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5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沉积岩知识与精美图片欣赏(珍藏版)

沉积岩知识与精美图片欣赏(珍藏版) 沉积岩知识与精美图片欣赏 一、沉积岩类基本知识 沉积岩:沉积岩曾经有过另一个名称,叫水成岩。组成沉积岩的物质是一些砾石、砂、粘土、灰泥和生物残骸等松散物质(这些物质大多来自风化的岩石,其次是火山喷发物、有机物和来自宇宙的一些物质)。这些物质有的是溶解在水里的。更多的则是被水搬运,它们逐年累月地集聚起来并沉积,最终压实并变成了岩石。沉积岩分布在地壳的表层。露出地面的面积约占75%。沉积岩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页岩、砂岩和石灰岩,它们占沉积岩总数的95%。这三种岩石的分布随沉积区的地质构造和古代地理位置不同而不一样。总的说,页岩最多,其次是砂岩,石灰岩数量最少。沉积岩地层中蕴藏着绝大部分矿产,如煤、石油、非 金属、金属和稀有元素矿产等。 水和风将陆地上的泥沙,碎石等物质带到江河湖海,这些物质一层层沉积下来, 年长日久变成了岩石。 水和风将陆地上的泥沙,碎石等物质带到江河湖海,这些物质一层层沉积下来, 年长日久变成了岩石。 我们知道了沉积岩是由一些松散的物质经过沉积而形成的。这些松散的物质来自各个不同地方(如磷质岩中的磷来自海洋生物骨骸或陆地的鸟粪)、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化学成分、经历过不同的化学变化过程等等。在形成沉积岩的漫长时间里,它们中的物质还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生成各种各样的岩石或矿物(如在强烈蒸发条件下,可出现石膏、硬石膏、石盐、镁盐或钾-镁盐,或天然碱、苏打

等;如各种动植经沉积埋藏和细菌分解,可衍变为由碳、氢、氧不同比例聚合而成的有机酸、脂酸、醣、纤维素和有机碳等多种物质并最终构成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的主要成分。此外,微生物或细菌活动的参与还可以造成一些自然硫、锰、铁、铜、铅、锌、铀等在沉积岩中的聚集)。火山喷发可以带出多种元素,这些元素聚集到一起,可在沉积岩、沉积层内形成矿床。 沉积岩中含少量宇宙物质,如陨石、宇宙尘。宇宙尘的研究不仅可了解沉积岩本身,而且还可进一步了解各地质时代沉积岩形成时,天体可能发生的某些事件或变化。如在代表某一地质年代的沉积岩中,发现一层超乎寻常的宇宙物质,经过研究分析,科学家可以知道那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沉积岩中包含着很多地质变化的信息,甚至古代生物及宇宙发展变化的情况。它就像是一页页的地质历史教科书。 沉积岩构成的壮丽景观 沉积岩形成的过程中,地理、气候等环境和大地构造种种变化化也会造成沉积岩的种种不同情况。陆地沉积岩的分布范围要比海洋沉积岩分布范围小得多。在干旱古气候条件下,会形成大面积的红色沉积岩,这是由于沉积物中的氧化铁容易氧化为三氧化二铁。而潮湿气候条件下,有机物质就会增多,较多的有机质进入沉积物中使沉积岩颜色成为暗灰或黑色。盐类在炎热干旱气候形成,煤炭则在温暖潮湿气候聚集。这都说明古气候对沉积岩形成是有制约作用的。生物的进化、繁盛或衰亡也在沉积岩的形成中留下了印迹。如在石炭纪,全球性的植物繁茂,就形成了大量煤炭层。不同的水流条件形成不同的沉积或造成不同的结构构造。如从高处流向低处的水流不会改变方向,这就常形成一个方向层理的沉积区,比如江河的三角洲就是这种情况。在海边,潮汐是来回往复流动的双向水流,这样就常形成另外一种交错层理的滨海和潮汐沉积,等等。 人们可以根据沉积岩层面上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来推断过去发生沉积时的条件,判断地层的顺序等等。比如看沉积岩表面痕迹和堆积形态,可知道当初风、水流及波浪的运动方向等。沉积岩可简单地分为2类: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和机制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和机制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先成岩石的破坏(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硬结成岩作用等几个互相衔接的阶段。但这些作用有时是错综复杂和互为因果的,如岩石风化提供剥蚀的条件,而岩石被剥蚀后又提供继续风化的条件;风化、剥蚀产物提供搬运的条件,而岩石碎屑在搬运中又可作为进行剥蚀作用的“武器”;物质经搬运而后沉积,而沉积物又可受到剥蚀破坏重新搬运,等等。 1、风化作用: 地壳表层岩石(母岩)在大气、水、生物、冰川等地质营力的作用下,使得岩石松散、破碎、分解的地质作用。其产物为各种岩石碎屑、矿物碎屑、生物碎屑和溶解物质。 1)物理风化:主要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不改变的风化作用。主要影响因素有:温度变化、晶体生长、重力作用、生物的生活活动(人类活动)、水、冰及风的破坏作用。物理风化总趋势是使母岩崩解,产生不同尺度岩石碎屑和矿物碎屑。 2)化学风化:在氧、水和溶于水中的各种酸的作用下,母岩遭受氧化、水解和溶滤等化学变化,使其分解而产生新矿物的过程。主要影响因素:水、二氧化碳、有机酸等。化学风化总趋势:不仅使母岩破碎,而且使其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发生本质的改变,同时在表生条件下形成粘土物质、各种氧化物和化学沉淀物质如:各种粘土矿物,赤铁矿、褐铁矿、铝土矿、煫石(SiO2)等氧化物及碳酸盐矿物等。 3)生物风化:在岩石圈的上部、大气圈的下部和水圈的全部,几乎到处都有生物存在。因此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在风化作用中能起到巨大的作用。生物对岩石的破坏方式既有机械作用,又有化学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既有直接的作用,也有间接的作用。主要影响因素有细菌、O2、CO2、有机酸。生物风化途径:氧化还原反应、吸附作用、络合物作用。 2、搬运与沉积作用 沉积物发生的搬运和沉积的地质营力:主要是流动水和风为主,其次是冰川、重力和生物。由于沉积物性质的差异,常见的搬运方式有:机械搬运和沉积、化学搬运和沉积、生物搬运和沉积。 1)机械搬运和沉积: A.流水的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流水把处于静止状态的碎屑物质开始搬运走所需要的流速叫做开始搬运流速,开始搬运流速要大于继续搬运业已处于搬运状态的碎屑物质所需的流速,即继续搬运流速。一般来说,开始搬运流速要大于继续搬运流速。 B.空气的搬运与沉积作用。只能搬运碎屑颗粒,搬运能力小,以跳跃搬运形式为主且受地形和地物影响大。 C.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流动方式是塑性流动和滑动,搬运能力巨大; 搬运对象为碎屑颗粒,沉积位置在雪线以下——冰渍物,经流水改造,形成冰水沉积。

沉积岩

第九讲陆源碎屑岩各论—砂岩(Discription of the Clastic Rocks, Respectively—Sandstone) 学时: 1学时 基本内容: 1、基本概念 砂岩、巨砂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砂岩、杂砂岩 2、基本原理 砂岩的一般特征,砂岩的分类,各类砂岩(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砂岩、杂砂岩)的特点及其形成环境,粉砂岩的一般特征及粉砂岩的成因,通过砂岩资料研究物源区构造背景。 教学重点与难点: 砂岩的分类,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砂岩、杂砂岩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教学思路: 首先介绍砂岩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然后重点讲解砂岩的分类,及重要砂岩分类方法评述;重点详细地介绍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砂岩、杂砂岩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条件;最后简要介绍粉砂岩的一般特征及粉砂岩的成因。 主要参考书: 1、冯增昭主编《沉积岩石学》上册第七章,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2、曾允孚、夏文杰主编《沉积岩石学》第六章,地质出版社,1986. 复习思考题: 1、克里宁(1948)、福克(1954, 1968)和裴蒂庄(1975)的砂岩分类方案的优缺点。 2、评述本教材采用的砂岩的四组分三端元分类体系的原则、分类依据和分类方案。 3、总结对比石英砂岩类、长石砂岩类、岩屑砂岩类、杂砂岩类在成分、结构、构造、沉积环境、形成条件(母岩、气候、大地构造)等方面的特点。 4、砂岩中长石含量的大地构造意义。 5、试述石英含量极高(95%)的石英砂岩的形成条件。 6、试述杂砂岩的沉积条件。浊流沉积中主要是砂屑岩还是杂砂岩。 7、试对粉砂岩的一般特征进行成因解释。

沉积岩的层理及其识别

沉积岩的层理及其识别 沉积岩的最为突出的特征及是沉积岩具有层理。层理是由沉积岩的成分、结构、胶结物、颜色等沿垂向的变化显示出来的一种面状构造。按照岩层层理的形态,一般分为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 细层界面平直,相互平行且平行于岩层面,称为水平层理。水层 理平通常形成的水介质比较平稳,一般多出现在黏土岩和碳酸盐中。细层界面成波状起伏,但总体方向平行于岩层面,称为波状层理。波状层理多形成于湖海沿岸的浅水地带,常出现在细砂岩等细碎屑岩中。 斜层理是由一系列与岩层面斜交的细层所组成的。一般出现在碎屑岩中,斜层理可分为单向斜层理和交错斜层理。单向斜层理的细层均向同一方向倾斜,细层的倾斜方向就是水流的方向,多见于河流沉积物种。交错斜层理是由倾斜方向不同的细层组成的层系相互交错、切割,常见于三角洲及湖海滨岸地区。 层理的识别标志 1、岩石成分的变化。在岩性均一的厚层岩层中,如果有薄层特殊的岩性的夹层时,可作为判断层理的标志。 2、岩石结构的变化。如果发现粗细颗粒相间成层,如云母片、扁平的砾石或扁平的原生结核成面状排列等,都可作为确定层理的标志。 3、岩石颜色的变化。在成分单一、颗粒较细、层理隐蔽的岩石中,由于颜色的更替也可显示出层理。但要注意区别由于后生混染或褪色而形成的假层理。 4、岩层的层面原生构造。利用波痕、泥裂、雨痕、生物活动遗迹等层面构造,也可以判断层面,进而确定层理。 层理:是沉积岩最常见的一种原生构造。它是沉积物沉积时由于介质(如空气、水)的流动在层内形成的成层构造。按其形态分类:平行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利用沉积岩层原生构造确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1. 斜层理:由一组或多组与层面或层系界面斜交的细层组成。其判断特征是:每组细层与每组细层与 层系上界面或岩层顶面成截交关系,而与层系下界面或岩层地面呈收敛变缓而相切的关系,弧形层理凹向顶面凸向底面。 2. 粒序层理:又叫递变层理。其特点:在一个单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逐渐变细。细小顶,粗大底。 3. 波痕:能指示岩层顶、底面的主要是对成型的浪成波痕。波峰尖端指向岩层的顶面,波谷的圆弧则是凹向底面。 4. 泥裂:泥裂变窄的尖端指向岩层底面(老),开口端指向顶面(新)。 5. 雨痕、冰雹痕及其印模:凹坑和瘤状印模的圆弧外形总是凹或凸向岩层的底面。 6. 冲刷痕迹:固结或半固结的沉积层,在露出水面或在水下时,因流水的冲刷,在沉积层的层面上造成沟、槽和浅坑等凹凸不平的冲刷痕迹。开口为新,相反为老。 7. 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基部总是指向岩层的底面。穹状纹层的凸出方向往往指向岩层的顶面。大多数介壳的较凸的一瓣的凸出方向,往往指向岩层的顶面。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水平岩层特征: 1、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中的表现为其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水平岩层出露和分布状态完全受地形控制。 2、水平岩层的成层顺序为上新下老。 3、水平岩层厚度为该岩层顶底面的标高差。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题目: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岩浆岩:或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1、气孔状构造: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2、杏仁状构造:上述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状构造。 ○3、流纹构造、绳状构造: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 ○4、枕状构造: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 上述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还有块状构造和斑状构造。除了构造以外还有因为矿物的结晶程度、集合体形状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2、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岩浆岩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5%,多铁、镁而少钾、钠,基本上由暗色矿物组成,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是橄榄岩类,喷出岩是苦橄岩类。 ○2基性岩类:化学成分的特征是SiO2为45-53%,Al2O3可达15%,CaO可达10%;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是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这类岩石的

沉积岩分类

沉积岩分类——碎屑岩 根据碎屑物质的来源,又分为沉积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两个亚类。 (一)沉积碎屑岩亚类 这一类岩石是由母岩风化和剥蚀作用的碎屑物质所形成的岩石,又称陆源碎屑岩。除小部分在原地沉积外,大部分都经过搬运、沉积等过程。根据组成碎屑岩的碎屑颗粒大小,本类岩石又可分为: 砾岩类——碎屑直径在2mm以上。 砂岩类——碎屑直径在2—0.05mm之间。 粉砂岩类——碎屑直径在0.05—0.005mm之间。 粘土岩类——碎屑直径小于0.005mm。 上述各碎屑岩类的相应粒级,碎屑含量必须占碎屑总量的50%以上,如砾岩中大于2mm的砾石碎屑含量应占一半以上;如果其中含有25—50%的砂,则可称为砂质砾岩;如果其中含有5—25%的砂,则可称为含砂砾岩。其余岩类命名原则,依此类推。 1.砾岩类凡直径在2mm以上的碎屑(含量大于50%)组成的岩石都属此类。砾岩中砾的成分一般是比较坚硬的岩石碎屑。根据碎屑的磨圆程度可分为角砾岩和砾岩两类。 (1)角砾岩组成角砾岩的砾带有棱角,分选情况一般不好,或未经分选,多为搬运距离很近或未经搬运堆积而成。根据成因,它们可能是由山崩重力堆积而成;由海浪冲击海岸而成;由母岩风化在原地残积而成;或者由冰川搬运的冰碛堆积而成(称

冰碛岩);也可能因断层作用而成(称断层角砾岩,碎屑多呈尖棱状)。 (2)砾岩组成砾岩的砾多为次圆状或圆状。根据成因,砾岩可能是在海滨潮间带由海浪反复冲刷磨蚀堆积而成,分选和磨圆度都比较好,成分比较单纯;也可能是由河流短距离搬运而成,分选和磨圆度较差,砾石成分也比较复杂。砾岩中一般少有化石,或含贝壳等生物碎屑化石。 2.砂岩类由2—0.05mm的碎屑(含量大于50%)胶结而成的岩石统称砂岩。砂岩的矿物成分通常以石英颗粒为主,其次为长石、白云母、粘土矿物以及各种岩屑。根据粒级大小,砂岩可以分为: 粗粒砂岩(2—0.5mm) 中粒砂岩(0.5—0.25mm) 细粒砂岩(<O.25mm) 根据矿物成分,砂岩可分为: (1)石英砂岩砂岩中石英颗粒含量占90%以上,称石英砂岩。砂粒纯净,SiO2含量可达95%以上,磨圆度高,分选性好。岩石常为白、黄白、灰白、粉红等色。这种砂岩是原岩经过长期破坏冲刷分选而成。 (2)长石砂岩砂岩主由石英和长石颗粒组成,而长石颗粒含量一般在25%以上。通常为粗粒或中粒,常呈淡红、米黄等色,碎屑多为棱角或次棱角状,胶结物多为碳酸盐或铁质。此种砂岩多为花岗岩类岩石经风化残积而成,或在构造上升地区强烈风化、迅速堆积而成。

沉积岩的成因及分类特征

沉积岩的成因及分类特征 沉积岩:沉积岩曾经有过另一个名称,叫水成岩。组成沉积岩的物质是一些砾石、砂、粘土、灰泥和生物残骸等松散物质(这些物质大多来自风化的岩石,其次是火山喷发物、有机物和来自宇宙的一些物质)。这些物质有的是溶解在水里的。更多的则是被水搬运,它们逐年累月地集聚起来并沉积,最终压实并变成了岩石。 沉积岩分布在地壳的表层。露出地面的面积约占75%。沉积岩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页岩、砂岩和石灰岩,它们占沉积岩总数的95%。这三种岩石的分布随沉积区的地质构造和古代地理位置不同而不一样。总的说,页岩最多,其次是砂岩,石灰岩数量最少。沉积岩地层中蕴藏着绝大部分矿产,如煤、石油、非金属、金属和稀有元素矿产等。 水和风将陆地上的泥沙,碎石等物质带到江河湖海,这些物质一层层沉积下来,年长日久变成了岩石。 水和风将陆地上的泥沙,碎石等物质带到江河湖海,这些物质一层层沉积下来, 年长日久变成了岩石。 我们知道了沉积岩是由一些松散的物质经过沉积而形成的。这些松散的物质来自各个不同地方(如磷质岩中的磷来自海洋生物骨骸或陆地的鸟粪)、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化学成分、经历过不同的化学变化过程等等。在形成沉积岩的漫长时间里,它们中的物质还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生成各种各样的岩石或矿物(如在强烈蒸发条件下,可出现石膏、硬石膏、石盐、镁盐或钾-镁盐,或天然碱、苏打等;如各种动植经沉积埋藏和细菌分解,可衍变为由碳、氢、氧不同比例聚合而成的有机酸、脂酸、醣、纤维素和有机碳等多种物质并最终构成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的主要成分。此外,微生物或细菌活动的参与还可以造成一些自

然硫、锰、铁、铜、铅、锌、铀等在沉积岩中的聚集)。火山喷发可以带出多种元素,这些元素聚集到一起,可在沉积岩、沉积层内形成矿床。 沉积岩中含少量宇宙物质,如陨石、宇宙尘。宇宙尘的研究不仅可了解沉积岩本身,而且还可进一步了解各地质时代沉积岩形成时,天体可能发生的某些事件或变化。如在代表某一地质年代的沉积岩中,发现一层超乎寻常的宇宙物质,经过研究分析,科学家可以知道那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沉积岩中包含着很多地质变化的信息,甚至古代生物及宇宙发展变化的情况。它就像是一页页的地质历史教科书。 沉积岩构成的壮丽景观 沉积岩形成的过程中,地理、气候等环境和大地构造种种变化化也会造成沉积岩的种种不同情况。陆地沉积岩的分布范围要比海洋沉积岩分布范围小得多。在干旱古气候条件下,会形成大面积的红色沉积岩,这是由于沉积物中的氧化铁容易氧化为三氧化二铁。而潮湿气候条件下,有机物质就会增多,较多的有机质进入沉积物中使沉积岩颜色成为暗灰或黑色。盐类在炎热干旱气候形成,煤炭则在温暖潮湿气候聚集。这都说明古气候对沉积岩形成是有制约作用的。生物的进化、繁盛或衰亡也在沉积岩的形成中留下了印迹。如在石炭纪,全球性的植物繁茂,就形成了大量煤炭层。不同的水流条件形成不同的沉积或造成不同的结构构造。如从高处流向低处的水流不会改变方向,这就常形成一个方向层理的沉积区,比如江河的三角洲就是这种情况。在海边,潮汐是来回往复流动的双向水流,这样就常形成另外一种交错层理的滨海和潮汐沉积,等等。 人们可以根据沉积岩层面上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来推断过去发生沉积时的条件,判断地层的顺序等等。比如看沉积岩表面痕迹和堆积形态,可知道当初风、水流及波浪的运动方向等。沉积岩可简单地分为2类: 1.一是陆源碎屑岩,主要由陆地岩石风化、剥蚀产生的各种碎屑物组成。按 它们颗粒粗细不同又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质岩。 2.二是内积岩,主要指在盆地内沉积的。内积岩中有一种是我们所熟悉的,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题目: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岩浆岩:或称火成岩,就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与构造特征 ○1、气孔状构造: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2、杏仁状构造:上述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状构造。 ○3、流纹构造、绳状构造: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 ○4、枕状构造: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 上述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还有块状构造与斑状构造。除了构造以外还有因为矿物的结晶程度、集合体形状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2、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岩浆岩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5%,多铁、镁而少钾、钠,基本上由暗色矿物组成,主要就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其次为角闪石与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就是橄榄岩类,喷出岩就是苦橄岩类。 ○2基性岩类:化学成分的特征就是SiO2为45-53%,Al2O3可达15%,CaO可达10%;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与杏仁状构造。。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就是橄榄石、角闪石与黑云母。基性岩与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就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这类岩石的侵入岩就是辉长岩,分布较少;而喷出岩-玄武岩,却有大面积分布。

最新沉积岩的分类和主要沉积岩

沉积岩按成因及组成成分,可以分为两类,即碎屑岩类、化学岩和生物化学1 岩类(表4-5)。另外,还有一些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岩,暂称之为特殊沉2 积岩类。 3 一、碎屑岩类 4 根据碎屑物质的来源,又分为沉积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两个亚类。 5 (一)沉积碎屑岩亚类 6 这一类岩石是由母岩风化和剥蚀作用的碎屑物质所形成的岩石,又称陆源碎7 屑岩。除小部分在原地沉积外,大部分都经过搬运、沉积等过程。根据组成碎8 屑岩的碎屑颗粒大小,本类岩石又可分为: 9 砾岩类——碎屑直径在2mm以上。 10 砂岩类——碎屑直径在2—0.05mm之间。 11 粉砂岩类——碎屑直径在0.05—0.005mm之间。 12 粘土岩类——碎屑直径小于0.005mm。 13 上述各碎屑岩类的相应粒级,碎屑含量必须占碎屑总量的50%以上,如砾岩14 中大于2mm的砾石碎屑含量应占一半以上;如果其中含有25—50%的砂,则可15 称为砂质砾岩;如果其中含有5—25%的砂,则可称为含砂砾岩。其余岩类命名16 原则,依此类推。 17 1.砾岩类凡直径在2mm以上的碎屑(含量大于50%)组成的岩石都属此类。 18 砾岩中砾的成分一般是比较坚硬的岩石碎屑。根据碎屑的磨圆程度可分为角砾19 岩和砾岩两类。 20 (1)角砾岩组成角砾岩的砾带有棱角,分选情况一般不好,或未经分选,多21 为搬运距离很近或未经搬运堆积而成。根据成因,它们可能是由山崩重力堆积22 而成;由海浪冲击海岸而成;由母岩风化在原地残积而成;或者由冰川搬运的23 冰碛堆积而成(称冰碛岩);也可能因断层作用而成(称断层角砾岩,碎屑多24 呈尖棱状)。 25 (2)砾岩组成砾岩的砾多为次圆状或圆状。根据成因,砾岩可能是在海滨潮26 间带由海浪反复冲刷磨蚀堆积而成,分选和磨圆度都比较好,成分比较单纯; 27

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 17412.2─1998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沉积岩分类依据和原则,制订了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5751—1986 中国煤炭分类 GB/T 17412.1—19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3 术语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火山作用及其他地质营力下改造的物质,经搬运、沉积、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3.2 陆源沉积岩terrigenous sedimentary rock 由母岩经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陆源碎屑物质,经机械搬运、沉积、压实和胶结而成的岩石。 3.3 内源沉积岩endogenetic sedimentary rock 构成岩石的原始物质主要来自陆源溶解物和生物源,少部分来自深源气热液很深卤,在沉积盆地中通过生物沉积作用和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 3.4 陆源碎屑terrigenous clast 陆源区母岩经物理风化或机械破坏而形成的碎屑物质。 3.5 内源碎屑(内碎屑) intraclast 沉积盆地内弱固结的化学作用沉积物或生物化学作用沉积物,经岸流、潮汐及波浪等作用剥蚀破碎再沉积的碎屑物质。 3.6 粒屑(异化颗粒) grainedclast allochem 沉积盆地内由化学、生物化学、生物作用及波浪、岸流、潮汐作用形成的粒状集合体,在盆地内就地沉积或经短距离搬运再沉积的内碎屑、生物屑、鲕粒、团粒、团块的总称。 3.7 圆度roundness 碎屑物质的棱角被磨蚀圆化的程度。 3.8 杂基matrix 碎屑岩中与砂、砾一起机械沉积下来的起填隙作用的粒径小于0.03mm的物质。 3.9 胶结物cement 碎屑间或粒屑间孔隙内的起胶结作用的各种化学沉积物质。 3.10 泥晶micrite 内源沉积岩中与粒屑同时沉积的充填于粒屑间的化学、生物化学或机械作用形成的晶粒粒径小于0.03mm的物质。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于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者之间的关系 2009-04-16 09:17:32 作者:未知来源:百度浏览次数:2546 文字大小:【大】【中】【小】 关键字: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矿物成分化学成分 【定义】 岩浆岩:由地壳深处的岩浆侵入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在地壳表层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在水、大气、生物、生物化学以及重力作用下,主要有母岩风化产物,同时也有火山物质、生物及宇宙物质,大都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的成岩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是地壳中早先形成的岩浆岩、沉积岩及早先形成的变质岩在岩浆活动、构造活动等一系列内力地质作用的影响下,经较高温度和压力变质而形成的新的岩石。 【三者关系】 出露于地表的岩浆岩、变质岩及沉积岩在水、冰、大气等各种地表营力的作用下,经表层地质作用(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及成岩作用)可以重新形成沉积岩。地壳表层形成的沉积岩经构造运动的作用可卷入或埋藏到地下深处,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当受到高温作用以至熔融时,可转变为岩浆岩。地壳深处的变质岩及岩浆岩,经构造运动的抬升与表层地质作用的风化与剥蚀,又可上升并出露于地表,进入形成沉积岩的阶段。 【三者区别】 1.在地壳中分布:沉积岩在地壳中分布具有分布甚广,体积甚少、矿产甚多的特点。在地球表面积中,沉积岩占陆地面积3/4,占海洋面积的100%,沉积岩分布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92.7%;按地壳体积而言,沉积岩只占岩石圈体积的5%,而岩浆岩变质岩却占95%。 2.矿物成分:沉积岩中除了和岩浆岩、变质岩都有的且含量较多的矿物,如石英、云母、绿泥石、长石及铁的氧化物外;沉积岩还有自己特有,而在岩浆岩变质岩中没有的矿物,如盐类矿物(石膏、石盐等)玉髓、高岭石及其它粘土矿物及炭质等,这些都是富氧、富、富H2O的条件下形成的矿物;另外沉积岩中缺乏岩浆岩、变质岩那样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等铁镁的硅酸盐矿物。 3.化学成分:尽管沉积岩与岩浆岩比较在O、Si、Al、Fe等元素及SiO2、Al2O3、Fe2O3、FeO 等氧化物的百分含量十分接近,但是在沉积岩中Fe2O3含量>FeO,而岩浆岩反之;在沉积岩中K2O含量>Na2O,在岩浆岩中反之;在挥发组分上,沉积岩富含H2O、CO2、O2,而岩浆岩中则几乎没有。 4.岩石结构、构造:在沉积岩中常见以下如碎屑结构、泥状结构、生物结构、火山碎屑结构等特有的岩石结构,这些结构在岩浆岩变质岩则不具备,岩浆岩有全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半晶质结构、文象结构、条纹结构等,变质岩有变质结构、压碎结构、变余结构;在沉积岩中常如下沉积构造如: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缝合线构造、虫孔构造、叠层石构造,而岩浆岩则不具备,岩浆岩的构造有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流面和流线构造、流纹构造等,而变质岩则有变余构造、变成构造、混合构造。

岩石学 沉积岩 超完整总结

沉积岩概述 沉积岩 成层堆积的松散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曾称水成岩。是组成地壳的三大岩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一。沉积物指陆地或水盆地中的松散碎屑物,如砾石、砂、粘土、灰泥和生物残骸等。主要是母岩风化的产物,其次是火山喷发物、有机物和宇宙物质等。沉积岩分布在地壳的表层。在陆地上出露的面积约占75%,火成岩和变质岩只有25%但是在地壳中沉积岩的体积只占5%左右,其余两类岩石约占95%。沉积岩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页岩、砂岩和石灰岩,它们占沉积岩总数的95%。这三种岩石的分配比例随沉积区的地质构造和古地理位置不同而异。总的说,页岩最多,其次是砂岩,石灰岩数量最少。沉积岩地层中蕴藏着绝大部分矿产,如能源、非金属、金属和稀有元素矿产等。 沉积岩是由风化的碎屑物和溶解的物质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形成过程受到地理环境和大地构造格局的制约。古地理对沉积岩形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最明显的是陆地和海洋,盆地外和盆地内的古地理影响。陆地沉积岩的分布范围比海洋沉积岩的分布范围小;盆地外沉积岩的分布范围或能保存下来的范围,比盆地内沉积岩的分布或能保存下来的范围要小一些。大地构造环境对沉积岩的形成及其以后的变化有多方面的制约。例如在陆内造山带形成山前粗碎屑砾岩层序;在陆内断陷盆地、洼地和山前拗陷盆地,可形成湖泊、干盐湖或湖沼沉积;在稳定大陆块或克拉通之上的陆表海内,常形成厚度不大的砂质岩或碳酸盐岩组合;在大陆与火山岛弧之间或弧后海沟一带,可形成厚度很大而且包含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的韵律层状沉积岩;在大陆架到深海的斜坡带形成滑塌堆积岩或混杂岩等。 古气候对沉积岩的形成的影响在陆地范围内非常明显。在干旱古气候条件下,形成大面积的陆相红色粗细碎屑岩,这是由于沉积物中的氧化铁常氧化为三氧化二铁。潮湿气候条件下,有机质丰富,进入沉积物中使沉积岩颜色成为暗灰或黑色。盐类在炎热干旱气候形成,煤炭在温暖潮湿气候聚集,都说明古气候对沉积岩形成是有制约作用的。生物在地质历史时期的进化,繁盛或衰亡对沉积岩的形成有明显影响,元古宙时期还未出现大量的海生动物群,因此,世界各地的中、晚元古代地层都包含大量叠层石藻灰岩,据认为在显生宙以后大量海生动物出现并以食藻为生,因而叠层石灰岩大为减少。在石炭纪,全球性的植物繁茂,形成了大量煤炭层。古水动力条件对沉积岩的形成的影响表现为不同的水流条件形成不同的沉积或造成不同的结构构造。山前和河流的水流主要是由高处流向低处的定向水流,常形成分选差的、具单向交错层理的洪积和冲积沉积。在滨海带,潮汐带主要是往复流动的双向水流,常形成分选好的、具鱼骨状交错层理的滨海和潮汐沉积。在海洋中还有风暴流、浊流等深流造成碎屑岩的结构、构造和造岩成分的差异。此外,有些沉积岩形成后还受到地下潜水流的影响,使石灰岩发生白云岩化和硅化等次生变化。此外,冰川和风也可搬运碎屑物,在特定条件下,形成冰碛岩和风成岩。 沉积岩分类考虑岩石的成因、造岩组分和结构构造3个因素。一般沉积岩的成因分类比较粗略,按岩石的造岩组分和结构特点的分类比较详细。 外生和内生实际上是指盆地外和盆地内的两种成因类型。盆地外的,主要形成陆源的硅质碎屑岩,但是陆地的河流等定向水系可将陆源碎屑物搬运到湖、海等盆地内部而沉积、成岩;盆地内的,形成的内生沉积岩的造岩组分,除了直接由湖、海中析出的化学成分外,也可能有一部分来自陆地的化学或生物组分。因此,可简单地概分为2类:①陆源碎屑岩,主要由陆地岩石风化、剥蚀产生的各种碎屑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和机制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和机制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先成岩石的破坏(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硬结成岩作用等几个互相衔接的阶段。但这些作用有时是错综复杂和互为因果的,如岩石风化提供剥蚀的条件,而岩石被剥蚀后又提供继续风化的条件;风化、剥蚀产物提供搬运的条件,而岩石碎屑在搬运中又可作为进行剥蚀作用的“武器”;物质经搬运而后沉积,而沉积物又可受到剥蚀破坏重新搬运,等等。 1、风化作用: 地壳表层岩石(母岩)在大气、水、生物、冰川等地质营力的作用下,使得岩石松散、破碎、分解的地质作用。其产物为各种岩石碎屑、矿物碎屑、生物碎屑和溶解物质。 1)物理风化:主要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不改变的风化作用。主要影响因素有:温度变化、晶体生长、重力作用、生物的生活活动(人类活动)、水、冰及风的破坏作用。物理风化总趋势是使母岩崩解,产生不同尺度岩石碎屑和矿物碎屑。 2)化学风化:在氧、水和溶于水中的各种酸的作用下,母岩遭受氧化、水解和溶滤等化学变化,使其分解而产生新矿物的过程。主要影响因素:水、二氧化碳、有机酸等。化学风化总趋势:不仅使母岩破碎,而且使其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发生本质的改变,同时在表生条件下形成粘土物质、各种氧化物和化学沉淀物质如:各种粘土矿物,赤铁矿、褐铁矿、铝土矿、煫石(SiO2)等氧化物及碳酸盐矿物等。 3)生物风化:在岩石圈的上部、大气圈的下部和水圈的全部,几乎到处都有生物存在。因此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在风化作用中能起到巨大的作用。生物对岩石的破坏方式既有机械作用,又有化学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既有直接的作用,也有间接的作用。主要影响因素有细菌、O2、CO2、有机酸。生物风化途径:氧化还原反应、吸附作用、络合物作用。 2、搬运与沉积作用 沉积物发生的搬运和沉积的地质营力:主要是流动水和风为主,其次是冰川、重力和生物。由于沉积物性质的差异,常见的搬运方式有:机械搬运和沉积、化学搬运和沉积、生物搬运和沉积。 1)机械搬运和沉积: A.流水的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流水把处于静止状态的碎屑物质开始搬运走所需要的流速叫做开始搬运流速,开始搬运流速要大于继续搬运业已处于搬运状态的碎屑物质所需的流速,即继续搬运流速。一般来说,开始搬运流速要大于继续搬运流速。 B.空气的搬运与沉积作用。只能搬运碎屑颗粒,搬运能力小,以跳跃搬运形式为主且受地形和地物影响大。 C.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流动方式是塑性流动和滑动,搬运能力巨大; 搬运对象为碎屑颗粒,沉积位置在雪线以下——冰渍物,经流水改造,形成冰水沉积。

沉积岩

1.沉积岩:是在地表和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地质体,是在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种火山作用形成的物质经过一系列改造(如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2.沉积岩的分布:自然界分布最多的沉积岩为页岩、其次是砂岩和石灰岩,三者占沉积岩总量的95%以上。 3.组成沉积岩的原始沉积物质来源有:(1)陆源物质-母岩的风化产物(2)生物源物质-生物残骸和有机质(3)深源物质-火山喷发碎屑物质和深部卤水(4)宇宙源物质-陨石。 4.风化作用就是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作用下,在原地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的一种作用,根据作用的性质和因素不同,分为三大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 5.母岩风化作用的阶段性:Ⅰ碎屑阶段;Ⅱ饱和硅铝阶段;Ⅲ酸性硅铝阶段;Ⅳ铝铁土阶段 6.母岩风化产物类型:(1)碎屑残留物质(2)新生成的矿物(3)溶解物质 7.沉积物发生搬运和沉积的地质营力主要是流水和风,其次还有冰川、重力、生物等。 8.流水分类:(1)急流:福劳德数Fr>1,高流态,代表一种水浅流急的流动特点(2)缓流:福劳德数Fr<1,低流态,代表一种水深流缓的流动特点(3)层流:一种缓慢的流动,流体质点作有条不紊的平行线状流动,彼此不相掺混(4)紊流:一种充满了旋涡的急湍的流动,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则,流速大小和流动方向随时间而变化,彼此互相掺混。 9.尤尔斯特隆图解(1)颗粒开始搬运的水流速度要比继续搬运所需的流速大。 (2)0.05-2mm的颗粒所需的始动流速最小,而且始动流速与沉积临界流速相相差也不大。故常呈跳跃式前进。 10. (3)大于2mm的颗粒其搬运与沉积的两个流速曲线更接近,但两者的流速值也都是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增加。故砾石不能长距离被搬运,并多沿河底呈滚滚动式前进。 11. (4)小于0.005mm的颗粒,两个流速相差很大。因而粉砂(0.05-0.005mm)和粘粘土(小于0.005mm)物质一经流水搬运,就长期悬浮于水体之中不易沉积下来来。而且它们沉积之后又不易呈分散质点再搬运,即使水速发生急剧改变,也也只是冲刷成粉砂质或泥质碎块继续搬运。故在海洋和湖泊的波浪带的沉积沉积物中冲刷的“泥砾”是常见的。 10.沉积物重力流:是一种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密度流体,也有人称其为块体流或沉积物密度流。它是不符合内摩擦定律的非牛顿流体。将水下重力流分为四类:碎屑流或泥石流、颗粒流、液化沉积物流和浊流。 11.浊流是一种高密度的流体,常以体积巨大的块体进行运移,故又称为密度流或块状流。 12.浊积岩中最特征的沉积构造是粒序层理(或称递变层理)和微细水平层理。 从岩石组合看,为均匀稳定的砂岩与更稳定的深海页岩互层,组成韵律层 理。浊积岩的剖面结构,即鲍玛层序,通常由五种岩性组成,从下到上顺次为: T1,底部粗粒递变层: T2,下平行纹层: T3,流水波纹层: T4,上水平纹层: T5,深海页岩层: 13.沉积分异作用:母岩的风化产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会按颗粒大小、形状、比重、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等在地表依次沉积下来,称为沉积分异作用。 14.固结作用:泛指松散堆积物转变为固结岩石的过程,它是通过胶结作用.压实作用.甚至重结晶作业.生物的粘结作业等共同完成的。 15.重结晶作用:指矿物组分以溶解-再沉淀或固体扩散等方式,使得细小晶粒集结成粗大晶粒的过程. 16.组成层理的要素有细层、层系、层系组。

常见沉积岩的定名及描述

常见沉积岩的定名及描述 第一类型碳酸盐类岩石 碳酸盐类岩石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颗粒碳酸盐岩、结晶碳酸盐岩和生物碳酸盐岩。一、颗粒碳酸盐岩 该类岩石由颗粒和填隙物两大部分组成。颗粒主要包括内碎屑(砾屑、砂屑和粉屑)、鲕粒、生物碎屑、球粒、团块等。 填隙物由泥晶基质和亮晶胶结物组成,有三种情况,一是只有泥晶基质,二是只有亮晶胶结物,三是既有泥晶基质也有亮晶胶结物。 定名 颜色+岩石单层厚度+结构+矿物成分。如:深灰色厚层状鲕粒灰岩。颜色——深灰色。 岩石单层厚度——厚层状。结构——鲕粒(鲕状)结构。 矿物成分——方解石,鲕粒和填隙物都是方解石。 描述 1、颜色 由颜色的色调和深浅组成,符合少前多后的原则,多用色谱表中的单色和双色混合色描述,尽量避免用三色混合色描述,可用生活自然色。如浅黄绿色,浅—颜色的深浅,黄绿—颜色的色调,绿多黄少。又如橄榄色(生活自然色)。 先描述岩石新鲜面颜色,再描述风化面颜色。 2、单层厚度的规定块状层 >100cm 厚层 100—50cm 中厚层 50—10cm 薄层 10—1cm 微薄层 <1cm 注意测量岩层单层厚度的范围及主要的单层厚度。 3、结构 当颗粒的含量大于岩石总量的90%时,填隙物可不参加定名,主要有如下结构:(1)、单颗粒结构 砾屑结构、砂屑结构、粉屑结构、鲕粒(或鲕状)结构、生物碎屑结构、球粒结构、团块结构等。 (2)复合颗粒结构 A、以两种颗粒为主的结构 少前多后复合定名,如砂屑鲕粒结构,砂屑少鲕粒多,并且二者的含量都大于5%。 B、三种(含三种)以上颗粒的结构,同A,如生物碎屑砂屑鲕粒结构;但是如果三种颗粒的含量相当,就可称为颗粒结构。 当颗粒的含量占岩石总量的50—90%时,填隙物要参加定名。 以泥晶为主时,为泥晶某某颗粒结构,如泥晶砾屑结构;以亮晶为主时,亮晶某某颗粒结构,如亮晶鲕粒结构等。 当颗粒的含量为岩石总量的25—50%时,颗粒在前泥晶在后,为颗粒泥晶结构。某某颗粒泥晶结构,如鲕粒泥晶结构。 当颗粒的含量为岩石总量的5—25%时,颗粒在前泥晶在后,颗粒前加“含”字,为含颗粒泥晶结构。 如:含生物碎屑泥晶结构。支撑方式与胶结类型 支撑方式:支撑和基底式支撑。颗粒支撑:颗粒与颗粒有互相接触,填隙物在颗粒之间的孔隙中充填,一般颗粒多于填隙物。 基底式支撑:颗粒在泥晶基质中呈孤立分散状分布,颗粒与颗粒之间不相互接触,呈漂浮状,一般基质多于颗粒。

沉积岩分类

沉积岩 沉积岩分类 沉积岩分类的依据是岩石的成因、成分、结构、构造等。由于它的多样性,一般是以沉积物的来源作为基本类型的划分准则,而以沉积作用方式、成分、结构、成岩作用强度等作为进一步划分的依据。应该特别强调,各类沉积岩都有各自的成因特征,成分上差别也较大。所以,沉积岩的分类着重于各大类岩石的划分,如砂岩的分类、碳酸盐岩的分类等。 碎屑岩 碎屑岩的结构包 括碎屑颗粒的结构、杂 基和胶结物的结构、孔 隙的结构以及碎屑颗 粒与填隙物之间的关 系。碎屑颗粒的粒度大 小的划分标准为:>2mm 为砾;2~0.0625mm为 砂;0.0625~0.0039mm 为粉砂;<0.0039mm者称为泥;碎屑颗粒的形态包括碎屑颗粒的圆度、形状和球度。 杂基在碎屑岩中作为填隙物出现。最常见的杂基是从水介质中沉积下来的细粒碎屑物质,称原杂基。胶结物是碎屑颗粒间的化学沉淀物,在碎屑颗粒间起填隙及胶结作用。碎屑

颗粒与填隙物之间的关系称为胶结类型。 基底胶结:碎屑颗粒彼此不相接触呈飘浮状或游离状分散在填隙物内。它通常是高密度流(如浊流、泥石流)快速堆积的产物。 孔隙胶结:大部分碎屑颗粒相互接触,填隙物常是成岩期析出的化学沉淀胶结物。这种结构表明碎屑颗粒的沉积早于填隙物,如河流的边滩、滨海波浪带的海滩等。 接触胶结:填隙物分布 于碎屑颗粒彼此接触处。干 旱气候带的砂层中溶液沿毛 细管上升,在碎屑颗粒的接 触点沉淀析出而成。 碎屑岩的孔隙系指尚未 被固体物质占据的空间,沉积期形成的原生孔隙称粒间孔。成岩过程中生物化石、碎屑颗粒溶解形成的孔隙称为粒内孔或铸模孔,属于次生孔隙。沉积物收缩或碎屑破裂出现的裂隙归人次生孔范畴;孔隙的规模和形态与其成因有一定的关系。碎屑岩的孔隙或裂隙是石油、天然气、地下水、层控矿床的储集场所。孔隙度、孔隙类型、孔隙的连贯性及孔道和喉道等均影响着它们的储集和运移。 陆源碎屑岩是母岩机械破碎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所形成的由碎屑颗粒和填隙物所组成的岩石。碎屑岩的物质组成有两部分,一类是陆源碎屑和填隙物中的杂基。另一类是胶结物,它们是在沉积、成岩阶段以溶液沉淀的方式而形成的。 陆源碎屑矿物中以石英最常见。除单晶石英外,常见由几颗石英或许多微粒石英组成的 多晶石英;长石类矿物中微斜长石常见,斜长石中钠长石远远超过钙长石;云母类碎屑一般

沉积岩

第五章沉积岩 第一节沉积岩的一般特征 一、沉积岩的物质成分 在化学成分上,沉积岩中Fe2O3多于FeO,K2O多于Na2O,岩浆岩则与此相反。因为地表环境富含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沉积岩中水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也明显比岩浆岩中的高。 二、沉积岩的颜色 颜色是沉积岩重要的直观特征,它不仅反映岩石本身的物质成分、沉积环境及成岩后的次生变化,对鉴定岩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可作为地层划分与对比和推断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岩石中所含色素(染色物质)。沉积岩的颜色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色和次生色。 原生色又进一步分为继承色和自生色。 1、原生色: 1)继承色主要取决于岩石中所含矿物碎屑的颜色,常为碎屑岩所具有,如长石砂岩呈红色是继承了母岩中红色长石颗粒的颜色; 2)、自生色是在沉积成岩阶段由自生矿物造成的,为大部分粘土岩、化学岩所具有。2、次生色是在沉积岩形成后由于次生变化而产生的,如在露头上海绿石砂岩常被风化成黄褐色、褐红色等。研究沉积岩要注意区分原生色和次生色。 次生色常沿裂隙、孔洞和破碎带分布,呈斑点状。原生色分布均匀、稳定,且与岩层的界线一致。原生色常能指示沉积环境。一般来说,粒度越细、越潮湿,观察面越阴暗,颜色越深;反之则浅。因此,描述颜色必须观察岩石的新鲜面,并说明是在怎样的状态下观测的。 三、沉积岩的构造 沉积岩的构造是指沉积岩各组分在空间的分布、排列和充填方式。一般包括层理、层面构造和层内构造。 (一)层理 1、概念: 层理是由岩石的成分、颜色、结构等在垂直于沉积层方向上的变化所形成的一种构造现象。层理是沉积岩所具有的重要特征,是区别于岩浆岩的主要标志。根据层理可以确定岩层产状即正确判断地质构造。 2、层理的组成 层理由细层、层系、层系组等要素组成。 1)细层又称纹层,是组成层理的最小单位,其厚度极小,常以毫米计。 2)层系组也称层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似的层系或成因上有联系的层系叠覆而成。 由若干个纹层、层系或层组构成一个层。 层是由成分基本一致的岩石组成的沉积地层的基本单位。它以成分或结构上的不一致性与上下邻层分开。层与层之间有层面分隔。层的厚度可分为块状层(大于1m)、厚层(1.0~0.5m)、中层(0.5~0.1m)、薄层(0.1~0.01m)、微细层或页状层(小于0.01m)。 3、常见的层理构造有下列几种类型: 1)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的特点是细层平直且与层面平行。 平行层理多形成于河道、湖岸、海滩等高能环境。 2)波状层理波状层理由许多波状起伏的纹层重叠在一起组成,是由于波浪引起沙纹的移动造成的。 其特点是纹层呈波状,但总的方向平行层面,当沉积速率较高时,可保存连续的波状。波状层理常形成于海、湖的浅水区及河漫滩。 3)交错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由一系列彼此交错、重叠、切割的细层组成。按其层系厚度可分小型(小于3cm)、中型(3~10cm)、大型(10~200cm)、特大型(大于200cm)四种;按其层系形态可分板状、楔状、槽状三种基本类型。 板状交错层理的层系界面为平面,且彼此平行。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常见于河流沉积之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