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京西山区森林林内景观评价研究_陈鑫峰(1)

京西山区森林林内景观评价研究_陈鑫峰(1)

京西山区森林林内景观评价研究_陈鑫峰(1)
京西山区森林林内景观评价研究_陈鑫峰(1)

第39卷第4期2003年7月

业科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Vol .39,No .4Jul .,2003

京西山区森林林内景观评价研究

陈鑫峰

(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 北京100714)

贾黎明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100083)

摘 要: 以京西山区主要林内景观类型为评价对象,共收集了44个有代表性的林内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采用大众评判法获得公众对每个林内景观的喜好度值,然后用多元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建立喜好度与15个景观要素间的回归关系。建模结果显示,就该区域而言,影响林内景观质量的主要因子有6个,即:树干形态、枯树倒木、树干排列、林下层总盖度、林下层统一度和坡度。文中对有关外业工作的规范、受评景观的基本特征、景观要素分解、评判方法等作了详细的说明,并对建模结果进行了分析。关键词: 林内景观,评价,景观评判,景观要素,模型

收稿日期:2002-12-30。

基金项目:“九五”国家攻关项目(96-007-04-02),林业部重点课题(96-54)。*本文是在导师沈国舫院士的耐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此深表谢意。

RESEARCH ON EV ALU ATI ON OF IN -FOREST LANDSCAPES

IN WES T BEIJING MOUNTAIN AR EA

Chen Xinfeng

(T he a dmini st rati ve o ffic e o f fo r est p ar k ,Sta te Fo r est ry Ad mi nis tra tio n Beijin g 100714)

Jia Liming

(G ra du ate Sch o ol ,Beijin g Fo r est ry Un ive rs ity Beiji ng 100083)

Abstract : The evaluation of main types of in -for est landscapes in the mountain area of west Beijing was conducted ,44representative photoes of in -forest landscapes and interrelated material wer e collected .The Public Judg ment Method was adopted in acquiring the likeliness values to ever y in -for est landsc ape .Then the empiric al model between likeliness values and 15constituting elements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Polybasic Mathematical Theory Ⅰ.The model showed that ,the main factors whic h effect the quality of in -forest landscapes most efficiently were :form of trunks ,dead tr ees &fallen woods ,ar -rangement of tr unks ,c overa ge of ground plants ,unifor mity of gr ound plants ,de gree of slope .Besides ,the method of field work ,the decomposition of in -forest landscape elements ,the general char ac teristics of judged landscapes ,pr ocedure of land -scape judgment wer e stated in deta il ,and the conclusion of evaluation was also analyzed .Key words : In -forest landscape ,Evaluation ,Landscape judgment ,Landscape element ,Model

森林景观评价研究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因为森林景观之美是多形态、多成分、多层次的。作者

在“森林美剖析———主论森林植物的形式美”(陈鑫峰,2001)一文中,分析了森林植物景观自然美的特征,并将距离和审美对象尺度两者相结合把森林植物景观区分为7个层次,即:细部景观、个体景观、林内景观、林道景观、近景观、中景观和远景观。每一个层次的景观都有其不同的构景要素,所以试图对各种层次的森林植物景观建立起一套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不现实的。鉴于此,对森林植物景观的评价应该首先明确其评价对象的层次归属,也只有这样,其评价结果才能更好地指导生产实践。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作者对京西山区主要森林植被的景观价值进行了评价。本文只阐述对林内景观的评价部分,希望这项工作将对今后的森林景观评价和风景林经营管理提供帮助。

1 景观评价对象

共选择了44个景观作为林内景观评价的对象(表1)。绝大部分景观取自京西山区,同时也融入了

少量太行山其它地区的景观资料,目的是为了丰富样本的变化,使其更具系统性,以方便探索林内景观价值的变化规律。

表1 44个林内景观概况

Tab.1 General situation of44in-forest landscapes

编号No.景观概况General situation of s amples

1青杨林,林下灌木稠密。Cathay Poplar(Populus cathayana)fores t,with dense s hrub l ayer.

2油松林,规则式配植,林下为松针覆盖。Chinese Pine(Pinus tabulae formis)forest,regularl y planted,the land is evenl y covered with fall en pine needle.

3大径级青杨林,林下灌木稠密。Cathay Poplar(Populus c athayana)forest of large DBH,wit h dense shrub layer.

4小而密的椴树林。Small and dense tuan linden(Tilia tuan)forest.

5大油松林,林下灌木稠密。Large Chinese Pine(Pinus tabulae formis)fores t,with dens e s hrub layer.

6大径级刺槐林,林下有明显倒木。L ocus t forest of large DBH,exis ting fallen woods obviousl y.

7小径级栓皮栎林,林地大部分裸露。Oriental Oak(Que rcus variabilis)forest of s mall DBH,with mos t of land expos ed.

8油松林,胸径变异大,林下灌木较稀疏。Chinese Pine(Pinus tabulaeformis)forest,with large variation in DBH,and s hrubs sparsely dis tributed.

9青杨林,地势平坦,草本层盖度较大。Cathay Poplar(Populus c athayana)fores t in s mooth terrain,with high coverage of herb layer

10白皮松林,规则式配植,林下灌木高而稠密。Lacebark Pine(Pinus bunge ana)fores t,regularl y planted,with hi gh and dens e s hrub layer.

11侧柏母树林,林地基本裸露。Oriental Arborvitae(Platycladus or iental is)s eed plantation,with forest ground almos t thoroughl y ex-pos ed.

12小径级栓皮栎林,林下枯枝落叶多。Oriental Oak(Que rcus variabilis)forest of s mall DBH.with more litter on forest ground.

13大油松林,林下灌木严重阻挡视线。Chines e Pine(Pi nus tabul aef or mi s)forest of large DBH,the line of s ight is seriously obs tructed by s hrub la yer.

14油松林,林下灌木较稀疏。Chines e Pine(Pinus tabul aef or mi s)fores t,with s hrub sparsely dis tributed.

15山杏和刺槐林,山杏丛状生长。Mixed forest of Y ello w Loc ust(Robinia ps eudoacacia)and mountain apricot(Armeniaca si bir ica),t he apricot trees gro wing in clumps.

16青杨林,林下灌木较稀疏。Cathay Poplar(Populus c athayana)fores t,with s hrub sparsely dis tributed.

17稀疏的元宝枫林,林地大部分为落叶所覆盖。Purpleblow Maple(Ace r truncatum)fores t in sparse distribution,more than hal f of t he ground is covered by fallen leaves.

18较稀疏的青杨林,林下灌木较稠密。Cathay Poplar(Populus c athayana)forest,with low density,the ground is covered by rel atively dens e shrub layer.

19白桦与红桦混生,草本层整齐茂密。Mixed forest of White Birch(Betul a pl atyphylla)and Chinapaper Birch(Betula albosinens is), with dens e and even herb layer.

20山杨林,林下灌木稠密。David Poplar(Populus davidiana)forest,with dense shrub layer.

21油松林,立木上枯枝很多,林地大部分为枯落物所覆盖。Chines e Pine(Pinus tabul aefor mis)forest,with a great deal of litter on the standing trees,more than half of the ground is covered by litter.

22华北落叶松林,立木上枯枝很多,部分林地为草木层所覆盖。Prince R upprecht Larch(Lar ix pr inci pis-rupprec htii)fores t,with a great deal of litter on the s tanding trees,part of the ground is herb layer.

23华北落叶松林,林下有成堆的枯落物。Prince Rupprecht Larch(Larix pr inci pis-rupprec htii)fores t,with piles of litter on the ground. 24丛生的红桦林。Chinapaper Birch(Betula albo-sinens is)forest,gro wing in clumps.

25华北落叶松林,立木上枯枝多,林下草本层非常整齐。Prince Rupprecht Larch(Larix principi s-r uppr echtii)fores t,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litter on the standing trees,with quite regular herb layer.

26大径级青杨林,有砍伐痕迹。Cathay Poplar(Populus c athayana)forest of large DBH,there exists evident trace of felling.

27辽东栎林,灌木稠密。East-Liaoning Qak(Quercus l iaotungensis)forest,with dense s hrub layer.

28糠椴林,丛状分布。Manchurian Linden(Tilia mands churic a)fores t,in clumps.

60林业科学39卷 

续表1

Continued

编号No .景观概况General situation of s amples

30红桦林,灌木层严重阻挡视线。Chinapaper Birch (Betula al bo -s inensis )fores t ,the line of s ight is s eriousl y obstructed by shrub l ayer .31华北落叶松林,树干上枯枝多。Prince Rupprecht Larc h (Larix pr inci pis -rupprec htii )forest ,with a great deal of litter on trucks 32华北落叶松林,林下以草本植物为主,立木上枯枝少。Prince Rupprecht Larch (Lar ix pr incipis -rupprec htii )forest ,with a little litter on the standing trees ,the ground is mainl y covered by herbage .

33白皮松林,林下灌木稀疏。Lacebark Pine (Pinus bungeana )fores t ,with sparse s hrub la yer .

34元宝枫林,林地几乎全部为落叶所覆盖。Purpleblow mapl e (Acer tr unc atum )forest ,the ground is al most thoroughly covered by fall -en l eaves .

35元宝枫林,林下灌木较稀疏。Purpleblow Maple (Ace r tr uncatum )forest ,with sparse s hrub .36高大白桦林,灌木稠密。White Birch (Betula plat yphylla )of large DBH ,with dense s hrub .37元宝枫林,灌木稀疏。Purpl eblow Maple (Ace r tr uncatum )forest ,with sparse s hrub .

38华北落叶松林,林下枯枝倒木成堆。Prince R upprecht Larch (Lar ix principis -ruppr echtii )forest ,with piles of litter and fallen woods .39较稀疏的油松林,灌木较稠密。Chines e Pine (Pinus tabulaef or mis )forest in low density ,with comparativel y dense s hrub .40大油松林,林下灌木影响视线。Chines e Pine (Pinus tabulaef or mis )fores t of large DBH ,the line of sight is affected by shrub .41辽东栎林,草本层整齐。East -Liaoning Qak (Querc us liaotungensis )forest ,with even herb layer .

42华山松林,立木上枯枝多,枯枝落叶成堆分布,地势平坦。Armand Pine (Pinus ar mandi )fores t ,there are a lot of dead twi gs on the standing trees ,l itter exists in piles ,the terrain is even .

43华山松林,立木上枯枝多,枯枝落叶成堆分布,坡度较大。Armand Pine (Pinus ar mandi )fores t ,there are a lot of dead twi gs on the standing trees ,l itter exists in piles ,the terrain is of big s lope .

44

大油松林,灌木层严重阻挡视线。Chinese Pine (Pinus tabulae for mis )fores t of large DBH ,the line of sight is s eriousl y obstructed by shrub layer .

2 取样规范

2.1 摄影规范

(1)选择林相比较均一的林分;(2)尽量在没有光斑并且林内光线充足的条件下拍摄,不使用闪光灯;(3)拍摄者直立拍摄,镜头位置与双眼一般高,镜头方向大致与坡面平行;(4)由于京西山区的林分大多数密度较大,很多林分在标准镜头下只能拍下几截树干,为了更好地反映林内景观的面貌,本项工作中一律采用广角(28mm )拍摄;(5)尽量避免将人、野生动物、仪器设备、裸岩和道路等非林分结构因子拍摄在内;(6)一律采用横向拍摄,避免竖向拍摄;(7)始终使用柯达100彩色胶卷。2.2 样地调查规范

样地调查以能客观反映所拍摄景观的整体特征为原则。调查面积视林分特征而定,对于密度大而且均一性强的林分采用较小的样地,而对于密度小或者变异较大(主要是胸径的变异)的林分则采用较大的样地。原则上要求每个样地上的立木数在30株以上。详细记录林分的地形因子、结构因子、测树因子和样地面积等内容。

3 景观评判

3.1 评判者

前人对于不同群体的审美差异问题已做过大量的研究,而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不同群体的评判者在审美态度上没有实质上的差异。尽管有的研究表明,不同群体在审美尺度上存在差异,风景专家的审美标准往往比较严格并且更加稳定,而公众的审美标准通常较低并且波动性较大,但这种差异不至于影响到评判结果的价值,因为评判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弄清楚某一景观在人们眼中的得分值,而是为了掌握不同景观在人们眼中的质量差异,以便于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所以,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很多有关森林景观的评价工作已不再专门对评判群体的审美差异性进行探讨,而是根据方便来选择

61 第4期陈鑫峰等:京西山区森林林内景观评价研究

62林业科学39卷 

评判群体(王雁,1999)。鉴于此,本项工作以63名大学生作为评判者,这些学生分别来自北京林业大学林学、森林旅游、环境、林业经济管理等多个专业。

3.2 评判方法

3.2.1 评判方式 由于现场评判的难度很大,尤其是本项研究中用于评判的景观取之于一个广大的区域,海拔跨度数千米,要想让同一评判者对所有这些景观进行现场评判几乎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前人的大量研究表明,室内评判和现场评判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王雁,1999),所以本项研究也选用幻灯评判(By-Slide)方式。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本项工作中仅用1张照片代表1个景观,而不象Daniel等人那样,用很多照片来反应同一个景观的特征(Daniel,1976)。这主要是出于以下考虑:

(1)可行性方面 ①在国外的很多研究中都采用划取大面积景观样地的方法,通常在一大片林子中划出1英亩(4047m2)作为景观样地,再在这1英亩中选择多个小景(scene)样点。而京西山区的地形复杂,群落变异大,斑块相对细碎,采用这种做法是不可行的;②本项研究是对京西山区的各种主要森林植物景观进行评价,景观类型很多,不象国外研究中一般都对同一类型的景观(如黄松林)进行评价,在如此丰富的景观类型中再布设大量的小景样点不仅在野外工作上是困难的,更重要的是评判者要聚精会神地面对上千张幻灯片,这种疲劳作业无法保证景观评判的可靠性。

(2)科学性方面 ①评判中要求每个景观是相对均质的,如果同一片林子的不同小景有明显的结构差异,那么就应该当作不同的景观来看待;②既然景观是相对均质的,那么评判者对其中不同小景的反应值是比较稳定的,这一点实际上正是大众评判法的基石。

(3)出发点的差异 国外的不少研究是基于这样一个出发点:对于现有的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几片林子,想了解它们在公众眼中的价值,这样在评价中就势必以这些林子为起点,而考虑到每片林子也存在一定的结构差异,所以,就只能通过多点抽样才能保证评价的科学性。而本项研究不是以某些林子为出发点,而是从各种具体景的差异入手,希望掌握林分各种变化(如树种、结构等)对人们审美态度的影响,以便为今后的林分经营实践提供参考依据,鉴于这种出发点,把林分的结构变异作为同一景观的变异来处理是没有意义的。

3.2.2 反应尺度 前人在森林景观评价中曾经使用过多种反应尺度,从分制来说,较多使用的有5分制、7分制和10分制;从衡量标准来说,有的采用喜好度,如喜欢和不喜欢,有的采用美景度,如漂亮和不漂亮。本次研究中采用了7分制,作者认为7分制更符合人们对事物的评判尺度,评判者比较容易掌握,并有利于评判者保持审美尺度的稳定性。作者选择了喜好度作为衡量指标,即极喜欢、很喜欢、喜欢、一般、不喜欢、很不喜欢、极不喜欢,因为对于林内景观来说,仅仅漂亮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什么样的林内景观更能吸引人们进入,并获得理想的游憩体验。与上述7级衡量标准对应的得分值依次为3、2、1、0、-1、-2、-3,采用正、负数来表示比较符合人们的习惯,人们通常用负数来表示反面的、不喜欢的东西,用正数来表示正面的、喜欢的东西。

3.2.3 评判步骤 (1)将所有幻灯片编号,然后按随机次序放入幻灯槽中,并记录下各幻灯片的序列号。要求随机次序是为了避免同类景观连续出现,那样会降低评判者的感知敏感度。

(2)评判开始前先向评判者作简要说明,这种说明不涉及有关评判对象的细节,如拍摄地、树种、卫生状况等,因为对细节的说明有可能使评判者产生趋向性。Daniel和B oster在评判前首先采用了“标准化说明”(Daniel,1976),这种做法一直被广泛延用。作者在评判工作中也采用了“标准化说明”,其内容如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渴望投入大自然的怀抱。特别是大城市的居民,他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为日益严重的“城市问题”(如拥挤、喧嚣、空气污染、工作紧张等)所困扰,工作、学习之余能够去领略一番大自然赐予的清新和宁静已成为大家共同的心愿,而走进森林是达成这种心愿的最理想的方式之一。那么怎样的林分更为大众所喜爱呢?这正是我们目前研究的课题。

在此,首先感谢您的热情参与,因为您将给我们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希望您对以下的一组林内风景作出评

价(见评价反应表),为了保证评价的有效性,我们希望您注意以下两点:

A 每一张照片代表一类林内风景,请不要把它们当作艺术品来衡量,而是想象当您走进这些林子时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B 每一张照片的观看时间请不要超过10秒钟。您还有问题吗?如果没有,那我们就进林子吧!

(3)快速地放一部分与评判对象类似的幻灯片,以便让评判者对将要评判的景观类型有一些概念,并想象如何在7分制下给这些景观打分。

(4)正式放映受评景观的幻灯片,每张幻灯片放映时间为10秒钟,评判者按幻灯片次序在评判反应表上记录对每个景观的反应值。

4 景观要素分解

本次研究中,我们选择了15个林内景观因素作为评判模型的项目库(见表2),其中10个因素为定性项目,5个因素为定量项目。

表2 林内景的景观要素分解表

Tab .2 Decomposition of scenic elements of in -forest landscape

编号No .

项 目Item

类 目Sub -item 1234

1自然整枝Natural pruning 几乎没有Almost none 明显Evident 极醒目Very eye -catching

2树皮颜色Bark 's color 深色Dark 浅色Light 3树干形态Form of trunks 通直Straight 一般Ordinary 弯曲Crooked 4枯树倒木Dead trees &fallen woods

不明显Not striking 明显Striking 5树种组成

Proportion of dominant species

优势种大于80%

>80%优势种小于80%

<80%6树干排列Arrange ment of trunks 规则式Regular 丛状In clumps 自由式Free 7林下层总盖度Coverage of undergrowth

完全覆盖Thoroughl y covered

>50%>50%<50%<50%几乎完全裸露Al most entirely exposed

8林下层高度Height of undergrowth >1.5m >1.5m 1.5~1.0m 1.5~1.0m 1~0.5m 1~0.5m <0.5m <0.5m

9林下层统一度①Uniformit y of undergrowth

不统一Not unified 较统一Comparativel y unified

统一Unified 10枯落物Litter

几乎看不到Almost none

自然分布Naturally dis tributed

成堆分布In piles

11

平均胸径Average DBH

12胸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DBH 13平均枝下高Average hei ght of clear timber 14坡度Degree of sl ope

15

密度Dens ity

①林下层统一度:是为了反映林分下层的统一性和变异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林分下层的组成:指能明显看到的组成情况,如有的林下只能看到灌木,有的林下是致密的草本层,有的完全是裸露林地,有的完全是枯枝落叶层,还有的是几种成分交叉出现等等。(2)林分下层的整齐度:如,同样是灌木层,有的层面很整齐,而有的则参差不齐;同样是枯落物,有的是一色的松针或阔叶,而有的则还有很多枯枝和倒木等。Uniformit y of undergro wth :It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ity and variability of undergro wth ,mainly including :(1)Composition of undergrowth :for exa mple ,so me are closed s hrub ,s ome are gras s ,some are naked land ,and some exist several c omponent parts .(2)Evennes s of underg -rowth :for example ,some shrub layers are quite even ,s ome are very irregular ;as to litter la yers ,s ome are compos ed of pure needle -leaves or broad -leaves ,while s ome exist big twigs and fallen woods .

63

 第4期陈鑫峰等:京西山区森林林内景观评价研究

5 数据处理

5.1 野外调查数据统计

对44个样地调查资料计算其统计量,包括平均胸径、胸径变异系数、平均枝下高和密度等。

5.2 评判等级值标准化

鉴于个体审美尺度的差异,对评判等级值进行标准化是有必要的。在本项工作中,采用传统的标准化方法对评判值进行标准化,即:

Z ij=(R ij-R j)S j

式中,Z ij为第j评判者对第i个景观的评判标准化值;R ij为第j评判者对第i个景观的评判等级值;R j为第j评判者所有评判值的平均值;S j为第j评判者的评判值的标准差。

将同一景观的所有标准化得分值求平均即得到该景观的标准化得分值(见表3),该值将作为建立模型时的因变量。

5.3 景观要素值汇总

对于定性因子,直接以类目编号作为其项目的反应值,而定量因子则直接采用已获得的统计量或原始数据值。

表3 林内景各景观标准化得分值

Tab.3 Standardized values of in-forest landscapes(SV)

景观号Code 标准化得分值

SV

景观号

Code

标准化得分值

SV

景观号

Code

标准化得分值

SV

景观号

Code

标准化得分值

SV

F18-0.09F330.26F3-0.54F310.37

F17-0.31F321.25F450.71F200.21

F30-0.04F15-0.87F34-0.24F14-0.44

F160.21F290.70F23-0.41F90.99

F210.00F190.55F12-0.70F360.12

F8-0.19F37-0.11F390.09F46-0.01

F250.78F110.17F24-0.44F1-0.46

F38-0.25F13-0.15F27-0.36F35-0.40

F26-0.02F28-0.20F7-0.85F2-0.48

F5-0.06F4-0.27F10-0.36F440.83

F6-1.16F430.85F400.08F22-0.26

6 模型建立和结果分析

6.1 建模方法

用各景观的标准化得分值为因变量,以各景观的要素值(包括定性和定量)为自变量,用“多元数量化模型Ⅰ”程序建立模型。

在建模过程中逐步剔除一些不太重要的因子,最后,把对Z值贡献较大的因子保留下来,作为各类型景观模型的自变量。在模型建立过程中,综合运用以下原则:(1)优先删除偏相关系数小的因子;(2)充分考虑自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关系,尽量使模型变量具有良好的独立性;(3)优先保留可确定性和可解释性更好的因子;(4)尽量减少建模因子的数量。

6.2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6.2.1 建模结果 经项目筛选,从15个预选项目中选出6个项目作为林内景观模型的预测变量(表4)。

64林业科学39卷 

表4 建模运算结果

Tab .4 Operational result of esta blishing model

项 目Item

编号No .

项目名Item 代号Code

偏相关系数

Parti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PCC )

偏相关系数排序R ank of PCC

1树干形态Stem form

X 10.293162枯树倒木Dead trees &fallen woods X 20.372833树干排列Arrangement of ste ms X 30.326344林下层总盖度Coverage of undergro wth X 40.500225林下层统一度Uniformity of undergrowth

X 50.598216

坡度Degree of slope X 6

-0.3124

5Z 方差Variance

0.2651

剩余方差Re mains variance

8.48E -02复相关系数Compound correlati on coefficient

0.8246

用6个项目建立的林内景观模型为:

Z =-0.3828+0.2358x 11+0.0482x 12+0.5713x 21+0.0470x 31-0.3897x 32+0.4648x 41+

0.5083x 42+0.2643x 43-0.5853x 51-0.2001x 52-0.0140x 6

其中各类目得分值及项目得分范围见表5。

表5 项目得分表Ta b .5 Values of items

项 目

Item code 类 目

Sub -item c ode

得分值Value 得分范围

Value scope 所占比例

Proportion %

项 目Item c ode

类 目Sub -item code

得分值Value 得分范围Value s cope

所占比例Proportion %

1

0.235810.4648X 1

20.04820.2358

10.1

X 4

20.50830.5083

21.7

3

030.2643X 2

10.57130.5713

24.4

40201-0.58531

0.0470X 5

2-0.2001

0.5853

25.1

X 3

2-0.3897

0.4367

18.7

3

03

X 6-0.0140

6.2.2 模型检验 由表4可知,复相关系数R =0.8246,n =44,m =6,求得t =8.7457,而t 0.01(36)=2.7224,由于t >t 0.01(

36),所以筛选出的6因子与林内景观喜好度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6.2.3 结果分析 从表5可以看到,在5个定性项目中,对喜好度贡献最大的是“林下层统一度”,其次是“枯树倒木”,然后依次为“灌木和草本总覆盖度”、“树干排列”和“树干形态”。从6项目的回归系数中

可以看到人们对林内景观的喜好度具有如下变化规律:

(1)从“树干形态”来看,以“通直”干形最好,“弯曲”干形最差。这是因为干形通直的林内景观在整体上给人一种挺拔、整齐之美,而弯曲的干形使景观整体显得很杂乱,有序度很低。另外,干形通直的林分往往具有较好的通视性和可及性。

(2)从“枯树倒木”来看,明显的枯树倒木降低了景观的喜好度值,这说明人们更喜欢那些充满朝气的林分景观。(3)“树干排列”方式以“自由式”最好,“规则式”次之,“丛状”最差。这是由于“自由式”排列最活泼自然,而“规则式”排列显得有些呆板,但由于其产生的几何美也能为人们普遍接受(从回归系数可以看到,“自由式”和“规则式”两种排列方式对喜好度的影响差异不大);而“丛状”的树干排列往往产生杂乱

65

 第4期陈鑫峰等:京西山区森林林内景观评价研究

66林业科学39卷 

的线形,并且最容易阻碍人们的视线,所以是大家最不喜欢的一种树干排列方式。

(4)从“林下层总盖度”来看,以“>50%”最好,其次是“完全覆盖”,最后是“<50%”和“几乎完全裸露”。从总体上看,林下灌草的覆盖度高有利于提高喜好度,覆盖度越低,喜好度也越低。但过于稠密的灌木层可能会产生以下一些结果:①使景观显得过于荒凉;②严重阻碍视线;③林内可及性差。

(5)从“林下层统一度”来看,整齐的林下状况能显著地提高其景观的喜好度。这里有一点要强调,“林下统一度”与“林下层总盖度”没有必然的联系,没有灌木层和草本层时林下也可能很整齐,如铺满落叶的栎树林和油松林下就属于这种情况。

(6)坡度越大,喜好度越低。

另外,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在运算过程中发现,虽然“平均胸径”与喜好度之间呈正相关,但其偏相关系数非常小,这是由抽样总体的特征决定的,因为在这个总体中没有径级很大的林分,林分平均胸径基本上都在10~20cm之间,所以还不能充分表达出径级大小对喜好度的影响。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一点,作者在评判中加上了两个参考景观(都是原始林,林木胸径大多在40cm以上),结果是,这两个景观都获得了很高的喜好度值(0.78,0.74)。所以说胸径对林内景观的贡献是毋容置疑的。

本次评判结果还表明,“胸径变异系数”对喜好度的贡献不大,这说明在林内景观建设中不必刻意追求林木胸径的一致性或变异性。

参考文献

陈鑫峰.国内外对森林景观评价与经营技术研究.世界林业研究,2000,(5):31-38

陈鑫峰,王 雁.森林美剖析—主论森林植物的形式美.林业科学,2001,37(2):122-130

王 雁,陈鑫峰.心理物理学方法在国外森林景观评价中的应用.林业科学,1999,35(5):110-117

Daniel T C,Boster RS.Meas uring landscape est hetics:The 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method.U SDA Forest Serv Res Pap R M-167,66P.Rocky M tn Fores t and R ange Exp Stn,Fort Collins,Colo.1976

(完整版)第八章景观分析评价

第八章、景观分析评价 景观规划与设计不仅营造满足人们活动、赏心悦目的户外空间,更在于协调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景观规划与设计通过对场地生态系统与空间结构的整合,最大限度的借助与基地潜力,是基于环境自我更新的再生设计。生态系统、空间结构、历史人文背景是场地环境所固有的属性,对其的认知是环境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切实把握场地特性,从而发挥环境效益、最大限度保护和节约资源。 一、景观分析评价的相关概念 (一)源起 (二)概念 (三)必要性及意义 (四)应用范围 二、美国主要景观分析评级系统 三、景观分析评价四大学派 (一)专家学派 (二)心理物理学派 (三)认知学派 (四)经验学派 四、景观分析评价的两大阵营 五、景观分析评价在中国的运用 六、景观分析评价理论前沿 一、景观分析评价相关概念 (一)起源 1、工业、能源、交通等事业的迅速发展,自然景观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2、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初期,产生一系列保护景观美学资源的法令:美国:1964年《野地法》,1969年《国家环境政策法》,1972年《海岸管理法》。英国:1968年《乡村法》 3、法令的制定,标志着景观美学资源与其他有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一样,具有法律地位; 4、但景观往往因为“不可捉摸”,缺乏价值的衡量标准而在法庭上受挫;这种现象最终刺激了科学景观美学研究的发展; 景观评估与评价——Landscape Assessment or Landscape Evaluation 时间:始于上世纪60年代 地点:以美国为中心展开 内容:主要就景观的视觉美学意义而言——景观与风景园林的核心之一。 定义:是指对景观视觉质量(Visual Quality)等景观各方面资源的评价。从客观的意义上讲,而景观“视觉质量”则被认为是景观“美”(Beauty)的同义词,Daniel等人将其称为“景观美”——Scenery Scenic Beauty. 美国土地管理局,则将其等同于“景观质量”(Scenic Quality),并定义为:“基于视知觉的景观的相对价值”。 主观上讲,景观评价则表现为人们对“景观价值”(Landscape Value)的认识,Jacques认为景观的价值表现在“景观所给予个人的美学意义上主观满足”。 (二)概念 景观评价是指根据特定的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某一景观的价值高低或者好坏程度进行判断的活动。景观评价的内容广泛而复杂,涉及评价对象的

世界有名的15个景观设计案例

尽管Scot Gilbert Laing Meason在1828年第一次使用了设计一词,但自从有了文明,人类已经在周围设计景观。几世纪以来,人类、土地以及设计的相互作用使许多的社会、文化以及景观技术得以出现。? 在当今装点世界的历史景观中,选择了15个来进行讨论——一些是很出名的,而一些是不为人所知的。 1. 橘院? 橘院位于西班牙南部的Mosque of Córdoba(或叫做Mezquita de Córdoba,在西班牙很有名)内,被认为是欧洲最古老的花园之一。它是在784年大清真寺开始建造时建立的。开始的时候植物有石榴树、柏树以及棕榈树,现在花园有许多的橘子树——准确的说是98棵——至少是在18世纪末成排种植的。由于花园环境、把灌溉转变成艺术品的需求以及自然与宗教结合的条件,设计师巧妙的设计让橘院独树一帜。 2. 坎普广场? 在意大利有700年历史的锡耶纳是欧洲主要的公共空间之一。原来的时候该广场是古罗马广场,自12世纪建立厅以来,就是城市的文化中心。锡耶纳居民称它为“Il Campo”,也因为其活跃的特性和社会聚会以及互动的优势,成为居民和社会空间。着名的丹麦设计师兼Jan Gehl赞美坎普广场是人类标准的冠军作品,是“百分百完美的地方”。 3. Ryōan-ji 花园? 日本京都Ryōan-ji寺里的石头花园被认为是枯山水或者是枯山水花园最好的例子之一。世人不清楚是谁以及何时建造的Ryōan-ji花园,推测是在15世纪末以及17世纪之间建造的。花园本身是很简单的:四周墙面的土以及石块形成了15块石头,放在以白色倾斜的砾石组成的矩形上。为使用者设计成视觉形式来达到意识的冥思状态,这个花园也是东方神秘主义熟识的标志。 4. Villa d’Este? 和世界其他顶级的花园一样,意大利蒂沃利的Villa d’Este是其热情的主人自愿花费大量金额来建造的。花园建造时间是在1550年到1572年之间,由Pirro Ligorio设计,以其对水的颂扬而出名。这一想法是16世纪的水力师发明的,他们利用了重力和来设计花园里的水姿。Villa d’Este里的宫殿和花园被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高峰时期文化的标志。 5. 子爵城堡? 现如今子爵城堡的设计被认作是法国巴洛克式的景观最有名的作品,也是André Le N?tre第一个伟大的作品。花园占地1000英亩,包括了法国风格巴洛克时期景观的实质。17世纪的法国花园主张人类控制与主导自然。加上随后而来的高价,他们提供了一条君主权力和体验的重要信息。 6. 斯陀园?

十大森林生态景观

崂山潮音瀑 【潮音瀑】原名鱼鳞瀑,1931年叶恭绰游此,因其声似潮涌,而题书“潮音瀑”,遂以此为名。 潮音瀑是内九水的尽处,四面峭壁环绕,东南面岩石裂开如门,瀑布从中三折泻下。第一折西向,流长约6米,下注鼓腹状的石槽中。二折西北向,流长约5米,下注椭圆形之石缸内。三折最长约10米,西南向,下注直径20多米的池潭中,水色靛蓝,深难见底,故名“靛缸湾”。瀑布倾泻时,急流掠石,迸珠溅玉,如泛起层层鳞花,似扬起片片碎玉,故此瀑布古称为鱼鳞瀑或玉鳞瀑,但其声又如潮涌,又名潮音瀑。 前者为观其形,后者为闻其声。潮音瀑在崂山十二景中称“岩瀑潮音”。此处飞瀑清潭,谷壑幽邃,凉气袭人,盛夏游此,分外惬意。靛缸湾北岸建一“仙舫”,是为纪念在此与侵华日军作战而牺牲的崂山游击队的将士们。观瀑亭建于西南崖巅,内设石桌、石凳,在舫与亭中凭眺危崖垂瀑,兴致无穷。清代胶州文人王大来有赞九水瀑布诗: “谷口销重重,攒天尽两峰。半空飞瀑布,一客拄长筇。洗净尘嚣耳,清浇磊块胸。悬流穿地底,下有老蛟龙。” 莒县浮来山银杏 浮来山又名浮丘,位于莒县城西9公里,海拔298.9米,处莒西平原尽头,扼莒县、沂南两界。在莒城登高西眺浮来,呈平地崛起之势,有水上浮来之感。此山三峰鼎立,拱围相连,构成藏风聚气幽境。 进入定林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株“天下第一银杏树”。它岿然屹立,枝叶参天,几千年来,虽经历风风雨雨,但至今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枝叶扶疏,生意盎然,冠如华盖,繁荫数亩,阳春开花,金秋献实,年复一年,生生不已。在炎夏之日,汗流涞背的游人,来到树下,顿感暑气尽消.最近几年,在树的主

干上,仍常见生叶结果.蔚为古树奇观。 古老的银杏树,从古到今倍受推崇,经国家林业部专家鉴定,此树实为“天下第一银杏树”。《十万个为什么》一书讲到了它;印度尼西亚的刊物,对它进行了描述,并刊登了照片;1982年,联合国科教组织还向全世界播放了它的近影。巍巍银杏树,可谓身历古今,誉满中外。 《左传》记载:“鲁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浮来”。可见,该树当时已成浓荫,成为名树。专家考证,此树至少已有3500年历史。树现高26.3米,树冠遮地20余亩,树干周长15.7米,须八人伸展双臂方能合围。此古树乃冰川时代留下来的树种,有“活化石”之称。经国家林业部专家鉴定,为“天下第一银杏树”。此古银杏历尽沧桑。 日照海滨树上生态会馆 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是1992年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在大沙洼林场的基础上建立的全国首批国家森林公园之一,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公园位于山东省日照市北沿海路北首,她东濒黄海,北临青岛,西接两(城)石(臼)公路,南连沿海公路,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配套。鲁南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是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的前身,1992年建园时总面积788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526.7公顷,森林覆盖率73.5%,知名动、植物百余种。2002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复,“鲁南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正式改为“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现公园总面积达12000亩,森林覆盖率 75.8%。树种结构以日本黑松为主,是日照市沿海防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森林美学的发展及其在森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第24卷 第4期中 南 林 学 院 学 报V o l.24 N o.4 2004年8月JOU RNAL O F CEN TRAL SOU TH FOR ESTR Y UN I V ER S IT Y A ug.2004 Ξ[文章编号]1000-2502(2004)04-0082-06 森林美学的发展及其在森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钟永德,罗明春,袁建琼 (中南林学院旅游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摘 要] 收集了大量的原文文献,综述了起源于德国的森林美学思想的由来、发展和森林美学学科的创立过程;阐述了森林美学与各相关学科的关系;在归纳森林景观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森林景观规划的原则和措施;分析了国内森林美学研究滞后的现状,指出了森林美学的理论和应用于当前森林经营大转折形势下的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林学;美学;森林美学;森林景观;景观规划;综述 [中图分类号] S727.5;S688 [文献标识码] A D evelopm en t of Forest Aesthetics and Its Appl ica tion i n Forest Landscape Plann i ng ZHON G Yong2de,LUO M ing2chun,YUAN J ian2qi ong (Schoo l of Touris m and M anagem ent,Central South Fo restry U niversity,Changsha410004,H unan,Ch ina) Abstract:W ith lo ts of initial docum ents co llected,the creati on and developm ent of the theo ry of fo rest aesthetics,o riginating from Ger m any,and its established p rocess as a subject,are all summ arized in th is paper.T he relati onsh i p betw een fo rest aesthetics and the concerned subjects is illustrated.T he p rinci p le of fo rest landscape p lanning is put fo r w ard on the basis of the summ ary of fo rest landscape elem ents.T he p resent situati on that the dom estic research of fo rest aesthetics has fallen beh ind is analyzed,and the p 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theo ry of fo rest aesthetics and its app licati on is expounded w ith a fundam ental change of the idea of fo rest m anagem ent. Key words:fo restry;aesthetics;fo rest aesthetics;fo rest landscape;landscape p lanning;summ arizati on “森林美学”,从词源上讲,是从德语Fo rstaesthetik一词而来的,这是个由Fo rst(森林)和A esthetik(美学)组成的复合词.但是德语中的Fo rst仅指用人工经营和培育的森林,即“施业林”.Fo rstaesthetik一词是v. Salisch于1876年开始使用的,1885年他创立了“森林美学”,正式把“森林美学”定义为关于施业林美的学说(引自v.Salisch H.Fo rstaestetik,1911).Schw app ach认为v.Salisch的定义狭窄了些,他略作修改,把森林美学定义为“关于森林美的学说”[1],他使用的德语词汇是W aldaesthetik这个复合词,W ald在这里表示的是一切林地和林木结合的森林有机体;既包括作为森林核心的施业林(林业的经营对象),也包括非施业林,还包括和森林相连的草地. 1 森林美学思想的由来与发展 森林美学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8世纪初的德国.以英式园林艺术为开端,它使得巴罗克时代园林和景观建设中偏好的和常用的地貌形式和造型逐渐被自然形式所取代.这就是说,风景式园林的自然审美倾向引起了人们对森林美的注意.当时个别林主已开始有意识地美化自己的森林. Ξ[收稿日期]2004203214 [收稿日期]2004205212 [基金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中德合作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号:2002D F000021). [作者简介]钟永德(1965-),男,湖南炎陵人,副教授,硕导,博士,从事森林生态、生态旅游等方面的研究.

森林资源景观论文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字数:字

评价森林的功能 摘要: 著名地理学家黄秉维先生发表了题目为“确切地估计森林的作用”论文,论文的发表,促进了关于森林作用的讨论,也促进了有关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森林是人类诞生的摇篮,也是社会文明的源泉。千百年来,人类大规模地采伐毁坏森林,致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自然和谐失衡。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人类对森林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深刻认识到森林的属性不是简单的、而是复杂的,森林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现代林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更需要我们全面认识和揭示森林的多种属性和多重功能。森林的功能:维护生态安全的功能,经济建设与发展功能,自然资源储备与再生功能,休闲和旅游保健功能。 关键字:森林生态社会资源旅游功能

一、维护生态安全的功能 1.防治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大心腹之患。森林具有降低风速、改变风向、减少风蚀强度等重要作用。尤其是灌木树种根系强大,可以固着土壤颗粒,并通过生物作用改良具有一定肥力的土壤。通过营造防风固沙林,种植恢复林草植被,能从根本上阻止流沙扩散,改良沙质土壤,防止土地沙漠化。 2.治理水土流失,涵养清洁水源。 森林能截留降水、调节径流、削洪抗旱和净化水质等,通过对降雨的截留、吸收和下渗,对降水进行时空再分配,减弱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过滤清洁水源。据测定,林冠所截留的雨水能占到降雨量的15%—40%,5%—10%的雨量可被枯枝落叶层吸收。林地土壤疏松、孔隙多,降雨的50%—80%可以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据不完全测算,我国森林年水源涵养量为3473亿吨,相当于现有水库总量的75%,每年水源涵养价值达2500多亿元。雨水多时,森林可贮水;雨水少时,可慢慢释放水分,犹如一座巨大的天然水库。因此说,森林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之本。 3.气候调节器和空气净化器。 在森林地带,通过森林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中水分的含量,消耗了大量的热能,林区空气相对湿度一般要比无林区高10%—2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Standard for Overall Design of Forest Parks LY/T5132—95 主编单位: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 施行日期:1996年1月1日 林业部关于颁发《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行业标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林)厅(局),东北、内蒙古国有森工(集团)总公司(总局): 根据林业部林计通字[1993]73号文下达的编制任务,由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的《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业经有关单位和专家进行审查通过,现批准为林业行业推荐性标准,代号LY/T5132—95,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本《设计规范》的管理及解释工作由林业部负责。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负责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 一九九六年一月二十一日 目次 1 总则 2 总体布局 2.1 一般规定 2.2 森林公园区划 3 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 3.1 环境容量 3.2 游客规模 4 景点与游览线路设计 4.1 景点设计

4.2 游览线路设计 5 植物景观工程 5.1 一般规定 5.2 植物景观设计 6 保护工程 6.1 一般规定 6.2 生物资源保护 6.3 景观资源保护 6.4 生态环境保护 6.5 安全、卫生工程 7 旅游服务设施工程 7.1 一般规定 7.2 餐饮 7.3 住宿 7.4 娱乐 7.5 购物 7.6 医疗 7.7 导游标志 8 基础设施工程 8.1 一般规定 8.2 道路交通 8.3 给、排水 8.4 供电 8.5 供热 8.6 通信 8.7 广播电视 8.8 燃气 9 设计文件组成 9.1 一般规定 9.2 设计说明书 9.3 设计图书 9.4 附件 附录A 术语解释 附录B 森林旅游资源调查 附录C 森林旅游资源与开发建设条件评价附录D 容量测算推荐公式

现代美术理念对森林生态景观设计影响

现代美术理念对森林生态景观设计影响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森林生态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生态景观设计上更加注重与中西方美术理念的结合,这对于促进森林生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把握中西方美术理念对我国森林生态景观设计的影响,重点对现代森林生态景观设计的美术原则进行分析,阐述了现代美术理念对森林景观设计影响的基本特点、设计启示等,这对于加快现代森林生态景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美术理念;森林;木材;生态景观;设计影响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现代森林生态景观设计与社会发展、人们生产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为满足人们对于森林生态景观多元化的审美需求,中西方美术理念开始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森林生态景观设计中,以此为基础设计的森林生态景观能够较好地彰显时代气息,并有助于实现景观设计的创新。当前,在我国森林生态景观设计当中,中西方美术理念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深刻的艺术表达,能够提高森林生态景观设计的基本内涵与品位。为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设计人员应当充分认识中西方美术理念的基本影响与重要意义,从平面布局抽象化、空间形式的流动性等方面,精准把握现代美术理念对森林生态景观的实际影响。 1影响森林景观设计的美术理念分析 随着世界美术的发展,从19世纪以来,主要形成了印象主义、抽象表现主义、具象写实主义等美术风格,在不同的国家或者地区有着不一样的分布,从不同层面彰显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展现了不同的

画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印象主义 研究发现,19世纪至20世纪现代化科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兴盛于该历史时期的印象主义画作深受影响,莫奈的《日出印象》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该画作对于外部光线非常重视[1]。 1.2抽象表现主义 从字面意思看,以此所创造的作品很难直观的把握其基本内容,需要抽象思想的支撑才能实现对画作内容与主题的有效把握,依托抽象形式主义所创作的作品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抒情抽象与几何抽象。 1.3具象写实主义 和欧美相比较,油画在现代中国依然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以2017“江南如画”为主题的中国油画作品展,是中国油画界既富特色也颇见水平的展览。该油画平实精湛,让中国油画在探索上表现出了对本真的追求,现代性特质表现尤为突出。这种现代性与塞尚等绘画语言的独立性明显不同,对中国人所崇尚的具象写实进行了非常好的表达,注重从平面化和抽象性的层面对问题进行探索。 1.4民间表现主义 受到国外表现主义等的影响,中国美术界以往非常流行自我表现的观念与夸张变形的手法,通过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分析发现,中国美术艺术当中也蕴含着这种基因。以往的文人写意画非常注重性灵的抒发,注重个性情感的表达,例如,画家詹建俊说,王辅民的写意画吸收了中国文人画抒发性灵的写意精神和民间艺术质朴纯真的审美情

景观评价

3.1.1评价的理论基础 对城市景观现状进行评价(评估),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工作。根据评价的着眼点不同,可以将城市景观现状评价分为三类: 1.体验性评价 着眼于市民对于城市景观质量体验的评价。其中可分为市民(或专家)对于城市景观体系的一般体验性评价和对于特定城市景观的视觉美感评估。其成果多为描述性的定性评价。 2.技术性评估 着眼于评价主体在城市生活中的适宜程度的评价。与之伴随的通常有一系列的技术性指标作为评价的标准。这些指标是长期以来在实际工作中逐步积累的经验值。 3.综合性评估 着眼于城市景观资源之整体价值评估,以确定城市整体风貌和发展方向。体验性评价和技术性评价通常都要在对于城市景观现状的综合性评价中运用到。这种评估的结果,大都是一系列的综合指数值。 评价必然地带有价值标准。在对城市景观现状评价中,评价所依据的价值尺度是至关重要的。以不同的价值标准来衡量同一城市的景观状况,其评价结果可能会有天壤之别。本次研究的价值标准除基本的视觉美感外,对构成城市景观整体风貌的各个侧面都纳入评价项目。以文章开篇所述“经营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为最基本的价值标准。具体的说,城市景观现状评价还包括4.景观美学质量评价 城市景观现状的美学质量评价是评价的核心。对其美学质量的评价,真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为它不仅取决于城市景观物之客体,而且受评价者的审美观、审美情趣、甚至受审美时的心境、情绪等主观条件的深刻影响。现在,世界上景观美评价的学术流派主要有四派: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认知学派以及经济学派。其中专家学派以形式美评价为主,这也是景观美的主要体现。 5.景观现状价值评价 城市景观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时,还应进行资源性或其经济性的评价,作为产业,有规模和容量要求,还要考虑其可以进入性以及区位条件等。 6.景观影响评价 城市景观影响评价则是景观现状、评价中涉及内容最广的评价,目的是防止景观的人为破坏,保证景观的可持续利用。景观影响评价中,首先要作景观影响因素的识别,也就是要搞清有那些人类活动会影响到景观现状;其次要进行景观

对森林公园景观评价方法的综述

对森林公园景观评价方法的综述 风景评价是风景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风景林抚育管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深远的意义。文中全面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风景评价及风景森林景观评价的研究进展状况和森林景观综合评价的方法,包括风景评价研究的发展过程、评价学派及其在森林经营管理中应用最广的森林景观评价方法,亦即心理物理学派中的美景度评判法。 森林公园是以良好的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利用森林的各种功能,以开展森林旅游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一定规模的游览、度假、休憩、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森林景观不同于人文景观,是一种有规律的动态景观,随着时间的推移、林木的生长及人类活动会按照一定的节奏发生相应的变化。森林景观是形成森林旅游环境的物质基础,在森林公园进行旅游开发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对森林公园进行生态旅游规划、管理,则应全面地对森林景观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价。 风景评价是风景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风景林抚育管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风景林的发展与建设,许多地方的做法是将其它林种的林分经过抚育改造等管理措施使其朝着风景林方向发展,然而目前面临着管理使景观特征将如何发生变化,发生变化后将如何评价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将说明管理措施是否合理,是否需要改进,因此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来对风景进

行评价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国内外在该领域做了一些工作,下面将分别阐述。 一、国外风景评价研究现状 (一)风景质量的评价方法 在西方,相当于汉语的风景的景观一词最早出现在希伯来文本的《圣经》旧约全书中,它用来描写梭罗门皇城(耶路撒冷)的瑰丽景色,这时景观的含义也等同于英语中的景色“scenery”,均是美学意义的概念。有关景观的研究有记载的可追溯到1757年Edmund Burke 对景观美学的哲学研究。在林学方面,Gilpin在1791年发表了《森林风景与树林景观》,之后Marsh于1864年出版了《人与自然》一书,它在书中首次提出了利用分析手段(ana-lytical approach)来 描述风景。风景的价值特别是在美国1858年首建中央公园时得到重视,并且这种重视在1872年建造加利福尼亚州中部的约塞米蒂(Yosemite)国家公园及其它国家公园建设中得到加强。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以美国为中心开始开展了“景观评价”的研究,到了70年代该领域研究得到快速发展,并一直持续到现在。国外大多数学者认为风景主要是视觉意义上的景观。美国所做的“景观评价”也主要是就景观的视觉美学意义而言的。一般来说,景观评价(风景评价)是指景观视觉质量(visual quality)的评价。风景评价(景观评价)实际上是风景美学的研究中心,也是指导风景资源管理的基本依据。20世纪70年代前后国外涌现的大量风景评价的方法,其特点

国家级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调查报告

国家级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调查报告 编制单位:某甲级咨询公司 2017年11月12日

目录 第一章基本情况 (1) 一、自然地理概况 (1) 二、社会经济概况 (2) 三、历史沿革 (3) 四、公园建设及旅游现状 (3) 第二章风景资源概述 (5) 一、植物景观 (5) 二、水体景观 (6) 三、峰石景观 (6) 四、洞峡景观 (7) 五、动物景观 (7) 六、天象景观 (8) 七、人文景观 (8) 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10) 一、森林旅游风景资源评价依据 (10) 二、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标准 (10) 三、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结果 (14) 四、主要景点的景物特征描述 (23) 五、景区划分及综合评价 (49)

第一章基本情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森林公园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处的市东南部保安乡、双溪口乡、廿八都镇境内,毗邻江郎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的仙霞岭景区,由仙霞古道南北串联,南端与福建浦城相连,并向东延伸至全市海拔最高点大龙岗下。地理坐标东经118°27′—118°40′,北纬18°15′—28°23′。总面积3449.5公顷。 公园内仙霞岭山脉斜贯东南,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势南高北低,海拔最高1500.3米。成山年代为中生代侏罗纪时期,岩浆活动剧烈,形成许多喷出岩和侵入岩,成土母岩主要是流纹质熔结凝灰岩、英安质熔结凝灰岩和花岗岩。土壤多为红壤和黄壤。 公园主要水系属钱塘江的支流江山港,双溪口和保安为江山港的上、中游,而廿八都一带的河流向西注入信江,属长江流域。园内溪流众多,还有一个人工湖即石鼓湖,水面面积120亩,库容量138万立方米。 公园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7.1℃,年极端最高气温38.7℃,年极端最低气温-4.0℃,年平均降水量1612.1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9%,全年日照时数2063.3小时,无霜期253天。公园内大气质量上佳,空气悬浮物总含量0.058mg/立方米,二氧化硫含量0.005mg/立方米,氢氧化物含量0.006mg/立方米,三项指标均优于国家一级标准。 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5%,植被类型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浙闽山丘甜槠木荷林植被区。垂直分布明显,海拔900米以下,多为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解读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解读 让我们把时间追溯到2007年3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荣获第五届意大利托萨罗伦佐国际风景园林奖(TorsanlorenzuoInternationalPrize)城市绿色空间类奖项的一等奖。该奖是由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认可的国际风景园林奖,这是我国作品第一次获此殊荣。12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荣获北京市第十三届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而后的2008年,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再次荣获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地区风景园林规划类的总统奖(一等奖)。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认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21世纪世界显著成就之一,是在大都市中完全人工建造的大型城市公园,其大胆的、富有挑战性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成为耀眼的亮点。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距离北京市民最近的森林公园,占地面积680公顷,有10个北海公园那么大。位于北京南北中轴线的北端,奥林匹克公园的北区,是目前北京市最大的城市公园,被称作第29届奥运会的后花园。 一、生态战略下的人文成果 “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灵魂。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磅礴大气的自然生态系统延伸了北京古城中轴线,使这条代表城市历史、承载古老文明的轴线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水园林之中,以丰富的生态系统、壮丽的自然景观诠释着“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 ]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秉承了中华文明优秀而深厚的传统,以中国传统山水格局为特色,以地域文化和场地特色为根基,形成开阔豁朗的景观控制体系,重点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传统造园境界;山水错落、负阴抱阳的山水空间具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人文意境;绵延山水,跌宕起伏,凸显“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气魄,表达人与自然相生共荣的和谐;“龙形水系”,取“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文化含义,将中国龙图腾传向世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闪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芒,使“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不仅仅体现在空间概念上,更具有历史人文意义,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浓缩而精确的总结。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作为规模最大的在建奥运工程,从规划设计伊始,就将所有的工作纳入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体系中,以绿色为基础,展开全方位、近自然的生态体系规划;以科技为依托,展开各项综合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以人文为灵魂,营造富有中国文化气质的山水格局,架构现代公园多功能公共服务体系。森林公园全面应用当代最先进的景观建造技术和生态环境科技,制定出一系列重要的生态战略,形成大量生态设计成果,用科技营造和谐自然的生态公园,力求达到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现代景观建造技术与环境生态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 二、完美的人工生态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国家标准)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国家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我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的原则与方法,作为森林公园保护、开发、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已建和待建各级森林公园。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饮食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文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3096——1996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198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3 定义 本标准彩下列定义。 3.1 风景资源 landscape resources 以景物环境为载体的,自然形成或人类创造的,有普遍社会价值的财富。 3.2森林风景资源 forest landscape resources 森林资源及其环境要素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物质和因素。 3.3风景资源质量 landscape resources quality 风景资源所具有的科学、文化、生态和旅游等方面的价值。 3.4森林公园forest pard 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可以开展森林旅游,并按法定程序申报批准的森林地域。 3.5权数weighted number 统计计算中,用来徇各变量在总体中作用大小的数值。 4 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 4.1评价原则 4.1.1以对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的详细调查为基础,按风景资源的特性和相关程度进行分类、分级。 4.1.2 通过宣评价,进行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的综合性评定。

世界有名地15个景观设计案例

尽管 Scot Gilbert Laing Meason 在1828 人类已经在周围设计景观。几世纪以来,年第一次使用了景观设计一词,但自从有了文明,人类、土地以及设计的相互作用使许多的社会、 文 化以及景观技术得以出现。 在当今装点世界的历史景观中,选 择了是不为人所知的。 15 个来进行讨论——一些是很出名的,而一些 1.橘院 橘院位于西班牙南部的 Mosque of C órdoba (或叫做 Mezquita de C órdoba,在西班牙很有名)内,被认为是欧洲最古老的花园之一。它是在 784 年大清真寺开始建造时建立的。 开始的时候植物有石榴树、柏树以及棕榈树,现在花园有许多的橘子树——准确的说是 98 棵——至少是在 18 世纪末成排种植的。由于花园环境、把灌溉转变成艺术品的需求以及自然与宗教结合的条件,设计师巧妙的设计让橘院独树一帜。

2.坎普广场 在意大利有 700 年历史的锡耶纳是欧洲主要的公共空间之一。原来的时候该广场是古 罗马广场,自 12 世纪建立市政厅以来,就是城市的文化中心。锡耶纳居民称它为 “Il Campo ”, 也因为其活跃的特性和社会聚会以及互动的优势,成为居民和社会空间。著名的丹麦设计 师兼城市规划师Jan Gehl 赞美坎普广场是人类标准的冠军作品,是“百分百完美的地方”。 3. Ry ōan-ji 花园 日本京都 Ryōan-ji 寺里的石头花园被认为是枯山水或者是枯山水花园最好的例子之一。 世人不清楚是谁以及何时建造的 Ryōan-ji 花园,推测是在 15 世纪末以及 17 世纪之间建 造的。花园本身是很简单的:四周墙面的土以及石块形成了 15 块石头,放在以白色倾斜的 砾石组成的矩形上。为使用者设计成视觉形式来达到意识的冥思状态,这个花园也是东方 神秘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LH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作者:洁、吴宜夏、吕璐珊、辉 摘要: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围绕“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展开规划设计,将“城市的绿肺和生态屏障、奥运 的中国山水休闲后花园、市民的健康森林和休憩自然”作为设计目标,以丰富的自然生态系统、壮丽的传统山水园林景观终结这条举世无双的城市中轴线,力求达到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现代景观建造技术、环境生态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为奥运会服务,为市民百姓营造休闲乐土。 关键词: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通往自然的轴线人文绿色科技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奥林匹克公园的北部,城市中轴线的北端,占地680公顷,是奥林匹克中心区的重要景观背景,是市最大的公共公园,因此,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备受社会各方瞩目。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区位图中轴线示意图 2002年,市规划委员会组织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征集活动,美国SASAKI景观设计公司所提交的方案荣获一等奖。2003年11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与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征集活动评选出A01、A02、A04 3个优秀方案,A02号方案为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美国SASAKI景观 设计公司合作的方案,主题为“通往自然的轴线”。2003年12月,根据市规划委[2003]943号文《关 于奥运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征集工作请示批复》的精神,决定由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A02号方案为基础进行深化整合。2005年10月27日,市委常委原则上批准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最终方案。 1.规划设计理念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以“通往自然的轴线”为规划设计理念,奥林匹克中心区代表着现代城市,而森林公园则代表着自然式空间格局,磅礴大气的自然生态系统赋予了古城中轴线新的延伸,使这条代表城市历史、承载古老文明的轴线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水园林之中,以丰富的生态系统、壮丽

森林生态系统的格局与过程

森林生态系统的格局与过程 生态系统是典型的复杂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更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食物链、食物网以及功能过程多样性等,形成了分化、分层、分支和交汇的复杂的网络特征。认识和揭示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组织、稳定性、动态演替与演化、生物多样性的发生与维持机制、多功能协调机制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与调控,需要以对生态过程、机制及其与格局的关系的深入研究为基础,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过程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是了解森林生态系统这一复杂的巨系统的根本,不仅需要长期的实验生态学方法,更需要借助复杂性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的多样性及其变化,涉及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区域等不同的时空尺度,其中交织着相当复杂的生态学过程。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格局与过程不同,即在单一尺度上的观测结果只能反映该观测尺度上的格局与过程,定义具体的生态系统应该依赖于时空尺度及相对应的过程速率,在一个尺度上得到的结果,应用于另一个尺度上时,往往是不合适的。森林资源与环境的保护、管理与可持续经营问题主要发生在大、中尺度上,因此必须遵循格局-过程-尺度的理论模式,将以往比较熟知的小尺度格局与过程与所要研究的中、大尺度的格局与过程建立联系,实现不同时空尺度的信息推绎与转换。因此,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学研究已从面向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转变到更加注重过程、格局和尺度相关性。 1 相关概念 1.1 格局 在生态学中,格局一词早期多用于种群生态学,主要是对种群分布格局的描述,如聚集分布、随机分布、离散分布、均匀分布等。随着景观生态学的诞生与发展,格局一词在景观生态学中被广泛应用。景观生态学中的格局是指空间格局,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不同类型的缀块可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随机分布、均匀分布等。对于森林生态系统而言,除水平格局之外,还包括垂直格局,即植物体的垂直配置。格局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学组织层次上已被广泛应用,但对生态系统中的环境部分,其格局的描述及研究尚涉及很少,事实上各环境因子在时空上的配置,对生态过程同样有很大影响。 1.2 过程 “生态系统行为”、“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过程”是相同的术语,为了避免同拟人论的含义相混淆,一般不使用“生态系统功能”这个词,多采用“生态系统过程”的说法。与格局不同,过程强调事件或现象的发生、发展的动态特征。生态学过程包括生物过程与非生物过程,生物过程包括:种群动态、种子或生物体的传播、捕食者-猎物相互作用、群落演替、干扰传播等等;非生物过程包括:水循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干扰等等。

森林景观美学思考

森林景观的美学思考 摘要:“环境”与“美”都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森林作为人类活动环境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就与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与传统的形式美审美方式不同的是,森林景观美学更加强调在自然、人工、地域、生态等多个方面寻求一种综合的美学平衡关系。文章从美学观点出发,对美学、环境美学及森林景观美学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对人们进一步的认识森林景观和它的美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美;美学;环境;森林;景观; “环境”与“美”都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两者有着密切的关联与关系。森林作为人类活动环境领域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就与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无论是身处闹市还是居于乡村,人们都喜欢游憩于广博深谧的森林,去欣赏、体会森林景观那无与伦比的美学韵味。森林景观的审美价值,从美学的观点看,更多的是森林在特定区域内的自然与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呈现出来的特有风貌与多元化的美学形态,所以在进行森林景观相关规划与设计时,首先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在所工作区域内营造一种和谐统一的环境氛围和独具特色的美学风貌。与传统的形式美审美方式不同的是,森林景观美学更加强调在自然、人工、地域、生态等多个方面寻求一种综合的美学平衡关系,进一步讲,森林景观美学讲求的不但是产出纯粹的美丽风景,更讲求对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的深层次思考,是以美为起点,对美学、环境美学、森林美学和森林生态景观营建等方面的综合深入的研究。 一.美学 在经典美学著作《美学四讲》中,作者李泽厚认为美学一词较正确的中文翻译应为审美学,意指人们认识美、感知美的学科。关于美学研究的范畴,东方与西方较为相似,东方为阳刚与阴柔之美,西方则为崇高与优美。关于“美”的字面意义,在《说文解字》中,“美”的字源包括“羊”和“大”(古人以羊长的肥大为美),体现出了农耕文明一种淳朴朴素的形而下的审美取向;而在有些学者的研究中,也有“羊”和“人”的说法(人载着

安溪县蓬莱镇彭格村(彭格头)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项目

安溪县蓬莱镇彭格村(彭格头)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项目 作 业 设 计 书 安溪县兴安林业规划设计服务中心 二〇一五年二月

项目名称:安溪县蓬莱镇彭格村(彭格头)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项目 项目设计单位:安溪县兴安林业规划设计服务中心 法人代表:谢章福 审定:刘代明高级工程师 审核:吴奇镇高级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林漳河工程师 项目组成员:谢章福肖金榜姜英雄

目录 1.总论 (1) 1.1项目概况 (1) 1.2项目效益 (2) 2.项目区概况 (4) 2.1自然地理慨况 (4) 2.2社会经济状况。 (4) 2.3设计范围 (4) 3.设计总则 (6) 3.1设计指导思想 (6) 3.2建设目标 (6) 3.3设计原则 (7) 3.4设计依据 (7) 4.树种选择与设计类型配置 (9) 4.1设计规模与林地类型 (9) 4.2树种选择与苗木设计 (9) 4.2.2苗木规格设计 (10) 4.3种植配置方式与造林类型 (10) 4.3.2造林地块立地条件 (11) 5.施工技术措施 (12) 5.1施工技术要求及措施 (12) 5.2抚育管理 (14) 6.投资概算 (16) 6.1概算范围 (16) 6.2概算依据及指标确定 (16)

6.3概算结果 (17) 6.4资金来源 (18) 7.保障措施 (19) 7.1组织保障 (19) 7.2科技保障 (19) 7.3资金保障 (20) 7.4工程管理保障 (20) 附表: 附表1 安溪县蓬莱镇彭格村(彭格头)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工程指标表 附表2 安溪县蓬莱镇彭格村(彭格头)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工程各树种单位工程量表 附表3 安溪县蓬莱镇彭格村(彭格头)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工程施工和苗木投资单价表 附表4 安溪县蓬莱镇彭格村(彭格头)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工程投资概算统计一览表 附表5 安溪县蓬莱镇彭格村(彭格头)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工程用工成本概算表 附表6 安溪县蓬莱镇彭格村(彭格头)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工程造价概算表 附表7 安溪县蓬莱镇彭格村(彭格头)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全山面积1200km2 ,其中风景区面积154km2 .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 泉“四绝”闻名于世,是世界级旅游胜地. 境内自然景观优美,景观类型丰富多彩. 人文景观荟萃,黄山文化绚 丽多姿. 景区特色明显,景点集中,吸引力大;旅游设施初具规模,有一定的接待能力;客源丰富,旅游前景广 阔,近年来每年接待游客约72 万人次. 正确理解和欣赏黄山的旅游景观,不仅对旅游者有重要意义,而且对 宣传黄山,使黄山走向国际旅游市场有重要作用. 本文在分析黄山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和旅游景观审美要素 的基础上,论述黄山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以便使旅游者更能领略黄山的风貌. 1 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1. 1 宏观美与微观美相得益彰 黄山旅游景观宏观美包括山峰峻秀美,云海、雾凇、雪景奇特美,森林

景观葱郁美等方面. 景区整体美也 体现宏观美特征,全区共分六个景区. 温泉景区山水相映,楼台亭阁错落有致,尤以水景引人入胜;玉屏景区 山峰雄奇,巧石玲珑,云海壮观,奇松多姿;北海景区风光绚丽,犹如盆景大观园;云谷景区茂林修竹,环境幽 静;松谷庵景区松林葱郁,古木参天,环境清幽,以水景著称;钓桥庵景区峰、石、潭、洞俱全,名寺(钓桥庵,翠 微寺) 典雅. 黄山旅游景观微观美表现在景点及组成要素上. 景点和组成要素一般具有拟人拟物的特点,形象逼真, 耐人寻味. 它们有各种组合,主要包括峰峰组合,山石组合,石石组合,石松组合,云松组合等,它们构成黄山主要自然奇观. 主要有钵盂天障(钵盂、紫石两峰间) 、冰雷报春(水帘洞) 、彩泼莲花(莲花峰) 、烟云万状、风壁涛声(天都峰东南面) 、云海万千(清凉台) 、黄岳宝光(天都峰) 、松趣万象(始信峰) 、黄海松涛,蒸蒸日上(狮子峰头) 、排云霞海(桃云亭) 、蟾宫玉树(莲花峰顶) 、石笋擎天(石笋石工) 、巧石天成,峰挂百练(雨后黄山) 、白龙腾飞(白龙桥、五龙潭、九龙潭) 、通天之路(天都峰南侧) 、西海幻境、月夜观潮(玉屏楼前) 、丹青秋色等(黄山 宏观常态美具有博大、粗犷、线条清晰,概貌全景的特点. 微观奇特美具有精湛、细腻、线条模糊,突出重点的特色. 宏观常规美映衬微观奇特美,微观奇特美使宏观美锦上添花,它们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1. 2 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协调 黄山晴天,尤其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季节,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远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