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层中医师承毕业论文中医外科百度版

基层中医师承毕业论文中医外科百度版

基层中医师承毕业论文中医外科百度版
基层中医师承毕业论文中医外科百度版

基层中医师承毕业论文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某某老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

某某,某某县人,某某县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现任某某县中医医院副院长,分管外科工作。毕业于某某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酷爱中医,从医20余载,德才兼备,精于医术,默默奉献,为人恭谦,医德高尚,经验丰富,爱惜人才,重视人才培养,是我县颇具众望的中医专家。握中西医系统知识,学术水平较高,临床疗效显着。在临床诊治中,思路开阔,中西医互参,病证结合,方小药精,证治贴切,疗效卓着。擅长采用传统中医方法结合手术及微创技术治疗外科疾病,尤其对普外科、肿瘤科、妇产科病有较深的研究和独特的治疗方法,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临床疗效,取得患者的一致好评。在繁忙的医疗工作之余,自习不息,精攻医典,博览群书,集古今中外医家之精华,兼收并蓄,结合临床实践,深入探索,学术精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精研医理,勇于创新在国内主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开展科研课题多项。先后承担了市级课题项,率先在某某县开展普外科腔镜技术,填补我县无现代化微创医疗技术的空白。通过的学习,将陈老师的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一、坚信中医理论的科学性,中医学术的发展千万不能离开中医理论

陈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从陈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陈老师经常强调要从思想上树立中医科学性的认识问题,解决思想问题是关乎中医发展的大方向问题,不可等闲视之。

继承名老中医的经验首先要继承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没有学术思想就没有灵魂。一位中医药学者评价到:“当今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是他们的学术研究、临床实践与中医药理论、前人经验相结合的智慧结晶,代表着当前中医学术与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它更鲜活生动,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性。”高度概括了名老中医的学术价值,因而继承名老中医经验决不是治疗某个疾病的几个方、几个法的问题。陈老师教导我们要做担当起弘扬中医事业的大任,要做苍生大医。

科学即是对事物不同思维的见解知识,所以中西医都是科学的。他认为中医学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其理论核心是整体观、对立统一观、恒动观、辨证观、取类比象等。中医学理论不但是东方科学的综合体现,而且符合新兴的复杂科学即当代科学的理论核心。

二、陈老师治学经历“五字诀”为后学指明路径

学医最根本在于“认真”二字,熟读《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着作及历代医学名着,力求作到勤、恒、精、博、悟。所谓勤即学在于勤,勤学不辍,严於思索,勤求古训,能者为师,尤其名师口传心授指示要点;恒即学持以恒,学无止境,坚持不懈;精即对经典着作、医学名着、学术理论、诊治经验做到精研细读,铭记医理,多临床实践,谨慎诊治,实践出真知,知在于行:博即博学多闻,涉猎广泛,博采众方,读有关医学书籍,力求文理、医理、哲理三通;悟即达悟,也是以上四步的结晶,即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在长期临床实践产生心得体会的基础上,方可心有所悟。达到临证通变以知常,执常以应变,学古不泥,随证施药,以至有所创新。反复研读四大经典及历代医着,陈老师在指导我学习经典着作是说:“读《金匮》可善治内科一般疑难杂病,读《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辩》除可精确树立辨证论治观点外,并可长于治疗一般热性病和热性传染病,切不可等闲视之。”

三、善于寻找四诊信息的“关键点”,精于辨证论治是临证的法宝

中医四诊是医者调查、分析、研究疾病所出现的各种信息升华成的四种大法,搜集的信息在综合归纳时应四诊合参。对脾胃病及其他病证舌诊脉诊非常重要,必要时亦有舍脉从证和舍证从脉之法。跟师后体会到要认识症候准确,才能提高疗效,在陈老师指点下对舌诊、脉诊有了更精确的认识。比如脾虚舌象,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薄白为脾胃虚寒之证;舌体胖大舌苔白腻为脾胃气虚、阳虚寒湿阻滞;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腻则为脾虚湿阻;舌体胖大舌苔黄腻则为湿热蕴结,并据苔黄之轻重、舌质颜色的红绛与淡白以辨其湿或热的偏盛。在诊脉上,若舌体胖大苔腻诊得脾胃脉弦,系逆脉,为木郁克土脾胃病久不愈之证;若脉弦细舌质淡舌体肥,则多属脾虚肝郁日久,化热伤阴易出现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等等。

由于中医学属于复杂科学,中医临床辨证复杂,有时会遇到无证可辨的境地,临证时要善于寻找复杂性机体的“关键点”或者说“敏感点”,从复杂的四诊信息中提取核心的信息,以使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来改变机体的状态。例如陈老师曾回忆有一患者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出现高热、剧烈腹痛、四肢冰凉、脉搏微弱的周围循环衰竭的危象,他想到陈修园医书中所说“绞肠痧,刺委中穴出血则不死”,急刺其委中穴,黑血直流,几分钟后四肢温暖,绞痛缓解,生命得到挽救。又如尿石病,临床观察,肾虚尿石病患者,其临床表现以腰腹部隐痛或酸痛为主,伴腿膝乏力,神疲易倦,亦可伴小便淋涩,血尿或尿浊,尺脉重按无力。此因肾之精气不足,或久服通淋排石药物耗伤肾气。治宜温肾益气合滋肾填精,以固其根本。但结石久滞,络脉不通,亦宜辅以化瘀通窍,以有利于消除结石。治宜温肾益气合滋肾填精,辅以化瘀通窍。治疗上用张景岳“煨肾散”化裁:杜仲

12g,肉苁蓉15g,巴戟肉12g,熟地30g,胡桃肉30g,淮牛膝12g,黄芪20g,当归6g,穿山甲片6g,王不留行子15g,金钱草15g,海金砂10g(包煎)。肾虚尿石病的证治规律:如偏肾阴虚者,兼心烦夜热,舌嫩红无苔,脉细数无力,去黄芪、当归、胡桃肉,加生地、二至丸;偏肾阳虚者,兼畏寒溲频,舌淡胖大,边有齿痕,脉沉迟无力,加鹿角霜、补骨脂(畏寒甚,再加肉桂、附子,减轻则去之);血尿加琥珀末、三七粉(吞服);尿浊加萆薢、石菖蒲;少腹痛则合芍药甘草汤。倘服药期间,腰腹痛加重,且向少腹放射者,提示结石活动而下移,可重加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并酌加大黄因势利导,促使结石排出。病之属肾虚者,疗效显着;其不属于肾虚,或无肾虚之显证者,于当用方中重加一二味补肾药物,亦能提高疗效。据查文献研究,补肾药物,无论温肾益气或滋肾填精,均能鼓舞肾气,促进肾功能好转,增强肾盂及输尿管的蠕动,从而改善肾积水,推动结石下移而排出体外。而个别补肾药物(如胡桃肉)尚具有溶石作用。临床中辨证论治的“关键点”不胜枚举,体现了寻找四诊“关键点”的重要性。

四、跟诊和病案整理是继承老中医经验的有效途径

跟随老中医应诊,面对临床病例,要从写病例、四诊入手,反复体会老师的辨证思想、用药经验,包括如何抓主症、辨证分析、治法、用药经验及诊疗技巧。历史上中医师承教育的优势在于临证,师徒面对面,切磋提高,这是中医教育培养名医的必由之路。

医案可以反映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陈老师认为整理好一份完整的医案比上几节课的收获还要大。如何整理老中医的医案呢?我认为:1.最好亲自诊治病人。2.考虑辨证,找出病理。

3.认真体会治法、方药及随证加减。

4.按语要高度写出疾病的要点,加深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师从陈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而今,跟从陈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陈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作为一位名老中医,陈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对于现代医学,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正是由于尹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陈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尹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某某

2016.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