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实施内河航行船舶进出港报告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实施内河航行船舶进出港报告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实施内河航行船舶进出港

报告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公布日期】2017.03.22

•【文号】海船舶〔2017〕145号

•【施行日期】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运

正文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关于实施内河航行船舶进出港报告制度有

关事项的通知

海船舶〔2017〕14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海事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海事局,长江航务管理局,各有关航运公司,各直属海事局:

为便利船舶进出港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的修改决议,现决定取消内河航行船舶进出港签证,实施船舶进出港报告制度。为做好取消内河航行船舶进出港签证后的船舶安全监督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实施船舶进出港报告制度

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内河航行船舶以及进入内河航行的海船实施进出港报告制度。

二、船舶进出港报告注册和办理

航行于长江、珠江、黑龙江、京杭运河的四级以上高等级航道的内河船舶和进入内河航行的海船登录海事船舶进出港报告服务网(http://180.169.34.36)或手

机APP客户端(https://www.doczj.com/doc/1c19329929.html,),按照《内河航行船舶进出港报告办理指南》(附件1)的要求,办理船舶进出港报告。

未注册的用户登录海事船舶进出港报告服务网进行在线注册。已注册过电子签证账号的船舶无需重新申请注册,使用原账号登陆和办理。

航行其他水域的内河船舶可根据各省级海事管理机构制定的规则办理进出港报告。

三、取消内河航行船舶《船舶签证簿》和船舶IC卡

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取消中国籍内河航行船舶《船舶签证簿》和船舶IC卡的配备和使用。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均不再办理船舶签证簿和船舶IC卡的核发、换发和补发。《船舶登记簿》不再作为传播的法定文书。

四、加强培训和宣传

海事管理机构要利用多种有效方式,全面宣传船舶进出港报告制度的重要意义和便利措施、船舶进出港报告的操作流程以及行政相对人需要注意的事项,争取航运公司和广大船员的全力支持,确保船舶进出港报告制度的有效实施。

五、加强船舶安全监督

海事管理机构通过船舶进出港报告服务网查看船舶进出港报告情况,必要时结合AIS、VTS、CCTV、港口调度和客运售票系统等多种手段核实船舶航行动态和在船人员信息,加强对船舶进出港报告信息的现场核查、与相关单位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合检查机制,对不按相关规定进行船舶进出港报告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六、加强航运公司安全管理

各相关航运公司应根据船舶进出港签证取消和相关要求,及时修订完善公司和船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全面落实船舶安全主体责任。

各相关航运公司应切实采取措施,保证船舶适航、船员适任,船长应保证船舶

遵守船舶航行、停泊、作业的各项安全管理规定,保证船舶关键设施设备处于良好技术状态,保证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正常开启和使用。

七、加强指导

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内河船舶实施进出港报告工作的指导,根据需要在海事处(所)设置专门人员帮助船方协调解决相关业务或技术问题。部海事局制作了海事管理机构船舶进出港报告通讯录,并在部海事局外网网站和船舶报告服务网上公布。

为及时协调解决船舶进出港报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现提供应急小组联系方式如下:

上海海事局船舶动态监控中心:************;

外网申报:*************;

部海事局:************.

附件:1. 内河航行船舶进出港报告办理指南

2. 海事管理机构船舶进出港报告通讯录

附件1

内河航行船舶进出港报告办理指南

为规范船舶进出港报告行为,便利船舶进出港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的修改决议,制定本指南。

1 总则

1.1 适用范围:内河航行船舶在我国管辖水域内航行进行船舶进出港报告,应当遵守本指南。

1.2 定义:本指南所称进出港报告,是指船舶或者其经营人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方式报告船舶进出港信息的行为。

1.3 船舶、航运公司或其代理人可办理进出港报告。

2 船舶进出港信息报告一般规定

2.1 船舶首次办理船舶进出港报告前,应当登录海事船舶进出港报告服务网(http://180.169.34.36)进行在线注册。注册需提交船名、船舶识别号、船舶移动业务识别码(MMSI码)、联系人姓名和手机号码,船舶营运证(如有)等相关信息。手机号码为接收业务办理信息提示及验证的唯一途径,在传播进出港报告业务申办过程中,需保持该手机号码的畅通。对于100总吨以下的内河航行船舶,可免于提交船舶移动业务识别码(MMSI码)。

船籍港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对在线注册信息的核验,核验无误后,由系统生成船舶进出港报告账号和身份认证方式。

当船舶进出港报告注册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登录船舶进出港报告服务网办理变更。

2.2 已完成注册的船舶,办理进出港报告时可通过海事船舶进出港报告服务网(http://180.169.34.36)或者手机APP客户端(手机签证APP下载网站

https://www.doczj.com/doc/1c19329929.html,)进行申报。按规定填写并提交船舶动态、货物装载、在船人员、规费缴纳等相关信息。

申请人应当在船舶计划靠泊或者抵达作业点4小时前办理船舶进港报告,但提前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申请人在办理上一港出港报告并收到回执后,方能办理拟抵达港口的进港报告。航程时间不足4小时的,应当在离泊或驶离作业点后立即办理进港报告。

船舶抵港后,申请人应当在船舶离泊或者驶离作业点4小时前办理出港报告,但提前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船舶在港时间不足4小时的,应当在办妥进港报告后立即办理出港报告。

船舶进港报告与出港报告不可同时办理。

2.3 拖带运输的,被拖船进出港信息可由被拖船或拖船报告。

2.4 船舶应登录海事船舶进出港报告服务网或使用海事船舶进出港报告手机APP客户端,办理船舶进进出港报告。

2.5 船舶进出港报告,应当填写报送以下内容:

2.5.1 进港报告

.1 船舶航次动态信息:上一港、拟靠泊码头泊位、拟进港时间、进港船舶艏/尾吃水;

.2 在船人员信息:船员姓名、职务、适任证号;

.3 客货载运信息:载客人数、货物种类及货物数量、集装箱数量及重量等;

2.5.2 出港报告

.1 船舶航次动态信息:下一港、拟出港时间、出港船舶艏/尾吃水;

.2 在船人员信息:船员姓名、职务、适任证号;

.3 客货载运信息:载客人数、货物种类及货物数量、集装箱数量及重量等;

2.6 船舶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的信息应当如实反映情况,并对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当船舶报告的信息发生变化或与实际不符时,应重新办理进出港报告,并在备注栏中注明原因。

2.7 船舶应在航海日志内对办理进出港报告信息情况作相应的记载。

2.8 船舶由于抢险、救生等紧急事由不能按照规定程序报告进港或出港信息应在任务完成后及时补办进出港报告。

2.9 拖驳在中途要加解驳船时,加、解的船舶应当办理进出港报告。

2.10 所有适用船舶应当始终保持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IS)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准确显示本船信息。

3 船舶进出港报告特殊情形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船舶可以每天至少报告一次进出港信息:

.1 船舶在固定航线航行且单次航程不超过2小时的;

.2 船舶在固定水域范围内航行且单次航程不超过2小时的;

.3 港内作业船舶在港内作业时;

.4 短途航行客船、高速客船、旅游船以及渡船。

办理进出港报告时应填写自上一次报告时至本次报告期间的载客、载货情况,准确填写航次数和平均的载客载货量。

4 船舶进出港报告信息反馈

4.1 船舶成功提交进出港报告信息后,系统会向船舶预留的手机反馈信息收妥回执,并对船舶提交的进出港报告信息进行安全校验,校验后的提示信息也将反馈至船舶。

4.2 船舶应当根据接收到的安全校验提示信息,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3 船舶在提交进出港报告信息后,未收到确认回执的,应主动联系拟抵达港口或者驶离港口的海事管理机构。

5 船舶进出港报告注意事项

5.1 船舶应当妥善保管船舶进出港报告账号和身份认证方式,并承担因保管或使用不善造成的不利后果。

5.2 船舶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互联网、通信信息安全以及保密、人身权益、版权等相关规定,不得利用船舶进出港报告系统进行任何违法、侵权等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实施内河航行船舶进出港报告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实施内河航行船舶进出港 报告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公布日期】2017.03.22 •【文号】海船舶〔2017〕145号 •【施行日期】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运 正文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关于实施内河航行船舶进出港报告制度有 关事项的通知 海船舶〔2017〕14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海事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海事局,长江航务管理局,各有关航运公司,各直属海事局: 为便利船舶进出港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的修改决议,现决定取消内河航行船舶进出港签证,实施船舶进出港报告制度。为做好取消内河航行船舶进出港签证后的船舶安全监督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实施船舶进出港报告制度 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内河航行船舶以及进入内河航行的海船实施进出港报告制度。 二、船舶进出港报告注册和办理 航行于长江、珠江、黑龙江、京杭运河的四级以上高等级航道的内河船舶和进入内河航行的海船登录海事船舶进出港报告服务网(http://180.169.34.36)或手

机APP客户端(https://www.doczj.com/doc/1c19329929.html,),按照《内河航行船舶进出港报告办理指南》(附件1)的要求,办理船舶进出港报告。 未注册的用户登录海事船舶进出港报告服务网进行在线注册。已注册过电子签证账号的船舶无需重新申请注册,使用原账号登陆和办理。 航行其他水域的内河船舶可根据各省级海事管理机构制定的规则办理进出港报告。 三、取消内河航行船舶《船舶签证簿》和船舶IC卡 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取消中国籍内河航行船舶《船舶签证簿》和船舶IC卡的配备和使用。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均不再办理船舶签证簿和船舶IC卡的核发、换发和补发。《船舶登记簿》不再作为传播的法定文书。 四、加强培训和宣传 海事管理机构要利用多种有效方式,全面宣传船舶进出港报告制度的重要意义和便利措施、船舶进出港报告的操作流程以及行政相对人需要注意的事项,争取航运公司和广大船员的全力支持,确保船舶进出港报告制度的有效实施。 五、加强船舶安全监督 海事管理机构通过船舶进出港报告服务网查看船舶进出港报告情况,必要时结合AIS、VTS、CCTV、港口调度和客运售票系统等多种手段核实船舶航行动态和在船人员信息,加强对船舶进出港报告信息的现场核查、与相关单位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合检查机制,对不按相关规定进行船舶进出港报告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六、加强航运公司安全管理 各相关航运公司应根据船舶进出港签证取消和相关要求,及时修订完善公司和船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全面落实船舶安全主体责任。 各相关航运公司应切实采取措施,保证船舶适航、船员适任,船长应保证船舶

长江海事局船舶进港报告制实施指导意见

长江海事局船舶进港报告制实施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施船舶进港报告制,旨在规范船舶进港报告行为,及早掌握船舶进港动态,加强对重点船舶的有效监管,维护港区通航秩序,更好地服务管理相对人,以促进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原则 1、依法报港原则。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船舶进港报告的有关规定,对船舶实施进港报告。 2、便民服务原则。既要严格监管报港船舶,又要做好服务工作,充分体现便民利民。 3、分步实施原则。根据辖区安全监管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种类的船舶,采取分步实施进港报告。 三、船舶进港报告的实施 (一)报港船舶范围 “四客一危”船舶、600总吨以上的货船。 其他船舶如果条件成熟的,可以逐步纳入报港范围。 (二)报告方式 船舶进港报告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采用甚高频电话、手机电话、手机短信、固定电话、传真、GPS、书面等方式进行报告。 各分支局应当根据辖区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选择上述方式中至少三种供船舶选择。 (三)报告内容 船舶进港报告的内容原则上不超过三项,一般情况下只需要报告船名、到港时间、拟停泊的码头、泊位。 但船舶选择书面报告的,首次报告应按照附录1的内容进行报

告,第二次以后按照简化后的附录2内容报告。 (四)报告方法 1、航次签证的船舶应当在抵达目的港装卸作业点前24小时内按海事管理机构规定的报告方式、报告内容报告船舶进港情况。 2、年度定期签证和定线航行的定期签证船舶,应当在船舶每次进港前24小时内按航次签证船舶的要求进行报告。 3、固定水域内的定期签证船舶应当在定期签证批准的有效期内每周向办理定期签证的海事管理机构进行报告。 4、客(汽)渡船每天首班开航前和末班收班后进行报告; 5、港内加油船舶进港报告与每七天一次的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定期申报一并进行; 6、载运危险货物的船舶,在办理危险货物申报时一并报告。 7、船队进港报告由拖轮统一办理。 8、港内移泊作业的船舶应当在移泊作业前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 (五)报港船舶签证的办理 进港报告已受理的航次签证船舶,应当在船舶出港前24小时内到相应的船舶签证点办理船舶进出港签证。 船舶签证点在办理船舶签证前,应当核实船舶进港报告情况。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单位要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应在政务中心、船舶签证点张贴公告以及通过通信信息台,主动向相关单位、船公司、船员宣传实施船舶进港报告制的目的、意义、办法。 (二)加强培训,明确职责。各分支局应加强船舶进港报告制的培训,确保船舶进港报告受理人员、签证人员、现场海事执法人员正确理解船舶进出港报告的要求;局船舶处要加强船舶进港报告

中国船舶报告系统管理规定

中国船舶报告系统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保证中国船舶系统的有效运行,提高搜救行动的效率,保障海上人命、财产的安全,保护海洋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船舶报告系统是指船舶使用规定的报告格式和程序向中国船舶报告管理中心报告,各海上搜救中心应用报告信息对遇险船舶组织救助的一种制度。中国船舶报告系统由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船舶报告管理中心、区域海上搜救中心、报告接收站和参加中国船舶报告系统的船舶组成。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是中国船舶报告系统的主管机关。各级海事机构须检查、敦促符合强制参加中国船舶报告系统的船舶参加中国船舶报告系统,并向志愿参加船舶宣传中国船舶报告系统。船舶所有人、经营人或代理人须督促船舶遵守本规定参加船舶报告系统。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其他国家领海和内水以外的北纬9°以北,东经130°以西的海域,以下称“中国船舶报告区域。” 第五条本规定适用于航行在中国船舶报告区域内的下列船舶: (一)航行在中国船舶报告区域内,且航行时间超过6小时的下列船舶,必须加入中国船舶报告系统: (二)航行于国际航线300总吨及以上的中国籍船舶; (三)航行于中国沿海航线1600总吨及以上的中国籍船舶; (四)2005年1月1日后航行于中国沿海航线300总吨及以上的中国籍船舶; (五)中国政府鼓励外国籍船舶和本条(一)款规定以外的中国籍船舶志愿加入中国船舶报告系统。

加入中国船舶报告系统的船舶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六条加入中国船舶报告系统的船舶应当按照《中国船舶报告系统船长指南》中规定的报告方式、种类、格式、内容和要求进行报告。《中国船舶报告系统船长指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负责制定并颁布实施。 第七条报告接收站负责接收船舶报告信息,保证及时、准确地将接收到的船舶报告信息提供给船舶报告管理中心,或能够被船舶报告管理中心及时、准确地采集。船舶所有人、经营人或代理人应通过有效的通讯方式,及时、准确地向船舶报告管理中心提供船舶报告信息。 第八条船舶报告管理中心应及时、准确地处理采集的信息。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和各区域海上搜救中心根据搜救需要,利用中国船舶报告系统的信息组织搜救。 第九条在船舶或航空器遇险或可能遇险的情况下,各海上搜救中心应根据搜救的需要从船舶报告管理中心调取信息。船舶报告的信息只能用于船舶或航空器遇险救助、航行安全和防止海域污染等海上安全管理,不得将船舶报告信息用于其它目的。 第十条参加船舶报告和参与救助行动的船舶应保持通信畅通。 第十一条对有特殊贡献的船舶或听从指挥积极参与救助的船舶,由主管机关或主管机关指定的机构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十二条本规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本规定自2001年6月1日起施行。

船舶船舶进出港报告须知

船舶进出港报告须知 1.0 概述 本须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的修改决 议中有关取消内河航行船舶进出港签证,对航行于长江等水域四 级以上高等级航道的内河船舶实施船舶进出港报告制度的通知 精神和《内河航行船舶进出港报告办理指南》中相关规定,结合 危险品船舶的实际情况而建立,要求船舶严格按照指南履行电子 签证账号注册、登录和进出港报告办理等工作职责。 2.0 职责 船舶进出港报告工作申请人原则上由二副负责办理,对配备有三 副岗位的船舶由三副负责办理,未配备三副、二副等岗位的船舶 由驾驶员负责办理,并在航行日志内对办理进出港报告信息情况 作相应的记载,船长负责监督船舶进出港报告工作的落实情况。 3.0 操作要求 3.1 船舶在线注册 3.1.1 首次办理进出港报告的船舶应当登录海事船舶进出港报告服务 网(http://180.169.34.36),并提交船名、船舶识别号、船舶 移动业务识别码(MMSI码)、联系人姓名和手机号码、船舶营运 证等相关信息,进行在线注册。经船籍港海事管理机构核验无误 后,由系统生成船舶进出港报告账号和身份认证方式。 3.1.2 当船舶进出港报告注册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登录船舶进出 港报告服务网办理变更。

3.2 船舶办理进出港报告前,应检查船舶是否符合进出港报告的条 件: 3.2.1 配备足以保证航行安全的船员; 3.2.2 载货符合装载技术要求及载重线规定; 3.2.3 船舶应通过主管机关批准的危险货物申报,装载情况符合船舶装 载危险货物的安全规定; 3.2.4 船舶尺度和货物载运量符合拟通过的船闸、桥梁、架空设施、浅 槽航道的通航规定和要求; 3.2.5 已按船舶安全检查通知书的要求纠正所存在的缺陷,并已复查合 格; 3.2.6 已按规定向主管机关交纳港口建设费等各项规费; 3.2.7 按国家规定必须投保船舶一切险、油污险等险种的船舶,持有有 效的保险文书或证明文件; 3.2.8 没有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3.3 注册成功后的船舶进出港信息报告一般规定 3.3.1 已完成注册的船舶,办理进出港报告时可通过海事船舶进出港报 告服务网(http://180.169.34.36)或手机APP客户端(手机签 证APP下载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1c19329929.html,)进行申报。按规定填写 并提交船舶动态、货物装载、在船人员、规费缴纳等相关信息。 3.3.2 船舶进港报告:申请人应当在船舶计划靠泊或者抵达作业点4小 时前办理进港报告(航程时间不足4小时的,应当在离泊或驶离 作业点后立即办理进港报告),但提前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申 请人在办理上一港出港报告并收到回执后,方能办理拟抵达港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2019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2019年修订) 正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2002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5号公布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7年3月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根据2019年3月2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内河交通安全管理,维护内河交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通航水域从事航行、停泊和作业以及与内河交通安全有关的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内河交通安全管理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便群众、依法管理的原则,保障内河交通安全、有序、畅通。 第四条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在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负责全国内河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在中央管理水域设立的海事管理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中央管理水域以外的其他水域设立的海事管理机构(以下统称海事管理机构)依据各自的职责权限,对所辖内河通航水域实施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的内河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内河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 乡(镇)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内河交通安全管理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行政村和船主的船舶安全责任制; (二)落实渡口船舶、船员、旅客定额的安全管理责任制; (三)落实船舶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专门人员; (四)督促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和船员遵守有关内河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第二章船舶、浮动设施和船员 第六条船舶具备下列条件,方可航行: (一)经海事管理机构认可的船舶检验机构依法检验并持有合格的船舶检验证书; (二)经海事管理机构依法登记并持有船舶登记证书; (三)配备符合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船员; (四)配备必要的航行资料。 第七条浮动设施具备下列条件,方可从事有关活动: (一)经海事管理机构认可的船舶检验机构依法检验并持有合格的检验证书; (二)经海事管理机构依法登记并持有登记证书; (三)配备符合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掌握水上交通安全技能的船员。 第八条船舶、浮动设施应当保持适于安全航行、停泊或者从事有关活动的状态。 船舶、浮动设施的配载和系固应当符合国家安全技术规范。 第九条船员经水上交通安全专业培训,其中客船和载运危险货物船舶的船员还应当经相应的特殊培训,并经海事管理机构考试合格,取得相应的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方可担任船员职务。严禁未取得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的船员上岗。 船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严格依法履行职责。 第十条船舶、浮动设施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当加强对船舶、浮动设施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相应的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并对船舶、浮动设施的交通安全负责;不得聘用无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的人员担任船员;不得指使、强令船员违章操作。 第十一条船舶、浮动设施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当根据船舶、浮动设施的技术性能、船员状况、水域和水文气象条件,合理调度船舶或者使用浮动设施。 第十二条按照国家规定必须取得船舶污染损害责任、沉船打捞责任的保险文书或者财务保证书的船舶,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必须取得相应的保险文书或者财务担保证明,并随船携带其副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修订)-国务院令第58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修订) 正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2002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5号公布 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令第588号《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内河交通安全管理,维护内河交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通航水域从事航行、停泊和作业以及与内河交通安全有关的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内河交通安全管理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便群众、依法管理的原则,保障内河交通安全、有序、畅通。 第四条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在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负责全国内河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在中央管理水域设立的海事管理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中央管理水域以外的其他水域设立的海事管理机构(以下统称海事管理机构)依据各自的职责权限,对所辖内河通航水域实施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的内河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内

河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 乡(镇)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内河交通安全管理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行政村和船主的船舶安全责任制; (二)落实渡口船舶、船员、旅客定额的安全管理责任制; (三)落实船舶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专门人员; (四)督促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和船员遵守有关内河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第二章船舶、浮动设施和船员 第六条船舶具备下列条件,方可航行: (一)经海事管理机构认可的船舶检验机构依法检验并持有合格的船舶检验证书; (二)经海事管理机构依法登记并持有船舶登记证书; (三)配备符合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船员; (四)配备必要的航行资料。 第七条浮动设施具备下列条件,方可从事有关活动: (一)经海事管理机构认可的船舶检验机构依法检验并持有合格的检验证书; (二)经海事管理机构依法登记并持有登记证书; (三)配备符合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掌握水上交通安全技能的船员。 第八条船舶、浮动设施应当保持适于安全航行、停泊或者从事有关活动的状态。 船舶、浮动设施的配载和系固应当符合国家安全技术规范。 第九条船员经水上交通安全专业培训,其中客船和载运危险货物船舶的船员还应当经相应的特殊培训,并经海事管理机构考试合格,取得相应的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方可担任船员职务。严禁未取得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的船员上岗。 船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严格依法履行职责。 第十条船舶、浮动设施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当加强对船舶、浮动设施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相应的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并对船舶、浮动设施的交通安全负责;不得聘用无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的人员担任船员;不得指使、强令船员违章操作。 第十一条船舶、浮动设施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当根据船舶、浮动设施的技术性能、船员状况、水域和水文气象条件,合理调度船舶或者使用浮动设施。 第十二条按照国家规定必须取得船舶污染损害责任、沉船打捞责任的保险文书或者财务保证书的船舶,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必须取得相应的保险文书或者财务担保证明,并随船携带其副本。 第十三条禁止伪造、变造、买卖、租借、冒用船舶检验证书、船舶登记证书、船员适任证书或者其

船舶进出港报告制度

船舶进出港报告制度 船舶进出港报告制度是指船舶在进出港口时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提交相关报告的制度。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船舶的安全和港口的顺畅运营。 船舶进出港报告制度的实施主体是船舶公司和港口管理部门。船舶公司必须向港口管理部门提前提交进出港计划,并在船舶抵达或驶离港口前一定时间内提交船舶进出港报告。这些报告需要包括船舶的相关信息,如船名、船籍、船主、载货情况等,以及船舶的运行状况,如航次、船舶状态、预计抵达或离港时间等。 船舶进港报告主要用于港口管理部门进行船舶进港安排。根据报告中的船舶信息和运行状况,港口管理部门可以合理安排船舶在港的位置和作业计划,以确保港口运营的高效和有序。此外,进港报告还可以提供给港口相关部门和船舶配套服务单位,以便他们提前做好接待和服务准备工作。 而船舶出港报告主要用于港口管理部门进行船舶离港安排。根据报告中的船舶信息和运行状况,港口管理部门可以合理安排船舶离港的时间和顺序,以避免船舶之间的碰撞和拥堵。此外,出港报告还可以提供给港口相关部门和船舶配套服务单位,以便他们提前做好船舶的准备工作并通知相关方面。 船舶进出港报告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增强船舶公司和港口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提高船舶运营的效率和港口的管理水平。同时,这一制度也能够提高港口的安全性和航道的畅通性,减

少船舶事故的发生。此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船舶进出港报告制度还可以用于提醒港口管理部门和船舶公司注意安全,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总之,船舶进出港报告制度是一项重要的航运管理制度,通过规范和监督船舶进出港的行为,可以确保船舶的安全和港口的正常运营。船舶公司和港口管理部门必须共同遵守和实施这一制度,以促进航运行业的发展和港口的繁荣。

船舶进出港报告管理办法

船舶进出港报告管理办法 为加强船舶进出港报告管理,维护海上交通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关于完善船舶进出港报告制度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加强船舶进出港报告审核,提高船舶安全性管理水平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出港报告的报送 船舶进出港报告由船舶船长或船员提交,提交地点包括船舶登记台帐管理处、船舶审核台帐管理处、海事局、港口和搭靠港口或海上停泊港口,并由报告提交人签字确认。 第二条出港报告的审核 (一)船舶进出港报告由海事局审核。审核时间应在船舶进出港前三十分钟。 (二)审核应以船舶、航行资料、持票乘客名单、搭靠事由及有关审核文件共同审核为准。 (三)如审核有缺陷,海事局可以将该船舶进出港报告退回重新提交,也可以拒绝作出批准。 第三条舶进出港报告的记录 (一)船舶进出港报告应记录在报告管理本上,并存档备查。 (二)船舶进出港报告应经审核后记录在船舶安全检查日志中。 第四条规记录 (一)若船舶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海事局应当必要时记录在船舶安全检查日志中。

(二)若船舶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海事局应当责令船舶休息,暂停开航。若船舶未经批准依然申请进出港,海事局可以拒绝作出批准,并记录在船舶安全检查日志中。 第五条施细则 本办法由(国家级适用)各具体实施,解释权在法律法规面前属于海事局。 附件: 1、《船舶进出港报告审核表》 2、《船舶安全检查日志》 结论 以上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船舶进出港报告管理办法》,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海上交通安全,有效管理船舶进出港报告,防止相关违法行为的发生。通过建立完善的进出港报告管理机制,有助于提高船舶安全性管理水平,保障海上交通安全。

中国船舶报告制度

中国船舶报告制度 一、船舶登记报告 1. 船舶在投入运营前,必须向中国海事局或其授权的海事管理机构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船舶的名称、船舶所有人、船舶国籍、船舶吨位、船舶长度、船舶宽度、船舶高度、船舶吃水深度、船舶排水量、船舶载重吨等。 2. 船舶登记报告的提交方式为书面报告或电子报告,具体方式由海事管理机构确定。 二、船舶进出港报告 1. 船舶在进出港口前,必须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船舶的名称、船舶所有人、船舶国籍、船舶吨位、船舶长度、船舶宽度、船舶高度、船舶吃水深度、船舶排水量、船舶载重吨等,以及船舶的进港和出港时间、进港和出港地点等。 2. 船舶进出港报告的提交方式为书面报告或电子报告,具体方式由海事管理机构确定。 三、船舶动态报告 1. 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必须及时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船位、航向、航速等动态信息。 2. 船舶动态报告的提交方式为电子报告,具体方式由海事管理机构确定。 四、船舶安全检查报告 1. 船舶在每次进出港口时,必须接受海事管理机构的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的内容包括船舶的结构、设备、设施、人员配备等。 2. 安全检查结束后,海事管理机构将出具安全检查报告,对船舶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价。 3. 船舶安全检查报告的提交方式为书面报告或电子报告,具体方式由海事管理机构确定。 五、船舶事故报告 1. 船舶在发生事故后,必须立即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事故情况。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等。 2. 事故报告的提交方式为书面报告或电子报告,具体方式由海事管理机构确定。同时,海事管理机构将根据事故情况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和调查工作。 3. 事故报告是海事管理机构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的重要依据,也是保险公司对事故进行理赔的重要依据。因此,事故报告必须真实、准确、完整。 以上是中国船舶报告制度的主要内容,希望对广大船员和航运企业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广大船员和航运企业能够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船舶的安全和运营。

船舶进出港报告管理办法

船舶进出港报告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船舶进出港报告行为,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监督规则》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国籍船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水域内发生进出港口、港外装卸站等行为,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不适用于军事船舶、渔业船舶和体育运动船艇。 本办法所称船舶进出港报告,是指船舶(包括其所有人、经营人、管理人)通过互联网、电话、传真电话电话、短信等方式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进出港口、港外装卸站等信息的行为。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是船舶进出港报告的主管机关(以下简称主管机关),负责全国的船舶进出港报告的管理工作。 各直属海事管理机构和具有水上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地方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海事管理机构)具体负责进出本辖区船舶进出港报告信息接收与核查及相关管理、本机构登记船舶在主管机关确定的相关海事信息平台或系统的在线注册等工作。 1

第四条船舶进出港报告管理遵循依法、公正、诚信、便民的原则。 第二章报告情形 第五条船舶有下列情形的,应当向预计驶离或者抵达地海事管理机构报告船舶进出港信息: (一)驶入码头、泊位、船舶修造厂、锚地(停泊区)、安全作业区、海上作业平台、装卸站进行货物装卸、驳运、人员上下、修造、作业、物资补给或者污染物接收的,应进行进港报告; (二)进行货物装卸、驳运、人员上下、修造、作业、物资补给或者污染物接收后驶出码头、泊位、船舶修造厂、锚地(停泊区)、安全作业区、海上作业平台、装卸站的,应进行出港报告。 第六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船舶,无需进行进出港报告:(一)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由境外驶入境内,或由境内驶往境外,已按规定办理该航次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手续的; (二)船舶修造厂自用辅助船在厂内航行作业; (三)船舶仅航经港区不进行货物装卸、人员上下、物资补给、污染物接收等作业的; (四)公务船艇执行维权、执法等公务活动的。 2

福州港船舶动态报告规定

福州港船舶动态报告规定(试行)通告发布单位:福州海事局 第一条为加强福州港船舶进出港管理,维护水上通航秩序,提供船舶航行安全保障信息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福州市海上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进出福州港的下列船舶: (一)客船(渡船除外); (二)载运危险货物的船舶; (三)外国籍及港澳台船舶; (四)300总吨及以上中国籍船舶; (五)操纵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 (六)其他自愿参加的船舶。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州海事局(以下简称福州海事局)负责福州港船舶动态报告的监督管理工作,为参加动态报告的船舶提供船舶交通、异常天气以及海上安全等信息。 福州海事局指挥中心负责受理福州港船舶动态报告。 第四条福州港水域报告线的设定: (一)罗源湾港区报告线:以可门角灯桩(26°25 ′″N /119°50 ′″E)为圆心,5海里为半径,方位330°~150°的圆弧线。 (二)闽江口内港区: 1.第一报告线:以七星礁灯桩(26°04 ′″N /119°49 ′″E )为圆心, 5海里为半径,方位300°~240°的圆弧线; 2.第二报告线:以北龟岛(26°08 ′″N /119°35 ′″E)与南龟岛灯桩( 26°07′″N /119°35 ′″E)的连线(该报告线适用于A级航区的内河船舶以及300~500总吨的沿海小型船舶);使用本报告线,可在距该报告线上下游1海里范围内报告。 (三)松下港区、江阴港区、海坛海峡: 1.北侧报告线:以竹排屿灯桩(25°42 ′″N /119°43 ′″E)为圆心, 10海里为半径,方位310°~150°的圆弧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内航行船舶进出港报告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内航行 船舶进出港报告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海事局 •【公布日期】2020.02.24 •【字号】上海海事局公告2020年第2号 •【施行日期】2020.03.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运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内航行船舶进 出港报告的公告 上海海事局公告2020年第2号2020年2月24日解读文件:https://https://www.doczj.com/doc/1c19329929.html,/zcjd/76439.jhtml 为保障上海港水域交通安全,全面掌握进出上海港的船舶、船员信息,根据《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关于实施国内航行海船进出港报告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海船舶〔2016〕619号)、《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关于实施内河航行船舶进出港报告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海船舶〔2017〕145号)、《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所辖港口和通航水域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沪交港〔2020〕10号),现就进一步规范国内航行船舶进出上海港报告制度实施的相关要求,公告如下: 一、船舶应严格按照船舶进出港报告制度的各项要求,及时并如实填报船舶航次动态信息、在船人员信息、客货载运信息;未按规定办理进出港报告的船舶,辖

区海事部门将予以行政处罚,必要时采取禁止进港或责令离港措施。 二、船舶应安装符合规范、标准的AIS设备,显示正确的船舶信息,在上海港航行、停泊期间保持正常开启状态。 三、港口企业生产作业计划和作业船舶动态信息,应在进港作业船舶靠泊前24小时报送至辖区海事部门(报送方式见本公告附件)。港口企业应当确保报送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如生产作业计划发生变更,应及时对报送信息进行撤销或更正。 四、船舶进港报告应事先同港口企业确认作业计划信息。未经作业计划确认的船舶,辖区海事部门将评估其是否对港口安全构成威胁,必要时禁止其进港或者责令其离港。港口企业应做好船港界面的安全工作,一旦发现船舶有瞒报、谎报进出港或其他违法行为的,应及时报告辖区海事部门。 五、上海港辖区内的港内作业船舶、在固定航线航行且单航次不超过2小时的船舶、在固定水域范围内航行且单航次不超过2小时的船舶,应于2020年3月1日前,到辖区海事部门进行备案。 六、本公告自2020年3月1日起实施。 特此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 2020年2月24日附件 上海港港口企业作业船舶动态信息报送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监督规则(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20年第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监督规则(2020) 正文: ----------------------------------------------------------------------------------------------------------------------------------------------------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监督规则 (2017年5月23日交通运输部发布,根据2020年3月16日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监督规则〉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水上人命、财产安全,防止船舶造成水域污染,规范船舶安全监督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我国缔结或者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对中国籍船舶和水上设施以及航行、停泊、作业于我国管辖水域的外国籍船舶实施的安全监督工作。 本规则不适用于军事船舶、渔业船舶和体育运动船艇。 第三条船舶安全监督管理遵循依法、公正、诚信、便民的原则。 第四条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船舶安全监督工作。 国家海事管理机构统一负责全国船舶安全监督工作。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按照职责和授权开展船舶安全监督工作。 第五条本规则所称船舶安全监督,是指海事管理机构依法对船舶及其从事的相关活动是否符合法律、

法规、规章以及有关国际公约和港口国监督区域性合作组织的规定而实施的安全监督管理活动。船舶安全监督分为船舶现场监督和船舶安全检查。 船舶现场监督,是指海事管理机构对船舶实施的日常安全监督抽查活动。 船舶安全检查,是指海事管理机构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对船舶的安全和防污染技术状况、船员配备及适任状况、海事劳工条件实施的安全监督检查活动,包括船旗国监督检查和港口国监督检查。 第六条海事管理机构应当配备必要的人员、装备、资料等,以满足船舶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 第七条船舶现场监督应当由具备相应职责的海事行政执法人员实施。 第八条从事船舶安全检查的海事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取得相应等级的资格证书,并不断更新知识。 第九条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对船舶安全状况的社会监督机制,公布举报、投诉渠道,完善举报和投诉处理机制。 海事管理机构应当为举报人、投诉人保守秘密。 第二章船舶进出港报告 第十条中国籍船舶在我国管辖水域内航行应当按照规定实施船舶进出港报告。 第十一条船舶应当在预计离港或者抵港4小时前向将要离泊或者抵达港口的海事管理机构报告进出港信息。航程不足4小时的,在驶离上一港口时报告。 船舶在固定航线航行且单次航程不超过2小时的,可以每天至少报告一次进出港信息。 船舶应当对报告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 第十二条船舶报告的进出港信息应当包括航次动态、在船人员信息、客货载运信息、拟抵离时间和地点等。 第十三条船舶可以通过互联网、传真、短信等方式报告船舶进出港信息,并在船舶航海或者航行日志内作相应的记载。 第十四条海事管理机构与水路运输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信息平台,共享船舶进出港信息。 第三章船舶综合质量管理 第十五条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建立统一的船舶综合质量管理信息平台,收集、处理船舶相关信息,建立船舶综合质量档案。 第十六条船舶综合质量管理信息平台应当包括下列信息: (一)船舶基本信息; (二)船舶安全与防污染管理相关规定落实情况; (三)水上交通事故情况和污染事故情况; (四)水上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被海事管理机构行政处罚情况;

54.中国船舶报告系统船长指南

中国船舶报告系统管理规定(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颁布“中国船舶报告系统管理规定”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关于颁布“中国船舶报告系统管理规定”的通知 海通航字[2001]215号2001年4月13日 各有关单位: 为提高搜救效率,保障海上人命、财产安全,我国投资建设了用于保证船舶安全的“中国船舶报告系统”。该系统软、硬件的编制和安装工作已经完成,将于2 001年6月1日试开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为保证中国船舶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我局制定了“中国船舶报告系统管理规定”似下简称“规定”),现予颁布,请遵照执行。同时根据“规定”,我局起草了“中国船舶报告系统”(CHISREP)船长指南(以下简称“船长指南”),供执行“规定”时参考。 二、我局已委托上海海事局印制了“规定”和船长指南”单行本,请各海事局及相关单位统计本地区或本单位需求数量,于5月1日前将需求数量报上海海事局。 三、各海事局要做好中国船舶报告系统开通前、后的宣传工作负责将“规定”和“船长指南”发放到相关船舶或单位;督促“规定”中的强制参加船舶加入船舶报告系统,并将船舶是否加入中国船舶报告系统作为船舶安全检查的内容之一,严格检查;同时做好鼓励非强制参加船舶参加中国船舶报告系统工作。 四、船舶所有人、经营人或船舶代理人要积极向有关船舶宣传中国船舶报告系统,敦促船舶遵守“规定”,按“船长指南”有关规定参加中国船舶报告系统。五、各海上搜救中心、船舶报告管理中心、各用户端站和报告接收站的有关工作人员要恪尽职守,对违反“规定”造成后果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上海海事局联系电话:21-65078144,65073273 传真:21-65689469 附件:中国船舶报告系统管理规定(试行) 中国船舶报告系统(CHUSREP)船长指南 中国船舶报告系统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条为保证中国船舶系统的有效运行,提高搜救行动的效率,保障海上人命、财产的安全,保护海洋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船舶报告系统是指船舶使用规定的报告格式和程序向中国船舶报告管理中心报告,各海上搜救中心应用报告信息对遇险船舶组织救助的一种制度。中国船舶报告系统由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船舶报告管理中心、区域海上搜救中心、报告接收站和参加中国船舶报告系统的船舶组成。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是中国船舶报告系统的主管机关。各级海事机构须检查、敦促符合强制参加中国船舶报告系统的船舶参加中国船舶报告系统,并向志愿参加船舶宣传中国船舶报告系统。船舶所有人、经营人或代理人须督促船舶遵守本规定参加船舶报告系统。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其他国家领海和内水以外的北纬9°以北,东经130°以西

浙江省地方海事局关于实施内河航行船舶进出港报告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

浙江省地方海事局关于实施内河航行船舶进出港报告 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浙江省地方海事局 •【公布日期】2017.04.01 •【字号】浙地海〔2017〕2号 •【施行日期】2017.04.0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交通运输 正文 浙江省地方海事局关于实施内河航行船舶进出港报告制度有 关事项的通知 浙地海〔2017〕2号各市地方海事局: 现将部海事局《关于实施内河航行船舶进出港报告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海船舶〔2017〕145号)转发给你们,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航行于我局管辖水域的内河船舶和进入内河航行的海船,原则上应按部海事局《通知》要求,通过海事船舶进出港报告服务网或手机APP客户端实施船舶进出港报告。遇船舶进出港报告账号未注册、船舶进出港报告服务网临时故障等情形,海事管理机构应允许船舶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办理进出港报告,由海事管理机构在1个工作日内录入船舶进出港报告服务网,船舶报告的内容应覆盖《通知》所附《内河航行船舶进出港报告办理指南》第2.5条的要求。 二、各地海事管理机构要加大辖区登记船舶的进出港报告注册推广力度,6月底之前船舶进出港报告的注册率要达到90%以上,9月底前注册率要基本全覆盖。

三、跨地市航行的客船、高速客船、旅游客船应实施船舶进出港航次报告,渡船和不跨地市航行的航行客船、高速客船、旅游客船每天应至少报告一次进出港信息。 四、渡船如确因条件限制无法通过互联网、手机实施进出港报告的渡船,各县级海事管理机构应与渡口主管部门协商,经市级海事管理机构同意,可采用电话、传真等形式报告,由海事管理机构在2个工作日内录入船舶进出港报告服务网。 五、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应加强现场监督检查,要综合运用船舶进出港报告服务网、AIS、CCTV等信息化设备,结合现场巡航巡查,加大船舶进出港报告信息的核查力度。自7月1日起对不按规定进行船舶进出港报告的,严格按照《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处理。 六、本通知自2017年4月5日起施行。 浙江省地方海事局 2017年4月1日

关于更新规范性文件的请示-海南海事局

关于更新规范性文件的请示-海南海事局

关于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目录清单更新情况的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以2015年第3号公告发布了《关于公布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的公告》。根据《海事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及备案办法》(海政法〔2015〕528号),规范性文件目录清单实施动态更新。现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目录更新情况说明如下: 一、目录清单更新情况(截至2015年9月30日) (一)增加新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1.《关于印发船载B级自动识别系统(AIS)新增技术要求的通知》(海船舶〔2015〕368号) 2.《海事规费稽查管理办法》(海征稽〔2015〕408号) 3.《关于印发海事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通知》(海政法〔2015〕469号) 4.《关于进一步规范船员任解职管理工作的通知》(海船员〔2015〕458号) 5.《私人武装保安在船护航证明签发管理办法》(海船舶〔2015〕471号) (二)删减被废止的规范性文件 — 2 —

— 3 —

3.关于印发《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发证程序》的通知(海安全〔2016〕62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调整气胀式救生筏检修站管理模式的通知(海船检〔2016〕160号) (二)删减被废止的规范性文件 1.《船舶海事签证办法》(港监字〔1995〕230号) 2.《关于重新发布〈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发证规则〉和〈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发证程序〉的通知》(海安全〔2001〕588号) 3.《关于气胀式救生筏检修站认可问题的通知》(海船检字〔2001〕54号) 4.《关于印发<救生筏检修站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海船检〔2001〕728号) 5.《关于印发气胀式救生筏及海上撤离系统检修站认可条件和认可指南的通知》(海船检〔2013〕220号) 四、目录清单更新情况(截至2016年5月31日) (一)增加新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1.《关于海员证申办有关事项的通知》(海船员〔2016〕195—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2017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2017年修 订)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务院 •【公布日期】2017.03.01 •【文号】国务院令第676号 •【施行日期】2017.03.01 •【效力等级】行政法规 •【时效性】已被修改 •【主题分类】水运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2002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5号公布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7年3月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 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内河交通安全管理,维护内河交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通航水域从事航行、停泊和作业以及与内河交通安全有关的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内河交通安全管理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便群众、依法管理的原则,保障内河交通安全、有序、畅通。 第四条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在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负责全国内河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在中央管理水域设立的海事管理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

市人民政府在中央管理水域以外的其他水域设立的海事管理机构(以下统称海事管理机构)依据各自的职责权限,对所辖内河通航水域实施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的内河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内河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 乡(镇)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内河交通安全管理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行政村和船主的船舶安全责任制; (二)落实渡口船舶、船员、旅客定额的安全管理责任制; (三)落实船舶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专门人员; (四)督促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和船员遵守有关内河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第二章船舶、浮动设施和船员 第六条船舶具备下列条件,方可航行: (一)经海事管理机构认可的船舶检验机构依法检验并持有合格的船舶检验证书; (二)经海事管理机构依法登记并持有船舶登记证书; (三)配备符合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船员; (四)配备必要的航行资料。 第七条浮动设施具备下列条件,方可从事有关活动: (一)经海事管理机构认可的船舶检验机构依法检验并持有合格的检验证书; (二)经海事管理机构依法登记并持有登记证书; (三)配备符合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掌握水上交通安全技能的船员。 第八条船舶、浮动设施应当保持适于安全航行、停泊或者从事有关活动的状态。 船舶、浮动设施的配载和系固应当符合国家安全技术规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