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起搏器术后并发症

起搏器术后并发症

起搏器术后并发症
起搏器术后并发症

起搏器术后并发症

一、术中并发症

1、麻醉过敏或利多卡因过量

个别患者因利多卡因使用过量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和头晕。

2、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

主要并发症有血气胸、神经损伤和误入锁骨下动脉等。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以预防为主,一旦出现并发症处理较为困难,有的并发症时致命的。穿刺针误入胸腔时最早的表现是可抽出气体,或患者有咳嗽。一旦怀疑有气胸时,应立即拔除穿刺针,必要时摄直立位的X 线片以确诊。小量气胸不须特殊处理,气体可自行吸收。少数患者为张力性气胸,则应行胸腔引流。如果导入器误入动脉不要急于拔出扩张器,应在备有体外循环情况下拔出导入器较为安全。

⑴血胸

穿刺时如血管破损且有流入到胸腔的通道则可引起血胸。单纯血胸较为少见,常为血气胸。一般刺破锁骨下动静脉而未伤及胸膜时,则不会引起血气胸。

⑵锁骨下动静脉瘘

发生动静脉瘘的患者不一定有任何症状,但听诊时在锁骨下方可听到连续的“隆隆”样杂音,类似动脉导管未闭。

⑶喉返神经损伤

可引起一侧声带永久性麻痹。

⑷插入导线时持续出血

这种少见的并发症可发生于右心衰或静脉高压者。导线入径处持续出血可导致囊袋积血。可用缝线在导线周围组织作荷包缝合,两个线头穿过导管而勒紧,可防止持续出血。

⑸空气栓塞

常发生于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插入导线者。当患者深吸气或咳嗽时,胸腔成为负压,如不慎易从静脉穿刺口吸入空气而致气栓。肺动脉气栓后的首发症状是咳嗽,可有少许气急。气体不多时,多数患者无症状,多于5-10min后即被吸收。如心室内空气较多,可紧急插入普通心导管将气体吸出。重者还可形成急性肺栓塞。

⑹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

极少发生,但可能发生于高凝状态的患者。如术后发现手臂肿胀,应作静脉造影,及早发现并及早应用抗凝剂治疗。

⑺其他并发症

较为少见的并发症如胸导线损伤、皮下气肿、臂丛神经损伤等。

3、颈内静脉穿刺并发症

⑴气胸

⑵刺破颈动脉致气管压迫

⑶胸导管损伤

左侧颈内静脉穿刺时,可能会损伤胸导管。

⑷迷走神经损伤

4、术中心律失常

⑴室性心律失常

在导线送入心室的过程中,由于导线对心室壁的机械性刺激,特别是刺激右室流出道易出现室性心动过速。一般经调整导线位置后室速即可纠正。如室速发生频繁,导线难以定位,可经静脉给予利多卡因50mg。

心室纤颤在导线植入过程中发生率较低,但危险性较大。发生原因可能与患者过度

紧张,电解质紊乱、心脏过分激惹或导线过多刺激心室壁有关。预防办法:①术前向患者讲明植入起搏器的必要性,不过分渲染术中的危险性,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②术前纠正电解质紊乱;③术前或术中可用少量镇静剂,如地西泮10mg肌注或静注;④术中动作轻柔,一旦发生室颤应立即会撤导线,予心前区拳击或电复律。

⑵房性心律失常

在心房导线植入过程中,由于导线反复刺激右房壁可导致心房扑动或心房纤颤。房颤会给心房导线植入带来困难,无法测定心房电参数,不易观察导线在心房中的摆动情况。只有根据经验来判断导线位置是否固定良好。

⑶心脏停搏

停搏原因多与导线刺激心脏或在心房调搏过程中突然停止起搏,窦房结或异位节律点未能及时发出冲动有关。为防止术中心脏停搏,在向心腔内送入导线时动作应轻柔,在停止起搏前应先减慢起搏频率,给窦房结一苏醒机会,必要时给予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静滴以提高自身心率,但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对阿托品无反应,只有用异丙肾上腺素才能提高心率。

⑷心肌穿孔

穿孔原因多与导线质地较硬,心肌梗死后心肌较薄及术中操作不当有关。回撤导线入心腔内,穿孔心肌多可自行闭合。撤回导线后应仔细观察有无心包填塞,必要时行心包引流。

5、出血

术后并发症有切口出血、囊袋积血及感染。术后压迫沙袋6-8小时,经常观察出血情况,如切口有出血者,可输新鲜血浆或血小板。囊袋积血时,如出血量少可自行吸收,如中等量积血,可采用抽吸方法清除囊内积血。经严格消毒和局麻后,于囊袋上方用较粗针头(18F)进行抽血。量多者或反复抽吸后仍有积血,应尽早进行清创和止血。

6、导线插入处固定不良引起移位

现在所用导线均有固定外套,可用丝线将外套固定于肌膜上扎紧即可,连续固定2-3次,固定后在导线远端向外试拉导线是否有松动,可避免此并发症。

二、术后并发症

1、导线移位

现在所用导线的移位率较低,心房约5%,心室约1%,90%发生在术后一周内,10%在一周后。移位原因:⑴导线植入位置不当,入径处固定不牢;⑵心内膜结构光滑;⑶过早下床活动;⑷起搏器在囊袋内发生游走,严重下移;⑸双极导线移位率高于单极导线,可能因双极导线柔韧性差有关。

导线移位分亚脱位和完全脱位,前者在X光下不被发现,仅ECG发现起搏及感知不良,后者在X线下即可见导线脱离原位置,ECG可见不起搏及不感知。

导线移位的唯一办法是二次手术重新复位。

2、皮囊出血

多出现在术后当天,也有出现在术后一周者。临床表现为局部剧烈疼痛,肿胀隆起,触诊可有波动感。短时间较大量出血多为小动脉出血,应立即清创处理,结扎出血小动脉,逐层缝合,千万勿放置引流条。慢性出血多发生在术后5-6天之内,可用12号穿刺针于囊袋上方进针抽吸,在压迫沙袋4-6小时,并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必要时可连续抽吸2-3次。

3、术后阈值升高

术后阈值升高是指术后1-3周导线和心脏接触面水肿造成电流传抵心肌受阻。水肿期一般4-6周达最高峰,而后逐渐恢复到慢性阈值水平。水肿期的阈值高于慢性起搏阈值3倍以上,有的可能达10倍,临床上可能出现间断起搏或不起搏。如提高电压或脉宽后能起搏则表明起搏阈值升高,否则应行X线检查以确定是否导线脱位。阈值升高的处理办法可予

地塞米松10mg,氯化钾1g,生理盐水500ml静滴,每日一次,连用3天,一般可降低起搏阈值。

近几年使用激素导线后,此种起搏阈值升高的现象极少见到。

4、膈神经刺激或腹肌刺激性收缩

膈神经刺激多见于心房起搏,其临床表现随起搏频率出现呃逆或腹肌抽搐,原因是导线位置靠近膈神经所致。防治方法是术中进行电压升高刺激试验,将分析仪电压升高到10V,如有上述情况则调整导线位置,如无上述情况则术后一般不会出现膈肌抽搐。如术后出现则只有降低输出能量的方法解决。

5、皮囊感染

感染是起搏器术后不多见但最重要的并发症。感染后处理较为困难,药物治疗常难奏效。

感染原因:⑴无菌操作不够;⑵物品消毒不彻底;⑶手术时间过长;⑷囊袋过小,起搏器压迫致局部皮肤血运不畅而愈合不好(起搏器放入囊袋后应距切口边缘1cm为好);

⑸囊袋积血为细菌繁殖制造条件。

感染分急性和慢性感染。急性感染一般在术后3日至2周,少数在三个月后。感染可能是局部的,也可能是全身性的。局部感染最常发生于埋藏脉冲发生器的部位(囊袋?),感染后局部肿胀变硬,有触痛,缝线处发红,继而有波动感。发生在术后的急性感染可能和术中切口或所用器械污染有关。处理方法:清除淤血并细菌培养,有脓肿时低位切开引流,反复冲洗囊袋,局部及全身使用抗生素,取出起搏器并改为体外佩带式临时起搏,感染痊愈后改道至对侧埋藏。取出的起搏器经消毒后可再用。细菌培养如为金葡菌(常见),更应及早切开,改道埋藏。如为表皮葡萄球菌,则毒力不强,生长缓慢,甚至可能在术后一年才出现明显感染。

如术后发热达38.5℃以上,白细胞明显升高,又排除其他原因者,应考虑全身性感染。须积极使用抗生素治疗,以避免形成感染性心内膜炎。若有菌血症,通常至少使用抗生素4-6周左右。必要时需拔除导线,否则感染无法控制。

慢性感染多发生在术后数年,起搏器囊袋处可无肿胀,无发热,全身症状不明显,当囊袋皮肤破溃后有脓性分泌物流出,脓液培养多无细菌生长。一旦感染经内科治疗多无效果,感染处理方法多按“清除异物”的原则进行清创。必须取出起搏器,将感染导线消毒后剪断,再消毒,将导线断端密封,固定于伤口内,在囊袋下方置入引流条,每天换药和更换引流条,根据伤口情况,逐渐将引流条外撤,待伤口自行愈合时可用全身抗生素治疗。

6、感染性心内膜炎

随着起搏器囊袋的感染,细菌可能经导线入侵到易损伤的心内膜,产生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较为困难,因此必须着重于预防。

一旦发生SBE,应及早多次血培养并用大剂量抗生素,退热后再持续使用4-6周抗生素。若无效,则必须拔除导线,改用药物维持心率,同时突击性地使用大量抗生素治疗。在初步控制感染后,如果患者不能离开起搏器,则用创伤性较小的方法。

7、血栓形成

一般认为,血栓形成常是晚期并发症(术后1个月以上),而栓塞可发生在起搏器植入术后任何时间。原因有多种,如对血管内皮的损伤,高凝状态,起搏导线长期留置导致静脉不完全或完全阻塞也是原因之一。有报道其发生率可达39%,大多数无临床症状而未被发现,部分患者可有静脉侧支循环形成。

由于血栓形成缓慢,足以建立充分的侧支循环,使大多数慢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无症状,而上肢深静脉或中心静脉出现有症状的静脉血栓,常常表明是急性静脉血栓形成或是原有的局部血栓延展使静脉侧支完全阻塞。

8、皮肤压迫坏死

指覆盖在起搏器表面的皮肤坏死、溃破。60%由不明显的感染引起,20%由放置起搏器的技术性缺点所致,20%为皮肤过敏。局部坏死的危险性在于感染可沿导线上升而致全身性感染或引起SBE,处理原则与囊袋感染相同。

如有局部皮肤营养不良,可作局部热敷以改善血循环。倘若无效,最好在尚未溃破之前,及早在无菌条件下切开皮肤,将导线改道。术后使用抗生素。

9、固定导线的螺丝松动

10、VVI起搏导线张力对三尖瓣关闭的影响

导线在心腔内张力较大会牵拉三尖瓣,对三尖瓣造成机械性压迫,使三尖瓣关闭不全而引起血流动力学紊乱。

导线张力过大引起的心衰与起搏器综合症的鉴别:起搏器综合症是房室不同步以及电生理异常引起的血流动力学紊乱,而导线张力过大则由于导线对三尖瓣的牵拉致使三尖瓣无法正常关闭而影响血流动力学。后者通过X线检查可显示导线跨三尖瓣处在心脏收缩时没有明显压迹(提示导线张力过高),超声可提示三尖瓣反流明显。

在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时,应保证导线在心腔内有一定弯曲度,不可使导线张力过高。

三、与起搏方式有关的并发症

1、心室起搏引起的并发症

⑴心房纤颤:房室非同步收缩,心房收缩可能发生于房室瓣关闭之际,心房压力增大,心房扩大,心房肌纤维化及电生理异常,形成折返机制;

⑵脑梗塞:房室收缩不同步,心房内血液不能全部注入心室,血液在心房内滞留,增加血栓形成机会,房内血栓脱落经体循环进入脑血管而产生脑梗塞。

为防止血栓形成,建议尽量不用VVI起搏。若不得不用时(如合并房颤),术后常规服用抗血小板制剂或抗凝剂(有房颤时)。

⑶起搏器综合症与心室起搏后充血性心衰

VVI起搏可产生血流动力学紊乱,经血流动力学检查可见:①动脉压呈持续性降低超过30mmHg;②动脉压呈波动性变化,忽高忽低,波动范围较大;③肺楔压升高,呈“大炮”样变化;④心房压升高。这4种情况可单独或合并存在。

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晕厥及胸闷、气短、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及肺水肿等症状。

发生机制:①房室收缩不同步或室房逆向传导使心房压力升高,刺激房壁压力感受器使血压反射性下降或通过心房利钠肽分泌使血压波动或下降;②心室充盈不良,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排血量下降;心房助推作用丧失可使心排血量减少10-30%;③右室起搏使心室除极顺序打乱,左右心室收缩不同步,使心脏作功下降;④肺静脉压力升高可产生呼吸困难;⑤三尖瓣返流也是原因之一。

处理:症状较轻者,可降低起搏频率,尽量恢复自主心律。较严重者只能将VVI 更换为生理性起搏。有心功能不全者可使用强心利尿治疗。

心室起搏后充血性心衰:发生机制参见起搏器综合症

⑷室房逆向传导

右室起搏首先激动右心室心尖部,然后向左室及心底方向除极,心室激动逆传至希氏束及房室结。如在有效不应期之外则可逆传至心房产生逆行P’波,称为室房逆向传导。体表心电图在II导联上QRS波之后有逆行P’波。倒置P波可经旁路或正常传导路径下传心室,形成折返心律。室房逆向传导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尤其是伴有折返心律者,因其联律间期较短而影响心室充盈。在DDD或VDD起搏,室房逆向传导还可导致PMT。因此需延长PVARB以使逆向P波落入不应期,可消除起搏器对逆向P波的感知。

室房逆向传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①有逆向传导时心房收缩可能发生于房室瓣关闭之际,导致心房压力上升或房室瓣关闭不全,心输出量下降;②心房壁和肺静脉壁压力感受器受刺激,可导致血压下降和外周血管扩张,可出现头晕、头痛、近似晕厥及晕厥症状。

处理:若为病窦综合征植入VVI起搏器,可降低起搏频率,提高自主心率,可相应减少逆向传导,此外起搏频率降低后房室结不应期延长可使逆传减少。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可阻滞逆传,可以试用。若逆行传导引起起搏器综合症,则应将VVI更换为生理性起搏。

⑸猝死

约0.9%的心室起搏患者发生猝死。原因可能为:与原发病(心肌炎、心肌病)有关的恶性心律失常;房室非同步收缩可使房内形成巨大血栓,血栓脱落后堵塞二尖瓣或三尖瓣口导致猝死。

⑹起搏-室内(S-QRS)阻滞

S-QRS阻滞指心室起搏时脉冲信号与夺获QRS之间的传导时间延长或出现II、III度阻滞。

防治办法:心肌供血较差者应改善心肌供血;使用激素导线。

⑺三尖瓣返流

VVI起搏后约半数患者有三尖瓣返流,一般为轻度,对血流动力学无影响,不会导致房室扩大。

2、与AAI起搏方式有关的并发症

主要是对远期起搏、感知故障以及发生房室传导障碍、房颤的顾虑。

心房起搏日后房室结功能是一至关重要的问题。有报道心房起搏后房室阻滞发生率达8.5%,术前有分支阻滞者发生率高于无分支阻滞者。但高度房室阻滞发生率较低。

心房起搏患者的阵发性房颤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安全的,未发现药物对起搏器的感知及起搏功能有不良影响。此外,AAI起搏对房性心律失常有抑制作用:相对较快的起搏频率控制了心房率,抑制了异位节律点,改变了心肌除极方向,稳定了细胞膜复极的均一性,阻止折返形成,起到了超速抑制作用,使房颤的发作机会及发作后的持续时间减少。另外,AAI起搏后起到了心率支持作用,窦房结和心房供血改善,窦房结起搏和传导功能得到一定恢复,也是异位节律点形成减少的原因。

导线的移位:早期的心房导线移位率较高。近几年所用的“J”型心耳导线移位率较低,但如果心耳较小时,心耳导线无法固定,造成植入失败。

感知功能低下:约 1.5%的患者出现间断感知功能低下,如对房性早搏未感知可产生竞争心律。感知功能低下原因较复杂,可能因导线与房壁接触不良或导线周围纤维化有关。房性早搏时,其P波幅度及斜率较低,不能被起搏器合理感知。

过感知:发生率可达20%以上,原因有肌电、心内信号及外源性电信号干扰。表现为输出功能抑制。过感知造成的危害远大于低感知下竞争心律的危害。故对起搏感知的设置不可过高。应用双极导线是防止过感知的有效办法。

心房频率应答起搏综合症:应用AAIR起搏(特别是体动应答式)时,运动后起搏频率增快,但心房脉冲到R波间隔(Sp-R)不变或反而延长,随着频率反应的加剧,起搏脉冲可能落在前一个心室激动之后或与之重叠,类似逆行传导的P波,临床上也可出现头昏、胸闷、乏力甚至晕厥,称为心房频率应答起搏综合症。原因是感知器过于灵敏,运动后起搏频率加速过快,交感神经来不及适应(自主神经适应力失调)。因此,不宜将AAIR的反应阈值设置得过于灵敏,使起搏频率提升太快,也不宜将上限频率定得太高,以不超过100-110/min为宜。另据报道,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β阻断剂)与AAIR起搏同时应用时易引起此类综合症。

3、DDD起搏并发症

⑴PMT 发生机制是心房线路异常感知后触发心室起搏,因此依赖于具有心房感知心室触发功能的DDD、VDD、VAT起搏器。主要由3种原因诱发: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如房扑、房颤及房速被心房线路连续感知触发心室起搏形成PMT,这在双腔起搏器及单导线VDD 起搏中最为常见;室房逆向传导或肌电位干扰达到起搏器感知滤波器要求时同样被起搏器感知并诱发PMT。

⑵起搏器综合症

DDD起搏器发生起搏器综合症的发生率极低,见于下列情况:

①自身P波与QRS波成不适当的关系,在运动或静止时可能导致P-R间期明显延长,导致“电文氏现象”;(什么意思?)

②如程控的P-R间期较短,在有心房内传导延迟的情况下,心房收缩与心室收缩不协调,甚至在心房收缩时房室瓣已关闭,是引起起搏器综合症的重要原因;

③有房间阻滞时,左房的激动延迟发生,甚至有可能在左室电活动之后,结果左房收缩时二尖瓣已关闭;

④已植入DDD(R)的患者,还可以发生房间传导阻滞。

4、起搏后心脏杂音

少数患者安置人工起搏器后可产生额外的心脏杂音,机制未明,一般关系不大,不造成严重后果,多在一周之后消失。如为临时起搏器所致,在撤出临时起搏器后杂音立即消失。

按心脏起搏器病人的麻醉

按心脏起搏器病人的麻醉 麻醉医师在日常工作中可遇到心脏起搏器问题:①病人已带有起搏器;②手术病人急需安装起搏器; ③带临时起搏器病人需要更换永久性起搏器;④急救复苏需临时胸外起搏。 【起搏器基本知识】 一。安装起搏器的适应症 临床上起搏器主要有临时性和永久性两大类,各有其适应症: ㈠临时起搏的适应症:主要用作治疗性起搏,包括: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失常,伴严重心动过缓合并晕厥;②急性心肌梗塞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合并严重心动过缓伴晕厥;③心肌炎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或严重心动过缓;④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致严重心动过缓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⑤外伤或手术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或严重心动过缓;⑥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室性心动过速;⑦为安装永久性起搏器作准备。 ㈡永久性起搏的适应症:①获得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频发阿-斯综合症;②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严重心动过缓;③三束支传导阻滞;④双束支传导阻滞伴晕厥;⑤病窦综合症伴长间歇(3秒),或伴晕厥、意识障碍、心力衰竭;⑥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症;⑦颈动脉窦过敏综合症;⑧其它心动过缓伴心功能不全等。 二。影响起搏阈值的因素:围术期有许多因素可影响起搏器的起搏阈值,而阈值的变化又可直接影响起搏效果。起搏阈值升高,可致起搏失效;而降低则易诱发心律失常,尤其当R波落在T波(R-on-T )时可致心室纤颤。影响起搏器阈值的常见因素有: ㈠升高起搏阈值的因素:①硫喷妥钠;②琥珀胆碱;③血钾升高至4.0~7.1 mmol/ L ;④剩余碱≤ -15 或≥ +15 ;⑤睡眠;⑥钾-胰岛素-糖输注。 ㈡降低起搏阈值的因素:①运动;②交感胺;③缺氧;④缺血;⑤心肌梗塞;⑥肾上腺素;⑦麻黄碱; ⑧皮质激素。 ㈢不影响起搏阈值的因素:①普鲁卡因胺;②阿托品;③吗啡;④洋地黄;⑤钙剂;⑥利多卡因。【麻醉前准备】 一。对带起搏器的病人,麻醉前应了解:①病人心脏病的诊断和现状;②带起搏器前后的血流动力和心律情况;③起搏器的种类和性能;④手术中需准备的急救特殊药物;⑤麻醉手术对起搏器的影响及应注意的问题。 二。带起搏器病人术前可能存在的问题: ㈠洋地黄:许多带起搏器的病人已用洋地黄治疗,如果心功能尚可者,术前以停用洋地黄为妥;如果心功能不良,则可继续洋地黄治疗。 ㈡心得安等b - 肾上腺素能阻断药:是否适用,目前尚未统一。有人主张术前24小时停用心得安;有人认为麻醉手术中存在内源性儿茶酚胺释放,继续应用心得安可能产生一定的有利作用。 ㈢颠茄类药:有人认为阿托品引起自发心率增快,可能与起搏器频率产生竞争而导致心律失常。但作为麻醉前用药仍有使用的必要,为避免心率增快,可用东莨菪碱。 ㈣对需要带临时起搏器的病人,静脉起搏导线最好在两天前插入,以期使导线与皮下等组织之间形成一定的粘连,从而使导线不易从心室壁脱落。此外,在搬运病人,或安置麻醉和手术体位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避免对导线有任何牵拉动作。 ㈤带永久性起搏器者,在安装后两周至三个月期间,起搏阈值尚未稳定,因此最好在阈值稳定以后再手术。 ㈥麻醉前用药应根据病人的精神状态、循环功能等情况而定,以不使呼吸、循环抑制为准,可用安定和东莨菪碱。 【麻醉选择】

安装起搏器手术会引起那些并发症

安装心脏起搏器手术后会引起那些并发症 安装上一个质量可靠的心脏起搏器后,病人立即转危为安,心跳可按起搏器设置的脉冲频率不差分毫的进行跳动,生活即可和正常人一般。但尽管如此,仍不能放松警惕。 1.因起搏器是一个高精密度的仪器,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在高压线下、强的电磁场内、发动机上都会对起搏器发生大的影响,使其频率发放不正常而影响起搏功能,因此不要在以上场合下工作或生活。 2.起搏器不能与硬物碰撞,否则会损坏起搏器而失去正常功能,造成险情出现。如有一病人,装起搏器后在上班路上不小心跌倒,正好起搏器碰在石头上,病人立即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经立即更换起搏器后,方转危为安。 3.起搏器的电池都有一定的寿命,当电池将要耗尽时,要立即更换起搏器,否则会因起搏器失去功能而出现危险。 4.安装起搏器后前三天要卧床,7天内不要剧烈活动,以防导管电极未被包埋牢固而发生脱位,需要再次手术。 5.术后及术中要注意避免切口污染,术后最好应用抗生素3-5日以预防感染。 6.术后应定期来院复查心电图,观察起搏器的工作情况. 心脏起搏器安装者的日常护理 1.体力活动要适量病人安装心脏起搏器后,改善了心脏的泵血功能,使心脏供血得到改善,可适当从事日常工作和家务活动。但心脏起搏后的心跳节律,不像正常人那样能随活动量大小而及时调整,若体力活动强度过大,机体会出现供血不足症状。因此,病人活动量不宜过大。 2.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病人的饮食、作息起居应有规律。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酒,进食不宜过饱,保持稳定良好的情绪,注意心理平衡,保证充足睡眠。体育锻炼要量力而行,以选择散步、慢跑、练气功、种花、养鸟等低强度活动为宜。 3.坚持必要的药物治疗安装起搏器的病人大多数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病人不要以为装了起搏器就有了保险。其实安装了起搏器的病人同样可发生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因而病人不能麻痹大意,仍需按时服用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的药物。 4.避免外界因素对起搏器功能的干扰心脏起搏器是一种精细的电子设备。它的工作性能可受强磁场、电流的干扰。因此,这类病人绝对禁止进入强磁场、高压线、电视和电台发射站、雷达地区、有发电机、电弧光焊接的场所,以免扰乱起搏器工作,影响心脏搏动。病人也不能进行核磁共振、心电向量、电热疗、磁疗、放疗等影响起搏器功能的检查治疗。 5.定期到医院检查起搏器工作情况病人应定期复查心电图,以了解起搏器的起搏功能、感知功能和带动功能;拍胸片以明确起搏电极位置是否正常,及时检查起搏电源情况,以便适时更换电源。病人一旦出现头晕、胸闷、黑朦、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检查,以确定有无起搏器功能障碍的发生。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 心脏起搏器(cardiac pacemaker),简称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由脉冲发射器和起搏电极导线组成。它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即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以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 一、评估要点 (一)评估患者有无晕厥史、心脏传导阻滞等及患者心理状况。 (二)评估患者手术部位的皮肤情况、常规备皮。 (三)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术后伤口有无渗血、血肿及疼痛,起搏器感知功能是否良好。 二、护理措施 1. 术前护理 (1)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手术的过程、方法和注意事项,以消除紧张心理,必要时手术前夜给予辅助睡眠。 (2)指导病人完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血型、及出凝血时间、心电图、胸部X线正位片、心脏彩超等。 (3)术区备皮,备皮范围上及下颌,下至肋缘,两侧至腋下,手术部位应彻底清洁。 (4)术前应少食但不禁饮食,以防患者虚脱、低血糖或静脉充盈不良。 (5)遵医嘱用药,术前常规做抗生素(如青霉素)试验,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并做好普鲁卡因试验。 (6)训练病人床上大小便,以免术后出现排便困难。 (7)术前应用抗凝剂者需停用至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范围内。 2. 术中护理 (1)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呼吸及血压变化,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2)关注病人感受,了解病人术中疼痛情况及其他不适,并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帮助病人顺利配合手术。 3. 术后护理 (1)术后嘱患者保持平卧位或略向左侧卧位1~3天,术侧肢体制动24h,勿用力咳嗽,以防电极脱位,卧床期间做好生活护理。术后第1次活动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 (2)术后描记12导联心电图,心电监护24h,监测起搏和感知功能,监测脉搏、心率、心律及病人自觉症状,发现有无电极导线移位或起搏器起搏感知障碍,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3)伤口局部以沙袋加压6h,且每间隔2h解除压迫5min。定期更换敷料,一般术后7天拆线,观察伤口及起搏器囊袋有无出血或血肿,局部有无疼痛等;监测体温变化,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注意保持心脏起搏器植入部位皮肤清洁干燥,衣着宽松,减少摩擦,避免撞击。 三、健康教育 1. 告诉患者起搏器的设置频率及使用年限。 2. 告知患者避开强磁场和高电压(如核磁、激光、理疗等),嘱病人一旦接触某种环境或电器后出现胸闷、头晕等,应立即离开此物或不再用该种电器。 3. 教会患者每天自测脉搏2次,出现脉率比设置频率低10%或再次出现安装起搏器前的症状及时就医,不要随意抚弄起搏器植入部位。 4. 避免剧烈运动,装有起搏器侧的上肢避免用力过度或大幅度的动作(如打网球、负重),洗澡时勿用力揉搓起搏器植入处皮肤,以免影响起搏功能或使用电极脱落。 5. 妥善保管起搏器卡(有起搏器型号、有关参数、安置日期、品牌等),外出随身携带,便于出现意外时为诊治提供信息。

起搏器术后并发症

起搏器术后并发症 一、术中并发症 1、麻醉过敏或利多卡因过量 个别患者因利多卡因使用过量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和头晕。 2、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 主要并发症有血气胸、神经损伤和误入锁骨下动脉等。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以预防为主,一旦出现并发症处理较为困难,有的并发症时致命的。穿刺针误入胸腔时最早的表现是可抽出气体,或患者有咳嗽。一旦怀疑有气胸时,应立即拔除穿刺针,必要时摄直立位的X 线片以确诊。小量气胸不须特殊处理,气体可自行吸收。少数患者为张力性气胸,则应行胸腔引流。如果导入器误入动脉不要急于拔出扩张器,应在备有体外循环情况下拔出导入器较为安全。 ⑴血胸 穿刺时如血管破损且有流入到胸腔的通道则可引起血胸。单纯血胸较为少见,常为血气胸。一般刺破锁骨下动静脉而未伤及胸膜时,则不会引起血气胸。 ⑵锁骨下动静脉瘘 发生动静脉瘘的患者不一定有任何症状,但听诊时在锁骨下方可听到连续的“隆隆”样杂音,类似动脉导管未闭。 ⑶喉返神经损伤 可引起一侧声带永久性麻痹。 ⑷插入导线时持续出血 这种少见的并发症可发生于右心衰或静脉高压者。导线入径处持续出血可导致囊袋积血。可用缝线在导线周围组织作荷包缝合,两个线头穿过导管而勒紧,可防止持续出血。 ⑸空气栓塞 常发生于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插入导线者。当患者深吸气或咳嗽时,胸腔成为负压,如不慎易从静脉穿刺口吸入空气而致气栓。肺动脉气栓后的首发症状是咳嗽,可有少许气急。气体不多时,多数患者无症状,多于5-10min后即被吸收。如心室内空气较多,可紧急插入普通心导管将气体吸出。重者还可形成急性肺栓塞。 ⑹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 极少发生,但可能发生于高凝状态的患者。如术后发现手臂肿胀,应作静脉造影,及早发现并及早应用抗凝剂治疗。 ⑺其他并发症 较为少见的并发症如胸导线损伤、皮下气肿、臂丛神经损伤等。 3、颈内静脉穿刺并发症 ⑴气胸 ⑵刺破颈动脉致气管压迫 ⑶胸导管损伤 左侧颈内静脉穿刺时,可能会损伤胸导管。 ⑷迷走神经损伤 4、术中心律失常 ⑴室性心律失常 在导线送入心室的过程中,由于导线对心室壁的机械性刺激,特别是刺激右室流出道易出现室性心动过速。一般经调整导线位置后室速即可纠正。如室速发生频繁,导线难以定位,可经静脉给予利多卡因50mg。 心室纤颤在导线植入过程中发生率较低,但危险性较大。发生原因可能与患者过度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及并发症论文

2012年6月*黔东南州人民医院(556000) 2012年4月2日收稿 摘要: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要点及并发症的观察处理。方法:对2007~2011年我科90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要点和并发症观察及处理方法。结果:5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症;35例III 度房室传导阻滞型DDD 起搏器植入术;3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行三腔起搏器术后,心功能NHYA 分级由IV 级改善为II 级,各项血液动力学指标好转,其中出现10例囊带出血。结论:针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完善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加强健康宣教,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关键词:永久起搏器;护理;并发症观察及处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2-0151-02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处理 阮雪琴*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7~2011我科共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90例,其中男56例,女34例,年龄31~76岁,其中三腔起搏器3例,DDD 双腔起搏器82例,单腔起搏器5例。3例三腔起搏器植入术后继续运用抗心率衰竭药物,随访2~36个月。1.2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要点和并发症观察及处理方法。2护理 2.1术前护理:①加强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呼吸、体温及神智的变化,准备好除颤器和临时起搏器,指导病人按时按量服用抗心律失常及治疗心衰的药物,讲解药物的作用及不良 反应。②针对患者不了解手术的情况,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过 程、方法、手术需要的时间,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年龄,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③术前4小时禁饮食,常规消毒备皮,常规穿刺静脉留置针,保证手术中用药,指导患者练习平卧,排便排尿。2.2术后护理:①病情观察。术后置CCU 室,持续心电监护3~5天,尤其注意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评估起搏器起搏与感知功能是否良好,电极有无脱落,严格控制输液速度,30d/m ,避免诱发急性左心衰,密切观察有无囊带血肿,囊带周围有无淤血。术后常规给予1kg 沙袋压迫伤口6h ,每天换药1次,严格无菌操作。②休息与饮食。手术结束回病房后,将患者平移于床上。术侧肩关节制动,避免术侧肢体高举、外展等动作,防止电极脱位。卧床休息2~3天,在卧床期间指导病人做主动的肢体活动4~5次/d ,做好防褥 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的护理方法及要点。方法:临床护理、心理护理。关键词:脑血管意外;护理 中图分类号:R4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2-0151-01 浅谈脑血管病人的护理 方淑慧*张桂梅* *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回医中医医院(751100) 2012年4月3日收稿 脑血管意外是常发生于中老年人,多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病史,急性起病以昏迷、偏瘫为常见症状,预后差,死亡率高。对患者须严密病情观察与科学护理,及时抢救治疗,方能取得满意效果。现将观察和护理体会简介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36例病例,均为我院内科住院患者,男27例,女9例;年龄60岁以上29例,60岁以下7例;有高血压病史26例,无明显高血压病史4例,脑动脉硬化史6例。其中32例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治愈出院。2护理 2.1临床观察及护理2.1.1生活护理:及时评估病人肢体瘫痪及自理程度,与病人讨论能够自理的活动范围,做好其卫生,协助其进食,同时限制钠盐的摄入,保持环境安静,睡眠充足。2.1.2严密观察病情:昏迷者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注意观察记录患者痰的颜色、量和气味,必要时进行吸痰和雾化吸入等。每日2次。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通风2次,温湿度适宜。重症昏迷患者需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以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预防发生口腔炎。口唇干燥时可外涂甘油等。指导病人有效咳嗽。观察患者是否有头晕、头疼症状,采取平卧位,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持续低流量给氧,以降低脑组织的缺氧程度。对保护脑细胞功能、防止脑细胞变性、水肿、坏死起着重大作用。观察生命体征,做好一切抢救准备。2.1.3皮肤护理:随时观察记录皮肤受压部位的情况,保持床单位及衣物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擦洗一次,建立翻身卡,做好局部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1.4肢体功能护理:鼓励患者主动活动,以恢复肌力。鼓励患者 说话,帮助语言功能恢复。积极进行肢体锻炼,患者尚不能主动运动时,可由护理人员或陪护帮助按摩瘫痪肢体,再做肢体被动伸屈活动。2.2心理护理2.2.1急性期:此期心理护理的重点是,尽可能使患者稳定情绪,平安度过急性期。改变患者焦虑不安或悲观绝望的不平衡心理,帮助患者在信念上由绝望变为希望,在意志上由懦弱变为坚强,在情绪上由紧张、易激动变为稳定。因而要求要有良好、舒适的治疗护理环境,医护人员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动作轻柔,尊重患者人格,同情他们的疾苦,关心他们的生活,用恰当的语言介绍病情,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2.2恢复期:此期必须使患者树立信心,了解疾病能治愈,但治疗时间长。护理时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对患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急躁,不厌烦,精心护理。另外,对有依赖心理的患者,要向其讲明器官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可介绍已愈患者的例子,尽快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积极配合,持之以恒地进行康复治疗。 总而言之,护理对脑血管意外疾病的预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完善的临床护理,对疾病的康复会有重要的影响。参考文献 [1]黄建英.脑血管意外的护理要点[J].中华当代医学?护理版,2006,2:49. [2]朱寅勤.脑血管意外的护理体会[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5(15).[3]董文婵.脑血管意外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体会[J].医学创新研究,2006,10:117. [4]李静.脑血管意外58例临床护理及体会[J].右江医学,1998,01. 151

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及处理

J Clin Electrocardiol ,2011,Apr.20.No .2 ·临床研究· 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 张亚艳王居新刘天胜 【摘要】目的分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5例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起搏相关的并发症包括囊袋血肿8例, 电极穿孔2例,电极导线脱位4例,起搏器综合征3例,深静脉血栓3例,Backup VVI 起搏1例,导线断裂1例。结论充分认识起搏相关的各种并发症,重视术前准备,严格规范起搏器置入术的操作,术后密切观察病人,尽量减少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540.4+1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72(2011)02-106-03 Clincal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of complications of pacemaker implantation Zhang yayan,Wang juxin,Liu tiansheng.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cine,Changping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Beijing,1022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tiology and 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implanted car -diac pacemakers.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situations of 325pacemaker patients.Results We found complications as such blood effusion and hematoma formation in pocket (8cases ),lead perforation (2cases ),lead dislocation (4cases ),pacemaker syndrome (3cases ),thrombosis information in deep vein (3case ).Backup VVI pacing (1case ),lead break (1case ).Conclusion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plications of pacemaker,improve the capability of discerning complication,standardize operation,give the patient strict obser -vation after the operation,regular following up,and so on,and these can decrease th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pacemaker;complications 心脏永久起搏器是目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 有效手段,然而,作为一项有创性治疗技术,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本文回顾分析我院325例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的资料,探讨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措施,以进一步提高起搏器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选择2000~2010年,在我院置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患者325例,其中男151例,女174例,年龄23~91岁,平均(64.5±12.3)岁。本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05例,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98例,房颤伴长RR 间期 76例,双结病变46例。起搏方式:单腔起搏器197例,双腔起搏器128例。起搏电极:被动电极:195例,主动电极30例。均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 2.研究方法:对325例置入心脏起搏器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程控,对发生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结果 本组325例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发生并发症22例,发生率6.76%,分析其原因及治疗措施如下。 1.囊袋血肿8例( 2.5%),主要表现为囊袋局部 肿胀隆起,有液波感,8例患者均采用盐袋加压止血后,血肿逐渐吸收。 2.电极穿孔2例(0.6%),均发生在主动固定电极,在术后1~2天发生,主要表现为局部刺激性疼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102200)通讯作者:刘天胜 106··

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健康指导的体会

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健康指导的体会 目的通过健康指导让患者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基本知识有正确认识,以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设立宣传栏、开展讲座、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个别讲解等方式。结果患者接受健康指导后,对心脏起搏器的认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基本掌握了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后的相关注意事项,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发展。结论健康指导适应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医疗护理需求,认真做好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健康指导成为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心脏起搏器使用寿命的关键。 标签: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健康指导;体会 每年全球约有60万人接收心脏起搏器治疗,起搏器的广泛运用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对心脏起搏器患者进行护理及健康指导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心律失常介入的迅速发展,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是当今国内外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窦房衰竭和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成功的人工心脏起搏能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其中做好健康指导对于出院后工作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简称起搏器[1],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即模擬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以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心脏起搏器由脉冲发生器和起搏电极导线组成。人工心脏起搏器,就是一个人认为的”司令部”,由脉冲发生器发放一定的脉冲电流,通过起搏电极传到心肌,局部心肌被兴奋并向周围传导,最终使整个心室与心脏兴奋收缩从而代替心脏自身起搏点维持有效心搏。 1健康指导的对象 健康指导的对象包括患者和家属,使他们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有所认识,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心脏起搏器使用寿命 2健康指导的形式 2.1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栏积极宣传起搏器的相关知识,强化人们的卫生保健意识,理解健康意义。 2.2举办学习班定期举办学习班,由专业人员授课,讲解安装起搏器的注意事项,并给予心理生活指导,使患者及家属对心脏起搏器有一个正确、科学的认识。 2.3召开座谈会定期召开座谈会,义务为患者及家属解答疑难问题,并请病情控制理想的患者介绍其成功经验,也请身受并发症之苦的患者谈切身体会和感受。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并发症分析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并发症分析 发表时间:2012-02-01T11:13:15.5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9期供稿作者:任胜林张力军[导读] 心脏永久起搏器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常用有效的手段. 任胜林张力军(新疆巴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新疆巴州 841000)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9-0033-01 【摘要】目的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分析。方法分析350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发生起搏器相关的并发症有囊袋血肿8例,囊袋反复破溃感染1例,电极导线脱位3例,起搏器综合征3例,心脏穿孔1例,导线断裂1例,感知功能障碍5例,起搏功能障碍4例。结论充分认识植入起搏器的相关并发症,做好术前准备、术后随访,进行起搏器植入后知识健康教育,均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并发症 心脏永久起搏器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常用有效的手段,因该类技术属有创性技术,故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相关的并发症,可一旦出现并发症,则会给患者健康甚至生命造成新的威胁。本文旨在分析并发症的原因,并加以总结预防。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01年-2011年我院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350例,其中男性180例,女性170例;年龄37-83岁,平均(6 2.33±8.27)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240例,Ⅱ-Ⅲ房室传导阻滞20例,心房颤动伴R-R长间歇30例,窦房结合并房室结病变50例,起搏器电池耗竭更换10例。起搏电极:被动电极330例,主动电极20例。起搏方式:单腔起搏器150例,双腔起搏器200例。途径:均采用锁骨下静脉途径。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2003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年会植入性器械指南中的Ⅰ类和Ⅱ类适应症。基础心脏病包括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等。 1.2方法对350例患者进行术后程控及随访,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进行各项参数检测,包括起搏器的感知、起搏阈值、阻抗、起搏器切口和囊袋情况,1年后每年随访1次。 2 结果 350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并发症共有26例,囊袋血肿8例,囊袋反复破溃感染1例,电极导线脱位3例,起搏器综合征3例,心脏穿孔1例,导线断裂1例,感知功能障碍5例,起搏功能障碍4例。 3 讨论 心脏永久起搏器的出现挽救了许多心动过缓患者的生命,但该项技术属有创性的治疗技术,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相关的并发症。本文总结分析了350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 与囊袋相关的并发症有囊袋血肿、囊袋反复破溃、感染。囊袋血肿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术前长时间应用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血小板、抗凝药物;②术中止血不彻底;③囊袋过大或松弛导致起搏器摩擦或牵拉肌纤维组织出血[1];④术后患侧肢体剧烈震动。本文囊袋血肿8例,5例沙袋重新压迫后吸收;3例经粗针头抽出囊袋积液,重新压迫后血肿吸收。囊袋反复破溃感染1例,该例由于囊袋过小,术后2周疤痕挛缩导致,经彻底消毒拔除电极,对侧重新制作囊袋,重新植入起搏器后痊愈。预防措施:①术前一周停用阿司匹林、华法林等药物;②术中彻底止血,必要时延长沙袋压迫时间至24小时;③囊袋大小适中;④术后避免患侧肢体剧烈震动。 与电极导线相关的并发症有电极脱位和心脏穿孔。多数发生在起搏器植入后一周内,电极脱位的主要原因与患者的心脏结构改变、术中导线张力不当、患者术后不正确的活动或体位改变有关[2]。本文患者均重新再次手术复位后正常。预防措施:①术中电极导线张力合适,电极导线固定牢靠;②术后绝对卧床24小时。本文发生心脏穿孔1例,于术后24小时患者出现胸痛,心电图提示间歇性起搏和感知功能障碍,经X线和超声心动图证实电极穿孔,未引起心包积液,经重新更换起搏部位后患者痊愈出院。 本文发生起搏器综合征3例,经程控将起搏频率减慢,或调整起搏器的P-V间期尽可能恢复自身心律后,2例患者症状消失,1例患者症状减轻。 本文发生导线断裂1例,心电图提示间歇性起搏和感知功能障碍,X线证实在锁骨与第一肋骨间电极不连续,经更换电极导线后症状消失,必要时可改为腋静脉途径可避免。 感知功能障碍有感知过度和感知不足两种,感知过度大多由于肌电干扰或感知T波引起,使用双极电极或降低感知灵敏度可减少肌电干扰。感知不足常发生于术后早期。本文2例感知过度,3例感知不足,经体外程控调整感知灵敏度后消失。 起搏功能障碍3例,心电图表现为间歇性心室起搏功能障碍,患者有冠心病、心肌梗死病史,考虑与心肌严重缺血或心肌梗死后心肌的应激性下降有关,经积极抗缺血治疗和体外程控调高起搏电压后,起搏功能障碍消失。 随着起搏器植入数量的增加,术后并发症将严重的影响着起搏器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医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规范化操作、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定期随访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以使起搏器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高丹屏,刘敏,刘锐锋等.起搏器术后囊袋血肿并发症16例分析.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8,33(4):284. [2]易忠,郭继鸿.起搏电极导线脱位.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6,12:367-368.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 【摘要】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1958年第一台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起搏器制造技术和工艺快速发展,功能日趋完善。在应用起搏器成功地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生命的同时,起搏器也开始应用到快速性心律失常及非心电性疾病,如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颈动脉窦晕厥、双室同步治疗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脏起搏器作为一种创伤性疗法,不可避免会有一些并发症的发生。据有报道称,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2%~17.4%,起搏器植入术后成功与否取决于术者的专业水平,还取决于护理者的专业护理技巧。现将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相关并发症做一综述。 1 常见并发症 1.1 囊袋血肿或出血囊袋血肿或出血是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1周内尤其是术后1~3d。其常见原因是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前未停用抗凝药物,术后压迫方法错误或压迫时间不够,术侧肢体过早、过度活动。 1.2 囊袋感染囊袋感染为术后常见并发症,也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原菌多为葡萄球菌,尤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囊袋感染一般发生在术后2~5d 。 1.3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可发生在安装起搏器的任何时期,特别是早期,由于电极移位、心内膜感染、起搏器故障和性能以及日常生活中起搏器受外界电磁场干扰等原因,心房或心室触发型起搏器误被外界信号触发而引起心动过速J。 1.4起搏电极脱位起搏器电极脱位是致命性并发症起搏电极脱位与以下因素有关:术后过早的体位改变,如右侧翻身、外举术侧上肢导致过度牵拉电极;患者心脏扩大,肌小梁萎缩,心内膜光滑,肌小梁纤细,不利于电极的嵌顿固定;患者的不合作性,术后不配合护理工作,早期过度活动等都是引起起搏器电极脱位的重要原因。 1.5气胸气胸的发生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术中损伤了肺组织。 1.6起搏器综台征起搏器综合征是指起搏器植入后由于血流动力学及电生理学方面的异常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低心排血量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晕厥。起搏器综合征约占植入单腔心室起搏器患者的17%~38%。 2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2.1 囊袋血肿或出血的护理观察与护理的关键:(1)术前完善各项检查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2)术前2~5d停用抗凝药物,尤其对于高静脉压力的患者,在术后2个月内应及时停用抗凝药物。(3)术后密切监测心率和血压、面色的变化,有利于早期发现出血。(4)若出现囊袋血肿,嘱患者手术肢体制动1周。(5)术后常规予以0.5kg盐袋压迫6h,每2小时解除压迫5min,如有潜在出血,增加压迫时间至24h,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护

心脏起搏器植入基本操作

心脏起搏器植入基本操 作 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心脏起搏器植入基本操作 节目导视:人工心脏起搏是用脉冲发生器发放人工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心脏产生有效收缩的方法,它是治疗心动过缓最有效的方法,根据患者需要的治疗时间不同,人工心脏起搏分为临时心脏起搏和永久心脏起搏。本片主要介绍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技术。 起搏器植入手术必须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以专门的心导管室,并配备紫外线和溴氧消毒装置最为理想。植入手术应由专门从事该项专业工作的技术队伍完成,包括受过专门训练的专科医生、工程技术员和护士。相对固定人员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心导管室的仪器也是成功手术的关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C型BX相机、带影响增强器、电视屏幕及摄像等功能。二,起搏分析仪,用于起搏导线定位时,参数测试。三,心电监护记录仪。四,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五,除颤器、麻醉机及急救药品。 心内膜起搏大多采用经外围静脉系统将导线植入心内膜,目前常用的是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和近头静脉切开植入。我们先介绍经锁骨下静脉穿刺行心内膜起搏技术。 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嘱患者头部转向对侧,连接好心电监护及血压血氧检测,由助手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单,准备手术器械。脉冲发生器放置位置一般在胸前皮下囊带内,左侧及右侧均可,脉冲发生器离锁骨应有足够距离,这样肩部可以自由活动,有的术者先切开皮肤再穿刺锁骨下静脉,有的术者先穿刺锁骨下静脉,再切开皮肤,本片采用第一种方法。 暴露手术视野右锁骨下缘约1到2厘米处,用%到1%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对儿童和少数老年人或其他原因不能配合手术的患者,可加用静脉麻醉。于麻醉位置切开皮肤约5厘米,用撑开器撑开皮肤,逐层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准备锁骨下静脉穿刺。可采取肩

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

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 一.术前评估 1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2术前检查是否完善 3青霉素有无过敏 二.术前干预措施 1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目的、简要过程,注意事项及可能的并发症,消除疑虑。 2术前进食6-8小时,禁水4小时。 3起搏器植入部位应清洗干净,但避免擦伤皮肤,在对侧肢体建立静脉通路。 4训练床上大小便 三.术后评估 1了解手术情况:起搏器植入型号,术中出血 2生命体征、脉搏氧饱和度、神志 3穿刺部位情况:有无出血、血肿、疼痛、皮下气肿 4起搏器工作情况的观察 5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6心理支持 四.术后干预措施 1常规心电监护术后常规做12导联ECG以观察起搏 器工作情况,贴电极片时需避开起搏器植入部位。

2体位术后沙袋压迫12小时,24小时内保持平卧位或抬高床头30°限制肩关节活动。同时指导患者做上肢及肘关节适当运动。24小时后嘱患者取半卧位,无不适者允许下床在室内轻度活动。 3皮肤护理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术后次日切口换药时 注意观察皮肤色泽,及局部有无红肿,皮下气肿。如无并发 症,一般拆线时间为7-10天。 4饮食嘱多饮水,易消化饮食,避免产气食物(如牛奶)。 5常见并发症 1感染:局部伤口红、肿、热、痛,囊袋内有感染 分泌物。原因:无菌操作不严密,导管难插,手术时间长, 埋藏处皮肤过度紧张,术后囊内积血。 2囊袋血肿:与术前未停抗凝药,术中止血不充分有关。 3电极脱位或导线断裂:多发生于术后一周内,24小时内尤易发生。多表现为起搏器失灵或感知不良。 4心律失常:可发生于安置起搏器的任何时期,特别是早期。由于电极移位、心内膜感染、起搏器故障及性能不同等原因。 5起搏器综合症:见于心室起搏的患者,由于房室收缩不同步,可使心室充盈量减少,心搏量减少,血压降低,脉搏减弱,患者出现心慌、血管搏动、头胀、头昏等症状,通过程控调整起搏频率,尽可能恢复其自身心律或适当调高起搏频率后症状好转。 五.健康教育 1体位及活动起搏器植入后,埋入起搏器的一侧手臂在1-2周内不要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6-04-28T10:40:14.700Z 来源:《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1期作者:董燕萍 [导读]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多为电极脱位、囊袋积血,对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进行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董燕萍长沙市第四医院湖南长沙 410006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48例,对其临床和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经过相应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多为电极脱位、囊袋积血,对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进行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护理对策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方法对一些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无效,或者患者为窦房结功能障碍和传导障碍,必须进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48例,对其临床和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48例,对其临床和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65~75岁,进行手术原因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症、Ⅲ°房室传导阻滞、II°房室传导阻滞、病窦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恶性室心律失常和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分别为17例、11例、7例、6例、5例和2例。所有的患者均依照心脏起搏器植入指南行植入术,产品采用美国美敦力产品。1.2 治疗方法 48例患者均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以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起搏电极,取仰卧位,手术前给予患者局部麻醉,采用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将电极导管插入,若患者为单腔起搏者,在右室心尖部固定电极,若患者为双腔起搏者,在右心耳和右心室尖部固定电极,待电极植入后,测定各参数,包括电压、波幅、阻抗和心率等,至参数符合要求后,嘱咐患者报告手术者,在锁骨下两横指胸壁皮囊内埋藏起搏器脉冲,将切口进行缝合,手术后5~7天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并发症类型、发生例数极其相关原因等。 2 .结果 48例患者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均成功,术后起搏器相关并发症发生例数为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具体并发症类型为:囊袋积血3例,发生率为6.25%,起搏器感知障碍2例,发生率为4.17%,起搏器综合征1例,发生率为2.08%,电极脱位2例,发生率为4.17%。未发生手术中死亡现象,7d内无患者出现死亡现象,采取相应措施对患者并发症处理后,患者均恢复至正常。 3.讨论 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48例,对其临床和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经过相应处理后均恢复正常。囊袋积血是一种常见的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并发症,并发症发生原因是老年患者年迈体弱,缺乏营养,导致凝血功能不达标;或者在手术前依然服用抗凝药物;手术过程中,囊袋内未彻底止血;患者血管发生硬化导致弹性差;手术后患者活动过度[2]。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的切口张力高、局部感到疼痛难忍、肿胀过于饱满,触诊时患者有波动感。本研究中囊袋积血患者经过局部抽取积血后,采用抗生素进行冲洗,并加压包扎,加强抗感染治疗,10天后所有囊袋积血患者均痊愈。其护理对策为:①手术前停用全部抗凝剂;②手术后绝对卧床休息;③手术后采用盐袋压迫6小时;④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其无菌性[3]。起搏器感知障碍的原因是电极半脱位,通过重新手术可有效解决起搏器感知障碍问题,其护理对策为:①手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对其心率和心律的变化做好记录,若起搏以固定频率波动,应检查起搏器的感知情况。②时刻保持伤口的无菌,注意其清洁和干燥,避免患者发生感染。③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让患者了解到起搏器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各种高科技因素的干扰,例如电磁炉和微波炉等,要尽量避免外界信号影响到起搏器的功能,在感到心悸胸闷等情况时要尽快离开相关区域,并在未恢复正常的情况下及时到医院检查。起搏器综合征的原因是起搏后房室收缩非同步,室房传导下,心房扩张,导致压力上升,周围血管的阻力会下降,患者出现低血压。可通过采用心房起搏或者双腔起搏的形式恢复患者的生理传导模式[4]。其护理对策为:①以生理性起搏方式为主;尽力降低起搏频率;对心电指标进行严密监测。电极脱位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在手术后过早活动其患肢,加上心内膜条件差,导致电极脱位。可进行电极重新更换来治疗电极脱位问题。其护理对策为:①对心电指标进行严密监测;②术后一周内避免术侧卧位,不可活动侧上肢;③术后一个月内不可深呼吸和过度咳嗽。肺内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是患者高龄状态下,血液长期处于高凝状态,肺内常发生感染,导致血管内皮损伤,继而形成血栓,经抗感染治疗和服用一定的抗凝扩充药物能够有效治疗肺内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其护理对策为:①适量活动;②做好健康指导;③定时翻身拍背[5]。 综上所述,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多为电极脱位、囊袋积血,对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进行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徐静,赵武.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05):44-46. [2]徐小雅.40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西部医学,2012,24(04):794-796. [3]房立丽,周广美,李冬,等.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94例原因分析及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16):193-194. [4]江小燕.80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J].四川医学,2011,32(12):2029-2031. [5]王素珍,范晓丽.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44(15):186-187.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流程 【适应证】 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有阿一斯综合征或类似晕厥发作。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无阿一斯综合征或类似晕厥发作,但有明显症状,或由于 心率缓慢不能从事正常工作和生活者。 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慢一快综合征,心脏停搏>3s,或在快慢交替时产生症状者,或必须使用某些药物,而这些药物可引起或加重心动过缓并产生症状者。 4.房室传导阻滞或室内三分支阻滞伴有阿一斯综合征或类似晕厥发作。 5.莫氏Ⅱ型房室阻滞或文氏型房室阻滞经电生理检查属希氏束内或以下阻 滞者。 6.有症状的任何水平的永久性或间歇性高度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7.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有晕厥发作史,心脏停搏>3s。 【禁忌证】 1.心脏急性活动性病变,如急性心肌炎、心肌缺血。 2.合并全身急性感染性疾病。 【术前准备】 1.对患者全身及心脏情况作全面评价,调整水电解质平衡、改善心功能。 2.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目的、必要性和术中、术后须与医生配合的事项,也 须说明可能的并发症,须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3.备皮,建立静脉通路。 4.心导管室准备手术所需物品。 (1)药品:消毒用碘伏或碘酒、70%乙醇,局部麻醉药1%利多卡因或1%普鲁 卡因。 (2)起搏器及起搏电极导线,备用与起搏导线相匹配的可撕性静脉导引鞘管。 (3)行植入手术用相应手术器械。 (4)心脏监护仪和除颤器,氧气、气管插管和必备抢救药品。 【治疗操作】 1.1%利多卡因局麻下操作,单心腔(心房起搏或心室)起搏者,首选左或右头 静脉切开法插入电极导线,若不成功改锁骨下静脉穿刺。双心腔起搏者电极导线 可直接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法,也可试用头静脉途径插入相应电极导线。 2.在X影像下将电极导线定位于右心窒尖部(心室起搏)和(或)右心房心耳 部(心房起搏),定位后测定电极起搏阈值,心腔内R波(心房内A波)振幅、斜率, 心肌阻抗。导线定位后,让患者咳嗽并做深呼吸动作,以保证导管电极在心腔内位 置稳定,最后结扎血管,固定导线。 3.测定起搏器的各类参数并记录。要求:心室起搏阈值≤1.0V,R波幅度≥ 5mV。心房起搏阀值≤1.5V,P波幅度≥1.0mV。分别做心房10.0V、心室5.0V 高压输出起搏,测试是否有膈肌刺激。 4.在左或右上胸按起搏器大小在胸大肌筋膜前做一皮下囊袋,充分止血后, 将起搏器与导管固定连接,置于囊袋内,逐层缝合。 【术后处理】 1.沙袋局部压迫止血6~8h。 2.术后平卧24h。 3.术后静脉应用抗生素3d,密切观察伤口,1~3d换药1次,7d拆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