百种抗杂、抗旱、抗踩踏、多色彩的牧草(草坪)种子,销往世界几十个国家。 4.强化管理,培养高技能农畜业生产从业人员,是加拿大畜牧业高效发展的重要保证。加拿大农牧场一般由1~2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畜牧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为了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和肥料,保证轻工业获得充足的原料来源,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肉类等的需要,增加国民经济和个人的收入;为了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出口,换取外汇,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的资金,支援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技术改革,为工业品提供广阔的国内市场;也为了发展少数兄弟民族经济,消灭各少数兄弟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摸清家底,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预测我国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有1亿多人,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1.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化。随着经济发展,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小农经济也开始加速向商品经济转化,在农户家庭养殖这一基本事实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畜禽规模的扩大意味着牲畜与人争空间。多数家庭畜禽养殖户环境较差,粪便满地,臭气熏天,蚊虫肆虐,污水横流,造成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严重恶化,影响了村容村貌。

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和对策

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和对策 作者:张光瑞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45期 摘 ;要:畜牧业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畜牧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受传统经济理念、模式的影响和限制,在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新形势下,应该结合实际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畜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畜牧业;产业化;问题;对策 一、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畜牧业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角色,是农牧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经。目前,新农村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中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畜牧业前连种植业,后连加工业,发展畜牧业产业化能够调整农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牧民的收入。但是当前部分地区的畜牧业发展还比较滞后,存在的问题不容小觑。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养殖模式比较落后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畜牧业还是遵循传统的养殖模式,主要以家庭为单位或者是小型养殖场,养殖模式比较随意,往往是只从自身考虑而忽略了环境、卫生等问题,场址、布局和饲养方式等都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养殖模式的落后主要会造成以下结果:第一,饲养环境复杂,动物卫生防疫条件落后,会给动物防疫带来很大困难,畜禽产品品质差;第二,粗放型管理,设备和技术比较落后,信息化程度低,会造成综合效益低,严重制约畜牧业的发展。 2.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 尽管国家对新农村建设投入大量资金,但是新农村建设需要资金的方面很多,而且我国畜牧业发展快速,开始向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所以畜牧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这一情况严重影响了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小型的养殖户因资金缺乏问题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大多畜棚等设施导致闲置或者低利用率,或者因为技术落后导致品种质量低,专业技术得不到推广,从而限制了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可持续性。 3.科学研究和推广的不力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 3 史光华1  孙振钧 133  高吉喜 2 (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94;2中国环境科学院生态研究所,北京100012) 【摘要】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不仅有助于了解目前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程度,而且对于预测畜牧业 发展的趋势,制定畜牧产业政策及相应的法律法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简述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然后,在分析现有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针对畜牧业发展的特点,提出了以环境经济学为手段,以生态承载能力理论为基础,借助生态资源、环境功能价值的货币化表达,评价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整套评价理论和方法.最后,对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指标的选取作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 畜牧业 可持续发展 评价文章编号 1001-9332(2004)05-0909-04 中图分类号 S81 文献标识码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ivestock production.SHI Guanghua 1,SUN Zhenjun 1,G AO Jixi 2(1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China A gricultural U niversity ,Beijing 100094,China ;2 Institute of Ecology Science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Beijing 100012,China ).2Chin.J.A ppl.Ecol .,2004,15(5):909~912. To asses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ivestock production is not only helpful to learn about the present status of the livestock development ,but also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edict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livestock husbandry and to stipulate the appropriate policies and laws in livestock husbandry.After summarizing and ana 2lyzing the present methods and theories adopted in the assessment of glob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vestock production ,the authors provided a new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method and theory. K ey w ords Livestock produ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sessment. 3国家“十五”科学技术攻关项目(2002BA516AD323)和博士点专项 基金资助项目(20020019029).33通讯联系人. 2002-10-12收稿,2003-02-28接受. 1 引 言 判定畜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现状和程度,科学地分析畜牧业与环境相互作用发展演化的历史过程,预测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这不仅有助于澄清目前社会各界对畜牧业环境影响的不同认识,而且将直接关系到合理的、科学的畜牧产业政策的制定,关系到畜牧业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与其它产业相比,我国的畜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评价研究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与此相关的文献报道和研究成果还比较少,这与畜牧业在农业结构中不断扩大的比例、强劲的发展势头相比显然是不相称的.通过分析现有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及其相应理论,就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做了一定的探索,希望能对我国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工作的开展能有所启迪. 2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畜牧生产系统本身是一个自然、经济和社会子系统的有机复合体.在这个系统中,各类畜禽是系统的主角,它将各种植物性饲料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动物性产品.系统在向社会提供人们有益的肉、蛋、奶、皮、毛等畜禽产品的同时,也向环境排放了诸如畜禽粪便、污水、垫料、臭气等副产品.系统的运 转既受到外界环境提供的饲料、人工、水、电等各种各样的物质和能量投入的制约,也受到周围环境对畜禽废弃物容量的限制.此外,畜牧生产系统受社会、经济和文化影响很大.不同的经济水平、文化背景、社会发展阶段,直接制约着畜禽产品的市场需求和畜禽产品的生产和供应能力[1,3,4].由此可见,畜牧生产系统是与农田生产系统、土地生产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等密切偶合的生态系统. 然而对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至今仍然没有十分明确,我们只能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中得到理解[1,11].按照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思想,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简单概括为:在不破坏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能够持续满足当代人以及后代人对畜产品需求的发展. 3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的构想 311 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基础理论分析 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是构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应用生态学报 2004年5月 第15卷 第5期 CHIN ESE JOURNAL OF APPL IED ECOLO GY ,May 2004,15(5)∶909~912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 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畜牧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为了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和肥料,保证轻工业获得充足的原料来源,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肉类等的需要,增加国民经济和个人的收入;为了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出口,换取外汇,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的资金,支援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技术改革,为工业品提供广阔的国内市场;也为了发展少数兄弟民族经济,消灭各少数兄弟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摸清家底,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预测我国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有1亿多人,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浅谈畜牧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c10890798.html, 浅谈畜牧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作者:崔红梅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10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但畜牧业得以 提升的同时,环境污染等问题造成的巨大负面影响,是不争的事实,它同时阻碍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发展;环境保护 一、积极推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1.畜产品增加,有效供给得到保障。在全国经济发展当中,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农副产品在食品市场中占较大比重,肉、蛋、奶总产量约为821.5万t,并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 其中,占较大比重的生猪出栏量也呈现翻倍增长;同时,外销肉鸡、猪肉也增长至600.0万 t,使国内外市场得到了有效供给。 2.产值增长,带动农民增收。畜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不仅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农副产品,更使农户经济收入增长,开始占据农业总收入的半壁江山,成为农业增收的关键,很多畜牧业养殖户通过发展养殖过上了小康生活,对于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1.3质量提升,使农产品安全得到保证随着农产品整改力度的加强,动物产品质量得到提升,全国开展的屠宰场抽检次数增加,在生猪尿样抽检中,共检样出56批次的盐酸克伦特罗阳性,同比降低了 0.09%,实现了抽检性率将低至0.30%的目标。很多城市都相继开展“瘦肉精”抽检,存在零检出率,保障了全国农副产品质量安全。 二、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环境问题 1.自然资源锐减。当前,随着土地沙漠化、草原侵蚀的日益加剧,草原上的可利用资源相继减少,自然灾害频发。其中,人为破坏占较大比重,120北京农业2015年12月上旬刊农业研究畜牧水产是造成草原面积的锐减的重要因素。此外,与人畜禽争资源的情况较常见,造成饲料短缺,养殖成功率降低。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饲料用粮仅占总粮食利用率的1/3。足以证明当前饲料短缺问题已经威胁到了畜牧业发展。 2.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随着养殖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养殖户的增多,污水、污染物等的排放量在不断增加,其中隐藏着非常多的病原微生物,一旦流入河流、湖泊等地方将造成水资源污染,为周围的居民带来了严重危害,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 3.化费、农家肥出现积压。当前,化肥生产越来越便捷,产量也越来越多,很多化肥厂家可提供送货上门服务,为畜牧养殖户带来诸多便捷,由此,农业生产上使用化肥不断增多,造成农家肥大量积压,严重污染了周围环境,公害严重。

大力推进畜牧业两个转变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步伐(精)

大力推进畜牧业两个转变 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步伐 我县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畜牧产业是一个 覆盖全县、周期短、发展快、效益高的产业。发展现代畜牧业对于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农牧民收入,壮大农村经济,推进县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促进我县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建立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根据省局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我县实际,现将建设情况作以简要汇报。 一、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持续快速增加农民收入为 核心,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步伐。把握“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两个方向,以项目为依托,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抓好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体系、畜禽良种繁育体系、饲草料保障体系、动物疫病防疫体系。调整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增强畜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支撑作用。一是畜牧业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到2011年末,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8%以上。主要畜产品产量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其中肉类总产量35万吨;奶类总产量10万吨;禽蛋总产量7.5万吨。二是畜牧业质量效益显著提高。畜牧业增加值实现21亿元,占人均收入35%以上,畜禽良种率达到90%,畜产品商品率达到85%。三是畜牧业生产和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各类养殖小区建设达611个,规模养殖场户发展2.2万余户,规 模养殖量占总饲养量的比例达到65%以上。四是畜牧业对农民增收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农民来自畜牧业的年人均增收保持在3000元以上,在农民年人均增收中的比重达到35%以上。五是产业布局更加合理,确立现代畜牧业的主导地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畜牧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为了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和肥料,保证轻工业获得充足的原料来源,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肉类等的需要,增加国民经济和个人的收入;为了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出口,换取外汇,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的资金,支援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技术改革,为工业品提供广阔的国内市场;也为了发展少数兄弟民族经济,消灭各少数兄弟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摸清家底,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预测我国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有1亿多人,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1.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化。随着经济发展,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小农经济也开始加速向商品经济转化,在农户家庭养殖这一基本事实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畜禽规模的扩大意味着牲畜与人争空间。多数家庭畜禽养殖户环境较差,粪便满地,臭气熏天,蚊虫肆虐,污水横流,造成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严重恶化,影响了村容村貌。

对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思考【可编辑版】

对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对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畜牧业是××县的传统产业,因其覆盖面广、不受地域限制、不受规模限制以及不可替代性等特点,而成为增加农民群众收入的首选产业。特别是××县生产的风味牛干巴在市场上走销和去年以来牛价一直攀升,加之国家扶持畜牧业发展的一系列措施的出台,给××县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在“十五”期间积极发展和培育畜牧产业的战略思路,××县县委、政府把畜牧业列入重要产业扶持,明确提出了建设高峰牛基地的目标,为××县畜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县畜牧业基本情况××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 98°52′至99°43′,北纬23°04′至23°30′之间,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是一个少数民族为主体的边疆民族自治县,国境线长达14 7.08公里,全县有国土面积2445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 9.2%。在全县1 6.5万的总人口中,少数民族族占85%。全县辖11个乡镇,93个村委会,585个自然村,804个村民小组,一个国营农场和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农户30032户,农业人口1 4.2万人,农业劳动力60049人。据统计,201X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260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 7.3%,其中: 第一产业19329万元,占4

5.4%,第二产业7595万元,占1 7.8%,第三产业15684万元,占3 6.8%,财政收入3724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82万元,支出14709万元;农民人均口粮339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713元。县内最高海拔2605米,最低海拔470米,相对高差2135米。由于县河流纵横、山脉连绵、形成了典型的立体气候,适宜各种农作物种植,也适 宜各种畜禽的饲养繁殖。据1983年草山普查表明,全县有各类草山28 1.58万亩,扣除近十几年的开发利用,尚可用于畜牧业的草山、草地22 6.3余万亩,具有丰富的畜牧业资源。自古以来,当地民族的繁 衍生息都离不开畜牧业,畜牧业历来是××县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 不可缺少的一大产业,是××县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解放前, 由于受历史、地理、文化、社会发育程度等因素的限制,畜牧业生产 处于原始的放牧饲养状态,靠狩猎来维持最低食肉水平。解放后,在 党和各级政府的关怀下,畜牧业生产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全面贯彻。社会生产力 得到了空前的解放,畜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90年代初期,就基本实现了肉食自给,结束了长期食肉靠外调的历史。进入实施“八五”计 划以来,××县畜牧业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度增长,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通过引进一批养殖大户示范,一系列畜牧科技项目的实施,良种 推广,配合饲料推广,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养 畜积极性高涨,养殖业效益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畜牧业的发展,对稳 定物价,改善人民生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

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永新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一、我县畜牧业发展现状 2008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万头,出栏万头,存栏万头,比2007年同期分别增6%、8%、3%;肉牛饲养量万头,出栏万头,存栏万头,比2007年同期分别增%、%、%;家禽饲养量万羽,出笼万羽,存笼万羽,比2007同期基本持平;肉类总产量万吨,比2007同期增4%。截止2009年3月底,全县生猪存栏万头、出栏625万头,牛存栏万头、出栏万头,家禽存笼万只、出笼万只。从总体来看,我县畜牧产业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1、畜牧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不断增大,畜牧业对于加速我县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及地方财政收入,保障市场供给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2、畜禽品种不断得到优化,畜产品质量逐年提高。通过繁育改良、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我县良种覆盖率不断增大。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改促繁,以繁促发展”的方针,繁改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目前我县良种公猪覆盖率达100%,良种母猪覆盖率达90%以上;2008年,黄牛冷配完成万头。 3、科技兴牧作用不断强化,畜产品效益水平稳步提升。近年来,我县大力推广畜牧业新技术,使我县养殖业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4、依法行政,稳步推进,动物防疫及畜产品安全整治工作有序推进;齐抓共管,群防群控,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有效推进。落实“两强化、五强制”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近年来,我县按照上级要求,全面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疫病免疫率达100%。认真贯彻畜牧行业法规,动物防疫、草原、饲料、兽医、兽药等执法环境和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 二、存在的问题 1、畜牧业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目前我县畜牧业内部畜种结构中,耗粮型生猪比重过大,节粮型、经济型草食牲畜及家禽偏低。家禽品种结构中,良种禽比例小、档次低、产品质量不高,竞争乏力。产品结构中,肉类产量过大,蛋产量低,奶产量为零。这种结构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我县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致使资源闲置浪费,造成养殖成本过高、效益太低。 2、缺少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全县目前还没有一家上规模的肉食品加工企业,畜禽产品只能原产原卖,由于没有进行深加工,所以,产品附加值不高,经济效益低。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的产业链还没有很好地形成,直接影响了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长远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