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香教育

山香教育

山香教育
山香教育

山香教育.教师资格证面试攻略

2015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上半年笔试考试日期为3月15日,面试考试日期为5月16-17日。在全国教师资格证面试时间即将到来,山香教育小编精心准备了一些小攻略,望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面试。

一、态度谦虚

教师考试的试讲环节必不可少,试讲者应该保持什么样的态度很重要。因为面试考官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师,试讲者一旦表现出傲慢或是对面试考官轻视的态度,这类考生多半会被淘汰。人无完人,课无完课。无论你的学历有多高、经验有多丰富,没有一个讲课者可以达到完美无缺的境界。要想让面试人员找不出毛病是绝对不可能的,老师建议考生在面试过程中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是最基本的要求。

二、重点突出

讲课内容要有重点,这是基本要求。面试人员如果讲课文时方方面面都提到,结果只能是蜻蜓点水。有的考生在试讲时,对作者介绍、文章层次各个步骤都进行了很认真的分析,然而这样做只能是白费力气。面面俱到既不能突出重点,也不能显示你的特长,而面试试讲是有严格时间限制的,最少有15分钟,最多也很少超过30分钟。因此试讲者应该在短时间里发挥出最佳水平,突出自己的能力,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取得面试高分。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考生在试讲过程中尽量做到突出课文重点,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三、内容务实

试讲者中有很多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而大学的授课风格与小学、中学的授课风格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试讲者的讲课内容侧重扩大知识面或是就一个问题深入讲解太多,都是不合适做小学或是中学老师的,试讲是很难通过的。

试讲者在讲课过程中要注意讲课内容务实这个问题。试讲者在突出课文重点的同时需注意深入理解课文,讲课内容既要有深度,又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深挖重点,然后再点一下文章其它部分,勾出文章整体思路,给人以整体感。发挥不宜太多,太多了也会冲淡主题。或者更直接地说,讲课像写文章一样,围绕中心行文,废话尽量少讲或不讲。深挖课文的同时,最好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有独到的见解,这是最难,最重要,也是最能体现试讲者水平的地方。

四、师生互动

试讲时如有学生,那么与学生互动的环节是不可少了,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衡量教师的一个标准。试讲者在互动环节要注意角色的把握,试讲者主要是发挥启发、引导学生的作用,而互动环节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互动最终使学生达到充分理解课文重点内容和新课标要求的目的。

山香教育的老师还提醒考生,在答辩准备过程中,声音一定要够嘹亮,切勿语速太快,还需要有一首工整的板书。另外,试讲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手机关闭了。总之,山香教育小编希望广大考生都能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证面试.

2017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 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 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因而。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 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18、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19、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20、“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 从时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保证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连续性的教育过程; 从空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 从方式上看,终身教育要求灵活运用集体教育、个别教育、面授或远距离教育; 从教育性质上看,终身教育即要求有正规的教育与训练,也要求有非正规的学习和提高,既要求人人当先生,也要求人人当学生。 21、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22、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山香版教育学教师和学生

精心整理 第四章教师和学生(特别重要) 第一节.教师及其职业素养(非常重要) 一.教师的概念 1.教师的概念: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从广义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义语; 2.二.1. 19942. 3. 1.2.3.4.1.2.私学 3.4. 专业化阶段:质 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规定国家要建立教师资格考核制度。 教师的专业技术人员身份在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得到确认。 1995你那,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 (三)教师职业的特点(职业角色) 最大的特点:职业角色多样化 1.“传道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授业,解惑者”(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的传递者) 3“示范者”(榜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教育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理解后的选择题) 管理类型:强硬专断、仁慈专断、放任自流、民主管理 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 6.“研究者”和“学习者”、“学者”——教师应该反思自己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复杂性和创造性 (二).连续性(时间)和广延性(空间) (三).长期性和间接性 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时间长、见效慢 (四). (五). 1. 2. 3. 五.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教师的知识素养 (三)教师的能力素养 (四)职业心理健康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四个“对”) 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教育事业 (依法执教、严谨治教、爱岗敬业、廉洁从教) 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职业道德的和核心) 3.对待他人:团结协作

1-山香教教育学重点总结教师招聘---整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概述 1. 教育概念: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 传递生产与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 之,三乐也”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 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 教育起源 3.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 教育中诸多矛盾中,受教育与教育内容这一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4. 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原始社会 教育特征:①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 ②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和物等机型、无 阶级性,是原始状态下的教育机会均等 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二)古代社会 ①奴隶社会 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 ②古代中国 夏代已经有了学校的设置(主要有两类“序”“校”)。西周的教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隋唐时期: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宋元明清时期的教育: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 ③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 人分为四个等级最高的是婆罗门即僧侣。婆罗门以家庭教育为主。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一大特征。 ④古代希腊、罗马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史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雅典教育目的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斯巴达教育目的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军人。 ⑤中世纪西欧 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良好总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⑥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改革的主要特征表现:⑴在教育目标上,反对僧侣主义教育,提出身心和人格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⑵在培养对象上,扩大了教育对象,反对体罚和羞辱儿童,强调尊重和爱护儿童。⑶在教育内容上,反对“神道”之学,提倡人文之学。⑸在教学方法上,破除经院学风,提倡新的教学方法。 (三)近现代社会教育

山香版教育学第一章教育概述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得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 (一)教育得概念 教育就是人类有H得地培养人得一种社会活动,就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得一种途径。 “教育”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得“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 从两种角度来对教育得定义: 1 ?从社会得角度来定义,可以把“教育”得定义分为三个层次: (1)广义得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 (2)狭义得教育:指学校教育,就是教育者依据一定得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得身心发展规律,有11得、有机会、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得方向发展变化得活动。 (3)更狭义得教育:德育 2、从个体得角度来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学习与发展得过程。 兼顾社会与个体两个方面给教育下定义: 教育就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展得促使个体社会化与社会得个性化得实践活动。(也有个体得个性化) (二)教育得属性 1、本质属性: 教育得本质属性就是育人,即教育就是一种有U得地培养人得社会活动。这就是教育区别与其她事物得根本特征,就是教育质得规定性,也就是具体而实在得规定性。 具体而实在得规定性体现在: (1)教育就是人类所特有得一种有意识得社会活动;(H得性) (2)教育就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得活动;(社会性) (3)教育就是以人得培养为直接L1标得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性) 2、教育得社会属性 (1)永恒性。人类社会——教育 (2)历史性。古与今——不同 (3)继承性。古与今一一不同 (4)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5)相对独立性。超前”或“滞后” (6)生产性。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 (7)民族性。国与国-不同 (三)教育得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与教育媒介(教育影响)就是构成教育活动得基本要素。 1、教育者 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II得地影响她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得人,统称为教育者。 广义得教育者指对受教育者态度、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

(山香版)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 民族性。 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1)古代中国: 4、教育起源

……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宋元明清:八股文。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 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文士(书吏)学校。 ★(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意)维多利诺(尼德兰)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 3、近现代的教育:1763年德国普及义务教育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简答、填空 ……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方

山香教师编——简答—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1)本质属性是育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是: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的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继承性4)阶级性5)长期性6)相对独立7)生产性8)民族性 二、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三、近代社会教育的表现(公立十一)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四、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生产性、公共性、国际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终身性

五、20 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各国全民多现身) 教育的民主化。 1)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 2)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3)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 4)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 六、教育学的研究价值 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七、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3、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5、有助于教师塑造专业精神。敬业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 6、培养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7、有助于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 八、实用主义教育学观点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在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的传统教育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教育即生活(2)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不断增长(3)学校是一个雏形社会(4)课程组织以学生经验为中心(5)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6)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独立发现和体验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山香版 教育学 第九章 课外校外教育工作

第九章课外校外教育工作 第一节至第三节 一、课外校外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一)课外校外教育的概念 课外教育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它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自习课、选修课不属于课外教育 与教学一样都是正规教育且方向一致 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 (1)目的一致,都是为了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学校的教育任务; (2)都是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属于正规教育 两者在教育过程中是互相配合的 (3)课外、校外教育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而是必要的补充 二、课外校外教育的内容 (一)社会政治活动(参观、考察、访问、宣传、游览) (二)社会公益活动(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 (三)科学技术活动 (四)学科活动(主体) (五)文化艺术活动(“五小活动”) (六)体育活动 (七)课外阅读活动 记忆推荐:两社两科问题课 三、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 (一)群众性活动 (二)小组活动:(基本组织形式) (三)个人活动

四、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 1.自愿性 2.广泛性 3.自主性 4.灵活性 5.实践性 记忆推荐:自愿领饭食 五、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要求 (一)要有明确目的性、计划性 (二)要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三)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四)要面向全体学生,贯彻因材施教 (五)要充分利用当地条件 (六)要与课堂教学相互配合

第四节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一、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通过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进行的教育。 (一)社区对学生的影响 (二)各种校外机构的影响 (三)报刊、广播、电视、电影、戏剧等传播媒介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其子女与年幼者实施教育和影响。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 (一)家庭教育的特点 1.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2.教育方式的情感化 3.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二)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 1.环境和谐 2.以身作则 3.方法科学 4.严慈相济 5.要求一致 6.全面关心 三、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一)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 (二)家庭、社会和学校三者协调一致,互相配合 (三)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相互联系 互访、建立通讯录,举行家长会,组织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四)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育学第一章练习题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新郑协议班教育学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70小题,每题0.8分,共56分) 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 A.社会性 B.相对独立性 C.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D.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2.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 3.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4.()提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5.学校教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中世纪 6.“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时期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 7.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8.提出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巴甫洛夫 B.蒙台梭利 C.利托尔诺 D.孟禄 9.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古代教育 B.近代教育 C.现代教育 D.原始教育 10.“六艺”中的“礼”为()教育内容。 A.艺术 B.基础文化知识 C.文字 D.政治伦理 11.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 12.下列不属于骑士七技范围的是() A.骑马 B.投枪 C.音乐 D.吟诗 13.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处于最高级的是() A.首陀罗 B.刹帝利 C.吠舍 D.僧侣 14.主张“兼爱”的是以下哪种学派()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15.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德国 16.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中,作为最主要的教育内容的著作是() A.《吠陀》 B.《圣经》 C.《心经》 D.《楞严经》 17.汉语中最早将“教”和“学”连用的是在战国时期的哪本著作() A.《说文解字》 B.《礼记·学记》 C.《孟子·尽心上》 D.《论语》 18.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学记》 B.《论语》 C.《思想图》 D.《孟子》 19.“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反映了哪个时代的等级制度() A.隋唐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秦汉时期 D.明清时期 20.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教育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21.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进入基督教和封建世俗专权紧密相连的时期,当时最受重视的教育是培养僧侣人才的教育。这种教育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神学和()

山香版 教育学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简答论诉) 1.与政治经济制度 2.与生产力发展水平 3.与科学技术 4.与文化(学校文化) 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 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 6.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二)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二.教育与生产力水平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结构——比例关系)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 5.教育相对独立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人力资本理论: 由美国舒尔茨提出,指的是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的能力。他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的,是人的资本形态。 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三.教育与科学技术 (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简答)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变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4.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推荐记忆:倒过来记忆,看到科学技术,就一个动字 (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的科技功能)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四.教育与文化 从广义上说,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教育又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化,因为教育既是文化的构成体,又是文化的传递、深化与提升的手段。这就是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 (一)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1.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 2.文化发展促进学校课程的发展 3.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确立 4.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5.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能够活化、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 2.教育能够传播和交流和融合文化 3.教育能够选择、提升文化 4.教育能够更新和创造文化 学校文化(理解有印象就好)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细的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山香教师编——简答—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1)本质属性是育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是: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的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继承性 4)阶级性5)长期性6)相对独立7)生产性8)民族性二、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三、近代社会教育的表现(公立十一)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四、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生产性、公共性、国际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终身性

五、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各国全民多现身) 教育的化。 (1)教育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 (2)师生关系的化 (3)教育方式、教育容等的化 (4)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教育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教育。 六、教育学的研究价值 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七、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3、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5、有助于教师塑造专业精神。敬业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 6、培养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7、有助于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 八、实用主义教育学观点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在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的传统教育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教育即生活(2)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不断增长(3)学校是一个雏形社会(4)课程组织以学生经验为中心(5)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6)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独立发现和体验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山香教育教育教学理论提纲归纳2

山香教育教育教学理论提纲归纳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三)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不同时期有其不同历史形态、特征 3.继承性:前后相继 4.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5.独立性:独立于政治经济 6.生产性 7.民族性 (四)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朱熹(教育由神、天、上帝创造) 2.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3.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 (一)教育者 (二)受教育者 (三)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三、教育的功能 四、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标志:极端的原始性和局限性。 特征:1.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和无等级性、无阶级性,教育机会均等3.教育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1.奴隶社会的教育:学校教育基本上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封建社会的教育: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1)古代中国: 学校萌芽;夏已有学校的设置“序”“校”;商已有正规的学校教育场所“大学、小学、庠、序” 西周的教育;政教合一,学在官府,基本学科: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官学衰微,私学兴起;私学是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学校,特点学术自由。 两汉时期的教育;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武帝设立太学(最高教育机构);灵帝设立鸿都门学(研究文学艺术);地方官学称为郡国学或郡县学。 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国子学与太学并列;建立郡国学校制度;开设四馆;九品中正制选士。 隋唐时期的教育;三教并重;科举选士;六学二馆组成中央官学主干。 宋元明清时的教育:程朱理学产生;四书五经成为科举依据;书院盛行;明代八股文成为科考格式;1905年光绪废除科举。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吠陀经》、佛教教育 (3)古代埃及:文士(书吏)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 (4)古代希腊罗马:雅典教育(身心发展)、斯巴达教育(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 (5)中世纪的西欧:教会教育、骑士教育;学习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三)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 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代表人物:维多利诺、埃拉斯莫斯、拉伯雷、梦田 (四)近代社会的教育 1.教育国家化 2.教育世俗化 3.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4.教育的法制化(1880)英国(1763)德国 (五)二十世纪以后的教育 终身化(法国保罗朗格朗)、全民化、化(教育机会均等)、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科学性第二节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在动力。 二、教育学研究的价值 (一)宏观角度的研究价值 1.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二)微观角度的研究意义(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 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3.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5.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三、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2017山香教师招聘教育学整理总结(完整版)

第一部分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新增考点 教育的基本形式:横向上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和自然形态的教育。 社会教育:校外儿童教育机构和校外成人文化教育机构。 自然形态的教育: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 教育平等是人类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人类价值的基本尺度,也是衡量社会公正程度的基本标准。 教育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指人们不受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信仰、性别、地域等的限制,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在事实上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含义包括四个重点:(1)人即目的,人受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个体自由和谐地发展;(2)教育权利平等;(3)教育机会均等;(4)差别性对待原则。 教育平等的理论:(1)古代朴素的教育平等观点。如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2)古典自由主义的观点。如夸美纽斯的“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类”等。 (3)民主主义学派的观点。强调“个人自由”是人类的最高理念,而教育平等是实现个人自由与社会民主的基本途径。 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中《大学》)韩愈《师说》中的师道:(1)由“人非生而知之者”出发,肯定“学者必有师”。 (2)“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任务。“传道”是儒家的仁义之道。“授业”是儒家的“六艺经传”。“解惑”是解决学“道”与“业”过程中的疑问。 (3)以“道”为求师的标准,主张学无常师。 (4)提倡“相师”,确立民主性的师生关系。 2.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孟子·尽心上》 广义指增进人民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更狭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兼顾社会和个体: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教育者具备的两个条件:(1)有明确的教育目的;(2)了解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社会对个体发展所提供的客观要求。 教育者的特征: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 受教育者:学习活动的认识和发展的主体。 教育媒介:建构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教育媒介是教育活动的中介。从内容上说,有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有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是教育中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教育的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教育的功能:按作用的对象:个体发展功能(教育的本体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教育的派生功能); 按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负向功能; 按作用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体现神或人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朱熹 生物起源说——动物的本能,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法)利托尔诺和(英)沛西·能 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心理起源说——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美)孟禄。 劳动起源说——教育的社会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36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山香终结版)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 民族性。 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1)古代中国: ……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宋元明清:八股文。 ★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 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文士(书吏)学校。 ★ (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意)维多利诺(尼德兰)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 人本主义、古典主义、 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 3、近现代的教育:1763年德国普及义务教育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简答、填空 ……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方式、内容民主化;d.教育自由化。 4、教育起源

山香教育(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及新课改、教育法律法规等)

山香教育(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及新课改、教育法律法规等)

教育学 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填空)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狭义的教育(★★★多选名词解释)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点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 3.教育的本质属性(★★★★单选多选):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单选多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4.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最古老的观点,朱熹 ?生物起源说(★★★单选)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标志着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转向科学

解释,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与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劳动起源说,由苏联教育学家提出。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5.教育的构成要素(★★★填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 6.教育活动的主要矛盾(★★★单选)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三对矛盾,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是最基本的矛盾。 7.教育的功能(★★★填空辨析) 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 8.六艺的内容(★★★判断):礼乐射御书数。礼乐是六艺教育的中心。 ★古代中国: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一类是序,一类是校。前者设于国都,后者分布于乡里。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思想专制的政策。

山香教育版教育学带注释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1.教育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是无组织的、自发的或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自觉的或系统的。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字的产生。 2.“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说文解字》最早对“教育”二字作了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3.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4.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2)历史性。不同时期的教育具有不同的历史形态和特征; (3)继承性。不同时期的教育前后相继; (4)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5)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但存在超前或滞后的现象。 (6)生产性。教育从来就是生产性活动。 (7)民族性。在各个国家或民族都有其特有的民族特征。 5.教育的起源说(单选、判断) 名称代表人物核心观点 神话起源说最古老的学说(朱熹)教育目的是体现神的意志

生物起源说(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否定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美)孟禄起源于儿童无意识的模仿; 否定目的性,否定社会属性, 也不科学 劳动起源说马克思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6.教育的构成要素: (1)教育者(主导性因素,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目的性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 (2)受教育者(“学习者”,学习的主体,主动地接受学习) (3)教育媒介(又称“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组织形式、教育手段、教育环境等)。 在教育的诸多矛盾中,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是教育中最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7.(简单,论述)教育的功能 (1)按作用的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 (2)按作用的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按作用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预期)和隐性功能(非预期)。 8.教育的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其中,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1)原始社会教育的核心特征: 生产力水平最为低下;生产资料公有;教育在生产劳动中进行,为生产劳动服务。 主要三个特征:1)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教育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中进行的。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是原始

山香版 教育学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讲课稿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第一节教育目的 一. 教育目的内涵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教育目的一般由国家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指导一定时期的各级各类教育工作。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除此之外,教育目的还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第一,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 第二,教育目的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1.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联系. 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区别 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指导人才规格、由社会提出、影响力小。 教育方针是:工作术语、指导教育事业、由政府提出、影响力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方针的内容: (1)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 (2)教育目的 (3)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表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服务方向; (2)教育目的,即“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规定了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 (3)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即“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其中,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的内容,正确的教育目的观有助于制定有效指导教育实践的教育方针。 二. 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 (一)教育目的的意义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同时他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二)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导向、激励、评价、调控) ①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②教育目的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 ③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 也有说法认为,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

(完整版)山香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心理学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学科性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是一门中间学科 2. 心理现象及结构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⑴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⑵情绪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⑶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⑴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等 ⑶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二、心理学的人物和意义 1.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2.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 1.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 2. 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 1. 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完成教育工作 2. 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 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开展心理异常调试工作

4. 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三、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 心理学产生历史背景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则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2.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研究方法上主张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它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一般心理规律,它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心个别差异以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行为问题。 [机能主义心理学卜--创始人(美)詹姆士;代表人物杜威和安吉尔也主张研究意识,不把意识看成是若干有限元素的集合,认为意识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不赞成构造主义对心理结构进行分析的目标与方法。 [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华生。 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 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 [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为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它强调人的每一种经验都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地用组成部分来说明。格塔学派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