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大工程材料力学性能习题解答

江大工程材料力学性能习题解答

江大工程材料力学性能习题解答
江大工程材料力学性能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弹性变形的实质是什么?答:金属晶格中原子自平衡位置产生可逆位移的反映。

2、弹性模量E的物理意义?E是一个特殊的力性指标,表现在哪里?

答: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其应力和应变成正比例关系(即符合胡克定律),其比例系数称为弹性模量。E=Z / &。弹性模量可视为衡量材料产生弹性变形难易程度的指标,其值越大,使材料发生一定弹性变形的应力也越大,即材料刚度越大,亦即在一定应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越小。弹性模量E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单位弹性变形所需要的应力。它是反映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力的指标,相当于普通弹簧中的刚度。特殊表现:金属材料的E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力

学性能指标,温度、加载速率等外在因素对其影响不大,E主要决定于金属原子

本性和晶格类型。

3、比例极限、弹性极限、屈服极限有何异同?

答:比例极限:应力应变曲线符合线性关系的最高应力(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关系的最大应力);弹性极限:试样由弹性变形过渡到弹-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屈服极限:开始发生均匀塑性变形时的应力。

4、什么是滞弹性?举例说明滞弹性的应用?

答:滞弹性: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应用:精密传感元件选择滞弹性低的材料。

5、内耗、循环韧性、包申格效应?

答:内耗:金属材料在在弹性区内加载交变载荷(振动)时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循环韧性:? ??塑性区内???;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

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残余应变为1%~4%),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弹性极限或屈服极限)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特别是弹性极限在反向加载时几乎降低到零)的现象。

6、什么是屈服强度?如何确定屈服强度?

答:屈服强度Z s :开始产生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对于屈服现象明显的材料,以下屈服点对应的应力为屈服强度;对于屈服现象不明显的材料,以产生0.2%残

余变形的应力为其屈服强度。

7、屈服强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内因:①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位错密度增加,晶格阻力增加,屈服强度随之提高)②晶粒大小和亚结构(细晶强化)③溶质元素(固溶强化)④第二相(弥散强化和沉淀强化);外因:①温度(一般,升高温度,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降低)②应变速率(应变速率硬化)③应力状态(切应力分量越大,越有利于塑性变形,屈服强度则越低)。

8、屈服强度的实际意义?答: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重要的力学性能,它是工程上从静强度角度选择韧性材料的基本依据,是建立屈服判据的重要指标,钢的屈服强度对工艺性能也有重要影响,降低屈服强度有利于材料冷成形加工和改善焊接性能。

9、静力韧度的物理意义。答:金属材料在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料断裂前所吸收的功定义为静力韧度,它是强度和塑性的综合指标。

10、真实应力应变曲线与工程应力应变曲线有何不同?有何意义?真实应力应

变曲线的关键点是哪个点?答:工程应力应变曲线上的应力和应变是用试样标距部分原始截面积和原始标距长度来度量的,往往不能真实反映或度量应变;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则代表瞬时的应力和应变,更为合理,可以叠加,可以不记中间加载历史,只需知道试样的初始长度和最终长度。工程〉真实。关键点是B点,B点前是均匀塑性变形,后是颈缩阶

段,对应应力是抗拉强度。

11、什么是应变硬化指数n?有何特殊的物理意义?有何实际意义?

答:应变硬化指数:材料开始屈服以后,继续变形时的应变硬化情况,决定了材料开始颈缩时的最大应力Z b,反映了金属材料抵抗均匀塑性变形的能力,是表征金属材料应变硬化行为的性能指标。n= &三最大均匀变形量。实际意义:金属

材料的n 值较大,则加工成的机件在服役时承受偶然过载的能力也就较大,可以阻止机件某些薄弱部位继续塑性变形,从而保证机件安全服役。n 大的材料,冲压性能好,应变硬化效果突出。不能热处理强化的材料都可以用应变硬化方法强化。

12、什么是颈缩?颈缩条件、颈缩点意义?

答:颈缩是韧性金属材料在拉伸试验时变形集中于局部区域的特殊现象,它是应变硬化和截面减小共同作用的结果。颈缩条件:S=dS/d& 当真实应力应变曲线上的某点的斜率(应变硬化速率)等于该点的真实应力时,缩颈产生;& =门当金属材料的应变硬化指数等于最大真实均匀塑性变形量时,缩颈产生。缩颈点B 是最大应力点,也是局部不均匀塑性变形开始点,亦称拉伸时稳点或塑性失稳点。

13、抗拉强度(T b和实际意义。

答:抗拉强度Z b=F/A o,韧性金属材料拉断过程中最大力所对应的应力。实际

意义:①Z b标志韧性金属材料的实际承载能力②Z b是脆性材料的断裂强度,用于产品设计,其许用应力便以Z b为判据③Z b的高低决定于屈服强度和应变硬化指数④Z b与布氏硬度HBW、疲劳极限Z-1之间有一定的经验关系。

14、塑性及其表示和实际意义;答:塑性是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表示:断后伸长率S和断面收缩率书。实际意义:金属的塑性指标通常不能直接用于机件的设计,但对静载下工作的机件,都要求材料具有一定塑性,以防止偶然过载时产生突然破坏。塑性指标是安全力学性能指标。塑形对金属成形加工是很重要的,金属有了塑性才能通过轧制、挤压等冷热变形工序生产出合格产品来;为使机器装配、修复工序顺利完成,也需要材料有一定塑性;塑性还能反映冶金质量的优劣,故可用以评定材料质量。

15、静拉伸的断口形式;答:正断:断裂面取向垂直于最大正应力;切断:断裂面取向与最大切应力方向一致而与最大正应力方向约成45°;混合断:中心部分大致为正断,两侧部分为切断。

16、静拉伸断口三要素及其意义;答: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意义:上述断口三区域的形态大小和相对位置,因试样形状、尺寸和金属材料的性能及试验温度、加载速率和受力状态不同而变化。一般来说,材料强度提高,塑性降低,则放射区比例增大;试样尺寸大,放射区增大明显,而纤维区变化不大。通过观察三区域形态、大小和相对位置,可以知道材料的强度、塑性,保证材料的加工要求。

仃、解理断裂及其微观断口特征。

答:解理断裂是在正应力作用产生的一种穿晶断裂,即断裂面沿一定的晶面(即解理面)

答:微孔聚集断裂过程包括微孔形核、长大、聚合,直至断裂。(是通过微孔形核、长大聚合而导致材料分离的现象)微观断口特征:圆形或椭圆形韧窝。

第二章

1、应力状态软性系数a及其意义;

答:最大切应力n max和最大正应力z max的比值表示它们的相对大小,称为应力状态软性系数a。意义:a值越大的试验方法,试样中最大切应力分量越大,表示应力状态越软,金属越易产生塑性变形和韧性断裂;反之,试样中最大正应力分量越大,应力状态越硬,金属越不易产生塑性变形而易于产生脆性断裂。注意,a的绝对值并不能评定材料的塑性变形特性。

2、缺口效应及其产生原因;

答:由于缺口的存在,在静载荷作用下,缺口截面上的应力状态将发生变化,产生所谓缺口效应。产生原因:缺口产生应力集中,引起三向应力状态,使材料

脆化,由应力集中产生应变集中,使缺口附近的应变速率增加。

3、缺口强化;

答:在存在缺口的条件下,出现了三向应力状态,并产生了应力集中,试样的屈服应力比单向拉伸时高,即缺口强化。

4、应力集中系数和缺口敏感度;

答:缺口引起的应力集中程度通常用应力集中系数K t表示,定义为缺口净截面

上的最大应力Z max与平均应力Z之比。K t值与材料性质无关,只决定于缺口几何形状。

缺口敏感度:金属材料的缺口敏感性指标用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Z bn 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Z b的比值表示,称为缺口敏感度NSR NSR 越大,缺口敏感性越小。

5、什么是金属硬度?意义何在?

答:硬度是衡量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一项重要的性能指标,它既可理解为是材料

抵抗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或破坏的能力,也可表述为材料抵抗残余变形和反破坏的能力。硬度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概念,而是材料弹性、塑性、强度和韧性等力学性能的综合指标。

6、硬度测试方法有几种(三类)?有何不同?

答:①划痕法,硬度值主要表征金属切断强度②压入法,硬度值表征金属塑性变形抗力及应变硬化能力③回跳法,硬度值主要表征金属弹性变形功的大小。

7、金属硬度测试的意义(或者硬度测试为什么广泛应用)?

答: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迅速,同时又能敏感地反映出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的差异,所测硬度能综合地反映出材料的力学性能,因而被广泛应用于

检查金属材料的性能、热加工工艺的质量或研究金属组织结构的变化。

8、布氏硬度原理;

答:用一定直径D (mm)的硬质合金球为压头,施以一定的试验力F (N),将其压入试样表面,经规定保持时间t(s)后卸除试验力,试样表面将残留压痕。

测量压痕平均直径d(mm),求的压痕球形面积A(mm1 2 3)。布氏硬度值(HBW)就是试验

1什么是冲击载荷?

答:加载速度很快而作用时间很短的突发性载荷。

2加载速率、形变速率。

答:加载速率:指载荷施加于试样或机件时的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应力增加的数值表示;形变速率:单位时间内的变形量。

3三个材料脆化因素。

答:温度、应变速率、应力状态。

力F除以压痕球形面积A所得商,F以N为单位时,HBW=0.102F/A

9、布氏硬度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答:一般采用直径较大的压头球,因而所得压痕面积较大。压痕面积大的优点是其硬度值能反映金属在较大范围内各组成相的平均性能,而不受个别组成相及微小不均性的影响,试验数据稳定,重复性强。缺点:对不同材料需更换不同直径的压头球和改变试验力,压痕直径的测量也较麻烦,因而用于自动检测时受到限制,当压痕直径较大时,不宜在成品上进行试验。适用于测定灰铸铁、轴承合金等具有粗大晶粒或组成相的金属材料的硬度。

10、布氏硬度的表示;

答:①硬度值②符号HBW③球直径④试验力⑤试验力保持时间(10~15s不标注)

11、洛氏硬度及其表示;

答:原理:用圆锥角a =120。的金刚石圆锥体测定。为保证压头与试样表面接触良好,试验时先加初始试验力F。,在试样表面得一深度h0的压痕。此时测量压痕深度的指针在表盘上指零。然后加上主试验力F i,压头压入深度为m .表盘上指针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到相应刻度位置。试样在F i作用下产生的总变形h i中包括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当将F1 卸除后,总变形中的弹性变形恢复,压头回升一段距离(h i-h)。这时试样表面残留的塑性变形深度h即为压痕深度,而指针顺时针方向转动停止时所指的数值就是洛氏硬度值。HR=( k-h)/0.002。当使用金

刚石圆锥压头,k取0.2mm,当使用淬火钢球或硬质合金球,k取0.26mm。表示方法:硬度值、符号HR、标尺字母。

12、洛氏硬度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答:优点:操作简便迅速,硬度值可直接读出;压痕较小,可在工件上进行试验;采用不同标尺可测定各种软硬不同的金属和厚薄不一的试样的硬度,因而广泛用于热处理质量检验。缺点:压痕较小,代表性差;若材料中有偏析及组织不均匀等缺陷,则所测硬度值重复性差,分散度大;此外,用不同标尺测得的硬度彼此无关,不能直接比较。适用范围:由于洛氏硬度试验所用试验力较大,不能用来测定极薄试样、渗氮层及金属镀层等的硬度。

ATy —*

第三章

5、冲击弯曲试验用途。

答:用途:①控制原材料的冶金质量和热加工后的产品质量,即将A k值作为质

量控制指标使用;②根据系列冲击试验(低温冲击试验)可得A k值与温度的关

系曲线,测定材料的韧脆转变温度。据此可以评定材料的低温脆性倾向,供选材时参考或用于抗脆断设计。设计时,要求机件的服役温度高于材料的韧脆转变温度。

6、冲击韧性及其意义。

答:冲击韧性是指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常用

标准试样的冲击吸收功A k表示。意义:反映金属材料对外来冲击负荷的抵抗

能力,冲击韧度指标能揭示材料的变脆倾向。

7、韧脆转变温度及其意义。

答:当试验温度低于某一温度t k时,材料由韧性状态变为脆性状态,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机理由微孔聚集型变为穿晶解理型,断口特征由纤维状变为结晶状,这就是低温

4、低温脆性(冷脆)。

答:材料因温度的降低导致冲击韧性急剧下降并引起脆性破坏的现象。

脆性,转变温度t k称为韧脆转变温度,也称冷脆转变温度。

意义:①是金属材料的韧性指标,反应了温度对脆性的影响;②安全指标,t k是从韧性角度选材的重要依据之一,可用于抗脆断设计,保证机件服役安全,但不能直接用来设计机件的承载能力或截面尺寸;③依据材料的t k值,可以直接或间接估计机件的最低使用温度。

第四章

1、低应力脆断及其原因。

答:在应力水平低于材料屈服极限的情况下所发生的突然断裂现象称为低应力脆断。原因:是由宏观裂纹扩展引起的。由于裂纹破坏了材料的均匀连续性,改变了材料内部应力状态和应力分布。

2、应力场强度因子K i及其意义。

答:Ki表示应力场强弱程度,故称~~。意义:①Ki决定于裂纹的形状和尺寸,也决定于应力的大小,Ki越大,该点应力越高;②材料一定,裂纹尖端某一点位置(r,B)给定时,应力分量唯一的决定于K i之值;③Ki综合表示外加应力裂纹长度对裂纹尖端应力场的大小或硬度的影响;④K i加载方式不同,几何形状不

同,其表达式不同。

3、K i c断裂韧性及其意义。

答:当Ki增达到临界值时,裂纹失稳扩展导致材料断裂,这个临界或失稳状态的K i记做Ki c或K c,称为断裂韧度。意义:K i c为平面应变下的断裂韧度,

表示在平面应变条件下材料抵抗裂纹失稳扩展的能力,K i c越大,材料越难断裂。

实际意义:由材料的K i c,求工作应力Z临界裂纹尺寸a c;由材料的K i c和已有的a,求断裂应力(T c ;由匸c、a来选材。

4、K i断裂判据的实用意义

答:断裂K判据:满足K i> K i c或Y Z^a A K i c时,材料脆性断裂。在工程上,它将材料断裂韧度同机件(或构件)的工作应力及裂纹尺寸的关系定量地联系起来,因此可直接用于计算设计,如用以估算裂纹体的最大承载能力Z、允许的裂纹尺寸a,以及用于正确选材、优化工艺等。

5、K i和K i c的区别

答:K i是力学参量,只和载荷及试样尺寸有关,而和材料无关,而K i c是力学性

能指标,只和材料成分和组织结构有关,而与载荷及试样尺寸无关。

6、Gi的物理意义。

答:G i是使裂纹扩展单位长度的原动力,表示裂纹扩展单位长度所需的力。

7、Gi判据。

答:G i>G】c时,裂纹失稳扩展,反之不断裂。随Z和a单独或共同增大都会使Gi增大,当Gi增大到G i c时,材料断裂。

第五章

1、疲劳及疲劳断裂的特点。答:金属机件或构件在变动应力和应变长期作用下,由于累积损伤而引起的断裂现象称为疲劳。特点:①疲劳时低应力循环延时断裂,即具有寿命的断裂;② 疲劳是脆性断裂;③疲劳对缺陷十分敏感。

2、疲劳宏观断口特征。

答:疲劳断口有三个形貌不同的区域:①疲劳源,光亮度最大;②疲劳区,断口较光滑并分布有贝纹线(或海滩花样);③瞬断区,脆性材料为结晶状断口,韧性材料则在中间平面

应变区为放射状或人字纹断口,在边缘平面应力区为剪切唇。

3、载荷、应力集中对断口形态的影响。

答:载荷:偶然过载可引起载荷变化,使裂纹前沿残留下了弧状台阶痕迹贝纹线总出现于实际中,变动载荷较平稳时,很难看到贝纹线。应力集中:应力集中大,尖锐,扩展区小,断裂区大,应力集中小,光滑,扩展区大,断裂区小。

4、贝纹线及其意义

答:是疲劳区的最大特征,一般认为它是由载荷变动引起的,每个疲劳区的贝纹线好像一簇以疲劳源为圆心的平行弧线,其凹侧指向疲劳源,凸侧指向裂纹扩展方向,或是相反的情况,这取决于裂纹扩展时裂纹前沿线各点的前进速度。

5、疲劳缺口敏感度。

答: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的缺口敏感性,常用疲劳缺口敏感度q f来评定。

q f= (K f-1) / (K t-1),K f是疲劳缺口系数K> 1,是光滑试样和缺口试样疲劳极限之比。

6、影响疲劳强度的因素。

答:(1)表面状态的影响:①应力集中②表面粗糙度;(2)残余应力及表面强化的影响;(3)材料成分及组织:①合金成分②显微组织③非金属夹杂物及冶金缺陷。

7、提高疲劳强度的途径。

答:(1)提高强度:合金化热处理,塑性变形,细化晶粒; (2)提高塑性;(3) 减少表面的疲劳裂纹源,改善表面光洁度,改善表面应力集中,表面处理(压应力);( 4)减少夹杂物。

8、低周疲劳及其特点。

答:金属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疲劳寿命为102~105次的疲劳断裂称为低周疲劳。特点:( 1)低周疲劳时,因局部区域产生宏观塑性变形,故循环应力与应变之间不在呈直线关系,形成滞后回线;( 2)低周疲劳试验时,或者控制总应变范围,或者控制塑性应变范围,在给定的△& t或厶& p下测定寿命。试验结果处理

不用S-N曲线,而要改用△ £t/2-2N f或厶& p/2-2N f曲线,以描述材料的低周疲劳规律;( 3)低周疲劳有几个裂纹源,低周疲劳微观断口的疲劳条带较粗,间距也宽一些,常不连续;( 4)寿命决定于塑性应变幅。

9、循环硬化和循环软化。

答:若金属材料在恒定应变范围循环作用下,随循环周次增加其应力(形变抗力)不断增加,即为循环硬化,反之则为循环软化。

10、高、低周疲劳的主要区别。

答:高周疲劳断裂寿命〉105周次,而低周疲劳寿命在102~105周次;高周疲劳断裂应力水平较低,ZVZ s ,低周疲劳断裂应力水平较高,Z>Z s ;高周疲劳弹性应变幅起主导作用,而低周疲劳是塑性应变幅起主导作用。

第六章

1、应力腐蚀及其特点。答:金属在拉应力和特定的化学介质共同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后所产生的低应力脆断现象。特点:(1 )净应力,而且远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一般为拉伸应力;(2)脆性断裂,无明显的塑性变形;(3)特定的合金成分和特定的介质相组合造成;(4)裂纹扩展速率像疲劳的渐进缓慢;(5)裂纹源多起于表面蚀坑处,传播途径常垂直于拉力轴;(6)断口颜色灰暗,表面有腐蚀产物;(7)主裂纹扩展时常有分支;(8)可以是穿晶断裂或沿晶断裂。

2、预防应力腐蚀的措施。

答:(1 )合理选择金属材料,针对机件所受应力和接触的化学介质,选用耐应力腐蚀

的金属材料;(2)减少或消除机件中的残余拉应力;(3)改善化学介质,一方面减少和消除促进应力腐蚀开裂的有害化学离子,另一方面,也可在化学介质中添加缓蚀剂;(4)采用电化学保护,一般采用阴极保护法。

3、氢脆、氢脆类型及防止措施。

答:由于氢和应力的共同作用而导致金属材料产生脆性断裂的现象。

(1)氢蚀由于氢与金属中的第二相作用生成高压气体,使基体金属晶界结合力减弱而导致金属脆化;(2)白点(发裂)钢中过量的氢随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若过饱和的氢未扩散逸出,便聚集在某些缺陷处而形成氢分子,氢体积急剧膨胀,形成微裂纹;(3)氢化物致脆IVB或VB族金属与氢有较大亲和力,

极易产生脆性氢化物,使金属脆化;(4)氢致延滞断裂高强度钢或a + B钛合金中,含有适量的处于固溶状态的氢,在低于屈服强度的应力持续作用下,经过一段孕育期后,在金属内部尤其是在三向拉应力区形成裂纹,裂纹逐步扩展,最后突然发生脆断。

防止措施:(1)环境因素设法切断氢进入金属中的途径,或者控制这条途径上的某个关键环节,延缓在这个环节上的反应速度,使氢不进入或少进入金属中;

(2)力学因素在机件设计和加工过程中,应排除各种产生残余拉应力的因素,相反,采用表面处理使表面获得残余压应力层,对防止氢致延滞断裂有良好作用;

(3)材质因素含碳量较低且硫、磷含量较少的钢,氢脆敏感性低。

(4)限制钢的强度等级、细化晶粒、防止冷变形、制定正确的热加工工艺。

第七章

1、磨损及其分类(按磨损机理分)答:机件表面相接触并作相对运动时,表面逐渐有微小颗粒分离出来形成磨屑,使表面材料逐渐流失、造成表面损伤的现象即为磨损。类型:粘着磨损、磨粒磨损、冲蚀磨损、疲劳磨损(接触疲劳)、腐蚀磨损和微动磨损。

2、粘着磨损是如何产生的?如何提高材料的抗粘着磨损能力?

答:实际接触点局部应力引起塑性变形,使两接触面的原子产生粘着。粘着点从软的一方被剪断转移到硬的一方金属表面,随后脱落形成磨屑旧的粘着点剪断后,新的粘着点产生,随后也被剪断、转移。如此重复,形成磨损过程。

改善粘着磨损耐磨性的措施:(1)选择合适的摩擦副配对材料选择原则:配对材料的粘着倾向小,互溶性小,表面易形成化合物的材料,金属与非金属配对(2)采用表面化学热处理改变材料表面状态,进行渗硫、磷化、碳氮共渗等在表面形成一层化合物或非金属层,即避免摩擦副直接接触又减小摩擦因素。

(4)控制摩擦滑动速度和接触压力,减小滑动速度和接触压力能有效降低粘着磨损。(5)改善润滑条件,降低表面粗糙度,提高氧化膜与机体结合力都能降低粘着磨损。

3、磨粒磨损及其类型。

答:当摩擦副一方表面存在坚硬的细微的突起,或者在接触面之间存在着硬质粒子时所产生的一种磨损。据磨粒所受应力大小不同可分为:凿削式磨粒磨损、

高应力碾碎性磨粒磨损、低应力擦伤性磨粒磨损。

4、什么是微动磨损?如何减少微动磨损?

答:接触表面之间因存在小振幅相对振动或往复运动而产生的磨损。

改善措施:首先是加强紧配,保证足够的过盈量,避免产生微小振动。化学热处理,提高摩擦副表面抗粘着能力,以减轻微动磨损。钢制机件经表面渗硫或硫氮共渗处理,可显著提高抗微动磨损能力。在摩擦副间加绝缘层或充填聚四氟乙烯,既防止微突起接触,又阻止氧参与磨损过程,可大大减轻微动磨损。

5、腐蚀磨损和氧化磨损。

答:在摩擦过程中,摩擦副之间或摩擦副表面与环境介质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形成腐蚀产物,腐蚀产物的磨损和脱落引起腐蚀磨损。

氧化磨损:机件表面有氧的吸附层,当摩擦副作相对运动时,表面凸起部位压力大而产生塑性变形,加速了氧向金属内部扩散,形成强度低氧化膜,继而被摩擦副一方的凸起所剥落,裸露出新表面,从而又氧化,然后又被磨去。如此,氧化膜形成又除去,机件表面逐渐被磨损。

6接触疲劳与接触应力。

答:接触疲劳:机件两接触面做滚动或滚动加滑动摩擦时,在交变接触压应力长

期作用下,材料表面因疲劳损伤,导致局部区域产生小片或小块状金属剥落而使材料流失的现象;接触应力:两物体相互接触时,在表面上产生的局部压入应力。

7、接触疲劳破坏有几种形式?它们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

答:(1)麻点剥落:初始裂纹形成—初始裂纹扩展—二次裂纹形成—二次裂纹扩展f形成麻点剥落;(2)浅层剥落:裂纹产生于0.5b处附近—该处切应力最大,塑变反复进行,形成裂纹—裂纹沿非金属夹杂物扩展—浅层剥落;(3)深层剥落:初始裂纹在表面硬化机件过渡区内产生—裂纹先沿过渡区扩展,再垂直

于表面扩展—形成深层剥落。

8、接触疲劳影响因素。

答:内因:(1)非金属夹杂物脆性非金属夹杂物对疲劳强度有害,适量的塑性非金属夹杂物(硫化物)能提高接触疲劳强度,塑性硫化物随基体一起塑性变形,当硫化物把脆性夹杂物包住形成共生夹杂物时,可以降低脆性夹杂物的不良影响。生产上尽可能减少钢中非金属夹杂物。(2)热处理组织状态接触疲

劳强度主要取决于材料的抗剪切强度,并有一定的韧性相配合。当马氏体含碳

量在0.4~0.5w%时,接触疲劳寿命最高。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级别,残余奥氏体越多,马氏体针越粗大,越容易产生微裂纹,疲劳强度低。未溶碳化物和带状碳化物越多,接触疲劳寿命越低。(3)表面硬度和心部硬度在一定硬度

范围内,接触疲劳强度随硬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并不保持正比线性关系。表面

形成一层极薄的残余奥氏体层,因表面产生微量塑性变形和磨损,增加了接触

面积,减小了应力集中,反而增加了接触疲劳寿命。渗碳件心部硬度太低,表层硬度梯度过大,易在过渡区内形成裂纹而产生深层剥落。表面硬化层深度和

残余内应力硬化深度要适中,残余压应力有利于提高疲劳寿命。外因:(1)表面粗糙度减少加工缺陷,降低表面粗糙度,提高接触精度,可以有效增加接触疲劳寿命。接触应力低,表面粗糙度对疲劳寿命影响较大,接触应力高,表面粗糙度对疲劳寿命影响较小2.硬度匹配两个接触滚动体的硬度和装配质

量等都应匹配适当。

第八章

1、材料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

答:(1)蠕变:在长时间的恒温、恒载荷作用下缓慢地产生塑性变形的现象;

(2)塑性和强度与温度和时间有关,都随时间延长而降低;(3)温度和时间影响断裂形式,产生晶界扎穴和微孔;(4)咼温下,粗晶材料有较咼强度;(5)蠕变伴随高温应力松弛;(6)蠕变产生疲劳磨损,使疲劳强度降低。

2、应力松弛:高温下工作的紧固件常出现上紧的螺栓使用一段时间后松弛了的现象。(在规定温度和初始应力条件下,应力随时间增加而不断下降的现象。)

3、高温下的两种力学性能表示:(1)蠕变极限:① 在规定温度(t)下,使试

样在规定时间内产生的稳态蠕变速率(?)不超过规定值的最大应力,以符号Z t e 表示。

②在规定温度(t)下和实验时间(n )内,使试样产生的蠕变总伸长率(S )不超过规定值的最大应力,以符号Z 1 2 36/ n表示。(2)持久强度极限的表达式:

在规定温度(t)下,达到规定的持续时间(n )而不发生断裂的最大应力,以符号Z七n 表示。

材料力学性能课后题参考答案(DOC)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课后题参考答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第2版 第一章 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 一、解释下列名词 1弹性比功: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 2.滞弹性: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 3.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循环韧性。 4.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5.解理刻面:这种大致以晶粒大小为单位的解理面称为解理刻面。 6.塑性: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塑性)变形的能力。 韧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7.解理台阶:当解理裂纹与螺型位错相遇时,便形成一个高度为b 的台阶。 8.河流花样:解理台阶沿裂纹前端滑动而相互汇合,同号台阶相互汇合长大,当汇合台阶高度足够大时,便成为河流花样。是解理台阶的一种标志。 9.解理面:是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当外加正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以极快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因与大理石断裂类似,故称此种晶体学平面为解理面。 10.穿晶断裂:穿晶断裂的裂纹穿过晶内,可以是韧性断裂,也可以是脆性断裂。 沿晶断裂:裂纹沿晶界扩展,多数是脆性断裂。 11.韧脆转变:具有一定韧性的金属材料当低于某一温度点时,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方式由原来的韧性断裂变为脆性断裂,这种现象称为韧脆转变 12.弹性不完整性:理想的弹性体是不存在的,多数工程材料弹性变形时,可能出现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应变滞后于应力变化等现象,称之为弹性不完整性。弹性不完整性现象包括包申格效应、弹性后效、弹性滞后和循环韧性等 1、 说明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意义。 答:E 弹性模量 G 切变模量 r σ规定残余伸长应力 2.0σ屈服强度 gt δ金属材料拉伸时最大应力下的总伸长率 n 应变硬化指数 【P15】 2、 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 答:主要决定于原子本性和晶格类型。合金化、热处理、冷塑性变形等能够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形态和晶粒大小,但是不改变金属原子的本性和晶格类型。组织虽然改变了,原子的本性和晶格类型未发生改变,故弹性模量对组织不敏感。【P4】 3、 试述退火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的屈服现象在拉伸力-伸长曲线图上的区别?为什么? 4、 决定金属屈服强度的因素有哪些?【P12】 答:内在因素: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晶粒大小和亚结构、溶质元素、第二相。 外在因素: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力状态。 5、 试述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的区别。为什么脆性断裂最危险?【P21】 答:韧性断裂是金属材料断裂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这种断裂有一个缓慢的撕裂过程,在裂纹扩展过程中不断地消耗能量;而脆性断裂是突然发生的断裂,断裂前基本上不发生塑性变形,没有明显征兆,因而危害性很大。 6、 剪切断裂与解理断裂都是穿晶断裂,为什么断裂性质完全不同?【P23】

机械工程材料习题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工程材料 试题答案

机械工程材料习题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工程材料试题答案 复习思考题1 1.写出下列力学性能符号所代表的力学性能指标的名称和含义。Akv、ψ、δ5 、σb 、σ0.2 、σs 、σe、σ 500、HRC、HV、σ-1、σ、HBS、HBW、E。 2.钢的刚度为20.7×104MPa,铝的刚度为6.9×104MPa。问直径为2.5mm,长12cm 的钢丝在承受450N的拉力作用时产生的弹性变形量(Δl)是多少?若是将钢丝改成同样长度的铝丝,在承受作用力不变、产生的弹性变形量(Δl)也不变的情况下,铝丝的直径应是多少? 3.某钢棒需承受14000N的轴向拉力,加上安全系数允许承受的最大应力为 140MPa。问钢棒最小直径应是多少?若钢棒长度为60mm、E=210000MPa,则钢棒的弹性变形量(Δl)是多少? 4.试比较布氏、洛氏、维氏硬度的特点,指出各自最适用的范围。下列几种工件的硬度适宜哪种硬度法测量:淬硬的钢件、灰铸铁毛坯件、硬质合金刀片、渗氮处理后的钢件表面渗氮层的硬度。 5.若工件刚度太低易出现什么问题?若是刚度可以而弹性极限太低易出现什么问题? 6.指出下列硬度值表示方法上的错误。12HRC~15HRC、800HBS、58HRC~62HRC、550N/mm2HBW、70HRC~75HRC、200N/mm2HBS。 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1)材料塑性、韧性愈差则材料脆性愈大。 (2)屈强比大的材料作零件安全可靠性高。 (3)材料愈易产生弹性变形其刚度愈小。 (4)伸长率的测值与试样长短有关,δ5>δ10 (5)冲击韧度与试验温度无关。 (6)材料综合性能好,是指各力学性能指标都是最大的。 (7)材料的强度与塑性只要化学成分一定,就不变了。 复习思考题2 1.解释下列名词:晶格、晶胞、晶粒、晶界、晶面、晶向、合金、相、固溶体、金属化合物、固溶强化、第二相弥散强化、组元。 2.金属的常见晶格有哪三种?说出名称并画图示之。 4.为什么单晶体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的金属通常没有各向异性? 5.什么叫晶体缺陷?晶体中可能有哪些晶体缺陷?它们的存在有何实际意义? 6.固态合金中固溶体相有哪两种? 7.固溶体的溶解度取决于哪些因素?复习思考题3 复习思考题3 1.概念: 过冷、过冷度、平衡状态、合金、相图、匀晶转变、共晶转变细晶强化、枝晶偏析、变质处理。 2.金属结晶的动力学条件和热力学条件是什么? 3.铸锭是否一定要有三种晶区?柱状晶的长大如何抑制? 4.合金结晶中可能出现的偏析应如何控制使之尽量减小? 5.本书图3-lOPb-Sn合金相图。 7.固溶体合金和共晶合金其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各有什么特点?

材料力学性能考试答案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课后答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第2版 第一章 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 1、 试述退火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的屈服现象在拉伸力-伸长曲线图上的区别?为什么? 2、 决定金属屈服强度的因素有哪些?【P12】 答:内在因素: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晶粒大小和亚结构、溶质元素、第二相。 外在因素: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力状态。 3、 试述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的区别。为什么脆性断裂最危险?【P21】 答:韧性断裂是金属材料断裂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这种断裂有一个缓慢的撕裂过程,在裂纹扩展过程中不断地消耗能量;而脆性断裂是突然发生的断裂,断裂前基本上不发生塑性变形,没有明显征兆,因而危害性很大。 4、 剪切断裂与解理断裂都是穿晶断裂,为什么断裂性质完全不同?【P23】 答:剪切断裂是在切应力作用下沿滑移面分离而造成的滑移面分离,一般是韧性断裂,而解理断裂是在正应力作用以极快的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解理断裂通常是脆性断裂。 5、 何谓拉伸断口三要素?影响宏观拉伸断口性态的因素有哪些? 答:宏观断口呈杯锥形,由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三个区域组成,即所谓的断口特征三要素。上述断口三区域的形态、大小和相对位置,因试样形状、尺寸和金属材料的性能以及试验温度、加载速率和受力状态不同而变化。 6、 论述格雷菲斯裂纹理论分析问题的思路,推导格雷菲斯方程,并指出该理论的局限性。 【P32】 答: 212?? ? ??=a E s c πγσ,只适用于脆性固体,也就是只适用于那些裂纹尖端塑性变形可以忽略的情况。 第二章 金属在其他静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一、解释下列名词: (1)应力状态软性系数—— 材料或工件所承受的最大切应力τ max 和最大正应力σmax 比值,即: () 32131max max 5.02σσσσσστα+--== 【新书P39 旧书P46】 (2)缺口效应—— 绝大多数机件的横截面都不是均匀而无变化的光滑体,往往存在截面的急剧变化,如键槽、油孔、轴肩、螺纹、退刀槽及焊缝等,这种截面变化的部分可视为“缺口”,由于缺口的存在,在载荷作用下缺口截面上的应力状态将发生变化,产生所谓的缺口效应。【P44 P53】 (3)缺口敏感度——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σbn 的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σ b 的比值,称为缺口敏感度,即: 【P47 P55 】 (4)布氏硬度——用钢球或硬质合金球作为压头,采用单位面积所承受的试验力计算而得的硬度。【P49 P58】 (5)洛氏硬度——采用金刚石圆锥体或小淬火钢球作压头,以测量压痕深度所表示的硬度 【P51 P60】。 (6)维氏硬度——以两相对面夹角为136。的金刚石四棱锥作压头,采用单位面积所承受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课后习题答案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第二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材料单向静拉伸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一、解释下列名词 滞弹性:在外加载荷作用下,应变落后于应力现象。 静力韧度:材料在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科从变形到断裂所消耗的功。 弹性极限:试样加载后再卸裁,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 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 比例极限:应力—应变曲线上符合线性关系的最高应力。 包申格效应:指原先经过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同向加载,弹性极限 (σP)或屈服强度(σS)增加;反向加载时弹性极限(σP)或屈服 强度(σS)降低的现象。 解理断裂:沿一定的晶体学平面产生的快速穿晶断裂。晶体学平面--解理面,一般是低指数,表面能低的晶面。 解理面:在解理断裂中具有低指数,表面能低的晶体学平面。 韧脆转变:材料力学性能从韧性状态转变到脆性状态的现象(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机理由微孔聚集型转变穿晶断裂,断口特征由纤维状转变为结晶状)。 静力韧度:材料在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料从变形到断裂所消耗的功叫做静力韧度。是一个强度与塑性的综合指标,是表示静载下材料强度与塑性的最佳配合。 二、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对结构不敏感的力学性能? 答案: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金属键的本性和原子间的结合力,而材料的成分和组织对它的影响不大,所以说它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性能指标,这是弹性模量在性能上的主要特点。改变材料的成分和组织会对材料的强度(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有显著影响,但对材料的刚度影响不大。 三、什么是包申格效应,如何解释,它有什么实际意义? 答案:包申格效应就是指原先经过变形,然后在反向加载时弹性极限或屈服强度降低的现象。特别是弹性极限在反向加载时几乎下降到零,这说明在反向加载时塑性变形立即开始了。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1231231321321321课后答案

第一章材料单向静拉伸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一、解释下列名词 包申格效应:指原先经过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同向加载,弹性极限(σP)或屈服强度(σS)增加;反向加载时弹性极限(σP)或屈服强度(σS)降低的现象。 度。是一个强度与塑性的综合指标,是表示静载下材料强度与塑性的最佳配合。(一)影响屈服强度的内因素 1.金属本性和晶格类型(结合键、晶体结构) 单晶的屈服强度从理论上说是使位错开始运动的临界切应力,其值与位错运动所受到的阻力(晶格阻力--派拉力、位错运动交互作用产生的阻力)决定。 派拉力: 位错交互作用力 (a是与晶体本性、位错结构分布相关的比例系数,L是位错间距。) 2.晶粒大小和亚结构 晶粒小→晶界多(阻碍位错运动)→位错塞积→提供应力→位错开动→产生宏观塑性变形。 晶粒减小将增加位错运动阻碍的数目,减小晶粒内位错塞积群的长度,使屈服强度降低(细晶强化)。 屈服强度与晶粒大小的关系:霍尔-派奇(Hall-Petch) σs= σi+kyd-1/2 3.溶质元素 加入溶质原子→(间隙或置换型)固溶体→(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半径不一样)产生晶格畸变→产生畸变应力场→与位错应力场交互运动→使位错受阻→提高屈服强度(固溶强化)。 4.第二相(弥散强化,沉淀强化)

不可变形第二相:提高位错线张力→绕过第二相→留下位错环→两质点间距变小→流变应力增大。 不可变形第二相:位错切过(产生界面能),使之与机体一起产生变形,提高了屈服强度。 弥散强化:第二相质点弥散分布在基体中起到的强化作用。 沉淀强化:第二相质点经过固溶后沉淀析出起到的强化作用。 (二)影响屈服强度的外因素 1.温度:一般的规律是温度升高,屈服强度降低。原因:派拉力属于短程力,对温度十分敏感。 2.应变速率:应变速率大,强度增加。σε,t= C1(ε)m 3.应力状态:切应力分量越大,越有利于塑性变形,屈服强度越低。 缺口效应:试样中“缺口”的存在,使得试样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的现象。 9.细晶强化能强化金属又不降低塑性。 10.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的区别。为什么脆性断裂更加危险?韧性断裂:是断裂前产生明显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 特征:断裂面一般平行于最大切应力与主应力成45度角。 断口成纤维状(塑变中微裂纹扩展和连接),灰暗色(反光能力弱)。 断口三要素:纤维区、放射区、剪切唇这三个区域的比例关系与材料韧断性能有关。 塑性好,放射线粗大 塑性差,放射线变细乃至消失。 脆性断裂:断裂前基本不发生塑性变形的,突发的断裂。 特征:断裂面与正应力垂直,断口平齐而光滑,呈放射状或结晶状。 注意:脆性断裂也产生微量塑性变形。 断面收缩率小于5%为脆性断裂,大于5%为韧性断裂。 。 第二章金属在其他静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一、解释下列名词: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答案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答案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 决定金属屈服强度的因素有哪 些?12 内在因素: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晶粒大小和亚结构、溶质元素、第二相。外在因素: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力状态。试举出几种能显著强化金属而又不降低其塑性的方法。固溶强化、形变硬化、细晶强化试述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的区别。为什么脆性断裂最危险?21韧性断裂是金属材料断裂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这种断裂有一个缓慢的撕裂过程,在裂纹扩展过程中不断地消耗能量;而脆性断裂是突然发生的断裂,断裂前基本上不发生塑性变形,没有明显征兆,因而危害性很大。何谓拉伸断口三要素?影响宏观拉伸断口性态的

因素有哪些?答:宏观断口呈杯锥形,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三个区域组成,即所谓的断口特征三要素。上述断口三区域的形态、大小和相对位置,因试样形状、尺寸和金属材料的性能以及试验温度、加载速率和受力状态不同而变化?断裂强度与抗拉强度有何区别?抗拉强度是试样断裂前所承受的最大工程应力,记为σb;拉伸断裂时的真应力称为断裂强度记为σf; 两者之间有经验关系:σf = σb (1+ψ);脆性材料的抗拉强度就是断裂强度;对于塑性材料,于出现颈缩两者并不相等。裂纹扩展受哪些因素支配?答:裂纹形核前均需有塑性变形;位错运动受阻,在一定条件下便会形成裂纹。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2222 试综合比较单向拉伸、压缩、弯曲及扭转试验的特点和应用范围。答:单向拉伸试验的特点及应用:单向拉伸的应力状态较硬,一般用于塑性变形

材料力学性能课后答案(时海芳任鑫)

第一章 1.解释下列名词①滞弹性:金属材料在弹性围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②弹性比功: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③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循环韧性。④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⑤塑性: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塑性)变形的能力。⑥韧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脆性:指金属材料受力时没有发生塑性变形而直接断裂的能力 ⑦加工硬化: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塑性变形时,由于晶粒发生滑移, 出现位错的缠结,使晶粒拉长、破碎和纤维化,使金属的强度和硬度升高,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⑧解理断裂:解理断裂是在正应力作用产生的一种穿晶断裂,即断裂面沿一定的晶面(即解理面)分离。 2.解释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意义弹性模量);(2)ζ p(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ζ e(弹性极限)、ζ s(屈服强度)、ζ 0.2(屈服强度);(3)ζ b (抗拉强度);(4)n(加工硬化指数); (5)δ (断后伸长率)、ψ (断面收缩率) 4.常用的标准试样有5 倍和10倍,其延伸率分别用δ 5 和δ 10 表示,说明为什么δ 5>δ 10。答:对于韧性金属材料,它的塑性变形量大于均匀塑性变形量,所以对于它的式样的比例,尺寸越短,它的断后伸长率越大。

5.某汽车弹簧,在未装满时已变形到最大位置,卸载后可完全恢复到原来状态;另一汽车弹簧,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弹簧弓形越来越小,即产生了塑性变形,而且塑性变形量越来越大。试分析这两种故障的本质及改变措施。答:(1)未装满载时已变形到最大位置:弹簧弹性极限不够导致弹性比功小;(2)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弹簧弓形越来越小,即产生了塑性变形,这是构件材料的弹性比功不足引起的故障,可以通过热处理或合金化提高材料的弹性极限(或屈服极限),或者更换屈服强度更高的材料。 6.今有45、40Cr、35CrMo 钢和灰铸铁几种材料,应选择哪种材料作为机床机身?为什么?答:应选择灰铸铁。因为灰铸铁循环韧性大,也是很好的消振材料,所以常用它做机床和动力机器的底座、支架,以达到机器稳定运转的目的。刚性好不容易变形加工工艺朱造型好易成型抗压性好耐磨损好成本低 7.什么是包申格效应?如何解释?它有什么实际意义?答:(1)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称为包申格效应。(2)理论解释:首先,在原先加载变形时,位错源在滑移面上产生的位错遇到障碍,塞积后便产生了背应力,背应力反作用于位错源,当背应力足够大时,可使位错源停止开动。预变形时位错运动的方向和背应力方向相反,而当反向加载时位错运动方向和背应力方向一致,背应力帮助位错运动,塑性变形容易了,于是,经过预变形再反向加载,其屈服强度就降低了。(3)实际意义:在工程应用上,首先,材料加工成型工艺需要考虑包申格效应。例如,大型精油输气管道管线的UOE 制造工艺:U 阶段是将原始板材冲压弯曲成U 形,O 阶段是将U 形板材径向压缩成O 形,再进行周边焊接,最后将管子径进行扩展,达到给定大小,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第2版答案 束德林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束德林课后答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第2版 第一章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 1、解释下列名词。 1弹性比功: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 2.滞弹性: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 3.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循环韧性。 4.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5.解理刻面:这种大致以晶粒大小为单位的解理面称为解理刻面。6.塑性: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塑性)变形的能力。 韧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7.解理台阶:当解理裂纹与螺型位错相遇时,便形成一个高度为b的台阶。 8.河流花样:解理台阶沿裂纹前端滑动而相互汇合,同号台阶相互汇合长大,当汇合台阶高度足够大时,便成为河流花样。是解理台阶的一种标志。

9.解理面:是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当外加正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以极快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因与大理石断裂类似,故称此种晶体学平面为解理面。 10.穿晶断裂:穿晶断裂的裂纹穿过晶内,可以是韧性断裂,也可以是脆性断裂。 沿晶断裂:裂纹沿晶界扩展,多数是脆性断裂。 11.韧脆转变:具有一定韧性的金属材料当低于某一温度点时,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方式由原来的韧性断裂变为脆性断裂,这种现象称为韧脆转变 12.弹性不完整性:理想的弹性体是不存在的,多数工程材料弹性变形时,可能出现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应变滞后于应力变化等现象,称之为弹性不完整性。弹性不完整性现象包括包申格效应、弹性后效、弹性滞后和循环韧性等 2、 说明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意义。 答:E 弹性模量 G 切变模量 r σ规定残余伸长应力 2.0σ屈服强度 gt δ金属材料拉伸时最大应力下的总伸长率 n 应变硬化指 数 【P15】 3、 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对 组织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 答:主要决定于原子本性和晶格类型。合金化、热处理、冷塑性变形等能够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形态和晶粒大小,但是不改变金属原子的本性和晶格类型。组织虽然改变了,原子的本性和晶格

常用材料力学性能.

常用材料性质参数 材料的性质与制造工艺、化学成份、内部缺陷、使用温度、受载历史、服役时间、试件尺寸等因素有关。本附录给出的材料性能参数只是典型范围值。用于实际工程分析或工程设计时,请咨询材料制造商或供应商。 除非特别说明,本附录给出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均指拉伸时的值。 表 1 材料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密度和热膨胀系数 材料名称弹性模量E GPa 泊松比V 密度 kg/m3 热膨胀系数a 1G6/C 铝合金-79 黄铜 青铜 铸铁 混凝土(压 普通增强轻质17-31 2300 2400 1100-1800

7-14 铜及其合金玻璃 镁合金镍合金( 蒙乃尔铜镍 塑料 尼龙聚乙烯 2.1-3.4 0.7-1.4 0.4 0.4 880-1100 960-1400 70-140 140-290 岩石(压 花岗岩、大理石、石英石石灰石、沙石40-100 20-70 0.2-0.3 0.2-0.3 2600-2900 2000-2900 5-9 橡胶130-200 沙、土壤、砂砾钢

高强钢不锈钢结构钢190-210 0.27-0.30 7850 10-18 14 17 12 钛合金钨木材(弯曲 杉木橡木松木11-13 11-12 11-14 480-560 640-720 560-640 1 表 2 材料的力学性能 材料名称/牌号屈服强度s CT MPa 抗拉强度b CT

MPa 伸长率 5 % 备注 铝合金LY12 35-500 274 100-550 412 1-45 19 硬铝 黄铜青铜 铸铁( 拉伸HT150 HT250 120-290 69-480 150 250 0-1 铸铁( 压缩混凝土(压缩铜及其合金 玻璃

材料力学性能课后习题答案

1弹性比功: 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 2.滞弹性: 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 3.循环韧性: 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循环韧性。 4.xx效应: 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5.解理刻面: 这种大致以晶粒大小为单位的解理面称为解理刻面。 6.塑性: 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塑性)变形的能力。 韧性: 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7.解理台阶: 当解理裂纹与螺型位错相遇时,便形成一个高度为b的台阶。 8.河流花样: 解理台阶沿裂纹前端滑动而相互汇合,同号台阶相互汇合长大,当汇合台阶高度足够大时,便成为河流花样。

是解理台阶的一种标志。 9.解理面: 是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当外加正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以极快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因与大理石断裂类似,故称此种晶体学平面为解理面。 10.穿晶断裂: 穿晶断裂的裂纹穿过晶内,可以是韧性断裂,也可以是脆性断裂。 沿晶断裂: 裂纹沿晶界扩展,多数是脆性断裂。 11.韧脆转变: 具有一定韧性的金属材料当低于某一温度点时,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方式由原来的韧性断裂变为脆性断裂,这种现象称为韧脆转变 12.弹性不完整性: 理想的弹性体是不存在的,多数工程材料弹性变形时,可能出现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应变滞后于应力变化等现象,称之为弹性不完整性。弹性不完整性现象包括包申格效应、弹性后效、弹性滞后和循环韧性等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 答: 主要决定于原子本性和晶格类型。合金化、热处理、冷塑性变形等能够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形态和晶粒大小,但是不改变金属原子的本性和晶格类型。组织虽然改变了,原子的本性和晶格类型未发生改变,故弹性模量对组织不敏感。 1、试述退火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的屈服现象在拉伸力-伸长曲线图上的区别?为什么?

江大工程材料力学性能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弹性变形的实质是什么?答:金属晶格中原子自平衡位置产生可逆位移的反映。 2、弹性模量E的物理意义?E是一个特殊的力性指标,表现在哪里? 答: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其应力和应变成正比例关系(即符合胡克定律),其比例系数称为弹性模量。E=Z / &。弹性模量可视为衡量材料产生弹性变形难易程度的指标,其值越大,使材料发生一定弹性变形的应力也越大,即材料刚度越大,亦即在一定应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越小。弹性模量E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单位弹性变形所需要的应力。它是反映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力的指标,相当于普通弹簧中的刚度。特殊表现:金属材料的E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力 学性能指标,温度、加载速率等外在因素对其影响不大,E主要决定于金属原子 本性和晶格类型。 3、比例极限、弹性极限、屈服极限有何异同? 答:比例极限:应力应变曲线符合线性关系的最高应力(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关系的最大应力);弹性极限:试样由弹性变形过渡到弹-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屈服极限:开始发生均匀塑性变形时的应力。 4、什么是滞弹性?举例说明滞弹性的应用? 答:滞弹性: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应用:精密传感元件选择滞弹性低的材料。 5、内耗、循环韧性、包申格效应? 答:内耗:金属材料在在弹性区内加载交变载荷(振动)时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循环韧性:? ??塑性区内???;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 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残余应变为1%~4%),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弹性极限或屈服极限)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特别是弹性极限在反向加载时几乎降低到零)的现象。 6、什么是屈服强度?如何确定屈服强度? 答:屈服强度Z s :开始产生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对于屈服现象明显的材料,以下屈服点对应的应力为屈服强度;对于屈服现象不明显的材料,以产生0.2%残 余变形的应力为其屈服强度。 7、屈服强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内因:①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位错密度增加,晶格阻力增加,屈服强度随之提高)②晶粒大小和亚结构(细晶强化)③溶质元素(固溶强化)④第二相(弥散强化和沉淀强化);外因:①温度(一般,升高温度,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降低)②应变速率(应变速率硬化)③应力状态(切应力分量越大,越有利于塑性变形,屈服强度则越低)。 8、屈服强度的实际意义?答: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重要的力学性能,它是工程上从静强度角度选择韧性材料的基本依据,是建立屈服判据的重要指标,钢的屈服强度对工艺性能也有重要影响,降低屈服强度有利于材料冷成形加工和改善焊接性能。 9、静力韧度的物理意义。答:金属材料在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料断裂前所吸收的功定义为静力韧度,它是强度和塑性的综合指标。 10、真实应力应变曲线与工程应力应变曲线有何不同?有何意义?真实应力应 变曲线的关键点是哪个点?答:工程应力应变曲线上的应力和应变是用试样标距部分原始截面积和原始标距长度来度量的,往往不能真实反映或度量应变;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则代表瞬时的应力和应变,更为合理,可以叠加,可以不记中间加载历史,只需知道试样的初始长度和最终长度。工程〉真实。关键点是B点,B点前是均匀塑性变形,后是颈缩阶

材料力学性能试题(卷)集

判断 1.由内力引起的内力集度称为应力。(×) 2.当应变为一个单位时,弹性模量即等于弹性应力,即弹性模量是产生100%弹性变形所需的应力。(√) 3.工程上弹性模量被称为材料的刚度,表征金属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其值越大,则在相同应力条件下产生的弹性变形就越大。(×) 4.弹性比功表示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 5.滑移面和滑移方向的组合称为滑移系,滑移系越少金属的塑性越好。(×) 6.高的屈服强度有利于材料冷成型加工和改善焊接性能。(×) 7.固溶强化的效果是溶质原子与位错交互作用及溶质浓度的函数,因而它不受单相固溶合金(或多项合金中的基体相)中溶质量所限制。(×) 8.随着绕过质点的位错数量增加,留下的位错环增多,相当于质点的间距减小,流变应力就增大。(√) 9.层错能低的材料应变硬度程度小。(×) 10.磨损、腐蚀和断裂是机件的三种主要失效形式,其中以腐蚀的危害最大。(×) 11.韧性断裂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时断口呈氧化色,颗粒状。(×) 12.脆性断裂的断裂面一般与正应力垂直,断口平齐而光亮,长呈放射状或结晶状。(√) 13.决定材料强度的最基本因素是原子间接合力,原子间结合力越高,则弹性模量、熔点就越小。(×) 14.脆性金属材料在拉伸时产生垂直于载荷轴线的正断,塑性变形量几乎为零。(√) 15.脆性金属材料在压缩时除产生一定的压缩变形外,常沿与轴线呈45°方向产生断裂具有切断特征。(√)

16.弯曲试验主要测定非脆性或低塑性材料的抗弯强度。(×) 17.可根据断口宏观特征,来判断承受扭矩而断裂的机件性能。(√) 18.缺口截面上的应力分布是均匀的。(×) 19.硬度是表征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一种性能。(√) 20.于降低温度不同,提高应变速率将使金属材料的变脆倾向增大。(×) 21.低温脆性是材料屈服强度随温度降低急剧下降的结果。(×) 22.体心立方金属及其合金存在低温脆性。(√) 23.无论第二相分布于晶界上还是独立在基体中,当其尺寸增大时均使材料韧性下降,韧脆转变温度升高。(√) 24.细化晶粒的合金元素因提高强度和塑性使断裂韧度K IC下降。(×) 25.残余奥氏体是一种韧性第二相,分布于马氏体中,可以松弛裂纹尖端的应力峰,增大裂纹扩展的阻力,提高断裂韧度K IC。(√) 26.一般大多数结构钢的断裂韧度K IC都随温度降低而升高。(×) 27.金属材料的抗拉强度越大,其疲劳极限也越大。(√) 28.宏观疲劳裂纹是由微观裂纹的形成、长大及连接而成的。(√) 29.材料的疲劳强度仅与材料成分、组织结构及夹杂物有关,而不受载荷条件、工作环境及表面处理条件的影响。(×) 30.应力腐蚀断裂并是金属在应力作用下的机械破坏与在化学介质作用下的腐蚀性破坏的叠加所造成的。(×) 31.氢蚀断裂的宏观断口形貌呈氧化色,颗粒状。(√) 32.含碳量较低且硫、磷含量较高的钢,氢脆敏感性低。(×) 33.在磨损过程中,磨屑的形成也是一个变形和断裂的过程。(√)

材料力学性能-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 1、解释下列名词。 1弹性比功: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 2.滞弹性: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3.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循环韧性。 4.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5.解理刻面:这种大致以晶粒大小为单位的解理面称为解理刻面。6.塑性: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塑性)变形的能力。 韧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7.解理台阶:当解理裂纹与螺型位错相遇时,便形成一个高度为b的台阶。 8.河流花样:解理台阶沿裂纹前端滑动而相互汇合,同号台阶相互汇合长大,当汇合台阶高度足够大时,便成为河流花样。是解理台阶的一种标志。 9.解理面:是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当外加正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以极快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因与大理石断裂类似,故称此种晶体学平面为解理面。 10.穿晶断裂:穿晶断裂的裂纹穿过晶内,可以是韧性断裂,也可以是脆性断裂。

沿晶断裂:裂纹沿晶界扩展,多数是脆性断裂。 11.韧脆转变:具有一定韧性的金属材料当低于某一温度点时,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方式由原来的韧性断裂变为脆性断裂,这种现象称为韧脆转变 12.弹性不完整性:理想的弹性体是不存在的,多数工程材料弹性变形时,可能出现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应变滞后于应力变化等现象,称之为弹性不完整性。弹性不完整性现象包括包申格效应、弹性后效、弹性滞后和循环韧性等 2、 说明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意义。 答:E 弹性模量 G 切变模量 r σ规定残余伸长应力 2.0σ屈服强度 gt δ金属材料拉伸时最大应力下的总伸长率 n 应变硬化指数 【P15】 3、 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 答:主要决定于原子本性和晶格类型。合金化、热处理、冷塑性变形等能够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形态和晶粒大小,但是不改变金属原子的本性和晶格类型。组织虽然改变了,原子的本性和晶格类型未发生改变,故弹性模量对组织不敏感。【P4】 4、 试述退火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的屈服现象在拉伸力-伸长曲线图上的区别?为什么? 5、 决定金属屈服强度的因素有哪些?【P12】 答:内在因素: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晶粒大小和亚结构、溶质元素、第二相。 外在因素: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力状态。 6、 试述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的区别。为什么脆性断裂最危险?【P21】 答:韧性断裂是金属材料断裂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这种断裂有一个缓慢的撕裂过程,在裂纹扩展过程中不断地消耗能量;而脆性断裂是突然发生的断裂,断裂前基本上不发生塑性变形,没有明显征兆,因而危害性很大。 7、 剪切断裂与解理断裂都是穿晶断裂,为什么断裂性质完全不同?【P23】 答:剪切断裂是在切应力作用下沿滑移面分离而造成的滑移面分离,一般是韧性断裂,而解理断裂是在正应力作用以极快的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解理断裂通常是脆性断裂。 8、 何谓拉伸断口三要素?影响宏观拉伸断口性态的因素有哪些? 答:宏观断口呈杯锥形,由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三个区域组成,即所谓的断口特征三要素。上述断口三区域的形态、大小和相对位置,因试样形状、尺寸和金属材料的性能以及试验温度、加载速率和受力状态不同而变化。 9、 论述格雷菲斯裂纹理论分析问题的思路,推导格雷菲斯方程,并指出该理论的局限性。【P32】 答: 2 12?? ? ??=a E s c πγσ,只适用于脆性固体,也就是只适用于那些裂纹尖端塑性变形可以忽略的情况。 第二章 金属在其他静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一、解释下列名词: (1)应力状态软性系数—— 材料或工件所承受的最大切应力τmax 和最大正应力σmax 比值,即: () 32131max max 5.02σσσσσστα+--== 【新书P39 旧书P46】 (2)缺口效应—— 绝大多数机件的横截面都不是均匀而无变化的光滑体,往往存在截面的急剧变化,如键槽、油孔、轴肩、螺纹、退刀槽及焊缝等,这种截面变化的部分可视为“缺口”,由于缺口的存在,在载荷作用下缺口截面上的应力状态将发生变化,产生所谓的缺口效应。【P44 P53】 (3)缺口敏感度——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σbn 的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σb 的比值,称为缺口敏感度,即: 【P47 P55 】 (4)布氏硬度——用钢球或硬质合金球作为压头,采用单位面积所承受的试验力计算而得的硬度。【P49 P58】 (5)洛氏硬度——采用金刚石圆锥体或小淬火钢球作压头,以测量压痕深度所表示的硬度【P51 P60】。

材料的力学性能

材料的力学性能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主要是指材料的宏观性能,如弹性性能、塑性性能、硬度、抗冲击性能等。它们是设计各种工程结构时选用材料的主要依据。各种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按照有关标准规定的方法和程序,用相应的试验设备和仪器测出的。表征材料力学性能的各种参量同材料的化学组成、晶体点阵、晶粒大小、外力特性(静力、动力、冲击力等)、温度、加工方式等一系列内、外因素有关。材料的各种力学性能分述如下: 弹性性能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如果外力不超过某个限度,在外力卸除后恢复原状。材料的这种性能称为弹性。外力卸除后即可消失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表示材料在静载荷、常温下弹性性能的一些主要参量可以通过拉伸试验进行测定。 拉伸试样常制成圆截面(图1之a)或矩形截面(图1之b)棒体,l为标距,d为圆形试样的直径,h和t分别为矩形截面试样的宽度和厚度,图中截面形状用阴影表示,面积记为A。长度和横向尺寸的比例关系也有如下规定:对于圆形截面试样,规定l=10d或l=5d;对于矩形截 面试样,按照面积换算规定或者。试样两端的粗大部分用以和材料试验 机的夹头相连接。试验结果通常绘制成拉伸图或应力-应变图。图2为低碳钢的拉伸图,横坐标表示试样的伸长量Δl(或应变ε=Δl/l),纵坐标表示载荷P(或应力σ=P/A)。图中的曲线从原点到点p为直线,pe段为曲线,载荷不大于点e所对应的值时,卸载后试样可恢复原状。反映材料弹性性质的参量有比例极限、弹性极限、弹性模量、剪切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等。 比例极限应力和应变成正比例关系的最大应力称为比例极限,即图中点p所对应的应力,以σp表示。在应力低于σp的情况下,应力和应变保持正比例关系的规律叫胡克定律。载荷超过点p对应的值后,拉伸曲线开始偏离直线。 弹性极限试样卸载后能恢复原状的最大应力称为弹性极限,即图中点e所对应的应力,以σe表示。若在应力超出σe后卸载,试样中将出现残余变形。比例极限和弹性极限的测试值敏感地受测试精度的影响,并不易测准,所以在有关标准中规定,对于拉伸曲线的直线部分产生规定偏离量(用切线斜率的偏差表示)的应力作为"规定比例极限"。对于弹性

材料力学性能考试题及答案分析

07 秋材料力学性能 一、填空:(每空1分,总分25分) 1. 材料硬度的测定方法有、和。 2. 在材料力学行为的研究中,经常采用三种典型的试样进行研 究,即、 和。 3.平均应力越高,疲劳寿命。 4.材料在扭转作用下,在圆杆横截面上无正应力而只有 , 中心处切应力为 ,表面处。 5.脆性断裂的两种方式为和。 6.脆性材料切口根部裂纹形成准则遵循断裂准则; 塑性材料切口根部裂纹形成准则遵循断裂准 则; 7.外力与裂纹面的取向关系不同,断裂模式不同,张开型中外加 拉应力与断裂面,而在滑开型中两者的取向关系则为。 8.蠕变断裂全过程大致由、和

三个阶段组成。 9.磨损目前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磨损的失效机制分为、和腐蚀磨损等。 10.深层剥落一般发生在表面强化材料的区域。 11.诱发材料脆断的三大因素分别是、和。 二、选择:(每题1分,总分15分) ()1. 下列哪项不是陶瓷材料的优点 a)耐高温 b) 耐腐蚀 c) 耐磨损 d)塑性好 ()2. 对于脆性材料,其抗压强度一般比抗拉强度 a) 高b) 低c) 相等d) 不确定 ()3.用10mm直径淬火钢球,加压3000kg,保持30s,测得的布氏硬度值为150的正确表示应为 a) 150HBW10/3000/30 b) 150HRA3000/l0/ 30 c) 150HRC30/3000/10 d) 150HBSl0/3000/30 ()4.对同一种材料,δ5比δ10 a) 大 b) 小 c) 相同 d) 不确定

()5. 下列哪种材料用显微硬度方法测定其硬度。 a) 淬火钢件 b) 灰铸铁铸件 c) 退货态下的软钢 d) 陶瓷 ()6.下列哪种材料适合作为机床床身材料 a) 45钢 b) 40Cr钢 c) 35CrMo钢 d) 灰铸铁()7. 下列哪种断裂模式的外加应力与裂纹面垂直,因而它是最危险的一种断裂方式。 a) 撕开型 b) 张开型 c) 滑开型 d) 复合型()8. 下列哪副图是金属材料沿晶断裂的典型断口形貌 a) b) c) d) ()9. 下列哪种材料中的弹性模量最高 a) 氧化铝 b) 钢 c) 铝 d) 铜 ()10. 韧性材料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可能变成脆性材料 a) 增大缺口半径 b) 增大加载速度 c) 升高温度 d) 减小晶粒尺寸 ()11.应力腐蚀门槛值正确的符号为 a) K ISCC b) ΔK th c) K IC d) CF

材料力学性能课后习题答案

材料力学性能课后答案(整理版) 1、解释下列名词。 1弹性比功: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 2.滞弹性: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 3.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循环韧性。4.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5.解理刻面:这种大致以晶粒大小为单位的解理面称为解理刻面。 6.塑性: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塑性)变形的能力。 韧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7.解理台阶:当解理裂纹与螺型位错相遇时,便形成一个高度为b的台阶。 8.河流花样:解理台阶沿裂纹前端滑动而相互汇合,同号台阶相互汇合长大,当汇合台阶高度足够大时,便成为河流花样。是解理台阶的一种标志。 9.解理面:是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当外加正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以极快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因与大理石断裂类似,故称此种晶体学平面为解理面。 10.穿晶断裂:穿晶断裂的裂纹穿过晶内,可以是韧性断裂,也可以是脆性断裂。 沿晶断裂:裂纹沿晶界扩展,多数是脆性断裂。 11.韧脆转变:具有一定韧性的金属材料当低于某一温度点时,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方式由原来的韧性断裂变为脆性断裂,这种现象称为韧脆转变 12.弹性不完整性:理想的弹性体是不存在的,多数工程材料弹性变形时,可能出现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应变滞后于应力变化等现象,称之为弹性不完整性。弹性不完整性现象包括包申格效应、弹性后效、弹性滞后和循环韧性等决定金属屈服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内在因素: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晶粒大小和亚结构、溶质元素、第二相。外在因素: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力状态。 2、试述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的区别。为什么脆性断裂最危险? 答:韧性断裂是金属材料断裂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这种断裂有一个缓慢的撕裂过程,在裂纹扩展过程中不断地消耗能量;而脆性断裂是突然发生的断裂,断裂前基本上不发生塑性变形,没有明显征兆,因而危害性很大。 3、剪切断裂与解理断裂都是穿晶断裂,为什么断裂性质完全不同? 答:剪切断裂是在切应力作用下沿滑移面分离而造成的滑移面分离,一般是韧性断裂,而解理断裂是在正应力作用以极快的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解理断裂通常是脆性断裂。 4、何谓拉伸断口三要素?影响宏观拉伸断口性态的因素有哪些? 答:宏观断口呈杯锥形,由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三个区域组成,即所谓的断口特征三要素。上述断口三区域的形态、大小和相对位置,因试样形状、尺寸和金属材料的性能以及试验温度、加载速率和受力状态不同而变化。5、论述格雷菲斯裂纹理论分析问题的思路,推导格雷菲斯方程,并指出该理论 的局限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