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朱氏现存家谱

朱氏现存家谱

朱氏现存家谱
朱氏现存家谱

朱姓现存家谱

2008-03-06 05:36

中国国家·大兴朱氏家乘五卷藏地:上海图书馆(清)朱锡庚撰

河北省

河北抚宁·朱氏谱图一幅藏地:河北抚宁县上庄坨乡未村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稿本

上海市

上海·朱氏族谱六卷藏地:日本美国(清)朱朝坤等修清嘉庆七年(1802年)刊本四册

上海·朱氏族谱六卷藏地:上海图书馆(清)朱文忻修清道光七年(1827年)刊本四册

上海·朱氏族谱六卷藏地:美国(清)朱文烈等修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刊本四册

上海·朱氏家谱三卷藏地:上海图书馆(清)朱朝栋纂清道光间刻本三册

上海·朱氏族谱八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辽宁图书馆吉林大学苏州大学日本美国(民国)朱澄俭续修1928年活字本

上海南汇·周浦朱氏家谱不分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辽宁图书馆吉林大学上海文化管理委员会江苏镇江市博物馆美国(民国)朱世杰朱惟恭修1926年铅印本

上海宝山·罗阳朱氏重修家谱四卷藏地:人民大学吉林大学上海图书馆美国(民国)朱诒彬续修朱世贤纂1934年排印本四册

江苏省

江苏南京·金陵朱氏家谱不分卷藏地:上海图书馆(清)朱嘉龄编清光绪三年(1877年)钞本四册

江苏南京·金陵朱氏新谱稿二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美国(清)朱朝柱纂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树滋堂木活字本二册

江苏盱眙·朱氏入支宗谱十卷藏地:美国(民国)朱兆藩等修1929年务本堂木活字本十册

江苏扬州·朱氏族谱四卷

江苏邗江·邗东朱氏宗谱十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朱上斌等编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白鹿堂活字本十册

江苏·靖江资善堂朱氏支谱十卷藏地:复旦大学(民国)朱一凤等纂1941文华斋石印本

江苏·宝应朱氏家乘□□卷藏地:江苏宝应县图书馆民国初钞本

江苏·宝应朱氏家谱二卷藏地:江苏宝应县下舍乡顾家村(民国)朱思襄主修1924年石印本

江苏江都·维阳江都朱氏十二修族谱八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朱泽林等重修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余镜堂活字本八册

江苏江都·维阳都朱氏族谱十二卷藏地:美国(清)朱步南等十修清光绪七年(1881年)活字本十四册江苏·江都朱氏宗谱六卷藏地:上海图书馆(清)朱治卿修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木活字本六册

江苏·江都朱氏重修族谱十四卷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民国)朱承业主修1920年铅印本十四册

江苏·泰兴朱氏宗谱八十四卷藏地:南京市图书馆(清)朱铭修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刊本十二册

江苏南通·崇川朱氏宗谱不分卷藏地:河北大学(二部)江苏南通市图书馆(民国)朱大淼朱阳生纂1917年南通翰墨林书局铅印本八册

江苏·如皋范湖州朱氏族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民国)朱祖荣总纂1920年铅印本十二册

江苏镇江·月潭汪润朱氏支谱四卷藏地:日本美国(清)朱淑续编清道光七年(1827年)序刊本二册

江苏镇江·润东朱氏族谱十二卷藏地:人民大学美国(清)朱淳高等修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活字本十二册

江苏镇江·润东彪林朱氏宗谱二十四卷藏地:日本美国(清)华锦章等修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世德堂木活字本二十四册

江苏镇江·顺江洲朱氏重修族谱十二卷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清)朱琳朱洪文七修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注经堂铅印本十二册

江苏丹徒·朱氏宗谱八卷藏地:吉林大学(清)朱锡九修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敬岭堂活字本八册·江苏丹徒·朱氏九修族谱十六卷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民国)朱永煦修丁德昌辑1921年活字本二十册

江苏扬中·朱氏家谱藏地:江苏扬中县民国间木刻本六册

江苏扬中·朱氏家谱藏地:江苏扬中县(二部)民国间木刻本十册

江苏扬中·朱氏家谱藏地:江苏扬中县民国间木刻本十二册

江苏丹阳·云阳朱氏重修族谱十六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民国)朱克导修单景云纂1919年活字本十六册

江苏丹阳·云阳观东朱氏重修宗谱十二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民国)朱从金朱之兰经修1919年在兹堂铅印本十二册

江苏常州·兰东朱氏宗谱八卷藏地:江苏常州市图书馆(清)朱兆荣修清光绪十年(1884年)宗正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毗陵朱氏宗谱四卷藏地:中国历史博物馆(清)朱鹤皋撰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凝祉堂

刻本

江苏常州·毗陵韩枢朱氏续修谱十二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朱裕昌等纂清光绪四年(1878年)崇道堂活字本十二册

江苏常州·古歙潭渡朱氏迁常支谱八卷藏地:美国(清)朱鲁堂等修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义安堂活字本八册

江苏常州·毗陵朱氏宗谱八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朱长松修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怀淳堂活字本八册

江苏常州·毗陵朱氏宗谱十卷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民国)朱景元朱景昌等修1920年紫阳堂刻本十册

江苏常州·毗陵朱氏宗谱二卷藏地:江苏常州市图书馆·(民国)朱润培编1931年石印本

江苏武进·马鞍墩朱氏宗谱六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日本美国(清)朱光勋朱有德等修清光绪元年(1875年)绍文堂木活字本八册

江苏·武进颜塘桥朱氏宗谱六卷藏地:美国(清)朱邦英等修清光绪四年(1878年)遗直堂活字本六册江苏·武进颜塘桥朱氏宗谱八卷藏地:江苏常州市图书馆(民国)吴文盛修1944年遗直堂木活字本

江苏武进·硕乔朱氏宗谱八卷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清)朱顺德修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敬义堂铅印本八册

江苏武进·灵台朱氏族谱十六卷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清)朱光耀修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彝伦堂活字本十六册

江苏武进·灵台朱氏宗谱十二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河北大学(清)朱百昭朱绪曾修清宣统元年(1909年)木刻本十二册

江苏武进·灵台朱氏宗谱十四卷藏地:江苏常州市图书馆(存卷2—7、9—12、14)(民国)朱永炳修朱炳坤纂1947年诒善堂木活字本

江苏无锡·朱氏宗谱四十八卷首一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朱友仁等纂清咸丰三年(1853年)听彝堂活字本二十四册

江苏无锡·朱氏宗谱十卷首一卷藏地:上海图书馆(清)朱元标修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听彝堂活字本

江苏无锡·紫阳朱氏家谱二十五卷首一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南京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民国)朱继祖修朱祖镐辑1924年听彝堂刊本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注书堂活字本二十六册

江苏江阴·池墩朱氏宗谱十卷藏地:河北大学(民国)朱晋松修1947年木刻本十册

江苏宜兴·宜荆朱氏宗谱十一卷藏地:浙江省图书馆吉林大学(清)朱人纂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树滋堂活字本十二册

江苏宜兴·古临津朱氏宗谱二十卷首二卷末二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宣统三年(1911年)怀新堂活字本二十册

江苏宜兴·七修扮里朱氏宗谱十二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吉林大学(民国)朱良英修1940年白鹿堂铅印本十二册

江苏无锡·朱氏宗谱二十四卷

江苏苏州·古吴朱氏族谱二十首一卷补刻四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南京大学(清)朱恩沐纂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日本美国(清)朱瑛编。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敦伦堂刻本三十二册江苏苏州·古吴朱氏宗谱四卷藏地:江苏苏州博物馆美国—(清)朱必荣等辑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敦伦堂刊本二十册

江苏苏州·古吴朱氏宗谱七十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美国(清)朱凤衔等修清光绪九年(1883年)惠山宗祠叙伦堂活字本七十册

江苏苏州·古吴朱氏宗谱十二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朱必江修清光绪间追远堂活字本十册

江苏苏州·古吴朱氏宗谱不分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河北大学吉林大学日本美国(民国)朱述祖等修1915年惠山宗祠叙伦堂活字本八十册

江苏苏州·紫阳[朱氏]家谱不分卷藏地:江苏苏州博物馆民国钞本一册

江苏常熟·虞山朱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朱昌风朱泰云主修朱绂纂修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惠迪堂刻本十五册

江苏常熟·朱氏先世事实录一卷藏地:江苏常熟市图书馆(清)翁,b存邵斋熊等撰民国间徐兆玮钞校本一册

江苏吴县·朱氏家谱八卷藏地:日本美国(清)朱荣珍朱书传等续修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刊本五册

江苏吴县·紫阳朱氏家谱不分卷藏地:美国(清)朱熊飞等修·清咸丰六年(1856年)钞本二册

江苏沙洲·杨库朱氏宗谱二十四卷藏地:江苏常熟市图书馆(民国)朱叙全沈清耀等纂1925年宗德堂活字本四册

浙江省

浙江杭州·紫阳朱氏武林派宗谱十二卷首二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南京市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存卷

1—4、9—12)(清)朱封修清嘉庆八年(1803年)刻本

浙江杭州·武林朱氏世谱不分卷藏地:人民大学(清)朱廷庆原辑清钞本

浙江余杭·唐楼朱氏家谱藏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清)朱执庵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刊本一册浙江富阳·富春灵桥朱氏副谱藏地:日本清乾隆间写本六册

浙江富阳·富春灵桥朱氏副谱一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美国(清)朱鼎武等补辑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介锡堂木活字本六册

浙江富阳·东安朱氏宗谱四卷藏地:浙江富阳县南津乡南四村(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木刻本

浙江萧山·朱家坛朱氏宗谱文集四卷系图六卷行传六卷藏地:日本美国(清)朱振麟等修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敦伦堂刊本四册

浙江萧山·朱家坛朱氏宗谱文集五卷系图七卷行传八卷藏地:浙江省图书馆日本美国(清)朱锤朱风标等纂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敦伦堂活字本十八册

浙江·萧山朱家坛朱氏宗谱文集五卷系图六卷行传九卷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日本美国(清)朱耀纂清同治八年(1869年)活字本

浙江萧山·黄阁河朱氏家谱八卷藏地:美国(清)朱永等修清嘉庆三年(1789年)木活字本四册

浙江·萧山黄阁河朱氏家谱八卷藏地:美国(民国)朱妙助等修1932年木活字本十册

浙江·萧山翔凤村朱氏家谱十六卷藏地:日本美国(清)朱城等修清同治九年(1870年)敬爱堂木活字本十六册

浙江·萧山翔凤朱氏宗谱十六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美国(清)朱大纂清宣统元年(1909年)敬爱堂木活字本十六册

浙江·萧山桃源朱氏宗谱六卷藏地:浙江萧山县志办公室

浙江宁波·蛟川东管朱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藏地:河北大学(清)朱声榜编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木刻本八册

浙江宁波·镇海朱氏运石浦家乘一卷藏地:吉林大学浙江省图书馆(民国)朱传型编1934年铅印本一册浙江·余姚朱氏宗谱十六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南开大学辽亏大连市图书馆吉林大学浙江余姚黎洲文献馆美国(清)朱兰总修

浙江·余姚朱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清)朱九畴总修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一本堂铅印本二十册

浙江·余姚朱氏谱二十卷首一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南开大学河北大学浙江省图书馆浙江余姚梨洲文献馆(民国)朱元树总修1931年一本堂活字本

浙江·余姚长丰朱氏宗谱四卷首一卷藏地:浙江省图书馆(民国)朱志炎朱志园修1927年树德堂木活字本四册

浙江鄞县·四明藕桥朱氏宗谱四卷首一卷藏地: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清)朱学山朱学宜等纂清同治五年(1866年)木活字本五册

浙江鄞县·四明藕桥朱氏宗谱四卷首一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清)朱充炽纂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继述堂活字本五册

浙江鄞县·四明藕桥朱氏宗谱四卷首一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民国)朱善晋纂1929年继述堂木活字本六册

浙江鄞县·四明章溪朱氏宗谱四卷藏地:浙江鄞县章村乡朱汤村清光绪三年(1877年)木刻本

浙江鄞县·四明章溪朱氏宗谱六卷藏地: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浙江鄞县章村乡朱汤村(民国)朱久来徐廷璋等纂1919年入和堂木活字本二册

浙江鄞县·四明朱氏宗谱三卷藏地:浙江鄞县古林乡文化站(残)清宣统元年(1909年)木刻本

浙江鄞县·鄞江朱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藏地: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民国)朱炳蕃纂1914年木活字本四册

浙江鄞县·四明鄞江新安朱氏宗谱七卷首一卷藏地: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民国)沈济川等纂1933年木活字本二册

浙江鄞县·光溪朱氏宗谱八卷首一卷

藏地: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存卷首、卷1—7)(民国)朱远萍纂1937年木活字本

浙江·慈潘江朱氏宗谱三卷首二卷末二卷藏地: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民国)朱凤翔周毓纂1928年钞本一册

浙江象山·关山朱氏宗谱一卷藏地:浙江象山县文管会(清)洪文中修清嘉庆十年(1805年)钞本二册浙江象山·关山朱氏宗谱一卷藏地:浙江象山县文管会(清)翁有基修清同治十年(1871年)钞本二册浙江象山·关山朱氏宗谱一卷藏地:浙江象山县文管会(清)丁谦修清宣统二年(1910年)钞本八册

浙江象山·关山朱氏宗谱一卷藏地:浙江象山县文管会(民国)王九维修1946年钞本

浙江象山·唐翰朱氏宗谱二十七卷藏地:浙江象山县文管会(清)马丙书修清道光八年(1828年)木刻本

浙江象山·唐翰朱氏宗谱二十七卷藏地:浙江象山县文管会(民国)鲍谦修1914年木刻本

浙江象山·朱氏大二四房房谱一卷藏地:浙江象山县文管会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钞本

浙江象山·朱氏人房房谱一卷藏地:浙江象山县文管会。民国钞本

浙江嘉兴·秀水朱氏家乘不分卷藏地:浙江嘉兴市图书馆(清)朱嵩龄朱守葆补辑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刻本一册

浙江嘉兴·秀水朱氏家谱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存一册)(清)朱荣修清咸丰间刻本

浙江嘉兴·秀水朱氏家乘藏地:浙江嘉兴市图书馆(存卷4)(清)朱建子辑朱德遴重修清钞本

浙江嘉兴·朱氏宗谱一卷清光绪六年(1880年)刻本一册

浙江嘉兴·朱氏世系家谱不分卷藏地:吉林大学(清)朱守葆修清钞本一册

浙江海宁·紫阳朱氏统宗世谱十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家刻本一册

浙江海宁·紫阳朱氏宗谱八卷藏地:浙江省图书馆(存卷1、2)(清)朱山音辑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刻本

浙江海宁·朱氏花园支家乘□□卷藏地:浙江省图书馆(存卷首、卷1—3)(清)朱一是辑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刻本

浙江·海宁花园朱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日本美国(清)朱存宗等修清道光八年(1828年)奕载堂刊本七十六册

浙江·海宁花园朱氏宗谱二十四卷藏地:浙江省图书馆(存卷2上、3下、9下、10、19上)(清)宋家珍朱仁寿纂清光绪二年(1876年)刻本

浙江·海宁花园朱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吉林大学(清)朱维行纂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奕载堂刻本四十册

浙江海宁·花山朱马氏家乘八卷藏地:上海图书馆美国(清)朱昌颐马惟阳编清咸丰七年(1857年)远堂刊、民国间增补印本

浙江海宁·海昌朱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日本美国(清)朱昌燕等修清光绪十年(1884年)哲延堂刊本

浙江平湖·新安月潭朱氏族谱十卷藏地:河北大学(清)朱国兰修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木刻本五册

浙江·海监澉浦朱氏家乘六卷藏地:浙江省图书馆(存卷1)(清)朱毓文朱文骧辑清道光间思成堂刻本

浙江海盐·朱氏宗谱九卷首一卷藏地:上海图书馆辽宁图书馆(清)朱元翰修朱寿均等辑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至十五年(1889年)刻本

浙江海监·澉川朱氏家乘不分卷藏地:浙江省图书馆(存世系表一册)民国间钞本

浙江湖州·紫阳朱氏家乘不分卷藏地:美国(清)朱丙熙等修清道光二十九年(1829年)惠均堂刊本六

浙江湖州·菱塘朱氏族谱不分卷藏地:河南省图书馆(清)朱希孔辑清道光二年(1822年)诚敬堂木刻本

浙江湖州·菱塘朱氏族谱不分卷藏地:美国(清)朱士纯等修清光绪二年(1876年)诚敬堂刊本六册

浙江湖州·竹墩朱氏族谱不分卷藏地:日本美国(清)朱彤书增修朱纶补清光绪三年(1877年)思成堂刊本六册

浙江长兴·紫阳朱氏宗谱□□卷藏地:浙江长兴县博物馆(第三册)(民国)朱景仰朱思缙纂1920年木刻本

浙江绍兴·朱氏宗谱不分卷藏地:日本美国(清)朱承仁钞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写本二册

浙江长兴·松林朱氏宗谱一卷藏地:·日本美国(清)朱登瀛订清嘉庆间玉泉堂刊本二册

浙江长兴·朱氏谱中传文藏地:日本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写本一册

浙江长兴·朱氏谱中传文不分卷藏地:美国(清)朱焕祖等撰清咸丰六年(1856年)写本一册

浙江长兴·山阴天乐朱氏族谱十八卷首一卷藏地:日本美国(清)朱王印朱生等修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木活字本四十八

浙江绍兴·山阴柯山朱氏本支宗谱二卷藏地:浙江省图书馆日本美国(清)朱伟轩编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木活字本

浙江绍兴·朱氏宗谱藏地:日本美国(清)朱沛然修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写本二册

浙江绍兴·山阴陡朱氏宗谱六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河北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市图书馆日本美国(清)朱福青纂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思成堂活字本

浙江绍兴·山阴白洋朱氏宗谱三十二卷首一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人民大学天津市图书馆河北大学辽宁图书馆吉林大学上海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清)朱增修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朱氏五泉堂木活字本

浙江绍兴·山阴嵩临朱氏世谱不分卷藏地:浙江省图书馆(清)朱光庭清钞本一册

浙江绍兴·绍县白洋朱氏宗谱三十二卷首一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中国国家大学河北大学杭州大学日本美国(民国)朱庆等编1926年玉泉堂活字本

浙江·绍兴渔后村朱氏宗祠草谱一卷藏地:上海图书馆(民国)朱广润辑

浙江绍兴·会稽赏家村朱氏宗谱不分卷藏地:浙江省图书馆·钞本一册

浙江诸暨·紫岩镇山朱氏宗谱八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朱禹甸等修清光绪元年(1875年)文裔堂活字本

浙江诸暨·紫岩镇山朱氏宗谱二十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民国)朱师忠等修1949年文裔堂活字本二十册

浙江诸暨·暨阳紫岩朱氏宗谱二十卷藏地:四川省图书馆(民国)朱化敦修民国间木活字本二十册

浙江·上虞桂林朱氏族谱六卷首一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朱观光等修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德源堂刻本四册

浙江上虞·虞邑宝堰朱氏宗谱六卷藏地:浙江省图书馆(清)朱廷伦修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垂裕堂木活字本六册

浙江上虞·虞邑宝堰朱氏宗谱九卷藏地:日本美国(清)朱允昌朱乙圭等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垂裕堂木活字本九册

浙江上虞·古虞朱氏宗谱十曝卷三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蒸馆鹕:(清)朱士黻等修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同本堂铅印本十四册

浙江上虞·重修朱氏宗谱十卷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民国)朱立秀总纂1915年绍文堂活字本八册

浙江·上虞大庙胡同朱氏家谱八卷首一卷藏地:美国(民国)朱鸿儒等修1917年同本堂活字本四册

浙江上虞·虞北兰阜朱氏宗谱四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民国)朱绍光等纂1918年余庆堂活字本四册浙江嵊县·剡北朱氏宗谱五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河北大学(民国)朱廷献总纂1913年余庆堂铅印本五册

浙江嵊县·剡溪朱氏宗谱二十三卷首一卷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民国)朱忠汉修1927年铅印本二十六册

浙江嵊县·朱氏宗谱□□卷

藏地:浙江嵊县图书馆(存卷1、4)(民国)朱记治朱正修等修1931年木活字本

浙江金华·潭溪朱氏宗谱□□卷藏地:浙江金华市文化管理委员会(存卷21)清光绪五年(1879年)木刻本

浙江金华·潭溪朱氏宗谱□□卷藏地:浙江金华市文化管理委员会(存卷16下)清宣统元年(1909年)修1947年续修木刻本

浙江金华·梅陇朱氏宗谱十六卷附蒲墟朱氏大宗祠主谱二卷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民国)朱若寿朱厚饮等修1948年铅印本二十二册

浙江兰·西徐坞朱氏宗谱四卷藏地:浙江兰县圣山乡(清)永大重纂清光绪三年(1877年)木刻本

浙江兰·上朱紫阳郡朱氏宗谱四卷藏地:浙江兰县圣山乡(民国)方镜澄纂1912年木刻本

浙江兰·珠打式朱氏宗谱四卷藏地:浙江兰县圣山乡(民国)璩佩兰修1940年木刻本

浙江·兰朱村朱氏宗谱二十四卷藏地:浙江兰县永昌乡朱家村(不全)1947年木刻本

浙江兰·朱氏宗谱二十四卷

浙江·兰朱氏宗谱十五卷藏地:浙江兰县游埠区朱家山背村(缺二卷)(民国)祝谏朱道南纂

浙江兰·紫阳朱氏宗谱六卷藏地:浙江兰县新周乡木刻本

浙江东阳·蒲墟朱大宗祠主谱二卷谱像十二张藏地:浙江东阳县潦村浙江东阳县后村(民国)朱献文纂1923年木活字本

浙江义乌·山盘朱氏家谱十九卷藏地:浙江衢州市文化管理委员会(存卷4、9、19)

浙江义乌·剡溪朱氏宗谱二寸一卷首一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民国)朱虞卿编1939年活字本二十九册

浙江衢县·文林朱氏宗谱四卷藏地:浙江衢州市文化管理委员会(民国)朱克孟修1946年继开堂木活字本三册

浙江衢州·三衢朱氏宗谱二卷藏地:浙江衢州市文化管理委员会(民国)朱奎荣续修1925年木活字本二册

浙江龙游·盈川朱氏宗谱四卷藏地:浙江衢州市文化管理委员会(民国)朱裕椿修1928年木活字本二册浙江常山·安朱氏宗谱一卷藏地:浙江常山县东鲁乡西山(不全)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木刻本

浙江常山·南丰朱氏族谱二卷藏地:浙江常山县大桥头乡水年坞村1914年木刻本

浙江常山·定阳朱氏宗谱一卷藏地:浙江常山县阁底乡胡头村(民国)徐燮修1930年木刻本

浙江常山·定阳朱氏宗谱二卷藏地:浙江常山县阁底乡胡头村(民国)徐燮修1936年木刻本

浙江常山·朱氏宗谱十卷藏地:浙江常山县芳村镇桐板岗村(存七卷)1931年木刻本

浙江常山·朱氏宗谱六卷首一卷藏地:浙江常山县新昌乡达塘村(存卷首、卷1)(民国)徐宝森修1931年木刻本

浙江常山·朱氏宗谱不分卷藏地:浙江常山县芙蓉乡古村1931年木刻本

浙江常山·耵昌朱氏宗谱四卷藏地:浙江常山县芙蓉乡前旺村(民国)刘宗盛修1940年木刻本浙江常山县五里乡大村(存卷1、3、4)

浙江常山·朱氏宗谱一卷藏地:浙江常山县芙蓉乡修书村(不全)(民国)孙基明修1942年木刻本

浙江常山·安朱氏宗谱一卷藏地:浙江常山县东鲁乡西山(不全)(民国)王有明朱必法等修1945年油印本

浙江常山·清紫阳阳朱氏宗谱□□卷藏地:浙江常山县招贤乡渔村(存卷11-16)1948年木刻本

浙江常山·朱氏宗谱十三卷藏地:浙江常山县东案乡卢家村后黄

浙江兴临海·竹岙朱氏宗谱一卷藏地:浙江临海县博物馆(清)郑联辉纂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台临朱冯复姓家乘二卷藏地:浙江临海县博物馆(清)冯鸿纂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大石殿前朱氏宗谱三编藏地:浙江临海县博物馆(民国)朱湛林纂1913年稿本

浙江·临海大石殿前朱氏宗谱三易稿十四卷首一卷藏地:浙江临海县博物馆(民国)朱湛林纂1923年稿本

浙江·临海大石殿前朱氏本支谱十四卷藏地:浙江临海县博物馆(民国)朱湛林纂1929年石印本

浙江临海·阜头朱氏宗谱十四卷藏地:浙江临海县博物馆(存卷1)(民国)朱捌户等纂1919年木活字本

浙江遂昌·朱氏宗谱藏地:浙江遂昌县柘岱□乡柘岱□村民国间修

浙江遂昌·奕山朱氏宗谱二十七册藏地:浙江遂昌县湖山乡奕山村

浙江缙云·常朱氏宗谱二十二卷藏地:浙江缙云县唐市乡中村(民国)朱锦昭总纂1928年木活字本

浙江缙云·河阳朱氏宗谱二十四卷藏地:浙江缙云县档案馆(民国)朱德善修1942年木活字本

浙江缙云·名山朱氏宗谱不分卷藏地:浙江缙云县档案馆(民国)朱士云总理朱庆廷副理1948年木活字本三册安徽南陵

安徽省

界山朱氏重修宗谱四卷藏地:安徽博物馆(清)朱永纂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木活字本四册

安徽滁州·菱溪朱氏族谱不分卷藏地:美国(清)朱绍基等修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澹远堂钞本三册安徽滁县·婺源茶院朱氏世谱不分卷藏地:人民大学(清)朱绍修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修旧钞本三册

安徽滁县·菱溪朱氏族谱不分卷藏地:辽宁图书馆民国澹远堂钞本

安徽·凤阳朱氏续修宗谱不分卷藏地:美国·(民国)朱煜勋修1914年原钞本三册

安徽·泾县张香朱氏家谱七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明)游北涯纂修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家刻本一册

安徽泾县·泾川朱氏宗谱七卷藏地:南京市图书馆(明)朱爵纂修明嘉平靖刻本

安徽泾县·泾川朱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大学河北大学(清)朱世润等修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刻本十五册

安徽泾县·泾川朱氏支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大学(清)朱武朱月庭等纂修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刻本

安徽泾县·泾县朱氏支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河北大学安徽博物馆(清)朱武江朱炳等纂修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刻本四册

安徽泾县·泾川朱氏支谱四卷藏地:安徽博物馆(清)朱一赐纂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刻一册

安徽泾县·泾川朱氏支谱□□卷藏地:安徽徽州地区博物馆(存二卷)(清)朱绂等修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刻本

安徽泾县·泾川张香都朱氏支谱三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中国国家大学安徽省图书馆美国(清)朱纂修清道光五年(1825年)刻本八册

安徽泾县·新修张香都朱氏支谱六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朱一彬纂修清道光六年(1826年)刻本六册

安徽泾县·泾川朱氏·支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清)朱益斋朱益商等修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刻本六册

安徽泾县·朱氏一线谱不分卷藏地:中山大学清钞本四册

安徽徽州·新安朱氏族谱十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宋)朱熹编朱汝贤续(明)朱长宗等重编明成化元年(1456年)刻本

安徽徽州·新潭朱氏族谱不分卷藏地:吉林大学(清)朱承锡钞录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钞本八册

安徽徽州·新安朱氏宗谱二十卷藏地:安徽省图书馆(清)朱元标修清同治十年(1871年)刻本二十册安徽徽州·新安朱氏宗谱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人民大学(民国)朱碧成等续修1920年虹瑞堂活字本二十册

安徽·休宁霓湖朱氏族谱四卷藏地:南京市图书馆(明)朱金朱桂纂修明钞本

安徽·休宁率□溪朱氏支谱不分卷藏地:日本美国清光绪元年(1875年)写本二册

安徽旌德·旌川西溪朱氏家谱五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明)朱真兴重修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刻本四册

安徽旌德·旌阳朱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中国国家由书销安徽博杨堵(清)朱氏萃涣堂统修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刻本二十册

安徽旌德·旌阳凤山朱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河北大学安徽博物馆(民国)朱德·朱家穆等纂修1919年木活字本十二册

安徽歙县·徽城朱氏世谱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据明嘉靖三十四年(1695年)朱世恩刻

安徽歙县·紫阳朱氏建安谱不分卷藏地: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江苏苏州市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福建师范大学四川省图书馆云南图书馆(明)朱莹编订1983年福建省博物馆据明万历本复印本

安徽歙县·朱氏家乘不分卷藏地:安徽博物馆(一册)(清)朱嘉祚朱云编辑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稿本

安徽歙县·碣溪派朱氏家谱不分卷藏地:安徽博物馆(一册)(清)朱轮朱元灏等纂修清乾隆四十年“775年)修钞本

安徽歙县·义成朱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汪菊如等纂修清宣统二年(1910年)存仁堂活字本十二册

安徽歙县·朱氏宗谱十卷藏地:吉林大学(民国)朱嘉福重修刘嵩泉纂1921年百鹿堂刻本十册

安徽歙县·歙东叶祈朱氏宗谱六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民国)朱光碟纂修1930年叙伦堂钞本六册

安徽歙县·朱氏本支百世不分卷藏地:安徽博物馆钞本一册

安徽歙县·朱氏统宗世系不分卷藏地:安徽省图书馆民国钞本一册

安徽黟县·屏山朱氏重修宗谱八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河北大学(民国)朱懋麟纂修1920年活字本八册

安徽·桐城紫阳朱氏重修宗谱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湖南省图书馆(清)朱伯平纂修清同治六年(1867年)活字本二十三册

安徽桐城·皖桐柳峰朱氏宗谱十五卷藏地:日本美国(清)朱儒鸿等修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敦睦堂木活字本十五册

安徽潜山·潜邑朱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人民大学(清)朱振纪等续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敦睦堂活字本十四册

安徽·霍邱朱氏五修宗谱定本八卷藏地:安徽省图书馆(清)朱黠朱墀纂修清宣统三年(1911年)刻本六册

安徽寿县·朱氏续修支谱八卷藏地:安徽博物馆(清)朱天庆纂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木活字本八册

安徽寿县·残本睢阳朱氏家乘续集篇次草目一卷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清)朱胤朱凤喈纂1936年吴慰祖油印本一册

安徽·朱氏宗谱不分卷藏地:安徽徽州地区博物馆(二册)(明)朱世恩重修明嘉靖刻本

安徽·朱氏正宗谱□□卷藏地:安徽徽州地区博物馆(存五卷)清乾隆刻本

安徽·朱氏宗谱二十四卷末一卷藏地:安徽徽州地区博物馆(清)朱盛性等修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

安徽·亮景堂朱氏宗谱藏地:安徽安庆市图书馆(存卷1)民国间木活字本

安徽·惠连常朱氏宗谱藏地:安徽安庆市图书馆(存卷16、18)民国间木活字本

福建省

福建乎和·朱家族谱藏地:台湾(清)朱进琳纂修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钞本一册

福建建阳·考亭朱氏文献全谱藏地:日本美国(明)朱钟文续修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刻本六册

福建·建阳朱氏家谱藏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清)朱诒泰等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刊本八册

福建·紫阳朱建安谱藏地:北京大学福建龙景县文化馆据明万历刻本影印二十册江西景德镇,浮梁朱氏本宗世系图表一卷藏地:上海图书馆(民国)朱启铃撰1949年钞本一册

江西省

江西萍乡·萍北朱氏族谱三卷藏地:江西省图书馆(清)朱照萱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午(1894年)木活字本四册

江西婺源·微婺紫阳朱氏正宗重修统谱九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明)朱相朱样纂修明天启四年(1642年)家刻本十册

江西·婺源茶院朱氏家谱二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明刻本一册

江西婺源·考订朱子世家一卷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清)扛永撰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泾县朱氏重刻本一册

江西弋阳·朱氏弋阳支谱一卷藏地:江西省图书馆(清)弋阳朱氏合族纂修清道光六年(1826年)光裕堂木活字本一册

江西南城·朱氏通谱三十卷藏地:吉林大学(民国)朱吉祥等重修1936年鼎兴堂活字本三十八册

山东省

山东·平阴朱氏谱十五卷首一卷藏地:美国(民国)朱衍依等修1917年继述堂刊本九册

山东单县·古单朱氏族谱六卷附忠烈公尽节录一卷藏地:人民大学(民国)朱五信朱五岭等续修1935年忠孝堂铅印本七册

山东单县·古单朱氏族谱六卷藏地:辽宁图书馆民国燕贻堂铅印本

山东临沭·朱氏族谱藏地:山东临沭县周庄乡西河□钞本

河南省

河南新安·朱氏宗谱一卷藏地:辽宁辽阳县水泉乡台子村(清)朱凤成纂清道光年(1824年)稿本

河南安阳·彰德朱氏家谱不分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清)朱宽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彰德朱氏刻本一册

河南·禹县(今禹州)朱氏家谱藏地:河南省图书馆河南大学美国(民国)朱迪瑞修1929年刻本

河南安阳·南成朱氏族谱不分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南京大学(清)朱洪谥撰序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修十五世孙朱垂绅钞本一册

湖北省

湖北武昌·朱氏宗谱十卷首一卷藏地:吉林大学(清)朱晓峰续修清宣统二年(1910年)紫阳堂活字本十三册

湖北新洲·朱氏宗谱六卷藏地:湖北新洲县三店镇三店村(民国)朱存金朱心坦等创修1925年木刻本湖北新洲·朱氏宗谱三十八卷藏地:湖北新洲县幸福乡长塘村(民国)朱左卿朱华臣等创修1947年木刻本

湖北·黄冈朱氏支谱八卷首一卷藏地:美国(清)朱本炎等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积善堂木活字本九册

湖北黄冈·朱氏宗谱四十卷首六卷藏地:湖北新洲县余集乡青松村(缺十八卷)(民国)朱怀说朱文华等续修1930年木刻本

湖北·黄冈朱氏宗谱□□卷藏地:湖北武汉市图书馆(存卷6)1931年刻本一册

湖北崇阳·朱氏家谱十八册藏地:湖北崇阳县石城乡肥田村圳背(民国)朱平元重修朱金安纂修1948年刊本

湖北咸丰·朱氏家乘六卷藏地:湖北咸丰县档案馆(清)朱劭村朱劭杰朱迪群续修清道光六年(1826年)石印本

湖北·朱氏支谱八卷藏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清)朱德桢纂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积喜堂刊本九册

湖北·朱氏家谱□□卷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存卷15、17)紫阳堂刻本

湖南省

湖南湘潭·中湘朱氏三修族谱九卷藏地:湖南省图书馆(清)朱佑学纂修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活字本九册

湖南湘潭·唐兴湾朱氏托上房九修支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民国)朱德经等编修1930年沛国堂活字本十四册

湖南湘乡·朱氏重修族谱三十五卷藏地:湖南省图书馆(存三卷:1、2首)(清)朱建辅朱国恒修清光绪元年(1875年)观文堂活字本三册

湖南桂阳·蓝田朱氏通谱十卷首二卷末一卷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福建师范大学(清)朱映圭纂修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鼎兴堂铅印本二十二册

湖南桂阳·朱氏通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吉林大学(民国)朱瑞乡重修1936年鼎兴堂活字本三十八册

湖南·桂阳廊木朱氏族谱不分卷藏地:吉林大学(清)朱咸亨朱敷化修辑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活字本三册

湖南慈利朱氏族谱三十七卷首一卷藏地:湖南省图书馆(民国)吴弹赦朱熙铸纂1936年铅印本十二册湖南益阳·丰城杨湖朱氏重修族谱八卷首一卷藏地:湖南省图书馆(存卷1、2、3、首)(明)朱学礼修明万历刻本一册

广东省

广东番禺·朱氏族谱不分卷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清)朱时豫纂修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修钞本一册

朱氏宗谱旧序

1、朱氏宗谱旧序 圣人制礼,莫重于宗族;宗族之辨,莫详于谱书;谱书之传,莫大乎宗祖,有百世不迁之祖,有五世则迁之宗,祖定于前,而宗易于后,祖宗之传序,人道之本也。古者系世之录,小史之官,所以定世次之承,辨昭穆之列,俾子孙知其宗族之所由来,亲疏之所由别,联疏以为亲,敦本以追繁,莫著于谱矣,后世谱书不修,而宗法不讲,数世之后,遂相视如途人,岂能厚宗族而追崇其祖也哉,此朱氏之所以倦倦于谱书也。朱氏出自周封曹侠于邾,为楚所并,而子孙去邑为朱,历千百年,今指挥紫峰公慨然欲纪其宗,而思其族苟无谱以维之,则始祖介公以来,一体而分者,将有近于路人,是故辑修谱书,以收其族心,甚盛也,事甚美也。然余闻之;谱书之作,所以考古而徵前,信今而传后也,非其裔而强合之不智。 2、天启四(1624)年重修朱氏统宗世谱序 常谓人之有谱,犹木之有本,水之有源也。于本源浚而培之,则其派远流长,根稠叶茂,于祖尊而敬之,则其族睦亲厚,子孙考敬。欧阳永叔曰:“人而不知姓代之所自出,则离禽兽不远”。苏老泉曰:“仁者不世而其贤人君子,犹或识其先人,至百世不绝者,由其有谱之力也”。晦庵朱夫子曰:“人家三代不修谱,大不孝也”。由斯以谈则谱不可以不作,而又不可以不修。我婺源朱氏为其最先出于买臣之后,至唐乾符戊戌(878年)师古公因巢作乱,奉祖父自金陵迁歙之黄墩。?长子古训复迁金陵,次子古僚讳环领兵三千镇戌婺源松岩里;三子古祝为南唐幕下将,家承旨香田;四子古佑讳瑾,任休阳步军总管,功授宣州观察使,卜基鬲山,生五子:春、满、园、林、秀。长春迁休首村,次满迁浮北,三园迁倪湖,四林迁回溪,五秀迁浮北槎头滩。嗣后散居四方者,族远人繁,何啻数万。昔在宋淳熙文公肇修于其始,我明

中国百家姓中吴氏的源流

中国百家姓中吴氏的源流 吴姓,最早起源于炎帝姜姓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二个起源源自祝融氏吴回氏族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三个起源是出自姚姓距今已有35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四个起源是出自黄帝姬姓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太伯,被后世吴姓人称为开氏始祖。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中国百家姓中吴氏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与其他姓氏有所不同的,吴姓的起源稍稍有点复杂,涉及炎帝、黄帝,还有少数民族。总的来说,大致有5个起源。 源于姜姓 第一个起源,是源自炎帝姜姓。早在黄帝之前,有一个属于姜姓的部落,这个部落以驺虞为图腾。 上古时,虞和吴同音,后来转为谐音,且字形相近,可以通用,到战国时期,虞、吴才开始区别。所以这支部落把图腾解释为吴,把吴作为部落的名字。 夏朝时,吴部落迁徙到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夏王少康时期,吴部落有个人叫吴贺,以善射著称,曾和当时的神箭手后羿比射。这个姜姓吴部落的人,后来就以吴为姓氏,至今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 源于姬姓 第二个起源,是出自黄帝姬姓。这个起源的吴姓,在历史上最有

名气、对后世的影响最深远、人丁也最旺盛,是目前大多数吴姓人公认的吴姓起源。 商朝末期,黄帝后裔古公亶父带领部落在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一带)定居下来。他有3个儿子:太伯(又称泰伯)、仲雍和季历,季历儿子姬昌很有才能,古公想让季历做他的继承人,那样就可传给昌。太伯为了让位,与仲雍带着家眷远走南方的吴越一带,建立了吴国。 春秋后期,吴国崛起,后来被越国所灭,吴国的遗民就以国为姓。这支吴姓至今有2600多年的历史。太伯没有儿子,他去世后,弟弟仲雍继立为吴君。仲雍接任国君后,继续开拓太伯奠定的基业。在吴姓的发展史上,仲雍的地位仅次于太伯。仲雍下传3代到周章。周章因不忘自己是周人后裔,故名为周章。周章继位时,周武王已灭掉商朝,建立了周朝。周武王大封天下诸侯,派人寻找太伯、仲雍的后裔。由于周章已当上吴君,就因地正式封周章为句吴国君,周章的弟弟仲,被封在周原附近的虞(今山西平陆境内),建立虞国,仲被称为虞仲。周武王又追封太伯为吴伯。太伯,被后世吴姓人称为开氏始祖。仲雍,被称为吴姓传代血缘始祖。 源于吴回 第三个起源,源自吴回。颛顼的孙子老童,有两个儿子:重黎和吴回。吴回的氏族,住在姜姓吴部落的故地。当时正处于舜的时代,舜把掌管火种的光荣使命交给重黎。后来,重黎因罪被舜杀了,让吴回继任祝融氏。

安徽朱氏字辈统计明细表

安徽朱氏字辈统计明细表 (1)安徽六安朱氏字辈:元木振成大永西久盛昌。 (2)安徽萧县朱氏字辈:光裕兆经济绍述延存良慎修德业茂礼怀益思长。 (3)安徽合肥庐江花大门朱氏后裔:老谱:来伦育秀修性克光同宗合德祚永人昌。新谱:螽斯延庆,大启家邦,继承先志,星焕云祥。 (4)安徽长丰朱氏字辈:在廷世永茂文克纪道广为民学化良金书佩邦本。 (5)安徽淮南朱氏字辈:茂廷庆永守玉兆良才。 (6)安徽合肥东乡朱氏字辈:家传麟瑞国振鸿章承先启运锡尔永昌。 (7)安徽肥东县店埠镇朱氏字辈:朝世保维德乃昌。联系人:朱德文.微信号:zdwgqzx1968。 (8)安徽肥东北乡朱祠堂:九先玉大学华永金祥茂康传道德明。 (9)安徽舒城张母桥字辈:永大明文学茂孝孔孟忠真品崇纯德昌国尚敦伦万世承先道。 (10)安徽定远县九梓乡朱氏辈份:儒善金紫贵仲世国明卿章天洪必天登开家正启立本先修道存仁礼发昌安贤久和顺定亚旭泽勤恒远尊祖训尚志敬秉成济美钟秀俊廉恭有兴声。 (11)安徽无为石涧纯头紫阳集注堂朱氏字辈:国正开明良善德盛荣宗庆长克家永茂积厚余光。 (12安徽省宿州市萧县白土寨:汉其德以克永世。 (13) 安徽阜阳阜南朱氏:学士金长文子月良。 (14 )安徽利辛县王市镇朱氏字辈:道以永允传克昌振之章。 (15)安徽凤阳一支字辈:先道肖业崇(宗)德乃昌家和国泰春满华堂元良广建福祉昭彰慎修维礼吉瑞宁康克勤守俭思泽绵长。 (16)安徽六安朱氏字辈:元木振成大永西久盛昌。 (17)安徽无为朱氏字辈:永世吉昌天能在晓道雨为良”。 (18)安徽太湖柘林朱氏字辈:千寿伯守仲仕文延万绍正启贵思东光华庆有耀诗书承先德忠信定兴祥家盛多贤达声名傅世芳。 (19)安徽萧县朱氏字辈:光裕兆经济绍述延存良慎修德业茂礼怀益思长”。 (20)安徽庐江朱氏字辈:家帮世芳业守元良成来其绍”。 (21)安徽濉溪朱氏字辈:兆茂金士传明印清”。 (22)安徽当涂朱氏字辈:天开万大昌承宗应世美”。 (23)安徽淮南朱氏字辈:茂廷庆永守玉兆良才”。 (24)安徽巢湖朱氏字辈: 良日元成绍,本贞奎全永,贵灿堆银汉,桃红印玖江 (25)安徽肥东朱氏字辈:平德宗正家邦远应传道文明开科繁荣”。 (26)安徽寿县朱氏字辈:锦忠良玉德宝士树熏宏安乐拜家顺显印道影龙” (27)安徽泾川朱氏字辈:云华辉玉镜琴瑟蕴和声涧采频繁秀庭钟兰蕙荣天子本贤明文武庆安平一宗成大谱永世仕光荣人才应会昌有德发其祥保定徵元吉傅家益引长。 (28)安徽宿州朱氏字辈:廷丛有克学怀敬广道清永安乐吉庆家邦保太平书经开昌运长春天地同传之百世远万古一朝星。 (29)安徽太湖柘林朱氏字辈: 旧序:“千寿伯守仲仕文延万绍正启贵思东光华庆有耀”; 增序:“诗书承先德忠信定兴祥家盛多贤达声名傅世芳”。 (30)安徽安庆宿松朱氏派系字辈:(注:宿松朱氏一世祖即太湖朱氏一世祖又是安徽舒城朱氏一世祖):本建任仲友,仕聊驾滋可,应国宗孔孟,诗书礼仪风,仁才咸正启,精学愈洪通,忠厚绵先绪,舜民永久隆。(31)安徽凤阳府临濠(今安徽凤阳)一支字辈:仲应文秀远用守廷得孟宗元志大道荣光。世盛昌。(32)安徽五河朱氏字辈:光守文应啟洪天尚士德良元。 (33)

吴姓家谱

吴姓家谱 起源吴姓人物早在炎帝、黄帝时就已存在。炎帝之臣有一叫吴权的,他的后代是中国乐曲的发明者。那个因为勇敢剽悍,善于狩猎而以'吴'为称号的原始氏族,在尧舜以前的活动,《尚书》、《春秋》、《国语》、《史记》等经典史书都记载阙如,只有以广博、繁杂著称的宋人罗泌《路史·国名纪》中,才以吴权的氏族为第一个吴氏族。《路史》说,吴权是炎帝之臣。可见吴人最初是从属于炎帝、黄帝部族集团的。《山海经·海内经》记载了一个有趣、奇异的故事:吴权的妻子叫阿女缘妇,她与炎帝的孙子当时为黄帝之臣的逢伯陵通奸怀孕,三年后一胎生3子,分别叫鼓、延、殳。鼓和延传说是钟的发明者,也是乐曲的最早发明创制人。逢伯陵是姜姓和齐姓等族的始祖。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也是吴姓历史上记述的远古初祖,他居住在姬水流域(约在今陕西北部),以姬为姓。公刘下传数代到古公疍父时,中原已进入殷商时期,这时周人又受到戎、狄的侵扰,在古公(颤-页)后稷父率领下被迫离开豳地继续迁徙。周人一路南迁,他们爬过梁山,渡过漆水、沮水,到达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县一带)。 三千多年前,陕西岐山一带,有一周族部落,首领被称为周太王(古公亶父),《诗经·宓宫》中有歌颂他的诗句:'后稷之

孙,实维太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周太王生有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全都非常贤能。其三子季历娶殷商挚。仲氏之女太任为妻,太任和文王之妻太姒在中国古代被公认为贤妇人,为周族的兴盛起过重大作用。太任为周族生下昌,昌即是为周灭商打下雄厚基础的周文王。昌品德高尚,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古公亶父甚至把振兴周族的理想寄托在孙子昌身上,有时当着众人的面情不自禁地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泰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自创基业,建立了勾吴古国。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周武王封泰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遂改国号为吴。春秋时期,吴国(今江苏无锡一带)被越国所灭,其王族支庶子孙不忘亡国之恨,便以国名'吴'为姓,泰伯也就成为了吴姓的得姓始祖。 秦汉时期是吴氏得姓后第一个发展时期。吴亡国后,吴姓后人流亡到江西婺源、安徽歙县一带,并有北迁至山东、山西等地者。在秦末汉初,吴姓族人参加起义,因功,多被封王,出现多个名门望族,如南阳吴氏、陈留吴氏、河南吴氏等,荣极一时,为吴姓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吴姓族人得以进一步发展,由于吴姓有女在汉末嫁于吴国君主,成为皇族,生孙权、孙策等人,并在吴亡后,入仕于两晋,屡出名人,知名于世。南朝时,'延陵季子'之后的吴

明朝入黔镇守威清卫朱氏家族考3.0

明朝入黔镇守威清卫朱氏家族考 朱光荣 一、吾族朱氏始祖入黔的历史背景 洪武十四年,即1381年,朱元璋任命傅有德为统帅,率兵30万分两路征讨云南。傅友德亲率一支军队,取道贵州进入云南。在平定了云贵高原的叛乱后,为了避免这里再次成为中央的权力真空地带而重蹈历史覆辙,明太祖朱元璋决定把强大的军队留下,屯兵屯田驻守,威慑四方。来自江南、中原的精锐部队沿着横贯云贵高原的咽喉要道次第布防,建立卫所,洪武二十三年四月,设置威清卫指挥使司,任焦琴为指挥,开设卫所,史称“调北征南”和“调北镇南”。二、万历《贵州通志》卷五威清卫记载了朱氏线索

威清卫指挥佥事提到了朱禧,合肥县人氏,洪武三年功升副千户调本卫所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四世孙(朱)暹升正千户,弘治十八年五世孙(朱)昭升指挥佥事沿(朱)嘉臣袭。他们是不是我们要找的吾族入黔始祖呢?我们继续寻找线索。 三、《武职选薄》中有关朱姓的记载 《武职选簿》明代兵部武选清吏司修造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后又于万历、天启、崇祯年间补入,明朝对于卫所武官的管理,最基本的原则是施行世袭制度。《武职选簿》是记录明代武官家族世袭过程中,资格审查的官方文书。武官家族各辈姓名、籍贯、年纪、武官除授年月、职务、从军归附来历、征讨地方、杀获次数,受赏名目,升授职役、调守卫所、犯罪记录均记载于文书之中。

因此给我们查询家族信息带来了福音。我查阅了威清卫《武职选薄》中关于所有朱姓的记载,整个威清卫有三个姓朱的,他们分别是指挥使朱伋、左所官员朱朝相和后所官员朱玉。 显然,我们从上表可以发现,寻祖线索只能放到朱伋一支进行考查。

四、《武职选薄》与《朱氏家谱》记载的内容对比 在《武职选薄》威清卫中记载了当时朱伋家族入黔的原因、时间和家族世袭情况。《朱氏家谱》暗流本是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873年)岁次编修,后被火烧仅余残本,在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35年),由袁伯轩根据残本及族中老人对家谱内容的记忆以及对祖先的了解修撰的版本,也正因为如此,族谱对先世的记录有多处与史籍存在矛盾和错误。下表是《武职选薄》和《朱氏家谱》暗流本记载的内容对比。

致庐江鳌山吴氏宗亲的一封信20170805

致庐江鳌山吴氏宗亲的一封信 各位宗亲:大家好! 我们正处在崇尚文化建设的时代,而宗谱建设是其中的一大亮点。修谱、续谱如火如荼,各个家族争先恐后,成为一道美妙的景观。 宗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她跳动着先辈的血脉,延续着家族的血印。悠悠岁月,宗谱在演绎着昔日的辉煌;漫漫征途,宗谱在铭记着曾经的艰辛。没有家谱的子孙,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自己来自何方,飘向何处;有了一份家谱,子孙可以更好地承先启后,奔向未来,描绘锦绣前程。 我们庐江鳌山吴氏,曾经是江淮著族,有过灿烂的历史。赖岱鳌山之神韵与灵气,孕育出诸多英杰。淮军名将吴公长庆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在朝鲜立下赫赫战功,彪炳青史。武壮公次子——清末四公子之一吴保初,也是名扬四海,声震文坛。吴保初长女吴弱男是中国同盟会早期女会员、担任过伟大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英文秘书,吴炎世、吴弱男、吴亚男三兄妹同年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先驱,此外,还涌现出一大批保家卫国的庆军将士,这些都是庐江鳌山吴氏的骄傲和自豪。我们的祖上不辞劳苦,在吴公长庆长子吴公保德的带领下于1917年仲夏成功二修《庐江鳌山吴氏宗谱》,给我们家族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宗谱规定:庐江鳌山吴氏从第十世“一”字辈开始,其后辈分为:“盛之道良,长保世业,克笃前光,积善余庆,永迪吉康”。以后的辈分呢?老祖宗留给

我们后人来确定了。遗憾的是,二修宗谱一百多年来,续修宗谱成了族人漫长的期待!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庐江鳌山吴氏汇顺堂宗谱三修工程,顺应人心,适逢其时,正式启动。续修家谱是一项浩繁的百年工程,我们家族近百年来居住分散、人丁兴旺,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支撑,我们深深感受到自己才疏学浅、力难胜任,更需要我们家族宗亲的理解和支持。各位宗亲:你们可以挥洒笔墨,为续谱写出精彩的文字;你们可以慷慨解囊,捐资相助,为续谱提供充裕的保障;你们可以奔走相告,为续谱工程传声造势。总之,有力出力,有资奉资,让宗谱续得圆满、续出特色。给后人传一种精神——兴家报国;留一份遗产——至诚至信;馈一份美德——慈孝双全。 我们相信,在本次续谱工程中,将会出现许多捐资较多、贡献突出者,他们将被载入谱册,流芳百世。 最后,让我们鳌山吴氏汇顺堂全体宗亲们,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奋努力,不辱使命,圆满完成续谱这项百年工程,以告慰于列祖列宗,以无愧于子孙后代! 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祝各位宗亲健康幸福,百世永昌! 庐江鳌山吴氏汇顺堂第三次续谱理事会 名誉会长吴世煦 会长吴世矿 二〇一七年八月五日

客家源

客家源流的见证——朱氏大宗祠 在中国古代,帝王、诸侯的祖庙被尊称为宗庙,太庙。而上至贵族官僚,下至黎民百姓的祖庙,则被称为家庙、祠堂。 建庙祭祖的始源甚古。先秦之世,中低等贵族可设家庙祭祖,庶民百姓则无权建筑祖庙,只能在居室致祭。战国以后,社会逐渐发展起“墓祀”,即在墓葬之所祭祀先人的风尚,所以从西汉中期开始,出现了当时称为“祠堂”的墓前建筑。魏晋至隋唐时期,臣民又以建家庙奉祀为主,迄于北宋而延续变。自南宋朱熹著《家礼》以后,臣民家庙改称为祠堂。入明以来,民间兴建祠堂之风盛行。嘉靖帝“许民间皆得联宗立庙”,导致了宗祠遍天下的局面。清代以后,民间建祠依然迅猛发展,在博白县城和乡村都出现了一些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的祠堂。 祠堂建筑的种类,依宗族组织可分为宗祠(总祠)、支祠和家祠。一宗合族而祀者称宗(总)祠,其规模一般都较大,所祀的对象为始祖。有的大宗祠甚至是由数省数县范围内同族人士合资兴建,称之为统宗祠;分支分房各祀者为支祠,所祀为其支祖;各个家庭为其直系祖先所设供奉之所为家祠,又称家堂。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博白的客家祠堂。 朱氏大宗祠 朱氏大宗祠,坐落在今东平镇富新屋角头村(清代属陀角堡衙前村)。它是博白县至今保留较好的著名宗祠建筑。 博白朱姓远祖通宝公,江西赣州府安远县人,明赐进士出身,任四川南江知县,敕授文林郎,生五子:洪珍、洪琛、洪宽、洪鉴、洪瓒。其中长子洪珍,次子洪琛迁博白,其余均在安远原藉。 博白敦笃堂始祖朱洪珍,系文公(朱熹)十三代裔孙,明代进士,任广东灵山县教谕,妣钟氏,生五子:绍晃、绍琪、绍玉,绍禄、绍昊。洪珍于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自安远迁白州衙前竹根山村。 博白敦睦堂始祖朱洪琛,号荣国,明太学生,妣严氏,生四子:仲仁、仲义、仲礼、仲智。琛于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由江西赣州府安远县东乡古田坡,迁于白州金村而创业。 朱氏大宗族的门联为:“紫阳世泽;沛国家声。” 此联为颂扬祖德宗功。上联的“紫阳世泽”,指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的世泽。朱熹在明清两代被提到儒学正宗地位,为我国后期儒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父亲朱松曾读书子紫阳山(在安徽歙县城南),后来朱熹居福建崇安,乃榜其所居之听事堂曰“紫阳书堂”,以示不忘。后世逐以“紫阳”名朱子之学。下联“沛国家声”,指的是起源发族的世家声望。沛国,郡国名。汉高帝改泗水郡置沛郡,治所在相县(今安徽濉溪县西北)。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淮河以北,西肥河以东,河南夏邑,永城及江苏沛、丰等县地。东汉改为国。汉末以后,治所屡有迁徙,辖境渐小。东晋复为郡,北齐废。 神主寝堂的横匾上书“源远流长”。楹联有: “追思祖德,承前启后,敦宗睦族,沛国家声远; 怀念宗功,继往开来,笃庆锡光,紫阳世泽长。” “念前人创来维艰,毋台毋荒,共展孝思光前绪; 看今日统垂可翼,克勤克俭,好将步武振徽犹。”

石氏家谱及字辈

石氏家谱及字辈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康叔六世孙卫靖伯之孙公石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及《春秋公子谱》等记载,春秋时期康叔的六世孙卫靖伯之孙公石碏,又称石碏,是卫国的贤臣,有大功于卫国,世为卫大夫。 春秋初期的周平王姬宜臼三十八年(卫桓公姬完二年,公元前733年),石碏的弟弟州吁骄奢被卫桓公撤去将军之职,出奔国外。十几年后,满怀怨恨的州吁领着党徒潜回国内,刺杀了卫桓公,自立为君。当时石碏之子厚也参与了密谋,因此被州吁拜为大夫。 后来,石碏把州吁和石厚二人引诱到陈国,又暗中给陈桓公妫鲍写了一封密信,信上说:“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所以,州吁和石厚一到陈国即被陈桓公抓了起来。后来,石碏命人杀州吁、石厚于陈国,然后迎立卫桓公之弟公子晋为国君,是为卫宣公。 战国史学家左丘明在《春秋左氏传》中称赞石碏说:“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石碏在此次变故中表现的大智大勇、大义灭亲,为后世君子们所称道。 石厚的儿子、石碏之孙骀仲,后来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石氏,史称石氏正宗。 第二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的公子段,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春秋公子谱》记载,春秋时期宋国公子段,字子石,是宋平公子成的二儿子,他的后代都以先祖之字为姓氏,称石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商丘石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公子丰又大夫,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春秋公子谱》记载,春秋时期,郑国公族后裔有公子丰,是郑穆公姬子蘭之子,字石癸,在郑釐公姬恽(姬髡顽)执政时期(公元前570~前566年)出任大夫,曾多子出使卫国、齐国。 在公子丰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石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大河石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嬴姓,出自春秋时期秦国石作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石作氏,是秦国早期的贵族世家复姓,原居秦邑(今甘肃天水故秦城)。 到了春秋末期,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一名叫石作蜀,在史籍《孔子家语》中称为石子蜀。 石作蜀,字子明,号卓子,冀人(今甘肃天水甘谷十里铺乡)。 按史书记载推算,石作蜀当生卒于周敬王元~四十一年(公元前519~前479年)。他自幼胸怀远志,聪颖敏学,仰慕孔子。石作蜀成年后,不远万里徒步东鲁,投身孔门,得圣人教育和熏陶,身通六艺,成为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 石作蜀学成返乡后,在民众中大力宣扬儒家学说,传播西周文化,淳教化,移风俗,为古代三陇一带的文教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学者称其为“石子”,世人尊称他为“石夫子”。 可惜的是,石作蜀由于操劳过度,很早即弃世而去,终年只有四十岁,而且他的生平和著述由于年代久远,早已湮没无存。在历史文献《伏羌志》中记载:“石子唐封石邑伯,宋封成纪侯,明去封号,称先贤。从祀孔庙。”在宋朝封其为成纪侯时,皇帝曾亲自敕撰赞:“宣

朱氏现存家谱

朱姓现存家谱 2008-03-06 05:36 中国国家·大兴朱氏家乘五卷藏地:上海图书馆(清)朱锡庚撰 河北省 河北抚宁·朱氏谱图一幅藏地:河北抚宁县上庄坨乡未村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稿本 上海市 上海·朱氏族谱六卷藏地:日本美国(清)朱朝坤等修清嘉庆七年(1802年)刊本四册 上海·朱氏族谱六卷藏地:上海图书馆(清)朱文忻修清道光七年(1827年)刊本四册 上海·朱氏族谱六卷藏地:美国(清)朱文烈等修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刊本四册 上海·朱氏家谱三卷藏地:上海图书馆(清)朱朝栋纂清道光间刻本三册 上海·朱氏族谱八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辽宁图书馆吉林大学苏州大学日本美国(民国)朱澄俭续修1928年活字本 上海南汇·周浦朱氏家谱不分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辽宁图书馆吉林大学上海文化管理委员会江苏镇江市博物馆美国(民国)朱世杰朱惟恭修1926年铅印本 上海宝山·罗阳朱氏重修家谱四卷藏地:人民大学吉林大学上海图书馆美国(民国)朱诒彬续修朱世贤纂1934年排印本四册 江苏省 江苏南京·金陵朱氏家谱不分卷藏地:上海图书馆(清)朱嘉龄编清光绪三年(1877年)钞本四册 江苏南京·金陵朱氏新谱稿二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美国(清)朱朝柱纂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树滋堂木活字本二册 江苏盱眙·朱氏入支宗谱十卷藏地:美国(民国)朱兆藩等修1929年务本堂木活字本十册 江苏扬州·朱氏族谱四卷 江苏邗江·邗东朱氏宗谱十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朱上斌等编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白鹿堂活字本十册 江苏·靖江资善堂朱氏支谱十卷藏地:复旦大学(民国)朱一凤等纂1941文华斋石印本 江苏·宝应朱氏家乘□□卷藏地:江苏宝应县图书馆民国初钞本 江苏·宝应朱氏家谱二卷藏地:江苏宝应县下舍乡顾家村(民国)朱思襄主修1924年石印本 江苏江都·维阳江都朱氏十二修族谱八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朱泽林等重修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余镜堂活字本八册

家谱颁谱仪式主持词【精品范文】

家谱颁谱仪式主持词 家谱颁谱仪式主持词 老少爷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把大家叫到这儿,是要告诉大家:我们朱庄人马上就有自己的家谱啦! 老少爷们儿,我们都知道我们是君朱、是洪武皇帝的子孙,但是我们到底是不是从山西大槐树迁过来的?是啥时候迁过来的?为啥迁过来?恐怕没有一个人说的清楚。今天,我们可以自豪的说:随着我们朱氏家谱的第一次写成,这些困惑全庄几代人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可以是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功德无量! 我看到不少人都想先看到我们的家谱啦,闲话不多说——仪式还要进行,不能让其他宗亲笑话我们不懂规矩。 现在仪式进行第一项:鸣炮焚香,跪拜老祖宗洪武皇帝、告慰列祖列宗,我们的家谱印成了!祈愿老祖宗保佑各家新年大

吉、百业昌隆! 请现场辈分最长、年龄最大的三位老人排在前面焚香跪拜,其他在场老少爷们跟随跪拜。 跪拜完毕,请大家归位。想必刚才列祖列宗都收到了我们的心意,从此我们朱庄朱氏又掀开了新的篇章,在祖宗的护佑下,我们全族人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主持人:老少爷们儿,家谱编印好,又赶上过大年,在外工作、做生意的老少爷们也都回来了,可以说是喜上加喜。应家谱编委会的推举,勉为其难由我主持本次发谱仪式,首先我要祝全村老少爷们过个好年!也代表全村老少爷们,衷心感谢参与家谱编写的666、666、666、666几位兄弟!他们不求名、不求利、不论三九三伏,经过大量走访查证和组织编写,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解决了几百年来一个姓的朱庄没有家谱的难堪历史!也要感谢咱庄80岁以上66爷等十几位老人,和参与家谱讨论的36位各家儿的代表,正是应他们的要求和支持,才促成了今天的发谱盛事!更要感谢党的政策好,正是习总书记提出的“不忘初心,留住乡愁”好政策,我们才有机会编写家谱,也希望我们各家请回家谱后,领着儿孙认真拜读,并恭敬保存,几十年后都是

满族家谱

满族家谱辈份(世派)歌 《金州镶红旗陈满洲伊尔根觉罗(赵氏)谱书》内所记的辈次是:永忠振德玉,吉广喜明声……。 《沈阳正白旗陈满洲伊尔根觉罗(赵氏)谱书》:恩鹤书达正,博济定荣延,盛隆多景福,万载宣永传,孝友国民化。清和家庭绵,世秦桂运寿,尧时仁义天,生平俊秀立,光耀居风连,大成金玉振、安肖希文宣,崇学昌明宝,溜华恒喜全,恭丰春克显,宗兴长绍先。 《正黄旗伊尔根觉罗氏(赵氏)家谱》:致仁作祥运、云和景毓隆、学清俊锡庆、天泰启文明。 《福陵觉尔察氏谱书》内所记的辈次是:庆文连德广;国恩荣世绵;吉祥常富贵;福寿永双全。 《永陵喜他拉氏谱书》内的辈次是:宝德毓英魁;永成盛世书;隆文多富贵;福寿庆双余。 《宁古塔米氏家谱》中对族人排辈规定为:德明克复初,良知兆麟螽,忠孝国教本,勤俭家业成。 宁古塔《瓜尔佳氏谱书》所列辈字的排列顺序是:裕联荣继广,庆善培永昌;文明振盛事,保元允呈祥。 《陈满洲正红旗苏克苏浒部瓜尔佳氏谱书》规定从十四代起,各辈起名应按:裕联荣继广,庆善培永昌,文明振盛事,保元名呈祥。 《满洲正兰旗果尔勒斯高氏谱书》:臣德文庆广,清福占云升,增盛富兴有,祥瑞永俊恒。 《满洲镶蓝旗萨嘛喇氏(蔡氏)族谱》按字排辈为:景运兴克昌,贵荣继德芳,世永延福寿,奕崇庆其光。 《满洲正白旗凤城赫氏家谱》:德承吉林贵崇荣,英明景会乐辅清,忠良维国安全志,世守纯真保泰平。 《凤城满族叶赫佟氏(镶黄旗)宗谱》:文明承圣志,才德殿英贤,国本佩宏业,和祥保万年。 《鳳凰城正白旗滿洲完顔氏(王氏、汪氏)宗谱》:無例傳四世,分行永爲先,布因徒此續,桂乃緊相連,肆後二十字,瓜瓞樂綿綿,萬年崇德善,百世效賢良,忠正承恩廣,文明裕泰昌。 《滿洲正紅旗鳳凰城他拉(唐)氏族谱》:文武全桂榮,純德耀顯明,福慶忠盛延,長治啓國隆,吉祥永茂順,英連廣運成。 《鳳凰城滿洲正黃旗姜佳氏(姜氏)族谱》:佑德天維作福,國文慶書貴長。殿甲承恩普玺,庭宗續世榮昌。軍景官紅常春,銀豐寶積連金。廣喜英明崇志,振家全海同馨。 《鑲藍旗甯古塔薩喇拉氏(蔡氏)族谱》:景運興克昌,貴榮繼德芳。世永延福壽,奕崇慶其光。 《鑲白旗鳳凰城吴扎拉氏(吳氏)族谱》:荣贵继世广,福庆永鸿章。华国忠明治,维新裕保良。 《正白旗边门赫舍哩氏(赫氏、康氏)族谱》:德承吉林貴崇榮,英明景會樂輔清。忠良維國安全志,世守純真保泰平。 《鑲白旗鳳凰城卡克他氏(康氏)族谱》:慶會運昌明,英才濟聖清。過華全尖品,世祿廣恩榮。德義昭隆業,賢良繼聖名。永懷先澤厚,保太益和平。

家谱颁谱仪式主持人讲话稿

家谱颁谱仪式主持人讲话稿 老少爷们儿,我们都知道我们是君朱、是洪武皇帝的子孙,但是我们到底是不是从山西大槐树迁过来的?是啥时候迁过来的?为啥迁过来?恐怕没有一个人说的清楚。今天,我们可以自豪的说:随着我们朱氏家谱的第一次写成,这些困惑全庄几代人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可以是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功德无量! 我看到不少人都想先看到我们的家谱啦,闲话不多说——仪式还要进行,不能让其他宗亲笑话我们不懂规矩。 现在仪式进行第一项:鸣炮焚香,跪拜老祖宗洪武皇帝、告慰列祖列宗,我们的家谱印成了!祈愿老祖宗保佑各家新年大吉、百业昌隆! 请现场辈分最长、年龄最大的三位老人排在前面焚香跪拜,其他在场老少爷们跟随跪拜。 跪拜完毕,请大家归位。想必刚才列祖列宗都收到了我们的心意,从此我们朱庄朱氏又掀开了新的篇章,在祖宗的护佑下,我们全族人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主持人:老少爷们儿,家谱编印好,又赶上过大年,在外工作、

做生意的老少爷们也都回来了,可以说是喜上加喜。应家谱编委会的推举,勉为其难由我主持本次发谱仪式,首先我要祝全村老少爷们过个好年!也代表全村老少爷们,衷心感谢参与家谱编写的666、666、666、666几位兄弟!他们不求名、不求利、不论三九三伏,经过大量走访查证和组织编写,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解决了几百年来一个姓的朱庄没有家谱的难堪历史!也要感谢咱庄80岁以上66爷等十几位老人,和参与家谱讨论的36位各家儿的代表,正是应他们的要求和支持,才促成了今天的发谱盛事!更要感谢党的政策好,正是习总书记提出的“不忘初心,留住乡愁”好政策,我们才有机会编写家谱,也希望我们各家请回家谱后,领着儿孙认真拜读,并恭敬保存,几十年后都是文物。更希望大家认真领会家谱所传达的精神实质,做一名、并教育后代也做一名爱国、爱党、孝敬父母、团结邻里、积极向上的人,把各家的日子过好,为国家发展贡献好! 老少爷们儿:家谱编印历时两年多,编写人员不但不求名利,还四处筹措资金,尽量少让大家掏钱,可以说是无私奉献。 现在,就请66说一下家谱的费用收支情况和关心家谱的一些注意事项: 振兴说完。

龚氏总家谱

龚氏总家谱 一世:遂公,字少卿,西汉南平阳(今山东邹县)人,是见于史籍记载的第一位龚姓名人。西汉时任渤海太守,敢于谏诤。渤海临郡饥荒时,曾开仓借粮。后世把他和黄霸作为封建“循吏”代表,称为“龚黄”。宣帝即位-73年,不久,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可能生于-150年,以上引自《汉书》 二世:谔公,仕参军,妣刘氏,子一,廷。 三世:廷公,妣李氏,子一,林。 四世:林公,妣高氏,子二,讳、旭。 五世:讳公,妣杨氏,旭公,妣练氏,子三,胜、舍、金。 六世:胜公,字君实,哀帝时三举孝廉,仕谏议大夫,享年79,王莽召不仕,不食而卒。妣陈氏,子四,仲达、秀达、吉达、志达。王莽建新朝,公元10年去世,79,可能生于-69年。舍公,字君清,仕光禄大夫,享年68,与夫人合葬小高山子午向,与胜公合传,妣李氏,子一,著礼。金公,子三,伯达、显达、叔达。 七世:仲达,子三,轼、辙、辂。吉达,子一,昌期,妣梁氏。著礼,妣周氏,子一,昌济。显达,子二,辅、轺。 八世:轼,子二,云梯、云集。辙,子一,云技。昌期,妣张氏,合葬竹庄山,子一,歆。昌济,妣郗氏,子一,绰。辅,子三,云栋、云标、云榜。 九世:云梯,子一,珍。云集,子一,珠。歆,妣杨氏,子一,虔。绰,妣杨氏,子一,乘。云栋,子二,珊、瑚。云榜,子二,璋、瑜。 十世:珍,子二,德仁、德义。珠,子一,德忠。虔,妣伍氏,子一,玉舒。乘,妣江氏,子二,孟璘,孟夔。珊,子二,德信、德彰。瑜,子一,德文。 十一世:德仁,子三,景、旻、昱。德仪,子一,旦。德忠,子二,都、郁。玉舒,妣杨氏,子二,易、直。德彰,子二,邦郢。德文,子一,邦礼。 十二世:景公,青州太守,子一,居思。《三国演义》有此人。旦公,子一,居正。都公,献帝时为汝南侯,子一,居易,沔邑远祖。《三国演义》有此人。郁公,竞陵远祖,子一,居士。易公,妣梁氏,子一,履素。直公,妣孙氏,子一,履高。礼公,潜江远祖。 十三世:居思,子二,祖威、祖武。居正,子二,祖德,祖宽。履高,妣李氏,子二,实、崧。 十四世:祖威,子二,坚、基。祖德,子一,褆。祖宽,子二,坤、坦。菘公,妣唐氏,子二,资、浒。 十五世:坚公,子三,邦基、邦定、邦实。基公,子一,邦昌。坤公,子二,邦国、邦和。资公,妣周氏,子二,祚、祈。 十六世:邦基,子二,俊、杰。邦昌,子一,例。邦国,子二,修、征。祈公,妣白氏,子一,岳。 十七世:俊公,子一,吉人。杰公,子二,吉卿、吉臣。修公,子一,吉士。岳公,妣尹氏,子二,廉公、晋仙。.............

修谱倡议书范文

修谱倡议书范文 修谱倡议书范文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用到倡议书的地方越来越多,倡议书是为倡议、发起某项活动而写的号召性的公开提议性的专用书信。还是对倡议书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修谱倡议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修谱倡议书1 各位李氏宗亲: 家谱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灿烂的古代典籍,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历史图籍。我李姓氏历史悠久渊源流长、人文蔚起、祖德流芳、名人学者层出不穷,子孙后代遍布全国各地。而编修《月亮湾李氏家谱》是月亮湾李姓近300年来未成的心愿,做好这项工作,不仅是月亮湾李姓后裔子孙为弘扬家族光辉、彰显祖德、正本溯源、尊祖敬宗之要事,而且也是应尽的职责。一本家谱,千代流传,献策捐款,万代永留,因此,编修《月亮湾李氏家谱》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为了尽快完成此次家谱编修工作,20xx年8月初,月亮湾李氏家谱编委会正式成立,并完成编制,同时召开第一次会议,会上,经提仪,李先玉为月亮湾李氏家谱编委会主任,李勇为秘书长,李应良担任主修工作,三位核心人物担当起此次编修家谱领导与协调工作。会议达成共识,成立组织机构,部署了今后的工作;会议希望以月亮湾李氏后裔子孙要献计献策,出资出力,全力以赴为尽快完成编修工作贡献力量。 为确保编修家谱伟业顺利进行,会议强调了筹措经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此,月亮湾李氏家谱编委会特向李氏子孙发出捐款倡议如下: 1、捐款500元的,可在分支族谱特别留名,并留全家福照。同

时在总坟旁设立的功德碑上留名。 2、捐款2000元以上的李氏子孙,介绍本人详细经历,留全家福,同时在总坟旁设立的功德碑上留名。 3、每家捐款200元,索取《月亮湾李氏家谱》简本。 以上倡议愿我李氏后裔子孙,有识之士热情关心,大力支持,慷慨解囊,踊跃捐赠,将流芳千古,永载史册。 修谱倡议书2 各位朱氏宗亲: 国有史,以史为鉴,谋国家基业盛,家有谱,以谱为本,求本支百世长。修谱是承前启后,宏扬民族精神的千古美事。朱政(颐德公),唐乾符六年(879)时任行军总管刺史,率三万大军攻打黄巢余党,从山东济南南下,过荆州、衡阳,直逼广西贺县;胃猝军中,后卜葬新车乐头洞,后裔定居新车。世代繁衍分布两省三县近三十个村,常言道水有源,树有根,追根溯源,不忘祖宗。自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修谱后,历经战乱和文革,族谱已残缺不齐,到今年已85年而未重修《舂陵清溪八家村朱氏族谱》。为了尽快完成此次族谱重修工作,20xx年8月初,朱治保建议抢修族譜,并将破旧族谱复印一份交给了朱治壮,自20xx年8月—20xx年他独自一人整理编撰族谱工作,现已完成族谱7本书《舂陵清溪八家村朱氏族谱总谱》(卷一);《《永州市道州舂陵清溪八家村朱氏族谱》(卷二)、《永州市道州舂陵清溪八家村朱氏族谱》(卷三)、《永州市道州春陵清溪八家村朱氏族谱》(卷四、卷五)、《永州市道州舂陵清溪八家村朱氏族谱》(卷六)、《邾国史话》(卷七),他自己单独花在族谱修撰资料上就用了5000余元(五年业余时间全部花在族谱上)。20xx年8月21日春陵清溪八家村朱氏族谱修编委会正式成立,同时召开第一次会议,经提仪,由朱治壮担任舂陵清溪八家村朱氏族谱修编委会主任,朱牛辉任监督组长,朱治保担任顾问、朱改辉、朱福昌、朱德辉(剑)担任校核,这几位核心人物担当起此次重修族谱领导与协调工作。会议达成共识,成立组织机构,部署了今后的工作;会议提出倡议希望春陵清溪八家

湖北郧阳朱氏家族族谱文字资料

序言 创世祖朱璣,自1445(明正统九年)年出任郧阳府儒学训导兼郧县正堂主事,距今557年。半个世纪前,朱玉泗一家告别故居南昌朱巷,陪朱璣赴任,来到鄂西北重镇郧城。从此,宣孔孟的传统民风,理民事为求富甲一方,我先祖朱璣将毕生献给了鄂西北。 朱璣去世后安葬于汉水之南的天马山上。他的子孙,祭祀了老祖宗后,沿汉江南岸,进鹰趴沟,过黄家坪,抵沙洲,过观沟,达后槽,去兰家岗,越茅坪,去马蹄沟……拓荒种地,养蚕植桔,在柳陂、茶点的山前河畔,撒下赣江带来的种子。 从此,南昌朱巷一家人,在这里生根开花,繁衍生息。他们自食其力的过着平静而艰苦的日子,又把自己辛勤培育的优秀儿女,送往大江南北,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默默的做出了真诚的奉献。 当您见到这本族谱的时候,请记住那些为南昌朱氏一家鄂西北500年繁衍编谱,续写的先辈们。他们是:朱孟祥、朱和融、朱尚邦、朱楚邦、朱延选、朱宗健、朱尔琛、朱思泰、思义、思璜、思生、思荣、思隆、兴邦、兴朝。 从朱思泰续写的咸丰十年(即1861年),到1961年这100年,是中国近代发生天翻地覆的100年。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抗日战争赶走了日本侵略者;解放战争推翻了蒋家王朝,诞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这一百年的前80年,又是中国各种旧势力不愿意推出历史主宰地位的舞台,拼命挣扎的岁月。土匪、兵痞,战乱和各种灾害,成年累

月的盘旋在鄂西北。这块鄂川豫陕四省交错并不富裕的土地上。朱氏家族也像许多人一样,许多家庭毁于战乱;有的被抓丁,有的被抢劫,有的只能逃离…… 1986年,在相隔126年没有人续写的情况下,朱天学依据他父亲朱集钧在土改中偷偷保存下来的一本家谱手抄本为唯一依据,约集朱天发、朱友芳、朱集瑞、朱天吉等25人,开始了时间跨度最长、社会变动最大、意识形态领域还不怎么宽松的情况下,做了一次难度太大的族谱续写,并刻印装订成册。 1999年族谱续写是从“再续宗派40字”开始的。实际做了三件事,跨1999、2001、2002三个年头历时近两年。这三件事是(1)寻祖宗墓碑(2)全面统计朱姓人口汇编造册(3)确定再续我族派40字。 朱集香、朱天春、天顺、天贵、天义、朱银芳、进芳、友芳、芳明灯发起并完成了《再续朱氏宗派40字》初稿。 朱天兴、朱天义等人的努力,找到丢失41年的两块老祖宗墓碑,接着在族人中摩描、刻石,在这年清明节前将老祖宗新墓碑重立在天马山上。 朱集香牵头朱姓人口的统计造册工作。郧城的朱芳虎,十堰的朱泽芳,观汤的朱芳明、朱联芳、朱德清,马蹄沟的朱芳显,梁家湾的朱芳禄,黄家坪的朱芳科,柳陂东街(原后槽)的朱天银,老营沟的朱德茂,下寺的朱德福,大垭的朱集祥,魇沟的朱芳林,菜园的朱文芳,南沟的朱同芳……在这些朱家几辈人的两年努力下,力所能及的

广东台山赤溪《朱氏族谱》

广东台山赤溪《朱氏族谱》 广东台山赤溪《朱氏族谱》从始祖黄帝到沛国郡诸家镇朱姓族谱一、远古源流世系一、上古系始祖黄帝,少典之次子,姓公孙,名轩辕,其母附宝,出郊野视大电绕北斗星中枢照野,遂感有娠,生帝于轩辕之寿邱,故名轩辕氏,长于姬水,故又姓姬。帝敦敏聪明有圣德,贵为天子,以土德王,故曰:黄帝。公元前1598年卒,葬陕西省黄陵县桥山。黄帝纳四妃,其元妃为西陵氏之女,曰:螺祖,生二男:玄器、昌意。二世昌意,黄帝之次子。因才德低下,被降到西南若水流域任诸侯。娶土著蜀山氏酋长之女景仆,名女枢生韩流。三世韩流,名乾荒,昌意之子,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啄,麟身渠殿,娶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四世颛顼韩流之次子,有大德于民,黄帝崩而继承帝位,号称玄帝。建都于高阳,故称高阳氏。帝以水德绍金天氏而王,沈静渊深而有智谋,清明通达而知事理,调以五行而以教化,洁静虔以祭祀,革九黎之乱,万物有序,民安其生。帝还作历,以孟春之月为元,是岁正月朔旦立春,故又称历宗帝。卒葬于汉水上游鲋鱼山。帝卒后被尊为五方之神中的北方之神,故称北帝、黑帝。帝纳二妃,次妃腾隍氏,又称腾坟氏,胜溃氏名女禄生二男:称,禺。五世称,名伯称,字伯服,颛顼之长子,生子老童。六世老童,字卷章,

称之子,娶根水氏女娇福,名娇极,生子重黎、吴回。七世吴回,老童之次子,帝喾时被袭任火正祝融,称为祝融氏。吴回卒于南方,葬于南岳衡山之阳的祝融峰。祝融去世后,被尊为五方帝中南方炎帝的辅佐火神。吴回生子陆终。八世陆终,吴回之子,纳鬼方氏之女名女隤生六男:昆吾名樊、参胡名惠连、彭祖名翦、会人名求言、晏安、季连。九世晏安,名安,字安斟,陆终之五子。晏安辅佐虞舜,为舜之臣,后因有功被舜帝封于曹地,建立曹国,赐姓曹,生子均连。十世均连,晏安之子,生子彩白。十一世彩白,均连之子,生子季礼。十二世季札,彩白之子,生子武辛。十三世武辛,季札之子,生子主延。十四世主延,武辛之子,更二十一世至曹侠。 二、下古系一世曹侠,又名邾侠,晏安裔孙,周朝元年,周武王克商,封侠为邾子,封于邾国,附属于鲁,以国为姓。侠生非。二世邾非,邾侠之子,生子成。三世邾成,非之子,生子车辅。四世邾车辅,成之子,生子将新。五世邾将新,车辅之子,生子訾(zi)父。六世訾父,将新之子,生子夷父、叔术。七世夷父,名颜,又名伯颜,谥武公,史称邾武公或夷父颜,或邾娄颜。娶盈氏生夏父,友。八世夏父,夷父之子,生子不皇。九世不皇,夏父之子,生子仪父。十世仪父,名克,不皇之子,鲁隐公之始年,在北杏会盟伐楚有功以赐诸侯。周历王三年服事齐桓以奖王

中江县回龙镇吴氏宗谱电子版

“福建龙岩八户”入川中江回龙吴氏世系 宋徽宗皇帝御制吴氏族谱序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云连天岳之陵幕阜黄龙之秀厥惟醖雨函钟毓故有吴氏聚族其间瓜瓞绵绵威科洪代炳烺方策奕叶重光朕居藩邸久知为忠孝望宗也登极后诏徽天下诸名家志铭序传各种文集暨勋家乘事迹用备参稽核编国史兼义郎斡辨经略司公事吴革捧其宗谱进呈朕万机余暇披览一通嘉其妩士历泰山濮阳西河太原诸郡由汉唐迄今清流美谱尤存乃其远祖吴隐之当晋世放达怙侈波扬风煽之会独忠孝廉谨高其操行以矫俗而启后尤堪风尚宜其演为千百载世冑而甲第簪绅蝉联歙奕弥久弥光乎於戏可谓盛也矣可谓远也矣朕缅维君尊臣卑父尊子卑天伦也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天性也於是乎相戴相爱相事相使其生生之无穷也曰大宗曰小宗曰高祖曰曾祖曰祖曰父曰子曰孙曰曾元孙更引而远之而敬焉爱焉传焉守焉又不知几千万年矣夫人所以异於禽兽者以其有此天伦天性也明乎此尽乎此则谓之人须臾不明毫厘不尽则禽兽矣家之兴衰国之治乱道之隆替胥由之於戏天生时地生财人其父生而师教之四者并重焉必使饱食而暧衣仰事而俯蓄知有礼知有义知有忠孝廉耻始堪为天地祖宗生生报也尤有说焉昔苏洵谱苏氏其曰一人之身分而至於亲尽则视如涂人此谱之所由作也朕尝感於斯语以为尽人情之变亲尽相视如涂人薄矣人不有谱安知有亲未尽而已疾视如仇讐者乎谱岂可不作亦岂可徒作谱官爵之盛不如谱诗书之泽谱族党之富不如谱礼逊之风房杜门户非不辛苦随为不肖子败之崔庐地望非

不显荣及其衰冷仅足为卖偿捕樗之用耳皆不免后世之笑皆不如诗书 之泽长礼逊之风懿也须各训儿孙世敦诗礼恪守忠孝此乃人心千百年 不可磨灭之谱也诚聚族而博稽倘有谮言僻行共群起而创艾之则吴氏 远源勋旧永偕生生於勿替与国咸休矣吴氏族姓其尚钦哉 制诰之宝 宣和六年三月初三日 谱序(二) 吴氏龙岩州开基祖十二郎公于宋宝佑五年(1257年)来龙岩小池儒炉开基,宋德佑一年(1265年造建房屋一座),祖先为建立大明朝有功,封官不做,洪武五年(1372年)朝廷封匾(官宅坊)。 兴甫公七世孙道中曰:“十二郎府君,迨宋度宗咸湻淳二年,由(漳州)华崶社迁居龙岩州寓余炉社,官宅坊,是为龙岩始祖,越五世祖兴甫公,又卜宅於大池社,生子二,长曰胜旻,次曰智和,各生四子,合为八户。”即:兴甫公生二子:胜旻、智和。胜旻生四子:友宗、友诚、荣茂、珦兴,分为四房。智和生四子:祖贞、祖瑄、祖瑛、祖璟、亦分为四房,取矿煽铁家称富有,遂立为吴氏八户。“福建龙岩吴氏八户”由此而来。其谱上并按中国古代乐器的“八音分类法”进行了分类,友宗、友诚、荣茂、珦兴分别为金字集、石字集、丝字集、竹字集,祖贞、祖瑄、祖瑛、祖璟分别为匏字集、土字集、革字集、木字集。 兴甫公派下十三世一诚公,石字集,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响应清政府四川移民,携诸子入川,于四川省中江县回龙镇置家立业。娶邓氏生四子,长子中材、次子中棣、三子中格、四子中梓。三子中格迁凉山州。入川后一诚公子孙传至家字辈已历十代,据统计,中江县回龙镇吴氏已达七千余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