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2017年医疗影像诊断设备市场运营格局剖析与投资潜力评估报告

2013-2017年医疗影像诊断设备市场运营格局剖析与投资潜力评估报告

2013-2017年医疗影像诊断设备市场运营格局剖析与投资潜力评估报告
2013-2017年医疗影像诊断设备市场运营格局剖析与投资潜力评估报告

2012-2017年医疗影像诊断设备市场运营格局剖析与投资潜力评估报告

中国产业洞察网研究中心

2013年4月

正文目录

第一部分行业发展状况 (14)

第一章医疗影像诊断设备相关概述 (14)

第一节医疗影像诊断设备发展简史 (14)

第二节医疗影像诊断设备的分类 (21)

一、X线设备 (21)

二、MRI设备 (21)

三、诊断用超声设备 (22)

四、核医学设备 (22)

五、热成像设备 (24)

六、医用内镜 (25)

第三节主要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特点 (26)

一、常规X线成像设备 (26)

二、X-CT成像设备 (27)

三、EM成像设备 (27)

四、MRI成像设备 (27)

五、ECT成像设备 (28)

六、US成像设备 (28)

七、医学影像存档和通讯系统 (28)

八、不同成像方式技术的应用特点 (32)

第二章医疗影像诊断设备的发展 (34)

第一节我国医疗成像诊断设备的发展概况 (34)

第二节我国医疗分子影像诊断设备突破国外垄断 (36)

第三节我国医疗影像诊断设备的发展建议 (37)

第二部分行业细分市场状况 (40)

第三章超声影像诊断设备 (40)

第一节超声影像诊断设备的介绍 (40)

一、超声诊断的概述 (40)

二、超声诊断的类型 (40)

三、超声波系统诊断设备的原理 (42)

第二节超声影像诊断设备的发展概况 (42)

一、国际超声诊断仪器发展取得的成绩 (42)

二、我国超声诊断影像系统及设备市场的发展 (43)

三、我国超声影像诊断设备进出口贸易情况 (44)

第三节现代超声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发展的综述 (44)

一、超声影像诊断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44)

二、数字技术在超声影像诊断设备中的应用 (45)

三、超声影像诊断仪探头技术的发展 (45)

四、超声影像诊断中新成像技术的发展 (46)

第四节超声影像诊断设备的发展前景 (48)

一、全球超声诊断设备市场规模发展预测 (48)

二、2012年我国超声诊断设备市场发展前景 (49)

三、2014年我国超声诊断设备市场规模预测 (50)

第四章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系统(CT) (51)

第一节CT机的相关概述 (51)

一、CT机的简介 (51)

二、CT机的基本结构 (51)

三、CT机的工作原理 (51)

四、CT机产品特点 (52)

五、CT机的主要类型 (52)

第二节全球CT机市场发展分析 (53)

一、国际CT机市场贸易总况 (53)

二、欧盟CT机市场 (53)

三、美国CT机市场 (54)

四、日本CT机市场 (54)

第三节我国CT机进出口市场分析 (55)

一、CT机进出口情况 (55)

二、CT机进出口格局 (56)

第四节我国CT机技术未来发展导向 (57)

一、性能要求导向技术发展 (57)

二、临床需要导向CT市场 (58)

第五章磁共振成像(MRI) (60)

第一节磁共振成像的相关概述 (60)

一、磁共振成像的介绍 (60)

二、MRI的基本原理 (60)

三、磁共振成像的发展历程 (61)

四、磁共振成像的优势 (62)

五、磁共振成像的局限性 (63)

六、MRI系统的生物效应及安全性 (64)

第二节我国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发展 (65)

一、我国研发出新型磁共振成像造影剂 (65)

二、我国首台7T核磁共振仪已引进 (66)

三、我国超导磁共振成像设备在苏州投产 (66)

第三部分行业竞争格局 (68)

第六章医疗影像诊断设备的技术发展 (68)

第一节FPGA在医疗成像设备中应用的阐述 (68)

一、开发高效且灵活的医学成像设备需考虑的因素 (68)

二、推动FPGA器件集成至医疗成像设备的成果 (69)

三、FPGA在影像设备应用中的开发工具 (71)

第二节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软件标准化 (72)

一、硬件系统的通用性 (72)

二、软件系统的标准化 (73)

三、网络互连与互操作 (74)

四、设备进程维护和支持 (75)

五、影像设备软件开放系统结构 (75)

第七章医疗影像诊断设备的重点企业 (77)

第一节国外重点企业 (77)

一、GE医疗集团 (77)

二、西门子股份公司 (78)

三、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 (80)

第二节国内重点企业 (80)

一、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80)

1、公司及主营业务介绍 (80)

2、发展历程 (81)

3、经营范围 (82)

4、2011-2012年企业财务状况 (82)

5、2011-2012年企业经营情况 (85)

二、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93)

1、企业介绍 (93)

2、产品服务 (93)

3、2011-2012年企业财务状况 (94)

4、2011-2012年企业经营情况 (97)

三、华润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109)

1、企业介绍及主营业务 (109)

2、历年企业规模、主营范围、利润指标 (110)

3、2011-2012年企业财务状况 (115)

4、2011-2012年企业经营情况 (118)

四、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121)

1、公司及产品介绍 (121)

2、企业发展分析 (121)

3、2011-2012年企业财务状况 (121)

4、2011-2012年企业经营情况 (125)

五、迈瑞医疗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133)

1、公司介绍及发展史 (133)

2、企业市场战略布局 (135)

3、企业财务分析 (135)

第八章主要生产企业的排名与产业结构分析 (138)

第一节行业企业排名分析 (138)

第二节产业结构分析 (138)

一、市场细分充分程度的分析 (138)

二、各细分市场占总市场的结构比例 (140)

三、领先企业的结构分析(所有制结构) (141)

第三节产业价值链条的结构分析及产业链条的整体竞争优势分析 (141)

一、产业价值链条的发展形势与需求 (141)

1、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 (141)

2、医学诊疗技术发展的重大需求 (142)

3、科技创新的前沿高地 (142)

4、产业竞争的焦点领域 (143)

5、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 (143)

二、产业链竞争分析 (146)

第四节产业结构发展预测 (147)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政府产业指导政策分析(投资政策、外资政策、限制性政

策) (147)

二、产业结构调整中消费者需求的引导因素 (148)

三、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市场定位 (148)

1、低成本与差异化 (148)

2、多元化与专业化 (149)

3、五年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的重要性 (149)

第九章医疗影像诊断设备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150)

第一节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150)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150)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151)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151)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152)

五、客户议价能力 (153)

第二节行业集中度分析 (153)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153)

二、企业集中度分析 (154)

三、区域集中度分析 (155)

第三节行业国际竞争力比较 (155)

一、生产要素 (155)

二、需求条件 (155)

三、支援与相关产业 (156)

第四节行业主要企业竞争力分析 (158)

一、重点企业资产总计对比分析 (158)

二、重点企业从业人员对比分析 (158)

三、重点企业全年营业收入对比分析 (159)

四、重点企业利润总额对比分析 (159)

第五节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159)

一、2011-2012年行业竞争分析 (159)

二、2011-2012年国内外竞争分析 (161)

三、2011-2012年市场竞争分析 (162)

四、提升中国总体行业市场竞争力分析 (164)

第四部分行业前景与投资分析 (167)

第十章2012-2016年医疗影像诊断设备发展前景 (167)

第一节2012-2016年全球影像诊断设备的发展预测 (167)

第二节2012-2016年成像诊断设备市场发展前景展望 (168)

第十一章中国医疗影像诊断设备行业投资风险与策略分析 (170)

第一节中国医疗影像诊断设备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170)

一、政策风险 (170)

二、竞争风险 (170)

1、企业竞争策略 (170)

2、产品竞争策略 (170)

3、市场竞争策略 (171)

三、经营风险 (171)

四、财务风险 (172)

第二节行业投资风险及策略分析 (174)

一、市场竞争风险 (174)

二、技术风险分析 (175)

三、外资进入现状及对未来市场的威胁 (175)

四、战略综合规划 (175)

五、技术开发战略 (176)

六、业务组合战略 (176)

七、产业战略规划 (177)

八、区域战略规划 (179)

第三节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 (179)

一、实施重点客户战略的必要性 (179)

二、合理确立重点客户 (179)

三、对重点客户的营销策略 (179)

四、强化重点客户的管理 (181)

第四节中国医疗影像诊断设备行业品牌战略分析 (181)

一、品牌策划 (181)

二、品牌投资 (182)

三、品牌经营 (182)

四、品牌评估 (182)

第十二章2012-2016年医疗器械行业投资价值评估分析 (183)

第一节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分析 (183)

一、有利因素分析 (183)

二、不利因素分析 (183)

第二节产业发展的空白点分析 (184)

一、产业规划弥补产业发展的空白点 (184)

二、科技创新产品推动产业化发展 (185)

第三节投资回报率比较高的投资方向 (186)

一、投资环境分析 (186)

1、经济环境分析 (186)

2、社会环境分析 (200)

3、投融资发展环境分析 (203)

二、投资方向分析 (204)

第四节新进入者应注意的障碍因素 (204)

一、进入壁垒 (204)

二、进入壁垒的类型 (204)

三、常见的进入阻挠策略 (205)

第五节营销分析与营销模式推荐 (205)

一、渠道构成 (205)

二、销售贡献比率 (205)

三、覆盖率 (206)

四、销售渠道与方式 (206)

五、价值流程结构 (206)

图表目录

图表1 2011-2013年2月我国超声影像诊断设备进出口分析: (44)

图表2 2013-2017年全球超声诊断设备市场规模分析: (49)

图表3 2013-2017年我国超声诊断设备市场规模分析: (50)

图表4 2011-2013年2月欧盟CT机进出口分析: (53)

图表5 2011-2013年2月美国CT机进出口分析: (54)

图表6 2011-2013年2月日本CT机进出口分析: (55)

图表7 2011-2013年2月中国CT机进出口分析: (56)

图表8 2011-2012年鱼跃医疗财务指标表 (82)

图表9 2011-2012年鱼跃医疗资产负债表 (85)

图表10 2011-2012年鱼跃医疗公司利润表 (88)

图表11 2011-2012年东软集团财务指标表 (94)

图表12 2011-2012年东软集团资产负债表 (97)

图表13 2011-2012年东软集团公司利润表 (105)

图表14 2011-2012年华润万东公司利润表 (110)

图表15 2011-2012年华润万东财务指标表 (115)

图表16 2011-2012年华润万东资产负债表 (118)

图表17 2011-2012年9月新华医疗财务指标表 (121)

图表18 2011-2012年9月新华医疗资产负债表 (125)

图表19 2011-2012年9月新华医疗公司利润表 (128)

图表20 2011-2012年9月迈瑞(MR)财务指标表 (135)

图表21 2011-2012年9月迈瑞(MR)资产负债表 (135)

图表22 2011-2012年9月迈瑞(MR)公司利润表 (136)

图表23 2013年中国医疗器械十大品牌排行榜 (138)

图表24 2012年我国医疗影像诊断设备行业细分市场占比分析 (140)

图表25 2012年我国医疗影像诊断设备行业领先企业不同所有制结构分析 (141)

图表26 医疗影像诊断设备行业环境“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150)

图表27 2012年我国医疗影像诊断设备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154)

图表28 2012年我国医疗影像诊断设备行业企业集中度分析 (154)

图表29 2012年我国医疗影像诊断设备行业区域集中度分析 (155)

图表30 2012年我国医疗影像诊断设备行业重点企业总资产对比分析 (158)

图表31 2012年我国医疗影像诊断设备行业重点企业从业人员对比分析 (158)

图表32 2012年我国医疗影像诊断设备行业重点企业营业收入对比分析 (159)

图表33 2012年我国医疗影像诊断设备行业重点企业利润总额对比分析 (159)

图表34 2013-2017年医疗影像诊断设备行业经营风险及控制策略 (172)

图表35 2013-2017年我国医疗影像诊断设备行业同业竞争风险及控制策略 (175)

图表36 2013-2017年影响医疗器械行业运行的有利因素 (183)

图表37 2013-2017年影响医疗器械行业运行的不利因素 (184)

图表38 1991-2012年中国GDP增长率 (186)

图表39 2012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 (188)

图表40 2012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分类别环比涨跌幅 (189)

图表41 2012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分类别同比涨跌幅 (190)

图表42 2012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主要数据 (190)

图表43 2008-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实际增长速度 (192)

图表44 2008-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实际增长速度 (193)

图表45 1978-2012年9月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对比表 (194)

图表46 2011-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速 (197)

图表47 2012年1-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主要数据 (197)

图表48 2012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200)

图表49 2008-2012年普通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及普通高中招生人数 (201)

图表50 2013-2017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投资方向预测 (204)

图表51 2012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销售贡献率分析 (206)

图表52 2012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价值流程图 (207)

第一部分行业发展状况

第一章医疗影像诊断设备相关概述

第一节医疗影像诊断设备发展简史

人体成像的首次试验要追溯到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从阴极射线管发出的射线能够穿过不透明的物体,导致荧光物质发光。当时他误认为这种射线不是电磁波,因为棱镜不能使之弯曲,所以将这种未知的射线称为X线。现已知道,X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伦琴又借助这种射线的穿透本领摄取了人体内组织的图像,因而震动了全世界。由此,伦琴于1901年获得首次颁发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X线的发现及其特性给人们以巨大的吸引力,致使该项研究迅速普及到全世界。在伦琴发现X线之后不久,X线成像的一些改进型的基本设备就不断研究出来。从30年代起,X 线成像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部件方面,而非X线机成像系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成像技术进入一个新时期,各种新型的诊断系统相继出现,并应用于解剖学研究和诊断疾病。这些诊断系统的研制涉及多门学科,包括物理学、化学、医学、电子学和计算机等,其中有的成像技术是当代高技术的结晶。

上述诊断系统革命性变化的起点是核医学和医用超声技术。它们打破了以往的成像局限性;提供了无创伤地显示疾病的新手段。本世纪70年代初,随着X线计算机体层设备(X线CT)的问世,医学成像技术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借助CT技术所获得的图像信息甚至可与手术解剖相媲美。这是自1895年伦琴发现X线以来,在放射诊断学上最重大的成就。由于这个缘故,两位有突出贡献的学者棗美国物理学家A·M·Cormack和英国工程师G·N·Hounsfield,荣获1979年度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继X线CT之后,出现了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成像的装置,称为核磁共振(NMR)CT,亦称MRI。1978年,磁共振成像的质量已达到早期X线CT的水平,1981年获得了全身扫描图像。目前,该项技术还处于积极发展与完善阶段。它与X线CT相比,其空间分辨率高,有可能进行分子结构的微观分析,有助于对肿瘤进行超早期诊断。因此,世界上各先进国家竞相进行MRI的产品开发。

目前,医学成像技术仍处在变革之中,现在的任务是,一方面要努力改进前述各种系统的性能,另一方面则应探索新的成像技术。

从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来看,70年代初期主要是传统X线影像、核医学及超声;从信号角度来看,均是以模拟方式进行数据处理的。但由于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和数字影像技术的导入,1972年X线CT出现后,80年代所有的影像诊断技术领域,均向数字化急速发展,对所有的装置均实现了用计算机存贮图像。传统的X线影像也开始迈入数字化行列,1980年出现了DF,1982年开始研制CR。CR的问世,使常规X线诊断技术的应用范围进一步缩小。

自从 70年代 CT发明者 Hounsfield与图像处理发明者 Allan M Cormack联袂登上诺贝尔奖领奖台起,医学影像技术开始进入以数字化为基本特征的新的历史阶段。近年来,随着计算机、通讯、网络及图像处理等相关学科及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像技术取得空前的进展。

一、原有的各种成像方式在延续与提高

(一)传统摄影技术仍不失其重要价值

传统X线摄影作为一种最古老的技术手段,至今仍是影像科室量大面广的检查项目,因此仍受到重视。这不仅因为数字化X线摄影不论在摄影体位、技术等方面与传统模式基本相同,更因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传统与数字化方式将是并存的。

(二)CT技术得到突破

由CT生成的横切面、断层、数字图像解决了传统影像中三维结构重叠、软组织分辨率差及信息效率低等主要缺陷,取得了划时代的革新。但是在多层CT开发成功之前,一度曾处于相对停滞的阶段。多层CT使CT技术进入峰回路转的新阶段。其主要突破在于:

①采集速度(扫描速度)

②成像质量(空间分辨率与密度分辨率)

③数据采集范围(扫描范围)

由于三者存在着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所以通过技术方法的改进将其协调在最佳值,成为 CT技术发展中的重要研究课题。迄今,8层、16层CT由于扫描速度快,扫描范围大及成像质量高,为三维成像、虚拟成像及血管成像等技术创造了条件。CT灌汪成像的血管显示其精细程度甚至可使毛细血管床清晰显示。其他如图像融合等又赋予CT技术以新的应用前景,对于颅脑、。心脏、腹部、血管等部位或脏器增加了影像学检查的占有份额。此外,在疾病的筛选方面,由于微小病灶的及时检出可使病灶发现于临床状出现之前,这对于因早期治疗而获得良好效果而言,至关重要。

(三)MR成像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MR在磁场强度方面的发展,趋向于向低场强(0.3T)及高场强(3.0T)发展,而中等场强(1T、0.5T)逐渐趋向淘汰。甚至更高场强(7.0T)的MR也在研制中。由于电

子学方面的发展及梯度场、射频场方面的发展,特别是脉冲序列及实时成像技术的发展,使MR功能性成像也得到相应的发展。扩大了MR的使用范围。特别是双梯度MR进入实用阶段后,使MR技术步入高速、高清晰及大范围的新境界。

二、数字化摄影技术发展方兴未艾

自1986年在布鲁塞尔召开的第15届国际放射学术会议首次提出数字化X线成像技术的物理概念及临床应用以来,揭开了传统X线检查数字化的序幕。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光机电一体化及材料工业的发展,数字化摄影装置有长足进展。

传统X线摄影以胶片为介质,集图像采集、显示、存储和传递功能于一体,因此限制了其中某单一功能的改进。数字成像技术则将这些功能力解成不同的独立部分,从而可对每一功能进行单独优化,使x线摄影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迄今为止,以萤光物质成像板为探测器的计算机成像系统(CR),以非晶硒、非晶硅为探测器的各种直接数字摄影系统(DR),不论在性能提高方面、市场成熟程度方面及应用技术研究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为解决影像科最量大面广的检查方法进入数字化大家庭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三、图像质量评价体系在不断完善中

(一)影像质量评价是提高质量的先导因此,上一世纪还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的"综合评价法"将继续成为影像技术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主攻目标。因为可用物理量表征的图像光信息传至阅片者视网膜上成像时起;一个复杂的生理学过程开始,它涉及感知心理学等一系列内容,属于心理量的水平。显然,MTF等客观评价的物理量还需与主观"读影"的心理学相关学科的成果相结合。近年来,有些同道将欧洲共同体(CEC)颁布的纳入剂量管理的影像质量标准的工作文件误认为是"综合评价法"。实际上"综合评价法评价"图像质量是指主观评价方式与客观评价方式在更高水平上的结合,而并非将被检者剂量等限制因素纳入就成为"综合评价法"。换言之,综合评价法的确切含义是理论与技术层面上的,而不属于质量管理范畴。笔者认为此点必须澄清,以免影响影像评价研究工作的深入进行。

(二)数字化X线成像由于成像原理、显示介质及读取方式等与传统X线成像有本质上的不同,因此图像质量的评价与描述也不尽相同。此外,数字化成像过程中,引入噪声的环节较模拟成像为多。诸如:①由X线光子数的随机涨落而引入的量子噪声;①由扫描装置或其它数字化成像设备引入的噪声;③由模/数转换引入的量化噪声;④由显示器亮度涨落引入的噪声。(包括:阴极射线管CRT电子线路噪声、电子束散弹噪声以及电子束偏转电路噪声等。这些噪声常归之于时间噪声。另一类噪声则为空间噪声,这是由于CRT荧光材料的颗粒结构引起的)。显然用作评价传统模拟图像的参数:特性曲线梯度(γ)、调制传递函数(MTF)、

噪声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噪声功率谱(NPS)及维纳频谱(Wiener spectrum,WS)等,由于这些相对独立的参数不能综合表述数字图像质量中各参数间存在的相互制约关系。因此在表述数字化图像质量时,必须引进新的表达方式。20世纪80年代起,国外学者Sandrik等用噪声等价量子数(noise equivalent quanta, NEQ)及量子检出效率(detective quantum efficiency,DQE)评价增感屏/胶片系统的成像质量。

1 NEO的定义 NEQ通常定义为:成像系统中输出侧的信噪声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NEQ越大,成像系统的SNR就越大,影像信息也越多。

2 DQE的定义 DQE的定义为:输入信号噪声与输出信号噪声之比。

此外,DQE还可用于表征影像设备的剂量效率。最近,DQE还被定义为:数字化探测器将X线转换成输出影像的能力。DQE值越大,获取一幅图像所需的X线剂量越小。笔者注意到,自从DR系统获得FDA通过以来,关于DQE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由于商业宣传的需要,各家厂商均给出了各自产品的DQE值,但均未提及测试条件。许多有识之士认为既然DQE 是评价数字化X线探测器的一个重要参数已得到公认,但是不建立标准的测量步骤,即意味着不同厂商提供的DQE值是一个没有任何条件信息的数值,因此无可比性。Hologic公司的主要科学家Brian Rodriicks认为:DOE值的测量方法太多,以致它们都能给你不同的结果。有鉴于上述,关于DQE标准测量步骤讨论的国际会议1996年6月在芬兰召开。继之,关于DQE测量标准化的工作一直在进行中,几经修改后的标准最终版本将在2002年中发布。虽然DQE这一参量能表征:①探测器灵敏度;②线性;③噪声;④剂量;⑤MTF等多项参数。但除上述因缺乏标准而导致不具备可比性外,尚有测试过程烦琐复杂、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较多(误差可达40%之多)等原因,所以作为公认的实用参量尚有待于进一步的努力。

3 受信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analysis, ROC)基于通讯工程中信号检测理论的ROC 曲线,20世纪60年代首先由Lusted应用放射诊断领域,并提出用ROC 曲线评价图像质量。国内在80年代初也开始引入这种方法。近年来;由于数字成像技术在整个医疗影像诊断设备中份额的不断增加,ROC曲线更凸现其实用价值。同时ROC曲线在国际范围内的研究与应用也更趋成熟与深入。

四、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成为重要的技术手段

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数字化医学影像都具有"一次采集,多种显示"的后处理功能,这是医学影像信息显示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主要因为:

①数字化成像不论在信息采集的速度、采集量及像质方面均有其独特的优越性。此处,还能采集形态学及/或功能方面的动态信息;

②后处理技术可提供与大体解剖学近似的脏器动态影像,使信息更为直观;

③减少病人(参与)时问,在一次采集所得的信息,可以进行重复及多样化的处理,使信息的利用率得以大幅度提升。

(一)用于数字X线摄影(CR、DR等)的图像后处理,就其技术方法而言,大致进展情况为:①窗宽/窗位(Look-up tables,1983年);②边缘增强(edge enhancement,1985年);动态范围重建(dynamic range reconstruction,1994年);无伪影处理(unified enhancement;2001年)

(二)螺旋CT的图像后处理技术主要有:①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及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技术;②遮蔽表面显示(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SSD技术;③最大强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技术;

④最小强度投影(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nIP)技术;⑤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技术;⑥表面透视显示(ray sum display)技术;⑦CT导航仿真内窥镜(virtual endoscopy,VE)技术等。上述后处理技术,有效地扩展了CT的功能。

(三)磁共振成像(MRI)后处理技术有:①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②最大强度投影(MIP)技术;③表面再现(surface rendering,SR)技术;④容积再现(V R)技术;⑤M R导航仿真内窥镜(V E)技术;⑥脑功能成像(FMRI)技术;⑦MR灌注(perfusion)成像技术;⑧MR波谱(MR spectroscopy,MRS)技术;⑨流动定量(Qflow)技术等。上述后处理技术,有效地扩展了磁共振成像的功能。

(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DSA作为一种成熟的技术已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图像处理的进步,实时减影功能已经普及。其它如:①快速旋转的三维成像技术;② 4维导航仿真内窥镜显示技术;③能量减影技术等也在逐步进入实用阶段。

(五) 将多种成像方式生成的图像进行"融合"。这是综合应用图像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20世纪90年代起就成为相关学科人士共同关注的热点。美国的Edidame研究小组开发了颅脑外科计算机虚拟可视化系统,将CT \MR 2种不同模态的图像进行配准融合,可以在同幅图像中提供可视化程度更高、信息更丰富有助于临床诊断与治疗中较精确的定位及作进一步的观察。图像融合后较之单纯观看CT、MR等某种图像对病变的发展趋势的分析以及治疗后效果的评价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图像融合的关键是图像的空间配准,在二维图像融合中首先要在两组图像中有一系列切面中确定出对应的层面。即找出配对的层面,然后对这些层面各对应点进行转换;将第1幅图像的层面映射到第2幅图像的对应层面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