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豌豆的热量

豌豆的热量

豌豆的热量
豌豆的热量

豌豆的热量

豌豆大家应该都是很熟悉吧,它是一种很常见的蔬菜了,也是大家都很喜欢吃的吧,它的营养价值很高,而且它的食疗功效也是很多的,能够很好的调理身体,豌豆中还含有很丰富的粗纤维,能够很好的促进肠道的蠕动,预防便秘的现象,还能够很好大家减肥哦,下面我们看看豌豆的热量。

在平时的饮食中应该都会经常吃一些豌豆吧,豌豆的味道是很好的,它的吃法也是很多的,很多人都喜欢吃豌豆吧,那么大家了解豌豆的热量吗,下面我们看看豌豆的热量以及它的功效。

豌豆热量313卡100克!如果是鲜的的话就是一半的热量。150卡。但是不管是干的还是鲜的,因为豌豆属于淀粉质。和米饭的性质是一样的。

食疗功效

豌豆味甘、性平,归脾、胃经,具有益中气、止泻痢、调营卫、利小便、消痈肿、解乳石毒之功效。对脚气、痈肿、乳汁不通、脾胃不适、呃逆呕吐、心腹胀痛、口渴泄痢等病症,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调和脾胃

用于脾虚气弱,或吐泻脾胃不和。

通利大肠

豌豆中富含粗纤维,能促进大肠蠕动,保持大便能畅,起到清洁大肠的作用。在荷兰豆和豆苗中含有较为丰富的膳食纤维,

可以防止便秘,有清肠作用。

抗菌消炎

豌豆与一般蔬菜有所不同,所含的止杈酸、赤霉素和植物凝素等物质,有抗菌消炎,增强新陈代谢的功能。

调颜养身

《本草纲目》里记载,豌豆具有“祛除面部黑斑,令面部有光泽”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豌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维生素A原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具有润泽皮肤的作用。因为它一般从食物中摄取,不会产生毒副作用。用豌豆粉洗浴,可除去污垢,面色光亮。

乳汁不通

产后乳汁不下;烦热口渴。

民间偏方

将豌豆苗,洗净捣烂,榨取汁液,每次饮50mL,一日两次,可辅助治疗高血压、冠心病。

将鲜豌豆200g煮烂,捣成泥,与炒熟的核桃仁200g,加水200mL,煮沸,每次吃50mL,温服,一日两次,能治小儿、老人便秘。豌豆荚和豆苗含有较为丰富的纤维素,有清肠作用,可以防治便秘。为防止叶酸缺乏,豌豆是孕妇不可忽视的食物。

对于豌豆的热量大家应该知道了吧,豌豆的热量不是很高哦,很适合在平时食用哦,大家都应该多吃一些豌豆,毕竟它的功效是很多的,对我们的身体也是很好的,特别是对女性朋友,能够很好的下奶,还能够调理女性的身体。

梅花的药用价值与功效作用

梅花的药用价值与功效作用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梅花的药用价值与功效作用》的内容,具体内容:梅花,入药部分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花蕾。初春花未开放时采摘,及时低温干燥。下面我整理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梅花的功效与作用1、梅原产我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梅花,入药部分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花蕾。初春花未开放时采摘,及时低温干燥。下面我整理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梅花的功效与作用 1、梅原产我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许多类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观赏,还可以栽为盆花,制作梅桩。 2、鲜花可提取香精,花、叶、根和种仁均可入药。 3、果实可食、盐渍或千制,或熏制成乌梅人药,有止咳、止泻、生津、止渴之效。 4、梅又能抗根线虫危害,可作核果类果树的砧木。 梅花的药用价值 疏肝解郁,开胃生津,化痰。主用于郁闷心烦;肝胃气痛;梅核气;瘰疬疮毒。 1、《神农本草经》首先指出梅的药用价值:"梅实味酸平,主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蚀恶肉。" 2、梅果因加工方法不同,成品有白梅、乌梅之分。后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即记载了这种加工方法。作白梅法:"梅子酸,核初成时摘取,

夜以盐汁渍之,昼则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矣。"作乌梅法:"亦以梅子核初成时摘取,笼盛,于突上熏之,令干即成矣。" 3、明代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认为:乌梅能"敛肺涩肠,止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黄毒。"白梅则"治中风惊痫,喉痹痰厥僵仆,牙关紧闭者,取梅肉揩擦牙龈,涎出即开。又治泻痢烦渴,霍乱吐下,下血血崩。" 4、由此可见梅的药用范围很广。近代医学界研究表明,梅的花蕾能开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末可治黄疸。乌梅肉具敛肺涩肠,杀虫生津功能,并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5、梅花主含挥发油,苯甲醛、异丁香油酚、苯甲酸。乌梅主含柠檬酸、谷甾醇,成熟后含氢氰酸。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伤寒、副伤寒、痢疾、结核等杆菌及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且能减少豚鼠蛋白质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发生。 梅花的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2-6g;或入丸、散。外用:鲜品敷。 梅花的副作用 暂无副作用。 梅花的食用方法 1、梅花粥 做法:取绿梅花5克,粳米80克,先将粳米煮成粥,再加入绿梅花,煮沸两三分钟即可,每餐吃一碗,可连吃三五天。

(新)箭舌豌豆栽培技术要点

箭筈豌豆栽培技术要点 大理州农科院土环所 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又名大巢菜、野豌豆,为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箭筈豌豆原产地中海沿岸和中东地区,40年代引入我国种植栽培,我州于1982年引种试验,并逐步扩大示范面积,近年来每年种植面积在10万亩左右。 箭筈豌豆主根明显,根瘤粉红色;植株高度1~1.5m,茎四棱形,中空,柔软,前期直立,后期匍匐,分枝多,有卷须,半攀援性;叶为羽状复叶,小叶6~10对,呈矩形,小叶前端中央有突尖形似箭舌;花为无限花序,腋生,花冠呈紫红色,也有粉色、白色;果实为荚果,每荚有种子5~8粒,籽粒呈扁圆形,种皮棕褐色、黑褐色或淡黄色,有细纹斑点,千粒重50~80克。 箭筈豌豆是一种饲、肥兼用的豆科绿肥,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鲜草产量高,一般亩产鲜草2000~3500千克,茎叶含粗蛋白22.81%,粗脂肪0.5%,粗纤维3.84%,灰分2.9%,是家畜的优质饲料。箭筈豌豆籽粒产量高,一般亩产150~200千克,高的可达300千克,与蚕豆混种也可获得100多千克的籽粒产量。籽粒含蛋白质29.7~31.3%,出粉率53.8%,即可加工成淀粉、粉条等作食用,又可作畜、禽饲料。但籽粒中含有氰氢酸(含量视品种而异),作食用或饲用时必须进行脱毒处理,以防中毒,其方法是炒熟或用水浸泡60小时。 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箭筈豌豆虽然适应性较广,较耐迟播,但要获得较高的鲜草和籽粒产量,必须适时播种。我州海拔在1800~2000m的地区,一般9月上、中旬播种为宜,最迟不超过9月下旬。播期过迟,生育期缩短,植株矮小,分枝少,鲜草产量不高,同时秕荚率高,荚粒数少,籽粒产量低。 2、精量播种,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播种量的多少应根据整地质量、播

豌豆的栽培技术要点

豌豆的栽培技术要点 豌豆发育早而迅速,播种后6天幼苗尚未出土前,主根便伸长到6~8厘米,播后10天在幼苗刚出土时已生有10多条较粗的根系,20天刚展开2个复叶时,主根长达16厘米左右,故在整地和施肥时特别强调精细和早施肥,这样才能保证苗全和苗壮。一般播前应精细整地和施肥,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2000千克+复合肥30千克作基肥,最好在整地前将化肥与有机肥料混合施入。播种用的种子最好是新种子,应选粒大、整齐、健壮和无病害的种子。播前晒种2~3天有明显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效果。豌豆以直播为主,如早春保护地栽培的也可在营养钵中育苗,每钵播4粒种子,待4~5片真叶时定植。直播的播种方式有条播、点播和撒播,播种量因地区、种植方式和品种不同而异,一般每亩播种3~5千克。豌豆播种密度因品种而异,蔓生种行距60厘米,株距26~30厘米,每穴3~4粒。采收嫩荚者和矮生种,条播行距一般30~40厘米,点播行距25~30厘米,株距10厘米左右,每穴播2~3粒。对于大粒的软荚豌豆类型,最佳播种密度是60粒/平方米左右。对于小白粒和小褐粒硬荚类型则为90粒/平方米。因土壤湿度土质不同,豌豆播种深度宜在3~7厘米之间,最多不宜超过8厘米。播种前浇足底水,播种后覆土3~4厘米厚,稍踩踏一遍,

使种子与土壤结合,有利于种子吸水萌动。豌豆苗期生长缓慢,应注意锄地除草,一般两次锄地除草即可,第一次苗高5~7厘米时;第二次在苗高20~30厘米时;松土除草在开花期前完成。豌豆茎蔓易于倒伏,凡栽培蔓生品种,应搭架,当蔓长20~30厘米时须及时搭架,并随时理蔓,不使茎蔓倒挂和相互缠绕,使茎蔓分布均匀,有利通风透光,易于结荚。豌豆到抽蔓开花时,即可开始灌水,特别是采收嫩荚或鲜豆粒的,更不能缺水,一般灌2~3次水后,即可采收鲜荚。生育期间一般追肥2~3次,在苗期、植株旺盛生长和开花结荚期各追肥1次,每亩每次用复合肥15~20千克。开花结荚期如遇干旱天气应浇水1~2次,以保持土壤湿润,促使开花结荚和荚果发育;多雨时要注意排水,防止涝害。供作鲜菜用的嫩豆荚或豆粒一般在开花后14~20天开始采收,荚仍为深绿或开始变为浅绿色,豆粒长饱满时为采收适期。若采收过早,品质虽佳,但产量低;若采收过迟,豆粒中的糖分下降,淀粉增高,风味差。一般软荚种宜稍早采,应在开花后12~14天采收;硬荚种以食籽粒为主,宜在开花后15~20天采收。

箭筈豌豆栽培效益及栽培技术

箭筈豌豆栽培效益及栽培技术 箭筈豌豆(V.sativaL.)又名大巢菜、野豌豆,为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箭筈豌豆适应性较强,有一定的耐旱、耐寒、耐瘠能力;用途广,既可肥田,又可作畜、禽饲料,还可加工成粉条、粉丝等食用。箭筈豌豆原产地中海沿岸和中东地区,40年代引入我国种植栽培,大理州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引进种植,并在洱源县进行试验、示范,通过净种、与蚕豆混种,以及与小麦、玉米、烤烟间套种等多种方式种植,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全州每年种植面积达10万亩左右,在洱源县建设留种基地6万亩,每年向外供应种子200多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栽培效益 (一)增加粮食产量 种植箭筈豌豆对增加粮食产量具有良好的作用。箭筈豌豆与蚕豆混种不仅不会影响蚕豆的正常生长,而且还可提高蚕豆产量。前期箭筈豌豆生长迅速,增加了地面覆盖,有保水、增温、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有利于蚕豆生长,生长中后期随着箭筈豌豆拔除作饲草,改善了通风透光条件,光合作用增强,结荚率提高,有利于高产。据34组田间同田对比监测试验分析,蚕豆混种箭筈豌豆的处理,蚕豆产量

比净种平均增产11.37kg/亩,增4.9%,t测验达极显著水平。据试验,前作种植箭筈豌豆,后作水稻平均增产13.83kg/亩,增2.4%。 (二)提供优质饲料和有机肥 箭筈豌豆全身都是“宝”,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其鲜茎叶含粗蛋白4.0%,特别是消化蛋白含量丰富,为豌豆秆的4倍、玉米秆的5.6倍,比蚕豆茎叶含量还高,是家畜的优质饲料。种子含粗蛋白29.7—31.3%,高于水稻、小麦和玉米,与蚕豆、豌豆含量相当,且出粉率高,达34.5%,可以加工成淀粉、粉条、粉丝等食用。箭筈豌豆鲜草产量较高,据定点试验调查,蚕豆混种箭筈豌豆每亩可产鲜草1000—1500kg,平均1039kg,饲喂乳牛适口性好,产奶量高,每1000kg鲜草可转化鲜牛奶86.9kg。另外,牲畜粪尿还田为农田提供大量有机肥料,促进了农田养分循环。 (三)改良培肥土壤 箭筈豌豆富含有机物及氮、磷等养分,其茎叶(风干基)含有机物81.56%、含N2.30%、含P0.20%、含K1.58%。根系发达,根瘤块大固氮能力强,有培肥改土的作用。据田间试验,蚕豆混种箭筈豌豆后,土壤速效N比对照增加15mg/kg,速效P增加3.65mg/kg,速效K增加18mng/kg,土壤有机质亦有所提高。

槟榔药用效果

临床应用 1、治疗绦虫病 槟榔对猪肉绦虫,治愈率多在90%以上。但也有报告8例仅治愈4例(50%),认为与 药质不良,制法不当有关。对短小绦虫的疗效,文献报告不一:报告的少数病例(1-6例)都获治愈;8例治愈6例(75%);32例的排虫率为37.5%,而大便虫卵的阴转率为82.8%。 但亦有报告 14例仅治愈3例;治疗儿童8例次均属无效。对阔节裂头绦虫,报告虽均为 个别病例,但均获治愈。对牛肉绦虫,疗效较差,治愈率一般在30-50%之间,如与南瓜 子合并应用,则疗效可大大提高,治愈率达90-95%成以上;然亦有报告治疗23例,结果 见虫头驱出者5例,驱出大部虫体(未见虫头驱出)者 14例,无效4例。实践证明:槟榔与 南瓜子对绦虫均有使之瘫痪的作用,但槟榔主要作用于绦虫的头节和未成熟节片(即前段),南瓜子主要作用于中段与后段的孕卵节片,两者合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用法:一般采 用煎剂口服。常用量为60-100g,但也有用至120g或更多的。有人认为:超出有效剂量 范围之外的增加剂量,并不能提高疗效。煎剂的制备,一般是将槟榔切碎,先用热水300-500ml浸泡数小时,而后用温火煎成200ml左右,于清晨空腹时1次服下。服药前1日晚 禁食或进少量流质饮食。服药后可视具体情况在半至2小时左右服硫酸镁20-30g。合并应 用南瓜子的,则先服南瓜子粉80-125g,待半至2小时左右再服槟榔煎剂,而后再服硫酸镁。服药完毕至排虫时间由半小时至数小时不等。治愈病例大多只服药1次,但亦有少数 需服药2次或2次以上的。根据临床观察,新鲜槟榔较放置已久的效力大;槟榔煎煮前用 水浸泡数小时,较即时煎者疗效高;服用泻剂较不服泻剂的效果佳;槟榔煎剂采用十二指 肠管注人法较口服法效果好而副作用少。槟榔与南瓜子合并应用,不但对牛肉绦虫效果显着,而且对短小绦虫亦可提高疗效。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痛及头昏、心慌,亦有引起 呕血或肠阻塞者。经验认为,服药后保持安静,或煎剂冷服,或用2.5%明胶液滴定去除 槟榔煎剂中的鞣酸,可以减少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此外,槟榔与阿的平联合治疗牛肉绦 虫可提高疗效;槟榔与南瓜子、石榴皮联合治疗猪肉绦虫、短小绦虫亦有较好效果。 2、治疗姜片虫病 治愈率自47.2-90%以上不等。一般服药后1-3小时即可排出虫体。最快者为15-40 分钟。药物制备与用法大体与治疗绦虫病相同。除采用单味煎剂外,尚有配合乌梅、甘草 使用的。如配合黑丑研末内服,其疗效优于单味煎剂。 3、治疗鞭虫病 槟榔切片或打碎,取100g,加水500ml浸渍12小时以上,再煎至100-200ml,分成 2-3等份于清晨空腹时分次服下,以防呕吐。服药前1日先服硫酸镁20-30g,服药后经3 小时不泻者可再服硫酸镁1次。也有主张服药前后不服泻剂的。服药1次无效者,5日后 可再服1次。根据20例大便复查结果,其中转阴者占13例。另报告2例均治愈。 4、治疗蛲虫病 报告的少数病例(3例)均获治愈,而多数病例(71例儿童),治愈率仅占38%,且反应

箭Q豌豆栽培效益及栽培技术

箭筈豌豆栽培效益及栽培技术 箭筈豌豆(.)又名大巢菜、野豌豆,为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箭筈豌豆适 应性较强,有一定的耐旱、耐寒、耐瘠能力;用途广,既可肥田,又可作畜、禽饲 料,还可加工成粉条、粉丝等食用。箭筈豌豆原产地中海沿岸和中东地区,40年 代引入我国种植栽培,大理州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引进种植,并在洱源县进行试验、 示范,通过净种、与蚕豆混种,以及与小麦、玉米、烤烟间套种等多种方式种植, 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全州每年种植面积达10万亩左右,在洱源县建设留种基地6 万亩,每年向外供应种子200多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栽培效益 (一)增加粮食产量 种植箭筈豌豆对增加粮食产量具有良好的作用。箭筈豌豆与蚕豆混种不仅不会 影响蚕豆的正常生长,而且还可提高蚕豆产量。前期箭筈豌豆生长迅速,增加了地 面覆盖,有保水、增温、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有利于蚕豆生长,生长中后期随着

箭筈豌豆拔除作饲草,改善了通风透光条件,光合作用增强,结荚率提高,有利于 高产。据34组田间同田对比监测试验分析,蚕豆混种箭筈豌豆的处理,蚕豆产量 比净种平均增产亩,增%,t测验达极显著水平。据试验,前作种植箭筈豌豆,后 作水稻平均增产亩,增%。(二)提供优质饲料和有机肥 箭筈豌豆全身都是“宝”,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其鲜茎叶含粗蛋白%,特别是消 化蛋白含量丰富,为豌豆秆的4倍、玉米秆的倍,比蚕豆茎叶含量还高,是家畜的 优质饲料。种子含粗蛋白—%,高于水稻、小麦和玉米,与蚕豆、豌豆含量相当, 且出粉率高,达%,可以加工成淀粉、粉条、粉丝等食用。箭筈豌豆鲜草产量较高, 据定点试验调查,蚕豆混种箭筈豌豆每亩可产鲜草1000—1500kg,平均1039kg, 饲喂乳牛适口性好,产奶量高,每1000kg鲜草可转化鲜牛奶。另外,牲畜粪尿还 田为农田提供大量有机肥料,促进了农田养分循环。 (三)改良培肥土壤 箭筈豌豆富含有机物及氮、磷等养分,其茎叶(风干基)含有机物%、含%、 含%、含%。根系发达,根瘤块大固氮能力强,有培肥改土的作用。据田间试验,

苹果的功效与药用价值

苹果的功效与药用价值 苹果简介: 苹果,属于蔷薇科大宗水果,不仅是我国最主要的果品,也是世界上种植最广、产量最多的果品。其味道酸甜适口,营养丰富。据测定,每百克苹果含果糖6.5~11.2克,葡萄糖2.5~3.5克,蔗糖1.0~5.2克;还含有微量元素锌、钙、磷、铁、钾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等。美国流传一种说法:“每顿饭吃一个苹果,就不用请医生”。此话虽然有些夸张,但苹果的营养和药用价值由此可窥见一斑。又因苹果所含的营养既全面又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所以,非常适合婴幼儿、老人和

病人食用。 苹果营养价值: 苹果有“智慧果”、“记忆果”的美称。人们早就发现,多吃苹果有增进记忆、提高智能的效果。苹果不仅含有丰富的糖、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大脑必需的营养素,而且更重要的是富含锌元素。据研究,锌是人体内许多重要酶的组成部分,是促进生长发育的关键元素。锌通过酶广泛参与体内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代谢。锌还是构成与记忆力息息相关的核酸与蛋白质的必不可少的元素。缺锌可使大脑皮层边缘部海马区发育不良,影响记忆力,实验也证明,减少食物中的锌,幼童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受到严重障碍。锌还与产生抗体、提高人体免疫力等有密切关系。 苹果功效与作用: 1、苹果具有降低胆固醇含量的功效作用 法国科研人员经过试验得出:吃苹果可以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加胆汁分泌和胆汁酸功能,因而可避免胆固醇沉淀在胆汁中形成胆结石。有人实验发现,经常吃苹果的人当中,有50%以上的人,其胆固醇含量比不吃苹果的人低10%。 2、苹果还具有通便和止泻的双重功效与作用 苹果中所含的纤维素能使大肠内的粪便变软;苹果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可刺激胃肠蠕动,促使大便通畅。另一方面苹果中含有果胶,又能抑

荷兰豆荚豆栽培技术

荷兰豆荚豆栽培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荷兰豆(荚豆)种植技术 荷兰豆又称荷仁豆、剪豆,属豆科豌豆属。以食用嫩荚为主,原产地中海沿岸及亚洲西部,荷兰豆嫩荚质脆清香,营养价值很高。荷兰豆属半耐寒性作物,喜冷凉、湿润气候。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5℃,开花结荚期最适温度15℃~20℃,温度高于25℃时,豆荚品质差,产量低。荷兰豆属长日照作物,延长光照可提早开花,整个生育期都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水分,但不耐涝,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土壤适宜PH值为5.5~6.7,PH值低于5.5,根瘤菌的发育受抑制。苗期需要一定的氮肥,生长中期应注意施用磷肥促进根瘤菌生长。荷兰豆按其茎的生长习性可分为矮生、半蔓生和蔓生三种类型。长江流域,春季栽培,2月中下旬播种。秋季栽培,8月中下旬播种。越冬栽培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陆续播种。北方一般春播、夏收,也可利用保护地于早春和秋季栽培。播种:一般采用直播。畦宽100厘米者,每畦种两行,畦宽150厘米者,每畦种3行。条播者每隔20厘米~25厘米播3粒种子;穴播者,穴距30厘米,每穴播3粒至4粒种子,覆土3厘米。若育苗移栽,苗龄25天~30天左右。田间管理: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次~3次,分别在苗期、抽蔓期和结荚期进行,追施复合肥8公斤~15公斤。蔓生型荷兰豆在开始抽蔓后,要设支架防倒伏,以利卷须攀缘。在水分管理上要保证充足的土壤水分。但田间不能积水,另外苗期为了促进根系发育,可不浇或少浇水。 一、根腐病是为害荷兰豆较大的重要病害之一,全省普遍发生,冬种早期发生严重。1、症状:该病由真菌引起。幼苗至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根及茎基部。发病时,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变黄枯萎,但不脱落;病株茎基部及主根变褐,皮层腐烂,剖开茎部可见维管束变褐,严重时全株枯死。若菜地低洼、土壤粘结、多年重茬或基肥不腐熟,加上天气高温高湿,该病多严重发生。2、防治:(1)与非豆科作物合理轮作。(2)加强栽培管理:采用高畦栽培,雨后

高中生物课程拓展案例-豌豆种植实验方案

豌豆种植方案 ——重走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之路 一、孟德尔何许人也 早年 1822年7月20日,孟德尔出生在奥地利西里西亚(现属捷克)海因策道夫村的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里,父亲和母亲都是园艺家(外祖父是园艺工人)。孟德尔童年时受到园艺学和农学知识的熏陶,对植物的生长和开花非常感兴趣。 1840年他考入奥尔米茨大学哲学院,主攻古典哲学,但他还学习了数学。学校需要教师,当地的教会看到孟德尔勤奋好学,就派他到首都维也纳大学去念书。 1843年大学毕业以后,年方21岁的孟德尔进了布隆城奥古斯汀修道院,并在当地教会办的一所中学教书,教的是自然科学。他由于能专心备课,认真教课,所以很受学生的欢迎。后来,他又到维也纳大学深造,受到相当系统和严格的科学教育和训练,也受到杰出科学家们的影响,如多普勒,孟德尔为他当物理学演示助手;又如依汀豪生,他是一位数学家和物理学家;还有恩格尔,他是细胞理论发展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但是由于否定植物物种的稳定性而受到教士们的攻击。这些为他后来的科学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孟德尔经过长期思索认识到,理解那些使遗传性状代代恒定的机制更为重要。

1856年,从维也纳大学回到布鲁恩不久,孟德尔就开始了长达8年的豌豆实验。孟德尔首先从许多种子商那里弄来了34个品种的豌豆,从中挑选出22个品种用于实验。它们都具有某种可以相互区分的稳定性状,例如高茎或矮茎、圆粒或皱粒、灰色种皮或白色种皮等。 孟德尔通过人工培植这些豌豆,对不同代的豌豆的性状和数目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计数和分析。运用这样的实验方法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严谨的态度。他酷爱自己的研究工作,经常向前来参观的客人指着豌豆十分自豪地说:“这些都是我的儿女!” 8个寒暑的辛勤劳作,孟德尔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得到了相应的数学关系式。人们分别称他的发现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即孟德尔遗传分离规律)和“孟德尔第二定律”(即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它们揭示了生物遗传奥秘的基本规律。 豌豆实验 孟德尔开始进行豌豆实验时,达尔文进化论刚刚问世。他仔细研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从中吸收丰富的营养。保存至今的孟德尔遗物之中,就有好几本达尔文的著作,上面还留着孟德尔的手批,足见他对达尔文及其著作的关注。 起初,孟德尔豌豆实验并不是有意为探索遗传规律而进行的。他的初衷是希望获得优良品种,只是在试验的过程中,逐步把重点转向了探索遗传规律。除了豌豆以外,孟德尔还对其他植物作了大量的类似研究,其中包括玉米、紫罗兰和紫茉莉等,以期证明他发现的遗传规律对大多数植物都是适用的。 从生物的整体形式和行为中很难观察并发现遗传规律,而从个别性状中却容易观察,这也是科学界长期困惑的原因。孟德尔不仅考察生物的整体,更着眼于生物的个别性状,这是他与

长寿仁豌豆高产栽培技术

长寿仁豌豆高产栽培技术 台湾奇珍长寿仁豌豆,豌豆属,硬荚种,硬荚食粒型。株型直立从生,茎杆粗壮,叶色深绿,抗白粉病,以采收青荚、食用青豆粒为主要用途。株高约65-125㎝(随播种季节和栽培管理水平而有差异),因种性不同,每束花序分单花单荚、双花双荚两种类型,多为单花单荚,花白色。荚平直、尾部钝形、深绿色,荚长9—10厘米,宽1.49厘米,厚1.33cm,荚皮略厚,荚粒数6—9粒、籽粒青绿色,鲜荚翠绿,单荚鲜重5.76克。初花着生10—13节,单株结荚12—20个,最高可达28个,每667㎡产鲜豆荚600—1200千克(随播种季节和栽培管理水平而有差异),完熟种子粒大,绿色微皱,干籽粒千粒重264克左右,生育期100—150天(因播种季节和栽培水平而异)。青荚鲜粒饱满,粒色深绿,纤维少,含糖高,甜脆而鲜,品质极佳,既宜鲜食,也适合速冻加工制罐,商品性特好,是出口创汇的理想品种。 一、种植环境 1、选择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便于排灌、通气性好的壤土或砂壤土种植。土壤PH值为5.5—6.7。 2、出苗最适温度11℃-22℃,开花结荚最适温度5℃-20℃。 3、苗期控水保墒,花荚期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太湿)。 二、播期选择 本品种怕霜,晚秋正季种植,要调整好播期,开花结荚期避开霜期。最佳播种时期为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次年2月中下旬开始采

收,4月上中旬采收结束,播种到采收结束100—150天。 三、栽培方式 1、整地施基肥。对所选地块要求深犁细耙,精细碎垡、并按110厘米开墒包沟一条的方式先开假沟,在假沟内按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2—3吨,配合施入普钙50千克、复合肥40千克作基肥使用(施包心肥),然后覆土理墒、要求墒面平整一致,沟直沟通,能排能灌。墒面长20米左右,若太长需开腰沟,南北向开墒,实行深沟高畦栽培,沟宽30—35厘米,沟深20—25厘米、墒宽65—70厘米。 2、播种及播后管理。在墒面中部,顺墒面沿线开浅沟单行条播,株距3—4厘米播种1粒(也可打塘点播,塘距6—8厘米,每塘播种2粒),亩播种量5千克,亩栽1.8—2.1万株左右。 播种后盖细土2—3厘米,播种深度以浇水不露种为宜,播种3天后,若土壤水分不足以供发芽,应浇水保证出苗,若土壤水分过大,要注意排水,否则会造成烂种。 苗高10厘米(3—4叶)开始搭架,搭架方式,每墒搭一排,用1.2米以上的竹杆或木杆每隔5米左右立作站柱,中间用铁丝或草绳等线每30厘米固定一道,上、中、下固定三台,人工用线引蔓上架或绑蔓,力求稳固,以利于豆苗向上生长。 四、田间管理 1、幼苗期管理。长寿仁豌豆有一定的耐旱性,苗期需水量小,根据苗情天气土壤状况适时浇水。搭架前中耕除草1—2次,并每亩用10公斤尿素或用清粪水提苗,间隔10天再浇施一次。化除通常在杂草(禾本科)2-4叶期进行,可用威霸兑水喷雾。

豌豆的种植方式与方法

豌豆的种植方式与方法 豌豆本身忌连作,白花豌豆比紫花豌豆对连作反应更敏感。在各种耕作制度中,除单作外,半无叶豌豆以及一些矮生、早熟、对光温不敏感的品种,还常用于轮作、间作、套种和混作。豌豆苗期生长缓慢,覆盖度小,要求田间无杂草,前作以中耕作物为好。在秋播区豌豆常作为水稻、玉米及甘薯的前茬或后作;在春播地区,豌豆常与玉米、棉花、高粱、茄果类、瓜类等作物间作套种,或种于田边地角,或作为粟、玉米、甘薯和马铃薯的前作,也可与大麦、春小麦、燕麦等间作或混作。豌豆作为禾谷类作物的前作不仅可以提高禾谷类的产量,还能提高其蛋白质含量改善禾谷类作物种子的品质。种植豌豆不仅能促进土壤中氮素的积累,而且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态,是轮作中的好茬口。同时由于豌豆在一年中成熟的时期较早,使得收获时农活对劳力的要求分散,便于夏熟作物收获和夏播作物播种时劳力的安排。 1.轮作倒茬 在长期的栽培实践中,我国各地都创造了不少轮作方式。概括起来主要有: (1)南方模式:南方一年二熟或三熟的稻区,如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省、区,水热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人多地少,处长种指数较高,不管是双季连作稻区还是单季稻区,冬闲时间一般都有4~5个月,冬闲期平均温度9~14摄氏度,是冷季作物的理想生长季节,豌豆是这些地区主要的冬季作物之一,干豌豆三年一轮,每公顷产量常在1500kg以上,收青豌豆

更为适宜。常见的轮作方式为: 第一年:豌豆(蚕豆或绿肥)—早稻—晚稻(或单季稻); 第二年:大(小麦)—早稻—晚稻(或单季稻); 第三年:油菜—早稻—晚稻(或单季稻)。 (2)北方模式:在中国西北部高寒地区的青海、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雁北地区、河北张家口地区、东北三省的大中城市及城镇附近等一年一熟地区,仅春播一年一季豌豆或玉米、春麦、燕麦、青稞、油菜、蚕豆、马铃薯等,其轮作方式主要有:豌豆—玉米—玉米 豌豆—油菜—春麦 豌豆—春麦—马铃薯 豌豆—大麦—玉米 三年或四年一轮。豌豆干籽粒单产常在每公顷2200kg以上;青海、甘肃省不少地区豌豆产量每公顷3000kg以上。 2.混作及间作套种 为了更好地利用光、温、水、土等自然条件,许多地区采用豌豆和其他作物混作、间作和套种的方式,即可抑制杂草滋生,减少病虫害,又可增加单位面积的年产量。 (1)混作:这是一种比较石老的种植方式,目前在河南、青海、甘肃等地仍有一定面积。以豌豆与春小麦、大麦或青稞等混作较为普遍。通常,混作时豌豆与春小麦、大麦或青稞等的成熟期要基本一致,宜采用矮秆坚直立型的品种,同时要注意播种比例。豆、麦播

豌豆的种植时间及生长习性

豌豆的种植时间及生长习性 它是世界第四大豆类作物,可作为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那么你知道豌豆是什么时候种植的吗?以下是为你介绍的豌豆的种植时间及生长习性,希望帮到你。 豌豆的种植时间豌豆是一种性喜冷凉的长日照作物,不耐热,所以长江流域多地流行越冬种植,秋播秋收;当然高山地区以及中国北方一般仍然是春播夏收。 由于豌豆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只要选择适宜的品种,在长江流域地区也可进行春季及秋季种植。 1、越冬种植:越冬种植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主要的种植形式,一般利用冬闲地,特别是利用棉花收获后的棉田,既可以棉花秆作天然支架,又可达到增收养地的目的。 越冬种植一般于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播种,露地越冬,次年4~5月采收。 播种过早,冬前生长过旺,冬季寒潮来临时容易冻死;播种过迟,在冬前植株根系没有足够的发育,次春抽蔓迟,产量低。 2、春季种植:长江中下游地区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高温来临前收获;东北地区春播夏收,一般4~5月份播种,根据需要,用小棚、地膜等覆盖也可早播。 春季种植生长期短,前期低温,后期高温,因此要选择生长期短的耐寒品种,如赤花绢英、甜脆豌豆等,并尽量早播。

3、秋季种植:秋季种植宜选择早熟品种,于9月初播种,11月下旬寒潮来临之前采收完毕。 秋季种植生长期也短,可以通过夏季提前在遮荫棚内育苗,冬季用塑料薄膜覆盖延长生长期。 豌豆的生长习性1、豌豆喜冷冻湿润气候,耐寒,不耐热,幼苗能耐5℃低温,生长期适温12-16℃,结荚期适温15-20℃超过25℃受精率低、结荚少、产量低。 2、豌豆是长日照植物。 多数品种的生育期在北方表现比南方短。 南方品种北移提早开花结荚、这与北方春播缩短了在南方越冬的幼苗期,故在北方,豌豆的生育期,早熟种65-75天,中熟种75-100天,晚熟种100-185天。 3、豌豆对土壤要求虽不严,在排水良好的沙壤上或新垦地均可栽植,但以疏松含有机质较高的中性(pH6.0-7.0)土壤为宜,有利出苗和根瘤菌的发育,土壤酸度低于pH5.5时易发生病害和降低结荚率,应加施石灰改良。 豌豆根系深,稍耐旱而不耐湿,播种或幼苗排水不良易烂根,花期干旱授精不良,容易形成空荚或秕荚。

长寿仁豌豆高产栽培技术经验

长寿仁豌豆高产栽培技 术经验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长寿仁豌豆高产栽培技术台湾奇珍长寿仁豌豆,豌豆属,硬荚种,硬荚食粒型。株型直立从生,茎杆粗壮,叶色深绿,抗白粉病,以采收青荚、食用青豆粒为主要用途。株高约65-125㎝(随播种季节和栽培管理水平而有差异),因种性不同,每束花序分单花单荚、双花双荚两种类型,多为单花单荚,花白色。荚平直、尾部钝形、深绿色,荚长9—10厘米,宽1.49厘米,厚1.33cm,荚皮略厚,荚粒数6—9粒、籽粒青绿色,鲜荚翠绿,单荚鲜重5.76克。初花着生10—13节,单株结荚12—20个,最高可达28个,每667㎡产鲜豆荚600—1200千克(随播种季节和栽培管理水平而有差异),完熟种子粒大,绿色微皱,干籽粒千粒重264克左右,生育期100—150天(因播种季节和栽培水平而异)。青荚鲜粒饱满,粒色深绿,纤维少,含糖高,甜脆而鲜,品质极佳,既宜鲜食,也适合速冻加工制罐,商品性特好,是出口创汇的理想品种。 一、种植环境 1、选择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便于排灌、通气性好的壤土或砂壤土种植。土壤PH值为5.5—6.7。 2、出苗最适温度11℃-22℃,开花结荚最适温度5℃-20℃。 3、苗期控水保墒,花荚期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太湿)。 二、播期选择

本品种怕霜,晚秋正季种植,要调整好播期,开花结荚期避开霜期。最佳播种时期为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次年2月中下旬开始采收,4月上中旬采收结束,播种到采收结束100—150天。 三、栽培方式 1、整地施基肥。对所选地块要求深犁细耙,精细碎垡、并按110厘米开墒包沟一条的方式先开假沟,在假沟内按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2—3吨,配合施入普钙50千克、复合肥40千克作基肥使用(施包心肥),然后覆土理墒、要求墒面平整一致,沟直沟通,能排能灌。墒面长20米左右,若太长需开腰沟,南北向开墒,实行深沟高畦栽培,沟宽30—35厘米,沟深20—25厘米、墒宽65—70厘米。 2、播种及播后管理。在墒面中部,顺墒面沿线开浅沟单行条播,株距3—4厘米播种1粒(也可打塘点播,塘距6—8厘米,每塘播种2粒),亩播种量5千克,亩栽1.8—2.1万株左右。 播种后盖细土2—3厘米,播种深度以浇水不露种为宜,播种3天后,若土壤水分不足以供发芽,应浇水保证出苗,若土壤水分过大,要注意排水,否则会造成烂种。 苗高10厘米(3—4叶)开始搭架,搭架方式,每墒搭一排,用1.2米以上的竹杆或木杆每隔5米左右立作站柱,中间用铁丝或草绳等线每30厘米固定一道,上、中、下固定三台,人工用线引蔓上架或绑蔓,力求稳固,以利于豆苗向上生长。 四、田间管理

长寿仁豌豆高产栽培技术

长寿仁豌豆高产栽培技 术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长寿仁豌豆高产栽培技术 台湾奇珍长寿仁豌豆,豌豆属,硬荚种,硬荚食粒型。株型直立从生,茎杆粗壮,叶色深绿,抗白粉病,以采收青荚、食用青豆粒为主要用途。株高约65-125㎝(随播种季节和栽培管理水平而有差异),因种性不同,每束花序分单花单荚、双花双荚两种类型,多为单花单荚,花白色。荚平直、尾部钝形、深绿色,荚长9—10厘米,宽1.49厘米,厚1.33cm,荚皮略厚,荚粒数6—9粒、籽粒青绿色,鲜荚翠绿,单荚鲜重5.76克。初花着生10—13节,单株结荚12—20个,最高可达28个,每667㎡产鲜豆荚600—1200千克(随播种季节和栽培管理水平而有差异),完熟种子粒大,绿色微皱,干籽粒千粒重264克左右,生育期100—150天(因播种季节和栽培水平而异)。青荚鲜粒饱满,粒色深绿,纤维少,含糖高,甜脆而鲜,品质极佳,既宜鲜食,也适合速冻加工制罐,商品性特好,是出口创汇的理想品种。 一、种植环境 1、选择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便于排灌、通气性好的壤土或砂壤土种植。土壤PH值为—。 2、出苗最适温度11℃-22℃,开花结荚最适温度5℃-20℃。 3、苗期控水保墒,花荚期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太湿)。 二、播期选择

本品种怕霜,晚秋正季种植,要调整好播期,开花结荚期避开霜期。最佳播种时期为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次年2月中下旬开始采收,4月上中旬采收结束,播种到采收结束100—150天。 三、栽培方式 1、整地施基肥。对所选地块要求深犁细耙,精细碎垡、并按110厘米开墒包沟一条的方式先开假沟,在假沟内按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2—3吨,配合施入普钙50千克、复合肥40千克作基肥使用(施包心肥),然后覆土理墒、要求墒面平整一致,沟直沟通,能排能灌。墒面长20米左右,若太长需开腰沟,南北向开墒,实行深沟高畦栽培,沟宽30—35厘米,沟深20—25厘米、墒宽65—70厘米。 2、播种及播后管理。在墒面中部,顺墒面沿线开浅沟单行条播,株距3—4厘米播种1粒(也可打塘点播,塘距6—8厘米,每塘播种2粒),亩播种量5千克,亩栽—万株左右。 播种后盖细土2—3厘米,播种深度以浇水不露种为宜,播种3天后,若土壤水分不足以供发芽,应浇水保证出苗,若土壤水分过大,要注意排水,否则会造成烂种。 苗高10厘米(3—4叶)开始搭架,搭架方式,每墒搭一排,用1.2米以上的竹杆或木杆每隔5米左右立作站柱,中间用铁丝或草绳等线每30厘米固定一道,上、中、下固定三台,人工用线引蔓上架或绑蔓,力求稳固,以利于豆苗向上生长。 四、田间管理

全部中药的名称及药用功效

全部中药的名称及药用功效 发散风寒药 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蝉蜕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羌活散寒祛风,胜湿止痛。辛夷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荆芥发表散风,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顺气安胎。 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苍耳子散风除湿,通窍止痛,通鼻窍、散风寒。藁本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发散风热药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牛蒡子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散肿,滑利通便。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止痉。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驱风止痛。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葛根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淡豆豉解表,除烦。 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 大黄泻火通便,解毒祛瘀,除湿退黄,降火止血。石韦利水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除烦止渴。寒水石清热泻火。夏枯草清肝明目,散郁结、降血压。 决明子清肝明目,降血压,润肠通便。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排脓散肿。竹叶清热除烦,生津止渴,清热利尿。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芦根清热生津,清胃除烦止呕,祛痰排脓,利尿透疹。 淡竹叶清热除烦,通利小便,渗湿泄热。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凉血止血。鸦胆子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2、清热燥湿药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烦止呕。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秦皮清热燥湿,解毒,止痢,止带,明目。 苦参清热利尿,杀虫止痒,燥湿止泻。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杀虫止痒。 胡黄连清热除蒸疗疳,解毒除湿。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草果燥湿温中,截疟。

豌豆种植时间及小知识

豌豆种植时间及小知识 豌豆种植时间及小知识 秋冬季节,正是种植豌豆苗和豌豆尖的最好时机,下面是的.豌豆种植时间及小知识资料,欢迎阅读。 豌豆正常情况适宜在10月份左右种植。 以排水良好PH为6.0-7.5的砂质壤土或粘质壤土为宜,豌豆忌连作,如能与水稻轮作最理想。 2、播种量: 净种每亩种子用量约5-7公斤,种子要进行消毒,每公斤种子用5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0.5克拌种消毒,以防苗腐病为害。 3、种植方法: 豌豆可纯种或套种,纯种时,开墒2—4米,行距40厘米,塘距20厘米,烟豆套种时,每墒种植两行,塘距20厘米。每穴播种3—4粒,播种后用农家肥覆盖种子,若苗腐病为害严重地块,则改用土砂覆盖为佳。 4、施肥: 底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或复合肥40公斤。发芽出苗后喷施400倍尿素水3-4次于叶面,有利于生长,肥料三要素要酌量配合施用,尤其不可缺乏钾肥以免蔓叶变软弱或徒长。豌豆施肥量应视土地肥瘦酌情增减。 1、土地选择: 以排水良好PH为6.0-7.5的砂质壤土或粘质壤土为宜,豌豆忌连作,如能与水稻轮作最理想。

2、播种量: 净种每亩种子用量约5-7公斤,种子要进行消毒,每公斤种子用5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0.5克拌种消毒,以防苗腐病为害。 3、种植方法: 豌豆可纯种或套种,纯种时,开墒2—4米,行距40厘米,塘距20厘米,烟豆套种时,每墒种植两行,塘距20厘米。每穴播种3—4粒,播种后用农家肥覆盖种子,若苗腐病为害严重地块,则改用土砂覆盖为佳。 4、施肥: 底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或复合肥40公斤。发芽出苗后喷施400倍尿素水3-4次于叶面,有利于生长,肥料三要素要酌量配合施用,尤其不可缺乏钾肥以免蔓叶变软弱或徒长。豌豆施肥量应视土地肥瘦酌情增减。 5、日常管理 株高30~40厘米时在盆土中插入数条竹竿,牵引豌豆苗攀爬,注意使茎叶分布均匀。 喜凉爽,不耐高温和霜冻,开花结果期15~20℃时最利于开花和豆荚发育;不耐旱。曲不耐涝,要求土壤保持湿润而不积水。 施肥以基肥为主,应多施磷钾肥料,氮肥基本可不施。从枝叶生长旺盛期开始,每10天左右施1次腐熟有机肥。 采收 一般每2~3天可收1次。食豆粒的品种则在豆荚内的种于充分长大而鼓胀时再采收,此时豆荚仍为绿色。若留种或采收干豆,可等豆荚枯黄时再摘下。 冬选良种 可选用白花豌豆、中豌4号、中豌6号、荷兰豆、食荚大菜豌1号、无须豆尖1号、美国豆苗等品种。

黄芪的药用效果和用途

黄芪的药用效果和用途 黄芪:味甘,微温,无毒,有补虚作用。具有补气固表,托疮生肌、利水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食少倦怠、四肢倦怠乏力、少气懒言、中气下陷有良好效果。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对气血虚弱、自汗、久泻脱肛、崩漏,带下,便函溏,胃下垂、自汗、盗汗、子宫脱垂、肾炎浮肿、蛋白尿、水湿停聚引起援助体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糖尿病、慢性溃疡、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高血压和急慢性肾炎等症,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也有较好的疗效果。历代医家对黄芪誉为“补药之长” 、“补气之最” 、“疮家圣药”之称。 黄芪还有生黄芪、炙黄芪、北黄芪、川黄芪之分。炙川黄芪偏于补气生血,健脾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但几乎没有利水退肿之功,这是很多医家都忽视的重要问题。生川黄芪偏于补益气血、升发阳气、生肌长肉等。炙北黄芪偏于补肝养血、提脓生肌,生北黄芪具通利小便、利水消肿、补气生津、强肝健脾等诸多作用,用于治疗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糖尿病、慢性溃疡、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高血压、肝硬化(腹水)和急慢性肾炎、消除肾病蛋白尿和补钾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临床上我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结核性胸水、腹水、肾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肺心病所至的严重性水肿,因患者长期使用大剂量的利尿剂后出现的水电解质紊乱和其它严重伴发病症时,大剂量使用生北芪往往能起到起死回生、事半功倍的良效;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剂量最时则30克,重用时可达500克,一定不会出现任何副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含有黄芪甙类和多糖类等化学成分,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稠度及凝固性,松弛平滑肌,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改

善血循环,尤其改善微循环,可以抑制动脉血栓的形成;能有效地降低脂质过氧化作用,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对减轻中风缺血引起的损伤有显著效果。,肿瘤患者使用黄芪主要是利用了它的补气脾生血、固表止汗与利水之功。放化疗期间的患者,通常都伴有脾胃虚弱、纳食不佳、疲乏倦参、血象下降,大量使用药芪能有力扭转这类症状。对于癌性发热出汗或体虚自汗患者,药方中也多加入黄芪,能固表止汗。胸水、腹水与心包各液病人,用黄芪能利尿退肿。 黄芪是中医补气要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主要成分为黄芪总黄酮、黄芪总多糖、黄芪总皂苷和氨基酸等, 据药理分析,对正常心脏有加强其收缩力的作用,对因中毒或疲劳而陷于衰竭的心脏其强心作用更加显著。还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还可消除肾炎的尿蛋白,有显著利尿作用。还能增强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及红血球。可保肝、防肝糖减少和抗菌作用。有抗病毒,防止感冒作用。能增强机体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和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其它还有降血糖作用、改变皮肤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促进溃疡面早日愈合等。总之,中医认为黄芪有益气固表,防病治病的作用。具有利尿降压、消炎镇痛、强心、抗氧自由基生成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大量的文献报道,黄芪可从多方面作用于机体,改善心血管、脑血管、糖尿病、肾病等相关血管性病变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内皮细胞等功能。因此,黄芪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其作用机制已引起广泛关注。在此,、 一、黄芪对血压的影响 高血压是导致冠心病的严重危险因素。大量的临床观察证明,黄芪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下降。黄芪对血压的影响包括有急性与慢性作用,它控制血压是从几个方面起作用的。

百部的功效与作用百部的药用价值

百部的功效与作用_百部的药用价值*导读:中药百部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百部的功效与作用、百部图片、百部的药用价值、百部的临床应用等,要想知道更多百部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百部简介 百部图片 百部的功效与作用 百部的药用价值 百部的临床应用 百部的配伍应用 百部的副作用 百部医书记载 百部简介 百部,中药名。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对叶百部的干燥块根。

直立百部,呈纺锤形,上端较细长,皱缩弯曲,长5~12cm,直径0.5~l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有不规则深纵沟,间或有横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角质样,淡黄棕色或黄白色,皮部较宽,中柱扁缩。气微,味甘、苦。 蔓生百部,两端稍狭细,表面多不规则皱褶和横皱纹。 对叶百部,呈长纺锤形或长条形,长8~24cm,直径0.8~2cm。表面浅黄棕色至灰棕色,具浅纵皱纹或不规则纵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至暗棕色,中柱较大,髓部类白色。 百部图片

百部的功效与作用 1、止咳化痰 古人多用百部治疗久咳,痰多,因久咳者肺气素虚,百步可根据寒热分别调理止咳化痰。风寒咳嗽则佐以生姜;肺热咳嗽则和蜜。用于肺结核、长期咳嗽、肺痨咳嗽、百日咳、哮喘等症。 2、温润肺气 肺气上逆则气喘咳嗽,百部苦而下泄,善降气,所以能够下气散肺热,主温肺。用于肺寒咳嗽、肺结核等症。 3、散热解表

百部润而不燥,能开泄降气,清肺热而解表,用于皮肤疥癣、湿疹、牛皮癣、遍身黄肿、皮炎、湿疹等症。 4、杀虫灭虱 据清代医学典籍《本草新编》记载,百部杀虫而不损耗气血,最有益于人,但是杀虫时需要量大一点,才能有效果。同时与人参、茯苓、白术等配伍可以降低百部味苦对肠胃的损伤。外用于头虱、体虱、蛲虫、阴部瘙痒、蛔虫病等病。 百部的药用价值 1、治肺寒壅嗽,微有痰:百部三两(炒),麻黄,杏仁四十个。上为末,炼蜜丸如芡实大,热水化下,加松子仁肉五十粒,糖丸之,含化大妙。(《小儿药证直诀》百部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