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关于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意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

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特征是直接作用、个别属性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分析器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的特征是直接作用、整体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特征--注意的指向性、注意的集中性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的特征是过去

再认: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够识别的记忆过程。

重现又叫再现或回忆:是指经历过的事物并没有出现,而能够把它回忆出来。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情绪与情感:是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

意志是指人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调节和支配自己行动的心理过程。

需要是指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

动机--是指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

二、关于种类:

依据注意的对象处于个体内部和外部世界划分为内部注意、外部注意

根据注意的产生和保持有无目的性及需要意志努力的程度划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也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1、根据刺激的来源可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2、根据分析器和它所反映的特定刺激,则可以分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

这些可纳入外部感觉,还有反映机体本身状态的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这些属于

内部感觉。

联觉

又叫通感;或叫感觉挪移。是指不同的感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联系,彼此合作,形成统一的独创性的共同感觉。

一、根据记忆的对象、内容或映象的性质分类

形象记忆、语词或语义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二、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或阶段来分类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的容量或广度约是7±2个组块或单位。

记的过程包括了识记和保持两种基本形式

根据识记的联系、性质分类: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机械识记:对没有意义的材料或对事物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依据事物的外部联系而进行的识记。

意义识记: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部联系,并运用巳有的经验而进行的识记。

后继学习的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影响是倒摄抑制;先前学习的材料会对后面学习的材料的影响是前摄抑制。

保持: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映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

遗忘: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和重现,或者是被错误地再认和重现的现象。

忆包括了再认和重现(或叫再现或者回忆)两种基本形式

再认:当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够识别的记忆过程。

重现又叫再现或回忆,是指经历过的事物并没有出现,而能够把它回忆出来。

重现的分类

1、无意重现与有意重现

2、直接重现与间接重现

3、追忆

无意重现: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意志努力的重现。

有意重现:是指事先有目的,进行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重现。

直接重现:是指不需要中间联想,由当前事物直接唤起经验的重现。

间接重现:是指要借助中介物才能把需要的内容重现出来。

追忆: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重现,它有时需要较大的努力,费一番思索才能回忆起来,它同时具有有意重现和间接重现的特点。

情绪的种类

1、心境2、激情3、应激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紧张性加强的心境,是短暂、激烈、爆发性的情绪体验。

应激是由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所引起的急促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情感的分类

1、道德感、2、审美感3、理智感

道德感是指用社会准则去评价自己或别人的言行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审美感是指在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对事物美的体验。

理智感是指在智力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

思维的种类

1、根据思维所依据的中介物来分类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不同分类

集中思维叫求同思维、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

3、按思维成果的独创水平和新颖程度分类

常规思维又叫再现性思维、创造思维

4、按思维的结果是否经过明确的步骤和清晰的意识分类

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思维的一般过程

1、分析与综合2、比较3、抽象与概括4、系统化和具体化

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

(1) 提出问题

(2) 分析问题

(3) 提出假设

(4) 检验假设

心理定势:又叫功能固着或习惯定向,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特殊的准备状态。它影响解决问题的倾向性。

原型的启发:即从相似或类比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是人脑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联想:这是想象中最常见和最简单的初级形式它是人们在回忆时由当前感知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所想起的某一事物又想起有关的其它事物的一种心理过程。

需要的种类

1、从需要的起源看,可把需要分成

①、生物性需要

②、社会性需要

2、从需要对象的角度看,可把需要分成

①、物质需要

②、精神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①、生理的需要

②、安全需要

③、爱与归属的需要

④、尊重的需要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个性心理结构: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指人对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特征。它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和价值观等,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的心理过程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它主要表现在能力,气质和性格三个方面。

一般能力是指为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一般认识能力也称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注意力等,其中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特殊能力是指为某种专门活动所必需并对该种活动的效率有很大制约性的能力。如绘画能力,音乐能力,运动能力和表演能力等。

体液理论: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性格的类型

①.理智型、意志型与情绪型

②.内向型和外向型

③.顺从型和独立型

④.按目的__意志的相关关系分类性格的类型

A.目的方向明确和意志坚强型

B.目的方向明确,但在坚定性、自制力等方面有缺陷的类型。

C.“没有目的方向”(目的性不稳定或缺乏高尚目的),但意志坚

强的类型。

D.“没有目的方向”和意志薄弱型

三、关于品质:

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或注意的范围)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记忆的品质:识记的敏捷性

保持的持久性

记忆的精确性

记忆的准备性

思维的品质:

一、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二、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三、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意志的品质:

(1) 自觉性

(2) 果断性

(3) 自制力

(4) 坚持性

四、关于规律: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1) 适应现象:这是指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感受器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 感觉的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它可以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3)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不同类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知觉的一般规律:

1、知觉的选择性:

在日常生活中,人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各种刺激并不都发生反映,而只是对其中的少数刺激物加以反应。人的这种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而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就称为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恒常性:

这是知觉的稳定性和不变性,是指在不同条件下观察物体,其特征看起来基本上保持不变。

3、知觉的整体性

当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在不完备的情况下,人能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刺激进行加

工处理,使自己的知觉仍保持完备性的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

4、知觉的理解性

人对当前所知觉的对象,总是以个人的过去经验加以认同、解释,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德国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又称保持曲线:

表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遗忘的速度随时间的延长而越来越缓慢。

联想的规律:

1、接近律:由表象间在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所引起的联想。

2、相似律:由表象与表象间性质上的相似所引起的联想。

3、对比律:由表象之间相反的特点所引起的联想。

4、关系律:由表象间的各种关系而引起的联想。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哲学社会科学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具体要求,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认真学习领会并贯彻落实到科研工作中。 积极推进学科建设、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 学科体系创新是科研创新的基础性工作。科研创新是以学科体系的不断创新为基础的。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学科体系需要不断加以完善。完善学科体系,应遵循学科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既注重基础理论进步,又注重为实践服务;既注重历史继承性,又注重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而不断创新;既注重不断调整和充实传统学科的内容,又注重不断增设新兴学科、边缘学科。 学术观点创新是科学研究的内在要求。学术观点创新是科研取得成果的根本要求。应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积极营造生动活泼、求真务实的学术环境,倡导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和切磋。广大科研人员应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检验真理。为了鼓励学术观点创新,要注意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把学术探索中出现的问题当作政治问题,也不把政治倾向性问题当作一般学术问题。 科研方法创新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的创新有赖于科研方法的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创新有多种途径。就目前情况看,应改变基础研究偏重于逻辑推理、应用对策研究偏重于数据说话的单一研究方式,在保持原有侧重点的同时,推动这两种研究的交融和借鉴。也就是说,基础研究不要排斥实证研究,应用对策研究也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作支撑。 准确判断优秀成果、优秀人才、走向世界三个问题 哲学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是一个比较概念,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性质,二是水平。从性质来讲,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必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实际出发、借鉴世界同类先进成果的产物,是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成果。只有这样的成果,才是我们所需要的。从水平上看,由于目前全国还没有统一、规范、权威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因此优秀成果应具有公认的高水平特点,如转载、引用和同行专家公认,或者经有关方面采用直接转化为重大经济社会效益。 哲学社会科学的优秀人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成果和人才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能出优秀成果是成为优秀人才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优秀人才的标准应当是多方面的,能出获得同行认可和推崇的成果是一个基本条件,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也是一个基本条件。简要地说,优秀人才应该德才兼备,政治强、业务精、品德好、作风硬。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是就学术交流的层次而言的。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学术成果、学术人才要走向世界,要求学术成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要求学术人才能站在本学科的前沿、与其他国家处于同一等次的学者开展交流、共同提高。此外,哲学社会科学的优秀人才走向世界,还需要有外语这个基本条件。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科研人员甚至成为学贯中西的大师,不掌握一两门通行外国语肯定是不可能的。

著名心理学十大效应

著名心理学十大效应

1、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 在古希腊,国王让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但他又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可问题是这顶王冠与当初交给金匠的一样重,谁也不知道金匠到底有没有捣鬼。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冥思苦想,他起初尝试了很多想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一边他一边坐进澡盆,以便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觉身体被轻轻地托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运用浮力原理解决了问题。 不管是科学家还是一般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把难题放在一边,放上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这一现象。心理学家将其称为“酝酿效应”。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就是酝酿效应的经典故事。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个难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抛开面前的问题去做其他的事情时,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忍不住发出类似阿基米德的惊叹,这时,“酝酿效应”就绽开了“思维之花”,结出了“答案之果”。古代诗词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一心理的写照。 心理学家认为,酝酿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个体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因此,如果你面临一个难题,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去和朋友散步、喝茶,或许答案真的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2、阿伦森效应 阿伦森效应是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阿伦森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认为,人们大都喜欢那些对自己表示赞赏的态度或行为不断增加的人或事,而反感上述态度或行为不断减少的人或事。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主要是挫折感在作怪。从倍加褒奖到小的赞赏乃至不再赞扬,这种递减会导致一定的挫折心理,但一次小的挫折一般人都能比较平静地加以承受。然而,继之不被褒奖反被贬低,挫折感会陡然增大,这就不大被一般人所接受了。递增的挫折感是很容易引起人的不悦及心理反感的。 阿伦森效应的实验: 阿伦森效应的实验是将实验人分4组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 此实验对数十人进行过后,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 阿伦森效应的启示: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儿童心理学考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超出预期策:是从情感维度处理教材、呈现教学内容的策略。它的内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处理教学材料,使呈现的教学内容超出学生的预期,引发学生的兴趣情绪,以有效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2.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3.记忆策略:是指主体对自己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和由主体所使用的那些能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或认知活动。 4.元记忆:是人们对自己记忆过程的理解和认识,主要包括元记忆知识和元记忆监控。 5.强化: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特别强调“强化依随”(即紧跟在言语行为之后的强化的刺激)在儿童言语行为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6.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 优点: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质变的规律。 缺点:样本的减少反复测量时间较长 7.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察觉、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 8.最近发展区:是指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9.文化比较法:不同文化间比较,可以了解人类发展是否存在普遍性规律,防止将在一个文化背景下得出的结论过度类化;了解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0.儿童(小学生)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小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 1.小学生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①遗传与环境的问题②发展的普遍性和个别差异问题 ③发展的连续性和可变性④发展的质变和量变 2.注意的品质包括哪些方面? ⑴注意的广度 —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注意到对象的数量。 ?小学生注意的广度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 ?女生注意广度高于男生。 ⑵注意的稳定性 —指把注意集中保持在某一对象(事物或操作活动)上时间的长短。 ?年龄—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左右,中年级学生可达25分钟左右,高年级可保持30分钟左右; ?与学生的知识经验、个性特点及刺激的性质,呈现方式有关; ?性别—女性注意的稳定性高于男生。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要做到六个“必须坚持”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要做到六个“必须坚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任务,作为丰富文化产品创作、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的重点领域,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全面部署了推动浙江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的各项工作,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应《浙江社会科学》编辑部之约,我就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如何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这些重大要求和部署、繁荣发展我省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谈几点体会,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必须坚持”。 一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马克思主义是被10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是我们党的旗帜和灵魂。《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以高度的自觉信仰马克思主义,以毫不动摇的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以科学求实的态度捍卫马克思主义,是做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基本前提。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关键是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那样:“要深刻领会它的精神实质,善于运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指导具体的社会科学

研究及其学科建设。”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认真遵循这个要求,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断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用先进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引领文化建设,用优秀的研究成果引领理论创新,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文化创造,切实担负起建设文化强省的历史重任。 二是必须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胡锦涛同志指出:“理论研究只有同社会发展的要求、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才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决定》明确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落实这项要求,就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紧密结合时代特点,准确把握时代主题,积极回应时代挑战,创造性地运用各个学科和领域的理论和知识,深入研究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关注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促进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推动浙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等方面潜心思索,合力研究,不断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为浙江科学发展走在前列、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提供更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更深厚的智力支撑。 三是必须坚持以人民群众为力量源泉。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也

心理学的几个著名定律

◎韦奇定律 ——不要让闲话动摇了您的意志 即使您已经有了自己的瞧法,但如果有十位朋友的瞧法与您相反,您就很难不动摇。这种现象被称为“韦奇定律”。它就是由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学家伊渥、韦奇提出的。 韦奇定律有以下观点: 一、一个人能够拥有自己的主见就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二、确认您的主见就是正确的并且不就是固执的; 三、未听之时不应有成见,既听之后不可无主见; 四、不怕众说纷谈,只怕莫衷一就是。 不要让闲话动摇了您的信念。一旦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就要一直走下去,如果自己觉得那就就是自己想要的,就不要在乎别人的瞧法,努力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 ◎巴纳姆效应 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自我知觉,就是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即所谓的“从众”。 要避免巴纳姆效应,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有以下几种途径: 第一,勇敢地面对自己。 学会正确瞧待自己的优缺点,不掩耳盗铃,也不自欺欺人,切莫以己之短比人之长,或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认识了解自己,从容面对自己的一切。不要觉得自己有“缺陷”就要把“缺陷”用某种方式掩盖起来,这样的人

后果只就是自己骗了自己。 第二,培养一种收集信息的能力与敏锐的判断力。 判断力就是一种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决策的能力,信息对于判断的支持作用不容忽视,没有收集相当数量的信息,很难做出明智的决断。没有人天生就拥有明智与审慎的判断力,所以需要我们主动去培养自己这种能力。 第三,以人为镜,通过与自己身边的人在各方面的比较来认识自己。 在比较的时候,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条件相当的人来进行比较,找出自己在群体中的合适位置,这样认识自己,才会相对客观。 第四,要善于总结。 通过对重大事件,特别就是重大的成功与失败认识自己。重大事件中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可以提供了解自己的个性、能力的信息,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越就是在成功的巅峰与失败的低谷,最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实性格。 ◎杜根定律 ——自信比什么都重要 D、杜根就是美国橄榄球联合会前主席,她曾经提出这样一个说法:强者未必就是胜利者,而胜利迟早都属于有信心的人。换句话说,您若仅仅接受最好的,您最后得到的常常也就就是最好的,只要您有自信。这就就是心理学上的“杜根定律”。 在体育竞技中,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4分钟跑完l英里

8个心理著名效应

1.霍桑效应 就是所谓“宣泄效应”。霍桑效应的发现来自一次失败的管理研究,有个名为霍桑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员工们仍愤愤不平,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后来通过耐心倾听工人们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工厂的产量大幅度提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有诸多不满,却无处发泄,而谈话使他们的这些不满都发泄出来,从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 2.苏东坡效应 古代有则笑话:一位解差押解一位和尚去府城,住店时和尚将他灌醉,并剃光他的头发后逃走。解差醒时发现少了一人,大吃一惊,继而一摸光头转惊为喜:“幸而和尚还在。”可随之又困惑不解:“我在哪里呢?”这则笑话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诗人苏东坡的两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认识“自我”比认识客观现实更为困难。因此,“人贵有自知之明”。社会心理学家将人们难以正确认识“自我”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苏东坡效应”。 3.刻板效应 又称定型效应,是指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以此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人依据的心理现象。有些人总是习惯于把人进行机械的归类,把某个具体的人看作是某类人的典型代表,把对某类人的评价视为对某个人的评价,因而影响正确的判断。刻板印象常常是一种偏见,人们不仅对接触过的人会产生刻板印象,还会根据一些不是十分真实的间接资料对未接触过的人产生刻板印象。 4.光环效应 又称“晕轮效应”,通俗地说就是以点概面光环效应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常说的“名人效应”。例如:拍广告片的多数是那些有名的歌星、影星,因为明星推出的商品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在认识人的过程中,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征而泛化到其他一系列有关特征,从局部信息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就象晕轮或月晕一样,是从一个中心点而逐渐向外力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掩盖了其它品质或特点所以就形象地称之为光环效应。 5.马太效应 它来自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其中有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莫顿用这句话概括了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作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莫顿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在学校教育中,“马太效应”的作用是

发展心理学知识

发展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概述 1.心理发展,广义包括心理的种系发展(动物心理学)、心理的种族发展(人类心理的历史发展)和个体的心理发展,狭义仅指个体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 心理发展的性质:整体性、社会性、活动性、规律性。 心理发展的规律性: (1)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个性的心理活动,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即遵循着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的规律。 (2)方向性和顺序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3)不平衡性。出生后的第一年是个体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婴幼儿期属第一发展加速期;童年期是发展速度较快的缓慢发展期;少年期(主要指青春发育期)是第二个加速发展期; 青年期发展达到高峰,进入成熟期;中年期处于平稳发展变化阶段;老年期呈下降趋势。 2.心理发展学的研究内容: (1)心理发展中各年龄阶段的特征 心理发展与年龄有密切联系,表现在: a.时间是心理发展的一个维度; b.心理发展与年龄大致对应,绝非同步对应; c.年龄和心理 发展不是因果关系。 (2)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a.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这是心理发展的动因,是心理发展的本质问题; b.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问题,这是心理发展过程的问题; c.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问题; d.“关键期”问题 3.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四种。 4.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 (1)横向研究设计——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比较研究的设计方式,又称为横向比较研究。 优点:适用性和时效性; 缺点:人为的联结性、可能存在组群效应。 (2)纵向研究设计——对相同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的长期的反复观测的设计方式,也称为纵向跟踪研究。 优点:能够系统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揭示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缺点:时效性较差(耗费时间、人力、物力),被试者容易流失,可能出现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3)纵横交叉研究设计 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横向研究,然后再进行纵向研究,将两种设计方式的优缺点取长补短。

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 科学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中共中央最近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又一次表明党中央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新世纪新阶段,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光荣而重大的任务。我们一定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努力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取得更大的发展。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党领导下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哲学社会科学对于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指导思想的丰富发展,对于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对于深化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于推动改革开放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引导人们树立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思想观念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十三届四中全会和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我们要抓住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大好时机,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社会主义现代化,既应该有发达先进的自然科学,也应该有繁荣发展的哲学社会科学。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面对新的时代课题,肩负着新的历史任务。牢固树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系统深入地研究和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和回答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迫切需要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迫切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四个“同样重要”和四个“迫切需要”,是我们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繁荣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这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使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也

心理学中各种常用的效应、定律

各种效应、定律 【月曜(y ao效应】(也称为月曜病) 有这样一种现象:不少学生在星期一上课时往往精神疲惫、注意力分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心理学家的解释是:双休日中,学生在心理上开始自我放松,原来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被悠闲随意的玩乐所取代,于是,晚睡晚起,精神不振。到了星期一,,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物钟还没有及时调整过来,结果出现了不少学生在星期一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差、纪律散漫等现象。因为我国古代把星期一又叫做“月曜” ,所以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月曜效应”。 “月曜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双休日(包括其他假日),家长要精心安排孩子的生活,既不能施加太大的压力,又不能放任自流。如果学习负担过重,孩子疲于奔命,身心无法得到充分休息;完全不管,孩子过分放松,便很难适应星期一的紧张学习生活。另外,家长最好在星期一上学前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提醒,引导他们调整生物钟,从而更好地投入紧张的学习生活。 【酝酿效应】:所谓酝酿效应,又称为直觉思维,是指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由于某种机遇突然使新思想、新心象浮现了出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一下子便找到解决办法。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件事情束手无策,不知道从何入手,这是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但我们茅塞顿开的时候突然会有类似阿基米德的惊叹,这时,“酝酿效应”就绽放了“思维之花” ,结出了“答案之果” 古代诗词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正是这一心里的写照。 心理学家认为,酝酿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个体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因此,如果你面临一个难题,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去和朋友散步、喝茶,或许答案真的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它是在对程序编码时与定势有关的一种现象。也就是说,在解决问题时会碰到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形,此时,如若干脆把该问题搁置于一边而改做其它事,时隔几小时.几天,甚至长时间之后再来解决它,问题答案常可能较快地找到。这种效应产生的原因,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解释是,原初的定势不合适,致使问题得不到解决,后来通过暂时放下这个问题,不合适的知识结构得到消除,个体便能够运用新的定势去解决问题。 【瓶颈效应】与【东风效应】: 所谓“瓶颈效应” ,反映的是一定社会心理过程中各个因素、环节的相互关系。社会角色扮演者在进行某项创造活动时,在从事某一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角色行为时,要求与之相关的各因素、环节配合与协调并进,其中如果某一因素和环节跟不上,就会成为“瓶颈”卡住整个活动和某一行为的正常进行。有的时候,“瓶颈效应”得到了克服, TOT 状态很快从“几几乎有了”转向“有了” ,从“就在舌尖上”转为“完全说出来了” ,问题获得解决,创造趋于成功。有的时候,听任“瓶颈效应”起作用,TOT 状态得不到解除,时间一长,心理 上松懈并产生一种惰性,那就会使整个活动和某一行为前功尽弃。 社会是一个系统,人也是一个系统。同样,我们也可以把个体扮演社会角色的过程看成是一个系统,把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某一活动、某一行为看成是一个系统。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一个系统总是由三大类的子系统构成的:要素子系统、一般子系统、多余子系统。其中,要素子系统是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东风效应”就是要素子系统变化或新的要素子系统加入时,给大系统增加的正功效。

心理学知识:10个心理学效应,让你的世界观被颠覆了!

心理学知识:10个心理学效应,让你的世 界观被颠覆了 人类的很多认识和动作都是无意识的,这是为什么呢?几大心理学效应告诉你,涨知识啦,我们不单单只学书本上的知识,也要学习生活中的常识,然后升华后将知识应用于生活,这才是我们学习的最根本的目的! 1鸟笼逻辑 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 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

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2破窗效应 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 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3责任分散效应 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一、什么是发展? 发展是指个体从受孕到死亡的过程中,连续性和系统的变化。 系统性——有序、模式化、相对持久 连续性——跨时间的稳定性、对过去反应的的连续性 二、发展的过程: 成熟(maturation):由成长过程而非学习、受伤、疾病或者别的生活经历导致的身体或行为上的发展变化。 学习(learning):由个体的经历或实践导致的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三、发展的基本特点: 是一种持续和渐变的过程 是一种整体过程 具有可塑性 受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四、研究发展的目的: 描述:描述所有人都会遵循的一般道路(发展的典型道路),包括变化的典型方式(常态发展)和个体的差异(特殊发展)。 解释:解释观察到的变化及变化产生的原因。 优化发展(预测和控制):通过提供研究的结果帮助人们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达到优化的目的。 什么是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 psychology)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life-span)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 广义发展心理学是指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所谓种系心理发展,指的是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这个演变过程包括: ?动物心理学 ?民族心理学 ?个体发展心理学 狭义发展心理学即个体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发展心理学具体研究问题: 1.有关心理发展原理或规律的理论问题 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先天VS后天 主动VS被动 阶段VS连续 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还是有最终目标的? ●遗传决定论V.S. 环境决定论

哲学社会科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1c15089588.html, 哲学社会科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哲学社会科学论文选题参考 1、充分发挥其他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德育功能 2、学术规范化与学术环境的建构--对《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之合法性的质疑 3、刍议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4、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6、巴斯卡的批判实在论思想——兼议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之第三条进路 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进一步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8、理工科大学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问题和思路 9、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习《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的体会 10、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 11、以“十一五”规划为契机开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新局面 1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开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新局面 13、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推动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访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杨光 14、论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社会功能 1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16、发展繁荣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若干战略问题思考 17、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https://www.doczj.com/doc/1c15089588.html, 18、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 19、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 20、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的基本指标框架研究 二、哲学社会科学论文题目大全 1、“问题研究与哲学社会科学”(笔谈)——问题研究与学科建设 2、论自然科学方法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运用 3、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关键在理论创新 4、彰显人文精神探求理工背景文科发展路径——全国理工科高校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综述 5、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施 6、方法与进展:基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的文本研究 7、从历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情况看档案学的地位和作用 8、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育人使命:立德树人 9、继承优秀传统创造新的辉煌——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60年的成就与启示 10、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形势任务充分发挥国家社科基金的重要作用 11、论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融汇创新 12、重视和加快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部分学者学习总书记关于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讲话的笔谈 13、论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 14、新世纪发展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学习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重要讲话 15、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国际化策略

-10大心理学爱情定律

10大心理学爱情定律 首因效应 1、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 在恋爱的过程中,两人初次相会,无论是相亲也好,邂逅也罢,这个“第一次”关乎着全局,第一次的印象决定着两个人是否还会有下一次,是否还会有将来。 首因效应对爱情的指导意义 首因效应对爱情的指导意义: 于进攻方——注重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初会之前,请对对方的喜好进行“备课”活动; 于防守方——理性思维,切莫过于注重外表,淡化瞬间感受。 近因效应 2、近因效应

所谓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多种刺激依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 在与人的交往中,一个人最近的表现在脑中形成的印象最为深刻。在爱情过程中,最近交往产生的感觉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对爱情的判断。 近因效应对爱情的指导意义 近因效应对爱情的指导意义: 于进攻方——穷追不舍之后,嘎然而止,给对方一段时间,让她回顾一下你的优点,让她充分注意到你存在的意义; 于防守方——纵观全局,冷静思维,切莫为对方的“某一次”而感动。马赫带现象 3、马赫带现象 马赫带现象是一种视觉现象,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这就是马赫带现象,马赫带不是由于刺激能量的分布,而是由于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同样,当人们量化爱情的时候,也不自觉地对爱情信息进行了主观上的加工。 在有对比的情况下,优点可能会被无限放大,缺点也能

十大心理学效应

十大心理学效应 (一)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源于皮格玛利翁效应,相传在古塞浦路斯国家,有一个国王叫皮格玛利翁,他用象牙雕塑了一尊少女雕像,并给她取名加拉提亚。后来日久生情,国王爱上了这尊雕像上的女孩,国王期待有一天,女孩能变成一个真实的美丽女子来与她结婚。国王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待感动了爱神阿芙狄仁罗忒,就赋予雕像以生命。加拉提亚化为真人嫁给了国王。这就是心理学家们所说的皮格玛利翁效应。虽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但是它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期待就是一种力量。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根据这种期待效应做了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期待”、“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

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父母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二)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与经济学中所言的边际递减效应是一个原理。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当一个人饥饿时,你给他一只包子,他会吃得很香,而且还觉得太少了,给他第二只和第三只时,他虽然能吃得下,但感觉远没有第一只包子味美;当你给他第四第五只时,他可能再也不像吃第一只时那般充满对美味的期待了。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

发展心理学知识

发展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概述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从出生到衰亡生命全程)规律的学科。 发展心理学广义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狭义指个体心理 发展。 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普遍性和差异性;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发展心理学研究:1.遗传素质与环境和教育因素究竟是以什么样的关系制约着心理的发展; 2?心理的连续不断发展与阶段性跳跃之间是如何有机统一的;3?在心理发展中个体的自生成、 自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之间是怎样取得平衡的;4?不同心理机能发展过程中是否有各 自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与发展可塑性的关系如何。 福禄贝尔“恩物” 1882普莱尔《儿童心理》标志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1957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文章名称,从此确立了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横断研究(最常用),纵向研究,两者相结合的交叉设计。 单因素论:遗传决定论高尔顿“人的能力得自遗传”,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詹森 “智商的80%来自遗传”。环境决定论华升12个婴儿…… 二因素论:施太论、吴伟士相互决定论:皮亚杰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实质是适应;动作是源泉;过程是构建。 认知结构的发展射击图式、同化(整合到已有,量变)、顺应(质变)、平衡。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 儿童心理发展分4个阶段: 3 8

班杜拉(新行为主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三元交互决定论,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一种示范行为学习,是通过替代强化),主体的自 我调节作用。 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论和心理发展观 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学习的最佳时期(建立在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的机能之上)。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人的道德判断基本分3种水平,6个阶段 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婴儿期年龄范围0-3岁。 婴儿动作的发展始于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和继而发展起来的条件反射。 婴儿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促进了空间认识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婴儿动作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 独立行走是婴儿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成熟是训练的前提条件,训练对成熟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作用。 感知觉是个体发展中最早发生、最早衰退的,婴儿感知觉的发展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 的、有选择的心理过程。 吉布森通过视崖装置发现6个月婴儿具有深度知觉。 婴儿方位知觉的发展为:先上下(3)、次前后(4)、再左右(5、7-8)。 延迟模仿的出现标志着婴儿表象记忆和再现能力的初步成熟。 婴儿直觉行动思维特点:直观性和行动性;间接性和概括性;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思维的狭隘性;思维与语言开始联系,开始出现形象性特点。 语言发展理论:后天学习论(斯金纳、班杜拉);先天成熟论(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理 论,语言获得装置);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论(皮亚杰)。 婴儿笑的发展:自发性微笑、无选择性社会性微笑、有选择性社会性微笑。 婴儿哭的发展:生理反射性哭、应答性哭、操作性哭、社会性哭。 婴儿恐惧的发展:本能的恐惧、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怕生、预测性恐惧。 婴儿气质类型: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混合型。 鲍尔比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特殊情感连 结阶段。 艾斯沃斯婴儿依恋类型: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婴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为主体我与客体我的发展。 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幼儿期的年龄范围是3-6 岁。

心理学上的14个定律

1、当你对某件事情抱着百分之一万的相信,它最后就会变成事实。 2、期望定律期望定律告诉我们,当我们怀着对某件事情非常强烈期望的时候,我们所期望的事物就会出现。 3、情绪定律情绪定律告诉我们,人百分之百是情绪化的。即使有人说某人很理性,其实当这个人很有"理性"地思考问题的时候,也是受到他当时情绪状态的影响,"理性地思考"本身也是一种情绪状态。所以人百分之百是情绪化的动物,而且任何时候的决定都是情绪化的决定。 4、因果定律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有因才有果。换句话说,当你看到任何现象的时候,你不用觉得不可理解或者奇怪,因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必有其原因。你今天的现状结果是你过去种下的因导致的结果。 5、吸引定律当你的思想专注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你吸引而来。 6、重复定律任何的行为和思维,只要你不断的重复就会得到不断的加强。在你的潜意识当中,只要你能够不断地重复一些人、事、物,它们都会在潜意识里变成事实。 7、累积定律很多年轻人都曾梦想做一番大事业,其实天下并没有什么大事可做,有的只是小事。一件一件小事累积起来就形成了大事。任何大成就或者大灾难都是累积的结果。 8、辐射定律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影响的并不只是这件事情的本身,它还会辐射到相关的其他领域。任何事情都有辐射作用。 9、相关定律相关定律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件事情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没有一件事情是完全独立的。要解决某个难题最好从其他相关的某个地方人手,而不只是专注在一个困难点上。 10、专精定律专精定律告诉我们,只有专精在一个领域,这个领域才能有所发展。所以无论你做任何的行业都要把做该行业的最顶尖为目标,只有当你能够专精的时候,你所做的领域才会出类拔萃地成长。 11、替换定律替换定律就是说,当我们有一项不想要的记忆或者是负面的习惯,我们是无法完全去除掉,只能用一种新的记忆或新的习惯去替换他。 12、惯性定律任何事情只要你能够持续不断去加强它,它终究会变成一种习惯。

心理学各种效应精选

1、认知地图效应“庖丁解牛”、“胸有成竹”和“老马识途” 认知地图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对行为的目标,取得目标的手段,达到目标的途径和获得目标的结果的认知,就是期待或认知观念的获得.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学习的中介过程,即认知过程的研究,强调学习的认知性和目的性.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的托尔曼用大白鼠做实验,建立起了符号学习理论,提出了“认知地图效应”原理,也成就了他在认知心理学领域的先驱地位。白鼠有三条可以从起点通往食物处的道路,而且它们的远近依次递增。通常,如果依次堵塞1、2通路时,老鼠则依次通过1、2、3途径取得食物。实验中,从原来堵塞第二条路处堵塞第一条路(途径一与途径二有一段共同途径),此时老鼠已经知道途径一和途径二同时不通,径直趋向途径三而避开途径二。托尔曼认为,白鼠跑通道时头脑中形成了通道的认知地图,白鼠是根据"认知地图"来行动,而不是根据盲目的习惯来寻到目的物的。 2、法厄同行为把不听劝告,不自量力的行为称为法厄同行为。 3投射作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见青山多抚媚,青山见我亦多情” 投射作用是弗洛伊德心理防御机制之一,指个体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承受但又是自己具有的冲动、动机、态度和行为转移到他人或周围事物上,认为他人或周围事物也有这样的动机和行为。心理投射测量法,是利用投射作用原理而设计出的对个性心理进行测量鉴定的一种比较客观、准确、有效的测量方法。 4、习得性无助行为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 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特征:自卑、焦虑 心理状态:低成就动机、低自我概念、消极定势、低自我效能感 学生产生的原因:学业不良状态的长期积淀、不恰当的评价方式、不正确的归因。总之,习得性无助的重要的矫治策略是元认知、问题解决、示范、自我谈话、自我控制、自我评价。 5、霍桑效应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当同学或自己受到公众的关注或注视时,学习和交往的效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同学和老师所接受和赞赏的,我们只有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为,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赞赏,也才可能让我们的学习不断进步,充满自信! 一年之前入学的一批学生的测验结果由于某种失误被颠倒了,也就是说现在的优秀班其实是普通的孩子,而真正聪明的孩子却在普通班。但是这一年的课程成绩却如同往年一样,优秀班明显高于普通班,并未出现异常。原本普通的孩子被当作优等生关注,他们自己也就认为自己是优秀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