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研究性学习四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研究性学习四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研究性学习四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研究性学习四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第一课《节约用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数感、估算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渗透环保、节约等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浪费多少水的测量和计算。

教学难点:

测量的方案。

教学准备:

1、地点:设在实验室,实验室里有电脑、实物投影;配有水龙头,有刻度的试管和计时器。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些标有刻度的容器。

3、学生准备:每人一张调查表,上面写有调查好的水价、自己家每个月的用水量和学校一共有的水龙头个数的调查表。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学设计:

一、探究学习准备:

1、播放中央一台第九个世界水日的新闻片段和深圳缺水的画面。使学生知道我国是水资源缺乏国家,深圳又是我国的缺水的城市之一,缺水对人们的生活和全国经济造成的严重影响。

2、播一个同学洗手后没关水龙头的录像,和上面播放的内容形成对比,从而呼吁同学们节约用水,并出示课题。

二、探究学习展开:

探究问题一。

第一步:提出问题:

1、师:(指着刚才一个同学洗手后没关水龙头的画面)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大概浪费多少水?

2、学生自由估算

“一桶吧”;“一杯水”;“四五桶吧”;“十个脸盆吧”……

3、提出疑惑

到底谁说得最接近?(沉默一片刻后)我们来测一测就可以知道了。第二步:解决问题:

1、在自然实验室里,学生每4个同学一组,每组都有测量工具和水龙头。师让学生把每个水龙头的滴水速度调至和刚才画面上水龙头的滴水速度差不多。

2、学生分组(分工合作)进行测量和计算(需10分钟)

3、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测量方法。

方法1:先测1秒钟的滴水量,再算一天的滴水量。

方法2:先测出1分钟的滴水量,再测一天的滴水量。

方法3:测整10毫升用多少时间,然后再算出它的滴水速度,最后求一天的滴水量。

由于条件所限,方法3为最优。引导学生再用方法四进行测量。

统一测60毫升用多少秒,为了减少误差,测得准一些,要求测3次,然后取平均数。

(60+60+60+)÷(84+85+84)≈0.7(毫升)

0.7×60×60×24=60480(毫升)

结论: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大概浪费60480毫升(约等于60升)的水。

探究问题二:

1、提出问题:按照这个水龙头的滴水速度,一个水龙头一年浪费多少水?

2、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3、汇报结果。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一年用365天计算:

0.7×60×60×24×365=220075200毫升≈22立方米

一年大约浪费22立方米的水。

方法二:直接用60×366=21900升≈22立方米

三、了解结论的现实意义

1、水在生活中的用途。(自由说)

水可以用来(浇花、洗碗、洗衣服、给游泳池换水、灭火、捐给灾区……)

2、怎样节约用水?(自由说)

3、怎样让更多的人知道要节约用水?

通过“报纸”、“广播”、“网络”、“电视”、“作广告”……4、如果让你用一句话告诉人们要节约用水,你打算怎么说?

四、探究学习评价:

师:通过这节课的探究,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小结:

知道了为什么要节约用水。

知道了怎样节约用水。

我知道要估一个大数先测出一小部分,再估全部就比较准。

我知道怎样计算滴水速度。

做什么事,先商量商量,做起来就比较容易。

五、探究学习引申:

1、师:生活中除了要节约用水,还节约什么?

还可以节约“钱”;“电”;“纸”;“能源”……

2、社会调查(播放同学们去早操时,没关电灯和风扇的录像)

请你调查一下电价和学校共有的班级,如果早操的20分钟每个班都没关电灯和风扇,大概会浪费多少电费?

课后作业:

1、观察学校的同学们是否有浪费水的现象?

2、观察自己的小区是否有分类垃圾箱。

六、板书设计:

一、节约用水

我家一天用水有多少?

水龙头一天浪费多少水?

探究、解决问题

七、课后记:

教学内容:第二课《生活垃圾分类研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环保意识。

2.通过讨论生活垃圾的危害问题,引出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模拟采访表演,对垃圾分类加深理解,并认识到宣传这一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通过了解废物利用的好处,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学会垃圾分类方法。

2.认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1.会垃圾分类的方法和必要性

2.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资源。

2、学生准备:垃圾调查表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

1.看校园美景,谈个人感受。

伴随着熟悉的音乐,我们一起走进洪泽外国语实验学校!

(校园美丽图片连播,师生共看)。

欣赏校园美景,让学生感悟到,在这么美丽的环境下生活与学习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也为下面录象中的乱扔垃圾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激发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2.行为对比,引发思考。

师:说得非常好!想不想继续看? (生看扔垃圾录象) 生谈此时的感受。

学生看完两段扔垃圾录象后,对录象中的两种相反的行为会很敏感,此时让他们谈感受,会说出乱扔垃圾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此时抓住“垃圾”这个词语,引导学生说说在生活中还会产生哪些垃圾。

二、说一说,分一分

1.生活中会产生哪些垃圾

指名答。

学生在说有哪些垃圾时,可能会片面的从家庭里说。这时教师就要作适当的引导:想想在学习中、建筑上等还会产生什么样的垃圾。

2.说说对这些垃圾的认识。

指名答。

3.学生动手分垃圾。

从学生对垃圾认识的回答中,小结出有些垃圾还是有用的,只是被放错地方的原料。根据这个标准,让学生动手把垃圾分分类。

指名1人板演(用课件演示),其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用垃圾道具分类),(垃圾:废电池、易拉罐、废报纸、瓜果皮、变质食品、玻璃碎片、过期药品、饭、铁剩丝、杀虫剂罐子)通过讨论学生板演的结果,师生合作完成垃圾种类的划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小结:我们把能够利用的垃圾称为可回收垃圾,把不能够利用的垃圾称为不可回收垃圾,在不可回收垃圾中还有一些垃圾是比较特殊的(废电池、过期药品、杀虫剂罐子),我们把它们单独分成一类,称为“有害垃圾”。

三、垃圾的种类(可录音播放)

1、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等。

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千克,节省木材300千克,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

列举出可回收垃圾的一些常识,让学生了解到垃圾回收利用的好处。

2、不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瓜果皮、蔬菜皮、剩饭、变质食品等。

3、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废油漆桶、过期药品等。

四、垃圾的处理方法

(一)可回收垃圾的处理

主要处理方法是把可回收垃圾集中起来,送到加工厂再加工成新产品。

(二)不可回收垃圾的处理

1.填埋法:

填埋垃圾的费用是很高昂的,处理1吨垃圾的费用大约是200元。以北京为例,日产垃圾12000吨,算一算每天的花费是多大?生计算。

如果我们用这些钱帮助贫困学生来交学费,一个学生一年的学费以300元计算,请你算一算,这些钱可以帮助多少个贫困学生?

通过计算“可以帮助多少个贫困学生”,让学生了解2400000元的大小。

讨论:花费的钱2400000元,是一天一个北京市浪费的钱,而且采用填埋法处理垃圾还会占用很多的土地,引出人们要寻求更好的处理垃圾方法。

2.焚烧法:

焚烧法是指把垃圾送到专门机构进行燃烧处理,把污染降到最低。

(三)有害垃圾的处理

主要是把垃圾送到指定机构无公害化处理后再填埋。

五、生活中的垃圾处理

(一)处理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上一部分内容让学生知道了垃圾的处理方法,此时再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处理垃圾的?”,形成对比,便于纠正学生错误的处理垃圾方法。

(二)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通过讨论生活中垃圾分类的好处(减少污染、降低成本、节省资源),总结出进行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三)垃圾分类的可行性

1.在生活中实行垃圾分类可能吗?(小组讨论)

知道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后,部分学生可能会认为:既然实行垃圾分类有必要,那么就肯定能实行垃圾分类。另外一些学生可能会认为现在的生活中没有看到垃圾分类,就会认为垃圾分类不可能。从而因出争论。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很容易例举出垃圾分类带来的好处,也就能得出实行垃圾分类是可行的,

实行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

2.主要困难在哪?

可以让学生猜测一下可能会有哪些困难。由于是猜测,所以结果不准确,为了得出确切的答案,教师引导出可以设计一种方式来进行调查。

六、调查社会中的垃圾处理方式

如果你是洪泽县环保部门的负责人,准备调查一下当地居民的垃圾处理方式,请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种“垃圾分类调查”方式,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对这种调查类型的设计,接触比较少,教师要对学生的设计作具体指导。

成果展示:

生1:生2:生3:

成果展示后,让一个学生出演调查对象,回答其他小组设计的调查内容。也可以证实该小组设计的调查方式是否可行。

七、谈谈收获、总结全课

师:通过今天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吗,谁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生1:生2:生3:

师:我们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也是垃圾的受害者,更是环境的保护者,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请从自己开始,自觉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八:课后延伸、撰写建议信

利用课后时间完成这份调查,对调查结果要进行统计整理,并以书信的形式向环保部门、家庭以及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

生活中的垃圾分类是否可行,让学生自己去调查并统计出结果。通过建议信的撰写,既可帮助学生回顾课堂知识,又可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课后作业:

1、在纸上设计一个分类垃圾箱。

2、调查海拉尔区绿地面积是多少。

板书:

二、生活垃圾分类研究

发现问题:生活中有的垃圾可以回收,该如何分类?

填写调查方案:小组讨论填写汇报

研究内容及过程

课后小结:

教学内容:第三课《城市公共绿地的调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城市公共绿地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环保意识。

2.通过讨论植物对空气净化,噪音污染的作用,引出城市绿化的必要性。

3.通过,对城市中绿地面积的了解,与绿化作用的理解,收集资料,讨论出关于城市绿地建设的建议。

4.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了解绿地的作用,学会环保。

2.认识绿地建设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1.学生们如何收集到全面的资料。

2.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资源、图片。

2、学生准备:调查表

教学方法:

上网、实地考察,参观访问

教学设计:

第一步:提出问题:

1、师:绿地是否对我们城市有美化和净化的作用?

2、学生收集资料

“公共绿地是反应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对空气有净化作用能阻挡飞扬的灰尘”……

3、提出疑惑:

研究问题二。

第一步:提出问题:

1、师:绿色植物对噪音污染是否有作用?

2、学生收集资料,进行研究。

研究问题三。

提出问题:

1、我城市绿地建设的面积现状调查。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参观访问,上网。

三、关于城市绿地建设的建议:

学生对这种调查类型的设计,接触比较少,教师要对学生的设计作具体指导。

成果展示:

生1:生2:生3:

成果展示后,让一个学生出演调查对象,回答其他小组设计的调查内容。也可以证实该小组设计的调查方式是否可行。

四、谈谈收获、总结全课

多建广场、绿地、小游园、风光带等来绿化城市,规划设计艺术特色要强,风格和手法要多,要让树成荫。

课后作业:

1、调查小区绿地面积是多少?

2、准备一个水果切开观察变色情况。

板书设计:

三、城市公共绿地的调查

发现问题

调查探究

绿地的作用

绿地现状调查

对绿地建设的建议

课后记:

教学内容:第四课《变色的水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切开的苹果会变色的现象和原因。

2.初步学会利用对比观察的方法来探究切开的苹果变色的原因以及水果如何保鲜的方法。

3、初步学会利用研究计划(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4、从实践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判断与处理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寻求帮助的能力,养成细心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切开苹果变色的原因。

教学难点:

如何利用对比观察的方法探究水果切开后变色的原因

教学准备:

水果刀、苹果、水槽、保鲜膜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设计:

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知道水果会变色吗?谁说说在什么情况下水果会变色呢?(…..)同学们很善于观察,这节课我们初步研究水果切开后变色的问题。(板书课题:变色的水果—切开)

二、过程:

1、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哪些水果切开后会变色?(生汇报)

师:这些水果是否都是变色水果还需要我们回家之后把它们切开放在果盘上观察就可以了。

2、共同观察课前切开的水果,说一说,①水果颜色变了没有,现在什么颜色,刚切开什么颜色?②切开后蒙上了吗,泡水里了吗,淋水了吗?

3、师:同学们既没蒙上,也没泡水里、淋水等,那么,为什么切开的水果会变色呢?下面我们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问题

为什么切开的水果会变色?

4、以小组为单位猜想交流“切开的水果变色会与什么有关?小组讨论后并汇报,教师板书:猜想与空气有关?与水分蒸发有关?师:为什么加问号呢?

师:同学们有什么好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②生汇报,师板书:

(1)一个苹果切开两半一半包膜另一半裸露对比观察

(2)一个苹果切开两半一半浇水另一半裸露对比观察

师:两组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说出了你们要实验时的步骤,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板书:步骤

师:同学们共同来看一下,两组同学做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可见两组共同采用了什么方法?(对比观察法)这也是我们这节课主要采用的方法。师板书:方法:对比观察法

5、师:下面请同学们看黑板,刚才同学们只是根据问题进行猜想,并说出采用的方法以及打算怎么做,这就是我们实验前必须做的研究计划,也叫研究方案,师板书:研究计划(方案)

6、实验操作:

①教师说实验要求:

②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③教师出示自己的实验结果

师:由于果肉颜色变化速度缓慢,实验结果得需要一段时间甚至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所以同学们这个实验结果在今天课堂上是看不到了,同学们回家之后继续观察后记录好它们变化的结果,由于老师是提前一天做的实验,时间比较长,下面请同学们对比观察一下,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汇报。

师: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与空气有关)

师:为什么切开的水果与空气接触就变色了呢?这主要是因为有些植物体内含有酚类化合物,而这个酚类化合物与空气接触后,就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就变色了。所以,我们经常说水果切开后变色叫“氧化了”

板书:被空气氧化

师:像课前同学们说的“西瓜”“香瓜”等为什么切开不变色,就是因为它们体内不含有酚类化合物。

三、延伸: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学习,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生汇报)老师希望大家能根据这节课学会的对比实验法,回家做“水果保鲜实验”(看书16页)。教师辅助指导。

课后作业:

1、观察其他水果切开氧化情况,颜色变化。

2、观察一种花生长茂盛的方向。

板书设计:

四、变色的水果

问题:

为什么切开的水果会变色(被空气氧化)

猜想①与空气有关②与水分蒸发有关

方法对比观察法

步骤:

①一个苹果切两半一半包膜另一半裸露对比观察

②一个苹果切两半一半浇水另一半裸露对比观察

结论:与空气有关

课后记:

教学内容:第五课《植物的向光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实验观察知道植物具有向光性。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探索植物世界的乐趣,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与热情。

教学重点:

理解植物向外生长的原因,掌握研究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实验方法掌握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花,几个不透明和透明塑料袋,花盆,资料卡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试验道具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对比观察法、实验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两盆花,向外生长,观察图片,说一说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2.交流讨论:为什么花喜欢向外生长。是和外面有更多阳光有关,还是和外面有很多空气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讨论问题,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

3.各组汇报结果,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深入研究资料

1. 资料分享,了解植物是否有向光性,小组交流并汇报。

2.出示向光性的定义和作用。

3.如何验证猜想结构:植物向外生长与外面有更多阳光有关还是空气有关。板书:阳光空气

4、引导学生研究如何验证与阳光有关?小组同学讨论实验方案,然后汇报

方法步骤:将制作好的遮光罩扣住花盆(一组用不透光的塑料袋子,另一组用也用塑料袋,但在上端剪一个小孔接收阳光),白天将

装置置于阳光充足的地方。观察结果。

5、讨论是否与空气有关,实验方案。汇报。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先讨论,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找出实验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方法步骤:准备一个透明塑料袋,罩住一盆植物,另一盆相同植物不罩塑料袋子,都接收阳光,但是一个有空气,一个没有太多空气,一周后观察变化结果。

6、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怎样通过比较、分析各实验组结果推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两两对照组间的处理差别,教师帮助学生推出响应的结论。

设计意图: 此为本实验的关键步骤训练学生,能很好地的比较、分析、归纳、综合能力,最好分成要点逐个回答。

7、对研究活动的自我评价:在研究中,你采用了什么方法对植物生长方向进行了观察?

8、总结:表达与交流。

要求学生课后以办报、书面实验报告或在相关班会上讲述.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组织能力。

9、作业:

1、查找资料: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有向光性?

2、思考:影响纸飞机飞的远近的因素有哪些?

板书:第五课、植物的向光性

植物向外生长与阳光空气有关

方案实验步骤结论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第六课《纸飞机能飞多远》教学设计

背景分析:

本活动设计为四年级学生参与,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探索未知的方法,“纸飞机能飞多远”恰好给予学生们一个平台,让学生体会“纸飞机”这样一个儿时就开始接触的玩具,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可以带来这样多的有趣的、有意义的问题,从而更加重视科学探索的价值。

教学目标:

1. 对问题能够提出有根据的猜测,并能够搜集数据和证据,验

证自己的猜测。

2. 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实践方案,并且完成对比

试验。

3. 知道影响纸飞机飞行远近的一些简单的因素。

4. 体验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对影响纸飞机飞行远近的因素做出猜测。

教学难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3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4.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5.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酒泉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课后反思: 第二课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教学难点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四年级科学(下)教案

第一单元电 一、单元教学意义 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孩子们也对电感兴趣。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本单元的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将首先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静电现象在学生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生。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接下来在“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三课中,学生将开展对电路的研究。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四年级的学生仍会津津有味地参与到活动中。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将使他们连接的电路更加稳定,并便于操作。为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学生将探索不同电路连接方式对小灯泡的影响。在电路中,如果某个地方连接不好或者某个电器元件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灯泡不亮。“电路出故障了”一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寻找电路故障的过程中,将自制的“电路检测器”做为重要的检测工具。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将形成关于电的一些重要概念,如“电是一种能源,它能使物体发光、发热”“要使小灯泡发光,电必须流经包括电池在内的完整的回路”“用相同的材料可以连接不同的电路”等。 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将使学生对身边物质性质的认识得到发展,同时对电的理解也得到加深。 本单元还在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基础上,安排了“做个小开关”一课,旨在使学生把已形成的电路概念进一步发展为一个“可以控制的电路”,同时也深化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 单元的最后一课是“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日的是整理学生的发现和认识,比较串联和并联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 整个单元的安排是一个严密的结构,前后课之间有着学生认识发展上的逻辑关系。学生从认识电的本质一电荷开始,到认识电路、电流、开关、电路检测器、导体、绝缘体,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将最终指向对电的认识。 在本单元中,学生使用的是电池这样一个安全的电源,而在日常生活中,多数用电器使用的是220伏的交流电。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220伏交流电的电源是很危险的,不能直接用家

四年级下册研究性学习教(学)案

课题一:层层剖析领悟涵 多媒体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同学们,假如把这句话换个写法。(在原句下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请同学们读一读,比一比,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学生自由读句子) 生:第一句写得好,因为这句话写得很具体。 生:当然第一句写得好。因为这句具体地写出了漓江的水静得怎么样,清得怎么样,绿得怎么样,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我也认为第一句写得好,因为这句话把漓江水静、清、绿的程度写清楚了,更令人体会到漓江水的美。 师:(去掉第二句)同学们说得真棒。的确,这句话具体地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让我们能够真切地体会到漓江水的美。 师:要是把这句话再换个写法。(在原句下出示句子: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现在哪句话写得好呢?为什么?(请两位学生分别读句子) 生:第一句好,因为这句话用了感叹句,语气比较强烈。 生:我也觉得第一句写得好,因为这句话用一些感叹句,把作者赞美漓江水的强烈感情写出来了。 师:(去掉第二句)同学们真会读书,说得很好。不错,这句话运用了感叹句,抒发了作者对漓江水的赞美之情,让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漓江水的美。 师:如果再把这句话换种写法。(在原句下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绿得很,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现在,哪句话写得好呢?为什么?(同桌一人读一句) 生:我还是认为第一句写得好。因为这句话用了“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读起来琅琅上口,而第二句用“真静啊”、“很清”、“绿得很”,感觉有点乱。 生:我也觉得第一句好,因为这句话是个排比句,写得十分有节奏感,更令人体会到漓江水的美;而第二句没有运用排比句,显得有点零乱。 师:你的课外知识挺丰富的,居然还知道排比句,真了不起。(去掉第二句)是啊,这句话运用了一组句式相同的语句,也就是——(生齐:排比句)这样一来,语言优美,节奏明快,读起来——(生齐:朗朗上口)让我们能深切地体会到漓江水的美。

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1单元植物生活的秘密 1。植物的身体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能归纳概括出植物体的共同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与人交流,交流时语言清晰,表意准确。倾听时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介绍。 科学知识: 1.知道植物体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构成的。 学习重点:观察的基础上思维加工归纳出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学习难点:概括、归纳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学习用具:观察记录表、凤仙花和其他植物图片。 学习用具:观察记录表 学习过程: 一.学习导入:

在植物的王国里,有许许多多绿色能开花的成员!从参天大树到碧绿小草,身体形态各异,姿态万千,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王国,仔细地观察一下,看看它们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 二.活动观察植物的身体 1.教师出示凤仙花,让学生独立观察,出示一张没有指出器官名称的相应的植物图片,让每个学生边看边填写。 2.室外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 要求:观察时先整体后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爱护植物。 3.室内汇报观察后的结果。 4.概括。归纳: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种器官构成。 5.学生竞赛:学生画一株完整的自己熟悉的植物图,标出植物各部分的名称。 6.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三.小结: 今天,通过观察绿色开花植物,我们知道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种器官构成。 1.植物的身体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科学探究: 1.学习资料查阅的方法,并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植物体各个器官的作用。 2.能设计实验验证资料内容的正确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与人交流,交流时语言清晰,表意准确。倾听时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介绍。 2.学会与同学合作,体会明确的分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3.不迷信资料内容,培养合理质疑、积极验证的科学精神。 科学知识: 1.植物的六大器官分别有什么作用。 学习重点:查阅资料的方法。 学习难点:提炼资料。 学习用具:课件。 学习用具:各种课外书、资料卡。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体问: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是什么?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本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本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2、能从察觉到的物体变化的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能说出两种以上记录某一种物体变化的方法。 4、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观察到的各种物体变化的现象。 5、能坚持对一种选定的物体进行长期的观察,并能将观察的结果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记录下来。 6、能举例或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做变化。 7、能根据自定的标准对观察到的变化进行分类。 8、开始意识到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断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初步建立变化的概念系统,并学习记录物体变化的基本方法。 难点:建立变化的概念系统。 教学准备: 各种各样变化的教学课件、记录表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你看到了什么?

谈话:你还看到过哪些变化? 小结:起风、下雨、草绿、蝌蚪变青蛙等,他们都是在不断 变化的。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二)学习新课: 1、活动1:我知道的变化。 (1)师:你能把自己知道的变化记录下来吗?活动前注意要求:寻找生活中的变化现象。描述变化的过程。用简单的文字记录变化现象。 (2)学生活动,小组汇报 活动结杲。 (3)小组讨论:你喜欢观察身边发生的变化吗?这些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4)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讨论结果。 (5)师:你能自己制定标准对各种变化现象进行分类吗? (6)讨论、汇报 O (7)师:你能试着解释什么叫变化吗?自然界中有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 (8)教师小结:变化是事物每时每刻都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现象;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 2、活动2:记录物体的变化。

四年级上册研究性学习教案设计

剪纸 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学会简单的剪纸技巧,并在此基础上互相协作、研究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研究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初步了解剪纸艺术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感悟涵、发现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力求创新。 课前准备:剪刀、刻刀、样稿、笔、纸、尺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剪纸图案,引导欣赏。 2、上面这些图案好看吗?这就是我们民间流传很广的传统手工艺 品——剪纸。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剪纸。 二、学习新课 (一)、讲清“什么是剪纸”,以及“剪纸的用途”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引导探究剪纸的基本过程。 1、出示背景图,联系生活体会、观察,从中央感悟出剪纸工艺的一些 特点。 2、教师适当介绍剪纸的发展历史和艺术特点,激发学生对这种传统工

艺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热爱。 3、回忆已接触过的一些简单的剪纸,引导从中发现规律,举一反三。(三)、自主设计剪纸图案 1、引导思考:打算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使用剪纸。 2、设计创造。 (四)、“做一做”、“议一议”练习 (五)、展示作品,自评、互评 (六)、我的收获 我学会了()种剪纸的方法。剪纸虽然各式各样,但也是有规律的。 脸谱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关心我国民族艺术,培养学生对脸谱的兴趣,冶美的情操。 2、培养学生鉴赏、绘画及创新能力。 3、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脸谱,它有什么作用。认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脸 谱。 教学重、难点: 了解特点、动手操作。 课前准备:各种质地的纸、水彩、油画棒、脸谱样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 四年级科学教案1 一、单元教学意义 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孩子们也对电感兴趣。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本单元的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将首先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静电现象在学生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生。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接下来在“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三课中,学生将开展对电路的研究。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四年级的学生仍会津津有味地参与到活动中。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将使他们

连接的电路更加稳定,并便于操作。为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学生将探索不同电路连接方式对小灯泡的影响。在电路中,如果某个地方连接不好或者某个电器元件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灯泡不亮。“电路出故障了”一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寻找电路故障的过程中,将自制的“电路检测器”做为重要的检测工具。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将形成关于电的一些重要概念,如“电是一种能源,它能使物体发光、发热”“要使小灯泡发光,电必须流经包括电池在内的完整的回路”“用相同的材料可以连接不同的电路”等。 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将使学生对身边物质性质的认识得到发展,同时对电的理解也得到加深。 本单元还在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基础上,安排了“做个小开关”一课,旨在使学生把已形成的电路概念进一步发展为一个“可以控制的电路”,同时也深化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 单元的最后一课是“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日的是整理学生的发现和认识,比较串联和并联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 整个单元的安排是一个严密的结构,前后课之间有着学生认识发展上的逻辑关系。学生从认识电的本质一电荷开始,到认识电路、电流、开关、电路检测器、导体、绝缘体,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将最终指向对电的认识。 在本单元中,学生使用的是电池这样一个安全的电源,而在日常生活中,多数用电器使用的是220伏的交流电。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220伏交流电的电源是很危险的,不能直接用家里和学校里插座中

粤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粤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光”“生理与健康”“物体的运动”和“常见的力”。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进人四年级以后,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因此,本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四、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整理)小学四年级下册研究性学习教案 全册.

四年级下册研究性学习教案 执教时间:课时: 种子的萌发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学生能再认再现种子结构功能,初步学会全过程的探究实验方法。 能力目标: (1)锻练和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o (2)训练学生认识问题和提出假说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现代技术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受到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提高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培养创新精神,形成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材料器械 成熟完好的黄豆种子数粒、11套培养皿、脱脂棉或吸水纸、温箱、冰箱。 三、探究式教学步骤 1.提出问题 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 (1)每组在课前观察种子、植物幼苗的生活环境(土壤是否板结,是否干燥等) (2)课前查阅资料为作假设提供依据。 参考资料:《百科知识全书》、《十万个为什么》、中学《生物》教材。 2.作出假设 通过交流,自己观察种子、植物幼苗的生活环境和资料依据,对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环境条件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 利用器械材料设计方案,用以验证自己的假设。从学生实验方案中归纳以下几个探究方向。

4.实验过程 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 种子培养6天,定时观察并作记 录,于课前各小组分别 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 分析。写出科学小论文和对整个探究学习过程的感想。 5.课堂展现 (1)各组代表交流论文并答疑; (2)各组代表交流本次探究性学习过程的体会; (3)教师结合电脑课件讲解并总结实验结论。 6.结果分析 实验材料 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 结果分析 成熟黄豆种子 0℃ 水浸 适量空气 种子不萌发 温度太低 成熟黄豆种子 0℃ 湿润 适量空气 成熟黄豆种子 0℃ 干燥 适量空气 实验材料 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 结果分 方案 探索材料 探究条件 实验小组安排 1 成熟黄豆种子 0℃ 水浸 适量空气 第一小组 2 成熟黄豆种子 0℃ 湿润 适量空气 3 成熟黄豆种子 0℃ 干燥 适量空气 4 成熟黄豆种子 25℃ 水浸 适量空气 第二小组 5 成熟黄豆种子 25℃ 湿润 适量空气 6 成熟黄豆种子 25℃ 干燥 适量空气 7 成熟黄豆种子 50℃ 水浸 适量空气 第三小组 8 成熟黄豆种子 50℃ 湿润 适量空气 9 成熟黄豆种子 50℃ 干燥 适量空气 10 黄豆种子(去 胚) 25℃ 湿润 适量空气 第四小组 11 成熟黄豆种子 25℃ 湿润 密闭 第五小组

重大版 新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 复习资料

小学英语重大版四年级(下)教学要点 字 母 掌握26个字母的书写形式。 重点单词 注:所有单词要求会写Unit 1 blackboard黑板fan电扇map地图schoolbag书包light灯Unit 2 farm农场cow牛horse马pig猪sheep绵羊bird鸟hen母鸡duck 鸭子 tree树grass草flower花 Unit 3 party聚会candle蜡烛present礼物table桌子 sixteen16 seventeen17 eighteen18 nineteen19 twenty20 twenty-one 21 Unit 4 trousers裤子shorts短裤shoes鞋子socks袜子 thirty30 forty40 fifty50 sixty60 Unit 6 rainy下雨的,多雨的sunny阳光充足的cloudy多云的,阴天的windy多风的有风的snowy下雪的,多雪的 warm温暖的hot热的cool凉爽的cold寒冷的 重点短语 注:要求会写 Unit 1 on the desk 在桌子上in the desk 在桌子里面 under the chair 在椅子下面near the chair 在椅子旁边 Unit 5 In the morning在早上in the afternoon在下午in the evening在晚上at night在夜间 go running去跑步go walking去散步listen to English听英语 do homework做家庭作业 日常交际用语Unit 1 1.---Where is my pencil box?我的文具盒在哪里? --- It’s on my desk. 它在我的课桌上。 2. ---Where are the maps? 地图在哪里? ----They’re on the chair. 它们在椅子上。 3. ---please give me a hand. 请帮个忙。 ---All right! 好的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第二单元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 第三单元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的听力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单单元天气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 广东教育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单元光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光的传播》、《镜子》、《彩虹》和《光与生活》四课。《光的传播》要求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和小孔成像的原理,会自制简易照相机。镜子能使光拐弯,用镜子可反射光,从镜子里看到的物体的像与实物是对称的,也是相反的。用两面镜子组合起来,从中看到的像是物体反像的反像,因而与实物是一致的。利用光会拐弯的性质可制作潜望镜。镜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彩虹的光的折射现象。光透过不同的介质时也会拐弯。太阳光的折射会使光分解成彩色的光带,形成彩虹,一般在雨后初晴空气比较潮湿的条件下可以看到,在阳光下喷雾也能使彩虹再现。光和任何事物一样,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太阳光可以照明,发出热量,使万物生长,帮人们做事,但太阳光也能伤害人们的眼睛,或使皮肤灼伤,还会产生光污染。因此我们要想办法充分利用太阳光,又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光的危害。比如开发利用太阳能,太阳能发电装置和太阳能热水器就是实例。

课时光的传播 教学内容:教材1-5页。 教学目标: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了解小孔成像原理,会自制简易照相机。 教学用具:软管、蜡烛、小孔成像装置简易照相机等。 教学过程: 欣赏导语,让诗一般的语言带我们走进课堂:星星眨着俏皮的眼睛,太阳送来无尽的光明。这来自远方的光,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径?雨过天晴为什么常见彩虹的身影?是否 有了光才会有这缤纷的美景? 引入新课:光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没有光,世界一片漆黑,没有光,万物死气沉沉,没有光,我们无法生存。同学们,你们知道光是怎样传播的吗?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新课讲授: 活动1:用弯曲的管子能从一端看到另一端吗? 活动2:光线打靶游戏 光从B孔射入,能照到几号靶? 把中间档板上的孔挡住,光还能照到靶上吗?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活动3:用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调整光屏位置,使蜡焰的像清晰地出现在光屏上。并让学生仔细观察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2、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 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2016——2017第二学期) 科 学 教 案 四(1)班陈磊

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电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瞧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您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与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就是正电荷或都就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与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板书设计:

重大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教(学)案(Unit 2)

重大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教(学)案(Unit 2) Unit 2 第二单元Welcome to Our Farm欢迎来我们的农场 Lesson 1 第一课 1.Look, listen and say(看,听,说) Du Xiaomao’s father(Du Xiaomao的父亲):Welcome to our farm.欢迎来我们的农场. Hao Tian’s father(Hao Tian的父亲):Thank you. 谢谢你们。 Hao Tian:What animals do you have?你们有什么动物? Du Xiaomao’s mother(Du Xiaomao的母亲):We have cows, sheep, pigs and ... 我们有奶牛,绵羊,猪和... ... Hao Tian:Do you have horses(英/?h??z?z/ 美/?h??rs?z/)?你们有马吗? Du Xiaomao:Yes, we do.是的,我们有。Look, those are horses.看,那些就是马。Hao Tian:Wow, how beautiful!哇,好漂亮! Max:Do you have rabbits?你们有兔子吗?Rex:No, we don’t.不,我们没有。 2.Listen and point听音病指出 1)three horses三匹马2)two cows两头奶牛3)five sheep三只绵羊 1)two pigs两只猪5)one cat一只猫6)one dog 一只狗7)one rabbit一只兔子3.Let’s practise让我们一起练习吧 Gao Wendi:What animals do you have, sir?你们有什么动物,先生? Du Xiaomao’s father(Du Xiaomao的父亲):We have horses, cows and sheep, pigs . 我们有马,奶牛和绵羊。 Du Xiaomao:Do you have monkeys?你们有猴子吗? Du Xiaomao’s mother(Du Xiaomao的母亲):No, we don’t.不,我们没有。 Hao Tian:Do you have rabbits?你们有兔子吗? Du Xiaomao’s father(Du Xiaomao的父亲):No, we don’t.不,我们没有。 5.Let’s play a game让我们一起做游戏 Gao Wendi:Look!看! What’s this?这是什么? Gao Wendi:A...? ... ...一个? Du Xiaomao:Guess, what’s it?猜,这是什么? Hao Tian: ... ... ...? Girl:Look!瞧! What’s that?那是什么? Stanley: A cow?奶牛吗? Lesson 2 第二课 1.Look, listen and say(看,听,说) Miss Liu:Shh...can you see birds there, boys and girls? 嘘... ...你们能看见那边的鸟儿吗,孩子们? Hao Tian:No, I can’t.不,我不能。Where are they?他们在哪里? Lucy:In the apple trees.在苹果树里。Shh...嘘... ... Miss Liu:How many birds can you see?你们能看见多少只鸟? Stanley:Let’s count,1, 2, 3,4, 5...让我们数一数,一,二,三,四,五... ... Lu Hua:11, 12, 13...oh, too many to count. 十一,十二,十三... ...哦,(数起来)太多了。 2.Listen and number听音标序号

重大版四年级英语期中试卷下册

同学们,经过半学期的学习,你一定掌握了不少英语知识吧!下面就来检测一下你自己吧。请同学们仔细审题,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很棒! 一、我会补充下列单词。(10分) 1. l br ry(图书馆) 2. cant n(食堂) 3. w shr om(卫生间) 4. o’cl k(……点钟) 5. sh s(鞋子) 6. v r(结束) 7. g m(体育馆) 8. sw ter(毛衣) 9. p n s(长裤) 10. v s t r(客人;参观者) 二、找出不属于同一类的选项。(5分) ()1. A. this B. that C. it D. five ()2. A. breakfast B. dinner C. for D. lunch ()3. A. jacket B. dress C. white D. jeans ()4. A. skirt B. garden C. playground D. teacher’s office ()5. A. English B. run C. music D. P .E. 三、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 one(序数词)_____________ 2. this(复数)____________ 3. cold(反义词)____________ 4. my(对应词)__________ 5. those(单数)_____________ 6. kid(复数)____________ 7.second(基数词)__________ 8. they’re(完全形式) ____________ 9. it is(缩略形式)__________ 10. no(反义词) ____________ 四、英汉互译。(10分) 1. go to the playground___________ 2. just a minute ____________ 3. have lunch______________ 4. put on_______________ 5. play football____________ 6. 起床________________ 7. 红色衬衫______________ 8. 计算机教室______________ 9. 教师办公室_________________ 10. 上床睡觉______________ 五、单项选择。(30分) ( )1. The TV room is the second floor. A. in B. to C. on ( )2. --- T-shirt is it? ---It’s my T-shirt. A. whose B. where C. What for ( )3. Welcome our school. A. in B. with C. to ( )4. How many are there your class? A. student, in B. students, in C. students, on ( )5. Do you have lunch school? A. at B. to C. have ( )6. We have new computer room. A. an B. a C. is ( )7. Breakfast ready. A. are B. is C. am ( )8. There are many here. A. books B. the book C. book ( )9. It’s time breakfast. A. of B. for C. to ( )10. Let’s home. A. go to B. to go C. go ( )11. I like the white T-shirt the green skirt.

四年级科学教案下册

第一单元《骨骼》 1-1、骨骼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能够通过看、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知识与技能 ●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 ●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 ●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 ●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 ●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与组成。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 2.利用学校食堂安排吃鸡腿的时候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另外找一些形体较小的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观察工具; 3.课前去菜场购买一些无肉的猪骨头供学生观察用; 4.放大的人体骨骼的教学挂图; 5.人体各部分的X光图片; 6.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 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 2.(出示竣工后的大楼)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 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揭示课题:骨骼) 4.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5.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 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 2.学生交流方法。 3.实践活动:摸一摸我们的骨头,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 5.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 6.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 (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 7.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 8.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观看人体骨骼的X光照片) 9.小结: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呢! 10.读一读:人体的骨头共有206块,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

重大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重大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目录 Unit1 Where Is My Pencil Box《Lesson1》 (3) Unit1 Where Is My Pencil Box《Lesson2》 (7) Unit1 Where Is My Pencil Box《Lesson3》 (12) Unit2 Welcome to Our Farm《Lesson1》 (16) Unit2 Welcome to Our Farm《Lesson2》 (22) Unit2 Welcome to Our Farm《Lesson3》 (27) Unit2 Welcome to Our Farm《Story corner》 (31) Unit3 There Is a Cake on the Table《Lesson 1》 (37) Unit3 There Is a Cake on the Table《Lesson2》 (42) Unit3 There Is a Cake on the Table《Lesson3》 (45) Unit3 There Is a Cake on the Table《Story corner》 (48) 《Review 1》 (52) Unit4 Whose Cap Is This《Lesson1》 (55) Unit4 Whose Cap Is This《Lesson2》 (61) Unit4 Whose Cap Is This《Lesson3》 (66) Unit5 When Is the Tiger Show《Lesson1》 (69) Unit5 When Is the Tiger Show《Lesson2》 (75) Unit5 When Is the Tiger Show《Story corner》 (78) Unit6 How's the Weather Today《Lesson 1》 (8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