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讲座——情绪表达与识别,情绪与健康

心理讲座——情绪表达与识别,情绪与健康

心理讲座——情绪表达与识别,情绪与健康
心理讲座——情绪表达与识别,情绪与健康

---------------------------------------------------------------最新资料推荐------------------------------------------------------ 心理讲座——情绪表达与识别,情绪与健康情绪心理学系列讲座之情绪的表达情绪表达又叫表情,是指个体情绪情感的外在表现。

人是富于情绪表达的动物,表情是反映其身心状态的一种客观指标。

例如,喜气洋洋、气势汹汹、愁眉苦脸、眉开眼笑等标志着人们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

对人类而言,表情是人们识别他人情绪情感的重要线索,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

一、情绪表达与识别(一)表情的普遍性基本情绪表情(高兴、惊讶、生气、厌恶、害怕、悲伤和轻蔑)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

如表现恐吓和威胁的表情在不同文化中惊人地相似,其共同特征包括斜吊的眼睛,相似的眉毛、鼻子、脸和下巴的样子,以及张开并下撇的嘴。

(二)表情的差异性 1、情绪表达的文化多样性 2、社会化对情绪表达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表达,以便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之适应社会准则。

、(三)表情的识别 1、面部表情识别:

眼睛是表达情绪状态的重要部位,但只靠眼睛也是很难识别各种情绪表情的,面部露出的部分越多他人就越容易判断你所表现出来的情绪。

1 / 9

可见,从面部识别情绪的主要线索并不在眉目之间,情绪识别是借助许多线索,特别是借助面部那些活动性更大的肌肉群的运动来实现的。

此外,不同的情绪体验也可能以同样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了解情绪发生的背景对于识别情绪是必要的。

2、姿态表情识别(比如用舞蹈诠释情绪状态)将面部表情的识别与姿态表情结合起来,会更有利于准确地判断情绪状态。

艾克曼等人证明,身体姿态、动作,特别是其强度有助于情绪的识别。

识别姿态表情,其中双手的表情占重要地位。

腿和脚是最不灵敏、最缺乏自我意识的部位,故对于泄露正在施加给我们的欺骗提供了最好的信息来源。

而面部是最坏的信息来源,手、臂介于两者之间。

3、言语表情识别言语表情成为一种辅助语言交际的工具,是一种副语言现象,如言语中的语音的高低、强弱、抑扬顿挫以及语调、节奏和韵律等。

总的来说,我们在识别他人的情绪状态或情感时,不能仅仅从一个单一的维度去判断,如果能结合面部表情、姿态动作和言语,会帮助我们更准确的判断。

比如:

当你面带真诚的微笑骂你的朋友是傻瓜时,你传达的是一种愉快亲切的情感信息,善意的笑容改变了侮辱性语言的意义。

---------------------------------------------------------------最新资料推荐------------------------------------------------------

二、应用:

谎言与欺骗(一)察颜观色识谎言观察那些由自主神经系统产生的情绪线索,包括:

不断眨眼、脸涨红或变得苍白、瞳孔放大、呼吸加快或变得不规律、出汗、经常咽口水、说话语无伦次、语误增多或声音变大、音调变高等。

撒谎者一般注意不到自己的这些变化。

但请记住,这些线索只能说明说话者处于一种高度唤醒的情绪状态,并不能直接说明此人在撒谎,判断时还要结合其所处情境等。

(二)撒谎的身体信号人在撒谎时会引发内心的冲突,进而出现一系列细微但能察觉到的抽搐、极小的手势和一闪即逝的脸部活动。

撒谎的人嘴角的肌肉常常会轻微的紧张扯动,通常只在一侧,并伴随脸颊或眼皮的跳动,眼睛可能眨得更快,眉毛(同样也是一侧)可能蹙起,肩膀可能会微微抖动。

当然,一张精致的照片并不能反映全部情况,因为出卖谎言的是动作,撒谎的人常常坐立不安,按压指关节,或者把手指绕来扭去,藏在鞋里的脚趾会屈曲,如果脚部在视线范围之外,它们还会不安地拍打地面。

最重要的是,我们还保留着小时候的习惯,就是一撒谎就用手捂住嘴巴,对于小时候就给我们带来麻烦的泄密身体语言,我们学会了

3 / 9

更熟练的控制,但我们对撒谎的反应仍然是自动闭嘴不过这个动作减慢了。

这种减速会让我们意识到要中断自然进程,把手转到附近的一个点最常见的是嘴边、鼻子(尤其是下侧)、脸颊或者下巴,就像在消除由良心引起的内疚感。

1、流更多汗尤其在掌心这会使人发痒;

2、呼吸变得不均匀,喉咙和嘴唇变干燥,吞咽动作更频繁;

3、话语突然很少或突然很多话,语速突然变慢或突然变快,谨慎选择言辞却错的更多,如舌头打滑、用词怪诞;

4、可能会脸红;

5、手部动作增多,如玩弄笔或其他物件,信手乱画;

6、回避眼神、身体接触等等。

情绪心理学系列讲座之情绪与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身体、心理和社会都完好的一种状态,它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在身体方面,健康意味着一个人能享受精力充沛的生活,有能力去追求美好生活和探索环境。

同时,一个健康的人还能充分享受情感的实现和自尊,这两者都是积极的精神健康的表现。

从社会角度看,健康表明一个人社会适应良好,有比较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情绪健康(一)概述情绪健康是指一个人能表现出与环境协调一致的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不仅要符合当时的场合、氛围,还要符合人的年龄、身份、文化特点。

---------------------------------------------------------------最新资料推荐------------------------------------------------------ 情绪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则是:

无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情绪反应都要适时、适地、适度。

(二)情绪与健康的生理机制 1、情绪变化总是伴随自主神经系统的反应:

(1)脉搏、血压、血管容积的变化;(2)呼吸变化(如呼吸频率:

高兴时 17 次/分,恐惧时 64/分,愤怒时 40 次/分);(3)腺体和内分泌的变化(如焦虑和抑郁会抑制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暴怒会使食欲锐减;激烈紧张时肾上腺分泌增加会引起血糖增加等)。

2、情绪对生理机能的影响(1)我国古代很早就非常重视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黄帝内经》的七情说认为,过度强烈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反应会引起神志异常、气机紊乱、精血亏损、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病。

《内经》说:

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

又说:

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并强调,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这都说明情绪不但可以影响健康,而且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2)现代医学及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神经系统收到不良刺激会

5 / 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